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浙江高二数学学生,今年高二上,想回贵州老家上学高考??

贵州正安女孩徐昌敏是今年县里文科状元 但高考前两天,爸爸又出了车祸,陕西文科状元-福州资讯网
贵州正安女孩徐昌敏是今年县里文科状元 但高考前两天,爸爸又出了车祸
贵州正安女孩徐昌敏是今年县里文科状元 但高考前两天,爸爸又出了车祸
点击:2395
摘要:贵州正安女孩徐昌敏是今年县里文科状元 但高考前两天,爸爸又出了车祸
出生后妈妈去世 8岁时哥哥病故
和爸爸在嵊州相依为命十年
昨天中午,杭州吕女士给快报打来热线:
我有个同学在嵊州教初中,她几年前教过一个贵州来的孩子,身世很可怜的,妈妈在生她半个月后去世,有个哥哥在11岁的时候去世。爸爸就带着她来嵊州打工,这些年来就住在别人家的猪棚里。问她有什么理想,她说要做一个…
出生后妈妈去世 8岁时哥哥病故和爸爸在嵊州相依为命十年昨天中午,杭州吕女士给快报打来热线:我有个同学在嵊州教初中,她几年前教过一个贵州来的孩子,身世很可怜的,妈妈在生她半个月后去世,有个哥哥在11岁的时候去世。爸爸就带着她来嵊州打工,这些年来就住在别人家的猪棚里。问她有什么理想,她说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今年高考前,她爸爸被车撞了,进了医院。她高考考了654分,是县里的文科状元。我听了真是哭出来了,真是太可怜了,想请快报想想办法,尽可能地帮助她,她这么优秀,一定要让她顺利上大学。记者 胡剑车库吕女士给快报打电话时,哭了。我按照吕女士提供的联系方式,联系上了嵊州仙岩镇中心学校的徐苗花老师。徐老师说,这个孩子叫徐昌敏,今年19岁,老家在贵州正安县,十年前,跟着父亲从老家来到嵊州,从小学三年级读到高二,去年回了老家并参加了今年高考。6年前,徐昌敏以全镇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嵊州仙岩镇中心学校,徐苗花成了她的班主任。第一年,徐苗花并不知道徐昌敏的家庭情况,只知道她读书很刻苦。第二年,徐苗花遇到了一位同学,正好是徐昌敏的小学班主任。聊了之后,才知道小姑娘的不容易。“她从小丧母,8岁那年,11岁的哥哥又因病去世。父女俩相依为命来到嵊州,靠收废品、捡垃圾过生活。”知道这样的情况,徐苗花觉得有必要去一次家访。那时,徐昌敏和父亲徐世元还租住在一个车库里,除了一个卷闸门,没有其他门窗。徐苗花悄悄走进,发现孩子正趴在地上写作业。漆黑的房子角落,搭着一块木板。这是孩子晚上睡觉的床。“那是我第一次看到生活中的徐昌敏,我真的没有想到孩子连一张写字的书桌、一张床都没有。”看到老师来了,徐世元略显尴尬,赶紧让女儿起来,踢了踢一屋的废品,勉强空出一块能站人的地方。从那时候起,徐苗花格外关注徐昌敏,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家境,更因为她的成绩越来越好。中考时,徐昌敏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嵊州马寅初中学。猪棚徐昌敏上了高中,但徐苗花一直关注着她。刚刚开始读高中,徐昌敏就搬家了——隔壁西鲍村的一间破瓦房,600元一年。这儿本是养猪棚,房主拆了猪栏后,浇了地面,但没人愿意租,索性便宜租给了这对贵州父女。女儿上了高中,家里的开支就大了,除了收废品,徐世元还开始不断地找其他活干,几百斤的木头从山上扛到山下,一根大概能赚100元,但这样的活儿不是每天都有。“她在嵊州念了两年高中,因为高考要回原籍,高三就回老家去读了。”这两年,徐苗花几乎每周都会去看孩子,送点吃的或者生活用品。去年8月底,徐昌敏要回老家前,徐苗花带着几个朋友一起去看她。一个朋友送了徐昌敏一部手机,每个月的话费由徐苗花负责,“要是想老师,想爸爸了,随时都可以打电话。”此后,师生俩一直靠手机联系。昨天早上,贵州省的高考成绩出来了:徐昌敏考了654分,全省207名,正安县里的文科状元。知道成绩后,徐昌敏第一个联系的就是徐苗花,还专门把查询分数的网页拍下来,发给了徐苗花。父亲我打电话给徐昌敏时,她成为县里文科第一名的消息已经贴在了校门口了。