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集体形成的基础的形成的主要标志是( )。

班集体形成标志及建设新思维
摘要: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班集体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从班级到班集体转变需一个建设过程,在建设过程中.班主任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应与学生同步发展.
关键词: 班级;班集体;新思维
一,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15世纪,在当时西欧国家创办的古典中学进行了班级组织的尝试.率先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他在1519年的一份书简中描述了伦敦包罗大教堂的学校的情形:在一间圆形的教室里,将学生分成几个部分,分别安排在阶梯式座位上.这样,"班级"的意思就明确了."班"所表示的是一群人,"级"所表明的是学生的发展程度.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是班集体的物质基础,但仅仅因为有几十个活泼的生命个体组合在一起还不能称之为"班集体".从班级到班集体转变还需一个建设过程.现代班集体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有崇高的社会目标,以社会的共同活动为中心,以民主平等与合作的人际关系为纽带,并促进其成员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高度凝聚力的共同体.班集体建设是指教育者通过各种手段将班级这一学校最基层组织培养成班集体,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发展学生个性为目的活动主体的过程.班集体是班级群体的高级形式,良好的班集体能最大限度地调动集体中每个成员的主动性,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促进每个成员全面发展.
具体地说,由班级而成为班集体具有这样几个标志:
(一)集体意识
现代学校是以班级授课制为基本模式的,班集体是以学生为主体,以社会化的学习和交往为特征的学生社会.学生在班集体里上课,交往,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度过大部分时间,普及教育使年轻一代在班集体里生活的时间不少于九年.一方面,社会的教育影响和学校的教育过程是以班集体为中介施加于学生的,另一方面,班集体又以学生个体为中介,与学生的家庭,同龄伙伴,社区环境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代学校学生集体的教育和培养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课题:学生集体的权利和义务,合作与竞争
,民主与纪律;课堂集体的效率与公平;师生间的交往障碍与代沟,青少年学生亚文化群偏离规范的群体行为,还有儿童自我中心,厌学,早恋,流失,犯罪等等.面对学生集体教育的困境,不少教师和家长感叹:"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学校,班级和共青团组织对青少年学生越来越失去吸引力了."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在班级中形成集体意识,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几乎每一个中国人对"三个和尚"的故事都耳熟能详,因为它包含着一个最简单却最深刻的有关"个人与群体"的哲理.
(二)目标意识
目标是指引一切行动的方向.班级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发展的方向与动力,确定奋斗目标既是班级管理的需要,也是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励和教育的重要环节.它能使班级成员的行为和价值观趋向一致,彼此容易接受对立的观点,彼此认同,产生"我们"感,集体意识增强.当班级全体成员最大限度地共同为集体目标而努力时,就是"同呼吸,共命运"的时候.前苏联心理学家西蒙诺夫说过:正是在需要的动力学中,在需要的复杂化,丰富化和变化中,最直接地表现了自我发展的趋势;正是需要的存在使得行为积极起来.需要是学生产生行为的原动力.班集体目标只要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积极合理的需要,并引发和培养学生尚未产生的新的超前性的高层次需要就能产生正确的动机,并使其行为指向目标.当学生对自己所需要的目标追求越明确,动机越强烈,积极性就越高,主动性和主体作用就越突出,越能起到鼓舞人心,激发动力,越能发挥其导向作用和激励功能.只有班集体目标能整合学生的多层次的个体目标,并形成班集体内聚力,才能使学生互融(互相接纳),互律(彼此制约),互爱(爱和被爱)的三种需要得到满足,心情舒畅,团结互助,友爱合作,积极进取.
(三)爱心意识
教育植根于爱.爱要公平公正,持之以恒,爱得持久,始终一贯.有人说过:教育之没有爱,正如池塘之没有水一样,没有水便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便不成其为教育.只有对学生充满爱,班主任才会向学生敞开胸怀,宽容他们的过失,挽救他们的过失;只有对学生充满爱,班主任才会深入学生的内心深处,倾听他们心底的呼喊;只有对学生充满爱,班主任才会增强换位思考的自觉性,对学生少一些抱怨与偏颇,多一些理解与公正……只有对学生充满爱,班主任工作才会有灵性.教育的过程本身就应是一个爱的过程.对每一个学生都应当作生动活泼的艺术品来精心雕琢,不放弃每一个学生.中国传统教育是"精英教育",牺牲大多数,培养少数人,培养了"尖子生"的"骄","娇",而我们的教育应是"贫民教育",有教无类,以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教师只有丹心一片,才能与学生心心相通;关心学生,要表现在对学生不能偏心,更不能讨厌他们,因为学生对老师是摸得很清楚的,他们很关心老师对他们的投入.正如加里宁所说:"教师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镜子里,外面有几百双精锐的,富于敏感的,善于窥视出教师优缺点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断地盯着他."学生对家长讲得最多的,是老师喜欢哪些学生,不喜欢哪些学生.老师的一句批评或表扬,老师的一个动作或眼神,往往会在学生心灵中引起阵阵连漪,甚至会影响一辈子.
