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选择法同马铃薯单株产量选择法的区别是什么?各有何优缺点

【图文】第五章
选择育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大小:532.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single plant method
单株法(single plant method)查询拜访大量植株(数百—数千株)——从其中寻觅病发等级差别的个别——并逐株挂牌挂号(必患上有没有病对照)——在群体生长历程中...
基于6个网页-
individual plant method
基于2个网页-
single tree method
measuring method of single-tree water balance
individual selection
本文作者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约60个单株生漆样品的 漆酚组成;
Urushiol compositions of Chinese lacquer samples from 60 single trees were determined by GC.
建立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灯盏花植株单株中灯盏花乙素的含量,用以进行高通量的含量筛选。
TLC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scutellarin in individual Erigeron breviscapus was established, for choosing the plant contained high scutellarin.
实践中形成的改良混合选择法是把自交、单株选择、混合留种三种常规的育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成为育种过程中的3个步骤。
The modified method of mixing selection comes from practice. It gangs 3 breeding methods as self-cross and plant selection and mixing save seeds together, and forms 3 paces in the course of breeding.
$firstVoiceSent
- 来自原声例句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
请问您想要如何调整此模块?
感谢您的反馈,我们会尽快进行适当修改!选种_观赏园艺卷 - 汇感农业百科
您现在的位置: >
> 选种 正文
作者:汇感农业百科&&阅读:次&&类别:
&&&&利用植物中的遗传性变异,通过选择、提纯及比较鉴定等手段而获得新品种的育种方法。选种即“选择育种”的简称。一般视选种为育种途径之一,而与引种、狭义育种等构成广义育种的三条途径。同时,“选择”即“选种”或“选择育种”的别称,又是在各种育种途径中都要经常采用的一种选优的方法和手段。从宏观上讲,选择有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之分。实际上,人工选择也多是在自然环境条件下按人们的意志和预定目标去选优去劣的。选种具有简便易行、经济有效、较易适应当地环境、便于繁殖推广等优点,在中国和世界植物育种工作中自古以来均居于重要地位,也是今后不容忽视的育种方法之一。
&&&&简史 人类自远古从事农业活动起,就同时进行了野生植物的引种与选择。无意识的选择只从外观、美味等出发,没有明确目标。后渐发展成有意识的选择,才有了重点目标。可以说,植物栽培的历史,就是人类对各类植物进行选种的历史。
