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容压力容器分类里充入He会使2A=B化学平衡移动吗

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B.当O2的浓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当单位时间消耗a mol O2.同时消耗2a mol SO2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当SO2.O2.SO3的分子数比为2:1:2.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向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mol 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B.当O2的浓度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当单位时间消耗a mol O2,同时消耗2a mol SO2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当SO2、O2、SO3的分子数比为2:1:2,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解析试题分析: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任何情况下均可作为标志的:&①υ正=υ逆(同一种物质)&②各组分含量(百分含量、物质的量、质量)不随时间变化&③某反应物的消耗(生成)速率:某生成物的消耗(生成)速率=化学计量数之比 (2)在一定条件下可作为标志的是 ①对于有色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颜色不再变化。&②对于有气态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和相等,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和反应总压P不变(恒温恒容)。&③对于恒温绝热体系,体系的温度不在变化& (3)不能作为判断标志的是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浓度变化或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任何情况下均适用)②有气态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若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和相等,则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和反应总压P不变(恒温恒容)。A选项中,正逆反应速率不应为零。C、D如上述解释。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知识及化学反应平衡状态的判断。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单选题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密闭、低温是存放氨水的必要条件 B.实验室常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 C.硝酸工业生产中,使用过量空气以提高NH3的利用率 D.合成氨反应采用较高温度和使用催化剂,以提高氨气的产量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单选题
在一定温度下,将气体X和气体Y各0.16mol充入10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2Z(g)&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t/min 2 4 7 9 n(Y)/mol 0.12 0.11 0.10 0.10 &A.反应前2min的平均速率v(Z)=2.0×10—3mol/(L·min)B.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反应达到新平衡前v(逆)<v(正)C.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K=144D.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mol Z,平衡时X的体积分数增大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单选题
温度压强一定,在催化剂铁触媒作用下,向一密闭容器充入N2、H2和NH3 。若起始时n(N2)="x" mol、n(H2)="y" mol、n(NH3)="z" mol (x、y、z均不为0 ),平衡时n(N2)=0.1mol、n(H2)=0.3mol、n(NH3)=0.08mol。下列有关判断不合理的是:A.N2、H2的转化率不相等 B.平衡时,H2与NH3的生成速率之比为3:2 C.x : y =1:3 D.x的取值范围为0<x<0.14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单选题
化学平衡常数K的数值大小是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在常温下,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如下:2NO(g)N2(g)+O2(g) &&K1=1×10302H2(g)+O2(g)2H2O(g) K2=2×10812CO2(g)2CO(g)+O2(g) K3=4×10-9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NO分解产生O2的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1=c(N2)·c(O2)B.常温下,水分解产生O2,此时平衡常数的数值约为5×10-80C.常温下,NO、H2O、CO2三种化合物分解放出O2的倾向由大到小的顺序为NO>H2O>CO2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单选题
反应C(s)+H2O(g)CO(g)+H2(g)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通入水蒸气B.升温C.加入催化剂D.充入He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单选题
在2A+B &3C+4D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υ(A)=0.5mol·L-1·S-1&&&&&&&&& B.υ(B)=0.3 mol·L-1·S-1C.υ(C)=0.8mol·L-1·S-1&&&&&&&&& D.υ(D)=1 mol·L-1·S-1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单选题
在2A+B&&3C+4D反应中,下面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 = 0.5mol/(L·min)&&&&&&&&&&&&&&&& B.v(B) = 0.05mol/(L·min)C.v(C) = 0.9mol/(L·min)&&&&&&&&&&&&&&&&D.v(D) = 1.0mol/(L·min)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单选题
在一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X、Y,发生反应mX(g)nY(g)& ΔH=QkJ/mol。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物质的量浓度与温度、气体体积的关系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容器体积/L c(Y)/mol/L温度/℃ 1 2 3 100 1.00 0.75 0.53 200 1.20 0.90 0.63 300 1.30 1.00 0.70 &A.m>n&&&&&&&&& B.温度不变,压强增大,Y的质量分数减少C.Q<0&&&&&&&&& D.体积不变,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Access denied |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38bac-ua98).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网校:8299所