对学生的爱心意识特别要体现在承认学生的差异上.一位外国心理学家说:"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爱,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一个班级数十个学生,他们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不仅仅表现在各式各样的学习类型上,而且体现在他们的经验和理解上.每一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和独特的个性,风格走进了班集体,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五彩缤纷的经验世界,他们常常对一个问题表现出不同的理解,选择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就是差异造成的.差异是对教学的挑战,也是对班集体的挑战,对班主任的挑战,同时也是宝贵的学习资源.这种资源蕴含在每个个体之中,蕴含在班集体之中,只要我们尊重,了解,顺应并加以谨慎地正确引导,这种资源就能被开发利用.差异就能成为推动学生个体发展的动力,成为构建丰富多彩班级文化的动力.美国心理学教授瓦德·葛德曾提出人的多重智力即"MI理论",他认为,每个正常的人都拥有语言符合,数理逻辑,视觉空间,身体运动,音乐节奏,人际关系及自我认识等7种基本智力,只是每个人的优势智力不相同.因此,尊重学生的差异,不仅是爱的体现,也是对其才能的尊重.这种尊重能唤醒学生自我存在的意识,让每个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看到自身的价值,鼓起他们自信的风帆,让每个学生都有可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四)文化意识
学生是班集体文化的建设者,同时又是班集体文化的产物.《学习的革命》有这样一段话: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嫉妒之中,他就学会了嫉妒;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什么是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头脑平静地生活;
这段话告诉我们:孩子学会了什么,恐怕不是我们教育者有意识的给了学生什么东西,而是我们让孩子或我们的教育对象在怎样的条件下生活,当然包括学生在学校中过什么生活.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有两个生活的主要地方:一个是家,一个是学校里的班级.中小学生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班级里度过的,班集体文化,对于学生的发展有怎样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如果我们班主任缺乏对于班集体文化的了解,就很难做好班级教育工作.
那么学生在学校中所学习的文化是什么呢应该不仅仅是指"书本知识"."择校""择班",就说明学生在学校里或某个班集体里不仅仅能学到书本知识,还能学到书本知识以外的东西.因此班集体文化建设应作为班级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熏陶感染,激励导向的作用.
二,班集体建设新思维
(一)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 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由于班级管理的对象核心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作为班级教育管理的主导因素,不仅要关注他们作为生物学意义上的人,更要关注他们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换言之,即不仅要关注他们的"身",而且也要关注他们的"心",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群体",也要关注他们的"个体".因此班主任在班集体管理中要牢牢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都是处于发展中的个体,是逐步走向成熟的个体,都具有发展的可能性,蕴藏着发展的巨大潜能.这里的发展是指学生的全面成长.它包括学生的身体的发展,心理的发展,智力的发展,阅历的发展,思想认识的发展以及道德水平的发展等等.认识学生是发展的人有重要的意义.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的眼界就放宽了,这样就把自己教育看成是学生的一个"成长过程",并能够把教育活动和教育目标联系起来,既有教育的起点,又有教育的预期,也有明确的"终点".教师心中有了学生这样一个发展的"过程线",就容易形成教育培养学生发展的蓝图,就能够明确学生发展方向要求,并帮助学生实现这一要求.所以,教师确立发展的学生观,是教育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必需.
