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呕吐胃液带点血丝中有暗红色的块状物质,是胃出血吗?

|||||||||||||||||
&>>&&&&&正文
吃柿子的禁忌 胃病能吃柿子吗?
  柿子可以清热润肺、化痰止咳,主治燥热咳嗽、肠道燥热或痔疮出血。与此同时,柿子还有缓解高血压以及动脉硬化等作用。那你们知道胃病能不能吃柿子呢?下面就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胃病能吃柿子吗?有胃病的人是不能吃柿子的。对于有胃病的患者来说,柿子是不能吃的,因为柿子中含有比较多的鞣酸及果胶,这是不容易消化的,而且容易刺激我们的胃壁分泌更多的胃酸,并且鞣酸和果胶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胃柿石。
  如果胃柿石无法自然被排出,那么就会造成消化道梗阻,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呕吐、甚至呕血等症状,所以不光有胃病的患者不能吃柿子,没有胃病的患者也应该少吃柿子!
  柿子在水果中甜味居首位,故被誉为“最甜的金果子”。柿子是秋天的时令水果,种类很多,风味也不尽相同,主要可分为涩柿与甜柿两大类。甜柿在成熟过程中会自然脱涩,采收后可直接食用;涩柿则须以人为加工方式脱涩。
  柿子是一种生津止渴,清热止血功效的水果,不过柿子虽然好吃,但是不能多吃的,吃多了可是会引起很多不是的哦。经常饮酒的朋友可以吃一点柿子,具有解酒的功效。
  食用柿子的禁忌:1、最好不要空腹吃柿子:空腹时我们的胃酸会分泌增多且此时浓度高,而柿子中又含大量的单宁和胶质还有一些具有可溶性收敛剂成份,如与我们胃液中的高浓度融合,有机率导致结石,此时结石可能会堵塞幽门,把胃压升高,使得我们本身出现胃胀胃痛等情况,如何情况严重的话可能还会引起胃结石、胃溃疡、胃出血、等一些严重的病症出现。
  2、不应吃大量柿子:柿子含有大量的糖类量,如果吃太多柿子会对我们的牙齿和口腔都有不利影响,也可能会影响我们的食欲。还有,柿子中的的鞣酸对人体的钙、镁等微量元素的吸收的影响,容易导致我们身体的营养不良。
  总结:从上面的文章我们可以看出来,胃病是不能吃柿子的,柿子虽然营养价值高又好吃,但是一定要注意,柿子吃多了对身体有很多不好的影响,因此在食用的时候还是要注意。
责任编辑:hn_新闻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现有三种常见治疗胃病的药品标签(如图所示)药品中所含的物质均能中和胃里过量盐酸。下列关于三种药片中和胃酸的能力比较,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③C.③&②&①D.②&③&①
kjfnn001EA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 知识点 & “胃酸过多是常见的胃病.下面是甲、乙两种常...”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胃酸过多是常见的胃病.下面是甲、乙两种常见胃药的说明摘要. 甲:①白色结晶状粉末,受热可缓缓分解;②能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灼烧时火焰为黄色;③遇酸及酸性药物则产生二氧化碳;④患者服用过量,可能引起胃胀气,甚至有引起胃溃疡穿孔的危险. 乙:①与胃酸是中和作用缓慢而持久,可维持3~4小时;②凝胶本身覆盖于溃疡面上,具有保护作用;③可溶于稀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 (1)请你推测,甲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份是NaHCO3&(填化学式);乙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份是Al(OH)3&(填化学式). (2)试写出甲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份引起胃胀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3-+H+═H2O+CO2↑&. (3)三硅酸镁Mg2Si3O8onH2O也是常用胃药,被用来治疗胃溃疡,是因为该物质不溶于水,服用后中和胃酸作用持久.把三硅酸镁改写成氧化物形式为:2MgOo3SiO2onH2O&.写出它中和胃酸(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的化学方程式Mg2Si3O8onH2O+4HCl=2MgCl2+3H2SiO3↓+(n-1)H2O&. (4)目前一种新型抗酸剂能迅速改善和缓解胃酸过多的症状,它主要由碳酸镁、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组成(说明:Mg(OH)2在高温下分解为MgO).现按如下步骤测定药剂中三种主要成分的配比: ①取药剂样品,研磨后,加入50mL3.6moloL-1盐酸,正好完全反应并收集得到标准状况下224mL气体 ②过滤,弃去其中不溶性物质(其余成分不参与反应) ③取②中滤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洗涤、灼烧,所得固体4.4g. 则该药剂中三种主要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gCO3):n(Mg(OH)2):n(Al(OH)3)=1:5:2&.
