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学科工作总结片断教学与其它学科有什么异同点

当前位置: >>
【美术】说课资料22例
1、关于美术课说课的问题(推荐文章) 关于美术课说课的问题(推荐文章) 一、什么是说课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关于美术课说课的问题为了提高美术教师的业务素质, 在教学研究活动中, 增添了一个新的课题――说课。什么是说课?我们认为,说课就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在上课前向领导 或者同行们阐述一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关于美术课说课的问题具体地说出这一节课的教学目 标 、教学
重点、难点的分析和对教材的处理,包括教学程序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采用, 学法上的指导等方面的观点。说课是教师互相交流,共同切磋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它有利于推动美术教材 教法的研究,有利于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 二、说课说什么 说课的内容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一)说教材。 说教材主要从教材的知识结构和教材的编排体系上说对教材的理解。主要从以下三点去说: (1)本节 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什么,确定教学目标 的依据以及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由是什么。 (2)说本节课教材在本课书或全册教材的地位及其与前后教材的联系。 (3)怎样处理教材。处理教材要看 下面两种情况进行处理:①教材内容的观点包括教材的例子与形势发展比较带有滞后性怎样进行处理。② 为了使教学具有更强的逻辑性,对教材内容在教学程序上怎样进行调整。说教材,实质上是分析教材,这 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础,也是教师说课的重点内容。 (二)说教法。说教法就是说这一节课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说明采用这些方法的理由和所 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在一堂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其中一种是最主要、最基本的。说教 法时,首先说出这一节课选择哪一种方法为 基本教法,理由是什么。其次说出在哪些教学内容或教学环 节上 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说学法是说教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即学法指导。如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 写生、技法训练等方法。在一堂课中,不可能把所有的学习规律全都教给学生掌握,说课时,根据本节课 的教学内容,说出其中一至两种指导学 生学习的方法。 (四)说教学手段。说教学手段就是说这一节课在教学过程 中将采用哪些教学手段。例如教哪些内容需 要挂图或实物展示、 哪些内容用投影、挂范画等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运用,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 标 的需要,要恰当地有机地使用,电化教学手段不是使用得越多就越好。说教学手段要根据学校教学设 备条件的实际。 (五)说训练。说练习就是说这一节课设计了哪些东西在课堂和课外让学生进行写生或临摹练习。重点 说能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说训练时要简明扼要,切不可把零碎的东西都一一 作介绍,应择其要者而 述之。 (六)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说教学过程,就是说这一节课的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思路。说课教师应 在有限的时间内,说明应如何导入新课,传授新知识,如何进行能力培养和进行德育渗透等有关内容。最 后说一说板书设计。说教学过程是说课最重要的内容,它最能体现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因此,说课教师必 须花大力气去研究,说好教学过程。2、《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 印象主义绘画》 教材分析: 印象主义绘画是 19 世纪 60 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 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 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 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 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第 1 页 共 35 页 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 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 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 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 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采用现代教学媒体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 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 19 世纪 60 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 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 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 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 微妙色彩变化。 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 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 创造了条件。 (实 物投影欣赏不同画派的作品及网上查找有关印象主义绘画的资料,请学生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教师最 后总结引出正题。) 二、讲授新课: 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马奈的作品。 《日出印象》是描绘日出时在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波生动的作画 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酒吧侍女》色 调明快而热烈。 以上两幅作品先请同学谈欣赏后对该作品的感受是什么?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印象主 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是活波、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 2、欣赏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作品《大 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教师介绍该画的背景及艺术风格和特点:该画描绘的是巴黎附近一个小岛上风和 日丽的下午,人们在悠闲散步,垂钓,游玩的场面。画家采用笔触明确,色彩鲜明的点彩画法,在绘画艺 术上注意纯粹形式的分析和探索,画面显得呆板而缺乏生气。 小结:新印象主义,实际上是印象主义画 派的一个分支,它流行于 1880 年以后的一段时间里。这一画派把印象主义绘画发展到了一个极端。他们 主张绝对禁止在调色板上调和颜色,而只能以原色的小色点排列或交错在一起,让观众的眼睛自己去起调 色作用,很像五彩缤纷的镶嵌画,有人称他们为“点彩派”。 3、欣赏后印象主义画家塞尚,凡高,高更 的作品。 《静物:苹果与橘子》 该画中的各种物体,尽管没有像古典静物画中强调的那种真实的质感, 但其坚实,硬挺而内在的形体结构给人以独特的感受。色彩单纯、响亮而饱和,在对比中又使画面富有明 快的节奏感和韵六律。塞尚的这种理性分析与主观表现,引发了人们绘画观念上的变革。塞尚被 20 世纪 的艺术家们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向日葵》 这幅作品以包满而纯净的黄色调,展示了一个画家内心 中似乎永远沸腾着的热情与活力,宣泄着画家对生命的尽情体验与永久的激动。凡高那种狂放不羁的风格 对后来的野兽主义绘画产生了很大影响。 《塔希提妇女》 这幅画是后印象主义另一位画家高更的作品。 画家以饱满而浓烈的色彩、宽大而又果断的笔触、稚拙而又粗矿的线条,将两位土著妇女平实而又厚重的 表现出来。画面给人一种浓郁的土著生活气息,充满浑朴天真,神秘而久远的原始感。高更的作品具有主 观化的自然情境。 小结:后印象主义画派,注重如何在绘画中强调表现画家的主观情感和内心世界,不 在片面追求外光和色彩效果在画面上产生的真实感觉,而是具有更为主观化的感情因素和象征性的精神观 念。这种观念的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说明:本文说课的感觉比较欠缺)第 2 页 共 35 页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3、《色彩心理》说课稿 人美版第 3 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色彩心理》 一、说教材《色彩心理》说课稿 1、教材分析: 《色彩心理》是选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高级中学美术课本》(试用)第三章《美术作品的艺术 语言》的部分内容。《色彩心理》说课稿这一章包括形体、明暗、色彩、空间和肌理共五部分,我从中选 取色彩这一节加以扩展,成为本节课的内容。《色彩心理》说课稿本课从首先回顾色彩的基础知识,然后 通过游戏,让学生体会色彩心理的作用,并联系生活去感受色彩心理。采用 Authorware 制作的多媒体课 件辅助教学,既加强了课堂的交互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 2、教学目标 : 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目的是通过美术基础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学会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进而培养学 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高中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当前美术教学的实际情况,我 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为: (1)知识目标:掌握有关色彩的基础知识 (2)能力目标:A.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B.培养学生对色彩的实际运用能力 (3)发展目标:A.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B.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C.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竞争 和发展的能力 (4)情感目标:A.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B.