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以什么为最多,在小学语文汉字笔顺教材里经常以什么把的形式出现

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
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
看了下面的文章,你会发现社会对语文课本、语文教学的误解有多深,有多少是危言耸听!怎样认识语文课本可以说到了“危急时刻”!&&&&&&&&&&&&&&&&&&&&&&& ——编者按
前几年有一位叫李路坷的女孩一度被人们关注。她两次跳级,15岁就考上了清华,20岁攻读清华大学建筑学博士。当人们都用看待天才的目光看她时,她父亲却说,女儿并非智力超常,她与别人的区别只是在于:当别人的孩子正在拼命去读去背一些无关紧要的、最多只能供翻翻而已的文字(主要指语文课本)时,我在让孩子读《论语》、《孟子》、《古文观止》等经典作品。
李路坷的父亲坚持让女儿有大量的课外阅读,认为最好的少年时光应该去读经典作品。他对现在的学校语文教育很不满,认为“在无关紧要的文字上喋喋不休、浪费过多光阴只会毁掉人的一生”。由于他的这种想法与学校教育有矛盾,他让孩子休学三次,以便女儿能无拘无束地自由阅读。大量的课外阅读给李路坷带来了智力和学习上的飞跃,带来生命的早慧和成长的轻松。
李路坷父亲的做法可谓离经叛道,与当下很多教师和家长把语文课本奉为语文学习的圣经形成对比。由此不能不欣赏他的勇气和见识。
看过一本书叫《我们怎样学语文》,里面有当代七十多位知名科学家、文化学者、作家等撰写了自己早年语文学习的经历,按作者们出生或求学的年代,全书从二三十年代到六七十年代分为四个部分。我从书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五十年代以前的学界泰斗们,他们对自己当年的语文学习全都充满温情的回忆。他们的语文学习内容,基本上都是中华文化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经典名章;他们几乎都遇到一个或几个学养丰厚的语文教师,从最初的语文学习中获得了完善的语言和思想的滋养;都肯定地认为早年的语文学习为他们一生的事业及做人莫定了良好的基础。例如,有人问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先生,为什么能成为院士,有什么个人因素。他回答说:“重要的因素之一,是人文文化,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国语文起了重要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七八十年代接受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这些人,他们对自己所经历的语文教育充满批判,认为教材选编质量不高,教学方法陈腐,思想启蒙贫乏。而他们之所以后来“成才”,在于侥幸获得一些课外读物,正是这些课外读物成全了他们。
当代著名作家毕飞宇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他上中小学的时间应该在七、八十年代。他在《我所接受的语文教育》一文中说,“如果让我给我们这一代人所受的语文教育打分,我不会打‘零分’,因为它不是‘零分’,而是负数。我之所以这样说,一点都没有故作惊人的意思。我们在接受了小学、中学的语文教育后,不得不花上很大的力量再来一次自我教育和自我启蒙”。
他批评的是当时的语文教育。可时过境迁,这么多年了,我们的语文教育依然故我。这种糟糕状态,到现在尚未有结束的迹象。
从教材的编排看。现在小学语文大致还是采用先学拼音、生字,再学词汇、句子这样一个逻辑框架。
拼音真的需要放到语文学习的最前面吗?生字真的需要那样一个个独立地去学吗?
这里有一个貌似合理的逻辑推理:会读文章就得先认字,想认字就得学拼音——事实上,这个表面合理的逻辑并不符合儿童的认知顺序,逆反了人类学习语言文字的天性。颠倒了的语言学习的顺序,充满反认知的内质。
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一种工具,拼音更只是“工具的工具”——它就相当于二胡演奏员偶尔使用到的那块松香,可以让弓毛更润滑,却用不着在每个孩子初学二胡时就先去花费好长时间学习关于松香的知识——可这个“工具的工具”现在却变成了工具本身和目的本身,以至于居然有人提出中国文字以后要用“拼音”完全代替“汉字”。这样荒谬的想法不但被公然提出,竟然还引起讨论,真是不可思议!同时我们还忘记儿童学习需要的是形象、有趣、整体感知等特点,一上学就把他们拉到枯燥而抽象的字母和生字上来,孩子们为此付出了痛苦的努力,却收获不到学习的快乐,他们花费了许多时间,只学到了很少东西。
有一次看到华东交通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的王东华先生说了这么句话,觉得说得很好。他说:我们的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是用教西方拼音文字的方法教中国的象形文字。在过去,一年的私塾教两千多字,现在把我们国家两千年优秀的识字教育抛弃了,孩子们到三年级都看不懂东西。
从语文教材的文本选择上看,平庸之作非常多,不少作品从思想性、趣味性到文字的精致性,都算不得上品,却进人了教材。