(二)班主任正确的学生观
1,平等意识
&& 班主任与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平等的独立人格.班主任应以平等的姿态走近学生,用平视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就科学的师生观来说,师生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二者互相依存,互相作用.没有教师,就没有学生,反之亦然.二者既不可分割,又不可对立,应该是互为师友,教学相长的关系.传统的教育中存在着两种典型的师生观.一种是专制主义的师生观,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时时处于被动,压抑状态,不敢言,不善思,不自主;一种是放任主义师生观,夸大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忽视了学生是受教育者这一基本事实,这样也影响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因此在实践中,应力求把教育过程转变为一种民主的生活方式,让学生得以生动活泼,自由健康地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决策,以充分解放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创造最好的教育环境.在民主开放的现代社会环境中,板着面孔训人,放不下"师道尊严"架子的班主任,无疑是不受学生欢迎的.学生喜欢有人情味的班主任.有人情味的班主任,他们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能放下自己不应有的架子,包容学生的过失,他们能抛却个人得失,给学生温馨的笑脸,他们能用炽热的情感去激荡学生的心灵,用真诚的态度来赢得学生的共鸣.在有人情味的班主任这里,看,管,盯,压,训的老一套做法失去了市场,体罚,变相体罚,挖苦,讽刺学生不见了踪影,师生之间是一种相互理解,彼此尊重,真诚相待,共同进步的和谐交融的关系.班主任在学生面前,能否少绷一回脸,少瞪一次眼,少一点冷漠,少一些排斥;而给学生们多一点微笑,多一些鼓励,多一次关心,多一回尊重.要知道和风细雨能够润泽万物,脉脉温情可以摇曳心灵.实践也证明,班主任越想管住学生,学生就越想摆脱班主任的束缚,班主任越想包办学生的一切,学生就越难成才.
2,民主意识
&& 在我国延续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遵循的是"天,地,君,亲,师"的一套伦理教条,师生关系亦如同君臣关系,父子关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在学生面前是绝对的权威,独断专行的班主任还大有人在,因此,在现行的教育中,首先要求我们的班主任转变观念,我们自己要反对专制式的教育,增强民主意识."民主"就其微观而言,就是使每一个人(包括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其他人(包括教师)的尊重,使他们享有和其他人平等的权利.民主教育就是要求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其个性的特殊性.民主的教育允许说服,不允许强制.就是说,对待学生的一切思想问题和行为问题,班主任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同学生一起探讨,主要依靠学生自己自觉地提高自己的认识和思想修养.班主任要允许学生不服或对自己的"说服"提出异议,否则会形成学生的被动感,使自主意识减退.当学生出现不良倾向时,应能较多地容忍其缺点和弱点,因为学生之所以是学生,在于他们的不成熟性,如认知上的肤浅,思维上的偏激,情感上的冲动,经验上的欠缺,行为上的幼稚等等.面对这一特殊的群体,班主任必须有一种宽容的品格.这是班主任思想境界的标尺,也是班主任人格力量的展示.针对学生的过错,班主任应在平等的气氛中与之进行温和的对话,严禁斥责,讥讽,体罚或变相体罚.教育民主要求班主任提高民主意识,以平等的态度把学生看着自己的朋友,把自己看着学生的朋友,尊重和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促使其主体意识的复苏和自我价值的追寻,使之成为聪明,勇敢,自尊和自重的一代新人.要发扬民主,应允许学生批评教师.
&& 长期以来,教师训斥学生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而学生批评教师则被认为是悖礼犯义.实际上,学生批评教师,是对教育工作高度负责的表现,是对教师的一种关心和爱护.虚心接受学生的批评,不仅有利于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而有有利于把学生从小培养成为敢想,敢说和敢于创新的开拓性人才.同时,再高明的班主任肯定也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的时候,所以作为班主任,千万不可文过饰非,讳疾忌医,应该放下架子,细心了解真实情况,虚心听取学生的建议,及时弥补自己的过失,纠正自己的错误.这样做,不仅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提高自己的威信.学生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呢广州市教育科研所的研究人员曾对广州市1856名中学生作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无论是初中生还是高中生,都把"很幽默,经常与学生讨论问题"列为最喜欢的老师的第一位,把"很民主,不过分要求学生"的老师列为地二位.两项合起来占全部有效问卷的51.86%.这反映出学生对教育民主,师生平等的新关系有普遍的,强烈的追求.很多学生希望自己的班主任,上课老师尽量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成为朋友.班主任只有放下架子,到学生中去,和他们交知心的朋友,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记》中说过"亲其师而信其道",当学生认为班主任是可以亲近的人,可以依赖的人时,才乐于接受班主任的教育.
当然,我们强调民主,决不意味着削弱和取消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我们强调平等,决不意味着放弃班主任的管理责任;我们强调班主任要做学生的朋友,决不意味着放弃原则,一团和气.我们应该做到对学生宽容而不放纵,严格而不武断,信任而不娇宠,说服,示范而不强制.让学生生活在既有集体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氛围中,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健康自由的发展.
