北大数学系滁州学院的主页打不开为什么打不开

(转载)可惜了啊,我的北大数学系毕业的外甥!
我的图书馆
(转载)可惜了啊,我的北大数学系毕业的外甥!
许久以来,一直想说说我的外甥。说外甥,不仅是因为我是他的舅舅,而是因为他是最让我想不通的一个人。认识我以及我的外甥的许多朋友,无不为我的外甥感到异常的可惜和不解。是的,我们想不通,他究竟为什么要这样。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的外甥对我的思想和智力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挑战。直到今天,我也无法对他的行为和结果做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也正是通过我的外甥,我认识到一个事实:教育不仅不是万能的,甚至有时是软弱的。我不解什么?疑惑什么?可惜什么?我做个简单的介绍吧。我的外甥于1998年从孝感高中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大数学系。大学期间同时还辅修了北大经济研究中心的经济学本科课程,拿到了数学和经济学两个学士学位。大三的时候还先后通过了GRE和TOFL考试,大四的时候还获得了数学系本硕连读的资格。不过,因为他想去美国继续深造,而且对此极有信心,为了避免交违约金(如果报了本硕连读但最后放弃,据他说要交几千元违约金,北大是否有这样的规定,我当时也没有去证实。)给父母增加经济负担,他放弃了北大本硕连读的资格,一门心思申请去美国大学继续读书。我清楚地记得,当时他为了要不要报名参加本系的本硕连读的事还咨询过我的意见。当时恰好是美国发生了911事件,我天天在家看现场直播。因此我跟他说,出国固然好,不过,考虑到911,明年美国的签证可能会更加严格,必须考虑到这个因素。他说,按以往他们系学生出国的情况看应该不会有问题,而且他还说,北大的数学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继续学的了,何必去白交几千块违约金呢?我向来尊重他人的意见,既然他有他的想法,而且也看似有道理,所以,我也没有异议。我当时确实也没有预料到,他的出国梦恰好就是因为第二年的签证未过而破灭,并且给他造成了终生的毁灭性的打击。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他就忙于申请美国的大学了。为此,我给他提供过一些人民币,而我的一位表弟还给他提供过美元。我们都对他寄予希望,并尽力支持。最后,他拿到了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Offer ,并且是全额奖学金。到这一步,我们当然全都为他感到高兴了。他离美国留学梦也就只差签证这最后一步了。然而,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2002年5月份,他的签证没有通过。大概是8月份再去,依然没过。那一年,也还有他的同班其他同学也没有通过签证的。我问他,问题出在哪儿?他说,他也不知道,签证官也不给任何解释。我当时觉得可能与911有关,所以,没有对他有任何的责怪或质疑。不过,他告诉我,威斯康辛大学的Offer明年还有效,他准备明年继续申请,这当然是必然的选择了,因为他已许放弃了本校本硕连读资格,而且他非常渴望继续学习,并不想立即去工作。于是,我对他准备在北京继续等一年的想法也表示赞同。后来的几乎一年时间里,他就继续住在北大同学的宿舍里,等着第二年的签证。因为我知道,此前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参加考试,申请学校,一定是很辛苦的。所以,我觉得他即使在北京玩一年也没有关系,休息一下也是必要的。而且,他是一个非常朴实的孩子,我完全相信他,不会有任何问题。他在等待的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就住在同学的宿舍里,这期间他的主要爱好是下棋,先是象棋,然后是围棋。我认为这都是健康的活动,没有提出任何反对意见。而且就在这差不多一年的时间里,他也打过短工,他告诉我,他用了一周的时间给一个公司翻译了一份文件,得到了2000元的报酬。我说,很好啊,很了不起啊,如果继续干下去,你岂不是每个月可以有大几千的收入了吗?这样不就可以不要再管你爸妈要钱了嘛!然而他说,不想干了,一是这种活儿没意思,二是太辛苦了。电话里我劝了他一些,也不起作用。