“是不是很开心?”我问她。“不开心,爸爸受伤了,我考完试才知道……”原来,高考前两天,徐世元骑着电动三轮车收废品时,被车撞了,断了五根肋骨,右肩膀里也放了一块钢板。“我这一年都住在舅舅家里,他们怕影响我考试,爸爸都快出院了,才跟我说。”徐昌敏说,爸爸本来身体就不好,这次车祸以后,肯定会变得更弱。徐世元也很懊恼,他本来攒下了两万五,准备给女儿上大学用,但这次手术花掉了三万五,对方只赔了1万,他怕孩子上学没钱了。这已不是徐世元第一次面对山穷水尽的情况了,徐昌敏8岁那年,她11岁的哥哥突然得病,家里的钱花光了,人还是没救回来……哥哥走了以后,徐昌敏和父亲到了嵊州,十年没有回过家,“我奶奶死了也没有回去,就是怕花钱,爸爸说攒钱不容易。”“哥哥活着的时候,爸爸把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没想到哥哥突然就走了,爸爸的希望只能靠我支撑下去了。”聊起父亲,徐昌敏说始终就有一种力量在支持自己,哥哥去世后她就暗下决心,一定要用最好的成绩来给父亲安慰,“在生活上帮不了什么忙,只能用一次次满意的成绩让父亲高兴。”所以,不管是车库,还是猪棚,环境对徐昌敏来说都无所谓,只要跟着父亲在一起,一切都可以变得很美好。“住的地方真的很不好,可能我已经习惯了,但每次徐老师来看我,我都知道她待不住,太热,而且还有味儿。”徐昌敏说,父亲的伟大她会刻在心里,她知道父亲很辛苦,但是从来没听父亲抱怨过。回老家这一年里,徐昌敏住在舅舅家,虽然舅舅说过可以负责她的生活,但爸爸还是会定期打钱给她,“舅舅家也有三个孩子,父亲说不能再麻烦舅舅,再怎么难,也会自己赚钱给我花。我想选金融专业,因为我想在毕业以后多赚点钱,我不想家里再过穷日子。”活在记忆中的老屋故乡的老屋,已不知怎样了,怕是已经成了狗尾草的天堂了吧。我在那儿出生,也在那儿成长,但自从哥哥离开我们后,我跟着爸爸外出打工,我们便永久地离开了那儿,而我对它所有的记忆,也仅仅是停留在不知名的青涩岁月中。父亲告诉我,老屋的历史已逾百年,如今,那些有着精致雕刻的木板已经变得很零落。但老屋的记忆,我已经深刻印在心里。小时候,爸爸下地干活,若是忙得忘记回来,我和哥哥就会在家里烧饭,那时他7岁,我4岁。我们都只能勉强够到一高一矮的灶台,因为母亲早早地离去,两个孩子只能傻傻地学着大人的样子烧饭。哥哥怕我摔着,便将柴火抱到灶台前,还搬个凳子让我坐着。他说,将来他是要保护我的,所有难的事情,我不用做,他都会帮我解决。……木结构的老屋隔音效果很差,夜里睡下,也能将屋外的一切听得透彻。有一次睡下后,我们竟听到了来自森林的叫声——那是狼嚎的声音,就那么一次,也许也是我人生中唯一的一次,那时竟毫无畏惧,因为那时我有爸爸在,有哥哥在,我以为他们会永远保护着我。可是,天真到底成不了现实,如今,老屋不在,哥哥亦不在,艰难并伤痕累累的父亲,成了这一切支离破碎中,我唯一的依靠。而我,也终将会成为父亲的依靠。日,回老家前,徐昌敏想到了哥哥,写下了这篇随笔。有记忆,有感悟,也有属于她和父亲的密语。欢迎您捐助或结对帮扶初步了解小徐的情况后,如符合相关条件,都市快报【快公益】的助学项目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将帮助小徐读大学,一次性资助大学学费5000元,也欢迎您与她结对帮扶,或者直接捐助大学学费到下述账户:开户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保俶支行户名:浙江省妇女儿童基金会账号:00785支付宝:请务必备注:快公益爱心基金,并写明捐款用途(利群阳光资助徐昌敏专项)
国外公交地铁上的牛人,不论是穿着还是行为,他们绝对是用生命在搞笑。▼怪搜,怪兽!尼玛怎么都如此淡定。▼阿姨,你太哔哔哔哔哔了▼啊喂,大爷?大妈?大...好华丽的造型。▼这个又是什…
点击↑上方"山村怪谈"关注我!看下集!
提示点击上方"哈哈外传"↑免费订阅.....................?哈哈外传hhwz9527简介 ...................................…
本周比较忙碌,无法陪大家看剧。在这里,给大家讲一个好好笑的故事。故事叫做,我和丁蟹不得不说的事故。前两天,写了一篇缠绵悱恻的文章,叫做《我真的很想给你做一顿饭》。介绍了《茜你一顿…