陶行知在七十多年前就批评说:“中国的教科书,不但没有把最好的文字收进去,并且用零碎的文字做中心,每课教几个字,传授一点零碎的知识。我们读《水浒》、《红楼梦》、《鲁滨逊漂流记》一类的小说时,读了第一节便想读第二节,甚至从早晨读到晚上,从夜晚读到天亮,要把它一口气看完才觉得痛快。以零碎的文字做中心的教科书没有这种份量。”他把这种教科书比喻为“没有维它命的菜蔬”和“上等白米”,“吃了叫人害脚气病,寸步难行”。
陶先生还说:“有人说,中国文人是蛀书虫。可是教科书连培养蛀书虫的力量也没有。蛀书虫为什么蛀书,因为书中有好吃的东西,使它吃了又要吃。吃教科书如同吃蜡,吃了一回,再不想吃第二回。”陶先生在几十年前抨击的现象并未改善,且愈来愈烈。
当代著名作家孙郁曾做过一段时间中学教师,他从自己在七十年代接受的语文教育和后来当教师的经历中,对语文教育深感失望。可到他的女儿长大上学了,他有一回翻女儿的课本,大吃一惊,他曾经教过的令他失望的篇章在女儿的教科书里比比皆是。
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评价说,我们语文教材的编选基本停留在20世纪60年代的水平。这实在是一针见血。
从教学上来看。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仍然沿用生字、解释词语、分析意义、体味思想,以及大量的现代文背诵等这样一种八股教条。
哪些字是生字,哪些词是生词,都是教材规定好的,学生们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去读去写去背这些“生字”和“解词”,即使这些字和词早已是大多数孩子熟知的。和语文教材同步下发给老师们的“语文教学参考书”早已规定了如何解读每一课。当代著名教育家、特级教师李镇西博士批判现在的语文课成为思想专制的场所,“学《孔乙己》只能理解是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学《荷塘月色》只能理解这是朱自清对大屠杀的无声抗议?一学生的心灵被牢牢地套上精神枷锁,哪有半点创造的精神空间可言?”我知道一些孩子为了上课能准确回答老师的提问,会想办法弄本教材参考书来,这样他们在语文课堂上就能“正确”地回答出许多问题。
语文课本上经常有很多现代文背诵要求。由于现代文是口语化的东西,它在文字上是开放的,不像古典文学那样词句严谨。而要孩子背诵的,多半是一些很平常的段落,根本达不到“增一字则多,减一字则少”的境地,但考查时却要求一个字、一个标点都不能错。把一个开放的东西背出严谨来,孩子们唯恐出错,比如不能把“狠狠打了他一下”背成“狠狠地打了他一下”——仅仅是多了一个可有可无的“地”字,那也不行。每一个标点都要死死记住?一背诵的目的只是为了“正确”,而不是为了体悟,不是为了把经典刻进记忆和思想中,只是为了考卷上不丢分。手段和目的在这里被完全搞乱了。
从教师的语文素养上看,多年来僵化而单一的教学方式,使语文教师这个群体的专业素养大大退化,“语文教师”这个角色所暗示的学科素养是如此苍白。我亲耳听到一位校长在谈到一个教师的工作安排时说“教不了别的,还教不了语文吗!”圆圆在小学时,老师经常强调“学语文就是要背课文,凡是背课文好的学生,考试成绩就高”。上初中后,遇到更令人吃惊的语文老师。那个老师非常“敬业”,经常给学生留大量作业,其中好多作业没来由。比如把“无精打采”归入“生字”类,要学生们查字典给每个字注出读音来——对于已上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这四个字哪个是生字呢?还比如让解释什么是“咳嗽”、“力气”、“骄傲”等,而这些词多半在汉语大词典上都查不到注释,学生们只好用更为复杂的文字来“解释”这些“生词”,这样的作业能让人气破肚。
我记得有一次圆圆做这种作业时很烦,说看来“吃饭”、“喝水”也得解释了,于是我们千脆玩游戏,一起对“吃饭”给出这样的注解:“以勺筷等特制工具将食物送进口中,用牙齿磨碎,经咽喉进人肠胃的过程”,解释完后,发现这下出现了更多需要解释的词,比如“勺”、“食物”、“肠胃”——简直是“学无止境”啊!我们苦中作乐地笑了一气。
从阅读量上来看。以目前北京市小学四、五年级课本为例,一本教材大约有2一3万字,而一个四年级儿童的正常阅读量应该达到一学期80一100万字——并非教材的2万字是“浓缩的精华”,可以抵得过一般书籍中的20万或200万字,它就是2万字,不多也不少——这就是说,从学生应该达到的阅读量来说,教材所提供的阅读量远远不够!语文教育界近些年开始强调学生的课外阅读,并开列出许多古今中外的名著。但大多数学校和教师看重的是当下的考试成绩,对课外阅读并不重视,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基本上都局限于语文课本。尤其是小学,教学活动几乎全部紧紧地围绕着课本展开。所谓“课外阅读”,不过是一缕耳旁风。
前两年,社会上开展过一场关于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讨论,许多人表达了对当前学校语文教育的不满,甚至有许多激烈的言辞。中小学语文课难以承载“语文学习”这样一个重任似乎已形成共识。但辩论过后,情况依然,有小调整,但换汤不换药,情况基本上没有改观。
这是个让人心痛的事实,几千年的文明古国,创造出世界上无与伦比的语言文化财富。进人现代社会,我们的科技进步了,可是居然越来越不会学自己的母语了。我们的语文教育越来越趋向工业化思维。符号化、技术化、标准化的教学和考核,消灭着语文这个学科中特有的千变万化的魅力和它的丰富性。母语学习本该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现在它被异化了,变成一件枯燥而扭曲的事情。语文课越来越变态为一种近乎折磨人的活动,难怪那么多孩子们越来越不喜欢学语文了。
学语文到底该学什么,怎样才能学好语文?