3,发展意识
学生时代是人的一生中物欲最少,空灵最多,对纯粹要求最高的阶段,但同时学生时代也是诸多矛盾的统一体.青少年学生有强烈自我意识,但缺乏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能力;他们有鲜明的个性,但却不会处理与他人,社会和集体的关系;他们渴望成才,但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他们想参与社会政治,但却缺乏分辨大是大非的能力和参与社会政治的经验;他们反对救世主,但却往往以救世主自居,世人皆浊我独清,世人皆醉我独醒.心理专家从以下8个方面分析了当代中学生心理的"双重性":思想上的开放性与内心的闭锁性;目标上的时代性与需求上的享乐性;认识上的自负性与情感上的字卑性;发现问题的敏感性与分析问题的偏激性;.行动上的独立性与生活上的依赖性;意识上的自主性与处事上的自私性;思维上的求异性与心理上的逆反性;交往上的广泛性与情感上的冲动性.以上特有的心理特征使学生充满困惑和矛盾.因此,班主任对待学生的发展意识应该包括:一是从社会的发展现实分析学生时代特征个教育带来的优势与挑战,二是要看到学生向善发展的总体方向,对学生引导,章善救失.
(三)班主任与学生同步发展
1,班主任自身角色的定位
一位研究者对教师角色的分析:
--"教师是蜡烛".肯定: 奉献与给予.
不足: 忽视教师的持续学习与成长;
淡漠教师的内在尊严与劳动的欢乐
"教师是园丁".
肯定: 田园式的宽松环境, 重视学生的成长历程,
注意了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强调教师作用的发挥.
不足: 教育阶段顺序的固定性,教育缺欠的不可修复性(季节与时令),
存在着淘汰制(间苗),
有人为的强制性(修剪)."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肯定: "工程师",重要的职业; "灵魂",关注人心灵的发展.
不足: 暗示一种固定,统一的标准,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性;
整齐划一,批量生产,容易形成新的机械化运动."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
肯定: 强调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储备,
学科知识的有效的传递(很讲究"倒"的过程和方式).不足:
灌输式的教学,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
传递内容的单一(只有水),教学内容的学科性过强,不利于知识的汇递;
教与学不是一个简单的"倒给",忽视了教学的创造成分.
"教师像警察".
肯定: 维持必要的秩序,强调纪律性.不足:
对学生实施严格控制, 师生关系过于严肃,缺乏亲和力;
着眼于学生的问题与错误,挑剔多而鼓励少.
班级小社会,社会大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我们班主任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是"警察",是"保姆"
是"向导" 是"皇上" 是"师长"还是"朋友"
是"铸工"还是"雕匠"……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看待自己,扮演好恰当的角色,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时代的发展,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已不再局限于课本,课堂和老师,时代的发展,使得老师的知识权威受到严重的挑战,老师作为知识权威的地位将不复存在,老师将从过去的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咨询者和学习伙伴.21世纪的班主任应该是学生的朋友.
班主任应该顺应时代的变化和学生的活跃,将自己重新定位.前苏联一位教育家说过,师生间最不幸的关系是学生对教师学问的怀疑.在知识爆炸,信息猛增的今天,"一本书主义"的教师,言必称传统的班主任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洞悉人情世事,关心新生事物,才容易与今天眼界开阔,知识更宽广的学生交往并取得学生的信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对学生,对未来的公民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谁就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最深刻的痕迹.年轻人特别是少年,总是信赖怎样的教师:他坚定得朝着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和道德修养的目标前进;他的精神面貌在学生眼里是日新月异地变化着,"今天比昨天更好,而明天更胜于今天."
(二)完善自我,增强班主任的影响力&&&
班主任工作的目的是什么,到底该怎样"忙" 许多班主任辛辛苦苦干了几十年,却没有成为学生管理,教育的专家;学生在班主任辛辛苦苦的管理下,也没有养成自我管理意识,没有自我教育能力.这种"管理"的价值到底有多大,很值得反思.如果班主任工作不注重科学性,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学生一如听话的"羔羊",缺乏自律意识,一旦没有了这种外在的约束,学生们还会不会认真,自觉地学习从不少班主任的实际体会来看,答案多半是否定的."工夫不负有心人",班主任工作不仅要下工夫,更要做"有心人".要遵循教育规律,既舍得花力气,又善于动脑筋,想办法提高管理的效益,着眼于增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没有目的和缺乏科学性的"忙",不是班主任工作的方式.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懒汉固然可耻,但不动脑筋,不讲求科学方法,不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仅满足于"没闲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思想也是不可取的.班主任必须更新观念,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忙"要忙到点子上.在现代教育中,班主任应提高自身素质,强化班主任的影响力.
