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总是忽略自己犯的小错误在心理学认知错误上叫什么

考验心理学专家的问题?_百度拇指医生
&&&网友互助
?考验心理学专家的问题?
拇指医生提醒您:该问题下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我是一名职校的老师,说实话,有时不是特别的自信,我希望自已变得更“自我”,但是我经常做事会顾及这个,顾及那个,甚至有时候有找不到自我的感觉,比如说,有时感觉我在别人面前不是特别重要。&br /&我现在我最大的问题是:&br /&当别人对我持否定或不看重时所表现出来的表象(如说话、不屑的表情神态等)对我的不良暗示,有时候会让我顿感很大的压力而方寸大乱,不能按照原有概定的计划做事情,常常影响我上课或原本很正常的表现,请大家帮帮我,如何很好的面对别人对自已的不良暗示,让我可以气定神闲按照自己的思路做事情,并且把事情做好呢,&br /&又如何去不断练习并逐步完善呢?&br /&谢谢!
不要太去在意别人对你的态度,而忽略了自己对自己的感觉,只有多在意自己,相信自己是最棒的从内心深处自信起来,这样你就会慢慢发现自己不会那么在意别人似乎并没有什么恶意的言行了。也许他人本身也没有对你轻视,而逝你自己轻视你自己。
具体培养自信的方法有:1每天出门照镜子,对着镜子里面的自己微笑,大喊几声我是最棒的2走路不要低着头,要抬头挺胸,感觉自己走在成功之路上,要把视野放开一些,看着前方,不要看别人可以稍微走快一些,记住头一定要微微上抬可以先试试这两点,一个星期后你会发先自己开始有点不同了,那么就是你开始有自信了最后提醒一句:作为老师,在课上是很容易不受学生重视的,这一点是所有老师共同的感受,这不能怨谁,你要学会慢慢接受这个现实。能看完我的建议并照着以上方法去做,相信你会有收获的,同时感谢你耐心的聆听我的建议,谢谢支持。我相信你在不就以后会是一个充满自信的老师,这将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祝你成功。
向医生提问
完善患者资料:*性别:
1.在战略上对自己要有自信!相信自己会有所成。2.在战术上要尽量做好每件具体事。3.自己要有主见,有人生的大目标。与大目标无关的琐细俗务、片言只语根本不放心上,更无须计较,可一笑了之。4.记住,只要自己在努力向上、拼搏提高、丰富充实,即使有个小缺陷、犯了个小错误、出了个小洋相、摔了个小跟头又有什么?5.总之,眼光要高远,心胸要开阔,性情要豁达开朗,生活要热情向上!
这是:1.缺乏自信,2.你对于外界反映过于敏感,3.行事风格不够沉稳改进的话,并非要更“自我”,而是基于以上两点做改善
战胜自己,做心的主人.
呵呵,生亦何哀,死亦何苦,何必在乎那么多呢?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 百度拇指医生解答内容由公立医院医生提供,不代表百度立场。
* 由于网上问答无法全面了解具体情况,回答仅供参考,如有必要建议您及时当面咨询医生  第一次开贴。  心理学导论。。捋捋书。顺便分享一下~挺有趣的一个textbook,会提到很多生活中的问题。  预计会说到的章节是和社会文化有关的部分。大家不要被标题吓到,内容还是很有趣的~直接看内容就好。。有些特别无聊没内容的段落会省略掉。。  第一章:什么是心理学  第八章:社会文化背景中的行为 (Behavior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  第九章:思维和智力 (Thinking & Intelligence)  第十一章: 情绪,压力和健康 (Emotion, stress & health )  低十二章:动机 (Motivation)  第十三章 :贯穿一生的发展 (Development over the life span)  第十四章:人格理论 (Theories of personality)  第十五章: 心理失调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第十六章:治疗途径 (Approaches to treatment and therapy)  ---------------------------------------------------------分割线---------------------------------------------------------------------  请大家文明发言,别吵架别撕逼,我害怕。。。%&_&%
楼主发言:86次 发图: | 更多
  第一章 来说说什么是心理学(What's psychology)~  心理学不仅仅是只是研究行为和心理的进程,同时也研究行为和心理怎样被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以及外部环境所影响。  本章分为四个部分哦~  怎样区分 心理学、伪科学、以及流行的观点( Psychology, Pseudoscience and popular opinion)  II. 心理学的过去: 从扶手椅到实验室  III. 心理学的现在   IV. 心理学做些什么  I . 心理学,伪科学 以及流行的观点  在最近的几十年里,公众对心理学信息的渴求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心理学呓语市场(psychobabble:在谈论情感或行为时用词深奥但空洞的语言)。 它将伪科学(pseudoscience)和一些骗术用一些听起来很心理,很科学的语言装饰起来。
这些伪科学 承诺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是可以很容易解决的,例如通过重温那些所谓的童年创伤来解决你成年时期的不幸,或者通过“重编”你的大脑让你在你的工作中变得更具有创造性。
还有一些心理呓语利用现代消费者对科技的喜爱,声称通过一些电子发明可以让你的左右半脑运作达到巅峰状态。 并且,现在你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几乎所有的心理呓语,他们通常宣称更高的智商,完美的生活或者更好的人格只需要通过轻轻一点击就可以得到了。  正是由于如此多的流行心理学观点通过媒体,教育,甚至法律充斥了大众的视野,我们才需要仔细的分辨心理呓语和严肃的心理学的区别,以及没有数据支持的流行观点(popular opinion)和基于调查研究的科学发现的区别。
是否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可以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然后精确地在多年后重现,就好像它们被录下来了一样? 是不是大部分女性在经期前都会有情绪问题? 禁酒的政策真的能有效地缓解酗酒问题吗?是否被虐儿童不可避免的会成为有虐待倾向的家长,掉入“虐待循环(abuse cycle)”中? 你和你的宝宝玩一些益智游戏真的会让他们变得更聪明吗?  对于这些问题,许多人都会回答 “yes”, 但是实验证据(empirical evidence)表明这些问题和一些其他广为大众所知的关于人类行为的观点,事实上,都是错的。  (对于这样的现实,也并不用沮丧 O(∩_∩)O),人们对90名第一次上这门课的学生发放了包含36个判断正误题的调查问卷,其中的问题包括: “任何时间,我们仅仅使用了大脑的10%”和“ 听莫扎特的音乐会让我们的思维更有创造性”。结果这份调查问卷的正确率仅仅只有38.5%,并且所有本门课程所覆盖到的问题全部错误,这样的正确比率并不比猜好到哪去。此外,这个问卷还要求学生对他们认为的正确选项标注自信程度(1-10,并不确定—非常确定),结果显示那些对自己的选择非常自信的学生平均分也并没有高出那些没有自信的学生。So much for common sense.  在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后,同样的学生又进行了另外一次测试,其中包括第一次问卷的所有问题和12个新问题(这12个问题随机分布在问卷中并且不被计分)。这次的正确率,我们不得不高兴地说,比上次好多了,66.3% 。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认识到,尽管在课程结束后,仍然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做出了错误的选择。 不过,在这次测验中,我们发现学生们对他们的正确信念感到更自信了,对那些仍然错误的选择自信度下降了,这说明他们开始对他们的错误观点感到不自信了,他们对此产生了疑问,甚至几乎快要放弃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说明他们已经学到了科学中最重要的东西之一:对未经过测试过的假设和信念保持疑问。  常识,媒体信息 和个人经验并不是唯一的误解的来源。心理学有许多非科学的竞争者:手相学,笔迹学(graphology:根据笔迹推断人的性格),预言,命理学以及十分热门的占星学。就像心理学家一样,这些竞争系统的信奉者也在尝试去解释人们的问题和预测人们的行为。
如果你有一些爱情上的疑惑,星相学家也许会建议你选一个白羊座而不是水瓶座作为下一个爱人, 而一个前世论者也许会说那是因为你前世被人抛弃了。 对于这些非科学的途径的信任是十分普遍的,甚至在一些科技十分发达的国家也是如此。 在美国,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人相信占星学,17%的美国人曾经找过预言者和通灵人寻求建议。  但是,任何时候对这些通灵人或者星相学家的言论进行测试,结果都是模糊而无意义(“精神力会在明年提升”)或者完全错误的。 在1998年,一个自称“phychic to the stars”的著名加拿大灵媒预言说,George Clooney会结婚并且有一个小孩, Sean Penn 会在中东受伤,John Edwards 会赢得美国总统大选。显而易见,所有的这些预言全部落空了。 此外,与你在电视剧灵媒缉凶中所看到的相反,从来没有任何一个灵媒找到过丢失的儿童,识别出 连环杀人案的凶手,或者仅仅通过灵媒力量帮助警方破获过其他类型的犯罪。他们所提供的“帮助”仅仅是让那些心碎的受害人家属感觉好一点。 在2004年, 当一个名叫Carlie Brucia的11岁小女孩被绑架后,一个灵媒声称他感应到小女孩还活着,这让小女孩的家人感到有了更多的希望。但是事实上,这名小女孩早已被强奸并杀害了。  那为什么这些心理呓语还持久的存在着呢?仅仅只有一个原因,它能让人们感觉这个让人费解的世界是可控的和可以预言的;确实,我们的大脑也许会不自觉的想为所有的事情寻找一个模式,尽管根本没有这样的一种模式存在。 心理呓语也常常加强我们那些被严肃的心理学所挑战的信念和偏见。你不用成为一个心理学家就可以知道当人们的观点受到挑战时他们并不会保持友善。你很少会听见有人高兴的说:“噢~谢谢你解释清楚了为什么我不明智的想法是错误的!” 人们更倾向于说“走开,带上你愚蠢的观点赶紧滚蛋。”  心理学发现并不一定要让人觉得惊讶或者违反常理,但是,要保持它的重要性。 就像其他领域的科学家一样, 心理研究人员并不仅仅为了发现新现象或者纠正错误而奋斗,也为了让我们对这个我们所熟悉的世界了解得更深刻———通过探寻不同种类的爱,研究暴力的源头 和 了解一首歌让我们怦然心动的原因。
  不要学得太深
  等楼主更新哦???????  
