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街组织架构的前端架构是怎样的

蘑菇街前端开发实习该选择哪个业务方向? - 知乎9被浏览395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离开淘宝之后,蘑菇街也挺着腰杆说“我是个电商了”
我的图书馆
离开淘宝之后,蘑菇街也挺着腰杆说“我是个电商了”
“虽然天猫一分钟干了我们一天的量,但明年我们争取干天猫 10 分钟的量。”蘑菇街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魏一搏 11 月 11 日下午对仍然还在紧张“作战”的员工们说。
虽然是句玩笑话,但说的一点都不假。蘑菇街从 11 月 10 日凌晨就开始了今年的“双 11” 大促,比天猫早了一天,当天的交易额为 1.43 亿元,“双 11” 全天的交易额为 1.94 亿元,而天猫“双 11”交易额达到 1 个亿,仅用了 1 分 13 秒,还还是在一开场陷入拥堵的情况下。
但那句自嘲还是招来了一片欢呼。它们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 3 天的促销活动中,只要有 1 天破亿就算完成 KPI。更为重要的是,蘑菇街今年是第一次以电商身份参与双十一,它们希望脱离了“淘宝导购”的身份后能干出漂亮的一仗。
蘑菇街从 2011 年成立到现在,已经做了三次转型,几乎是一年一变。最开始是做消费者社区,也就是提供一个分享购物成果、穿着搭配地方,用户只能看不能买。之后蘑菇街将那些以瀑布流形式呈现的图片,变成了可以点击并跳转到其它电商那里去购买的商品,多数时候是被链接到了淘宝卖家,蘑菇街在由此变得被熟知的同时,也被称为“淘宝导购”网站。一个广为流传的数据是,当时拥有超过 600 万女性买家的蘑菇街,每天向淘宝导入 8 万笔交易,高达 8% 的转化率,远高于其它导购网站 1% 的水平,这使它一度被视为变现能力最强的导购网站之一,并成为成立于 2009 年的美丽说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在 2013 年这类导购网站流行时,最多时候有不同品类的 65 家瀑布流形式的导购网站。但之后不久,淘宝就开始对蘑菇街这类导购网站实行“封杀”,微博上甚至流传出几篇名为马云强调不再扶持导购网站和返利网站的内部讲话。不论是否属实,导购网站和淘宝的分道扬镳已经成为了一个必然的结果。
蘑菇街也正是从去年 10 月开始向女性垂直独立电商平台转型,这也被看做是蘑菇街最重要的一次转型。“其实我们内部更喜欢把这种变化称为’升级’,而不是转型。”蘑菇街联合创始人兼 CTO 岳旭强告诉《好奇心日报》,“我们服务的人群没有改变,每一次变化都只是往前又走了一步。”
蘑菇街的主要用户群是 18 到 25岁的年轻女性,基本上是大学生群体,消费能力不高,但有很强的消费欲望、崇尚潮流。这是蘑菇街平均客单价在 130 元左右,复购率超过 50% 的主要原因。
在淘宝阻断接口之前,岳旭强说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这种模式的风险。他们后来发现,跳转出去之后,用户的购物体验并不好。同样一件商品,可能背后只带了一条链接,但用户可以在网上找到 100 条图片、介绍完全一样的链接,而且这 100 条链接背后的实际商品,可能是一模一样的,也可能是不一样的。
蘑菇街之后便有了自己招商的想法,来自淘宝的压力让他们更快地做了这个决定。几乎是在同一时期,美丽说等导购网站也开始向垂直电商转型。“导购网站做电商是必然趋势,”艾瑞咨询电商分析师张文怀对《好奇心日报》说,因为导购对控制用户体验的能力太弱,往往是跳转之后发现东西很差,转型也是在降低这个风险,另外导购抽取的佣金并不可观,一般是在 1% 到 5%。而对于蘑菇街和美丽说这两大导购网站来说,原来积累的用户、高转化率以及和淘宝店家之间的关系都为转型做电商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2013 年 10 月,蘑菇街正式推出针对入驻商家的优店平台,从原有的筛选、推荐变成在自己页面和 APP 就可以完成购买的垂直电商。
