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两栖动物的体温调节的感受器在( )、( )和( )部位的( )和( );效应器是( )、( )和( ).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调节体温的感受器主要是存在于( )部位的( )和( )
基佬之魂tt依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调节体温的感受器主要是存在于(下丘脑 )部位的(视上核)和(室旁核 )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当前位置:
>>>在哺乳动物调节体温方面,皮肤作为[]A.感受器B.效应器C.感受器和..
在哺乳动物调节体温方面,皮肤作为
A.感受器B.效应器C.感受器和效应器D.神经中枢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0103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在哺乳动物调节体温方面,皮肤作为[]A.感受器B.效应器C.感受器和..”主要考查你对&&生物的体温及其调节&&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生物的体温及其调节
体温调节: 1.热量来源:有机物的氧化放能。 2.热量平衡: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 (1)产热途径: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 (2)散热途径汗液的蒸发呼气、排尿和排便等 3.调节过程 (1)低温环境 生物的体温及其调节: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人在寒冷环境中:(2)人在炎热环境中:综合叙述图:易错点拨:1、人的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当外界环境温度低时,体温的调节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当外界环境温度接近或高于体温时,体温的调节仅由神经调节来完成。 2、人的体温调节有产热和散热双重调节机制。人体通过调节产热和散热来维持机体体温的恒定。3、机体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的机制如下: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4、寒冷时,激素分泌增多,促进细胞代谢加强,增加产热量的激素有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等。战栗是骨骼肌的不自主地收缩,不受大脑皮层支配。
发现相似题
与“在哺乳动物调节体温方面,皮肤作为[]A.感受器B.效应器C.感受器和..”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901348711785756966619737786805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列关于下丘脑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与体温调节有关但与生物节律控制无关B. 可作为感受器和效应器C. 缺碘会引起下丘脑分泌TRH的活动减弱D. 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A、下丘脑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作为感受器会在负反馈调节中起到作用),同时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故A错误.B、在水和无机盐的调节中,下丘脑可以作为渗透压感受器,同时也可作为效应器分泌出抗利尿激素.故B正确.C、缺碘引起甲状腺激素量减少,根据反馈调节,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的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分泌.故C错误.D、大量出汗,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促进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分泌抗利尿激素.故D错误.故选:B.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下丘脑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作为感受器会在负反馈调节中起到作用),同时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在水和无机盐的调节中,下丘脑可以作为渗透压感受器,同时也可作为效应器分泌出抗利尿激素.大量出汗,导致内环境的渗透压升高,促进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并分泌抗利尿激素.
本题考点:
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考点点评:
本题考查了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作用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扫描下载二维码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配套课后训练:38《神经调节》(人教版全国通用)
2016届高考生物一轮配套课后训练:38《神经调节》(人教版全国通用)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23次
资料类型:
文档大小:736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基础课时案27 神经调节
小题对点练
考点一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均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刺激传出神经引起效应器的反应可称之为反射
D.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解析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刺激同一反射弧的不同部位,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感受器是动物体表、体腔或组织内能接受内、外环境刺激,并将之转换成神经冲动的结构,二者一般不属于同一组织或器官;反射要满足反射弧完整和刺激达到一定的值两个条件;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
2.(2014·泉州质检)下图为人体神经系统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轴突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B.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处仍可产生正常的反射活动
C.如果①处受损则人体不能产生相应感觉,但是能够对图中刺激作出反应