  来学习的
  @lventsing
13:10:58  不要学得太深  -----------------------------  这个是最基础最大众的东西,一点都不深奥哦~嘿嘿
  @flauros
17:50:36  等楼主更新哦???????  -----------------------------  来咯~(害羞)
  @霁月楼
17:54:46  来学习的  -----------------------------  你喜欢就好~嘿嘿
  II. 心理学的过去:从扶手椅到实验室  一直到十九世纪,心理学都不是一门正规的学科。当然,历史上很多杰出的思想家,从亚里士多德到琐罗亚斯德,都提出过一些现在被认为是心理学相关的问题。他们想知道人们是怎样通过感官获得信息的,并且又是如何通过这些信息去解决问题并且变得勇敢或者邪恶的。 他们对捉摸不透的情绪感到好奇,想弄清楚究竟是情绪控制了我们还是我们可以控制情绪。 就像今天的心理学家所做的一样,他们也想通过描述,预测,探究和调整人类行为来提升人类的知识和幸福水平。 但是,和今天的心理学家不一样, 过去的学者们常常只依靠了一些轶闻和对简单案例的描述,而没有认真的依据实验证据来建立学说。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那些心理学先驱们一无是处,相反,他们经常有着独特的见解,并且其中的一些观察结果在日后得到了印证。 被认为是现代医药学奠基人的希腊医生 Hippocrates, 通过观察那些头部受伤的人推断出大脑一定是人类一切愉悦欢笑和悲伤眼泪的根源。的确如此,在公元一世纪,斯多葛学派(Stoic)的的哲学家认为人们并不是因为一件事情本身而感到生气或者沮丧,而是因为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而感到生气和沮丧。在17世纪,英国哲学家John Locke认为头脑(mind)是通过将所有从经验中获取的想法(idea)联系在一起来工作的。 这个观点至今仍然影响着许多哲学家。  但是,由于没有进行科学验证,这些心理学的先驱者们也犯下了许多错误。其中一个很好地例子来自于1980年代早期,一个被称为颅相学(Phrenoloy,Greek for “study of mind”)的学说风靡了整个欧洲和北美。受到澳大利亚医生Franz Joseph Gall的演讲和作品的启发,颅相学家声称大脑的不同区域负责不同的性格特征和人格因素。此外,他们说这些特征可以通过一些头骨上的隆起来读取。举个例子,他们认为盗贼的双耳上方会出现隆起。而当他们解释为什么那些头部有着“盗贼隆起”特征的人不偷盗时,他们总是说这一定是因为他们头骨上的其他正面的隆起抑制住了这些人想要偷窃的冲动。  在北美地区,各种各样的人都尝试过去寻求颅相学者的帮助。家长利用他们来决定如何抚育小孩。学校用他们来决定应该雇佣哪些人当教师。年轻人用他们来决定前程或者利用他们来考虑应该选择一个什么样的伴侣,商人用他们来判断哪些雇员是更忠心和诚实的。一些颅相学家为那些想克服自己缺陷的人们提供课程和自我学习计划——现在许多自我提升课程的前身。尽管颅相学是一个很古老的伪科学--完全一派胡言,但是对它的热情直到20世纪仍没有消失。
  A. 现代心理学的诞生  差不多在颅相学达到流行的巅峰时,一些欧美的先驱们开始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学问题。在1897年,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由Wilhelm Wundt在德国莱比锡城(Leipzig)建立。Wundt受过药物学和哲学的训练,并且写过许多心理学,生理学,伦理学,逻辑学和自然历史的著作。但他在心理学方面的成就尤其令人瞩目,因为他是第一个致力于让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的人,并且他的实验室也是第一个在学术期刊上发表成果心理学实验室。尽管这一切仅仅只是开始于一栋破旧大厦的几个小房间,Leipzig 实验室很快就成为了任何一个想成为心理学家的人的理想之地。很多北美第一批的心理学家都是在这里接受了他们的训练。  Wundt实验室的研究者们并没有涉及现代心理学研究的所有领域。他们大部分关注于感知能力,认识能力,反应时间,想象力和注意力而忽略了学习能力,人格和变态行为。Wundt最喜欢的研究之一就是训练一些志愿者们去仔细的观察,分析和描述他们自己的感知,想象和情绪反应。 这项实验并不像听起来那样容易,Wundt的志愿者们在被允许进入真实实验之前必须经过10,000次的实验观察。一旦他们接受完训练,他们可以给一个1.5秒的内在感官经历做一个时长约20分钟左右的报告。他们的目标是将行为分解成一个个基本的元素,就像化学家将水分解成氧和氢一样。  尽管 Wundt希望这种向内的研究方法可以产生一个可靠、可验证的结果,但最终大部分心理学家都诟病其太过客观。无论如何,Whundt还是因被看做推动心理学科学化的第一人而广受赞誉。
  @lventsing
13:10:58  不要学得太深  -----------------------------  @并不是马甲的马甲
14:25:14  这个是最基础最大众的东西,一点都不深奥哦~嘿嘿  -----------------------------  是提醒你,不要 学 的太深。。
  @lventsing
13:10:58  不要学得太深  -----------------------------  @并不是马甲的马甲
14:25:14  这个是最基础最大众的东西,一点都不深奥哦~嘿嘿  -----------------------------  @lventsing
17:40:56  是提醒你,不要 学 的太深。。  -----------------------------  好的,谢谢~
  1. 构造主义(structuralism)  在北美,Wundt的观点在经过他的学生E.B.Titchener的改进下在北美逐渐流行起来,并被Titchener命名为构造主义。 和Wundt一样,构造主义学者希望可以将感观,想象和知觉分解成基本元素。例如,让人们听用节拍器敲打出的滴答声并让他们说出他们听到了什么。大部分人说他们听到了某种节奏(就像滴答答,滴答答),然而事实上节拍器所敲打出来的声音是完全一样的。或者他们要求人们吃一口橙子,然后将他们感受到的不同味道描述出来(甜的,酸的,湿润的等等)。  尽管有着大量的调查研究,构造主义很快就走向消亡。 因为当你发现了特定感知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和它们是怎样联系在一起后,接下来要做什么呢?在构造主义消亡多年后,Wolfgang Kohler回忆起当时还是学生的他和他的同事们是怎样看待这些实验的:“阻碍我们的是……人类生活的本质,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充满活力,这些实验实在是无聊得可怕。”  构造主义学者所依赖的志愿者研究也让他们陷入了麻烦。尽管这些志愿者接受过了训练,但他们也常常说出富有争议的结果。 在他们被问到听到“三角形“时脑海中第一个闪现的图像是什么时,大部分人说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可以看见的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形象,但是一个人也许会说他看见一个等边红色三角形一闪而过,另一个人则表示他看见一个没有颜色的钝角三角形。一些人甚至宣称他们看见了一个没有具体形象的三角形。 这一切导致去认识大脑表示三角形的基本元素太难了。   2. 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  机能主义强调行为的机能或目的,而不是去分析和描述行为。 机能主义的领头人之一,美国哲学家,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认为像Wundt和Tichener那样去研究和分析行为只是在浪费时间。他指出,“大脑和思想都是不断在变化的,在对事物有意识之前,是没有一个固定的概念存在的——不管是三角形还是别的什么。” 通过分析和描述内在经历去抓住思想的本质就想尝试去通过抓住旋转的陀螺顶端去看它是怎么懂得,或者用极快的速度去点亮灯看黑暗是怎么消失的。  当构造主义学者在问发生了什么(what)的时候,机能主义学者则在问是怎样发生和为什么发生的(how and why)。他们受到英国自然学家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影响。达尔文增说过一个生物学家的工作并不仅仅是描述鸽子呼吸时膨胀的胸腔或者蜥蜴弄出来的土褐色皮肤,同时他们也要能指出这些特征是怎样的提高了它们的生存几率。 这些特征是否帮助了动物寻找伴侣或者躲避天敌的追捕。 与此类似, 机能主义学者想要知道特定的行为和思想过程怎样帮助人类或动物去适应环境,所以他们寻找这些行为和思想的潜在的原因和会造成的结果。和构造主义学者不一样,他们自由的选择和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同时他们也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开始研究儿童,动物,宗教体验,还有被James称为“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的东西。意识流这个词在现在仍然被使用,因为它完美的描述了思想流动的方式,就像一条河一样,不同的波浪此起彼伏,时而平缓,时而激昂。  作为心理学的一个流派,机能主义和构造主义一样,是十分短命的。它缺乏严格的理论支撑,也没有完善的调查方法,这些都造成它无法为自己招揽新的支持者。而且他们所赞赏的对意识的研究也逐渐失去了大众的喜爱。 不过机能主义学者所强调的行为的起因和结果已经被纳入了科学的心理学课程之中。
  3. 心理分析学(Psychoanalysis)  十九世纪也见证了各种不同的心理疗法的发展。 举个例子,在北美,最为流行的“思想治愈(mind cure)”运动从1830年持续到了1900年。 “思想治愈(mind cure)”致力于纠正那些被认为让人们变得焦虑,沮丧和不开心的“错误观点(false ideas)”。 “思想治愈” 运动是现代认知疗法的先驱。  然而,二十世纪在世界范围内造成最深远影响的疗法则发源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在欧洲和北美的研究者在他们的实验室里为建立科学的心理学而奋斗时,Sigmund Freud(弗洛伊德),一个不知名的神经学家,则在他的办公室里倾听病人们诉说他们的沮丧,神经质和强迫行为。 弗洛伊德开始相信,他许多病人的症状是来自着精神上(mental)的而并非生理上的。他总结到,他们的痛苦是因为思想上的争斗和儿童时期的情绪上的创伤,而这些都存在于潜意识里,因为如果在意识中被记起则会因太过具有威胁性而无法被接受,例如对父亲或者母亲产生过性快感。  弗洛伊德声称我们的意识仅仅是冰山一角,在看得见的冰山之下,还沉睡着巨大的潜意识。这其中包括隐秘的激情和愿望,让人愧疚的秘密,无法诉说的渴求以及在意愿和责任之间的挣扎。 这些渴求和想法中的很多在本质上是性的或者是侵略性的。在我们愉快的处理我们的日常事务时我们无法察觉的他们的存在,但是它们自己则会主动浮现出了(they make themselves know)——在梦中,在舌尖,在失误中,甚至在笑话中。 弗洛伊德写道“没有一个凡人可以保守住秘密。如果他们在嘴上保持沉默,他们的手指则会不断地敲打去出卖他;秘密从他们的每个毛孔中渗透出来。”  弗洛伊德并非一夜成名。他的第一本书《梦的解析》,在出版后的八年里仅仅出售了600本。但是最终,随着他的观点发展成主要的人格理论,并且这些理论也成为了心理疗法的途径后,他被看作心理学家被人们所知。 弗洛伊德的观点在过去和现在都被经验主义导向的心理学家们所诟病。但是这并不能否认它在二十世纪给哲学,文学和艺术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并且,从此,弗洛伊德的名字就像爱因斯坦一样,家喻户晓。
