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传送带问题小问题 第三问 看不懂

&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知识点 & “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物理兴趣小组...”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1)他们分别将电流表接到灯L1,L2支路测出I1,I2,再接到干路中测出电流I.结合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写出I1,I2,和I之间的关系是:&.(2)另外三位同学在使用电流表时,其电流表的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下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种情况.请分析他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甲同学的问题: &乙同学的问题: &丙同学的问题: &.&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1-贵州省遵义市遵义县五中九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二)
分析与解答
习题“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1)他们分别将电流表接到灯L1,L2支路测出I1,I2,再接到干路中测出电流I.结合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写出I1,I2,和I之间的关系是...”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即I=I1+I2.(2)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为:①电流表要与待测电阻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应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③要合理的选择量程,不能向偏角过大或过小;(1)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即I=I1+I2.故答案为:I=I1+I2(2)甲图出现的现象是:电流表的指针反转.甲同学的问题:电流表的正负极接线柱接反了.乙图出现的现象是: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太小.乙同学的问题:电流表所用的量程太大.丙图出现的现象是:电流表的指针偏转角度太大,超出了其量程.丙同学的问题:电流表所用的量程太小.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1)他们分别将电流表接到灯L1,L2支路测出I1,I2,再接到干路中测出电流I.结合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写出I1,I2,和I之...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1)他们分别将电流表接到灯L1,L2支路测出I1,I2,再接到干路中测出电流I.结合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写出I1,I2,和I之间的关系是...”主要考察你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
【知识点的认识】在研究涉及到几个变量的物理问题时,常常采取只允许一个条件改变、其它条件不变的方法来进行探究.控制变量法常用于探究物理规律的实验教学中.例如:在研究“电阻上的电流跟电压的关系”时,确定对象是电流以后,引导学生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实验.先控制一个物理量--电阻不变,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再控制另一个物理量---电压不变,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最后综合这些关系得出结论.又如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等.探究性实验一般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试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命题方向】物理规律中经常出现有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比例关系问题,实验结论的表述用控制变量法的这些都是中考命题的关键.【解题方法点拨】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接触比较多的一种探究方法,需要掌握.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解答,知道应该控制哪些因素不变,改变哪些因素;探究性实验是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同时要注意实验时的控制变量.
与“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1)他们分别将电流表接到灯L1,L2支路测出I1,I2,再接到干路中测出电流I.结合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写出I1,I2,和I之间的关系是...”相似的题目:
为了探究金属的热胀冷缩现象,沈老师制作了如图所示的“金属线膨胀演示器”.取两根等长的金属丝,左端分别固定在调节螺杆上,右端固定在指针的中孔位置,指针的中孔右端勾挂小弹簧的一端,弹簧另一端固定在铁钉上.实验前,调节左端的螺母,使两指针都指向刻度盘的最左端(此时弹簧被拉伸).点燃蜡烛,移动蜡烛架,增大金属丝的受热范围.金属丝膨胀,弹簧拉动指针向右偏转(指针最下端是可转动的支点).①指针向右偏转幅度越大,金属丝的膨胀程度&&&&.②若用此装置做比较铁和铜两种金属受热膨胀的实验,对两种金属丝的选择要求是&&&&,加热时对两蜡烛火焰的要求是&&&&.③若用该装置探究金属的膨胀与温度的关系,要保证两根金属丝的&&&&和&&&&相同,对蜡烛火焰的要求是&&&&.④该装置的设计和实验运用的科学方法有(填两种方法):&&&&、&&&&法.&&&&
刚刚接触物理时,同学们对“装满水的杯子里还能放多少枚回心针”产生了兴趣,通过讨论,大家认为:放入回形针的数量多少可能与“杯子的材料,杯口的大小,杯内所盛液体多少”有关.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装满水的杯子里放回形针的多少与杯口大小的关系.