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管理员删除。联系邮箱: 版权所有 (C)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2017年全国高...
高考作文调查
调查状态:进行中
欢迎参加问卷调查
你心目中理想的高考作文题是什么样?(1-3项)*思辨性强,能够展现逻辑水平和思维层次。现实感强,能够联系实际反映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应用性强,符合常见应用文体行文规范。文学性强,文字优美、描写生动、富有审美意蕴。
我觉得出题老师是报着这种目的来出题的:你们不能重读长辈就只能重读高三了
因为只有这个看得懂[黑线],好尴尬
坏人变老了依然是坏人,岁月磨不去骨子里的恶
(京ICP-06 20:06微信号:GK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新高考改革之下,浙江教与学发生哪些变化?
  又快到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
  这些年,高考改革在全国渐次推开。包括2014年就公布试点方案的浙江与上海,截至目前,已有天津、北京、青海、江苏、海南、西藏、宁夏、广西、广东、甘肃、黑龙江、辽宁、贵州、河北、山东、湖南、贵州、江西等在内的20个省份陆续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时间集中于2014年到2019年。
  归纳起来,这些省份的高考改革方案有不少共同之处:在考试方面,不分文理,实行必考科目与选考科目的&3+3&模式;一年多考,外语和选考科目可报考两次;在招录方面,合并本科录取批次成为大趋势;遵循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统一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
  明年,浙江省将迎来试点改革后的第一次&新高考&。高考改革的试点实践中有何收获和难题?高招录取又有哪些变化?本版推出&关注高考高招改革&系列报道,先来看看早走一步的浙江教与学的变化。
  &&编者
  跨过文理科的分界线
  从学校开完家长会回来,施妈妈松了口气:高考改革了,再也不用犯愁女儿施灵该选文科还是理科了。高考分科的事儿,曾让她和大儿子施杰吵过很多回。儿子在2009年参加高考,当时,他的物理和地理成绩都很出色,化学和政治成绩却很糟糕,妈妈想让他读理科,但最终,儿子还是固执地选择了文科。&现在女儿在读高一,虽然也有些偏科,但她不用纠结,可以在7门课里任意选择3门参加考试。&
  施妈妈家住浙江永康,在这个地处浙江中部的县级市,永康市第一中学是唯一一所浙江省一级的重点中学。&两个孩子很争气,前后脚考进一中。&施妈妈的语气里满是骄傲。
  曾被文理分科困扰的不只施妈妈这一个家庭。高考改革后,除了语文、数学、外语这3门必考科目外,学生可以在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技术7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作为选考科目,计入高考总分。现在读高二的学生,将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据统计,在永康一中的640名高二学生中,目前有404名同学都跨文理科选择高考考试科目,占到了学生总数的六成以上。&这应该是高考改革带来的最实际的突破之一。&副校长吴文广说。
  打破固定班级限制
  徐盼盼就是这所中学里跨文理科选考的1/404,她选择了自己擅长的化学、历史和政治。&以前我们都在一个班级里上课,现在每个人的课程表都不一样。&她告别了原先的同桌,开始了走班制的学习。