为了符合用户原来的浏览习惯,从页面呈现来看,仍然采用了图片为主的形式,但更突出产品。为了让用户意识到蘑菇街向电商平台的转变,不论是 PC 端页面,还是手机端 APP,“购物车”的图标都被放在了首页顶部右侧的显眼位置,原来具有社交属性的“喜欢”和“分享”的按钮都被保留下来,和产品价格一同呈现。
这个全新的以交易为中心的平台是由岳旭强带着他的团队完成的。岳旭强在成为蘑菇街联合创始人之前,曾在淘宝工作过 7 年,是淘宝重要的系统架构师。蘑菇街的另一位创始人兼 CEO 陈琪是前淘宝前端组建者,所以技术的问题在他们看来不是问题。
“我们一开始最担心的是流量会下降的厉害,”岳旭强说,毕竟商家还比较少,产品丰富度不如以前了。他担忧的情况并没有发生,蘑菇街乐于向外界披露的一个数据是转型后当月的交易额就达到了 1.2 亿元,移动端流量的涨幅更是达到 60%,购买频率是 PC 端的 4 倍,缓解了 PC 端的流量冲击。
去年的“双 11”在岳旭强看来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他们其实并没有做什么准备,当时参与的商家也大概只有 5、6 百家,最终却完成了 3500 万的交易额,这个交易量并不算大,但它几乎是蘑菇街平常一天交易额的 10 倍。“这完全超出我们的预估,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我们由此确定了(电商)这件事可以去大胆做了。”
参加今年“双 11”的商家达到了 6000 家,在 1.94 亿元的交易额中,来自移动端的占比高达 78.03%。蘑菇街现在的累计用户量达到 8500 万,移动端月活跃用户超过 3500 万。
这 6000 多个入驻的商家,蘑菇街将其分为五类,用星级来标就是从一颗星到五颗星。主要考量的因素包括店铺的DSR(动态评分体系)、GMV(总交易额)和退货率、复购率等等。根据蘑菇街提供的数据,一星和二星的商家占到 60-70%,三星、四星、五星的,逐级递减,差不多分别是 15-20%、10% 和 5%。
“未来我们会越来越倾向于将更多的资源和流量向优质商家倾斜。”岳旭强说商家管理也是这次转型后他新增加的一个重要工作,蘑菇街为此成立了一个几十个人的客户经理团队,主要的工作是服务商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将销售额、复购率等各项指标都变得好看,另外一个就是商家筛选,如果是一直表现不好的商家,也会被淘汰。
但蘑菇街最开始的招商也面临很多商家的质疑。“瓜子”是一个淘宝店主,也是蘑菇街用户,主要是发搭配。她 2 年前最终选择蘑菇街而不是美丽说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蘑菇街有这样一个功能,晒搭配可以同时呈现多个商品,能够导入更多的流量,而且她觉得也能体现自己的时尚品味。
去年 11 月份左右,她先是收到了蘑菇街邀请入驻的推送邮件,但她并没在意,之后便接到电话。她觉得 2 万块的保证金太高了,淘宝普通 C 店的保证金才 1000 块,都是作为后期店铺违规或者和用户纠纷的处罚。沟通过程中,蘑菇街了解到“瓜子”是搭配达人之后,把保证金降了一半。“但我还是觉得有点贵,而且它是一个全新的东西,我不是很放心,然后它不支持支付宝,当时只能绑定银行卡,支付系统都不成熟。另外就是当时消费者购买时还需要下载一个新的聊天工具,我对用户是否愿意接受这个新系统也比较质疑。”“瓜子”对《好奇心日报》说。