本题难度:
题型:填空题&|&来源:网络
分析与解答
习题“胃酸过多是常见的胃病.下面是甲、乙两种常见胃药的说明摘要. 甲:①白色结晶状粉末,受热可缓缓分解;②能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灼烧时火焰为黄色;③遇酸及酸性药物则产生二氧化碳;④患者服用过量,可能引起胃胀气,甚...”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解: (1)遇酸及酸性药物则产生二氧化碳,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水溶液呈弱碱性,说明是强碱弱酸盐,灼烧时火焰为黄色,说明含有钠离子,白色结晶状粉末,受热可缓缓分解,碳酸钠不会分解,所以只能是碳酸氢钠;可溶于稀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该物质是一种两性碱,凝胶本身覆盖于溃疡面上,具有保护作用,说明该物质遇水会生成胶状物质,所以该物质是氢氧化铝,故答案为:NaHCO3;Al(OH)3; (2)碳酸氢钠和盐酸的反应实质就是碳酸氢根离子和氢离子会生成水的反应,故答案为:HCO3-+H+═H2O+CO2↑; (3)镁元素显+2价,硅元素显+4价,氢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氧化物中只有氧和另一种元素,故答案为:2MgOo3SiO2onH2O; 三硅酸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硅酸和水,故答案为:Mg2Si3O8onH2O+4HCl=2MgCl2+3H2SiO3↓+(n-1)H2O; (4)标准状况下224mL气体的物质的量是:
=0.01mol, 设生成0.03mol 的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镁物质的量是x,消耗盐酸物质的量是y,生成氯化镁物质的量是z, MgCO3+2HCl=MgCl2+H2O+CO2↑ & 9 & & & & & 2&&& 1&&&&&&&&&1 & x & & & & &&&y&&& z&&&&&&&&&0.01
x=0.01mol&&& y=0.02mol&&& z=0.01mol MgCl2+2NaOH=2NaCl+Mg(OH)2↓&&& Mg(OH)2
MgO+H2O 从方程式中可以看出氧化镁的物质的量和氯化镁的物质的量是相当的, 氧化镁物质的量:
=0.06mol,所以氯化镁物质的量也是0.06mol;碳酸镁生成0.05mol的氯化镁,所以氢氧化镁生成0.05mol的氯化镁, 设生成0.05mol的氯化镁需要氢氧化镁m,消耗盐酸n, Mg(OH)2+2HCl=MgCl2+2H2O &&&1 & & & & & & &&2&&&& 1 && m & & & & & & &n&&&&0.05mol
m=0.05mol&&& n=0.1mol 所以与氢氧化铝反应的盐酸物质的量是:
-0.1-0.02=0.06mol, Al(OH)3+3HCl=AlCl3+3H2O,从方程式中可以看出氢氧化铝和盐酸的物质的量的比值是1:3,所以氢氧化铝的物质的量是:0.02mol, 故答案为: n(MgCO3):n(Mg(OH)2):n(Al(OH)3)=1:5:2
(1)根据遇酸及酸性药物则产生二氧化碳,说明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水溶液呈弱碱性,说明是强碱弱酸盐,灼烧时火焰为黄色,说明含有钠离子,白色结晶状粉末,受热可缓缓分解,碳酸钠不会分解,所以只能是碳酸氢钠; 根据可溶于稀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该物质是一种两性碱,凝胶本身覆盖于溃疡面上,具有保护作用,说明该物质遇水会生成胶状物质,所以该物质是氢氧化铝; (2)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进行分析; (3)根据镁元素、硅元素、和氢元素的化合价以及氧化物的定义进行书写; 根据题中的叙述找出反应物、生成物书写方程式; (4)根据标准状况下224mL气体,计算出二氧化碳的摩尔数,依据二氧化碳的摩尔数计算出碳酸镁的物质的量,根据Mg(OH)2在高温下分解为MgO,取②中滤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洗涤、灼烧,所得固体2.4g可知,所以2.4克固体是氧化镁,计算出氧化镁的物质的量,在计算出氯化镁物质的量,就可以得到氢氧化镁物质的量,进而计算消耗盐酸物质的量,通过盐酸物质的量就可以得到氯化铝物质的量.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胃酸过多是常见的胃病.下面是甲、乙两种常见胃药的说明摘要. 甲:①白色结晶状粉末,受热可缓缓分解;②能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灼烧时火焰为黄色;③遇酸及酸性药物则产生二氧化碳;④患者服用过量,可能引起...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胃酸过多是常见的胃病.下面是甲、乙两种常见胃药的说明摘要. 甲:①白色结晶状粉末,受热可缓缓分解;②能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灼烧时火焰为黄色;③遇酸及酸性药物则产生二氧化碳;④患者服用过量,可能引起胃胀气,甚...”主要考察你对“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5.3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与“胃酸过多是常见的胃病.下面是甲、乙两种常见胃药的说明摘要. 甲:①白色结晶状粉末,受热可缓缓分解;②能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灼烧时火焰为黄色;③遇酸及酸性药物则产生二氧化碳;④患者服用过量,可能引起胃胀气,甚...”相似的题目:
(本题有a、b两小题,考生任选一题解答,不得两题都解.若两题都解,则以a小题计分.) a.在实验室易燃品橱柜里有瓶失去标签的试剂,某同学为探究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分析:取2.96g该物质,使其完全燃烧,测知只生成2.96g水和5.28g二氧化碳,请你计算后填空: (1)该物质中含氢元素&&&&g,含碳元素&&&&g. (2)该物质中&&&&(填“含”或“不含”)有氧元素;若含有氧元素,则氧元素质量为&&&&g(若不含氧元素,此空不填). b.“亮菌甲素化学式为C12H10O5,是黄色或橙黄色结晶粉末,几乎不溶于水,辅料为丙二醇(C3H8O2),溶成针剂用于临床.该药为利胆解痉药,适用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及慢性浅表性胃炎等.试计算: (1)“亮菌甲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亮菌甲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78g“亮菌甲素”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g.
