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那是谁为何这是哪本书或者文档!!!

Markdown 是一个 Web 上使用的文本到HTML的转换工具,可以通过简单、易读易写的文本格式生成结构化的HTML文档。目前 github、Stackoverflow 等网站均支持这种格式。
Markdown 的目标是实现「易读易写」。
可读性,无论如何,都是最重要的。一份使用 Markdown 格式撰写的文件应该可以直接以纯文本发布,并且看起来不会像是由许多标签或是格式指令所构成。Markdown 语法受到一些既有 text-to-HTML 格式的影响,包括 、、、、 和 ,而最大灵感来源其实是纯文本电子邮件的格式。
Markdown 语法的目标是:成为一种适用于网络的书写语言。
Markdown 不是想要取代 HTML,甚至也没有要和它相近,它的语法种类很少,只对应 HTML 标记的一小部分。Markdown 的构想不是要使得 HTML 文档更容易书写。在我看来, HTML 已经很容易写了。Markdown 的理念是,能让文档更容易读、写和随意改。HTML 是一种发布的格式,Markdown 是一种书写的格式。就这样,Markdown 的格式语法只涵盖纯文本可以涵盖的范围。
不在 Markdown 涵盖范围之内的标签,都可以直接在文档里面用 HTML 撰写。不需要额外标注这是 HTML 或是 Markdown;只要直接加标签就可以了。
要制约的只有一些 HTML 区块元素――比如 &div&、&table&、&pre&、&p& 等标签,必须在前后加上空行与其它内容区隔开,还要求它们的开始标签与结尾标签不能用制表符或空格来缩进。Markdown 的生成器有足够智能,不会在 HTML 区块标签外加上不必要的 &p& 标签。
例子如下,在 Markdown 文件里加上一段 HTML 表格:
这是一个普通段落。
&td&Foo&/td&
这是另一个普通段落。
请注意,在 HTML 区块标签间的 Markdown 格式语法将不会被处理。比如,你在 HTML 区块内使用 Markdown 样式的*强调*会没有效果。
HTML 的区段(行内)标签如 &span&、&cite&、&del& 可以在 Markdown 的段落、列表或是标题里随意使用。依照个人习惯,甚至可以不用 Markdown 格式,而直接采用 HTML 标签来格式化。举例说明:如果比较喜欢 HTML 的 &a& 或 &img& 标签,可以直接使用这些标签,而不用 Markdown 提供的链接或是图像标签语法。
和处在 HTML 区块标签间不同,Markdown 语法在 HTML 区段标签间是有效的。
特殊字符自动转换
在 HTML 文件中,有两个字符需要特殊处理: & 和 & 。 & 符号用于起始标签,& 符号则用于标记 HTML 实体,如果你只是想要显示这些字符的原型,你必须要使用实体的形式,像是 & 和 &。
& 字符尤其让网络文档编写者受折磨,如果你要打「AT&T」 ,你必须要写成「AT&T」。而网址中的 & 字符也要转换。比如你要链接到:
/images?num=30&q=larry+bird
你必须要把网址转换写为:
/images?num=30&q=larry+bird
才能放到链接标签的 href 属性里。不用说也知道这很容易忽略,这也可能是 HTML 标准检验所检查到的错误中,数量最多的。
Markdown 让你可以自然地书写字符,需要转换的由它来处理好了。如果你使用的 & 字符是 HTML 字符实体的一部分,它会保留原状,否则它会被转换成 &。
所以你如果要在文档中插入一个版权符号&,你可以这样写:
Markdown 会保留它不动。而若你写:
Markdown 就会将它转为:
类似的状况也会发生在 & 符号上,因为 Markdown 允许 兼容 HTML ,如果你是把 & 符号作为 HTML 标签的定界符使用,那 Markdown 也不会对它做任何转换,但是如果你写:
Markdown 将会把它转换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code 范围内,不论是行内还是区块, & 和 & 两个符号都一定会被转换成 HTML 实体,这项特性让你可以很容易地用 Markdown 写 HTML code (和 HTML 相对而言, HTML 语法中,你要把所有的 & 和 & 都转换为 HTML 实体,才能在 HTML 文件里面写出 HTML code。)
段落和换行
一个 Markdown 段落是由一个或多个连续的文本行组成,它的前后要有一个以上的空行(空行的定义是显示上看起来像是空的,便会被视为空行。比方说,若某一行只包含空格和制表符,则该行也会被视为空行)。普通段落不该用空格或制表符来缩进。
「由一个或多个连续的文本行组成」这句话其实暗示了 Markdown 允许段落内的强迫换行(插入换行符),这个特性和其他大部分的 text-to-HTML 格式不一样(包括 Movable Type 的「Convert Line Breaks」选项),其它的格式会把每个换行符都转成 &br /& 标签。
如果你确实想要依赖 Markdown 来插入 &br /& 标签的话,在插入处先按入两个以上的空格然后回车。
的确,需要多费点事(多加空格)来产生 &br /& ,但是简单地「每个换行都转换为 &br /&」的方法在 Markdown 中并不适合, Markdown 中 email 式的 区块引用 和多段落的 列表 在使用换行来排版的时候,不但更好用,还更方便阅读。
Markdown 支持两种标题的语法,类 Setext 和类 atx 形式。
类 Setext 形式是用底线的形式,利用 = (最高阶标题)和 - (第二阶标题),例如:
This is an H1
=============
This is an H2
-------------
任何数量的 = 和 - 都可以有效果。
类 Atx 形式则是在行首插入 1 到 6 个 # ,对应到标题 1 到 6 阶,例如:
## 这是 H2
###### 这是 H6
你可以选择性地「闭合」类 atx 样式的标题,这纯粹只是美观用的,若是觉得这样看起来比较舒适,你就可以在行尾加上 #,而行尾的 # 数量也不用和开头一样(行首的井字符数量决定标题的阶数):
# 这是 H1 #
## 这是 H2 ##
### 这是 H3 ######
区块引用Blockquotes
Markdown 标记区块引用是使用类似 email 中用 > 的引用方式。如果你还熟悉在 email 信件中的引言部分,你就知道怎么在 Markdown 文件中建立一个区块引用,那会看起来像是你自己先断好行,然后在每行的最前面加上 > :
& This is a blockquote with two paragraphs.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Aliquam hendrerit mi posuere lectus.
> Vestibulum enim wisi, viverra nec, fringilla in, laoreet vitae, risus.
> Donec sit amet nisl. Aliquam semper ipsum sit amet velit. Suspendisse
> id sem consectetuer libero luctus adipiscing.
Markdown 也允许你偷懒只在整个段落的第一行最前面加上 > :
> This is a blockquote with two paragraphs.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Aliquam hendrerit mi posuere lectus.
Vestibulum enim wisi, viverra nec, fringilla in, laoreet vitae, risus.
> Donec sit amet nisl. Aliquam semper ipsum sit amet velit. Suspendisse
id sem consectetuer libero luctus adipiscing.
区块引用可以嵌套(例如:引用内的引用),只要根据层次加上不同数量的 > :
This is the first level of quoting.
> > This is nested blockquote.
> Back to the first level.
引用的区块内也可以使用其他的 Markdown 语法,包括标题、列表、代码区块等:
> ## 这是一个标题。
这是第一行列表项。
这是第二行列表项。
> 给出一些例子代码:
return shell_exec("echo $input | $markdown_script");
任何像样的文本编辑器都能轻松地建立 email 型的引用。例如在 BBEdit 中,你可以选取文字后然后从选单中选择增加引用阶层。
Markdown 支持有序列表和无序列表。
无序列表使用星号、加号或是减号作为列表标记:
也等同于:
有序列表则使用数字接着一个英文句点:
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在列表标记上使用的数字并不会影响输出的 HTML 结果,上面的列表所产生的 HTML 标记为:
&li&Bird&/li&
&li&McHale&/li&
&li&Parish&/li&
如果你的列表标记写成:
或甚至是:
你都会得到完全相同的 HTML 输出。重点在于,你可以让 Markdown 文件的列表数字和输出的结果相同,或是你懒一点,你可以完全不用在意数字的正确性。
如果你使用懒惰的写法,建议第一个项目最好还是从 1. 开始,因为 Markdown 未来可能会支持有序列表的 start 属性。
列表项目标记通常是放在最左边,但是其实也可以缩进,最多 3 个空格,项目标记后面则一定要接着至少一个空格或制表符。
要让列表看起来更漂亮,你可以把内容用固定的缩进整理好: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Aliquam hendrerit mi posuere lectus. Vestibulum enim wisi,
viverra nec, fringilla in, laoreet vitae, risus.
Donec sit amet nisl. Aliquam semper ipsum sit amet velit.
Suspendisse id sem consectetuer libero luctus adipiscing.
但是如果你懒,那也行: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Aliquam hendrerit mi posuere lectus. Vestibulum enim wisi,
viverra nec, fringilla in, laoreet vitae, risus.
Donec sit amet nisl. Aliquam semper ipsum sit amet velit.
Suspendisse id sem consectetuer libero luctus adipiscing.
如果列表项目间用空行分开,在输出 HTML 时 Markdown 就会将项目内容用 &p& 标签包起来,举例来说:
会被转换为:
&li&Bird&/li&
&li&Magic&/li&
但是这个:
会被转换为:
&li&&p&Bird&/p&&/li&
&li&&p&Magic&/p&&/li&
列表项目可以包含多个段落,每个项目下的段落都必须缩进 4 个空格或是 1 个制表符:
This is a list item with two paragraphs.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Aliquam hendrerit
mi posuere lectus.
Vestibulum enim wisi, viverra nec, fringilla in, laoreet
vitae, risus. Donec sit amet nisl. Aliquam semper ipsum
sit amet velit.
