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一个里面是我的世界机甲工艺mod类型的那我小时候看的我现在忘了 回面有一个外

一部动画,我小时候看的,名字忘记了,现在想要知道。 主角是两个男孩,共同驾驶一台人形机甲,然后有一_百度宝宝知道虽然能理解大家的心情,但我必须得说,“机甲”是不可能作为武器出现在战场的 | 兵器科学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36922人加入此小组
机甲绝对不是地面武器的发展方向……(经下面几条回复的讨论,确实,我反对的是作为重型地面武器平台的机甲,不包括军事用途的小型多足机器人)动画和电影永远不是现实,在专业点的军坛,机甲问题根本就没得可讨论,太脱离实际,当然在这里,科幻迷多而军事迷少,出现的相对多这里我就要表达下我自己的看法,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讨论,下面的文字是我之前在果壳一些发言的综合,有些本来属于争论,所以语气有些激烈,希望大家理解机甲机动性好?双足或多足行走难度相当大,机构复杂、速度慢,如果还像电影里那么身形庞大,在城市街道里移动都成问题,战斗中更是活靶子。高达十米的机甲,即使是多足设计,当机动速度达到时速几十公里的时候得时候,机身的颠簸也会达到人类驾驶员无法忍受的地步,所以只可能是无人驾驶的,当然你亦可以设计某种驾驶舱稳定装置,但我担心其复杂设计能否在强调可靠性的军事装备中采用。山区机动,现有的重装甲部队当然不行,可安了腿的几米高机甲就行么?为什么不用直升机?现代战场火力密度巨大,坦克设计师会为了降低几厘米的坦克高度绞尽脑汁,你却弄来一个两条腿站着的东西……几米高的靶子在战场上有多显眼?别说是城市战,城市战如此巨大的体积更是绝对的悲剧,房子一样大的的目标能在城市公路上机动么?为什么反伏击车只能用于搜剿不能用于正规战场?那庞大的身影和薄弱的装甲怎么存活?所谓高度带来的视野优势,现代装甲侦察车已经使用了伸缩式的探测器,而俯射火力——你可能不太了解现在的攻顶弹药和空爆弹吧……给机甲尽量加装甲?你能加的过现在的坦克么?如此高大的机体要维持一定的装甲防护力,其重量必然巨大,现代坦克不到70吨的重量已经是地面武器的极限,我国的多数路桥设计承重一般只有五六十吨,而事实上大部分主战坦克除了炮塔和车体正面外,都无法抵御现在的步兵轻型反装甲武器……几米高的机甲要能抵御步兵反坦克武器这是不可能的(他重的根本就站不起来,或者直接被自己体重压垮),最大的问题是,遇上敌方装甲部队怎么办?机甲这东西,其可能的功能现有的陆军武器都能做到,而其带来的巨大问题是现代军队无法忍受的最后来个正经的,如此高的技术难度、如此高的造价,谁会研究生产?真有这技术、财力,我还造这玩意干什么?一整队的技术精良的常规兵器不比这个效率高?其实,连那些机甲作品的作者自己都不认为这东西有可能出现……如果愿意回忆的话,可以仔细想一下,所有作品都会虚构一个XX粒子或是类似的东西,既能作高效引擎(动力),又能做电磁屏蔽(隐形),又能做防护盾(装甲),还可以做武器(火力)……基本上,没那个神奇粒子,机甲什么都不是。有些科幻,它就只是科幻……
+ 加入我的果篮
杀!!这不是废话么= =
额,貌似LZ您重点说的是巨型系和人形系,这俩纯扯无悬念,但是腿轮结合的小型机器人/车辆呢?就像幽灵行动4预告片里出现过的那种以及攻壳机动队的塔奇克马?这些玩意的各项指标并没怎么超出现有陆战平台的允许范围,某种程度上属于在巷战中载具用防护性换机动性的思路吧?
