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很高的。以广州市的广州市会计师事务所所为例,一个基层人员的税前月工资大概只有5千至6千左右。但工作时间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薪资不再诱人劳资;纠纷增加;.cn20;刘湖源万涛伍永达;“过劳死”这个词,能让人产生直接联想的也许只是血;会计师事务所员工“过劳死”?;会计所员工,一个看起来如此体面而且高尚的职业,他;也许,这里有一个并非人人共知的故事,也许大家只看;1.普华“多事”;普华永道方面只是证实有审计部门入职半年的新员工近;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薪资不再诱人 劳资
21世纪经济报道
刘湖源 万涛 伍永达
“过劳死”这个词,能让人产生直接联想的也许只是血汗工厂里没日没夜加班的工人,或者最多也就是IT企业的疯狂痴迷的“技术民工”,与会计师事务所几乎沾不上边。
不过,近一个月前,这两者之间却产生了让人悲凉的联系,“普华永道25岁女硕士过劳死”的微博网上被疯转。
会计师事务所员工“过劳死”?
会计所员工,一个看起来如此体面而且高尚的职业,他们意气风发,专业而又严谨,她们青春活力,深沐外资之灵气,他们薪水高诱,而又学资深厚,更兼雇主深通法律精神,而又“以人为本”,如何能发生如此事情?
也许,这里有一个并非人人共知的故事,也许大家只看到了行业的冰山一角。
1.普华“多事”
普华永道方面只是证实有审计部门入职半年的新员工近日不幸病逝,不过他们否认“过劳死”的说法。公司表示,该名员工于3月31日因发烧开始请病假,随后在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由于病情加重陷入昏迷,于4月6日转入华山医院。这些治疗的努力未能控制病情,于4月10日晚不幸去世,死因是“病毒性脑炎”。目前,公司已经安排工作小组,帮助该名员工的家人料理后事,也为与其共事的同事提供心理辅导。
尽管,尚无权威说法证实此事为“过劳死”,但这一员工高强度工作对病情迅速发展,以及身体产生不利影响的相关性,普华却难以否认。
此外,有消息称年初,香港一间四大所也出现疑似“过劳死”事件。四大(普华永道、毕马威、安永和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简称)一直在倡导“work-life balance”(劳逸结合),结果为何如此突兀?
“过劳死”疑问只是矛盾激化的一个极点,近几年四大麻烦不断,劳资矛盾纠纷明显上升,而轻生案例更是令人唏嘘。
3月底,有人在大连森茂大厦顶层跳楼自杀,据内部人士称此人是在该栋大厦办公的普华永道大连分所的员工,但这说法目前限于内部员工流传,未获得官方证实。被媒体证实的是,2006年一名该所胡姓的员工同样选择跳楼方式结束生命,原因不得而知,但结果令人悲叹。
在2004年前后,普华永道亦曾出现过较大的劳资纠纷。在合并了因安然事件而倒下的安达信的中国区部门之后,管理问题导致了劳资关系对立。工作量与收入的不匹配以及高层人员与普通员工之间收入差距过大引发了近乎“罢工”的情况,最终以资方给予一定加班费用并提前发放花红而暂告解决。
2.“四大”薪资不再诱人
金融危机前,四大在中国业务发展迅速,占据国内审计行业业务半壁江山。四大国有银行大单及众多海外、H股上市国有大鳄审计单子几乎悉数落入囊中。
以中国移动为例,从2005年到2010年,该公司给予毕马威的审计费分别为5900万港元(按年末汇率计6137.77万元)、8000万港元(按年末汇率计8021.44万元)、7800万元、7600万元、8000万和8300万元。同样由毕马威审计的中国电信数据则显示,从2005年到2010年审计费用分别为4576万元、6100万元、5800万元、8000万元、6750万元和6700万元。
个中收费不菲,员工劳动报酬一度令新毕业生眼热,投身者若鹜。
一位已经离职的前四大员工表示,随着晋级连续数年都能拿到30%或以上的薪酬加幅,颇令人满意。记者在网上获得的一份前几年的资料显示,四大第一到五年工作经验员工的正常月薪大概为5500元、7000元、11000元、15000元和20000元,多名受访四大员工证实该资料基本属实。
然而一切在金融危机中戛然而止。
金融危机对四大审计收入产生了巨大影响,员工的收入相应调整。一位毕马威员工向记者透露,从2005年至2008年,新入职应届本科毕业生起薪分别是从5000元升至5500元,此后便没有了增长,2010年更降为5200元。
不过,四大员工收入并不全部来自于起薪。由于加班是家常便饭,因此加班费就成为了收入相当大一部分。
根据多名四大员工的描述,如果有审计项目,根据加班时间不等,加班费甚至成为主要收入来源,高者可占到收入三分之二,即使不济也至少占到三分之一。因为底薪并不太高,越是基层员工越是依赖加班费的收入。
2008年8月,德勤率先公布了取消加班费的政策。其后,安永、普华永道和毕马威也陆续加入。有四大员工在晚上接受采访时戏称:“现在(晚上10点)下班还没有加班费,一会你买单吧。”
此后,冻薪、无薪假期乃至裁员等的政策相继而至。
也许“节流”政策对于度过金融危机很必要,但是“被自愿”选择无疑让员工觉得十分寒心。
金融危机时及之后,四大为节流做出了许多发明创造。
毕马威的PPL(part pay leave,即公司只给员工交五险一金,除此之外员工无到手收入)以及“弹性工作制”(即没有项目做的员工可以“选择”放无薪价,不特定假期长度与时间段),安永的Leave of Absence Program(LAP)的计划等,各种名目的减省工时的方案,不仅降低了员工收入,更严重打击员工士气。而金融危机期间,国内经济刺激计划既快又狠,所以国内非出口制造行业企业鲜有裁员和减薪措施。
2010年后,尽管加班费均得到了恢复,但实际能否拿到以及量的多少仍取决于项目,难以稳定预期。一位从事金融业审计超过一年的毕马威员工表示,其每个月的收入基本上就是税前6600多元的基本薪金,而加班的工时只能“自愿”折算成假期补休。
“很羡慕一位入职不久就离开的同事,她的下一份工作是一国企的财务岗位,月收入也能到四五千,更重要的是――准时下班。”他说。
据悉,今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入职四大的起薪约为6000元,已经回到甚至超过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但考虑到CPI的上涨幅度,更不消说房价上涨幅度,实际工资水平不增反减。而普遍也预期薪金随年资增长幅度也难以回复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如果考虑国内其他行业收入情况,不管国企及民企收入都攀升极快,很多薪酬已经接近四大水平。特别是金融行业,薪酬普遍超越四大。这对四大员工构成了“致命诱惑”。
一位即将入职四大的香港理工大学金融学毕业生不无抱怨地指出,若非没有其他更好的机会,也不愿到四大工作,实习期间早已有所体验个中艰辛。
“12000港元的月薪在香港并不多,只是在四大工作相对更易取得HKICPA资格。如果像内地一样对于考取CPA资格限制较少,在四大工作并不划算。”他抱怨说。
而有此想法者,不在少数,因此,混一个四大资历远走高飞,几乎成为多数新毕业生的选择。其结果就是,四大员工忠诚度甚小,流失率之高为其他业内所罕见。
根据多位曾工作在四大的员工估计,几乎每三四年就会换上一拨人。不过这一数字,并未获得四大官方的证实。
而四大的管理层并非不知。因为流失率太高,四大今年招人时,颇在意新招聘员工忠诚度。前述毕业生指出在数轮面试中,反复被问及打算在此事务所工作的年限,而合伙人亦在面试时向她表示,人员频频流失其实是因为工作过于辛苦,故而很在意她服务意愿年限。
但意愿是一方面,要在四大长久工作必须要有资本才行。网上内部员工戏言,在四大脱颖而出的都是身体最好的。
“进四大,必须要有好身体。”这不知是共识还是戏谑。
“其实大家只是各取所需。公司需要人力来应对忙季大量业务,而员工需要时间积累工作经验并考取CPA资格。”一位准备辞职的四大员工如此看待四大的工作。
多年前,对于国内各大财经院校应届毕业生来说,进“四大”可谓是心中的梦想。问及投报四大的原因,大凡得到的回应多为“镀金”或“经历”。
然而,随时间的推移,“四大”曾经的光环也渐渐淡去。即便如此,每年依旧有成千上万应届毕业大学生争着抢进“四大”,据了解,仅2010年,普华永道中天北京分所就招进了近500名应届毕业生。
3.“四大”何以为大?