在牙膏和一些药品中常用优质碳酸钙粉末作填充剂或载体.而优质碳酸钙粉末的制作通常是按下列程序: 先将石灰石煅烧制得氧化钙,再将氧化钙加水制成石灰水,然后将净化后的石灰水与二氧化碳作用得到碳酸钙.(注:石灰石在煅烧时受高温分解,除了产生氧化钙,还产生了一种可以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物质) (1)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上述反应的原理&&&&CaO+CO2↑CaO+H2O═Ca(OH)2Ca(OH)2+CO2═CaCO3↓+H2O (2)计算: ①碳酸钙(Ca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②200t含碳酸钙70%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是&&&& ③往50g、7.4%的澄清的石灰水里通入二氧化碳.至少通入了&&&&g的二氧化碳,才能将其中的氢氧化钙全部转化为碳酸钙.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钢铁厂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在实验室中称取生铁样品5.2g放入烧杯中(烧杯的质量为30g),然后再加入50g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后,称量,烧杯及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25.6g(已知该反应中稀硫酸足量,杂质不参加反应).请计算: (1)产生氢气的质量为多少? (2)该生铁样品中铁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胃酸过多是常见的胃病.下面是甲、乙两种常...”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胃酸过多是常见的胃病.下面是甲、乙两种常见胃药的说明摘要. 甲:①白色结晶状粉末,受热可缓缓分解;②能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灼烧时火焰为黄色;③遇酸及酸性药物则产生二氧化碳;④患者服用过量,可能引起胃胀气,甚至有引起胃溃疡穿孔的危险. 乙:①与胃酸是中和作用缓慢而持久,可维持3~4小时;②凝胶本身覆盖于溃疡面上,具有保护作用;③可溶于稀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 (1)请你推测,甲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份是____(填化学式);乙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份是____(填化学式). (2)试写出甲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份引起胃胀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3)三硅酸镁Mg2Si3O8onH2O也是常用胃药,被用来治疗胃溃疡,是因为该物质不溶于水,服用后中和胃酸作用持久.把三硅酸镁改写成氧化物形式为:____.写出它中和胃酸(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的化学方程式____. (4)目前一种新型抗酸剂能迅速改善和缓解胃酸过多的症状,它主要由碳酸镁、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组成(说明:Mg(OH)2在高温下分解为MgO).现按如下步骤测定药剂中三种主要成分的配比: ①取药剂样品,研磨后,加入50mL3.6moloL-1盐酸,正好完全反应并收集得到标准状况下224mL气体 ②过滤,弃去其中不溶性物质(其余成分不参与反应) ③取②中滤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洗涤、灼烧,所得固体4.4g. 则该药剂中三种主要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gCO3):n(Mg(OH)2):n(Al(OH)3)=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胃酸过多是常见的胃病.下面是甲、乙两种常见胃药的说明摘要. 甲:①白色结晶状粉末,受热可缓缓分解;②能溶于水,水溶液呈弱碱性;灼烧时火焰为黄色;③遇酸及酸性药物则产生二氧化碳;④患者服用过量,可能引起胃胀气,甚至有引起胃溃疡穿孔的危险. 乙:①与胃酸是中和作用缓慢而持久,可维持3~4小时;②凝胶本身覆盖于溃疡面上,具有保护作用;③可溶于稀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中. (1)请你推测,甲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份是____(填化学式);乙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份是____(填化学式). (2)试写出甲中含有的主要化学成份引起胃胀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 (3)三硅酸镁Mg2Si3O8onH2O也是常用胃药,被用来治疗胃溃疡,是因为该物质不溶于水,服用后中和胃酸作用持久.把三硅酸镁改写成氧化物形式为:____.写出它中和胃酸(胃酸的主要成分是HCl)的化学方程式____. (4)目前一种新型抗酸剂能迅速改善和缓解胃酸过多的症状,它主要由碳酸镁、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组成(说明:Mg(OH)2在高温下分解为MgO).现按如下步骤测定药剂中三种主要成分的配比: ①取药剂样品,研磨后,加入50mL3.6moloL-1盐酸,正好完全反应并收集得到标准状况下224mL气体 ②过滤,弃去其中不溶性物质(其余成分不参与反应) ③取②中滤液,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过滤、洗涤、灼烧,所得固体4.4g. 则该药剂中三种主要成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gCO3):n(Mg(OH)2):n(Al(OH)3)=____.”相似的习题。当前位置:
>>>人体内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酸过多,可引起一系列胃病,某胃..
人体内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酸过多,可引起一系列胃病,某胃药的标签中部分内容如下
试计算,患者按处方服用该药一天,理论上可以中和HCl多少毫克?
题型:计算题难度:中档来源:期末题