于是,他继续下棋。2003年4月的一天下午,他突然给我打了一个电话,他说,舅舅,我犯大错了。当时我真想不出他会犯什么大错。因为他的品行我是绝对相信的,他既不会偷,也不会抢,更不会出别的什么事儿了。很可能是他自己过分紧张。于是,我说,你别急,慢慢说,到底是什么事儿啊?他说,我今天看我的电子邮件,才发现威斯康辛大学几天前给我发过一个电子邮件,要求我在4月X日前必须回复,是否还继续同意去他们学校,否则,就被认为自动放弃了。我因为下棋忘了及时看我的电子邮件,已经过期了。我说,能否给威斯康辛大学立即去封信解释一下呢?他说,没用的。我一时无语,也不知道说什么了。既然他已开口就承认是自己犯了大错了,我也不好再批评他了。我知道,他这时候一定是非常的痛苦与懊恼,作为长辈,我是心疼他的,虽然我也为此感到非常非常的可惜,但是,我真的怕这时候批评他,会给他造成太多的心理压力而出现别的问题。他说,舅舅,我想见见你。我说,好啊,来吧。于是,他来到我的办公室。除了说明事情原委之外,主要是讨论今后怎么办。当时,他还自己主动跟我说,舅舅,我可能心理有问题,有时不能控制自己。当然他指的就是下棋成瘾这件事。而且,他说他现在不知道怎么办。我知道,他当时的心绪一定是非常的繁乱,这个时候直接讨论下一步具体做什么,恐怕是没有意义的。于是,我跟他说,你再好好休息一段时间吧,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再说。如果你觉得心理上需要帮助,我可以帮你请心理专业的老师跟你聊聊。他离开我的办公室之后,我立即打电话给我当时的同事胡邓,他是学生心理咨询方面小专家,我给他说了大概的情况,他热情地答应,让我的外甥直接找他。我马上给外甥打电话,说老师已经联系好了。然而,他又说,不用了。再后来的日子里,我隔些日子就请他到我家里吃饭,继续跟他讨论他今后的打算。按照一般人的思路,既然出国不成,那当然惟一的选择就是去工作了。然而,问题从此开始暴露出来了。他说,他从来没有想到过要在国内工作。我说,国内工作怎么啦?全中国十几亿人不都是生活在这个国家吗?为什么你就不能在中国工作?他说,我在国内工作就毁了。我说,怎么可以这样说?在国内工作怎么就毁了你啦?你没有看见那么多人在国内都干得那么出色吗?我给他举了许多人的例子,包括我的表弟,还有同是他们北大数学毕业的我的朋友和老乡。他说,你不知道中国现在有多黑,他们这些人的所谓成功背后,不知道干了多少违心的事。我看过很多人的传记,这方面,我比你知道的多多了。如果我去工作,我也一样会被污染了,这一辈子就完了。这个时候,我才知道,他的思想出问题了,起码是太偏激了。为此,我跟他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希望能够改变他的错误的看法。为此,双方都非常的不开心。虽然我是个长辈,虽然我是个大学教师,然而,此时在他的心中,一时间变得什么都不是了。他不仅否定了我,不仅否定了北大,而且否定了整个中国。在他眼里,整个中国人都是混日子,活得都是没有价值的。惟独美国才是人间天堂与理想之地。既然关于中国和中国人的问题说不清楚了,那么,我就试图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劝解他。我说,不管你怎么看中国和中国人,现在,你出不了国,你总不能不工作啊?你怎么着也得为你父母(都是农民)想一想啊。父母养你这么大,你得工作啊,你总不能还要他们养你吧?他说,反正我不愿意拿自己的一生去冒风险。我说,你是不是太只顾自己,太自私了呢?他说,人本来就是自私的,我承认我就是自私的,怎么啦?难道你不自私吗?此时,我进一步感觉到他的思想问题的严重性了。我说,我自私也好,不自私也好,起码我在工作,我在养我的父母,还有孩子。他说,那算个什么,那是应该的,有什么值得说的?何况你愿意这样。你觉得你这样活着有意义吗?你为人类做了什么贡献啦?我一时无语。我知道,他的问题已经不是我三言两语可以解决得了的。他是一个学习上很好的孩子,读了一些书,各种书,不能说他没有知识和文化,而且,他的智力绝对不能是低下的,北大数学的啊!然而,一旦这些知识和文化为一种错误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把持的时候,真的比文盲还可怕!后来,我没辙了,我说,如果我们之间有代沟,你有没有同学朋友?你能不能找找你的一些同学朋友聊一聊,看看人家怎么看待有关问题。他说,我的好朋友都出国了,出了国的这些同学跟我一样的想法,留在国内的都是不入流的学生,没什么值得跟他们讨论的。对于他的这一说法我也是感觉太不靠谱儿了。怎么可能呢?