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字帖也,有多少草书字帖也,草书字帖也同名同姓

同名同姓 
  张寅没有想到,第一天上班见到的人,就是跟他同名又同姓的老总。老总一听张寅的名字就呵呵地笑了,拍拍张寅的肩膀说:“兄弟,好好干吧!”张寅受宠若惊,脸红红地连忙表示:“一定,一定!”
  回到家,张寅就和老婆分析,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充分利用跟老总的同名同姓这一点有利条件,把工作做到极致,争取为我所用;二是尽可能避免同事的嫉妒,努力跟同事们打成一片,争取有个好的工作环境。
  有了这两点,张寅就积极主动地工作了。只花了一年的时间,张寅就把单位里所有的业务都摸熟了。有了这些,下一步的行动,当然是要为我所用。
  就在这时,张寅发现老总在练习硬笔书法,拜本市最有名的硬笔书法家林道为师。林道的书法在全国都很有名气,介于隶书与草书之间,独成一体。据说林道收徒非常特别,只要徒弟跪倒在他面前叩三个响头就可以了。
  张寅毫不犹豫地跪倒在老师的面前,当然也是毫不犹豫地叩了三个响头,不,是六个。叩前三个响头时,老师还没有坐好,张寅只得重来。老师说:“你多叩了三个头,我就多教你一招。”张寅一听再次下跪,再次叩了三个头。老师哈哈大笑,拍案而起:“好!”
  半年后,老师过生日,做弟子的当然要去捧场祝贺。那一天,张寅在老师家见到了老总。老总盯住张寅好几秒钟,然后说:“兄弟,我们真的成兄弟了!”张寅连忙表示:“你是大师兄,请以后多多关照小弟!”老总呵呵笑,当着老师的面就说:“好,明天让你当主任。”就这样,张寅当上了部门主任。
  有一次在老师家里,老总在宣纸上写下了他的名字,让张寅摩仿他的笔迹,张寅照着写了,结果不差毫毛。老总先是一怔,继而又笑了,拍拍张寅的肩膀:“兄弟,有你这个签名,公司没有我,也能运作。”
  “哪里,这是书法,不是做生意。做生意没有你,怎么行?”这是大实话,老总的生意经念得非常好,公司利润年年创新高。
  那天,老总打张寅的手机,说有笔钱要下午汇出去,他在外地无法脱身,要张寅冒他的签名。张寅狠狠心答应了。张寅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错过就不会再有了。
  老总让财务部长把文件给张寅,张寅假装去找老总签字,匆忙下楼,却是开着车回了家。老婆知道后非常严肃地告诫张寅:“这字你签下以后,你前面摆着两条路,一条是上升的路,一条是去监狱的路。”张寅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一定要走上升的路!”
  张寅拿起笔,运足气,在文件上签下了老总的名字――张寅。老总跟张寅同名同姓又同属老虎,老总比张寅大12岁。下午上班,张寅把签好的文件交给财务部长。
  快下班时,老总来了电话:“兄弟,做得不错。”
  几天后,老总提升张寅做了经理。做了经理后,老总经常让张寅帮他签字。老总经常跟外地年轻漂亮女人泡在一起。张寅心里非常清楚,有好多钱都是汇到老总情人账户里去的。
  老婆含泪劝张寅,“你这样签下去,要签到监狱里去的,别签了好不好?”张寅断然拒绝:“不好!”张寅心里有目标,必须签到坐上总经理的位子为止,去监狱的,绝对不是他!
  两年后,张寅被提升为副总经理。
  张寅知道还有一步路,这最后的一步路也是最难的。
  那时候,张寅还在跟老师学习硬笔书法。有一天,老师有些感慨地对张寅说:“你的书法已经超过我了,只可惜你的字里行间有股杀气。”
  张寅说:“老师,这不能怪我,要怪就怪这个复杂的社会吧。”
  老师叹息说:“我能教你的,都教了,不能教你的,你好自为之吧。”
  张寅告别老师,张寅知道他最后的时刻来临了。
  果然,在单位门口停着好几辆警车,张寅的车一到,警察就围了上来。
  张寅被带到了警察局。原来是老总告张寅冒充他的签名,贪污钱财。
  张寅非常平静地说:“我没有,不信,可以核实我和老总的签名。”
  签名很快核实了,张寅跟老总的签名粗看一样,但在放大镜下看就不一样了。
  原来张寅给老师多叩了三个头,老师教他一个绝招:肉眼看不见的空心字!
