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过有家公司是三名鲁东大学原名的学生创办的,是真的吗?

[转载]蓬莱游子胶东公学求学记——鲁东大学柳新华副校长约稿为祝福教师好而作
我的图书馆
[转载]蓬莱游子胶东公学求学记——鲁东大学柳新华副校长约稿为祝福教师好而作
&柳新华副校长赠荣誉证书并约我为胶公撰稿
纪念二十八届教师节!
蓬莱游子胶东公学求学记
——鲁东大学柳新华副校长约稿为祝福教师好而作
&&&&&&&&&&&&&&王寒枫
&&& 我原名王永芝,胶东公学毕业后改名王寒枫。日生于山东省蓬莱县潮水镇中营村。1938年秘密参加‘民先’先后以村、乡、区儿童团长公开身份,掩护进行工作。1942年夏,我动员齐运敏、扬万庆三个人,想一起到根据地‘抗大’学习。到了北海地委,这件事他做不了主。宣传部丁部长到胶东区党委开会,把我们三人带到住海阳县河北村的胶东军区。主管部门嫌我们年龄太小,又把我们三介绍给住在附近湖西村的胶东行政公署。王文主任亲自谈话,齐运敏和扬万庆到建国学院学习,留我在行政公署给他当勤务员。这个领导,是陕西米旨人,没有架子,待人和蔼,就是长期的艰苦革命生涯,因劳成疾,身体不大好。他十分关心我的工作,尤其关心我的学习。他说:
“没有事时,你可以在,教育处坐着,那里有书、报纸,你看看书、读读报、写写笔记,有事去叫你。”
这个工作单位,和个家庭一样温暖,我十分满意。可是纪念‘九·一八’大会开过后,他对我说:
“小王啊!现在中央指示,要实行‘精兵简政’,咱们机关数你年龄小,我看你到胶东公学去学习罢!”
“王主任我不愿意离开您!”
“这不行啊!中央的‘精兵简政’指示,咱们得坚决执行!”
‘精兵简政’简我也可以,您把我简到‘抗大’学习 好啦!”
“那更不行啦!‘抗大’的最低年龄是十八岁,你还差三岁。胶东公学在咱们胶东是最高学府,它是个培养干部的学校。你现在的年龄,到胶东公学去学习最合适,他们的校长副校长我都认识,只要你同意,我给你写一封介绍信,不用考试保证收留你,他也不会再‘精简’你了!”就这样我勉强同意了,当天收起他写的亲笔介绍信,拿着他给画的路线图,出了湖西村、过了河北村、西石现村,顺着一路河沟小道,就到了青山、马石店,爬了一个岭岗,下来一打听,这个村就叫‘西涝口村’。李芸生校长看过介绍信,递给副校长赵野民。两人意见让徐彬老师把我编到职业科,她给我发了学习讲义和两个手榴弹,送到职业科。从此我成为胶东公学一个公费生。一直学习到1944年正式毕业。
&&& 日,我到烟台给母校鲁东大学赠书和光盘,柳新华副校长亲自主持仪式,还给回赠珍贵礼物,动情地说:鲁东大学的前身,是胶东公学,她是一所有光荣革命传统,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干部,是个有突出贡献的学校。可是关于‘胶公’的校史资料,我校十分缺乏。为了继承传统,教育后代,继往开来。希望你能够撰写在校学习的一些资料,那怕是只言片语,也是珍贵的……
我当即起立表态说:学子我遵命,写不写这是个态度问题,写好写不好那是个水平问题。我回家就开始回忆撰写,今年12月底发稿,敬请母校老师斧正。
&&& 下船后我完成《留公兵营赠书行》的发稿和上报。就开始回忆胶公,曲指算来,这已经是71年以前的事情,光回忆我‘普四甲班’同班同学都是谁?这么一个具体的小事,半个多月只想起三十几个人的名字,字对不对还不知道。有三人只记住姓和籍贯,名字怎么也想不起来,有的人只想起个面孔,叫什么名?是那里人一概不知。现在看来我这篇回忆文章,肯定是一本阴错阳差的胡涂帐,敬请健在诸位老师同学补充更正,使它恢复历史本来面貌。