  露珠棒棒哒,我要开始记笔记辣  
  @flauros
00:55:04  露珠棒棒哒,我要开始记笔记辣  -----------------------------  嗯嗯~加油~不过我更新的有点慢!嘿嘿,这一章是introduction,后面的正文会更有趣的~但是为了结构的完整性,了解一下背景还是比较好的~
  @并不是马甲的马甲
01:07:26.0  嗯嗯~加油~不过我更新的有点慢!嘿嘿,这一章是introduction,后面的正文会更有趣的~但是为了结构的完整性,了解一下背景还是比较好的~  —————————————  嗯~我等着~~辛苦啦,摸摸  
  III. 心理学的现在:行为,身体,思想 和文化(Behaviour, body, mind and culture)  如果你有一个吵闹,粗鲁又傲慢的邻居,你实在无法理解便叫了一群心理学家来解释为什么这个人可以如此粗鄙,他们也许会给你完全不同的答案。 根据他们不同的研究领域,他们也许会对他的行为给出一个生理因素的原因,或者认为他对这个世界的粗野态度是有环境因素引起的,或者是因为他潜意识的动机引起的。
现代心理学家们倾向透过不同的镜片去观察人类的行为。
主要的心理学观点——略学术,可不看  这五种占支配地位的心理学观点分别是生物心理学(biological),学习心理学(learning),认知心理学(cognitive),社会文化心理学(sociocultural),以及心理动力学(psychodynamic)。这些研究方法反映了人类行为的不同问题,对大脑(mind)如何工作提出了不同的假设。并且,最重要的是,他们对人们为什么要如此做给出了不同的解释。  1. 生物视角(the biological perspective) 聚焦于身体相关的变化是如何影响行为(behaviour)、感知、和心理的。 其研究者认为所有行为(behaviour)和心理现象都是由大脑内的生理变化所引发的结果。 电流束沿着神经系统复杂的回路移动。荷尔蒙变化通过血流告诉内脏应该放缓或者加速。化学物质沿着一些细小的罅隙流动将微小的脑细胞同另一个隔离开来。 生物心理学家研究生理事件如何同外在的环境发生互动从而产生感知,记忆和行为。  这个领域的研究者们调查生物性是如何影响学习和成绩、感官和现实、经历和情感,以及情绪失调的脆弱性(有多容易会发生情绪失调)。
他们研究在健康和生病时身体和心理是如何互动的, 他们调查基因和其他生物因素在能力发展和人格因素中所占有的比例。 领域中中尤为流行的一个学派便是 进化心理学(evolutionary psychology)。他们沿着传统机能主义的道路去探索基因在过去的进化中是怎样的影响行为的适应性和功能性的,也许可以通过过去的发展反映出许多现在的行为和心理模式以及特征。
生物研究方法所要表达的信息是 如果我们不了解我们的身体,我们永远也不会真正了解我们自己。  2. 学习视角(the learning perspective)关注于环境和经历如何影响一个人(或者是非人的动物)的行为(actions)。在这个领域内,行为学家(behaviourist)研究那些会维持或者减少某些特定行为的环境中的奖惩因素。他们并不想通过研究心理和精神状态去解释行为,他们更喜欢去直接的观察和测量:发生在环境中的行为和事件。 举个例子:你是否在实行你的计划时感到有困难? 一个行为学家会通过分析环境中存在的干扰因素去解决这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行为学(Behaviourism)从1960年代开始作为主流学派占据了北美心理学领域差不多半个世纪。   在另一方面, 社会认知学习理论家(social-cognitive learning theorists)通过结合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去研究思想、价值、期望、预期和意图。 他们认为人们学习并不仅仅是通过用他们的行为去适应环境,同时也在模仿其他人和思考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事件。
  @flauros
13:09:39  @并不是马甲的马甲
01:07:26.0  嗯嗯~加油~不过我更新的有点慢!嘿嘿,这一章是introduction,后面的正文会更有趣的~但是为了结构的完整性,了解一下背景还是比较好的~  —————————————  嗯~我等着~~辛苦啦,摸摸  -----------------------------  嗯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3. 认知视角(the cognitive perspective)强调人的头脑里发生了什么——人们怎样分类,记忆,理解语言,解决问题,诠释自己的经历,习得道德标准和形成观念。(“认知”-cognitive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去知道”-to know)。 一场1970年代的心理学 “认知革命” 将这个视角带到了人们的眼前。 它最大的贡献是解释了人们的思想和对事物的解释是怎样的影响他们的行为,感受和选择的。他们运用一些机巧的途径从观测得来的信息中推测出心理的运行过程。认知学者们已经有能力去研究那些曾经只是存在于推测中的现象,例如情绪,动机和洞察力。他们建立一些电脑模型去研究人们怎样处理复杂任务,探索婴儿的脑中(mind)发生了什么,并且鉴定不同的智力类型(并不是通过传统的IQ测试去测量)。 认知研究是心理学最主流的力量之一,它激发了对复杂的头脑工作(intricate working of the mind)的一次探索。
  4. 社会文化视角(the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注重于探索个体之外的社会文化因素是怎样塑造人们的行为的,从人们怎么亲吻到在哪里吃饭。大多数人都明白他人和社会文化背景几乎会影响我们做每一件事。我们就像水里的鱼一样意识不到水的存在,但是很明显,鱼儿生活在水里。社会文化心理学家们正是研究“水”——人们每天在其中“游泳”的社会文化环境。  在这个视角中,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社会规则和社会角色,不同的种群的态度和行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人们顺从权威,每一个人又是怎样被他人影响的—配偶,情人,老板,父母以及陌生人。
文化心理学家研究社会规则和价值——外在的和内在的---怎样影响人们的发展,行为和感觉。 他们研究文化怎样影响人们去帮助陷入困难的陌生人的意愿,也研究不同文化下人们怎样表达自己的愤怒。因为人类是社会动物,并且深深地被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影响,因此,社会文化视角让心理学成为更细致和更具有代表性的学科。  5. 心理动力学视角(the 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处理个体内的潜意识动态,例如内在影响力,心理斗争或者本能。 其源头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但是现在有很多其他的心理动力学存在。 心理动力学者尝试去挖掘深藏在个人行为下的潜意识根源,他们把自己看做思想(mind)里的考古学家。  心理动力学是心理学手掌中的拇指——和其他的指头有联系,同时却又和他们分隔开。因为它和其他几种视角在研究方法,研究语言和对实验证据的接受程度上是全然不同的。 尽管一些心理学家在进行心理动力学概念的实验,但是对于很多心理学家来说,他们认为心理动力学更像是一种哲学或者文学,而不是学院派的心理学。 你很难在主流的心理学科学杂志上找到关于心理动力学的文章。 但是在经验主义心理学(建立于实验基础上的心理学)之外的世界,许多心理治疗者,小说家以及外行人都被心理动力学的理论所吸引,因为它强调的将心理学事件和两性联系在一起,强调性力(power of sexuality)和对死亡的普遍恐惧。之后,在本书中我们也会讨论一些心理动力学的矛盾观点。
  IV. 心理学做什么——(教大家如何判断各种专家的资质)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提到心理学家这个词,脑中就会浮现出一幅心理治疗者正在倾听一位躺在沙发上的患者诉说自己的麻烦。 许多心理学家所做的确实符合这个想象(尽管现在椅子比沙发更常见)。但是许多其他的心理学家并不做这种事情。 专业的心理学家所做的事情主要划分到三个类别中:1)在学院和大学中教学和进行研究;2)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常被称作心理执业(psychological practice);3)指导一些研究或者将其发现应用到非学术的环境中,例如商业,体育,政府,法律和军事上。一些心理学家在这些领域中自由穿梭。 一个研究者也许同时在诊所或医院中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或者也在法律案件中作为心理学顾问。  A. 心理学研究  大多数进行研究的心理学家拥有博士学位(PhDs, or EdDs, doctorates in education)。其中一些人,为了自身渴求知识的学术目的,进行纯学术的基础心理学(basic psychology)研究。其他人,更倾向于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去,进行应用心理学(applied psychology)工作。 这两个方向是互补的:应用心理学和人们的问题直接联系在一起,但是如果没有基础心理学作为基础,那么只能有有限的理论可以应用。
一个进行基础心理学研究的心理学家可能会问“同辈人群的压力(peer pressure)是怎样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行为的?” 一个应用心理学家则会问“怎样应用同辈压力的相关理论才能减少校园内的酗酒现象?” 心理学研究可能是心理学最少为大众所知的一面了。
  楼主写的很棒,想问下人为什么会有心理疾病,是由于生理方面被破坏还是内分泌失调还是纯精神方面  
  @这件马甲多少钱
14:37:13  楼主写的很棒,想问下人为什么会有心理疾病,是由于生理方面被破坏还是内分泌失调还是纯精神方面  -----------------------------  嘿嘿,这个之后我们会进行分析。。。敬请关注后文哦~是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下一章开始我们就会讲其中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就开始正式进入正题了。不过,基本上所有的失调(disorder)都会有一个生物上(biological)的基础。