楼主,您要是反对高达就先看看高大的设定。0079的基础就是因为像“洲际导弹”这样的远程精准武器不好使了。才开始研发新的“近战冷兵器”的。
的话:额,貌似LZ您重点说的是巨型系和人形系,这俩纯扯无悬念,但是腿轮结合的小型机器人/车辆呢?就像幽灵行动4预告片里出现过的那种以及攻壳机动队的塔奇克马?这些玩意的各项指标并没怎么超出现有陆战平台的允许范围,某种程度上属于在巷战中载具用防护性换机动性的思路吧?小型机器人不会比训练有素的步兵更有效,无人载具的局限性,参见无人机步兵负载有限,无法携带较重的装备,可以有机器支援,如机器螺之类的新产品,但那属于后勤装备,不是武器外骨骼进展,我转过一个消息《给大家看一下真实的军用外骨骼系统》
的话:楼主,您要是反对高达就先看看高大的设定。0079的基础就是因为像“洲际导弹”这样的远程精准武器不好使了。才开始研发新的“近战冷兵器”的。在没有神奇的XX粒子时,超视距武器不可能不好使
另补充两点:楼主说“双足或多足行走难度相当大,机构复杂、速度慢”。可实际上,四足行走机械不但已经被研制出来,而且已经正式装备美军了。虽然口碑貌似不太好,估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至少没楼主想的那么难。而且,多足行走机构最大的好处是越野性能强,因此,最有效的应用还是在野战和山地部队里面。目前来说山地部队的交通工具还很原始,除了直升机以外,山地部队基本没啥重火力和装甲装备,美军在阿富汗现在还在用骡马驴子拉东西。因此,多足行走系统在实战中,意义还是非常大的。
另补充两点:楼主说“双足或多足行走难度相当大,机构复杂、速度慢”。可实际上,四足行走机械不但已经被研制出来,而且已经正式装备美军了。虽然口碑貌似不太好,估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但至少没楼主想的那么难。而且,多足行走机构最大的好处是越野性能强,因此,最有效的应用还是在野战和山地部队里面。目前来说山地部队的交通工具还很原始,除了直升机以外,山地部队基本没啥重火力和装甲装备,美军在阿富汗现在还在用骡马驴子拉东西。因此,多足行走系统在实战中,意义还是非常大的。多足机器人现在主要是做后勤使用,上面已经讲了,比如机器螺作为实战武器目前有难度
的话:多足机器人现在主要是做后勤使用,上面已经讲了,比如机器螺作为实战武器目前有难度貌似并没啥难度,加一个遥控武器站就可以承担作战任务。类似的作战机器人已经存在了,只不过都是履带底盘的。所以只要载重能力足够(现在只有40公斤,如果增加到200公斤就能做很多事了),这种改造甚至都不用回到工厂,在战场环境下就可以进行。
的话:在没有神奇的XX粒子时,超视距武器不可能不好使楼主这话我同意。毕竟小说、动漫需要一个平台。而且,未来是什么样子的真不好说。古代骑马就很厉害了,然后就被淘汰了。现在牛逼的传统武器或者“不靠谱”的人形机甲,可能还会被什么更加奇葩的武器代替的。
的话:貌似并没啥难度,加一个遥控武器站就可以承担作战任务。类似的作战机器人已经存在了,只不过都是履带底盘的。所以只要载重能力足够(现在只有40公斤,如果增加到200公斤就能做很多事了),这种改造甚至都不用回到工厂,在战场环境下就可以进行。无人平台有缺陷,参见无人机地面平台缺陷更大,地面环境通讯死角更多,山谷、室内都没招。自带人工智能,这个不是完全没可能,但既然讨论的是实际问题,还是实际点好。由于地面战场的复杂性和对武器平台体积重量和能源的限制,无人机我觉得必更靠谱,地面有的等加装武器的小型履带式机器人基本都是有线遥控的,城市环境近距离还行,基本也就反恐用,或者城市剿匪一类的,主要用来侦察。正规战还是不行,单一大群步兵要背着机器人、电池、遥控器、线辊子,而这机器人跑的还没人快,除了扫雷排爆什么的,还真不适合参与正面战斗
的话:无人平台有缺陷,参见无人机地面平台缺陷更大,地面环境通讯死角更多,山谷、室内都没招。自带人工智能,这个不是完全没可能,但既然讨论的是实际问题,还是实际点好。由于地面战场的复杂性和对武器平台体积重量和能源的限制,无人机我觉得必更靠谱,地面有的等加装武器的小型履带式机器人基本都是有线遥控的,城市环境近距离还行,基本也就反恐用,或者城市剿匪一类的,主要用来侦察。正规战还是不行,单一大群步兵要背着机器人、电池、遥控器、线辊子,而这机器人跑的还没人快,除了扫雷排爆什么的,还真不适合参与正面战斗没有完美的东西,无人平台有缺陷是真的,但有优势也是真的。机械是不知道疲劳的,只要还有能源,还没坏就可以一直工作下去。同时,在不利于人类生存活动的极端恶劣的环境中(比如受核生化污染的地区),在人类很难到达的地方(人过不去但机器可以扔过去,机器能承受的加速度过载远远高于人类因此空投不需要复杂的减速缓冲机制,甚至可以用大炮投射出去),还有很多特殊任务(任务完成后机器可以不用撤离直接原地自毁即可,而人类执行的任务,则必须安排撤离。),无人平台都比人类有极大优势。
的话:没有完美的东西,无人平台有缺陷是真的,但有优势也是真的。机械是不知道疲劳的,只要还有能源,还没坏就可以一直工作下去。同时,在不利于人类生存活动的极端恶劣的环境中(比如受核生化污染的地区),在人类很难到达的地方(人过不去但机器可以扔过去,机器能承受的加速度过载远远高于人类因此空投不需要复杂的减速缓冲机制,甚至可以用大炮投射出去),还有很多特殊任务(任务完成后机器可以不用撤离直接原地自毁即可,而人类执行的任务,则必须安排撤离。),无人平台都比人类有极大优势。无人平台有优势,但由于现阶段技术的限制,除了少部分特殊任务(排爆、核生化污染区侦察,空中侦察、通讯中继),有人平台还是强得多机械会疲劳的,恶劣的野战环境下,没有保养维护的武器装备很快会故障
的话:无人平台有优势,但由于现阶段技术的限制,除了少部分特殊任务(排爆、核生化污染区侦察,空中侦察、通讯中继),有人平台还是强得多机械会疲劳的,恶劣的野战环境下,没有保养维护的武器装备很快会故障这种所谓的疲劳之需要正常保养即可确保机械持续正常工作,但对人类就不是这么简单了。而且机械的保养成本随着机械可维护性的改进是可以降低的,保养周期也可以提高机械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来延长。可人类的保养周期你有办法改么?如果需要的话机械可以连续几天几夜不停的工作,而性能不出现大的波动,你让一个人几天几夜不睡试试?