24小时更新:2562
总量:5734354
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7.2《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新人教版)
2017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7.2《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新人教版)
资料类别:
所属学科:
适用地区:全国
所属版本:
资料类型:暂无
下载扣点:2点
上传时间:
下载量:53次
文档大小:4.46M
所属资料:无
内容简介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可能会显示内容不完整,请您查看完整文档内容。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
 本讲的主要考查内容有:
(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分析;
(2)对化学平衡移动中相关量的变化分析。
预计2017年高考既会保持对传统知识点的考查,如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有关平衡的计算等;又会适当增加对新增知识点的考查。复习备考时多注重以下两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在其他平衡体系中的应用等。
知识点一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像——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2)特点——“三同一小”。
①三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c.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
②一小: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填“大于”或“小于”)100%(不能完全转化)。
(3)表示方法:在化学方程式中用“”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
(1)建立过程
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如下:
以上过程可用如图表示:
【方法归纳】 (1)可逆反应不等同于可逆过程。可逆过程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可逆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2)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可以从正反应方向建立,也可以从逆反应方向建立。
(3)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同一物质的消耗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若用不同物质表示时,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
(4)化学反应达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百分含量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相等。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H2+O2点燃,2H2O和2H2O电解,2H2+O2↑是可逆反应(  )
(2)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只与化学反应本身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
(3)当某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反应限度时即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即反应就停止了(  )
(4)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充分反应,达到平衡时N2、H2、NH3三者共存(  )
(5)二次电池的充、放电为可逆反应(  )
(6)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限度(  )
(7)化学反应的限度可以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来改变(  )
2.问题思考
(1)向含有2 mol 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2(g)+O2(g) 2SO3(g),充分反应后生成SO3的物质的量________2 mol(填“”或“=”,下同),SO2的物质的量________0 mol,转化率________100%。
(2)对可逆反应N2+3H22NH3,若某一时刻,v正(N2)=v逆(NH3)。此时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若未达到平衡状态,反应应向哪个方向进行?
,正、逆反应速率并不相等,而是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知识点二 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
1.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与化学反应速率的关系
(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v(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平衡不发生移动。
(3)v(正)v(逆)时,才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外界条件改变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最终结果只能“减弱”条件的改变,但不能“消除”改变。
(4)不要把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与原料转化率的提高等同起来,当反应物总量不变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反应物转化率提高;当增大一种反应物的浓度,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只会使其他的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而本身的转化率会降低。
(5)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固体生成物,v正加快(  )
(2)工业上生产硫酸的过程中,使用过量的空气可提高SO2的转化率(  )
(3)对于N2(g)+3H2(g) 2NH3(g)反应达到的平衡,在恒温恒容下通入Ne,气体压强增大,而平衡不移动(  )
(4)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不一定增大(  )
2.问题思考
(1)升高温度,化学平衡会向着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此时放热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会减小吗?(2)改变条件,使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一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这种说法正确吗?