心理学执业(Psychological Practice)-----(了解社会上各种心理咨询人员资质)  心理学执业者——以理解和提升人们的心理健康为工作目标的人,他们通常在精神医院,普通医院,诊所,学校,咨询中心工作并且提供私人服务。 自1970年代晚期,心理学家中的心理学执业者大幅度上升。  一些执业者是心理咨询师(counselling psychologists), 为人们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上提供基本的帮助,例如:考前焦虑、家庭矛盾、或者是低迷的工作状态。 其他的一些是学校心理顾问(school psychologist),他们的工作围绕着老师,家长和学生,目的是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表现和解决一些情感困难。然而,最常见的还是临床心理学家(clinical psychologist), 他们诊断,治疗以及研究心理和情感问题。临床心理学家接受训练为那些有着严重障碍的人们进行心理治疗,当然他们也为那些仅仅只是遇到了困难和不开心的人进行心理治疗,或者为那些只是想知道怎样可以更好地处理自己问题的人提供帮助。  在大部分省份(北美地区),提供心理服务的人都有着心理学硕士学位。 但是大部分临床心理学家都拥有博士学位,其中一些是教育学博士学位,有一小部分是心理学博士学位。
一般来说,临床心理学家通常做四到五年的心理学研究生并且需要至少一年的导师下实习。 成为PhD或EdD的临床计划通常是将学员作为一个科学家同时也是一个执业者来培养的;他们通常需要完成心理学领域内具有主流学术价值的论文。  人们经常讲临床心理学家(clinical psychologist)和一些其他的概念弄混:例如心理疗者(psychotherapist),心理分析学家(psychoanalyst),和精神病学家(psychiatrist)。但是这些词代表着不同的东西。  * 心理疗者: 可以做任何类型的心理治疗的人都可以叫做心理疗者。这是一个并没有合法定义的词汇,事实上,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声称自己是心理疗者(psychotherapist),尽管他没有经过任何类型的专业训练。  *心理分析学家是专门从事心理分析治疗的人。 如果你要称自己为心理分析学家,你必须在心理分析机构接受过专业的训练而且经受过对自己的大量心理分析。在过去,进入心理分析机构需要MD或者PhD,但是现在再这样说已经不再准确了;拥有硕士学位的临床社会工作者,甚至只是有兴趣的普通人都可能被录取。  *精神病学家是拥有医药学博士学位(MD)并且完成了三年的住院实习的人,并且在这期间,他们在富有经验的导师的指导下学习到了如何诊断和治疗心理失调。就像一些临床心理学家一样,一些精神病学家也进行心理问题的研究而不是和病人打交道。 在私人执业上,精神病学家可以治疗任何类型的情绪失调;在医院,他们负责治愈严重的精神失调,例如严重的抑郁和精神分裂。 尽管精神病学家和临床心理学家经常做着类似的工作,但是由于精神病学家受过医药学方面的训练,所以他们更倾向于关注那些由生理因素而导致的心理疾病,并且通常会对患者采取药物治疗的手段。 总之,精神病学家拥有处方权,但是他们也接受过当下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培训。  其他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包括拥有执照的临床社会工作者(LCSWs)和婚姻,家庭和儿童顾问(MFCCs)。这些专业人士主要处理一些家庭内的普遍问题,而不是严重的心理障碍。尽管他们的工作会让他们也有机会碰见有严重心理问题的病人—暴力少年,药物成瘾人群,性侵者,以及卷入过家庭暴力和儿童虐待的人。对执照的要求在每个地区都是不一样的,但是通常都包括心理学或者社会工作学的硕士学位和一到两年的指导下实习。就好像这样还不够复杂一样,事实上,社会上拥有着数以千计的精通解决各种不同类型问题(从性虐到酗酒)的咨询人员;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正视,对于他们,我们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规范他们所接受的训练。 他们中的许多人所接受的训练也仅仅只是一个短期的培训课程。
  马住 等更  
  @并不是马甲的马甲
03:44:05.0  嘿嘿,这个之后我们会进行分析。。。敬请关注后文哦~是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下一章开始我们就会讲其中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就开始正式进入正题了。不过,基本上所有的失调(disorder)都会有一个生物上(biological)的基础。  —————————————  期待这部分诶~~  
  @flauros
13:36:59  @并不是马甲的马甲
03:44:05.0  嘿嘿,这个之后我们会进行分析。。。敬请关注后文哦~是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下一章开始我们就会讲其中涉及到的影响因素,就开始正式进入正题了。不过,基本上所有的失调(disorder)都会有一个生物上(biological)的基础。  —————————————  期待这部分诶~~  -----------------------------  嗯嗯,我加油更新,第一章马上就结束了!
  许多研究型心理学家和一些心理学执业者对心理咨询师(counsellors)和心理疗者(psychotherapist)的数量不断上升感到担忧,因为这部分人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学术训练,在研究方法和心理学理论上并不专业,同时他们也可能会应用一些并没有效果的治疗技术(unvalidated therapy techniques)。批评家追溯引起这种上升的根源的,其一是独立的专业学校。 这些学校并不是任何大学的附属机构。确实,其中的一些学校提供了有质量的教育,但对于其他的大部分来说则并没有。此外,尽管在过去几十年申请者的分数越来越低,但是自年代开始,心理学博士计划的录取率却大幅上升。最大幅度的上升在临床心理学上,从1970年代4—6%的录取率到了2003年21%的录取率。通过回顾过去的临床心理学训练产生的种种迹象,Donald Peterson(2003)发现质量越来越低的各种培养计划导致了越来越多不合格的毕业生。 “为了否认他们没有能力胜任执业是因为他们缺乏天赋,那些没有接受过足够训练的心理学家藐视所有的理论。”  在另一方面,许多执业者认为心理治疗是一门艺术,是否接受了科学的研究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和他们治疗病人的水平没有关系。在第16章中我们会回过头来再次讨论这个存在于科学家和心理疗者(在接受过的训练和态度上)之间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也是成立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APS:心理科学联合会)的原因。随着科学家和执业者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并且随着人们迫切的想要论证心理学治疗的有效性。这促进了一些杰出的临床心理学家提出要在研究者和临床心理学家之间建立一个以实验为依据的心理治疗上的合作,并希望通过这个合作可以弥补存在于两者之间的巨大差异从而提升治疗水平。
  撒花撒花~~~~~~~~~~~~~~~~~~~~~第一章结束啦~~~~~~~~~~~~~~~~~~~~~~~~~撒花撒花
  第八章:社会文化背景中的行为 (Behavior in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 )  I. 角色和规则(Roles and Rules)  II. 社会施加在观念和行为上的影响(Social influences on beliefs and behavious)  III. 群体中的个体(Individuals in grous)  IV. 我们 vs 他们 (Us vs them)  V. 群体争端和偏见 (Group conflict and prejudice)
  @并不是马甲的马甲 马克  楼主加油
  @shirelychan
03:24:28  @并不是马甲的马甲
马克  楼主加油  -----------------------------  ?(? ???ω??? ?)?
谢谢哒~~~我会加油更的!
  当Mohamed Atta还在德国的研究生学院攻读城市规划时,他的朋友们认为他是个好人,就像很多其他的学生一样,他也被他所观察到的社会不公现象感到困扰。Atta对社会的贫富差距感到尤为不安,尽管他有着不错的家庭背景:他的父亲是一个律师,并且他的两个姐妹都成为了大学教授。 他的一个德国朋友告诉洛杉矶时报说:“我知道他(Mohamed)只是一个在寻求正义的人”,他的另一个朋友也发表意见说“Atta是一个对宗教十分虔诚的人,并且是一个十足的理想主义者和人文主义者。” 在2000年,Atta永远的离开了德国。 在2001年九月11日,他指挥19名劫持犯袭击了世界贸易大厦和五角大楼,导致了近3000人死亡。
    Mohamed Atta
  在1994年的卢旺达,胡图部落的人枪杀,砍死将近一百万的图西人(卢旺达与布隆迪境内的少数民族人)。一度,有数千图西人难民来到圣本笃修会的女修道院寻求庇护,他们相信那些修女会给他们提供庇护。但是,事实事与愿违,修道院的女院长—Gertrude修女和另外一个修女Maria Kisito(二人均为胡图部落人)将他们的行踪报告给了胡图部的武装力量。 因此有超过7000名图西人在接下来的大屠杀中被杀害。 当两位修女在比利时接受审讯时——战后二人逃到了比利时——Gertrude修女在法庭上陈述说她这样做是因为“我们所有人最终都会死亡。”
但有目击证人作证说  当有500个图西人逃到修道院的车库里时,这两个修女将民兵的汽油带了进去。然后车库就着火了,并且任何尝试从车库里逃出来的人都被砍死了。
这两个修女最终因为反人类罪被判决15年和12年。
    两位修女在布鲁塞尔
  1961年,Adolf Eichmann,一个位列高级军官的德国纳粹精英,因在二战中驱逐和杀死了数百万的犹太人而被判处死刑。他对他的工作效率和可以对受害者保持冷血感到极为自豪。但当他被以色列人逮捕时,他却宣称自己并非是反犹太的。 在处决前夕, Eichmann说,“我并非生来就是一个恶魔,我也是谬误的推理的受害者。”  Eichmann所指的“谬误的推理”是一个广泛传播的观念,即所有做下恶魔般事情的人也一定是一个恶魔。
Mohamed Atta,Gertrude和Maria Kisito修女,以及Adolf Eichmann,他们所有人都犯下了滔天罪恶。 这是因为他们疯了吗?或者是因为他们就是邪恶的? 他们对这个世界干了如此邪恶和残忍的事情,但是同时,他们也做了很多善事,牺牲,和英雄壮举。
我们怎样才能解释清楚人本性的两面呢?
