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公里我的高德地图免流量导航导航要多少流量

向祖国敬礼!烟台砣矶岛上两个人特殊的国庆节
扫描到手机,看更多国搜资讯
您可以用手机或平板电脑的二维码应用拍下左侧二维码,您可以在手机国搜客户端继续浏览本文,并可以分享给你的好友。
核心提示:为给祖国母亲庆生,岛礁上没有固定的旗杆,他们就将悬挂国旗的竹竿插在岛礁上,向着国旗敬礼。
烟台砣矶岛旧称龟岛,位于北长岛与大钦岛之间的渤海中部,距离大陆约20海里,是一个典型的传统海岛村落。国庆节,记者来到这里,感受海岛上别样的国庆节。
今年国庆恰逢两名官兵在外公差,整个砣矶边防派出所里就剩下了所长盖俊杰和教导员张文宏。可以说,接下来的假期,成了盖俊杰和张文宏两人的“私人空间”。
盖俊杰是烟台芝罘人,曾经在海岛上援建过一段时间,与海岛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去年便主动申请调到砣矶岛工作,而张文宏则是一名老海岛,2003年大学毕业参军入伍,到岛上一呆就是15年,从意气风发的大学生变成了中校警官。
在远离大陆的海岛上,交通不便是最大的困难,在岛上出不来进不去则是家常便饭,甚至有的时候好不容易轮到休假,却因为停航不能出岛,等到船通了,假期也过去了一半。
盖俊杰和张文宏的家都在烟台市区,每次回去都要一天的时间,盖俊杰说:“在岛上最牵挂的就是家人,总觉得对不起老婆,大大小小的事都是她一个人操办。”盖俊杰和张文宏已经一个月没回家了。
为给祖国母亲庆生,岛礁上没有固定的旗杆,他们就将悬挂国旗的竹竿插在岛礁上,向着国旗敬礼。张文宏说:“将国旗升在咱们的岛礁上,意义也不一样。虽然只有我们两个人,能把祖国的海防线守护好,我们就知足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赵金阳 通讯员 陈剑波)
相关搜索:
责任编辑:朱慧婷
点击加载更多
山东热搜词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
扫码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img src=&/50/v2-cdeb045cfbfd10d67a8fb4b7_b.jpg&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1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50/v2-cdeb045cfbfd10d67a8fb4b7_r.jpg&&&blockquote&棺材房的租客男女老少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是大家都负担不起一个可以站立的房间,只好过着弯腰屈膝的日子。&/blockquote&&p&&br&&/p&&p&&b&在地狭人稠的香港,租金最高的并非山顶豪宅或国际金融中心,而是全港十八区中最贫穷的深水埗。那些隐藏在街角巷尾的笼屋、劏房、棺材房,每呎(约0.09平方米)租金最高可达300港元,大约有20万香港市民生活在其中,那是霓虹灯也无法照亮的地方。&/b&&/p&&p&&br&&/p&&blockquote&&b&笼屋:2平米的梦想地&/b&&/blockquote&&p&&br&&/p&&p&笼屋最早出现在1950年代,用作外来劳工的临时住宿。顾名思义,笼屋即一张张被被铁丝网包围的床位,大多存在于深水埗的危楼之中。住在铁笼里的人,也被称为“笼民”。&/p&&p&&br&&/p&&img src=&/v2-3cfb96a8606854effa2da3bd418c9169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3cfb96a8606854effa2da3bd418c9169_r.jpg&&&p&&b&丨&/b& 住在笼屋里的老人&/p&&p&&br&&/p&&p&香港社区组织协会(SOCO)的何喜华回忆80年代探访笼屋时的情景,一个70平米的屋子里,摆放着数十个三层铁笼,里头住有200多人,空气里混杂着烟草、汗水和老旧房屋的气味,难以言喻。住客几乎都是来自内地的劳工,他们每天结束繁忙的工作后,便回到这2平米的栖身之所。&/p&&p&&br&&/p&&p&那是属于香港的黄金时代,基层劳工的眼睛里还闪烁着光芒。他们相信,只要靠着一双手,辛苦几年,总能换来更好的生活。&/p&&p&&br&&/p&&img src=&/v2-408e92ed0562f46aee91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408e92ed0562f46aee91_r.jpg&&&p&&b&丨&/b& 在笼中点香的男子。REUTERS/Victor Fraile&/p&&p&&br&&/p&&p&当黄金年代逝去,香港经济高速发展,市场趋于饱和,阶层也走向稳定。没能离开笼屋的住客再也不敢奢望向上流动,只能在笼子里渡过了了余生。他们自嘲,“住在这里的都是孤儿”。&/p&&p&&br&&/p&&img src=&/v2-bb694bf06a5bc6f125b4a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bb694bf06a5bc6f125b4ae_r.jpg&&&p&&b&丨&/b& 香港电影《笼民》截图,描述了笼屋居民的生活&/p&&p&&br&&/p&&p&1994年,香港颁布了《床位寓所条例》,力图改善并减少“笼屋”。 考虑到笼屋租金低廉、靠近市区,有一定的市场需求,政府没有简单地取缔,而是通过立法确保床位寓所符合消防、卫生以及楼宇安全的最低标准。&/p&&p&&br&&/p&&blockquote&&b&劏房:一个转身的空间&/b&&/blockquote&&p&&br&&/p&&p&2017年,香港连续7年成为楼价最难负担城市首位,楼价中位数为542.2万港元,楼价入息比(楼价中位数除以家庭全年入息中位数)为18.1倍,即一家人需要不吃不喝18年才能存够钱买房。香港私人住宅的租金指数也在10年内上涨了88.6%,家庭每月收入息中位数仅上涨了52.4%,远不及租金涨幅。&/p&&p&&br&&/p&&img src=&/v2-d73e711b8bd37e6fc8da511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d73e711b8bd37e6fc8da511_r.jpg&&&p&&b&丨&/b& 寸土寸金的香港&/p&&p&&br&&/p&&p&面对高昂的租金,遥遥无期的公屋,20万香港人选择住进了劏房里。劏,在粤语中意为“剖开”。劏房,指将房屋分割成多个隔断间。&/p&&p&&br&&/p&&img src=&/v2-bbcde36ed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bbcde36edc_r.jpg&&&p&&b&丨&/b& 香港傲林轩一间150平米的三居,被劏成了18间带厕所的套房,每间租金约为8000港币。&/p&&p&&br&&/p&&p&劏房的方式层出不穷,从几户到几十户不等。蜗居其中的是孤寡老人、低收入劳工、长期病患,以及贫穷的妇女儿童。被分割得七零八落的房间里,一家大小所有言谈举动,都在彼此的眼皮底下进行,想睡个安稳觉都难,隐私更是无从谈起。这里仅有的,是源源不绝的木虱、庞大的租金压力和随时可能搬迁的噩梦。&/p&&p&&br&&/p&&p&摄影师Benny Lam花费了4年时间,用镜头记录下这些最小1平米、最大不过10平米的房子里所发生的人和事。&/p&&p&&br&&/p&&img src=&/v2-a98f1da622a59cae29a5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a98f1da622a59cae29a56_r.jpg&&&p&&b&丨&/b&一头黑发的黄生,其实已年过60。为了应付高昂的租金,他不得不终日为生计打拼,经常出入工地,干的活不比年轻人少。&/p&&p&&br&&/p&&img src=&/v2-eda7a845c0c3ec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eda7a845c0c3ec_r.jpg&&&p&丨梁家4人口挤在不足5平米的劏房里。小朋友每天趴在双层床上层做作业、玩耍,行动不便的爸爸留在下层看报纸,时刻叮咛着两姐弟不要吵到邻居,妈妈则坐在一旁切菜。&/p&&p&&br&&/p&&img src=&/v2-e9ab45e80ebf155f6a1361beae920e1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e9ab45e80ebf155f6a1361beae920e13_r.jpg&&&p&&b&丨&/b&利仓父子是日本人,他们身材高大,在狭小的劏房内更是动弹不得,一家人需要蜷缩着身子吃饭。&/p&&p&&br&&/p&&img src=&/v2-bb81ccdbe1e2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bb81ccdbe1e2b_r.jpg&&&p&&b&丨&/b&一间不足4平米的劏房,四面没有窗户,姐妹俩在床上做作业,共用一把风扇。在香港,约有4万名儿童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p&&p&&br&&/p&&img src=&/v2-521c758b8dd0e7af29364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521c758b8dd0e7af29364_r.jpg&&&p&&b&丨&/b&拥挤的劏房腾不出玩耍的空间,布满天线的废弃天台便成为了孩子们珍贵的游乐场。&/p&&p&&br&&/p&&blockquote&&b&棺材房:我还没死,已竖起4块棺材板&/b&&/blockquote&&p&&br&&/p&&p&当横向空间已经被分割到极致,房东们把目光投向了纵向空间,“棺材房”便应运而生。一间原本狭窄的劏房内,像火车车厢般分隔出6个床位,每间高度不超过半米,长度不超过2米,中间留一条窄窄的过道。棺材房如同笼屋的现代版,只不过用木板替代了铁丝网。&/p&&p&&br&&/p&&img src=&/v2-db035c7a0a1bdd8f1d3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db035c7a0a1bdd8f1d33_r.jpg&&&p&&b&丨&/b&棺材房一隅。Bloomberg/Paul Yeung&/p&&p&&br&&/p&&p&棺材房的租客男女老少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是大家都负担不起一个可以站立的房间,只好过着弯腰屈膝的日子。在这里,家的概念被完全颠覆,所有的活动都只能蜷缩在一张小床上进行。