“四大”之称,在于其头顶外资光环,兼一时“独立客观”名声极大;更在于四大审计业务在国内四家独大,几乎垄断,地位无与伦比。
一名资深的业内人士感叹道,“四大”为何尤其独大地位,其实是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拱手相让“的结果。
1998年,以脱钩改制为契机,以北会和京都两家会计师事务合并成立北京京都会计师事务所为标志,揭开了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合并、重组的序幕。1999年以后,中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为了提高竞争力,改变规模小、实力分散的状态,掀起了第二次并购浪潮。
通过一系列的并购,国内出现了几家比较大的跨地区跨行业的会计师事务所,然而,在银广夏、蓝田股份和郑百文等一连串上市公司审计舞弊案不断爆出后,以深圳中天勤会计师事务所为首的一批国内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轰然倒下。
2002年2月,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发文批复,吊销中天勤、华伦、中联信、深圳同人、深圳华鹏五家会计师事务所及有关注册会计师证券许可证。
一时间,国内会计师事务所风声鹤唳。
据业内人士称,2000年左右,中天勤深圳曾排名第一,全国位列五强。
中天勤等倒下后,大批的业务客户成为各事务所的必争之地。在这些上市公司聘任的新会计师事务所中,包括出事前的安达信在内的“五大”面孔开始频繁地出现。
此后,本土会计师事务所经历过一段相当混乱的发展时期。一向很少题词的原国务院总理朱F基亦为国家会计学院题词“不做假账”,在业内也是引起轩然大波。
“国内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步比较晚,行业制度等各方面不规范,业内的一些从业人员鱼目混珠。”国内一位高校的会计学教授表示,“当时连续几起上市公司舞弊案,带来的影响确实恶劣,也导致国内的审计行业道德遭到外界的质疑,本土所出现了严重的信用危机”。
由此而引发的,则是一连串的恶性循环,大量政策也开始向外资所倾斜。
2001年12月,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16号》文件中规定,公司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或再筹资时,财务报告除国内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法定审计,应聘请获证监会和财政部特别许可的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按国际通行的审计准则,对其按国际通行的会计和信息披露准则编制的补充财务报告进行“补充审计”。
此外,一些银行也相继规定,贷款的公司必须到指定的外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信用审计。并且,国内大的央企和国企海外上市也纷纷携手“四大”(即彼时的“五大”)。
“由于当时我们要和国际的会计制度接轨,国企到境外上市也要符合国际准则,而境外的机构只认可‘五大’的审计结果。所以,所有的大型国企都要用‘五大’来进行审计。”该人士表示。
亦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些外资会计师事务所自身也“都有虱子”,不然也不会从“五大”变成了如今的“四大”。
从安达信到毕马威国际,从普华永道到德勤、安永,“五大”在2002年的诚信危机中纷纷落马,名噪一时的安达信更是因为“安然一案”从此销声匿迹,安达信中国业务亦被普华永道收购。此外,普华永道被美国SEC罚了款,毕马威国际也因“施乐案”吃了罚单。
无独有偶,在美国“五大”深陷会计丑闻的时候,本土的会计师事务所又一次遭遇了诚信危机的挑战,这种危机远远超过了当时的“五大”。
记者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数据计算的结果显示,2002年-2007年间,“四大”在全国百强会计师事务所总收入中占比逐年增长,从2002年得38.22%一直攀升到2007年得55.45%,2008年金融危机后虽有回落,但一直维持在将近一半的水平上。
“近些年,内地会计师事务所虽处在高速发展时期,但与‘四大’相比,在审计流程的设计、服务网络的覆盖、品牌影响力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前述会计学教授指出,虽然“四大”收取的审计费用较高,但很多公司仍将其作为外部审计师的首选。
不过,“ 四大”收费之高是有“底气”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主要原因还是凭借‘四大’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和垄断的地位,而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发展历史总体上还比较短,尚难以与‘四大’相抗衡。”
由于专业技术的先进和市场的垄断,四大在审计行业基本上处于“各占一山”的局面,因此可以“坐地起价”。记者查阅了注会协会年度的会计师事务所前百家排行榜,排名前四铁打不动的是“四大”,而其他数百家本土会计师事务所,则分享剩下的“半块蛋糕”。
以2009年度国内百强会计师事务所的收入情况为例,前百家事务所共实现收入206.1亿元,其中,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就实现收入91.3亿元,占比达到44.3%。
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上市审计之时,“四大”很默契地各分得一杯羹,其中安永审计工行,普华永道审计中行,毕马威审计建行,德勤审计农行。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高等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文学作品欣赏、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薪资不再诱人 劳资纠纷增加68等内容。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薪酬体系不仅仅是安永,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下称“四大”)里的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和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也有类似的裁员情况。...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分级、工资情况_经管营销_专业...在业内,“四大”虽然劳动强度高闻名,但是其报酬也...( 今年根据 CPI 应该还会涨, 再加上 500-10000 ...  会计人不要被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光环而忽略了辛酸。...即使你跳槽转行,未来的薪水与现在 的水准息息相关。...加起来要超过 200 人, 能把自己组里的同事认清楚...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面试全流程经验分享本文将就 PWC(普华永道)的实习面试给出一些建议。希望对小伙伴们有所帮助~ 关键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面试 面试流程分为小组面试...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招聘规模可能下降50%!_人力资源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泽...“事务所不再需要大批初级员工,而是需要世界上最优秀 的算法设计怪才,”他说,...  一个真实的会计师事务所(转自一位曾经在四大任职的...后来,这个 世界不再非黑即白;后来,你发现你所习惯...外面人看看 我们,还都觉得不错,工资不少,跳出去又...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薪收入对比】 现在国内四大的薪酬待遇工资行情: 起薪 加班...非要四大内部跳动 从北京地位比较 从上海地位比较 从总体收入比较 从劳动强度...  值得注意的是,四大不鼓励员 工较早的 去读商学院,因此在这方面可能有所阻挠。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参考工资:普华永道 6 万 RMB/年,加上出差补助和奖金 等,可能...  认清一下“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的真相吧 认清一下 四大...累计 增长也基本不到 10%(基于经济危机前的工资...承担了更多责任和更高劳动强度的他们,本来可以拿到 ...恕我直言,这些和大所小所没关系,和客户优质劣质也没关系(事实上劣质客户更能培养解决细节问题的能力)&br&只是题主不爱思考罢,缺乏耐心,害怕挑战罢了。&br&像现流表这种东西,原理看看公式就能懂,剩下千头万绪都是时间问题,给你一整天时间慢慢做,找对了思路,多少调整分录也能搞下来。&br&成本分配就更简单了,客户愿意教,两下就会了。&br&所有跟账务处理有关的技巧,都无非是手熟罢了,你怕,只不过是做的不够多。&br&带一百个调整分录的合并现流表你做过吗?做过几次就不怕了,第一次不都是硬着头皮上的么。&br&&br&我尤其反感题主把期望寄托在大所优质项目上的这种心态,大的ipo,两三百家子公司,有的人做了三年就做一个科目,哪有机会接触到现流表?有的项目负责人第一次做现流表就被要求并一百个分公司的表,资质不够耐心不够定力不够,直接就被刷下去了。&br&还有的客户自身会计水平非常优秀,方方面面都打理好了,这种项目做多了,你真的确定你会有进步?&br&&br&大所出来的孩子可能在大局观上比较有优势,但在基本功的培养上,尤其是对悟性不够的孩子,没有比小所小项目(千万级别)更适合培养基本功和全局观了。&br&&br&所以题主别抱怨了,埋下头来好好看底稿吧。你的困惑和解答就在眼下。&br&&br&说说我自己的例子:&br&我直到上周的时候,对少数股东权益的理解还停留在合并时股权比例以外的部分,直到我们经理提醒我要看合作协议是否存在对入股作价及利润分配的特殊条款,说真的我以前只对借款/销售/采购合同等业务类合同比较熟悉,成立项目公司的协议往往非常复杂,且不规范,我对此一无所知。&br&本周我花了3天时间看了近40份合同,摞在一起大概三本CPA书那么厚,每份合同写了近100字的业务简介和特殊条款标识。&br&现在我可以说我看合同已经有点看小说的惬意了。&br&这就是我的审计之路。&br&这和大所小所幼稚劣质没有关系,就是静心。&br&&br&至于真的会计审计高手,哪里是牛在技术上,往往是牛在创意上。&br&成立共同项目公司来实现表外融资,或者分步并购减少商誉等等等等,完全是想象不到的做法,才是真的高手。&br&直到这时候,你才可以说:&b&没进过顶尖的事务所,也许这些疑惑我永远解答不了&/b&
恕我直言,这些和大所小所没关系,和客户优质劣质也没关系(事实上劣质客户更能培养解决细节问题的能力) 只是题主不爱思考罢,缺乏耐心,害怕挑战罢了。 像现流表这种东西,原理看看公式就能懂,剩下千头万绪都是时间问题,给你一整天时间慢慢做,找对了思…
年终去客户处盘点在建工程,到了现场一看一片空地,啥都没有,顿时大惊:啥?!账上几个亿的在建工程都去哪儿了??!!&br&陪我盘点的客户大叔看了一眼远方,慢悠悠地答道:小伙子,你站的这片空地曾经可是座山!
年终去客户处盘点在建工程,到了现场一看一片空地,啥都没有,顿时大惊:啥?!账上几个亿的在建工程都去哪儿了??!! 陪我盘点的客户大叔看了一眼远方,慢悠悠地答道:小伙子,你站的这片空地曾经可是座山!
