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电子秤去皮里面的电子怎么去下来?

揭秘 | 一斤称出两斤半 电子秤还能这样“花式”作弊!
我的图书馆
揭秘 | 一斤称出两斤半 电子秤还能这样“花式”作弊!
△ 视频:《每周质量报告:谁动了电子秤的准芯?》  有一种产品,我们平时可能不太在意,但却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那就是秤。要是秤不准,就意味着买东西的时候会缺斤短两,消费者的权益无疑会受到损害。但是,从最近各地执法部门调查的情况来看,市场上电子秤的问题还真不少。  “问题秤”:多地电子秤存在猫腻  2015年以来,各地质检、工商等执法部门,多次对市场上的电子秤进行了专项监督检查。  今年年初,浙江省质监部门在检查中查获问题电子秤2000多台,查处了销售作弊、无证电子计价秤企业3家。  今年2月,湖南省长沙市质监局对部分市场的电子秤进行专项检查,仅在2家市场抽查的22台电子秤中,“问题秤”就有7台,不合格率在三成左右。  北京市质监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2014年10月到2015年3月,关于电子秤的投诉占到了47件,占全部计量投诉的四成以上。  从执法部门检查和消费者投诉的情况来看,电子秤的关注度确实较高,而且还存在不少问题。电子秤的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猫腻?  “密码秤”:“想怎么调怎么调”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现在市场上有一种特殊的电子秤,因为具有特殊的作弊手段,所以被称为“作弊秤”。这种“作弊秤”有一个更为通俗的名字——“密码秤”,网上有很多商家都在销售。  在淘宝网上,记者搜索了“密码秤”关键词,网站随即跳出了数百条相关的商品信息。在这些网店大多都宣称,这种密码秤最大的特点就是“想怎么调怎么调”。 这些密码秤的面板上有M1、M2等按键,这些按键就是调节“密码秤”的关键所在。销售人员介绍,开机后按1,再按“去皮”键就进入密码模式,“以后卖东西时按一下M1,放东西上去就多30克”。  按照这名工作人员的说法,在称重之前只要按下M1、M2等按键,最后的称量结果就会有相应的变化。以一款标称为“好运来”的密码秤为例,按下M1键之后,同样的物品,每1000克称量的结果就会多出50克;按下M2键就会多出100克;依此类推,按下M6键之后称量结果的增幅最大,可以多出300克。  销售人员还透露,这种密码秤除了可以调节称重结果,还有一个功能——随时恢复正常,这样可以增强作弊的隐蔽性。一旦遇到检查,电子秤摇身一变就成了标准秤,可以逃避检查蒙混过关。  “遥控秤”:作弊更为隐蔽  在这些销售电子秤的网店中,有一家号称销售“防密码秤”和“防遥控秤”的网店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经过询问,销售人员承认,所谓“防遥控”就是“遥控秤”,“防密码”就是“密码秤”。  这家相对更为谨慎的网店也销售“密码秤”,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更为隐蔽的“作弊秤”。因为这种秤有一个遥控器,所以又被称为“遥控秤”。销售人员说,“遥控秤”是“密码秤”的升级版,调节方法和“密码秤”也基本类似,多了一个遥控器,所以调节起来更为隐蔽,更不容易被发现。  以他们店里销售较好的一款标称为“黑金刚”的电子秤为例,这款秤有6个可以调节的档位,每档调节幅度也是1000克增加50克,遥控器上对应有不同的按键,按下按键可以起到改变称重结果的效果。  销售人员特别介绍:“按键中A是标准模式,B按一下就是多5钱,C按一下多2两。按回A就变标准,按M1、M2没有用,检查人员查不出来。”  关键点:额外焊电路板实现作弊功能  记者从不同的网店分别购买了一台“密码秤”和一台“遥控秤”,送到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进行检测。工程师将一个1千克的砝码放在秤盘上,按照网络销售商的介绍,电子秤进入作弊模式后,显示的重量确实发生了变化。  这些电子秤是如何随意改变称量结果的?