怎么可能出了国的同学全是他一样的想法呢?怎么可能没出国的就全是不入流的学生呢?明显是给自己拒绝同别人交流制造一个籍口。正是在这样和此后的一系列的思想交流与口头交战中,我才感觉到外甥的思想和心理已经是病得不轻了。我也不知道如何帮助他了,因为他最后给了一个“底线”:谁要说帮助我,别跟我讲大道理,拿钱来,让我去美国,以后我还给他,否则,什么道理也别跟讲了,没有用,我现在只需要钱去美国,其他的道理我比你们谁都懂。说真的,作为他的舅舅,如果他仅仅只是钱的问题,虽然我并不富裕,我也会尽力去帮助他实现这一美好的理想。然而,我不仅没有那么多钱给他去美国读书,而且我认为他这种思想状况,即使去了美国读书,迟早也还是会出问题的。他的思想极端到,除了美国,即使是外国,别的国家他还不去。接下来,他继续住在北大同学的宿舍里,一直到那一波同学要毕业了,他几乎没有地方去了。既然他不愿意找工作,继续待在北京显然是没有意义的了,除了白白花费他父母的血汗钱之外。于是,我打电话给他的父亲,让他们劝他回家去,一是再让他休息一下,二是再劝劝他。大概是2004年的6月份的一天,我亲自给他送到车站。长话短说,至今,这位北大数学毕业的学生仍然住在湖北老家的农村父母家。这其中的故事与情节就不再细说了,只提几个让人不可思议的内容。一,&&&&&&&&&&&&& 面对父母的规劝,他说,你们当初都干什么去了?为什么当农民?为什么不去多挣钱啊?你们有钱了,我不就可以去美国了吗?二,&&&&&&&&&&&&& 他每天都上网,除了下棋,别的任何东西都不看。在家,除了上网和看电视,什么事情也不做。我的姐夫和姐姐都是农民,因为城镇化,地也几乎没有了,全家人的生活几乎就靠姐夫一个人打工挣钱来维持,前几年,姐夫为了养家,一个人同时打两份工,异常的辛苦,而这位外甥,他们惟一的儿子,几乎从来对姐夫的辛苦不闻不问。据姐姐说,为了他上网的事,姐姐和姐夫发生过多次争吵。有一次,他在城里网吧里上网到半夜不回家,姐姐到处找他,他不愿意回家,姐姐流着眼泪给他下了跪求他回家。三,&&&&&&&&&&&&& 为了他,姐夫和姐姐也发生了矛盾。姐姐一直认为不能说他,更不能骂他,要等他自己开窍,说多了会有负作用,反而害了他。而姐夫认为不能这样再惯着他,应该对他采取一点措施,不然,才是真正害了他。就这样,只要一提儿子的事,两个人总是不欢而终。到最后,姐夫也不再说了,一心只做自己的事情,彻底恢心了。而善良的姐姐,一直对儿子还抱着那丝几乎不存在的希望,依然照顾着儿子的吃喝。四,&&&&&&&&&&&&& 大概是在三年前,我通过在武大读博的表弟,找到了一位心理专家,专程到湖北云梦县我的外甥家里,试图对外甥进行心理治疗。据说,面对心理专家,外甥一言不发,不管专家说什么,他都沉默不语。最后,心理专家无功而返。我问表弟,专家怎么说。表弟说,专家说,他滴水不进,我也没有办法了,他的心理问题很严重。五,据说,地方某中学愿意聘他去做数学老师,月薪可以给他三四千,被他拒绝了。这几年来,为了这个外甥,我曾经几次想给北大的校长写信,甚至有一次真的提笔了。可是,想了又想,又不知道跟北大的校长说什么,怎么说。因为我想,北大的像我外甥这样的学生可能不止一个两个,而且也不仅是北大才出这样的学生。何况我的外甥早于2002年就毕业了,为什么要去麻烦人家北大校长呢?于是作罢。这几年来,每每想到外甥,就感到那样的困惑,我不知道他何以至此,我不明白,一个农民的儿子为什么要这样,我更不知道,究竟怎么样才可以让他大梦醒来,成为一个正常的人。他是中了哪门子邪呢?可惜了啊,父母的心血付诸东流,并为孩子这样的结局感到痛不欲生。可惜了啊,一个北大的数学高才生。可惜了啊,我对他爱莫能助。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我知道,冰冻三尺,绝非一日之寒。外甥的问题一定由来已久,或许从孩童时代就种下了今天的种子,然后家庭及其教育和影响、学校教育、社会环境、知识结构等等所有这些因素偶合到他一个人身上,才造成了他。所以,无须去埋怨谁。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命吧。作为舅舅,我更感到如何解释外甥的行为和现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究竟有什么办法才能使外甥重新回到社会,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呢?仅此,我一直找不到答案。
馆藏&4775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北大数学系,名不虚传!