谢 &a data-title=&@看灰机&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92cf7a6a9f614be282f9f& data-hash=&92cf7a6a9f614be282f9f& data-tip=&p$b$92cf7a6a9f614be282f9f& data-hovercard=&p$b$92cf7a6a9f614be282f9f&&@看灰机&/a&&a data-title=&@Muse Abby& data-editable=&true&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faf9de180a5b5& data-hash=&faf9de180a5b5& data-tip=&p$b$faf9de180a5b5& data-hovercard=&p$b$faf9de180a5b5&&@Muse Abby&/a& 的邀&br&过年期间例行陪吃陪喝陪拿红包陪烘托气氛工作作完第二天,终于有时间坐下来正经写几行字了&br&&br&我只能跟题主聊聊CFA和MBA。原因是:&br&&ol&&li&我自己是在工作前考过的CFA三级,那时候没有工作经验,所以一直都没去拿chater, 后来工作年限够了又一直这个忙那个忙的,拖延症发作,到现在也没有去提交各种文件...所以到现在我不能把这个好不容易考得来的title印到名片上...&/li&&li&没读过MBA,但是我的同事有很多国外MBA毕业的,所以对MBA的事情略懂&/li&&li&对CPA的了解很少,大学里很痛苦的学了若干门会计课,参见&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answer/&&即将挂科了,怎样给老师写一封真挚的邮件来挽回这个惨剧?&/a&我说的第一门课是会计学原理,第二门是中级财务会计...会计对于我来说就是一门语言,但是这门语言说来说去都不能得心应手(好悲催的),所以我很早就知道我不是这块料了,幸好工作后我的岗位也不需要太高深的会计知识&br&&/li&&/ol&&b&=======分割线===============&br&关于CFA&/b&&br&我是在研究生阶段考的CFA。十二月考CFA level I,第二年六月level II, 再过一年六月level III, 前后耗时一年半多,算是很有效率的。那时候CFA在北京的考点还在国贸,不需要长途跋涉到丰台的体育馆或者蟹岛。那时候考试当天还能在国贸的茶餐厅找到桌子吃中午饭。最重要的是,那是CFA还没有满地跑。啊,跑题了...说回题主的问:&u&&b&CFA对求职有没有用呢?&/b&&/u&单单讲外资投行的投行部:&br&第一,是简历上能让我画个勾做个标记的地方&br&第二,作用仅限于第一条 —— 也就是说,&i&&b&如果其他条件都相等&/b&&/i&,我会喜欢有CFA的&br&&u&如果你要求外资投行的投行(investment banking)职位&/u&,CFA 作用不大。&br&&br&&u&&b&CFA知识对investment banking工作有用吗?&/b&&/u&&br&一般般。一来投行的技能都是可以培训的,而且这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行当,learning by doing 更重要; 二来CFA的立意更偏向于buy side&br&&b&&br&&u&CFA的title对investment banking工作有用吗?&/u&&/b&&br&一般般,至少在亚洲是这样。因为大家会期望research是CFA, 但不会期望banker 是CFA。我有一个同事拿到Chater后不久就不再缴年费了,因为没用^-^&br&&br&容我继续跑题一下,不好意思今天不小心启动了啰嗦模式...讲讲我考过哪些没用的证书,唉...我在大学里考完了CFA和FRM,后来都没有什么特别的用处, 前两天我还在努力回忆我有没有把FRM的证书从香港带回来?搁哪里了?当年FRM还没有现在这么考生,考一次就可以,再加两年工作经验就可以拿证书了。现在FRM给我的遗产是每年做公司的online risk training, 可以直接跳到最后做测试,另外就是七七八八能知道风控常见模型的名字和基本原理(具体内容早就忘掉了),所以做金融行业的项目我可以假装和金融行业组同事讨论一些专业术语。CFA 二和三我是很认真的学的(一级复习两周然后水过),买了原版教材从头到尾读了,主要是那时候在学校闲的,研究生一年级就搞定了工作offer,学校的很多课程本科都学过了,所以既没有找实习的压力,也没有学业的压力,就每天抱着本大书在自习室和咖啡店读书做笔记,学得不亦乐乎(当然考前还是kaplan的讲义最有用啦)。CFA带给我的最直接收益是考完二级后经朋友的朋友介绍我有到一所职业培训学校教CFA一级,所以我读硕的后半段就是每个月去讲一个周末的课,然后一整个月都可以吃香的喝辣的啦&br&&br&我还考过5门北美精算SOA,从大二考到大四,最开始是保险系有赞助考过了可以报销考试费,第一第二门都很简单大家都去考,后面几门难一点,考的人就少了。考到我这个段位的同学就只有零星了,但是后来后来还是放弃了,因为在国内精算师的需求不大,而且国内的保费也不是精算出来的,另一方面考完全程的时间成本太高。但是,很重要的但是,SOA还是很有料的,那些个概率分布、具体公式早忘了,从保险精算里面学到的人生哲理却受用一辈子。在生命表面前,任何人都是一个巨大样本空间里的渺小一份子;婴儿期的死亡率之高让我万分庆幸我长到能坐在教室里读SOA的年纪;p+q=1, 在教科书里是这样诠释的:we all have been born, but ultimately we all will die...&br&&br&====又是一条分割线======&br&&b&关于MBA&br&MBA对求一个investment banking职位有用吗?&/b&&br&有用。&br&尤其是如果你本科不是target school, 之前的工作经验不是投行这个行业的,&i&&b&海外名校MBA&/b&&/i&简直就是你进入外资投行部门的唯一路径了。外资投行对研究生和本科生是一视同仁的,也就是说研究生学历并不能带来额外的收益,入行都是第一年的analyst(当然因为研究生毕竟年长几岁,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处理事情的成熟程度、心理承受能力都比本科生有优势,但入行时候职位上不会受优待),但是MBA毕业入行就是从associate第一年开始做的。仅就我们公司(我们是一个美资投行),亚洲和欧洲的A-to-A(analyst三年后升职associate)比例比较高,而美国比例很低,更典型的路径是本科毕业做analyst --两年后跳到buy side或者去读B-school, 然后公司会从MBA毕业生中招比较多的第一年Associate。&br&&br&====再来一条分割线====&br&&b&至于题主想要考哪个,&/b&&br&第一,你要国外求职,男神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05e12ac33c155c64afb6& data-hash=&05e12ac33c155c64afb6& data-tip=&p$t$05e12ac33c155c64afb6& data-hovercard=&p$b$05e12ac33c155c64afb6&&@神胖胖&/a& 说了,赶紧去申请MBA吧&br&第二,如果现在特别闲,特别想考个什么证书,CFA更可行,因为时间短,见效快。CPA的话,除非你考国外的CPA,考个国内的,第一也不是那么好考的,第二对你海外求职没啥直接帮助。当然如果你要在国内求职,同意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b7372daa49f6b6ab8514e9& data-hash=&b7372daa49f6b6ab8514e9& data-tip=&p$b$b7372daa49f6b6ab8514e9& data-hovercard=&p$b$b7372daa49f6b6ab8514e9&&@Miranda Ling&/a& 的说法,脚踏实地考个CPA很有用的,就算今后你去国内券商做,也会很有帮助&br&第三,如果不那么功利,从学习角度看,学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学好,都行。&br&&br&===the end===
的邀 过年期间例行陪吃陪喝陪拿红包陪烘托气氛工作作完第二天,终于有时间坐下来正经写几行字了 我只能跟题主聊聊CFA和MBA。原因是: 我自己是在工作前考过的CFA三级,那时候没有工作经验,所以一直都没去拿chater, 后来工作年限够了…
3年DTT审计,正要准备走,我想来回答这个问题再为合适不过了。&br&其实&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Oleg Vodnik& href=&///people/fc1d975d0f67db0cf1d986& data-hash=&fc1d975d0f67db0cf1d986& data-tip=&p$b$fc1d975d0f67db0cf1d986& data-hovercard=&p$b$fc1d975d0f67db0cf1d986&&@Oleg Vodnik&/a&&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凉炽& href=&///people/dfffa9f8ce139d18c11b3a& data-hash=&dfffa9f8ce139d18c11b3a& data-tip=&p$b$dfffa9f8ce139d18c11b3a& data-hovercard=&p$b$dfffa9f8ce139d18c11b3a&&@凉炽&/a&说的挺多了,但不完全对,我来补充几点。&br&&br&1、&b&&u&无归属感&/u&&/b&。Par和经理其实并不信任你,哪怕你已经做了3,4年了,也还是一样。大部分经理和Par嘴巴上都会冠冕堂皇的叫你去把某些问题查清楚,其实他们根本不相信你所做的审计判断,他们只是要你帮他们&b&收集信息&/b&。所以这才是事务所留不住人的&b&根本原因&/b&,因为他们根本没想留你,你是&b&轻而易举可以被替代的&/b&。我敢说,只有做到了经理,公司才会真的想留你。&br&此外,别看四大工资高,福利真的好可怜,逢年过节无礼品,公司出去组织旅游还要员工自己掏钱。报销个打车费还要做一张长长的”底稿“。一到忙季就到处出差,男女朋友都找不到。&br&&br&2、&b&&u&真正看透了这份工作&/u&&/b&。四大的宣传真的很好,&b&迷惑了不少在校学生&/b&,其实我也不例外。四大即使对自己员工再抠,校园宣讲发礼品的时候可一点不吝啬。大多数人只是知道四大的工作很好,但真的好在哪里?其实他自己也说不出来,更别提是否适合自己。别觉得我在吓你,&b&这其实就是一份辛苦、枯燥、压力巨大的工作:&/b&1、忙的时候需要长期在外地加班超过晚上12点;2、大多数的工作也就是在对数字和套准则,它并不太需要你灵活的头脑,雄辩的口才或者超人的情商,比起这些,&b&一个不睡觉也不会生病的身体更为有用&/b&;3、除了工作压力,学习压力也是巨大的。别以为过了CPA就不用看书了,只要在这行,每年必须学大量的东西,因为准则几年一变,不学一下就跟不上时代了。淘汰也很快。所以,对于那些心存远大志向的人,这里必须只是一个&b&中转站&/b&;对于那些追求自由人生的人,这里是&b&南辕北辙&/b&;对于那些头脑灵活的人,这里是一个&b&火葬场&/b&。&br&&br&3、&b&&u&公司希望你走&/u&&/b&。千万别觉得我在危言所听。我特别想提醒大家一点,要用发展眼光看问题,请别再拿之前四大快速发展期的经验来思考题主的问题了。现在中国四大的发展已经进入瓶颈甚至是&b&衰退期&/b&。简而言之就是”&b&对不起我之前把你们都招进来了,但是我现在发现不需要那么多人了。”&/b&已经做到Par的人不希望有那么多经理在觊觎他的位置,一些Senior manager出走是必然;普通经理也不再供不应求,有CPA并且做得也挺拼的S3、S4大有人在,现在能升经理的人寥寥。这些大Senio的积压,已经直接导致许多小Senior升不上去了!这一系列的&b&连锁反应&/b&,其实才是&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凉炽& href=&///people/dfffa9f8ce139d18c11b3a& data-hash=&dfffa9f8ce139d18c11b3a& data-tip=&p$b$dfffa9f8ce139d18c11b3a& data-hovercard=&p$b$dfffa9f8ce139d18c11b3a&&@凉炽&/a& 答案中A1、A2的delay rate的飙升的真正原因。 考不出CPA只是表象吧,毕竟真的不是所有四大er都想一辈子做审计,你不能说他们做的不好。&br&&br&&br&&br&&br&&br&——————————————————————————————&br&更新于11月13日&br&&br&&b&看到好多人来赞同我的观点,很欣慰,谢谢大家。不过我当时写这篇回复的时候确实带有一些情绪来写的,&/b&&b&不够客观。而且我是完全站在员工立场上来写,如果换做老板的角度可能会觉得公司这么做也合情合理,但事实上又有多少人能做到那么高尚处处为老板考虑呢?&/b&&br&&br&&br&&b&有朋友说我误导人,那我的罪可真就大了。&/b&&b&我看很多赞同我回答的还都是在校大学生,我觉得我还是有必要呈现一个相对全面的现实的,&/b&&b&所以我还想补充几句:&/b&&br&&br&1、审计这份工作再苦再累,总是需要人来做的,我其实理解公司逼走一些&b&不合适&/b&的人,也是出于提高本身整体工作效率的考虑。只是它的筛选机制比起其他公司更加&b&严格&/b&,更加&b&无情&/b&,难免打击员工的积极性,让一些人带着怨气离开。&br&2、审计的业务还是比较稳定的,而且经济是有周期的,虽然整体上有所衰退,但是在整个行业里四大还是非常强势的。&b&一旦整个行业复苏,整个四大还是会复苏的&/b&,我想很多在四大苦苦支撑的员工,都在等待这一天的来临吧?&br&3、我很赞同一句话:“&b&审计这份工作是需要全家支持的。”&/b&因为它的强度导致很多时候不可能抽出时间来做家务,因为它经常出差的特性需要伴侣更多的理解与信任,因为它行业的挑战性需要员工花牺牲更多的业余时间来提高专业知识。你无法做到这些,但是的确有人能够做到,而且他们还觉得这样的生活很简单。所以,他们才是适合这份工作的。&br&4、找工作就像找对象,&b&并没有对错&/b&,只有&b&适合不适合&/b&。有的人走并不是因为公司不好,只是因为自己觉得不合适;有的人自己做得不开心于是就消极怠工,之后公司帮你做出“再选择”的决定,其实回头看看会觉得也没什么不好。客观上讲,虽然你只是在帮你的经理和Senior收集信息,&b&但确实可以学到不少东西&/b&,只是在于&b&是不是你自己真正想学的&/b&。(无论如何我肯定比三年前的我成熟了很多,这点还是要感谢四大这个平台)此外,四大的薪水还是比较有良心的,公积金也是按照合理标准来的,这比很多不正规的公司要好太多了。&br&&br&最后给想来四大的朋友一句自己的体会议:&b&脱离了“四大”的光环和“高薪”的标签,你是否还愿意从事审计(税务、咨询),如果真的愿意,那就去吧!&/b&&br&&br&&br&&b&——————————————————————————————————————————&/b&&br&&b&11月14日更新 &/b&&br&&br&&br&&b&&u&想进四大的同学看这里&/u&&/b&&br&&br&在寒潭上看到一个帖子说的&b&特别好&/b&,强烈推荐大家去看看,至少清楚知道了游戏规则,再决定玩不玩:&br&&a href=&///?target=http%3A//.cn/cgi-bin/cgi-bin/topic.cgi%3Fforum%3D12%26topic%3D25933%26show%3D0&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cn/cgi-bin&/span&&span class=&invisible&&/cgi-bin/topic.cgi?forum=12&topic=25933&show=0&/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其实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还是一句:“审计到底还不是真爱啊!”