语文教学改革是个宏大课题,需要深人研究,任何个体都无法给出权威答案。但我们毕竟有一些有效的经验,可以运用于当下的学习生活中,取得明显的效果。从许多人的经验及各种资料中可以归纳出,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在语文学习上没有阅读量的积淀是不可行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试用过许多的手段来促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
阅读贫乏的人,一定是语言贫乏的人,同时也是思维贫乏的人。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学好语文,却漠视他的课外阅读,这好比给一个本该喝一杯奶的孩子只预备了一匙奶,让一个想学游泳的人进浴盆试水一样。
现在中小学都开设了“阅读课”,但这些课基本上不是孩子手里拿本书去读,而是教师讲“阅读方法”,学生做“阅读题”。这宛如当一个人需要喝水时,旁边的人就滔滔不绝地给他讲一大堆关于喝水的知识,并让他回答一些关于喝水的问题;而盛满清水的水杯却从来不肯递给他。
国家每年为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投人大笔资金,可很多学校的图书馆只不过是阁楼顶上落满灰尘的一只旧纸箱——仅仅是说起来有那么个东西,实际上跟学校的日常教学生活毫不相干。孩子们一直处于“阅读贫困”中,学校语文教研会的讨论主题经常是“如何讲好阅读课”。
如果学校教育中没能为孩子们提供足够的阅读条件,课外阅读就一定要在家庭中补足。
在我接触的家长中,不少人对阅读与语文学习的关系认识不足,有的家长甚至阻挠孩子的课外阅读。他们很关心孩子的成绩,听人说读课外书对学习有好处,就让孩子读几天,可孩子刚一产生阅读兴趣,开始出现着迷的样子,家长就担心了,怕耽误学习,又赶快把孩子拉回到课本中。这些家长总认为读课外书不是学习,学课本才是学习。
在小学中确实有这么一种现象,一些孩子从不读课外书,考试成绩经常很高,而一些经常读课外书的同学在考试中并未显出优势。
这是因为小学语文考试卷一般都是紧紧围绕着教材来的,考试前紧扣教材的反复训练,确实会让孩子们在卷面上表现出好成绩。事实上,不少人的成绩只是一“种假象”。并不是孩子们作弊了,而是这样的考试不能考查出学生们真正的“语文水平”,它只是在考查“学课本的水平”。
语文成绩假象一般只能维持在小学阶段,一旦进人中学,尤其是高中,语文考卷和课本的联系越来越弱,成绩与阅读量的相关性就显现出来了。
&高考语文试卷,除一些古诗文外,绝大多数内容和教材无关,它考查的基本上就是学生真实的语文水平——我并不是说高考的命题方式是最合理的,在这里无意评价这一点,只是想说明,如果不关注阅读,死抱着教材学语文,那么学生进人中学后就会越来越力不从心,到头来,在最关键的高考场上,恐怕也难以获得好成绩。而一个语文水平真正良好的学生,他可以从容应对任何形式和水平的考卷,高考中也不会表现得平庸。
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中学教语文时,虽然肩上有学生升学考试的压力,但他总是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就领着学生把课本全部学完,剩下的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相关学科活动。他也是如此蔑视教材的一个人,却能把普通校的“差班”教到考试成绩超过重点校的“实验班”。他把握住了语文学习的核心,取得好成绩也是件水到渠成的事。
大多数家长和教师做不到像李路坷的父亲或魏书生那样,有勇气并有能力让孩子甩开语文教材来学习,但我们至少不要唯教材是从。首先认识到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然后才能大胆地把课外阅读引进孩子的学习中。
特别提示:
学好语文有很多要素,但最核心最根本的方式就是阅读,在语文学习上没有阅读量的积淀是不可行的。
如果学校教育中没能为孩子们提供足够的阅读条件,课外阅读就一定要在家庭中补足。
考试前紧扣教材的反复训练,确实会让孩子们在卷面上表现出好成绩。事实上,不少人的成绩只是一种假象。并不是孩子们作弊了,而是这样的考试不能考查出学生们真正的“语文水平”,它只是在考查“学课本的水平”。语文成绩假象一般只能维持在小学阶段;一旦进入中学,尤其是高中,语文考卷和课本的联系越来越弱,成绩与阅读童的相关性就显现出来了。
——摘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
尹建莉,教育专家,教育学硕士,从教多年,现从事家庭教育研究及咨询工作。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并且自己培养了一个优秀的女儿。著作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上一篇:下一篇:
热门推荐图书
本研究报告根据中考语文试卷的一般结构,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交流与表达三外媒盘点中国语文教材变迁:古诗词比例大大减少_即时新闻_新闻中心_北京晨报网
外媒盘点中国语文教材变迁:古诗词比例大大减少
参考消息网1月25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近日指出,当前中国存在问题最多的学科是语文,最该改的也是语文,并称,“现在的语文课,至少有一半,甚至一半多是不应该学的内容”。
据BBC中文网1月20日报道,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课程从1949年到今天已经经历了多次改革,期间共改版了10套教材,而且改革过程争议不断。直到今天,关于中国语文课程教学的内容,仍然是各界争论的焦点。
中国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教材研究中心主任王本华在其论文《60年中学语文教材建设的回顾与反思》中曾经指出,“新中国”成立以后到“文化大革命”,语文教学经历了“语文知识―思想教育―语文知识和能力―政治挂帅”几次反复,使得语文教学濒临崩溃。但“文化大革命”后,改革之初受“人文性”这一新理念的影响,语文界有些矫枉过正,出现了强化人文性、弱化甚至淡化工具性的倾向。总之,中国语文课程改革一直在曲折中发展。