的话:无人平台有优势,但由于现阶段技术的限制,除了少部分特殊任务(排爆、核生化污染区侦察,空中侦察、通讯中继),有人平台还是强得多机械会疲劳的,恶劣的野战环境下,没有保养维护的武器装备很快会故障最重要的一点,机械的各种缺点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来改进和解决,而人类的生理缺陷至少再可预料的未来是很难有大的改进的。
的话:这种所谓的疲劳之需要正常保养即可确保机械持续正常工作,但对人类就不是这么简单了。而且机械的保养成本随着机械可维护性的改进是可以降低的,保养周期也可以提高机械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来延长。可人类的保养周期你有办法改么?如果需要的话机械可以连续几天几夜不停的工作,而性能不出现大的波动,你让一个人几天几夜不睡试试?机器保养不是人干的么?不加油不充电机器怎么几天几夜不停工作?
的话:最重要的一点,机械的各种缺点可以通过技术升级来改进和解决,而人类的生理缺陷至少再可预料的未来是很难有大的改进的。所以轻步兵早就不是战场主力了,但这不代表无人装备现在比有人的强最关键的,现在的所谓无人装备也不过是人遥控的,完全自主的现在还没影
的话:机器保养不是人干的么?不加油不充电机器怎么几天几夜不停工作?机械保养虽然是人干的,但保养机器与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你愿意做哪个?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一次性配备足够的能源补给,或者提供长效能源都可以。对于机械来说很多时候只是一个需不需要的问题。美国的火星探测器在无人保养维修加油充电的情况下在遥远的火星上单独工作了n多年。你扔一个人上去试试?
的话:机械保养虽然是人干的,但保养机器与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你愿意做哪个?如果需要的话可以一次性配备足够的能源补给,或者提供长效能源都可以。对于机械来说很多时候只是一个需不需要的问题。美国的火星探测器在无人保养维修加油充电的情况下在遥远的火星上单独工作了n多年。你扔一个人上去试试?我说了,正面战斗不行,某些任务如危险侦查无人装备更好;长效能源目前没看到突破性的进展本帖本身是讨论机甲的,想讨论小型无人设备可另行开贴目前太空任务明显无人比有人有优势,有太阳能提供低功率能源、通讯障碍少、保障设施少、通讯延迟问题不大,但本帖讨论地面战场
的话:我说了,正面战斗不行,某些任务如危险侦查无人装备更好;长效能源目前没看到突破性的进展本帖本身是讨论机甲的,想讨论小型无人设备可另行开贴目前太空任务明显无人比有人有优势,有太阳能提供低功率能源、通讯障碍少、保障设施少、通讯延迟问题不大,但本帖讨论地面战场大型机甲反倒简单了,只要足够大,直接上核能呗。只有那些说大不大的暂时有点尴尬。但长效能源,就算军用设备不用,其他民用设备也会有需求,因此说到底小型长效能源的出现也就是个时间问题,早晚的事。而多足步行行走机构的越野性能远高于现有的履带和轮式底盘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从最基本的山地作战的角度来说,对重装甲重火力的需求是确实存在的,只是一直得不到满足而已,现在山地部队所能得到的重火力支援除了空中支援就是远程火炮和导弹了。空中支援火力持续性不好,远程火炮和导弹又受地形局限,而且两者都存在一个不及时的问题。看看越战的那些电影就知道了,实际上现在美军在阿富汗的作战比在越南那时候提高的有限,也就是多了些眼睛。真要像《We Were Soldiers》里面那样在大规模作战中,在山地陷入包围,一样还是会打的很惨烈。而这时候如果有重装部队支持就会很不一样了。  山地后勤运输问题的解决只是实现山地重装的前提,和第一步,毕竟重型装备对后勤的压力远大于轻装部队。
植物分子生物学博士
机器人上装武器这不是违背机器人三准则嘛
的话:大型机甲反倒简单了,只要足够大,直接上核能呗。只有那些说大不大的暂时有点尴尬。但长效能源,就算军用设备不用,其他民用设备也会有需求,因此说到底小型长效能源的出现也就是个时间问题,早晚的事。而多足步行行走机构的越野性能远高于现有的履带和轮式底盘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从最基本的山地作战的角度来说,对重装甲重火力的需求是确实存在的,只是一直得不到满足而已,现在山地部队所能得到的重火力支援除了空中支援就是远程火炮和导弹了。空中支援火力持续性不好,远程火炮和导弹又受地形局限,而且两者都存在一个不及时的问题。看看越战的那些电影就知道了,实际上现在美军在阿富汗的作战比在越南那时候提高的有限,也就是多了些眼睛。真要像《We Were Soldiers》里面那样在大规模作战中,在山地陷入包围,一样还是会打的很惨烈。而这时候如果有重装部队支持就会很不一样了。山地后勤运输问题的解决只是实现山地重装的前提,和第一步,毕竟重型装备对后勤的压力远大于轻装部队。地上核能……几百吨上千吨重的核能多足机器就能爬上履带车辆上不去的山?不是所有道路和山头都是实心花岗岩的,山区机动的机器还没有比直升机强的,直升机和大牲口,山地战双雄重装甲重火力的前提是你能移动,要不然我造城堡好了非要提《We Were Soldiers》……这个显然描述的是直升机战争……
的话:机器人上装武器这不是违背机器人三准则嘛自主导航的巡航导弹和舰载自动防空系统已经说明“机器人三原则”也只是科幻概念
的话:地上核能……几百吨上千吨重的核能多足机器就能爬上履带车辆上不去的山?不是所有道路和山头都是实心花岗岩的,山区机动的机器还没有比直升机强的,直升机和大牲口,山地战双雄重装甲重火力的前提是你能移动,要不然我造城堡好了非要提《We Were Soldiers》……这个显然描述的是直升机战争……你这是回帖不看帖还是故意混淆概念啊,关于长效能源我说的很明白,小型化的长效能源早晚会出现,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就算你不造机甲武器,也会有其他民用需求。我举《We Were Soldiers》为例,正是因为这几年美军在阿富汗跟塔利班在山里兜圈子,实际上作战手段跟电影里那个时代并没改变多少,只是多了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如果不是因为塔利班之前已经被打残了,美军还是会遇到《We Were Soldiers》电影里描写的惨烈场面。而这只是美国跟越南,阿富汗这种小国的战争。如果是跟中俄这样的军事强国打起山地战来,死伤只会更惨重。而这一切都说明了山地作战对装甲部队的需要,因为如果有装甲防护的话,人员伤亡可以获得极大降低。另:《We Were Soldiers》内不叫啥直升机战争,那是一次真实的战斗。是美军第一次使用“蛙跳战术”。
的话:机器人上装武器这不是违背机器人三准则嘛阿莫西夫机器人三定律中哪条是不允许机器人装备武器的?