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 看待社会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2)常见色的色彩联想 教学难点 :常见色的心理效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的教学过程 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 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 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 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 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 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 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 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 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互 动 师 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设计了两个游戏,让学生通过游戏来自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学生每参予一 个游戏,都会思考完成游戏的办法,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感受到色彩的魅力,然后在游戏中体验, 在讨论的环节中联系实际,自由发挥,对讨论结果探究验证,最后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知识扩展。教师 从学生遇到的问题入手,引出学习任务,然后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对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学生 比较棘手的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最后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强化自己的 角色意识,始终以学生的朋友身份出现,让学生时刻感受到与教师处于平等的地位。在设计游戏时要注 意游戏的趣味性,以活跃课堂的气氛。 三、说过程: 四、说注意事项第 3 页 共 35 页 1、因为课件的导入 环节中插入了音乐,在导入 部分欣赏图片时,应注意及时把音乐关上,以免授课 的其它环节受到影响。 2、在“游戏一”中,要强调学生看到屏幕上的色彩,说出自己想到的内容时从两个方面来想:一是实际 物体;二是联想到的心理。如看到红色,实际的物体可以想到红旗、血、太阳等,而联想到的心理有热情、 危险、食欲等。
3、在学生讨论时,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体会色彩心理的灵活运用,如自己的服装、校园 的环境、教室的布置等。 4、本课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加上游戏式的教学法,课堂的气氛非常活跃,教师应注意调控课堂纪律, 把握好课堂的活跃程度。 五、小结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游戏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充分调动了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课堂气氛活跃;从教学效果看,知识目标完全达到,能力、发 展和情感目标基本实现。 以上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色彩心理”这一节课的有关设想,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批评指 正。小学三年级美术《跳舞的点和线》 4、小学三年级美术《跳舞的点和线》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小学三年级美术教材的内容,是一节用中国画的形式进行点、线的造型表现课,是一节集欣 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第四册教材中有一课《水墨游戏》的内容,让学生对中 国画用具的使用方法及水墨的基本特点等知识有了一定接触。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中国画的笔 墨技巧,而在本节课后安排了《我爱大熊猫》一课学习形体的笔墨造型。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 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学生对中国画 的学习是十分感兴趣的, 但对繁杂的笔墨技法较为畏惧。 所以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乐趣是关键。 《跳 舞的点和线》说课,就是抓住学生发展的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感悟“新发现”,在不自觉中掌握中国画的 笔墨技巧,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本节课的目标可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课时重了解中国画的简单知识,欣赏及尝试点、线的各种造 型练习。第二课时则用点、线完成有节奏的造型练习。在这里我将以第一课时作为我的说课内容。 二、教学目标 认知领域:了解中国画的艺术要素、基本常识。增强对毛笔运行的轻重、缓急、提按、快慢等方面的体验, 以及感受由此产生的点、线的浓淡干湿的趣味变化。 操作领域:对点、线的造型进行大胆的想象与表现,构成多样式的彩墨画作品。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丰 富学生的创造能力。 情感领域:通过中国画形式的点、线欣赏研究与游戏式练习,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由衷的民 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发现彩墨在生宣纸上产生的一种特殊变化,充分感受水墨、色彩浓淡干湿变化的 趣味性。 四、教学难点。第 4 页 共 35 页 难点:用水的多少与用力轻重缓急不同所产生的变化,启发学生进行富有创造性的点、线、面构成探索。 五、教法、学法分析 在学习中,应有意识地利用其在绘画过程中已出现的自发性点、线、面倾向,因势利导,运用多次的 观察、比较、总结、创作环节,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从而使学生能更为大胆自由的进行表现。 学生对水墨画充满了好奇心和表现的欲望,在本课中学生运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一次次的欣 赏、观察研究出点和线不同的表现方式,再进行独立的造型表现。 六、教学流程 1、观察发现,激发审美期待 (我先请学生在宣纸上画出一个点和一条线)“小朋友,你觉得这样的点和线漂亮吗?想让你的点和 线活起来、跳着舞和你见面吗?”教师充满诱惑的语言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适时课件播放教材中的 三幅彩墨中国画吸引学生的视觉,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观 察三幅彩墨中国画, 直观又生动, 欣赏完毕, 让学生说说这三幅画中的点和线为什么会跳舞?分析其中点、 线、面构成的疏密、粗细、节奏等韵律变化之美。“原来普普通通的点和线竟然能组成这么多漂亮的水墨 画,你也想让自己笔下的点和线会跳舞吗?”接着揭示今天的学习主题――《跳舞的点和线》,从观察欣 赏到课题,从学生的兴趣,到勾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求知欲望,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 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的冲动。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去观察,再结合自己的观察来说一说。虽然画 面色彩丰富,但学生却能发现这些点和线都是有规律的。儿童的造型方法生动、变形、夸张,甚至抽象; 让小朋友对结构有所认识,以儿童所特有的天性,绘画语言会更生动,更具表现力。 2、游戏体验,学习中国画的基本知识 由于学生对中国画的学习会存在一定畏惧心理,所以在认识绘画工具后我让学生用笔在宣纸上自由的 挥洒,让其在涂鸦游戏中体验中国画的笔与墨、色、宣纸的特性。这一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为学生 接下来的过程中将画表现得更加生动打下了基础。 接着实物投影展示辨析, 评述水墨的干湿浓淡变化规律。 我将一边示范一边让学生也试着画一画以此来认识用笔、用墨、染色的基本方式,从而让学生直观的掌握 水墨的变化规律。 3、自主创新,展开创作过程 有了前面的铺垫和学习,学生都跃跃欲试。在作业之前先让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作品,在大量感知的基 础上进一步激起学生创作的欲望。再提问“你准备怎样来表现你心中的点和线?它们会带着怎样的色彩? 跳着怎样的舞来和你交朋友”? 让学生把自己绘制的美丽图画贴到黑板上。 在此过程中继续播放刚才欣赏过的图片, 循环的图片欣赏, 让学生在充满愉快感的艺术氛围中进行创造,有所参考,拓宽视野,活跃思维,让他们在无形中受到了美 的熏陶。创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把多种方法结合使用,画出和别人不同色彩、不同构图的画,展开比赛,这 样就激励学生创新、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4、评画析画,分享创作快乐 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学生创作的作品,先让学生互评自评你觉得哪张画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 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点线的组合是否生动、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 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提醒在以后的作业中要注意克服这些缺点,扬长避短。 5、总结 最后教师总结谈话:中国水墨画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绚丽的瑰宝,那么作为新世纪的小主人你应该怎么 去继承和发扬呢?请小朋友在课后多去找一找、 多去欣赏一下我们的国粹! 让学生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魅力, 激发学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画的喜爱之情。 七、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堂课的缩影,一个好的板书能为整堂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教学内容。第 5 页 共 35 页 5、《敦煌艺术中的彩塑》说课 敦煌艺术中的彩塑》 我说课的内容是四年制初中美术课本第七课《敦煌艺术中的彩塑》。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 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 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敦煌艺术中的彩塑》说课 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主要是对敦煌艺术中的彩塑作较为系统的介绍。使学生在对敦 煌大背景的了解下,重点突出彩塑艺术的知识。本颗将以彩塑图片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 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敦煌彩塑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是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 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了解敦煌彩塑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的重要地位,并 掌握其发展的历程。 3、教学重点和难点:敦煌是一个艺术宝库,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①敦煌的位置:对敦煌艺术作综合的介绍 ②敦煌彩塑的地位: 表现主体:佛教偶像 表现对象:佛、菩萨、天王、力士等 ③敦煌彩塑的发展史: 早期:从北朝前期继承秦汉雕塑深沉宏大而形成的浑朴单纯,到北魏后期南方“秀骨清像”的造像风格风 靡北方; 中期:隋唐两代,彩塑规模宏大、造型生动、绚烂多姿; 晚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形神、塑工和敷彩均已失却了盛期的活力。 结合中国历史的发展,可以得出敦煌彩塑的盛衰史与中国佛教艺术的变迁是一脉相承的。 四、敦煌彩塑的功能和特点 1、功能:既是宗教艺术品展示的殿堂,也是僧侣从事宗教活动的场所。 2、特点:塑绘结合市融合多种艺术语汇的造型艺术。 五、思考题 1、敦煌彩塑是怎样以自己的造型特点,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敦煌彩塑虽然都要受到佛教模式的制约,但艺匠们还是发扬了我国民间雕塑艺术的优秀传统,结合自己的 生活经历和审美理想,塑造了大量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使敦煌彩塑在中国雕塑史和佛教造像史上占有重 要的地位。 