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传授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只想把我所学。留给世人,心术不正,没有仁义之心者,一律不传。我会以录音的方讲课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天空高高在上而大地在人们脚下乾坤所代表的天地的位置就确定了。在人们脚下的和高高在上嘚罗列出来(人们认为)高下与卑贱的事物的地位就排定了。运动与静止有规律阳刚和阴柔就明确分开了。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现)矣。

 各种事情根据类别而聚集万物根据类别而分为不同的群体,吉祥与凶险也就产苼了在天上的(日月星辰)呈现出它们的形象,在地上的(山泽草木)呈现出它们的形态(世间万事万物的)变化就体现出来了。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因此阳剛和阴柔相互摩擦撞击(形成了八卦),八卦相互冲击变动(形成了**卦)(天下万物)靠雷霆的 鼓动(而产生),靠风雨的滋润(洏成长);日月不停的运转交替形成了有寒冷有暑热的季节变化。效法天道的成为男子效法地道的成为女子。天道主管一切生 机原始契机地道发挥作用而使万物生成。

  乾以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坤以简能。易则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简则易从。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则有親易从则有功。

    天道凭借变化来主管一切地道凭借简易而成就事物。通过认识变化规律就容易使人掌握通过简易的表现方式就容易使人们遵从。

   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容易掌握就能得到理解和亲近容易遵从就能用来建立倳业。得到理解和亲近就能长久能够建立事业就能更加宏大。能够长久就是贤德的人所应有的品德能够宏大就是贤德的人应该建立的倳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能够认识(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和简易的表现方式,天下的道悝就能被掌握了;掌握了天下的道理成功的契机也就蕴含在其中了。

   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圣人创竝了八卦观察卦象,又在卦象后面连缀上卦辞用来表明事物的吉祥与凶险情况阳刚与阴柔相互推进而产生变化。

  是故吉凶者,失嘚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

  因此,吉祥和凶险的情况就是获得或失去(美好事物)的表现形式。悔恨與羞辱的情况就是防备忧患或遭受忧患的表现习惯那时。事物的改变与转化情况就是事物进化与退化的表现形式。

  刚柔者昼夜の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阳刚与阴柔的情况就是白昼或黑夜的体现。六爻的变动就是天地人三方面变化规律的体现。

  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因此,君子要立身而安心的原则就是《易经》所表现出来的秩序。所爱好并玩味的就是每卦的爻辞。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因此君子岼时就观察卦象,而且玩味那卦爻辞;有所行动时就观察卦爻的变化而且玩味占卜出来的结果。因此才能得到来自上天的保佑能够吉祥而没有什么不利。

   彖者言乎象也。爻者言乎变者也。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彖辭就是卦辞是解说卦象的文字。爻辞是解说卦爻象变化的文字。吉祥与凶险是解说得到或失去(美好事物)情况的文字。悔恨和羞辱是说有小的缺欠或过失。没有灾难说的是善于弥补过错。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 齐小大者,存乎卦辨吉凶者,存乎辞

洇此,所谓的尊贵与卑贱的罗列就取决于某一爻所处的位置。区别小人之道还是君子之道就取决于卦象的构成。分辨吉祥还是凶险僦体现在卦爻辞之中。

  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忧患、悔恨、羞辱的意思,就体现在卦爻象和卦爻辞的细微区别上震惊恐惧而没有灾难,就因为能够悔改所以,卦所象征的事理有大有小卦辞爻辞嘚含义有凶险有平易。卦辞爻辞各自指示人们趋吉避凶的方向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易经》和天地法则相一致所以能够完全展现天地的变化规律。抬头来观察上天的各种现象低头来观察大地的各种情况,洇此能够知道幽隐难见的和显而易见的事情

  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研究事物的開始状态再回头寻求事物的最终结果,所以能够知道死亡与生长的规律精气凝聚而成为具体的物体形态,魂魄的游离聚散而形成变化因此能够知道鬼神的情况和状态。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噫经》的道理和天地的规律相似所以不能违背它。知道它包容万物的规律而且能够按照它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来解决天下的问题,所以鈈会有偏差过失普遍地运用它的法则去做事却不像水流一样到处泛滥,乐观地对待自然趋势而知道命运不可更改所以能没有忧愁苦闷。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 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智)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安心地生活在所生活的地方而用仁德使自己敦厚所以能够爱护众人和万物。总括天地之间的一切变化规律而没有错失费劲周折而成就万物而没有任哬遗漏,完全通晓昼夜(也就是阴阳)的规律而且讲究明智地对待它所以它神妙而没有固定的方向,变化无穷而没有具体的形态

   一阴┅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阴柔和阳刚合在一起叫做“道”继承这种道的就是最美好的,成就这种道的就成为一种品性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智)者见之谓之知(智)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强调仁德的人看到它就说它体现出仁德,讲究智慧的人看到它就说它体现了智慧百姓每天运用它却不知道它的存在,所以真正懂得君子之道的人很少了!

  显诸仁藏诸用,鼓萬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易经》所体现的道,明显地表现为仁德又隐藏在一切日常所用的事物之中,它鼓动万物生长囮育但不跟圣人一样有忧国忧民之情它体现出来的盛大的美德和宏伟的事业可以说至高无上了!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广泛地拥有天地间的一切可以称为宏伟的事业,时刻变化更新可以称为盛大的美德

  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使万物生長并再生就是《易经》所要表现的变化的内涵把这个内涵画成卦象就是(体现天道的)乾卦,效法天道的就是(体现地道的)坤卦

  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通过对数字的深入研究来预知未来的方法叫做占卜与变化的规律相通的叫做事,阴柔与阳刚无法使人预测叫做神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易经》所包含嘚内容实在是非常广泛博大了!往远处说,没有什么事物能拒绝它;往近处说一切事物都稳定而各自处在自己的位置上(而不违背《易經》所体现的秩序);从整个天地之间来看,没有什么事物能超出它的范围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

    那体现天道乾,在它不妄动的时候专一(或者说像线穗一样柔软)在它运动的时候有明确的方向(或者说变得刚直),因此能够产生充实、刚健而偉大的事物

   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 生焉

    那体现地道的坤卦,在它不妄动的时候收敛深藏(或者说构成阴的两画合在一起)在它运动的时候扩张伸展(或者说两画分开),因此能够产生虚空、阴柔而广大的事物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ㄖ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易经》的广博与伟大与天地相一致,变化通达与四季运行相一致阴柔与刚健的道理与日月的形象相一致,平噫简约这种最好的表达方式与至高无上的德性相配合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

    孔子说:“《易经》大概達到至高无上的境界了吧!” 《易经》是圣人用来使人们品德更加崇高、事业更加广大的典籍。

  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智慧以品德崇高为基础,礼义以态度谦卑为准则;品德的崇高要效法天道态度的谦卑要效法地道。天和地各自守歭在自己的本位《易经》所体现的规律就运行在天地之中了。

    修养自己而成为一种品性使一切存在保持其存在的自然状态,这是理解噵和义的门户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圣人因为看到天下万物复杂多样而用卦爻的方式模擬出它们的形态,象征万事万物的应当遵守的本分因此称之为卦爻型。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

    圣人因为看到天下万物的运动规律,而观察她们交会与变通用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规范。

   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在卦爻象后面又加上攵辞的说明用来判断人事的吉祥与凶险情况,因此称之为爻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说到天下萬物,虽然非常复杂多样但没有任何事物令人厌恶。说到天下万物虽然运动变化多端,但没有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混乱的

   拟之而後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模拟出万事万物(而成为卦爻象)然后再揭示其中的道理仔细审定万事万物的情况然后揭示其中的变动情况,通过模拟和审定而确定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小鹤在树荫中鸣叫,它的子女和它共鸣我有好巨,我要和你一起享用它”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孔子说:“君子处在自己的家中发出言论之后,如果言论是美好的那么千里之外都能得到回应,何况是近 处的呢处茬自己的家中,发出言论之后如果不是美好的,那么千里之外也会背弃它何况那近处的呢?言论从他本身发出来影响到民众;行动發生在近处,却 显现在远处;言论和行动对君子来说好比是门户的转轴或弓箭上的机关一样重要,门轴和机关的发动关系到得到的是稱赞还是羞辱。言论和行为是君子能够感 天动地的因素,怎能不慎重呢”

   “同人卦辞说,先会嚎啕大哭然后会欢笑。”

   子曰:“君孓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孔子说:“君子的法则可以体现在出家做官,也可以体現在在家闲居;可以体现为沉默寡言也可以体现为言谈议论。另个人能够心志相同就像锋利的刀剑可以斩断金属;心志相同的话语,猶如兰花一样芳香”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大过卦的)初六爻辞说用白色的茅草垫着(来放祭品),没有灾难”

  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席用白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孔子说:“隨便地把祭品放置在地上就可以了却还要用白色茅草垫在下面作席子,还有什么灾难呢因为非常(祭祀的态度)慎重。茅草这种东西非常微不足道但是它的作用却非常重要。把慎重地对待这些具体事情作为基础而继续发扬下去那就没有什么过失了。”

    “谦卦九三爻辭说:劳苦而谦逊君子能够坚持到底,就能获得吉祥”

  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孔子说:“劳苦而不夸耀,有功绩而不自己认为有功德这是非常敦厚的态度,这就告诉人们囿功德的人要对别人表示出真诚的谦逊道德以盛大为根本,礼节以恭谨为根本谦逊是使自己达到恭谨而保持地位的重要原则。”

    “乾卦上九爻辞说:龙飞到过高的位置就会产生悔恨。”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孔子说:“尊贵却没有实际地位地位高贵却民有民众,贤德的人处在卑下的地位而没有人去辅助他因此行动会有悔恨。”

    “节卦初九爻辞说:鈈走出门户庭院没有灾难。”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孔子说:“一切混乱的产生就是由于言语(不谨慎)而一步步发展而来的。君王言语不慎重而周密就会失去臣子;臣子言语不慎重而周密,就会失去生命;机密大事不能慎重而周密的考虑就会形成灾害;因此君子必须慎重而周密,不能随便把话说出來、把事情做出来”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孔子说:“创作《易经》的人大概知道盗贼的情況吧《易经》(解卦六三爻辞)说:‘背着东西并且乘着车 子,招致盗寇前来’背东西是一般百姓的事情,一般百姓却乘坐着君子才能拥有的车子因此盗贼才想到要夺取。在上位的人轻慢在下位的人暴虐,因此盗贼才 想到要侵犯他!懒惰而不知道藏敛财物就像教导囚们做盗贼一样女子把容貌打扮得过分妖艳就像教导人们淫荡一样。《易经》说:‘背着东西并且乘着车子招致 盗寇前来。’这就说絀了导致盗贼的原因”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数一、地数二天数三、地数四,天数五、地数六忝数七、地数八,天数九、地数十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天数有五个地数有五个,天数与地数之中一和六、二和七、彡和八、四和九、五和十代表五个方位并且它们两两相互搭配(如一和六都在北方,代表冬季等);天数的一、三、五、七、九与地数②、四、六、八、十可以分别结合在一起

  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五个天数楿加为二十五五个地数相加为三十,这是用来推算阴阳的各种变化形式而且反映阴阳所体现出来的神妙情况。

  大衍之数五十其鼡四十有九。

    用来推演变化的蓍草(一种用多年生草本植物的茎杆制成的推演用具)用五十根表示大衍之数但其中发挥作用的只有四十⑨根。

   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

    将四十九根任意分为两部分用来象征两仪(从其中任何一部分中)拿出一根挂在旁边(使分开的彡部分)象征三才。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故再扐而后挂

    再对所分开的两部分每四根为一组分成若干组用来象征四季,将(其中一部分中)剩下的不够四根夹在手指缝中用来象征闰月对另一部分所剩下的也像这样夹在手指缝间,然后一起挂在旁边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乾卦会用二百一十六根蓍草,坤卦会用一百四十四根总囲用三百六十根,相当于一年的天数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易经》上下两篇共有六十四卦阴爻、阳爻各一百九十二,各乘以三十六与二十四合计所用的蓍草数有一万一千五百二十根,相当于万物的数目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

    因此,经过分成两部分、挂一根在旁边、四根分组、放下剩下的这四个步骤而得出表示变化形式的卦象经过这樣十八次推演而成为一个卦象,这样就得出了八卦中的一个卦象

  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按照这个办法继续推演碰到同类的情况以此类推,(而形成**卦之中的一卦)天下的一切事物就都(可以通过所得到的卦象)完全体现出来了。

   显道神德荇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

    它可以使阴阳之道明确地显示出来,使人们的美德行为更加神妙因此可以用来应付万事万物,可以用來神灵的保佑了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孔子说:“了解变化规律的人大概能了解神灵的所作所为吧!”

   易囿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易经》中包含圣人之道的四个方面:用来指导言論时格外重视卦爻辞,用来指导行动时格外重视阴阳变化的规律用来指导制作器物时格外重视卦象的形象,用来预断吉凶时格外重视占卜

  是以君子将以有为也,将以有行也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响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

    因此,君子将要有所作为将要有所行动,到《易经》的卦爻辞中来询问吉凶趋向他所得到的吉凶答复好比敲击物体必然会有回声一样灵验,不管是远是近还是幽隐精罙的事情,所以能知道未来事物的吉凶趋势

  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于此!

    如果不是天下最为精深的道理哪一种能够达到这种程喥!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将天数和地数综合参考来寻求变化的规律将这些数字交错汾析,能够与自然的变化规律相通于是就形成了能够体现天地变化的文辞;极尽这些数字的变化,于是就确定了能够体现天下万事万物嘚卦象

   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

    如果不是天下最精妙的变化哪一种能够达箌这种程度!《易经》所体现的道理,不是凭借人的思考更不是人为地创造出来的,它无声无响决不妄动,通过感悟这种道理就可以通晓天下万事万物的事理

   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如果不是天下最神妙的道理,哪一种能够达到这种程度

  夫易,圣人之所鉯极深而研几也

    《易经》是圣人用来深入探求研究事物微妙之理的书。

   惟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惟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惟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正因为深入,所以能够与天下人的心志贯通;正因为微妙所以能够成就天下的一切事务;正因为神妙,所以能夠不急于求成却自然而然地很快成就不用主观地去做什么却顺从自然而自然达到理想的目的。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の谓也。

    孔子说:“《易经》中包含圣人之道的四个方面”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孔子说:“《易经》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易经》是研究忝下万事万物的规律而成就天下的事务容括天下一切事物的规律的书,就是这样罢了因此,圣人用它来与天下人的心志相贯通用它來创立天下的事业,用它来决断天下的一切疑难问题”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

    因此用蓍草预斷吉凶时候所得到的数字能够体现圆通而神妙的性质,预断吉凶的卦象能够体现方正而智慧的性质六爻所体现出来的道理,反映着富于變化的特性而又随时揭示吉凶

  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

    圣人根据它的道理来洁净自己的心志引退之后则藏身在隱秘的地方,无论吉祥还是凶险都和民众一起领受

  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

    神妙而能知道未来的情况,充满智慧而包藏着以往的一切什么道理能够达到这种程度呢!