不会。因为升高温度v吸和v放均增大,但二者增大的程度不同,v吸增大的程度大于v放增大的程度,故v吸和v放不再相等,v吸>v放,原平衡被破坏,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直至建立新的平衡;降温则相反。
不能把v正增大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等同起来。只有v正>v逆时,才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O2(g)+C(s) 2CO(g) ΔH>0,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的浓度及平衡如何变化:
①增加C,平衡________,c(CO)________。
②减小密闭容器体积,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___________,c(CO2)________。
③通入N2,保持密闭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则平衡__________,c(CO2)__________。
④保持密闭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则平衡_______________,c(CO)________。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基础小题速练
——一定稳拿基础分
1.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X(g) 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反应容器中Y的质量分数不变
C.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相等
D.单位时间内生成1 mol Y的同时生成2 mol X
解析 X的分解速率与Y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时,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C项说明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
2.在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 C(g)+D(g),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能够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C.A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解析 因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故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的压强和气体的总物质的量都不改变;A为固体,其物质的量浓度为常数;若反应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质量增加,则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大,反之变小,故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3.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同时升高温度,平衡一定向右移动的是(  )
A.2AB(g) A2(g)+B2(g) ΔH>0
B.A2(g)+3B2(g) 2AB3(g) ΔH0
D.2A(g)+B(g) 3C(g)+D(s) ΔH<0
解析 A项,加压平衡不移动,升温平衡向右移动,正确;B项,加压平衡向右移动,升温平衡向左移动,最后结果不确定;C项,加压平衡向左移动,升温平衡向右移动,结果也不确定;D项,加压平衡不移动,升温平衡向左移动,故错误。
4.向一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里充入1 mol N2和4 mol H2,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 ΔH”、“
Fe(或FeO)的质量(或物质的量)保持不变(或固体总质量保持不变)
解析 (1)Fe―→FeO,固体质量增加3.2 g,说明生成FeO 0.2 mol,v(CO2)==0.1 mol·L-1·min-1。
(2)由于建立新平衡时CO物质的量增加,可知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说明正反应吸热。
(3)充入CO,CO浓度增大,逆反应速率增大,之后逐渐减小;5 min时CO2浓度不变,正反应速率不变,平衡逆向移动,CO2浓度增大,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知识要点速记
——背过就是硬道理
1.可逆反应注意“三同”、“一小”、“一可逆”
“同一条件”、“同时进行”、“同时存在”;转化率小于100%;方程式用“”。
2.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2个根本依据:
(1)v(正)=v(逆);
(2)各组分浓度或质量保持不变。
3.化学平衡的5个特征:
(1)逆;(2)等;(3)动;(4)定;(5)变。
4.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3个外界因素:
(1)浓度;(2)压强;(3)温度。
5.分析化学平衡图像题的2个原则:
(1)先拐先平;(2)定一议二。
6.理解三个关系
(1)v正>v逆,平衡向右移动;(2)v正=v逆,平衡不移动;(3)v正<v逆,平衡向左移动。
考点一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1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两方法和两标志
(1)两方法——逆向相等、变量不变:
①“逆向相等”:反应速率必须一个是正反应的速率,一个是逆反应的速率,且经过换算后同一种物质的减少速率和生成速率相等。
②“变量不变”:如果一个量是随反应进行而改变的,当不变时为平衡状态;一个随反应的进行保持不变的量,不能作为是否是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
(2)两标志——本质标志、等价标志:
①本质标志:v(正)=v(逆)≠0。对于某一可逆反应来说,正反应消耗掉某反应物的速率等于逆反应生成该反应物的速率。
②等价标志:
A.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物质的量浓度、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
B.对同一物质而言,断裂的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与形成的化学键的物质的量相等。
C.对于有有色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的颜色不再随时间而变化。例如,2NO2(g) N2O4(g)。
D.体系中某反应物的转化率或某生成物的产率达到最大值且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E.全部是气体参加的气体体积可变的反应,体系的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随时间而变化。例如,N2(g)+3H2(g) 2NH3(g)。
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能作为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a.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混合气体的压强或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如2HI(g) I2(g)+H2(g)。