2、敦煌彩塑艺术经过怎样的发展变迁? 发展初期:从北朝前期继承秦汉雕塑深沉宏大而形成的浑朴单纯,到北魏后期南方“秀骨清像”的造像风 格风靡北方; 鼎盛时期:隋唐两代,彩塑规模宏大、造型生动、绚烂多姿; 衰败时期:包括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形神、塑工和敷彩均已失却了盛期的活力。6、《人像头像》说课稿 人像头像》 一、教材分析第 6 页 共 35 页 1、教材内容《人像头像》说课稿 从初中一年级下期第四课开始,学生开始接触到人物画,捉到人物画,学生并不陌生,他们在小学时 儿童画曾多次接触,到了五六年级,又学习过人物结构和一般的比例关系,具有一定的正确性认识和经 验.但这种认识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还不成熟,几乎还带有强烈的儿童画的痕迹.本课将就人的 面部特征进行初步研究,并通过人物头像的写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物面部形 象、结构和表情有所接触,掌握分析、比较的观察和描绘方法,形成较为完善,成熟的人物画。 本课教材主要通过传统的“八格图”和“三停五眼”等方法,向学生介绍人物面部的基本规律,包括 头型特征、五官位置和表情变化等.按大纲要求,本教学内容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讲授课,第二课时为 技法练习课.但为了更好的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画法,在第一课时我也安排了人物画的写生练习,但不是 对真人的写生训练,而是面对照片进行练习,这一方面降低了写生的难度(对象可以保持不动),另一方面 更利于对人物头像画的步骤进行更直观的讲解.这将为下一课时的真人头像写生打下基础。 2、教学目的 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人的脸型特征和五官的位置关系,以及人物面部表情的变化规律. ②初步掌握人物头像的观察方法和描绘方法。 3、教学重点 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4、教学难点 ①培养学生观察和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和性格特征,掌握人物头像的相关知识。 ②掌握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和步骤。 5、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二、授课部分 &引入新课部分&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断。目地: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影片,并对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发生兴趣, 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点击图标,打开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电影明星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认 不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答案肯定是认识,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让大家回忆上课前看的影片,让同学们 讲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已经回来了课堂,这时提出问题:既然大家都认识这些人, 或者说能记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来加以判断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会得出答案: 是通过人的样子及人的脸来判断的。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大家:人的脸是一个人的标志。所以在我们进行人 物绘画时,往往就得从人物头像开始。要画好人像,首先要对人脸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今天这 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与我们人脸有关的知识。 &讲授新课部分& 点击“开始”,进入课件首页。首页分四个部分:脸型特征、五官位置、表情变化、作业 演示,它们分 别链接到不同的章节。 一、脸型特征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样子的人,这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脸有一样,我们要认识一张脸,首先得从他的脸 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 点击“脸型特征”,进入《脸型特征》,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由若干人物头像组成的图片。这图片一方面吸 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个问题:这么多的脸,他们的脸型有没有规律呢? 点击图片,出现“相之大概,不外八格”。讲解。 点击“八格”,出现“田国目用,由甲申风”。 用鼠标指向“田、国、目”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 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由、甲、申”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 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第 7 页 共 35 页 用鼠标指向“用、风”两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 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 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完成脸型特征的讲解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巩固,再在学生中选出一部分脸型比较明显的同学站起来,让其 他同学判断他们的脸型。 (这样可以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这八种不同脸型的特征,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同时, 老师要针对大家回答的情况,加以进一步和分析) 二、五官位置 (过滤)提问:掌握了人物的脸型以后,我们的人物画就迈出了第一步,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想像在画面 中已经画了一个脸的轮廓了,哪么接下来又该画什么了呢?(学生一起回答:五官)。 点击“五官位置”,进入页面,出现一个人头像。 要画五官,首先得确定出它们不同的位置,这个很重要。引入传统的“三停五眼”。 1、三停 就是把我们的脸从上到下分成三份,这三份就叫“三停”,是如何分的呢?请大家看图: ①鼠标进入发际区域,出现“发际”二宇,点击,鼠标进入眉弓区域,出现“眉弓”二宇,点击,出现“上 停”; ②鼠标进入鼻底区域,出现“鼻底”二字,点击,出现“中停”; ③鼠标进入下颏区域,出现“下颏”二字,点击,出现“下停”; (讲此节内容时,还应适当的结合自己的面部进行讲解) 注意: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图中的眼睛的位置在什么地方? (回答)基本上在脸的中间部位. (在确定五官位置时,这点非常重要) 2、五眼 就是我们的脸(正面)宽为五个眼睛长。 点击鼠标,出现几条线,把脸横向分成五份。同时有两只转动的眼睛,可以移动到每一份中,大家会发现, 这五份的宽度是相同的。(一方面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另一方面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五眼的关系) “三停五眼”古代画家根据成年人的面部五官位置和比例归纳出来的。如果某人的五官不同于这一标准, 则成为其明显特征。因此,“三停五眼”是衡量人的五官大小、比例、位置的准绳。但是,儿童与成人不 同,年龄越小,眼睛位置越偏下,五官位置显得越紧凑。 (过渡)人是有生命的,同时也是有感情的,而人们的感情往往都是写在脸上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喜形于 色”等都是说的这个意思,那么这种写在脸上的感情,我们)通常就叫他表情,人有喜,怒、衰,乐等丰 富的感情,也就有了今天我们要讲的丰富的表情,人们把感情写在脸上,今天,我们就把表情写在纸上。 (点击“下一节”)出现标题“丰富的表情”,同时在屏幕上出现一面砖墙,在墙上画有三种具有不同的表 情简笔人像画,还有一个小丑。 (三)丰富的表情 今天这里也来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丑,他已经捺不住了,就忙着在墙上画了起来,我们看他画的是什么? 哦,原来他画了三个人像,还不一样呢?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这三幅不同的人像画,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 (一起回答)表情; (提问)再请同学们观察他们表情的不同是如何表现的呢? (回答)通过五官的不同来表现的,主要通过眼、眉,嘴的不同形态来表现的。 好了,大家都看到了,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简单的变化就可以把人物的表情表现出来,哪么究竟小 丑是怎样把人物的喜、怒、衰、乐画出来的呢?有什么绝招吗? 我们来问问他? 点击鼠标,出现“画人笑,眉开眼弯嘴上翘;画人哭;眉掉眼垂嘴下落,画人怒;垂眼落嘴眉皱掉。”这 就是画人物表情的基本方法, 请同学们跟我一起来念一念, 在念的时候, 希望大学能记住这几句口决。 (与 同学们一起念)。第 8 页 共 35 页 当然,今天我们讲的只是一点基本的方法,所以也只能通过这样的方法,画出简单的人物表情,但这又是 其它表现方法的基础,其它的表现方法都是在这样的方法基础之上展开的。 (过渡)我们讲了这么多了,可能很多同学的手也开始痒了,也想在你的纸上画出你的同桌或者朋友,但究 竟怎样画,大家的心里可能还没有底,哪么我们的人物画该怎样画呢?(点击“下一节”) (四)步骤演示 屏幕出现一张白纸. 请同学们把纸拿出来,今天画什么呢?今天我专程为大家请来了一位模特,大家请看: (点击鼠标)出现一 女子,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画的模特。哪么我们该怎样来画呢? 首先,我们要仔细观察对象,在观察的时候就要运用到我们今天讲的这些知识,主要从人物的脸型、五官 的位置及表情变化,例如:我们观察这位模特,(提问)这位模特的脸型是属于什么脸?五官的比例有什么 特别的?她的表情是怎样的? (回答)她的脸型是属于“甲”字型脸,中停要宽一点,表情是在微笑。 步骤演示,分别点击每一步的按钮,出现每一步的步骤演示图。 在这里,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基础水平,设计了两种方案。一是,如果学生基础较差,就一步一步的讲, 边讲边画,二是如果学生水平较高,可以先讲步骤,再播放演示过程,让他们能自主的观察对象,表现对 象。 &小节&讲评学生完成的作业 ,同时根据作业 情况复习巩固讲的知识点。7、湘版七年级美术“傲雪梅花”说课稿 湘版七年级美术“傲雪梅花” 一、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傲雪梅花”说课稿是初中美术第七册第四课的内容,傲雪梅花说课稿这一课内容属于中国画范畴中的一 些基本的知识。作为学习中国画的入门课,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技法以及中国 画是怎样运用笔墨进行作画的。为以后学习、欣赏中国画打下基础。傲雪梅花说课稿使学生能了解古代文 人怎样以物咏志抒发自己的情怀。 (二) “傲雪梅花”说课稿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的韵味。 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 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审美情感。 (三) 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画是通过笔、墨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画面关系,从而达到以物咏志抒发情怀。所以把笔、墨的表现方法 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古人是通过笔墨的表现来抒发情怀,展现个性。每一幅大师的作品都是他们人格的 写照。 