    Adolf Eichmann
  I. 角色和规则(Roles and Rules)
  @并不是马甲的马甲
02:56:54.0  撒花撒花~~~~~~~~~~~~~~~~~~~~~第一章结束啦~~~~~~~~~~~~~~~~~~~~~~~~~撒花撒花  —————————————  帮露珠撒花~~~~~露珠帮帮哒~~~~~辛苦啦【捏捏肩  
  @flauros
13:47:55.0  帮露珠撒花~~~~~露珠帮帮哒~~~~~辛苦啦【捏捏肩   —————————————  噗…我多年的手癌没救了…是棒棒哒_(:3」∠)_  
  楼主加油啊,会一直跟下去,顺便问一下,你认为心理学哪个方向比较有前景,也就是对大众比较有用  
  @flauros
13:49:48  @flauros
13:47:55.0  帮露珠撒花~~~~~露珠帮帮哒~~~~~辛苦啦【捏捏肩  —————————————  噗…我多年的手癌没救了…是棒棒哒_(:3」∠)_  -----------------------------  没事没事~嘿嘿,看得明白~谢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酱~~~
  @超心理学
21:14:38  楼主加油啊,会一直跟下去,顺便问一下,你认为心理学哪个方向比较有前景,也就是对大众比较有用  -----------------------------  谢谢哦,一直看下去也一定和我一样觉得受益良多的。 你的有前景如果指的是对大众比较有用的话,我觉得对大众有用的必须是可以直接影响到大众的,虽然这种影响的程度是无法估计而且肯定是方方面面的。前文有说过将心理学理论应用到交叉学科的应用心理学,举个例子,我们可以通过运用心理学理论去逮捕罪犯和控制犯罪量,这个应用提升了区域内的安全程度,对大众的影响是大范围的但是对个人来说可能并不直观。对个人来说,临床心理学者(或者其他有资质的治疗者)治愈了个人的痛苦,提升了个人的生活水平,这种影响对个人来说影响大并且直观,但是范围可能不够广泛。 不过对于整个社会来说,当更多的个体素质和状态都提升了,社会也会得益。
从这两点来说我觉得应用心理学和临床比较有用。但是 纯理论的研究也并不能忽视,没有理论的发展作为支撑,也就没有东西可以应用了。
我认为比较好的状态是二者的结合, 对于与大众有所接触的心理学家来说他们手上有病人有数据有案例,他们可以为纯学术的研究提供数据上的支持,并且可以有地方运用新近的理论。对于纯学术研究者来说,他们也可以通过应用者得到数据的反馈,从而改进自己的研究理论。
  不好意思。上面那个标题放早了。还有一段,然后才是开始。。
  在社会和文化心理学的看法上,他们认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个人和群体的行为都受到了他们所在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巨大影响。
在这一章,我们会聚焦于社会心理学的基础。它的基本理论会帮助我们明白,为什么一个并没有发疯,也不是恶魔的人也会犯下难以言说的罪恶,而相反,那些看起来普通的人也会在偶然的机会下做出英雄壮举。 我们接下来会分析角色和态度的影响,人们的行为是怎样被他们所在的群体和环境影响的,并且人们在怎样的情况下会表现顺从,怎样的情况下则会表示反对。 最后,我们则会讨论种族偏见以及不同种群之间争斗的社会文化原因。
  角色和规则(Roles and Rules)  社会心理学家 Stanley Milgram 曾说:“我们所有人都是被缠在社会约束的蛛网中的脆弱生物。” 他所指的“约束”就是社会规范(norms—类似伦常之类的东西)和规则(rules),即我们被社会认为应该怎样做,如果破坏规范和规则就会被威胁和惩罚,顺从它们就会得到奖赏,因此,这些规范和规则得以在社会实施。 规范(norms)是我们每日生活中的一种惯例,它让我们与他人的交往变得有秩序并且可以预知;就像蛛网一样,它们看不见但是却十分强大。 每个社会都有它们自己的规范和规则,并且深入到人们生活中的每件事当中:求爱,抚养孩子,做决定,公共场合的行为。
一些规范被修订到了法律当中,例如“一个人不得袭击他人,除非是自卫。” 一些则是社会公认的默契,例如“一个男人应该痛打侵犯了他男子气概的人”。 还有一些则是十分细小的,不言而喻的规则,例如“你不应该在公交车上放声高歌。”  当人们观察到其他人侵犯了社会规范(norms)时,他们也会更倾向于如此做——这就是为什么整个社区风气都会恶化的原因。
研究者在荷兰的六个公共场合进行了观察实验,研究者发现如果人行道没有经过打扫,非常的脏,画满涂鸦而且有陌生人在非法燃放烟火,路过的行人则会更倾向于乱丢垃圾,非法停车,甚至从邮箱偷走钱,哪怕仅仅只是五欧元。同时,相反的,如果人们认为那是规范,人们也会更积极的去做。当酒店在客房中挂上“大部分客人都会再次使用毛巾”(而不是“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时),超过半数的顾客都会选择重复使用毛巾。  在每个社会里,人们都会担任不同的角色(roles),人们在不同的位置上时,规范(norms)会塑造人们在这个位置上时应该怎么做。 性别角色(gender roles)定义了男人和女人各自应该有怎样的行为表现。 职位角色(occupational roles)决定了经理和雇员、教授和学生各自应该怎样表现。家庭角色(family roles)让孩子和家长有着不同的分工。每一个角色的特定方面都必须得到实行,不然就会得到惩罚—情感上的,财产上的或者职业上的。例如:作为一个学生,你知道为了通过这门课的考试你不得不做些什么。 而你是怎么知道什么是一个角色(role)所要求你做的呢? 当你违反的时候你就知道了,不管你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因为当你违反的时候,你很有可能会感到极度的不自在不舒服,并且其他人也会尽可能的让你去感觉到很不舒服。  社会角色(role)所要求的行为事实上是由你所在的文化所塑造的。
文化(culture)可以被定义为:一个集体或者社会共有的行为规则,以及被绝大多数成员所共享的价值观,信念和风俗,并且一代代的被传承下去。你通过习得你所在文化的语言学到大多数你文化中的规则和价值观:根本不用去思考。  例如,不同的文化在交谈距离上有着不同的规则: 当人们谈话时他们应该距离多近。
普遍来说,阿拉伯人喜欢站得近到能感觉到对方的呼吸,并且会触碰对方的胳膊和看对方的眼睛。
而这样的距离对许多北美和北欧人来说,如果不是非常熟悉的人或者是爱人,就会感到很不舒服。 英国人和瑞典人在交谈时彼此距离最远;南欧人则站的近一点;拉丁美洲和阿拉伯人则站的最近。
就算在第二人生这样的网络虚拟社交空间里,玩家的行为也依然遵循着他们文化背景里的规则:例如,就像在现实世界里一样,女性玩家与男性玩家相比,在与他人交谈时会站得更近并且有更多的眼神交流。而如果一个玩家的文化背景是随着距离靠近而减少眼神交流,那他们在游戏中也会如此表现。  如果你和一个来自完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谈,你可能感觉非常的不舒服而且不知道为什么。 你可能会觉得那个人在挤你或者会觉得他不可思议的冷漠和有距离感。
    交谈中的阿拉伯人
  本能的,人们会将自己的兴趣和人格特征带到他们所扮演的角色中去。 就像两个扮演同一个角色的不同演员一样,尽管他们读着同样的剧本,但却有着不同的表演。 你也一样,你对如何扮演一个学生,朋友,父母,或者雇员都有着自己的理解。 尽管如此,社会角色(social role)的力量还是很强大,强大到甚至会导致你的行为和你自己本身的性格和内在完全不一样。接下来我们会介绍两个能展示生活中社会角色力量的实验。
  楼主加油哦,等着呢  
  @超心理学
15:13:16  楼主加油哦,等着呢  -----------------------------  嗯嗯,谢谢酱
  A. 顺从实验  在1960年代早期,Stanley Milgram设计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实验。Milgram想知道,在面对权威所发出的违反自己道德标准的命令面前,有多少人会顺从。
参与者们都以为自己所参与的是研究惩罚对学习的影响的实验。 每个参与者看起来都是被随机分配成“老师”的。其它的一些人,则以被随机分配成“学习者”的志愿者的身份被介绍给他们。学习者被要求坐在一个相邻的房间里,当他们在背诵指定的词组发生错误时,“老师”就会通过操控器给他们一个电击。随着每发生一次错误,电流的强度都会以每次15伏特递增(从0 到最大450伏特)。 操控器上贴有标示电击程度的标签,从“轻微电击”到“危险-强电击”和最后的,不祥的“XXX”。事实上,这些“学习者”都是Milgram的同伙,并且根本就不会受到任何电击。但是在实验过程当中,没有任何一个“老师”知道这一点。 这些扮演受害者的演员做着十分逼真的表演:随着实验的进行,他们不断地对疼痛发出叫喊,并不断地央求赦免电击,所有的一切都根据事先安排好的剧本来。  在开始这个实验之前,Milgram询问了一些精神病学家,学生和中产阶级 ,让他们说出他们认为最终会有多少人按下从“轻微”到“XXX”的所有电击按钮。精神病学家们认为,大多数人在“学习者”发出第一次央求后会拒绝按下150伏特以上的按钮。可能一千个人里只会有一个人将按钮从头按到尾,并且那个人一定是有心理疾病的虐待狂。 其他的非专业人士也同意这样的预测,并且他们所有人都认为,在这个实验的早期阶段他们就不会再顺从指示。