住客不能站,只能躺,躺下甚至也无法伸直双腿。而住在条件如此简陋的棺材房,租户仍需要支付每月2000港币的租金。&/p&&p&&br&&/p&&img src=&/v2-d67a351e6ccf6a7ac59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d67a351e6ccf6a7ac59e_r.jpg&&&p&&b&丨&/b&50多岁的阿扬是一名装修工,每年总有几个月淡季。失业的日子里,他靠罐头度日。&/p&&p&&br&&/p&&img src=&/v2-d00ef5ff0f20fe68c34df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d00ef5ff0f20fe68c34df7_r.jpg&&&p&&b&丨&/b&梁伯是少数爱看书的棺材房住客,他做过不同的杂工,年纪渐长后被迫失业。没有工作的时候,他便读书,书籍能让他短暂地忘记贫困与忧愁。&/p&&p&&br&&/p&&p&“那天回家后,我哭了”,亲眼见识到香港底层的居住困境,摄影师Benny Lam久久不能平复。他将这组照片取名为“Trapped(困住)”,展示了人仿佛被困在笼子里的生活,这是一群隐匿在城市阴翳里的边缘群体。&/p&&p&&br&&/p&&img src=&/v2-c6fcd128bfc9ce5b13cf2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c6fcd128bfc9ce5b13cf27_r.jpg&&&p&&b&丨&/b&阿天居住在一个被钢铁包围、家徒四壁的棺材房里,面积仅略大于1立方米,这也许是香港最小的床位。&/p&&p&&br&&/p&&img src=&/v2-7efcc42bf19088adc652e9b22f6723d8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7efcc42bf19088adc652e9b22f6723d8_r.jpg&&&p&&b&丨&/b&躺在摇摇欲坠的行囊下&/p&&p&&br&&/p&&img src=&/v2-cea46b3d1ff68e4e1eb95c50fe5b7f9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cea46b3d1ff68e4e1eb95c50fe5b7f9f_r.jpg&&&p&&b&丨&/b&看电视是棺材房里为数不多的消遣活动&/p&&p&&br&&/p&&blockquote&&b&生活在厕所、天台与楼梯转角&/b&&/blockquote&&p&&br&&/p&&p&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楼梯转角也能被用作床位出租。比起睡“棺材”,这里更是四面透风,毫无遮挡,身家物品一览无遗。这样的楼梯位也不是一人独享,床位之上还能再搭起一个阁楼,可谓“一梯两户”。&/p&&p&&br&&/p&&img src=&/v2-20abf7eb16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20abf7eb16_r.jpg&&&p&&b&丨&/b&由于床位占据了大半个楼梯,租客白天需将床铺收起,夜晚才能睡下。&/p&&p&&br&&/p&&p&天台自然也不会被放过。一位于中环闹市的天台上搭建了12个铁皮屋,各有上下两层。下层是厨房或厕所,上层是贴着天花板的阁楼。炎炎夏日,铁皮屋便成了蒸笼,租客自比“蒸鱼”。清晨,不需要闹钟,睡在屋里的人也能被初生太阳的热气唤醒。&/p&&img src=&/v2-98c4d663f341a14ba111b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98c4d663f341a14ba111b_r.jpg&&&p&&b&丨&/b&如同蒸笼的天台阁楼&/p&&p&&br&&/p&&img src=&/v2-297fcdd5d55f9c4bbabcb71b361bcc4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297fcdd5d55f9c4bbabcb71b361bcc47_r.jpg&&&p&&b&丨&/b&坐在天花板吃饭的老人&/p&&p&&br&&/p&&p&为了节省空间,厕所和厨房也常常被合并在一起,洗菜、煮饭、如厕,都发生在同一个空间里。至于吃进嘴里的饭菜,是否会有卫生问题,也容不得住客细想。&/p&&p&&br&&/p&&img src=&/v2-199cb9d500c55b46b02e157c25321ea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199cb9d500c55b46b02e157c25321eae_r.jpg&&&p&&b&丨&/b&做饭、如厕、洗衣全都在同一个空间&/p&&p&&br&&/p&&img src=&/v2-e3bee1df87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e3bee1df87f_r.jpg&&&p&&b&丨&/b&马桶旁摆放着新鲜的排骨和蔬菜&/p&&p&&br&&/p&&p&&br&&/p&&p&● ● ●&/p&&p&&br&&/p&&p&香港拥有1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因历史、地理环境及政治等原因,土地开发率仅23.7%。其中用作住宅用地的仅77平方公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739万市民的住房需求。稀缺的住宅促使房价一路高涨,同样价格租住的房屋质量越来越差。&/p&&img src=&/v2-b09d5c0ca8bb9f4a4fb096d8cbfb5209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b09d5c0ca8bb9f4a4fb096d8cbfb5209_r.jpg&&&p&&b&丨&/b&从天台遥望&/p&&p&&br&&/p&&p&尽管香港政府在1950年代便着手建立公共房屋,致力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但依然无法满足所有底层民众的需求。据香港房屋委员会数据,2017年6月底,约有15万宗一般公屋申请,以及约12万宗配额及积分制下的非长者一人申请。一般申请人的轮候时间为4.7年,长者一人申请者则为2.6年。在等待轮候的日子里,人们不得不选择尚能负担的劏房。&/p&&p&&br&&/p&&img src=&/v2-a4fe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v2-a4fe_r.jpg&&&p&&b&丨&/b&紧挨着写字楼的劏房&/p&&p&&br&&/p&&p&据政府最新公布的数字,劏房居民已接近20万。这不是一个冰冷的数字,而且一个个鲜活的普通人,他们也许是茶餐厅的服务员、商场保安、清洁工......他们同样依靠双手建设城市,城市却没能还以他们一片安身的沃土。&/p&&p&&br&&/p&&p&而同样的故事,也在香港以外发生。&/p&&p&&br&&/p&&p&照片提供 / 香港社区组织协会(SOCO)&/p&&p&摄影 / Benny Lam&/p&&p&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id:pic163)&/p&
棺材房的租客男女老少各有不同,唯一相同的是大家都负担不起一个可以站立的房间,只好过着弯腰屈膝的日子。 在地狭人稠的香港,租金最高的并非山顶豪宅或国际金融中心,而是全港十八区中最贫穷的深水埗。那些隐藏在街角巷尾的笼屋、劏房、棺材房,每呎(约0…
【以下来自&a href=&///?target=http%3A///5484398.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十大元帅中最被低估的:徐向前的18个第一(图)-搜狐文化频道&i class=&icon-external&&&/i&&/a&。关于西路军的说法不敢苟同。但徐帅的确是十大元帅中非常会打仗的一位。】&br&&br&  徐帅其实是被低估了的元帅。解放军55年以前十大经典战役,徐帅一个人就打了4个。其中川陕反六路围攻,徐帅智中以勇胜,歼敌近10万人。和三国的姜维独据五路口战役一直被军事家们推举为经典的反多路围攻战役。&br&&br&  45年,主政东北的人选有三人,陈毅,林,徐。而徐此时在养病。国民党5军(军长邱清泉)打的陈毅自动请辞华东主帅,军委 会和党内会议已经批准徐向前主政华东,只不过临行前,徐再一次病倒,失去一次大展身手的绝好机会。&br&48年到49年,徐以6万地方部队(地方部队战斗力还比不过解放军杂牌部队)起家,解放山西,共歼敌30万人。这支部队诞生了著名的皮定均旅,以及现阶段被称为天下第一旅的“光荣的临汾旅”。徐帅在华北任副司令员兼任1兵团司令和政委,解放后被毛任命为总参谋长,而华北司令员兼政委聂帅被任命为副参谋长。50年,徐帅还是志愿军司令彭帅的替补!&br&&br&  至于西路军全军覆灭,徐帅自己解释为3点原因:1,西征目的不明确,半年内中央3次改变作战目的。2,中 央对西 路军统的过死,限制了指挥。3,河西走廊的特殊地形,使西路军前后行军300多里,一字长蛇,不便集中优势兵力作战。&br&&br&  其实西路军惨败还有很多原因:1敌我兵力悬殊。2为配合彭林作战,造成2000多伤员,这些伤员未能及时转移到陕北,西路军带着2000多伤员与马家军作战。3打通国际交通线属于和马家军抢底盘,而长征只是通过,地方军阀不会尽力围剿。&br&&br&  即便是这些种种不利的因素,徐帅还是还是消灭了马家军精锐的4万多骑兵部队,也使得马家军元气大伤。马家军是当时国民党突袭和机动能力最强的部队。&br&&br&  尽管西征失败了,但是西路军为中央立足陕北赢得了宝贵的军事空间。&br&&br&  还有一条大家都不能回避的原因,中 央对四方面军采取的消除 异己政策。&br&&br&  下面是徐帅创造我军的18个第一:&br&&br&  一、红军时期,在国共两军的黄埔学生中,徐是第一个当上方面军军事主官的。国军中的黄埔生最大的也就胡宗南,当时不过是第一师师长,陈庚只是个师长,林彪不过是军团长。&br&&br&  二、徐是红军时期方面军指挥员中最年轻的,年仅30岁就成为方面军总指挥。同时期国共两军的方面军/战区一级指挥员也就数他最年轻。&br&&br&  三、红军第一次歼灭国民党一个整师,就是徐指挥的双桥镇战役,活捉了岳维峻。当时徐虽只是参谋长,但是军长旷继勋当时初来乍到且水平不行,作战计划和前线指挥主要都是依靠徐向前。&br&&br&  四、徐指挥的苏家阜大捷是红军时期最成功的围点打援的第一光辉范例。&br&&br&  五、反六路围攻是红军战史上歼敌数量最多的一次战役,徐以八万人对川军二十余万,最后击溃川军二十万,歼灭十万。&br&&br&  六、在所有红军将领中,徐向前是指挥过的部队数量是最多的,指挥红四方面军八万雄师。