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美国偷袭珍珠港港后,当时美国国内反映

您的位置:
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各国元首反应,两个最高兴,一个暴跳如雷
纵观二战史,日本珍珠港可谓算的上二战的转折点。在二战之初,美国一直奉行孤独主义,闷声发大财,对战争双方都提供武器。而日本的这一偷袭,直接激怒美国人民,而美国的参战,无疑是对法西斯阵营当头一击。而在得知珍珠港偷袭事件之后,各国元首的反应是怎么样的呢?
美国罗斯福内心是复杂的
当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后,罗斯福内心是愤怒的,被打了很郁闷,损失三千多人;但终于有借口可以开打了。根据有些资料显示,偷袭珍珠港很有可能就是美国自己设计的。由于当时美国孤独主义盛行,罗斯福虽然很同情反法西斯联盟,但他没有权力去宣战。而珍珠港事件直接激怒美国民众,罗斯福的愿望达到了。
最高兴的当属英国的丘吉尔与中国蒋介石
当大洋彼岸的丘吉尔得知此事件后,高兴得老泪往下淌,他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好了!我们总算赢了。”并且还特意打电话给罗斯福,问问这位老兄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当时已经抵抗日本侵入第四个年头,蒋介石得知此消息后也是欢喜异常,坐在凳子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一向不苟言笑的他,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哼起了一段京戏。随后也没忘给罗斯福打个电话,慰问一下,同时希望给予中国援助。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很多部队装备焕然一新,制空权也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不可一世的日军,终于没有那么嚣张了。
希特勒却对此大为恼怒
希特勒在得知后,是大为恼怒。在他眼里,估计在想,我怎么摊上两个这样的队友,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我天天给他擦屁股;另一个只管自己,在我最艰难的时候,不帮我一把,从后面桶下苏联蜂窝,却把美国这个战争机器推向了对立面,让自己又多了一个强大的对手。
据希特勒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他在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后,暴跳如雷,在场的人被吓得目瞪口呆。
日本人也沉浸在狂喜当中
当偷袭珍珠港行动成功的消息传到日本国内,可以说是举国欢腾。而日本军部高层也认为此次行动之后,太平洋上将看不到美国军舰,可以放手在太平洋上大干一场,彻底打败美军。而只有少数的几个人表示忧虑,因为他们知道美国的国力是日本不可能触及的。
本文「日本偷袭珍珠港后,各国元首反应,两个最高兴,一个暴跳如雷」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QQ邮箱
那些年的历史相关文章
谈到宋朝的战神,很多人第一印象是岳飞。但实际上,宋朝虽说对外军事行动不怎么样,但名将还是有不少的,比如狄青、吴玠、韩世忠、张俊、孟珙等。尤其是孟珙,可以说是不下于岳飞的战神。如果从功绩上来看,孟珙的战果超越了岳飞,是宋朝名副其实的战神。他和岳飞也有一
总所周知,太监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卑微的职业,是皇族的奴才;其设立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于皇家,因为这样的人不会祸乱后宫(其实祸乱的不少,毕竟是人就有欲望,只不过不会出事),保证皇家血统纯正。所以能够当太监的人要么是犯人,要么就是贫穷的农民,身份都比较低
第二次世界大战虽然惨烈无比,打的昏天黑地,但战后却有四个最大的赢家。值得一提的是,这四个赢家算是崛起的新贵,至少相比战前,他们的地位实力都有了不同凡响的提高。第一个,日本在二战前,日本也算是强国,但经济地位并不高。但二战后,日本却能创造经济奇迹,迅速
众所周知,清朝给中国留下了满目疮痍和无尽赔款,让一个曾经世界霸主,成为一个世界肥羊。从这点上看,清朝皇帝能力非常强悍。然而,清朝对内统治极强,但对外却极为软弱,甚至展现了不堪的一面。尤其是以下三个时刻,可谓是非常丢脸。只是,让人惊奇的是,这些曾经丢脸
武则天是中国古代最传奇的女人,也是唯一一个正式的女皇。她死后被埋在了乾陵,和唐高宗李治合葬。这些算伟大,但却不够神秘。真正让后人猜测不已的是,武则天为自己立了一个“无字碑”,碑上一个字都没有。然而,现存的碑上却有了十三行字,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接下
自中华文明开始,战争就不离不弃。中国对战争的爱,相信是真爱!当然,这是百姓的悲哀!在漫长的历史上,在这数不胜数的战争中,有无常战争最关键,决定了中华文明的黑暗和光明。胜则光明,败则黑暗。或许,胜了未必一定是光明,但败了的确是黑暗——历史证明了这一点!