  但是,结果并不是如预期这样发展的。差不多三分之二独自操作电击仪器的人,不管年龄和阶层,都顺从的完成了整个实验,将电击强度推到了最大。 尽管过程中有一些对实验人员的反对声,但在实验人员冷静的宣称“这个实验需要你继续下去”后,他们都让步了。他们不管“受害者(学习者)”有多大声的叫喊着让他们停下,也不管这个电流会造成多大的疼痛,还是顺从了实验人员的要求。 他们甚至在对于自己伤害了别人而感到痛苦的时候也依旧选择了顺从。 就像Milgram所注意到的那样,参与者们“流汗,颤抖,说话结巴,咬嘴唇,呻吟,并且用指甲掐自己”——然而他们依然选择顺从。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超过3000不同种族的人参与了Milgram实验的重复性实验。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管男女,都对其他人施加了他们自己也认为十分危险的程度的电击。最近,Milgram的顺从实验又再次进行,结果也是惊人的相似。其中尤为有趣的是,在这次重复性试验中,实验者给参与者提供了更容易不顺从的环境和条件,但是顺从人员的比例和原始实验并没有什么变化。 其他国家的研究者们的实验结果也同样有着相似的高顺从率,在西班牙和荷兰甚至超过了90%。
  Milgram和他的团队后来提出了一些可能会让参与者选择不顺从实验者的环境因素。 他们发现事实上,受害者们说什么或者做什么对于参与者是否顺从并没有太大影响,甚至当受害者说他患有心脏疾病,发出恐怖的尖叫,或者就好像已经崩溃一样丧失反应,都不会改变参与者是否顺从的决定。但是,在以下几种特定的情况下,人们会更有可能选择不顺从  * 当实验者离开房间时。许多人偷偷的给予低程度的电击但是再实验报告上写他们
一切按照指示操作。  * 当受害者和参与者在同一个房间时。 当“老师”不得不直接的面对自己将电击施加于受害者时,许多人拒绝继续下去。  *
当不同实验者发出矛盾的命令时。 当一个实验者告诉参与者继续实验时,另一个马上说停止实验,这种情况下,没有一个人继续施加电击。  * 当一个普通人员(非具有权威的实验者)命令他们继续时。显然当其他的志愿者命令参与人员继续试验时,许多参与者拒绝配合。  *当参与者和一个拒绝继续实验的同伴在一起时,他们通常也受到鼓舞而不去顺从。
    当“老师”(参与者)和“学习者”(受害者)同处一室,并且参与者直接对受害者施与电击时,绝大多数参与者拒绝继续,但是这一位仍然在继续顺从。
  Milgram对此陈述说,顺从,与其说是取决于参与者的人格因素,不如说是取决于环境因素。他又总结说“决定【他们】行为的钥匙并不是压抑已久的愤怒或者进攻性,而是他们和权威关系的本质。他们已经将自己献给了权威;他们把自己看做权威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一旦他们这样认为,他们就再也没有能力挣脱”  Milgram实验也招来了众多批评。很多人认为这个实验是不道德的,因为它让参与者处于一个信息不对称的状态中,参与者们并不知道到底真正发生了什么直到实验结束(当然,如果提前告诉实验者,这个实验就会无效了)。并且,批评者还认为这个实验也导致很多人情感受到了伤害(Milgram认为如果他们当初轻易地拒绝了指示,那他们也就不会感到痛苦)。
此外,许多心理学家对Milgram的“人格因素与人们对权威是否顺从没有关系”结论提出了质疑。他们指出,某些特定的人格因素,如敌对,自恋和刻板,会导致顺从的可能性以及想要施加给他人痛苦的意愿上升。还有一些人则反对Milgram将实验参与者的行为和纳粹的暴行,以及其他以职责名义做出的残酷行为进行对比。Milgram实验中的参与者只有当实验者在房间里的时候才会格外顺从,并且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感到十分的挣扎和不舒服。与之相反,大多数纳粹并没有得到权威的直接命令,也没有外部的压力,并且也极少感到痛苦。 尽管如此,这个实验还是在公众中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让人们意识到了不加批评的顺从是多么的危险。就像John Darley所说的,“Milgram向我们展示了,仅仅凭借着社会力量,怎样的让一个普通人一步一步的在现实世界中变成暴行的根源。”
    实验者社会心理学家 Stanley Milgram
  B. 监狱实验——(《路西法效应》一书中有此实验的详细报告,有兴趣的人可以阅读哦)
  斯坦福监狱实验是另外一个广为人知的展现角色(roles)力量的实验。实验者Philip Zimbardo和Craig Haney想知道如果将普通的大学生随机分配为狱警和犯人的角色会发生什么。 所以他们就在斯坦福大学建筑里的地下室布置了一个有着很多单独小隔间牢房,并且给狱警和犯人准备了不同的制服,以及给警卫配备了警棍。 学生们同意在这个地方生活两周。  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部分犯人都变得痛苦和无助。 他们有了情绪上的创伤和身体上的不适。 一下甚至变得十分冷淡麻木;还有一些人则变得十分具有反抗性。有一个人甚至因为恐慌而崩溃。 然而,狱警们则慢慢的开始享受起他们的新力量了。 一些狱警尝试友好地对待犯人并且会给犯人一些小小的好处;还有一些狱警“严厉但是公正”,十分严格的遵守“监狱规则”。但还有一部分人变得十分严酷和苛刻,甚至当犯人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形式的反抗时,也会惩罚他们。 其中一个狱警变成了一个不寻常的虐待狂,他用警棍敲打着自己的手掌去训呵犯人集合,还命令犯人中的两人出列模仿性交动作(他们拒绝如此做)。实验者并没有料到这些普通的学生会有这如此迅速和惊人的转变,最终,这项实验在开始后六天就结束了。  学生和普通公众都被这次试验的录像震惊到了。对于实验者来说,他们从中了解到了角色(roles)是如何影响行为(behaviour)的:他们表示说狱警的侵犯行为都是因为他们穿上了狱警的制服,并且有着由狱警的权威性所授予的力量。
然而,一些社会心理学家则认为监狱实验其实只是验证对权威的顺从性以及一些人为何乐于服从命令的另外一个例子,在这个试验中,则是顺从实验者Zimbardo。让我们来看看实验者Zimbardo在实验开始时为狱警们提供的一个简短说明:  你可以在犯人中营造出一种无趣的感觉,甚至给他们某种程度上的恐惧感,你可以创造一种霸道的感觉让他们觉得他们的生活完全在你的掌控中,在这个系统,你,和我的掌控中,并且他们没有任何隐私。。。。。。我们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剥夺他们的自我感。普遍来说就是要引导犯人产生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让他们知道在这个环境中,我们拥有所有的力量,而他们,一无所有。
  这对于狱警被允许有什么样的行为是一个十分有力的宣言,并且传达出了Zimbardo个人的鼓励(”我们拥有所有的力量”),因此一些狱警听取了Zimbardo的话并表现得十分残忍也并不令人惊讶了。那个有虐待倾向的狱警说他只是想扮演好一个“最坏的狱警”角色,就和他在电影里看见的一样。  尽管有着很多的缺点,斯坦福监狱实验依然是一个有用的警示故事。 在现实的监狱中,长官和警卫确实拥有某种在实验中给予学生们的那种权力,并且他们也许也受到了对犯人苛刻的指示的鼓舞。监狱实验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鲜活的例子: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人们行为并导致一些人的行为违反他们的性格的。
  C. 人们为什么顺从  当然,顺从于权威或规范(norms)并不总是有害的或坏的。对于任何一个群体来说,有一定数量的需要去服从的规则是必须的,并且顺从于权威对个体和社会来说都有一些好处。 如果每一个市民都无视交通灯,逃税,到处乱丢垃圾,随意攻击别人,那么这个国家就无法正常的运作下去。如果一个组织的成员想来就来想走就走,那么这个组织也无法运行下去。但是,顺从,也会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在历史中,说着“我只是遵从命令”来为自己行为辩解的不在少数。 作家C. P. Snow曾经说到“大多数骇人听闻的罪行都是由顺从而不是反抗的名义下犯下的”。
  大多数人选择顺从命令是因为抗拒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后果:他们可能被学校退学,被炒鱿鱼,或者被捕。 但是人们顺从也同时因为他们希望通过顺从权威,可以得到升职加薪或者别的好处,又或者是他们希望从权威身上学习到一些知识或者经验。 他们顺从也因为他们尊重权威的正当性。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顺从仅仅是因为他们不想破坏现状,不想对专业人士表现出怀疑或者无礼,因为他们害怕他们一旦表现出这些行为就会被讨厌。那么对于Milgram试验中那些为自己行为而内心挣扎却选择了顺从的人,以及那些无法将自己从“社会约束的蛛网”中解脱出来的人来说,他们是为了什么在顺从呢? 并且人们是怎样一步步的将行为的后果和道德性脱离开的呢?