Suspendisse id sem consectetuer libero luctus adipiscing.
如果你每行都有缩进,看起来会看好很多,当然,再次地,如果你很懒惰,Markdown 也允许:
This is a list item with two paragraphs.
This is the second paragraph in the list item. You're
only required to indent the first line.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er adipiscing elit.
Another item in the same list.
如果要在列表项目内放进引用,那 > 就需要缩进:
A list item with a blockquote:
> This is a blockquote
> inside a list item.
如果要放代码区块的话,该区块就需要缩进两次,也就是 8 个空格或是 2 个制表符:
一列表项包含一个列表区块:
当然,项目列表很可能会不小心产生,像是下面这样的写法
1986. What a great season.
换句话说,也就是在行首出现数字-句点-空白,要避免这样的状况,你可以在句点前面加上反斜杠。
1986\. What a great season.
和程序相关的写作或是标签语言原始码通常会有已经排版好的代码区块,通常这些区块我们并不希望它以一般段落文件的方式去排版,而是照原来的样子显示,Markdown 会用 &pre& 和 &code& 标签来把代码区块包起来。
要在 Markdown 中建立代码区块很简单,只要简单地缩进 4 个空格或是 1 个制表符就可以,例如,下面的输入:
这是一个普通段落:
这是一个代码区块。
Markdown 会转换成:
&p&这是一个普通段落:&/p&
&pre&&code&这是一个代码区块。
&/code&&/pre&
这个每行一阶的缩进(4 个空格或是 1 个制表符),都会被移除,例如:
Here is an example of AppleScript:
tell application "Foo"
会被转换为:
&p&Here is an example of AppleScript:&/p&
&pre&&code&tell application &Foo&
&/code&&/pre&
一个代码区块会一直持续到没有缩进的那一行(或是文件结尾)。
在代码区块里面, & 、
会自动转成 HTML 实体,这样的方式让你非常容易使用 Markdown 插入范例用的 HTML 原始码,只需要复制贴上,再加上缩进就可以了,剩下的 Markdown 都会帮你处理,例如:
&div class=&footer&&
& 2004 Foo Corporation
会被转换为:
&pre&&code&&div class=&footer&&
& 2004 Foo Corporation
&/code&&/pre&
代码区块中,一般的 Markdown 语法不会被转换,像是星号便只是星号,这表示你可以很容易地以 Markdown 语法撰写 Markdown 语法相关的文件。
你可以在一行中用三个以上的星号、减号、底线来建立一个分隔线,行内不能有其他东西。你也可以在星号或是减号中间插入空格。下面每种写法都可以建立分隔线:
---------------------------------------
Markdown 支持两种形式的链接语法: 行内式和参考式两种形式。
不管是哪一种,链接文字都是用 [方括号] 来标记。
要建立一个行内式的链接,只要在方块括号后面紧接着圆括号并插入网址链接即可,如果你还想要加上链接的 title 文字,只要在网址后面,用双引号把 title 文字包起来即可,例如:
This is [an example](/ "Title") inline link.
[This link](http://example.net/) has no title attribute.
&p&This is &a href="/" title="Title"&
an example&/a& inline link.&/p&
&p&&a href="http://example.net/"&This link&/a& has no
title attribute.&/p&
如果你是要链接到同样主机的资源,你可以使用相对路径:
See my [About](/about/) page for details.
参考式的链接是在链接文字的括号后面再接上另一个方括号,而在第二个方括号里面要填入用以辨识链接的标记:
This is [an example][id] reference-style link.
你也可以选择性地在两个方括号中间加上一个空格:
This is [an example] [id] reference-style link.
接着,在文件的任意处,你可以把这个标记的链接内容定义出来:
"Optional Title Here"
链接内容定义的形式为:
方括号(前面可以选择性地加上至多三个空格来缩进),里面输入链接文字
接着一个冒号
接着一个以上的空格或制表符
接着链接的网址
选择性地接着 title 内容,可以用单引号、双引号或是括弧包着
下面这三种链接的定义都是相同:
"Optional Title Here"
'Optional Title Here'
(Optional Title Here)
请注意:有一个已知的问题是 Markdown.pl 1.0.1 会忽略单引号包起来的链接 title。
链接网址也可以用方括号包起来:
[id]: "Optional Title Here"
你也可以把 title 属性放到下一行,也可以加一些缩进,若网址太长的话,这样会比较好看:
[id]: /longish/path/to/resource/here
"Optional Title Here"
网址定义只有在产生链接的时候用到,并不会直接出现在文件之中。
链接辨别标签可以有字母、数字、空白和标点符号,但是并不区分大小写,因此下面两个链接是一样的:
[link text][a]
[link text][A]
隐式链接标记功能让你可以省略指定链接标记,这种情形下,链接标记会视为等同于链接文字,要用隐式链接标记只要在链接文字后面加上一个空的方括号,如果你要让 "Google" 链接到 ,你可以简化成:
[Google][]
然后定义链接内容:
[Google]: /
由于链接文字可能包含空白,所以这种简化型的标记内也许包含多个单词:
Visit [Daring Fireball][] for more information.
然后接着定义链接
[Daring Fireball]: http://daringfireball.net/
链接的定义可以放在文件中的任何一个地方,我比较偏好直接放在链接出现段落的后面,你也可以把它放在文件最后面,就像是注解一样。
下面是一个参考式链接的范例:
I get 10 times more traffic from [Google] [1] than from
[Yahoo] [2] or [MSN] [3].
"Yahoo Search"
"MSN Search"
如果改成用链接名称的方式写:
I get 10 times more traffic from [Google][] than from
[Yahoo][] or [MSN][].
[google]: /
"Yahoo Search"
"MSN Search"
上面两种写法都会产生下面的 HTML。
&p&I get 10 times more traffic from &a href="/"
title="Google"&Google&/a& than from
&a href="/" title="Yahoo Search"&Yahoo&/a&
or &a href="/" title="MSN Search"&MSN&/a&.&/p&
下面是用行内式写的同样一段内容的 Markdown 文件,提供作为比较之用:
I get 10 times more traffic from [Google](/ "Google")
than from [Yahoo](/ "Yahoo Search") or
[MSN](/ "MSN Search").
参考式的链接其实重点不在于它比较好写,而是它比较好读,比较一下上面的范例,使用参考式的文章本身只有 81 个字符,但是用行内形式的却会增加到 176 个字元,如果是用纯 HTML 格式来写,会有 234 个字元,在 HTML 格式中,标签比文本还要多。
使用 Markdown 的参考式链接,可以让文件更像是浏览器最后产生的结果,让你可以把一些标记相关的元数据移到段落文字之外,你就可以增加链接而不让文章的阅读感觉被打断。
Markdown 使用星号(*)和底线(_)作为标记强调字词的符号,被 * 或 _ 包围的字词会被转成用 &em& 标签包围,用两个 * 或 _ 包起来的话,则会被转成 &strong&,例如:
*single asterisks*
_single underscores_
**double asterisks**
__double underscores__
&em&single asterisks&/em&
&em&single underscores&/em&
&strong&double asterisks&/strong&
&strong&double underscores&/strong&
你可以随便用你喜欢的样式,唯一的限制是,你用什么符号开启标签,就要用什么符号结束。
强调也可以直接插在文字中间:
un*frigging*believable
但是如果你的 * 和 _ 两边都有空白的话,它们就只会被当成普通的符号。
如果要在文字前后直接插入普通的星号或底线,你可以用反斜线:
\*this text is surrounded by literal asterisks\*
如果要标记一小段行内代码,你可以用反引号把它包起来(`),例如:
Use the `printf()` function.
&p&Use the &code&printf()&/code& function.&/p&
如果要在代码区段内插入反引号,你可以用多个反引号来开启和结束代码区段:
``There is a literal backtick (`) here.``
这段语法会产生:
&p&&code&There is a literal backtick (`) here.&/code&&/p&
代码区段的起始和结束端都可以放入一个空白,起始端后面一个,结束端前面一个,这样你就可以在区段的一开始就插入反引号:
A single backtick in a code span: `` ` ``
A backtick-delimited string in a code span: `` `foo` ``
&p&A single backtick in a code span: &code&`&/code&&/p&
&p&A backtick-delimited string in a code span: &code&`foo`&/code&&/p&
在代码区段内,& 和方括号都会被自动地转成 HTML 实体,这使得插入 HTML 原始码变得很容易,Markdown 会把下面这段:
Please don't use any `&blink&` tags.
&p&Please don't use any &code&&blink&&/code& tags.&/p&
你也可以这样写:
`—` is the decimal-encoded equivalent of `&`.
&p&&code&—&/code& is the decimal-encoded
equivalent of &code&&&/code&.&/p&
很明显地,要在纯文字应用中设计一个「自然」的语法来插入图片是有一定难度的。
Markdown 使用一种和链接很相似的语法来标记图片,同样也允许两种样式: 行内式和参考式。
行内式的图片语法看起来像是:
![Alt text](/path/to/img.jpg)
![Alt text](/path/to/img.jpg "Optional title")
详细叙述如下:
一个惊叹号 !
