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己的形容师资力量强大的词如何?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3-
举报邮箱:
Copyright(C)2017 大不六文章网阅读悦写周报——第二期
悦读悦写周报
(教师版)
主管:柔远初中教研室&& 主办:初中语文黄俊工作室& &&&&&2014年9月7日&&9月13日& &&&&&&&&主编:黄俊&&&& &&
陶行知的教师观
陶行知一生献身教育事业,做过各个层次的教师,举办过多种形式的学校,不但以自己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被尊为&万世师表&(宋庆龄语),而且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学识修养有深刻的认识和研究。具体而言,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一)教师应有良好的师德
陶行知认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你有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和其他职业相比,教师师德的作用更加重大。他说:&教育就是教人做人&。&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所以,他认为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成长有重大影响。因此,教师应&最注重以人教人&,注重以身作则。在他的著作里经常出现&自警警人&、&自立立人&、&自化化人&、&自勉勉人&的字句,这些都表达了他对教师表率作用的深刻认识。在这种深刻认识基础上,陶先生主张教师&要修养到不愧为人师的程度&,&要人敬的,必先自敬。重师首先师自重&。
陶行知认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该具备下列思想道德。
第一,献身教育,热爱学生。陶行知认为,教师首先要有献身教育的品德,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是&教育的命脉&。陶行知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做教师就要有&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的献身教育的精神。他多次谈到:&教师之服务精神,系教育之命脉,金钱主义,是足破坏教师职业之可贵&。&教育者应知道教育是无名无利没尊荣的事,教育得到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之可言。&他告诫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整个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农民&,&这样才配担负乡村生活的新使命&。陶行知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放弃了许多升官发财的机会,穿上布衣和草鞋,从事民众的教育事业。在屡屡受挫的情况下,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教育信念,克服重重困难,实践着自己的教育主张,真正体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
献身教育,需要教师以&爱满天下&的情怀去倾心培育&真人&。陶行知把&爱满天下&、&乐育英才&作为自己的崇高理想,告诫教师要&爱生如子&。他深信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培育&英才&的源泉和动力。有了这种爱才能为民族教育的振兴做出积极贡献。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用真心、真情去爱学生。在尊重学生这一点上,陶行知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在办学实践中,陶行知非常注意尊重学生意见,倡导敞开思想,各抒己见。比如晓庄师范停办,教师不能回校任职,学生自动组织&儿童自治学校&。陶行知异常高兴并写诗恭贺:&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当时自治学校的学生提出这首诗中&大&字需要改动,因为小孩子也可以教小孩,小孩也可以自动。陶行知认为言之有理,马上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第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陶先生不仅自己是集言教身教于一身的教育实践家,而且他也是主张言教与身教结合并强调&身教重于言教&的教育思想家。陶行知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自化化人的&,因此,&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他在《》一文中进一步指出:&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强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教师才能培养真人才。&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呢?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比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自己首先就要有创新精神;教师要使学生成为热爱真理、为真理献身的人,自己就应该有&真知灼见&、&敢说真话,敢驳假话,不说诳话&;要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教师就应该有高尚品德,时时躬身实践,处处严以律己,给学生做出表率。其次,教师要有民主作风,建立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要&共学、共事、共修养&,这样才能渐渐地培养起心心相印的师生关系。
第三,友爱同事,团结协作。陶先生对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也非常重视。他在拟订《》里,明确地把&以互助合作精神相待&作为一项师德规范规定下来,他指出&中国的通病就是没有组织力&,也就是不能&谋充分之协作&,这一问题首先应当在我们教育界得到克服。他反对教师之间的&知识封锁&,十分痛恨&守知奴&,他希望在教师之间创造起&精诚团结&、&同心协力&的境界。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人才幼苗之培植&的任务。在《》中,陶行知曾经用过一个生动而贴切的比喻,即把教育要培养学生成为真善美的活人比作塑像,指出:&在一个集体当中,每一个活人之塑像,是这个人来一刀,那个人来一刀,有时是万刀齐发。倘使刀法不合于交响曲之节奏,那便处处是伤痕,而难以成为真善美之活塑像。在刀法之交响中,投入一丝一毫的杂声,都是中伤整个的和谐。&