一、我经历学校机构人员配备
校长李芸生。
副校长赵野民。
教务处:副校长赵野民兼主任。我见过的教员有:王纯(我三次到京看望过)、王藩(?他是文、荣人高年级的数学老师)王毅、王夕山、王方铭、王一叟、王锐、石平、于寿卿(我到昆嵛山林校看望过)、刑克东、迟宾、迟剑敏、迟欣圃(我到青岛看望过)、徐彬、江明、陈健(烟台看望不遇)、教物理的尹老师。兼职教员:马少波、罗竹风、张秀珩、张& 波、温国华、李善一。
指导处:校长李芸生兼主任,丁一老师(三次到济南看望过)主持日常工作。指导员:杨文宇(演农村曲男主角)、臧家伦(三次到济南看望过)、王少林、展堂(在大连经常看望)、冷棘。
总务处:主任辛紫上、事物长杨真英、会计于亭(在大连经常看望)。
出版队:我记得的人有曲范、徐令、徐克(三人是‘胶公剧团’、乐队主力)。负责油印出版全校学生学习的讲义,工作十分艰苦。大多是:现编、现刻、现印、现发、现讲,抗日根据地里,物资极缺乏买到什么纸,印什么讲义,经常一种讲义用好几种纸印刷,其难看程度可想而知。
卫生所:马大夫、丁秋生医生,药品奇缺,看病时给药多是一般药品,病号经常讽刺说:‘感冒发烧,阿司匹林一包’!
学生军事体系编为四个中队:我是第三中队的。
学校学科设置分为:普通科、师范科、职业科,1942年大扫荡前,我是职业科,1943年大扫荡后我科改编为普四甲班。我在校时,学校最低的年级是普六级、师六级。
三中队中队长是唐贵荣。下设二个分队,一分队普四甲班,分队长林克、二分队普四已班,分队长刘志德。
普四甲班下设三个小队:
一小队队长陈明、二小队队长战斗民、三小队队长王仁瑞。我是三小队的。
普四甲班的学员男同学有战斗民、王仁瑞、王玉莲、王华、王华民、王永芝(王寒枫)、王云兹、王立恕、刑石言、姚文琳、孙耐泽、宋学慧、李海、矫祚勋、矫福纯、萧唤章、林均义、杨坤惕、杨兴业、宁华堂。
女同学有陈明、鲁之、王志伟、刘淑敏、董胜、刘开名、王敏、高俊卿、门志莲、周淑国、丛淑娥、萧文娟、于超、赵恒、郑敏芝(?)。
另外,还有牟平县宋XX、尹XX、平度县刘XX等几个同学,1943年春节回家没有归校,名子想不起来。
二、我学过课程任课老师
数学: 学过整数、分数、代数、几何、征公粮的累进率,联系实际到各住村帮助财粮委员、会计,给各户计算累进率。任课老师刑克东
物理:学过长宽高圆、声光热电、联系实际到各住村帮助丈量耕地,推广解放水车。任课尹老师
生物:学过动植物,生理卫生,联系实际除虱子,做‘糊盐’刷牙、打扫驻地街道,整理环境卫生。任课老师于寿卿
语文:学过文诗、语法、标点、新文字。联系实际写诗文办墙报,写稿做报道,帮助驻村办村报。任课老师王夕山
政治:学过论持久战、论新阶段、整风文件、矛盾论、实践论和抗战道理时事政治报告。联系实际到冬学、民校、妇女‘识子班’讲政治课,开展口头宣传,作群众工作。任课老师王方铭
军事:学过投弹、地形、侦察、行军,游击战。联系实际演习地雷战、游击战,帮助驻地训练民兵。任课老师王锐
地理:学过牙山、昆嵛山、艾崮山、大泽山地理。任课老师王锐
美术:学过黄金律、透视学、写生素描。联系实际写生绘画、编辑美化墙报,写街头标语。任课老师迟宾
音乐:学过简谱、发声、指挥,联系实际到各处教唱歌、指挥唱歌、创作歌曲。任课老师王毅