3年DTT审计,正要准备走,我想来回答这个问题再为合适不过了。 其实说的挺多了,但不完全对,我来补充几点。 1、无归属感。Par和经理其实并不信任你,哪怕你已经做了3,4年了,也还是一样。大部分经理和Par嘴巴上都会冠冕堂皇的叫你去把某…
&b&首先想说的是,我是一家总部在杭州的本土所大Par孩子,不是四大。&/b&&br&&br&最大的感受如果非要说的话,就是从小到大挥之不去的自卑和随之带来的拼劲吧。身处江南的大Par们都倾向于对孩子严加管教,尤其是财务方面。早已习惯了&b&那些想都不敢想的金钱单位,&/b&从初中到大学在饭桌上听父母说的都是耳熟能详的上市公司,财务审计和各种金融圈内的事。&br&&br&上初中开始我爹就开始对我严厉限制花销,还记得有一次我拿着学校发的作文比赛奖金去买了一件五百RMB的衬衫,被我爸妈劈头盖脸连续骂了三天。&b&物质上的贫穷感,从我记事起就在身边挥之不去&/b&,哪怕到现在挣得了不错的收入也仍旧如此。&br&&br&不可否认的是父母的职业素养真的很高,任何财务上的纰漏都瞒不过他们的眼睛。&b&因此也让我从小养成了节俭,超过500花销尽可能留票据的习惯&/b&,直到现在还保持记账。我创业的源动力就是缺钱,不希望在自己的生活圈内成为最囊中羞涩的一个。高中时候做了一场音乐节,卖票很成功来了一千多人,第一次挣得了账户上的五位数:我很开心,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了。到了大学后父母开始逐渐放宽对我的经济约束,加上自身的努力到今天也算能在浮华的洛杉矶过上舒适的生活吧。一贯严厉的家教,让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努力,要感恩。&br&&br&过去两年时间经过自己的努力和一些幸运的贵人相助,我经营了北美知名的新媒体项目之一,也挣得了人生中第一桶金。几周前正式和家里提出不想读研可以直接工作,受到了我父母的严词拒绝。如果要说大Par父母的核心价值观的话,重视教育应当是一大要点。一直受到提醒的是&b&应当以学业为重生活和工作需要为其开道&/b&。我父亲的观点是学习的知识本身未必能派上只觉得用场,但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过好大学的人是可以一眼就看出来的”。面对父母的观点,也从大学之前的抗拒转变成支持和理解,沉心汲取知识确实能改变一个人。&br&&br&服务行业的人才密集形态决定了大Par们的精益求精,对任何一项工作都以最高标准来衡量。父亲从小对我的教导间接引导我踏入了传媒行业:在高中时候他会为我修改每篇文章,直到完全没有语病和错别字为止。&b&“做账的时候差0.1元都需要重头来过,写也一样”,&/b&父亲的一手好文笔在鞭策中得到了传承。颇为感激的是家里从未要求选择会计行业,而是鼓励我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在他高标准的要求下,我现在可以在一刻钟内纯熟的写出结构严整的千字文而鲜有纰漏,回过头来对家教充满感恩。&br&&br&父亲一直不鼓励我创业,觉得做的事格局太小,当下应该好好学习。却在我经历挫折的时候一直对出手相助,甚至默默的帮我。记得大一那会想创业,低估了它的难度也正赶上了融资热潮。我父亲看了商业计划书,告诉我这个方案最终是不可行的,但还是会投给你试试看。“记住,我投资的是你”,&b&80万启动资金在开发APP后消耗的所剩无几&/b&,也一度面临破产。和他谈到这事的时候,得到了一脸淡定的回复,和对我努力拼搏的认可。好在之后及时调整方向回归线下,到现在也算开始盈利了。&br&&br&还记得年初的一个下午,我刚回到洛杉矶的家收到了家庭群的消息。看到我爹转给我事务所组建国际网络,&b&排名全球第19名的报道&/b&:当时还是颇为惊叹的。眼见着15年前记事开始,一家三四层的中型事务所不断前进。从2007年领跑浙江,开始全国扩张,到后来的海外分支机构和跨国发展。十一个财政厅出来的小伙子从头开始,一步一个脚印奠基了事务所今天的地位。从小到大没怎么给当所长的爹争过脸,也因此一直心中有愧。只想着,尽早在自己的行业里能够有所建树,才对得起他的栽培吧。&br&&br&一路上给家里添了不少乱,但也算误打误撞的按照我爹的吩咐&b&“学到了一门过硬的本事”&/b&。越来越感激家庭的穷养,也为他的辉煌感到骄傲。&br&&br&&b&可能让看客失望了,没有富二代奢侈浪漫的桥段,有的是真实和汗水。&/b&
首先想说的是,我是一家总部在杭州的本土所大Par孩子,不是四大。 最大的感受如果非要说的话,就是从小到大挥之不去的自卑和随之带来的拼劲吧。身处江南的大Par们都倾向于对孩子严加管教,尤其是财务方面。早已习惯了那些想都不敢想的金钱单位,从初中到大…
谢腰&br&&br&我的经历是会计本科金融硕士。我对会计是否需要读研究生的看法是这样的:&br&一共大致需要从-------你的本科院校、你将来想要去的城市以及你将来所想要达到的层次,加上你到底对这个领域的热爱这么几个方面去综合考虑。你可以自设加权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打法,大致判定出你的选择。&br&&br&1.本科院校。这里面包含你的本科院校的名气以及你自身对会计是否付出来看。我的本科是在江西财经大学,因为它最好的学院就是会计学院,每年招聘的时候最好的就业资源也是分配给会计学院,所以像我的本科院校很多同学到了大四并不会选择考研,因为很多好的会计界的企业都会来我们学校招聘,比如四大,瑞华天健等国内的好所,所以对于一些大学准备的很充分的同学完全有理由直接迈入实务工作进行实践.&br&&br&在这里进行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br&&b&会计这个学科在我接触过的财经行业当中,是本科可以学到的东西算比较多的一门,它不同于金融,在大学期间金融只能学到一些非常肤浅的基础理论,简单计算,而真正实用的建模和计算,本科期间根本学不到.但是会计就不一样了,会计在大学期间就可以学完注会所有的内容.像大四的同学非常多可以考注会的,并过了的,到了研究生后,一些mpacc的同学告诉我说,他们更多的是在进行一些小的命题的研究,在大的实用的方面,其实去会计事务所,历练到的东西,远比读一个研究生来的强.&/b&&br&&br&&br&2.你将来想去的城市,以及你期望达到的层次:这个就很现实了,其实,你想去北上广,亦或是想进入牛逼的外企,那么结合你自己本科院校看看即可,如果你是个二本或者是非常一般的一本,那么名校简历在大城市或多或少是一个很必须的东西,倒不是说,名校的人就比你牛逼,而是名校的资源和氛围眼界都不是一个普通学校可以达到的,就比如四大在我们学校会专门过来宣讲会以及亲自过来面试,很多的信息就会比别人先知道,那么很多人其实早早的就进行了准备,而你如果只能坐在自习室里用无谓的学习弥补战略上的错误,那就很可悲了,我觉得就如高晓松所言:一个成年人做事一定要做有意义的事情,假如你真的把自己的梦想定的很高,以后叱咤会计界,光宗耀祖什么一大堆的,那么考个名校的研究生那是必须的选择,这里大家也就不用跟我探讨其实工作后积累好经验一样可以平步青云的反驳了,那种人不是没有,但是我们做选择的时候一定是按照大概率事件的标准去选择,如果你真的有那个超乎常人的自信,要么就是你很牛逼要么就是你对自己的了解还太主观,没人拦你,you can you up.&br&&br&这里简单的回复一下题主认为学费增加家里负担的问题我就一句简单的话:我在研究完股票等金融投资,实体投资后,个人觉得如果你不是巴菲特,道格拉斯或者雕爷,没有比教育投资年化收益率最大的投资.理解的人就理解,不理解的人就继续吧.&br&&br&3.最后就是职业喜好.说真的,我考研转金融没有任何的功利性,纯粹是金融对我的吸引远远大于会计,而会计的本科又找不到什么好的金融行业的职位.就这么简单而已,当初考研我甚至想都没有想就做了这个决定,我个人觉得这来源于我非常坚定的职业判断,我一直就认为做你至少是学习你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你的效率以及心情是最好的,所以如果题主真的喜欢会计,&b&那么本科的研究真的是远远不够的,本科的会计学习远远没有进入理论层次,大多都徘徊在基本的实务原理这个层次.&/b&那么结合第二点来说,如果你的抱负大一点,想在这个领域走的更远,其实请记住:&b&这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虽然的的确确会有很多拼爹看脸的标准,但是如果你能做到的只有学习的话,那么其实你只要在一个领域做到够出色,你一定会牛逼的,怕就怕很多人没有走关系看外表的资历,又缺乏脚踏实地的积累,却天天凭栏远眺那就完蛋了.&/b&&br&&br&多两句嘴:针对题主的家人建议等我的看法:父母家人都不是你能选择的,它不像职业和爱情,要知道,职业和爱情一样,不是在你没出生前为你父母准备的,而是在你父母可能老后,去世后,支撑着你在这个社会找到自己的归宿和存在感的东西,成年人做选择请抛开那些所谓的道德孝道,拥有自己的主见,做到真正的独立人格.(一点说教,要是不爽可以来骂,我不会还嘴,真心是好心而出此言)&br&&br&&b&大概就说这么多:主要还是每个人的想法不同,如果你真正的知道自己要什么,其实做选择不难.&/b&&br&&br&&br&&br&&br&纯手打,喜欢的帮忙点赞.最近在准备考试,更新的不多,日后补上.求关注咯哈哈.&b&&br&
Ryan Damon &/b&
谢腰 我的经历是会计本科金融硕士。我对会计是否需要读研究生的看法是这样的: 一共大致需要从-------你的本科院校、你将来想要去的城市以及你将来所想要达到的层次,加上你到底对这个领域的热爱这么几个方面去综合考虑。你可以自设加权对以上几个方面进行…
&p&非财会专业2016年3个半月通过4门经验介绍。&/p&&p&【一、考试趋势】&/p&&p&历年各科通过率:&/p&&img src=&/v2-697ead557f1e_b.jpg& data-rawwidth=&687& data-rawheight=&6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7& data-original=&/v2-697ead557f1e_r.jpg&&&p&2016年各科通过率:&/p&&p&会计:12.31%,审计13.47%,税法:18.13%;经济法:16.15%;财务成本管理:15.03%;战略:15.98%&/p&&p&(数据来源:考注会吧微信公众号)&/p&&p&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注会考试自2009年进行改革以后,考试通过率基本在 稳定在13%-17%区间波动,预计2017年考试通过率也会如此。&/p&&p&通过参加最近两年的考试,以及做之前的真题,发现以下趋势:&/p&&p&2011年及之前的真题难度较大,但是重点突出,易于被各大网校老师押中知识点甚至是相似考题;2012年以后,题目难度显著下降,但是机考的考点范围更加广泛,这也导致很多考友感觉到教材的重要性。&/p&&p&尤其参加今年考试的网友会发现,各大网校老师的猜的很多重点没有考,非重点倒是考了不少,让全国各地各大考友直呼中注协搞事情。但是复习充分的考友会发现,和以往相比,2016年其实并不是很难。&/p&&p&因此,预计2017年考试将会继续延续2016年出题模式,希望各大考友,在关注重点的同时,非重点也要带着看一下。但是不要本末倒置,还是那句话,重点还是重点,非重点即使考也不会考的很难很多。