但是怎样通过笔墨来表现个性又是“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 因而把“有个性的表现笔墨的关系” 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结论的教学理念。 2、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 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教学。最大限度的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思路及设想:第 9 页 共 35 页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第一课时:介绍中国画发展史、表现题材、 技法分类。演示用笔用墨的方法。第二课时:选用梅花的诗歌及图片设置情境导入,然后介绍梅花外型及 所蕴含的寓意、及象征精神,接着示范画法及技法讲解、学生分析和尝试。第三课时学生自主进行练习、 创作。 教学中始终贯彻美术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而不是培养画家。即学生只要知道怎么画、为 什么这样画,并不要求“他们”一定会画的方针。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得出问题的过程,注重使用学生讨论 (教师参与其中)这一方法得出结论。 五、教学程序:(教学环节设计) 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②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③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④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⑤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以上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是:学生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 统一;传授知识与增进民族情感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相统一等教学规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王维的诗(谜语)引出新课,使学生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增进民族 自豪感。 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1、 运用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讲解中国画的发展史,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3、 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提高学生美术的素养。 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教师(示范)画一张花鸟画,让学生观察中国画的用笔用墨。通过演示既可以让学生感受中国画是怎 样画的,又可以通过观察教师作画,进行思考,进而领会中国画的笔墨韵味。 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让学生讨论教师演示时使用的笔法和墨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得出结论。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体现 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通过探索总结的结论,比教师告诉的结果印象会更深,掌握 的时间会更长。利于学生将来能自主的学习,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现今的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并不是培养画家。因此,本环节,只要学生能大 胆的用手中的画笔在宣纸上涂、抹、甚至乱画都行。学生在体验笔墨韵味的同时,他们(小组)之间会互 相学习,学生自己会发觉谁“涂”得好、谁的不够好。而这些体验教师是无法直接告诉学生的。本缓解教 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与赞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体验,学生能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或 技巧。编织美丽》 8、湘版美术教材第八册第十课 《编织美丽》说课稿 一、说教材: 《编织美丽》是新版美术教材第八册第十课的教学内容。这一课的原题目是《编纸条》,非常直观但我个 人觉得标题缺乏一定的趣味性,所以将它的名字改成了《编织美丽》,我想这样的课题会更符合新课程的 理念。《编织美丽》是一堂手工制作课,学习采用传统编织最基本的提压技法,感受用纸条做原材料而编 织成的有趣作品。这一课最重要的不是只让孩子们掌握编织的技巧,而是寻找生活中与编织有关的物品, 同时将生活的体验与感受加入到自己的作品中来, 培养孩子们观察的习惯, 用美装点生活, 用生活创造美。 基于以上考虑我设计的本课教学目标是:第 10 页 共 35 页 (1)掌握编织一提一压的基本技法。 (2)采用编织的基本技法制作一件作品。 (3)通过教材提示与自我观察,掌握改变经纬纸条的形状或灵活变换提压的制作方法。 (4)设计制作一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独特作品,学会观察和发现生活中的美是可以随时随地大胆创造的。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美术课堂上,除了掌握基本的知识技法,最重要 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将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美经过自己的再创造运用到生活中去,创造的灵感往往 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的发现创造更多的美。本课的重点就是如何将生活的感受运用于作品。 二、说教法: 在美术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应提到首位, 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意识的培养, 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本堂课教学中,我采用的是:情景创设――引导观察――启发点拨――归纳拓展四 步教学法。为课堂创设出轻松、愉悦、自由、平等的教学氛围,更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孩子们在玩中学, 在快乐中体验和探索,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充分、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情景的创设让孩子们的思维积极、紧凑,放收自如,课堂效率非常高;引导和观察主要利用多媒体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我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运用了多媒体,美丽的图片、清晰的示范,大量的素材都给学生带来 直观的视觉冲击与深刻的印象。启发点拨时我采用的是游戏激趣法,有趣的游戏能吸引所有孩子的参与, 让他们更加积极的投入到体验与发现中;归纳拓展是一堂课的精髓所在,它让孩子们真正体会到美来源于 生活,生活创造美的深刻内涵,审美能力和美术素养在欣赏中不断提高。 三、说学法: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科学的学习是一把开发学生智能的金钥匙,也是学习取得成效的必 要条件。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中,学生从好奇感知――乐中体验―― 观察探究――大胆创新,都是通过自我的观察、体验、探索而完成最后作品的,这样的过程是孩子一次快 乐感受、探索、发现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培养自己各方面能力的过程。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孩子 们始终保持着积极、自主的态度,自由的观察、欣赏、自主的尝试、体验、与伙伴一起讨论、合作,创造 力在不知不觉中被挖掘激发,整个课堂氛围活跃、轻松、平等。 四、教学过程: (1)编织的基本方法很简单,处理不好就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怎样一开始就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呢?我设计了一个“送贺卡”的情境,事先我了解上课的班级最近过生日同学的名字,在课堂上,我宣布 将有一件自己亲手制作的特别礼物要送给他,接着我亮出贺卡,漂亮的贺卡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而贺 卡主要就是运用了编织的技法制作而成。加上是送给本班的同学,孩子们的兴趣更是高涨了起来,我顺势 向学生提问:美丽的贺卡的确不止老师的这一张,可我觉得我的最美、最独特,你发现为什么了吗?从而 很快引出本课课题,并促使学生投入的观察和发现。孩子们在浓郁的好奇心趋势下自主观察制作的方法, 并尝试着自己动手做一做。本课的知识点学生很快便掌握了。 (2)接下来如何制作出不同样式的编织作品是本课的难点,为了增强趣味性,我设计了“火眼金睛”的 游戏激趣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学生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款点击进入,将基本编织方法制作的作品与之对 比,找找不同点,比比谁的眼力厉害,找到不同的制作方法之后,老师在投影仪下进行现场演示,并请同 学上来做小老师,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也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同时积极参与的同学还可以得到老师亲手 制作的编织贺卡,更激起了学生思考的兴趣,巧妙的活动、直观的演示与孩子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很快解决 了制作的难题。 (3)美来源于生活而融入生活,最后,如何启发孩子们用美来装点自己的世界,将本课与生活紧密联系 起来呢?这是整堂课的关键所在, 我首先出示没有主题的编织作品, 提问: “你觉得它可以用来干什么?” 接着利用媒体展示三种不同的方法:在外部添加、在内部添加、改变外形三种方法,原作品进行了加工之 后变成了一件美丽的艺术品,还可以给她取个名字。直观的画面不仅启发了学生的思维,也给了孩子思考 的方向。第 11 页 共 35 页 (4)看,这些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作品,也许它还很稚嫩,也不够精致,但每一件作品都闪烁着孩子 们智慧的光辉,让我们不得不为他们每一个奇妙的想法而折服。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布置成了一个小小的作 品展示会,通过拍卖的方法共同评出最具价值的艺术品。在这里,孩子们最可贵的品质得到充分的体现, 给孩子一个舞台,他会还你一份精彩。 (5)当学生还陶醉在美丽作品中意犹未尽之时,我出示了生活中各具特色的编织品,让孩子们充分领略 到现实生活艺术的魅力,让他们明白艺术与生活是多么的息息相关,水乳交融。 五、教学反思: 在我们的美术术语中有一句用得最多的话: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想:我们的孩子们缺少的 不是勇于发现与探索的精神,而是缺少一个更宽更大的世界。实践告诉我们,所给予孩子们的不是单纯的 一种方法或一种知识,而是要让他们明白,他现在所接触到的知识只是这个世界很小的一部分,只要通过 仔细的观察、耐心的发现、勇敢的探索你将有能力发掘出更大、更奇妙的五彩世界。9、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一册《遥远的星空》说课稿 岭南版小学美术第一册《遥远的星空》 综合性学习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它提供了美术学习各领域之间、美术与其它学科、美术与 现实社会等方面相综合的活动,旨在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发现能力。岭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小学美术第一册第五单元《遥远的星空》就是一节应运而生的综合、探索课。 《遥远的星空》,以“人与自然科学”结合为主题,引导学生从前几节的“太阳、月亮、雪花”的探 秘活动转向星空的探索学习,从关注故事、神话的无限遐想转向天宫的奇景探索。