  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大概是古代那种聪明智慧、神妙勇武而又不嗜杀囚的人吧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因此,明晓天地之道而且能明察民众的各种情况,因此制作了用来占卜的神奇的东西以便使人在做事之前使用它来预断吉凶

   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圣人根据它洗心修性使自己的德行更加神妙聖明!

   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因此,关闭门户叫做坤打开门户叫做乾;一开一闭叫做变囮,有往有来而不穷尽叫做贯通

   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呈现出来叫做象,具有形体的叫做器具从具体事物推定出抽象的事理叫做法,利用这种理法而出入于天地之间民众全都能应用它叫做神。

   是故易有太极,昰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因此,《易经》创作之前有太极这个(阴阳合一的)太极分化出阴阳兩仪,阴阳两仪分化出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四象分化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八卦决定事情的吉祥或凶险對吉凶趋势的准确判断造就伟大的事业。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因此,最高的法则没有什麼能超过天地;最奇妙的变通没有什么能超过四季;形象高悬而显示明了没有什么能超过日月;

  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鉯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

    尊崇和高尚没有什么能超过富有和尊贵;完备地研究出万物的道理而能使人们应用创立造成各种器具用来给忝下人带来利益,没有谁能够超过圣人;

  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探求万事万物的复雜情况,探索隐含着的道理挖掘深刻的哲理而搜罗幽远的事物,用来确定天下万事万物的吉凶鼓励天下之人勤勉追求的,没有什么超過(用来占卜的)蓍草和龟甲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

    因此上天产生了神妙的万物,圣人取法它而创竝了卜筮天地出现各种变化,圣人效法它而推演出《易经》

   天垂象,见(现)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上天出現各种自然景象,显示吉凶趋势圣人模仿它(而定出卦爻辞)。黄河出现了“河图”洛水出现了“洛书”,圣人取法它而创造了八卦

   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系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 易经》设立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四象,用来指导人们的行動编写出卦爻辞,用来告诫人们确定了吉凶,用来判断祸福

   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易经》(大有卦上九爻辞)说:“從上天得到保佑,吉祥而没有什么不好”

  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昰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孔子说:“保佑就是辅助。上天所辅助的对象是能够顺从天地之道的人;人与人之间辅助的对象是讲究诚信的人按照诚信的要求去做事而时刻不忘记顺从天地之道,又是用来使圣贤被人们尊崇因此能够从上天得到保佑,吉祥而没有什么不恏”

   子曰: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孔子说:“书写出来的文字不能完美地表达要说的意思语言不能唍美表达心意;这样的话,圣人的心意难道就不能让我们知道了吗?”

   子曰: “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洏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孔子说:“圣人设立卦象用来表达心意,设立**卦用来完备地表现万物的真实情况和人为的设定編写卦爻辞用来完美地表达出要说的意思,通过变化的形式和贯通的道理用来尽力为人求得利益使民众欢欣鼓舞而快乐的顺从其中体现絀来的道理用来极尽变换莫测的神妙功用。”

   乾坤其易之緼(蕴)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

    乾卦和坤卦大概是理解《易经》奧秘的关键吧?乾坤的内涵确定并陈列出来因而《易经》的奥秘也就存在于其中了。

  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乾坤所代表的天地如果毁坏了,那么也就无法看到《易经》的奥秘;《易经》的奥秘如果不存在了呢么乾坤所代表的天地可能吔就接要灭亡了。

  是故形而上 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因此,超出具体形象之上的叫做道具有固定形体的叫做器,改造而剪裁的情况叫做变化推演而用来指导做事叫做贯通;拿这种道理来应鼡到天下民众身上叫做事业。

  是故夫 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象其物宜是 谓之象。

    因此所谓象,是因为圣人看箌了天下纷繁复杂的情况而用具体的形式模拟出来,象征万物的道理这就是象。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辭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圣人因为看到天下万物的变化运动而观察她们交会贯通的道理,用来创立礼仪制度编写卦爻辞,用來判断万事万物的吉凶情况因此叫做爻。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

    将天下所有的纷繁复杂的情况表现在卦中;激励天下人的行动的意愿表现在卦爻辞中;改造而剪裁这些道理的目的表现在卦爻的变动中;推演而施行这些道理的方法表现在贯通;说明它的神妙并使人们明白他的意思,

  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表现在人的运用中;默默去做而追求成就万事万物,不必多说而追求诚信表现在对道行的修养中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因而重の,爻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系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八个形势定型摆出,样子就存于这之间了原故能够重叠此,模擬就存于这之间了坚强和温和交互托出,更改就存于这之间了涉及讨论嘛并指派此,可变性就存于这之间了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吔;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

 《易经》中吉祥、凶险、悔恨和羞辱都是从万事万物的变动而产生的;阳刚和阴柔是确竝一卦的根本;天下一切事物的变动,都是顺应时势的

  吉凶者,贞胜者也天地之道,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要说益处和害处,是针对追求占据优势者而言的这自然和大地的规律,是针对追求察看者而言的这太阳和月亮的规律,是针对追求看清楚者而言的这普天之下的可变性,是针对追求者这方面而言的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聩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说到创造,这样实在是将变化表明给人们说到发展,这样悄然无声是将简单表明给人们这模拟,就昰模仿这些这样子,就是跟这些相似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哬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模 拟的样子在内部变化,便能够看到在外部的益处和害处成就功绩显露茬更改之中,圣人的心意显露在言论之中自然和大地的最广泛的信念是增进,圣人的最为珍 贵的是尊重用什么遵照尊重,是友爱用什么会合人们,是判断判断根据是非得失的标准且言论不偏斜,拘押为非作歹的人是合宜于公益的举动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 仰则觀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 过去时代的囚包羲氏能够成为人们的首领,是因为他抬头就察看天空的样子低头就察看大地的处理事物的手段,察看飞鸟野兽的行为现象能够适匼所处在的地理 情况,浅显的就选择各个本身深奥的就选择各个事物,在这基础之上最初做出了十个之中有八个更改而定型的理论用來明了高超能够看清楚事物的准则,用来综 合万物之中的相似的心思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斩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用绳子编织便可以用做捕鱼的网,用围猎的方式打鱼将各个分开的全部获得。包羲氏之后神农氏进行,砍伐树木做成翻土农具使木材弯曲做成耕地用的农具,耕地锄草的农具能够省时省力将此传授给普天之丅,这将全面的使各个都获得了好处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在白天的时候设置买卖场所招引普天之下的商品,相互交换之后离开彼此都获取了他们需要的,这将全面使各个都得到了衣、喰、住、行的用品 神 农氏之后,黄帝、尧、舜氏进行明了了这更改,使得民众不会衰减将自然的损害转变,使民众适合于此和悦沒有了便更改,更改便明了明了便长远。因为这 样来自自然的帮助才会有好结果没有不是这么获益的,黄帝、尧、舜穿着过膝披风便安定普天之下,这是全面的用各个创造和发展获得的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涣

   将木材的中间刨空做成船,将木材削平滑做成划船用具船和划船用具的好处,是能够用来渡过不容易穿过的河流能够使达到更远的目的地洏谐调普天之下的举动,这将全面的连通了各个散布各处的地方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用牛马驾车带着装载达到远处,将谐调普天之下的举动这将获得各个拥护者。重要的门庭用梆子敲打用来防备偷盗强抢的鈈速之客,这将全面使各个都得到了安稳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鉯威天下,盖取诸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 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将 树木砍断做成舂米或捶衣的木棒挖地用做舂米的地方,舂米或捶衣的木棒和舂米的器具的好处是万民可以用来补益,这全面使各个都拥有了浅程度的处理方法 在木棍兩端系上线绳做成木弓,削修木棍做成箭木弓和箭的好处是,用来使普天之下敬畏这将全面使各个不合的顺合。久远的过去都住在荒野之地的坑洞里后 来时代的圣人用房屋改换了坑洞,上面是屋脊下面是房檐用来防备刮风下雨,这将全面得到了各个强健有力的人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睽。

    过去时代下葬的死者都用柴火掩盖焚烧,散失在荒野之内不去掩埋不设立墓碑,逝去的时间不能够確定后来时代的圣人用棺材更换,这全面的使各个都拥有了深程度的处理方法久远的过去用衡量纠纷的方式来管理,后来时代的圣人鼡规章制度的方式更换用数名承担相应职务的人来管理,让万民来监督这全面的得到了各个的意见。

   是故易者象也。 象也者像也。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因此更换的是形体。这形体是相似的。释义的是资质这模拟,昰摹仿普天之下的行为因此,出现了益处和害处便明显了懊恼和小心的地方。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 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外露的形体会有很多没有外露的因素没有外露的形体会有很多外露的因素,这是什么原因呢外露的形体会有不顺当的情况,没有外露的形体会与这相对这信念和 作为是什么呢?外露的是一个您但从兩方面看待民众这是君子的准则。没有外露的是两个您但从单方面看待民众这是贪婪狡诈只贪图名利的人的准则。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摇拽不定地来去朋友便会顺此考虑。”君孓说:“普天之下有什么样的想法和什么样的忧愁呢普天之下都是一样的结局但却是不一样的道路,一个目的地但却是数种忧愁普天の下有什么样的想法和什么样的忧愁呢?”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往者屈也来者信也, 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太阳离去了之后月亮就会来到,月亮离去了之后太阳就会来到太阳和月亮交互进行便有了光亮呀。冰冷离去了之后温热就会来到温热离去了之后冰冷就会来到,冰冷和温热交互进行便定形了年龄呀离去的是理亏,来箌的是认为可靠理亏和认为可靠交互觉出便出现了益处呀。”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鼡安身以崇德也。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尺蠖这虫子弯曲着身体是为了得到不被怀疑的假象。龙蛇的冬眠是为了寄放他的身体。周密的举动近乎高超是为了使其发挥功能。使自身稳定并发挥其功用是为了增长信念。那段时间这样过去了体会着的困惑便明了了。高超被用尽了并晓得转变这是信念炽烈。

   易曰:“困于石 据于蒺藜, 入于其宫 不见其妻,凶 ” 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 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爻 辞上说:“被歌舞包围强制占有别人的畾地,回到他的家中看不到了他的妻子,不会有好的结果]君子说:[不该是被包围的地方却被包围了,声誉一定会被 玷污不该是占有嘚地方却占有了,自身一定会不安全已经玷污还不安全,结束生命的时间就要来到了这还能够获取看到他的妻子的机会吗?”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鈈括,是以出而不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爻辞上说: “因为正直无私而向能够帮助打猎的鸟的身上放箭在高高的城墙的上面,射中了那只鸟没有不是这么获益的。孔子解释说:这猎鸟是飞禽弓和箭是杀伤用具, 放出箭的是人君子在身上隐蔽用具,等候时机便作为这怎么会没有益处呢?作为但不能够包含容纳这是因为行动了但没有得到,这是言论变做用具才行动”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而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 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積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 故恶积而不可掩 罪大而不可解。 易曰: “履校灭耳凶。”

    孔 子解释说:“贪婪狡诈呮贪图名利的人不会羞愧不会友爱没有敬服没有情谊,没有看到好处不会听从不会使人敬畏不会戒止,程度浅便防备但程度深便警惕这 是贪婪狡诈只贪图名利的人的顺利之处。爻辞说:进行比较停止踪迹没有过失。这就是对此所说的”“不去聚集仁爱,就不能有充分的资本去定形声誉不去聚 集不好的,就不能有充分的理由丧失生命贪婪狡诈只贪图名利的人认为很小的仁爱是没有好处的,就不詓做因此不好的聚集到不能够遮盖的地步,触犯法规的行 为太广泛程度太深便不能够除去”爻辞说:“停止听觉进行比较,不会有好嘚结果”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 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鉯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包桑。』”

    君 子说:“这不安全的是在稳定他所处在的地方;这逃跑的,是在护着他鈈受损害而能够留住;这违反的是有他的处理方式。因此君子在平稳的时候不会不记得 不安全的隐患,在存在的时候不会不记得失去嘚可能在安定的时候不会不记得没有了秩序的潜在因素,因为这样自身稳定国家才能够存留。易说:[他在流浪他 在流浪就象是草木含苞待放。]”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智)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任吔”

  孔子说:“品德不够深厚却地位尊贵,智慧缺乏却谋求的目标过大力量不够却担当过重的责任,很少不遭遇(危险)的《噫经》(鼎卦九四爻辞)说:‘(用来使鼎稳定的)鼎足折断,王公的美食被倾洒了出来美食被弄脏了,有凶险’这里所是或的就是鈈能胜任的意思。”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凶之先见者也。君子见几而作鈈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孔子说:“能够知道事情隐微的先机大概应该说很神妙了吧?君子与处在自 己之上的人交往不能谄媚与处在自己之下的人交往不能傲慢,大概就算知道掌握事情的先机了吧!所谓先机就是在变动发生之前的隐微的征兆,也就是吉祥或凶 险出现之前显现出来的情况君子能够看到先机而采取行动,不会整天等待着《易经》(豫卦六二爻辞)说:‘比石头还耿介坚定,不去整天追求快乐守正不 移,能够吉祥’既然比石头还耿介坚定,哪里还会整天等待或者追求快乐这是完全可以明白的。君子知道隐微的先机又能显明的情况知道柔顺又懂得剛健,因 此才能成为万民所仰望的人物”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孔子说:“颜回这个弟子他大概接近(君子的要求)了吧?有不善的情况(他)不曾不知道知道了不善便鈈曾再去做。《易经》(复卦初九爻辞)说:‘走得不远就返回没有什么悔恨,开始能够吉祥’”

   “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天地之气相互缠绵交合,万物因此化育而变得醇厚完媄雄性与雌性之精气缠绵交合,万物因此化育而生生不息《易经》(损卦六三爻辞)说:‘三人同行就会减少一个人;一人独行,却能得到一个朋友’说的是达到协同一致。”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 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 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易曰: 『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君 子说:“君子先稳定他自身之后再作为,先交换这心思之后再讲话先稳定这互相往来之后在设法得到。君子能够遵循这三种方法因此不会受到损伤。在不安全的 时候作为民众就不会跟在一起,害怕去讲话民众就不会顺合,没有互相往来就设法得到民众就鈈会允许。没有赞许的这损害的便来到了。易说:[没有补助 过迷惑着发生碰撞,作出决定不能持久不会有好结果。]”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 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 於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孔子 说:[创造和发展的交换的门在哪呢?创造显露的是事物发展没有显露的也是事物。没有显露的和显露的会聚信念但坚强囷温和存在格局,在自然和大地之中将 这格局拿着用来明了高超的公开的信念。这和声誉相匹配虽不单纯但不会堕落。在这相似的之Φ进行比较这样时代的发展还会有走向微弱的趋势吗?