接着一个方括号,里面放上图片的替代文字
接着一个普通括号,里面放上图片的网址,最后还可以用引号包住并加上 选择性的 'title' 文字。
参考式的图片语法则长得像这样:
![Alt text][id]
「id」是图片参考的名称,图片参考的定义方式则和连结参考一样:
[id]: url/to/image
"Optional title attribute"
到目前为止, Markdown 还没有办法指定图片的宽高,如果你需要的话,你可以使用普通的 &img& 标签。
Markdown 可以利用反斜杠来插入一些在语法中有其它意义的符号,例如:如果你想要用星号加在文字旁边的方式来做出强调效果(但不用 &em& 标签),你可以在星号的前面加上反斜杠:
\*literal asterisks\*
Markdown 支持以下这些符号前面加上反斜杠来帮助插入普通的符号:
Markdown 支持以比较简短的自动链接形式来处理网址和电子邮件信箱,只要是用方括号包起来, Markdown 就会自动把它转成链接。一般网址的链接文字就和链接地址一样,例如:
Markdown 会转为:
&a href="/"&/&/a&
邮址的自动链接也很类似,只是 Markdown 会先做一个编码转换的过程,把文字字符转成 16 进位码的 HTML 实体,这样的格式可以糊弄一些不好的邮址收集机器人,例如:
Markdown 会转成:
&a href="mailto:addre
ss@example.co
m">address@exa
mple.com&/a&
在浏览器里面,这段字串(其实是 &a href="mailto:"&&/a&)会变成一个可以点击的「」链接。
(这种作法虽然可以糊弄不少的机器人,但并不能全部挡下来,不过总比什么都不做好些。不管怎样,公开你的信箱终究会引来广告信件的。)
感谢http://daringfireball.net/projects/markdown/
Markdown 免费编辑器
Windows 平台
Linux 平台
在线编辑器
浏览器插件
高级应用(Sublime Text 2 + MarkdownEditing 教程)相关文章推荐
获取Android应用专属缓存存储目录
之前一直不知道 sdcard/Android目录什么作用,我做的项目里面缓存数据到本地一般都是在sdcard上面建一个文件,然后把数据放在这个文件夹下面的子文件夹下。下面介绍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法。
应用程序在运行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向手机上保存数据,一般是把数据保存在SDcard中的。
大部分应用是直接在SDCard的根目录下创建一个文件夹,然后把数据保存在该文件夹中。
这样当该应用被卸载后,这...
android获取各种系统路径的方法
整理了一些安卓开发中可能会用到的各种路径的获取方法,欢迎在评论中补充
通过Environment获取的
Environment.getDataDirecto...
Android app的文件缓存目录可以是app内置私有的目录,当然也可以选择外置sdcard目录内置私有目录/data/data/[packagename]/files 文件缓存目录,一般存小的文件...
1、先推荐一个轻量级缓存框架——ACache(ASimpleCache)
ACache介绍:
ACache类似于SharedPreferences,但是比SharedPreferences功能更加强大...
Android app的文件缓存目录可以是app内置私有的目录,当然也可以选择外置sdcard目录
内置私有目录
/data/data/[packagename]/files 文件缓存目录...
在现在很多的开发中,开发一个app缓存和网络存储搭配起来使用往往是必须的,自己写过比较多的项目所有谈谈感想。
缓存作用:
所谓的缓存机制就是数据获取方式的变化,app的缓存通常就是把用户经常需要从...
【声明】我不会一步一步带您剖析原理(大牛很多如果深入讲解也轮不到我 (*^__^*) 嘻嘻……),只会总结可用好用的与您分享...
原文链接:/a/anzhuokaifa/androidkaifa/57.html
其实安卓文件的操作和ja...
他的最新文章
他的热门文章
您举报文章:
举报原因:
原文地址:
原因补充:
(最多只允许输入30个字)当前位置: >>
二下数学教案 Word 文档
一、万以内数的认识 数数 第 1 课时 数数(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3 页例 1~例 3,第 4 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经历计数单位(千、万)产生的过程,认识计数单位“千” 、 “万” ,理解相 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 认识计数单位“千” 、 “万” 。 【教学难点】 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小棒、方格、木块(课件或挂图) 、计数器。学具:小棒、学生用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调查感知、情景引入 1 生交流课前学习成果 组织学生课前调查: 生活中比 100 大的数有哪些?举出几个例子说一说。 对于比 100 大的数, 还知道些什么? [点评:既让学生感知生活中万以内的数,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又让学生体验数学是有 趣的、有用的,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2 教师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汇报:从图中了解到哪些信息?有哪些发现? 引入新课:既然我们身边有这么多比 100 大的数,那就肯定会有比“个” 、 “十” 、 “百”还大 的计数单位,小朋友想知道吗?板书:计数单位。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 出示小棒,单独 1 根,1 捆 10 根,1 捆 100 根,让学生猜一猜各是多少根,并说一说 10 根 1 捆里有多少个一,100 根 1 捆里有多少个十。板书:10 个一是十,10 个十是一百。 教师: “一” 、 “十” 、 “百”是以前学过的计数单位,有了这些计数单位,才能帮助大家数数 和读数。 2 教师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猜一猜比一、十、百还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千) (1)认识一千。 ①数一数。 课件(或实物、挂图)出示一千,先让学生猜一猜一千里有几个一百,然后课件演示,学生 跟着数:一百,二百,三百??一千。 提问:一百一百地数,几个一百是一千? 教师板书:10 个一百是一千。说明: “千”是比“百”更大的计数单位。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100、200、300??1000。学生之间交流自己是怎样拨 的,然后抽学生汇报。 ③填一填。 说一说线段上的括号里该填什么,为什么?填好以后,一起数一数。1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出 100、500、,让学生快速的看出是多少,并说出前两个数 里有几个一百,后两个数里有几个一千。 (2)认识一万。 ①数一数。 教师:你会一千一千地数吗?谁来数数看?然后出示课件(或实物、挂图)演示,师生一起 数一数。教师介绍计数单位“万” 。 出示例 2 示意图。一摞纸是 1000 张,这里一共有多少张?学生在示意图上独立一千一千地 数一数,并和同桌一起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发现 10 个一千是一万,板书:10 个一千是一万。 ②拨一拨。 学生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出 、。 [点评:学生通过数、拨、填等学习活动,结合观察思考,体验计数单位产生的过程。通过 猜一猜、说一说,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兴趣,体现了数学教学过程就是数 学活动的过程。] 3 进率 (1)看一看、读一读。 教师出示计数单位对比图(第 3 页例 3) ,让学生看着图,读一读:一、十、一百、一千、 一万。 (2)拨一拨、说一说。 学生在计数器上拨一拨,再次体验一、十、一百、一千、一万产生的过程。教师提问:你们 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归纳:个、十、百、千、万都是计数单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 率是 10。 三、巩固新知、拓展提高 (1)互相说一说。 ()张 1 角是 1 元, ()张 1 元是 10 元, ()张 10 元是 100 元,10 张 100 元是()元,10 个一千元是()元。 (2)完成第 4 页课堂活动第 1~4 题,学生独立思考,试做。然后小组交流,相互帮助解决 问题。 集体反馈,评价课堂活动。 (3)挑战题:看图思考。 10 箱里面有多少个乒乓球? 四、课堂小结 教师:大家学到了什么知识,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 教师引导学生一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 另一方面也对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等方面进 行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2 第 2 课时 数数(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5 页例 4、第 6 页例 5,第 7 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 数的组成。 2 3 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培养自主探索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数“翻坎数” , 万以内数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1)教师用课件(或挂图)出示两堆小棒:一堆 97 根,另一堆 5 根。让学生猜一猜两堆一 共有多少根小棒,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学生汇报自己的猜想,并说说为什么。 二、主动探究,建立模型 1 (1)99 之后再数 1 根是多少?100 之后再数 1 根是多少?强调“一百”与“一”之间一定 要加 1 个“零” 。 (2)101 之后再数 1 根是多少?看着上图一起数一数,明确一百零几中间有 1 个“零” 。 2 (1)学生拿出整的 100 根小棒和散的 20 根小棒各放一堆。 (2)同桌相互数一数,检查一下是不是符合要求。 注意 109 是“100”与“9”合起来,110 是 100 与 10 合起来,突出 101 与 110 的区别。 (3)引导学生观察 120 根是 1 个 100,2 个 10。 (让学生动手捆 1 个大捆,2 个小捆) (4)引导学生发现 120 就是由 1 个 100 和 2 个 10 组成的。 3 (1)教师出示计数器,拨出 197,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197 的组成。 (2)让学生接着往下数,当数到 199 到 200 时,怎样拨? ①观察个位,9 个一再数 1 个一是多少个一?(10 个一)10 个一又是多少?(10 个一是 1 个十)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在个位上拨去 10 个一,在十位上拨上 1 个十) ②观察十位, 已有 10 个十。 10 个十是多少? (10 个十是 100) 在计数器上又怎样表示? (在 十位上拨去 10 个十,在百位上拨上 1 个百) 4 (1)突出 990 与 1000。 教师出示计数器, 拨出 990, 让学生读一读, 说一说 990 的组成。 请学生再拨上 10, 怎么拨? 怎么数? (2)突出 。 ①1000 之后再数 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十位)拨几个?(1 个)1000 加 10 读作一 千零一十,突出必须在“一千”与“一十”之间加 1 个“零” 。 ②1010 之后再数 10 怎么拨? ③从 1020 再拨到 1300 怎么拨? ④从 1300 拨到 1400 可以怎样拨?3 ⑤同桌互动:使用计数器一十一十地拨,从 880 拨到 1100,一边拨一边数。提醒学生遇到 困难,可以寻求同伴或者老师的帮助。然后抽学生演示,教师重点指导 990、1000 和一千零 几十的拨法及数法。 (3)突出 。 ①1900 之后再数 10,在计数器的哪一位上拨?拨几个?是多少?(1910)依次到 1990。 ②1990 之后再数 10,十位上是多少?(10 个一十)十位上怎么办?(10 个一十是一百)百 位上是多少?(10 个一百)百位上怎么办?(10 个一百是一千)千位上又是多少?(2 个 一千是二千) ③从 2000 到 2001,在计数器上可以怎样拨? 三、巩固新知,深化拓展 1 (1)一个一个地数,课堂活动第 1 题。 (老师和全班学生接龙) (2)一十一十地数,课堂活动第 2 题。 (男、女同学接龙) (3)一百一百地数,课堂活动第 3 题。 (各大组接龙) (4)一千一千地数,课堂活动第 4 题。 (全班齐数) 2 (1)先拨 3500,再说由()个千和()个百组成。 (2)先拨 4020,再说由()个千和()个十组成。 (3)先拨 6003,再说由()个千和()个一组成。 3 (1)5400 是由()个千和()个百组成。 (2)4070 是由()个千和()个十组成。 (3)2496 是由()组成。 四、课堂小结 你会数万以内的数吗?数数时要注意什么?通过学习你还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写数 读数 第 1 课时 写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8 页例 1,第 9 页例 2、例 3,第 10 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点】 写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写中间、末尾有零的数。