岳旭强说他们一开始确实需要做很多的说服工作,保证金的门槛虽然比一些淘宝店铺多,但入驻之后不会付出很高的导流量成本,“我们短期之内不考虑做很多的广告产品,对于蘑菇街的商家来说,需要做到的是款式更新快,这样商家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到蘑菇街的优选系统,被推荐到首页的几率就会变高。”岳旭强说,这也被一些刚起步的淘宝卖家看做是另一种形式的“低门槛”。
这类商家也是蘑菇街三类商家的其中一种。另外的两类,一类是在蘑菇街做导购时候就关注的,看重蘑菇街的用户群和高转化率,这些也是最早入驻的商家;另一类商家是在其它电商平台做的也很不错,以无所谓的心态只是把蘑菇街作为一个新的渠道工具。对于聊天工具,蘑菇街之后很快就做了升级,现在在蘑菇街 App 上,只需要点击“联系卖家”的按钮,就会直接进入对话框。
在蘑菇街对商家的整个运营规则里面,更新频率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也是蘑菇街的玩法和其他电商平台的最大不同。蘑菇街一直以来的优势是为用户选品的能力,必须不断要有新的东西给到用户才能留住用户。“转型做电商后我们坚持的还是精选这个原则,”岳旭强说,这也和蘑菇街之后明确下来的“买手街”品牌定位相关。
从 10 月 11 日开始,一个 slogan 为“蘑菇街,我的买手街”的广告密集出现在了电视台、视频网站以及北京、上海、杭州三个城市的地铁站。
这是蘑菇街成立以来第一次做大规模的广告营销活动,也是蘑菇街转型电商后的首次品牌亮相。据蘑菇街市场部品牌总监范懿铭透露给《好奇心日报》的数据,这次 campaign 的花费在数千万元级别,超过蘑菇街整个下半年上亿元营销预算的一半。为了到达更多的人群,80% 的媒介投放花在传统媒体上。
蘑菇街同时希望借助“双 11”这样一个时机点能够迅速提升知名度,但为了错开“双 11”营销高峰,蘑菇街特意选择了提前 1 个月进行媒介投放,而不是提前 2 周。“但在尽可能多的到达消费者的前提下,我们希望能够做到精准化。”范懿铭说,所以这次在电视媒体的投放,主要是湖南卫视的王牌综艺节目和金鹰剧场,以及东方卫视的《女神的新衣》节目。“东方卫视在全国的全名并不如江苏卫视和浙江卫视,我们当时就是看重它们《女神的新衣》的节目,集合了时尚、电商、购物和买手关键词,和我们很契合。”而在视频网站的选择上,蘑菇街主要是和爱奇艺韩剧频道合作播放前贴广告,这和蘑菇街的用户喜好高度吻合。
天与空广告创意公司正是凭借“买手街”的提案拿下了这次比稿。“我们觉得蘑菇街和其它电商的一个最大区别在于帮挑选商品的能力,这其实就是买手的概念。”天与空联合创始人杨烨炘告诉《好奇心日报》,天与空的四名创始人都曾任职于 4A 公司,这家公司去年 11 月创建,服务的客户包括西门子,飞利浦、腾讯等。杨烨炘说,他们也担心过买手这个概念在中国还并不流行,但考虑到它代表了时尚行业的一个高端职位,同时又与蘑菇街的转型方向很契合。最终给到客户的品牌定位是“时尚买手第一街”,Slogan 即是“我的买手街”。
这有点不谋而合的感觉。“买手战略其实很早之前就开始讨论,但那时候没有一个明确的东西。”岳旭强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才逐渐把蘑菇街的优势和买手的概念联系了起来,他们也一直在考虑如何让原来的那些时尚和搭配达人更积极的参与进来。“除此之外,我们讨论认为买手是比较明确可以提升我们商品附加值的一个手段,而且它可以让品牌形象变得更高端。”
范懿铭是在今年 5 月加入蘑菇街的,他来之后的首要工作就是把买手战略概念推广出去,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在推出广告之前,蘑菇街还对买手这个词的认知度做了小范围的消费者测试,最终的结果是 50% 的人知道买手是什么,20% 是一知半解,其余的都不知道。“他们了解多少并不重要,只要能够证明买手在消费者心中是个有独特时尚品味的群体就够了。”调查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9 月底一个中国姑娘高举”寻找世界上最挑剔的买手”的“招聘牌”出现在巴黎时装周各大秀场,上面用中英文列出了具体的 100 个要求,并以广告文案的形式出现,比如“你愿为时尚赴汤蹈火”,“你敢挑战 100 个逆天条件”等。“其实就是创造话题,引起关注和分享。”杨烨炘说,“同时表达出蘑菇街对买手的挑选很严格的态度。” 这次造势确实在新浪微博上引发了一论热议,时尚圈内红人@Rekko左佳霓、@吉良先生、@toni雌和尚 等将照片纷纷上传到了社交媒体上。
