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可信吗稳健型理财是否可信

新闻排行榜 热点新闻
中青在线版权与免责声明:
在接受本网站服务之前,请务必仔细阅读下列条款并同意本声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青在线或中国青年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2.
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按双方协议注明作品来源。违反上述声明者,中青在线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青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 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
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5.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联系的,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
& &&& 往期回顾 & && &&&
“稳赚不赔”忽悠人 “金融鸦片”净坑人 信息选择性披露能害人
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咋这么不靠谱
中国青年报
&&&&猪肉贵了,CPI涨了,钱不值钱了……为了让钱袋子少缩水,对银行理财产品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央行日前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3.5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000多亿元。
&&&&然而,不少投资者的感受却是,号称保值、稳健的理财产品未必靠谱儿。
&&&&银保理财产品、银信理财产品、FOF理财产品、QDII理财产品……成百上千种“银行理财产品”摆在投资者面前,究竟该如何选择?复杂而专业的说明书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风险?投资者的权益又如何得到保障?
&&&&“凑钱买彩票”风光不再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与会计学教授赵欣舸告诉记者,对于投资者来说,理财产品主要有3种:保本保收益,保本不保收益,不保本也不保收益。搞清楚这一属性,是购买理财产品最关键的窍门。
&&&&以“打新股”产品为例。赵欣舸介绍,“打新股”的专业说法叫申购新股的产品。说白了就是大家把钱给银行,银行把钱给信托公司去申请新股,如果有幸中签,可以在新股上市时卖出,获取差价收益。如果没中签,申购款退回。
&&&&2009年10月创业板刚上市时,堪称“打新者”的黄金岁月。当时新股开盘价翻倍,有的盘中最高涨幅达到200%。中签者志得意满,未中者跃跃欲试。尽管在海外,新股上市后跌破发行价的情形很多,但国内很长一段时间,新股上市几乎将意味着“中彩票”。除了仅有的一两次新股上市当天破发,其他新股上市后当天升值一倍或涨40%的情形很常见。盯着高中签率的新股申购,曾是许多打新“专业户”的挣钱利器。
&&&&在打新股类产品的说明书上,多数标明了预期年收益率,如3.6%~9.8%,还有相应的限制条款,比如年收益率若大于3.6%,超过3.6%的部分有48%给银行。
&&&&大多数投资者看到这些,对其印象是:这是一款保本不保收益的产品,认为买这种产品像“买彩票”一样,而且钱还能退回,收益率最低是3.6%,最高达到9.8%。
&&&&赵欣舸解释说,“这其实根本不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产品。”新股破发对中签者来说就意味着亏本。新股不破发的时代已过,现在上市当天几只新股同时破发的现象很常见。比如近期的一只风电股票,上市当天就破发,假设投资者中签1000股,意味着他当天要赔9000多元,如果没能“壮士断腕”,还要再搭进去几千元。
&&&&今年4月以来上市的20只新股中,首日开盘就破发的有9只,接近半数。而剩下的11只侥幸未“破发”的新股,首日涨幅也大多惨淡。统计数据显示,20只新股的平均开盘涨幅仅为1.87%,刷新了1月创下的6.14%的最低纪录。
&&&&可是,这类产品在销售时,说明书上往往对破发风险含糊其辞。在赵欣舸看来,就算银行说清楚有99%的可能是赚钱,1%的可能新股破发,投资者也可能意识到,最坏结果并不是仅获得3.6%的收益,也不是没中签拿回本金,而是中签后因新股破发而亏本。“说明书上的4%不是底,底是无限低的。”
&&&&网友“来世的纲手”就对打新股心有余悸。这个在北京工作5年的普通白领,攒了点钱本想买车,没想到赶上摇号,于是就想到短期理财。存银行觉得不划算,就跟风买了打新股产品,感觉“没风险,赚多赚少而已”。“有同事买创业板股票赚过一大笔,我也先跟着投了创业板,没想到集体破发,亏了一大笔。”他的存款由6位数变成了5位数,买车无望。
&&&&此外,赵欣舸还提醒说,即使新股表现出色,银行对产品的设计也值得考量。“说白了就是大家凑钱去买彩票博运气,技术含量并不高。但银行和信托定了投资者拿3.6%的收益,是不是太低了点。之后高出部分拿走48%,是不是太高了点?”