报道说,值得关注的一点是,早在1951年,曾任已故中共领导人秘书的中共文胆之一胡乔木就提出语文教学应该进行分科实验,即“汉语”和“文学”分开,但由于政治原因而夭折。
改革开放以来,官方指导语文课本应该增添“人文关怀”,但1977年当年的语文教科书仍有浓厚的政治色彩。
在1980年后的中小学语文教材里,中国古典诗文数量急剧增加。另外,也增添了不少优秀的外国文学。有专家举例说,1982年初中《语文》第五册教材中,古文占三分之一,“这在横扫牛鬼蛇神的时代是不可想像的”。
“语文教材把西方现代派作品选进来了,像卡夫卡的《变形记》《墙上的斑点》。在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的选择上也有变化,比如之前《诗经》大多选《硕鼠》《伐檀》等现实讽刺题材,后来描写爱情的《蒹葭》也选了进来。红楼梦过去只选《葫芦僧判断葫芦案》,后来把《香菱学诗》也添加进教材。” 曾任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编辑室主任的顾振彪先生,参与了“文革”结束后所有人教版中学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他于去年10月接受环球人物杂志记者采访时发表了以上评论。
但近些年,古诗词在中国语文教育中的分量却在降低。
比如广西从2012年新课改以后,高中语文必修课里古诗词的比例大大减少。今年上海市新学期的小学语文教材,把古诗词全部删掉了。
针对这一现象,顾振彪对于这种语文课本“去中国化”的行为表示痛心。他说:“其实,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就保存在古代优秀诗文里,所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古典诗文可以说是最好的一个载体。比如李白、杜甫的诗歌,《桃花源记》《出师表》等散文,这些都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让学生从小就接触经典,种下民族文化的根,吸取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能很好地增加我们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中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版本繁多。除了最早的官方指定教材“人教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外,还有“苏教版”、“北师大版”和“北京版教材”等不同版本。各版本教材中,普遍还是现代文学内容多于古代文学。
北京市某中学从事一线语文教学工作多年的崔老师说,“现在教苏教版教材,现代文学内容比例还是能占到七成,另外三成中一成古诗词,一成古文,一成写作”。
BBC中文网记者打开人民教育出版社官网,随机点开一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发现这本语文书中,古诗词、古文一共九篇,其中包括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韩愈的《马说》,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中国现代文学十篇,如鲁迅的《藤野先生》,胡适的《我的母亲》,郭沫若的《雷电颂》等;外国文学五篇,如高尔基的《海燕》等。
当问及如何看待语文课程改革时,崔老师提出,应该多安排自学,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另外学生的汉语语法知识很薄弱,但在课本中体现不够,个人觉得应加强。”
BBC中文网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在伦敦的中国留学生,她也表现出了同样的担忧:“另外我觉得我的中文语法真的很差,从小到大就都没有语法课。但其实我觉得这是语文教学的严重缺失。语法真的很重要,我现在中文写作很受影响。”
2014年9月,习近平在考察北师大时曾提出,“不希望把我们一些非常经典的古代的诗词文化、散文都给去掉”。相应的,2015年北京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也将由现在的6到8篇增加到22篇。但是,社会各界仍然对如今中小学语文课本内容设置表示担忧。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武汉某小学课堂 (资料图)
【延伸阅读】中国教育部前发言人称语文课一半内容不该学
参考消息网1月19日报道 英媒称,中国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认为现在的语文课,至少有一半是不应该学的内容,他的言论引发不少网友的评论。
据英国广播公司网1月19日报道,王旭明是在近日于广州作客《南方都市报》岭南大讲坛时发表此言论的。他目前担任语文出版社社长,在担任教育部发言人时也以直率敢言著称。
报道说,王旭明此次在岭南大讲坛的演讲主题是“教育常识”。
他指出,教育最基本的问题是尊重教育常识,不违反教育常识,更不要粗暴践踏,并批评中国的思想教育太空洞。
报道说,王旭明认为,当前中国存在问题最多的学科是语文,最该改的也是语文,并称,“现在的语文课,至少有一半,甚至一半多是不应该学的内容”。
他建议,真正提高学生语文水平,还是应该读和诵。应该尽快将古代诗文恢复过来,增加传统文化在语文教材中的比例,大力改进现有的教材和课程。
报道称,王旭明还批评,中国学校教育仍存在太呆板、太刻板、太僵化的问题,使孩子失去基本的活力,批判性思维训练不够,而且教育是在一个模子里,出来都是一个样子的。
他说:“好的学校教育,是教会学生思考,特别要鼓励孩子提出问题。”
报道说,对于王旭明的这番言论,不少网友在微博上展开了热烈讨论。一些网友对王旭明的说法表示支持,一位网友建议说,语文课文里面应增加国学内容。
还有一些网友认为,不光是语文教材需要改,政治和历史课本内容都应该调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王旭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