1,以高尚的品格感召学生&&&
古人云:"百行以德为首".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位同学说,"板着面孔训人,我们不怕;不切实际的大道理,我们不信;说一套做一套,我们不服;自己做好了的事再要求我们做,我们不得不服".班主任自身有良好的道德品格,"己身正,不令而行",就会自然而然的增强自己的影响力.班主任自己要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班主任在学生中要树立自己的良好的形象,首先要有师德,要热爱自己这份职业,要全身心地投入.有些班主任"身在曹营心在汉",上班时心不在焉,其在学生当中的影响力必然会大打折扣.要急学生所急,想学校所想,把学生和党的教育事业放在第一位,
处理好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真正做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会赢得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爱戴.处理好育人与做人的关系,班主任要为人师表,所作所为要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象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以人格来培养人格,用灵魂来塑造灵魂,以自己的优秀品格去感召学生,去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 2,以渊博的知识教化学生&&&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其本身就是一种力量,是科学赋予的一种力量.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初露端倪,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实质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创新能力之间的竞争.近几年美国经济的强劲发展,依赖于知识经济为其提供51%的国民生产总值.以比尔·盖茨,王志东,张朝阳为代表的"知识英雄","网络精英"的出现,更加证明了信息时代知识的强大威力.人的知识和才能是联系在一起的.知识水平的高低主要表现在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丰富知识的人,容易取得人们的信任,使人们产生信赖感.反之,知识贫乏,学识浅薄,举止粗俗的人,人们只能敬而远之,信赖感只会荡然无存,又从何而来影响力因此,每位班主任都应该加强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涵养,尽可能多地掌握广博的知识去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渴求,从而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3,以卓越的才能吸引学生
&& 班主任的聪明才智和工作能力,是其影响力的重要因素.一位教师,讲课幽默风趣,旁征博引,精彩纷呈,同学听后受益匪浅,付诸实践,立竿见影,同学就会从心眼里敬佩他,其影响力自然会提高.同样,作为一名班主任,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歌赋,各有所能,班级文体活动有声有色,学校各项评比名列前茅,全班学生对班主任就有了敬佩感,就会产生一种心理磁力,吸引学生自觉地去接受其领导和号召.反之,如果班主任管理,组织,协调能力有限,班内气氛藏闷,单调乏味,班级管理没有章法,各种活动组织不起来,学生就会产生心理上的离心力,班主任的影响力会荡然无存.因此,班主任要不断地调整充实自己的能力结构,加强学习,锻炼能力,从而不断增强自己的影响力.
班 华: 陈家磷
:《中学班主任实施素质教育指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辜伟节:《中学班集体建设与活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陈 震:《班主任新思维》,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王本陆:《面向21世纪的学生观》,《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第10期
黄建君:《关于优秀班主任工作的实证研究》,《教育研究》1996年第2期.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现在的位置:
【 - 教育学】中学教育学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之第十章班级管理
  关于学,你还有哪些知识点没有掌握呢?一起来做一些教育学试题测试一下吧。中学教育学考试及答案解析之第十章班级管理,详情请关注。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行政组织是()。 A.共青团组织 B.教导处 C.总务处 D.班级 2.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3.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 A.班级公共财产 B.班级信息 C.学生 D.班级资料 7.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8.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的著作是()。 A.《论语》 B.《普通教育学》 C.《大教学论》 D.《理想国》 9.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 A.任课 B.班主任 C.教导处 D.校长 10.班级管理的基本功能是()。 A.运用教学技术手段精心设计各种不同教学活动 B.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C.帮助学生成为学习自主、生活自理、工作自治的人 D.进行社会角色的学习 11.目标管理的班级管理方法,是由的()提出的。 A.德鲁克 B.马卡连柯 C.杜威 D.布鲁纳 12.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为核心来建立管理机制。 A.学校 B.教师 C.教育内容 D.学生 13.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17.我国当前班级管理的实践中,采用的最多的领导方式是()。 A.“教学中心”的领导方式 B.“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 C.权威型的领导方式 D.民主型的领导方式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教育力量 19.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20.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地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 [1][2][3]下一页