&&&&银行是对手还是顾问
&&&&国内一些银行推出一类看似无风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吸引了投资者注意。事实上,类似产品10年前在国外就已畅销,但由于太复杂,至今仍有很多投资者弄不太明白。
&&&&结构性理财产品就是嵌入衍生品的固定收益证券产品,比如产品和黄金或股票挂钩。
&&&&以黄金为例。很多人觉得买实物黄金或金饰,储存和变现的条件太高。买一款和黄金挂钩的金融产品则比较实际。某银行2010年8月曾推出一款人民币94天与黄金挂钩的产品,其到期收益与伦敦黄金现货价挂钩,若黄金价格到期后高过初期价(购买理财产品时黄金的价格)125美元,可获得最高8%的年化收益率,反之获得0.1%的年化收益率。
&&&&赵欣舸分析说,94天也就是3个月左右,这意味着满足黄金涨价条件,投资者最高能得到2%的收益。再来看条件,这款产品推出时假定金价约为1250美元,要求升值125美元,则意味着要达到3个月内金价上涨10%的条件,投资者才能拿到那2%。
&&&&事实上,就算在黄金盛世,黄金一年内涨30%也很难,3个月内升值10%的概率是很低的。极大的可能是条件不满足时,投资者按0.1%的收益率保本——还不如活期储蓄收益。
&&&&和股票挂钩的理财产品更复杂。以光大银行推出的2011年阳光理财“A+计划”第2期产品为例。该产品挂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3只A股股票: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把几支股票放在一起的组合,被形象的称之为篮子股票。以下称“篮子股票”)。
&&&&在产品说明书上,记者看见,该产品为保本浮动型,期限为1年,预期年收益率0%~8%。其预期收益起始日为日,按季观察,4个观察期分别是日、8月29日、11月28日,以及日。该产品具备提前终止机制,终止条件为观察期期末篮子股票的股价表现较期初涨幅大于或等于10%。4个观察期符合终止的条件分别为预期年化收益率5%、6%、7%、8%。
&&&&如果篮子股票在全部4个观察期的期末观察日均未符合终止条件,则投资者获得的预期年化收益率为0%,
&&&&赵欣舸将上述专业而复杂的文书“翻译”成一个比较极端而合乎逻辑的说法是:假使第一季度,篮子股票涨幅为9.9%,没有达到终止条件,就进入二期;如果第二次又涨到9.9%,再顺次进入第三、第四个观察期,但篮子股票一直是9.9%,就是没能涨到10%。一年下来,银行用投资者的钱在篮子股票上赚了39.6%,但投资者收益为0,除了本金,一分钱也挣不到。
&&&&“这可能会让投资者倍感不平衡。银行有可能赚近40%,但投资者却是0。”赵欣舸分析说,也有一种情况乐观些,也就是前三期篮子股票涨幅均为9.9%,但最后一期的涨幅无限大,银行会付给投资者8%的回报率。“当然银行赚得更多些。不过卖产品的时候可不会这样算账。”
&&&&赵欣舸表示,对银行来说,如果股票涨就稳赚;由于篮子股票均为A股市场融券的标的物,银行可以通过融券来对冲下跌风险。此外,这3只股票均有H股,至少有60%的相关率。“这意味着银行可以使用多种对冲工具,下跌风险完全可控。”
&&&&这种看似可赚不赔的理财产品设计极为复杂,有可能用风险利率、波动率、参与率等进行调整,“银行希望产品设计越复杂越好。”赵欣舸提醒说。
&&&&“核电站”和“杀死你”
&&&&还有更离奇的事,有人去银行存款,变成了某保险公司的保单。日,银监会和保监会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必须清退保险公司派驻其网点的销售人员。然而,此前出现的情况如何解决,合同又该如何终止,仍是很多投资者极为迷惑的。&