( 18:18:00)
【延伸阅读】周国平:把我的文章用作语文考试内容极为荒唐
中新网北京12月14日电(陈伊昕)“我的文章经常被用作语文考试测试的卷子,我认为这种考试方式极为可笑,极为荒唐。”14日,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周国平在“中国教育三十人论坛”首届年会上发出如上感慨。当天,他和诸多学者就当前语文教育问题发声。
周国平认为,从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来说,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育,同人文教育差距太远。他举例称,自己的文章常被用作语文考试测试卷,但是自己对诸如“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段落大意”、“解析某句话背后的意思”等问题都无法作答。
周国平身兼学者、作家等多个身份,著作颇丰,如《人生哲思录》、《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等广为人知。同时,周国平的多篇作品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或被编成语文考试题,如《家》、《面对苦难》等。中新网记者通过网络检索发现,针对这些文章,除了段落总结题,还有“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作者想要阐述什么道理”等题目类型。
“曾经有一个学生拿着考卷,就我的文章让我自己做一做,最后按标准答案评分,69分,他很高兴,说比他还低。”周国平说。
在周国平看来,语文应该是通过阅读产生对母语的热爱和敬畏之心,这是正确的阅读和写作。然而,现在的方式还不能达到这样的目的,语文改革很有必要。
当天,多名学者聚焦语文教育问题。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刘铁芳也举了一个例子:曾有一个版本的小学一年级作业题中,要求找出“床前明月光”这首诗中的一个反义词,自己看过答案后很震撼,“活了这么多年,读了这么多年书,从没想过这首诗里有一个反义词。”
刘铁芳指出,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似乎把高考的模式、标准的模式提前了。小学生表面上学的是中文优美的诗歌,其实已经成为技术化的学习,丧失了美好心灵的体验。当前的教育应当“利人”,让孩子通过学习找到快乐,通过语言理解汉文化,通过语文教育获得美的价值。他建议,以美来平衡当前教育的功利化问题。
刘铁芳同时表示,自己并不主张将语文和人文教育分开,因为语文是人文教育的一个载体。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石中英也谈到,语文包括语言和文学,艺术、伦理、道德都属于人文学科,而人文教育又是形成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的渠道之一。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袁振国认为,人文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而非课程内容,“一个没有人文素养的教师,可以变成一个很糟糕的课本”。
袁振国指出,学生应当对社会的复杂性、多变性有真正的理解,但现在教师是将客观的东西压缩凝练。如此“打点滴”的方式,教学结果却令学生缺乏免疫力:不能以博大情怀和责任感应对社会,或者很快沉沦。所以,提高教师的修养是关键,让教师成为社会的良知。
周国平对此则表示,当前教师需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规定做动作,但如果教学大纲的基调有问题,好的老师就是“带着镣铐在跳舞”;如果教学大纲是对的,而老师能够自由自在地“跳舞”,则效果是不一样的。
“教学大纲、教材内容、教学方式都非常重要,这样就可能让水平较差的老师也能够提高,让好的老师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周国平说。(完)
( 23:06:22)
【延伸阅读】大马教育部长鼓励学生学华语 称丰富语文素养
中新网12月8日电 据马来西亚《中国报》报道,马来西亚副总理兼教育部长慕尤丁鼓励学生学习第三语文,包括华语,以便丰富他们的语文素养。
据报道,在上月末刚结束的巫统大会上,慕尤丁提出要在所有国民学校推行第三语文学习,尤其是华语。
他在出席2014年教育部家庭日上致词时表示,此举目的是丰富语文沟通,除了列入大马教育发展大蓝图的英文和马来文外,也可学习其他语文。
此前,慕尤丁呼吁中国提供华文师资。他表示:“如果要为一万所学校每所提供3名华文教师,大马将需要3万名华文教师,而我国也要求中国政府,为我国提供数学专才。”
报道称,慕尤丁指出,中国在数学教学技巧表现的专业知识,已成功吸引英国关注,因而希望中方能把这方面的专业知识扩展到大马。
( 11:36:13)
【延伸阅读】北京中小学教学迎来全新革命 语文复兴时代来临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京华时报制图 谢瑶
上周五,北京市教委正式发布《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北京市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北京市初中科学类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小学阶段禁止统考、统测;中高考语文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英语强化听力能力考查;初一开设物理化学实践课……伴随着一系列新措施的推出,中小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科目教学将进行重大调整,一场全新的教学革命即将发生。针对此次重大改革,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教育培训业专家,深入分析改革带来的影响和变化。
京华时报记者 张灵 李琦