  毫无疑问,进监狱的是老总,张寅进的当然是总经理室。
  回到家,老婆和孩子都不在,张寅看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一句话:
  你这人真可怕!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木兰百花园”
更多关于“同名同姓”的相关文章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赏析网 2017同名同姓 
  张寅没有想到,第一天上班见到的人,就是跟他同名又同姓的老总。老总一听张寅的名字就呵呵地笑了,拍拍张寅的肩膀说:“兄弟,好好干吧!”张寅受宠若惊,脸红红地连忙表示:“一定,一定!”
  回到家,张寅就和老婆分析,得出了两个结论:一是充分利用跟老总的同名同姓这一点有利条件,把工作做到极致,争取为我所用;二是尽可能避免同事的嫉妒,努力跟同事们打成一片,争取有个好的工作环境。
  有了这两点,张寅就积极主动地工作了。只花了一年的时间,张寅就把单位里所有的业务都摸熟了。有了这些,下一步的行动,当然是要为我所用。
  就在这时,张寅发现老总在练习硬笔书法,拜本市最有名的硬笔书法家林道为师。林道的书法在全国都很有名气,介于隶书与草书之间,独成一体。据说林道收徒非常特别,只要徒弟跪倒在他面前叩三个响头就可以了。
  张寅毫不犹豫地跪倒在老师的面前,当然也是毫不犹豫地叩了三个响头,不,是六个。叩前三个响头时,老师还没有坐好,张寅只得重来。老师说:“你多叩了三个头,我就多教你一招。”张寅一听再次下跪,再次叩了三个头。老师哈哈大笑,拍案而起:“好!”
  半年后,老师过生日,做弟子的当然要去捧场祝贺。那一天,张寅在老师家见到了老总。老总盯住张寅好几秒钟,然后说:“兄弟,我们真的成兄弟了!”张寅连忙表示:“你是大师兄,请以后多多关照小弟!”老总呵呵笑,当着老师的面就说:“好,明天让你当主任。”就这样,张寅当上了部门主任。
  有一次在老师家里,老总在宣纸上写下了他的名字,让张寅摩仿他的笔迹,张寅照着写了,结果不差毫毛。老总先是一怔,继而又笑了,拍拍张寅的肩膀:“兄弟,有你这个签名,公司没有我,也能运作。”
  “哪里,这是书法,不是做生意。做生意没有你,怎么行?”这是大实话,老总的生意经念得非常好,公司利润年年创新高。
  那天,老总打张寅的手机,说有笔钱要下午汇出去,他在外地无法脱身,要张寅冒他的签名。张寅狠狠心答应了。张寅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错过就不会再有了。
  老总让财务部长把文件给张寅,张寅假装去找老总签字,匆忙下楼,却是开着车回了家。老婆知道后非常严肃地告诫张寅:“这字你签下以后,你前面摆着两条路,一条是上升的路,一条是去监狱的路。”张寅斩钉截铁地回答:“我一定要走上升的路!”
  张寅拿起笔,运足气,在文件上签下了老总的名字――张寅。老总跟张寅同名同姓又同属老虎,老总比张寅大12岁。下午上班,张寅把签好的文件交给财务部长。
  快下班时,老总来了电话:“兄弟,做得不错。”
  几天后,老总提升张寅做了经理。做了经理后,老总经常让张寅帮他签字。老总经常跟外地年轻漂亮女人泡在一起。张寅心里非常清楚,有好多钱都是汇到老总情人账户里去的。
  老婆含泪劝张寅,“你这样签下去,要签到监狱里去的,别签了好不好?”张寅断然拒绝:“不好!”张寅心里有目标,必须签到坐上总经理的位子为止,去监狱的,绝对不是他!
