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篇美文500字5000字左右的正能量文章

  从第一次写稿到目前为止,一共策划了9次讨论,发表了100篇文章。两年多的时间,“金色池塘·老少咸议”栏目里的话题讨论群不断地扩大,从开始的10个人,发展到现在的22人。这是一个文学爱好者的“池塘”,同时也是一个有温度的“池塘”。

  温度,这是大家共同的感受!

  2014年3月23日,新民晚报《金色池塘》专刊正式面世,每星期一期,每期4版,这是上海第一家主流媒体以4个版面的篇幅,直面老年人话题,确实是需要勇气和胆识的。尤其是封面的“老少咸议”栏目,专门就老年人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向老年人,老年人的子女,以及有关部门提供考虑问题的思路,再加上大一号的字体,一面世,就受到广大读者尤其是老年读者的欢迎。

  为了写出更多契合“老少咸议”话题文章,2016年3月,《金色池塘》主编和经常给晚报写稿的郑自华联系,希望老郑能组织人写稿,通过深入广泛的思考,写出有一定深度,能对老年人有所启示的讨论文章。在老郑周围,有一批文学爱好者,于是,由老郑牵头,成立了“金色池塘文友群”,我有幸第一批入群。第一次写稿的题目为《退休以后,“做”还是“不做”》,这个话题立刻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两种不同的观点发生了激烈的碰撞,并各自确定自己的角度和选题。2016年4月17日和5月1日的“老少咸议”分别刊登了这次的10篇讨论稿,一炮打响,群里欢呼雀跃。

  志同道合中凝聚温度

  我们“池塘”大部分为退休人员,有厂长经理,有老师会计,有企业管理人员,有公务员,有普通工人,不管资历深浅,水平高低,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文学爱好者。在群里,有好多文友在各种报刊发表过文章,有的出版过著作,是比较成熟的写作者,我们称之为“老人”;群里更多的是“新人”,所谓“新人”就是文青,比较青涩,平时只是自己写着玩玩,属于“孤芳自赏”,没有在媒体上发表过文章。“新人”娄惠静多年来一直热衷于阅读“夜光杯”的文章,将她喜欢的文章都剪贴在剪报本上,已经积累了有几大本。进群之后,发现有好几个她熟悉的作者,当我们聚会时,她拿出剪报本,让这几位作者十分感动。作为“老人”,他们与“新人”平等相处,每次讨论,大家都畅所欲言,袒露心声,对于“新人”提出的意见,“老人”也能虚心地听取,并认真地修改自己的稿子。

  无私奉献中体现温度

  每次写稿,群主老郑一发声,“‘池塘’群里说文章,听取‘蛙声’一片”。老郑向编辑汇报确定每次写稿的选题以后,安排大家就选题展开深入讨论;对那些观点新颖、角度独特的构思予以肯定,同时提醒大家防止文章偏题字数超标;为了保证文章的质量,要求作者对文章进行二稿三稿,甚至四稿五稿反复修改。“池塘”有三条温馨的“群规”:一是所有稿件先发群主,群主将稿件一律隐去姓名,按收到顺序编号,如5.3,就是第5篇文章的第3稿,然后上传“池塘”供大家“拍砖”(点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公平竞争,凭文章的质量取胜;二是为了锻炼“新人”,优先录用“新人”稿件,当然,质量一般的,不管新老,一律不予采用;三是提倡“回头看”,文章发表了,当然值得庆贺,但不等于文章就完美了,提倡发表的稿件与原稿比对,看看有什么修改之处,吸取经验教训。每次大家的稿子发到群里之后,“老人”周伟民、王妙瑞、吕庆等,都会对每一篇稿子从标题到遣词造句做出中肯到位的点评,稿子好在哪里,问题在哪里,如何修改,为什么这样修改,尤其是周伟民,他的点评字数甚至超过作者文章的字数。正是这些“老人”的古道热肠、无私奉献,“新手”进步很快,每次群里的写作任务也都能顺利地完成。