(二)教师应勤奋好学,勇于创新,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陶行知要求教师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常教常新,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他认为&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难的&。他认为,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先学好。唯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在他看来做教师的&必须好学&必须&力求上进&不断追求新知。早在&19l9年,陶先生就指出&现在教育界的通病就是各人拿从前所学的抄袭过来,传给学生&。这类教师是&教育界的败类&,&真不知害了多少青年&。那么,如何才能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呢?陶先生认为&虚心,虚心,虚心,承认一无所知,一无所能,学习,学习,学习,学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只有虚心学习将&骄&字这一&阻碍我们进步的最大敌人&拔掉,才能获得新的科学知识。
陶行知认为,一个好教师不仅应该有广博的知识,不断地追求新知,而且应该不拘泥于传统,勇于创造革新。他说,&第一流的教育家&要&敢探未发明的真理&,具有创造革新的品德。他特别重视教师的&创造&与&革新&,认为教师是改造生活的灵魂,&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之创造理论和创造技术&。他说,&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这乃是&先生之最大快乐&。他认为创造是学习的目的,他曾勉励育才学校的师生要&为科学创造而学习&。在他看来,教师要敢于&通过自己的实验、发明创造新学理&,只有这样才能&民气张,国魂振&,因循守旧是不会使教育事业兴旺发达的。
陶行知的校长观
陶行知是一位行以求知知更行的教育改革家,又是一位遍览已知创未知的教育思想家。在三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中,陶行知不仅提出了自己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创造教育思想,而且凭借自己丰富的办学经验和教育实践,针对校长工作和教师发展发表了很多真知灼见,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校长观和教师观,是广大校长和教师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理论资源。
一、陶行知眼中的理想校长
1.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他必须有高尚的品行。
陶行知认为,一个好校长也就意味着一所好学校。校长是学校的精神支柱,&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学校的好坏,和校长最有关系&。校长工作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也体现在它影响着家庭的团结和进步,乃至国家的前程和世运之治乱。&当一个小学校长,不仅是两百学生的导师,而是一两百户、一两千人的导师。其地位的重要好比一个作战的团长。&&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得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得大些,他关系国家与学术之兴衰。&
校长的关键角色和中心地位,理所当然地要求校长应有德性。因为,只有品行高尚的校长,才能真正起到凝聚人心、引领方向的灵魂作用。校长既要讲公德,又要讲私德。公德是服务社会国家的根本,&我们在每一个行动上,都要问一问是否妨碍了公德?是否有助于公德?妨碍公德的,没有做的即下定决心不做,已经开始做的,立刻停止不做。若是有助于公德的,大家齐心全力来助他成功。&而私德乃是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公德的根本,那些不讲究私德的人,通常也是妨碍公德的人。陶行知强调,学校发展应以不损害他校利益为前提,否则这种发展就是不道德的。针对当时个别学校为解决师资紧缺而不惜重金挖兄弟院校墙脚的问题,陶行知明确指出,&增加教员,与其攫取人之所有,不如培植己之所无&,学校发展&总以积极扩张而无损于他校为是&。陶行知的伟大,不仅表现在他高扬德性对于校长角色的不可或缺性,更在于他言行若一,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真实践履了他的道德主张。陶行知是一位品行高尚的教育领导者,他爱教乐业、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他以教人者必先教已为准则,一生严以律己,诚以待人,反对以公肥私、损人利己,为当今校长树立了典范。
2.校长要有自己独立的学校观,要做一个行动的校长。
陶行知认为,作为校长,必须要有自己独立的学校观。学校观即对于学校组织的根本态度。校长没有自己独立的学校观,就会随波逐流、盲从盲动,甚至趋炎附势、依附权贵,&没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也正因如此,作为一名校长,重要的是&要有独立的思想&&要能虚心,要思想透彻,有判断是非的能力&。陶行知不仅在《》中直接申明了他对学校组织的根本看法,还在多篇文章和演讲中系统阐述过他的学校观。归纳起来,陶行知的学校观主要包含三个要点:
第一,传统学校是封闭的,而新学校则是开放的。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而那些改良的学校也无非是放大的鸟笼,我们要努力把小孩子从鸟笼中解放出来。而新学校是开放的,没有围墙,它与整个社会生活紧密相联。&为着要过有意义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力是必然的冲开校门,冲开村门,冲开城门,冲开国门,冲开无论什么自私自利的人所造的铁门。&
第二,学校即社会。校长必须明白,办学管校与改造社会是完全统一的一件事。&学校是小的社会,社会是大的学校。&&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寻常人以为办学是一事,改造社会又是一事,他们说:&办学已经够忙了,还有余力去改造社会吗?&他们不知道学校办的得法便是改造社会。没有功夫改造社会便是没有功夫办学。办学和改造社会是一件事,不是两件事。改造社会而不从办学入手,便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不能改造人的内心,便不能彻骨的改造社会。反过来说,办学而不包含社会改造的使命,便是没有目的,没有意义,没有生气。所以教育就是社会改造,教师就是社会改造的领导者。&
第三,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学校以生活为中心。学校不是教师单方面施展才华的场所,不是&教校&,而是师生彼此合作与相互激励的场所。陶行知强调:&在学校中不能共同做事,一到社会也是不能的。所以要国民有共和的精神,先要学生有共和的精神;要学生有共和的精神,先要使他有共同的生活,有互助的力量。&学生在学校&不是坐而受教&,而是要去主动学习生存之道。&&生&字的意义,是生活或是生存。学生所学的是人生之道。&
陶行知不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教育思想家,也是一位躬于实践、敏于行动的教育领导者和校长。他告诫校长们切不可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一定要做一位行动的教育领导者。校长的智慧和知识是在行动中产生的,&你能行动,行动才生困难,想法解决了困难,才是真知识的获得。&&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校长必须了解,行动是校长知识的来源。&行动产生理论,发展理论。行动所产生发展的理论,还是为的要指导行动,引着整个生活冲入更高的境界。&陶行知重视行动,有两个标志性事件可做佐证:一是他极力强调&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指出,&中国现在的教育是关门来干的,只有思想,没有行动的。教员们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学生们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所以那种教育是死的教育,不是行动的教育。&二是高度重视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他进一步强调,&不做无学;不做无教;不能引导人做之教育,是假教育;不能引导人做之学校,是假学校;不能引导人做之书本,是假书本。&我们由此引申说,不行动的不是校长,只说不做的是假校长。