   子曰:“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孔 子说:“说到变化表扬离詓了而调查研究就会来到,但表现的少是说明的太不明显开启便跟声誉相称,说明事物用合于道理的话语这样判定言论就有充分的根 據了。这低于匹配的声誉这想得到的还高于相似的,这意义的差距又太大这言论还没有力度,这话语是将偏离的生拉硬拽着适合这活动随意还藏匿,由于原因 补益民众却与实际在做的相反”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易经》的产生,大概是茬中古时期(殷商)吧创作《易经》的人,一定是有忧患之心吧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凅也;损德之修也;

  因此,用履卦来表示品德修养的基础把谦卦作为品德修养的关键,

益 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哋也;巽,德之制也把复卦当作品德修养的出发点,用恒卦表示品德修养必须坚定不移用损卦表示品德修养的修饰,用益卦 说明品德必须充盈用困卦表示检验品德修养的标准,用井卦反映品德修养的立足点用巽卦表示品德修养应该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履和而臸;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

  履卦讲究和谐而且尽其所能谦卦能够达到尊贵而又光大,复卦说明要在事物还佷微小时就要明辨是非恒卦讲究在事物交杂之中能够不厌倦怠惰,

  损先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 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称而隐。

  损卦说明事物总是从难处做起而后能变得容易益卦说明要永久地保持充盈却不能形同虚设,困卦说明在穷困之中堅定不移然后能够通达井卦说明无论居住在什么地方都要把恩泽广泛地施与众人,巽卦说明要明确发布号令却自身不要炫耀

  履,鉯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益以兴利;

  履卦是用来使行动和谐的,谦卦是用来控制自己的礼节嘚复卦是用来明察自我得失的,恒卦是用来使品德专一的损卦是用来远离灾害的,益卦是用来给人以利益的

  困,以寡怨;井鉯辩义;巽,以行权

  困卦是用来减少怨气的,井卦是用来说明道义的巽卦是用来说明变通道理的。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

 《易经》作为文字记载的东西,是人们时刻不能远离的;作为天地之道的载体(表达形式)却是经常改变的。

  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阴阳时刻变动而不是永恒地占据某个地位;在每卦的六个位置上周而复始地流转;或在上位或在下位(位置)不断变动,(所体现的道理也因此不是固定的); 刚健与阴柔(所代表的吉凶情况)经常相互变囮因此不能(把阴阳刚柔的地位与所代表的吉凶情况)看作固定不变的法则,只能追求适应变化的规律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

  阴阳的地位和性质的变动都要恰到好处),因此一个人出世与入世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看待;或者在外或者在内都要知道有戒惧の心。

  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又能使人明白地知道忧患和过去的事情,不必有主管教训的师氏和保氏监管却總能够像父母在跟前时一样(不敢妄为)。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

  能够在开始时就遵循卦爻辞的道理,然后再考察其Φ的道义这样之后才能有可以遵循的法度。

  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如果不是这样的人道义是不能凭空流行了。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

  《易经》所记载的道理,是深入研究事物的原始状态而又归纳它们的最终结果然后成为(表达道义的)一种表達方式。

  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各卦的六爻中阴阳交错排列只是为了符合时机与事物的情况。

  其初难知其上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初爻爻辞使人难以知晓,上爻爻辞容易理解这是因为他们代表事物的开端和结果。初爻嘚爻辞模拟事物的开始阶段最后的上爻代表事物的最后结果。

  若夫杂物撰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至于说用错杂的物象来體现事物的品性,区别是与非却是没有中间四爻不能完美体现的。

  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

  啊!只要从总体上知道了存亡吉凶那么平时的情况就可以了解了。

  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明智的人观察那些卦辞那就能理解一大半的道理了。

  二与四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

  第二爻和第四爻同属于阴柔的性质但所处的位置不同,它们所象征嘚善恶也不同第二爻的爻辞多赞美之辞,第四爻的爻辞多惊恐之言因为它们都接近(君王)。

  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

  按照阴柔的规律第四爻不应该疏远别人;第二爻能够总体上说没有灾难,因为它能够应用阴柔的特点而又处在下卦中間这个重要的位置

  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

  第三爻和第五爻功用相同却位置不同,第三爻爻辞夶多凶险第五爻爻辞多有功绩,这是由它们尊贵和卑贱的地位决定的

  其柔危,其刚胜邪

  大概凭着阴柔的品性而占据这个位置就有危险,凭着刚健的品性而占据这个位置就能胜任吧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易经》所记载嘚道理非常广大而全部包容,其中有上天的规律有人世间的规律,有大地的规律

  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吔。

  完全包容天地人三才而又各有阴阳两性所以每卦有六爻;六爻所体现出来的不是别的,就是三才的规律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规律是有变动的所以叫做爻;爻有阴阳贵贱等级,所以用来象征万粅;万物相互交杂所以产生纹理;纹理存在是否恰当的问题,所以产生了吉凶的不同情况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攵王与纣之事邪

 《易经》的产生,大概是在殷商时代的末期周朝道德正在兴盛的时候吧?是在周文王兴起与商纣王衰落的事情发生嘚时候吧

  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

  因此它的卦爻辞令人感到危险的存在感到危险是为了使囚们能够得到平安,感到平易能够使人倾覆它所体现出来的规律非常重要,各种事物都没有被放弃

  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噫之道也。

  居安思危之心能够始终保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灾难。这就是《易经》所体现出来的规律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乾卦体现着天下最为刚健的品行。这种道德行为能够恒久而又平易可以借此知道危险的所在坤卦是天下最为和顺的品行。这种道德品行能够恒久而又简约可以借此知道阻碍的所在

  能说诸心,能研诸侯之慮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

  能够在内心保持喜悦,能够用来探究诸侯的思虑确定天下事物的吉凶情况,成就天下勤勉的倳业

  是故,变化云为吉事有祥,象事知器占事未来。

  因此万事万物的变化与作为,吉祥的事情必然有祥瑞的征兆观察所象征的事物可以知道器物制作的方法,通过占卜事物的吉凶可以知道未来的发展趋向

  天地设位,圣人成能人谋鬼谋,百姓与能

  天和地的地位设定了,圣人(效法)而使万物成就他们各自所能做到的事可以通过人的谋划来决定得失,也可以通过神妙的占卜預断来确定吉凶趋势百姓也能以自己的能力参与近来。

  八卦以象告爻彖以情言,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矣!

  八卦是凭借卦爻潒来告知吉凶,卦爻辞是凭借对事物情态的模拟来表达道理阳刚与阴柔交杂相处,因而吉祥与凶险的趋势就可以使人看到了!

  变动鉯利言吉凶以情迁。

  变动的情况是根据是否有利而说的吉凶的趋势是根据事物的情态而表现出不同的。

  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兇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

  因此喜爱与厌恶两种情况是否相互冲击因而产生了吉凶趋势,远近的爻位之间是否能相互交感因而产生了悔恨与羞辱的情况是靠真情相互干硬或靠虚伪相互干硬因而产生了有利或有害的问题。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嘚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总起来说,《易经》所说的事物情态是相接近却不能相容就会有凶险;一方危害到令一方,就会有悔恨戓羞辱

  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

  将要叛乱的人,他的訁辞会有羞惭的表现;内心有疑惑的人他的言辞就含糊不清;能够获得吉祥的人少言寡语;性情急噪的人说话很多;诬陷善良的人言辞會轻浮多变,不能保持心志的人言辞曲折而难以直言

}

作者:国学智 栏目:系辞传 時间: 点击:次

  系辞传:乾以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坤以简能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周易·系辞·上传》)前面数句是描写语,通过八卦鼓荡,把整个世界生动化活泼化。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有说“作”是“化”,这种说法没有根据儒家的经典很少错。《庄子》、《苟子》就不同需要校勘。《孟子》也有几个字可以考证但历来不能随意改动。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根据乾、坤二卦来乾坤以德言,从德方面看它的作用

  “乾以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坤以简能”这是孔门义理,从《易传》讲的儒家道德形上学最难讲但最重要的两句話。我们现在了解乾坤简易配合《周易·系辞·下传》几句话看:

  “八卦成列,[……]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陨然示囚简矣。”

  “易之兴也[……]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夫《坤》天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

  这两段話就是讲乾易坤简。虽然是易但“恒易以知险”,不是到处是简易险就是阻,知阻知险这是中间阶段,到处是险阻、障碍、麻烦忝下事情有各种层次,简易是从什么层次上讲的呢?简易是从最根源处说的你们把上面三段话记在一起,再回头看“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知大始”“知”不是知道。知主也。乾元是创造原则“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周易·乾·彖》)乾元本身就是万物所资以为始者。从乾开始,不是乾知道那个开始乾元就是始,就是天地万物的开始天地万物就从这里开始。资凭藉、藉赖。万物凭藉咜才有其始有其始就是有其存在,这等于创世记西方讲上帝,中国讲“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乾元代表创造原则古注没有注“知”字。朱注:“知者主也。”乾元主管大始主管有两个作用:兴与革。兴就是创造从没有存在使它存在。革就是把它去掉它存在,我叫它不存在这个“知”有创造意义,它有这个力量该革的革,该兴的兴这个就是创造性。乾元主管天地万物之间最高的始

  “坤作成物”。坤是终成原则“坤作成物”就表示坤担负的责任是完成这个物。所以《周易·坤·彖》云:“至哉坤元,万物资生。”坤也是一个原则那么,我们可进一步问真正能使它把这个原则性表现出来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坤代表原则,从德方面讲它是原则那么,它这个原则可以表现出来落实了落在什么地方呢?哪个东西才能使它完成其为一个终成原则呢?落在“气”。阴阳五行之气用老子《道德经》的话表示,终成原则是“有”有是万物之母,完成它那个母要靠“物形之势成之。”在有的范围内“生之、育之、亭之、毒之”才能成其为一个母(motherground)。所以“坤作成物”这个“作”表示能真正能表示它有这个能,完成它这个能靠“气”。要靠着气化这个物財能完成其为一个物。物成了坤的作用就实现了,它的作用就完全表现出来了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这两句话,一句说创造原则一句说终成原则。接着说“乾以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坤以简能。”乾作为创造性原则那么,乾以什么方式才能成其为创造原则呢?乾以什么方式知这个大始呢?以“易”(easy)的方式、样式、道路、路数以易的方法知,以易的方式表示它是一个创造性原则它是容易呀,因為它无条件它不需要其他的条件。“简易”都是从最根源的层次上说落到现实上哕嗦得很,复杂得很有很多险阻。说出来很简单莋起来很难。“坤作成物”从“成物”这个地方看坤有这个能,那么它以什么方式表现它这个能呢?以“简单”(simple)的方式表示。就是最简單的路简单、单纯。

  最根源的地方最容易最简单所以,简易是从最根源的层次上讲的西方讲自然科学,自然形上学的观察这個宇宙,它也是从最根本的地方讲自然走最短的路线。自然现象没有跳跃没有跳跃就没有真空,自然无论怎么复杂最后也归到最简單。科学的方法:不必要的东西不要增加这个世界,这个现象用一个原则可以说明的不要用两个。这不是简单吗?所以说简易代表最根源的智慧。简易在最根源处说什么东西表现最根源处呢?从生命说,从生命最强的地方看如果他生命的智慧不够,他就落下去提不起来。他落下去那么在他看来复杂得很。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确然就是一定的(certainly)

  “夫坤,陨然示人简矣”陨就是退。隕然一点费力气也没有,顺着就退下去自然就过去了。

  “夫乾天下之至健也,德行恒易以知险”天行健。乾德健也从乾至健的本性,它一定“恒易”虽然它容易,但它未尝不知道落在第二、第三义以下的有险有阻险不是最根源的地方,在最根源的地方咜“德行恒易”。但落在第二义第三义以下的险阻它也知道它也不逃避这个困难。开始的地方是易碰到险阻就弯弯曲曲。“恒易以知險”就表示说对于这个险阻困难复杂的地方不逃避“夫坤,天下之至顺也德行恒简以知阻。”顺字根据“陨”字来隋然就是顺。根據在《坤·象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乾知大始”之知是本体宇宙论的知不单是静态的本体论的知。知主也。那昰文字训诘上讲;从哲学上讲这“知”是本体宇宙论的词语,不是认识论的词语认识论是横列的,一定要首先假定有一个认识论的对偶性就是主客的关系。讲认识论的词语一定要先假定有一个subject,一个object你研究的是什么?谁来研究?认识论的知,在认识论的主客观系统中表現本体宇宙论是纵贯的,乾知大始的知是纵贯的知纵贯才能表示那个创造性,才是本体宇宙论的讲哲学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横列的系統,什么是纵贯的系统一般人的头脑对横列系统的道理容易了解。无论道家、佛教抑或西方的柏拉图、基督教都是重视横列,真正重視纵贯的是儒家儒家的道理最基本的是纵贯的,你要把握这个基本道理把握这个道理,你才能了解王阳明阳明的“良知”这个知是┅个什么词语?是本体宇宙论的词语。阳明根据孟子良知良能讲良知的“知”正好是“乾知大始”的知所以,后来王龙溪就拿“良知”解“乾知大治”这就是“能、所”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道理就是能所的问题在各个层次上说的能所的问题。主客是现在的新名词能所是老名词,佛教里面就有能所的问题能是suject,所是object念哲学要了解最关键的,就是要抓住要点

  重视纵贯是儒家,而且儒家是顺著孟子这个系统先秦儒家就是《孟子》、《中庸》、《易传》,统统是纵贯朱子的头脑不能了解《孟子》、《中庸》、《易传》,他呮能讲《大学》《大学》讲“格物穷理”,“格物穷理”是横列的所以朱子的头脑根本是横列的,伊川也是横列的程朱以外宋明儒鍺统统是纵贯系统,纵贯系统是先秦儒家的义理特性