&&&&选种是人类应用最早的一种育种方法。在中国,公元前3000年就有周公以唐叔所采作物植株单独种植而获得“嘉禾”之事。随后在汉代《锸ぶ椤贰⒑笪骸镀朊褚酢返仁橹校凶魑铩⑹摺⒐妊≈值募鞘觥V泄鞘澜缟献钤缫忠吧参锝性耘喙凵偷墓抑唬彩亲钤缡敌醒≈值墓抑弧>凸凵椭参锒郏≈值睦檀笾驴煞至嚼啵孩傧纫跃眯宰次鹘醒≈郑烈欢锥卧俜只龃抗凵偷睦嗳骸"谥苯佑梢吧只蛟祭嘈途≈侄晌诙嗟墓凵椭参锲分帧G罢呷缌(Nelumbo nucifera)。自西周初年起,先民即掘野藕作菜食用,再引种栽培为蔬菜,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由莲藕分出观赏莲――荷花,约东晋、隋、唐之际,选出重瓣品种,距今已有1500年或更久。至清代杨钟宝著《荷谱》(1808),记荷花33个品种,其中碗莲品种13个,说明已选育出“小花种”,专供家庭赏玩之用。莲由野生至家生,从主供蔬食到观赏为主,再分化发展成微型的观赏品种,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措施,乃是实生选种。至于直接由野生种或原始类型通过栽培、选择而产生大量观赏品种的,则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为一著例。清赵学敏《凤仙谱》中按花色分类,将233个品种分为:大红33个,桃红28个,淡红27个,紫30个,青莲11个,藕合23个,白24个,绿6个,黄6个,杂色23个,五色22个。可见中国对凤仙花通过长期精心的选种,已育成大量丰富多采的优良品种。而开绿、黄或杂色花的良种及具茉莉花香的‘香桃’凤仙等,更是其中佼佼者。此外,在菊、梅、兰、桃、竹类、牡丹、山茶、月季、石榴、紫藤等花木中,许多中国名品也是长期选种的杰出成果。
&&&&欧洲对植物进行有意识的选择,约始自16世纪。16世纪20年代,利明(J.H.Leaming)和维尔莫林(L.de Vilmorin)最初采用混合选择用于园艺植物。对观赏植物的选种目标,主要是花大、色艳。在近400年过程中(公元),欧洲对风信子(Hyacinthusorientalis)和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选育出‘大眉翠’(cv.Grand Maitre)、‘蓝中之王’(cv.King of the Blues)等四倍体佳品;而‘夏季美’郁金香(cv.Zomerschoon)这个三倍体良种却历经400多年久盛不衰。至于欧美等国观赏苗圃,则积一二百年的经验,选育了大量观赏树木,尤其是松柏类优良品种,包括不同株高、枝姿、叶色、花色变异等等。
&&&&原理 19世纪的达尔文(C.Darwin,),在研究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品种的起源与演化过程后,总结出人工选择的创造性作用,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奠定了选择的理论基础。
&&&&协调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关系 人工选择是在自然选择基础上进行的。它满足了人们经济与观赏方面的要求,却常不利于植物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故在人工选择时,既要充分利用自然选择所创造的条件(如在大冻之年挑选抗寒的露地菊花等);在拟定选种目标时注意到全面适应性和抗逆性,而勿过分单一地只考虑经济或观赏目标(如大花、重瓣、艳丽花色)。同时,人工选择的产物还需要经受自然选择的检验。只有既符合人们要求、又适应自然生态条件的新类群或新品种,才能在当地露地栽培,推广应用。
&&&&人工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达尔文说过:“人类用选择的方法,有力量沿着同一方向不断地加强任何一种变异。这种力量是依靠着沿同一方向继续发生的变异性”。这里,他奠定了育种基本方法――选种的理论基础。变异、遗传和选择,构成了选种的三大要素。其中变异是选择的基础,遗传是选择的保证。生物育种以遗传学为其理论基础。人工选择通过人为地挑选适合人类需要的变异,并使之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从而产生了不同类型的新品种。