解:设碳酸钙消耗盐酸的质量为xCaCO3+2HCl==CaCl2+H2O+CO2↑100&&&&  73500mg&&&&x解得:x=365mg设156mg消耗盐酸的质量为y3HCl +Al(OH)3==AlCl3+3H2O&&109.5&&  78y&&&&  156mg解得:y=219mg所以消耗盐酸的质量为:365mg+219mg=584mg;答:理论上可以中和HCl584mg.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人体内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酸过多,可引起一系列胃病,某胃..”主要考查你对&&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1. 理论依据:所有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理论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 2. 基本依据&&&&&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依据是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质量比为定值。而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质量比在数值上等于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其化学计量数的乘积之比。例如: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Mg+O22MgO,其中各物质的质量之比为,m(Mg):m (O2):n(MgO)=48:32:80=3:2:5。 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 含杂质的计算,在实际生产和实验中绝对纯净的物质是不存在的,因此解题时把不纯的反应物换算成纯净物后才能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而计算出的纯净物也要换算成实际生产和实验中的不纯物。这些辅助性计算可根据有关公式进行即可。 2. 代入化学方程式中进行计算的相关量(通常指质量;必须需纯净的(不包括未参加反应的质量)。若是气体体积需换算成质量,若为不纯物质或者溶液,应先换算成纯物质的质量或溶液中溶质的质量。(1)气体密度(g/L)=(2)纯度=×100%=×100%=1-杂质的质量分数(3)纯净物的质量=混合物的质量×纯度综合计算:1. 综合计算题的常见类型(1)将溶液的相关计算与化学方程式的相关计算结合在一起的综合计算。(2)将图像、图表、表格、实验探究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2. 综合计算题的解题过程一般如下:综合型计算题是初中化学计算题中的重点、难点。这种题类型复杂,知识点多,阅读信息量大,思维过程复杂,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分析应用能力和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它考查的不仅是有关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知识,也是考察基本概念、原理及元素化合物的有关知识。综合计算相对对准度较大,但只要较好地掌握基本类型的计算,再加以认真审题,理清头绪,把握关系,步步相扣,就能将问题顺利解决。 3.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题,问题情景比较复杂。解题时,应首先明确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溶质的质量可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出,其次应明确所求溶液的质量如何计算,最后运用公式汁算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生成溶液质量的计算方法:生成溶液的质量=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难溶性杂质(反应的混有的且不参加反应的)的质量一生成物中非溶液(生成的沉淀或气体)的质量。 (1)固体与液体反应后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于固体与液体发生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首先要明确生成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其次再通过化学反应计算溶质质量是多少(有时溶质质量由几个部分组成),最后分析各量间的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对于反应所得溶液的质量有两种求法: ①溶液组成法:溶液质节=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其中溶质一定是溶解的,溶剂水根据不同的题目通常有两种情况:原溶液中的水;化学反应生成的水。 ②质量守恒法:溶液质量=进入液体的固体质量(包括由于反应进入和直接溶入的)+液体质量-生成不溶物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2)对于液体与液体的反应,一般是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此类计算与固体和液体反应后的计算类似,自先应明确生成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其次再通过化学应应计算溶质质量是多少(往往溶质质量由几个部分组成),最后分析各量间的关系、求出溶液总质量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此类反应发生后,溶液质量也有两种求法:①溶液组成法(同上)。②质量守恒法:溶液质量=所有液体质量之和-生成沉淀的质量-生成气体的质量。4. 图像、表格、实验探究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 在近几年中考题出现了以图像,表格为载体的化学计算题这类题的特点是利用数学方法将化学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表达,常常以坐标曲线、图像、表格等形式将解题信息呈现。解答此类题目时,受求学生能够对图像,表格进行科学分析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并结合化学知识将有用信息,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 (1)图像与化学方程式结台的综合计算图像型计算题是常见的题型是坐标曲线题,其特点是借助数学方法中的坐标图,把多个元素对体系变化的影响用曲线图直观表示出来。