D.被针刺后缩手和害怕被针刺而缩手都是需要大脑皮层参与的非条件反射
解析 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的单向传递取决于突触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而不是轴突,A项错误;当脊髓缩手反射中枢受损时,刺激图中③(传出神经纤维)仍可产生缩手反应,但这不能称为反射,只有完整的反射弧作出的反应才叫做反射,B项错误;①是把脊髓的信息传给大脑的,①处被破坏后,只会影响信息的上传,人体仍可在低级中枢(脊髓)的参与下对刺激作出反应,C项正确;被针刺后缩手属于非条件反射,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害怕被针刺而缩手则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参与,D项错误。
3.(2014·长春模拟)下面为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以下关于反射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图示结构为反射的结构基础,至少含有两个神经细胞
B.在人体中,神经中枢位于脑和脊髓中
C.在反射弧完整且功能正常的情况下,感受器兴奋一定会引起效应器兴奋
D.在完成反射活动时涉及电信号与化学信号之间的相互转换
解析 反射的结构基础为反射弧,一个反射弧至少含有两个神经细胞。在人体中,神经中枢位于中枢神经(脑和脊髓)内。感受器兴奋,效应器不一定兴奋,如果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效应器就不会兴奋。在完成反射活动时需要涉及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也就是需要突触结构,因此会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之间的转换。
考点二 兴奋的产生与传导
4.下列有关神经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
B.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被运输到突触后膜外
C.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
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就会引起Na+通过被动运输内流到细胞内
解析 电信号沿轴突末梢传到突触小体时转变为化学信号,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并释放出神经递质;Na+的膜外浓度高于膜内,故突触后膜内的Na+会通过主动运输方式由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运输;突触部位兴奋传递具有单向性,因为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通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可能会引起Na+通过被动运输内流到细胞内,也可能会引起阴离子(如Cl-)内流。
5.(2014·烟台模拟)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于日向新西兰政府通报称,其生产的3个批次浓缩乳清蛋白(WPC80)中检出肉毒杆菌,影响包括3个中国企业在内的8家客户。肉毒杆菌产生的肉毒杆菌毒素是一种神经毒素蛋白,是毒性最强的天然物质之一,能够抑制乙酰胆碱的释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肉毒杆菌中除核糖体外不含其他细胞结构
B.神经毒素蛋白能够促进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
C.神经毒素蛋白会影响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
D.乙酰胆碱的合成和分泌离不开核糖体和高尔基体
解析 肉毒杆菌中除了核糖体外,还有细胞膜、细胞壁等细胞结构。神经毒素蛋白能阻止神经递质的释放,影响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的融合,进而阻止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乙酰胆碱不属于蛋白质,它的合成不需要核糖体。
6.(2014·武汉调研)如图为某低等海洋动物完成某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
B.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完成后即失去活性
C.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兴奋传导的速率大于c处
D.①能接受各种刺激,引起②的反应
解析 如图所示a处接受适宜的电刺激,经过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在b处能测到电位变化,A对;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后很快会被酶催化分解或被摄取回收而失去活性,B对;题图中有三个神经元,a处为神经纤维,c处为突触,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速率大于突触处兴奋的传递速率,C对;感受器不能接受各种刺激,如视觉感受器不能接受声音的刺激,D错。
考点三 人脑的高级功能
7.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成年人可以“憋尿”,这说明高级中枢可以控制低级中枢
B.“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然能发挥调控作用
C.大脑皮层H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
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解析 本题考查各级神经中枢的功能和联系,意在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综合运用能力。排尿反射的初级中枢位于脊髓,而一般成年人可以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的排尿反射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A正确;“植物人”具有呼吸和心跳,也能排尿、排便,呼吸中枢在脑干,排尿、排便反射中枢在脊髓,B正确;大脑皮层H区是听觉语言中枢,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听懂别人谈话,C正确;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D错误。
8.(2015·辽宁六校联考)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下丘脑中含有体温调节中枢
B.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C.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水盐平衡中枢
D.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
解析 水盐平衡中枢位于下丘脑,脑干中主要分布有呼吸中枢和心血管运动中枢等。
