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饱和含水量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的发育

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淀粉形成及产量的影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淀粉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摘要】:水分是影响马铃薯生长的重要因素,土壤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马铃薯块茎的膨大、淀粉合成积累及产量的形成。本试验以低淀粉品种克新19号和高淀粉品种克新22号为试验材料,防雨棚内进行盆栽试验,块茎形成期开始持续控水,设置3个土壤水分处理: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5%、70%(对照)、85%,研究不同淀粉含量马铃薯品种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的植株生长、淀粉合成积累及产量形成情况,试验结果如下:
土壤含水量55%处理降低了克新19号和克新22号的株高、茎粗及分枝数;土壤含水量85%处理降低了两品种的茎粗,增加了克新22号的株高及分枝数。
土壤含水量55%处理下植株鲜重及干物质积累量较低;土壤含水量85%处理下,低淀粉品种克新19号茎叶最大生物量持续时间缩短,鲜重及干重提前进入下降阶段,而高淀粉品种克新22号植株茎叶生长相对旺盛,茎叶鲜、干重的下降时间晚于克新19号。
土壤含水量55%处理和85%处理条件下块茎生长受抑制,块茎干物质含量及淀粉产量降低。成熟期时,土壤含水量55%处理使处理得单株淀粉产量降低22.29%(克新19号)、20.92%(克新22号),土壤含水量85%处理使得单株淀粉产量降低10.99%(克新19号)、11.38%(克新22号)。高淀粉品种克新22号块茎产量较低但淀粉产量高于低淀粉品种克新19号。马铃薯生育后期,土壤含水55%处理块茎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最高,土壤含水量85%处理条件下最低。
土壤含水量55%和土壤含水量85%处理降低了马铃薯的单株产量及块茎干物质积累量,且土壤含水量55%处理的减产程度高于土壤含水量85%处理。土壤含水量55%处理条件下克新19号和克新22号分别减产15.94%、18.93%,土壤含水量85%处理造成克新22号和克新19号减产8.94%、7.13%。土壤含水量55%处理使单株结薯数减少,大中薯率降低;土壤含水量85%处理单株结薯数降低,大中薯率上升。
块茎膨大期为地上部植株与地下块茎并进生长阶段,此时土壤含水量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淀粉积累、产量形成。马铃薯生育后期,为保持植株相对健壮,促进淀粉积累,提高产量,不宜供应过多水分。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5【分类号】:S532【目录】:
摘要3-4Abstract4-8第一章 文献综述8-16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8-10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10-14
1.2.1 马铃薯需水特性10
1.2.2 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10-12
1.2.3 土壤水分对作物光合特性的影响12
1.2.4 土壤水分对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12-13
1.2.5 土壤水分对淀粉积累组成的影响13-14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4-16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16-20 2.1 试验品种16 2.2 试验设计16
2.2.1 试验条件16
2.2.2 试验方法16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16-18
2.3.1 形态指标的测定16-17
2.3.2 植株各部位鲜重及干物质含量的测定17
2.3.3 产量指标的测定17
2.3.4 马铃薯粗淀粉含量的测定17
2.3.5 马铃薯直链淀粉含量的测定17-18 2.4 数据处理18-20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20-38 3.1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植株形态指标的影响20-23
3.1.1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株高的影响20-21
3.1.2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茎粗的影响21-22
3.1.3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分枝数的影响22-23 3.2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植株各部位鲜重的影响23-27
3.2.1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叶片鲜重的影响23-24
3.2.2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茎鲜重的影响24-25
3.2.3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根鲜重的影响25-26
3.2.4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植株鲜重的影响26-27 3.3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27-31
3.3.1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叶片干物质积累的影响27-28
3.3.2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28-29
3.3.3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29-30
3.3.4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30-31 3.4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块茎淀粉合成的影响31-33
3.4.1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块茎粗淀粉积累的影响31-32
3.4.2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块茎直链淀粉积累的影响32-33 3.5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产量形成的影响33-38
3.5.1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单株结薯数的影响33-34
3.5.2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块茎大中薯率的影响34-35
3.5.3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块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35-36
3.5.4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块茎生长及产量的影响36-38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38-44 4.1 讨论38-41
4.1.1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38
4.1.2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植株各器官鲜重的影响38-39
4.1.3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植株干物质积累的影响39-40
