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侗乡网茶楼距黎平第四中学有多远

黎平四小 - 搜狗百科
&&历史版本
该版本已锁定
黎平县城关第四小学(简称“四小”)是一所恢复重建的学校,初办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名为“德凤镇第四中心国民学校”,校址在城东夜家坡蒋氏宗祠,故人们又叫它为“城东小学”。现在新校址坐落在黎平县城南面,背靠黎平一中,前临富民南路、清泉大道。是黎平唯一创立小学和初中的学校。
四小自创办以来,时停时办,经历了3个阶段。初办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名为“德凤镇第四中心国民学校”,校址在城东夜家坡蒋氏宗祠,故人们又叫它为“城东小学”。校长袁华英,教导主任王香远,有教师8人,学生110多人。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1年调整小学,该校并入城关第一小学。1973年,在南门书院重办四小,有3个班。1975年后,停招小学生,改招初中生。1980年秋,四小升格为德凤区初级中学。  随着城镇人口的不断增加,小学入学人数增多。1999年,县委、政府决定恢复城关第四小学。投资120万元,选址建新校。2001年9月,“城关第四小学”挂牌成立。同时还挂“黎平民族师范附小”的牌子。根据县编制委员会下发的《黎机编通(2001)2号》文件,学校定为股级事业单位,定编42人,其中正副校长各1人,正副教导主任各1人,总务主任1人。办学规模24个班,当年秋开始招生。共招收12班,360人。为缓解城关地区初中招生的压力,决定开办4个戴帽初中班,招收学生220人。
城关第四小学(简称“四小”)是一所恢复重建的学校,坐落在黎平县城南面,背靠黎平一中,前临富民南路、清泉大道。校园占地面积1.0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400平方米,有教室24个,小办公室4个,仪器室、远程教育室、实验室、电脑室、体育室各1个,舞蹈室2个;专用图书阅览室1间,藏书1.08万册,生均13册;安装了通讯、闭路、网络系统;操场内有300米环形跑道和室外篮球场1个。  学校有小学部和初中部。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由2001年的20名教师、624名学生,发展到2009年,小学部已有教学班13个,在校生769人,专任教师28人;初中部已有教学班6个,在校生215人,专任教师20人。至2009年,学校获奖46次,教师获奖136人次,学生个人获奖48人次,参加各种演出200余场次,接待中外来宾、来访者2000余人次。现有教学班19个,其中小学13个,初中6个;在校生984人,其中小学生769人,中学生215人。
为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县政府下发《黎府办(2001)64号“关于在四小开办民族艺术初中班的通知”》:(1)2001年起,在全县范围内从小学毕业生中每年招收30名具有一定民族文化艺术基础的少数民族学生,开办“民族艺术初中班”;(2)该班学生除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所规定的教育外,还要注意培养民族文化艺术特长;(3)为保证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县财政每年拨款3.6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学生生活补助和添置该班教学设备及聘请特殊专业课教师。根据班级设置情况,配置教师38人,其中行政管理人员5人,小学专任教师17人,初中专任教师16人。  加强学校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教导处、党支部、团支部、少先队 、工会、女工委相继建立。先后制定了《校长职责》、《教导主任职责》、《总务主任职责》、《教研组长职责》、《学校绿化职责》、《学生行为规范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逐步走上正轨。  开拓奋进。年,师生决心以创办一流学校为目标,以弘扬民族文化艺术为办学特色,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各项工作实行竞争上岗;测评学生综合素质,实行单人单桌考试制度;各学科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请司法干部上法制课,请关工委领导对学生进行争做“文明好少年”的讲座。召开党支部会议,号召党员教师加强学习,团结广大教师,起好表率作用。加大民族艺术班的管理力度,制定总体目标。各科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制定教学计划。