&&& 坐标系中的曲线图不仅能表示化学反应,还能较好地反映化学变化的过程,读图时,要善于从曲线图中捕捉到“三点”,(起点,拐点,终点),并分析其含义。特别是要重点了解拐点表示对应两种物质一定恰好完全反应,这是此类题的关键。(2)表格与化学方程式结合的综合计算这类题往往给出一组或多组数据或条件,通过对表格中数据或条件的分析,对比,解答有关问题或进行计算。策略:要通过仔细阅读,探究表格中各组数据之间内在的规律,努力从“变”中找“不变”,及时发现规律之中的矛盾点,从“不变”中找“变”,进而分析矛盾的根源,解决问题。(3)实验探究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综合计算做实验探究的综合计算题时,学生应将化学计算与化学实验紧密结合,在对实验原理,实验数据进行分析理解的基础上,理出解题思路,在解题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实验数据与物质(或元素)质量间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理清思路,找出正确有用数据,认真做好每一步计算。5. 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天平平衡问题:&&&& 化学计算中有关天平平衡问题的计算一般指眨应前灭平已处于平衡状态,当托盘两边烧杯中加入物质后,引起烧杯内物质净增量的变化,从而确定天平能否仍处于平衡的状态。解此类题目必须理顺以下关系:烧杯内物质净增质量=加入物质质量一放出气体质量;当左边净增质量=右边净增质量时,天平仍处于平衡状念;当左边净增质量&右边净增质量时,天半指针向左偏转;当左边净增质量&右边净增质量时,天平指针向有偏转。6. 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技巧与方法:(1)差量法(差值法)&&& 化学反应都必须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此定律是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依据。但有的化学反应在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州时,会出现固体、液体、气体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有所改变的现象,根据该变化的差值与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成正比,可求出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这一方法叫差量法。此法解题的关键是分析物质变化的原因及规律,建立差量与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①2KMnO4K2MnO4+MnO2+O2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其差值为生成氧气的质量②H2+金属氧化物金属+水,该变化中固体质量减少量为生成水中氧元素的质量(或金属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③CO+金属氧化物金属+CO2,该变化中固体质量减少量为气体质量的增加量。④C+金属氧化物金属+CO2,反应后固体质量减小,其差值为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⑤2H2+O22H2O,反应后气体质量减小,其减小值为生成水的质量。⑥金属+酸→盐+H2,该变化中金属质量减小,溶液质量增加,其增加值等于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与生成氢气质量的差值。⑦金属+盐→盐+金属,该变化中金属质量若增加,溶液的质量则减小,否则相反。其差值等于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与生成的金属质量的差值。⑧难溶性碱金属氧化物+水,该变化中固体质量减小,其差值为生成的水的质量例:为了测定某些磁铁矿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甲、乙两组同学根据磁铁矿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原理,分别利用两种方法测定了磁铁矿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已知磁铁矿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Fe3O4+4CO3Fe+4CO2(1)甲组同学取该磁铁矿10g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并将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的质量增加了5.5g,请你根据甲组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磁铁矿样品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2)乙组同学取该磁铁矿样品10g与足量的一氧化碳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后固体物质的质量为8g,请你根据乙组同学的实验数据,计算出磁铁矿样品中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分数。解析:(1)甲组同学的实验中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的是CO还原Fe3O4生成的CO2,由5.5gCO2的质量作为已知条件,根据方程式可计算出Fe3O4的质量(2)乙组同学的实验中10g样品被CO充分还原后剩余8g固体,减少的质量为Fe3O4中氧元素的质量,利用产生的差量即可求出Fe3O4的质量。也可以根据题中杂质不参加反应来建立等量关系,求出Fe3O4的质量。答案:(1)Fe3O4+4CO3Fe+4CO2      232        176      x         5.5g232/x=176/5.5g解得x=7.25g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7.25g/10g×100%=72.5%答: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72.5%(2)设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xFe3O4+4CO3Fe+4CO2 △m232     168   232-168=64x           10g-8g=2g232:64=x:2gx=7.25g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7.25g/10g×100%=72.5%答:样品中Fe3O4的质量分数为72.5%(2)关系式法关系式法就是根据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溶质质量分数等概念所包含的各种比例关系,找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式直接列比例式进行计算的方法。