  两年后,张寅被提升为副总经理。
  张寅知道还有一步路,这最后的一步路也是最难的。
  那时候,张寅还在跟老师学习硬笔书法。有一天,老师有些感慨地对张寅说:“你的书法已经超过我了,只可惜你的字里行间有股杀气。”
  张寅说:“老师,这不能怪我,要怪就怪这个复杂的社会吧。”
  老师叹息说:“我能教你的,都教了,不能教你的,你好自为之吧。”
  张寅告别老师,张寅知道他最后的时刻来临了。
  果然,在单位门口停着好几辆警车,张寅的车一到,警察就围了上来。
  张寅被带到了警察局。原来是老总告张寅冒充他的签名,贪污钱财。
  张寅非常平静地说:“我没有,不信,可以核实我和老总的签名。”
  签名很快核实了,张寅跟老总的签名粗看一样,但在放大镜下看就不一样了。
  原来张寅给老师多叩了三个头,老师教他一个绝招:肉眼看不见的空心字!
  毫无疑问,进监狱的是老总,张寅进的当然是总经理室。
  回到家,老婆和孩子都不在,张寅看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一句话:
  你这人真可怕!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木兰百花园”
更多关于“同名同姓”的相关文章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赏析网 2017一、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 5.541亿元
此件清乾隆年代官窑花瓶,体态匀称,色泽饱满典雅,瓶身鲤鱼图案栩栩如生,配以镂空水波纹雕花设计,显得大气富贵,恰到好处地映衬了瓶颈上的红色“吉”字中所蕴含的吉祥之意。该拍品内绘青花,外画洋彩、珐琅彩、粉彩,运用描金,镂空、转心、浮雕、浅刻等多种工艺,极尽奢华、叹为观止,属于清三代瓷器中的巅峰之作。日,在伦敦Bainbridges拍卖行拍出。工作人员为该瓶估价80万到120万英镑。拍卖当天,竞拍者竟在30分钟之内,就将价格提高到了“创下世界记录的4300万英镑。” 在竞拍的最后阶段,每一次出价都以100万英镑递增,据称,这些竞拍者都来自中国。最后清乾隆粉彩镂空“吉庆有余”转心瓶,以5.541亿元落锤。二 、黄庭坚《砥柱铭》手卷 4.368亿元
局部图黄庭坚于1095年前后以行书抄录唐代魏征的《砥柱铭》,卷长8.24米,正文82行,加上历代的题跋,总长近15米。作品经王厚之、贾似道、项元汴等收藏,长期流传于中国民间,20世纪上半叶从广东流往日本,为日本有邻馆收藏,直到数年前,为台湾藏家购得。日晚,在北京保利春季中国艺术品拍卖专场夜场拍卖会上,《砥柱铭》书法长卷,以8000万元起拍,开始竞拍价以百万元的幅度上升,在快速突破1亿元之后,竞拍价开始以200万到500万元上升,突破1.6亿元之后,竞价开始以千万元为单位,并迅速上升到3亿元。这时,竞争在拍卖会场左侧两个场外电话委托席之间展开,最后以3.9亿元人民币落槌。加上12%的佣金,总价达到了4.368亿元人民币成交。这一成交价创造了中国艺术品成交新纪录。三、齐白石《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 4.255亿元
《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创作与1946年,称齐白石书画之绝品。为历年公私所见齐白石绘画及书法尺寸最大的一幅,画作纵266厘米,横100厘米,所匹配的篆书“人生长寿,天下太平”对联,单幅纵264.5厘米,横65.8厘米。画面气势宏伟,有松柏围英之喻。与之匹配的篆书四言联浑厚自然、端庄大气,浑厚自然、端庄大气,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和平发展的美好祈望,对人间幸福、天下太平的美好祝愿。日晚,该画在中国嘉德2011春拍现场经过逾半小时、近50次激烈竞价,最终以4.255亿元人民币成交,创下中国近现代书画新纪录。四、北宋《子母猴图》 3.62亿元