经一学年的教学,艺术班在县举办的文艺演出中崭露头角。在团县委举办的“五·一”篝火晚会上表演,获得一致好评;在县委组织部、文广局举办的“七·一”民族歌手大赛中,吴胜情、吴姣姣分别获二、三等奖,合唱团获三等奖。  2002年教师节,上级到四小慰问,对四小的各项工作给予好评,并希望师生再接再厉,取得更大成绩。老师们决心努力奋斗,团结协作,将四小办成一流学校。由于办学有特色,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专家、媒体纷纷到四小考察。台湾《大公报》记者曾福祥到来考察,观看了艺术班的侗歌表演,并拍了纪录片;中央社科院教授邓敏文与民族专家张勇到来,考察艺术班的开课情况,观看了文艺表演;贵州民族学院院长吴大华到校与艺术班学生座谈,通报了2003年贵州民族学院将创办全免费招收“神奇侗族大歌班”学员的情况;联合国教科文组一行 5人到来,了解艺术班的招生、开课及办学宗旨,并观看了艺术班侗族大歌表演。艺术班学生逐渐成熟后,承担了很多重要的接待演出任务。如参加“第二届黎平·中国鼓楼文化艺术节”大型侗歌队表演;为国家、贵州省、黔东南州旅游局领导到黎平县考察演出,为港澳同胞李贤良、黄先强先生捐资修建罗团小学仪式演出,为“黎平机场建设与侗乡经济发展研讨会”文艺晚会演出等。为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代会审议通过了《奖惩制度》、《维修制度》、《绿化制度》、《请假制度》、《教育教学量化考核综合评价方案及实施细则》、《“两基”责任追究制度》。在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四小在县内初中、小学的教学质量评比中,取得较好成绩。学年度,小学普通班考试,人均分,获三等奖;小学毕业班考试,及格率,获一等奖;初中普通班考试,人均分和及格率均获一等奖。学校在加强软件建设的同时,加大硬件建设的力度,建成操场、跑道,体育设施得到进一步发展。
  年,为四小快速发展时期。为促进学校发展,大量添置教学仪器,普及计算机教学,开通闭路电视,推进素质教育。为逐步将四小建成民族文化进课堂的示范性学校,成立民族文化进课堂领导小组。修改民族文化教育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求:第一,树立民族责任感,增强民族自信心;第二,处理好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吸纳关系;第三,认真做好民族文化的挖掘、收集、整理工作;第四,营造民族文化氛围;第五,加大对民族文化艺术教师的培养力度;第六,因地制宜,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积极开发校本教材;第七,初中艺术班开设所有侗族民间文化课程,小学部开设民族音乐和民族文化课,少年合唱团以侗族大歌和民族舞蹈为主;第八,要求全校学生能熟练使用10句以上侗族文明用语、20句以上日常生活用语,会唱3首以上侗族大歌、敬酒歌,了解一定的民族文化基础知识,每人制作1—3件民间美术作品;第九,艺术班、少年艺术队的学生要熟悉侗戏表演艺术,会唱侗族琵琶歌,会使用1种以上民间乐器;第十,普通班,每周安排1—2课时的民族文化课和1—2课时的课外活动时间;艺术班,每天课外活动上民族文化课。由于措施得当,民族文化进校园全面铺开。学校成为“贵州民族学院教学实习基地”、“黎平县民族人才培训基地”,并正式挂牌。此后,艺术班外事演出逐渐频繁。赴浙江参加“2005年杭州狂欢节”;到凯里参加“黔东南旅游产品、文化产品推销”演出;到湖北参加恩思市芭蕉侗族乡建乡二十周年庆典;艺术班35名学生和岩洞、口江25名学生组成侗族少年合唱团,赴厦门参加第四届国际合唱节比赛,成为中国唯一参加开幕式表演的队伍,该赛事向全世界转播,在来自80多个国家的300多支队伍比赛中,侗族少年合唱团获“金奖”;赴北京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06华人华侨中秋音乐会”;赴肇兴参加中央电视台7频道《生活567》栏目,录制《送平安进村寨》节目;代表贵州参加北京“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成果展演”,演出3场,中央电视台3、9、12频道相继转播,文化部长申家政和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研究保护中心田青教授宴请侗族大歌队时赞誉:“你们为本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四小民族文化进课堂开展得有声有色,影响越来越大,吸引了更多媒体记者、专家学者前来考察。黔东南电视台记者、贵州电视台记者、《西部开发报》记者、《贵州日报》记者、广东茂名市广播台记者纷至沓来,中央电视台12频道、少儿频道摄制组先后到校拍摄民族艺术进课堂的纪录片和专题节目。