经过仔细检查,工程师发现电子秤的出厂封条被损坏了,拆开后发现,电子秤自有电路板上额外焊接了一块用塑料布包裹的电路板。这块外接电路板,就是电子秤作弊的关键所在。  工程师介绍,电子计价秤允许存在M1、M2这种功能键,其主要作用是用于储存物品单价,以便于称重时能快速累加。不法人员在焊上附加电路板后,可以通过一些组合键使称量值发生变化。  北京市质监局的执法人员反映,在监督检查过程中查获过类似的作弊电子秤,现在的这些可以作弊的电子秤隐蔽性越来越强,给执法检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种新型的密码秤断电后功能都会恢复正常,作弊手段在设计时已经想到了怎么样来逃避执法检查”。  监管难:执法有缺失 法律存短板  按照我国《计量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电子秤属于需要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然而,要求使用电子秤的经营者自行送检的规定,给“问题秤”留下了可乘之机,因为自行送检时,经营者显然不会把“作弊秤”送到检定机构进行检测。  这类具有作弊功能的电子秤在淘宝等购物网站公开销售,专业人士认为,如果网络平台明知计量产品是经过非法改装的,它有义务向工商部门举报或者在自己的网络平台上进行屏蔽。  执法人员还表示,我国现行的《计量法》是1986年开始实施的,距离现在已经将近30年,法律规定已经远远滞后于层出不穷的问题,而这也给他们的执法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处工作人员认为,随着市场交易的发展,监管部门关注的不再仅仅是计量器具,而是交易过程、交易结果、交易数据等一整套体系,计量器具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而《计量法》中,对交易过程、交易结果、交易数据的规定存在缺失。目前,执法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类问题,修订《计量法》的呼声渐涨。  电子秤的作弊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隐蔽,而法律惩处的力度却没有相应提升。在这个作弊秤的黑色利益链条上,只有改装、销售、使用各个环节都能感受到法律约束和监管压力,消费者才能避免经济损失。来源/央视新闻本期监制/许强 杨继红 主编/江平编辑/陈维电子秤“揩油”花招真不少,遏制计量作弊,相关部门应尽快行动起来!↓↓↓
馆藏&41449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电子秤单价输入有猫腻&你中过招吗?
去商场买菜,很多人都会留心电子秤称重准不准,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即使不缺斤少两,但一些摊贩也会使用一些障眼法多收你的钱。前不久,银州区市民沈女士向记者爆料,说摊贩在称重输入单价时,会把价格向左移动小数点,这样显示出来的金额就会发生变化,在你毫无戒备的情况下多收你的钱。
沈女士举例说,比如某水果单价15元一斤,如果是公斤秤,就应该输入30元,可人家却故意输入3.0元,这样电子秤上出现的数字肯定就会比原来的正确数字多一些。
沈女士的说法有根据吗?电子秤到底存不存在这种问题呢?记者随机走访了银州区、开原市、清河区一些农贸市场、水果超市,几天暗访下来,还真发现了一些这样的猫腻。
11月20日,在银州区南环路早市,记者就看到了这种缩位计价的现象。商贩卖的黑木耳75元一斤,记者用方便袋装了一些放到秤上,摊主输入单价时,公斤秤本应当输入单价150元,但摊主看似随意却动作很快地按下了15.0元,价格显示为19.80元。记者随后要求其输入正确的单价重新称重,摊主输入150元后,情况出现了,价格变成了19.20元。相同的黑木耳,同一台电子秤,两次输入不同单价称重后,价钱居然相差了0.60元。记者随后追问为什么要缩小输入单价?这位四十多岁的女商贩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说,一着急按错了。