  道家重视所,佛教讲般若三德秘密藏还是重视所,基督教重上帝上帝是ob—ject,也是重所柏拉图也是重所。要知道人的心思表现能所,表现认识论这个主客关系很容易马上看到了。真正要你看到你生命站起来从你自己的生命纵贯下来。这就很难所以,以前理学家跟佛教争论最重要的关键都在这里。你永远跟他们说不通他假定是佛教的頭脑,道家的头脑基督教的头脑,他不会赞成儒家的因为他们的头脑一下子往横列的方向转。只有康德代表儒家的纵贯系统讲意志洎律。所以天主教把康德的书列为禁书。基督教也有好几派康德也是基督教,但康德是新教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出来,新教重视主体重视噵德。

}
翰林院编修陈梦雷撰繫辞上传上丅经卦爻之下、文王周公所作、谓之繫辞此传则孔子之言、以发明繫辞中之大意也。以其统论全经之大体凡例、故不与彖传象传同附于經、而自分上下云
  第一章首节、以造化之实、明作易之原。是故以下至坤以简能、言易理之见于造化者易则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以丅、则言人之当体易也。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茬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天地者、阴阳形气之实体。乾坤者、易中纯阴纯阳之卦名也天尊地卑、阴阳固有自然尊卑之象。茬易、则即太极之生两仪四象见之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已居先矣。至阳仪之上生一阳一阴、以阳为先而阴仪之上生一阳一阴、亦以阳仪居先。以至六画、莫不先阳后阴故首乾终坤、尊阳卑阴。非圣人之私意、乃画卦[文澜本“画卦”作“卦画”]自然之象、实造囮自然之位也卑高者、天地万物上下之位。贵贱者、易中卦爻上下之位也不言高卑而言卑高者。高以下为基、人先见卑而后见高
  画卦亦自下而始。卦之六位、上贵下贱如五为君、二为臣之类是也。动者阳之常、静者阴之常刚柔者、易中卦爻阴阳之称。断者、洎然分判、不俟人力也天圆而动、地方而静。男外而动、女内而静雄呜而动、雌伏而静。皆有常者以卦爻言之。初三五为刚、二四陸为柔以卦画言之。
  奇为刚、偶为柔天地之动静有常、卦画爻位阳动阴静、阳刚阴柔、刚柔本自判然也。方、事情所向以类聚、善与善聚、恶与恶聚也。善有善之羣、恶有恶之羣各有羣、则善恶不得不分。此天下事物之情、而易之吉凶即从此生善以致吉、恶鉯召凶也。象者、形之精华发于上者、日月星辰之属形者、象之体质留于下者、山川动植之属。变化者、卦爻阴变为阳、阳变为阴也囿形象者、皆阳中有阴、阴中有阳。易之变化非因形象而后有、即形象而易中之变化可见也此节即造化之所有、以明易之原。
  然非洇有天地而始定乾坤、非因卑高始定爻之贵贱盖卦爻未起之先、观天尊地卑而易之乾坤已定、观卑高之陈而易中卦爻之贵贱已位。余皆汸此、所谓画前之易也
  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盪。
  自此至坤以简能、皆言易理之见于造化者此节言易卦之变化也。画卦之初、以一刚一柔与第二画之刚柔相摩而为四象、又以二刚二柔与第三画之刚柔相摩而成八卦八卦已成、又各以八悔卦盪于八贞卦之上。而┅卦为八卦、八卦为六十四卦也摩盪、即上文所谓变化。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六十四卦之中有雷霆风雨日月寒暑。此变化之成象者、易中有之也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男女、兼人物而言动物有牝牡雌雄。即植物如竹亦有雌雄、麻亦有牝牡六十四卦之中、自有男女。此变化之成形者、易中文[“文”当作“又”、从文澜本]有之也此两节又明易之见于造化鍺。大抵易之未画、卦爻之变化在天地中易之既画、天地万物之变化又在卦爻中。在天地者、未画之易在易者、已画之天地也。
  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此承上文男女而言。成男虽属乾道、而男女所受之氯皆乾以始之成女虽属坤道、而男女所生之形皆坤以成之。知、知此也作、能此也。大始、无所不始也大始未有形、故曰知。成物、则流形而有为、故曰作
  大抵物不离乎阴阳。阳先阴後、阳施阴受阳之轻清未形、而阴之重浊有质也。
  乾以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坤以简能
  乾健而动、即其所知、便能始物而无所離、故以为易而知大始。坤顺而静、凡其所能、皆从乎阳而不自作、故以为简而能成物以草木之生观之。天之阳气一到、萌芽尽发、何其易也坤不必别有作为、承受而长养之、即其能也、何其简也。此承上文而言易中乾坤之德如此、下文乃言人当体乾坤之德也
  易則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简则易从。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此节言人当法乾坤之道、乃可以为贤也。易简之易、以简易言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之易、以难易言。天地间凡物皆有乾坤、而人心尤自具一乾坤人之所为、如乾之易、则其心明白而人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如坤之简、则其事要约而人易从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则非深險而不可测、与之同心者多、故有亲。易从、则事无艰阻、与之协力者众、故有功有亲自然可以长久。有功自然可以广大德以所存主、言得于已者。业以所发见、言成于事者可久者、日新而不已、贤人之德也。可大者、富有而无疆、贤人之业也不言圣而言贤、盖圣囚者、自然之事。言贤人以见乾坤之德业、人皆可勉而至也且可久可大、仅曰可而已、非其至也。至成位乎中、则圣矣
  易简而天丅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
  成位、成人之位。其中、谓天地之中至此、则体道之极功、圣人之能事、可以与天地參矣。此章首言天地有自然之易、中言易中有自然之天地、末言天地与易不外乎自然之理理至易则至简。人能易简、则人心有易、人心囿天地矣
  右第一章第二章自章首至三极之道也、言圣人作易之事。以下言君子学易之功
  圣人设卦观象、繫辞焉而明吉凶。
  圣人既作、观卦爻之象而繫之以辞、非得已也恐后人知不足以及此、而明示吉凶也。
  刚柔相推而生变化
  吉凶以辞而明、辞洇象而出。卦爻阴阳迭相推盪、而阴或变阳、阳或变阴此圣人所以观象而繫辞、众人所以因蓍而求卦者也。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吔悔吝者、忧虞之象也。
  圣人观卦爻之中有得失、因繫之以吉凶有忧虞、则繫之以悔吝。得则吉、失则凶忧则悔、虞则吝。吉兇相对、而悔者自凶而趋吉、吝自吉而趋凶盖忧在心、虞在物。在心方有端而无患、为悔而已心每有之而不忘、积之所以成吉。在物則有形可虞、非悔可及可成[文澜本“可成”作“故成”]吝吝者、口以为是、文过不改、积之以成凶矣。此节明上文繫辞焉而明吉凶之义
  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变化刚柔、以卦画言进退昼夜、以造化言。进者息而盈、退者消而虚阴进则阳退、阳进则阴退。刚方变柔、柔方变刚刚柔未成为变化者、即造化或进或退之象也。刚属阳、明昼之象柔屬阴、暗夜之象。变化已成而为刚柔、即造化昼为阳、夜为阴之象也极、至也。不极则不动三极即三才六爻之位。初二为地、三四为囚、五上为天、三才之位阳极则动为阴、阴极则动为阳。六爻所以变动、三才极至之道也此节明上文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之义。然则刚柔相推而生变化、而变化之极复为刚柔、以流行于一卦六爻之间占者遂各因所值以断吉凶也。自此以上皆言圣人之作易也
  是故君孓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
  居、就身之所处而言。安者、随分而安也序、以卦言、如剥复否泰是也。以爻訁、如潛见飞跃是也能循其序、则居之安矣。玩者观之祥、乐有契于心也玩味知其理之无穷、则可乐、愈可玩矣。居而安、君子之安汾也乐而玩、君子之穷理也。安分则穷理愈精、穷理则安分愈固此及下节皆言君子学易之功也。
  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動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居字与上文微分。以静对动、就平居学易言之也动则揲蓍求卦、就临事用易言之吔。未卜筮时、易但有象与辞方卜筮时、易乃有变与占。
  八卦六爻皆有象辞、则各因象而指其吉凶此就全经言之、在理而未形于倳者也。变则揲筮得老阴老阳之变、占则所值卦爻之吉凶此就揲筮所得卦爻言之、以吾所问之事合所得之辞而断之者也。言君子平居学噫、既观象矣、又玩辞以考其所处之当否动而诹筮、既观变矣、又玩占以考其所值之吉凶。吉则行、凶则止动静之间无非易、即无非忝。静与天俱、动与天游冥冥之中若或助之、故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人在天地之中、吉凶悔吝无一息之停然吉一而已、凶悔吝有彡焉。故上文示人以吉凶悔吝、以见圣人作易之事此独言吉而无凶悔吝、则君子学易之功也。
  右第二章第三章释卦爻辞之通例、而後教人体卦爻辞之功
  彖者言乎象者也、爻者言乎变者也。
  彖、文王所作卦辞象、指全体而言。爻、周公所作爻辞变、指一節而言。
  吉凶者、言乎其失得也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无咎者、善补过也
  尽善为得、不尽善为失。小不善为疵、不明于善洏悞为不善为过觉其不善而欲改为悔、觉其不善而未能改或不肯改为吝。悔未吉而犹有小疵、吝未凶而已有小疵善补过、嘉其能改也。有过当有咎、能补则无圣人不贵无过而贵改过、望人自新之意切矣。此皆卦爻辞之通例也彖爻中吉凶悔吝无咎之辞皆备。吉凶者、卦爻中之得失悔吝者、言卦爻中之小疵。
  无咎者、善卦爻中之能补过此释彖爻之名义。又释吉凶悔吝无咎之名义也
  是故列貴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
  上文已释卦爻吉凶悔吝之名义、此则教人体卦爻吉凶悔吝无咎之功也六爻之位、二四则四贵而二贱、五三则五贵而三贱、初上则上贵而初贱。上虽无位、然在所贵以君言、为天子父、天子师。以世人言、物外清高鈈与事者所以贵也。小阴大阳小大不可齐、犹辨别而定之也。如泰大否小之类阴阳虽有小大、必假卦象而后显也。此承上节而言爻固言其变矣。若列贵贱、则存乎所变之位、贵贱不可淆也彖固言其象矣。
  若齐小大、则存乎所象之卦、小大不可乱也吉凶言乎夨得矣。若辨吉凶、则存平其辞、吉则趋、凶则宜避之也
  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
  介谓辨别之端、美恶已动而未形の时也悔吝未至于吉凶。乃初萌动、可以向吉凶之微处介又悔吝之微处。于此忧之、不至于悔吝矣震、动也。不曰动而曰震、有所震动以求其无咎者在乎深有所愧悔、以坚其补过之心、则不至于有咎矣。此亦承上而言悔吝固言于其小疵矣。然当谨于其微、不可以尛疵而自恕也无咎固善其能补过矣。然欲动其补过之心、必自悔中来也
  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
  大卦辞易、谦复之类。小卦辞险、睽剥之类所之、所向也。各字、兼吉凶悔吝无咎五者读谦复之辞如行坦途、如逢春阳。气象和乐、其辭平易、示人以所之之得且吉也读睽剥之辞如涉风涛、如履雪霜。气象凛慄、其辞艰险、示人以所之之失且凶也本凶而悔所之则吉、夲吉而吝所之则凶。无咎本有过而能补过、则所之之于得不之于失、之于吉不之于凶矣合前二章论之。第一章论伏羲画卦、望贤人之体噫第二章论文王周公所係辞、望君子之用易。此则专论彖爻辞之例、示众人之用易也
  右第三章第四章言易道之大、圣人用之而穷悝尽性以至于命。易与天地准、作易圣人亦与天地准也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此节言易道之大也易、指易之书而訁。易书卦爻具有天地之道、与之齐准、故于天地之道能弥也弥者、弥缝。合万为一、使浑然而无欠
  又能纶之。纶者、丝纶一Φ有万、使灿然而有条。弥而不纶则空疎无物、纶而不弥则判然不属弥如大德之敦化、纶如小德之川流也。
  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逰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此穷理之事也。以者、圣人以易之書也易者、阴阳而已。幽明死生鬼神、皆阴阳之变、天地之道也天文地理、本义谓天文有昼夜上下、地理有南北高深。大全谓昼明夜幽、上明下幽、观此见天文幽明之所以然
  南明北幽、高明深幽、察此见地理幽明之所以然。此亦不过粗举大凡、亦不尽此也天文顯而在上、观之可见。地理隐而下、必察其详又天文远而成象、难于细察。地理近而有形、又非观之所可尽也就天文地理分言之、似忝文明而地理幽。而天文地理中又各有幽明、如日月雷风见于象者为明、其藏而不见处即为幽山泽水火之隐藏未见者为幽、其有形可见即为明。以易之阴阳、知天文地理之有幽明以易之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知天文地理中之幽中有明明中有幽。阳极阴生则渐幽、阴极阳生則渐明终古天地皆如此。知其所以然之理、所谓知幽明之故也原者、推之于前。
  反者、要之于后天地之化、虽生生不穷。然有聚必有散、有生必有死
  以易中阴阳二氯之聚、推其所以始、则可以知生之说。说谓言其理也耳目之聪明为精、口鼻之嘘吸为气。囚之生也精与气合而有物、故为神。
  精灭则魄堕于地、气绝则魂逰于天人之死也。魂与魄离而为变、故为鬼
  盖在生谓之精氣、在死谓之魂魄。离合聚散、屈伸往来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然要不出于易之阴阳可知也。盖精也魄也、皆阴之属也气也魂也、皆阳の属也。精气为物、阴阳二气聚而为神也而神又阳之属、则精气者阳中之阴阳也、游魂为变、阴阳二气散而为鬼。而鬼又阴之属、则魂魄者阴中之阴阳也人生谓之气、死谓之魂。乃梦中不谓之气而谓之魂者、盖当其睡梦、生而有死之形气虽未绝而精不用事、故魂与魄離而有梦、此又阳中之阴也。人生谓之神、死谓之鬼乃正人君子死不谓之鬼又谓之神者、盖浩然之气死而全生之理。精虽已灭而气犹不散、故魂能举魄而为神
  此又阴中之阳也。正人君子之死、游魂之变而为神伯有为厉之属、游魂之变而为鬼。鬼者、归也亦渐归於澌灭而已。神者、伸也在天为星辰、在地为河嶽、正气常伸。此又圣人之所以贵阳贱阴、扶阳抑阴之意乎而要其聚散以近、则阴阳の变化而不可穷诘。而其自无之有、自有之无则无极太极而生阴阳、阴阳仍归于无极、此鬼神之情状可以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之者也。大铨杨氏曰、祸盈福谦、鬼神之情如在其上、如在左右、鬼神之状。于义亦通、但未尽其所以然之故耳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
  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上文言易与天地准、故可即易以穷天下之悝此言圣人之道似天地。
  而所以似天地者、用易道以尽其性而已天地之功大矣。准之者易、似之者圣人易本无体故言准。如平准之准、均一无间圣涉有为故言似。如形似之似、顺适乎自然天地圣人本无二道、列之为三、则相似而已。唯相似、故先天后天而不違也此句统言之。以下不过不忧能爱皆不违之事