北宋巨作《子母猴图》系水墨纸本,略微设色,纵92厘米、横46厘米。图绘一母猴呈侧蹲式扭首坐立,闭嘴抿鼻双眸炯视,神态安详而严肃,似在眺望无限之远方,流露出一种超然而清淡的超逸之感。子猴窜于母猴背上扭头张望,右手欲扶摸母猴脸部,而母猴右手则紧拽小猴尾巴绕压住子猴小手,母猴左手回曲向后似应托举小猴臀部。构图布局之奇绝,毛色梳渲之鲜润,形象刻画之准确,神态表现之生动,显示出画家的颇具匠心和精湛技艺。此图既无图名,又无款识,然无论构图,还是形象刻画,还是精妙之梳渲、奇绝之神态。此图历经元内府(“天历之宝”)、明洪武内府(“司印”半印)、明永乐帝朱棣的驸马袁容(“袁氏家藏子孙永保之”)、清代梁清标、笪重光、伍元蕙、黄德峻、刘芬等共钤有十一枚鉴藏印,均出自历代宫廷贵室或著名书画鉴藏家,传承有序。再观其所用画底,为麻纸,色呈深黄,纸较厚实且表面平滑,纤维较粗而分布均匀,质地坚实硬密。用手触之有清脆之声,比一般纸硬而光滑,光亮呈半透明,且有一定的防蛀防水功能,颜色亦古朴美观。此正是宋代主要用于书画且还用于印刷佛经的黄麻纸。日,《子母猴图》在九歌春拍现场以3.62亿元的惊人价格拍出。五 、房大年、文宗帝《万岁山图稿本》立轴 3.348亿元
《万岁山图稿本》作者房大年,文宗帝立轴,纸本设色。乃是房大年与元文宗罕见之艺术精品。文宗帝和房大年二人所画《万岁山图稿本》,峰峦竞秀之间,云水楼台掩映,亭廊轩榭,纵延蔓迴,楥檐高琢,勾心斗角,图中心位置绘有巨型太湖石,正如《辍耕录》记载:&&中有小玉殿,内设金嵌玉龙御榻,前立玉假山一峰,西北建侧堂一间。在2010北京九歌秋拍拍卖会上以成交价3.348亿元卖出,打破了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拍卖纪录。六、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手卷 3.080亿元
草书《平安帖》又名《告姜道帖》,为绢本,纵24.5厘米,横13.8厘米,共4行,41个字。《平安帖》上并没有作者的名款,但历史上大多数人都认为是王羲之所书。延展开这幅草书帖,41个字的周围盖满了几十方收藏鉴赏印章,可见其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屡次易主。乾隆帝盛誉该帖“可亚时晴”,媲美“三希堂”瑰宝王羲之《快雪时晴帖》。该帖经乾隆二次题识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且历经多位收藏家收藏,流传有序,极其难得。经考证,它在元代被鉴定大家柯九思收藏,在其左右及宋绫隔水的骑缝上盖有他多方收藏印。此后这件作品入明初收藏家李锦之手,之后为文徵明所得,明嘉靖二十年文氏父子将其刻入《停云馆法帖》卷四,被认定为唐人所摹,后此帖归其长子文彭所有。万历年间流入北京,被王世懋、孙鑛等发现。明末藏于安徽歙县收藏家吴家凤处。清初分别藏于曹溶、李宗孔及梁清标家,之后被收入内府。北宋时期记载内府所藏名家法帖的《宣和书谱》中,共记载了243件王羲之法书,其中就有草书《平安帖》。《宣和书谱》中记录的王羲之帖被分为行书和草书两类。两类中都有叫《平安帖》的,现藏于台北故宫的《平安帖》为纸本行书,与此绢本草书《平安帖》内容完全不同,只不过“同名同姓”而已。日20时57分,草书《平安帖》以2.75亿元拍出,加上12%的佣金,总成交价3.08亿元。七、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 2.3亿元