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这种运动只在没有空气的空间才能发生,在有空气的空间,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比较小,可以忽略,物体的下落也可以近似地看作自由落体运动.为了探究自由落体运动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小明有如下猜想:猜想一: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下落的高度有关;猜想三: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为验证猜想的正确性,几位同学用三个金属球做了一系列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实验序号材料下落高度(m)下落时间(s)1铁球201.962铁球302.473铅球201.96(1)为验证猜想一,应比较实验序号&&&&和&&&&,结论是:&&&&.(2)请你帮助小明验证猜想三:①器材:0.5kg的铁球A、1kg的铁球B和皮尺,还需要的器材是&&&&;②实验步骤:&&&&.&&&&
“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物理兴趣小组...”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1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  )
2(2013o大丰市二模)如图所示,小明将看3D电影的两只镜片P、Q平行放置,把发光的白炽灯放在P的左边,分别在A(PQ之间)、B(Q右侧)两处透过镜片观察白炽灯.旋转P,A处亮度不变,B处亮度变化明显.把白炽灯换成正在工作的液晶显示器,旋转P,A、B两处的亮度均变化明显.下列推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3细心的淞淞发现:“瓢泼大雨”以很大的速度落到地面,“毛毛细雨”则缓慢地飘落到地面.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师告诉他,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会越来越大,而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淞淞研究发现,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空气对不同材质的球形物体的阻力与球的半径和球的速度都有关系,下表为淞淞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阻力与球的半径和球的速度都有关系,下表为淞淞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
小球编号&1&2&3&4&5&小球质量(g)&2&5&45&40&&小球半径(cm)&0.5&0.5&1.5&2&4&小球收尾速度(m/s)&16&40&40&20&&(1)通过比较1号和2号小球可以得出结论:&&&&.(2)编号为4号的小球,受到的最大阻力为&&&&N,依据的原理是&&&&.(g=10N/kg)(3)淞淞想探究小球的收尾速度与小球的半径是否有关.与4号小球做对比,请给5号小球的质量设置合适的数据填在表中,以便完成探究.
该知识点易错题
1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  )
2(2013o大丰市二模)如图所示,小明将看3D电影的两只镜片P、Q平行放置,把发光的白炽灯放在P的左边,分别在A(PQ之间)、B(Q右侧)两处透过镜片观察白炽灯.旋转P,A处亮度不变,B处亮度变化明显.把白炽灯换成正在工作的液晶显示器,旋转P,A、B两处的亮度均变化明显.下列推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3细心的淞淞发现:“瓢泼大雨”以很大的速度落到地面,“毛毛细雨”则缓慢地飘落到地面.这是怎么回事呢?老师告诉他,从高空下落的物体,速度会越来越大,而所受空气阻力也会随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因此物体下落一段距离后将以某一速度做匀速运动,通常把这个速度称为收尾速度.淞淞研究发现,在相同环境条件下,空气对不同材质的球形物体的阻力与球的半径和球的速度都有关系,下表为淞淞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阻力与球的半径和球的速度都有关系,下表为淞淞某次研究的实验数据.
小球编号&1&2&3&4&5&小球质量(g)&2&5&45&40&&小球半径(cm)&0.5&0.5&1.5&2&4&小球收尾速度(m/s)&16&40&40&20&&(1)通过比较1号和2号小球可以得出结论:&&&&.(2)编号为4号的小球,受到的最大阻力为&&&&N,依据的原理是&&&&.(g=10N/kg)(3)淞淞想探究小球的收尾速度与小球的半径是否有关.与4号小球做对比,请给5号小球的质量设置合适的数据填在表中,以便完成探究.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1)他们分别将电流表接到灯L1,L2支路测出I1,I2,再接到干路中测出电流I.结合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写出I1,I2,和I之间的关系是:____.(2)另外三位同学在使用电流表时,其电流表的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下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种情况.请分析他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甲同学的问题:____乙同学的问题:____丙同学的问题: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为了验证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1)他们分别将电流表接到灯L1,L2支路测出I1,I2,再接到干路中测出电流I.结合你所学的物理知识写出I1,I2,和I之间的关系是:____.(2)另外三位同学在使用电流表时,其电流表的指针摆动分别出现了如下图甲、乙、丙所示的三种情况.请分析他在电流表的使用上分别存在什么问题,并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甲同学的问题:____乙同学的问题:____丙同学的问题:____.”相似的习题。物理学家壮举:发现三体问题的13族新的周期性特解 | 万物至理小组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86147人加入此小组