4 【教学准备】 小鸟图、鸟巢图、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数位顺序 创设情景:小鸟回家 教师拿出 5 个鸟巢,一边讲述一边贴在黑板上(贴在一横排) ;5 名学生分别拿 1 张纸片, 上面写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教师:天黑了,玩了一天的鸟儿们该回家了。鸟儿们都还小,但愿他们都能记得自己的家。 (叽叽叽叽)老师出示衔着数位的小鸟。 个位鸟:我的家在哪儿?谁能帮我找一找? (请学生把这只鸟贴在右边第 1 个鸟巢里)十位鸟和百位鸟也依次找到自己的家。 千位鸟和万位鸟:天黑了,我们回不了家了,随便找个窝住下吧。 学生:不行不行,住在外面你们的妈妈会担心的,我们送你们回家吧。 (学生帮助千位鸟和万位鸟找到自己的家) 教师:祝贺鸟儿们都找到了自己的家。 (全班鼓掌祝贺)你们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这些数位 的顺序吗?(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其实,要记住数位顺序并不难,你们听,我们的聪聪还编了一首顺口溜呢。 播放录音:记住数位并不难,找准方向是关键,右起第一是个位,往左依次十百千,要问万 位在哪里,就在千位的左边。 二、学习写数的方法 教师:你们在哪些地方看见过这些数位呢? 学生列举出计数器。 教师:计数器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帮助我们写数、读数。 1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图。 学生写:85。 教师在数位顺序表下面板书:85。 请一学生拨珠,可以拨三位数(285) 、四位数(3247) ,教师出示相应的算珠图。 其余学生试着写数。 (填写例 1 的空) 讨论:像这样没有 0 的数怎么写? 启发学生逐步说出: (1)两位数先写十位数,再写个位数; (2)三位数先写百位数,再写十位数,然后写个位数; (3)四位数先写千位数,再写百位数,然后写十位数,最后写个位数(也就是从高位开始, 一位一位往下写) 。做第 8 页的“试一试” 。2 0 的数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在 黑板上出示算珠图。 (1)教师:这两个数与刚才(例 1)的数有什么不同? 刚才(例 1)的 3 个数从个位起,每一位上都有算珠,每一位上都是 0 以外的数,写数时不 会出现 0。而这两个数中,第 1 个数的个位和十位都没有算珠,第 2 个数的百位和十位都没 有算珠。 (2)讨论:没有算珠的这一位怎么写? (3)归纳:哪个数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这一位上写 0。然后做第 9 页的“试一 试” 。5 3 出示例 3 四千八百三千零七十五 (1)先让学生尝试写。 (2)选两个学生上黑板写这两个数,全班交流写法。 (3)归纳“用文字叙述的数”怎样写。得出:文字叙述的数的写法:数位上有几个计数单 位就写几,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写 0。然后做例 3 后面的“试一试” 。 三、巩固练习 (1)课堂活动中的 4 个题目。 (独立完成,小组互相检查) (2)老师课外收集一些生产、生 活中的万以内的数,让学生写。 (如全校学生人数、电器商品的单价等) 四、小结你会写万以内的数吗?怎么写? 五、课外实践回家收集万以内的数,并与爸爸妈妈或同伴交流。 教学反思:第 2 课时 读数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1 页例 4、例 5,第 12 页例 6 及第 13 页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的数,说出读的方 法。 2 3 【教学重点】 读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读中间、末尾有零的数。 【教学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数据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 学生自由汇报课前收集的数据资料。一台电视机大约是 3400 元,学校学生人数为 2806 人, 妈妈的工资一个月是 1320 元??(教师把同学们收集的数据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 2 ,复习数的组成6 让学生选用一个数,说一说这个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教师:这些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数中有 0)这些数你们会读吗?今天我们学习万以内 的数的读法。 二、学习读数的方法 1 315,并在黑板上板书算珠图。 学生写:315 读作:三百一十五。 请一名学生拨珠,可以拨三位数(659) ,也可以拨四位数(1236) ,教师出示相应的算珠图。 其余的学生试着读数。 讨论:像这样没有 0 的数怎样读?(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 引导学生说出:读数时,从高位到低位一位一位往下读,千位上是几,就读作几千;百位上 是几,读作几百;十位上是几,读作几十?? 教师:你能举出一些类似的数吗?怎样读呢?(同桌练习) 2 0 的数 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并在黑板上出示算珠图。 (1)先让学生试读这些数,并与刚才读过的数比较,有什么不同? (2)教师:读了这些数后你有什么发现?(这些数中,有的 0 读出来,有的 0 不读,教师 板书读法) (3)讨论:什么样的 0 要读,什么样的 0 不读?引导归纳出:末尾的 0 不读,中间有一个 或连续两个 0,只读一个“零” 。 (4)做第 11 页、第 12 页的试一试。 [点评:这一段教学是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所在,在教学中利用计数器,让学生在直观观察的 基础上,比较有 0 和没有 0 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通过讨 论交流,自然地归纳出读数的方法,为后面脱离计数器读数做好准备。] 3 6, (1)让学生试读。 (2)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读的。 (全班交流) (3)最后引导归纳:怎样读万以内的数?(我们读数的时候,要从高位读起,万位上有几 就读几万, 千位上有几就读几千??末尾的 0 不读, 中间有 0 的数不管有几个 0 都只读一个 0) 。 三、巩固练习 1 1 题,第 2(1)题,读数是口头练习,不用笔写。 (自由读,和小伙伴 互读互听,全班抽读) 2 2(2)题 3 四、小结 你会读万以内的数吗?读数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外延伸 收集万以内的数,并与同伴交流。 教学反思:7 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17 页例 1、例 2,第 18 页例 3 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 2 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式归纳出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 纳的能力。 3 【教学重点】 掌握大小比较的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课件出示:沙滩上有两只海龟正在争吵,它们都说自己的年龄大。(出示两只海龟,背部贴 有表示年龄的卡片 9 和 15)请同学们帮助它们比一比,哪只海龟的年龄大?怎样表示?(9<15) 提问:9<15,你是怎样想的?(一位数小于两位数)这时沙滩上又爬来了一只 51 岁的海龟, 它和 15 岁的海龟比,哪只海龟的年龄大?怎样表示?(15<51)4 只老海龟听说比年龄,也爬过 来凑热闹,你们看,一只活了 200 岁,另一只活了 800 岁,第 3 只活了 1000 岁,第 4 只活 了 1100 岁,怎样比较海龟的年龄大小呢? 二、合作探究 1 1 教师出示例 1 的线段图。 先引导学生把 4 只海龟的年龄在图中表示出来,并说一说这样表示的理由。 (1)比较 4 只海龟的年龄。比较:200 与 800 的大小。(小组合作,说出你是怎样想的) ①图中前面的数都比后面的数小,所以 200<800。 ②2 个百小于 8 个百,所以 200<800?? 比较:800 与 1000 的大小。 (相互交流,说比较的方法) ① 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数大,所以 800<1000。 ② 三位数都比四位数小,所以 800<1000。 ③ 8 个百比 10 个百小,所以 800<1000。?? (2)试一试。(小组合作,说出比较的方法) 比较:800 与 1000 的大小,1000 与 1100 的大小。8 教师:请各小组汇报比较的情况,重点让学生说出比较的方法。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做必要 的补充、讲解。 2 2 (1)出示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比的。 小组汇报结果 3200 大于 514,因为 3200 是四位数,而 514 是三位数,四位数比三位数大。 最后引导学生归纳:位数不同的两个数比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2)让学生独立做“试一试” ,全班汇报交流,着重让学生说出你是怎样比的。 3 3 (1) 出示 00○3250,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再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重点讨论怎样比较 3300 与 3250 的大小。 (2)全班汇报得出:,先比较千位一样大,再比较百位,3300 的百位 3 比 3250 的百位 2 大,所以 。 (3)归纳总结: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比大小,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往下比?? (4)让学生独立做“试一试” ,并给同桌说出怎样比的。 4 比较万以内数的时候,先比数位,数位多的数大。数位一样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数就 大。如果最高位相同,就比下一位?? 三、巩固运用 (1)做 18 页的课堂活动第 1 题、第 2 题,先让学生独立做,再全班汇报交流,让学生说出 谁大谁小的理由。 (尽可能体现方法的多样化) (2)足球活动。 (第 19 页第 3 题) 本题设计成实践活动的形式,在足球模型上写出数(教师在其中一个球上标出 5000),另外准 备两个篮子(一个写大于 5000,另一个写小于 5000),学生按要求把球捡到指定的篮子里, 看哪些同学做得又快又正确,从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数的大小比较。 (3)游戏:比较大小。(第 19 页第 4 题) ①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同桌两人出手指,每出一次,将两人手指个数加起来填入自己选定的 一格中(和为 10 时不记)。 连续进行 3 次,各自组成 1 个三位数,数大者获胜。 ②师生先示范,然后同桌同学游戏。 四、教学反思:较大数的估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0~22 页例 1~例 4 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 合具体情景,经历对万以内数进行估计的过程。 2 3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书、尺子、4 人小组每组 1 袋黄豆。 【教学过程】9 一、议一议,估一估 1 教师:小朋友,看看谁在忙呀? 学生:张小明。 (课件出示张小明正在帮妈妈卖文具) 教师:大家看,张小明多懂事呀!假期里帮着妈妈一起做生意。你们看,小明家大约准备了 多少支笔要卖呢? 课件出示货柜上的 4 筒笔。(特别提示:4 筒笔一起出示)教师:大家想知道吗? 学生:想。 教师:那谁有什么好办法? 学生 1:我可以一支一支地去数。 学生 2:这样太麻烦了,我们可以估计一下张小明家大约准备了多少支。 教师:哦,这是一个好办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较大数的估计” 。 揭示课题:较大数的估计(板书课题)。 2 1 (1)课件出示 3 堆水果:橘子、苹果、柚子。(苹果中的“900 个”先不出现) (2)议一议:这 3 堆水果的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3 堆的大小,你感觉怎样? ②这 3 堆水果每堆大小大致相同,每堆水果的个数怎么样呢?个数为什么不同?(每个的大小 不同) ③你觉得哪种水果的个数多?为什么?(橘子个数多,因为每个橘子小)哪种水果的个数少?为 什么?(柚子的个数少,因为每个柚子大) a 苹果的个数多一些。 b c 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少得多。 d (3)为什么说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柚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少得多? (4)教师出示:在苹果图上标出:苹果有 900 个。请大家具体估计橘子与柚子的个数。 橘子大约有多少个?(950 个、1000 个、1100 个??)让学生自由发挥,发表自己的见解,并 说出估计的理由。(因为橘子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多一些) 柚子大约有多少个?请大家估计。 学生可能估:大约是 100 个、200 个、80 个、50 个??请学生说出估计的理由。