鬼谷子下山大罐,罐高27.5厘米,口径21厘米,腹径33厘米,足径20厘米。素底宽圈。整个青花纹饰呈色浓艳,画面饱满,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浑然一体。人物刻画流畅自然,神韵十足,山石皴染酣畅淋漓,笔笔精到,十分完美,正如孙瀛洲先生所说的:“元代瓷器&精者颇精&”。主体纹饰为“鬼谷子下山图”,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元青花瓷属于奇货可居。在存世甚少的元青花瓷器中,绘有人物故事题材的更是凤毛麟角。鬼谷子下山大罐于日以1400万英镑由佳士得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八、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瓶 2.24亿元
纹扁瓶瓶高45.3厘米,口径7.8厘米,足径14.5厘米,圆口,口边微外侈,长颈自上而下渐阔,扁圆式腹,椭圆形浅圈足。通体青花为饰,瓶口及颈部绘卷草纹和缠枝莲纹各一周。腹部为青花留白海水龙纹,一条矫健威猛的白龙在苍茫无际的大海中遨游,以青花点白龙双睛,白龙回首曲体,须发飘扬,四肢伸张,呼之欲出。青白相间的波涛上下翻滚,汹涌澎湃,又见点点黑斑,大有铺天盖地、水珠激溅、迎面而来之感。尤其是以青花点白龙双睛,愈显神采。宣德时期,有“诸料悉备,青花为贵”之说。此瓶的装饰过程是先在瓷坯上以尖状工具勾画龙纹轮廓及龙之双目、冠发、厚唇、牙齿、爪趾、鳞等细部,然后在龙身周围用青花料满绘波涛汹涌的海水并施透明釉,入窑高温烧成。日以2.24亿的高价在江苏万达春季拍卖会上拍出。九、清乾隆浅黄地洋彩锦上添花“万寿连延”长颈葫芦瓶 2.206亿元
清代,当景德镇御瓷工匠采纳及熟习乾隆初年开创的绘画技艺后,一种奢华繁缛的装饰工艺——“轧道锦地”备受推崇。这种以细针状物在釉面上刻画卷草纹、凤尾纹和花卉纹以表现“锦地”效果的工艺,于景德镇日臻完善。这只长颈葫芦瓶就是这一时期的杰作。瓶上所绘纹饰色泽艳丽多变,重叠交错,构图精巧,细致缤纷。该瓶在日香港苏富比举行的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会上,经过足足45口叫价,最终被香港收藏家张永珍以2.5266亿港元购得。这一价格,刷新了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世界纪录。值得一提的是,张永珍在2002年5月中国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花4150万港元竞得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而后慷慨捐给上海博物馆。十、郎世宁《乾隆大阅图》之《行阵》 2.037亿元
《乾隆大阅图》是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为乾隆皇帝精心绘制的宏幅巨作,艺术技艺高超,反映了乾隆年间的国力昌盛和中西文化的高度融合。共有《幸营》《列阵》《阅阵》和《行阵》四卷。《乾隆大阅图》第四卷《行阵》是一卷长达24米、宽0.69米的巨幅绢绫手卷,图中所绘人物多达9000个,虽不及半截指长,却面貌分明、神情宛然,所绘衣饰仪仗、车马枪炮、旗鼓等描绘也十分精细,一丝不苟。据悉,《行阵》在乾隆时期悬挂在紫禁城重华宫内,是四幅画卷中唯一一幅落有宫廷画家款印的图轴。