&/p&&p&【二、&b&各科的难度以及报考门数&/b&】&/p&&p&关于&b&各科的难度以及报考门数&/b&的建议,我想,一些网站的分析比我更加专业,因此便为大家整理了一下(为了防止大家说我打广告,实则没有任何利益纠葛,我基本上在选择报考建议时选择了各大网校机构比较好的帖子):&/p&&p&1)2017注册会计师教材特点及科目搭配建议(来源:&a href=&///?target=http%3A///c//696544.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017注册会计师教材特点及科目搭配建议_东奥会计在线&i class=&icon-external&&&/i&&/a&)&/p&&p&2) 2017年CPA考试应届生2/3门报考建议 (来源:&a href=&///?target=http%3A///cpa/content_12875.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017年CPA考试应届生2/3门报考建议&i class=&icon-external&&&/i&&/a&)&/p&&p&3) 首次报考注会应该报几科呢 看完你就明白了(来源:&a href=&///?target=http%3A///zhucekuaijishi/fxzd/li.shtml%3Fgg%3Dbbsse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首次报考注会应该报几科呢 看完你就明白了&i class=&icon-external&&&/i&&/a&)&/p&&p&4)201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搭配及选择】建议(来源:&a href=&///?target=http%3A///content/16/231.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017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搭配及选择】建议&i class=&icon-external&&&/i&&/a&)&/p&&p&5) 2017注会考试两年通过,三科怎么搭配最合适?(来源:&a href=&///?target=http%3A///c//631317.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2017注会考试两年通过,三科怎么搭配最合适?_东奥会计在线&i class=&icon-external&&&/i&&/a&)&/p&&p&另外,我想说的一句是,大家在选择报考门数及科目的时候,应该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p&&p&在校生,同时备考6个多月,有的一次性过六门,有的则只过一门,这主要是与自身的毅力以及效率有关。&/p&&p&在职的,有个4个多月过了三门,有的甚至不过;有的甚至是10个月在职一次性过六门,&b&不能盲目追风&/b&,认为别人能够在职一次性过六门,自己那么聪明也可以,一定要认真客观分析自身情况,有的考友上班是按时上下班,比较舒适,有的则是非常忙,尤其是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同事深有体会。&/p&&p&在选择的时候要考虑到以下影响因素:&/p&&p&①时间的宽裕程度;&/p&&p&②自我的学习效率;&/p&&p&③自身的专业基础;&/p&&p&④面对生活各种诱惑的态度。&/p&&p&【三、我认为2017年注会考试值得注意的事情】&/p&&p&第一:意志力。第一遍看讲义或者视频,尤其是零基础可能会有这种感觉: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感觉自己智商很低,很多人在这个时候打了退堂鼓。这时候不要放弃,而要坚持,第二遍再复习的时候,很多不懂的问题你会恍然大悟。&/p&&p&第二:辅导书。我一直推荐东奥或者中华的辅导书,因为市场占有率能够说明问题。时间不充足,可以基本以轻松过关系列1+最后六套为主,轻松过关1的真题多做几遍。&/p&&p&第三:做题。CPA这种考试,你不做题是无法通过的,只有通过做题来孰能生巧。&/p&&p&第四:考前的心态。2016年考前半个月,做模拟试卷,感觉自己每一门都没有把握,做模拟试卷也基本上60分上下,效果很不好,但是心里一直暗示,自己好好准备了,肯定会有一个不错的结果的。结果考试分数还是超出自己预期的。考前一个月,是很多考生最容易放弃的时候,这个时候要忍住,因为别人放弃了,你没有放弃,你肯定会胜利的。&/p&&p&&b&&i&常用的学习CPA论坛:&/i&&/b&&/p&&p&大家论坛:&a href=&///?target=http%3A///forum-cpa-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注册会计师_注会|CPA考试论坛:资料下载|经验分享_大家论坛&i class=&icon-external&&&/i&&/a& &/p&&p&视野论坛:&a href=&///?target=http%3A///forum-16-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PA考试 - 中国会计视野论坛&i class=&icon-external&&&/i&&/a& &/p&&p&东奥会计在线:&a href=&///?target=http%3A///forum-15-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会计论坛&i class=&icon-external&&&/i&&/a& &/p&&p&【四、具体复习方法】&/p&&p&&b&&u&非财会专业考生:三个半月一次性过4门经验&/u&&/b& &/p&&p&经网友建议,修改0基础为非财会专业考生。&/p&&p&【前言】&/p&&p&注会考试不是选拔性考试,而是过关性考试,所以难度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难,但也没有那么简单,注会不是一场比拼智力的考试,而更多地是考量大家的毅力。&/p&&p&这是一场坚持就是胜利、天道酬勤的考试。&/p&&p&这也是一场会一些和一点不会没有区别的考试。&/p&&p&【正文】&/p&&p&2016年成绩终于出来了,这又是一个让几家欢喜几家愁的时刻。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以及教育机构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CPA考试大军,这也是近些年来一次性通过六门考试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大家切莫冲动,一定要根据自身时间宽裕程度和基础程度来安排考试计划,避免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情况出现,因为最后复习压力会很大的,报的门数越多越容易崩溃。&/p&&p&我本次一共报考五门,出考四门,全部通过,其中财管,税法,经济法,战略,审计未出考、会计2015年通过。&/p&&p&毕业离别,和同学一起吃吃喝喝、送别等事情,六月底才脱产在学校备考(四大考完cpa才入职),前前后后3个半月的复习时间。&/p&&p&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阐述一下自己的备考过程,主要涵括了备考思路、复习资料、相关学习资料论坛等。&/p&&p&&b&总的复习方法:&/b&&/p&&p&无论你是上班族,还是学生族,始终记住一条:真题和模拟题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复习资料,我只推荐东奥的轻松过关系列或者中华的梦想成真系列,因为市场占有率能够说明问题。&/p&&p&【会计、税法、财务管理】这三门就把轻1后面的真题和模拟题认真做,我认为轻1后面的模拟题做两遍,真题做三遍,一直达到自己理解,并会做。&/p&&p&会计、财务管理、税法除了需要理解、记忆外,通过做题目来带动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会计、财务管理、税法,没事就多翻一翻轻1,肯定会有收获的,还有关于学习方法,网上也有流传很久的框架法,其实我觉得大家觉得怎么习惯就好,因为大家的目标是通过考试。&/p&&p&会计:真题要多做,企业合并这一章要抽出时间多练习,有空要把教材看一看。&/p&&p&财务管理:记住,一定要多真题和最后六套的模拟题&/p&&p&税法:多记忆小的知识点,多做真题和最后六套模拟题&/p&&p&【经济法、战略】此处只说通过的方法,高分者请忽略。这两门的性质基本一致,差别在于,经济法更易于理解,记忆起来相对比较容易。经济法,大家若抱着60分万岁的想法,请把轻1多看看,客观题多做做轻1和最后六套,至于轻1后面的大题,个人觉得在第一轮复习的时候完全没必要做(包括真题),只有第二轮复习和记忆的过程中,大家可以把近3年真题拿来自己做一下,看看自己哪里知识点薄弱,顺便也看看答案的答题模式,熟悉答题的套路。&/p&&p&对于,战略,前四章均是关于战略的,相对好记忆,第五章及以后,个人觉得,把轻1看看,能够应付客观题,然后十八指引,考前稍微记忆一下,实在记不住也没关系,有个大题印象就行。战略大家一定要重视客观题,要保证客观题在考试的时候能够拿到30+,主观题,凭着感觉使劲的写,肯定能够通过。&/p&&p&【审计】12月更&/p&&p&&b&&u&一、考前&/u&&/b&&/p&&p&&b&税法:&/b& &/p&&p&&b&资料推荐:&/b&&/p&&p&1)东奥轻松过关1,强烈推荐&/p&&p&2)东奥轻松过关4,也就是最后六套,强烈推荐&/p&&p&3)东奥轻松过关3,也就是知识点小手册,一般推荐,&/p&&p&4)中华的最后六套,一般推荐,和东奥的最后六套有所差异,有时间做做也不错。&/p&&p&&b&讲师推荐:&/b&&/p&&p&中华的叶青和东奥的刘颖,只能说各有千秋吧,两位老师都不错,都有讲的好的地方,讲的不太好的地方,就看自己适合哪位老师了。&/p&&p&&b&复习过程:&/b&&/p&&p&六月底开始看税法基础班,用时20天左右,把税法基础班听完,轻1除了大体做一遍,主要对税法的内容以及难度有了大体的认知,说实话,对于零基础的学员来说,税法还是蛮头疼的,主要在于内容繁杂,需要记忆的数字比较多,第一遍基础班过后,从论坛下载了别人整理的税法资料,没事就看看,记忆一下相关税率等内容。&/p&&p&第一遍下来,就做了套模拟题,效果不太好,做题速度慢,正确率低,都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笨?是不是不适合了,其实大家在遇到这种情况下千万不要怀疑自己的智商,随着我复习的次数增多,这些情况都在慢慢变好,其实就是熟能生巧的事情。&/p&&p&税法就是要多看多记,多做真题,再加上东奥的最后六套,我觉得就足够可以了。没必要再看其他资料了。真题要多做,至少两遍吧。&/p&&p&&b&复习提醒:&/b& &/p&&p&※ 税法要善于总结并记忆,例如:&/p&&p&&b&资源税:&/b&
加热免征税,尾矿利用要鼓励
铁矿唯一要减&b&按&/b&(&b&(石=4,40%)&/b&),瞅你流气征40,(稠、凝、硫气征40)
&b&三采、深水、衰竭期(首字母都是S,S=3,30%),&/b&五五分层换煤炭,最低20要&b&征减(低风度油气田是比例最低的,即20%)。&/b&