然后就是 5 个精心策划的病毒视频。全部以年轻女性为主角,在短片中,她们以各自不同却极端的方式——冲进火灾现场救一双鞋、扯嗓门砍价、站在房顶上用鱼钩钓内衣、为了拿一双鞋在垃圾桶里躲了一晚上,以及为了一只中意的皮包连上面的蛇也一起捎带上了——来凸显同一个身份——“买手”。截止到现在,这些视频大概产生了 1.2 亿次的播放量总和。赶在“双 11”前投放的广告是他们这次营销活动的第三波。
5 个病毒视频之一
明确买手品牌定位后,蘑菇街在招商上也开始有意识的倾斜。“我们对商家的定位很清晰:一是店主要有眼光,有自己风格的;另外希望店主有一定的粉丝,或者具有培养粉丝的潜质。”范懿铭说这条至关重要,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蘑菇街的未来增长潜力。
在转型之后,蘑菇街也希望能够吸引到更多 25 到 28 岁的年轻女性公司人。“其实这个群体女性的消费能力高,但时间少,当然她们的要求也高,是我们未来有更大想象空间的地方。”范懿铭说。
为此,他们也在寻找更高质量的买手店和买手。上个月,品牌买手店 INXX 和 CherryKoko 入驻蘑菇街,它们 400-500 元的客单均价直接拉高了原本全网 130 元客均单价。在《女神的新衣》中亮相的时尚杂志出版人兼“买手”苏红也已经被蘑菇街聘为“买手导师”。在确定了买手街的定位之后,蘑菇街也开始招募更多买手,现在有一个 100 多人的买手团队。
在“去淘宝”化后,2013 年底,蘑菇街取消了跟支付宝的关联,随即转向微信支付,蘑菇街有相当比例的订单通过微信支付完成。曾有消息称蘑菇街投资了一家杭州第三方支付公司,将和上海平安银行合作支付系统。直到今年 8 月 28 日,蘑菇街上线自有的快捷支付系统,10 月 29 日,蘑菇街宣布其平台的快捷支付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超过百万的绑卡用户数。但就在“双 11”前的那个周末,蘑菇街又重新接入了支付宝。目前,快捷支付、银联、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并存在蘑菇街的支付系统里。
以社区起家的蘑菇街也并没有放弃社区。8 月,它新开发了一个叫 Top 的时尚社交软件。这款软件由蘑菇街开发但区别前者独立运营,页面设计与 Instagram 和国内的另一款火爆时尚社交软件 Nice 相似,在用户属性上,之前在豆瓣等平台流行起来的网络红人@小刘小粒赵大喜、@十元诗苑都位列其中。
“它的运作模式是:让蘑菇街的知名买手或者时尚圈人士去 Top 生产内容,然后在 Top 活跃的人群可以被引入到蘑菇街开店。”范懿铭说道。现在看来,这是一个后社区时代的尝试,蘑菇街想要通过 Top 建立一个自有的生态圈,用它运营那些买手,而用蘑菇街在运营这些人背后的商品。
今年 6 月,蘑菇街完成了由厚朴投资、挚信资本等共同领投的新一轮 2 亿美元融资,蘑菇街的估值也随之上升到高达 10 亿美元。陈琪对媒体声称,蘑菇街能够再次获得融资,也是因为向独立电商平台的转型被投资者看好。在完成这轮融资后,蘑菇街也承诺会拿出 5 亿元资金扶持商家,同时通过发放优惠券等形式吸引更多用户。
“现在不能做如果没有当初淘宝封杀的假设,但一个‘电商蘑菇街’,是迟早的事儿。”岳旭强说。
馆藏&2967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资深前端开发者总结:对于“前端”开发我们需要什么?
