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几是多少 教学反思

查看: 1106|回复: 0
六年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
六年级“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通过让学生对问题展开讨论,并将每种方案板书讨论,并要求学生独立画线段图来分析问题,借助线段图来理解这类问题。同时要强调学生对解决分数应用题要先找出标准量。如果“标准量”是已知的,用乘法计算。使学生掌握得比较理想。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 14:43:17&&&&来源:&&&&浏览:次&&&所属学校:钱头小学 &&作者:
教学目的:
 &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的意义,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计算出实际问题中“增加百分之几”或“减少百分之几”,提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课时(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课时(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教学关键:对问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  
  1、口答
  ①4是5的百分之几?
  ②5是4的百分之几?
  2、基础训练
  指出下列各题中,哪一个是单位“1”的量,谁与单位“1”的量相比?
  (1)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百分之几?
  (2)实际产量是计划的百分之几?
  (3)某实验田普通水稻的平均产量是每公顷5.6吨,采用杂交技术后,水稻的平均产量为每公顷7吨,杂交水稻每公顷的产量是普通水稻的百分之几?普通水稻每公顷的产量是杂交水稻的百分之几?
 && 3、引入新课
  投影演示:将基础训练第(3)题的两个问题改为: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顷增产百分之几?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顷减少百分之几?同学们是否做?引出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二)教学新课
  1、问题: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顷增产百分之几?
  (1)让学生读题
  (2)指导学生边审题边画出线段图
  师生共同分析:问题是求谁是谁的百分之几?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顷增产多少吨怎么求呢?板书:增产的数量÷普通水稻的产量
  (7-5.6)÷5.6=1.4÷5.6=0.25=25%
  或7÷5.6=1.25=125% 125%-100%=25%
  2、问题: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每公顷增产多少吨怎么求呢?
  提问:谁是单位“1”的量?谁与单位“l”的量相比?怎样计算?
  板书:少的数量÷普通水稻
  3.提问:这道例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师生共同讨论。
  让学生说说算理。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各题,每小题均回答三个问题:
  A、谁是单位“1”的量?
  B、谁与单位“1”的量相比?
 & (1)男工人数比女工多百分之几?
  (2)今年每公亩的产量比去年增产百分之几?
  (3)汽车速度比火车速度慢百分之几?
  (4)红花朵数比黄花朵数少百分之几?
  2、4比5少百分之几?5比4多百分之几?
  3、五(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求男生人数是女生的百分之几?
  女生人数是男生的百分之几?男生人数比女生多百分之几?女生人数比男生少百分之几?(注意单位“1”)
  4.列式计算课本第24页“练一练”。
(四)教学小结
提问:今天我们又学了百分数应用题,它的结构特征如何?如何求相差数的百分率?
  学生基本能掌握这一类应用题,对于一些联系实际的变式应用题,学生还有一定的难度。应加强练习。
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做好以下几点:
1、注重数量分析。
2、抓住重点,突破难点,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解法,提高学生灵活的思维能力。
3、精讲多练,有层次。
4、密确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百分数的应用非常广泛,学好百分数可以解决很多生活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5、在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设计了选择题,检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习惯。
6、学生的错例能够即使的反馈探索并纠正,如果在探索算法的时候,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去讨论,探索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效果会更好些。
【】【】【】
&&上篇文章:
&&下篇文章:
&&相 关 链 接
&&发 表 观 点
友情链接: |
| Google搜索
| 新浪 | 网易 | TOM | QQ.com |
技术支持:& 加载时间:秒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教委电话:(36
地址:福建省晋江市池店镇政府大院内《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教学反思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人们都说,语文是要“说”的,数学是要“思”的。之前我也比较认同这个观点,但是,今天,在我听刘老师的课(《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时,我突然感觉到,数学也是要“说”的,不光要“思”,“说”也十分重要。在课堂上,在整个教学进程中,刘老师始终强调单位“1”的重要性。的确单位“1”在小学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学生们不仅要理解,更要会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这样他才能更好地理解。刘老师就注意到了这一点,他总是让学生们站起来说出自己的看法。对待练习题,学生们在做出来后,刘老师还创造机会,给学生们“说”的机会,让学生自己说出解题的理由,每一步的意义。这一点很值得我学习。很多老师在数学课上,总是不注重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认为只有语文才注重。孰不知只有学生们“说”出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么他才是真正懂得数学的含义;如果他说不出来,说明其实他还没有真正懂得数学的内涵,学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学生们会“说”了,他也就在思考问题;学生们思考问题了,他也就会有问题;学生们有问题了,能发现问题了,那么他离“创造”还远吗?,此时这不正是我们新课程所想得到的结果吗?此良性循环,值得我们老师反思。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注意这方面的问题,注重培养学生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机会让学生们把心中的想法“说”出来,使他们的数学思维越来越强。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相关教学资料:
没有相关资料上一篇资料: 下一篇资料:
最新教学资料
推荐教学资料
? ? ? ? ? ? ?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教学反思
您现在的位置:&&>>&&>>&&>>&数学教研博客正文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教学反思
作者:张妙娟&&&&数学教研博客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30&&&&更新时间:&&&&
&&&热&&&&&
【字体: 】
“”<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SPAN lang=EN-US style="COLOR: # - 7 = 5“”“”
数学教研博客录入:张妙娟&&&&责任编辑:张妙娟&
上一个数学教研博客: 下一个数学教研博客: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电话:32
东莞市网站公安备案编号:9
本站声明:本站资源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在互联网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几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用题的教学反思“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后进行的,是分数乘法意义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对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逐步理解要求什么,就是求某数量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从而得出用乘法列式的道理。本次课的教学,在以下几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1、从教学观念上,充分体现了小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突出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的主体,实践了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转变。例如:学习例题时,学生根据设计的学习完成先自学,分组讨论,然后汇报答案的环节。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积极参与其中,和学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教师根据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点拨,指导学生写出反思小结,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在教学中,把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联系,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这节课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兴趣和结合习题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进行了有益探索。例如有这样一个教学例题:你根据我国现有的国土资源人多地少的矛盾,给国家有什么建议?这就是教育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的现状,达到教育学生珍惜每一寸土地的目的。又如:习题中有书包重量与人体重关系的研究,从探索中使学生认识到背负过重的东西会损害我们的身体,教育他们正确地处理人体附重问题,从而健康生活。本次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深思:一是备课设计时要多了解学生情况。由于刚接班不久,学生的基础、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掌握不多,这一环节的工作还缺乏深度,不够细致。二是教学中缺少应变,问题的提出有些抽象化。这些问题的出现,从学生方面讲是基础的较差,无法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是教学手段单一,变化不足,调整不及时,缺乏应有的激励机制造成的。三是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因材施教,是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教学中要充分体现这一原则。这节课对差生关注不够,存在优 生吃不饱,差生吃不完的情况。四是要在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上多下功夫。本次课的教学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但不够。今后要加强这一环节的引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欢迎转载:
推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