植物分子生物学博士
的话:阿莫西夫机器人三定律中哪条是不允许机器人装备武器的?装上武器后有极大的潜在伤害自然人的危险啊~
重装机甲难道不会陷地里上不来吗?难道你准备让它一直飞着?那不就是直升机...
智能科学专业
考虑一下未来出现的反重力技术。。。基本不着陆。。。。——————以下是猪的签名——————————才疏学浅,请前辈们指导哈~
生物工程专业
地球上掐架是用不到了,可以考虑行星降下作战这种,机甲也未必是大型化的,可以参考光晕里面的试验用机甲,以增强单兵在各种环境下的作战能力为前提,将机动性,火力和防护性结合起来,其实这种强化机甲配合数据链系统反而符合未来战场信息系统对单兵周边战场态势的感知需要。
前不久有部描写侵华战争的美国片,好像叫阿凡达吧?那里的机器人咋样?和人大小差不太多,速度负重更强,代替步兵嘛,和人造骨骼感觉差不多吧
的话:前不久有部描写侵华战争的美国片,好像叫阿凡达吧?那里的机器人咋样?和人大小差不太多,速度负重更强,代替步兵嘛,和人造骨骼感觉差不多吧。。。这是在吐槽avatar么。。。
的话:。。。这是在吐槽avatar么。。。看到辫子的那一刻,我就这么想了。。。
的话:装上武器后有极大的潜在伤害自然人的危险啊~军用武器装备本来就是为了伤害自然人而制造的,跟装备在哪里无关吧?
的话:你这是回帖不看帖还是故意混淆概念啊,关于长效能源我说的很明白,小型化的长效能源早晚会出现,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就算你不造机甲武器,也会有其他民用需求。我举《We Were Soldiers》为例,正是因为这几年美军在阿富汗跟塔利班在山里兜圈子,实际上作战手段跟电影里那个时代并没改变多少,只是多了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如果不是因为塔利班之前已经被打残了,美军还是会遇到《We Were Soldiers》电影里描写的惨烈场面。而这只是美国跟越南,阿富汗这种小国的战争。如果是跟中俄这样的军事强国打起山地战来,死伤只会更惨重。而这一切都说明了山地作战对装甲部队的需要,因为如果有装甲防护的话,人员伤亡可以获得极大降低。另:《We Were Soldiers》内不叫啥直升机战争,那是一次真实的战斗。是美军第一次使用“蛙跳战术”。人类直接隐身的技术还会迟早出现呢.小型化长效能源现在还没看到影子.可控核聚变都还没搞定..不急着想这种机甲. 等真正的小型化长效能源出来的时候,人类脑子就没有机甲这种概念,而是更为先进的理念
的话:人类直接隐身的技术还会迟早出现呢.小型化长效能源现在还没看到影子.可控核聚变都还没搞定..不急着想这种机甲. 等真正的小型化长效能源出来的时候,人类脑子就没有机甲这种概念,而是更为先进的理念你还别说,可见光隐身的技术这两年一直有新报道,照这个趋势下去,应该用不了几十年就能见到。至于小型长效能源,这事首先咱能不满脑子只有核能行不?可选择的余地还是很大的,解决的思路也多种多样的。比如无线输电技术?现在已经有能给手机无线充电的实用化技术了,远程无线输电如果实现的话,也一样等于是解决了小型长效能源的问题。至于机甲,如果你只把机甲的概念锁定在敢达之类的动画片里的话,那这个讨论也就没意义了。动画片里的东西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并非以实用出发来设计的,因此都不太可能原样出现在现实生活中
楼主来开贴了,那我也说说。楼主一直把机甲理解成成高达那样的东西,但是其实这里的人并没有那么多科幻迷,我们说的机甲并不是那种巨人型的,更接近黑客帝国3里面的那种单人机甲。能源问题已经说过,在小范围的城市战里,现在的燃油发动机已经够用,它并不是没有成为一个重火力平台的能力,事实上你在步兵运输车上装一加特林火力还不如它呢。它的优势在于它的灵活性比你操纵装甲车前进后退原地转向要好,双臂双肩活力也要更强一些。当然,我依然承认这种机甲的高度下,它的灵活性还不足以进行有效的火力趋避——两枚RPG就可以进行无死角攻击,但我们确实也不能完全否定机甲的可能性。当前的液压,轴承,齿轮,和杠杆结合的传动系统的效率实在不够高,这才是现在城市战中重火力平台,比如装甲车,坦克灵活性不够的根本,传动技术提升之后,机甲比轮式载具更能充分发挥新传动系统的优势——你坐在轮椅上肯定没有用脚方便不是?机甲这个概念最早的提出并不是在科幻小说里面,而恰恰是在军事中,既然那些人提出这个概念说明这个概念肯定有可取之处,我们限于技术,不代表它本身不行。