□英语 回归本源全面转型
随着《意见》发布,今后的英语教学将更加侧重语言应用能力,鼓励教师留个性化英语作业。专家分析,此次改革实现了英语教育的本质回归,在地球村时代,英语不仅是一门学科,更应成为一种交际能力。随着英语教学的重新定位,将来从教材到授课形式都会发生重大变化,对教师素质也将提出更高要求,英语教育培训行业即将面临一次大洗牌。
重点培养英语运用能力
一直以来,“哑巴英语”已成为中国人学习英语的通病。此次改革将培养学生英语运用能力作为重点,针对不同学段提出具体的英语教学目标,如小学毕业时能运用英语进行简单交流,会唱英语儿童歌谣;初中阶段重点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能力,保证一定的英语课外阅读量;高中阶段注重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其能够围绕熟悉话题进行交流,并提出要“能读懂英语报刊、英语用户手册等,能写通知、邀请函等应用文”等具体培养目标。
针对这一变化,英语教育专家,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创始人兼CEO胡敏认为,这是真正抓到了英语学习的“命脉”,回归到英语学习的本质。过去的那种只注重知识不注重运用的英语学习方式已不合时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提出英语教学改革是顺势而变,也是一种倒逼式改革。当下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已到了悬崖边缘,现在的孩子们所处的现实世界不再是50年前,越来越多的学生去国外留学,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中国开展业务,英语不仅是求职的敲门砖、交流的工具,更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能力。这次改革将真正推动中国的英语教学与国际接轨。
英语考试难度有升有降
胡敏认为,这次改革从小学到初中、高中,设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在小学阶段注重培养英语交流能力,到了中考要求具备听说能力,高考强调综合运用能力,难度逐渐递增,同时还考虑到与学生心理和兴趣结合,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尊重语言学习规律的特点,非常符合语言学习的习惯。特别是改革后强化了英语听力和阅读的训练,只有加大语言的输入量才能保证语言输出,实现说和写能力的提升。
“将来英语考试的难度将会有升有降。”胡敏认为,从这次改革不难看出,今后考试中,针对英语语法、死记硬背内容的考查将减少,预计单纯的语法题会消失,而是糅到实际运用中去考查。这一变化与国外语言考试改革思路是一致的。今后的英语考试中,英语知识点考查的难度会下降,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难度会上升。这意味着,语法知识点不会要求那么多,但是对语言沟通技能、交际能力的要求会提升,甚至更具有挑战性。
考试评价体系的转变,将使英语教学由过去的知识类课程向技能型课程转变,真正回归到英语教育的本源。胡敏认为,这一改变也将对英语教师带来重大影响,原来一些老师“用中文讲英语”也能帮助学生获高分的教学方式肯定是行不通了,对教师的英语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促使教师改变过去填鸭式的应试教学,向“教练型”教师转变,注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大胆表达。
英语培训业面临重新洗牌
此次改革也将对英语培训行业带来一系列连锁反应。胡敏认为,培训机构首先改变观念,由过去“为提高英语分数而生”,转变成“为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而战”,实现从应试培训到英语应用能力培训的改变。
“英语培训行业将面临一次重新洗牌。”胡敏分析,受公办教育课时所限,学生们学校课堂教学后,需要大量英语实操演练,而这将主要通过培训机构来实现。今后,培训机构将成为孩子们的“英语健身房”,由以前提分型培训转变成提能型。为了应对改革,培训机构需要加强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水平等方面的修炼,也对机构办学实力,教研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小作坊式、不注重教研的培训机构将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面临崩盘和淘汰的危险。胡敏预测,2015年将成为英语培训行业不平凡的一年。
□语文 教学迎来颠覆性革命
针对语文课程传统文化内容不足、作文易写成“新八股”等语文学习的问题,市教委提出了改革措施。今后,小学和初中语文将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如古诗词、汉字书法、楹联等内容。中高考语文考试中将增大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专家评价,此次改革首次对语文教学如何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全面说明,提倡在运用中学习语文,语文教学将迎来一次颠覆性革命。
标志语文复兴时代来临
增加传统文化经典学习,加强中小学生阅读量是此次改革一大亮点。文件首次对中小学生的阅读数量和形式作出明确要求,小学1-2年级精选适宜的启蒙读物,采用诵读、讲述和背诵等形式进行学习。3-4年级推荐不同文体的单篇短文、优秀传统文化读物。5-6年级推荐并配备中、长篇文章及适宜的多体裁文学名著。小学阶段每天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学生独立阅读,着力培养阅读习惯。初中每学年阅读3部以上经典文学名著,高中每学年阅读5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