《贵州日报》以《侗族大歌进课堂》为题,在该报20400号头版发表;《杭州日报》、《贵州民族报》也大篇幅介绍四小民族文化进课堂的情况。西南大学教授刘茜、省文化厅陈科长一行,省民族文化交流中心主任王建华一行,省民族学院何院长、民族学院旅游学院龚院长、省民族歌舞团蒙团长一行,以及省文化厅吴建伟同志、州文化局王德文局长先后到四小,对民族文化进课堂进行调研,并给予充分肯定。但四小仍不满足所取得的成绩,为探索民族文化进课堂的有效途径,校长吴世国陪同县有关领导到贵州民族学院、省教育厅协商有关民族文化进课堂的教育事宜,最后达成协议,于2006年在四小开办民族民间文化中专班,向全县招收45名学生,使四小形成集小学、初中、中专为一体的办学格局。遗憾的是,这期间学校校园建设遭到严重破坏。房地产开发商在无任何手续的情况下,开挖学校道路、操场,造成教学楼基础开裂、断水断电,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受到严重影响。  年,是学校发展变化更大更快的时期。先后投资近100万元,修建保坎、道路、宣传栏、体育器材室,征用土地,绿化美化校园,校容校貌有了巨大变化。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充实教学设备,强化实验教学。购置体育器材,增加现代化教学设备,添置电脑、打印机、电视机。强化学生思想教育,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加强“双基”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创造互相交流的平台。这一时期,学校参加省、州、县及国家级演出共60多场次,接待外宾1700人次。其中,负责接待成都军区政委张海阳中将一行到黎平考察而举办的演出;参加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成立20周年庆典演出;参加湖南会同县金子岩侗族乡成立10周年庆典演出;赴上海参加“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到黎平县机场迎接余秋雨先生一行;赴北京参加“大红门国际服装节”演出;代表贵州省司法厅赴昆明参加泛珠江三角洲9省区司法系统文艺演出;赴广州参加“全国农民运动会”开幕式演出;代表黎平县参加在凯里举办的“民族文化进课堂歌咏比赛”。各项活动均得到各级领导及家长们的大力支持,既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也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更培养了一批批优秀学生。  这期间,前来学校调研考察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源源不断。主要有贵阳市教育局局长张雪丽一行;丹寨县四大班子及教育局领导一行;贵州省群众艺术馆馆长陈华、音乐舞蹈部主任付满春、声乐副研究员沈韵秋一行;江苏省无锡市教授王培一行;西南师范大学教师一行;贵州希望网领导一行;黄平县教育局考察团一行;广西融水县委、县政府、民委、教育局、文化馆一行;贵州省教科所、省财经学院领导一行;清华大学董教授一行。他们的到来,学校除热忱接待以外,还就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问题与他们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探讨。  由于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文化教育、民族艺术教育取得可喜的成绩。2007年,四小被贵州省教育厅、省民委定为“贵州省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省民委主任郝桂华、教育厅副厅长李小键、黔东南州副州长刘小春及省州县领导、各县市教育局局长、民委主任、各兄弟学校代表300多人,齐聚四小,参加“贵州省首届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现场会”。四小师生以拦路酒、文艺表演、课堂教学等形式,反映民族文化进课堂所取得成绩,受到领导、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2008年,四小被评为“贵州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教育先进学校”,校长吴世国被贵州民族学院评为“教学管理和民族民间文化进课堂先进个人”。  艺术来源于生活,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四小积极送文艺下乡,给社会以回报。赴德化乡平养村参加该村公路通车庆典专场演出;赴尚重镇参加“牯藏节”演出;到肇兴参加中央电视台“发现侗族大歌考察团”侗族大歌专场演出。