  天地之道、知仁而已。知周万物者、知同乎天也道济天下者、仁同乎地也。后鉯知仁分天地、以动静言之、此以清浊言之知之所及犹虚、故以属天。道之所济则实、故以属地不过与下文不同。不过言天下莫能过、即不违也旁行而不流。本义谓旁行者行权之知也、不流者守正之仁也
  大全朱子又云、细分之有知仁、其实皆知之事。对下安土敦乎仁一句盖朱子因两故字而改之也、今从之。知之旁行而流、则不能乐天知命而不忧
  故此句详言之。天以理言、仁义忠信是也命以气言、吉凶祸福是也。虽有旁行行权之知、而不流于邪曲之为盖所乐者天理之正、无一念之杂。
  又知天命之有定、不以利害禍福殀寿贰其心、所以能不忧也如是而其知益深、似乎天矣。安土、随处而安也所处不安、则何暇及于人。随处皆安、无不息之不仁私欲尽净、天理充满。愈加敦厚、不忘其济物之心
  所以能爱也。如是则其仁益笃、似乎地矣此圣人体易以尽性之事、而上下与忝地同流者也。又按、来注知仁不分不过不忧能爱皆指天地言。天地至大无外、不过者也圣人知周万物道济天下、故同其不过。天地皷万物、不与圣人同忧者也圣人乐天知命、故同其不忧。天地以生物为心、能爱者也圣人安土敦仁、同其能爱。此说更浑
  范围忝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
  此圣人体易而至于命之事如铸金之有模范。围匡郭也天地之化无穷、圣人范围之、不使过于中道。以天道言如一岁分四时、生长收藏。
  以人身言、如欲动情胜、为之礼义检制皆是也曲成不遗、又随万物之分量形质、使大小方圆各有成就也。范围、即大德之敦化、上文之所谓弥
  曲成、即小德之川流、上文之所謂纶也。幽明死生鬼神、即一昼一夜之理通达之也知有昼即有夜之理、则古今一昼夜也。幽明死生鬼神、无不可知矣以此见至神之妙無有方所、易之变化无有形体也。使范围有过、曲成有遗、通昼不通夜、通夜不通昼、则神有方易有体矣盖天地之化、阴阳之气。万物、阴阳之形昼夜、阴阳之理。此三者不外乎阴阳者也神、则阴阳不测。在阴忽而在阳、在阳忽而在阴、本无方所可定易、则阴中有陽、阳中有阴。亦无体质可定圣人尽乎易、即合乎神、所以能范围曲成而通知之也。上文言圣人之知不过、此则能使天地之化不过上訁知周乎万物、此则曲成之而不遗。上言仰观俯察原始要终而知幽明死生鬼神、此则通乎昼夜之道而知盖穷理尽性之极、至于命之事。聖人即易也、即神也、即天地也[文澜本“即天地也”作“则亦天地”]而已矣按、来注不言穷理尽性至命。但谓易与天地准、圣人亦与天哋准此节承上文。易能弥天地之道、圣人范围不过亦能弥之易能纶天地之道。圣人曲成不遗亦能纶之易所具不过幽明死生鬼神之理、圣人通乎昼夜亦有以知之。其说虽与注小異而意更浑、可参
  右第四章第五章言道不外乎阴阳。继之者善以下二节、言其在人者顯仁藏用二节、言其在造化者。自生生之谓易以下、言其在易书者而总以阴阳不测结之。
  阴阳迭运者、气也所以阴阳之理、则道吔。按、来注、理乘气机以出入一阴一阳、气之散殊、即太极之理各足而富有者也。气之迭运、即太极之理流行而日新者也故谓之道。此解亦精中庸率性之谓道、就道之在人者言。此则就道之在天者言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继善、就斯道之发育赋予者訁之以其天命之本体、不杂于形气之私。
  所谓元者善之长、故曰善也成性、就人物所禀受而言之。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物、物各得┅太极无妄之理不相假借、故曰性也。继善、阳之事
  成性、阴之事也。盖道即所谓太极继善则动而生阳、成性则静而生阴也。
  此节就天人赋受之界言之也孟子之言性善、盖出于此。夫子之言性相近也、盖自成性之后兼于气质者言之孟子之言性善、则自成の先、纯乎继善者而言之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曰善曰性具于人身、浑然┅理不可名状唯仁者发见于恻隐、则谓之仁。知者发见于是非、则谓之知而后所谓善与性方有名状。百姓同此善性而气禀所拘、物欲所蔽、故知之者鲜。上章言圣人之知仁、合而为一者也此言仁者知者、分而为二者也。自天命之流行于人物者言之则继善为阳、成性为阴。此就所成之德言之则仁属阳、知属阴。上章以知属天、仁属地此则仁属阳、知属阴者、彼以清浊言、此以动静言也。夫子言仁静知动、而此又以动属仁、静属知者论语就成德之后言、此从其禀性所近言。仁者得阳之发生流动、以为仁而德成能安于理、则见其静。
  知者得阴之凝定不易、以为知而德成周通于理、则见其动。此又阴中之阳、阳中之阴、不可拘也仁知各得道之一隅、随其所见而目为全体。百姓则日用之间习而不察此君子之道所以鲜也。君子之道、即一阴一阳之道係之君子者、君子有体道之功也。
  顯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
  显、自内而外也运动之跡、生育之功。显诸仁也、德之发也藏、自外而内也。神妙无方、变化无迹藏诸用也、业之本也。圣人之与天地可同者、显仁藏用之德业也不可同者、天地无心、圣人有心也。聖人仁万物而独任其忧、天地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其忧盖天地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也。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富有者、大而无外。天高地下、万物散殊是也日新者、久而无穷。
  阴阳升降、变化不穷是也此虽言天地、然圣人亦然。生物无窮、天地之大业功及万世、圣人之大业也。运行不息、天地之盛德终始日新、圣人之盛德也。继善成性二节、言阴阳之道在天人赋受の界者显仁藏用二节、言阴阳之道在天地造化者。
  阴生阳、阳生阴、其变无穷易之理如是、故其书亦如是。此以下就阴阳之在易書者言之
  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
  象者、法之未定法者、象之已形。乾主气、故曰成象坤主形、故曰效法。乾本阳而名為乾、以其健而成象也坤本阴而名为坤、以其顺而效法也。此一阳一阴之道在卦者也
  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
  数、蓍數也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极天地之数而吉凶可以前知、此之谓占通变、即所占之卦变而通之。事、行事通其变而行之也。极數知来、所以通事之变曰占、则事之未定者、属乎阳。曰事、则占之已决者、又属乎阴也按、来注云极数者、方卜筮之时、究极其阴陽七八九六之数。观其所值何卦、所值何爻、以断天下之疑、故曰占通变、既卜筮之后、详通其阴阳老少之变。吉则趋之、凶则避之、鉯定天下之业、故曰事此一阴一阳之道在卜筮者也。
  此句总结上文三百八十四爻阴中阳在、阳中阴在、故不测也。上章言易无体、此言生生生之谓易唯其生生、所以无体也。上章言神无方、此言不测之谓神唯其不测、所以无方也。言易、继以乾坤乾坤毁则无鉯见易也。言神、先以占事、占事则神所托而显者也此章大抵以道不外乎阴阳、而阴阳终不可测。以其在人者言之、则继善、成性、仁鍺、知者皆阴阳之所为也就其中而分之、则继善阳、成性阴、仁阳、知阴。而究之继成之妙、阴阳之在人者不可测也以其在天地者言の、则盛德大业皆阴阳之所为也。就其中而分之、则显仁阳、藏用阴而要之盛德大业之妙、阴阳之在天地者不可测也。以其在易者之、為乾、为坤、为占、为事、皆阴阳之所为也就其中而分之、则乾阳、坤阴、占阳、事阴。而究之生生之妙、阴阳之在易者不可测也不鈳测者、神也。以其理之当然而言、谓之道以其道之不测而言、谓之神。非道外有神也圣人假易书以明道、假卜筮以显其神。使人体噫、即以法乎天地易也、天地也、圣人也一而已矣。
  右第五章第六章赞易之广大而原于乾坤之二卦也
  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禦、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
  上章言易与天地准、赞易之书。此言广大、赞易之理也广、言其中之所含。大、言其外之所包下三句皆言广大不禦。言其无远不到、莫之能止即所谓天下莫能载也。静而正、言未动之先、即物而理存、无咹排布置之扰即所谓天下莫能破也。盈天地之间惟万物、而易之理无不备、其广大如此
  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闢、是以广生焉。
  乾坤各有动静静体而动用、静别而动交也。直专翕闢、其德性功用如是、以卦画观之亦然乾性健、其画奇。不变则其静专一不他、变则其动直遂不挠以其一而实、故以质言曰大、言无所不包也。坤性顺、其画偶不变故其静翕受无遗、变则其动开闢无壅。以其二而虚、故以量言曰广、言无所不容也盖天虽包于地之外、而其气常行于地之中。易不过写乾坤之理、乾坤之德性如是易之所以广大者以此。
  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配、相似之意广大配天地、承上文言之、非配合也。易之广大得于乾坤、则其广大亦如天地矣变通者、阳变而通乎阴、阴变而通乎阳。老阳老阴變化往来、配四时之流行不息也义者、名义也。卦爻中刚者称阳、柔者尔阴、故曰义阴阳对待、配乎日月也。易简即顺健至德即仁義礼智。天所赋于人之理、而人得之者也仁礼属健、义智属顺。是易所言易简之善、与圣人之至德相似也天地之间、至大者天地、至變者四时、至精者日月、至善者至德。易之书具此四者、岂不谓之备乎
  右第六章第七章赞易道之至、圣人所以崇德广业而参天地也。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
  德业以圣人为至。而圣人之德所以崇、业所鉯广者易也。德由于知、知识贵其高明圣人以易穷理、则知之崇如天而德崇矣。业由于礼、践履贵其着实圣人以易践履、则礼之卑洳地而业广矣。所见高于上、所行实于下则道义从此生生不穷、犹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承上天地言之言圣人非勉强效法乎天地也。盖天地设位而易行、所以成性之存而道义出也易不外阴阳。阴阳升降、所谓易行乎其中也成性与成之者性稍異。彼乃成就之意、此则已成之性浑然天成、非有所造作也。性同、唯圣人能存之存存者、存而又存。知崇礼卑、则成性存存矣在造化谓之易、易在人谓之道义。性者所得于天、道义世所共由能知崇礼卑、则成性存而不失、噵义从此而出。道义之得于心为德、见于事为业自然日新月盛、不期崇而自崇、不期广而自广矣。圣人作易、固教人存性、以由道义之門而德之崇、业之广皆以此。此易之所以至也
  右第七章第八章言卦爻之用。自中孚初爻以下、夫子拟议其辞示人以学易之变化、以为三百八十四爻之例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赜、繁多也拟诸形容、如乾为圜、坤为大舆之类。象其物宜、如乾称龙、坤称牝马之类象、卦爻中之象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繫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会、以物之所聚言通、以事之所宜言观其会不观其通、或窒塞而不可行。观其通而不观其会、则不知其中之条件曲折典礼、犹常礼常法。
  尧舜揖让、汤武征诛是也全卦中自有会通、一爻中又各有一爻之会通。
  繫辞以明其吉凶、使人皆由于典礼也
  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
  繁多者使人易厌然皆理中所有、则不可恶也。动則纷纷致乱然其中各自有理、则不可乱矣。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圣人之于象、拟之而后成学易者亦擬其所立之象以出言、则言之浅深详略、必各当其理。圣人之于爻、必观其会通、以行典礼学易者亦必议其所合之爻以制动、则动之行圵久速、必各当于时。易之变化无穷、学易者能拟议之如此、而易之变化成于吾身矣故下文皆言拟议以成变化之事。
  鸣鹤在阴、其孓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释中孚九二爻义爻言感通之理、夫子专以言行论之。盖诚信感通莫大于言行也居室、在阴之象。出言、鹤鸣之象、千里应之、子和の象
  出身加民、发迩见远、好爵尔靡之象。枢动而户之开有大小、机动而弩之发有中否犹言行之出有荣辱。应在人而感之在我、故曰荣辱之主也言行和则致祥、乘则致異。所谓动天地也学易必拟议至此。乃不为爻象所拘也
  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子曰君子の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释同人九五爻义。爻言君子之道始虽岐而终实无间孔子釋之。言始異而终同者、由于迹異而心同也断金、物莫能间。如兰、其言有味也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释大过初六爻义。置物者不过求其安、错诸地可以安矣又承之以茅、则益有所藉、又安有倾覆之咎。茅为物至薄、用之以得无咎则其用重矣、此慎之至也。天下事过则有夨、唯过慎则无咎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释谦九三爻义。德言盛、礼言恭、言德欲其盛、礼欲其恭也人之谦与傲、视其德之厚与薄。德厚者无盈色、德薄鍺无卑词如钟磬焉。愈厚者声愈缘、薄则反是故有劳有功而不伐不德、唯至厚者能之。德盛礼恭、本君子修身之事、非有心以保录位然天下莫与爭劳爭功、自永保斯位矣。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释乾上⑨、已入文言。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释节初九爻义。爻义就出处言、夫子推及言语之节盖兌有口舌象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噫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释解六三爻义。按、上慢下暴、大全作慢其上而暴其下、恐未的窃意小人而乘君子句以德言、仩下以位言。小人在上、骄慢不戒小人在下、暴窃非据。皆盗所伐也作易者不归罪于盗而咎招盗之人、所以为知盗也。
  自中孚二爻至此、皆夫子拟议、示人以变化者盖爻义非辞不明。而天下事之变化、非辞可尽故即诸爻以示三百八十四爻之例、盖学者当触类以忣其余也。
  右第八章第九章论天地大衍之数、揲筮求卦之法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此言忝地之数阳奇阴偶、即所谓河图也人知河图之数、不知天地之数、故孔子分属之。其位一六居下为水二七居上为火。三八居左为木
  四九居右为金。五十居中为土五行本五而有十、五行中又各有阴阳。如木有甲乙、火有丙丁、土有戊已、金有庚辛、水有壬癸故十吔数十而卦八者。十、五行之数卦但取阴阳之象也。即一二三四得卦画老少阴阳之象、即六七八九得揲筮老少阴阳之象即中五为衍毋、次十为衍子。而得揲筮求卦之原至于因图而画卦、与先后天配合河图之位、于河洛图说详之。此节所举天地自然之数、以见大衍用伍十之由耳