通过本课的学习,教师 要引导学生感知地球、银河系、宇宙的大概关系,感受数以亿计的星星、数以千计的星云和数以百计的星 团的壮美,同时结合欣赏凡高的《星月夜》和马蒂斯的《圣诞夜》,让学生感受大师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 激发学生学习与创作的兴趣,进而启发学生学习运用不同的工具材料表现星星的不同形态,自由地表达自 己对星空的感受,抒发对生活美的追求,达到最终培养学生创造力与想像力的目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能用简单的语言评述所欣赏的星空与大师的画;2、能运用各种材料、工具表现星空 和设计星星美化自己与生活。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与欣赏,了解一些星空的科学知识,同时感受宇宙之美;2、在观察与比较 中,体验大师表现星空的不同情趣;在参与创作、设计活动中,体验合作美化生活、美化自己的乐趣。 情感目标:产生探索星空的兴趣和向大师学习,热爱生活,大胆设计与表现。 重点是运用不同的材料、工具设计与表现各种形状的星星、星座。 难点是:能用简单的语言评述大师的作品和运用绘画与剪贴的方法表现美丽的星座。 教学准备:宇宙星空图片、资料和课件,有关的大师作品以及学生需用的相关学具与材料。 设计思路: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低年段目标培养是这样指示的:“能观察自然与环境的形、色、声、光 的变化------有多感官感受和自我表现变化之美”。在创新思维上,“培养学生收集与剪辑新信息的能 力”。心理学研究证明: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的儿童在认识形式上具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特点,他们常常 用感性的形象取代思维过程,培养孩子创造力的最好方法是――让他玩,让孩子游戏,利用生动具体的感 性活动诱发他们的学习探索愿望。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有主题的创作是本课的基本框架。运用“欣赏 评述”、 “造型表现”、 “设计应用”三合一递进式教学, 围绕“遥远的星空”这一主题, 创设与搭建“美 术与科技”的信息“脚手架”,带领学生走进科学童话王国,是本课的设计主线。利用“看星空,感受宇 宙的壮美――画星星,展示自然的优美――演童话,创造生活的甜美”三课时分步教学。力图从多维度、第 12 页 共 35 页 多角度满足学生观察与好奇的认知特征,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态度与审美的规律观察与表现星空,培养学生 用绘画与剪贴的方法表现星空以及大胆想像的创造能力。 为此,本课将采取“比较观察法、探究体验法、尝试表现法”等教学方法。学生的活动方式有:探秘 活动、、绘画添加游戏、童话表演。 下面就实施的教学过程向各位领导与老师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第一课时:看星空,感受宇宙的壮美 一、动画导入,激发探秘欲望。 1、师持一彩色大信封,上面印有蓝猫的动画形象走进教室,让同学们猜一猜,谁给老师来信了?肯 定有学生说蓝猫,(这封信跟你们有关呢,想不想听一听内容)老师以蓝猫的口气说出引言:“一(2) 班的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蓝猫,我收到你们的美术老师的来信,说你们都喜欢上美术课,在美术课上 表现都非常好,我听了非常高兴,我刚刚从太空旅行回来,带回了一些录像和照片,我现在把它们作为礼 物送给你们,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祝你们学习进步,天天开心”。 (蓝猫是大多数儿童都认识的动画明星, 从蓝猫来信作引,一开始将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引向浩瀚的星空。) 2、欣赏《蓝猫淘气三千问》动画中的“宇宙探秘”部分。通过蓝猫的行程路线,让学生观察地球在 太阳系中的位置与色彩以及其它九大行星的大体轨道与色彩。通过动画演示,了解地球、太阳系、银河系、 宇宙的关系以及各种天体照片中那五光十色的色彩,顺便让学生看一下北半球 3 月能看到的星图,这幅星 图上以动物命名的星座非常多,如大熊座、天猫座、狮子座、巨蟹座、长蛇座等,学生比较感兴趣去记一 下,为以后的创作埋下伏笔。让学生学习用科学的眼光看宇宙的壮美,对星空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二、欣赏范画,感受大师笔下的星空。学习用审美的眼光表现星空。 (我们刚刚在看宇宙的时候,外国的两位大画家已经把他们看到的星星的样子画出来了,我们一起来 看看吧。) 1、教师投影凡。高的《星月夜》,请学生说一说:画上哪些是星星?还画了什么?用了什么色彩? 你认为画家是用点还是用线或面表现星星的? 2、出示《圣诞夜》,这张画上的星星跟《星月夜》里的星星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画法的星星, 为什么? 三、游戏反馈,抒发欣赏感受。 在此环节中,我安排摘星星游戏。(老师提前张贴或板书在黑板上)具体操作如下: 1、老师扮演宇宙爷爷,身上披一块粘有奖励用的小星星的蓝布,学生举手后按组按顺序上来,用“宇 宙真什么”或“银河真什么”开头,结尾“我来摘什么颜色或什么名字的星”说一句话,。说过的内容不 能重复,老师打上记号。说得好的同学,老师让他摘走一颗星星。 说一说:星星的色彩:红、黄、蓝、绿、白、黑、橙、紫。为了不重复,可以在这些颜色前可加“粉”、 “浅”或“深”字。 星星的名字:太阳、月球、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牵牛星、织 女星、启明星、北斗星、北极星、慧星、流星-----2、挑选没有举手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根据老师说的星座的名字表演动作,表演好的也可以摘走 一颗星星。 星座的名字:大熊座、天鹅座、小狮座、巨蟹座、长蛇座、仙女座、飞马座、鲸鱼座、天鹰座-----第二课时:画星星,展示自然的优美 接力画星星,表现自己眼中的星空。 具体操作如下:上课前,全班按 48 人分成 4 个大组,分别命名为“太阳组”、“月亮组”、“星星 组”、“地球组”,将课桌摆成 4 个大圆形。每一大组又分 4 个小组,每一小组发 1 张对开大白纸,3 人 一张纸合作。以“美丽的星空”为题,四个大组分别用蜡笔、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作画。以《闪烁的 小星》为背景音乐,每隔五分钟,音乐停 10 秒,同一大组的 4 个小组将画纸移动一组位置后接着画,最第 13 页 共 35 页 后看哪一个大组好作品多,在最好的那张作品边缘签上自己的名字,张贴在教室后面黑板报部位。以让全 班同学都能享受成就感。并时时体会与比较不同工具所带来的不同的审美趣味。 学生画星星被安排在游戏中,造型时的趣味性对掌握本课的重点有非常大的帮助,让学生在移动与接 力中, 在摹仿与创造中, 体会与运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各种形状的星星, 并尝试体验全班集体合作的乐趣。 第三课时:演童话,创造生活的甜美 1、以《星空客人》为题,全班分角色设计创作童话形象并简单表演。老师将学生分成四大组两种角 色――主人与客人,“主人”的设计材料有:各种具象或抽象的小卡纸片,学生要以星星为主题,将它装 饰成日常用品、水果等。“客人”可以一个人扮演,也可以几个人合作,在老师预先做好的色卡纸头饰上, 利用绘画或剪贴的方法, 设计想像中的星星或星座的形象。 使学生在参入创作设计活动中, 在大胆想像中, 体验合作美化生活、美化自己的乐趣。 2、设计完成后,响起《去同学家》律动音乐,“客人”们都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主人”,互相展 示作品或形象。学生在音乐课每二课已经会表演,只需要在老师的带领下共同作“敲门”与“握手”的动 作,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学生也已经知道家庭礼仪的相关内容。接下来由学生自由发挥表演“作客”与 “待客”的情节。 3、由学生自己根据设计进行“好客主人”与“漂亮客人”的评选。 这种设计力图在游戏与角色中,突破学生运用不同的美术媒介表现星座与星空这个难点,力争在课程 整合中,流淌出表现与创造的旋律。10、《请你告诉我》说课稿(美术) 推荐文章) 10、《请你告诉我》说课稿(美术)参加第 14 届中南六省交流会反馈材料 (推荐文章) 、《请你告诉我 老师们:大家好。我今天的说课&请你告诉我&将从四个方面展开。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法;三说教 学程序;四说教学理念。其中,理论根据将贯穿在以上流程中。 一、说教材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课程标准(湘版)实验教材第三册 14 课,课题为《请你告诉我》。 本教学内容以儿童绘画为题材,启发儿童进行欣赏学习。本课选取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儿童绘画作品,这 些作品是内容美,形式美和色彩美三者有机结合的优秀作品,由于是同龄人的作品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 很适合学生欣赏、讨论、评述和学习。 本人对教材的理解是:学生已经进行了一年的美术课堂训练,体验了《寻找美丽》等课目,这个时候 安排学生欣赏同龄人的优秀美术作品,对儿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有所帮助,也可为儿童今后的绘画创作奠 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本课课题《请你告诉我》,采用了儿童易于接受的描述性语言,活泼、自然、亲切。 面对一幅儿童绘画作品,请你告诉我,包含了四层意思:首先,请你告诉我,你(学生)是课堂的主角。 其次,告诉我,可以告诉老师,向老师讲述自己的看法,也可以是向同学表述自己对绘画作品的理解。再 次,告诉我什么?告诉我你所看,你所知,你所想。第四层意思,进行欣赏活动,你获得了什么收获?学 生通过自主的体验创作活动,将在欣赏活动中体会到的一些创作表现的方法展示出来,告诉教师和同学。 所以, 教学本课时我紧紧围绕“告诉”这个词, 采用“看――说――画”这样的教学程序来帮助学生理解、 掌握欣赏儿童画的基本方法。 我认为本课的教学目标将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 了解儿童画的特点、 1、 形式和方法,学会欣赏儿童画。 2、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能够用简短的语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3、能够大胆地用绘画的 语言表现自己的所见和所想。4、培养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审美意识,激发美术学习的兴趣。整个教学目标 的制定符合新课程标准中“欣赏 评述”学习领域的阶段目标要求,符合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 平。第 14 页 共 35 页 《请你告诉我》,向老师同学表述自己对一幅儿童绘画作品的理解,从中体现出自己对儿童画的欣赏 方法的领会,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放在:体会儿童绘画作品的情趣,学会欣赏的基本方法。学会欣赏, 需要了解儿童画的特点,特点这个词对于低年级学生是一个陌生的概念,所以,在教学中,我首先通过欣 赏分组, 阐述理由的形式帮助学生综合每幅绘画作品的“特别”之处, 引导学生初步形成“特点”的概念, 然后通过欣赏竞赛的形式引导学生从细处分析儿童画,整体从作品的内容形象、表现特色、引发感受等方 面来把握儿童画的情趣,最后通过独立评述这样的环节来让学生掌握欣赏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中,主要 通过体验欣赏――欣赏分组、学习欣赏――分组竞赛和实践欣赏――独立评述三个环节来完成。 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欣赏方法,除了对儿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有所帮助,更重要的可以为儿童今后的绘 画创作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所以,学以致用,将通过欣赏活动所掌握的知识在自己的绘画实践中得到体 现,达到知识掌握的的深化阶段,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怎样才能让学生对绘画表现方法有所领会?解决 措施是:通过欣赏分组(整体感受)――欣赏竞赛(全面评价)――分组评述(理解把握)――创作体验 (实践领会)四个活动环节,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看到说到画,学生很自然就完成了知识在实践 中的转化运用。 二、说教法说学法。 本节课着重体现学生、教师为双主体在教学活动中互动交流相互促进发展的和谐统一。例如:教师让 学生在进入教室时根据自己的对两幅不同的画的喜好而分组自己选择座位。充分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机 会,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一个引路者,只起着带路作用,例如当学生欣赏一幅作品时,教师用 提问的方式给学生以方向(提问包含各个方面:你喜欢这幅画吗?这幅画画了什么?这幅画有什么特别的 地方?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然后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谈一谈,甚至可以摸一摸,闻一闻,讨论 讨论, 再说出自己的看法, 同时还安排让学生自己体验不同工具材料作画的不同感觉。 