土木工程研究生,FRP
事实证明真正有实用性的机甲,能量用的都是热血、勇气、明镜止水心、ATField之类的精神能
觉得全金属狂潮里面的拟人小型AS还是有可能实现的
的话:你这是回帖不看帖还是故意混淆概念啊,关于长效能源我说的很明白,小型化的长效能源早晚会出现,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就算你不造机甲武器,也会有其他民用需求。我举《We Were Soldiers》为例,正是因为这几年美军在阿富汗跟塔利班在山里兜圈子,实际上作战手段跟电影里那个时代并没改变多少,只是多了无人机和巡航导弹,如果不是因为塔利班之前已经被打残了,美军还是会遇到《We Were Soldiers》电影里描写的惨烈场面。而这只是美国跟越南,阿富汗这种小国的战争。如果是跟中俄这样的军事强国打起山地战来,死伤只会更惨重。而这一切都说明了山地作战对装甲部队的需要,因为如果有装甲防护的话,人员伤亡可以获得极大降低。另:《We Were Soldiers》内不叫啥直升机战争,那是一次真实的战斗。是美军第一次使用“蛙跳战术”。你这么说就没意思了,我也有理由怀疑你是否看过我的主贴……非要聊《We Were Soldiers》,我只能说,它反映的是美军利用垂直机动优势抵御北越军队大规模进攻的的历史事件,和最近的阿富汗美军山区搜剿战似乎没有你说的那么多共同点至于军事强国的山地战,由于山地很难利用作为后勤通道和集结兵力,基本对战争的结果不会有太大影响,山地战对中国的意义主要是边界领土争端(还不是中俄边界),怀疑你所要说的“山地战”其实应该表述为某种起伏地形如中等起伏地形战斗
的话:楼主来开贴了,那我也说说。楼主一直把机甲理解成成高达那样的东西,但是其实这里的人并没有那么多科幻迷,我们说的机甲并不是那种巨人型的,更接近黑客帝国3里面的那种单人机甲。能源问题已经说过,在小范围的城市战里,现在的燃油发动机已经够用,它并不是没有成为一个重火力平台的能力,事实上你在步兵运输车上装一加特林火力还不如它呢。它的优势在于它的灵活性比你操纵装甲车前进后退原地转向要好,双臂双肩活力也要更强一些。当然,我依然承认这种机甲的高度下,它的灵活性还不足以进行有效的火力趋避——两枚RPG就可以进行无死角攻击,但我们确实也不能完全否定机甲的可能性。当前的液压,轴承,齿轮,和杠杆结合的传动系统的效率实在不够高,这才是现在城市战中重火力平台,比如装甲车,坦克灵活性不够的根本,传动技术提升之后,机甲比轮式载具更能充分发挥新传动系统的优势——你坐在轮椅上肯定没有用脚方便不是?机甲这个概念最早的提出并不是在科幻小说里面,而恰恰是在军事中,既然那些人提出这个概念说明这个概念肯定有可取之处,我们限于技术,不代表它本身不行。嗯,我明白你的意思,机甲这种武器的确能提供某些独特的优势,甚至在我一直吐槽的机动性上——比如他们可以在城市战中爬上房顶……但我主要想说的是这句“机甲这东西,其可能的功能现有的陆军武器都能做到,而其带来的巨大问题是现代军队无法忍受的”就是说,为了实现相当小的优势而投入巨大资源是不现实的——如果预算无限,能把每个步兵换成机甲,那必然是好事;但在现实世界中,还是进一步装备和完善现有的装甲平台及直升机是现实的选择
的话:嗯,我明白你的意思,机甲这种武器的确能提供某些独特的优势,甚至在我一直吐槽的机动性上——比如他们可以在城市战中爬上房顶……但我主要想说的是这句“机甲这东西,其可能的功能现有的陆军武器都能做到,而其带来的巨大问题是现代军队无法忍受的”就是说,为了实现相当小的优势而投入巨大资源是不现实的——如果预算无限,能把每个步兵换成机甲,那必然是好事;但在现实世界中,还是进一步装备和完善现有的装甲平台及直升机是现实的选择”其可能的功能现有的陆军武器都能做到,而其带来的巨大问题是现代军队无法忍受的“关于楼主这个观点,大概就是楼主不看好机甲的主要原因吧。首先,机甲可能的功能正是现有的陆军的武器做不到的,这也正是为什么要提出机甲武器的概念——没有新功能要它何用?其一,灵活性,这个最大的问题正是机甲的核心优势。之前说过,机甲受制于传动系统而不能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灵活性,但是传动系统技术总有进步的一天,到那时候高效率的传动系统反而会被轮式载具限制住其优势的发挥,双足机甲由于近似于人体无论是在操纵还是小范围趋避的速度上都要快于现在的轮式载具——同样在原地静止的前提下,一枚rpg飞过来,机甲往边上一跳可以出去个十来米,装甲车还没有启动呢。