同一时期,彭德怀、林彪不过是个指挥一两万人的军团长,刘伯承是总参谋长基本上没有直接带过兵,粟裕不过是一个军团参谋长。贺龙的二方面军人数及影响力都远不及徐的四方面军。聂荣臻是军团政委,罗荣桓只是军团政治 部主任。&br&&br&  后来的华北19兵团司令杨成武当时不过是个团政委,还有许多后来的解放战争中的兵团司令,开国后的上将,当时不过是团级干部,如黄永胜、韩先楚等。而徐向前手下的团长团政委,恐怕最少有上百个。&br&&br&  七、徐是第一个指挥过飞机的解放军高级将领。&br&&br&  八、徐在反六路围攻中用的“收紧阵地”战法,在中国战争史上是徐第一次发明并成功实践。&br&&br&  九、抗战中,徐指挥的响堂铺战斗是当时八路军一次战斗击毁日军汽车最多的。&br&&br&  十、担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时期,徐是八路军中指挥的部队人数最多,地位最高的相当于方面军一级的军事主官(同时指挥山东、苏北、淮北各路共军,包括山东纵队和115师)。&br&&br&  十一、临汾战役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使用坑道爆破战术攻克城市的范例。&br&&br&  十二、晋中战役,徐用六万人一个月歼敌十万,是整个解放战争中最成功地运用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术以少胜多的光辉范例之一。&br&&br&  十三、太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攻克的敌人设防最严密、阵地最坚固、难度最大的城市攻坚战。同时,也是解放战争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我军兵力少于?军(K:解放军约10万: 国军13万),而且火力也远远不如敌军,却敢于主动攻城且能够实现长期围城的大型战役。其他所有的城市攻坚战,我军无不是兵力火力皆占据绝对优势下才敢攻城。&br&&br&  十四、徐向前用一年半的时间,用六万地方部队做本钱起家,全歼山西敌军近三十万。这种投入产出比、“资本收益率”,在解放战争中应该算是最高的。&br&&br&  十五、徐在解放军历史上恐怕是唯一一个把总参谋长、国防部长(兼国务院副总理)、军委第一副主席这三个最高军职全部当遍了的军人。这个记录至今还没有人能破。&br&&br&  十六、徐在军中培养的门生弟子数量最多,势力最为庞大(当然他从来不搞帮派)。他指挥过的山头包括了二野(四方面军总指挥、129师副师长)、一野(陕甘宁联防军副司令)、四野(担任第一纵队司令员指挥过115师主力)、三野(指挥过山东纵队,后来成为山东野战军,再成为华东野战军主要来源之一,许世友、聂凤智、王建安,华东9纵-27军等等,都是山东部队),北野(18兵团司令员兼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br&&br&  可见,解放军五个大山头,徐统统指挥过,说门生部属遍全军实在不为过分。而且,他手下还出过一个国家 主 席(李先念)、一个总 书 记(胡 耀邦),以及陈锡联(76毛爷爷钦定的军事一把手),后来的秦基伟(国 防部长),刘华清(14届政 治 局 常 委,军 委副主席)这样的经历,其他将帅谁有过?&br&&br&  十七、临汾旅是全军唯一一个被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师级单位。&br&&br&  十八、徐是解放军历史上的经历最为丰富,长期屹立不倒的四朝元老,张国焘、毛泽东、华国 锋、邓小平时代,许多老帅要不是在政 治运动中倒下,要不就是身体不行长期休养,只有徐一直都担任重要军职。只有聂荣臻差不多可以与他相比。
【以下来自。关于西路军的说法不敢苟同。但徐帅的确是十大元帅中非常会打仗的一位。】 徐帅其实是被低估了的元帅。解放军55年以前十大经典战役,徐帅一个人就打了4个。其中川陕反六路围攻,徐帅智中…
&p&1.传统的四川地理文化范围应该是目前的四川省去掉三州(西昌等地除外),严格一点还要去掉攀枝花,另外再加上重庆、汉中和遵义,即使后两者被分出去多年,在文化习俗方面还是和四川人很接近。所以虽然现在的四川地图看上去成都在比较靠中甚至偏东的位置,实际在历史上成都几乎是四川中间的最西处了。&/p&&p&分出汉中是为了增加四川独立的难度,分出遵义则是帮助贵州,至于重庆直辖就比较复杂了,简单提一点,重庆直辖前四川有221个县,可以说多得管不过来,分出去也是大势所趋。&/p&&p&如果这些地区重新组合起来会怎么样呢?&/p&&p&下面放一组数据:&/p&&p&2015年西部各省GDP(单位:亿元)&/p&&p&四川:30103.10&/p&&p&陕西:18171.86(汉中:1064.83)&/p&&p&重庆:15719.72&/p&&p&云南:13717.88&/p&&p&贵州:10502.56(遵义:2168.34)&/p&&p&新疆:9400.00&/p&&p&甘肃:6790.00&/p&&p&宁夏:2911.77&/p&&p&青海:2417.05&/p&&p&西藏:1000.00&/p&&p&自行感受吧...&/p&&p&2.华西医院可以说是四川人的骄傲,在全国医院里排名第二,仅次于北京协和医院(排第三的是给领导人看病的解放军总医院)。华西医院在川大开设的口腔科专业是川大收分最高的专业,比北大清华的许多专业都高,在整个亚洲的口腔领域也是领先的。这样一所医院在四川的地位可想而知,可以说四川人得了大病第一想到的就是去华西看看。于是问题也就来了,那就是挂号特别难。于是关于华西医院挂号和其他的各种段子层出不穷,我这里说一个印象比较深刻的:&/p&&p&一个外地土豪来到成都,上出租车后,司机问:到哪里?土豪说:你把我拉到你们成都水平最高,风景最好,又有特色、生意最好、最闹热的地方。司机师傅听后,一脚油门将土豪大哥送到了华西医院。&/p&&p&3.资阳市安岳县是个好地方。安岳县是四川第二人口大县(159.4万,仅次于仁寿),同时又是四川第一农业大县。安岳的柠檬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大家吃的柠檬多半都是来自安岳。除此以外,安岳的出栏猪年产量全国第一(200万头),粉条产量西南第一,水稻产量全省第一。安岳的空气质量很好,有人编了个笑话说成都人来到安岳下车后晕氧,被拖去吸了口汽车尾气才恢复正常。安岳除了农业发达,石刻遗迹和佛经文卷之多在全国也是罕见。不过这么个地方一直不算富裕,因为安岳交通落后,至今没有火车和高速公路通过(刚刚有人提醒遂内高速通了),09年开建的成安渝高速公路至今没完成,是四川有名的烂尾工程。但这个情况很快就将得到改善了,成安渝已经重新动工,不久就将竣工,而今年开修的遂内铁路也将在安岳建站,安岳腾飞指日可待。另外,虽然这是个人人都想要的好地方,但安岳人对呆在四川省并不满意,由于靠着重庆,许多安岳人都在希望能够早日加入直辖市...&/p&&p&4.眉山和资阳是四川最年轻的两个地级市,眉山建市是日,资阳是日。眉山建市时车牌号已经排到川Y(巴中),于是眉山的车牌号是川Z,于是资阳建市时只好去补前面的位置,用了万州跟着重庆直辖前用的川M。许多人觉得这两个地方的车牌号安反了,明显是资阳川Z眉山川M更合适,所以至今还遗憾眉山没有晚建市几天(或者资阳早几天)。另外,这两个地方都没有自己的区号,眉山之前用的乐山的区号(0833),资阳用的内江的(0832),后来一起改用了成都的(028)...&/p&&p&5.成都的人口密度是1134人/平方公里,除成都外最高的是内江,692。成都平原和川东丘陵地带都是人口稠密区,四川人口八千万,重庆三千万,其中三州占了一半的面积,人口加一起却不到七百万,甘孜阿坝的人口密度分别为8和11。说四川的GDP是人口堆出来的并不算错。&/p&&p&6.王健林的老家在广元市苍溪县,由于这个原因,经济在川内排名比较靠后的广元成了四川第三个拥有万达的地级市。广元的许多区县曾经都属于绵阳专区,王健林在绵阳出生长大,所以把绵阳当做自己的故乡,四川第一个拥有万达的地级市就是绵阳。不过比较让人尴尬的是这个许多区县并不包括苍溪...&/p&&p&7.四川老大是成都毫无争议,老二绵阳问题也不大,但老三是谁就争吵声一片了。德阳、宜宾、南充、泸州、达州这几个地方都觉得自己是老三,在这几个市的城市规划里都有类似干翻绵阳,建设川渝第三城的计划,目前德阳离目标最近。&/p&&p&8.比谁厉害争得激烈,谁最穷大家的意见倒是很一致。听到这个问题,所有人不约而同地把头转向巴中,包括巴中人自己。实际上就数据而言,巴中和雅安基本算是同一水平(巴中人均比较惨)。&/p&&p&9.每次地震发生后,受灾地接受援助进行重建时都会迎来一波持续几年的鸡血式增长,之前的汶川,之后的雅安莫不如此。但无论好处再多,所有人也是不希望家乡发生地震的。其实川西一直处在地震带上,时不时会小震一下,但汶川地震之前四川人对此并没有怎么在意。直到汶川地震之后,地震的关注度骤然猛增,大家才突然认识到这点,以至于许多人产生了汶川之后四川地震变多的错觉。&/p&&p&10.甘孜阿坝虽然经济落后,但由于政策优惠,这两个地方的工资收入是全川最高的,成都则常年排第三。相对应地,甘孜阿坝的房价也一点不比地级市低。&/p&&p&11.四川近年来城镇化推进迅速,因此许多城市出现了扩大城区的需要,而新城区一般都在长江支流的另一边,和老城区隔江相望,例如眉山的岷东新区,泸州的江南新区,资阳的沱东新区,简阳的河东新区。&/p&&p&12.四川人豪爽朴实,相应地,二流子(方言:类似混混)也比较多。九十年代时有个中国十大暴力城市的排名,其中二三四名都被四川包揽了。之前提到的内江有个外号叫“小香港”,不是说内江发展有多好,而是说内江黑帮多...不过不用担心,四川现在治安好得很,大家可以放心来玩。黑帮虽然是没了,街头青年还是有的,上周内江才有几个年轻人踩警车留影被抓去拘留所的事上了暴走大事件...&/p&&p&13.虽然离国家中心很远,但四川应该是全国最支持,最维护国家统一的省份之一,历史上不止一次为此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即使现在四川各地的茶馆里,老大爷们聚在一起聊天时也会没事骂日本和美帝两句。大概是因为四川人知道,只有维持统一,四川人才能享受这份安逸的生活。四川人太安分,太沉溺享受,因此这里确实不是干大事的地方。&/p&&p&14.四川的内斗不仅限于地级市之间,可以说地级市之内的内斗更激烈。例如简阳不服资阳,仁寿、广汉想划给成都,射洪觉得自己不比遂宁差,邻水不满广安抢了自己铁路,阆中想脱离南充,成都郊县人不以成都人自称等等。可以说老老实实跟着地级市老大哥混的反而比较少。其中最惨的应该是内江,手下的县里威远心归自贡,隆昌勾搭上了泸州,反而是已经独立成市的资阳过去表现得比较忠诚,然而资阳现在也整天和资中眉来眼去…&/p&&p&15.十大元帅中有四个出身四川,其中朱德和刘伯承在军阀混战时期分别作为滇军将领和川军将领在四川交过手,是十大元帅之间唯一的交锋,最后是朱老总所在的滇军被刘帅教做人了。(评论里有提到刘帅是重庆人,好吧在我心中从来没把重庆当过外省…)&/p&&p&16.公务员省考里部分职位会有特殊要求,例如乐山的彝族县有职位要求报考者会彝语,甘孜州的部分职位要求报考者会骑马。