&&&&在驯化状况下动植物有连续变异的特性 加强培育,为生物出现并积累变异提供了前提。如刘蒙《菊谱》(1104)中云:“凡植物之见取于人者,栽培灌溉,不失其宜,则枝叶花实,无不猥大。至其气之所聚,乃有连理、合颖、双叶(按:乃复瓣)、并蒂之瑞,而况于花有变而为千叶(按:乃重瓣)者乎!日华子曰:‘花大者为甘菊,花小而苦者为野菊。若种园圃肥沃之处,漫同一体,是小可变而为甘也。如是,则单叶(按:乃单瓣)变为千叶,亦有之矣。牡丹、芍药……生于山野,类皆单叶小花。至于园圃肥沃之地,栽锄粪养,皆为千叶。然后大花、千叶,变态百出。”在距今近1000年之前,刘蒙已认识到培育与选择的双重促进下,可产生重瓣大花等变异,从而成为中国名花育种的传统优良方法。这种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原理,要比达尔文的下述发现,即“在驯化状态下,没有一种情况使变异着的有机体停止变异”;“生活条件的变化,在引起变异上具有高度的重要性。……在这一切的变化原因之上的,是选择的积累作用”还要早750年以上。
&&&&在培育、选择、杂交这生物育种三大环节中,选择起到了掌握方向、贯彻始终的作用 三大环节中的培育是前提,杂交是动力,而选择则是关键。中国自古就既注重微小变异的积累,又着力于锲而不舍,持之以恒,还把培育、选择、杂交(多为天然异花授粉)三者紧密配合,多方取得了辉煌成就。如明代袁宏道著《张园牡丹记》(公元约1573)中云:“主人自言经营四十余年,……每见人间花实,即采而归。……久而变为异种,有单瓣而楼子者,有始常而终冶丽者。……数十亩如积雪,约十余万本。”这种大规模的实生选种,在牡丹这类天然异花授粉植物上,充分发挥了“三大环节”的综合促进作用,成效是卓著的。后来,美国的伯班克和原苏联的米丘林等,在有计划选择下采取综合措施,也取得了巨大的育种成就(其中包括多种观赏植物)。
&&&&方法 选种方法概括分为四种:①实生选种;②优株评选;③芽变选种;④种源选择(多用于林木育种)。
&&&&实生选种是以天然授粉实生苗作选择对象的育种方法。又因选择目的和选种对象生活型及授粉特性不同,而分混合选择法和单株选择法。①混合选择法:根据一定标准,从实生苗混杂群体中,按观赏和经济性状挑选出一批符合要求的个体,然后混合清种、繁殖。此法工作量小,简便易行,在种群混杂程度高时收效甚大。但无法根据后代表现,对亲本每个单株进行遗传鉴定。最常用于类型选择及一二年生草花良种繁育,如中国广西1958年‘岑溪软枝’油茶(Camellia oleiferacv.),枝软而垂,花多而繁,结果多,较一般油茶产油高出数倍,是个油用兼观赏的优良新类型。又如‘矮生’非洲菊(Gerbera jamesonii cv.Nana)和‘矮文竹’(Asparagus setaceus cv.Nanus=A.plumosus cv.Naxus),前者植株矮生而开多种色彩花朵,后者矮生,“叶”多而短,均可用混合选择法留种、增殖。混合选择法又分一次的和多次两种,需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对天然异花授粉草花百日草、鸡冠花等,就要实行多次混合选择。②单株选择法:在农作物、林木、果树、蔬菜之外,还适用于草花、宿根与球根花卉、地被植物以及观赏树木等。凡对入选个体进行分别采种,单独繁殖,各自鉴定的选择法,都属单株选择范畴。单株选择又称系谱选择,多用于天然自花授粉草花(如凤仙花和多种牵牛花等)以及常异交草花(如单瓣翠)等。根据选择的次数,又分为一次单株选择和多次单株选择。宿根与球根花卉、地被植物及观赏树木等多可用营养繁殖来“固定”入选优良单株的优异性状,因此通过一次单株选择即可产生营养系(无性系),应用较多。单株选择能选育性状优异、均匀一致的新品种,但费时久,费工多,且要求条件较高。除以上两种选择法外,还有集团选择法、加权评分比较选择法,等等。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①应排除或削弱环境条件对基因型的限制与干扰,使表现型与基因型尽可能靠拢。所谓表现型,系指在一定环境下发育表现出来的性状整体而言,其中能遗传给下代的仅为其遗传基础――基因型。②选择群体组成的遗传杂合性及过去的选种基础:凡杂合程度高而过去甚少经过系统选种、育种的材料,则选择成效显著。故天然异花授粉花卉和遗传组成复杂的,如菊花(Dendranthema×grandiflorum),在王象晋的《群芳谱》(1621)中说:将枯花放腴土上,不必埋,时以肥沃之,……其花色多变,……至有变出人所不识名者。由此可见杂交(天然异花授粉)、选择与培育三大环节所产生的促进并加强变异等综合作用。