3.校长要有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要做民主的倡导者和领导者。
校长工作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事业,它最忌讳的就是简单模仿。陶行知对那些过分推崇外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所谓&新人物者&给予了批评。他指出,&我国兴学以来,最初仿效泰西,继而学日本,民国四年取法德国,近年特生美国热,都非健全的趋向。学来学去,总是三不像。&他将那些盲从外国的人员形象地比喻为东洋车夫,认为这是一种懒汉式的抄袭行为。&现在有一点我们应当注意的,就是以前的教育,都是像拉东洋车一样。自各国回来的留学生,都把他们在外国学来的教育制度拉到中国来,不问适合国情与否,只以为这是文明国里的时髦物品,都装在东洋车里拉过来,再硬灌在天真烂漫的儿童的心坎里,这样儿童们都给他弄得不死不活了,中国亦就给他做得奄奄一息了!我以前也是把外国教育制度拉到中国来的东洋车夫之一,不过我现在觉到这是害国害民的事,是万万做不得的。&&我国办教育的人,多半是为外国教育制度拉东洋车,一国拉厌了,又换一国,到底是拉来干吗?我们应当觉悟,唯独用科学的方法,才能建设适合国情的教育。&1943年,陶行知喊出了振聋发聩的&创造宣言&:&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先生之最大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说得正确些,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
激发每个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是一所学校蓬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要做到这一点,校长首先就应做民主的倡导者和领导者,因为校长与师生员工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基于平等合作的相互教育的关系。陶行知认为,校长要将民主视为工作的第一原则,&需要根据民主思想从根本上重建学校及学制,使民有、民治、民享的教育在中国蓬勃发展&。校长要确立正确的下属观,要放得下架子,听得进不同意见,尤其是来自下属的建议和批评,不要孤芳自赏,也不要唯己独尊,更不能刚愎自用。陶行知曾感慨地说:&校长对于我们,我们对于学生,多少都存在着一些要不得的独裁作风。中国现在,自主席以至于校长教师,有意无意的,难免是一个独裁。因为大家都是在专制的气氛中长大,为独裁作风所熏陶,没有学习过民主作风。&他强调,&在一个民主国家里面,做一个独裁校长是千不该、万不该的事情。&
4.校长工作是一项专门事业,需要也值得校长们全身心地投入。
陶行知认为,校长工作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当它为一种专门事业看待,要以专门的目光研究它,要以专门的学术办理它。&陶行知认为,中国教育之所以落后,原因固然复杂,但人们错误地认为校长职务&可以不学而能,人人会干,无须特别的训练,更无须科学的研究&,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他强调,像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计划、师资、课程、经费、设备、考成及劝学等诸学问,校长不经专门学习和培训是难以胜任的。要成功推行义务教育,就必须加大对于校长和地方教育行政人员的培训力度,&中国若想推行义务教育,非将地方办学人员与教员同时分别培养不可。&&故中国不想推行义务教育则已,若想推行义务教育,必从培养改良地方办学人员入手。&
校长工作是一门科学,它的复杂性和专业性需要也值得校长们全身心地投入。陶行知认为,校长要专人专任,既不可提倡政府官员兼任校长,亦不可提倡校长同时兼任数个职务。政府官员兼任校长,其后果只能是,学校变成衙门,教育变成办公,创造变成维持,循循善诱变成整齐划一。诚然,普及教育需要借助政治来予以推动,但政治如果过度地干涉教育和校长工作,就&可以毁灭教育&。另一方面,校长也只有全身心地投入,才可能真正担负起教育作为&立国的根本&和&国家万年根本大计&的重任。&人的一分精神,只能专做一件事业,一个人兼了十几个差使,精神难以兼顾,他的事业即难以成功。&国家把一个完整的学校交给校长,校长就必须用整个的心去做好这项工作。陶行知的&整个的学校应当有整个的校长,不应当有命分式的校长&这一名言,值得当今的校长们谨记。
新课改中校长的责任和担当
&&& 陶行知先生说:&做一个学校校长,谈何容易!说的小些,他关系千百人的学业前途;说的大些,它关系国家和学术之兴衰。&由此看出,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校长必须要有责任和担当。
一、校长是一校之魂,是学校工作的决策者和指挥者
校长的理念、工作态度、工作水平,直接决定着整个学校的发展水平。在当前,学校能否顺利推进课程改革,能否通过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固然受到师资力量、设施、课程资源、地方文化环境等多方面的制约,但关键在于校长的情感态度和工作力度。校长的责任心、事业心直接关系到教师对课改的态度,关系到一所学校推进课改的进程和实效。课程改革、创新,要依靠领导班子、广大教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但如果校长思想上不重视、行动上无措施,如果校长只是指挥别人干,自己袖手旁观,如果校长对课改精神似懂非懂,缺乏深刻的理解,学校的课程改革就不可能有大的进展,创新就不可能有新的突破。
因此,作为一校之长,在课程改革中首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明确自己的担当,落实自己的责任,率先垂范走进新课程,积极进取创新改革。
二、校长是一位教师,但首先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和管理者
在课程改革中,校长面临着比教师更大的挑战,肩负着比教师更重的责任,不仅要在教学第一线直接研究和实践新课程,更重要的是必须承担对本校课程改革规划、组织、管理、指导的职责,真正成为学校课程改革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领路者。
&&& 1.科学规划。也就是要对本校课改实验工作、课程开发和管理进行科学规划,确定长远的改革思路和具体的工作目标。新一轮课程改革,不只是学科教学改革,而是教学的整体改革,不只是简单地调整课程、更新教材,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工作千头万绪。因此,校长首先要明确课改目标,把握课改方向,组织人员根据《基础课程改革纲要》规定的培养目标和课改目标,结合本地本校实际情况,认真研究规划本校的课程改革,既要制定两年、三年或更长一段时期内的改革目标,又要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和相应的工作策略、保障措施,使课程改革有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思路。
2013年7月,我接任了柔远初中校长,走进校园,看到漂亮的校园,一流的设施,看到学校稳中有升的教学质量,我深感肩上责任重大。作为新任校长,我如何才能让这么一所现代化的学校,发展有特色,文化有内涵,质量有突破呢?