&&&&“严格来讲,保险产品不能算作银行理财产品,在银行销售时,应该明示此为保险产品,并讲清其流动性方面的巨大缺陷。”赵欣舸说,保险与投资捆绑是非常不好的做法,应让保险产品回归其保险的本质。&&
&&&&不过,一些银行理财产品如信贷类产品,其诱惑和风险也是巨大的。销售人员常常说,这类产品“是国家重点扶持项目”,“只对某些高端客户开放”等等。这类产品投资方向明确,收益结构相对简单。项目的高端、权威性让很多投资者觉得风险很小,保本保收益。
&&&&但在专业人士眼里,这类产品同样存在巨大风险。“信贷产品很像核电站。没出事之前,大家觉得其高端、安全、清洁。一旦出了问题,就可能是个天崩地裂的大问题。”赵欣舸说,类似路桥、高铁等项目,可能看似稳赚,但其实既不保本也不保收益,投资者应审慎评估其风险。
&&&&不仅是普通投资者,甚至较为专业的人士和富豪也会被银行理财产品“坑”。
&&&&英文为Accumulator的,简称为KODA的产品,是一项和股票挂钩的金融衍生品,中文译为累计期权合约,银行多称之为“打折股票”。从中信泰富的荣智健到碧桂园的杨惠妍都因其亏损,甚至专业人士和富豪因此倒欠银行的钱。从百万到上亿资产,这个谐音听起来如同“I’ll&Kill&you&later”(我要杀死你)的产品血洗了不少精明玩家。
&&&&赵欣舸以某种产品为例介绍说,选定某股票,其参考价为25元,而投资者可以花20元的价格去购买,这称为打折股票。这种产品的另一个规则是,在未来的一年内,252个交易日里每天至少买10股。这意味着股票无论跌倒21元还是1元,未来一年也都要按20元来买。而且还有一个规定,如果股价低于20元,则要双倍买入。在股票上涨时,产品说明书中还定下一个触发取消价,即规定一个价格,如果该股票涨到这个价格,就取消合同。
&&&&在销售人员口中,很难听见如此清楚明白的描述。因此,很多投资者被繁复而诱惑的介绍弄晕后,也许会“买1000股试试”。但后来才发现,这意味着未来一年,每天买1000股。
&&&&这类产品被称为“金融鸦片”。由于过去实际购买至少从1000股起,没有千万元资产很难“玩得起”,但现在重出江湖后,“可能你有100万元,它就找上你了。”赵欣舸说。
&&&&信用评价何在
&&&&记者发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上,往往用星记号或其他方式,标明几种风险指数“级别”。比如谨慎型、稳健型、平衡型、进取型、激进型等字眼,这样的标注到底是否可信?
&&&&赵欣舸告诉记者,类似债权市场上的信用评级目前并没有在理财产品市场中具体实施。
&&&&近年来,随着各类投诉的增多,理财产品的销售也相对规范,公开给出误导信息的银行很少。但大多数银行仍是“选择性地披露信息”,风险部分不提或轻描淡写,着重告知收益,因此虽然说得都正确,但还是把一些投资者绕进去了。
&&&&从法院、消协和理财类网站对理财产品纠纷的调查来看,多数金融消费者因知情权被侵犯而遭受损失,有投资者认为银行存在欺诈或误导,要求撤销理财合同,有的认为格式条款显失公平或披露不充分,还有很多人认为银行理财产品的盈亏信息不实。
&&&&赵欣舸建议说,投资者在购买时,要一再追问“最坏的结果可能怎样”,即使是保本型产品,也要考虑“几乎是免费给银行钱让其去融资”的可能。或者问一问,和投资者相比,银行和信托公司能赚到什么。
&&&&“大家会觉得,银行是国家开的,所以银行不会骗我。”赵欣舸说,这些产品可能“技术上没有撒谎”,但仍需多加考虑。把自己资金的回报率、风险和流动性需求分析清楚。“最好做组合投资,而不要把钱放在一个篮子里。”
&&&&本报北京8月18日电
<INPUT type=checkbox value=0 name=titlecheckbox sourceid="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当前位置:&>& & 正文
稳健型理财产品保本吗?