总结为一句话就是: 困惑时给予启发,阻塞时给予点拨,上台阶时给予铺垫,攀登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觉发 现新知,探索新知,参与知识形成,能力形成的全过程。 三、说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欣赏导入。学生进入教室就开始不附加任何要求的欣赏活动,可以让学生轻松、快速的进 入情境教学的课堂。 欣赏分组,自主选择环节。学生进入教室看到两幅不同内容和不同风格的作品,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 坐在相应的作品旁,这是一个充分让学生自主的环节。学生都非常兴奋,自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由“扶”到“放”,自主探究环节。叶圣陶先生说:“当教师像是帮助小孩走路。扶他一把,要随时 备放,能放手就放手。” 这个环节以竞赛的形式重点欣赏三幅作品,理解三幅作品作品情趣,通过教师的三个引导提问,由简 单到复杂,各有侧重。欣赏第一幅作品《鸡》,侧重于画面的内容的理解,教师引导提问富有层次,你喜 欢它吗?这幅画画了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他让你想到了什么?这里分析的重点却落在第二个问题 的回答上,充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的内容,让学生在观察的状态上进入最佳的状态,也为后面比较复 杂的作品的欣赏做好铺垫。欣赏《小提琴手》和《射箭》时,教师提问的侧重则上升到一定高度,开始注 重学生的思维活动。 《小提琴手》侧重于“这幅画有什么特点”, 《射箭》侧重于“他让你想到了什么?” 并且在欣赏方法的学习上给学生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提示学生注重表达的完整:“这幅画画了……它的 特点是……它让我感受到了(想到了)……” 关于欣赏方法学习的三个提问,也可以看出,教师始终处于客体地位,学生的自主探究被推到了主体 地位。教师只在关键处启发,点拨,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领悟到知识的真谛。同时,由扶 到放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由对画面内容形象的理解到对表现特色的理解,由对表现特色 的理解到对自己感受的激发,由表及里,从感官的运动到思维的活动。在此过程中不但让学生掌握欣赏的 基本方法,还通过引导分析《小提琴手》这幅画的特点,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绘画的内容来自于生活, 但是可以跟生活不一样 (高于生活) 每个人都可以大胆的用自己的喜欢的方式表现所看到的和所想到的。 , 这也就很自然的为教学的难点的突破奠定了基础。第 15 页 共 35 页 全面欣赏,尝试材料环节。要达到学生掌握知识,最终发展能力的目的,学生的思维就必须经过反复 多次,循序渐进的实际应用。本课安排了学生将自己所选择的一些画在组内讨论欣赏,然后推举大家都最 喜欢的画,由一个同学从内容形象,表现特色,引发联想等方面进行全面欣赏介绍。这个环节,对学生欣 赏能力有巩固,有提高。还让学生尝试不同工具材料的体验,简单介绍工具特点,使学生对一幅画的欣赏 有了更深的认识。 个例感受,文化交流。日本儿童画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作品情趣上跟中国的儿童画有区别。这里 将它作为一个例子展示,并且让学生尝试进行介绍,主要是让学生有一个粗浅的视觉体会,并不强求学生 的理解与认同。 创作体验,知识深化环节。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欣赏体会,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材料, 进行创作活动。时间安排虽然很短,但作用只是让学生在欣赏后再进行绘画创作的亲身体验,让课堂不仅 仅结束在 40 分钟内,而是延伸到课堂之外,延伸到学生今后的每一次美术学习中去。 四、说教学理念 本节课是基于美术新课程标准而设计的。所贯彻的基本理念是:从欣赏中开启智慧,于评述中形成素 养。即让学生在欣赏同龄儿童美术作品时,学会欣赏美,评述美,描绘美。这个教学理念通过以下方式实 现: 1、全参与学习。所有的学生都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作品,并坐到那幅作品的周围。所有的学 生都可以自由表达对某一幅作品的独特的感受。 2、全情景教学。将教室的周围以及黑板上都贴满或者摆满了教师精心挑选的儿童画作品,电脑多媒 体课件也出示了优秀的作品。学生走进教室,就像参观了一个展览,视觉冲击力非常巨大,感受自然深刻。 3、全变式表达。绘画和语言都是艺术,用语言来表达对绘画作品的感受,同样一幅画,让每一个学 生都有若干种不同的表达,这也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说到画,表达方式产生转变, 知识的掌握也自然产生深化。 育英学校 周皓11、美术课《童年》 11、美术课《童年》说课稿 连云港市墟沟小学 张晓青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一节美术欣赏课《童年》,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 《童年》是小学美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五册中的一课。 《童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阶段, 当人们回忆自己的童年时,童年总是充满着无限的感慨。这节美术欣赏课向我们展示了六幅不同时期、不 同艺术表现形式的关于童年的作品。 看似简单的作品, 其实却给我们展现了一部历史的画卷。 从宋朝的 《瑞 阳婴戏图》、清朝的《欢天喜地》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中成长》,解放后的《翻身奴隶的儿女》,直 到今天的《金色童年》。表现形式涉及年画、雕塑、中国画、油画、摄影。其中不仅仅给了我们美术方面 的信息,更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情景,一种通过美术作品了解社会生活变迁的学习情景。在这里,美术活动 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 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导向和启迪。童年鉴于此,我设计了以下童年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回忆童年、观察童年的生活,感受童年的快乐。 (2)能力目标 会表达自己对童年生活的感受,会描述不同时期童年生活的情况,学会通过观察童年体裁的艺术作品,体 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魅力。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珍惜现在,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第 16 页 共 35 页 2、教学重点 (1)通过欣赏、感悟不同历史时期童年生活的差异性。 (2)认识中国画、油画、雕塑、摄影等不同艺术表现形式,体会不同表现形式给人的不同美感。 (3)描述童年的生活内容及自己对童年的理解,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 3、教学难点 童年,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及对艺术作品相关历史背景的了解。 二、说教法 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和接受能力,针对和利用小学生形象思维发达的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 了创设情景、观察欣赏、思考讨论、延伸比较等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这一小学生喜闻乐见的 教学形式,充分调动童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枯燥的讲解变为生动直观的课件展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 兴趣。 三、说学法 在欣赏美术作品时,形象是切入点,是关键,这节课我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究,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自 己解决问题,教师作为引导者,疑点难点师生一起研究解决。从而让学生逐步走进作品,感悟作品所表达 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技巧。 四、说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边唱边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每人拿出自己最珍贵的童年纪念品,给同桌讲讲童年的故事, 并请一两名同学给大家讲讲自己童年的故事。 (这样设计是创设情景,利用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引发学生对童年美好时 光的回忆,为后面对童年的深入理解做铺垫。) 2、初步感受,提出欣赏要求 教师针对童年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的童年生活是美好的、幸福的,艺术家们用他们特有的方法为我 们展现了一幅幅鲜活的童年景象。多媒体逐个出示教材中的作品。说说你最喜欢那幅画。 (这样做使学生很快的进入审美情景,对所欣赏的作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分组学习,交流审美心得 (1)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作品分成六个小组。 (这样做,是为了让学生抓住第一感觉,为自主学习做铺垫,通过自愿分组的形式,体现自主学习的初步 尝试。) (2)分组之后,教师把每组的问题发给组长,由组长带领组员讨论。 A、《瑞阳婴戏图》组:作品最吸引你的是什么?你想了解作品哪方面的知识? B、《欢天喜地》组:你从作品中看到了什么?你能表演一下吗?你想了解这幅作品哪些知识? C、《战斗中成长》组:作品中的主人翁是谁?你是怎么看出来的?欣赏作品后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这 么想? D、《翻身奴隶的女儿》组:作品中的小朋友是哪个民族的人?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他们在做什么?他们 会想什么?为什么这样想? E、《冬天的阳光》组:你知道这是一件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吗?你了解雕塑吗?为什么起这个名字? F、《金色童年》组:这是一组什么形式的作品?你能用语言形容一下作品中的小姑娘吗?她的笑容让你 感受到了什么? (所提的问题都很有针对性,比如说:你最想了解作品那方面的知识?欣赏作品后你感受到了什么?这些 问题涉及到了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人物的神态、动作、衣着来体会,另外, 让学生通过表演的形式,去揣摸人物的情感,还有些问题是关于作品的艺术形式,这些问题的设计突出了 本节课的重点。)第 17 页 共 35 页 (3)小组讨论后,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针对艺术形式重点引导,比如,国画、年画、油画及雕塑的不 同特点,为了加深学生的认识,在欣赏《战斗中成长》,播放电影《小兵张嘎》片段,在欣赏《翻身奴隶 的儿女》时播放《农奴》片段,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社会历史的变迁。 (通过组级交流,使全体学生共同分享各组的学习体会,提高小组化自主学习的实效性。) 4、教学延伸,珍惜美好童年 (1)比较《欢天喜地》、《瑞阳婴戏图》和《翻身奴隶的儿女》这三幅中国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通过作品间的横向比较,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国画的一般特点,从而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珍 惜优秀民族艺术的态度。) (2)对比《战斗中成长》、《冬天的阳光》和《金色童年》表现形式的不同,他们对快乐的理解相同吗? (通过解读作品中“快乐与幸福”的内涵,培养学生珍惜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体现美术教育的人文 性。) (3)试着把这六幅作品按年代排序、并说出理由。 (这是一种纵向排序,使学生透过艺术作品了解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并使他们认识到艺术作品 是时代的反映与生活的记录。以上设计通过作品之间的对比,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4)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谈谈感受。 (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培养学生珍惜美好童年生活的情感。) 五、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有“微缩教案”之称,这节课我设计的是一种框架型的板书,把教材中要欣赏的六幅作品的 名称按年代排序写下来,并在后面注明它的艺术形式,设计简单明了,涵盖了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12、 戏剧脸谱》 《 12、 戏剧脸谱》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戏剧脸谱》这一课,选自湘版美术教材第十一册。本课是脸谱的欣赏与认识、制作融为一体的综合课, 主要是对中国的传统艺术的初步认识和模仿学习。也是对以前学过的人物肖像画、色彩、对称图案等知识 的综合运用。本课共两个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脸谱的欣赏和脸谱基本知识的学习,第二课时制作完成一张 戏剧脸谱的制作。 1、教学内容 A、了解脸谱的起源和作用。 B、认识脸谱的形式、感受装饰美,领悟各种造型和色彩的象征意义。 C、了解脸谱的装饰用途,打开学生的思维。 2、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戏剧脸谱的特点、样式及有关知识;学习绘制脸谱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临 摹或创意画出一种脸谱样式。提高对戏剧脸谱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培养热爱民族传统艺术的情感。 3、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戏剧脸谱的认识与绘制。 难点:脸谱纹样的适当设计和色彩的恰当运用。 二、教法运用 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讲,由于每位同学存在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学习的内容又是平时同学们接触较少 的戏剧方面的知识,因此教师要注重每位学生的接受能力,尽量的将各个知识点讲解得浅显易懂些,在此第 18 页 共 35 页 基础上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要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 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我将采用下列几种方法进行教学: 1、音乐引入法: 学生对于传统的开门见山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产生了疲倦感。上课时先放上一段歌曲《戏说脸谱》并配 以歌词,以吸引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大脑皮层的神经,使之达到预备兴奋的状态。 2、多媒体演示法: 小学生毕竟还处在以充分满足视觉感官为主的阶段,因此根据学生这一生理特点,利用直观形象的图 片、课件来持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这时教师展示出形态各异的脸谱图片,来满足学生的欣赏欲望并辅助 学生对于脸谱的直观认识和了解。 3、观察理解法: 学生观察想象能力的比中年级学生丰富,他们的感受能力很强,有耐心。在观察事物时能自己思考分 析事物,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具有积极性、主动性。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由感性认识发展 到理性认识,由模糊到清楚,帮助学生完成由抽象的主观认识发展到具象的理解认识。 4、分析比较法: 学生有很强的观察理解能力,他们能够分析比较出不同物象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要结合教学 内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比较来认识教学内容,理解教师教学意图。 5、指导制作法: 教师要在学生充分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绘制京剧脸谱,但不能越俎代庖替学生选择图样、 色彩。让学生分组讨论后选择自己喜爱的图式来绘制。 三、学法分析 本课要让学生了解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脸谱,这本就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学科,要让学生在短短的 一节课时间里对戏剧中的角色、脸谱的分类、不同颜色所代表的不同含义等知识都有所了解,光依靠教师 讲是根本不够的,而且也会让学生于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中,因此我以下面两种方法为主进行学法指导: 1、资料收集法: 在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戏剧脸谱的资料,特别是关于戏剧人物的故事及故事人物性格的资料,如能收集到 脸谱图案的最好。 2、自主探究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 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本课的难点――脸谱的纹样设计这一 知识点时,通过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样的脸谱纹样来突出我的作品的特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并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设计各式各样的脸谱纹样以及各种方式的脸谱构图。 3、合作交流法 在制作脸谱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相互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奇思妙想,目的是给学生之间提供 不同的学习对象,听取不同的看法,分享彼此获得的不同的知识、经验,拓宽学生的设计制作思路,达到 教学目标。但切忌小部分学生一味的模仿他人作品,鼓励人人都有与众不同的设计。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怎样让学生对本课产生学习兴趣,并对美术产生一种持久的兴趣,从而达到新课改所要求的学生主动 学习的目的呢?预备铃响后,我就播放一段京剧唱腔的音乐《说唱脸谱》 ,使学生先感受到浓郁的传统艺 术氛围,并开始揣测本课的上课内容。上课后,我通过播放一组脸谱的图片刺激学生的视觉,使学生对脸 谱――这一我国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 、传承文化,开阔视野第 19 页 共 35 页 现《课程标准》中,美术学科是人文性、艺术性、全体性的集中表现, 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多元化的文化学习。整堂美术课就是在这种浓厚的 传统文化――京剧艺术氛围中展开教学的。从音乐引入教学,以京剧乐曲贯穿课堂,到最后做一个超级链 接,让学生自己上网浏览相关网站,了解更多的有关脸谱的知识,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传统美术的热爱。 (三) 、自主学习,挥洒个性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 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 能。在课中我并没有按照传统教学模式传授方法,而是先让学生们在课前先搜集一些关于脸谱方面的基本 常识,然后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观察、领悟、小组讨论的方式,大胆推测脸谱的制作过程,真善美和发挥 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通过新身实践, 让学生对制作方法提出质疑, “我该怎么画脸谱?”“如 例: 何分割脸部呢?”“分割好以后如何上色?”。他们所提出的这些问题恰恰就是本课需要解决的重点和难 点,也是本课的关键部分。这些问题让学生在观察、比较、讨论后进行尝试操作,教师再适时地加以引导, 归纳并总结出那种是比较合理的制作方式,但并不否定其他可行的制作方法。同时也引导学生可以根据自 身的审美观制作他们自己认为有特点的脸谱形象。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主要引导,提高学 生创新能力这课改理念。 (四) 、多维评价,促进发展 既然是一个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的课堂,那么多维性、多级性评价就成了促进学生发展的一个手段。 因此,评价标准应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体现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来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 能力的作用。如学生自评“我画得还不错咧!”、“我画得比以前的作品好了!”,教师用“不错,很漂 亮。”“有特点,继续坚持!”“不如贴到展示板上给大家看看吧!”等。本课的评价贯穿课堂始终,从 学生学,到作业成品的完成都以一种鼓励的、积极的态度、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不同学生。由此让学生获得 成功后的愉悦,进而对美术产生持久的、长远的兴趣。 (五) 、多元整合,全面发展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课将美术与音乐、 美术与表演艺术、美术与传统文化、美术与信息科技进行整合,充分体现了美术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 生活的独特贡献。从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审美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 、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科学精练地结束语能起到“课虽尽,但趣无穷”的效果,因此,先要整体表扬学生的创新精神;其次 要求学生在课后将制作完成后的作品进行互相欣赏,从而达到取长补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活动 课中通过短剧表演来展示创作成果,从而将课堂评价延伸至课外,这样既使评价更加的生动,又不乏激励 学生大胆创造的热情。 (七) 、板书设计 根据教学活动的安排,板书设计分为四个部分:课题、脸谱构成及特点、制作步骤和展示区。13、 13、形块的分割与构成说课稿 木散为器 帛裁成衣 我认为教师上课其实就是一门表演艺术,关键是要让学生能来听你的课,看你表演。首先要让学生喜 欢你,然后才会喜欢你上的课,这是上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而且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开展师 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老师一进教室不应该立刻侃侃而谈,不知学生在不在听,只管自己讲, 也不注意学生有什么反应,所以要让学生来听你的课,一进教室在讲台上立定,目光循视全体学生一遍, 确定学生都进入角色了才可以开始讲。第 20 页 共 35 页 一、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中学美术课本第二册第 3 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本课 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a) 本课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听起来比较抽象难懂,(初一学生比校难理解,通过演示创设情景把题目改为 木散为器,帛裁成衣较易理解)其实也比较容易,指是将原有的形象打散成一个个美的、单一的、变象的 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组合成全新的形态。这两个看似独立的步骤却是现代图案设计中的一个统一的 过程叫变异过程,是现代图案设计的基本原理。通过这个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的练习能基本了解图案设计过 程,为后面学习图案设计打下基础。 b) 前后知识联系:本课内容是在第一章人类生活需要美的装点--基础图案中学习图案设计的一个重点, 从第一课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欣赏,到第二课图案设计的基础点、线、面的构成,再从点、线、面的构成 原理转入本课内容形块的分割与构成,结合后面的色彩的调配与运用原理,为最后的写生、变化与构成图 案设计作铺垫。(形成一个简单而又完整的学习图案设计过程。) c)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是分割和构成的概念,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先临摹,再通过分割与构成独 立完成一张作品。 