这种职位竞争低,满足条件者少,基本报名过了就考上了,待遇还不差。(听评论里说也不尽然,好像也会有难考的...)&/p&&p&17.四川的女性地位很高,男性随意打骂女性多发生在农村地区,城里很少见。加上四川女性性情泼辣,家庭暴力大多数时候是男女双方的对打,甚至女性殴打男性大家也多见怪不怪。如果有一个会持家的好老婆,男方经常上交全额工资只留零花钱,并以此为荣。这样的男人在四川被称为耙耳朵(耳朵被老婆捏软了的意思),这是个褒义词,说别人是耙耳朵一般都是夸奖,被这么评价的人也不会生气,当然,吃软饭的除外。&/p&&p&18.凉山州不是普通的自治州,其经济实力排名四川第八,人口近五百万,两样数据在全国三十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里都是首屈一指。主要是凉山州的西昌等地从古至今都是汉人聚居地,拥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加上丰富的资源以及拥有省内为数不多的大片平原,自然使得经济数据出类拔萃。然而凉山州也是贫富差距很大的地方,除了西昌等平原聚居地,凉山的山区少数民族生活状况和甘孜阿坝并没有太大差别。&/p&&p&19.成都市的轨道交通远景规划极其浮夸,共2450公里,超过了北京上海,逼近东京城市圈的轨道交通长度(2500公里),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大跃进,我一个朋友还为此发明个词叫规划连篇。该规划里成都的地铁线把周边的资阳眉山两个地级市也包括了进来,唯独没有包括德阳,只是提了句会给德阳预留位置。合理推测是德阳地下埋了三星堆,不敢乱挖…(评论里的广汉妹纸强烈指出三星堆是广汉的,不能算在德阳头上…)&/p&&p&20.老成都城区是成都县和华阳县各占一半,当时的华阳地盘很大。建国后华阳县就被撤了,只留了一个华阳镇,划给了当时的穷县双流,这个心理落差华阳人至今没有扭转过来。以后遇见华阳人不要随随便便给他提双流…顺带说一下,双流是现在四川第二经济强县,靠机场和工业翻身,第一是龙泉驿区,龙泉过去也是靠水果打天下的穷县,后来倚仗造车业狂飙猛进,几年时间就淹没于钢铁洪流当中,工业产值占到了全县GDP的77%,这数字放在全国也算是个极品了...&/p&&p&21.虽然现在川渝第三城争得厉害,而且没有定论,但以前是没有争议的,那就是自贡。自贡从前是和成都重庆并列的存在,但九十年代企业大片倒闭后至今没有缓过神来。现在的自贡市辖区经济水平依然是四川第三,城市化率很高,但地盘太小,相应的,人口也吃了亏,比人均还可以,总量就只是全省十一二名了。&/p&&p&22.自贡的隔壁是老冤家内江,和自贡一样曾经一度辉煌的地级市,过去工业实力在川内顶尖,能和自贡相较量。自贡盐产量很高,号称盐都,内江的糖产量则一度占到全国四分之一,外号甜城。嗯,这就是正版的甜党咸党之争。话虽如此,这两个地方的菜都是以辣著称,即使在整体偏辣的川菜当中,自贡菜和内江菜的辣也是最突出的。两市市区相隔很近,只有20公里,让人不免产生将两市合并的想法,但即使把自贡,内江外加内江下面的威远县的城区全部修成一片,面积也还是不如现在的成都城区大,颤抖吧…除此以外,这两个地方的口音比较接近,十分有特色,有机会遇到这两个地方的人一定要让他们来几句家乡话,那可是相当地有气质…&/p&&p&23.自贡、内江、资阳、遂宁算是川中川南的四个袖珍地级市,大致夹在成都和重庆之间。四个地方加起来面积勉强有两万平方公里(差不多是绵阳的大小),人口大约一千五百万(户籍人口),GDP则是4000亿的样子,交通方便,人口稠密,农业发达,有一定工业基础,颇有发展潜力。然后这些地方陆续发现了化石,自贡有恐龙化石,资阳有原始人化石,遂宁两样都有。就位置而言,遂宁算是在传统四川范围的最中心处,宋朝时也是发达城市,但依然淹没于成都那片天赐平原的耀眼光芒当中。另外,遂宁和内江都在自称是成渝之心,但从地理位置来看,真正的成渝之心是安岳...&/p&&p&24.成都和重庆是长久以来的对头(我不会告诉你和成都真正互为对手的是武汉,重庆毕竟行政级别不同),两者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成都是永远赶不上重庆的,那就是水运。虽然成都也有地势平坦等优势,但水运真是阿喀琉斯之踵了。成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甚至跑到隔得挺远的乐山去给自己建港。乐山算是四川一个闷声发大财的地级市,虽然低调但发展水平很不错。不过乐山港的重要性明显赶不上宜宾港和泸州港,尤其泸州已经传出很久要建自贸区的风声了。可无奈这两个地方离成都太远,泸州还被重庆辐射到了…&/p&&p&25.中国三大酒都宜宾、泸州、遵义原本都在四川,虽然同为酒都,但其实宜宾的酒工业规模远超泸州,此外宜宾还有名气不亚于白酒的特产——燃面。不过泸州也很强,一直没通铁路,但经济却依然强劲。如今泸州已经迎来经济发展机遇,川南城际高铁动工也有一年了,未来不可估量。&/p&&p&26.川内中学排名经常把成都的学校去掉,然后就是绵阳独占鳌头了。绵阳的学校挖学生的本事赶得上猎头公司,我上的初中班级前五名有两个被挖到了绵阳,我也收到过绵阳中学的招生电话,大一回老家时发现绵阳中学还过来建了分校…除了教学质量过硬之外,绵阳几个中学的一大招牌就是成绩辉煌的复读班,这些班吸收了来自川内各地高考发挥失常的考生,形成了独特的大杀器——复读生军团,可谓专注复读三十年…&/p&&p&27.乐山话大概是四川最难懂的方言,川内其他地区的人和乐山人交流都有不同程度的障碍。我曾经去交大峨眉校区看同学时被他告诫,坐出租车时要说普通话,这样你说自己听不懂时不会伤到司机的面子。小小嘚瑟一下,四川人民的普通话水平普遍着急(没错,人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特朗普),我拿到了二甲证书在普通人里已经鹤立鸡群了…&/p&&p&28.成都曾经被评选为世界美食之都,是亚洲唯一当选的城市。不过成都本地的传统美食在川内人眼中着实一般,火锅不如重庆,牛肉不如阆中,豆花不如富顺,牛肉面不如内江,杂酱面不如万州,羊肉汤不如简阳…但成都的馆子近些年来在开发新美食方面颇有建树。&/p&&p&29.成都一直被认为拥有两千四百年历史,但现在的考古发现将这个日期往前推到了三千年前。成都最初不是正式的名称,而是古蜀国迁都时引用古籍里“一年成聚,两年成邑,三年成都”的句子给取的,意思是成为都城。古蜀国取名一向很随便,之前的都城就改名叫郫县,郫通禆,郫县也就是副都。郫县有一条望丛路,便是纪念古蜀国的望帝和丛帝。郫县两周前经国务院批准设了区,改名郫都区。话说郫县最早是想改名蜀都区,最后当然是被驳回了,简直想造反了你,改名也要按基本法来啊。&/p&&p&30.三星堆里的人物雕塑眼睛都凸得厉害,蜀王蚕丛还在古籍里被记载眼睛往外凸,目前的考证是当时成都平原居民缺碘造成的,而由于蜀地居民与外人缺乏交流,一度以为这是正常现象...此外,前蜀开国皇帝王建的墓中出土了他的石像,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对着本人雕刻的帝王雕像。&/p&&p&31.四川人喜欢骂成都不是没有缘由的。绵阳科技城是99年领导人视察绵阳后让建的,是全国唯一的科技城,结果天府新区开始建设后硬是弄了一个成都科学城...天府新区本来是四川天府新区,包括成都、眉山、资阳(当时简阳还没有划给成都)的一部分,结果现在快要被宣传成成都的新城区了,简阳还因为新机场的原因被划给了成都,大家都觉得仁寿县(或者视高镇)也快了...所以有这么一句话,成都省想要的东西四川市必须满足。顺便提一下,由于当年三线建设的缘故,四川的军工企业和核工业在全国的地位极高。&/p&&p&32.作为邻居,眉山可以说拥有资阳目前想要的一切。例如通往机场的高铁(资阳正在争取)、和成都之间没有地理阻隔(资阳和成都之间有龙泉山脉)、较低的人口外流数(资阳人口外流数四川第一)、悠久的文化历史(资阳历史还不如资中简阳)、境内有平原地带(资阳全是丘陵)、地级市中最均衡的男女比例(资阳男女失衡现象四川第四)、手握仁寿(资阳丢了简阳),就连资阳经常引以为傲的城市绿化方面眉山也依然更胜一筹。不过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资阳也有自己的优势,资阳和眉山的命运有很多重合之处,两地未来会有更多的合作,我也都看好这两个市的发展。关于眉山的文化繁盛顶峰是发生在宋朝,两宋300年间,眉州有进士886人,平均每次科举考试中眉州都有九人成为进士,差不多占了全国的4%(当时宋朝是有14个府,240个州,眉山占的份额超过平均水平的十倍),唐宋八大家中眉州出身的苏门三父子占据了三席。 宋仁宗也感叹道:“天下好学之士多在眉州! ”&/p&&p&33.巴中号称红军之乡,当年红四方面军以巴中为中心建立了川陕根据地,领导人为张国焘、陈昌浩、徐向前。中央红军被李德博古败了家当后,兵强马壮有八万人之多的红四方面军成了最有实力的一支红军。后来中央红军长征来到川西高原,本来准备先去川陕根据地,结果张国焘听说要会师,急匆匆地就把根据地放弃翻山越岭突围赶来。张国焘的做法虽然急躁失当,不过川陕根据地其实已经征发过度,不能再给红军提供更多兵源了,中央红军即使去了也不会呆太久。当时中央还没有确定长征目的地,只是一个劲在跑,然后张国焘提议南下在大约现在的甘孜凉山州一带建立根据地,适时夺取成都。刚刚翻越雪山正在过草地的众人像看傻子一样地看着他。最后张国焘挟持军委一意孤行,在川西被国民党花式吊打,无可奈何终于同意去陕北,这次分裂事件后中央便再无他的一席之地了。红四方面军虽然不是嫡系,但立功拜将者极多,徐帅曾经和毛主席并称为山头最大的人。&/p&&p&34.达州是四川的人口大市加交通枢纽,紧靠重庆万州,被重庆辐射得很厉害,达州人往重庆跑的现象也很出名。同时达州人有喜欢外出打工的风评,达州车站在春运里是全国排名第四的到站点,仅低于成都、武汉、重庆,不过这凸显的更多是达州的交通地位。我大学有达州的室友,他说他住的地方由于在四川和重庆的交界地,客厅打电话算四川的,卧室打电话就算重庆了,经常一不小心就打成了省外电话,这算好的,和他同一个地方还有在床上玩手机翻个身就变信号地的。此外,达州和南充一直在争川东北老大的地位,谁都不服对方,这两兄弟在城市规划方面算是和成都一脉相承,卫星放得比谁都高。&/p&&p&35.攀枝花是中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地级市,但这个名字并非一以贯之,曾经一度改名叫渡口。攀枝花同时是四川人均GDP最高的地级市(估计人均肤色也是最黑的),光照时间最长,年均气温最高。攀枝花在金沙江以南的部分是当年四川用水富县和云南交换过来的,许多不清楚详情的朋友以为四川捡了个大便宜,实际上攀枝花的矿藏基本都在金沙江北岸。&/p&&p&36.大诗人李白是绵阳江油市人,他向北出川时写了一篇著名的《蜀道难》,在他笔下难于上青天的那段蜀道大致是今天的广元市剑阁县一带。这里从古至今都是四川盆地的北大门,三国时姜维曾经把守在此使得钟会率领的二十万大军动弹不得,最后只好打算撤退,结果这时传来了邓艾偷渡阴平,攻破江油直逼成都迫使刘禅投降的消息,姜维军的将士气得抽刀斫石来泄愤。