  频道推荐:        
想了解更多关于教育学网的资讯,请访问:
  城市推荐:┊┊┊┊┊┊┊
教师资格证编辑推荐文章放的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考察教育活动水平应注意的第三个方面是活动组织系统;第四节班集体的学业水平;在建设班集体中,智育智育与学习是两个有联系又有区;班集体的学业水平,可以从4个方面评判;一般的班集体工作计划都包含促进智育的措施,但往往;2班集体的学习气氛和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气氛和成员学习积极性是一致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气氛
放的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一定要作为重点在系统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
考察教育活动水平应注意的第三个方面是活动组织系统的全面性及活动的频度。组织系统是指班委会、少先队中队委员会、团支部委员会、家长委员会等班级不同组织的整体网络。不同的组织,各有其特定的任务和职能,在组织教育活动方面又各有特点和优势。各组织既可单独组织教育活动,又可配合起来组织教育活动。考察全面性是看各个组织发挥职能的情况以及协调配合的水平。活动频度即活动频率。活动太少和活动过多都不好。班级全员参与的教育活动以1至2周一次为宜,正式组织的小组活动也是1至2周一次为宜,总的说,能做到每周有活动为好。 第四节 班集体的学业水平
在建设班集体中,智育智育与学习是两个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此处不论述。是一项重要的任务。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包括智育目标,班集体的工作计划,包括智育计划。班级智育的目的在于遵循学习规律,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采取多种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好各门功课,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全面完成智育任务。考察班集体的学业水平,是考察班集体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
班集体的学业水平,可以从4个方面评判。
1班集体促进智育的措施
一般的班集体工作计划都包含促进智育的措施,但往往是粗线条的。班主任、班委会的学习委员还需要推出一系列促进智育的措施。如:开展端正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活动;开展学习方法指导活动和学习方法交流活动;科代表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定期与各任课教师交流教与学的情况,及时反馈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班报关于学习的舆论宣传;学习小组活动;促进集体学习和个体学习的措施;开展智力竞赛活动;向家长汇报班级学习情况,加强双向联系。
考察时,要关注采取了哪些措施,效果如何;是有计划进行的,还是随机性的。
2班集体的学习气氛和成员的学习积极性
学习气氛和成员学习积极性是一致的,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气氛越浓。
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气氛从多方面表现出来:
个人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课堂气氛――是否专心听讲,积极思维,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听从教师的指挥,反应迅速;
课后气氛――是否关注学习中的问题,积极切磋,找老师请教;早自习和自习课,是否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保持安静的环境;完成作业情况,按时完成的比率,认真程度,是否及时改正做错的作业;互帮互学情况,特别是帮助后进生情况;参加知识竞赛和智力竞赛的积极性,等等。
3学生学习能力
提高学习能力,学会学习,是班级智育的重要目标。过去抓学习,满足于“学会”,忽视“会学”,是一个误区。学习能力是终生受益的。
考察班集体成员的学习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按学习规律进行学习的情况――预习、听讲、复习、作业、小结的良性循环;学习方法的不断改进,创造新的学习方法;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专时专用,讲求学习效率的习惯;使用各种工具书的能力;实验课的动手操作能力;小制作能力等。
4学生的学业成绩
学业成绩是学业水平的一个指标,考察班集体的学业成绩,要把集体的成绩与个体的成绩结合起来,不能只算平均分,也不能将学生简单地排队。应该逐科分析总结全班的情况,每个人总结自己的情况。要认真听取任课教师的意见。特别要关注后进生的发展情况。
分数与考试题目难度相关,二者要联系起来分析,避免简单化。
对学习成绩好的可以有奖励措施,对进步大的也应奖励。一般不要批评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第五节 班集体的风气-班风
班风有反映班集体绝大多数成员精神面貌的比较明显的稳定的特点。班风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良好的班风是经过认真教育培养才形成的,它具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量和同化力量,对集体成员的思想、认知、道德、纪律、情感、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班风从集体生活的各个方面反映出来,有以下5个主要特点。
1班集体的奋斗精神
一个好的集体,总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也就是士气。有了这种精神,大家团结一心为实现集体的目标而努力。当集体取得成绩时,大家为集体而自豪,产生更大的干劲;当集体遇到挫折时,大家为集体忧虑,并积极想办法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振奋精神继续前进。