(因为柚子 的个数比苹果的个数少得多) (5)学生活动:根据刚才估计的结果选出橘子、柚子的个数,学生独立完成第 20 页上面的表 格。做完以后请同学汇报完成的情况,并说出理由。 (6)做课堂活动第 1 题(第 21 页) ,学生独立做,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3 2 教师:小朋友,你们已经估计出橘子、柚子的个数。现在你们估一估小明家货柜上一共有多 少支铅笔,好吗? 学生:好。 教师:要估计一共有多少支铅笔,应先知道什么条件呢? 学生:我想先知道 1 筒铅笔有多少支。 教师:真能干,和老师想的一样。刚才,小明已经悄悄告诉我了,1 筒大约有 50 支铅笔。 教师:现在,请聪明的孩子来猜一猜吧。 学生纷纷猜支数。10 教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学生 1:我已经知道了 1 个笔筒里大约有 50 支笔,3 个笔筒里就有 3 个 50,所以大约有 150 支铅笔。 学生 2:也可以是 50 加 50 再加上 50,一共是 150 支铅笔。 学生 3:3 筒铅笔大约有 150 支,那么 4 筒铅笔多少支就在 150 的基础上再加 1 个 50 就是 200 支了。 学生 4:我是这样想的,1 筒铅笔有 50 支,那么 4 筒笔就有 4 个 50,大约就是 200 支了。 教师:刚才大家说得很好,各有各的想法,那么你们自己最喜欢哪一种想法呢? 多请几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小结方法: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我们可以先估计出 1 份是多少,再看看要估计的是这 样的几份,得出几份一共是多少。 二、量一量,估一估 1 3 教师:刚才大家估计了小明家笔筒里的铅笔数,现在一起来研究我们的数学书。 (课件出示书上例 3 中的 3 个问题,引导学生逐一解决) 教师:现在请大家用尺子量出你们的数学书的厚度,并填在书上。然后教师引导学生看一看 数学书一共有多少张纸。 (1)1 本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1)cm; (2)这本书大约有(70)张。 教师:刚才大家量出了 1 本数学书的厚度接近 1 cm,那么大家再猜猜到底要多少张纸才最 接近 1cm 呢? 学生纷纷猜想,师生一起得出最佳答案:1 本书有(70)张纸――厚(1)cm。(课件出示) 教师:请你们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好吗? 学生:好。 (课件出示:估计这样的 700 张的厚度大约是()cm。 ) 学生自由活动,可以用笔算一算,也可两两商量,猜一猜。 学生完成后,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 1:70 页为 1 本书,700 张纸里我估计有这样的 10 本书。那么 700 张纸有(10)本书厚, 大约厚(10)cm 吧。 多请几位学生回答,听听他们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 最后师生一起填出答案。(课件出示) 700 张纸有这样的(10)本书――厚(10)cm。那么这样的 1400 张纸的厚度大约是()cm,让学 生独立做,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2 大家说得很好。其实和刚才一样,我们首先应该估计出 1 份是多少,再来推测出这样的几份 是多少。用这种方法,比较大的数都能估计出来。小朋友,你们学会了吗? 三、做一做,估一估 教学例 4。 教师:大家初步掌握了估算的方法,老师这儿真有一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帮忙,行吗? 教师发给每组 1 碗黄豆,请大家小组内商量、讨论,用自己最喜欢的办法得出这碗黄豆大约 有多少粒。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办法多。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察看各组情况。对有需要帮助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看书,先 说说书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再探讨出各种可行的方法,完成此项推理 方法。11 学生汇报讨论得出方法。 学生 1:我们这一组受了书上小朋友的启示,先抓 1 把数一数大约有多少粒,再看 1 碗大约 能抓多少把,就能推测出 1 碗大约有多少粒黄豆了。 学生 2:我们这一组认为可以先装一小杯黄豆,数出 1 杯大约有多少粒,再看 1 碗大约有多 少杯,也能推测出 1 碗大约有多少粒黄豆。 学生 3:我们这一组认为可以不用工具,直接把黄豆均匀地铺在桌子上,然后划成相等的一 块块长方形,再数出其中的 1 块大约有多少粒,也可以估计出这几块大约一共有多少粒黄 豆。?? 教师:刚才大家说得很好,其实对较大数进行估计的方法就是先找出 1 份是多少,再看有这 样的几份,就能推测出一共有多少了。那么现在就请各小组赶快行动吧,用你们最喜欢的方 法得出这碗黄豆的粒数。 四、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第 22 页的课堂活动第 2 题。 学生完成后,请学生说说估计的结果是多少,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多请几位学生回答。 五、课堂小结 教师:小朋友,你今天学会了什么?把你的收获给同学们讲讲,好吗?学生回答(略)。 教学反思: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5~27 页。 【教学目标】 1 较大数的估计等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2 ,形成万以内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读数、写数及数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回忆整理 (1)教师:和同桌的小伙伴说说,本单元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万以内数的认识数数 写数读数 大小比较 较大数的估计12 二、自主复习 1 以一个人数、小组一起数或全班一起数的方式进行。 一个一个地数,从 597 数到 610; 一十一十地数,从 3990 数到 4080; 一百一百地数, 从 600 数到 1300; 一千一千地数,从 1000 数到 10000。 2 (1)复习计数单位。 教师:小朋友们都会数这些数,真棒!我们要准确地数数,就要知道计数单位及数位。我们 学过的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有哪些呢? 学生:个、十、百、千、万。(教师板书:万、千、百、十、个) (2)复习进率。 教师: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先请小朋友们填一填书上第 25 页的第 2 题。 学生填完后汇报:(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时在刚才板书的计数单位间标示出进率。 教师:从这儿我们可以看出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学生: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3)复习数位及数的组成。 教师:每个单位都有它的位置,就是数位,如下图。 千百十个?????????〖4〗? 教师: “千”所在的位置叫“千位” 。你能说出计数单位“个、十、百”所在的位置叫什么吗? 学生 1: “百”所在的位置叫“百位” 。 学生 2: “十”所在的位置叫“十位” 。 学生 3: “个”所在的位置叫“个位” 。 教师:千位上的小圆点可以用数字几表示?(2)这个 2 表示什么?(表示 2 个千) 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方法依次说出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教师:也就是说 2 个千、4 个百、1 个十和 3 个一组成的数是(2413)。 (4)写数。 教师: 你会写几个数吗?请写在书上。 并写出后面两个数, 再说说这两个数的组成及读法。 (主 要是“0”的读法。) (5)游戏:你说我写。 游戏规则:同桌之间一人说数,另一人写数,然后交换。 (6)汇报写数情况。请两个小朋友在黑板上写出他们刚才所写的数。(按左右各写一竖排) 3 (1)(学生写好以后,教师在学生刚才写出的几组数中间画“○”) 教师:你能比较出这几组数的大小吗?(抽学生口答)谁能说说比较大小的方法? 学生: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最高位上大 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数相同,就从下一位比较大小?? (2)写数小竞赛:每个大组报出 1 个数字,要求用这 4 个数字组成最大的四位数(或最小的四 位数)。每个大组派 1 名同学上台写数,并说一说怎样才能使写的四位数最大(或最小)。 4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都要用到估计,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估一估。 (1)教师:我们学校有 6 个年级,每个年级 2 个班。如果按每个班 40 人算,你能估计出我们 学校大约有多少人吗?这样的几所学校大约有 10000 人吗?请 4 人小组讨论一下。 (2)教师:哪位勇敢的孩子来说说你们是怎样估计的?估计的结果怎样? 学生:按每个班大约 40 人算,1 个年级大约有 80 人,1 所学校大约有 480 人,这样的 2013 所学校,大约有 10000 人。 教师:还有不同的估计方法吗? 学生:按每个班大约 50 人算,1 个年级大约有 100 人,1 所学校大约有 600 人,这样的 17 所学校,大约有 10000 人。 (3)教师:我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过估计?学生:我用 1 分走了多少步,可以估计出从 我家到学校要走 5 分,大约有多少步。?? 三、课堂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整理、复习了哪些知识? 四、课堂作业 教科书第 26~27 页的练习三。 教学反思: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8~29 页例题及课堂活动。 【教学过程】 1 2 3 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是重点,小组合作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难点。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方格纸、小棒、三角尺、直尺、钉 子板、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小朋友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图形在装扮着我们的学习与生活。请同学们仔细 观察我们的教室内前面有什么,后面有什么。 让学生观察后,交流发现了哪些图形。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有长方形?哪些地方有正方形?学生找生活中的长方形和14 正方形,并交流。 教师:好!同学们已经能辨认出长方形和正方形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呢?这就 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 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请各小组在学具中选用所需的材料开始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小组长要做好分工,并 注意把研究结果记录下来,准备汇报。 学生开始活动,教师巡视指导、点拨,鼓励学生选用不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研究。学生也可 以到其他组去看一看、学一学,交流一下。 三、小组汇报 每个小组都完成了实验, 请大家来汇报一下你们小组的实验情况, 汇报时要说清楚选用的实 验材料、方法和研究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有选择地板书汇报的内容要点。 学生的汇报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选用画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板、直尺和三角尺。 (2)利用先数、再量、最后比的方法。 ①通过数,发现长方形、正方形都有 4 条边、4 个角。 ②通过用直尺量,发现长方形较长的两条边一样长,较短的两条边也一样长。 ③用三角尺的直角比长方形、正方形的角,还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 4 个角都是直角。 学生汇报后,引导学生观察两条较长的边,它们的位置正好是相对的,所以我们把它们叫做 相对边。同样,两条较短的边也是相对的边。从而得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2)选用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三角尺。 在研究正方形的特点时,是通过折纸得出的。 学生这样折: 正方形的 4 条边全部重合了,说明正方形的 4 条边都相等。学生这样折:正方形 4 个角完全 重合了,说明正方形的 4 个角都相等。 (3)选用钉子板。 通过数格子,发现长方形长边、短边所占格子个数不同,而正方形的 4 条边都占相同的格, 说明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 4 条边都相等。 ?? (在学生汇报的同时,师生共同整理结论,形成以下板书) 长方形边:有 4 条边,对边相等 角:4 个角都是直角正方形边:4 条边都相等 角:4 个角都是直角 四、巩固拓展 1 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尺分别拼出 1 个长方形和 1 个正方形,你能拼出来吗?