阴平道比剑阁更为险要,剑阁算难于上青天的话,过完阴平道的邓艾估计可以直接立地成佛了吧(事实也是如此)。广元的空气质量很好,风光也不错,不过风光好在四川几乎是GDP低的代名词,例如总量垫底的甘孜阿坝美得犹如人间仙境,人均GDP最低的巴中光国家级森林公园都有四个,所以广元的经济状况你大概也清楚了吧…&/p&&p&37.蜀汉的开国大将(同时也是太子的老丈人)张飞在刘备拿下蜀地后担任巴西太守,这大概是后人眼里当时名称最叼的官位了。巴西郡治所在今南充阆中市,特产是阆中醋,四川最有名的醋叫保宁醋,其实就是阆中醋(保宁是阆中古名)。张飞在阆中多年,除了给阆中留下一些古迹,另外就是驰名西南的张飞牛肉了。由于张飞牛肉的名气太大,很多人一提起南充就说:哦,就是产张飞牛肉的那个地方嗦。搞得南充人很郁闷,因为产牛肉的是阆中,南充的特色小吃明明是米粉...而张飞牛肉的价格也不低,差不多能让人感受到直面三爷的恐惧。清朝前期由于蜀地经历了多场屠杀,人口损耗严重,几乎百户余一,成都差不多已经荒芜,清廷只好一边将湖广的人口迁至四川,另一边又将四川的首府迁往受害稍轻的阆中。这是成都自三千年前成为古蜀国都城以来唯一一次没有成为四川地区的政治中心。&/p&&p&38.和其他省份一样,四川在历史沿革中区划有很大的变迁,地名和位置很多都跟现在的不一致。以东汉时期为例,当时的资中县不在现在的资中,而是在资阳,犍为郡的治所也不是现在的犍为,而是宜宾。最牛逼的当属简阳的名字,就叫牛鞞…&/p&&p&39.乐山大佛建好时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而是在外面覆盖了一重楼阁,起到罩护大佛的作用,叫做大像阁(也称凌云阁、天宁阁)。可以说乐山大佛可以保存至今,大像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大像阁在宋朝文人的描述中多有提到,后来大部分毁于宋元战争,现在只剩下很零星的一点木造建筑遗迹。由于缺乏影像资料,大像阁的真实面貌也已经不得而知了。&/p&&p&40.资阳和广安是四川人口外流最严重的两个地级市,资阳人口外流数第一,广安第二并且外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最高。资阳是唯一一个连接成都和重庆两地的地级市,而广安则是离重庆市区最近的地级市。这两个地方的外流人口加起来接近夹在两市中间的遂宁市的常住人口。&/p&&p&41.四川各市的数据资料通常会给人两个印象,一是成都太能打了,二是除了成都一个能打的都没有。成都的GDP差不多是排名第二的绵阳的七倍,这个差距放在全国也是最极端的。四川的地级市数据普遍不行有一些客观原因,例如地级市大多偏小,川中川南五个区划建一个地级市是常态,还有遂宁这种强行从三个区划里分割出五个来的。另外像绵阳乐山的实际经济水平比账面数据要好,因为军工企业不计入当地经济数据。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四川的发展水平确实低于全国平均。四川这种深处内陆的地方并没有什么交通优势,能够集全川之力打造出成都这样的西部中心城市吸引投资和人口已经是最佳方案了,否则四川一定还比现在差得多。不过这样的结果就是,万一成都不行了,整个四川都得倒霉。&/p&&p&42.前面说了资阳有自己的优势,例如独特的区位,较优秀的公路体系和整体不错的县区实力。经雁江而过的成渝铁路是新中国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同一线路的成渝高速是四川第一条高速公路。资阳是四川唯一一个达成县县双高速的地级市,其中经雁江而过的有成渝高速和遂资眉(遂洪)高速,经乐至而过的有遂资眉高速和成安渝(渝蓉)高速,经安岳而过的有成安渝高速和遂内高速。这已经足以羡煞旁人了,而资阳政府目前推出的口号是县县三高速,即还要修建经雁江安岳而过的资潼高速和乐至—大英—三台高速(这条路尚未命名),这倒不是市政府吹牛,资潼高速已经动工,而乐至—大英—三台高速是省政府十三五交通规划里计划要修的路,不出意外这两条路都是会顺利建成的。&/p&&p&43.大跃进前夕毛主席来视察过四川,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他唯一一次来四川。途径资阳时做了短暂停留和察看,然后称赞这是个好地方,于是当时在资阳出了首流传度很广的歌曲叫《资阳是个好地方》…后来毛主席又在郫县做了考察,从此郫县诞生了一批很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地名,例如红光镇和团结镇,并且还建了一座他的雕像。&/p&&p&44.成都现在的三层圈区县大部分都属于过去的温江专区。温江专区共14个县,当年分两批并给了成都,结果第二批并完还不到半年,德阳等几个县从绵阳划出成立地级市,顺便还从成都划走了原温江专区的广汉和什邡。这种档次突然降低的感觉让两县有点难接受,外加两县经济强劲,且级别为县级市,因此一直对德阳归属感不强,有回归成都的呼声,这种呼声在简阳划给成都后更加强烈了…而另一方面,这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各地的发展。由于德阳广汉什邡和成都距离很近且工业发达,成都对和德阳的合作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而德阳担心两县和自己被并入成都或者过于依附成都(并非杞人忧天,参照简阳),因此对合作的态度相对冷淡,这种态度更加激化了广汉等的不满。&/p&&p&45.雅安市和绵阳市三台县算是两个在新中国成立后区划调整中比较落寞的地方。雅安是原西康省省会,西康省撤销后,雅安在强强包围的成都身边只是一个经济欠发达且交通落后的地级市,在省上编制的成都平原经济发展区里是最受忽视的一个地方。而三台在历史上担任过很久的潼川府府治,地位可以比得上重庆,但现在也只是一个普通的县。&/p&&p&46.曾经有句话是河南就是中国的缩影。如果要给四川找一个缩影的话,那绝对不会是成都,个人觉得应该是南充。南充和四川一样处在发展较差的位置,四川人均GDP靠后的地级市基本都在南充身边,南充自身的人均GDP也是四川倒数几名,但硬是凭借全省第二的人口数量把经济规模撑成了四川老三的有力竞争者,并且时刻想要替代绵阳成为第二。南充手上八个县区里有七个是贫困县,其中甚至包括两个市辖区,还有一个离心离德的阆中小弟总是想要带走几个县成立地级市。即便如此,南充却依然依靠体量的优势把主城区建设成了川内领先水平,且争取到了不少交通干线和川内优秀学校,从而在周围一团穷兄弟里面显得出类拔萃,足以和其他地方相竞争。这一切都不由得让人觉得南充就是个缩小版的四川。对了,听说南充漂亮姑娘也很多…&/p&
1.传统的四川地理文化范围应该是目前的四川省去掉三州(西昌等地除外),严格一点还要去掉攀枝花,另外再加上重庆、汉中和遵义,即使后两者被分出去多年,在文化习俗方面还是和四川人很接近。所以虽然现在的四川地图看上去成都在比较靠中甚至偏东的位置,实…
&img src=&/3abd1aeb5bc0d82b351b5a_b.jpg& data-rawheight=&576& data-rawwidth=&9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3abd1aeb5bc0d82b351b5a_r.jpg&&&br&郭德纲先生公布《德云社家谱》之际,关于郭门弟子的纷争甚嚣尘上。薄帅不才,不能评其家事。但作为一名中国相声的观察者,却有义务梳理盘点。&b&一篇郭门志,半部相声史。&/b&&br&&br&今年是德云社成立二十周年,也是郭德纲正式摆知收徒后的第十个年头。十年风雨,旧人走,新人来,有人春风得意,有人黯然神伤。那些给师父喂狗、在后台扫地的日子早已一去不返,那些师父给过的教诲、宠溺、责备、冷眼也都随风飘散。曾经单纯的师徒关系被赋予了更多行政管理属性和劳务约束色彩。老郭和他的徒弟们,是否还记得最初时的冲动?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也曾书生意气,扶大厦之将倾,点星火于燎原。&br&&br&特此整理郭门弟子英雄谱,是为纪念。正所谓:&br&&br&一入郭门岁月催,十年江湖行路人。&br&&br&&b&郭德纲是如何收徒的?&/b&&br&相声是门言传身教的艺术,有传统,讲传承,三年学艺,两年效力。师父教徒弟能耐,徒弟为师父卖命,师父为徒弟铺路,徒弟报师父恩情。师徒之间,本就是度人度己的关系。而郭德纲与他的门徒,也跳不脱这个关系。&br&&br&老郭的收徒之路,始于1994年。1994年,还在天津搭班唱戏郭德纲收了闫云达。1995年老郭进京,后与张文顺、李菁联合创办北京相声大会,并接受张文顺先生的建议,借鉴旧时戏班坐科之法,按“云鹤九霄,龙腾四海”的顺序招收学员,每四年一科,所有科均为同辈,其中表现优异的学员将被收为郭门弟子。&br&&br&“云”字科学员大都是老郭成名前后加盟的追随者,他们或是被老郭慧眼识珠,或是经熟人介绍,或是慕名而来。2002年,何云伟、曹云金加盟;2003年,张云雷、潘云侠加盟;2004年,孔云龙、岳云鹏、朱云峰(烧饼)、李云杰加盟;2005年,栾云平、赵云侠、李云天(李根)加盟;2007年,陶云圣(陶阳)加盟。由于种种原因,当时老郭收徒都只是口盟,收学员,没有摆知。在相声界,只有正式摆知举行拜师仪式了,有了引保代,才算真正进入家谱。天资甚高的潘云侠,就没能等到这一天。&br&&br&从“鹤”字科学员开始,德云社面向全社会招生。除了最先来杜鹤来、曹鹤阳、马鹤琪等少数几人,其余大都是通过考试进入德云社的。其中郭鹤鸣、刘鹤春、阎鹤祥等人颇具实力,一考即中;而李鹤彪、张鹤伦等人则惨遭淘汰。郭妻王惠见李鹤彪实在太可怜,勉强收他在后厨帮忙。而张鹤伦不死心,愣是考了三次,最终涉险入围。&br&&br&2009年,北京德云艺术传习社成立,形成了更为完善的学员培训与选拔机制。配套有德云传习社学前辅训班,后来更是与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合作创办“德云相声传习班”,毕业生将取得中专学历。虽然传习社收费高、成材率低,毕业后只有极少数演员能进入德云社,但它确确实实为京城各相声团体培养了不少从业人才,成为仅次于中国北方曲艺学校的金字招牌。&br&&br&&b&郭德纲的徒弟都有谁?&/b&&br&老郭摆知是从2006年开始的。&br&&br&日,郭德纲收何云伟、曹云金、孔云龙、栾云平,再加上搭档于谦的儿子于云霆,五人正式成为郭门“云”字科第一批入室弟子。&br&&br&日,岳云鹏、朱云峰、赵云侠、宁云祥、陶云圣正式拜师,成为“云”字科第二批弟子。&br&&br&,杜鹤来、曹鹤阳、郭鹤鸣、刘鹤春、阎鹤祥、张鹤文、李鹤林、李鹤彪、刘鹤英、韩鹤晓、张鹤伦、高鹤彩、张鹤君、姬鹤武、啜鹤雄、吴鹤臣、孟鹤堂、杨鹤通、梁鹤坤、钟鹤轩拜师,成为“鹤”字科第一批弟子。&br&&br&2010年“八月风波”爆发后,郭德纲将改换门庭的张鹤文除名。&br&&br&日,老郭对未能摆枝的两位“云”字科弟子进行补摆枝,闫云达、李云杰正式拜师。闫云达位列大师兄之位,而原有师承的李云杰征得师父杨进明同意,改入郭氏门下。&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MjM0MjI3MDU2.