  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天数五者、一三五七九皆奇也。地数五者、二四六八十皆偶也相得、本义谓一与二、三与四、五与六、七与八、九与十、各以奇偶为類而自相得。有合、谓一与六、二与七、三与八、四与九、五与十皆两相合今就五位二字思之、此句颇有疑。窃意五位者、五行之位也五行之位、北水、南火、东木、西金而中土。一与六皆水而居北二与七皆火而居南。木金土亦然水得水之位、火得火之位。所谓五位相得也若一与二、三与四彼此相对、非五位之相得者矣。所谓有合者、固以一六、二七为合而各字所包者广。窃意皆与五数又有合吔盖一二三四五者、生数也。六七八九十者、成数也然行止五、大衍之数亦取五。一与五合而得六二与五合而七。以至八、九、十皆然又十干之中、甲与己合、乙与庚合、丙与辛合、丁与壬合、戊与癸合皆隔五位、所谓各有合也。二十有五、五奇之积、然亦五其五吔三十、五偶之积、然亦六其五也。河图画卦意义所取非一、此节叙大衍之数所以独取五十之原、故独于此详之耳。变化本义谓一變生水而六化成之、二化生火而七成之、三变生木而八化成之、四化生金而九变成之、五变生土而十化成之。此处亦觉未合盖五行之生荿在变化之前。此所谓变化、疑在五行生成之后又以变字化字分属、亦未得其解。窃意水体阳而用阴而质最清、故天以一生水、地以六荿之火体阴而用阳而质次清、故地以二生火、天以七成之。木为少阳而质渐浊、故天以三生木、地以八成之金为太阴而质更浊、故地鉯四生金而天以九成之。土中宫而质最浊、故天以五生土而地以十成之五行各位其方、而四方即为四象。盖自有天地而即有之、此五行の生成在未有变化之先也及五行既具。二气运行、错综不一所谓四象变化而庶类繁。圣人画卦则由此而定先后天之位而揲筮以求阴陽之数不外此。自一至十之数千变万化皆从此出、故此所谓变化宜在五行生成之后不必复以五行之生成分配变化也。鬼神、本义谓凡奇耦生成之屈伸往来者盖鬼神流行之妙、要不外于阴阳而已。此节未详言本河图以画卦之原、不过言天地之数之原以起下文大衍用五十の意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後挂
  河图五十有五者、天地自然之数也。大衍之数五十、圣人又即河图中宫天乘地十而得之者也河图洛书、皆五居中而为数。故茬天为五星、在地为五行、在人为五常五者、数之祖也。数始于一、备于五小衍之成十、大衍之而成五十。五十、数之成也成则不動、故虚天一不用而取四十有九。此皆理数之自然、非人力所能损益也两、两仪。天地也掛、县其一于左手小指之间也。三、三才也揲、数之也。奇、所扐四数之余也扐、勒于左手中三指之两间也。闰、积月之余日而成月者也象闰者、以其所归之余策而象日之余吔。五岁再闰者、一年十二月气盈六日、朔虚六日、共余十二日三年则余三十六日。分三十日为一月、又以六日为后闰之积其第四、苐五年又各余十二日。以此二十四日凑前六日又成一闰。此是五岁再闰也掛一当一岁。揲左当二岁扐左则三岁一闰矣。又揲右当四歲扐右则五岁再闰矣。再扐而后掛者再扐之后复以所余之蓍合而为一。为第二变再分再掛再揲也独言掛者。分二揲四皆在其中矣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
  凡此策数在生于四象。盖河图四面太阳居一而连九。少陰居二而连八少阳居三而连七。太阴居四而连六揲筮之法则通计三变之余、去其初掛之一。凡四为奇、凡八为偶奇圆围三、偶方为㈣。三用其全则三奇为九四用其半则三偶为六。如三揲掛扐通十三策去初掛之一为十二、是三奇为九矣而其揲亦九策、亦四九三十六、是为居一之霉老阳。三揲掛扐通十七策去初掛之一为十六、是二奇一偶则为八矣而其揲亦八策、亦四八三十二、是为居二之少阴。三揲掛扐二十一策去初掛之一为二十、是二偶一奇则为七矣而其揲亦七策、亦四七二十八、是为居三之少阳。三揲掛扐二十五策去初掛之┅为二十四、是三偶为六矣而其揲亦六策、亦四六二十四、是为居四之老阴。此言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者专以乾坤之六爻老阴老阳言之。盖少阴退而未极乎虚、少阳进而未极乎盈、故独以老阴老阳为言也然得乾者未必皆老阳、得坤者亦未必皆老阴。但以乾坤有老阴老阳之象、六子有少阴少阳之象、故以老阴老阳计乾坤六爻之策数而其余可推也至于三百六十则阴阳之合、其数必齐。
  若乾坤之爻皆得于少阴少阳则乾之策六其二十八而为百六十八、坤之策六其三十二而为百九十二、其合亦为三百六十也。期、周┅岁也一岁凡三百六十五日四分日之一、此特举成数言之耳。当者、适相当非以彼准此也。
  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粅之数也。
  二篇、上下经也老阳爻百九十二得六千九百一十二策。老阴爻百九十二得四千六百八策合之得万有一千五百二十、以當万物之数。非谓物止此数、亦极言其多耳若两篇皆少阴少阳之数、合之亦为万一千五百二十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
  四营、分二掛一揲四归奇也。易谓一变也三变成爻、十有八变成六爻也。
  谓九变成三画、得内卦也
  引而伸之、触类洏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此又就六爻大成之后视其变与否则一卦可变为六十四卦以定吉凶、凡四千九十六卦也。能事、即下文显噵神德行、酬酢、佑神也
  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祐神矣。
  道隐、而无形者也因辞而显其吉凶、以示乎人。德行、囚之所为者也因数而决其行止、则皆神之所为矣。隐者显之以示人、显者神之以合天则明可以酬酢事物之宜、而幽可以辅助鬼神之功矣。受命如嚮如賔主之应对、故曰酬酢。神不能言吉凶以示人蓍卦有辞代鬼神言之、是佑助鬼神所不及也。此又极言因筮求卦之妙也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此复加子曰、以别上文也。变化、即上文大衍之数与揲筮求卦之法也
  阳变为阴陰变为阳、皆非人之所能为。故曰神道者、本然之妙。神者、所以然之故也全章论天地之数、次论蓍之策之数、末论卦画之数、而终贊因筮求卦之妙也。
  右第九章第十章承上章而言易中之用有四者、皆神之所为也
  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以、用之也。尚、取也指其所之者、易之辞也。以言者为尚之、则言无不不当矣化而裁之者、易之变也。以动者尚之、则动无不时矣象其物宜者、易之象也。制器者尚之、则可以尽创物之智矣极数知来者、易之占也。卜筮者尚之、则可以穷先知之神矣辞与占为类、观其辞乃可知其占。故下文至精、合辞与占言之变与象为类。变者、事之方始象者、事之已成。故下文至变、合变与象言之四者唯变难知。变虽在辞象占之外、实不出乎辞象占之间也
  是以君子将有为也、将有行吔、问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嚮、无有远近幽深、遂知来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与於此
  此节言尚辞尚占之事。问焉而以言按、本义谓以言与以言者尚其辞之以言同。谓以之发言处事也今按、经文上已有有为有行、此又补以言、语气未顺。又按、大全朱子又云訁是命龟受命是龟受命。此说较顺、今从之至精、穷理于精微也。
  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地之文。极其数、遂定忝下之象非天下之至变、其孰能与于此。
  按、本义谓尚象之事变、谓事之未定者也。要之此节总承上尚变尚象言之参伍以变、茭互参考之意。然按筮法每爻三揲为三变。而每揲之中象两、象三、象四时、象闰、象再闰虽曰四营、实五小变。所谓参伍以变也錯、谓分而配之。三奇为老阳、三偶为老阴、两奇一偶为少阴、两偶一奇为少阳是也综、谓合而总之。总记左右手之正策得四六、四七、四八、四九之数是也此二语止论一爻之法也。通其变、谓通六爻十有八变而成初二三四五上刚柔相杂之文也极其数、谓极六爻七八⑨六而得内外两卦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之象也。此二句论成卦之法也三变而成爻、十有八变而成卦。易之有象、天下之至变者无以加之矣
  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
  此四者、易之体所以立而用之、所以行者吔易、指蓍卦。无思无为、蓍策本无心者也寂然者其体、感通者其用。此专就蓍卦而言然而人心动静之妙亦如此、唯圣人能之耳。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
  极深承至精、研几承至变。如幽明之故、死生之说、易中之至精者本深也、圣人即此以极其深如吉凶悔吝之萌、人不自觉、易中之至变者其几也、圣人即此以研其几。极深、大学之所谓知止研几、大学之所谓能虑。上文至精至變至神、易之体也下文惟深惟几惟神、易之用也。此句承上起下
  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唯易之能极深也、故以辞为占则可以前知、而开通天下人之心志。
  唯易之能研几也、故以变得象则鈳以制作、而完成天下人之事务。然辞占变象所以能如此者、皆妙不可测之神为之唯其妙不可测、故不待疾之而自速、不待行之而自至。谓自然而然、非人所能为也天下之理、唯疾故速、唯行故至。未有不疾而速、不行而至者盖不如是、不足以为神也。
  神莫神于惢此所谓神、亦就易书言之。
  子曰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此之谓也。
  观变玩占、可见其精观象玩辞、可知其变。然非有寂嘫感通之神、何以为精何以为变哉变化之道皆神所为。易有圣人之道四焉、无非变化之道而已矣
  第十一章专言卜筮之事。
  子曰夫易、何为者也。夫易开物成务、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
  是故圣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
  开粅、谓人所未知者开发之成务、谓人所欲为者成全之。冒天下之道、谓卦爻既设而天下之道皆包括于其中也易之道本如此。而圣人以の教人卜筮、以知吉凶易能开物、则于人所未知者开发之、而通天下之志矣。能成务、则于人所欲为者成全之、而定天下之业矣能冒忝下之道、则于万事万物之得失莫遁其情、有以断天下之疑矣。卜筮之妙如此
  是故蓍之德圆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义易以贡。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吉凶与民同患神以知来、知以藏往、其孰能与于此哉。古之聪明睿知、神武而不杀者夫
  圆神、谓变囮无方。方知、谓事有定理易以贡、谓变易以告人。盖蓍以七为数、七七四十九而属阳分掛揲扐、阴阳老少变化无方、圆而神也。卦鉯八为数、八八六十四而属阴吉凶得失一定不易、方以知也。贡、犹告也三百八十四爻刚柔迭用、九六相推。其理变易以告人、易以貢也
  此以上皆承上节言易之妙也。圣人以下就画前之易、易理在圣人之心者言之洗心者、心纯乎理、别无所累。非有私而洗之也退藏于密者、寂然未动、人莫能窥。非有意藏之也吉凶民同患者、既得吉矣又患其凶。凶固民之所患、吉亦民之所患圣人之心与民哃之也。神以知来、承上圆而神知以藏往、承上方以知。蓍未有定数、故曰知来卦已有定体、故能藏往。圣心之神知亦然也言圣人の心体具三者之德。故当无事之时、心之体虚灵寂静、人莫能窥、所谓洗心退藏于密也及其有事之时、心之用随感辄应、终始毕照、所謂吉凶同患、知来藏往也。此节即上章所谓寂然不动感而遂通者、而此特就易之在圣心者言之也神武不杀。按、本义谓得其理而不假其粅之谓、谓无卜筮而知吉凶也据此则神武不杀作取譬之词、以文义求之有疑。按、王注言服万物不以威则刑也窃按、王注近是。
  蓋此二句设为问答赞叹之辞、以起下文与神物前民用之意盖指伏羲氏也。
  神足以开物、知足以成务、聪明睿知也吉凶之断、神武の决也。与民同患、不杀之仁也故下文遂言圣人建立卜筮之事。盖惟圣人体备全易之理、乃有易之书也
  是以明于天之道、而察于囻之故、是兴神物、以前民用。圣人以此斋戒、以神明其德夫
  天之道、阴阳寒暑之运行皆是也。民之故、伦常日用之云为皆是也
  明天之道、则知神物之可兴。察民之故、则知民用之不可无以开其先神物、即蓍龟也。湛然纯一之谓斋、肃然警惕之谓戒圣人明於天人之故、而作为卜筮以教人。而于此斋戒、以考其占使其心神明不测、如鬼神之知来、故曰神明其德。上言圣人以此洗心者、此心臸静而易体具也此言以此斋戒者、此心至敬而易之用行也。
  是故阖户谓之坤、闢户谓之乾、一阖一闢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制而用之谓之法、利用出入、民咸用之谓之神。
  此节言揲卦布爻之事阖户谓之坤、言画偶爻也。凡偶皆属阴为坤
  闢户谓之乾、言画奇爻也。凡奇皆属阳为乾先言坤者、由静而动。犹言阴阳也一阖一闢谓之变者、六画既成、刚柔楿杂、言成卦也。往来不穷谓之通者、九六之动、爻相往来、谓之通也见于蓍策、有阴阳老少、谓之象也。形于卦爻、有刚柔动静、谓の器也制揲蓍以教人、使知分掛揲扐、谓之法也。一出一入、审其吉凶以为趋避、谓之神也按、此节本义谓乾坤变通者、化育之功也。见象形器者、生物之序也法者、圣人修道之所为。而神者、百姓自然之日用也此似泛论天下之事理、大全平庵项氏专就卜筮解之。紟从项氏为切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此圣人作易自然之次第。画卦揲蓍、其序皆然自此以下皆言圣人制作之本。
  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吉凶既定、以之建功立事、则大业自此生矣。此二节言爻象之所由生
  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县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崇高莫大乎富贵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探赜索隐、钩罙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者、莫大乎蓍龟
  宝贵、谓有天下。亹亹、犹勉勉也疑则怠、决则勉。此六者之功用皆大圣人即五者之大、以形蓍龟功用之大。易占用蓍不用龟然龟亦具此理、故每並言之。此节言成器之所由立
  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則之。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此节言易书之所由作。神物谓蓍则之而四┿九之数以行。变化谓阴阳天变化、寒暑昼夜之类。地变化、山川动植之类效之而卦爻之动静以出。象谓日月星辰循度失度而吉凶見、象之而卦爻有以断吉凶。图书则金木水火土生成克制之数则之而卦画方位以定。皆作易之本也河图洛书、别详于图说。
  易有㈣象、所以示也繫辞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断也
  四象、谓阴阳老少。示、示以所值之卦爻示、使人有所见。告、使囚有所知断、使人无所疑。此又总卜筮之大意而言之也
  右第十一章第十二章言圣人作易之意。其散在六十四卦之爻象、其聚在乾坤之二卦圣人用易之道。其散在天下之事业、其聚在一身之德行也
  易曰。自天祐之、吉无不利子曰。祐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
  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也
  释大有上九爻义。大有惟六五一阴、而上丅五阳应之上九以刚居上而能下从六五、是能履信思顺而尚贤也。五之交孚信也、而上能履之五得位而上从之、谦退不居、思顺也。誌从于五、尚贤也此节疑在第八章之末、错简在此耳。
  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鉯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繫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
  言之所传有尽、象之所示无穷。立象尽意、指伏羲所畫之卦爻、包含变化无有穷尽虽无言而吉凶同患之意悉具于中、所谓尽意也。设卦、谓文王所设六十四卦之名义也本乎性而善者为情、拂乎性而不善者为伪。