化学:学过氮、磷、钾、酸、碱、盐、分解、化合。联系实际,做氮、磷、钾肥、肥皂、刷牙用的糊盐。
历史:学过中国近代史。
&&&& 胶东公学的老师,不少来至清华和北大,这两校的优良校风,也传到胶东公学。代代沿袭,盛传不衰。应了那句俗话:“良师出高徒”。由于胶东公学有优良校风,它成了胶东根据地倍受人民喜爱的一个骄子:房东欢迎这些好儿女;群众关爱这批好学生;村干部庆幸来一批好帮手!就是毕业离别了,温馨情感也不间断。
1945年过春节,我给乳山县石灰刘家,在胶东公学学习时的老房东刘廷纯大爷大娘,写封拜年信,大爷大娘竟给我捎了压岁钱。栖霞县政府教育科全科的同志,没有一个不羡慕。1966年,我从大连带着四样礼物,去看望大娘,她含泪说:你大爷没有福啊!他若是能够活到今天,见王永芝儿来送礼,他该有多高兴啊!
人民是我们生命的靠山!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人民纯真的爱,激动的我热泪盈眶,让我这个人民的儿子永生不忘!
三、我在胶东公学时印象深的住村
第一个牟平县‘西涝口村’
&&& 牟平县‘西涝口村’,是我入学时校部的所在地。从我入学到1942年冬大扫荡前,我们全班男生40多人都住宿在,‘西涝口村’的‘巢丝坊’里,睡炕上地下草铺,人挨人活像沙丁鱼罐头,晚上翻身都困难,每天的行动,完全是军事化:
起来一身倒一铺,背包整天背着走。
上课吃饭当座椅,晚上睡觉做盖铺。
整队河边洗罢脸,学唱新歌分饭吃。
从到这里没洗澡,身上虱子滚成球。
手捉太慢来不及,晚上点火来烘烤。
经常火烧抗日虫,噼里啪啦放鞭炮。
室外上课很艰苦,学习积极情绪高。
大地当纸树枝笔,演算数学新图描。
晚上为了省灯油,全校四部唱歌谣。
远望指挥火绳舞,黄河吼声夜空遥。
胶东公学不用看,一听歌声就知道。
仙岛读书高学府,枪林弹雨育英豪。
这就是我住在‘西涝口’村时,对胶东公学的学习战斗生活真实情景,回忆的清晰画卷,所作笨拙刻画。
第二个荣城县花岛村
&&& 1942年冬天,进入反扫荡时,全校大转移,离开牟平县西涝口。学生分抗着能够分解的组装黑板,抬着整体结构笨重的篮球架,背着图书馆分散给大同学带的书,全校师生,没有歌声,没有欢笑,身负重载沙沙地脚步途经午极、冯家、南黄过了老母猪河经泽头、宋村、高村十天的行程,开到了荣城县双石徐家中心地带。根据敌情学校领导果敢决定:将400多师生,分散在东西南北五、六十里范围的村庄里。我和姚文琳、刑石言、李海四人,被同班于超同学领回他家乡,‘五垒岛’的花岛村。这是一个不过百户人家的小渔村,东西南三面临黄海,东面隔着海叉子与张家埠渔港相望,南面是‘五垒岛村’,西面是海,北面是文登县侯家集。
进村后于超父母做了丰盛的饭菜款待,饭后于大爷将四人分散安插在群众家里,于超亲自把我送他大哥家。
这是一户孤门独院,三间正房、二间厢房,鸡、狗、鹅、鸭、猫样样都有的农家小院。大哥大嫂带一个孩子住在西间,安排我一个人住在东间,比我在自己家里住的还宽敞,一天三餐吃新鲜苞米面饼子、地瓜、芋头、虾酱热汤热饭的农家饭菜。在伙食生活上,与住‘西涝口’相比,简直是好的没有法说。随着敌情的紧张,这个幽静的小半岛,家家都在忙着空舍清野,把辛苦一年,收获的果实,这里藏一些,那里藏一点,准备反扫荡。我思想也七上八下,心慌意乱,不思饮食,一天三餐吃不上几口饭,也没有精神头。于大哥看我这个样子问道:
&&& “芝子兄弟,你住在我这,有什么不方便吗?”