4.1.4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块茎淀粉合成的影响40
4.1.5 不同土壤含水量对马铃薯块茎生长及产量形成的影响40-41 4.2 结论41-44参考文献44-50致谢50-51个人简历5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彭素琴;;[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5期
抗艳红;赵海超;龚学臣;田再民;乔海明;许寅生;;[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王俊国;;[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田英;黄志刚;于秀芹;;[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8期
刘章勇,刘百韬,谢磊,胡中华;[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王进;张勇;颜霞;鄂利锋;王桔红;;[J];草业科学;2011年09期
惠竹梅;李华;周攀;岳泰新;;[J];草业学报;2011年01期
冯燕;王彦荣;胡小文;;[J];草业学报;2011年04期
袁亮;潘光堂;张志明;谭登峰;;[J];分子植物育种;2006年S2期
肖厚军;孙锐锋;何佳芳;芶久兰;周瑞荣;;[J];贵州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郑顺林;[D];四川农业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宋建民,吴祥云,刘建军,刘爱峰,赵振东;[J];山东农业科学;2002年02期
王志芬,张福锁,孙永堂;[J];山东农业科学;2002年03期
左振朋;翟合生;王婧;董鲁浩;李栋;耿峰;孙庆泉;董树亭;;[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孙淑娟;周勋波;陈雨海;杨国敏;徐德力;杨荣光;;[J];山东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胡相明;赵艳云;;[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孟维伟;张微;于振文;;[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1期
王法宏,王旭清,刘素英,王晓理;[J];山东农业科学;1997年04期
郑理乔;金笑龙;李春生;傅松玲;陈素传;;[J];安徽林业科技;2011年06期
徐心诚;;[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7期
方新力;;[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聂琼;谢深喜;赵晓莉;;[A];园艺学文集5[C];2010年
毛琼;谢敬波;段宏兵;;[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范雪梅;姜东;戴廷波;荆奇;曹卫星;;[A];’2003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连勇;金黎平;丁明亚;;[A];中国马铃薯学术研讨会与第五届世界马铃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李春燕;封超年;郭文善;王亚雷;张容;朱新开;彭永欣;;[A];全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刘瑞显;王友华;陈兵林;郭文琦;周治国;;[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任新茂;李金才;孙红春;刘灵娣;刘连涛;李存东;;[A];作物逆境生理研究进展——中国作物生理第十次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马东辉;王月福;林琪;刘义国;;[A];中国作物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熊飞;朱敏敏;王忠;顾蕴洁;陈刚;;[A];中国作物学会栽培专业委员会换届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黄科;刘明月;何长征;宋勇;吴秋云;熊兴耀;;[A];马铃薯产业与科技扶贫(2011)[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姚凤娟;[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冯福学;[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王齐;[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杨江山;[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王润元;[D];兰州大学;2010年
周小玲;[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陆燕元;[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张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郑成岩;[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于安玲;[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亚艺;[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柯传勇;[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田霞;[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谢景欢;[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杨利;[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刘贤娴;[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刘忠静;[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齐林;[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贾殿勇;[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高春华;[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旭东,于振文,樊广华,潘庆民;[J];山东农业科学;2000年05期
亚合甫·木沙;王泽浩;席万鹏;;[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6期
姚华;赵晓英;李晓梅;董正武;;[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9期
王俊国;;[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程真霞;程少敏;;[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2期
李吉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1年03期
崔振会,许有温,陈进忠,杜文山,张学红;[J];北京农业科学;1985年03期
于同泉,秦岭,王有年;[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于同泉,秦岭,陈静,王有年;[J];北京农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李晖,庞效民,傅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柳俊;[D];华中农业大学;2001年
蒋太明;[D];西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左玉萍,贾志宽;[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5期
张学礼,胡振琪,初士立;[J];土壤通报;2005年01期
徐玉英;[J];东北水利水电;2005年07期