本文网址: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育种学习题答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育种学习题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5+选择育种》
5+选择育种
第五章 选择育种本章讲4节 §1选择的意义和方法§2选择育种的简史及成效§3选择育种的原理§4选择育种的程序选择育种:根据育种目标,在自然变异的品种群体中,通过单株选择或混合选择,选出优良的变异个体,经过后代鉴定,选优去劣,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系统育种:如采用单株选择法法,因育成的品种是由自然变异的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系统发展而来的,故称为系统育种。它是自花授粉作物、常异花授粉作物和无性繁殖作物常用的方法。纯系育种:当它应用于自花授粉作物时,又称为纯系育种。混合选择育种:如采用混合选择法育成品种,则称为混合选择育种。第一节 选择的意义和方法一、选择的意义选择就是从自然或人工创造的变异群体中,根据个体的表现型挑选符合人类需要的基因型,使性状稳定地遗传下去。1、选择是育种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无论采用哪种育种途径和利用什么样的育种材料,都要通过引起变异、选择优良变异单株和试验鉴定等步骤,才能培育出新品种。所以选择贯穿于整个育种过程。2、育种工作者选择水平的高低与育种的成效关系很大。观察敏锐,能够及时发现优良变异,选择细致、准确,是育种者的基本素质。常常有同样的育种材料,由不同的人员进行选择,结果有的从中选出了好的品系,有的则选不出。如海花1号(1977)组合是临花1号×白沙171,是海阳乔文堂选出的;而花生所没选出来。二、选择在品种改良中的作用1、创造作用选择可以把植物已有的变异分离出来,把优良的变异类型挑选出来。如自花授粉植物的质量性状,通过一次选择即可。2、保留和积累变异通过连续定向选择,可以显著地改变原始群体的面貌,从而出现新的变异,有利于基因的积累和基因累加作用。异花授粉植物的数量性状(品质和产量因素等)通过多次选择,由于有利基因的积累和累加效应,从而出现新的变异。在植物育种史上,对一些重要的品质性状,都曾长期进行连续的定向选择,对这些性状的改进有很大作用。例如,美国对波尔白玉米的原始群体进行含油量和蛋白质含量的连续70年的选择:原群体平均含油量为4.7%,分别向高低两个方向定向选择: 提高到16.6%,低则降为0.7%,分别是原始群体的354%和14.9%;原群体平均蛋白质含量为10.9%:提高到26.6%,低降至4.4%,分别是原始群体的244%和40%。三、选择的基本方法 最基本的选择方法有两种:单株选择法和混合选择法。 都可用于对自然变异材料和人工创造变异材料的选择。(一)单株选择法 又称个体选择法,就是以个体(单株、单穗、单铃等)为单位进行选择。1、方法:在变异群体中,选择优良个体,分别收获、脱粒和保存。 下年种成株行,与标准品种进行比较鉴定。选择优良株行,淘汰劣行。2、根据选择单株的次数分为:一次单株选择法;多次单株选择法。 选择次数决定于小区内当选个体后代的性状是否整齐一致。(1)一次单株选择法 在原始群体中只进行一次单株选择(就稳定了),称为一次单株选择法。凡通过一次选择产生的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就不再进行单株选择。(2)多次单株选择法 若在第一次株行圃选留的株系内继续选择单株,分别编号,留种,继续进行选择,且反复多次的就叫多次单株选择法。如果当选单株的后代,继续出现分离,就要进行多次选择。结束单株选择的时候,小区内所有植株的性状已稳定一致。否则,就应该继续进行单株选择。3、单株选择法的优缺点(1)优点 选择效果好①对所选优株的基因型进行鉴定,,消除环境引起的误差,提高选择效率。此法将入选单株分别种成株行,以其株行表现作为选择的依据,可以最大限度地剔除误选的不良单株的后裔,因而选择效果好。 ②多次单株选择法可定向积累变异,有可能选出超过原始群体内最优良单株的新品种(即优中选优,不断选优)。(2)缺点①费工费时:要把当选的单株分别处理种植,比较费时、费工,小区占地多。 ②选择一次留种量有限,选出优系后难以迅速应用于生产。由于育成的品种是来自一个单株,种子少,繁殖年限较长,推广 应用较慢。