  其中一个答案就是诱陷(entrapment),既一个个体不断提升他对一系列行动的支持,以去给他们已经做过的行为一个正当的理由的过程。 诱陷的第一步就是提出一个并不难的要求,然后一个接一个,直到你意识到之前,你已经完成了造成问题的所有步骤。 在Milgram的实验中,一旦参与者在给出了一个15伏特的电击之后,他便将自己投入到了这个实验中。下一步也“仅仅”是一个30伏特。 因为每一步都如此微小,结果最终在他们意识到之前,他们已经亲手给了“学习者”一个他们自己也知道的十分危险的电击。在那个时候,做出一个要退出实验的突然决定已经非常困难了,尤其是在已经施加了150伏特的电击之后。比较容易退出的时间点是当“学习者”第一次发出他们抗议时。
  不管一个人做出什么样的决定,顺从或者是反抗权威,他都会有一种要使自己选择有正当理由的急迫感。 举个例子来说,对于那些顺从的人来说,他们经常将责任移交给了权威,因此将自己从自己行为所产生的责任中解脱了出来。 在Milgram的试验中,许多给出了最强电击的人都持有这样一种态度 “那是他的问题;我只是遵从命令而已。”
与此相反,那些拒绝给出高强度电击的人则选择承担责任。一个32岁的工程师表示说“我认为那样是非常懦弱的,如果我现在推脱说,’那是你们的错误,并不是我的’ 我认为这就是一种懦弱。”
  一个令人胆寒的诱陷实验是由25名曾经为终止于1974年的独裁政权服务的希腊宪兵组成。 一个心理学家面试了这些人,想要寻找出他们是怎样一步步被训练,然后去拷问那些有问题的囚犯的。 第一步,这些人仅仅是被命令站在审讯室外面守卫。 接着他们被命令站在审讯室内守卫,他们可以在这里观察到囚犯是如何被虐待的。接着他们被要求“帮助”殴打囚犯。一旦他们顺从的完成了这些命令并积极的投入其中时,这些虐待者们发现他们感到更容易的去施行他们的虐待了。相似的步骤被用来训练部队和警察中的拷问者去虐待那些政治犯和恐怖分子嫌疑犯。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些虐待者也为自己的行为提供了正当的理由,因为他们把自己看做只是在“做自己分内工作”的“好人”。 这对于那些只把世界看做由“好人”和“坏人”组成的人来说,这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他们甚至无法想象为什么一个好人也会做出残忍的事情。 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就像在Milgram的实验中一样, 人们只是开始于一条道德上有些模糊的道路上,然后就发现自己已经朝着违反自己原则的方向上行进了很长一段路。
从那些希腊虐待者到非洲修女,从那些善良的Milgram实验参与者到我们的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面临着确定我们不该做什么的困难。 对于许多人来说, 角色(roles)的要求和社会环境所带来的压力击垮了他们的内在良知。
  II. 社会施加在观念和行为上的影响(Social influences on beliefs and behavious)
  A. 归因( Attributions)  人们阅读侦探小说为了找出到底是谁犯下了罪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想知道为什么人们会做这些事情。是因为一个糟糕的童年吗,还是精神疾病,亦或是被鬼上身了? 根据归因理论(attribution theory),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行为的解释分为两个类型。当我们做一个环境归因(situational attribution)时,我们认为行为的原因是来自于环境或者情境之中:“Joe偷钱是因为他的家人快要饿死了。” 当我们做一个素质归因(dispositional attribution)时,我们认为行为的原因是来自于其人本身,例如人格因素或者动机:“Joe偷窃是因为他生来就是一个窃贼。”  当人们尝试为他人的行为寻找一个说法时,他们倾向于高估别人的人格因素影响而低估环境因素的影响。根据归因理论,人们倾向于忽视环境归因而喜欢素质归因。这种倾向被称为基本归因误差(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Milgram实验中的数百位参与者难道生性虐待成瘾吗?监狱实验中的学生狱警天性残暴而那些学生囚犯天性懦弱吗?这样想的人通常都犯下了基本归因误差(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的错误。根据人格因素去解释他人行为的冲动是如此的强烈,甚至在当我们知道他们只能选择这样做时我们也这样想。  基本归因误差在西方国家尤其普遍,中产阶级的人们倾向于相信个人应该为他们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喜欢环境的影响更甚于人们自身这样的观点。他们认为自己在实验中会拒绝实验者残忍的要求,他们也认为自己会在监狱实验中对那些暂时充当囚犯的学生同僚们十分公正。 与之相反,在类似于印度这样的国家,每一个人都被嵌入在种姓制度和家族网络之间;在日本,中国,韩国和香港,那里的人们相对于西方来说更有群体价值取向,人们更能清楚地意识到环境对个人行为的约束。因此,如果一个人举止奇怪,犯了小错误,或者有一些道德上的小过失,来自印度或中国的人,不同于西方人,更倾向于用环境归因去解释那个人的行为。
  人们会犯下基本归因误差(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在评判自己行为和他人行为时依靠着不同来源的信息。我们知道我们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但是我们并不总能同样的感受到他人。因此,我们在评估自己的行为时,我们会考虑到我们内在的感受和意图,但是当我们去评估观察他人的行为时,我们仅仅通过他们的行动去解释一切。这种基本的社会感知不对称进一步扩展为自利偏差(Self-serving bias),我们仅仅思考那些让我们感觉良好的东西,甚至在我们不应该如此做的时候。我们会在第九章讨论其他的认知偏差(cognitive biases),但是接下来我们会讨论两种人们经常犯下的和归因(以及错误归因)密切相关的认知偏差:
  1. 我们为自己的过失选择最有奉承性以及最宽容的归因。 当去解释人们自己的行为时,人们倾向于选择对他们自己最有利的归因。将那些好的行为归功于自己(素质归因),而将他们的失败,尴尬的错误,或者有害的行为归因于自己所处的环境(环境归因)。例如,大多数北美人,当他们生气时会说:“我生气是因为这个环境实在让人无法忍受。” 而不是说,“我生气是因为我是个脾气很差的令人扫兴的家伙”。另一方面,如果他们做了一些令人赞赏的事情,就像捐款给慈善机构,他们则喜欢将自己的动机归因为个人素质(“我是如此慷慨的一个人”)而不是环境(“电话里的那个人给了我让我捐款的压力”)。
  上面那个偏差就是 自利偏差(Self-serving bias),忘记说了。。。。。。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文化可能会影响我们是否会有另外一种偏见: 利群偏差(the group-serving bias)。这种偏差是指人们倾向以更有利的眼光看待自己所处的群体,或自己群体中的个体。 在这项研究中,殴裔加拿大人,亚裔加拿大人以及日本学生被要求评价他们的大学以及他们的一个家庭成员。 研究者发现日本学生们与加拿大人相比,一致性的给予了他们的家庭成员和大学更少的正面评价(不讨论他们的道德性)。因此, 日本参与者们(更重视集体的社会成员)并没有犯利群偏差,不管是在个人层面还是群体层面上,而加拿大参与者们(更重视个体的社会成员)在所有层面上都对他们所属的群体表现出了利群偏差。所以,一些利群偏差是由于个体所在的文化是更主张群体还是个体而导致的。
人们认为这个世界是公正的—公平世界假说(just-world hypothesis)。根据公平世界假说理论,归因也通常被人们对相信世界是公平的这种需要所影响,即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一旦这种信念受到动摇,人们就会想要去修复它。 不幸的是,为了修复公平世界的理念,人们通常采用的方法是素质归因中的一种——谴责受害者(blaming the victim):也许那个人根本就不是个好人;他一定是做了什么罪有应得事情才让这些事情发生在他身上的。事实上,当人们被命令去伤害别人时或者发现他们自己陷入了伤害他人的境地时,去谴责受害者是相当普遍的一种情况。 在Milgram的实验中,一些“老师”评价“学习者”是如此的愚蠢和笨拙,所以才会遭受电击。 在布鲁克大学的另外一个实验中,Carolyn Hafer发现那些深信这个世界是公平的人比起那些并不这样想的人来说,更爱谴责受害者。一旦他们的世界公平的信念收到了威胁,这些人们就会千方百计的寻找一些理由来证明为什么受害者活该如此以去维持自己的信念。
  当然,有的时候素质(人格)归因确实很好的解释了人们的行为。但是重要的是,你必须知道你做的每一个归因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后果。 例如,快乐的夫妇通常将伴侣的一些失误归因于环境(“他/她一定是因为压力太大了”),而将伴侣一些值得赞赏的行为归因于他们的内在(“他就是一个如此善良的人”)。 与之相反,那些相处并不愉快的夫妇则爱将伴侣的错误归因于他们的人格因素(“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私鬼”),将伴侣的好行为归因于环境(“确实,他送了我礼物,可是这是他妈妈让他这么做的”)。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你对你的伴侣,父母,朋友所做的每一个归因都会影响到你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你对他们失败的容忍度。