试一试。 根据拼的情况,进行展示、交流。 2 (1)请在()内填上适当的数,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 (2)对于上面的长方形纸片,你能折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如果能折出来,这个正方形的 边长是多少? (对于(2)题,学生如果有困难,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引导) (3)请你把下边的图形用一条线分成 1 个长方形和 1 个三角形,试画出这条线。 (4)中有()个长方形, ()个正方形。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有序地数图形,要重视学生学习 策略的展示。15 五、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了什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在生活中, 什么情况下要用到长方形和正方形?说一 说。 教学反思: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32 页例 1、例 2 及第 33 页的课堂活动,练习五第 1~5 题。 【教学目标】 1 2 3 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木条做的长方形。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以前认识过哪些图形?学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教师:其 实在几何这个家族中还有很多图形等待我们去认识。 想认识更多的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认 识一种新的图形――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二、自主探索 1 播放课件,内容设计到生活中学生比较熟悉的有平行四边形的物体。 (如果没有多媒体,可 以展示挂图或举例) 学生看过课件后教师提问:在录像中你看到了哪些图形? 学生可能回答有长方形、正方形等,但估计大多数同学会感受到有很多平行四边形,也可能 有的同学说不出平行四边形的名称。这时,教师有意把录像中的有关平行四边形突出显示, 并用不同的颜色闪动实物中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平行四边形。教师把平行四边形画在黑板上,或显示在屏幕 上。 教师:看一看,想一想,平行四边形是什么样的?它有几条边,几个角?这些角是什么角? 学生交流后,16 教师提问:在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地方有平行四边形? 学生举例。 2 教师出示一个用木条钉的长方形。 教师: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是好朋友,它们互相之间可以变换,你相信吗? 学生分组拿出自己准备的小木条钉的长方形,把他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师:你们发现长方形有什么变化?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你们能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吗?学生再次分组活动。教师:你发现了什么?说明 平行四边形具有什么特性?(容易变形) 教师: 你现在知道生活中有的自动门为什么要做成平行四边形了吗? (此点只让学生有一点 感受) 三、课堂活动,深化认识 (1)学生自主完成课堂活动第 2、3 题,然后交流。 (2)完成练习五第 1 题,重点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辨别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以加深对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3)分组活动完成练习五第 2、3、4 题。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五第 5 题,然后交流。 (5)在小组里讨论怎样做思考题,然后全班汇报交流。 四、反思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位新朋友,你了解到些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或还有什么想继续探索的问题? 教学反思:平行四边形的认识(教案二) 【教学内容】 教科书 32 页。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 【教学重点】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难点 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 教具:CAI 课件、长方形和长方形活动框。17 学具:学具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析 激趣揭题 视频:生活中各种平面图形的应用。 观察感知 问题:在刚才的画面中,你看到有哪些图形?哪些你们认识?哪些不认识? 组内交流,向全班汇报。 小结并揭示课题。 把生活中各种平面图形的应用编成短片,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达到激发兴趣、 增强感知、引出课题的目的。 实践 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们在哪里还见到过平行四边形? 组内讨论并做好记录;向全班汇报。 通过记录,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指导学生用学具袋中的材料制作长方形框架。 小组合作,成果展示。 评价: 在刚才的成果展示中每组都是几个人一起拿出来大家观赏的, 这说明同学们非常合作, 谁能用一只手拿出来给大家看? 再次展示,全班观察(哈哈,变了!变了! )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再通过成果展示中图形的变化,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探 究兴趣,自然渗透变换的教学思想。 体验 (故作惊奇状)变了?什么变了?大家都试试看。 实践验证。 问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组内交流,汇报。 深化认识指导学生在钉板上围各种平面图形和用长方形纸片剪出平行四边形。 组内先讨论怎样做,然后再操作实践。 通过先讨论,后操作,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多媒体展示各种不同摆放的平面图形。 在学具袋中取出卡片涂色、分类、展示。 出示第 34 页第 5 题。 组内交流,汇报。 通过涂色、分类、数图形,加深认识,拓展学生思维。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应用这么广泛?它到底有些 什么特征呢?同学们课后可以向你们的老师、父母请教,也可以到书店或者网上查寻。 拓展知识的学习空间,把学生的探究兴趣向深处延伸。 教学反思:18 拼组图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5 页例 1、例 2 及第 36 页、第 37 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2 创新思维。 3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拼组图形的过程。 【教学准备】师生都准备一些组合图形。 【教学过程】 一、引出问题 教师:小朋友,你们听说过七巧板吗?(学生可能有的说听过,有的说没有)这里有一段录 像,介绍了关于七巧板的有关情况,我们一起看一看。 把教科书第 36 页的内容制作成课件,播放完后,让学生了解七巧板的情况,并初步感受到 用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可以拼组合图形。 教师:看了刚才的录像,你知道些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 形等几何图形可以拼成一些有趣的图形,想试一试吗? 板书:拼组合图形。 二、自主探索 1 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教科书第 35 页例 1 中的树、鱼、帆船图。 教师:这些你们都认识吗?它们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可能有的说是这样形状,有的说是那样形状,学生发表意见后教师指出:其实,它们可 以看成是一些基本图形的组合, 你能想象出它们是由哪些基本的图形组合的吗?请用你们的 图形拼一拼。 学生独立拼,拼后在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交流时注意:学生拼的不一定与教科书上的 完全一样,只要学生说得出道理,看起来又像就可以。如鱼可以这样拼: 2 教师:生活中你喜欢哪些动物? 学生自由说一说。 教师:想象一下,你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闭眼自由想象。 教师:你能把你喜欢的动物用几何图形拼出来吗? 请试一试吧。学生先独立拼,拼好后与同伴交流,说一说拼的组合图形像什么,用了哪些图 形。 全班交流时,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出拼的图形像什么, 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高和创新思维的 培养。 三、课堂活动 (1)完成第 37 页第 1、2、3 题。 (2)拼图比赛:我心中的航天飞机。19 四、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教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三、三位数的加减法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第 1 课时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38 页的主题图,第 39 页例 1、例 2 及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 1 2 化,能正确地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3 【教学重点】整十、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方法。 【教具准备】两幅主题图和例题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老师在寒假里到了我们中国东方最大的城市上海去旅游,你们想知道老师是 怎么去的吗?老师是坐船从重庆沿着长江到上海的, 沿途欣赏了美丽的长江三峡。 你知道从 重庆坐船到上海要经过哪些城市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出示长江航线图和售票大厅图。 教师: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图上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用到三位数的加减法的知识。 板书课题:整十整百数的加减。 二、教学新课 1 1 教师: 同学们买过气球吗?明明在买气球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出示第 39 页的情景 图)学生根据图上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 两种气球一共有多少个? 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或者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 教师:这两个问题该怎样解决呢?你们能列出算式并算出结果吗? 学生独立尝试解答,并思考自己是怎样算的。 学生独立解决后,全班交流。 学生:两种 气球一共有多少个?可用 80+50=130。 教师:80+50=130,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可能回答:8 个十加上 5 个十等于 13 个十,也就是 130。8 袋加上 5 袋共 13 袋,每袋 10 个,13 个十就是 130。 从 80 开始, 往后面接着数: 90, 100, 110, 120, 130。 从 50 里面分 1 个 20 出来, 80+20=100, 100+30=130。 教师:同学们真能干,用前面学习的知识找到了这么多的口算方法。 教师:红气球比黄气球多多少个?(或者黄气球比红气球少多少个)又该怎样列式呢?20 教师:80-50 等于多少?你是怎样算出 80-50=30 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 8 袋减 5 袋等于 3 袋,也就是 30。 8 个十减 5 个十等于 3 个十,也就是 30。 想加法做减法,因为 30+50=80,所以 80-50=30。?? 提问:怎样口算整十数的加减法?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2 39 页例 1 下面“试一试” 3 例2 (1)出示例 2 主题图: 水果店运进一批苹果, 堆成两堆。 根据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2)根据学生的回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 水果店一共运进多少个苹果?学生解答后,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回答: 从 300 开始,一十一十地往后数,数 5 个十,即 350。