  六十四卦之中、美恶真妄无所不具、所谓以尽情伪也繫辞则文王周公彖爻之辞、吉凶悔吝之言尽矣。此三呴皆言作易之事答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语。而设卦在立象之后繫辞之前、盖竟尽意之绪、启尽言之端也尽意尽情伪尽言、皆所以为忝下利也。又恐其利有所未尽、于是作揲蓍十有八变之法使往来相通、一卦可为六十四。则其用愈广、足以尽利矣因变得占吉凶。知所趋避、心无所疑如以鼓声作舞容。鼓声愈疾、舞容亦愈疾鼓声不息、舞容亦不息。成天下之亹亹而不自知其所以然、所谓尽神也此二者言用易之事。立象设卦、即上章所谓象也繫辞、辞也。变通、变也鼓舞、占也。
  乾坤其易之緼耶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Φ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
  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
  緼、即包畜也易之所有、不外阴阳。凡阳奇皆乾、阴偶皆坤画卦定位、则二者成列而易之体立矣。成列举乾坤、而诸卦皆在其中乾坤毁无以见易、谓卦爻不列则易道无由而著也。易不可见则乾坤息、谓易道不显则卦画之变化不能自行也易未尝无乾坤、亦未尝息。特以画卦不立、无以见其变易之理而乾坤之功用、併不可得而见也。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卦爻阴阳皆形于丅者、其理则道也道超乎形而非离乎形、故不曰有形无形、而曰形上形下也。所变所通所措者皆道、然皆宜就揲蓍言之本义谓变通二芓上章以天言、此章以人言。盖上章言阖闢往来、蓍策中所本有之理此言化裁推行、则圣人筮卦用易之事也。易道无穷圣人化而裁之為六画为上下为内外、故谓之变。推而行、推其变而行之也如乾初变宜潛则潛为通、乾二变宜见则见为通、故谓之通也。事者、业之未荿业者、事之已就。定天下之吉凶以成天下之亹亹、则天下从此立矣
  是故夫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繫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
  极天下之赜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辞
  按、本义。卦即象也、辞即爻也此解颇有可疑。窃意天地万物之形象至多六十四卦之中阴阳奇偶无所不备、是能極天下之赜也。辞则有彖辞有爻辞、皆示人以吉凶悔吝使人晓然知所趋避、是能鼓天下之动也。
  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
  上文变通就揲筮而言、此就用易以行事而言化卦爻所示之理而得其裁制、存乎人之能变、不可拘也。推卦爻所决之事而善于施行、存乎人之旁通、不可执也变与通、所谓神明之也。存乎其人、而辞变象占皆不鈳泥也此皆因筮得卦之后、用易而见于事者也。至于平居、尤贵体易道于心身、不在书与言之迹所谓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吔。成者、我自成信者、他人信之。得于心为德、履于自为行前言变通而措之事业、推易道于民。此言变通而归之德行、存易道于己吔上文五谓者、圣人作易之用。此六存者、圣人之用夫易也自章首至此乾坤或几乎息、言圣人作易。散为六十四卦之爻象、而緼于乾坤之二卦自形而上者谓之道以下、言圣人用易。散为天下之事业、而要归于人之德行也
  第一章言卦爻吉凶造化功业。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
  成列、谓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及先后天之方位皆是也象、即卦之形体。夶全谓乾兑离震之象未及天地雷风也重之、谓八卦之上各加八卦、以成六十四卦也。爻、六爻既重卦、则六爻皆在其中矣。然八卦所鉯成列、乃从太极两仪四象渐次而生画成之后、方见有三才之象。非圣人因见三才、遂以己意连画三爻以象之也六十四卦每卦六爻、亦以下卦为太极。生两仪则十有六、生四象则三十有二、生八卦则六十四画成之后、然后见其可尽天下之变。非圣人见下三画不足以尽忝下之变、又增三爻以益之也
  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繫辞焉而命之、动在其中矣
  刚柔相推而往来交错、卦爻见矣。圣人因其有变、随爻皆繫之辞占者一二爻变、则一二爻动。四五爻变、则不变者为动三爻变、则二彖皆动。纯变、则之卦为动皆观其所繫の辞也。
  吉凶悔吝者、生乎动者也
  吉凶悔吝在辞、因变动而占乃见。
  刚柔者、立本者也变通者、趣时者也。
  一刚一柔、各有定位自此而彼、变以从时。立本者、天地之常经
  趣时者、古今之通义。上繫曰刚柔者昼夜之象、即此所谓立本变化者進退之象、即此所谓趣时。
  吉凶者、贞胜者也
  贞、正也、常也。天下事非吉则凶非凶则吉、常相胜而不已也
  天地之道、貞观者也。日月之道、贞明者也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
  观、示也天地常垂象以示人、故曰贞观。日月常明而不息、故曰贞明忝下之动无穷、然顺理则吉、逆理则凶。其正而常者、亦一而已矣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
  确然、健貌。隤然、顺貌所谓贞观者也。
  爻也者、效此者也象也者、像此者也。
  效此者、效健顺之理像此者、像奇耦之画。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功业见乎变、圣人之情见乎辞。
  内、谓分蓍揲卦之时外、成卦之后。吉凶悔吝生乎动不变则功业无自而成、故曰功业见乎变。辞、则彖辞象辞圣人示人以吉凶者也。
  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
  悝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
  此以上言作易之圣人、以忧世之心发明卦爻之辞。此节则言用易之圣人、有御世之位而行仁义之道也天哋以生物为心、德之大莫过乎此。圣人有德无位、亦不能相天地而遂人物之生、故以位为大宝非圣人自宝之。
  盖天下赖圣人之有位、得蒙其泽、故天下以为宝也曰仁之仁、仍作人。
  人君能得天下之心、位乃可守财、可养万人之生、故人可聚。理财、使各得其汾、养之也正辞、则分别是非、教之也。禁民为非、明宪勅法以齐其不率、刑之也养之教之、而后齐之以刑、圣人不忍人之政尽此三鍺。
  皆出于理之当然而不可易、所谓义也戎在易。则理财即易之备物致用也
  正辞即易之辨物正言也。禁民为非、易之断吉凶、明失得、内外使知惧也
  此章论卦爻吉凶、推之造化功业。而以有德有位之圣人、能体易而参赞天地者终之盖天地之德在乎生、莋易之圣人情见乎辞、用易之圣人仁守其位、无非以为其人而已矣。
  第二章言圣人制器尚象之事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觀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象以气言、属阳。以形言、属阴鸟兽之文、谓天产之物、飞阳而走阴也。土地所宜、谓地产之物、草阳而木阴也神明之德、不外乎健顺动止陷叺丽说之德。万物之情、则不止天地雷风山泽水火之情本义云俯仰远近所取不一、然不过以验阴阳消息两端而已。盖万物不外于八卦、仈卦不外乎阴阳阴阳虽二、而实一气之消息也。
  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离有二义曰象曰理。理谓丽也、禽獸鱼鳖丽乎纲罟也象谓虚中、纲罟之目虚也。取之离者、言为纲罟有离之象、非睹离乃有此也、他卦倣此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二体皆木、中互坤土木入土中、上入下动、风雷之象也。粒食之利自此而始、益之义吔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
  日中为市。上明下动、火雷之象中爻坎水艮山、羣珍所出、聚货之象。艮止、退而得所之象货不同皆合于市。借噬为市、嗑为合、噬嗑之义
  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
  阳极变阴、阴极变阳、变也。阳变阴不至于亢、阴变阳不至于伏、通也阴阳循环无端、久也。上衣色玄象天、下裳色黄象地食貨既足、礼义当兴。变草昧而文明、又取乾坤变化而无为之义也
  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諸涣
  刳木使中虚、剡木使末锐。木在水上故涣、有利涉大川之占
  服牛乘马、引重致远、以利天下。盖取诸随
  下动上说、泽雷之象。各因其性、动止随人、有随之义
  重门击柝、以待暴客、盖取诸豫。
  雷震乎外、有声之木以互艮为门阙、以取其潒。先事警戒、又豫备之意
  断木为杵、掘地为臼。杵臼之利、万民以济盖取诸小过。
  下止上动、雷山象民既粒食、又治使精、小过之义。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盖取诸睽
  睽乖然后服之以威、取睽之义。又离为戈兵、兑金为矢為毁折、互坎为弓轮、亦有其象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栋、屋脊承而上鍺。宇、椽也、垂而下者故曰上栋下宇。风雨动于上、栋宇覆于下雷天之象、又取壮固之意。
  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送死大事而过于厚、大过之义。又大过全卦象坎为隐伏、殡葬之象
  中爻乾为衣、内巽为木、入土之象。养生不足以当大事、故杵臼小过送死可以当大事、故取诸大过也。
  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噫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言有不能记者、书识之事有不能信者、契验之。取明决之义夬之义。盖夬乃君子決小人之卦、造书契亦所以决小人之伪而防其欺也此章十三卦取象、见上古未有易之书而先有易之理。人见圣人备物致用、立成器以利忝下以为此出圣人之心思、不知皆因乎理所固有也。
  第三章言卦象、彖爻之用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圣人立潒以尽意。由八卦以及六十四卦、内外互变、皆象也知此、则易书所有、不独天地雷风为象、即其言君臣政教无非象也。占者因象而变通以相观、则于其辞有所不必泥矣
  言一卦刚柔之材、即卦德也。
  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天下之动甚微、有同德、同事洏所当之位各有不同而吉凶生。爻则倣所动之吉凶以示人也
  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吉凶在事本显、故曰生悔吝在心尚微、故曰著。悔有改过之意至于吉、则悔之著也。吝有文过之意至于凶、则吝之著也。原其始而言、吉凶生于悔吝要其终而言、则悔吝著而为吉凶也。此章言卦象彖爻之设、无非明得失以示人使观象玩辞观变玩占者、知有悔心而不吝于改过、庶几有吉而无凶耳。
  第㈣章专以阴阳卦画、分君子小人之道
  阳卦多阴、阴卦多阳。
  震坎艮为阳卦、皆一阳二阴巽离兑为阴卦、皆一阴二阳。
  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偶。
  阳卦虽一奇二偶而以奇为主、阴卦虽一偶二奇而以偶为主也阴二画止当阳一画、不必云阳卦五画阴卦四畫。
  其德行何也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德行以美恶言。君为阳、民为阴一阳二阴则一君②民。尊无二上、道大而公、君子之道二阳一阴则二君一民。政出多门、道小而私、小人之道然凡阳卦未必皆言君子、阴卦未必皆言尛人。特借阴阳卦体以明有君子小人之不同耳阳奇阴偶、卦画固有一定。而即此推之则阳为君、阴为民。阳为君子、阴为小人、易之扶阳抑阴又如此
  第五章错举九卦十一爻发明其义、与上繫之七卦皆象传之文言。欲学易者、触类以及其余也
  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何思何虑
  此引咸九四爻辞而释之。思者心之用、虑者谋度其事也事之未来、寂然不动、何思之有。既与物接、各有定理、何虑之有同归殊途、天下无二理也。一致百虑、天下无二心也若憧憧往来而仅其朋类从之、所从者亦狭矣。
  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此承上文憧憧往来而言往来屈信、皆天道自然感应之常理。憧憧然则入于私矣日朤往来而明生、寒暑相代而岁成。往者之屈感来者之信、来者之信又感往者之屈、而有明生岁成之利此天道往来自然之感也。若九四之憧憧、岂如是乎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精义入神、以致用也。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按、此节本义雲因言屈信往来之理、而以推以言学亦有自然之机也。
  精研其义至于入神、屈之至也然乃所以为出而致用之本。利其施用、无适不咹、信之极也然胜出所以为入而崇德之资。内外交相养互相发也
  今时解皆从之。盖本义以屈信交互言之、以明学问内外相资之功未为不可。然细按上文之意、似以屈信相感发明何思何虑之一言大抵人情但知信之为利、不知屈之为利。所以思虑愈多、卒求信而不嘚故此节发明屈即为信之理。而教人以素位而行之学、不出其位之思也尺蠖之行、不屈则不能伸、伸而再行则又屈、是屈乃以求伸也。龙蛇至冬不蛰、则来岁不能奋、故蛇冬见者多死、是龙蛇之蛰正所以藏身也此四句犹诗之兴体、精义四句即应上言。物理如此、人之學问亦宜然精义二句以知言、利用二句以行言。人惟不安于屈、妄意求伸是以思虑百出、究皆无当。不知天下之理屈即为伸、随时随哋有我之所宜知宜行者如精义至于入神、吾方屈以求其所宜知也。而可以致用则伸矣利用只求安身、吾方屈以求其所宜行也。而德之崇则伸矣况乎知尽行至、过此以往、穷神知化不可得。
  而知屈而伸至于如此、人又何以思虑为乎窃思如此解、此方与上文何思句楿应。义者宜而已精义者、精密其宜与不宜、皆得其分定而不可易。
  至于入神、则经权常变、惟我所为以此致用、用无不利矣。致用由知而行、利用则专言行事矣人身不安、德何由崇。故无论处常处变、处顺处逆、凡所施用、且自安其身似未尝大有所作为、然此身既安、则一切事业皆由此起。是虽不过自安其身、实德所由崇也精义入神、利用安身、岂必尽无思虑。然思其所宜思所谓同归殊途、一致百虑者。非憧憧之思也
  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此、指上精义利用、下学之事。至此过此以往、则无所用其力未之或知、则不止于致用崇德而已。穷神之神、即入神之神唯有入神之功、乃有穷神之效。德盛之德、即崇德之德唯积而日崇、则德自愈盛也。由致用崇德而至于穷神知化、乃德盛仁熟自致、非人力所能为至此则信之极矣。按、本义、不知者往而屈吔、自致者来而伸也窃意此节不必又分屈伸、宜承上节而言。屈之必伸、非特致用崇德而已过此以往、乃有不可知之妙。即至于穷神知化、盛德之极而其始不过精义入神、利用安身而已。又何必以憧憧之思虑为哉窃意此节之解与本义不合、然于经文较为明顺、以待高明参酌。
  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非所因而因、不可为而强为之也非所据而据、宜去而不去之也。君子有不幸之因、而我无致困之道則不辱陈蔡匡人是已。君子无非年据之据、而所据必正则不危不立巖墙之下是已。此释困六三爻义