很多理财产品都自我标榜为“稳健”型理财产品,投资者也认为这类理财产品可靠,风险低,收益高,因此大加追捧。但是目前很多理财产品,“稳健”只是宣传推销口号,稳健不等于保本,仍然会有很大的风险。为此理财师总结出稳健型理财产品必须防范的3大风险。1、资金风险理财产品将募集来的资金投向哪里很重要,决定资金的安全性和能否取得预期收益。嘉丰瑞德理财师介绍,理财产品资金如果是投向股市、楼市等,说明该产品的风险较大;反之,如果是投向国债、协议存款等,风险相对要小。一般来说资金分散投资、投资安全的项目、借款人资质好,都能降低风险。理财产品的说明书多会介绍资金流向,购买时要仔细查看。2、收益风险理财产品发行时承诺预期收益,但是到期后,投资者得到的收益可能是高收益,也可能负收益,这就是理财产品的收益风险。一些不保本的理财产品,到期投资者可能是亏损;而保本型的理财产品,投资者可能仅得到低收益,收益甚至可能低于银行活期存款。3、兑付风险理财产品到期后,能不能如期兑付,也存在问题。比如说,接下来的五月份,5000亿信托产品到期集中支付,业界就很担心是否能如期兑付。此前部分信托产品就出现逾期无法兑付的情况,后来虽然有政府和机构兜底,但仍然折射出信托理财产品的兑付风险。其实不止信托产品。余额宝这类货币基金,也一度让人担心它面临集中兑付时,是否会出现资金不足的风险。理财师建议投资者在选择稳健型理财产品时,重点考虑资金风险、收益风险、兑付风险这3大风险,以确保资金和收益安全。目前,各种理财产品的收益均有所下降。股市的暴涨暴跌,也让投资者们看到了巨大的风险。投资者们到底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讲解一下,九大稳健型理财产品之间的对比差别。1、储蓄式国债每次储蓄国债发行时,都能看到一大群老年人在银行门口排队。凭借着稳健和相对高收益,储蓄式国债的魅力依旧未减。8月10日,财政部将发行今年第八期储蓄国债,3年期收益4.5%;5年期收益4.87%。特点:国债一般是老年人最偏爱的一种投资品种,它以国家信用作为保障,稳健,同时还比同期银行定期存款收益要高。但相比其他投资产品,国债相对期限太长,流动性不强。如果提前承兑需要损失一定期限的利息,成本较高。因此,如果想投资储蓄国债,需要抱着长期投资的准备。2、银行定期存款自今年央行逐步扩大存款利率的浮动区间后,投资者办理银行定期存款也需要货比三家了。从最新的存款基准利率来看,3个月的基准年化利率仅达1.6%。大型商业银行定存上浮幅度一般在15%-30%之间,比如农行自6月28日执行的3个月期定存利率为1.85%,较基准利率上浮15.625%。小银行定存上浮幅度则高达40%。特点:银行定期存款是最原始的稳健投资品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渐推行,购买银行定期存款也能收获高收益。比如,挑选一些城商行等中小银行基本能收获比基准利率上浮40%以上的年化收益率。期限越长,收益越高,比如部分城商行3年期定存收益率高达4.5%,与目前同期的储蓄国债收益率一致,5年定存高达5%,比目前的储蓄国债收益率更高。但是银行定期存款同样在流动性上不具备优势,如果提前支取只能获得活期利率的利息。3、大额存单大额存单在今年6月15日再度出现在投资者视野中,但是首批发行反应并不如预期火爆。根据央行日前披露的信息显示,第一批参与发行的多家银行均将大额存单利率定在同期央行存款利率的1.4倍,即3个月、6个月和1年期三个期限产品的利率分别为2.6%、2.9%和3.15%。随着大额存单发行银行由9家扩容至102家后,专家预计大额存单市场将逐渐出现差异化竞争,发行利率将打破此前的一致,呈现高低不同的水平。特点: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品种,市场对其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对于草根投资者而言,大额存单最大的投资限制在于门槛较高。目前,个人投资者的投资门槛为30万元,高于银行理财等多类投资品种。另外,在收益方面和部分小银行的定存收益相差不大。除此之外,目前大额存单和银行定存的流动性相差不大,如果未来大额存单交易平台搭建完毕,大额存单的流动性优势将凸显出来。4、银行理财产品银行理财一直因为商业银行的背书和相对高收益性获得不少投资者青睐。不过,随着央行持续降息以及经济形势的下行风险,银行理财的收益率也出现下滑。根据上周发布的银行理财市场周报显示,上周,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预期收益率为4.78%,较前一周减少2个基点。具体来看,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收益同样出现下滑,其中,1-3个月期理财产品384款,预期收益率为4.8%,较上期下降6个基点。