  &7选3&带来了35种课程选择&套餐&,固定课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课程表和走班制。
  2015年7月,入学一年的学生基本确定了要参加选考的3门科目。&开放选择后,640个孩子报上来的选择五花八门,多达34种,很多都只有一两个人选。&吴文广说。在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前提下,学校整合了一部分选择,确定了27种&套餐&。
  入学时的16个班被打破,新形成了14个教学班,每个班大约有30人&48人。3门课程选择都相同的孩子被安排在前9个教学班,2门相同的孩子分配到了5个教学班,另外2个空教室是特地留出来的,&没有课的时候可以自己去空教室里自习。&徐盼盼说。
  考试机会和选择多了
  根据浙江省公布的高考改革试点方案,外语和选考科目&一年两考&,选其中1次成绩。这意味着,高考不再等同于&一考定终身&。
  外语每年安排两次考试,1次在6月与语文、数学同期进行,考试对象限于当年高考考生;1次在10月与选考科目同期进行。选考科目每年安排两次考试,分别在4月及10月进行,每科最多报考两次。
  徐盼盼没有参加去年10月的第一次选考。&大部分内容还没学完,如果没有考好,反而给自己添堵。&她想看看考试真题,认真准备第二次选考。
  浙江省的选考科目采取&赋分制&的计分方式:成绩按等级赋分,以当次高中学考合格成绩为赋分前提,高中学考不合格不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不同等级的人数比例不同,整个分数分配呈现两端小、中间大的橄榄形。(详见图表)
  学校高二学部主任王新晓有26年教龄,也经历过浙江高考的诸多调整。在他看来,虽然新高考要求选考科目与专业挂钩,但与现行文理分科的情况相比,大家的专业选择面更广了,选择空间也更大了。
  早在2015年3月,2017年拟在浙江招生的约1400所高校,就已公布涵盖2.37万余个专业(类)的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专业(类)提出的选考科目范围最多3门,考生只要有1门选考科目符合高校设限要求即可报考。
  &小白鼠&如何不迷茫
  &我觉得自己就像&小白鼠&,有些迷茫&,谈起高考改革,施灵脱口而出。虽然高考对她来说是两年之后的事,但她要在这个7月做出一个重要的决定:选择哪3门选考科目。
  &家里人对新的高考方案一知半解,自己也不知道未来想干什么,妈妈和哥哥的意见永远不统一,只能哪几门考得好就选哪几门了。&她和班里的大部分同学都将考试成绩作为选择依据,心里却仍有顾虑:万一只是这次考试碰巧成绩好怎么办?自己到底擅长和喜欢哪些科目?大学应该选择什么专业?显然,在这道人生规划的选择题面前,一年的学习生活没有让施灵得出答案。
  学校老师也知道,他们试着邀请各行业校友回校分享经验,建立实习基地、创新中心等让学生进行职业体验,请大学老师开设讲座等,但并没有让学生解渴。&和大城市的学校比,我们在这方面的资源挺欠缺的。&一位老师说。
  对徐盼盼这样的高二学生来说,选考科目早已尘埃落定,更令她苦恼的是眼下的学习。她主动报名了4月举行的第二次选考,可班级气氛却不太理想:有好多同学不参加这次考试,不忙着复习。早自习的铃声响了,她坐在课桌前,却总是静不下心来,&考试的机会多了,但选考学考同时进行,作业量的负担挺重的。&徐盼盼有些害怕却又期待着明年4月的到来:2017年4月后,她将结束所有选考科目的考试,到时就可以全身心投入语数外的课程复习中。
  资源难题怎么解决
  学生的选择多了,可学校的配套资源却有些捉襟见肘。教师、教室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短缺。
  以往的高考模式使得学校的教师资源相对稳定,但选择一多,不确定性就大了。&比如,今年选择历史为选考科目的学生特别多,现有的历史老师不够,我们去招了一批新老师,那么如果明年选历史的学生特别少,不需要这么多老师了,怎么办?总不能让老师闲着吧。&学生选课和教师需求的&潮汐现象&,令校长华康清很苦恼,&高考改革的大方向肯定是对的,但实践起来确实遇到了一些难题。&