我们甚至可以更乐观的预测下,如果传动技术和操纵技术发展的更快更先进,比如人体拟真操纵技术的应用,机甲甚至可以像人一样进行近身格斗,那样的话,机甲的作用将不再是重火力平台,它甚至可以作为突击步兵用——当然,这种技术还只是yy了。其次,火力优势,当然不能跟坦克比,但是肯定比一般的装甲运兵车好。而且由于装在双臂上,射界也相当的高——想想黑客帝国3里面的那种单人机甲,双臂加特林全开的话,几乎可以360°无死角。当然,这个问题也多,后坐力什么的还是次要的,储弹量肯定是个问题,太多自重太高,太少不能保证持续火力。然后就是带来的问题,无非就是活靶子的问题,其实机甲如果能够出现,必然已经解决了灵活性的问题,能不能像人一样且不说,但是反应速度肯定得比一般的轮式载具要好。刚才在另一个帖子那里看到一个哥们说的2米高 带高能电池 快速移动型的才有可能成为正面战场用的“,基本就是这个道道,其实机甲的防御不能也不可能靠装甲,只能靠速度,就像轻骑兵一样。速度就是一切。
的话:嗯,我明白你的意思,机甲这种武器的确能提供某些独特的优势,甚至在我一直吐槽的机动性上——比如他们可以在城市战中爬上房顶……但我主要想说的是这句“机甲这东西,其可能的功能现有的陆军武器都能做到,而其带来的巨大问题是现代军队无法忍受的”就是说,为了实现相当小的优势而投入巨大资源是不现实的——如果预算无限,能把每个步兵换成机甲,那必然是好事;但在现实世界中,还是进一步装备和完善现有的装甲平台及直升机是现实的选择当然了,我也赞同楼主说的目前的技术条件下,确实还是发展现有技术的好,毕竟机甲的钱比坦克什么的只多不少。毕竟只是讨论这个技术的可行性嘛,只是说说技术上的事。
的话:”其可能的功能现有的陆军武器都能做到,而其带来的巨大问题是现代军队无法忍受的“关于楼主这个观点,大概就是楼主不看好机甲的主要原因吧。首先,机甲可能的功能正是现有的陆军的武器做不到的,这也正是为什么要提出机甲武器的概念——没有新功能要它何用?其一,灵活性,这个最大的问题正是机甲的核心优势。之前说过,机甲受制于传动系统而不能有一个令人满意的灵活性,但是传动系统技术总有进步的一天,到那时候高效率的传动系统反而会被轮式载具限制住其优势的发挥,双足机甲由于近似于人体无论是在操纵还是小范围趋避的速度上都要快于现在的轮式载具——同样在原地静止的前提下,一枚rpg飞过来,机甲往边上一跳可以出去个十来米,装甲车还没有启动呢。我们甚至可以更乐观的预测下,如果传动技术和操纵技术发展的更快更先进,比如人体拟真操纵技术的应用,机甲甚至可以像人一样进行近身格斗,那样的话,机甲的作用将不再是重火力平台,它甚至可以作为突击步兵用——当然,这种技术还只是yy了。其次,火力优势,当然不能跟坦克比,但是肯定比一般的装甲运兵车好。而且由于装在双臂上,射界也相当的高——想想黑客帝国3里面的那种单人机甲,双臂加特林全开的话,几乎可以360°无死角。当然,这个问题也多,后坐力什么的还是次要的,储弹量肯定是个问题,太多自重太高,太少不能保证持续火力。然后就是带来的问题,无非就是活靶子的问题,其实机甲如果能够出现,必然已经解决了灵活性的问题,能不能像人一样且不说,但是反应速度肯定得比一般的轮式载具要好。刚才在另一个帖子那里看到一个哥们说的2米高 带高能电池 快速移动型的才有可能成为正面战场用的“,基本就是这个道道,其实机甲的防御不能也不可能靠装甲,只能靠速度,就像轻骑兵一样。速度就是一切。嗯,如果限制体积的话,灵活性可以提高,在城市战RPG一类单兵武器威胁下的生存能力,还是有用的。可我还是不看好其在野战环境下的表现,高大体型在远程火力或滑膛炮的威胁下还是相对脆弱,跳跃翻滚之类的动作这时候不是很有效。另外后坐力还真的是个问题,小口径武器还可以,125mm滑膛炮什么的难道像步兵一样趴地上打?那不就丧失你说的机动性了。机动上由于可以做出超常动作,城市战好一点,可野战环境下持续速度真是个问题,奔跑动作和履带轮式车辆比,功率接近的话速度显然慢。最重要的是驾驶问题,不光要考虑动作拟真,还要考虑人体承受力,机甲的奔跑跳跃引起的颠簸恐怕必须得考虑稳定装置消除,那就会出现一个相当大的驾驶舱……
大型机器人(战斗机甲)想想就不靠谱,目标大不说,无人驾驶,万一在电子对抗上,被敌方压制或攻破,变成一堆非平不说,还可能被敌方控制,临阵反戈。还有你做大型机甲,那我做超小型的,来个蚂蚁吃大象.