“没有什么不方便的,一天三餐哥嫂热饭热汤侍候我,晚上给烧个热炕头。和在自己家里一样,吃的住的比在自己家还好!”
“吃住的挺好!你怎么老是不高兴啊?”
“这两天我老想日寇要来了,他听我这个口音,不是文登腔就坏事啦!现学习文登话,也来不及,这两天正为这个事发愁啊!”
“我说小兄弟,你千万不要为这个事发愁!该吃吃,该睡睡,不是大哥我吹,鬼子来了,我根本叫他看不见你!”
“那你有什么好办法?”
“于超妹把你送到我家,我就想,怎么能保证你,在扫荡中平安无事!我想出一个巧妙的法子!”
“是什么好方法?”
“我有一条渔船,鬼子来了,我摇着我的渔船,把全家人载到对岸张家埠海面。鬼子到了张家埠,再把船摇过来。鬼子要住在咱村,咱就住到船上,在海里砣子上锚几天。咱们一家人鬼子搜也搜不到啊!”
“这个办法挺好!这样我蓬莱口音的心事,就全放下了!”
这天村里通知:鬼子到了侯家集,要求人们离村。于大哥扛着船桨,我们分头拿着吃的、喝的就登上海边小船。我下到舱里一看铺的盖的,一切生活用品,这全准备好了,我们就以船为家,躲在海上,晚上冷了就盖上被子。
白天枪炮声传来,听岸边有人喊:
不好了!鬼子来了!我抬头一望,见岸上有一队日本鬼子,扛一杆太阳旗,在一个骑大洋马挥动指挥刀的指挥下,临战队形,一直向南面‘五垒岛村’奔去。到十点钟 ,又成行军队形,急呼呼的,顺原路北返。到了晚上,只见那一堆堆篝火,从南海岸,一直往北到天尽头,构成一条长长的火网。火光直冲夜空,明晃晃地叫人望而生畏,心惊肉跳的挨到天亮。这时从海面传来‘汽排子’声,细看在远海有日本军舰,真是吓人不轻。于大哥说:
“不用害怕没有事!咱这是浅滩,日本军舰、汽排子它过不来。咱们藏这个地方,岸上的日本陆军认为,海上有日本海军军舰,海里海滩上藏不住人。海上的日本军舰认为,岸上有日本陆军在扫荡,海边一定存不住人。这里成了日本陆军海军两不管,咱成了漏网的渔啦!”
&&& 这次日寇出动陆、海、空三军,三万多人的拉网大扫荡,我住在花岛村,在于超大哥巧妙地掩护下,藏在人民群众汪洋大海里,有惊无险,平安无事的渡过反扫荡。元旦刚过接到学校通知:到双石徐家去集中。我恋恋不舍的告别了大爷大娘和哥嫂,直奔校部。两个月来胶东公学四百多师生,经受住了大扫荡的考验。密切联系群众,机动灵活,和敌人斗智斗勇。除一人被俘,蓬莱县籍老师迟剑敏惨遭杀害,女同学闫芸藏在洞里,敌人搜查时,她勇敢的拉响手榴弹,把敌人打跑了,自己也受点轻伤。其他的人,全都安然无恙,胜利地度过了1942年日寇残酷的大扫荡。
&&& 当我回忆起这些陈年往事:深深热爱花岛村;亲切怀念大爷大娘;衷心感谢保我平安的哥嫂!