多次跟学校班子成员分析、研究学校今后的发展规划,思考学校办学的定位、教师专业的成长、学生培养的目标等等。群策群力之后才确定了学校的发展愿景、校训、校风、教风、学风以及班子成员必须坚持和发扬的工作作风,为学校的长足长远发展确定了明确目标和方向。
&& &2.民主管理。推进课程改革,并以此为动力推进整个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基础的一项中心工作,也是我们学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主课题。因此,对课程改革一把手校长要亲自抓、亲自管,要重点抓、重点管。对课改实验工作的管理固然离不开集体的力量,固然要依靠行政一班人的共同努力,但只有校长直接抓直接管,才能真正摆到&中心工作&的位置,校长也只有在直接抓直接管的过程中,才能正确把握课改的精神和要领,才能掌握课改的主动权、话语权。
校长对课程改革工作的管理,一是组织,也就是以自己的权力和威信,以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动员、指挥和组织全体教师积极投身课改实验,积极开展教学创新。要根据学校课改规划,确定各处室、各位教师在课改实验中的工作职责,使每位行政人员和教师都有明确的工作目标,都能承担一定的责任,都能在推进课程改革和创新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二是协调,也就是及时做好课改各方面、各环节的协调工作。学科教学、课程开发、课程培训等,时间、设施、师资调配等,在实际工作中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只有及时处理各种矛盾,妥然协调好各方面关系,才能形成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和整体水平。三是评价,也就是对学校的课改实验工作要及时反思,对教师参与课改的态度、绩效要及时评价。既要及时发现问题,更要及时成功经验,特别是对教师的工作,要及时予以激励性、指导性评价,要善于发现、教师在课改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从而激发和维持广大教师投身课程改革的主动性、创造性。
为此,作为一校之长,就要敢于打破常规,敢于摒弃陈旧,敢于推陈出新。为了真正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真正让工作上出了力、做出成绩的教师得到肯定,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重新制定了学校所有的考核评价制度、细则。让人性化、激励性管理了理念体现在管理制度中,落实到学校管理中。考核制度的改革,大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竞争意识、创新能力、也破解了学校管理中的所有难题。而阳光体育大课间、全校性花样跳绳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更是得益于科学民主的管理。
3.精心指导。校长不仅是学校教学工作的管理者,还应该是教师教学实践的指导者。在课程改革中,管理与指导也是不可分割的,在管理中予以指导,通过有效的指导加强管理。校长对教师课改实验工作的指导,首先是指导教师正确领悟课改精神,正确把握课改方向,帮助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统摄具体的课改研究和实践工作。当前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构建新课堂的过程中存在不少困惑,产生不少矛盾,这就需要我们校长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形成本校的改革思路和目标追求,及时为教师指点方向。其次,要为教师实施新课程、开发新课程提供具体的技术指导。新课程、新教材的课怎么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课程如何开发和实施等等,不仅是观念问题,更有许多方法问题、技术问题。不少教师在实践中探索出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需要我们校长主动给予帮助和指导。
学校有一部分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上,态度还不是很坚决,行动还不是很主动,作为校长就要与教师一起研究课改、实践课改,指导教师开展课改。但是,校长对课改工作的指导不同于专家的指导,主要是与教师一起研究、实验的过程中予以帮助和指导。为了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推进,我多次会同学校主管教学的包校长亲自指导教务处、教研组分析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确定研究主题,制定改革方案。目前,每个教研组在课堂改革上,都有自己的课题,而且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4.真诚服务。也就是校长为教师开展课改实验和教学创新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教师参加课程培训、开展课改研究、开展校本课程等等,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资金、资料、设施等客观条件,校长必须努力为课改创造良好的条件,及时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服务。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只落实责任,不考虑相应的权利,只下达任务,不考虑相应的条件,课程改革同样难有作为、难有突破。因此,校长不仅是课改的指挥者、管理者,还应该是课改的后勤服务员。
调入柔中以来,我校行政班子进一步确立了校长为教师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学校为社会的意识,体谅教师工作的辛苦,尊重教师创业的需要,妥然安排课程,减少教师的无效工作,尽量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教师学习业务、研究教学;加大资金投入,为教师实施新课程增添设施设备;加强对外联系,为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提供更多的机会。
&&& 5.主动参与。校长必须直接参与课改实验,与教师一起学习、研究和探索,在参与中感受课改、组织课改、指导课改;必须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率先改革创新。校长自己能够积极钻研新课程,率先尝试新教法,才能真正引领教师走进新课程,才能很好行使对课改工作的决策权、指挥权。近一年来,我和学校几位副校长、教务主任,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学习、研究课改精神和新课程新教材,率先上新课程研究课,为教师作专题讲座,跟教师一起进行课改研讨交流。大大地增强了教师课程改革的信心。