招聘信息:
我始终认为“工具”是第一生产力,为什么说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蒸气机的发明,“工具”变的非常重要,但是有时候又会想,真的如此么?我在家乡湘西地区开始生态农业的试验,更多的是对生物多样态的利用和研究,食物链的结合转化,才能生产出有机食材,测量工具的使用功不可没。那么“前端”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工具?Mac OS X 是基于 Unix 的,这太重要了,这意味着Unix下一堆好东西可以随便捡,相信我,你值得拥有。在Mac上的开发环境,各种shell,应有尽有,不要客气,随便用。而且Mac的工具以及操作方式,能让你沉浸在编程的世界中,这无形中提升了程序员的生产构思的效率。有了retina显示屏你会更追究细节,我自己一贯追崇“细节”决定一切,好的产品,细节会让人感觉很舒服,才会留住“回头客”。所以Mac OS X 也是迄今为止我认为开发最好的工具,不管从程序的运行效率,工具的多样性,以及兼容unix来看,这都是我唯一的选择。废话不多说,推荐一本书池建强老师的书《》,推荐一个开源项目,以及总结个人,不来看看绝对是你的损失。在上一篇博文中阐述了我个人使用的提高效率的工具和方法,而今天,我想更进一步的阐述一些这么多年来的总结:我们需要什么?状态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前端”这个行业的热火程度,应该可以用“爆发式”来描述,不管是PC端的原始开发技术,移动端这几年膨胀的“框架”,手机App混合开发的ionic以及react native,链接硬件的cylonjs和osbean,服务端的Nodejs,都预示着“前端”应该说是JavaScript这门语言的可应用程度,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期,那么我需要问自己,“学的完吗?”显而易见,学不完。该如何起航如果是一个初学者,我想很可能会被这“玩意”吓着了,平心而论,我们应该学会适应它,从你的职业规划中寻找一个方向,方向会指引你的路途,佛教中讲述“方向”是从修行者的实际出发,那么我们,也应该从你的职业规划中出发,找寻一个方向。一些借鉴该如何起航:就初学来看HTML,CSS,JavaScript是你唯一的入门方式,如果反过来,我真心的推荐Apple的Swift做为你的入门语言,为什么?因为你需要了解程序的实质是什么,Swift可以很好的让你了解什么是类型系统,什么是面向对象,什么是编译器。了解“程序”是你起航的开始。前端可能是这样的写到这里,自己都有点感慨,原来这才是“前端”,在这个拼快速迭代,拼细致,拼用户体验的时代,如果你只具备div+css布局,会写一点动画效果,无疑在下一个五年很可能会被淘汰。我们需要什么?就工作来看移动肯定是大头,那么我们还需要PC么?也需要,毕竟很多场景还是要在电脑上完成,比如在工作时,你可能就在工作的电脑上,浏览一些网站,下订单,市场大不大?上班的人有多少,它就有多大。做为一个过来人,我很认真的说,我们需要的是解放自己的心。一句老话,心有多大,你前进的力量就有多大。也许你不在编程领域,你的风采也会在别的领域绽放。那么,不巧,你选择了“前端”,你还需要坚定的信念,信念是你可以坚持下去的基石,是你不断提高自己专业的力量源泉,很多人说编程是一个青春饭,我个人觉得编程是一次青春思想的解放,是逻辑思维形成的开始,它带给你的无形价值胜于“钱”这样的有形价值,虽然“钱”也很重要。你还需要规划,这几日我常常坐在雪峰山的山头看星空,越发的感觉到个人的渺小,以及时间的宝贵,如果你不规划,只会让时间消耗在很多琐碎的事情上,学习不成系统,实践没有沉淀。人脑是一个容器,但是随着时间,很多信息片段将被遗忘。你还需要“放弃”,学会放弃可能很艰难,确实,放弃是你一切的开始,不管之前或者之后,你都要有一个从零开始的心态,面对这些孜孜不倦。下雨天,我也会瞪着三轮车去拖木屑,当然我指的放弃不是说放弃你的领域,而是要保持敬畏,生活就是这样,拖完木屑,我会到下河街去吃完米豆腐和米粉,最后你还需要前瞻性,了解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你才能跟上队伍,那么前瞻性在哪里?