注:只有铁矿石是“减按”,其他都是“减征”,所以铁矿唯一要减&b&按&/b&(40%)&/p&&p&※ 易错点要加强记忆,例如:&/p&&p&烟叶增值税问题:&/p&&p&烟叶收购金额A=烟叶收购价款+价外补贴&/p&&p&烟叶税应纳税额B=A*20%&/p&&p&准予抵扣的进项税额=(烟叶收购实际金额+B)*13%扣除率&/p&&p&&u&&b&财务管理:&/b&&/u&&/p&&p&&b&资料推荐:&/b&&/p&&p&1)东奥轻松过关1,强烈推荐&/p&&p&2)东奥轻松过关4,也就是最后六套,强烈推荐&/p&&p&3)东奥轻松过关3,也就是知识点小手册,一般推荐,&/p&&p&4)中华的最后六套,一般推荐,和东奥的最后六套有所差异,有时间做做也不错。&/p&&p&&b&讲师推荐:&/b&&/p&&p&一开始我是听的东奥闫红华的课程,因为之前学习CFA,算是有些基础,感觉闫红华老师的讲的也可以,但是就是有些地方没有讲明白。后来,就下载了2015年陈华亭老师的视频,找了自己没有明白的地方听了听,只能说天妒英才啊,陈老师去世的早,他讲课的水平绝对在闫老师之上,生动、易于理解。&/p&&p&如果财管变化不大,建议听陈华亭老师的。讲义用轻1就可以,基本上没什么大变化。&/p&&p&&b&复习过程:&/b&&/p&&p&在听完税法的基础课以后,就马不停蹄地听财务基础班,大概用时2周,听的速度很快,同时把轻1(包括部分大题)做了一遍,做得过程中,感觉自己都懂了,可是一做大题,还是非常容易出错,主要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计算复杂确实容易出错,二是知识点掌握不牢,没有真正理解。&/p&&p&因为财管的大题知识点非常明确,所有复习起来相对其他科目还是比较容易突出重点的,大家真题要多做,轻1后面的大体也要多做几遍,熟能生巧,熟悉各种题型。如果有不明白的,立马查看轻1和教材,弄明白。尤其计算现金流量的,很容易出错。有很多人觉得财管公式特别多,其实很容易记忆的,大家没事就多看看。&/p&&p&&b&复习提醒:&/b&&/p&&p&财管客观题,尽可能熟悉轻1讲义,时间宽裕的情况下最好把教材看看,因为教材内容相对其他几门不算太多;财管大题的应对方法就是多做题,才有感觉。做题的范围:轻1课后题(包括真题+模拟题)、最后六套题目。&/p&&p&&b&【中场复习】&/b&听完财务管理,时间也就走到了8月4-5号左右了,这时候,我停顿了一周的时间来复习税法,这个过程好痛苦,感觉自己前几周复习的税法忘得差不多了,很痛苦,情绪上有些失落,但是忍住了,于是一周的时间把税法轻1过了一遍,该背的背,该记的记,这个过程主要做了做选择题,和少量大题,因为我觉得小的知识点记得了,做大题才会有效果。&/p&&p&&b&【中场提醒】&/b&大家一定要在每一门复习完的后期不断进行复习,减轻遗忘程度。
&/p&&p&&b&&u&经济法:&/u&&/b&&/p&&p&&b&资料推荐:&/b&&/p&&p&1)东奥轻松过关1,强烈推荐&/p&&p&2)东奥轻松过关4,也就是最后六套,强烈推荐&/p&&p&3)东奥轻松过关3,也就是知识点小手册,一般推荐,&/p&&p&4)中华的最后六套,一般推荐,和东奥的最后六套有所差异,有时间做做也不错。&/p&&p&&b&讲师推荐:&/b&&/p&&p&我看各大论坛里面基本上都一致推荐郭守杰的课程,我也选择了郭守杰,另外的原因是买的轻1,为了和讲义相匹配也选择了郭守杰。郭老师的课程确实不错,喜欢板书,讲课有逻辑,听经济法就像听故事一样很喜欢。&/p&&p&&b&复习过程:&/b&&/p&&p&用一周时间复习了税法,时间差不多到了8月11-12号的样子,然后我继续听经济法的课程,大概用时2周左右,听完了经济法。经济法相对于税法和财管真是轻松了不少,可是这是一门文科性质的课程,注定有些内容是要考生记忆的,但是经济法有个好处是每年的大题考点分布很明确,听课的时候,老师都会和你强调哪几章是必出大题的,这里就不过多阐述了。&/p&&p&为了更好的节省时间,我便采取了这种复习方法:非大题章节主要看轻1,大题章节看轻1+稍微背诵郭守杰习题班讲义打印出来(题目删除,不然讲义太厚)。&/p&&p&看完经济法基础班,然后用一周的时间背了背习题班的大题讲义,背完感觉做题很爽,考点很明确,但是过一段时间不看又有些遗忘,这时候大家不要紧张,这是正常现象,多看看即可。在答题的时候,大家尽量语言专业化一些。&/p&&p&&b&复习提醒:&/b&&/p&&p&※ 有些数字、易错点,大家一定要自己整理,抽空就看看,例如:&/p&&p&支票的金额、收款人名称可以由出票人授权补记,但汇票、本票不能补记。汇票在出票时未记载收款人名称、金额的,该汇票无效。
&/p&&p&&b&【中场复习】&/b&听完以上三门课程,时间大概到了8月25-26号,我没有立马开始战略的复习,而是进入了三门的滚动式复习,基本上就是看轻1,记忆和熟悉相关知识点,重点做了轻1后面的大题,同时做了三门课程的最后六套,基本上是每一门一周的时间,这个时间基本上高强度复习,一天复习好几章内容,难点重点的章节用时慢一些。&/p&&p&这个复习过程:&/p&&p&税法:轻1过了一遍,轻1后面大题过了一遍,最后六套选择题过了一遍、大题半半拉拉的过了一遍。&/p&&p&财管:轻1过了一遍,轻1后面大题半半拉拉过了一遍,最后六套的选择题过了一遍。&/p&&p&经济法:轻1过了一遍,最后六套的选择题过了一遍,因为经济法科目的性质,我没有怎么做大题,就着重背了背郭守杰习题班的讲义,然后做了几道大题练练手。&/p&&p&这一轮复习过后,感觉自己差不多是60分左右的样子,可能左叶可能右,很是紧张……&/p&&p&&b&&u&战略:&/u&&/b&&/p&&p&&b&资料推荐:&/b&&/p&&p&1)东奥轻松过关1,强烈推荐&/p&&p&2)东奥轻松过关4,也就是最后六套,一般推荐&/p&&p&3)东奥轻松过关3,也就是知识点小手册,一般推荐&/p&&p&4)中华的最后六套,没有买。&/p&&p&&b&讲师推荐:&/b&&/p&&p&在复习完上述三门课程,时间差不多到了九月中旬,这时候准备听课,但是一看论坛里面,对老师的选择争议很多,有的人选择杭建平,有的人选择田明……我看了看,基本上选择杭和田的多一些,一开始选择田,主要是讲义和轻1一样,但是感觉很一般,并且课时非常多,因为已经到了九月中旬,还用一个月就考试了,不想再花大把时间在战略了,就放弃了田明老师;然后转到杭建平老师,一看视频课时和田老师差不多嘛,很多,比税法都多了很多,于是硬着头皮听了一两节课,就放弃听了,感觉解释的太多了,很多内容,我们看书看一眼就能过的。&/p&&p&于是,我选择了,自己看轻1+做真题客观题和最后六套的客观题,并且和杭建平老师的讲义对比,找出重点,在轻1上面划出来,上午起床以后,就背诵这些大题的考点。&/p&&p&另外,我自己根据年真题,梳理了一下大题考点,找出来经常考的重点,记忆+背诵,有些知识点基本上每年都考,一定要背下来,比如:企业竞争战略(成本领先、差异化、集中差异化)等等……另外,中华网校【李宏伟】老师也会整理重点课程,大家可以去大家网论坛下载来看。&/p&&p&&b&复习过程:&/b&&/p&&p&战略客观题:主要是看轻1,然后做题,把自己不会的划出来,多看看相关的知识点,考前做战略客观题基本上在38分左右(满分45分),算是属于比较高的了。&/p&&p&战略大题,基本上没做,就是看看题目,看看答案,我没那心情去写这么多。战略风险管理这一块,有个十八指引,是真的好难背啊,大家可以放到最后来看看,有个大题印象,战略考前,一定要翻出来十八指引,好好看看。楼主,就是考前,看指引,没有看完,就进去了,其实还可以在考场外面看一下,比较还用十多分钟才开考。开考了,我一看大题,指引,考的就是我马上要看,但没看的,蛮后悔的。。。好在战略低分飘过。&/p&&p&【冲刺阶段】&/p&&p&听完战略基础课程,基本上到了九月下旬,到考试前这一段时间,不停地进行&b&&u&滚动式复习&/u&&/b&,税法、财管、经济法、战略,该做题的做题,该背的背,这一段时间确实很难熬,感觉自己处于过与不过的边缘,有些朋友劝我战略性的放弃一门,但是我自己一路复习过来,又不忍心,于是坚持着!最后阶段建议大家不要想那么多,一定要坚持住。因为CPA不是智力的考试,而是一场毅力的大比拼。&/p&&p&【考前最后几天】&/p&&p&这几天大家可以根据考试先后顺序,着重看看自己的错题,如果实在不想看错题,就翻一翻轻1看看自己的薄弱点,另外,也可以通过轻3小手册回忆一下知识点。&/p&&p&最后几天一定不要慌乱,切莫出现感觉自己什么都不太懂,又什么看不进去的情况,因为这几天非常关键,尤其对于那些感觉自己处于过与不过边缘的同学。&/p&&p&————————————————————————————————————
&/p&&p&&b&&u&2015年会计考试经验:&/u&&/b&&/p&&p&读研后,一直都听说CPA,但是大家都说很难,一直没下决心考,后来看到CPA对于金融行业还是蛮重要的,就报了一门会计来试水,作为本科学习市场营销专业的我来说,第一遍确实蛮难的,很多听不懂的地方,有些时候,简直想放弃,但是会计专业的同学告诉我,考下会计就相当于考完了一半的CPA,所有,我又咬着嘴唇看了下去,再第二遍复习的时候确实好了很多。所有大家,也是一样,不要畏惧困难,我们毕竟都是经过高考洗礼的人。
&/p&&p&&b&复习资料:&/b&&/p&&p&1)东奥轻松过关1,强烈推荐&/p&&p&2)东奥轻松过关4,也就是最后六套,强烈推荐,难度大于真题&/p&&p&3)东奥轻松过关3,也就是知识点小手册,强烈推荐,没事就拿着看看&/p&&p&讲师推荐:&/p&&p&会计,大家公认的张志凤,讲的确实不错。不过企业合并部分建议大家张志凤+郭建华都听一听,有利于理解。&/p&&p&&b&复习过程:&/b&&/p&&p&之前一直在实习,所有8月下旬辞掉实习,开始全职看CPA会计,一个半月的时间,听张志凤的基础班+轻1,在长投+企业合并花了很多时间,才搞明白做题,这一块建议大家结合张志凤+郭建华的课程讲义来学习,保证你会。&/p&&p&会计课程的学习,就是对于一些基本的分录要理解记忆,多做些题目感悟一下题目思路。&/p&&p&进入考场之前,还是很不放心自己行不行,因为第一次参考注会考试,进去以后,做题发现题目确实比平常做得简单一些,最后考了70分。&/p&&p&正式因为这次的信心,才有了今年考4门的勇气。&/p&&p&&b&&u&二、考中&/u&&/b&&/p&&p&2016年的题目,其实和2015年的风格差不多吧(以前大家都说注会难,2015年抱着试一试的心理考了会计,70分),题目难度来说应该不是特别难,和以往年度相比,但是客观题比较活吧,很多让人模棱两可的题目,主观题也是出了一些平常大家没怎么过多关注的题目,所以考完,网上吐槽的人特别多。想获得高分,建议大家可以看看教材。&/p&&p&&b&税法:&/b&&/p&&p&在做题过程中,税法的客观题,感觉还是蛮简单的,大题说实话并不是很难,如果不考营业税的话,可以说几乎不难,但是因为很多人没有复习营业税,导致吐嘈声一片,所以大家还是不能太过于相信网校老师啊,几乎东奥、中华还有刚刚起步的李彬教你考注会都说营业税不考了。&/p&&p&虽然个人感觉税法客观题很简单,但是一对答案还是错了不少,得分也只有33-35分的样子。。。&/p&&p&&b&财管:&/b&&/p&&p&财务管理,今年客观题很活,有好多不太容易确定的(考后对答案,客观题,我只有可怜的33分的样子),主观题确实很简单,都是很常规的题目,最后的大题也不是很难,除了最后一道大题的最后一问没算出来,其他都做出来了,考前也是针对此类型的题目着重联系了。&/p&&p&&b&经济法:&/b&&/p&&p&考试的时候,感觉客观题比较容易,但是考后对答案,却只有33分,大题有1-2问,确实从来没有复习到,并且有些大题在回答的时候,用自己的话阐述的,或者思考不够全面,大题得分率也不是特别高,所有最后65分飘过。&/p&&p&&b&战略:&/b&&/p&&p&战略应该是时间最紧张的吧,交卷前10分钟,我才写完,因为财管、税法我都是提前一小时做完,经济法提前35分钟左右做完。&/p&&p&战略做得过程中,感觉比较容易,有些题目也没有感觉到模棱两可,但是考后对答案,还是错了很多,得分在33分左右。后面的大题,有些不会的,就凭自己的印象来写。建议考生们在考试之前,一定要研究一下战略大题的答题模式,大题规范也会增加分数的。&/p&&p&【论坛】