第三个乳山县徐家村
&&& 在双石徐家刚欢送走师范科毕业老同学,就告别忠厚热情,并肩坚持反扫荡的文、荣乡亲。全校又从来的原路西上,沿途所见,四处有新坟,到处有烧坏的屋,一面走一面声讨日本侵略军滔天罪行。经南黄就转向西南,到乳山县以徐家为中心的新驻地。周围驻村有:珠塂、峒岭、徐家、宫家、洋村、南口、孤山、胡家、石灰刘家村一带宽广地域。环境比较安定,是我在胶东公学正规学习生活的鼎盛时期:
校本部驻在徐家村
&&& 校本部在徐家村,带着普一、普二、普三、普四级在这村上课,晚上都分散周围各村住在房东家。普五、普六、师五、师六级各班分别驻在周围其他各村。
全校学生的学习生活,都和农村学校的走读生一样,早晨我们背着书包手榴弹,集中学校上课,晚上放学回房东家住宿。在徐家村这段时间:生活安定,管理有序,教学正规,成绩显著。具体变化是:身上虱子少了;学校规模大了;上课自习多了;讲课进度快了;学习成绩好了;教学质量高了。
充实组织扩大规模
&&& 1943年3月在组织上增设了高中班,学员增加到六百多人。为便利师范班实习,乳山县峒岭小学改编为胶东公学附属小学。体育老师迟欣圃去任校长,我们小队长王仁瑞也调附小工作。这时全校共有1200多人,是我在校时,学生最多的时期。
恢复‘胶公剧团’组织频繁演出
&&& 为活跃学校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文化素质,重新充实了‘胶公剧团’恢复了演出活动。音乐老师王毅、王一叟在这先后组织演出了《农村曲》、《军民进行曲》、《解放之路》、《中国人》、《锁着的箱子》等大型节目。
&&& 这个剧团很特别,演了这么多的好戏大戏,没有一个专职演员,没有一个专职的导演。从乐队、指挥、布景、导具、化装、演员、导演全部是在校的师生。他们每个人在业余时间读剧本进行单练,利用假日进行对词、合练、排演。
&&& 我们蓬莱籍的女同学,大都扮演女主角她们是:安香于家于晶清主演《农村曲》;蓬莱朱盆村丁玉志主演《军民进行曲》;蓬莱城丁岩主演《中国人》;湾子口董胜主演《解放之路》。我、上门家门志莲、一区刘开明也都参加扮演群众角色。通过演出不知不觉,充实艺术细胞,提高文化素质。
当地群众听说‘胶公剧团’要演出,就搬姑娘接女婿,来看戏的人山人海。在这种气氛激励下,我把师范班老同学毕业时,蕴藏在我心中的歌写了出来即《胶东公学之歌》:
黄海之滨,
昆嵛牙山颠。
汇集胶东,
千百风华少年。
为民族解放事业:
大地作纸,
树枝当笔。
学习!学习!学习!
吃糠咽菜,
填补肚肠饥,
身披烂衫遮背暖,
雪打前怀露处寒。
不怕困苦不惧艰难,
团结紧张,
严肃活泼。
向前!向前!向前!
尊师爱生,
文韬武略苦练,
毕业歌声刚刚落,
打起背包上前线。
相互共勉励:
顽强拼博,
勇猛杀敌。
冲啊!冲啊!冲啊!
打到鸭绿江边。
建球场扩操场上体育课
&&& 在徐家村驻地修球场,建操场恢复上体育课。上蓝球课每次打练习时,甲、乙队双方上场仅十个人,这样一批批轮换上场练习打球。老师认为我年龄小,身体矮,体力弱,把我分在女蓝队。和女生一起打球,我又怕撞着她,又担心打着她,束手束脚,球打的十分没有情绪。体育课我最喜欢游泳和团体操。体育老师迟欣圃所编导的课间团体操是绝门的好。在珠塂的河滩上,学生二路纵队行进中,一声令下:立定!向左转!一至四报数!向右转!成八路纵队展开!前排的向左前方,后排的向右前方,高喊着整齐的口号,一下子就变成了八路纵队。一声立定!半面向右转!又变成作团体操队型。在河滩上全体学生健美整齐地做了20分种的课间团体操后。又八路变成二路,命令各班带回而结束。我回忆作团体操的事情,已经过去70年,可是在我的脑海里的图像,还清清楚楚,可见对胶东公学全面实施德育、智育、美育、体育教育印象之深!