3 个百加 5 个十,即三百五十,也就 是 350。??第一堆苹果有多少个?第二堆苹果有多少个?(方法过程基本同上,略) 4 39 页例 2 下面“试一试” 5 怎样口算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 三、课堂练习 练习六 1~4 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第 2 课时 整十、整百数的加减(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 40 页例 3、例 4。 【教学目标】 1 2 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加减法的检验方法。 【教具准备】例 3 和例 4 的情景图。 【教学过程】确地进行计算。21 一、复习 下列口算各题。 70+20= 80-50= 35+15= 70+80= 800-200= 870-70=3 00+400= 0-200= 让学生说一说,300+400 是怎样算的?720-200 又是怎样算的? 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新课 1 3 教师:小玲和小丁是一个班的同学,他们俩是一对好朋友,想知道他们的家在哪里吗?出示 情景图,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问题。 教师:要求小丁到小玲家一共有多少米,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答。 教师:我们有的同学在计算中经常出错,请看一看你们的计算对了吗? 教师:你是怎样判断 400+500=900 是算对了的呢? 学生可能回答: 我可以把 400+500 再算一遍,看能否得到 900,如果两次加起来都得 900,说明我算对了。 我可以算 500+400,如果 500+400 也得 900,说明我算对了。 我可以算 900-400 看能不能得到 500,如果得 500,说明我算对了。?? 小结:我们在计算时,要判断自己算得对不对,可以进行检验。要检验加法算得对不对,我 们可以用再算一遍的方法, 也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 还可以用和减一个加 数,看能否得到另一个加数的方法来进行检验。小朋友在计算的时候,一定要养成验算的好 习惯,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性。 2 4 出示例 4 的情景图和统计表。 教师:从这个统计表里,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教师:合计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合计在这里就是指科技读物和文学读物一共的册数) 教师:要求文学读物有多少册,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独立解答,再反馈。 教师:600-400=200 算得对不对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反馈。学生:把 600-400 再算一遍,如果两次都算出来是 200,就说明算 对了。 学生:可以算 200+400,如果得 600 就说明算对了。学生:我可以用 600-200 看能否得 400, 如果得 400 说明就算对了。 小结: 要检验 600-400 算得对不对, 我们可以用把 600-400 再算一遍的方法, 也可以用 600-200 看能否得 400,也可以用 200+400 看能否得 600,像这些方法都可以检验减法算得对不对。 小朋友在计算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检验,要养成检验的良好习惯。 三、练习巩固 课堂活动 1~3 题。 练习六第 5~8 题。 教学反思:22 加减法的估算 第 1 课时 加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5~46 页例 1、例 2 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 【教学目标】 1 2 多样化。 3 。 4 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 (1)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做一个猜数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二年级某班有多少个 同学。学生:可能有 50 人吧!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我们在做操的时候,发现他们班站的队比我们班要短一些, 我们班是 55 人,所以我猜他们班可能有 50 人。 教师:这位同学真细心,我们可以说二年级某班大约有 50 人。 (2)教师:同学们再猜一猜二年级大约一共有多少人。 小结:在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不知道准确数量,而猜测它大约是多少,这就是估计,可 以用“大约”是多少来进行表示。 2 春季是传染病的高发期, 学校要给每个小朋友接种乙肝疫苗, 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支乙肝 疫苗,仔细想一想需要先估计哪些数据。 小结:刚才我们估计了每个年级的人数,像这样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进行精确计数,只要 估计出大致结果,这就是估算。 3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估算。 二、合作交流,探究估算 1 (播放课件或出示挂图) (1)看一看:你从图中了解了哪些信息? (2)猜一猜:大约要准备多少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议一议:要求大约要准备多少支乙肝疫苗该怎样列式?(板书) 列式后请同学们来研究怎样进行估算, 在研究的过程中可以一个人先试试, 如果不能想到好 的办法就应该和同一组的小伙伴们一起讨论; 如果你自己想到了好办法, 那就在小组内和小 伙伴们交流一下,看看自己的方法是否能估算出结果。比一比哪一小组想的方法多。 (4)小组派代表说一说估算的方法。 学生中可能有以下方法: 学生 1:把 295 看作 300,把 278 看作 300,结果大约是 600。学生 2:把 295 看做 300,把23 278 看做 280,结果大约是 580。 学生 3:把 278 中的 8 送给 295,使 295 看作 300,278 看作 270,结果大约是 570。 (5)同学们真能干,很快地帮医院的阿姨估算出了结果,那估算的结果该怎么写呢? (6)认识≈,介绍≈的读写,试写≈,比一比谁写得又好又美观。 (7)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估算方法把式子补充完整。(教师板书) (8)初步练习:45 页“试一试” 。 2 (1)同学们估算得真不错,但果园的张大叔遇到了一个小难题,(课件出示:先开来一辆运西 瓜的车,出示字幕“载货 917 个” ,又开来一辆运西瓜的车,出示字幕“载货 470 个” 。最后 出现问题:两辆车一共大约装多少个?) (2)张大叔遇到了一个什么难题,怎么解决? (3)怎么估算?自己选择一种最喜欢的估算方法来帮助张大叔。 (4)谁愿意向全班介绍一下自己的估算方法,并说一说为什么用这种方法估算? (5)把自己的估算方法说给自己的小伙伴听一听。 (6)初步练习:46 页“试一试” 。 [点评:通过一个具体情景,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学生自己选择 估算方法, 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之后学生之间互相介绍自己的估算方法, 培养了学生的表述能力,养成倾听的习惯。 ] 三、愉快活动,发展认识 (1)完成第 46 页课堂活动,多让学生说说估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七第 1、2 题。 [点评:学生掌握估算需要练习,练习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以致用,加深所学知识的 理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能解决生活中的哪些估算问题?还有什么遗憾? 教学反思:第 2 课时 减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7 页例 3 及相应的课堂活动和练习。 【教学目标】 1 法的多样化和估算的合理性。 224 体会用数学的乐趣,培养用数学的意识。 3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导探究 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或出示挂图)星期天,妈妈给了张强 326 元去买学习用品。他高高兴 兴地来到商场的学习用品柜台。一会儿他就看中了两件,一件是随身听,标价为 187 元;一 件是复读机,标价为 525 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方法 (1)看着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估算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 (2)学生自由汇报。 (教师板书) ①随身听和复读机一共大约需要多少元? ②张强有 326 元,如果买 1 台随身听大约还剩多少元? ③如果买 1 台复读机,大约还差多少元? (3)谁能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汇报) (4)其余两个问题怎样解决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思考好了的同学把你的解决方法和 同桌或自己的学习小伙伴交流一下,比一比谁的方法好,哪些组的方法多。 (让学生充分交 流,教师参与、巡视、指导学生的讨论) (5)把你们组的想法和全班同学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些组的方法好,为什么好? (6)学生汇报。 ①学生 1: 估算 326-187 时, 把 326 看作 300, 把 187 看作 200, 结果大约是 100。 估算 525-326 时把 525 看作 500,把 326 看作 300,结果大约是 200。 ②学生 2: 我们组估算 326-187 时, 把 326 看作 350, 把 187 看作 200, 结果大约是 150。 525-326 中把 525 看作 530,把 326 看作 320,结果大约是 210。 (7)能说一说你们组为什么这样估算吗? (8)学生:因为买东西的时候要带足够的钱才能买回你所需要的物品,如果你带的钱不够, 那就麻烦了。 所以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的时候都把被减数看大一点, 这样才有足够的钱去买 东西。还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 (9)总结:我们在进行减法估算时,最好采用被减数、减数同补(被减数补上的不小于减 数补上的)或被减数、减数同去(被减数去掉的要小于减数去掉的) ,这样估算的结果才比 较符合实际生活的需要,才能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 (10)把你最喜欢的估算方法说给小伙伴听一听。 (11)初步练习:47 页“试一试” 。 三、巩固练习,拓展新知 (1)完成课堂活动。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估算方法。 (2) 完成练习七相关的习题。 四、 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可以解决哪些生活中的问题? 还有什么遗憾? 教学反思:25 三位数的加法 第 1 课时三位数的加法(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1 页例 1、例 2 及课堂活动,练习八 1~4 题。 【教学目标】 1 2 3 策略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通过探索,掌握三位数加法的笔算方法。 【教具准备】实际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星星儿童用品商场开业了,里边琳琅满目的商品吸引了不少家 长和孩子们。你们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吗? 播放儿童商场录像,依次出现服装、文具、玩具等儿童用品。最后随着各种物品出现一张价 目表:滑板车 220 元/辆,儿童录音机 260 元/部,自行车 433 元/辆,照相机 418 元/部。 教师: 你从这张价目表上知道了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的同时, 屏幕上依次出现这些问题) 教师:同学们刚才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解决这两个问题:买 1 辆滑板 车和 1 部录音机共要多少元?买 1 辆自行车和 1 部照相机共要多少元? (屏幕上只留下这两 个问题) 教师: (指着第 1 个问题)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 教师:算式怎么列?(220+260=)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的加法。 (板书课题) 二、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新知 1 1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教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它的结果吗?算完之后,把你的方法说给同桌听。 (2)集体汇报,交流方法。 (学生说,老师板书) 学生 1:我是这样算的,2 个百加 2 个百得 4 个百,2 个十加 6 个十得 8 个十,合起来就是 480。 学生 2:200+200=400,20+60=80,400+80=480。 学生 3:200+260=460,460+20=480。 学生 4:220+200=420,420+60=480。 学生 5: 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 (有的学生从个位算起, 有的学生可能从百位算起, 都可以) ?? 教师: 小朋友真了不起, 不仅用多种口算方法算出了这道题的得数, 而且还请了竖式来帮忙, 以后大家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计算这样的题目。 2 2 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知道了买 1 辆滑板车和 1 部录音机共要 480 元,要求买 1 辆自行 车和一部照相机一共要多少元怎样列式?(433+418) (1)估算。 请大家估一估,买 1 辆自行车和 1 部照相机大约一共要多少元? 学生 1:我把 433 看作 400,418 看作 400,大约要 800 元。学生 2:我把 433 看作 430,418 看作 420,大约要 850 元。26 学生 3:我把 433 看作 430,418 看作 400,大约要 830 元。?? 教师: 大家估算得很好, 我们只要把两个加数或者其中一个加数看作和它们最接近的整百数 或整十数来估算,估算的结果都会很接近准确数。 (2)学生尝试计算。 教师:你能算出 433+418 得多少吗?想办法试一试。算完的同学和同桌说说是怎么算的。 (3)学生集体汇报交流算法。 (学生说,教师板书) 学生 1:400+400=800,33+18=51,800+51=851。 学生 2:这道题比较复杂,我是用竖式计算的。 (请他到实物投影仪上讲解)4 3 3+ 4 1 8 851 教师:没想到大家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计算这道题,真了不起!只不过用竖式计算这样的题 目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领, 你们都会算吗?请在作业本上算一算, 已经算完的说说是怎样 算的。 学生交流他们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师板书竖式,边板书边追问个位上 3+8 满十怎么办, 十位上该怎么算? (4)议一议:你觉得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重点突出相同数位对齐,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算十位时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 1。 3 52 页“试一试” 三、巩固新知 教师:小朋友通过动脑筋,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真能干!请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几个智 慧星,想要吗?只要答对里面的题,星星就会属于你。 (1)教科书第 52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第 2 题。 (2)先估算,再计算:练习八的第 2 题。 (3)用竖式计算:练习八的第 3 题。 教学反思:第 2 课时三位数的加法(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3 页的例 3、例 4 及课堂活动,练习八第 5~10 题。 【教学目标】 1 2 3 【教学重点】利用迁移类推学习连续进位加法,能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结合情景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展示台、课件。 【教学过程】27 一、复习引入 1 ] 8+6+1= 6+4+1= 7+5+1= 9+3+1= 2 175+108 359+217 二、教学新课 1 3 (1)出示课件。 教师:有一位农民伯伯家里面养了猪,还养了奶牛,长得可好了,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屏幕出示一农家院里面的奶牛,其中一头奶牛说: “我们共有 153 头。 ” “这算不了什么,我 们比你们多多了,整整多了 270 头。 ”旁边出示说话的一头肥猪。 教师:小朋友们,听了肥猪和奶牛的话,你们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最想知道什么? 指一名学生说出知道了哪些信息。 (奶牛有 153 头,肥猪比奶牛多 270 头) 你最想知道什么?(肥猪有多少头) (2)你能估计一下肥猪大约有多少头吗? (3)你们想知道肥猪到底有多少吗? 请列 式: 153+270 你会算吗?请试一试,让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算,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学生算完后和同桌互相交流, 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然后指一名学生到台上来和全班 同学进行交流。 教师重点指导: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怎么办? 小结:十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百位进一。 2 4 出示例 4 主题图。 教师:在这一幅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你最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 1 辆自行车多少元? 请学生列式:125+378 让学生计算,然后同桌交流算法,特别提醒个位和十位相加的结果都满了十后怎么办? 小结: 我们在计算连续进位的加法的时候,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 就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 3 53 页“试一试” 。 4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 1 题、第 3 题,学生列式计算,交流算法,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2)出示第 54 页第 2 题图。 ①张全跳了多远?李勇呢?请学生自己列式,全班集体订正。 ②集体讨论: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算一算。 四、练习 (1)出示练习八第 7 题图。学生自己在作业本上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和竖式,然后全班 进行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八第 5、6、8、9、10 题。 (3)第 57 页思考题:让学生独立思考,说出自己的想法,看看谁的方法最多最妙。 五、总结 教学反思:28 三位数的减法 第 1 课时三位数的减法(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58 页例 1、例 2 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 2 验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 【教具准备】人民币、情景图、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屏幕出示:星期天妈妈带了 340 元, (出示人民币图)带雯雯来到商场,哇!商场的东西可 真多, (出示图片)普通计算器 120 元, “文曲星”235 元。请帮雯雯算一算:买 1 台计算器 后,还剩多少元? 二、探索新知 1 2 教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 1:我从 300 元里拿掉 100 元,再从 40 元里拿掉 20 元,就剩下了 220 元。 (上台操作 或屏幕演示这个过程) 学生 2:我觉得这种方法其实就是用 3 个百减 1 个百还剩 2 个百,4 个十减 2 个十还剩 2 个 十,2 个百与 2 个十合起来是 220。 学生 3:可在计数器上拨珠。 (上台演示) 教师:你们的方法都非常清楚,还有别的方法吗? 学生 3:我先列出算式 340-120,然后用竖式写出来,像这样:340-120220 把对齐的数相减, 0-0=0,4-2=2,3-1=2,最后就等于 220 元。 教师:对,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你能够将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用到三位数减法中,你 很会学习。 教师: 大家用各种方法算出买这种计算器后还剩 220 元, 你能用估算的方法检验一下这个结 果是不是合理吗? 学生 1:因为把 120 看作 100,300 多减去 100 就剩下 200 多。 教师:如果妈妈买“文曲星” ,买后剩下多少元呢? 学生 1:可能剩下 100 多吧。因为把 235 看作 200,300 多减去 200,还剩下 100 多。 学生 2:也可以这样想,235 元再加上 100 元就是 335 元,340 元去掉 235 元,还剩下 100 多元了。 学生 3:我是这样想的, “文曲星”比普通计算器贵 100 多元,刚才剩下 200 多元了,再花 100 多元,剩下的就只有 100 多元了。 教师: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但究竟剩多少元呢?29 学生:40 比 35 多 5 元,300 比 200 多 100 元,最后剩下 105 元。 教师:大家都用竖式算 一算吧。 (学生尝试计算) 教师:有什么问题吗?在计算时,这道题与上一道题有什么区别? 学生 1:我发现个位上是 0-5,不够减,怎么办呢? 学生 2:可以用两位数减法的方法来做,不够减就从 4 退 1 作 10。340-=5,4 退 1 剩 3,3-3=0,3-2=1,最后还剩 105 元。 [点评:鼓励学生借助估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多角度的合情推理。笔算时,不仅允许学生用 多样化的算法得出结果,更重视调动旧知,运用迁移学习新数学知识。] 教师:这样看来,做三位数减法与做两位数减法有很多相似之处,那谁来说说做三位数减法 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学生 1:相同数位要对齐。 学生 2: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 。 学生 3:哪一位退了 1 后要记住少 1。教师:对呀,怎样记住从十位上已经退了“1”呢? 学生:我把它记在心里。 学生:我在退了“1”的头上记个小点“?”就不会忘记了。 学生:我在退了“1”的 4 的头上记个小“√” ,也不会忘了。?? (3)教师:如果妈妈还想买“商务通”520 元, (出示图片)够吗?还差多少元呢?(学生 尝试计算)520-340=180(元) 。520-340 十位上不够减,又怎么办? 汇报并强化: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 。 三、巩固深化 (出示例 2)教师:看看表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 学生 1:知道了女生人数是 448 人,还有总人数是 876 人。 学生 2:要求男生有多少人。 教师:大家先估一估吧。 教师:大家都计算出来了,怎么知道我们算对了呢? 学生 1:和估算结果对照,估算是 400 多,算出的结果也是 400 多,说明计算是正确的。 学生 2:估算不够精确,我们可以通过再算一遍的方法来验算。 学生 3:我们还可以用男生人数加上女生人数,看得数与总数是否相符。 教师:大家的方法都可以,下面我们都用加法验算一下,看自己算对了没有。 四、综合练习 1 59 页“试一试” 2.第 59 页课堂活动 3.机动练习 □□ -□ 82□□3 -42□ 360 教学反思:第 2 课时 三位数的减法(二)3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60~62 页例 3、例 4、例 5 及课堂活动第 1~3 题。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中探索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2.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综合运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具准备】计算器、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沟通 昨天我们学习了三位数减三位数,算一算,说说你发现了什么。51-8=510-80=517-85=51 -8 □□510 -80 □□□517 -85 □□□ 二、探索运用 1 4 (1)引出问题。 育林小学组织全校学生看电影,其中男同学 327 人,女同学 248 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 生回答。问题一:全校一共多少人? 学生列式解答: 327+248=575 (人) 。 问题二: 男同学比女同学多多少人?学生列式: 327-248= (2)学生尝试计算并质疑。 教师:计算这道题,你又遇到什么新问题吗? 学生:个位上不够减,十位上也不够减,怎么办? 教师:大家自己先想想办法,然后与同桌的同学交流。 (3)全班展示交流 教师:谁来说一说,个位、十位上都不够减时,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 1:我会算个位。个位上 7-8 不够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想知道 英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