大家论坛:&a href=&///?target=http%3A///forum-cpa-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注册会计师_注会|CPA考试论坛:资料下载|经验分享_大家论坛&i class=&icon-external&&&/i&&/a&
视野论坛:&a href=&///?target=http%3A///forum-16-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PA考试 - 中国会计视野论坛&i class=&icon-external&&&/i&&/a&
东奥会计在线:&a href=&///?target=http%3A///forum-15-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会计论坛&i class=&icon-external&&&/i&&/a& &/p&&p&【资料选择】
大家只要好好利用轻1和最后六套(含真题)这两本资料,我觉得就可以顺利通过考试了。很多考友建议看教材,个人觉得,教材肯定是要买的,当轻1遇到不懂的时候,可以翻翻教材看看。但是基础班视频+轻1+最后六套+真题就足够通过考试了。
每年中华和东奥也都会再出一些模拟试卷,网上的论坛也会有热心网友发出来,大家可以练练手,但是不要在乎难易程度,本来就是让你查漏补缺的一个试卷。
&/p&&p&&b&&u&三、考后&/u&&/b&&/p&&p&坐等出分,今年出分比较早,在查分的那一刻看到自己4门都过了,还是蛮开心的。&/p&&p&相比考完的吐槽,今年的通过率还是应该蛮高的,因为身边有不少人一次性通过6门、5门、4门的。&/p&&p&也正是应了同事那句话:题目出得奇怪的年份,通过一定会相对比较高。所以,大家在考试的时候遇到自己奇怪的题目时,不要慌张,耐下心去做就行了。&/p&&p&&b&&u&四、关于押题&/u&&/b&&/p&&p&现在很多机构打着押题的旗号来忽悠考生,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很多人打着北注协的旗号来卖押题试卷,本来,我是最后阶段抱着试一下自己复习效果的水平,和微信群里的小伙伴买了押题试卷,当我拿到试卷以后,就知道了,这完全不靠谱,就是堆积的题目,错误也很多,根本不是什么押题,还号称每年压中很多。&/p&&p&另外,某些机构考前发放的押题试卷,更是骗人,都是以往真题的堆积,有些税法规则变了也不更改一下,就是忽悠人的。&/p&&p&对于押题,我只想说句,好好复习的同学,完全没必要看,有点浪费时间;对于那些没复习的,想抱着押题来碰一下运气的,我觉得做了也很有可能过不了。&/p&&p&&b&&u&五、关于错题&/u&&/b&&/p&&p&对于错题,不管你用什么方式记录,一定要过一段时间拿出来再做一遍,看看自己是不是真掌握了,我们往往容易在同一个地方犯错,考试也是一样子的,大家一定要重视错题。&/p&&p&【感悟】&/p&&p& CPA考试本来就不是一场智力的对比,而是一场毅力的比较,坚持的人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p&&p&最后祝大家万事如意!&/p&
非财会专业2016年3个半月通过4门经验介绍。【一、考试趋势】历年各科通过率:2016年各科通过率:会计:12.31%,审计13.47%,税法:18.13%;经济法:16.15%;财务成本管理:15.03%;战略:15.98%(数据来源:考注会吧微信公众号)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注会考…
&p&--------以下内容经过充实之后,已出版在本人的新书《坐上财务总监:财务职业生涯实战》当中,需要看完整版,请购书吧。&/p&&p&【1】当当网好评如潮--& &a href=&///?target=http%3A///.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坐上财务总监:财务职业生涯实战》(张泽锋)【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i class=&icon-external&&&/i&&/a&&/p&&p&京东商城
书籍介绍--&
&a href=&///?target=https%3A///.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坐上财务总监:财务职业生涯实战》(张泽锋)【摘要 书评 试读】- 京东图书&i class=&icon-external&&&/i&&/a&&/p&&p&【2】张泽锋财务培育视频--& &a href=&///?target=http%3A///v_show/id_XMjUwMTkwNTg1Ng%3D%3D.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张泽锋财务实战培育体系-3(主讲:《坐上财务总监》作者)-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i class=&icon-external&&&/i&&/a&&/p&&p&【3】“张泽锋财务实战培育体系”学习QQ群:
职场有很多规则和门道,有兴趣改善联系我。&/p&&br&&p&------------------------【正文内容】2015年所写....&/p&&p&用精简的语言讲几句:所谓的会计职业生涯规划,咱用最落地的语言讲,就是什么时候能挣多点钱。工作嘛,不就是为了挣钱,不挣钱谁干?高大上地说是规划,规划个毛线,很多时候人生精彩到无法规划。当然,这句也是废话了。&/p&&br&&p&【总言之,一句话】:会计的职业,就是如何更快地方爬升到中高层以上(根据28原则,中高层以上占两层,其余是打底子的基层会计,这些基层会计人多,工资低,社会就是如此残酷),爬上去就有相对高的工资;当然,背后是支撑你爬上去的 是硬技术,和软实力。&/p&&br&&p&讲道理的时代过去了,人们更愿意听故事。譬如:数据背后的故事,ipo企业背后的故事....&/p&&br&&p&我们经常习惯于用道理去说,去辩论,但是有时候故事的力量更大,讲几个故事给大伙听听,可能对会计的职业生涯规划有更清晰的认识。&/p&&br&&p&【故事很长,请耐心看完】,你看完,就懂得什么叫《会计的职业生涯规划》... 哈哈哈....(不要以为写得长,就不是原创哦,全是本人(张老师)亲笔,最后一段,猝死情况为新闻除外)&/p&&br&&p&--------------------------------&/p&&p&当当网好评如潮--& &a href=&///?target=http%3A///.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坐上财务总监:财务职业生涯实战》(张泽锋)【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i class=&icon-external&&&/i&&/a&&/p&&p&------------------------------------&/p&&p&做会计的朋友,有一个不可逾越的坎儿,就是会计证书问题。
  市面上的证书也是五花八门,但是很多朋友,在证书面前显得非常困惑,甚至在我的所见所闻里面,有些会计朋友,简直就是迷乱在证书考试中当中。
  大致来说,有这么几类人
  1 考证狂热者,从大学在校的时候开始就已经疯狂考证,毕业的时候已经除了有会计从业证之外,有其他的证书了,毕业后还继续考,并且一定要考到cpa,甚至考到以后还要考acca,不考试就浑身不舒服。
  2 考证积极分子,大学时候就考了一两个证书,毕业之后一路继续考,从没听过,每年都在考,也会把理想定在cpa上面,考一次失败,再考,再失败,再考。考试是一种吃饭一样的动作。
  3 考证接受者,在大学的时候,只考了一个最基本的从业证,然后毕业,随波逐流跟朋友们一起考,也有可能一开始并没有积极考。过了几年工作经验之后才慢慢意识到考试,想考的时候也会复习,但是积极性并不高
  4 考证拖延者,大学或者已经有从业证,或者毕业后才拿到证,毕业后基本不考证,或者去拼命工作,或者懒惰,总之就没有积极考证的念头,过了几年,甚至也不想考,只是跟着朋友,实在有点想的时候就报,但是从来没认真复习过。
  5 考证抗拒者,毕业的时候有多少证就多少,毕业后主要忙于工作,基本没有时间,或者不想考试,甚至毕业几年,也没有继续考,从心底里抗拒考试,觉得毫无用处。
  大致来说,有这么多种类型。
  总而言之,从宏观上看,就如在其他问题中一开始所说,大量的会计人员把&a href=&///?target=http%3A///list-93825-1.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青春&i class=&icon-external&&&/i&&/a&年华献给了会计证书,虽然说这并没有范进中举那么夸张,但是从某个角度看,让一部分并不适合考试的人养成了考试的习惯,简直就是悲催地只差偷偷哭了。&/p&&br&&p&至于考cpa的情况,如果有兴趣,可以看 张老师在知乎的另外一篇长回复了。&/p&&p&&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220544#comment-& class=&internal&&cpa大家一直说是门很难的考试。我想问一下cpa考试到底难在哪里了?(求大神别嘲讽,我只是真心好奇)? - 张老师的回答&/a&&/p&&br&&p&----------------------------------------------、譬如,小芳,就是一个准确定位自己的人,她日子过得不错,在外资企业工作,她并没有什么高的学历,普通三本,也没有什么好的证书,仅仅是过了从业资格证,也没有什么好的背景,仅仅是一步一脚印地工作和升职。
  她已经结婚,成家,有孩子,在北上广深旁边的卫星城市工作,每月接近9000元的工资,她并不是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大部分开销是老公付出,自己双休也不怎么加班,有闲着的时间陪陪孩子,她觉得差不多如此足矣。小芳今年32岁。是一家外企的财务主管。
  照这个公司的惯例,等她再做一两年,还很有可能胜任经理职务。工资又会涨上去。可以预想的是,在她35岁左右的时候,肯定做了经理,工资在15000左右。
  一遍照顾了家庭,自己也不是非常累,工资收入也不错,她并没有打算非得考过中级会计师不可,虽然工资的财务总监确实是一位CPA证书拥有者,她自己也这个打算。
  我想,80%的80%的人其实,骨子里都希望自己能成为小芳这样,问题是,太少的人知道其实成为小芳这样的人,并不一定需要所谓的证书。
  小芳从毕业以后,也是在很普通的企业做出纳,然后会计,做了很多年,才升了主管,又做了很多年。小芳没有什么特别的优势,那她凭什么拿到现在这个水平的工资,和比较轻松的工作,还潜藏很有可能的升职机会?