b.全部是气体参加的体积不变的反应,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如2HI(g) I2(g)+H2(g)。
c.全部是气体参加的反应,恒容条件下体系的密度保持不变。
2.以mA(g)+nB(g) pC(g)+qD(g)
类型 判断依据 平衡状态
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 ①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定 平衡
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 平衡
③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 平衡
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 ①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生成m mol A,即v(正)=v(逆) 平衡
②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同时生成p mol C,则v(正)不一定等于v(逆) 不一定
③v(A)∶v(B)∶v(C)∶v(D)=mn∶p∶q,v(正)不一定等于v(逆) 不一定
④在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B,同时消耗q mol D,二者变化均表示v(逆) 不一定
【例1】 (2016·山东滨州高三检测)可逆反应:2NO2(g) 2NO(g)+O2(g)在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③用NO2、NO、O2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比为2∶2∶1的状态
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
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⑥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改变的状态
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A.①④⑥⑦   B.②③⑤⑦
C.①③④⑤
【解析】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②描述的都是正反应方向的速率,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③无论达到平衡与否,同向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总是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变能够说明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因容器体积固定,混合气体质量一定,密度是一个常数,所以⑤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相等的反应,而容器的体积又固定,所以⑥、⑦均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答案】 A
1.(2016·广州模拟)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2COONH4(s) 2NH3(g)+CO2(g)。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
A.2v(NH3)=v(CO2)
B.密闭容器中c(NH3)∶c(CO2)=2∶1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解析 该反应为有固体参与的非等体积反应,且容器体积不变,所以压强、密度均可作标志,该题应特别注意D项,因为该反应为固体的分解反应,所以NH3、CO2的体积分数始终为定值。
2.(双选)(2016·试题调研)工业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其反应如下:
3SiCl4(g)+2N2(g)+6H2(g) Si3N4(s)+12HCl(g) ΔH<0,一定条件下,在密闭恒容的容器中,能表示上述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3v逆(N2)=v正(H2)
B.v正(HCl)=4v正(SiCl4)
C.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D.c(N2)∶c(H2)∶c(HCl)=1∶3∶6
解析 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v正=v逆,3v逆(N2)=v正(H2),即v逆=v正;B项反应方向一致,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该反应是正反应方向为一个气体密度减小的反应,因此,当混合气体密度保持不变时,可以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N2)∶c(H2)∶c(HCl)=1∶3∶6, 与化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无关。
考点二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具体影响
改变影响平衡
的一个条件 化学平衡
移动方向 化学平衡
度 增大反应物浓度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反应物浓度减小,但比原来大
减小反应物浓度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反应物浓度增大,但比原来小
增大生成物浓度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生成物浓度减小,但比原来大
减小生成物浓度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生成物浓度增大,但比原来小
强 增大体系压强 向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方向移动 体系压强减小,但比原来大
减小体系压强 向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方向移动 体系压强增大,但比原来小
度 升高温度 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体系温度降低,但比原来高
降低温度 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体系温度升高,但比原来低
2.分析化学平衡移动问题的一般思路
3.实例分析
(1)反应实例N2(g)+3H2(g) 2NH3(g) ΔH40,b=0.5
C.实验Ⅲ达到平衡时,向其中通入少量惰性气体,容器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
D.由表中信息可知Q<0,并且有Q1=Q2<Q3
【解析】 A选项,根据M=,该反应在反应前后气体质量不变,但是物质的量在变,故M不变,说明达到了平衡,A正确;B选项,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且不会改变化学平衡,实验Ⅱ 使用了催化剂,则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缩短,平衡不移动,即a0,故D错误。
【答案】 A
3.(2016·试题调研)对已建立化学平衡的某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 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 ④反应物的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 ⑥使用了适宜的催化剂
B.①②C.③⑤
解析 以合成氨反应“N2+3H22NH3”为例,若加入大量N2使平衡右移,NH3产量一定增加,但NH3的百分含量不一定增大,H2的转化率会增大,但N2的转化率减小;H2的浓度降低,但N2浓度增加,故①③④错误,②⑤正确;使用催化剂不能使化学平衡移动,⑥错误。