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云&字科闫云达、李云杰拜师仪式&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日,马鹤琪、张鹤峰、于鹤真、刘鹤清、张鹤雯、孙鹤宝、王鹤冠、杨鹤灵、张鹤帆、齐鹤涛、郎鹤焱、关鹤柏、王鹤江、高鹤鹏、侯鹤廉、李鹤东、张鹤舰、金鹤年、房鹤迪拜师,成为“鹤”字科第二批弟子。&a href=&///?target=http%3A///deyunshe/120229.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 “鹤”字科第二批摆知专场成员介绍&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日,张九龄、李九春、周九良、杨九郎、张九驰、高九成、王九龙、张九南拜师,成为“九”字科第一批弟子。&br&&br&日,何九华、郑九莲、李九江、孙九香、刘九仁、关九海、尚九熙、李九重、刘九儒、刘九思、陈九福、陈九品、倪九涛、董九力、李九天、陈九桐、曹九台、张九泰、孙九芳、韩九鸣、董九涵、张九林、梅九亮拜师,成为“九”字科第二批弟子。&br&&br&日同日,因故未举行摆知仪式的张云雷、李云天、张云藩、靳鹤岚、朱鹤松、刘鹤龙,以谢师仪式的形式,正式成为郭门弟子。&a href=&///?target=http%3A//www.kandegang.net/v/.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九”字科第二批摆知及“云”、“鹤”字谢师仪式&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日,在第七届“纲丝节”上,郭德纲公布了《德云社家谱》,宣布清理门户,将何云伟、曹云金、郭鹤鸣、啜鹤雄、王鹤冠清门除名,另将赵云侠、韩鹤晓、孙九芳摘字查看。而于云田、李鹤浦、栾鹤华、张鹤栾等四人虽未摆知,但也被写入家谱。&br&&br&截至目前,郭德纲正式摆知过的弟子共88人,其中“云”字科15人,“鹤”字科42人,“九”字科31人;被除名的弟子10人,其中清门6人,查看3人,另有1人不详;被列入家谱的弟子共计82人。&br&&br&&br&&b&一、列入《德云社家谱》的郭门弟子:&/b&&br&&br&&b&NO.1 闫云达:他人笑我太疯癫&/b&&br&&img src=&/aeeaf7cf778b_b.jpg& data-rawheight=&536& data-rawwidth=&8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2& data-original=&/aeeaf7cf778b_r.jpg&&闫云达,本名闫宗海,1981年生,天津人,郭德纲现任大弟子。表演剑走偏锋,台风猥琐无节操。他留着小辫儿,解着扣子,在舞台上挠首弄姿,出口成脏,撒泼骂大街,满嘴炉灰渣儿,尽做骚浪贱,被称为“德云猥琐一枝花”。&br&&br&闫云达是郭德纲1994年在天津搭班唱戏时收的徒弟。当时戏班里有位唱河北梆子的郝先生,是闫云达父亲的朋友,向老郭推荐了闫云达。据老郭回忆,“那次吃的是涮火锅,酒席宴前大伙说这事儿,这孩子咕咚就跪下了,磕了仨头。”这就算拜师了。&br&&br&1994年,老郭才21岁,郭麒麟还没出生,没做过父亲,没做过师父,自己只是个民间曲艺青年,怀才不遇,一穷二白。这时候有个半大小子愿意跟着自己学艺,无疑是对自己莫大的肯定。在外面演出受尽冷眼,可教活时小徒弟一口一个“师父”地叫着,又是何等欣慰。这份感情,纵然是在环堵萧然里相依为命,也是日后高朋满座广开门徒所不能比的。&br&&br&后来,郭德纲与徒弟江湖作别,走南闯北终于闯出名堂。07年闫云达找到德云社,又重新拜入老郭门下,与何云伟一道并称大师兄。何云伟退出后,2011年老郭补摆知,正式确立了闫云达大师兄的地位。&br&&br&初登舞台,闫云达还很不适应。翻看那个时候的视频,他眉清目秀,斯斯文文,表演规规矩矩,却温温吞吞。观众们对于这位大师兄,似乎也不太买账。&br&&br&想出人头地,自己能耐又不够,那就只能剑走偏锋了。&br&&br&经济学中有个“劣币驱逐良币”的理论,说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劣币)反而充斥市场。这个理论放到相声园子里也同样成立。同一位演员表演,说臭活、荤活的段子远比规规矩矩说的更叫好、更受欢迎。&br&&br&观众们对他的评价呈两极分化。有人骂他是相声败类,有人却疯狂追捧,特别是那些脑残的女粉丝,甚至在演出过程中冲上台搂住大师兄就亲,在他右腮留下一个浓浓的红唇印。所以,纵然网上相声爱好者们对他口诛笔伐,但不可否认的是,闫云达比以前红多了,而且有了自己鲜明的表演风格与舞台定位。&br&&br&可剑走偏锋,万一走火入魔了怎么办?&br&&br&臭活、脏活可以说,可以把它当作一种手段,但不能把它当作所有的根基。有些东西第一次听个新鲜,第二次听就腻歪,第三次听就恶心。相声艺术的所有风格,都是建立在强大的基本功之上,只有形式没有内容,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br&&br&其实加入德云社这几年,闫云达也是有积累与进步的。在南京期间,大师兄独挑大梁,收获粉丝无数。有次开专场自己攒底,随观众点唱,京剧、评戏、梆子、歌曲 小曲轮番亮嗓,当晚一共翻了十三段。回京后接替岳云鹏,成为二队的队长兼头牌, 带着手下的师弟们干得很出色。最令人欣喜的是,德云社20周年庆典结束后,闫云达突然变规矩了,无论是表情、语气、口风还是形体都有所收敛,看得出他在努力求变。&br&&br&闫云达身世坎坷,对于相声演员来说这是苦难,更是财富。但愿他能在坎坷中获得力量,不在观众的热捧里迷失,不被世人的抨击破罐破摔,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当年背着包袱冒冒失失闯入德云社后台,鼓气勇气说郭德纲有个徒弟叫“亮亮”的时候,闫云达就应该明白:前路漫漫,这条路,自己比别人更难走。&br&&br&&b&NO.2 &/b&&b&张云雷:俊俏儿郎多思量&/b&&br&&img src=&/893d1b56dfda5905ce7beb396b6d192e_b.jpg& data-rawheight=&1175& data-rawwidth=&19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893d1b56dfda5905ce7beb396b6d192e_r.jpg&&张云雷,本名张磊,1992年生,天津人,郭德纲现任二弟子,是最早追随他学艺的几个弟子之一。唱功深厚,嗓音条件好,台风偏阴柔,走中性路线,不过这也恰好迎合了当下部分观众的审美口味,攒下颇高人气。&br&&br&张云雷是郭妻王惠的表弟,11岁时就来到北京投奔姐姐姐夫。据他回忆,他是当时郭德纲收下的第三个弟子。因为年龄小,老郭并未让其学说相声,而是让他进行太平歌词、莲花落、北京小曲儿等以唱为主的训练,为张云雷打下了坚实的童子功。干净清澈的童声,有板有眼的腔调,加之郭德纲的悉心调教,很受观众欢迎,成为开场节目的不二人选。当时的张云雷后脑勺留了一个小辫子,被大家戏称为“小辫儿”。&br&&br&2006年张云雷因变声进入“倒仓”期,又对说相声不感兴趣,故返回天津老家。由于退学早,学历低,张云雷并没有找到特别合适的工作。2010年经历了退社风波的德云社严重缺员,张云雷选择回归。2011年,正式复出登台演出。&br&&br&倒仓后的张云雷嗓音变化很大,褪去了稚嫩的童音,转而有了另一种味道。是好是坏,各有评判。但平心而论,张云雷说相声的天分真的不高,又不够努力,更多时候是靠自己讨好的外形条件和搔首弄姿洒狗血,脱衣服、骂脏话、性暗示、卖基腐,一边唱歌一边扭动身子博眼球。歪唱《女儿情》,有无数种办法抖包袱,他偏偏要用“御弟哥哥,留下来陪我睡觉”这种最低级的方式来表演。由于系统学习相声的时间短,张云雷对相声的理解程度并不高,其相声功底比某些“鹤”字科、“九”字科的师弟还要差。&br&&br&不过张云雷也有优势。他的舞台形象迎合了部分观众的口味,辨识度极高。在德云社需要力推新人的时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同时,他在郭门弟子中排位不低,在新公布的《德云社家谱》中更是位列二师兄之位,并与少班主郭麒麟交好,深得姐姐王惠的喜爱。有时候王惠心疼小辫儿,甚至不让老郭说他,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如果不出意外,几年内小辫儿肯定能红。&br&&br&然而,红就是好事吗?对个人名利而言,确是如此;但对相声艺术而言,如此走红却是莫大的悲哀。用老郭的话来说,还没学会就红了,红了之后更不会好好学了。&br&&br&2016年8月,在录制完东方卫视《笑傲江湖》后不久,张云雷不幸坠楼,伤势严重。后经及时抢救脱离危险,现正在逐步康复。不管其艺术水平如何,一位如此年轻的相声演员在事业上升期遭此不测,实乃大不幸。&br&&br&愿张云雷早日康复,重返舞台。把磨难当做自己的财富,静下心,沉住气,多思量,功到自然成。&br&&br&&b&NO.3 &/b&&b&栾云平:识时务者为俊杰&/b&&br&&img src=&/ec06ef47dbca1bb3a6f1b19_b.jpg& data-rawheight=&460& data-rawwidth=&8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4& data-original=&/ec06ef47dbca1bb3a6f1b19_r.jpg&&栾云平,本名栾博,1984年生,北京人,郭德纲现任三弟子。主攻捧哏,台风文雅清秀,稳重内敛。与高峰搭档后进步神速,现已成长为德云社内除郭于外最具实力的一对组合。&br&&br&栾云平自幼热爱曲艺,后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在同龄人都听流行歌曲的年纪里,他却喜欢听广播里的相声。特别是北京文艺广播电台的一档《开心茶馆》节目,他每天下午都会准时收听。听着节目里相声名家们说学逗唱,栾云平心神向往。他怎么也不会想到,若干年后这个节目介绍的一个叫郭德纲的人,改变了他的命运。&br&&br&栾云平从清华美院毕业后,在一家室内设计公司工作。工作得心应手,可毕竟不是他想要的。2005年,一此偶然的机会,栾云平在网上看到了德云社招生的消息。当时的德云社还是个寂寂无名的小剧团,当时的小栾也只是个郁郁不得志的小设计师,也许是冥冥中自有天意,栾云平鼓起勇气打了电话。不久之后,他被录用了。&br&&br&刚来德云社的学员都要先在后台扫地、擦桌子、端茶倒水,栾云平不声不响地坚持做着。徒弟们并不知道,他们的后台打杂的所作所为,都被师父郭德纲看在眼里,老郭用自己独特的标准选拔人才。在他看来,栾云平做事务实勤勉,为人低调内敛,是个可用之才。&br&&br&两个月后,当先来的岳云鹏还在扫地的时候,栾云平已经可以正式登台表演了。