9.如图所示,当神经冲动在轴突上传导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丁区域发生K+外流和Na+内流
B.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
C.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
D.图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有可能是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
解析 神经纤维静息电位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图示中乙处外负内正,则乙处兴奋,甲区与丙区可能刚恢复为静息电位状态;乙区与丁区间膜内局部电流的方向是从乙到丁;丁区域外正内负,则是K+外流所致。
10.(2014·江西省联考)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神经纤维上电位的产生、变化与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细胞膜上离子通道通透性的变化直接相关。下图表示箭毒、烟碱对突触后膜上Na+通道通透性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电位的内负外正,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K+外流的结果
B.人体中箭毒后,箭毒与Ach受体结合,使Na+通道关闭,人体中箭毒的症状是肌肉松弛
C.Ach受体同时也是一种通道蛋白,一旦与Ach结合,即刻引起一个动作电位
D.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老年性疾病,致病原因主要是Ach含量显著减少,用烟碱类药品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解析 动作电位的产生必须有足够多的递质分子与受体结合,使去极化达到阈值时,方可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 C11.根据神经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不同,突触可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两类。电突触的突触间隙很窄,在突触小体内无突触小泡,间隙两侧的膜是对称的,形成通道,带电离子可通过通道传递电信号,如右图所示,以下有关突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神经冲动通过电突触的传递速度较化学突触快
B.兴奋在化学突触和电突触中的传递都是单向的
C.兴奋通过化学突触时的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D.兴奋通过突触传递信息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电突触无突触小泡,无神经递质,由带电离子直接通过通道传递信息,且膜两侧是对称的,因此兴奋在电突触中的传递是双向的。电突触由离子传导,传导速度较化学突触快。
12.(2014·北京西城区期末)γ-氨基丁酸和某种局部麻醉药在神经兴奋传递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此种局麻药单独使用时不能通过细胞膜,如与辣椒素同时注射才会发生如图2所示效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局麻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B.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C.局麻药和γ-氨基丁酸的作用效果和作用机理一致,都属于抑制性神经递质
D.神经细胞兴奋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
解析 本题考查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难度中等。由图可知,γ-氨基丁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Cl-内流,抑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B项正确。局麻药与辣椒素同时注射后,局麻药进入细胞内,作用于突触后膜的Na+通道,阻碍Na+内流,从而抑制突触后膜产生兴奋,A项正确。局麻药不属于神经递质,C项错误。
大题冲关练
13.(2014·石家庄一模)下图代表不同细胞间的信息传递,1~8代表靶细胞的细胞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神经末梢和靶细胞C等共同构成________,若物质a是唾液淀粉酶,其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________(填图中序号)。
(2)若刺激M点,则M点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___,由此刺激引发的神经兴奋的传导方向与________(填“膜内”或“膜外”)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若刺激N点,电流表将偏转________次。
(3)当兴奋抵达时,贮存在________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并与分布在突触后膜上的结构1________结合。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和______。
解析 (1)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构成效应器。分泌蛋白的合成、分泌过程依次经过的细胞器是核糖体8、内质网7和高尔基体3。(2)若刺激M点,产生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使其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局部电流方向一致。若刺激N点,由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神经细胞A→神经细胞B,故电流表将偏转1次。(3)当兴奋抵达突触小体时,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释放出来,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发生兴奋或抑制。一般情况下,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马上被分解,但有的神经递质可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再被利用。上述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和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答案 (1)效应器 8、7、3 (2)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膜内 1 (3)突触小泡 (特异性)受体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4.(2014·沈阳质量监测)图甲表示的是与记忆有关的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d处发生的生理过程如图乙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的________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其中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新______的建立有关。