参加“多彩贵州舞蹈大赛暨黔东南州原生态民歌大赛”,三人舞《在小池》、群舞《吉祥草》获鼓励奖;独舞《月夜腊汉》和群舞《哈达》、《金色的太阳》、《侗族情韵》、《布谷催春》、《故骂搬勒》均获三等奖。小小的学校,在大社会中能获得好声誉和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这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炮文工团、省州及邻县文工团,先后到学校选拔人才。学校毕业5届学生,除升入高中学习的以外,还有50多人在专业艺术学校深造,10多人在县级以上文工团工作。侗家娃展翅飞出黎平,飞向全国,为黎平、为贵州、为祖国争光。  紧抓普通班的教学工作不放松。学校认真贯彻实施教学大纲,开展教研教改,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狠抓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训练。2008年,在全县统考中,小学、初中均获第一名。教师们积极探索各学科与多媒体教学的整合,加大计算机与课程整合的力度,加强实验教学的力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王翠老师辅导学生参加“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DV短片创作’大赛”,获二等奖。  鼓励教师离职或在职进修,不断提高他们的学历。2001年,教师学历达大专以上的仅为35%,通过几年的脱产进修、函授、自学考试,到2009年大专以上学历的教师已有47人,达96%。其中有小学高级教师和中学一级教师22人,小学一级教师和中学二级教师25人,未评职称1人。全体教师已取得计算机初级合格证。  四小恢复重建以来,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以全面发展学生素质为方向,以弘扬民族文化为目标,培养了一批批合格的毕业生,获得文化教育和民族文化艺术教育双丰收。取得这些成绩,是全校教职工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全体教职工将以取得的成绩为动力,在新的征途上继续努力奋进。贵州黎平侗乡踏歌自驾三日游
日 程 安 排
广安自驾前往黔东南自治州:至黎平县肇兴镇,后往【肇兴侗寨】。肇兴侗寨素有"侗乡第一寨"之美誉。肇兴侗寨是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乡村古镇”之一,2007年被《时尚旅游》和美国《国家地理》共同评选为“全球最具诱惑力的33个旅游目的地”之一。侗寨夜景别具民族风格,爱好摄影的朋友千万不错过。后晚上入住肇兴侗寨民居客栈。晚上20:00举行大型【侗族篝火歌舞晚会】,和热情好客的侗族同胞尽情跳起来,让您的舞姿在侗楼里漫步。
入住肇兴客人:建议摄友早起拍摄晨景,在淡淡的薄雾中古老的侗寨渐渐地苏醒过来,几缕金灿的阳光越过侗岭挥洒在侗寨村落间,实为秀美。&&&&&&
早餐后BUS赴中国最后一个枪手部落【岜沙苗寨】(车程约1.5H,游览约2H,)此部落是蚩尤的后裔,男子枪不离身刀不离手,民风极其强悍,至今保持着2000多年前的服饰及发式,成年男子均以镰刀剃头,展现其勇敢剽悍的一面,他们崇拜自然,以树为神,传承千年的树葬文化更为岜沙披上了一层神秘的外衣。10:30观看表演(寨门迎宾――生态广场活动――古芦笙堂民族风情表演),近观毛泽东水晶棺底座千年香樟树兜。
BUS前往【隆里古城】(车程约2H,)&隆里古城是一座“亦兵亦农”的军事城堡,分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并均建有城楼,城内街道均为卵石铺就,镶嵌以图案,以南门“蜈蚣街”和“古钱币”为典型。街道均为“丁”字结构,布局合理,独特,四座城门出口的“勒马回头”更具特色,城内排水设施完善,城四周有城墙,城墙外有城壕和护城河。城内现存典型民居宗祠40余幢,建筑宏伟各异,木质结构风火墙,后院设有后门,户户相连,城内街道明通暗塞,暗通明阻,虚实结合。隆里古城的建筑及布局对于研究房屋建筑结构,城镇建设规划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BUS前晚餐后前往世界最高鼓楼所在地――侗族大歌实景演出,观看贵州最大型的由著名导演梅帅元创作和导演的大型实景演出【侗族大歌】(门票价格:198元/人),演出时间1H,后客人入住黎平酒店。&&
&入住黎平客人:晚上可自由参观李克强总理到访的“黎平大市场”自由淘宝当地绿色农特产品。
早餐后前往【黎平天生桥】(距离黎平县城仅16公里),黎平天生桥为天然石拱桥,全长256米,主拱横跨福禄江上,跨度138.4米,桥宽118米,拱高至水面36.64米,拱顶岩层厚40米,附拱拱跨78米,高28米,宽119米。主拱跨度远大于目前世界基尼斯记录美国犹他州天生桥雷思博桥(跨度88米,高30米),黎平天生桥在2001年1月15日正式获得基尼斯世界之最证书。
后自驾乘车返回广安,结束愉快的行程!