三、校长在新课改中更是一个自律、自强和自我教育者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推进课程改革,实施新课程,研究新教法,开创新,不仅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新的要求,更是对我们校长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专业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考验。校长要在课程改革中很好履行规划、管理、指导、服务的职责,根本的是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使自己的专业素质适应新课程的新要求。
1.加强学习。要对学校的课程改革、创新进行科学规划,合理管理,有效指导,首先我们校长自身必须加强学习。要认真学习先进教学理论和新一轮课改的基本精神,正确把握课改的基本目标、基本方向,正确领悟新课程体现的新理念、新思想。要认真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新教法,尽快掌握先进教学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要认真学习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制度创新的有关文件和文章,积极吸取外地的先进经验。如果校长学习不认真、认识不深刻、观念不更新,在课改过程中就必然会失去发言权,弱化管理权。一年多来,我校结合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活动,有有组织地开展以课程培训为主体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活动。我们校长不仅动员广大教师加强业务学习,特别是加强自已的进修学习,积极参加区、市组织的各种培训活动,直接组织、参与本校的培训工作,平时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看书学习。
通过学习,我从李希贵校长的&背猴子& 管理原则里,我明白教师在工作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引导教师自己去解决;从柳袁照校长&每一位教师都是校长&的理念里,我懂得一个学校要发展,校长就要把自己放在跟教师一样的地位,要尊重、信任教师,教师才会尽心、用情为学校发展做事;从朱永新教授&文化为学校立魂&的思想里,我认识到一个学校要想拥有丰富的内涵,就要构建自己的特色文化;从李镇西的&民主化教育&的阐释中,彻底明白校长不应该是独裁者,而是营造民主、和谐、平等管理的组织者;从苏霍姆林斯基&校长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领导&这句话里,我领悟到一个校长只有拥有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才能把学校办出特色。
&&& 2.深入研究。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对现行基础课程体系全面的变革,在实验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教学形态尚未彻底革除,新的教学形态尚未建立,各种观念、方法的碰撞,给人们带来许多困惑,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深入研究,积极探索。作为一校之长,必须抓住课程改革带来的发展机遇,针对课程改革提出的新挑战,深入思考研究学校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方略。必须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深入研究课改实验中的具体问题,寻求有效的解决对策。通过深入研究,进一步认清方向,理清思路,促使课程改革顺利推进。通过深入研究,扎扎实实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使课改实验产生更好的实践效应。通过深入研究,尽快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 &3.积极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才干。学习、研究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必须把所学所思的用于实践,必须在实践中开拓创新。作为校长,不能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思考研究后认准了的,就要坚持不懈地去尝试、去落实,才能不断发现问题,不断产生新的感受、新的经验,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和实践能力。同时,校长也只有带头在实践中探索,才能不断增强感召力、影响力,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引路人、带头人。
&& &4.勇于创新。学校和教师不是被动地执行新课程,而是要作为课程改革的主体,创造性地实施实施新课程,积极推进课程创新和发展。因此,推进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学校、我们广大教师具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气魄、创新的行动,在已有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特别是在课程开发、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方面,这一轮课程改革为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自主创新的空间。我想,作为一校之长,必须克服求稳怕变的情绪、消极等待的思想,大力发扬与时俱进、勇于开拓的精神,抓住某些方面大胆探索、勇于改革,争取有所突破,创出本校的特色。
&&& 启动课程改革,加快创新,使学校工作更加繁杂,使许多校长在各级各类的会议、活动中疲于奔命。我感到,一方面我们校长要克服浮躁浮夸心理,发扬务实求真作风,静下心来学习一些东西,研究一些问题,做好一些实事。另一方面,要转变自己的管理理念和角色定位,即校长要把自己当作教师,把每一个教师视为校长,这样,校长才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与教师一起学习、研究和改革课程上,才会把心思、智慧放在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和学生培养上,这就是一个校长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责任和担当!
写给及庆阳教育研究会
会员学校老师的一封信
尊敬的老师们:
开篇的称呼我长时间考虑过。比如我曾经想过称&亲爱的老师们&&亲爱的朋友们&等等,那样显得&平等&。但我想了想,我就还是用上了&尊敬的老师们&,这样叫可以体现出我们之间的特殊关系,可以体现出团队对大家的尊重,也符合李镇西中&尊重、信任&的基本思想。因为无论学识、资历我都在你们之下,无非是我接触李镇西老师时间比你们早,接触机会比你们多,我是以庆阳李镇西教育研究会民间草根团队服务者的身份来和你们对话的。因为毕竟我比你们接触李镇西老师时间长,而且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比你们多,有些经验和教训可以提供给你们,让你们少走弯路。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处处都比你们高明,但我在某一些方面可能比你们高明一些,这也是事实,就像你们在某一些方面也比我高明一样。写这封信,也不意味着削弱了我们之间的平等关系。团队之间同时也可以是同志和朋友关系。但做为庆阳李镇西教育研究会发起人,应该担负起对老师的引领作用,担负起庆阳民间第一个教育研究团队应有作用,否则我是失职。就辜负了领导的信任和支持,辜负了研究会的期望。