已有 4387 次阅读
|个人分类:|系统分类:|关键词:北大,数学系,数学
北大数学系,名不虚传!&若干年前,一位北大数学系的著名教授应邀到国内某高校数学系做学术报告,在同该系教师座谈时,他说了这样一句话:“咱国内任何一所大学的数学系,只要有4个北大数学系本科毕业的老师,那这个大学的数学系就绝对不可能默默无闻。”4个北大数学系本科毕业生,就不可能默默无闻。这真是相当的自信和豪气冲天!然而,这位教授的话却绝非虚妄自大之词,而是一语道出了实情,道出了北大数学系的超强实力。2201419841982&&&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来自石磊科学网博客。链接地址:
上一篇:下一篇:
当前推荐数:2
评论 ( 个评论)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作者的精选博文
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热门博文导读
Powered by
Copyright &&&&&&&&&&&&&
Kogorou的其它豆列
&&&&&&&&&&&&
&(178人收藏)
&(3725人收藏)
&(230人收藏)
&(207人收藏)
&(31人收藏)北大数学系课程表是怎样的?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统计(3);稳健统计分析(3);实验设计与质量管理(3);数学模型(3...
任选课程应用数学学习手稿初等数论(3);黎曼面(3);黎曼几何(3);组合数学(3);有限群(3);运筹学(3);整体微分几何(3);代数拓扑初步(3);密码学(3);数学软件(3);群表示论(3);偏微分方程选讲(3);常微分方程选讲(3);微分动力系统(3);调和分析选讲(3);数学史(3)-统计软件(SAS)(3);非统计(3);稳健统计分析(3);实验设计与质量管理(3);数学模型(3);拓扑学(3);微分几何(3);运筹学(3);偏微分方程(3);数学软件(3);模拟与Monte-Carlo方法(3);组合数学(3);微分流形(3);寿险精算(4);抽象代数(3);保险统计学(3);利息理论与应用(3);初等数论(3);;-金融风险分析(3);经济数据建模与预测(3);非寿险精算(3);计算机III(3);生命表构造理论(3);保险精算案例分析(3);保险统计学(3);风险理论(3);保险经济学(3);计量经济学(3);实用统计方法(3);货币银行学(3);模拟与Monte-Carlo方法(3);计算方法(4);操作系统(3);运筹学(3);测度论(3);泛函分析(3);拓扑学(3)
“学士后”是北大青鸟专门针对大学生人群设计,解决“大学生就业 难”问题的教育产品。眼下,“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虽然文...
答: 排卵第17天孕酮和hcg,这个时候的数值是多少的呀,有人是统计过的呀?
答: x->0:lim(1+x)^(-1/x)
=1/[x->0:lim(1+x)^(1/x)
x->∞:limxsin(1/x)
=1/x->0:lim[...
答: 计算科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答:计算学科(通常也称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作为现代技术的标志,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但如何认识这门学科,它究竟属于理科...