③异花授粉作物多次隔离授粉易引起生活力衰退。连续的单株选择,意味着近亲交配,对异花授粉植物来说,容易引 起后代生活力衰退。4、应用 多用于自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作物,也可用于无性繁殖作物。对异花授粉作物单株选择法主要用于培育自交系。 此法也可用于原种生产。(二)混合选择法1、方法:从品种群体中,根据一定的表现型性状(株型、产量性状、抗性、成熟期等),选出具有一致特点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下一代混合播种与原品种和对照品种进行比较。2、依选择的次数分为:一次混合选择法:只混合选择一次。一般自交植物进行一次混选。 多次混合选择法:选二次以上。异交植物遗传复杂,需多次混选才能见效。 选择次数,决定于所有植株所要求的性状上是否一致。当发现某一小区所有植株表现优良而且一致时,就可以停止混合选择。3、混合选择法的优缺点(1)缺点 选择效果较差。当选单株混合留种,不能鉴定个体的后代表现,不能淘汰误选的不良个体。(2)优点①混合选择时不同单株间可以自由授粉,可以保持丰富的遗传特性,故不会造成生活力衰退。异花授粉植物的不少品种是用此法育成。 ②简单易行,省时省力。不需要很多土地、劳力就能迅速地从混杂群体中分离出优良类型,可以很快获得大量种子供生产利用。 ③在良种繁育中经常应用。四、两种基本选择法的综合应用二者根本区别:单株选择法是当选单株分别留种、分别种植;混合选择法是当选单株混合留种、混合种植。以上二种选择法各有优点和不足,人们在两种基本选择法的基础上,衍生出了其他选择方法。主要介绍以下三种:(一)集团选择法 是一种归类的混合选择法。 主要用于地方品种的改良,当现有品种内类型较多,而育种者很难断定哪种类型更好时使用。方法:从原始群体品种中,分别选择不同类型的个体(如早熟、矮秆、大穗、抗病等),按照类型混合脱粒,组成集团,与原始品种比较,优者繁殖推广。此法用于异花授粉植物时,集团间应当隔离种植,集团内自由授粉。此法简单易行,易为群众掌握;后代生活力不易衰退。(二)改良混合选择法(又称系统混合选择法;适合原种生产) 方法:从原始品种中,选择个体,分别鉴定,选优系混合与原品种比较,优者繁殖推广。具体作法:将选出的单株经一年的株行鉴定,淘汰不理想的系统,然后将选留的优系混合留种,再通过与原品种的比较试验,表现确有优越性的,则繁殖推广。改良混合选择法结合了单株选择法和混合选择法的优点。 先经过一次单株选择,淘汰不良入选单株的后代;然后将优系混合,不致出现生活力退化。自交、常异交植物的原种生产常用此法。(三)母系选择法 此法在异花授粉植物的蔬菜中应用。 方法:选择程序和自花授粉植物的多次单株选择法完全相同。特点:所选单株没进行隔离。由于异花授粉植物又不进行隔离,选择只是根据母本的性状进行,未控制授粉,故名为母系选择法。优点:无需隔离,较为简便,生活力不易退化;缺点:选优提纯的速度较慢。五、植物的繁殖方式和常用选择方法(一)自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 自交与常异交植物主要都是应用单株选择法。特殊情况下,可用混合选择法或集团选择法。1、应用单株选择法选择效果最好能发挥单株选择法的优点----后代鉴定、淘汰劣株。 这两类植物能忍耐自交,减少了单株选择法缺点的影响。自花授粉植物各个体的基因型大都是纯合的,只需一、二次选择即可。 常异花授粉植物天然异交率高,单株选择的次数要多一些。2、混合选择法或集团选择法在某些情况下也是有效的。 例如:可以应用混合选择提高品种的纯度----种子生产。 混合选择和集团选择法是改良农家品种的有效方法(蔬菜)。(二)异花授粉植物的选择法异交植物遗传基础复杂,群体内变异较大,而且存在自交衰退现象。1、多次单株选择法(株间隔离):为利用杂种优势而培育自交系则必须采用多次单株选择法。2、异交植物进行改良和提高用混合选择法(防自交衰退);3、良种繁育用多次混合选择法(防自交衰退)。(三)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法基本上与自花授粉植物相同:以单株选择法为主;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混合选择或集团选择。 无性繁殖植物的单株选择一般都为一次单株选择。因为一个无性系内各株的基因型是相同的,性状表现整齐一致,继续在无性系内选择无效。