随着央行货币政策的持续性,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收益可能持续下滑。特点:银行理财在收益性方面较余额宝、政策性金融债更高,但是在流动性和门槛方面并不具备优势,一般银行理财门槛高达5万元。另外,传统的银行理财有封闭期,需要到期后才能结算本息,这导致流动性大打折扣。不过,现在银行理财也在大幅转型,要想获得更高流动性的投资者可以选择银行净值型理财。5、余额宝自2013年火起来的余额宝曾经作为流动性兼具收益性的产品,收获不少忠诚“宝粉”。然而,随着银行间市场资金面的宽松,余额宝类产品收益率屡创新低。余额宝8月初显示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3.228%,又一次创下余额宝诞生之后的收益新低。随着央行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银行间市场利率将持续走低,对于余额宝类的各种产品而言,收益率必然随大市走低。特点:对于余额宝而言,曾经创造的7%年化收益率是2013年“钱荒”事件造就的收益奇迹,也是几乎无法复制的历史。而目前余额宝收益的回落也是理性的回归,高收益和高流动性必然是负相关的联系,想要获得高流动性,必然需要损失一部分收益作为代价。建议投资者可以将部分流动资金放入余额宝,如果想获取更高的收益,可以选择其他投资渠道。6、信托信托产品由于其高收益性获得不少风险投资者的爱戴。从收益率来看,信托产品基本在10%以上,属于高收益产品。不过信托产品多投资于基建类、能源类以及房地产等项目,自去年以来经济下行风险凸显,多款信托产品出现兑付风险。特点:信托产品收益率高,同时风险也高。另外信托门槛在100万元以上,一般的投资者较难达到。在流动性方面,信托期限在1-2年之间,流动性一般。另外投资者需要格外注意信托产品出现的兑付风险,购买前权衡风险和收益性。7、银行背景P2PP2P的火热让不少传统金融机构也开始蠢蠢欲动。自去年以来,数家传统金融机构成立了P2P平台。这类P2P平台收益率多数在6%-10%之间,相比同期银行理财要高。随着互联网金融政策的相继出台,P2P平台的政策成本将大幅提高,未来P2P平台收益率或将出现一定幅度的下滑。特点:俗话说,背靠大树好乘凉。银行系P2P自成立以来就获得很高的关注度,高收益必然会有高风险,投资者在选择这类产品时仍然需要关注风险。8、草根类P2P草根类的P2P平台年化收益率一般在10%-18%之间。随着平台的竞争激烈化以及监管政策的出台导致平台运营成本提高,未来P2P产品的收益率必然出现下降。点评:因为高收益低门槛,草根类P2P平台进入了大众视野。但是在高收益的同时,需要关注的是高风险。投资人在选择平台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有上市公司或者传统金融机构背景的平台,另外还需要关注平台是否配有相应的风控机制和资金安全保障措施,保障资金安全。9、私募私募基金门槛一般在100万元以上,包括私募股权类产品、私募股票类产品和私募债券类产品等。收益一般较公募类产品更高,有些甚至可以翻几倍,但是风险也相应更高。特点:投资者选择私募基金时,首先要清楚自己的风险偏好,再挑选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私募基金。建议从多个角度去考察私募产品,包括私募管理人、整个团队、投资经理、过往业绩等因素。但私募市场鱼龙混杂,投资者需要擦亮眼睛,在购买私募产品前,到证券业协会网站查看产品或者公司有没有备案,可以防止一些骗子公司的圈钱行为。
声明:本站内容整理自网络以及网友投稿,仅供参考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谢谢。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浏览该页面的访客还浏览了...
金融在线,专业的金融信息门户网,主要分享金融投资理财知识、金融直播室排行榜、互联网金融公司排名、互联网金融资讯等信息,以及为您解答金融投资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Copyright (C) &&丨 &丨
&丨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风险等级为R2是稳健型理财产品吗?安全吗?会亏本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2稳健型理财风险多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