答: 补课是比较错误的方式。我一直到高中毕业没补过课。爸妈也不管我,随我学什么。我打游戏和化学都挺好。现在在大学读书,很深刻地感受到教育是钱买不来的。在实验室做小型的...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国内著名大学数学系教授谈北大数学系一手遮天的内幕
丘成桐披露北大数学系在中国搞白色恐怖
  丘成桐屡次强调自己“心中坦荡荡”,并不回避和自己的学生、现任北大数学系教授、
  中科院院士田刚的矛盾。他甚至不等记者询问,就澄清说:“这不存在个人恩怨问题。
  坦白讲,我帮过北京大学很多忙。我很痛心看到好好的年轻人得不到他们应该得到的培
  养。浪费了国家许多有才干的年轻人,这是我最担心的问题。”他又说:“(选择北大
  是因为)北大里面出现的问题最大,拿的经费最多,引进的所谓人才也最多。”他说:
  “我不后悔。我做这样的事全是为了国家……做任何事,都要对得起中国年轻人。”
  北大已删除相关材料
  提到北大近期的驳斥,丘成桐说:“北大的所谓驳斥,是指这句‘北京大学从海外引进
  的人才,大部分是假人才’,我从来没讲过这句话。我是这样讲的:国内引进的全职的
  海外人才,在国外不应该也是全职的,不然就违反了国家教育部的有关规定。长江特聘
  教授,是每年必须要在当地工作9个月的,你在(北大)数学系里,就可以找到四五个这样
  的,但他们在国外也是全职教授。这是不合适的。”当被问及是否有充足证据时,丘成
  桐说:“你可以上互联网查一查,马上就可以找到,北京大学在发完声明后,已在自己
  网站上作了修改,有的东西甚至删除了。但教育部网站上还保留了这些材料,跟北大是
  不一样的,这就说明北大作了修改。”
  该强制老教授退休
  丘成桐说:“假如我是国家部门,我会成立一个很有权威、很公正的评审制度,来评审
  所有教授的职务。不必是专家,大家可以很容易找到某某教授在北大是不是全职,在国
  外是不是全职。不用五分钟就能在网上找到。如果还不确定,也可以打电话去这个某某
  大学询问。他们会回答你的。这是一个很容易解决的问题,只不过北大宁愿装作不知
  道。”
  “评审制度很重要,这跟整个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但我不相信北京大学会有甚么重大
  改变,因为既得利益不可能退出。”
  “我一向都讲我最熟悉的领域,就北大数学系来讲,一些年纪过大同时权力过大的教
  授,应该强迫他们退出这些权力中心。他们应多花些时间在学问上和在年轻人身上。10
  年前,哈佛大学收到的北大学生,水平很好,但这几年水平不行。这表明他们所谓的
  ‘大教授’根本没把时间花在本科生的教学上。”
  学者受欺不敢讲话
  丘成桐说:“我做事从自己良心出发,我希望我们中国能够很快强大起来。中国的教育
  体制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年轻人则是教育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我发现在国内的一些
  学者,受了一小撮人欺负,胆子小得不敢讲话。我在国内问谈,只要说了一些批评北大
  的言论,这些人马上眼望别处,不再言语了。我们在吃饭位上,一些人敢骂高官,却不
  敢听批评北大的话,这大概说明了一些问题。”
  好青年回国难发展
  丘成桐说:“中国的学术未来在年轻人手里,年轻人不能顺利地成长,是我最忧虑的事
  情。在哈佛,我过去培养了好多学生和访问学者。可是在国内,很多重要的领域,受到
  一些学风的影响,他们回国后没有办法做事。比如,中山大学朱熹平做出了很好的学
  问,却面临有权势的数学家的打击,这还不算其他还没有做出最好学问的年轻人。”
  “我近几十年来,尽量希望在学术上替中国做些服务,却遇到了极大的麻烦。假如这种
  学风继续的话,学术是为了一小部分人的种种好处,中国的教育学术是不会取得多少进
  展的。”
  “全靠海外人才会让年轻人认为做学问只能到海外去做,不能在国内做。事实上,我们
  也有能力在国内做杰出的学问。为甚么一定要请海外的人来挂个名领最高的工资呢?”