这个项目至少能让你保持敏感。保持对Google Facebook开发者大会的关注。尝试去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比如JSConf,CSSConf了解国内的最新动态。孜孜不倦前端对于你来说,这才刚刚开始。个人建议:Swift是你了解编程,很好的去处中文版,现在已经开启Swift 2.0翻译了哟~开始,也顺便学习一下HTML(不要看我,这个真的非常简单),再来份指导吧,更易理解了解一下基础的),顺便再看一下恭喜你,你可以做一些PC的网站了。现在我们开始尝试看一下编程的风格指南(),以及,良好的习惯,是你可以进一步的基础。汤姆大叔翻译的(可能有点老了,印象中还是三,四年前阅读过),不过不要紧只要不是ES2015,它还有用,顺便如果有时间,也可以看一下《》建议,从Angular开始,学习一个MVVM框架(其实它也是可以看成”MVC”喔,只不过C变成了ViewModel),一个入门的资源提供,然后再来一个进一步的翻译,以及模块化思想。然后学习,你的第一款自动化构建工具吧gulp,全中文的喔,少年,尝试一下你的第一款编译CSS工具又要恭喜亲了,刷副本要升级了,现在你可以尝试一下WebApp了。进一步改变我们开发的方式,学习一下,听说这玩意猴子都能学会。开始尝试学习一下HTML5,和CSS3 Tutorial 《》,这玩意,你不学,我只能告诉你绝对吃亏。准备好总结的项目和以前认识的一个朋友搞的开源总结,顺带看一看,是不是跟jQuery很像呀?Nodejs也是不能错过的和《》这一次,你还未升级,不过可以开始尝试做一些基于Nodejs的工具,和HTML5手机网站,小同志,你有向移动倾向咯。Mac工具,是你最好的良师益友,向某人给你推荐可以看一看和了学习一下最后看一看火狐重写的JavaScript教程这一次,ding了,快来行动吧,兄弟,制作你的第一款App并发布到市场顺便给大家推荐一个,每周的《码农周刊》都会有聚合,平时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也推荐一下血统纯正的《》App。目前为止,你“前端”的基础打好了,更深入的学习就看你自己了未来是写在最后的多屏设备是你全力以赴的战场,能否胜利,一切在于你的信念,勇气,规划和“放弃”。26岁的我,在为未来的“生态农业”重新开始,你呢?最后我想感谢w3cplus 站长-大漠,为之和993,感谢这一路所认识的朋友,感谢这几年的编程时光,谢谢大家。
微信扫一扫
订阅每日移动开发及APP推广热点资讯公众号:CocoaChina
您还没有登录!请或
点击量7607点击量7138点击量6173点击量5709点击量5444点击量4659点击量3809点击量3298点击量3267
&2016 Chukong Technologies,Inc.
京公网安备89专访蘑菇街曾宪杰 详解美丽说蘑菇街的技术融合
发表于 10:43|
来源中关村在线|
作者中关村在线
摘要: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规模的大型技术项目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和思考呢?我们也有幸采访到了曾宪杰先生,他向我们分享了整个技术融合项目过程中的亮点。
&编者按:曾宪杰,美丽联合集团副总裁,负责技术研发。曾宪杰曾担任淘宝技术部负责人,15年初正式加入蘑菇街,负责整体技术工作,并著有《大型网站系统与Java中间件实践》一书。在2016年初,在美丽说和蘑菇街融合之后,带领技术团队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对蘑菇街、美丽说的底层架构及后台系统进行了整合,以更好地服务商家,并为美丽联合集团616大促做好了充分的技术准备。
在短时间内完成这样规模的大型技术项目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和思考呢?我们也有幸采访到了曾宪杰先生,他向我们分享了整个技术融合项目过程中的亮点
中关村在线:作为一名技术宅男,您如何带领团队将蘑菇街、美丽说打造成与京东、天猫等这些传统电商平台有明显差异化、聚焦女性的新一代垂直平台?