的话:嗯,如果限制体积的话,灵活性可以提高,在城市战RPG一类单兵武器威胁下的生存能力,还是有用的。可我还是不看好其在野战环境下的表现,高大体型在远程火力或滑膛炮的威胁下还是相对脆弱,跳跃翻滚之类的动作这时候不是很有效。另外后坐力还真的是个问题,小口径武器还可以,125mm滑膛炮什么的难道像步兵一样趴地上打?那不就丧失你说的机动性了。机动上由于可以做出超常动作,城市战好一点,可野战环境下持续速度真是个问题,奔跑动作和履带轮式车辆比,功率接近的话速度显然慢。最重要的是驾驶问题,不光要考虑动作拟真,还要考虑人体承受力,机甲的奔跑跳跃引起的颠簸恐怕必须得考虑稳定装置消除,那就会出现一个相当大的驾驶舱……我们不如把可能出现的机甲分成两种,第一种就是初步解决了机动性问题的一代机甲,能够在城市战中发挥重火力平台的作用;能够获得比轮式载具更好的机动性,反应也更快‘基本上比黑客帝国3中的那种单人机甲要好一点。第二种是机动性已经取得突破的二代机甲,能够在驾驶员操纵下进行类似于人于人之间的近身格斗,灵活性和平衡性可以满足进行诸如回旋踢,侧踹等需要脚离地的动作(当然,在可预见的五十年内这种技术应该是没有什么可能的),这个yy的痕迹就比较重了,大伙不要笑。第一代机甲其实只是在城市战等情况下以其更好的机动性取代装甲车和坦克进行火力支援和掩护步兵攻击,拉到野战场上那就是想不开了。第二代机甲如果将双足设计成可在足和履带或者轮式驱动之间相互转化的话,可以应对长途行进。火炮后坐力这个问题比较难解决,但是可以不用火炮,毕竟野战场上火炮级别的重火力的任务不需要它们来负担。二代机甲的主要作用其实就是利用超过坦克的高速发挥坦克的冲击作用,归根结底走的还是骑兵的路子。至于面对炮火覆盖,这个其实任何坦克都不能说去硬抗火炮的持续攻击的不是?机甲至少在短途上可以跑得更快点还。说来假设二代机甲真的出现并且投放到野战场上,能对抗机甲集群冲击的,要么提前构筑阵地,挖坑,建碉堡,埋地雷;要么用车载火箭弹进行覆盖攻击并且火力要密集持续,但这不是什么级别的部队都能达到的;要么就是用同样的机甲对冲,用高速对高速,用近身对近身。最关键的就是驾驶问题了,一代还好,毕竟还是远距离作战为主,主要是操纵行进和开火,二代要进行近身格斗的话那操纵就很麻烦了,我对操纵技术这方面很陌生,知道最好也最靠谱的也就是人体拟真技术了,这方面也没啥好方法。对于驾驶舱,可以借鉴现代汽车的自适应悬挂系统,这方面的技术难度应该可以达到。
的话:我们不如把可能出现的机甲分成两种,第一种就是初步解决了机动性问题的一代机甲,能够在城市战中发挥重火力平台的作用;能够获得比轮式载具更好的机动性,反应也更快‘基本上比黑客帝国3中的那种单人机甲要好一点。第二种是机动性已经取得突破的二代机甲,能够在驾驶员操纵下进行类似于人于人之间的近身格斗,灵活性和平衡性可以满足进行诸如回旋踢,侧踹等需要脚离地的动作(当然,在可预见的五十年内这种技术应该是没有什么可能的),这个yy的痕迹就比较重了,大伙不要笑。第一代机甲其实只是在城市战等情况下以其更好的机动性取代装甲车和坦克进行火力支援和掩护步兵攻击,拉到野战场上那就是想不开了。第二代机甲如果将双足设计成可在足和履带或者轮式驱动之间相互转化的话,可以应对长途行进。火炮后坐力这个问题比较难解决,但是可以不用火炮,毕竟野战场上火炮级别的重火力的任务不需要它们来负担。二代机甲的主要作用其实就是利用超过坦克的高速发挥坦克的冲击作用,归根结底走的还是骑兵的路子。至于面对炮火覆盖,这个其实任何坦克都不能说去硬抗火炮的持续攻击的不是?机甲至少在短途上可以跑得更快点还。说来假设二代机甲真的出现并且投放到野战场上,能对抗机甲集群冲击的,要么提前构筑阵地,挖坑,建碉堡,埋地雷;要么用车载火箭弹进行覆盖攻击并且火力要密集持续,但这不是什么级别的部队都能达到的;要么就是用同样的机甲对冲,用高速对高速,用近身对近身。最关键的就是驾驶问题了,一代还好,毕竟还是远距离作战为主,主要是操纵行进和开火,二代要进行近身格斗的话那操纵就很麻烦了,我对操纵技术这方面很陌生,知道最好也最靠谱的也就是人体拟真技术了,这方面也没啥好方法。对于驾驶舱,可以借鉴现代汽车的自适应悬挂系统,这方面的技术难度应该可以达到。近身战的设定太像动画设定了……当你有自动武器的时候,为毛要近身格斗?即使考虑弹药会用光,以现在的坦克举例,我总不能为了防备炮弹用光给坦克上撞角吧现代重型地面武器都有完善的火控系统,战斗是发现即打击,指望庞大身躯高速突防只会落得和骑兵向机枪阵地冲锋一样的下场机甲速度也高不起来,就奔跑的动作所需的功率远比轮履车辆大,和同一个人骑自行车比跑步快一样的驾驶问题解决更是困难,奔跑时的重心上下快速移动,人类自己奔跑人可以承受,可如果身形高大,那垂直加速度也相应增大,就必须得经过特殊设计才能克服,你说的汽车悬挂没用,悬挂系统是轮履车辆行走系统的组成部分,可机甲用的是腿……我曾经考虑过四条腿再加上有个脖子似的俯仰机构顶着驾驶舱,通过动作协调能不能使驾驶舱稳定,也能增大载重,但我觉得整这一套如此庞大复杂,加了装甲重的上不了路,裸奔的话这么脆弱又体型这么大,根本生存不了你所谓的高机动轻装甲其实早就有了,比如某些战术突击车,但其无防护的脆弱车体使得它还是难堪大任,之能装备伞兵和某些特种部队