在很多人眼里,明朝亡于1644年李自成进京,崇祯煤山上吊。李自成兵败后,就是清朝的天下,明朝仿佛就没了。清史学家计算清朝正统历史的时候,也是从1644年开始。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非常值得商榷。清军入关之后,明朝还有一个南明王朝,一共持续了39年。关于这段历史,
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大帝国,有的昙花一现,有的凶残暴虐,有的仁义爱人,有的铁血无情......甚至有些已经彻底消失在历史的烟云中,后人只能凭借少量的记录,对其发出一声感叹。值得注意的是,在华夏神州大地上,能人辈出,璀璨耀眼,出现了很多超级世界霸主,在史
在太平天国诸多将军之中,客观的说,有两个人的能力非常强,一个是杨秀清,一个是石达开。杨秀清虽然神神叨叨,但无论是战略才华,还是内政治理,都有独特的思路,太平天国前期的辉煌,主要是他的功劳。石达开曾独鳌岭败乌兰泰、水陆洲败向荣、庐州斩江忠源、湖口败曾国
在很多人印象里,明朝最黑暗的地方就是太监专权和乱政。关于这一点,有两本书是宣传重点,清朝编的《明史》和吴晗写的《明代特务政治》。后者这本书里,除了锦衣卫,就是东厂西厂的太监特务。这两本书里,将明朝太监的丑恶嘴脸揭露无疑。后来,各种影视传播,专家不负责
徐志摩()是近代著名的诗人,一首《再别康桥》,几乎人尽皆知,“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可谓天下何人不识君。然而,徐志摩在私生活上,却表现不堪,一生之中,有一个最大的污点,这个污点伤害了一个女人,毁掉了
民国时期,涌现了一大批有个性的军阀,比如贿选军阀曹锟,打油诗军阀张宗昌等,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却是吴佩孚。吴佩孚在参军前,曾经是秀才,所以被称为秀才将军,在一群大老粗中,他是一股清流。战功卓著,有“常胜将军”之名。1924年的时候,美国人称他是“中国最强的
回顾1991年的海湾战争,离现在已经26周年了,当年美军仅用100个小时就全面击溃伊拉克地面武装力量,其过程至今还是很值得研究的。日凌晨,伊拉克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突然发动对科威特进攻,将其变成了伊拉克“第19个省”。然而这一行动彻底激怒美国;其立即成立
“又是一个一号文件。去年发了一个一号文件。真是得势更猖狂。来得快、来得凶,垮得也快。”这是张春桥于日留在日记上的一段话。其中提到的“又一个一号文件”,是指“经毛主席提议,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由华国锋任国务院代总理”;“去年发了一个一号文件”
在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前,各苏区的红军曾发展到30万人。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长征。那么长征期间红军兵力发生了哪些变化?长征到达陕北时红军还有多少兵力?毛泽东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的讲话中说:“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到陕
在近代风云涌动的年代,英雄辈出。在抗战爆发前,东北军撤到关内后,围绕在张学良身边的“少壮派”年轻军官对于他们不抵抗便撤出东北三省以及在内战中损兵折将的困境非常怨恨;特别是对指挥和压制他们的高级将领常常心怀不满,矛盾是越积越深。而“少壮派”的首领便是孙
众所周知,岳飞冤死于秦桧的“莫须有”罪名,在岳飞死后600多年内,史学界对此毫无疑义,民间也广泛认可。但1644年,满清铁骑践踏神州后,就有人开始为秦桧翻案了:岳飞并非冤死于“莫须有”罪名,而是“必须有”的罪名。在《辞源》中,莫须有,即也许有,或许有。如今被
关于李小龙在33岁的突然去世,引发各界诸多的猜测,主要有三种:1,被阴谋暗杀;2,死于意外,比如用药错误等;3,天意如此,叶问曾说李小龙是短命相。其中,关于叶问预言李小龙是短命相的原因,大家都有所耳闻,而且很玄乎神奇。这件事发生在叶问见到李小龙的不久后,就
关于吴三桂的功过,史学界争议不小,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吴三桂是个人物。在投降清朝之前,吴三桂人生际遇非常好,可谓春风得意,官运亨通;在叛变明朝后,吴三桂做错了很关键的一件事,杀错了一个人,最后导致三藩起义失败。1673年,吴三桂起义,杀巡抚朱国治,自号“周