今天给你们写信,就是想提下面几条建议:
第一,为什么学习李镇西。李镇西是当今当之无愧的教育家,李镇西是中国教育的一个奇迹:当教师,给学生带来学科学习的快乐;当班主任,给班级带来;当校长,给学校带来长足的发展;当博主,给广大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当讲主,给无数听众带来激越的回声。李镇西是中国教师的一个榜样:自爱而博爱,自学而博学,自强而自立,自主而独立;李镇西拥有自我教育的,为中国教师走出一条自我实现的。全国有李镇西教育思想研究所,李镇西班主任研究会等多个民间和官方研究机构,遍布全国各地。如果没有一点点可供你们学习借鉴的东西,那么就不会有这样多的人研究他,学习他。教育,的确是充满个性的活动,但也有许多共性。因为有共性,才有了学习与借鉴的可能。李镇西有哪些值得你们学习呢?他有童心,喜欢和孩子打交道,离开了孩子,他就不习惯。这就是他为什么放弃在在四川教科所工作,到学校做老师的初衷,这点肯定值得你们学习。他有爱心,但这个爱不是迁就于纵容,而是负责任的爱,包括对孩子长远发展的爱,更重要的,这个爱心充满了民主精神。这也值得你们学习。他有事业心,来追求,把事业当学问来研究,把工作、事业、生活融为一体,这最值得你们学习。他的教育生活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做、思、读、写――也就是实践、思考、阅读、写作&&即&四个不停&。他特别强调的是,最最重要的是&实践&,其他三点都是次要的。在他的班主任生涯中,他可以说是泡在了学生中,和他们一起摸爬滚打,一起喜怒哀乐,在实践中破解一个又一个难题。教育工作首先是全身心投入的体力劳动,所以你们一定要特别投入地把班带好,把课带好,想法设法地带好!如果你们的班带得不好,课带的不好,人家会说:&搞什么研究!带个班都带不好!&所以要在充分实践的基础上,或者说在把班带好、课带好的基础上,再有思考精神、阅读习惯和写作能力,那就是如虎添翼了。所以,童心、爱心和事业心,这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第二,如何学习李镇西。全国有无数教师学习李镇西,但如何学习?中国李镇西教育思想研究所,庆阳李镇西教育研究会为大家搭建了一个平台。这里每周六晚(8:00&&9:30)都有固定学习内容:经典阅读,教学研讨,视频讲座;这里有李镇西老师亲自指点,为一线教师解惑答疑;这里有优秀教师团队,为提供最的示范;这里有每年一度李镇西教育思想研究所年会,李镇西、蒋自立及研究所报告团队,为老师们提供思想的启迪;这里有一年一度&中国李镇西式就好老师&评选,为更多老师提供的机会。这里有宗旨:学习李镇西,培养李镇西式好教师。这里有追求:1.像李镇西那样师德高尚;2.像李镇西那样热爱学生;3.像李镇西那样教学娴熟;4.像李镇西那样反思成长;5.像李镇西那样能说会写。这里有途径:与镇西同行,自己培养自己。这里有:每天上好一堂课,找一个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这里有台阶:第一关,资格审查;第二关,填申报表;第三关,明师比照;第四关,试讲;第五关,参会展示;第六关,文章发表;第七关,呱呱讲座。这里有考核:对李镇西教育思想的认同度、对李镇西&&的实践度、对李镇西教思想研究所的贡献度,对李镇西教育思想研究所在呱呱社区举行的活动参与度以及总群的活跃度。
第三,关于庆阳李镇西教育研究会。庆阳李镇西教育研究会是经庆阳市批准的民间学术团体,受庆阳市教育局及中国李镇西教育研究所业务指导,办公地点设在,依托庆阳第五中学开展具体业务活动,吸收庆阳一线教育管理者、一线教师参与学习李镇西教育思想,践行李镇西&五个一工程&。庆阳李镇西教育研究会在日常管理运行中就有了一下原则。
1.合法的。庆阳李镇西教育研究会是由第二届&中国李镇西式好教师&、李镇西教育研究所副所长杨宏杰发起,庆阳市教育局、庆阳五中大力支持,庆阳市教育局、庆阳市民政局注册备案的庆阳市第一家民间学术研究团体。由庆阳第五中学校长担任会长,主任路玉珊及14个会员学校校长担任副会长。
2.民主的。民主议事,自主做事。民主是李老师的,自主是蒋老师的教育理念。有句话说的好,最坏的民众也比最好的专政深得人心。为什么呢?因为,民主有自我纠错能力。
3.自主的。不逼迫,不游说,不利诱,是心的追求。在自娱中自乐,在自乐中自得,在自得中自立,在自立中自强,自强了,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4.平等的。不仰视名满天下者,不轻视名不经传。重视名师,更重视明师;重视专家,更重视学者;重视引领,更重视自育。
5.成长的。成长是自己的事情,没有谁强迫谁做什么,没有谁强迫谁不做什么。如果你认为做是最好的成长方式这一理念的话,那就与研究会一起成长。干是最好的成长。干就是培养。既自我培养也培养别人。干就是发展。既是自我发展,也是促进别人的发展。
6.幸福的。规避生活中一切引起焦虑、烦躁、痛苦的行为,让这里成为你心灵休憩的温暖的家。在这里,莫耍小聪明,莫玩鬼把戏,专心玩教育,幸福地追求教育的幸福,就够了
7.自由的。你来,我欢迎;你走,我欢送。你走了再来,再欢迎;你来了再走,再欢送。我们欢迎善意的批评,拒绝恶意的谩骂。全力打造一个干干净净的教育研究团队,在自由中发展,在发展中寻求自由。
8.严格的。&&,这句话把人性的种种&病态&都隐藏了,比如,有的愚、有的懒、有的贰、有的狂、有的狷、有的卑、有的拧、有的陋、有的浊、有的娇、有的罔、有的盲、有的躁&&倘若这个人从事教育,恰恰他携带着2个或2个以上的自相矛盾的病症,那么,他的成长就不会一帆风顺,如果他还有一颗想成长的心,那么,他就得对自己狠一点,亲自割掉这些毒瘤,否则,何谈成长?
四.如何加入庆阳李镇西教育研究会。如果你是一线教师,一线教育管理者,如果你热爱教育,如果你想在自己专业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那就请加入我们的团队来吧。庆阳市李镇西研究会欢迎你!
1.入会条件。&&热爱教育、注重自我发展、能坚持参与研究会学习研讨活动、认真实践李老师&五个一工程&,即:每天上好一节课,每天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每天找一名学生谈话,每天阅读一定数量文字,每天写一篇博文。力争成为像李镇西那样师德高尚;像李镇西那样热爱学生;像李镇西那样教学娴熟;像李镇西那样善于反思成长;像李镇西那样能说会写。
2.入会方式。加入庆阳李镇西研究会群:,提交个人申请表。
3.联系方式。电话:&&qq:&&邮箱:qq@.com
尊敬的各位老师,我们都是平凡人,但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教育工作者!我愿意我们成为教育探索道路上志同道合的同志和并肩奋斗的战友!我们虽然平凡,但我们的追求可以不平凡!借用李镇西老师在《》中的几句话,与各位共勉――
庆阳教育也的确需要一批乃至一代把教育当作事业而不仅仅是谋生饭碗的教育者。他们应该有直面现实的勇气,有超越苦难的精神,有披荆斩棘的双手,有遥望未来的眼睛;在他们的心中应该永远燃烧着教育理想主义之熊熊火炬!&&茫茫人海,如蚁人生,我们个人的确太渺小,但作为知识分子,我们可以自己使自己的灵魂接近高尚,使自己的心灵自由地飞扬。鲁迅曾经说过:中国历史上从来不少埋头苦干、拼命硬干、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是中国的脊梁。我以前都把这只当作&名人名言&,但今天,庆阳李镇西教育研究会愿意和所有教育界的有志者一起,实践这句话――让我们也成为庆阳教育的脊梁!