决定班集体士气的主要因素是班主任的精神状态、工作状态以及班委会的工作作风。
2班集体的纪律风气
班集体的纪律风气是班集体的纪律要求转化为成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特征。当一个班集体走向成熟的时候,在纪律上会表现出明显的自觉性和自律精神。
一种自觉纪律风气的形成是有客观规律的。首先是集体成员提高对纪律的理性认识,懂得集体纪律的重要性,产生遵守纪律的信念;然后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出执行纪律、自我约束的纪律意志;再逐渐形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在班集体形成自觉纪律风气的过程中,其教育培养包括强制性、半强制性,自愿、自觉四个阶段。
考察班集体的纪律风气应该注意自觉程度及其形成过程。
3班集体的舆论风气
班集体舆论是大多数成员赞同并愿意接受的占优势的言论和意见。班集体的舆论风气如何,也是集体是否成熟的一种标志。舆论在集体中有两个明显的作用:一是引导作用。正确的舆论引导班集体向着奋斗目标前进,引导集体成员向班主任和班委会靠拢;不正确的舆论会干扰班集体建设,造成离心现象。二是评价、调节作用。班集体在发展中会出现各种现象和问题,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正确的舆论肯定真、善、美,抨击假、恶、丑,从而调
节个体和群体的言行。如果舆论不正,是非混淆,就会出现负向的调节。
培养正确、健康的舆论要做到:抓好正面教育、奠定正确的舆论基础;充分利用班集体的舆论工具,及时对班内舆论进行引导;经常开展评价活动,对班内各种现象的是非曲直进行集体性分析评论。
考察班集体的舆论风气,重点看在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内,对班内好事和坏事的舆论倾向,即看舆论反映的快、慢及绝大多数人的认识是否正确。
4班集体落实规范的情况
班集体的规范指每个成员必须遵守的行为标准。包括两类规范,一类是正式规范,如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一日常规、班级公约等;一类是非正式规范,是班集体内没有明文规定而自然形成的学生行为准则,是正确舆论、风气、传统行为的具体化。两类规范对学生都有约束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
规范与纪律互相交叉,规范要求比纪律要求的内容更宽。规范的落实过程与自觉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一致的。
考察班集体落实规范的情况,重点在正式规范。
5班集体的传统
班集体的传统是在班集体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多数成员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思想认识、情感倾向和行为方式,是对集体成员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集体是否成熟的一个标志。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传统、保持传统是教育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务。
传统,有积极、消极之分,一般指有目的地培养起来的积极传统。积极传统在学习、活动、纪律、舆论各方面固定下来,成为集体行为模式。因此,考察传统应与考察集体各方面工作结合起来。
第六节 班集体成员的个性发展水平
发展共性与发展个性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73页。马克思还曾具体指出,只有在集体中,个体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
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及其他学科专家对“个性”的概念有许多解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有时甚至把“个性”、“人格”、“性格”几个概念混同使用。我们认为,从学校与班集体育人的角度,应该有一个从实际出发的整体的观念:“对教育工作者来说,只关心儿童或青少年个性的某一方面是不够的,他必须把个性作为一个整体,把各个部分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一并考虑。”联合国国际教育局教育科学丛书《教育科学导论》,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20页。依据这一阐释,我们认为在考察班集体发展水平时,应考察每个集体成员以下诸方面的发展水平。
1思想道德水平
一个学生思想道德的变化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班集体的德育工作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看一个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不仅要听其言口头的和书面的 ,而且要观其行。从德育的实质来看,“践行”是更重要的。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道德行动,第二层次是道德习惯。要特别重视道德习惯的考察。对于道德水平较低的学生,则要重视他们的变化和进步。
2各种能力的提高水平
一般地说,人的能力分心理能力和操作能力两个方面,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外化。操作能力,又从学习、劳动、运动、文艺、交往诸方面表现
出来。因此考察一个人能力的提高,不能只看学习能力,还要看其他方面的能力,这样看才能有全面的评价。
3自律水平
这是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综合表现。中小学生正处在由他律向自律转化的阶段,每个学生自律水平的高低,反映其社会化成熟度的高低,构成个性的重要特点。
每个学生的自律水平可以通过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行为考察出来,在有了成绩、受到表扬或出现问题、受到批评时,以及受到外界不良因素诱惑或遭遇挫折、不幸时,更容易表现出自律水平。
4兴趣、爱好、特长发展水平
是否有正当的兴趣、爱好,有没有发展为一定的特长,也是考察个性发展的重要内容。有的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对性格的发展有好处,但由于没有集中的兴趣、爱好,又难以发展某方面的特长。通过评价和引导,促使学生把二者结合起来,是班集体工作中一项不可忽视的任务。班主任在这方面要有自觉意识。