  “照我的看法,北大没有真正引进很多优秀的人才。就从数学方面来说,从北大网站上
  面看,它引进人才很多都是海外有全职的。人才假如是通过这种手法引进的,只能说是
  辅导性的人才。” 自《了望东方周刊》
  --------------------------------------------------------------------
  一位国内著名大学数学系教授谈北大数学系在国内一手遮天的内幕
  《南方人物周刊》,2006年第21期
  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团体
  ——对一个著名数学教授的匿名访问
  “因为选院士的时候他们可以掌控的,你去看一看,选院士,北大有多少票?现在是—
  —任何人得罪他们,那肯定就当不了院士”
  本刊记者 张欢 实习记者 钟良
  应本刊的邀请,一位国内名牌大学数学系的著名教授接受了访问,向记者透露了国内高
  等教育存在的某些“潜规则”。
  尽管该教授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但仍然不敢透露自己的姓名和学校,因为
  “这里面的内幕是你们不懂的:。
  有点白色恐怖的味道
  教授:坦白地讲,这样与你对话,会给学校以后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麻烦。所以最好不要
  把我的名字说出来。这里有许多老师,一个项目一失去的话,整个系的发展就会受限
  人物周刊:我知道您对北大数学系有尖锐批评,特别是在他们对国内科研基金的项目控
  制方面……
  教授:不光科研基金了,有些大的项目(记者:比如说?),教育部、科技部啦,973计
  划(编者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啦,还有申报一些教育部的奖,因为评委里
  面都有北大的,或者他们的朋友,我们会都拿不到了。
  他们形成了一个利益团体,因为选院士的时候他们可以掌控的,你去看一看,选院士,
  北大有多少票?现在是——任何人得罪他们,那肯定就当不了院士。
  人物周刊:这个现象您是单指数学系?还是……
  教授:别的方向我不了解,数学系我了解一些。我们这么多年观察过来,这个样子下去
  是没有办法的。我一个海外朋友开玩笑说,我们可以公开讨论任何人,开玩笑都没问
  题,但你不敢私下讨论北大(数学领域)的院士们,要是他们听到后你就麻烦了。到这
  个地步,有点白色恐怖的味道了。
  人物周刊:有这么霸道吗?
  教授:就是这个样子。丘成桐先生之所以恼火,原因就是这个,连丘先生这样的都敢死
  扛着、死顶着,就别说我们这样的小人物了。要是没有丘先生出来说话,那会是什么样
  子,你可以想象!
  当年有华(罗庚)老在,他可以指明一些方向,带出一些好学生,这么多年了,没有像
  他这样有威望的人来带着中国的数学往前走,一片混乱!因为他们的数学也不行,但是
  他们掌控着中国(数学领域)的发展:通过他们控制的奖金和基金,可以调节你的数学
  的发展方向。这二十年中国数学没有大的发展,原因就是这样。
  钱是投入越来越多,但是你发现效果反而不如以前。许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你
  又能怎么办?
  人物周刊:您认为北大方面自己也意识到了吗?
  教授:我想他们心里也知道。但是一到利益关口,他们就以利益为重。而且他们现在完
  控着(数学领域)院士的选举,院士选举是重头戏,很多年轻人 为了当院士,就低三下
  ,可以说是忍气吞声,包括做学问等,完全是人格都变了。
  人物周刊:我很难理解。
  教授:我就知道一些人为了当选院士,生怕得罪北大,真是低三下四地讨好他们,(记
  比如说?)还是不提他们的名字吧。
  人物周刊:他们可以做出什么牺牲来换取一个院士头衔呢?
  教授:很多时候要和他们拉关系,要有意去讨好他们,比如说开会邀请他们,还有一些
  ,如果他们也在里面的话,就要有意去照顾北大,或者让给北大。想方设法地让步。说
  ,就要低头哈腰,夹着尾巴做人,就是这样。
  人物周刊:您谈的是北大数学系的情况,那别的学校呢?
  教授:没有实力和它抗衡。(问记者:你是指数学方向吗?)比如说清华的数学系,他
  数学也很强,有很多杰出的青年,但到现在没有一个能当上长江教授的。这说明什么问
  而北大的推一个上一个。
  更别说院士了。别的学校想当院士难上加难,除非是复旦的、中科院的。现在中科院也
  去院士了,基本上北大说了算,(记者:为什么?)因为他们自己内部不团结。北大拉
  些中科院的院士和他们合作。你可以看看最近评的一些大奖,评审委员都是些什么人。
  人物周刊:都是北大数学系方面的?