&&&&&&&&&&&&&&&&&&&&&&&&&&&&&&&&&&&&&庆阳李镇西教育研究会
&&&&&&&&&&&&&&&&&&&&&&&&&&& &&2014年9月11日&
【名家谈教育】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在一次和我校一位年轻老师谈心时,我说:&作为普通教师,通过自己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世俗的名利&&&优秀&呀,&先进&呀,&学科带头人&呀,&特级教师&呀,一点都不可耻,相反,这让我们都感到自豪,因为这本身也是我们价值的标志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哪怕这些&优秀&你都没有,也不要紧:我不&优秀&,但我很幸福啊!这也就够了。&
&&&&我现在越来越坚定地认为,一个教师,是否&优秀&不是最重要,是否&卓越&更无关紧要,最最关键的是,是否&幸福&!
&&&&所谓&优秀&,至少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我们做得比别人相对出色一些的工作及其成果;二是指我们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不管是在哪个意义上使用&优秀&这个概念,我都认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如果是在第一个层面说&优秀&,那么我们总要和别人比较,因为&优秀&总是相对而言;因为比较(攀比),我们求胜心切,我们精益求精,我们永不满足,我们&欲壑难填&&&当然,从积极意义上看,这正是我们上进心的表现,&永争第一&嘛!但同时,在这比较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失去了从容自如的心态,失去了&慢教育&的智慧,也失去了教育的优雅与情趣,甚至我们潜在的或者说沉睡的功利心渐渐苏醒,让我们备受折磨,于是,教育的幸福也不知不觉远离我们而去。
&&&&如果是在第二个层面说&优秀&,那么我们免不了要关注教育以外的人和事,因为&优秀&不能自己说了算,总得要人家来评比和选举。也许你的工作的确比别人做得好,去年高考你也&培养&了一个县状元,于是你自认为优秀,可这次学校却只有一个&优秀&的名额,而还有比你更优秀的&&和你同一教研组的一个同事今年还&培养&了一个市状元呢!于是,这&优秀&的桂冠便落到了他的头上。你想&优秀&也不能。何况,如果你所在的学校风气不那么正,即使你的工作和成果的确出类拔萃,可是你不善于搞庸俗的人际关系,更不善于和领导拉关系,那无论是群众投票,还是领导推荐,人家就是不让你&优秀&!
&&&&想&优秀&而不得,怎么办?我的回答是,那就别管什么&优秀&不&优秀&啦,还是追求纯粹的教育幸福吧!因为&&
&&&&&优秀&与否是别人的评价,&幸福&与否是自己的感觉。
&&&&也许有老师会说:&您现在功成名就了,当然会这样说。就像有钱人总会说&钱不重要&、明星们总会说&做名人难&一样。&其实不是。从对工作的投入来说,我从教29年来一直保持着同样的痴迷状态;但很长时间里,按一般人的眼光,我并没有得到&公正的对待&。我的好些富有个性的创新做法不但没有被领导鼓励,反而多次招来批评。围绕我的争议,一直没有中断过。我的&特级教师&是几年前才评上的。各种荣誉也是近十年来才拥有的。但无论是我被穿小鞋的时候,还是现在&风光&的时候,我都把我和学生的关系&&或者说把学生对我的爱看得比任何&荣誉&更重要。因为这是我内心的幸福,是别人不可能给我的,是不必看别人脸色就可以得到的。
&&&&我现在所任教的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有很多这样幸福的老师。比如邹显慧老师,几十年来就是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物理课,认认真真地带好每一个班集体,直到快退休才评上高级职称,可是她很幸福,因为面对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都不甚理想的学生,她却取得了让人敬佩的教育成果;更重要的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爱她。今年教师节那天,邹老师班的三个男生天不亮就起来,为他们敬爱的邹老师熬鱼汤,上学的时候三个男孩子小心翼翼将热腾腾的鱼汤送到学校,放到邹老师的办公桌上。邹老师非常感动。中午,她把鱼汤热了之后又端到教室里去,让每一个孩子都品尝这份鲜美,分享这份情感!邹老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荣誉称号和&优秀&证书,但是她从不为此烦恼,反而随时都乐呵呵的,因为她幸福!
&&& &优秀&教师是有限的,而且往往和机遇甚至人际关系有关;但幸福的教师有千千万万,而且就在我们身边,或者就是我们自己!