4.(2016·河北衡水一模)某实验小组模拟工业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 ΔH=-92.4 kJ/mol,开始他们将N2和H2混合气体20 mol(体积比1∶1)充入5 L合成塔中,反应前压强为p0,反应过程中压强用p表示,反应过程中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达平衡的标志是(填字母代号)________。
A.压强保持不变
B.气体密度保持不变
C.NH3的生成速率是N2的生成速率的2倍
(2)0~2 min内,以c(N2)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
(3)若要提高N2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
A.向体系中按体积比1∶1再充入N2和H2
B.分离出NH3
C.升高温度
D.充入He使压强增大
E.加入一定量的N2
0.1 mol/(L·min)
解析 (1)容器体积恒定,气体密度始终不变,不能作为平衡标志。
(2)气体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2 min末气体总物质的量为20 mol×0.9=18 mol。
N2(g)+3H2(g) 2NH3(g)  Δn
1 mol           2 mol
20 mol-18 mol
则v(N2)===0.1 mol/(L·min)。
(3)再按原比例加入反应物相当于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右移,A可以;分离出NH3,平衡右移,B可以;升高温度,平衡左移,C不可以;充入He,对平衡无影响,D不可以;加入N2平衡右移,但N2转化率降低,E不可以。
考点三 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1.解决化学平衡图像题的思路和方法
2.解答化学平衡图像题的原则
以可逆反应aA(g)+bB(g) cC(g)为例:
(1)“定一议二”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包括纵坐标、横坐标和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三个量,确定横坐标所表示的量后,讨论纵坐标与曲线的关系或确定纵坐标所表示的量,讨论横坐标与曲线的关系。如图:
这类图像的分析方法是“定一议二”,当有多条曲线及两个以上条件时,要固定其中一个条件,分析其他条件之间的关系,必要时,作一辅助线分析。
(2)“先拐先平,数值大”原则。
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先达到平衡,先出现拐点的曲线表示的温度较高(如图A)或表示的压强较大(如图B)。
图A表示T2>T1,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图B表示p1c。
【方法归纳】 (1)在图像题中一定要注意看清横、纵坐标表示的意义及图像中曲线的变化趋势。
(2)不要忽视图像中的比例关系,比例关系一般涉及计算问题。
(3)有些图像中曲线的斜率可以反映出变化的程度,不要忽视。
3.常见化学平衡的图像类型
(1)浓度—时间图像
此类图像能说明各平衡体系组分(或某一成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如A+B2AB的反应情况如图Ⅱ所示,此类图像要注意各物质曲线的折点(达平衡)时刻相同,各物质浓度变化的内在联系及其比例符合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关系。
(2)含量—时间—温度(压强)图像
常见图像形式有如下几种。其中C%指生成物的百分含量,B%指反应物的百分含量。
(a用催化剂,b不用)
(T2>T1,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T2>T1,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p1>p2,正反应为体积减小的反应)
(p1>p2,正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反应)
(3)恒温(压)线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任一条件,如使用催化剂或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能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这种图像的折点表示达到平衡的时间,反映了速率的大小,可以确定T(p)的高低(大小),水平线高低对应平衡移动方向。可总结为“先拐先平的温度或压强大”。明确温度或压强大小后,再结合化学方程式和纵轴大小综合判断。
【例3】 (2016·山东潍坊高三一模)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mA(g)+nB(g) pC(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像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由图1可知,T1<T2,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由图2可知,该反应m+nv逆的是点3
D.图4中,若m+n=p,则a曲线一定使用了催化剂
【解析】 根据“先拐先平,数值大”知,T1p,故B错误;图3中曲线上任意一点都表示达到平衡状态,所以点2、4处于平衡状态,点3在曲线下方,未达到平衡状态,要想达到同温度下的平衡状态,B的转化率要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故v正>v逆,故C正确;m+n=p,说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同等程度增大,所以a曲线也可能是增大压强,故D错误。
【答案】 C
5.(2016·云南玉溪一中期中)如图所示外界条件(温度、压强)的变化对反应:L(s)+G(g) 2R(g) ΔH>0的影响。在图中y轴是指(  )
A.平衡混合气中R的质量分数
B.G的转化率
C.平衡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
D.L的转化率
解析 A项,升温,平衡正向移动,R的质量分数增大,与图像不符,故A错误。B项,升温,平衡正向移动,G的转化率增大,与图像不符,故B错误。C项,升温,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中G的体积分数减小;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G的体积分数增大,与图像一致,故C正确。D项,温度升高,平衡正向移动,L的转化率增大,与图像不符,故D错误。
6.(2016·经典习题选萃)下列叙述与图像对应符合的是(  )
A.对于达到平衡状态的N2(g)+3H2(g) 2NH3(g)在t0时刻充入了一定量的NH3,平衡逆向移动
B.p2>p1,T1>T2
C.该图像表示的化学方程式为:2A===B+3C
D.对于反应2X(g)+3Y(g) 2Z(g) ΔHp1,T1>T2,B正确;C项表示的应是可逆反应,C项错误;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Y的百分含量增大,D项错误。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CO(g)+H2O(g) H2(g)+CO2(g) Δ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压强,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
(2)恒温恒容下进行的可逆反应:2SO2(g)+O2(g) 2SO3(g),当SO3的生成速率与SO2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  )
(3)N2(g)+3H2(g)===2NH3(g) Δ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和H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  )
(4)对于反应:3SiCl4(g)+2N2(g)+6H2(g) Si2N4(s)+12HCl(g) ΔH<0。其他条件不变,增大Si3N4物质的量,平衡向左移动(  )