第二节 选择育种的简史及成效一、选择育种的特点 选择育种和杂交育种不同点: 选择育种是以现有品种自然产生的变异作为进行选择工作的材料;而杂交育种则是由人工创造的变异进行选择工作的。选择育种具有以下特点:(一)简便快速。选择育种与杂交育种比较:不需要人工创造变异、工作环节少,试验年限短,适于开展群众性育种。这是因为: ①立足于选:是利用自然变异材料,省去了人工创造变异的环节;②纯合快: 所选个体一般为同质结合;通常不需要几代的分离和选株; ③推广应用快:只在原推广品种基础中改进了部分性状,适应性强。试验年限可以缩短,育成的品种易于为群众接受。我国许多推广品种是用此法育成的,其中不少品种是农民育成的。(二)优中选优、连续选优。一个较纯的品种在长期栽培过程中,产生新的变异,进行选择育成新品种;品种又不断变异,为进一步的选择提供了材料。如棉花从斯字2B中系统选出徐州209→ 选出徐州1818→ 选出徐州58→选出徐州142。其中徐州209、徐州1818和徐州142都是大面积推广的品种。二、选择育种的局限性(缺点)1、依靠自然变异,不能有目的的创新;只是从自然变异中选出优良个体,只能从现有品种群体中分离出最好的基因型,而不能有目的地创新。2、个别性状上改进,综合性状上较难突破;一般只能对现有品种的个别性状进行改良,难以有较大突破。随着杂交育种等其他途径的进展,选择育种的比重随之降低。但仍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三、选择育种的简史和成效1、选择育种在我国植物育种中一直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在不同年代采用的育种方法各有侧重,但不论哪个时期,选择育种育成的品种均占一定的比例。稻麦棉三大作物: 水稻 小麦 棉花50年代 61.2% 19.6% 74.4%60年代 43.4% 20.5% 62.9%70年代 27.6%↓ 9.8%↓ 56.6%↓60年代以后,随着其他育种途径的开拓,系统育种所占比重相对减小。如豫麦49(96年河南审定,2000年国审)是从豫麦25变异株选育而成; 豫麦49-198(05年河南审定)是豫麦49变异单株选育而成。与豫麦49明显不同:①旗叶半直立、穗下茎长,纹枯病和旗叶干尖明显减轻;②穗头大,穗粒数多3~5粒,千粒重提高3~5g(46-49g)。③落黄好,成熟早2天,面粉更白,口感好。获奖:豫麦49号2000年获河南科技进步一等奖。豫麦49、豫麦49-198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吕平安简介:51年出生,69年进大队科研站,73年进温县祥云镇种子站,80年任站长,88年参加河南农大函授班,92年获大专文凭。04年成立河南平安种业有限公司,有小麦育种科技园302亩。2、选择育种在棉花育种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棉花是常异交植物,天然异交率高,选择育种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 70年代占50%以上,80年代占20%±。从美国引进的岱字棉15号,选育的品系多达100多个;棉花品种鲁棉6号,是系统育种育成的,成为山东省80年代中后期的主要推广品种。3、选择育种在园艺植物的育种和生产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果树芽变选种中最突出的例子是元帅系苹果的芽变选种。我国自1973年开展了苹果芽变选种,已在元帅系中选出一批优良品系。目前主栽苹果品种为红富士,从中选出许多芽变,如烟辐3、2001等。选择育种法培育的果树品种在目前仍占相当大的比例。第三节 选择育种的原理一、 纯系学说(复习) 纯系:指自花授粉植物一个纯合个体自交所产生的后代,即由同一基因型组成的个体群。丹麦的约翰逊(Johannsen,W.L.)从市场上购买自花授粉作物菜豆品种公主,按籽粒大小进行6年的选择试验,提出了“纯系学说”(1903年)。其主要论点是:1、自花授粉作物群体中,个体选择是有效的。表明原始品种是纯系的混合物,通过单株选择从中分离出各种纯系,选择是有效的。2、同一纯系内继续选择是无效的。 因同一纯系内各个体的基因型是相同的,它们出现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影响的,是不能遗传的。