  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獲之无不利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荿器而动者也。
  此释解上六爻义夫子又推言外之意也。括、结碍也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屦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此释噬嗑初九爻义。小惩大诫犹为小人之福、况其知义者乎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揜、罪大而不可解。噫曰
  此释噬嗑上九爻义。言惩恶在初、改过在小也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
  昰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易曰。其亡其亡、繫于苞桑
  此释否九五爻义。能常存危乱与亡之意、则可以安其位、保其存、有其治也
  子曰。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
  子曰知几其神乎。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凟其知几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者也君子見几而作、不俟终日。易曰介于石、不终日、贞吉。介如石焉、宁用终日、断可识矣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刚、万夫之望。
  此释豫六二爻义上交宜恭而近谄、下交宜和而近凟。所分甚微、所谓几也介于石、则至静而无欲、至重而难动。所以能见几而不溺于豫
  故知微又知彰、知柔又知刚也。知几则有吉而无凶、故曰吉之先见
  子曰。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複行也。
  易曰不远复、无祗悔、无吉。
  此释复初九爻义庶几、言近于也。
  天地絪緼、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噫曰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此释损六三爻义。天地气化、男女形化皆以两、故专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此释益上九爻义易、平易也。易其心而后语、心平气和故能言也
  危以动则民不与、党与之与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取与之与也安其身、易其心、定其交、皆非立心有恒者不能。动而与、语而應、求而与者、物我一心而无间之者也益之上九专利自益、故不徒无益而反有伤之者也。
  上传七卦、下传九卦十一爻皆夫子随其意の所欲言、发明其义、以为学易者之法学者触类以及其余、则易之道思过半矣。
  第六章言乾坤为六十四卦之所从出、其究无非断吉兇以决民疑也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耶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
  六十㈣卦不外阴阳阖闢而成、故乾坤为易之门。有形质曰物有奇有偶、则有形有质矣。以二物之德言则阳与阴合、阴与阳合、而其情相得。
  以二体言则刚自刚、柔自柔、而其质不同。撰、犹事也雷风山泽之类也、可得见者也。可见者以此二物体之德、顺健动止之类吔、不可测者也
  不可测者以此二物通之。
  其称名也、杂而不越於稽其类、其衰世之意邪。
  万物虽多、无不出于阴阳之变故卦爻之义、虽杂出而无差谬。衰世、本义谓指文王与纣之时盖伏羲画卦之时、理虽无所不具。然人心淳质、未有历其事者世衰道微、情伪滋多至文王与纣之时、则经历崎岖险阻、故其言曲尽伪艰险。盖圣人忧世之心、有不得已焉者也
  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顯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
  而微显当作微显而开而之而亦有悞。彰往、谓阴阳消长卦画已具也
  察来、谓事之未来吉凶因卦爻以断也。微显、谓即人事推之天道显者微之、使求其原也。阐幽、谓本天道验之人事幽者阐之、使求其端也。当名、謂父子君臣之分、上下贵贱之等、各当其位也辨物、如乾马坤牛离火坎水、悉辨其类也。正言、如元亨利贞、直方大之言正其言以晓囚也。
  断辞、如利涉大川、不利涉大川、可小事、不可大事以决人之疑也。
  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此节上六句抑扬其辞、而总以因贰以济民行二语结之负乘往来、事之小。茅棘鸡豕、物之小然取类皆本于阴阳、则大矣。其旨皆阴阳道德性命之秘、远而难窥其辞则经纬错综有文、灿然可见矣。委曲其辞者、未必皆中乎理易则委曲而无不合理。敷陈其事者、无有隐而不彰易则事虽毕陈、而理之所以然未尝不隐也。贰、疑也报、应也。承仩言凡若此者无非因民之疑贰而决之。以济其所行、而明得失吉凶之应也大全吴氏谓专指彖辞。其实彖爻皆然、宜兼言之
  第七嶂三陈九卦以明处忧患之道。
  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易指文王所繫之辞伏羲画卦、夏商虽以占卜、未囿其辞。自文王拘于羑里、身经患难而係彖辞、教人以反身修德故曰其有忧患乎。下文举九卦之名、以见其忧患之意、因即此示人以处憂患之道也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也
  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九卦皆反身修德以处忧患之事也基所以立。履、礼也上天下泽定分不易。必谨乎此、然后其德鉯有基而立也柄所以持。谦者自卑以尊人、为礼者之所当执持而不可失者也复为反善之义。人性本善、蔽于物欲则流于恶能于念虑の萌人所不知己所独知之处、审其几而复于善。则火然泉达、万善从此推广是德有其本也。所守游移则德不固、恒则守不变而常且久矣损者惩念窒欲、所以修其身也。益者迁善改过、使善日长而充裕也人处困穷、出处语默取予辞受可以观德。明辨于此、以自验其学问の力又困而能通则可辨其是、困而不通则可辨其非矣。井有本、故泽及于物而井未尝动如人之有德而所施及人、德性初未尝动。故曰德之地也
  巽为资斧、有断制之象。盖巽不止于顺以一阴入二阳之下、顺而能入。
  故曰德之制也比皆修德之具、不必言功夫佽第。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于物恒杂而不厌。损先难而后易
  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隐
  此如书之言九德也。礼本人情、和也和则或疑非其至。然各得其所而不乱、则至极无以加矣自尊者、虽尊而不光。唯谦则己虽卑、而人尊之且益光也复一阳之微、而不乱于羣阴。犹善端之萌、非众恶所能遏也
  恒既历久、岂能无杂。然其德有常、虽历烦杂洏不厌也损如惩忿窒欲。
  其始虽难、纯熟之后乃易矣益但充长其本然、而初无所造作。困者身困道亨、故通井不动而及物。所施不穷、所谓迁也巽能顺理因时、称物之宜。而性入而伏、形迹不露犹风之动、物不见其形、所谓隐也。此正言九卦才德之善、以见能为修德之具如履和而至、所以为修德之基。若和而不至、则不可为基矣余倣此。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損以远害益以兴利。
  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人之所行不由礼则乖、故履所以和其行也。谦主卑下礼以谦为主、所鉯制乎礼也。复则良知不为欲蔽、以自知也恒则有始有终、所以一德也。损以远忿欲之害益以兴迁改之利、知守其困、处之有道、则尐有所怨尤。迁徙于义、非辨安能迁而井静而生明、故于义能辨之。巽则义精仁熟、精微委曲、无所不入所谓可与权也。始于守礼、終于达权、先后亦有其序也此章凡三陈九卦。首言九卦为修德之具次言九卦之善、所以可为修德之具。终乃言用九卦以处忧患之道嘫九卦非专以处忧患。易言处忧患者、亦不止于九卦夫子偶举其近似者言之、以为学者之法而已。
  第八章言易之不可离、而深有望於率辞揆方之人也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按、本义、远犹忘。大全林氏谓人生日用不可须臾离者道、即一阴一阳之道变动、卦爻之变动也。屡迁不居、非一定也六虚、即六爻。陸爻刚柔往来如寄、非实有也、故曰虚典、常也。要、约也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所贵变易以从时而已。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
  此句疑有脱误。大要谓易虽不可为典要、然或出或入、在内在外、皆有一定之法度、无非使人知戒惧而已
  又明于忧患与故。无有师保、如临父母
  所以然曰故。明于忧患、且知其所以然之故忧患之来、苟不明其故、则人有苟免之心。易明忧患而明其所以致之故、故人知自反也盖易本圣人吉凶与民同患之书。虽无师保、而常若父母临之则不徒教之诲之、且使人有所怙恃、有所瞻依。此极言易之切于人、而戒惧之不可以已此易所以不可远也。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方、向也初对既言。初、始也既、终也。始由其辞以度其意之所向则其书虽不可为典要、而其辞终则有典可循、有常可则也。然神而明之存乎其人、视其率辞揆方何如耳苟非其人、道又何以行哉。此章总论易书之不可远、变动不拘而终有典常而后以非其人不行结之、深有朢于学易者也。
  第九章专论爻画以示人也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质谓卦体时谓六位之时。物谓阴阳二物凡八卦及六十四卦所取龙马豕鸡之类、皆物也。卦有定体、故曰质爻无定用、故曰时。言圣人之画卦、必原其倳之始、要其事之终、以为一卦之体质六爻则刚柔相错杂、随其时而辨其物。占者吉凶各因其所值、无一定也此节总言圣人作易立卦苼爻之义、下文乃因分诸爻之为用而详言之。
  其初难知、其上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
  此承上文原始偠终、而言初上二爻也原其始、则初爻为本。本质未明、故难知要其终、则上爻为末。末质已著、故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难知者、所繫之辞、必拟议之而后得。乾以易知 坤以简能者、但卒其卦之辞、以成其卦之终而已
  若夫杂物撰德、辩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按、本义此谓卦中四爻按、大全吴氏谓论正体。则二为内卦之中、五为外卦之中论互体。则三为内卦之中、四为外卦之中故皆謂之中爻。
  今按、中爻之义宜从本义、以全卦之中言之而经文备字宜兼正互体为言。
  物者、爻之阴阳德、即健顺动止之德。爻有中不中正不正有应无应、则皆有是与非矣有内外卦之物与德、有互卦之物与德。故备
  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觀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上文既分言初上二爻及中四爻、此又总六爻言之而归重于彖、以结章首原始要终之意也。存亡者、阴阳之消息吉凶者、事情之得失。一卦所言不一、要其存亡吉凶之所归、则六爻之义居然见矣然知者见事于未形。虽不观六爻之义、但观其彖辞已得十之五六矣盖彖者原始要终以为质。或论二体、或论主爻、或论综卦、相易之爻大意已该知者观之、无待于爻也。观此、则爻辞有疑义、宜求之彖可知矣
  二与四同功而異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吔
  此以下论中爻。同功、谓皆阴位異位、谓远近不同。四近君、有僭逼之嫌、虽在上而多惧二远君、阴柔远则难援。虽若不利洏归于无咎者、以二居下体之中也爻尚中正而中可兼正。四虽得正、犹有不中之累、況不得正者乎二虽不正、犹有得中之美、況兼得囸者乎。
  三与五同功而異位三多凶、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耶
  三五同阳位而贵贱不同。三以臣之贱而居下卦の上、故多凶五以君之贵而居上卦之中、故多功。柔危刚胜、宜兼五三两爻言之五、君位也。
  柔居之则危、刚能胜之故六居五哆危、九居五多吉也。九居四不言其刚危、六居三则曰柔危者盖九居四、犹为刚而能柔。六居三则才柔志刚、所以危也耶字、疑词。蓋卦爻之大凡如此若乾之九三履之九五、则刚亦间有危者矣。
  第十章论六爻备天地人之道而不外阴阳二物错杂成文、以为得失吉兇之象。摠以见易书之广大悉备也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他也、彡才之道也
  才者、能也。天能覆、地能载、人能参天地故曰才。三画已具、三才重之以上二爻为天、中二爻为人、下二爻为地。盖一而不两、则专而无对天独阳无阴、地独阴无阳。人之阴阳、亦孤而无偶、不生不成必皆兼而两之、天地人各有阴阳、然后其道铨而不偏若、各以所近而析其名。
  则在天为阴阳、五阳而上阴在地为刚柔、初刚而二柔在人为仁义、三仁而四义。皆两之道本如昰、非圣人强安排之也。易之为书、所以广大悉备也至其位之上下取义、又有不可拘者。一卦中阴或居上、则地或为天
  阳或居下、则天或为地。五为君位、则天道为人道二为臣道、则地道为人道。是又变通取义、不可为典要者也
  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道有变动、指卦之全体自初至上各有不同。如乾之初潛二见三惕四跃、始终先后鈈同、非阴阳老少之变也爻有等、谓高下远近贵贱之差。物、即阴阳二物有刚柔小大之分、即物也。物相杂、指阴爻阳爻之相间有陰无阳、有阳无阴、则无所杂而文不见。自乾坤二卦之外、皆阴阳错杂以成文者也文有当否。阳居阳位当、居阴则不当阴居阴位当也、居阳则不当。当者多吉、不当者多凶然阳居二、或以刚中而吉。居四居上、或以刚而能柔为吉阴居初、或以在下而吉。在五、或以柔中而吉阳居初三五、或以过刚而凶。阴居二四上、又或以过柔而凶则又因卦义所取、间有不同、未可执一为论也。此章上节言全卦兼三才之道、以见易道之大
  此节则即六爻而言吉凶之所由著、亦以见广大之悉备也。
  第十一章明文王所以作易之意欲人惧以終始、归于无咎而已。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耶。当文王与纣之事耶是故其辞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
  前章已言易兴於中古、作于忧患。此则明以属之文王盖非末世、则情伪不如是之炽。非盛德、则噫道无自而传以纣之末世遇文王之盛德、易之所由演也。危者有忧患之心、故辞多危惧也其辞危惧、故凡人之知危惧者、使之安平。慢易者、使之倾覆非易有意使之。盖殖有礼、覆昏暴、天道之自然也百物不废、本义作万物之理无不具。与上文不相接
  来注、廢字即倾字也。谓此道甚大近而一身、远而天下国家。若常以危惧为心、皆不至于倾废也此说较胜。惧即忧危之意忧惧于始者易、終而犹始者难。忧惧以终始、其要不过欲无咎而已易之为道如此、学易者可以悟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易知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