  对于一个县级中学来说,满足35种课程&套餐&中的27种已属不易。目前学校教师人数有限,高考改革后,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明显变大。现在,除了教授语数外科目的教师还是与以往一样负责两个班级的教学外,其他科目的教师,最多的要负责5个教学班。
  也有一些学校由于师资等限制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只开放固定&套餐&,&实际上就是变相分科&,一位老师说。
  教学管理如何优化
  付增民是高二(8)班的班主任,也是有着15年教龄的数学老师。这个班级里的学生选择的3门选考科目是思想政治、历史与地理,等同于现行高考下的文科生。学生们的压力分散了,他的压力反而大了。
  走班制打破了原先的固定班设置,给许多类似交作业这样琐碎的小事带来了难度,更别提班级管理了。&同学们的步调不一致,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都有差距。&付增民表示。组织考试也不简单,&3门必考科目与7门选考科目都要开考场,考试时间长度也不一样。&王新晓说。
  付增民以前教文科班的数学,新高考以后,数学不再区分文理科,&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说,数学本来就可能是弱项,这回内容和难度都增加了。&班里不少孩子在数学上花费了很多时间,仍然向他抱怨数学难,成绩提高并不显著,&对我来说,在数学的教学深度和广度上也要重新把握。&
  文科类综合考试以往得满分的可能性极低,选考的&赋分制&使其成为可能。这个变化让有些老师觉得,&赋分制&缩小了学生间的区分度,造成了高端人才的扁平化。
  离明年的&新高考&越来越近了,付增民们和徐盼盼们既期待又有些忐忑。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教育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教育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教育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教育频道"的电头。由于大陆户藉管理的特殊性,我孩子从幼儿园直至高中都在北京上学,可不能参加北京高考,而回老家贵州孩子又没学藉,又得再重读高中一年以上时间,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这样十分担心影响孩子前程,我想问一问能否报考贵校?怎样报孝考?
户籍不在京的孩子,可以以借读的方式在京完成小学到高中的学习,但以目前的政策是无法参加高考的,必须回贵州参加.
而且,因为北京是自行命题,其思路与贵州使用全国统考卷是不同的,因此对你的孩子来讲影响较大.建议高中阶段就回户籍省学习较好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不同的省份有不同的要求,鉴于你这种情况,应该向贵州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咨询,或者是查看贵州省教育厅网站里相关异地高考的资讯。
很有可能的
正常,因为你是高中生,难不成直接让你读硕士?再说,
现在很多本硕连读实行淘汰制,你不符合条件就要从本硕连读打到本科,但是本科却不可以上本硕连读.竞争很激烈.
有政治面貌的要求
有时候感觉宝宝很怕冷,有时候他却满头大汗的,为什么的会和我们不太一样的呢?
答: 我们的教育往往规定得太死板,比如非要三岁才能上幼儿园,非要六周岁才能上学
答: 我们的教育往往规定得太死板,比如非要三岁才能上幼儿园,非要六周岁才能上学
答: 不好意思,这方面的内容我也不清楚。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高二文科生物重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