这幅中国清朝皇室珍品大约在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期从紫禁城被掠夺到欧洲,此前被巴黎一个家族持有。日法国南部城市图卢兹被拍卖。《行阵》以2,205万欧元(约合2.037亿元)的高价被拍走,刷新了亚洲艺术品在法国的拍卖价格纪录,也是全球明清书画的成交新纪录。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spider.nosdn.127.net/ef90ca8d3dda.jpeg旧忆 | 和青春一起苍老
和青春一起苍老
在我二十几岁的这几年,读过的还记得的属于年轻人的小说有以下的这些。和它们的不期而遇一定程度上也结构了日后的自己,爱屋及乌,既然爱的是这样一些近乎于颓废、而且吊儿郎当的东西,人也就变得有点颓唐、同时无所顾忌了。
作者叫老妞,载于九九年某一期《收获》,那一年我去南京会当时的一个哥们儿郭猪,逃课去的。极其巧合的是睡丫下铺的那位竟然是我初中时一同学。南京有个《扬子晚报》,我在学生宿舍一厮床上得到一张,上头就有绍介这篇小说的短评。
星期一回到泰兴,到黄昏于鼓楼报刊零售部买了那期《收获》,费时一周左右课堂上读了,觉得上学再没有意思。九七年夏天,我失意在家,越发佩服名不见经传的老妞,又到泰兴去医院附近买了本老钮的《苦情》,酷暑读了,疑心二者是一个人,始终没能确定,《苦情》已不如《手心手背》青春了。
我读《手》时总想起郭猪那乱七八糟的卧室,还有站在走廊上他打开贝司盒子给我看那些打口带,印象里头有一张崔健、也有一张何勇的。那个黄昏,南京的天空阴云密布,望楼下那小学校南腔北调的大学生们走来走去,兴兴奋奋不知该怎样消度一个周末。
一九三七年的爱情|
称其为青春小说绝对是不妥当的,书里的主人公没有一个是年轻人,创作者叶兆言也四十几岁了。我还要目之为青春实属刻意所为,但是在我以为至少我阅读当年却是一个青年人的,书中也自始至终洋溢着一种扑之不灭的青春炽情,泛滥着汹涌的爱之渴望。
大时代的小人物,小人物的大感情,我为那种契而不舍的爱而激动着,从而产生最深的共鸣。年轻的人是容易犯错误的,尤其是爱着一个人的时候。爱使人变得多么自私,我拆看了多少无辜者的私人信件,我偷窥着别人的秘密,我为自己不是那个被爱者而伤悲,我为XX目不斜视的眼神而夜不成眠,我在那个激情四溢的年代读这本激情四溢的长篇,以之作为对于青春的纪念。
挪威的森林|
至今不忘的是书中所叙,“我”和直子在东京街头不发一言没有目的不分日夜地游走,一前一后,那样子的忧郁;至今不忘的还有即这是披头士的一首歌,但是至今还没有听到过,只是每一次听到披头士总要想起这本书来,想起村上春树。
我读这本书的时候是在天津一个人住在红桥区一栋红砖旧楼里。冬天,暖气很暖。连续用了一天一夜时间读完,我的朋友们都还不知道这本书,总感到有种偷欢似的孤独。那间屋子有个壁橱,为我塞满了费心而选购的古旧书籍,常常开了望一望,很少读。等到朋友们都知道《挪威的森林》,这本书已经臭了一条街了。青春经不起爆炒的,这是至理。
石康一下子冒了出来,瞬间浮出海面,其作品也恰好投合了九十年代末青年人心想漂泊的兴趣爱好,至少适合了我的胃口。
大家都过着那种晃晃悠悠没有目标的生活,听着一些老得不能再老感伤得不能再感伤的旧情歌,读一些玄而又玄口不择言三迷九道的古书,思绪飘荡在六十年代的美利坚合众国。自比那些身无分文头上戴花走在去往旧金山公路上的花童。
生活是漂着的,今天在这里,明天又在那里,后天不知又到了哪里——扒最廉价的火车,三五个流浪,到海滨城市住上一个月,在浅水边游泳到精疲力竭。和心爱的姑娘说分手,从北到南再到北,回到心脏,在心脏里沉默。只有忧伤是自始至终的,挥之不去,挥之还来。脸和脸对视,看到迷惘的自己。