谢恒星;张振华;刘继龙;谭春英;李清翠;;[J];莱阳农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张晓虎;李新平;;[J];陕西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范文义;李明泽;应天玉;;[J];应用生态学报;2008年05期
吕国华;李子忠;赵炳祥;赵晓燕;肖志广;;[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8年04期
王俊;贺智涛;;[J];节水灌溉;2008年07期
孙勇;安菲;程春香;陈志华;;[J];黑龙江气象;2008年03期
吴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二虎;仝文伟;鲁建立;霍继超;王娟;;[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王春梅;左强;杨鹤松;;[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分册[C];2005年
武红旗;李美婷;蒋平安;卢响军;付彦博;;[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上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匡亚红;陆桂华;吴志勇;;[A];中国水文科技新发展——2012中国水文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纪瑞鹏;班显秀;张淑杰;张玉书;冯锐;陈鹏狮;;[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卫星遥感技术进展及应用”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杨云贵;寇建村;赵昆;;[A];草坪与地被科学进展论文汇编[C];2006年
邹洪涛;黄毅;张玉龙;孙占祥;;[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顾静;;[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张素芳;马礼;;[A];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C];2012年
王学军;李怀耿;崔少君;;[A];济宁市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论文选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记者 刘凯;[N];运城日报;2009年
瞿可;[N];农民日报;2003年
赵永春;[N];沈阳日报;2006年
府谷县园艺站
郝里子;[N];陕西科技报;2008年
张梅 实习生
颜薇;[N];陕西日报;2009年
李宁波;[N];山西日报;2009年
周鸿彩;[N];云南科技报;2008年
许怡平;[N];安庆日报;2011年
杨建辉;[N];甘肃经济日报;2007年
正定县农牧局 刘丽云;[N];河北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鲁清林;[D];甘肃农业大学;2014年
王立权;[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陈俊英;[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周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杨琳;[D];武汉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胡煜;[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孙俊;[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喻素芳;[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薛辉;[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李美婷;[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韦佳;[D];长安大学;2014年
谢国兰;[D];南昌大学;2009年
冯玉钿;[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15年
任皓晨;[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解迎革;[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土壤水分与作物的产量的关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土壤水分与作物的产量的关系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知识点 & “生态护坡就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习题详情
208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4.6%
生态护坡就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保护,形成由植被或工程植被组成的综合护坡技术。下图为某种泥质海岸生态护坡的模式图。据图分析:(1)上图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带引种一些耐盐的植物如互花米草、白茅等,在高潮带和超高潮带种植像柽柳、樟毛等相对耐干旱的植物,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结构。(2)人们通过对沙滩培土、引种等措施,使寸草不生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生物群落,这说明 &。(3)经观察和测定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其获得的能量值如图。图中沙氏变色蜥与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之间的关系为 &;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 &。若字母代表能量值,则b~e中能确定大小的是 &,图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 &(用图中字母表示)。(4)研究人员向此坡地引入沙棘种植在海挡林带和灌草丛带,结果沙棘在灌草丛带的长势明显好于海挡林带,经分析两地带中土壤肥力和土壤含水量如下表地点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氮含量%表层~60 cm%海挡林带0.5950.0157.0灌草从带0.2020.00315.0某研究者提出“土壤含水量是沙棘生长的限制因素”,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A、B两组种植,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灌草丛带相同,B组设计方案为 &,结果A组长势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5)目前生态护坡在河流、堤岸、高速公路等许多方面逐渐取代传统的砖石、混凝土护坡,请列举生态护坡的优点: &。&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江苏江浦高级中学高三三模适应性考试生物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生态护坡就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保护,形成由植被或工程植被组成的综合护坡技术。下图为某种泥质海岸生态护坡的模式图。据图分析:(1)上图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根据题意和题图可知,人们在低潮带、中潮带和高潮带种植的植物种类不同,这些植物的不同体现在水平方向上,不同地段有不同的生物,因此属于水平结构。