我就稍微吐个槽,lz最后说的那个只有gundam oo是这样的吧,其他机甲先不说光高达其他系列的机体也没用过这么方便的粒子吧~~~
科普编辑,古生物爱好者
的话:前不久有部描写侵华战争的美国片,好像叫阿凡达吧?那里的机器人咋样?和人大小差不太多,速度负重更强,代替步兵嘛,和人造骨骼感觉差不多吧报道说美军已开始研究类似阿凡达的远程操控技术了,这种化身机器人也可以视为有人驾驶“机甲”,也比较现实吧。
科普编辑,古生物爱好者
另外大型人形机器人(远程操控或有人在内驾驶)有两个地方还是有实用价值的:一是类似阿凡达的丛林丘陵地带,车辆不方便通行,机械腿就灵活许多。二是作为城市街头安保、防暴的机械战警,高大的巨人形象比装甲车更有震慑作用,视野也开阔。
周五突然想起来机战Z2,装上玩了一下。感觉机甲就是好,无论楼主怎么看待,机甲终归是男人的浪漫啊。
的话:近身战的设定太像动画设定了……当你有自动武器的时候,为毛要近身格斗?即使考虑弹药会用光,以现在的坦克举例,我总不能为了防备炮弹用光给坦克上撞角吧现代重型地面武器都有完善的火控系统,战斗是发现即打击,指望庞大身躯高速突防只会落得和骑兵向机枪阵地冲锋一样的下场机甲速度也高不起来,就奔跑的动作所需的功率远比轮履车辆大,和同一个人骑自行车比跑步快一样的驾驶问题解决更是困难,奔跑时的重心上下快速移动,人类自己奔跑人可以承受,可如果身形高大,那垂直加速度也相应增大,就必须得经过特殊设计才能克服,你说的汽车悬挂没用,悬挂系统是轮履车辆行走系统的组成部分,可机甲用的是腿……我曾经考虑过四条腿再加上有个脖子似的俯仰机构顶着驾驶舱,通过动作协调能不能使驾驶舱稳定,也能增大载重,但我觉得整这一套如此庞大复杂,加了装甲重的上不了路,裸奔的话这么脆弱又体型这么大,根本生存不了你所谓的高机动轻装甲其实早就有了,比如某些战术突击车,但其无防护的脆弱车体使得它还是难堪大任,之能装备伞兵和某些特种部队实在不是人不想远程攻击,而是速度太快。就像骑兵对步兵,步兵也想有足够的距离对骑兵进行弓箭的覆盖,但是人不给你机会。正面冲击敌军防线,说到底就是人的密度扛火力密度(当然,进攻方式有各种各样,纯粹用人的密度去扛的也就是拿破仑那个时代用方阵对射;机枪出现后大家就改用炮火掩护加散兵线突击了)骑兵之所以被淘汰,就是机枪出现以后火力密度已经超过了人的密度。但是为什么骑兵冲击比步兵冲击威力更大?因为速度,速度可以给人的密度起到加成的作用。同样,现代化的枪支火力密度很高,但是二代机甲的速度同样很高,肯定比突击车要高。因为作战状态下的机甲使用双足奔跑,一步出去至少十来米,达不到这个标准,机甲只能在城市战中做做重火力平台,野战是用不上的。至于功率问题,轮式载具在功率方面肯定有优势,但是轮式载具的缺点也很多。世界上唯一一个不在乎效率的地方就是战场了,机甲如果能获得更高的速度,从而有更强大的杀伤优势,多耗点能量不重要的。悍马那么烧油美军也还在用不是。驾驶舱的问题,机甲的驾驶舱肯定会跟着机甲颠簸,要想让驾驶员不吐出来的话只有在减震方面下手。悬挂系统其实核心理念是将运动的部分和要减震的部分在构造上分开,通过弹簧组之类的来吸收震感。机甲的垂直加速度总不会超过飞机的,这个方面其实并不是很大的问题。以前做过一实验,把一生鸡蛋用胶带和细线悬挂在一个纸盒中间,通过细线拴在纸盒的六个面上,这样即使从五楼扔下去鸡蛋也不会碎。这个结构应该可以参考一下。至于突击车,还是那个问题,直线上的速度且不说,在转向,也就是机动性上还是差的太远,小范围趋避更不行。比如说,一个人跑步,一个人骑车,让两个人保持同样的速度,可以向各个方向躲避但是骑车的人不能跳车,然后各自被人用步枪攻击,谁更灵活?显然骑车的人死得更早。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的世界未来战争机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