【读书心得】
语文教学有&道&可问
&&读杨富志的《彳亍问道& 如是我教》
华池县柔远初中&&&&& 黄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读过几本关于语文教学的专著,像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于漪的《语文教学谈艺录》《我和我的语文课堂》,钱梦龙的《语文导读法探索》等,这些专著不是理论性太强,就是具有一定的学段性和区域性限制,对初中语文教师来说有可读性,而缺乏教学实践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但是,读完杨富志老师的这本《如是我教》之后,我想说,初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有&道&可问了,那就是读一读这本《如是我教》吧。
杨富志老师在语文教学上提出了&学&问&思&辨&行&的&思辨教育&思想,并结合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的行动研究,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育理论,他结合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材和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用他睿智的思维、先进的思想、崭新的理念、透彻的分析、新颖的观点、独特的视觉、具体的课例、科学的方法,为语文教师揭示了语文教学的规律,揭秘了语文教学的本真,揭开了语文学科的奥秘。
读完这本《如是我教》,我的收获与感悟有:
其一,本书深刻地揭示了语文教与学的规律。著作者提出&学&问&思&辨&行&的&思辨教育&思想,是符合学习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的。正如他在《绪论》中所述,做学问要学习、探究、思考、分辨、实践,不管是教育还是教学只要注重&学&,注重&问&,注重&思&,注重&辨&,注重&行&,不论它以什么模式呈现,这都是最基本的东西。这不就是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吗?这不就是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吗?在认真阅读这本书,你就会领会其实质,真正懂得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语文,学好语文,真正掌握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方法与技巧。
其二,本书科学地解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我敢断言有许多语文教师是不读语文课程标准的,而即使阅读了语文课程标准的老师能像杨富志老师这样深入思考的也不多,我就是其中之一。再说,阅读目的不同,其理解的角度和效果也大相径庭,我阅读过新课程标准,而且不止一遍,但是,我是功利性的阅读,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阅读,只是想知道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什么,要求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有哪些,这样,我就知道自己该给学生教什么,指导学生学什么。这种断章取义的,甚至是扭曲的阅读不仅影响了自己语文教学成绩的提高,也危害到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和成长需要。因为,许多明明新课程标准中只要求学生了解的知识,却出现在了试卷上,明确规定不需要老师讲解的内容,考试中却同样会涉及到,比如语法、词性和修辞等知识。读了杨富志老师的这本书,就才会真正明白,这不是新课程标准的错,而是我们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对新课程标准理解的不到位。正如杨富志老师在《随文而教&的、地、得&》中所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是,语法和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也就是说,不考的是&知识&,考的是能力,是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如何解读新课程标准,如何准确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杨富志老师给我们既做出了榜样,书中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阐释。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们就会抛弃功利心,就会在教育教学中以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就会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去设计课堂教学,去组织学生开展学习活动。
其三,本书告诉语文教师,要学会&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阅读完这本书,你不难发现杨富志老师以他语文教学的实践证明了&教材只是个例子&的观点,也给我们展示了很多&用教材教&的优秀课例。不论是对文本内容的解读、思想感情的感悟,还是语言的分析理解、写法学法的探究,杨富志老师都能引导学生先深入教材,再走出教材,拓展和挖掘新的学习内容。这在本书的思道、辨道和行道中都能体会到。只要认真阅读领会,你就会明白语文教学只要紧扣教材交给方法,然后,拓展思维、拓宽角度、放开思维,语文学习就会拥有新范围和新视野,语文学习的世界就会更广阔,内容会更加丰富。比如阅读了《马无夜草不肥&&有效扩展的形式与课型》,《暮然回首,灯火阑珊处&&古诗词个性化阅读赏析&四部曲&》等文章,你就会明白,语文教师只有真正学会&用教材教&,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
其四,本书告诉语文教师,语文学习要与生活紧密联系。语文教师都知道&与稳定外延等于生活&,也就是说&生活有多丰富,语文就有多丰富&,但是,真正在语文教学上能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的教师并不多。一是受个人认识和生活经历的限制,二是受自己语文教学能力素养的影响,不会、不能也不敢把语文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一怕费心费力没效果,二怕把握不好弄巧成拙,不如死扣教材,死教知识,不敢把课堂教给学生,不敢时间留给学生,更不敢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联系生活去拓展学习。但是,阅读了本书的第四、五、七、八章的相关内容,你就明白自己的一切担忧都是多余,在语文教学中不敢大胆地引导学生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不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的做法是最愚蠢的,也是最无知的。而只有把语文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与学才是最有情趣、最有人性、最具教育的活动。读完《如是我教》,你就懂得语文是学习知识和间接的生活经验的过程,也是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语文课堂既是教学,也是教育。生活是语文的源泉,自然是阅读的基础,是写作的源泉。
其五,本书还告诉我们,语文学习要与写作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你如果没有认识到阅读与写作有着密切关系,认识不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或者说自己还没有指导学生去阅读的方法,或者说还不知道应该指导学生该去阅读那些方面的书,那么,不用着急担心,去读一读第六章《行道一:这样读书,读这样的书,养人》吧。读完之后,你就会认识到语文教学既要指导学生读课本,还是指导学生阅读一些终生受益的书,既要阅读,又要思考写作,只有阅读、思考、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学生才能真正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积累知识、训练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其六,本书告诫我们,语文教师必须是一个博学善思者。读完这本《如是我教》,你会惊叹杨富志老师的博学善思,佩服他的睿智创新。他的每一句都是精准而富有哲理的,他的每一个思考都是由一个词语或案例引出的,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与教学实践或教材内容相关联的,不博学善思者,不是知行合一者,是没有胆量,也没有能力这样去分析思考,去实践探究,也是不可能写出这样富有思想的专著的。唯有杨富志老师这样的语文人、这样深入思考、大胆实践、敢于创新的语文教学行动研究者,才会有这样的胆识、能力,自然才会有这样的成果。语文教师不学习、不思考、不实践、不研究,就不能很好的解读文本、解读课标,更不能驾驭教材、驾驭课堂,跟不能依据学生的学习需要、生活实际去引导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更不能在语文课堂指导学生积累知识、训练能力。因此,想做个合格的语文教师,想让自己在语文教学形成风格,形成思想,就应该像杨富志老师一样先做到博学善思,在做到知行合一。
语文教学有&道&可问,&道&在何处?&道&在杨富志老师的《如是我教》。如何问&道&?现细细品读杨富志老师的《如是我教》,然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尝试、思考、实践、探究、总结。这样,你可能先是问道者,随后是有道者,最后也会跟杨富志老师一样,成为一个给其他语文教师传道的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形容师资力量的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