关系式法有如下两种类型. (1)纵向关系式经过多步的连续反应,即后一反应的反应物为前一反应的生成物,采用“加合”,将多步运算转化为一步计算 (2)横向关系式 ①几种不同物质中含相同的量,根据该量将几种不同物质直接联系起来进行运算 ②有多个平行的化学反应即多个反应的生成物有一种相同,根据这一相同的生成物,找出有关物质的关系式,依此关系式进行计算可建华运算过程。关系式法抓住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关系式,化繁为简,减少计算误差,是化学计算常用方法之一。例:碳酸氢钠(NaHCO3)俗称小苏打,是一种白色固体,是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它能与稀硫酸等酸反应生成CO2,试回答:(1)写出NaHCO3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如何用98%的硫酸(密度为1.84g/mL)配制980g18.4%的硫酸溶液?(3)现将45gNaHCO3(混有KHCO3)固体粉末加入100mL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是气体全部逸出,固体粉末的质量与产生CO2的体积的关系如图(该状况下,CO2的密度为2g/L)所示,计算:①求100mL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②若稀硫酸为120mL时,加入固体粉末为58.5g,求产生CO2的体积。解析:(1)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和“↑”的书写(2)设配制980g18.4%的硫酸溶液需98%的硫酸(密度为t.84g/mL)的体积为x,则: x×1.84g/ml×98%=980g×18.4%,x=100mL,需水的质量为:980g-100ml×1.84g/mL=796g;配制过程中应注意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3)由图像可以看出,45g固体粉爪与100ml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CO211L, 11LCO2的质量为l1L×2g/L=22g,根据CO2的质量可计算出100mL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由100mL 稀硫酸能与45g固体粉末完全反应,可计算出120mL 稀硫酸能与54g固体粉未完全反应,而加入的固体粉末为58.5g,则固体粉末有剩余,稀硫酸完全反应生成CO2气体11L,则120mL稀硫酸与54g固体粉末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为:答案:(1)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2)将100ml98%的H2SO4沿着烧杯内壁慢慢倒入796ml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3)解:①45g固体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m(CO2)=11L×2g/L=22g设硫酸溶液中H2SO4的质量为x由(1)得H2SO4——2CO2     98    88     x     22gx=(98×22g)/88=24.5g②设与120mL稀H2SO4完全反应的固体粉末的质量为y100mL/120mL=45g/yy=54g&58.5g所以固体粉末过量,以硫酸的量进行计算:V(CO2)=(11L×120mL)/100mL=13.2L答:100mL稀硫酸中硫酸的质量为24.5g,产生的CO2的体积为13.2L。(3)平均值法&&&& 混合物中确定各组分的有关计算是初中化学计算中难度较大的一种题型.如混合物中各组分均能与某一物质反应且得到的产物中有同一种物质或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均含有同一种元素,要确定其成分的有天计算可用平均值法求解。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要先找出混合物中各成分的平均值(如平均二价相对原子质节、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质量、平均质量分数等),此平均值总是介于组分中对应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利用这些平均值解题的方法叫做平均值法。下面分类进行讨论:(1)平均二价相对原子质量法&& 由金属单质组成的混合物,要判断混合物的组成或计算某一成分的质量,利用平均二价相对原子质量法计算较为快捷、准确。解题时先设该混合物为一种纯净的二价金属,利用化学方程式或其他方法求出平均二价相对原子质量,混合物各组分中一种金属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小于半均二价相对原子质量,则另一种金属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必须大于平均二价相对原子子质量,据此求出正确答案。二价相对原子质量=×2如:Na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2=46Mg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2=24Al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2=18设一种二价金属R的质量为m,其二价相对原子质量为M,与足量稀硫酸反应产生H2的质量为xR+H2SO4==RSO4+H2↑M&&&&&&&&&&&&&&&&&&&&&&&&&&&& 2m&&&&&&&&&&&&&&&&&&&&&&&&&&&& x解得:x=m/M×2即金属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该金属质量成正比,与该金属二价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若像Cu等金属与稀硫酸不反应,即产生的H2的质量为零。注意:①二价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有本质区别,前者为一假设值。 ②Cu、Ag等不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发生置换反应的金属产生H2质量为0。⑧金属与足量稀硫酸或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④制取一定量的氢气需要金属的质量为:例:小明同学用6.5g不纯的锌与足量稀盐酸完全反应,收集到H2的质量为0.205g,已知其中含有另一种金属杂质,这种金属杂质不可能是()A.