d) 至开本课的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什么是分割与构成,以及它在图案设计中的意义。②通过分割与 构成练习, 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 构成能力和创造能力。 ③同时培养学生对图案的装饰美的审美能力。 e) 我认为教学重、难点最能体现课题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 将本课的教学重 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掌握分割与构成的规律,为构成图案的需要而进行合理的分割。 教学难点 :形块的分割与构成,分割的规律,构成的方式。 二、 说教法、学法 学生分析:初一学生心理刚开始成熟但又不成熟,思维习惯于对客观事物进行摹仿、 再现。而且对图案在头脑中还没有正真形成图案设计过程的观念。为开启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实现 从再造思想到创造思维的跃进,尝试着用分割与构成的创作练习,使学生体会到创造过程的甘苦。 为了 使学生激起更大的兴趣与热情,由被动变为主动,既锻炼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脑),构成能力,创造能力; 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表现能力(手);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眼)。真正体现眼脑手的协调并用的原则。 根据学生情况,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 情境创设教学法: 学生总是在一种情境氛围中接受知识效果最好,通过创设与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 境,使学生轻松的掌握知识。在导课的时候创设桌面整理的活动,看谁分块布置合理,使桌面既美观又便 于使用,使学生初步了解分割与构成的观念。 2、 观察、发现法 观察、发现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思维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是学生有效 的学习方法,体会象科学家那样探索发现真理的滋味。让学生观察花瓶与人头的图案画,使学生发现从不 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画面,激发学生进行分割练习的欲望。 3、 演示、练习法 这是在美术课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人的图案分割构成,教师演示只是让学生掌握其 中的分割构成的方法,而不是让学生抄袭教师的想法,给学生建议,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学生 练习,根据教师指导,对所学的知识用实际,先选定要构成什么图案,再划分为几块,概括成几个几何形 或自然形,分割裁剪,最后拼合成预定的图案。可以展示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三、 说教学过程 本节有三个高潮一开始导入 和中间讲解 (以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引入)师生问好后,教师巡视学生桌面 上的用品,桌面上只有书、作业 本、文具盒、尺、笔、圆规等用具,让学生在再短的时间内整理好,使 桌面上即整洁、美观,又要便于使用方便,看学生怎么布置这个桌面。(学生准备教师巡回指导讲评)这 是桌面的分块与布置,再结合教室的布局,最后引申到课桌以及家具的制作方法和衣服的裁剪与缝纫。 同时板书:木散为器 帛裁成衣 (5 分钟) 新课讲解 教师讲解: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割与构成。第 21 页 共 35 页 板书:--形块的分割与构成 1、请学生先自己来说说什么是分割,(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分割是将 一个形分成若干等分;结合事例:如田地的分割、教室内部的分割,房子的空间分割,关键是怎么分,) 分为随意分割也就是--自由分割(出示范画讲解,分割成自然形、几何图形。)相对应的还有规则分割(把 形按一定的规律分割, 等量分割、 等比分割等等) 再是功能分割 , (就是刚才作的练习按各自的功能分割) 。 2、 构成又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指将各分散的元素组合成一个全新的形态。 把这两个的步骤合起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现代设计中的过程被称为是变异过程,它是现代设计中的一个基本 原理。 板书:分割与构成指将原来的形象打散成一个个美的、单一的变象的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组合成新 的形态。 3、出示几个简单的构成图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得出它们的构成方式: ① 衔接的构成方式,几个相同或相似的单元形左右或上下相接。 ② 重叠的构成方式。 ③ 减缺的构成方式。 ④ 错位的构成方式。 ⑤ 转换的构成方式。 ⑥ 渐变的构成方式。 ⑦ 分离的构成方式。 让学生能通过自己创造思维,通过自己的想象,创作出全新的一幅构成力案,采用剪裁的方法,来提高学 生的动手能力,与眼、脑相协调并用。 教师以课堂直接示范: 1、先让大家来回忆一下牛的头部大致有几个部分,角、眼等。再进行简化为几个 几何图形的组合,有计划的在一张方块的纸上表示 出来,教师示范在纸上画出牛头的几个部分的几何图 形,然后直接剪裁,最后构成一幅完整的牛头的形象。 2、其次出示知了和狗的头部图案,教师要强调的 是:先确定好你所要构面的是什么图案,再在纸上进行有规律的,合理的分割:要根据图案的需要进行有 目的地分割。 3、通过教师的演示,范画的出示:打开学生的创作天地,都事先定好了图案,鱼、树、狮 子、小丑,再确定为几个体块,概括成几个图形,合理的分布到一张纸上,这有一定的难度。 4、之后教师给学生总结分割的几种方法: ① 两等形分割,产生正负形。 ② 多等形分割,产生对称群。 ③ 不等形分割,组成意象形。 自由分割--自然形、几何形 1、分割 规律分割 + 功能分割 2、构成--重新组合 现代设计的基本原理,变异过程 分割与构成指将原来的形象打散成一个个美的、单一的、变象的设计元素,然后将这些元素组合成新的形 态。14、 传神写照──人物画》 ──人物画 说课(高中) 14、《传神写照──人物画》教学设计 说课(高中) 课程类别:国家课程 课型:鉴赏课 教材分析第 22 页 共 35 页 《传神写照DD人物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十二课。教材前面 两课是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和宗教壁画,前两课的鉴赏学生从另一角度对中国人物画有了一定的感知,另外 在初中美术教材中也曾经鉴赏过中国人物画。内容设置主要是赏析几件优秀的中国古代人物画,让学生在 人物画的鉴赏过程中,了解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 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学生分析 高中的学生对中国人物画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如从画法样式上能分出工笔,写意,白描等,在题材分 类中知道风俗,仕女等,但认识不够全面,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但这并不是本课 的重点。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 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 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高中学生具有了这样的能力,但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去欣 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的内涵。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学生掌握美术 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鉴赏,要求“高于一般的欣赏水平,……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与欣赏”,为了拓 宽学生知识面,更多的展开自主学习、讨论。本课抛弃了以美术史为线索的教学思路,对教材进行了一定 的取舍,在教学中选择与学生其它相关学科相联系的方式(历史、文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 学生主动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中国人物画独特的艺术特点,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掌握鉴赏中国人物画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 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DD“传神写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方式 1、比较分析法:通过人物画《古帝王图卷》中人物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画家特别 注意人物面部表情的刻画来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同时在构图上用侍从衬托帝王的高大。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 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 我采用“引导探究法”赏析《幽篁坐啸图》。 3、分组分段赏析法:由于《洛神赋图》长达近 6 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 的长卷,因此采用分组分段赏析法进行局部欣赏。然后全班交流。 4、为了帮助学生提高独立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教给学生美术作品欣赏的方法:描述―感受―理解―评 述。这是“授人以渔”的教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教学场所:美术鉴赏教室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洛神赋》邮票 学生准备: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曹植的《洛神赋》文学赏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2 分钟) 1、请学生展示课前从历史课本上收集的古代人物画,一起辨认是哪些人物。并谈谈为什么会在历史书上 出现这些人物画。你把这样的中国人物画称作什么?第 23 页 共 35 页 设计意图:历史书出现这些画的目的是给学生一个感性的认识,这正是作为肖像画的最基本的作用DD识 别作用。学生在学习历史的时候不一定从鉴赏的角度进行关注。但高中的学生已经知道这是肖像画了。因 此从这个角度导入水到渠成。从这里直接进入介绍肖像画中的“十分像”。 2、揭题:传神写照DD人物画 二、发展阶段,欣赏“十分面” (5 分钟) 1、出示《康熙帝》(与历史书本上一样)让学生讲讲对康熙帝的认识。再谈谈这幅肖像画传达了康熙帝 什么样的气质品格?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人物画入手,学生会感觉古代人物画离我们不远,引起学生关注,同时可以从这 张画引出肖像画的分类。 2、教师引导:作为纪念性的肖像画分两类,这类称为“十分面”。(板书:十分面)介绍什么是“十分 面”。 并出示《关天培》“十分面”作品。让学生感受画面中关天培的气质品格,进行交流。 设计意图:再次感受“十分面”作品。初步感受人物画的主要艺术特点──传神。 三、引导鉴赏《幽篁坐啸图》,学习鉴赏方法 (10 分钟) 1、教师引导:纪念性的肖像画另一类是行乐图,出示《幽篁坐啸图》,课件进行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 里馆》。(板书:行乐图) 2、提问:这是谁的诗?诗的意境是什么样的?与这幅画中的景物是否吻合?画面中这个人物是谁?请学 生描述画面内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欣赏)(板书:描述) 3、再次欣赏,感受画面的意境。(重放配乐诗朗诵王维的《竹里馆》)(板书:感受) 4、分析:人物的用笔,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得出结论:抒情性的作品借创造意境气氛烘托人物 情态。(板书:分析) 5、评述:从这件作品中,可以体会到古人独特的艺术成就,画面中人与景的结合,表现出人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美术学科总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