丁天是个人名,不是一篇小说。是许多篇小说。每一篇都是青年人的,或者至少以年轻人的眼光去看问题的。读到过的第一篇就是载于《青年文学》上的一中篇《漂》。有极明显的王朔痕迹,模仿得倒也惟妙惟肖。但是要显得轻,要显得苍白,要显得文气,那一期的封面也就用了他的肖像。一个近视,长发披肩。
以后又相续读到《饲养在城市的我们》、《数学课》,越写越好,大有希望的样子。直到又出第一部长篇《残酷青春》,不行了。基本上就是短篇的叠加拼凑痕迹尤为明显,中气不足。很有些凑字数的意思。
王朔倒是做了个序还是跋的。看得出老王是却不过盛情,敷衍写了二、三页,提了一点忠告。也算王兄坦诚。也亏这老痞子,怕小丁还听得进去。后来就又有了本中短篇辑《剑如秋莲》。竟是“家乐福超市”买的。第一回在超市买书,也可能是最后一次。
客观地说良莠不齐。可以看得出一个文学青年的成长经历。力气还是费了力气的。接下来的两本书《伤口咚咚咚》仍是《残酷青春》的重写。《象爱情一样》多有重复,都没买,都是在书店读掉的。
没有经过那段历史的人,一定以为这是一部商业运作下乘势推出的拙劣模仿,是石康《晃晃悠悠》的盗版,是盗版商的一番小人之举,事实上不是这样的,据我所知它的成书过程几乎是和相似题名的《晃晃悠悠》同时,甚至还要超前一点,倒非生不逢时而未引起任何轰动,而是这篇幅也不是太长的长篇小说要内敛得多,沉重得多。是已经走到了青春边缘的过来话语。
相较石康更为现实。虽然也只是一个俗套的爱情故事框架,已经不能引起人感动,但是弥漫于字里行间的压抑挫败颓废却使人读起来心生悸动,苍白的瞬间既逝的年轻时光以及飘忽不定的夜晚降临的孤独还有对于死亡的恐惧。武汉毕竟又是一个不同于北京的城市。物质的城市是属于商人政客小市民。而真正拒绝这个城市的灵魂却是那些除了青春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迥异的灵魂。我们相聚在一起喝酒,打牌,看电影,溜冰,唱歌,谈天……在老之前死去。
彻头彻尾花掉整整一个礼拜把这本不长的长篇看完,那一个星期总是下雨。天天躲在屋子里,晒不到太阳,心都要发霉。听那些很老很老的歌子,克制住自己。显得那么忧郁,总是想起前苏联的一部电影《命运的拨弄》插曲《与心爱的人不能分离》,想起那一对雪中送别的男女,仿佛我就是那个跟着列车疾去的女孩。雪花飘于脸上,冰凉冰凉的,而心存温暖。
“字如烟花只开一瞬”,我喜欢这样一个句子,它是浪漫主义的,我喜欢浪漫主义。在现实面前,我只是痛苦自责赤裸,我逃到虚幻的非现实里去,在那里自由的歌哭,脱光衣服在雪地上撒野,做俯卧撑做到精疲力竭。坐一辆夜行列车到不知名的远方去……
人生不就是一场梦吗?“柳芭”逝去了,而我觉得正是在她逝去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拥有了她的一切,包括永远的分离。
我的倒儿爷生涯|
现在是八月二十七日零点十九分,我得拉开椅子去从床头柜抽屉里把这本书翻出来。现在翻出来了,时间已经是零点二十二分钟的样子。
连带取出的还有一本以后看完了的《晃来晃去》。我先确信一下,作者是范伟,果然是和一东北小品演员同名同姓的。封面之一角框定为新写实长篇小说。这倒并非我所关心。我看重的是“倒儿爷”这个词。
在装帧设计上此词采用了手写体,足见封面设计“叁陌工作室”所在。扉页我是留了言的,写道“未知他日读此,是否就有当年看塞林格时的悸动及在天津红桥的一个冬夜一气读毕《晃晃悠悠》时的激情,未来的事自然是未知的,随他去。眼下在这个沉寂的西部城市思想也没有,烦恼也没有,平淡的过每一天,不咸不酸的日子,就像一朵琥珀中的花,哪晓得有过多少年的历史,死在灿烂的一刻总算不错,何必计较太多,倒卖生活,倒卖一切,奈何灵魂不值钱,否则倒要用其去换一壶酒,小麦酿的来喝,一任泪如梅雨样流。默之四月七日下午送仙桥归后。”结尾我也说了话,讲的是“读毕于六月十一下午一点三十九分,于蜀都兴川,比预想的好得多”。