与其他师兄弟爱表现不同,小栾更愿意站在桌子里面量活。三分逗七分捧,捧哏演员的能耐不露声色。他起初的固定搭档是孔云龙,孔云龙车祸受伤后,小栾不能一直闲着,师父为他安排了一个新搭档——高峰。&br&&br&高峰是栾云平的师叔,当年在天津为老郭救场说了段《西征梦》,深受老郭赏识。在德云社,一直有“老捧新逗”的传统,用资历老、能耐大的演员捧哏,为年轻的逗哏演员保驾护航,以此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何云伟李菁、岳云鹏孙越、闫云达史爱东都是这种类型。但唯独高峰栾云平这对搭档,反其道而行之,竟也获得成功。可以说,栾云平有两位师父,事业上的师父是郭德纲;艺术上的师父是高老板。&br&&br&高峰的相声有老先生的风骨,初识平淡无奇,细窥别有天地,随着时间的推移品味把玩,反而能砸摸出更多滋味来。高峰捧逗俱佳,相声、快板、绕口令、西河大鼓样样在行,在德云社地位很高,被老郭尊为“德云总教习”。在高峰身边,小栾受益匪浅,不但捧哏功力日益精进,能接住高老板的包袱,而且在绕口令、快板等方面进步很快,还整理上演了一大批濒临失传的传统作品。细听《数来宝》、《六口人》等几段,小栾表现颇为出彩。&br&&br&栾云平的艺术风格决定了他不会大红。外行看他太平淡,内行嫌他没嚼头,甚至有人埋怨他拖了高峰的后腿,要求高老板换搭档。他不是岳云鹏一样能卖票的角儿,可德云社还真离不开他。&br&&br&栾云平除了登台表演以外,还负责德云社公司的日常管理。包括演出安排、演员调度、公司运营、日常行政等,都需要这位低调务实的清华学子尽心尽力,俨然一副郭府大管家的样子。如今郭氏产业越做越大,公司内部不免暗流涌动。老郭明白,王海、钟朝晖等人终究只是合伙人,栾云平才是自己的心腹重臣。&br&&br&当年曹云金闹退出,把错怪到安排演出的栾云平身上,小栾一直承受压力。退出之夜恰逢演出,郭德纲含泪唱罢《未央宫》,走后台脱大褂,栾云平过来说:“师父您辛苦了。”老郭看着徒弟,心疼道:“儿子你受累了。”&br&&br&人活在世上,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都是时事使然。识时务者为俊杰。&br&&br&&b&NO.4 &/b&&b&孔云龙:命途多舛志未酬&/b&&br&&img src=&/d045bc9dc34b4cb_b.jpg& data-rawheight=&612&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d045bc9dc34b4cb_r.jpg&&孔云龙,本名孔德水,1986年生,河北人,郭德纲现任四弟子。因在家排行老三,因此被称为“三爷”。孔云龙相貌绝佳,浓眉大眼又颇具喜感,初期风格清新脱俗,令人眼前一亮,后期略显温吞。&br&&br&孔云龙是个苦孩子,自幼学习了八年武术,后来为给二哥治病而辍学。十七岁时来北京谋生,在一家叫“海碗居”的炸酱面馆打工,在那里还遇见了后来的师弟岳云鹏。性格内向的岳云鹏被分配做跑堂,而聪明机灵的孔云龙则被安排在门口迎接客人。每有客人到来,就拖着长音朝店里高喊:“您来了,里面儿请~”&br&&br&不久,孔云龙引起了一位常来店里的赵老爷子的注意。赵老爷子出身曲艺界,觉得孔云龙嗓音条件好,口齿清晰,是个可造之材。几经熟络,就介绍他和岳云鹏去找郭德纲学相声。&br&&br&孔云龙和岳云鹏都没受过京津文化的熏陶,对相声没有什么概念。他们只觉得,这是一门手艺,学会了能挣钱,吃饱饭。当时德云社在华声天桥剧场演出,离孔云龙打工的炸酱面馆不远。两人利用每天下午休息的时间步行到剧场学习,下午五点店里来客人前又要赶回去。如此往复,坚持了半年多,最后干脆辞职来学相声。&br&&br&和其他师兄弟一样,孔云龙在加盟初期也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后台扫地、倒水、给师父喂狗的经历。除了日常繁杂的工作以外,他一有空就拿出费尽力气得来的《报菜名》、《地理图》文本,练贯口、背词儿。天生聪明的孔云龙进步很快,才用了半年多时间就能穿上大褂登台演出了,而和他一起来的小岳此时还在后台扫地。2006年,孔云龙第一批拜入郭德纲门下,且当时在众弟子中位列第三,足见老郭对其器重。&br&&br&正当孔云龙开始展露头角的时候,命运却接二连三和他开起了玩笑。先是遭遇车祸,头部受重创,一度失忆,嘴部受损,牙都露了出来,腿伤最为严重,总共缝了五六十针;然后除夕夜放鞭炮被炸,险些毁容;再然后下楼梯摔断了腿,至今腿里还放着钢钉。&br&&br&几番霉运下来,孔云龙耽误了艺术生涯里最宝贵的几年。原来的搭档栾云平不能一直闲着,改和高峰搭档,渐入佳境。而孔云龙复出后明显信心不足,表演越发温吞平淡,嘴部的伤让他口齿有些不利索,说话囫囵吞枣,吃栗子、拌蒜成为家常便饭,原本擅长的贯口活也很少演了,观众评他的表演像《新闻联播》。最可气的是,他还总笑场,这可是相声演员的大忌。老郭曾试图力捧孔云龙,可三爷如扶不起的阿斗,始终不温不火,只好作罢。&br&&br&眼见师兄弟一个个都红了,孔云龙内心不可能没有想法。和自己一起来的小岳已是喜剧届的大咖,比自己晚来的栾云平成长为德云社大管家,甚至在三队当队长时,虽然自己是底,可张鹤伦、孟鹤堂等人的演出效果都比自己火爆…孔云龙也有不甘、委屈、怨念,甚至埋怨师父把自己的搭档阎鹤祥给了郭麒麟当捧哏。&br&&br&不过这也只是嘴上说说,心中的苦闷,一笑而过。时运不济,命途多舛,经历过太多苦难的孔云龙,早已心怀感激,嘻嘻哈哈把自己的经历当作笑话讲给大家,逗人开心。冲他这份豁达洒脱,就不愁没人捧,更何况三爷的功底还在,根基还在。&br&&br&不是每个演员都能大红大紫,小角色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功名利禄转眼散,唯愿三爷心安。&br&&br&&b&NO.5 &/b&&b&于云霆:以父之名惹爱怜&/b&&br&&img src=&/dd7bf6adc646_b.jpg& data-rawheight=&339& data-rawwidth=&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0& data-original=&/dd7bf6adc646_r.jpg&&于云霆,本名于梓杰,又名于思洋,2006年生,北京人,于谦之子。2006年10月,在郭德纲第一次摆知仪式上,还不满一岁的于思洋拜入师门,成为郭德纲年龄最小的弟子。后来多次在德云社的舞台中登场,赚足眼球。虽然无数人希望看到未来郭小宝和于麒麟同台,但江湖险恶,我更希望于思洋能远离相声。酒肉穿肠过,成败转头空,与其争当“德云一哥”,倒不如像自己的父亲一样做个闲云圣人,岂不快哉?&br&&br&&b&NO.6 &/b&&b&朱云峰:不见阳春不羡仙&/b&&br&&img src=&/cac6c2d2f66611a24fbab40_b.jpg& data-rawheight=&341& data-rawwidth=&5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cac6c2d2f66611a24fbab40_r.jpg&&朱云峰,本名朱健锋,1991年生,黑龙江人,郭德纲“云”字科弟子,常用“烧饼”的名字参加演出。幼年时期便跟随老郭学艺,在师门下成长十余载,是名副其实的儿徒。表演风格夸张怪诞,据说有一定基本功,但现在完全摒弃了这一点,过分追求火爆热闹,爱洒狗血。早期嗓音条件、舞台形象均占劣势,后成功减肥,获得形象上的加分。凭借多年在小剧场的积累与师父的力推,现已具备一定人气。&br&&br&朱云峰的父亲是位曲艺爱好者,一心想要培养儿子的曲艺特长。朱云峰先是学过杂技,后来又随军旅快板名家来宝刚先生学习快板,13岁时父亲卖了东北老家的房子,千里迢迢送他来北京发展,追随郭德纲学习相声。因为长得胖,且一脸雀斑,被老郭戏称为“烧饼”。这本是老郭无意间打趣的一句戏言,谁料得一语成谶,竟预示了烧饼今后艺术生涯的命运。&br&&br&烧饼年少顽劣,好惹事端,在德云社后台出了名的淘气,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当年和岳云鹏、孔云龙等人一起在大兴住大院儿的时候,甚至还和狗抢食吃,“狗见了他都躲着”。指望这样一个孩子用功懂事,实在不太现实。但好在烧饼生性乐观,那段打杂、喂狗的艰苦岁月,没有泯灭掉他天真烂漫的本色,时至今日,这些本色已深入他表演的血脉,成为他最大的艺术风格与特色。&br&&br&从2005年开始,烧饼就在德云社登台演出,起初只是说个绕口令、小段儿,生性乐观的他从不怯场,在台上谈笑风生,很放得开。郭德纲当时拿他砸挂的“烧饼只会三段,大伙儿天天骂他”“让于谦喝尿”等段子让人记忆犹新。后来与科班出身的曹鹤阳组成文武搭档,配合默契,延续至今。由于他俩风格清新,天真可爱,表演时放得开、豁得出去,擅长用快节奏的包袱对观众保持高强度的刺激,小剧场演出时效果异常火爆,逐渐被观众所熟知。&br&&br&最近几年,老郭开始力捧烧饼,办专场、做访谈、上电视,成立由烧饼任队长的德云五队,让他领着一帮洗剪吹们尽情折腾。2015年,烧饼登上了由师父郭德纲担任评委的《笑傲江湖》,虽然有师父保驾护航一路杀进决赛,但总体表现不佳,节目由垫话生拼硬凑,靠拿师父砸挂找包袱,毫无结构与技巧可言。&br&&br&烧饼的短板有很多,首先是嗓音条件不好,自从青春期变声以后声线就很奇怪,嗓音尖锐沙哑,如一口脓痰在喉,让人听了很不舒服。有人说这是“云遮月”,但我不敢苟同。“云遮月”的嗓子是沙哑但越听越有味道,京剧名家谭鑫培、余叔岩都堪称“云遮月”的典范,甚至Bob Dylan、Tom Waits这样的破铜烂铁嗓也能入围,但烧饼的嗓音既难听,又喜欢扯着嗓子乱喊,一惊一乍,咋咋唬唬,毫无任何韵律与节奏感可言,实在倒人胃口。再加上他唇齿不佳,口风不稳,东北口音严重,说话语速过快甚至有些着急,听他说了半天常常不知所云。&br&&br&其次是使相太多。小时候的烧饼虽然胖,但胜在可爱。随着年龄的增长,烧饼脸上的戾气越来越重,而且他在台上喜欢皱眉、装狠,一副撒泼耍横的流氓混子形象,站在近处能被喷一脸口水,让很多观众都难以接受,远没有师兄岳云鹏的亲和力。《文武训徒》里演一个坏徒弟,简直就是本色出演。时间久了,原本对观众高强度的刺激也渐渐沦为挠观众胳肢窝的低级手段。“帅、卖、怪、坏”,烧饼只能占个“怪”字。后来他自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和郭麒麟一起减肥,终于成功瘦身。减肥后的形象虽然谈不上多帅,但起码让人看了觉得舒服。下一步,烧饼应该更加注意收敛自己的表情,少些使相,多分沉稳,稳住自己的台风,才能收住观众们的心。&br&&br&烧饼自幼被宠溺,无论是父母、恩师、甚至是比他大四岁的搭档曹鹤阳,对他都百般照顾。特别是师父郭德纲,带着烧饼办专场、上电视、做访谈,成立由烧饼担任队长的德云五队,让他领着一帮洗剪吹尽情折腾,还给介绍了女友郭柯彤…可谓是悉心力捧,宠爱有加。而烧饼的表现只能算差强人意。同样是方言口音重,岳云鹏可以靠念《法制晚报》的方式纠正得字正腔圆,而烧饼依旧满嘴大碴子味儿,在后台究竟用没用功,一听便知。师父对你再好,你也只是个徒弟,儿徒毕竟不是儿子。看看郭麒麟,连亲儿子都这么努力,烧饼更要加把劲了。