曾宪杰:传统电商大而全,而我们的平台一直聚焦于女性用户。从购买力方面看很难直接对比说是女性更花钱,还是男性更花钱。一般来讲,女性更爱花钱是因为她可能买的东西更多一些,但是有很多可能给家里用。
但是从购买习惯上来讲差异是非常大的,因为女性在线上和线下都特别喜欢逛,特别喜欢挑选,特别喜欢讨论,很享受购买意愿触发后的全过程。而男性客户有个特点是,他们的目标性比较强。这也是为什么蘑菇街、美丽说最早期的时候,不管当时是做导购,还是做电商,单UV产生的PV特别多。就是逛,不是因为用户找不到,是因为她真的要逛很多东西。
因此在传统电商平台上,用户本身对搜索依赖会比较多。而我们蘑菇街与美丽说除了承载电商的商品呈现与搜索功能以外,我们会着重在平台上持续差异化地构建能帮助女性消费更好决策所需的很多资讯功能和社交功能,如果你们去看APP,也不是只有商品,它是有整个时间线上的资讯。所以从购物习惯上来讲,他们的停留时间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差异。
&&&&&中关村在线:既然各app品牌面向的用户不同、独立运作,为什么还要融合呢?
曾宪杰:淘系等早期互联网平台发展过程给我们的启发,是把底层的基础设施资源与团队组织放在一起去做,我们才有机会做得更强更完善,而且也才有机会做更多的事情。
中关村在线:这次底层架构的融合难点与挑战在哪里?
曾宪杰:这次技术融合确实是个比较难的项目。
第一时间比较紧,决定去做融合这件事情是在三月下旬,真正启动项目则是在4月初,但为了能够赶上616的集团大促,因此整个融合的时间只有两个月。&我们集团等于是给一列飞驰的高铁更换发动机引擎。
第二就在技术方面,蘑菇街和美丽说两边的技术体系不同,在技术的对接上会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首先是两边的技术团队擅长的领域有些差异,比如美丽说的团队更擅长PHP,蘑菇街的团队更了解JAVA,所以需要双方员工互相学习。其次是,美丽说和蘑菇街之前在整个电商链路的团队分工上会有一些差异,蘑菇街这边可能更多的是比较垂直的,是一条线从前到后。美丽说这边可能是比较分层,我很难去讲说这两种哪个好哪个不好,但我的判断是,在目前这个规模下,我们会更倾向于是把一条线放在一块,它的沟通效率更高一些,因为我们在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整个一条线在一起。分层的结构往往是说,你的接口和逻辑一定要很稳定,否则做调整的时候,你需要跨团队招很多人,这个也是当时会遇到的第二个问题。
第三,早几年互联网基本上是没有无线的,例如淘宝和淘宝商城09年初的融合。那个时候,说白了,大家对于网上的访问全部是基于PC浏览器。直白地讲,我只要把后面的代码改了,就全部生效了,这个也是所谓BS架构的优势。时至今日的移动,因为在现在大部分的流量全部跑到Native的APP上,我们会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部分用户都是使用APP,已经有非常多的老版本存在,但又不能因为技术融合让所有以前的版本都不能用,因此团队还要考虑能够把这些老的版本的访问请求做一个比较好的兼容。
美丽联合集团副总裁曾宪杰
中关村在线:既然美丽说和蘑菇街的底层架构不同,在融合时采用哪一边的标准,为什么?
曾宪杰:目前我们底层电商链路是以蘑菇街的架构为基础。在选定融合大方向与基线的时候,不是说什么都不考虑,就选择蘑菇街作为一个基础。北京、杭州项目组同学都以最简单坦诚的方式,充分地阐述与分析了各种可选方案的原因、优劣势,以及后续的演进。最终双方都认可基于蘑菇街的架构作为本次融合的基础,主要原因是考虑到去年6月的时候,我们认为公司发展到一个量级后必须建立底层的基础设施,随即启动了基础设施的沉淀工作,并积累了一些经验与资源的储备。正是因为蘑菇街比美丽说基础设置搭建得早,我们也希望在更短的时间里完善底层架构,便选择了蘑菇街的模式。
中关村在线:这次融合,对技术团队来说,是否是相互学习的机会?