铁B.铝C.铜D.镁解析:由题意可知,两种金属混合物6.5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了0.205g氢气,则混合物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为(6.5/0.205)×2=63.4,。已知Zn、Fe、Al、Cu、Mg五种金属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65,56,18,∞(无穷大),24,混合物中含有Zn,则另一种金属的二价相对原子质量不能大于63.4,所以这种金属杂质不可能是Cu。(2)相对分子质量平均值法由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要判断混合物中各物质是否存在或计算某成分的质量,可用相对分子质量平均值法解题。解题时根据化学方程式和其他方法求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混合物中一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如果大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则另一种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必小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据此可求出正确答案。(3)质量平均值法利用混合物中平均质量解题方法。(4)质量分数平均值法混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总是介于混合物中一种成分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与另一种成分中该元素的质量分数之间,据此可确定混合物的组成。4. 守恒法化学变化中等量关系的简历,有一条很重要的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在实际应用中,上述定律演绎为:a化学反应前后,物质发生变化生成新物质,但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质量不变;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本身发生变化,而分子的数目虽然有的改变,但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该定律反映出化学反应中的一些等量关系,是解化学试题的思路之一。利用化学反应前后某些量之间的等量关系,推理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称为守恒法。仔细挖题目中隐含的等量关系是守恒法解题的关键。下面分类进行讨论:(1)质量守恒法①发宁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质量守恒②溶液混合或稀释前后,溶质总质量守恒③化学反应中某些元素的质量守恒(2)电荷守恒法溶液中阴、阳离子个数不一定相等,但正负电荷总数相等。(3)比例守恒法利用试题中潜在的某些量之间的比例恒定不变的原理来解题的一种方法。例:某二价金属M的氧化物10g与9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形成无色透明溶液,测得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0%,请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1)该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上述新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反应后溶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解题:(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溶液中溶质质量为100g×30%=30g设金属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稀硫酸中H2SO4的质量为xMO + H2SO4== MSO4 + H2OM+16&   98    M+9610g    x     30g(M+16):(M+96)=10g:30g解得M=24,可知M为镁元素98:40=x:10gx=24.5g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4.5g/90g×100%=27.2%(2)反应后溶液中MgSO4的质量为30g,则水的质量为70g,氢元素的质量即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氧元素的质量是水与硫酸镁中氧元素的质量和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0g×):(70g×+30g×)=35:3525. 假设量法在所给题目中缺少实例,无数据,仅有字母或仅有比值,在解答该类题设未知数之前,先假设一个题目中缺少的关键量为假设量,即一个已知量,补充解题的条件。然后,此假设量可参与整个化学计算,使计算过程简单,清晰。但该假设的已知量只帮助解题,不会影响最终结果,这种解题方法叫假设量法。具体有两种类型:假设用具体的物质代替题目中抽象或不定的物质来解题。②假设一具体数据代替题目中未知数据来解题。a. 题目中给出化学反应前后某两种物质的等量关系(已知条件),求混合物中各组分间的质量比—找等量设为假设量。b. 题目中给出某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已知条件),求另一种物质的质量分数—找条件中给出的质量分数所对应的物质质量为假设量例:已知完全中和一定量的某盐酸,需100g80%的氢氧化钾溶液,若改用100g80%的氢氧化钠溶液,则反应后溶液的pH()A.大于7B.小于7C.等于7D.无法确定解析:设题目中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36.5g,需要NaOH、KOH的质量分别为x和yNaOH+HCl==NaCl+H2O40  36.5x   36.5g40/x=36.5/36.5gx=40gKOH+HCl==KCl+H2O56 36.5y  36.5y=56g若用含56gNaOH的溶液与含36.5gHCl的盐酸反应,则NaOH过量,溶液pH&7,选A。6. 比较法解题时对题目给定的已知条件或数据,结合有关知识进行全面,仔细地分析,比较,然后确定正确答案。此法解计算型选择题时可避免对各备选答案一一进行计算。运用该法解题时有如下情况:(1)分类比较:按被选择对象的某些特点,先分类后比较选择(2)计算比较:解题时先做简单计算,然后比较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或分子中某一相同原子的个数,最后选择。