这个学说把变异分为两类:可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的变异(即环境引起的变异)。强调通过后代鉴定可判断是否属于遗传的变异,这些结论是正确的。对于自交、常异交植物的纯系育种具有指导意义; 而且对于异交植物的自交系选育也具有指导意义。纯系学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纯系只是相对存在的,没有绝对的纯系。由于基因突变、天然杂交等产生基因重组,都可以造成纯系不纯。可遗传的变异一旦出现,则选择仍然是有效的。二、品种自然变异现象和产生原因1、品种自然变异现象具有一定稳定性的品种,随着自然杂交,突变等原因,不断出现新的类型,即自然变异。原来的品种则形成一个混杂的群体。2、品种自然变异的原因(1)自然异交而引起基因重组,出现新的性状(自然变异)。 即使是自花授粉植物也不可避免地发生天然杂交;常异花授粉和异花授粉植物的自然异变率则更高。品种间杂交后必然引起基因重组,导致出现性状的变异。(2)基因突变。品种在推广过程中,由于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的影响,会发生基因突变,使品种群体内出现新的类型。(3)品种本身剩余变异的存在造成的。有些品种育成时,有些性状(尤其是数量性状)并未真正纯合,在长期的生产过程中,仍然会出现分离现象。 ①性状还未完全稳定就混收为品系(要求整齐一致才能升级)。 ②有时某些性状稳定所需时间长,虽混合时间不早,但仍有分离。如远缘杂交。③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遗传复杂,选择时很难确定其纯合的程度。 由于上述原因,品种在推广过程中常出现变异株。第四节 选择育种的程序选择育种从选择优良单株开始,到育成新品种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的选择、淘汰、鉴定工作组成的,这些工作的先后顺序称之为选种程序。一、系统育种程序系统育种、纯系育种: 从现有品种群体中选出优良个体,种成系统,通过试验鉴定,选优去劣,育成新品种的方法。从选择单株开始到新品种育成推广,需经过株行试验、品系比较试验和区域试验等一系列试验过程。第一年 大田选株↓第二年 株行(系)试验↓第三、四年 品系比较试验↓第五、六年 ———————————↓ ↓ ↓区域试验 生产试验 种子田↙ 品种审定合格第七年 大田推广图5-1系统育种程序示意图系统育种的程序: (一)选择优良变异单株(穗、铃) 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优良变异的单株,收获后经室内复选,淘汰性状不良的单株,选留的单株分别脱粒留种,编号,并对其特点进行记录,在后代中注意观察是否遗传。(二)株行(系)试验 将上年当选的单株的分别种成株行,也称为株系或系统。每隔9或19个株行设对照行,种植原品种。单株后代鉴定是系统育种的关键:应在目标性状表现最明显的时期进行观察鉴定,选择优良株系(开花期,发病严重期,成熟期等)。①入选的株系表现为整齐一致,则可混收为品系,参加下年的品系 比较试验(一次单株选择法)。 ②对个别表现优异,但尚有分离(不整齐)的株系,可继续选单株,下一年仍参加株行试验(多次单株选择法)。(三)品系比较试验 (性状稳定且整齐一致才能称上品系)属育种工作后期阶段,开始记产。上年当选品系分别种成小区进行比较试验;并设置重复,每重复设一对照小区(标准品种)。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品系多时也可用顺序排列。一般进行两年。根据田间及室内鉴定结果,选出比对照显著优越的品系1~2个参加区域试验。 第一年品系比较试验中表现特别突出的品系,可在第二年继续参加品系比较试验的同时,提早繁殖种子。(四)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新育成的品系(主要农作物)需要参加区域试验(不同生态区多年多点的品比试验)。对区试达标的品系,可在较大面积上进行生产试验。审定:在区试和生产试验中达标,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符合推广条件的,经审定合格后,定名推广。