门票:肇兴侗寨(80)+侗族篝火晚会(50)+岜沙苗寨(80)+隆里古城(60)+侗族大歌(<FONT color=#ff)+天生桥(60)、电瓶车(40)。合计:<FONT color=#ff元/人;&
咨询/报名电话:& 付先生【黎平县第四中学录播室设备采购公告】 招标信息
黎平县第四中学多功能报告厅及录播室设备采购公告
来源:投影时代 更新日期:
作者:pjtime资讯组
&&& 1、项目名称:黎平县第四中学多功能报告厅及录播室设备采购项目
&&& 2、项目编号:201667
&&& 3、项目序列号:201667
&&& 4、项目联系人:周玉桥
&&& 5、项目联系电话:
&&& 6、采购方式: 竞争性谈判
&&& 7、采购货物或服务情况:(具体要求详见附表)
&&& (1)采购主要内容:
&&& 详见谈判文件
&&& (2)采购数量:1& 批
&&& (3)采购预算:560,000元
&&& (4)简要技术要求、服务和安全要求:
&&& 详见谈判文件
&&& (5)交货时间或服务时间: 40个日历日
&&& (6)交货地点或服务地点:黎平县第四中学
&&& (7)其他事项(如样品提交、现场踏勘等):无
&&& 8、投标供应商资格要求
&&& (1)一般资格要求
&&& (一)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供应商资格条件要求;(二)具备本次采购项目相关的经营范围;有效的营业执照(或三证合一的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三)法定代表人到场需携带法定代表人资格证明书及身份证,受委托者到场需携带授权委托书及身份证,(以上所有证件原件经验证后方能进行报名登记和发售文件,报名同时提供已加盖投标人法人印章的上述资料复印件一份)。
&&& (2)特殊资格要求
&&&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投标。
&&& 9、获取招标文件信息:
&&& (1)购买招标文件时间: 09:00:00至 17:00:00
&&& (2)购买招标文件地点:深圳市中联建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地址:凯里市体育路综合楼1栋2单元501室)
&&& (3)招标文件获取方式::现场购买
&&& (4)招标文件售价:300 元人民币(含电子文档)
&&& 10、投标截止时间(北京时间):
09:30:00 (逾期递交的投标文件恕不接受)
&&& 11、开标时间(北京时间): 09:30:00
&&& 12、开标地点:深圳市中联建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地址:凯里市体育路综合楼1栋2单元501室)
&&& 13、投标保证金情况
&&& (1)投标保证金额(元): 10,000
&&& (2)投标保证金交纳时间: 09:00:00至 17:00:00
&&& (3)投标保证金交纳方式:从供应商基本户中转出。
&&& (4)开户银行及帐号
&&& 单位名称:深圳市中联建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贵州分公司
&&& 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贵阳宝山支行
&&& 帐& 号:
&&& 14、PPP项目:否
&&& 15、采购人名称:黎平县第四中学
&&& 联系地址:黎平县德凤街道办黄家坡
&&& 项目联系人: 杨宇
&&& 联系电话:
&&& 16、采购项目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无
&&& 17、采购代理机构全称: 深圳市中联建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 联系地址: 凯里市体育路综合楼1栋2单元501室
&&& 项目联系人: 周玉桥
&&& 联系电话:
&&& 请供应商在汇款时务必注明本项目的项目编号,否则,因款项用途不明导致保证金无效等后果由投标人自行承担。
&&& 附件:
&&& 深圳市中联建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阅读本文的用户还阅读了
读完本文章,我来发表下看法
浏览本文的用户还喜欢
微信扫一扫
广告联系:010- | 010-
手机版:官方微博:官方微信:pjtime
Copyright (C) 2007 ,投影时代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黎平县第一民族中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