  我想,就是她稳定持续地做,做,做。
  做,就是工作,工作才是积累经验的真正过程。而不是考试。
  我们不否定考试,但是我们如果目标是钱,工资的话,最直接的路径应该是经验,经验的最直接来源应该是做,就是工作。
  所以才有所所谓的词汇:工作经验。
  太多人中了考试的毒,脑子里感觉不考到多牛的证书,就一无是处,而考到了证书就必然平步青云。
  我们想想,这跟范进中举有何区别? 考中了,鸡犬升天,考不中,沦落街头。
  真的是这样吗?会计朋友们,好好思考吧。
  再说一次,一个人能拿多少钱,跟工作经验有关,跟考试无关。&/p&&br&&p&------------------&/p&&p&当当网好评如潮--& &a href=&///?target=http%3A///.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坐上财务总监:财务职业生涯实战》(张泽锋)【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i class=&icon-external&&&/i&&/a&&/p&&p&--------------------&/p&&p&再啰嗦一个例子吧。
  二强,是个二本的会计毕业生,毕业之后去了一家国内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凭证自学能力强悍,考试能力很棒,他在三年内拿到了cpa证书,接着,他惨了。
  信心满满的有3年的审计经验,和cpa证书的他,找到了一家上市的民营企业,做报表会计。因为招聘的时候,财务总监看上他的,是他做合并报表的能力和专业性,至于企业管理这块,财务总监认为二强根本就是小白。
  好吧,进了集团的总部,负责下属5,6家子公司的报表合并。
  考试和现实的差距是天渊之别。考试嘛,从来没人说过,子公司交报表是会延迟的,报表提交后是会有错误的,还有杂七杂八的事儿,但是总部的要求很严格因为每月都要给老板看报表,时间是有限制,非常死的。
  那么,按照规定,子公司7号必须提交完成正确的报表,9号老板就要开会,需要这套合并好的报表。
  那么就是说,二强只有两夜一天的时间去做这个事情。
  这本来就是有点乱的合并体系,二强花了3个多月把体系建立起来,各种科目如何抵消,如何合并,都不知道熬了多少个夜,比干审计的时候还累。
  结果,6个月过去了,子公司的会计出错率一点没有改善。
  某次开会,财务总监大声呼到:二强你怎么回事,你到底懂不懂财务,两天的时间一套表都做不出来?
  二强,本来就心里极度冤曲,有苦说不出,眼泪差点蹦出来,无法解释,被人冤枉的感觉不好受,立马喉咙塞死,二强在二十多人的会议上,愤然二期,甩门而走,眼眶竟是湿漉漉的。
  财务总监没有理解到他的难处,是真的。
  二强也没有改善情况,也是真的。
  这公司的会计人员素质跟不上,全是真的。
  不管如何,经验不足的二强,在此后两个月,又换了一份工作。
  说是做咨询,跑到北京了,说要经常出差,招聘的人说看中他有cpa证书,但是很多企业的东西还不懂。工资给6000.忘了说,在刚刚那个做合并报表的公司在2.5线城市。工资5000多。
  二强说,北京机会多点吧,6000除掉吃喝拉撒,还不如5000在二线城市。
  多年过去,很久没有联络,二强消失了。&/p&&br&&p&二强属于比较会考试的人,但是拿到了证书以后,在公司却做不到雷厉风行,讲话有力道。他没有什么社会阅历,这几年他过得很苦很累,拿到证书,别说马上飞黄腾达,但是磕磕碰碰,让他感觉好像有了证书也没有什么优势一样,他英语成绩也不怎么样,也确实没有企业的工作经验,他甚至有时候面对一些错乱的数据,都不知道怎么规避,怎么去防范,怎么去改善,总之他做不了人的工作。只会做一堆数字的合并。
  他突然感觉到自己是不是太飘于空中了,甚至他觉得自己连做账都不会做。
  我们经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如果他能在不断反思中,找到问题的关键点。那其实二强的发展会不错的,如果相反陷入了困境,飘在空中,仅会考试,什么别的不太在行,估计发展有限。
  在cpa考试中,二强算是幸运的考试型选手了,过得挺快的,不过年纪也算大了,但是他的缺陷很关键的,就是经验。包括对人的相处经验,对人性的把握,对职场规则的感悟,对商业信息的搜集,对商业运作的理解,还有很多很多,其实书里根本不会有。&/p&&br&&p&-----------------------&/p&&p&当当网好评如潮--& &a href=&///?target=http%3A///.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坐上财务总监:财务职业生涯实战》(张泽锋)【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i class=&icon-external&&&/i&&/a&&/p&&p&-----------------------&/p&&p&小勤是个大专毕业生,刚毕业那会儿也是跟同学们一样,四处找工作,由于眼界问题,她总认为自己要有所作为,感觉自己应该是做财务总监的料,她没怎么了解过社会上还有很多 二本、一本、研究生的会计朋友们其实也面临着就业的迷惘。
  从年轻的角度上看,其实无可厚非,小勤奋的“自信”,是应该的,或者说她初生牛犊不怕虎,立下大志向也是好的。但是小勤的自身能力看,其实她支撑不起这个梦想,根本无法让她落地,更不用说一步步去实现。
  她家经济条件稍微好一点,也不是非常富有,母亲是公务员,父亲是一个国有企业当小领导,多年下来,只有一个女儿,也算是全部积累都给她了,她从小享受的比较多,也没多受苦,过于疼爱,也有可能影响她的拼搏、和独立思考。
  她毕业了,父母就托关系给找了一个企业做出纳,花了点钱。父母当然希望是找好企业,但是父母心中的好,和小勤的想法是不一致的。父母觉得不累就是好,清闲点,可以多回家,多陪家里人。但是小勤不是,她周围的朋友,同学,都在考证,还经常跟她说一些考证啊,将来能如何如何,当然了这些人也是道听途说的一帮人,小勤的水平也认识不到高人,总之这个小圈子朋友混来混去,说来说去,也就是底层的工作感悟。
  小勤自己感觉自己大专毕业,学到东西应该很厉害的,自信心满满的,并且靠父母介绍的工作,自己心里感觉不愉快。没有多大的成就感。
  于是乎,她也跟同学们一样,报考初级会计,并且踌躇满志以后到了年限要报中级,要报注会,要把试全考过。
  当然,小勤,她认识的朋友也讲不出很多道理给她,更不可能晓得职业路子怎么发展。而领导或者懂行的人,也不能给一个没有多好的素质的小勤去讲解这些 职业之道,当然也她也不会听到除了考试之外的什么诀窍秘密,或者甚至说,她根本不知道会计这行除了考试之外有很多很多的东西才是真正重要的。
  其实对很多朋友来说,他们考试根本不是真的认可这个考试有什么好处,更多的是无奈,别人考,那我也考呗,要不然怎么着?我也没有办法去获得更好的过来人的经验,真的是井底之蛙,有时候不是自愿做,而是被迫。
  社会复杂,人心险恶,考试机构不断地宣传考试的重要性,因为要让大部分人沉浸在考证当中,这才能形成一种产业。当然,如果你有幸跳出这个圈圈,看清楚职业的价值到底是什么,那你是幸运的。
  当我在企业做财务高管的时候,我看着这些眼睛里面纯粹而清澈,满心欢喜地报考各种考试的时候,我心里纠结,第一,帮是肯定帮不上他们了,因为人活着有时候是身不由己的,你太有独立的想法,除非你能支撑你的想法,否则你很快就被周围的人的固有思维打败,因为你需要混入团体,你要保持好的关系。因此基本上我也不会跟他们讲多少东西,讲了,只有一个结果,他们会说,领导又想忽悠你了。我能气死。算了。
  第二,他们确实无法找到除了考试之外的路子,虽然路子很多,需要的掌握的东西很多,但是他们只能埋头苦干地去读所谓的书,看所谓的考题,当然不是说一点作用都没有,只是对职场来说,效果不大。
  扯远了。。。。。
  返回小勤的情况,小勤毕业后,就进入企业工作,因为自己也蛮喜欢玩,一开始吧,觉得考试就考呗,报名啊,弄得还蛮正经的,买题目做,各种准备。好,一个月,两个月,临近考试了,她还照常跟朋友们外出旅游呀,然后各种借口呀,工作忙呀,总而言之,考试,挂了。
  第二年,又报,这次一定要过,
  第三年,还报。。。。。
  四五年过去了,过了初级了,开始准备中级,中级的书就厚很多了,复杂很多了。
  又报,又考,一次不过,又一次,又不过....
  陷入了无限的考试泥潭。。
  在她爸爸找的单位里面她工作了2年,总是做出纳,因为是工作轻松的肥缺,所以基本人员也不怎么变动,上升机会上。她自己找了个单位做会计,民营企业,不是很正规,不过开始做会计了,做了3、4年了,不敢跳槽,一个说法是要留点时间考试,等考完中级,有信心了,再去跳槽。还有一个面试的时候,很多东西答不上来,或者人家直接说初级证书没啥用,要中级才好一些。
  其实要了中级,问题答不上来,还是不行。
  总言之,小勤,心里头有个概念,就是忍忍吧,忍忍,等过了中级,再开始找工作,那会准能找个经理做,经理工资就高了,应该能有了,那就很好了。
  这是小勤这只井里的小青蛙的想法。当然,她根本不知道在众多的大的企业里面,只有会计从业证书的,做会计拿 4000多是正常,做主管,拿七八千也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市社保缴费比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