&br&&br&烧饼香酥可口,风味独特,既物美价廉,又能充饥果腹,是民间市井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小吃。但它很难登堂入室,即便有幸上了宴席,也永远都不可能成为主菜。仔细想想,朱云峰和他的外号“烧饼”竟有着相似的境遇。他终究是属于小剧场的,电视屏幕让他自废武功,评论家们对他嗤之以鼻,但只要回到剧场,他依然叫好叫座。在这里,人们不太会纠结他嗓音上的缺陷,反而喜欢看他在台上出洋相、洒狗血,在火爆热闹的气氛中开怀大笑,忘却一天的烦恼。&br&&br&相声艺术的发展是全方位的,既要阳春白雪,也要下里巴人;既要曲高和寡,也要热闹火爆;既要上得庙堂,也要回归剧场。没有刘镇伟的《东成西就》补亏,王家卫拍不出《东邪西毒》;没有下三路的噱头吸引观众卖票,相声艺人们也不可能有机会钻研艺术。如果我们想看高老板的话,也试着接受一下烧饼吧,何况他才25岁。&br&&br&&b&NO.7 &/b&&b&岳云鹏:皇天不负苦心人&/b&&br&&img src=&/8ffb96bcce9_b.jpg& data-rawheight=&583&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8ffb96bcce9_r.jpg&&岳云鹏,本名岳龙刚,1985年生,河南人,郭德纲当下最红的弟子,被老郭誉为“唯一能商演挣钱的徒弟”,虽基本功稍差,但说学逗唱较为均衡,且尤其擅长演出时与观众的互动,台风呆萌可爱,表情生动多变,扮萌、耍贱、装娘都深受观众喜爱,极具观众缘。现已成为国内喜剧界当仁不让的一线大咖。&br&&br&岳云鹏的故事大家早已耳熟能详。出生在河南农村的岳云鹏有五个姐姐、一个弟弟,自幼家境贫困,14岁时就离开家乡,来北京打工。做过保安,刷过厕所,学过电焊,当过服务员,因为写错菜单被一个大哥侮辱了3个多小时,最后自己掏钱买了352元的单,可依然丢了工作。几经辗转,岳云鹏落脚在北京“海碗居”炸酱面馆,当面二。在这里,他遇上了自己一生的贵人,孔云龙。&br&&br&孔云龙和岳云鹏同在“海碗居”打工,不同的是,他负责在门口招呼客人、喊话。因为中气足、嗓音亮,聪明机灵,被一位常来吃面的赵老爷子看中,就介绍其到德云社学相声。由于岳云鹏曾和孔云龙一起演过双簧,孔云龙去学艺的时候,把他也叫上了。正如那个一起考试的段子,努力准备的没考上,无意陪考的考上了。若干年后再回首,当年被介绍去学艺的孔云龙没红,而陪着他去的小岳则红得一塌糊涂。命运有时候就是这么奇怪,孔云龙这一叫,改变了岳云鹏的命运。&br&&br&初入德云社的岳云鹏没有任何曲艺基础,他方言口音重、普通话说不好,性格内向,脑子也不够聪明,以至他入门极慢,起步艰难。当师兄弟们都已经登台演出的时候,他还在后台擦桌子、扫地、检场。好不容易得到演出的机会,一段儿《杂学唱》,说了还不到三分钟就被观众哄下台。岳云鹏是个内心极其敏感的孩子,他害怕、无助、彷徨。迷茫之际,老郭一句“我就是让他给我扫一辈子地,也不让他走!” 深深打动了岳云鹏,他发誓要出人头地,要报答父母和师父的恩情。&br&&p&岳云鹏开始发奋图强,他每天苦练基本功,背贯口、绕口令,用念《法制晚报》的方式练习普通话,一有空就琢磨表演技巧,写段子攒包袱,甚至向其他师兄弟偷师。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岳逐渐开窍了,他在舞台上越来越放得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除了在《学歌曲》等作品中充分发挥自己软滑香糯的嗓音优势以外,还特别注重与观众的交流,卖萌、耍贱等方式让观众很受用,自带表情包的技能大受好评,竟引领一时风潮。&/p&&p&2010年何曹退社后,德云社急需人才补位。郭德纲对手下弟子逐一评估后,决定主推孔云龙、岳云鹏、李鹤彪等人,为他们轮番开办专场,并联合新浪在线直播。李鹤彪实力偏弱,不具备走红的可能,在此不做赘述。而孔云龙贵为郭门三弟子,人气与实力兼具,本应挑起大梁。可此时的三爷已受过几次重伤,自信心明显不足,话也说不利索,表演越发温吞。捧了几次效果不佳,只好作罢。也许是命中注定,老天让孔云龙再帮小岳一次,而岳云鹏抓住了这个机会,迅速走红。多年的努力积淀在这一系列专场演出中井喷,新搭档孙越恰到好处的拿捏助他更上一层楼。&/p&&p&如今的小岳人气爆棚,相声专场满坑满谷,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力夺《欢乐喜剧人》冠军,成为各大卫视综艺节目的收视宠儿,参演现象级电影《煎饼侠》,《五环之歌》更是成为年度神曲。有人统计过,岳云鹏的网络讨论热度已经超过2005年郭德纲走红时的热度,微博坐拥六百余万粉丝的小岳,吃个泡面都能点赞破万。可以说,当年何云伟、曹云金得到的,如今岳云鹏都得到了;当年何云伟、曹云金没得到的,现在岳云鹏也得到了。&/p&&p&岳云鹏的走红,虽然离不开机遇、运气,特别是孔云龙从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决定性因素,还是在于他自身的踏实勤奋,正所谓天助自助者,苦心人天不负。同样一段作品,现在的小岳完成度比几年前高了好几个台阶,表演从容不迫,与观众的互动比师父郭德纲还要出色,文化水平不高的他更是开发出创作技能,结合自身经历,创作出多个优秀作品。&/p&&p&岳云鹏还能红多久?谁也说不准。打打闹闹虽然热闹,但看多了也累。观众对《五环之歌》已经出现审美疲劳,《欢乐喜剧人》上明显后劲不足,也凸显了小岳艺术风格的瓶颈。成名是为一时,成角儿是为一世。望岳云鹏不忘初心,踏实作艺,少用苦难往事与父亲去世博同情,多些对艺术的积淀与领悟。&/p&当年岳云鹏离开家乡,登上了去北京的长途汽车,车上放了一首歌叫《粉红色的回忆》。小岳说这首歌他很多年都不敢听,一听心里就难受。那时的岳云鹏只想吃顿饱饭,想有双新鞋,想去北京看天安门,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站在耀眼的舞台上,成为万人追捧的明星。大幕拉开,面对台下山呼海啸的人潮,小岳会突然想起这首歌,想起羞辱过他的大哥,想起天堂里的父亲,想起曾经那个卑微但单纯的自己。&br&&br&&br&“夏天夏天悄悄过去依然怀念你,你一言我一语都叫我回忆。就在就在秋天的梦里我又遇见你,总是不能忘记你~”&br&&br&&b&NO.8 &/b&&b&宁云祥:曾经沧海难为水&/b&&br&&img src=&/fb4fc8f4dc1a_b.jpg& data-rawheight=&442& data-rawwidth=&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fb4fc8f4dc1a_r.jpg&&宁云祥(图右),本名宁洋,1988年生,北京人,郭德纲“云”字科弟子,也是德云社创始人张文顺先生的外孙。张文顺先生临终前托孤,将女儿张德燕和外孙宁云祥托付给老郭。张德燕拜在李文山先生门下,而宁云祥则拜入郭门继承衣钵。宁云祥外形清秀俊朗,表演清新不落俗套,没有老辈艺人的旧习气,但由于学艺时间较短,在很多地方还稍显稚嫩,台风散漫不稳重,优缺点明显。现已转行,不再从事相声行业。&br&&br&宁云祥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孩子,喝着豆浆,吃着面包,听着相声,玩着魔兽长大,老北京的底蕴和新时代的潮流共同作用在他身上,伴随他成长。少年时代,小宁经常跟着母亲去姥爷演出的剧场听相声,姥爷在台上歪着肩膀,每次受旁边的小黑胖子挤兑都能反呛回去,丝毫不占下风。后来德云社火了,姥爷成了中国最大相声社团的元老,赢得生前身后名。2009年张文顺先生因食道癌去世,临终前放心不下自己的孩孙,指着郭德纲告诉小宁: “以后他就是你亲爸爸!”老郭含泪答应,收下了这个徒弟。&br&&br&宁云祥家里的生活条件一直不错,自幼娇贵,加上又是北京人,自然不如岳云鹏、张鹤伦这些外来讨生活的人肯吃苦。虽然跟着姥爷有些艺术熏陶,但毕竟学得比较晚,进入状态较慢,登台之初很不适应。那时的小宁不仅缺乏跟现场观众的交流,还经常出现磕巴、忘词儿的现象。有次唱太平歌词,荒腔走板,才唱了两分钟就被李云杰撵下来了。&br&&br&不过随着演出经验的增加,小宁逐渐摸索到了适合自己的风格。他外形俊秀斯文,一副玉面书生的模样,同时又有北京男孩儿的那份从容洒脱,有几分张老爷子的贵气,着实让人眼前一亮。与郭鹤鸣搭档后,台风愈加稳重成熟,也更放得开,渐渐有了一定的观众基础。特别是当他提到自己的姥爷张文顺时,每次都能赢得满堂彩。2010年后德云社开始推新人,宁云祥也得到不少曝光机会,很受青年观众欢迎,与张云雷、张鹤伦、孟鹤堂合称为“德云四公子”。&br&&br&宁云祥脑子聪明,又有家传,还有母亲张德燕的关照,想在德云社混口饭吃自然不难。但想做出点成绩,和岳云鹏、郭麒麟等人分庭抗礼,却谈何容易?用宁云祥自己的话说,“刚开始没有想过干这行,从小没有想过干这行”,为守住姥爷的衣钵,只能尽力支撑。&br&&br&德云社后台藏龙卧虎,也鱼龙混杂。要想出头,要么像岳云鹏一样能卖座,要么像烧饼一样有人疼,要么像栾云平一样有能耐,要么像孔云龙一样有个好人缘儿,或者干脆就学侯震,当个司机混个主持人得了。老郭对待世家子弟的一贯态度就是养着、捧着,在赞美与安逸里难成大器,倒也落得清闲。从最初的侯震、谢金,再到现在的靳鹤岚,大抵如是。可宁云祥不甘于此,也许是他心高气傲另有所求,也许是他在德云社过得并不开心,2013年以后,小宁渐渐淡出了相声舞台,而今已经彻底改行了。&br&&br&翻看小宁现在的微博,他退了认证,改了名字,极少提及那段曾经在德云社说相声的过往。他发自拍、晒美食、秀恩爱,关注的是周杰伦、国安、NBA,甚至时不时发些地域喷,俨然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北京男孩儿。或许,暗流涌动的德云社并不适合小宁,他应该去“北京孩子北京味儿”的大逗。当年在后台一起嬉笑玩闹的师兄弟们大都是外地人,不知道他们看了小宁的地域言论会作何感想?也不知老郭现在是否还养着小宁,但平心而论,德云社里该有他娘俩的股份。&br&&br&宁云祥在微博签名里写道:“那些曾经都在心里。”这里虽有姥爷打下的基业,但现在已经彻底姓“郭”,亦或是姓“王”。如今的风光也好,争议也罢,都跟自己没有关系了。曾经沧海难为水,人生就是一场离别,每个人的出现都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剩下的路要靠自己走完。&br&&br&&b&NO.9 &/b&&b&李云杰:拂衣深藏功与名&/b&&br&&img src=&/b3a9bdf11bf27cd92e027_b.jpg& data-rawheight=&586& data-rawwidth=&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b3a9bdf11bf27cd92e027_r.jpg&&李云杰,本名李伟,1981年生,北京人,郭德纲相声、西河门下弟子。原仅为老郭西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德地图导航费流量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