有些学生由于受社会、家庭或其他伙伴影响,产生了消极的兴趣、爱好,极易导致玩物丧志。这必须及时引起注意,要超前进行防范教育。
5交往与人际关系发展水平
交往与人际关系紧密联系,发展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个性的重要内容,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在独生子女越来越多的情况下,尤其显得重要。
人际关系是班集体的构建要素,调节人际关系也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
方法。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依赖个体和群体的积极交往。个体交往能力是基础。考察个人交往情况,一看人数,二看人员组成即“人际圈”,三看频度。考察个人人际关系,主要看友情与和谐的程度。
6心理健康水平
许多调查研究显示,当前中学生中占15%~25%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健康心理因素,少数人出现心理障碍。班集体建设应该促进成员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班主任有责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考察个人心理健康水平,不一定都进行严格的心理测试,应该从生活态度、情绪状态、社会适应、交往状况、自我调控等方面进行分析。班集体发展中的集体心理氛围,从一定意义上说,是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反映。
以上我们着重从六个方面阐述了班集体形成的标志问题。还有两点需要加以说明:一是班集体的德育。我们没有单列一项,只在个性发展水平中列出来,这
是因为德育的结果渗透在六个方面的发展水平之中,没有很好的德育工作,六个方面都不可能达到较高或很高的水平。同时,我们认为,德育的实效最终是落实在个体身上的。另一点是班集体体育水平的问题。我们认为这是很重要的内容,但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基础、生活水平、保健条件、体育场地设施等方面的差异都不是班集体建设决定的,所以体育发展水平作为班集体形成的一个重要参考,其内容主要看利用现有条件开展体育活动的情况、卫生防疫情况、学生体质升降情况以及体育达标情况。
我们列出这些内容是为了对班集体的发展水平进行评判,以利于肯定成绩,找出不足,确定班集体建设的新措施。班主任应该研究这些内容,在带班之初,制订班集体计划时就要有所考虑,然后在班集体建设的每一阶段,例如一二个月,依此做出评判,还可以与班委会成员一起进行讨论。具体方法是根据这六个方面列出二级评定标题,每个标题分为A、B、C、D四个等次或A、B、C三个等次 ,从分析实际情况入手划出每个标题的等次,然后做整体审视,综合为班集体发展水平。
在学期末和学年末,应当发动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和评定。讨论和评定前,要认真动员,让学生对评定的目的和内容取得共识,民主讨论在先,书面评定在后。第一次多下些功夫,以后再评定就顺利了。这些工作,应该认真听取任课教师、教导处教师、政教处教师以及家长委员会的意见。凡有不同意见之处,应进行更深入的讨论。讨论和评定,都是受教育的过程。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应用写作文书、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专业论文、各类资格考试、高等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外语学习资料、17第三单元班集体形成的标志等内容。 
 3.班级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___。 4.19 世纪初,英国学校中出现了___这...20.C[解析]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形成了正确地集体舆论。 二、多项选择...  第三章 班级管理 【名师视频讲解 本节考点出题】 内容简介 本章主要考查管理...道 德面貌等,它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相互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第三单元班集体形成的标志 第三单元影响青少年心理健... 第四单元 班集体的评估...第三单元 班级教育活动的设计 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和方式 划分班级活动的类型, ...  试题来源:冀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我们的班集体过关试题 试题标签:冀教版 品德与社会 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第四课我们的班集体 ) 形成的。 7...  形成的,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5、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三、班级管理概述 班级...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 任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  第三课 我爱班集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自己是集体的一员,懂得集体生活...产生民主、平等的意识,启发学生体会集体的温暖,增强集体荣 誉感,自觉维护集体...  (鄂)三上品社第三单元《班级是我们快乐的家》练习题及答案_其它课程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鄂)三上品社第三单元《班级是我们快乐的家》练习题及答案(...  6. 班集体形成的标志:全班同学具有共同的奋斗目标;...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 20....10、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  第三,班集体还是一个以直接交往为特征的人际关系系统,正是 交往和人际关系,动态地反映了集体与个体、个体与个体、集体与环 境的相互作用,标志着集体形成的过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班集体的形成阶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