大生产运动劳动课
&&& 在校部徐家村西北面,有一片只长矛草、苇子无人耕种的涝洼地,经群众同意,学校就在这开荒,组织开展大生产运动。身体强壮的组成开荒队,体弱的女同学组成纺线组、针织组、成衣组,高年级同学有的还组织做肥皂组。全校教职员工,一面坚持教学,一面轮流参加大生产,在开荒的地方:敲锣打鼓激励劳动热情;出快报表扬先进班组。文艺节目,唱开荒歌、演开荒戏,热热闹闹整整苦干两个月,开垦土地100亩,种水稻80亩,种地瓜20亩,当年就获得大丰收。生产劳动使同学们学会了挑粪、推车、使犁、收割样样农活都会干的劳动者。老师看我身体弱,把我编在做豆腐组。跟着杨兴业组长,学习掌握了从选豆、清洗、磨浆、煮浆、点卤、装包、压型、验秤的八个生产程序。在全校我们组生产的豆腐质量最好,每斤豆出豆腐率最高。每次评比都是第一。为了保住这个第一,做一冬天的豆腐,我们没有喝一口豆浆。造就了我一生:有第一不要第二的拼搏性格!
去东海军分区献旗
&&& 在徐家村学生抗日救国会改选时,我被选举为宣传委员。有一天指导处丁一老师把曲范老师和我叫去说:
“东海军分区在崖头集,打下日寇一架飞机,学校决定派曲范老师代表教师救国会,派王永芝同学代表学生救国会,去给献旗,你同不同意?”我俩一齐说:
“同意!”她把包着的锦旗递给曲范老师说:
“你们拿上介绍信,带上锦旗,到冯家集后勤被服厂问高雪芳厂长,东海军分区驻在哪?她会告诉你们!”到了冯家,见了高厂长问她说 “你们看东北面那座小山,山前那个村,就是东海司令部驻地。”
我们找到司令部把介绍信交上,值班参谋请来梁副政委。我们说明来意,把锦旗献给梁副政委,他说道:
“锦旗我收下啦!我代表东海军分区指战员,谢谢胶公领导和全体师生同志!你们来的太巧了!晚来一天,飞机残骸就送胶东军区了,今天晚上我们还要行军,这样吧!中午饭咱们晚一点开,我先陪你们去看看飞机残骸。”到那一看,堆着一架火烧火燎地破飞机。他说:
“小日本国土小资源缺,造的军用飞机,以木材充当铝材,用丝绸充当铝板!”
我顺手检起一根木条,一块破丝绸,上面抹了一层银灰色油漆。看过后心想“小日本没有什么了不起,别看他表面上耀武扬威的,实际上他也和这架飞机一样,不抗打啊!”
梁副政委陪同用过午饭,就让我们休息好,晚上好行军。曲范老师说:
“锦旗献上了,飞机残骸也参观啦!部队今天晚上还要行动,我们现在就回学校。”
“麻烦你们代问李校长、赵副校长好!”
&&& 我俩就告别了,我拿着飞机残骸的木条和那块破丝绸,回到学校就到指导处,向丁一老师做了详细汇报。到处宣传日本和这架飞机一样不抗打。抗日战争,日本必败,中国必胜!