  B. 态度  人们几乎对所有的事情都持有态度——政治,食物,儿童,电影,运动明星等等。 态度(attitude)是人们关于人,群体,观点和行为的一种观念。 一些态度是显性(explicit):我们可以意识到它们,它们也影响我们显意识的决策和行为,并且这些态度可以在自我问卷中被表达出来。其它的一些是隐性的(implicit): 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它们的存在,它们可能会以某种我们没有意识到的方式去影响我们的行为,并且没办法用直接的方法去衡量它们。  当你有一些全新的经历时,你会改变一些态度。有时,你的态度也会因为你理智的发现你以前的看法是错误的而改变。但是大多数时候,人们改变态度只是因为心理对一致性的需求和大脑在处理信息时产生了一些偏差。 在第九章,我们讨论了认知失调(cognitive dissonance), 即当两个态度或者是行为和态度发生了冲突的时候人们的一种不舒服的感觉。为了修复这种失调,大多数人会选择改变他们的态度。例如,如果你喜欢的一位政客或者明星做了一些很愚蠢的,不道德的以及非法的事情之后,你可以通过降低对那个人的评价或者是认为那个人所做的事情根本就不愚蠢和无德来修复你的心理失调。 不幸的是,通常人们会选择忽视那些会让他们的基本信念产生动摇的证据来维持他们的心理一致性。
  1. 转变观点和夯实信念。 每天,围绕在你身边的广告、政客以及朋友都在试图去影响你的态度。 他们使用的其中一样武器就是不断地重复一个观点。重复的接触甚至可以使像zug这样一个毫无意义的词汇都变得具有正面性。熟悉效应(familiarity effect)是一种对熟悉的人或东西持有正面态度的倾向,这种效应在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以及不同的意识形态中都有所展现,甚至对于那些你无意识中看到的东西,它也发生作用。只要重复足够多的次数,甚至是最卑劣的谎言,公众最终都会选择去相信。希特勒的宣传部长, Joseph Goebbels,称这种技巧为“弥天大谎(Big Lie)”。
  上面那段掉了一句话,重新贴一下。。。。  1. 转变观点和夯实信念。 每天,围绕在你身边的广告、政客以及朋友都在试图去影响你的态度。 他们使用的其中一样武器就是不断地重复一个观点。重复的接触甚至可以使像zug这样一个毫无意义的词汇都变得具有正面性。熟悉效应(familiarity effect)是一种对熟悉的人或东西持有正面态度的倾向,这种效应在不同文化,不同种族以及不同的意识形态中都有所展现,甚至对于那些你无意识中看到的东西,它也发生作用。一个相似的现象叫有效效应(validity effect),指轻易的去相一些事情只是因为它被重复了许多次的一种倾向。只要重复足够多的次数,甚至是最卑劣的谎言,公众最终都会选择去相信。希特勒的宣传部长, Joseph Goebbels,称这种技巧为“弥天大谎(Big Lie)”。
  在一系列的实验中,Hal Arkes和他的同事们向我们展现了正确效应(validity effect)是怎样运转的。在一个特定的试验中,人们阅读了一系列陈述,例如“水银比铜的沸点更高”或”超过400部的好莱坞电影是在1948年以前出品的”。然后,他们被要求为每一个陈述的真实性打分,从1(完全错误)到7(完全真实)。一到两周后,他们被再次要求为一些陈述的真实性打分,这些陈述包括之前他们见过的以及一些全新的。结果是:少量的重复就可以让人们觉得那些熟悉的陈述更具有真实性。相同的效应也表现在人们对一些其它陈述的态度上,包括那些没有经过确认的观念(例如,至少有75%的政客是不诚实的), 主观上初步认为正确的观念以及那些主观上认为完全错误的观念。Arkes说: “注意我们并没有尝试去做任何说服,也没有提供任何支持性的数据,我们只是让人们去为这些陈述评分。看起来似乎只要少数的重复就可以提升人们对其正确性的感知,这实在太可怕了。”(validity effect应该是正确效应更好点。)
  在那些日常生活最常见的话题中,例如电影和运动,人们的态度从十分漫不经心到非常狂热。 如果你最好的朋友对你十足狂热的棒球队持中立态度,你们的友情也许可以持续下去。但是当一个人的信念给予了他生活的目标和意义——尤其是政见和宗教信仰——可以说是另一种棒球游戏,就在你阅读这些话的时候,在那些人们最富有激情的信仰上面,人们已经或者正在为其发生争斗。 也许正是对于宗教多样性的不同的态度导致了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大多数对立和痛苦:一些宗教人士接受世界有着不同的宗教观和宗教行为,他们认为教堂和政府是可以被分开来的。但是对于一些宗教狂热的人来说,宗教和政治是不可分离的。他们认为只有一种宗教应该被普及。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了,为什么这些无法协调的态度导致了持续的争斗,甚至在一些时候被用来为虐待和战争辩护。 为什么人们在看待事物上是如此的不同呢?
  扩展阅读:生物和观念:基因会影响态度吗?  你的态度是从何而来呢?
当然,许多态度是因为认知和经验导致的,但是生物基因学家发现一些核心的态度其根源是来自于遗传的人格特征。这就是说,人们持有不同态度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基因。 其中两种特征是“开放性”和“谨慎性”。我们预期那些具有开放性的人普遍来说对新奇和变化持有正面的态度,例如更大文化背景中的宗教,艺术,音乐以及社会政治事件。我们预期那些更喜欢熟悉和传统事务,即对秩序和责任更谨慎的人更容易被保守的政策,宗教,以及哲学所吸引。研究发现也是如此。 例如,在研究中,保守派宗教人士在开放性的评分上比自由派宗教人士低很多。相反的,他们在传统保守的评分上高出自由派很多。
  宗教信仰并不是遗传性的。 大多数人选择宗教群体是受他们的父母,道德观,文化和社会等级影响的。 许多北美人在一生中至少转换过一次宗教信仰。 但是,一项对从小就分开抚养的双胞胎的研究发现,宗教信仰性(religiosity)——一个人对宗教的感知深度以及对宗教教义的固守程度——是受基因影响的。
当宗教信仰性和保守主义和权威主义(对权威毫无疑问的信仰)相结合时,就会导致一直对传统根深蒂固的接受并且会厌恶那些对他们产生疑问的人。
  与此相似,政见也不是遗传的,很大程度上它是和你在成年早期怎么被教育以及那时你所交的朋友决定的,这关键的几年决定了你会加入哪个政党。同样,那些有着摇摆不定政见的投票者以及脱离政治的人并不是由基因决定他们如此做的。但是,政治保守性有着高遗传性: 男性的0.65和女性的0.45。在热点话题上倾向于保守派还是自由派的不同政治立场具有部分的遗传性。 研究者调查了8000组双胞胎的人格特征,宗教信仰以及政治态度。 研究者对比了异卵双胞涛(平均来说50%的基因相同)和同卵双胞胎(完全相同的基因)。他们计算了同卵双胞胎同意各自意见的次数,减去异卵双胞胎同意的次数,最后得到了一个遗传性的粗略估计。如同你在图中看见的一样,展现出高遗传性的态度包括学校祷告和财产税收,展现出低遗传性的态度包括核能源,现代艺术以及堕胎。
  根据上述信息,一些心理学家认为那些也许已经包含在人类社会中的意识形态系统可以用左右的维度来衡量,这个维度由两组核心态度组成:1)人们是否实际上的拥护社会变化或支持这个系统,2)人们是否认为不公平是由人类政策导致的,并且这是可以被克服的或者是自然秩序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自由派倾向于进步,反叛,无秩序,灵活,女性主义和平等。而保守派则更重视传统,舒适,秩序,稳定,以及等级。 这两个维度成了一些特定态度的基础,例如,自由派的大学生相对于保守派学生对于无神论者,穷人,亚洲食品,爵士乐,流浪汉,纹身,外国电影,色情作品,大城市,消遣性毒品以及出国旅游持有更认可的态度。说明他们对新生物的喜欢超过了熟悉的事物。
  由此你可以看出自由派和保守派在对待事物上为何有如此多争吵,例如控制枪支和同志婚姻:他们并不是为了某些特定的事务而争吵,而是为了建立在彼此不同人格特征上的假设和价值观而争吵。
进化心理学家指出,随着几个世纪的变迁,两种态度都有一些适应性的好处:保守派变得稳固,传统而有秩序,自由派则更加灵活而多变。  这些发现令人十分兴奋,但是重要的是不要过分的简化它们,例如,错误的假设每个人的政见都是天生而不受外部环境影响的。 事实上, 个人生活经历(行为基因学家称其为私密环境)对政见的影响甚至会超过遗传因素。你是否想过也许你的意识形态的选择是建立在你的人格特征上的?
又是你的哪些经历—朋友,性别,道德观,社会等级以及独特的经验—塑造了你的政治观呢?
说服还是“洗脑”?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社会心理因素迄今的讨论,这也许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宗教自杀这个令人不安的悲惨现象。 在1994年到1997年之间,超过70名的太阳圣殿教的成员选择了自杀或者谋杀后自杀。
其宗教领袖Luc Jouret和Josephdi Mambro说服他们的追随者,只要他们自杀他们就可以在天狼星上重生,并且可以躲开即将来临的世界末日。 这些宗教领导人并没有对那些新加入的成员说“如果你跟随了我,你最终会放弃你的婚姻,家庭,孩子,甚至是你的生活”,但是事实上,最终,这就是他们会做的。 这些人是脑子有病吗?还是他们被“洗脑”了?
  “洗脑”指一个人在甚至没有意识到发生了什么的时候,思想上产生了一个突然地巨大地变化。这听起来似乎神秘又奇怪。 相反,说服的方法既不神秘也不奇怪,但是它包含了强制性说服(coercive persuation)——就是说,它被设计成去压制个人推理,批判性思考以及做出自己最好选择的能力。 尽管一部分人在情感上会比其他人更容易反应激烈,但是大部分卷入其中的人是很难和普通大众区分开来的。
一些宗教,政治以及心理上的研究以及对恐怖分子的研究发现了强制性说服的关键步骤:
  *参与人遭受了诱陷(entrapment)。首先,新成员只被要求做一些小事,但是这些要求的难度逐渐上升,需要他们用更多时间,花费更多金钱,做出更大牺牲。 最终,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了其中。因为,随着时间推移,他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由强有力领导者带领的封闭组织。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xcel忽略所有错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