  提携新人中感受温度

  最让人感觉温暖的,是“老人”对“新人”的提携和鼓励,对“新人”的一些创作设想,大家群策群力帮助出点子,鼓励“新人”大胆写作。“新人”李文娟接命题文章后,在群友们温馨的关爱和鼓励下,壮着胆子发到群里。于是,有的诚恳指出不足之处,有的标点符号都予以纠正。靠着“老人”的指点,再加上完美的笔墨,于是就有了2017年12月15日发表的处女作《女人最魅是中年》。“新人”郑清心,在群里发了一张毛主席当年接见她全国劳动模范的公公的照片,想写一篇纪念公公的文章,写出初稿后,大家一起帮助修改,于是,就有了将近5000字的《一张珍贵的照片》在“百姓纪实”版面上的文章。“新人”程介平酷爱写作,但多年来进步不大,文字拖沓,主题不鲜明,进了“池塘”,经过“老人”的反复“敲打”磨炼,现在如鱼得水,从去年在晚报崭露头角,一年时间,已经有二三十篇散文随笔在多家媒体刊登。程介平说:我的文学梦是在“池塘”起步的。至于我本人,也一直受到“老人”的鼓励和帮助,有一次聊天谈到地铁地图的事情,王妙瑞立刻敏锐地发现是个好题材,并一再在电话里和微信中督促我快写。我虽然喜爱文学,但对于给报社投稿,信心不足。王妙瑞鼓励我大胆写,有什么困难大家会一起帮助的。正是在大家的鼓励和督促下,我的《让“蜘蛛网”活起来》,第一次登上了“夜光杯”的版面。当娄惠静的处女作《竹趣》发表之后,吕庆和群主策划,让群友们在刊有《竹趣》的报纸上,每人题上鼓励或祝福的话,营造成“众星拱月”的态势。当群主将充满群友情谊的报纸交到娄惠静的手里时,她为之震动,随即激动得热泪盈眶,她哽咽着,感谢着,陶醉于无比的幸福之中……

  相互关爱中传递温度

  我们不仅在写稿时相互切磋,相互鼓励,群友之间还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相互关心,相互鼓励。我们群里,有三位文友是大病患者,每次聚会,他们都会相互问候:“身体还可以吗?”离别时,总不忘相互关照“保重身体!”关切之情溢于言表。范正青突发脑梗住院时,群里更是关怀备至的问候和祝福不断,并劝他暂时搁笔修养为主。有一次,费平在群里询问,他老家的一位亲戚久咳不止,要来上海看病,问哪家医院比较好,路线怎么走,立刻有多位文友介绍相关医院,并发出了最佳最经济路线图,供费平选择,令费平十分感动。

  在“池塘”里,很多“新人”第一次发表了作品,第一次拿到了稿费。为了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池塘”邀请了知名作家李大伟、童孟侯、上海楹联学会会长杨先国,免费开讲座,并互相探讨写作心得;此外,“池塘”还组织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比如,参观晚报;到浙江安吉、福建福州采风;组织募捐。“池塘”从创建以后就充满了正能量,当有人在群里发布了不合时宜的信息,立刻就有人站出来进行批评。“新人”林筱瑾说:“我有很多群,有养生的,有大学同学的,有设计团队的,但是,‘金色池塘文友群’在我心中是最重要的,是置顶排列第一位的。”在“池塘”,我们时时感受温暖。

  但愿,在夕阳的余辉下,我们20多位群友,携手同行,一路欣赏山高水长,鸟语花香,写出更美好的篇章,记录我们美好的晚年生活,为老年朋友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但愿,我们的“池塘”温暖如春,水草丰美,闪耀着金色的光芒!

}

孙子兵法不是教人如何练枪,如何排兵,而是定义并描绘了军事理论的原则和框架,虽千年颠扑不破。

孙子兵法所有的理论,是基于这三条原则之上建立的,颠扑不破。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谋攻篇》中提出的重要准则。这也是孙子兵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写人记事的作文40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