胶东公学有四绝
&&& 胶东公学有四绝:演戏、唱歌、墙报、团体操。抗日战争时期,这四绝在胶东地区各机关,那是出名的好。每逢新年、春节、红五月、‘七·一’、‘八·一’各班的墙报都出专号。互相观摩学习,评比鼓励提高。这些课外活动,成了走出课堂办学的重要形式,让这个学校的整个学习生活,生机勃勃氛围来熏陶、磨练、养成、培养、提高学生综合文化素质。仅在办墙报的具体活动中,从组稿、选稿、编稿、选画、排版一整套程序,不知不觉的给出学校后,干报纸编辑工作,播下了良好的启蒙种子。学校是学习的场所,科学地健康地学习生活氛围,是不可忽视丰富多彩的德智美体辅助教育活课堂。
选为胶东学联代表出席军区群英会
&&& 秋后,在徐家我又被光荣选举为胶东学联代表大会代表,由胶东公学学生抗日救国会会长宫策、王少林同学带领到牟、海交界的山东村出席胶东学联代表大会。胶东区党委很重视这个会议,党、政、军、民、工、农、青、妇,各个单位都派代表出席。会上军区首长说:现在军区正在开第一届群英大会与会代表听到这个消息,当即决议派代表前去祝贺,荣幸选举我为胶东学联代表大会的代表,出席军区群英会。会议地址,在牟平堡西头北面的村举行。大会工作人员温国华老师,给我带上了红色的来宾证。当时我以胶东学联代表大会代表的身份,向工作人员提出,想在会外会一会我崇敬的战斗英雄任常伦,便于英模大会结束后,回到学联我好向各位代表汇报啊!。他问我道:
“听你的口音是蓬莱人,你是那个疃的?”
“我是潮水南面中营村人!”
“是那个单位来的?叫什么名字?”
“我叫王永芝,是胶公的学生,正在学联开会,听首长报告说,军区正在开群英会,会议选举我,为胶东学联代表大会代表,前来参加这个群英大会。”
&& “小同学!咱们是蓬莱老乡啊!我叫刘芳栋,在军区政治部敌工科工作。哎!国华同志,胶公这个小同学,是我的小老乡,请多多关照!”
“我和少波、竹风、善一同志,在胶公时我们就认识了,这是久别重逢啊!”
“温老师和李老师,在胶公是我们的美术老师,这次在群英会上是师生喜相逢啊!”
会议后期,刘芳栋和仇天均把我介绍给任常伦,他长我几岁称我为弟弟。画报社的记者,见我们俩谈得热乎,当场给拍照。有一次刘芳栋干事约我,和任常伦等八个战斗英雄集体合影。散会后就分别了,这些照片我没有能够见到。
&&& 世界上什么奇巧的事都有。在军区群英会上,刘芳栋这么热情的接待我。在蓬莱老家,刘芳栋的老母亲,叫郝铭传这个汉奸捉军属捉的,有家不能住,领着女儿刘芳莲逃难到我村,住在我家,刘芳莲认我母亲为干妈。这个事是后来我回家知道的。要是早知道,会上见刘芳栋,还得叫他大哥哪!
在这次群英会上,我尝到了走出学校,走向社会的甜头。收获挺多:听了生动感人英雄事迹报告;看了威武雄壮的军事表演;参观了罕见的战利品展览;看了京剧团演出精彩的牙山英雄。使我受到一次极为生动的人民军队,人民战争,人民英雄活的教育。更加热爱人民军队,热爱战斗英雄。我坚信: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是夺取抗日战争胜利唯一正确的理论法宝!抗日战争中国人民必胜!