随后记者又暗访了多个集贸市场,发现这种缩位计价的现象随处可见。在荣富市场,一个猪肉摊贩案子上的电子秤就被调成了缩位计价,26元每公斤的猪肉价格被调成2.6元/公斤;龙首市场一个卖刀鱼的电子秤,25元/公斤变成了2.50元/公斤;南环路早市,一个卖核桃的流动商贩,同样把每公斤56元的价格输入成5.60元/公斤。在开原一家颇有名的水果连锁超市,12元/公斤的脆枣单价被输入成1.20元/公斤。开原早市一家卖榛子的商贩,笸箩里明码标价着35元一斤的“水漏”榛子,电子秤上显示的单价却为7.0元/公斤。在清河一农贸市场,记者准备买一把蒜薹,商贩称重时却把14元/公斤输入成1.40元/公斤,遭到记者拒绝购买。
记者暗访时,曾经就此事随机采访了许多市民,其中绝大部分市民对此浑然不知。很多市民都表达了相同的看法:现在市场上几乎全都用电子秤,称重很准,甚至精确到克。买菜时,只关心他的蔬菜价格,放到秤上显示多少就是多少,别的方面还真没较过真,也不知道还有这些说法。市民朱大叔手里拎着刚买来的豆角告诉记者,他也发现过单价变小这种事儿,但从来没往深处想过,“这是我刚买的2斤豆角,4块5一斤。称重时我就发现商贩的电子秤上显示单价为每公斤0.9元。至于把小数点输入错了,可能是人家太忙,随手就按错了。电子秤称出来的应该准确,大数不差就行了。”
为了验证朱大叔刚买的豆角是不是多花了冤枉钱,记者随即把朱大叔领到附近一个相熟的摊贩旁,用电子秤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输入0.90元,豆角价格总计确实显示9元钱,但豆角重量却显示967克,少了33克。按单价每斤4.50元计算,朱大爷多支出了0.297元。
按照人们的正常思维,电子秤称重商品时,应该是输入的单价越高,最终的金额越大。可是,明明把单价降低了10倍,为什么最终金额反而还比原来多了呢?难道所有电子称都有这种相同的毛病吗?带着疑惑,记者带上一套借来的称重砝码,来到银州区一个熟人的店铺,借用其电子秤现场进行了一番实验:
以955克砝码为例,记者先后输入单价10元、1.0元、0.1元,结果分别得出9.55元、9.60元、10.0元三组数据。记者随后又调整了砝码重量,先后输入多种单价,结果显示,单价越小,价格变化越大。尽管每次变化金额相差不多,最大也就在几块钱之间,但最终却是商家稳赚不赔。
电子秤出厂前,都要进行严格检验和调试,但在实际使用上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就此,市工商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种现象之所以产生,其实完全是人为操作造成的,原理就是利用改变电子秤计算过程中的进制程序来达到多赚钱的目的。相同重量,只要计算单价进制不认同,都会造成不同的结果。在日常购物过程中,商贩都会采取先设定单价后填秤的方式卖货,顾客大都习惯看电子秤右侧的金额显示窗口,总金额凑整了,显示多少就付多少,很少有人去观察电子秤左侧的货物重量,中间的单价输入是否正确。同时商贩大都动作麻利,称完马上就取下来,尽量不给顾客留下复秤观察的机会。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顾客都很信任电子秤的准确和公平,也很少有顾客在单价小数点输入对错上斤斤计较,甚至更多的人认为单价输入少了,商贩可能会少算一些钱。商贩正是抓住了顾客这些不同心理,达到积少成多赚钱的目的。
这位工商执法人员同时表示,商贩通过改变价格输入方式获利行为,已经违反了公平交易原则,涉嫌构成欺诈,理应受到处罚和责令整改。
采访过程中,相关部门工作人员还告诉记者,如果商贩手中的电子秤本身没有问题,出现这样的问题执法部门很难进行查处。同时,商贩违法金额又不多,证据不好保存,所以处理起来很难。只能提醒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一定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遇到单价输入不正确时,应要求其输入正确单价,如果因此发生争执,可以不买或利用随身携带的手机拍照取证,然后向消协投诉。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秤称重稳定不下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