(2)人类可以使群落向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从图中可以看出,沙氏变色蜥能捕食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他们都以地面草食动物为食物,因此二者之间的关系为捕食或竞争;沙氏变色蜥以草食动物为食物时,属于第三营养级,当以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为食物时是第四营养级;由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b>c;由于第一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为a,第二营养级获得能量为(b+d+e),因此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b+d+e)/a。(4)由于实验目的是验证土壤含水量是沙棘生长的限制因素,因此变量应该是含水量,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灌草丛带相同,B组土壤含水量与海挡林带相同(或土壤含水量比A组低),土壤肥力与灌草丛带相同。(5)植被护坡比传统的砖石、混凝土护坡优越的特点要结合植物的特点来回答,如减少污染;净化空气;保持水土;美化环境等。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生态护坡就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保护,形成由植被或工程植被组成的综合护坡技术。下图为某种泥质海岸生态护坡的模式图。据图分析:(1)上图坡地生态系统中,人...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生态护坡就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保护,形成由植被或工程植被组成的综合护坡技术。下图为某种泥质海岸生态护坡的模式图。据图分析:(1)上图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主要考察你对“第2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第2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与“生态护坡就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保护,形成由植被或工程植被组成的综合护坡技术。下图为某种泥质海岸生态护坡的模式图。据图分析:(1)上图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相似的题目:
下图表示物种A与物种B的数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B.A与B是捕食关系,A→B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C.A与B之间可以相互传递信息D.A与B之间一定是经历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图所示。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能量关系的是
科学家曾对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食物链环节ⅠⅡⅢGP和NPGP=55.6×102NP=1.3×102GP=176×103NP=6×103GP=59.3×106NP=49.5×106NP/GP0.020.030.85R54.3×102170×1038.8×106未利用 ——62.8%99.7%(1)田鼠所代表的食物链环节是&&&&,其呼吸产生的能量用于&&&&。(2)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3)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
“生态护坡就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生态护坡就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保护,形成由植被或工程植被组成的综合护坡技术。下图为某种泥质海岸生态护坡的模式图。据图分析:(1)上图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带引种一些耐盐的植物如互花米草、白茅等,在高潮带和超高潮带种植像柽柳、樟毛等相对耐干旱的植物,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结构。(2)人们通过对沙滩培土、引种等措施,使寸草不生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生物群落,这说明____。(3)经观察和测定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其获得的能量值如图。图中沙氏变色蜥与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之间的关系为____;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若字母代表能量值,则b~e中能确定大小的是____,图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4)研究人员向此坡地引入沙棘种植在海挡林带和灌草丛带,结果沙棘在灌草丛带的长势明显好于海挡林带,经分析两地带中土壤肥力和土壤含水量如下表地点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氮含量%表层~60 cm%海挡林带0.灌草从带0..0某研究者提出“土壤含水量是沙棘生长的限制因素”,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A、B两组种植,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灌草丛带相同,B组设计方案为____,结果A组长势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5)目前生态护坡在河流、堤岸、高速公路等许多方面逐渐取代传统的砖石、混凝土护坡,请列举生态护坡的优点: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生态护坡就是综合工程力学、土壤学、生态学和植物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对斜坡或边坡进行保护,形成由植被或工程植被组成的综合护坡技术。下图为某种泥质海岸生态护坡的模式图。据图分析:(1)上图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带引种一些耐盐的植物如互花米草、白茅等,在高潮带和超高潮带种植像柽柳、樟毛等相对耐干旱的植物,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结构。(2)人们通过对沙滩培土、引种等措施,使寸草不生的荒滩短期内出现物种比较丰富的坡地生物群落,这说明____。(3)经观察和测定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其获得的能量值如图。图中沙氏变色蜥与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之间的关系为____;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若字母代表能量值,则b~e中能确定大小的是____,图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4)研究人员向此坡地引入沙棘种植在海挡林带和灌草丛带,结果沙棘在灌草丛带的长势明显好于海挡林带,经分析两地带中土壤肥力和土壤含水量如下表地点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含量%氮含量%表层~60 cm%海挡林带0.灌草从带0..0某研究者提出“土壤含水量是沙棘生长的限制因素”,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A、B两组种植,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灌草丛带相同,B组设计方案为____,结果A组长势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5)目前生态护坡在河流、堤岸、高速公路等许多方面逐渐取代传统的砖石、混凝土护坡,请列举生态护坡的优点:____。”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土壤含水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