在进行试验的同时,对有望通过审定的品系,应设置种子田,加速繁殖种子。二、混合选择育种程序第一年 大田选株 选择优良个体混合脱粒 ↓第二年 混选群体 原品种群体 经混选的改良群体与 ↓ 原品种比较第三年 繁 殖 繁殖确比原品种优越的↓ 混选群体的种子在原品种推广地区推广图5-2混合选择育种程序示意图即从原始品种群体中,按育种目标要求选择一批个体,混合脱粒留种;第二年与原品种对应种植进行比较,如混合后确比原品种优越,就可取代原品种,作为改良品种推广。混合选择育种的程序:(一)混合选择按育种目标将符合要求的优良变异个体选出,经室内复选,淘汰一些不合格者,将选留的个体混合脱粒,供下年比较试验。(二)比较试验将上年混合脱粒的种子与原品种种植于相邻的小区,通过比较试验,鉴定是否确比原品种优越。(三)繁殖推广如混选群体在产量或某一、二个性状上显著优于原品种,即可进行繁殖,在原品种推广地区应用。三、选择育种的主要技术环节(一)选择的对象 从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或即将推广的品种中进行选择最为有效。这类品种综合性状好,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较强,优中选优,最容易见效。尤其是大面积推广的品种,长期种植在不同的生态条件下,会发生多种变异,容易从中选出更好的品种。相反,即将被淘汰的品种和没有发展前途的品种不宜作为选择育种的对象。此外,外引品种尤其是引进的杂交育成品种,由于生态条件的改变易产生变异,也是选择育种的好材料。(二)选择的标准 选择育种是在:保持原品种综合性状优良的基础上; 克服其个别的缺点。在选择实践中还要注意以下要求:第一,选择目标性状。 选择时要根据品种优缺点和当地生产的需要,明确哪些优良性状是要保持和提高,哪些性状是必须克服的。例如,徐州209棉花种丰产性突出,缺点是衣分低(皮棉/籽棉),后期早衰。以提高衣分、改善后期早衰为主要目标,选出了早熟、丰产的徐州1818。第二,选择突出的新性状。对于一些既定目标中没有包括的优良变异性状如抗病性,抗虫性等,也要严加保留。这一点要经常注意。第三,综合性状。选择育种时要在综合性状优良的基础上,重点克服原品种存在的个别缺点。忽视综合性状只突出单一性状的选择,不会选出有推广价值的优良品种。 注意选择育种与良种繁育二者选择标准的区别。选择育种的选株:选择具有新变异的优良个体,培育成新品种。 良种繁育的选株:选择该品种典型性状的优株,是原品种的再现。(三)选株的条件选株和系统鉴别要在均匀一致的条件下进行。 如果土壤肥力不均匀、管理条件不一致或个体间的营养面积不同,就有可能使遗传性并不优良,偶然得到优越条件的个体而被当选; 所以,选择时强调不在田边、边行、地头、缺苗断垄处选择。(四)选株的数量选择育种利用的是自然变异,出现优良变异的机率很小,因此,选株的数量越多,则成功的可能性越大。至于选株的具体数量: ①如果对品种习性和性状非常熟悉,育种经验丰富,观察鉴别能力强,可以适当少选一些单株----看准几颗选几颗。如广东洪春利、洪群英在南特16号稻田中只选出两株矮秆稻,育成了矮脚南特。②如果改良性状变异不明显时,就需选大量的植株,一般最少数十株,多至数百株以上,经分系比较,决选出最好者。如徐州209棉花是从900个单株中选得的;水稻矮南早1号是从1142个单穗中育成的。(五)选株的时期系统育种最关键是在株行阶段,只有根据单株后代的表现才能鉴别选株的优劣。 必须在性状表现最明显的时期进行观察和选择,多看精选,重点观察、选择。小麦的越冬性---在冬季苗期观察选择;生育期---在抽穗、开花、成熟时观察选择;抗倒性---在大风雨之后观察选择。思考题1、什么是选择育种、系统育种、混合选择育种?2、选择的基本方法有哪二种?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别、优缺点。3、纯系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4、品种自然变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5、系统育种的一般程序是什么?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单株块茎质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