  教授:对。他们要是给了一个(奖项)给其他学校的,评选院士时(其他学校的)人就
  他们的票。各种奖项啊、评审啊,完全成了一种拉帮结派的工具。坦白地说这批人退休
  你就会发现晴朗很多,发展趋势会好很多。陈(省身)先生离开(去世)前讲的那番
  话,你
  就知道他发牢骚的缘故了。
  人物周刊:包括陈省身先生这样的,都没有办法吗?
  人物周刊:他哪里有办法啊?!他希望他手下那几个年轻人能够当院士,但是就是当不
  人人都知道水平够了,连北大数学系的都知道水平够了,就是当不上。他要是不让你
  当,你
  就别想当。这样就形成了了一个利益交织网。
  当然他们也不是百分之百都那么差,有时候也有公正的一面,在不损害他们利益时,也
  正的时候。大部分时候我觉得他们做得是很过分的。
  应该有媒体监督
  人物周刊:总结您的讲话,是不是可以这么说,那些人通过控制奖项,逼得全国高校数
  的老师们全听他们的?
  教授:就是围着他们转。
  人物周刊:为什么这个评选委员会还能多年维持下去呢?
  教授:这么多年来,他们跟方方面面的一些关系都拉好了,评选委员会总是他们的人。
  一些真的很优秀的老先生,比如王元(编者注:著名数学家),年龄大了、退休了,他
  这些事很烦,退了就把空缺给了这些人。
  人物周刊:那在您看来,北大数学系对全国其他高校数学系的挤压,在其他高校存在
  教授:数学这块,基本上就是北大、中科院和复旦这三派。我想(数学领域的数学家)
  一个想当院士的,一定要投靠这三派之一。现在北大的势力最强,它的院士最多。你要
  投靠这三派,你几乎不可能评上院士。
  人物周刊:在您看来,这种院士制度,有必要废除吗?
  教授:我想以前周光召(著名物理学家)、丘成桐他们都这么想过,要么降低标准,让
  人都能上院士,把院士的权力和威望降低;另外就是真的把它废除。废除的话,我想现
  经是院士的人不太能同意,相反他们把这个门槛提得更高了,要2/3通过你才能入选(院
  )。这样的话北大的更强了。
  人物周刊:为什么?
  教授:他们本身就占据了2/3的票。
  人物周刊:普通民众心中,院士评选本来是非常崇高的啊。
  教授:这些院士本身跟太多利益挂钩,一方面,他们(自身)掌控着很多利益,另外他
  受着部级待遇,也很高,这两方面给了他们太多的特权。
  人物周刊:什么特权?
  教授:要是院士要拿几个项目,那是百分之百地拿。而且每次评审组的组长一定是院
  士,所
  以他们的权力非常大。
  人物周刊:普通民众怎么也想不到院士里面会有这么多事。
  教授:就是这样。要不丘先生这么恼火!周光召是院士,都要求取消院士制度,可见实
  有点过分了!
  人物周刊:那在你看来,这种学术界的腐败现象,如果有媒体介入的话,会不会有帮
  教授:应该有舆论监督。我觉得你要是报道得比较准确,比如像丘先生这样的观点,会
  好的效果。他是一身黑,没办法反驳,不敢公开否认,包括北大数学学院没一个人敢实
  出来,拍着胸脯说:“你说的都是假话。”连一个出来说几句圆场话的都不敢。
  但是报道不准确的话,被他们抓住漏洞,反过来会让我们和你们媒体失信。你知道他们
  ,但是另一方面,他就是在等着抓你的漏洞,看到你说的话不准确,或者表达得不是很
  ,他就反咬一口,又要搞得天下大乱。
  人物周刊:弊病这么多,那么在现有情况下,就没有可能建立一个好的评审制度吗?
  教授:现在有一点病入膏肓了,只有等,等到这一批人真的退休。我也希望,丘先生的
  够刺醒某些人。我想一些中央领导人都开始重视了,往往会有好的现象出现,至少可以
  前为所欲为的那些人收敛一些。
  人物周刊: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不能根本改变的情况下,那您觉得我们的高等教育该怎么
  教授:慢慢改善吧?总体来讲,中央领导还是很尊敬这些真正有水平的专家学者的。他
  意见要是能够被参考、受到重视,就像温家宝总理对丘先生的批评意见亲笔批示那样,
  们能真正参与国内一些教育政策制订,情况会慢慢改善的。
  (全文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60主页打不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