曾宪杰:蘑菇街的技术很多从淘宝出来,对电商的后端,包括业务模型的梳理更有经验。通过这次融合,确实使团队相互间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会发现美丽说有很多的技术积累,我们将两边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就会形成新的体系,而且是比之前更快更好的体系。
中关村在线:目前技术融合的进度是什么,蘑菇街和美丽说的底层数据是不是可以通用?
曾宪杰:&现在我们系统层面上的数据都已经放在一起,包括交易数据、商家数据、商品数据等等。但从业务上来讲,两个品牌还是要独立运营,并没有做用户层面上的打通。也就是说从外部看,两个品牌是独立的,但从内部来讲,通过融合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因为就相当于是用一套的系统支撑了很多的场景。
中关村在线:融合之后,技术架构是否有调整?
曾宪杰:其实如果从技术的分工上来讲,我们可以分为三层。
一层是基础技术这一块,比如说大数据平台、存储、缓存、运维、私有云等等,一层是叫做业务平台,比如说我们有交易的平台,它可能支撑着全体它所有的定单服务,有用户的平台可以支撑着所有用户的类似于注册、登陆、修改信息等行为,还有一层是各种垂直应用的业务平台,这时,淘世界、美丽说、蘑菇街都会有自己的研发团队。在垂直的业务里面,如果再细分还可以分为无线、前端、后端。在这种技术分工下,整个基础架构、技术开发,全集团其实统一的。
中关村在线:这次负责技术融合的团队一共有多少人?
曾宪杰:这次集团融合给了真正钟情技术的同学们梦寐以求的一次自我挑战、共创历史的契机。由于项目早期阶段北京、杭州有了充分的沟通与论证推演,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同时两地团队的同学都抱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大家都冲劲十足,这次融合项目参与的人应该一百不到。
中关村在线:美丽说和蘑菇街的技术团队是什么样的?
曾宪杰:技术团队总体是比较年轻的,像我这种02年本科毕业的,已经严重拉高了团队的年纪。通过本次集团融合,检验了我们是一支简单、开放、专注、追求极致、富有朝气与战斗力的精英团队。&
中关村在线:这次融合过程当中,团队与团队之间有没有一些磨合,如果有磨合,又是怎么磨合完成的呢?
曾宪杰:应该说融合没有一个事情是一个团队能搞定的。有很多场景其实需要跨好几个团队。但磨合分两个层面的磨合,一个层面是技术上的,比如这次融合以蘑菇街的底层架构为基础,而美丽说的技术团队可能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基本上每一块融合的部分都会把比较有经验的蘑菇街技术团队派到北京,跟美丽说的团队一起工作。另外,团队也是需要磨合或者融合,好在技术团队都比较简单,我们也会就为何选择蘑菇街的架构去和团队沟通,大家奔着共同的目标去工作,所以最终团队的融合也比较顺畅。
中关村在线:最后能否总结下融合的整体思路?
曾宪杰:首先我们从那个行业里面来看,阿里巴巴的电商业务在2008年底、2009年初做了淘宝和淘宝商城的融合,2012年,阿里把整个阿里巴巴的中文站以及商品交易跟淘宝做了融合。我们能判断,底层的基础设施放在一起才有机会做得更强更完善,甚至也有机会,把它开放给我们的一些兄弟公司,甚至外部的合作伙伴去用,这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而对于融合时间点的选择,一个是放在双十二之后,一个是今年的3月份。最终我们还是希望尽快拼一下,所以选择了3月的时间点进行了融合。目前来看,团队还是顶住了压力,顺利的完成了融合。
原文链接:
声明:CSDN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推荐阅读相关主题:
CSDN官方微信
扫描二维码,向CSDN吐槽
微信号:CSDNnews
相关热门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蘑菇街架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