这是一个让物理学家日思夜想的抽象问题:你可以预测三体系统会按照什么样的周期性轨道运动吗?自三体问题被发现以来的三百年中,人们只找到了三族周期性特解。最近,有两位物理学家完成了一个壮举:一口气找到了十三族新的周期性特解。这项工作或许能帮助天文学家对行星系统有更深入的理解。这些新发现的结果令研究者们欢欣鼓舞。“我非常喜欢这个成果”,普林斯顿的数学家Robert Vanderbei说到。虽然他并没有参与这项工作,但是也整晚地思考这些问题。三体问题的提出可以追溯到17世纪80年代。之前牛顿已经得出结果,两个物体(比如恒星、行星)如果只受到彼此间的万有引力作用,环绕对方运动,那么他们的运动轨道是可以精确预测的,而且轨道的形状永远是椭圆。但是对于同样的问题,当物体数目增加到3个时,却始终得不到确切的结果。在之后的两个世纪,科学家们为解决这个问题绞尽脑汁,直到德国数学家Heinrich Bruns指出,寻找三体问题的通解是枉费工夫,只有特殊条件下的一些特解是存在的。现在,人们知道,通常情况下三体问题的解是非周期性的。要发现三体问题的周期性特解绝非易事。著名的数学家拉格朗日和欧拉在18世纪得到了一些结果,20世纪70年代,美国数学家Roger Broucke和德国天文学家Michel Hénon借助计算机又得到了更多的结果。上述所有这些被发现的特解可以被归结为下面3族:拉格朗日-欧拉族、Broucke-Hénon族和8字形族,其中8字形族是物理学界Cristopher Moore于1993年发现的。8字形族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在这族特解中,三个物体在一条8字形的轨道上互相追逐。拉格朗日-欧拉族的解非常简单,就是三个物体等间距的在圆轨道上运动,就像旋转木马那样。Broucke-Hénon族的解比较复杂,两个物体在里面横冲直撞,第三个物体在他们外围做环绕运动。在贝尔格莱德物理学院的物理学家Milovan ?uvakov和VeljkoDmitra?inovi?发现新的13族特解之后,三体问题特解的族数被扩充到了16族。“这些结果非常美妙”,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数学家Richard Montgomery说到。发现新的特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三个物体在空间中的分布可以有无穷多种情况。必须找到合适的初始条件:位置、速度等等,才能使系统在运动一段时间之后能够回到初始状态,即进行周期性的运动。?uvakov和Dmitra?inovi?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的论文描述了他们的方法:运用计算机模拟,先从一个已知的特解开始,然后不断的对其初始条件进行微小的调整,直到新的运动模式被发现。“我们所做的事情,思路非常简单,简单到大家都可以做”,Dmitra?inovi?说到,“当发现这些新的特解的时候,我们非常吃惊,然而更吃惊的是,这些解之前其他人居然没有发现。”面对数量如此巨大的解,贝尔格莱德的两位物理学家发明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他们运用了一种叫做“形状球”的抽象空间,通过物体之间的距离来描述轨道。拉格朗日-欧拉族解的最简单情形在这个球上就是一个点,因为在这个解中,物体间两两的距离是恒定的值。然而其他的解就复杂得多了。比如被他们起名为“纱线”的解,在形状球空间中的形状就像一个线团,而在实际空间中,轨道的样子就像一大坨意大利面(RAmen!)。?uvakov and Dmitra?inovi?根据此方法把所有已发现的通解,包括前人发现的那些,总共分成了16族。他们又根据对称性和其他性质将这16族解分成了4大类,其中第一类囊括了所有前人发现的特解。他们下一步的工作,将会检测这些特解哪些是稳定的,也就是说即使受到小的微扰也能维持。如果某些解是稳定的,那么说不定在现实世界中我们能看到它们的实例。迄今为止,唯一在太空中观测到的,被人们广泛接受的三体运动特解,是太阳、木星、特洛伊小行星之一构成的拉格朗日-欧拉解。但是如果我们对更远的天体进行观测,也许能发现一些新的、更复杂的特解的实例,比如一个看起来像意大利面的“太阳系”(RAmen!)。Dmitra?inovi?说,“观测天文学正在飞速发展”,但是他又补充,观测到这些新的特解依然是非常困难的,“发现他们还需要很长的时间,而且我确信,至少不会是明天。”编译自:
+ 加入我的果篮
不错的文章。RAmen!
不明觉厉。。。
拯救还是降临?Is a problem.
无法拯救的三体人...
球状星系,那么黄道面什么的可以吃掉了吧
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编程爱好者
也许宇宙的目的就是为了求出N体问题的周期性特解。
建筑学专业,分形艺术小组管理员
8形是稳定的,目测其他目前发现的都不行
建筑学专业,分形艺术小组管理员
引用 的话:8形是稳定的,目测其他目前发现的都不行也许还有海农那个解
南门二不算是Broucke-Hénon族解的具体体现么?
地球人不用担心被入侵了
除了拉格朗日解,其他解估计都是要求三体等质量的。
应该无解吧
拯救派的福音;降临派的噩梦;幸存派压根不在乎;潜伏派表示观察观察再说。
(C)2017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求解答一个初中的滑轮题目 第三问【物理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57,236贴子:
求解答一个初中的滑轮题目 第三问收藏
为了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G=100N的重物提升到高处.小明同学设计了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当小明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下拉力F拉绳时,重物的速度υ和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若重物与地面的接触面积S=5×10-2m2,不计摩擦,绳对滑轮的拉力方向均可看成在竖直方向.求:(1)在2~3s内,拉力F的功率P及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2)在1~2s内,拉力F做的功W.(3)在0~1s内,重物对地面的压强p只要第三问 网上的答案看不懂啊:网上说F压=F支=30N=G物+G动-3F1,为什么要加G动呢?
我是图甲……
大物理吧有人在吗
稍等…刚才有点事…
G物+G动-F=G物-F+G动=G物-(F-G动)没问题吧?因为你这样算考虑动滑轮质量…所以拉力有一部分用来提升动滑轮…则提升物体的力为(F-G动)…所以F压力=G物-(F-G动)你再算出F与拉力的关系就行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物理传送带问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