“这次改革标志着语文复兴时代已经到来。”清华巨人语文学科运营中心校长郭华粹说,学生在学习方面“重理轻文”的现象将成为过去。改革重点强调了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重要性,郭华粹认为,这是抓到了语文学习的命脉,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将发生转变。如给三年级学生讲李白的诗歌,教师们就可以颠覆传统唐诗教学从字词句到概括中心思想的教法,用李白的故事贯穿始终,将其诗人、剑客、游侠、隐士的传奇经历引出不同阶段的代表作,用“讲故事”的方式将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强化阅读提升写作能力
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小学阶段注重课本和基础知识,初中更注重阅读、作文以及语文的综合素质,高中侧重综合运用能力。郭华粹认为,随着孩子年龄递增,语文的能力也会发生变化,但目前国内的很多语文教材不成体系,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存在知识理解不全面、脱节的情况。此次改革要求学校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加强学段间衔接,更加符合语文学习规律。
针对当下学生作文程式化等情况,本次改革也开出了“药方”。如初中鼓励学生以日记、随笔等形式积累写作素材,多角度观察生活;高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微写作”等形式反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郭华粹认为,今后中小学生上作文课将不再拘泥于课堂,课外实践、游学等多种方式都能让学生完成作文体验。特别是文件中提到,在中高考中,将“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意味着在语文学习评价中给予了学生更多个性抒发和展示的空间,那些平时喜欢阅读、注意积累、善于表达的学生将在语文考试中占据优势。
语文培训将现百家争鸣
在郭华粹看来,此次改革一方面颠覆了以往陈旧、落后的语文课堂教学,另一方面也为语文课外培训带来更多新的机遇。文件中提到,“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参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开放性语文学习模式”,这意味着将来培训机构的优秀教材、优秀教师都将有机会进入到公立学校,持续推动语文教学的革新。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教育培训机构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开发相关课程,越来越多的语文学习品牌进入市场,语文培训将进入百家争鸣的状态。
郭华粹表示,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将从过去只关注奥数、英语学习,转向关注孩子全面发展。语文学习应树立孩子的大语文观,把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内容作为语文学习的依托和背景,加强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体验性和实践性,构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语文教与学方式。届时,语文教材也将发生改革,鼓励学校和资源单位合作研发校本课程,走进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引进高校及研究机构优质语文教学资源,多渠道补充教育教学资源。
□科学类 实践课打通学习通道
明年起,本市将一改初二开设物理、初三开设化学课的传统,从新初一年级起,整合相关学科知识内容,以校本课程方式出现。学生初中三年参与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的考核情况将纳入中考评价体系。专家认为,新开设的实践课将弥补中小科学类课程出现的“断档”问题,打通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通道。
补足“断档”注重学习连贯性
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副院长马福贵认为,目前的学科教学过于注重课本,本次《意见》是对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学类学科进行整合并提出实施意见,这强调了科学类学习的综合性,各学科之间融合将在教学中加强。
对于本市将一改初二开设物理、初三开设化学课的传统,从新初一年级起开设此类校本课程的调整,马福贵表示,这并不代表将教学进度提前,而是强调科学类学科的学习应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本次《意见》将小学的科学课与初中物理学习之间的“断档”进行补足。马福贵解释称,“生活不会因为学生不学物理化学而不存在,初一的学生应该学会观察生活,并对身边发生的现象进行探索。”本次学科改进是让学生从初一开始,对身边的物理和化学反应现象提高认识度,由发散性认知到系统性认知,满足学生循环上升的学习规律。
挂钩中考提高参与度
针对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将覆盖义务教育各阶段,考核列入中考评价体系的要求,部分家长表示心里没底。对此,马福贵表示,与中考挂钩是要引起学生和家长对科学实践能力培养的关注度。另外,家长们对实验课可能存在一定误区,认为实验做成功才能得分。实际上,过程性考核更注重的是参与度,评价科学实践能力并不以实验成功与否来决定,而是侧重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什么启示,能不能找到不成功原因。
马福贵同时表示,在评价实施的过程中,也会避免家长替孩子完成的情况,比如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将实践成果进行现场汇报展示等方法来进行。