(3)转化问题比较:解题之前将所求问题转化为直观问题来比较选择答案。(4)排列比较:将被选择答案按某种顺序排列后,再分析比较选择答案。例:铅蓄电池中需要一定质量分数的硫酸溶液,现将50%的硫酸溶液(密度为d1g/ml)与10%的硫酸溶液(密度为d2g/ml)按体积比1:1混合,已知d1&d2,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A.大于30%B.等于30%C.等于60%D.小于30%解析:当两种同溶质的溶液混合时,以m1g a%的溶液和m2g b%的溶液混合为例,且a&b。当m1&m2时,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b%)/2当m1=m2时,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a%+b%)/2当m1&m2时,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a%+b%)/2从题意分析知,由d1&d2,则等体积的两种溶液,50%的H2SO4溶液质量大,则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50%+10%)/2=30%要明确解题思路解题时的一般思路: (1)先找出题中涉及的化学反应,并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2)找出题中所提供的数据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直接或间接关系。 (3)确定哪些数据能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如果所给数据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关系仅仅是间接关系,那必须分析清楚该数据是通过什么“中介”与各物质产生联系的,然后再列出相应的比例式。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1)设未知量,求什么设什么。 (2)正确完整地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3)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各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质量总和,标在相应的化学式下面。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待求未知址写在相应物质的相对分子(或原子) 质量总和的下面。 (4)列比例式。 (5)求解。 (6)简明地写出答案。 应注意的问题: (1)解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理清思路、确定解题方法、严格按解题步骤求解。 (2)化学方程式所表示的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是进行化学计算的基础,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式一定要书写正确,一定要配平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中某元素原子的数目一定要相等,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一定要准确。 (3)化学方程式所表明的各物质均指纯净物,参加计算的各物质的质量也必须是纯净物的质量。如果求纯净物的质量需进行换算,换算方法:纯净物的质量= 物质总质量×该物质的质量分数(即纯度)。 (4)对题目中所给的“适最”“足量”“过量”“恰好反应”“完全反应”“充分反应”等词语,要认真对待,正确理解一般来说:“适量”—两种(或多种)反应物之间按一定量比恰好反应。 “足量”—一种反应物完全反应,无剩余;另一种反应物可能完全反应,也可能过量。 “过量”—完全反应后,有一种(或多种)反应物剩余。 “恰好反应”和“完全反应”—完全反应,反应物无剩余。 “充分反应”和“反应完全”—同“足量"。(5)用化学方程式计算时解题格式要规范。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几种类型: (1)已知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另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2)有关含杂质的物质质量间的计算。 (3)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的含有体积、密度与质量间换算的有关计算。(4)关于过量问题的计算。 (5)多步反应的计算。(6)其他类型的计算。 计算时常见的错误: (1)不认真审题,答非所问;(2)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写错;(3)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4)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5)没有统一单位;(6)把不纯物质当成纯净物质计算。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几个误区: (1)化学方程式不正确就计算,这是最严重的问题。 (2)把含杂质的质量直接应用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或把体积直接代入化学方程式。 (4)解题格式不规范,设的未知缺与求的量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计算错误, (5)计算不准确,不按题目要求写化学方程式(方程式应用不当)。 (6)体积、质量、密度之间的关系问题及单位问题弄错等。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三个三”: 在解题时要把握好“三个要领”、抓住“三个关键”、注意“三个事项”,即: 三个要领:(1)步骤要完整;(2)格式要规范; (3)结果要准确。三个关键:(1)准确书写化学式;(2)化学方程式要配平;(3)计算质量比要准确。三个事项:(1)单位统一;(2)用纯量进行计算; (3)若是体积要换算成质量。
发现相似题
与“人体内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酸过多,可引起一系列胃病,某胃..”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2935222660606048420020522872451299}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促胃液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