果然如此,现在仍能想起阅读中的乐趣,还能记得有一个上午是把书带到一号桥下府南河畔柳荫里石凳上读了起始的几章。河里没有船,望见对岸那四层小楼两个大水车,走来走去的担担。近午了肚子饿,叫一碗麻辣豆腐,甚是可口。闭了书想起一些很久远的事,年轻而又忧郁,主人翁徐庄倒是和我同姓,在莫斯科认识的何小君也正是我所向往的女子。
在那些阅读此书的日子,我不自禁的想起这样一些人物:叶赛宁、普希金、叶利钦、张虹英、基铺、漠河、布尔什维克、王朔……不知为什么联想起王朔。张虹英是同过一年学的朋友,后来在天津读了四年俄语,中间到哪个俄语小国进修了半年,而今也不知流落何处。一本书不可能写尽一个人的一生,能简简单单叙写一下青春,就已经不错。
《在路上》正文403页,分5部,有的章节所叙不多,才三五页。节奏都是很快的,正象所描述的那些流浪而没有负担的生活。几百页的大部头读起来并不觉得累。一是说明凯鲁亚克超自然的创造宗旨还是得到了完美的体现,再也说明文楚安的译笔还是相当不错的,是得居于成都这样一个西部的内陆城市才能这么从容的完成这等题材著作的翻译。某种程度上成都使我类比于美国的丹佛市,除了旧金山,美国还有另外一个城市也是我向往的,就是盐湖城,在书中未曾得到提及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我一直不能想象凯鲁亚克流浪归来,困居旧寓用三个星期在30米长的一卷打字纸上一气呵成。我能想象的是这部小说非得一气呵成,正如血管里的鲜血;我不能想象的是那30米长的打字纸到底有多长,是一个人一生的距离吗?是东海岸到西海岸的距离吗?或者还是颓废的萨尔和放荡的狄安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回忆的距离?思念的距离?我们的一生都是在路上的的走着,马不停蹄的走向死亡。
两个星期了我还没有读完这本书,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总是放一张唱片——精选的美国乡谣,从第一首约翰.丹佛听起,听到第十五首Don Mclean的(SANFRANCISCO)就停下读书,很认真的闭上双眼靠于圈椅仔仔细细的听一遍,就仿佛自己也在去往旧金山的路上,身无分文而一腔热血,有一大帮朋友却不在身边,在天黑之前拦上一辆货车,半梦半醒任多嘴的司机疯狂的驾车朝无边的黑夜驶去,我用那个女孩子的一张照片做书签,那是一张夏天的相片,那一天太阳一定很好,而她的笑脸更加灿烂。
多么奇怪,她灿烂的微笑首先使我爱上了她,然后使我爱上了这个城市,自然也爱上了那个刚刚逝去的夏天,也在逐渐瓦解我在路上的梦,使我第一回认真的思量起平静的死水微澜式的生活是否更适合已经不再年轻的我。多么危险,一种家的诱惑在我每一次打开这本书看到这张照片时兴起,我知道我老了,到了考虑结果思前想后的年纪,在路上的日子是属于年轻人的,我已经经历过了,这样快,只剩下永恒的追忆。照片夹在第261页,此页往后,不知断了一根拇指的狄安和又开始流浪的萨尔下面还要往哪儿去,我也不知道哪一天可以把这本书读完,生命之中不知道不了解不明白的事太多了,也许这正是活着的意义。
全文写毕于二零零一年八月二十九日零点三十四分。
令人恐惧的寂静,镜子里的自己,小分头,苍白的脸。一只有触角的小虫在书桌上爬来爬去,
谁是它的上帝?      
深夜,了无睡意。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旭草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