特殊的毕业方式
&&& 群英会胜利闭幕后,胶东学联代表大会早就结束了。我到军区司令部参谋处,开回学校的路线图。值班参谋告诉我,‘胶公’移防了,现在的驻地在海阳,比过去近多啦!他看着地图,拿一根细杆子,指给我看。我看是一直往南走,他就便给我画了一张路线图。我心里想:胶东学联代表大会结束了,这样就省了我向大会汇报啦!高高兴兴地往新驻地走去,进村看,管那没有上课的,仔细听,四处没有歌声。村里男的全上山去秋收,满街只有抢着觅食的鸡鸭,我找到伙房打听,学生都上哪去啦?炊事员老胡说:都毕业分配了!真是当头泼了瓢冷水,凉到了底!见了丁一老师,她对我说:
“你们开会走后,学校接到行政公署,教育改革的指示,一九四二年以上年级,全部毕业分配工作。一部份男生参军,编到海防支队。一部份女生,去建国学院卫生训练班。一部份男女同学去区党委。组织上决定,你和李军、薛隐到区党委城市工作部去分配工作。”
这突然的变化,思想没有一点准备,脑子还转不过弯来,含着眼泪对丁老师说:
“我爱胶公!我爱学习!我不想离开老师!”丁老师她微笑着说:
“永芝啊!你是毕业班学生会骨干,我相信你会正确对待毕业分配,这是你的毕业证,拿留个纪念吧!你寄存的东西,在事务长那保存着,你去找她取回来咱再谈。”
&&& 我取回寄存的东西,在往回走的路上,两条腿像灌铅似的步迈不开。我心里想:我来胶东公学两年,我最喜欢的课程是政治课:抗战道理,最爱读的书是《论持久战》,最喜欢干的工作是去当八路军打鬼子,报家仇雪国耻。可是轮到我毕业分配到区党委机关,我作为学生会的骨干,学校领导看重的学生,在徐家村先派我去东海献旗,又选举我为胶东学联代表大会代表,我要是毕业不服从分配,让培养关心我的老师,多么寒心失望,那样我就对不起学校和老师。我拿着油印机精印的红、黄、黑三色套版毕业证,看正面上印着这样字样:
&&&&&&&&&&&&&&& 山东省立胶东公学毕业证
&&&&&&&&&& 兹有我校普四甲班王永芝经考试及格准予毕业
&&&&&&&&&&&&&&&&&&&&&&& &&校长&&李芸生
&&&&&&&&&&&&&&&&&&&&&&&&&&副校长赵野民
背面印着八个大红字:
&&&&&&&&&&&&&&&&&&&&&&&&&&&&&&&&&&&&&&&&&&&&& 团结紧张
&&& 我反复看了几遍后,我决心要,像一个及格毕业生,走出学校,让学校满意!让老师放心!进了门丁老师问道:
“东西拿回来啦!缺不缺少什么?”
“拿回来了!什么也不缺,谢谢老师!”
“你回学校走这么远的路,一定很累!现在又不上课,你喘口气,休息两天,毕业分配的事想好了,给我回个话!”
“丁老师!分配的事,我想好啦!服从分配,今天就去报到!”
“你没有意见就好!怎么今天也得休息一下,明天我给你开介绍信,你拿着去报到!”
“丁老师!我蓬莱的老乡高名凯、纪兆璞、丁岩、王志伟都分配那里去啦?”
“高名凯分配到区党委,纪兆璞、丁岩分配到大众报社,王志伟分配到建国学院卫生训练班!”
&&& 晚上我一夜没有睡好,翻来覆去想了许多:看师范班老同学毕业有多好,同学们在大会上分别,我毕业就一个人,孤苦伶仃。在胶公两年,同干儿童团工作的,同台演过剧的和那些蓬莱老乡,还没能告个别,就各奔东西。两年来,同生死共患难,给我关爱帮助的同志,也没能道声谢谢就分别了,还不知那年那月能再见!……
最后自己给自己作个结论:
&&& 我在胶东公学毕业,是毕了我儿童时期,少年时期的业。从今往后,我这个胶东公学及格的毕业生,已经长成大人了!应该像一个抗日的大男子汉!勇敢地战士!一言一行不能给山东省立胶东公学抹黑丢人,要努力为母校增光添彩!为了鞭策自己,顺手拿起笔来,在我心爱的小本上写下:
&&&&&&&&&&
&&&&&&&&&&&&&&&&&&&&&&&&&&&&&&&&&&&&&&&&&&& 生命最可贵,
&爱情价更高。
&&&&&&&&&&&&&&&&&&&&&&&&&&&&&&&&&&&&&&&&&&& 为了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2013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于大连寒舍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鲁东大学原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