(2)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电脉冲刺激图甲中a所示的神经纤维,则在b、c处能测到动作电位的是________。此时d处发生了阳离子内流,促进结构2分泌NO,NO作用到结构1内部,使其分泌更多Glu,促使更多阳离子内流,这种调节属于________(填“神经”或“体液”)调节,该过程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3)与支配肱二头肌的神经细胞兴奋相比,在图乙表示的过程中,记录的动作电位波幅增大,该现象的产生可能与________内流有关。
解析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和识图能力,难度中等。(1)长期记忆的形成可能与形成新的突触有关,学习和记忆与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有关。(2)根据图甲中突触的结构分析可知,当刺激a处的神经纤维时,兴奋可沿神经元传至b、c、d处。结构2分泌NO,NO作用到结构1内部,使其分泌更多Glu,促使更多阳离子内流,此种调节方式是通过神经递质实现的,属于神经调节,且调节因子具有加强效果的作用,属于正反馈调节。(3)由图乙可知,在神经递质的作用下,突触后膜兴奋,Na+和Ca2+内流,使兴奋时动作电位的波幅增大。
答案 (1)神经递质 突触 (2)b、c 神经 不属于 (3)Ca2+(或答“钙离子”)
15.阿尔茨海默病(AD,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研究表明,AD病人的神经细胞外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这种物质的沉积会损坏周围神经细胞膜和线粒体膜,导致神经细胞的损伤。下图表示两类神经元及突触的差异,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神经冲动由图中A点传到D点的过程中,B处兴奋时膜外为________电位,C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
(2)研究发现,病变个体中Aβ的沉积使突触小体中线粒体损伤,引起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量________,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速率________,病人表现出记忆障碍。
(3)乙酰胆碱与位于________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会立即被乙酰胆碱酯酶催化水解,其生理意义是________。
(4)向患者体内注射抗Aβ的抗体是治疗AD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_________。
解析 (1)兴奋时B处即神经纤维膜的膜外电位由正变负,C处即突触小体内发生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2)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需要消耗能量,线粒体损伤则供能减少,乙酰胆碱的合成和释放量减少,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速率减慢。(3)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发挥作用后很快被降解,以保证神经调节的准确性。(4)抗Aβ的抗体能与Aβ特异性结合,减少Aβ的沉积,从而治疗老年痴呆。
答案 (1)负 电信号→化学信号 (2)减少 减慢
(3)突触后膜 提高神经调节的准确性 (4)抗Aβ的抗体与Aβ特异性结合,减少Aβ的沉积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知识点视频
校园号本地优质教育机构
请回答与神经调节相关的问题:(1)在缩手反射的反射孤中,感受器具有接受刺激并产生兴奋的功能,神经中枢可对传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对刺激做出应答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传出神经末端的突触小体及支配的肌肉细胞).(2)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其原因是兴奋在突触部位的传递是单向的.在神经细胞之间,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所引起的效应是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或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该效应表明细胞膜具有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3)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的传递过程中,兴奋部位的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神经纤维上兴奋地传导方向与膜内侧(填“膜外侧”或“膜内侧”)的电流方向一致.【考点】;.【专题】正推法;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由图可知:由光能在叶绿体中转换的示意图可知,表示了少特殊状绿素的所以色素分子,这色子只吸收和传递光,但是不化光能,V表数特殊状态的绿素a,可以将光能转化成能,光能后被激发,使H2O分解从水中夺得电并传给NDP从产生电子流W表ADPH,不仅可以CO2的还原剂,还可以该过程提供能量,X代表NAP+,Y代表有机CH2)U至的量转换表示光能→电能→AT中活跃的学能机物中稳定化能的过程,发生叶绿体状结构薄膜和叶绿体基质.【解答】解:U表除数特殊态的叶绿素a以外的所以色素分,些色分子只能吸收和传递光能,但不转光能U至Y的能量换表示光能电能→ATP中活的化学能→有机中定的化能程,发生叶体状结构薄膜和叶绿体基质,U至W的能量换发生在光反,场在叶绿体囊体薄.答案为:吸收传递光能空格//格/ 体类囊体薄膜【点评】题考光应、暗过程的量变化和物变化、观察线粒和绿体相关知识,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分析图形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声明:本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答题:美丽心情老师 难度:0.60真题:1组卷:0
解析质量好中差
&&&&,V2.3137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有关体温调节的题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