整合资源扩大普及面
目前,东城区正在组织教研员研究如何发挥已有的教育资源优势与《意见》要求进行对接。马福贵表示,比如,如何将学科教学改进与蓝天工程博览课和学区教育资源结合。通过学校内、学区内和跨学区的资源整合,丰富科学类学科教学的实施形式,为培养学生的科学实践能力提供“下可保底,上不封顶”发展通道。科学类课程将从过去的部分学生参与变为今后普及性的课程。目前,东城在科学类学科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作了一些尝试。马福贵介绍,五中分校、文汇中学等学校已在初一以校本课的形式开设选修课,比如,广渠门中学组织学生进行水污染调查,到护城河采集水样,送去科研机构化验水污染成分,再由学生做出分析报告。美国哈佛大学等院校的大学教授为五中分校学生演示火箭升天,并带领学生参与科学实验。
□家长反应
既欢迎又有担忧
李女士的孩子就读小学三年级,对于市教委出台的一系列教学改革,她表示既欢迎又有担忧。她认为,语文教学增加传统文化比重这一改革迫在眉睫,现在的孩子成天被各种电子产品、高科技玩具包围着,不爱读书也不会读书,这次改革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增加对孩子阅读的训练,并在考试中增加阅读的比重,都将促使家长关注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我准备给孩子制定一个阅读计划,陪着他一起读书。”李女士说。
不过,李女士也对部分改革表示担忧。她说,文件要求小学阶段将取消统考统测,这对于学校、老师而言是减负了,但家长如何检测孩子的学习情况,小升初如何推优等问题都有待解决。“教育部门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政策的效果还得靠时间来检验。”李女士表示,取消统考统测后,教育部门还应该建立一套配套完善的学生评价机制,但受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观念影响,这个问题短期内不会这么快解决,她很担心孩子会成为新政的试验品。
希望中小衔接过渡平稳
对于从初一年级起,物理、化学学科将以校本课程方式出现的规定,石女士表示赞同,但对难易程度有些担忧。石女士说,目前孩子正在读小学三年级,虽然学校已经开设一些与力学、物理、化学相关科学课,但只涉及手工类制作这类比较浅显的内容。如果初一新开的课程与科学课类似,是小学课程的延续,学生接受起来会容易些。“如果一上来就是理论比较强的实验活动,我会考虑给孩子提前报个辅导班,省得孩子跟不上。”
石女士说,不仅中学关注科学类课程,女儿就读的万泉小学也引进了不少科学实验设备。学校利用两间教室作为科学实验场地,加入了一些实验设施,目前这个科学类的兴趣班还没开始报名。“如果孩子对这个兴趣班感兴趣,我很支持她参加,对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很有益。其实,科学类的课程要以兴趣为主,我是很赞同的。但是一涉及到考核和分数,就会多一层顾虑。希望经过几年的磨合,科学类课程在中小衔接上能平稳过渡,我也就省心了!”
( 13:53:11)
【延伸阅读】外媒:中国重修语文教材 拟增国学内容
参考消息网11月6日报道 外媒称,中国的教育官员正考虑对中小学教材进行一些修改,增加与中国哲学和文学有关的内容,教育专家说,这一举动与政府最近强调中国文化遗产的行动有关。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1月6日引述新华社报道,上周末在成都市的一个年度教育会议上,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告诉记者,该机构已经对中国的语文教材进行了修订,将国学内容的比重从目前的25%增加到35%。国学指的是涉及中国文化的学问。
曾担任教育部发言人的王旭明说,新修订的教材已送教育部审批。他说,如获通过,这批教材将于明年9月开学时进入学校课堂。尽管中国有许多教育出版机构,如语文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这些机构被普遍认为是教辅材料的主要出版机构。
报道称,这些修订提议似乎反映了有关传统文化对中国当代民族身份的重要性的看法的更大转变。
王旭明说,修订工作是从2013年9月开始的。正是在那个月,他在新浪微博上发表的一些言论引发了热议。他呼吁小学取消英语课,更加重视国学。
他写道,由于教学质量低,汉语教学和学习“滑坡”的情况正在日益加剧。他接着说:“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提高国民语文应用能力已经迫在眉睫。”
报道说,长期以来,对青少年汉语能力的担忧一直是全国性讨论中的焦点。去年,北京市提出,要改革高中生参加的大学入学考试,即高考,降低英语在考试中的权重,更加强调语文的重要性。
考虑到王旭明的政府背景,以及语文出版社国有机构的身份,一些教育专家说,这些修改提议很可能得到批准。不管怎样,这些修改看起来与习近平上个月关于艺术的角色的讲话是一致的。习近平把中国传统文化称作中华民族的命脉,以及“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
报道称,目前尚不清楚的是,如果这些教材修改意见被批准,现有教材中的哪些部分可能会因此被删除,让位于新增的传统文化内容。但专家称,目前而言,最紧迫的问题是要理解“传统文化”究竟指的是什么。
“教材中一直包含了许多古典文化,因此这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叶开说,他2011年出版过一本与中国语文教育有关的书。“问题是:他们会选择强调什么?中国传统文化有太多源头。”
报道说,在呼吁加强对中国文化关注的行动中,语文出版社并非孤例。据新华社报道,另一家主要的教材出版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表示,明年将推出更加重视古典诗词学习的新版小学语文教材。
( 13:02:27)(原标题:外媒盘点中国语文教材变迁:古诗词比例大大减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笔画最多的汉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