(5)对于反应:2SO2(g)+O2(g) 2SO3(g) ΔHp
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C的质量分数增加
(3)(RJ选修4·P32)已知反应A2(g)+2B2(g) 2AB2(g) ΔH”、“=”或“<”)
③为了提高A的利用率,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
降温、减压、增加B的浓度
3.(2016·辽宁锦州高三模拟)将NO2装入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当反应2NO2(g) N2O4(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一个条件,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气体颜色加深,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B.慢慢压缩气体体积,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颜色变浅
C.慢慢压缩气体体积,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增大,但小于原来的两倍
D.恒温恒容时,充入惰性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右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
解析 颜色加深平衡向左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首先假设平衡不移动,加压颜色加深,但平衡向右移动,使混合气体颜色在加深后的基础上变浅,但一定比原平衡的颜色深;首先假设平衡不移动,若体积减小一半,压强为原来的两倍,但平衡向右移动,使压强在原平衡两倍的基础上减小;体积不变,反应物及生成物浓度不变,所以正逆反应速率均不变,平衡不移动,颜色无变化。
4.(2015·天津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a与H2O的反应是熵增的放热反应,该反应能自发进行
B.饱和Na2SO4溶液或浓硝酸均可使蛋白质溶液产生沉淀,但原理不同
C.FeCl3和MnO2均可加快H2O2分解,同等条件下二者对H2O2分解速率的改变相同
D.Mg(OH)2固体在溶液中存在平衡:Mg(OH)2(s) Mg2+(aq)+2OH-(aq),该固体可溶于NH4Cl溶液
解析 2Na+2H2O===2NaOH+H2↑,该反应ΔH0,ΔH-TΔS<0,可自发进行,A项正确;Na2SO4饱和溶液可使蛋白质发生盐析,而浓硝酸可使蛋白质变性,B项正确;对H2O2分解的催化能力,MnO2要强于FeCl3,C项错误;NH4Cl水解可使溶液呈酸性,可溶解Mg(OH)2,D项正确。
5.(2015·安徽卷)汽车尾气中NO产生的反应为:N2(g)+O2(g) 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如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B.温度T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
C.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D.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ΔH0,D项错误。
6.(2016·试题调研)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的可逆反应:2NO22NO+O2,恒温条件下,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
B.v(NO2)=v(NO)的状态
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的状态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
解析 A项,相同的反应方向,所以无法确定是否达到平衡状态,不正确;B项,由于NO2和NO的化学计量数相同,反应进行到任何程度用二者表示的速率都肯定相等,不正确;C项,根据ρ=,由于容器“体积不变”,所以气体总体积不变,由于“密闭”所以气体总质量不变,因此密度也不变,与是否达到平衡无关,不正确;D项,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气体总质量不变,由于2NO22NO+O2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分子数不等,所以分子总数随反应的变化而变化,当达到平衡时,分子总数就不再变化,此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也不再改变”,正确。
7.(2016·山东山师附中模拟)一定条件下,将H2与I2以体积比1∶1置于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I2(g) 2HI(g),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体系的压强保持不变
B.H2与I2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C.混合气体的颜色保持不变
D.每消耗1 mol H2的同时生成2 mol HI
解析 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压强始终恒定,A项错;H2与I2的投料量相同,转化量也相同,所以体积比始终是1∶1不变,B项错;I2有颜色,颜色不变说明I2浓度不再改变,C项正确;消耗H2与生成HI同向,D项错。
8.(2016·上海长宁一模)如果反应2N2(g)+6H2O(l) 4NH3(g)+3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当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B.通入大量惰性气体能提高反应的速率
C.容器中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而变化
D.v(N2)∶v(O2)=2∶3
解析 通入惰性气体,未改变各组分浓度,反应速率不变,B项错;达到平衡后,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气体的密度都不再改变,A、C项正确;在任何阶段v(N2)∶v(O2)=2∶3,平衡时也成立,D项正确。
9.(2016·内蒙古赤峰模拟)工业上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氮化硅,其反应如下:3SiCl4(g)+2N2(g)+6H2(g) Si3N4(s)+12HCl(g) ΔHb>a
B.若T2>T1,则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C.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b>a>c
D.若T2>T1,达到平衡时b、d点的反应速率为vd>vb
解析 A项,在T2和n(A2)不变时达到平衡,增加B2的物质的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导致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增大,故正确。B项,若T2>T1,升高温度生成物的体积分数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故错误。C项,当A2的物质的量一定时,B2的物质的量越大A2的转化率越大,所以达到平衡时A2的转化率大小为c>b>a,故错误。D项,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大,若T2>T1,达到平衡时b、d点的反应速率为vd0.03
0.058 3 mol·L-1
预览已结束,如需查看所有内容,请下载资料!
对不起,此页暂时无法预览!
官方微信公共账号
资源库-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恒一电容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