民国时期,上海滩有三大巨头,分别是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这三个人各有个性,其中杜月笙最会做人,曾说过人生有“三碗面”最难吃。虽然是“流氓”,但社会各界对他的评价都比较高。当然,杜月笙有一个好名声,除了会做人,最重要的一点是,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战之际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后蒋介石第一反应并非狂喜而是后悔|珍珠港|蒋介石_凤凰历史
珍珠港事件爆发之后蒋介石第一反应并非狂喜而是后悔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他对珍珠港事变的第一个反应是后悔,觉得自己早先不应该过度敦促美国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以致日本丧失谈判耐心而决心展开攻击。
核心提示:按照蒋介石日记的叙述,他对珍珠港事变的第一个反应是后悔,觉得自己早先不应该过度敦促美国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以致日本丧失谈判耐心而决心展开攻击。
本文摘自《剑拔弩张的盟友》,作者:齐锡生,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一般认为,珍珠港事件之前,蒋介石对抗战已经有些力不从心,美日开战无疑是蒋介石梦寐以求的局面。其实,蒋介石得知日本偷袭珍珠港的消息后,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兴奋,倒是英国首相丘吉尔坦然承认,珍珠港事件让他舒了一口气,甚至感到欣慰。有趣的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似乎并不在意斯大林或丘吉尔的反应,反而对中国的态度异常关注。早在日本发动攻击之前,他已经主动地向胡适大使提出警告,万一美日战争爆发时,他希望中国领袖及人民群众能够自我克制,避免公然庆祝。 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几个月中,蒋介石其实已经逐渐理解到,美国法律和政治局势对罗斯福的外交政策限制重重,因此他并没有想说服罗斯福对日作战的念头。相反地,他甚至建议罗斯福应该尽量避免和日本发生武装冲突。即使在珍珠港事变前不久,当美日关系已经紧绷时,蒋介石在日依然告诉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将军说:&予之抗战政策,希望英美运用政治、经济压力以制裁日本,并无英美对日作战之愿望。&换言之,在蒋介石心目中,他此时之所谓&战胜&日本的定义,并不是妄想在军事上&击溃&日本,而是使日本在华侵略行动因无法进展而被迫终止。因此,中国当时最务实的愿望是:在中日战争结束后,能够获得美国对战后中国重建工作的支持。甚至到了日,蒋介石得知日本预备和美国重启谈判时,他的判断还是日本根本没有胆量向美国开启战端。事实上,蒋介石真正期盼的是苏联和日本之间能够发生大战。 日本在日星期日凌晨6时偷袭珍珠港,重庆得到消息是第二天凌晨1时。当时,蒋介石正在郊外的黄山官邸过夜。等到凌晨4时,才接到电话,报告开战消息。根据蒋介石自己的记载,他起床后一如往常地进行晨祷,随即返回重庆市区。 按照蒋介石日记的叙述,他对珍珠港事变的第一个反应是后悔,觉得自己早先不应该过度敦促美国对日本采取强硬态度,以致日本丧失谈判耐心而决心展开攻击。但是到了12月11日,他又从日本攻击西方国家的速度之快和执行之彻底等迹象得到一个新的体会。他推测日本必定是早有预谋,而且经过长期准备,绝不会因为美国在谈判桌上牺牲中国利益而改变其主意。
[责任编辑:蔡信]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历史官方微信
播放数:1810596
播放数:439973
播放数:1386707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大片偷袭珍珠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