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炎的患者能不能吃麦味地黄丸什么人能吃和龟甲养阴片

小孩可以吃麦味地黄丸吗?
导读:麦味地黄丸主治肝肾阴虚、腰膝酸软、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或是心热、消渴、虚火牙疼、舌躁喉痛、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为滋补肾阴的基础方
为棕黑色的浓缩丸;味微甜而酸。作为一种临床上运用比较广泛的药品,它的治疗效果是值得肯定的,深受广大患者的信赖。
那么,小孩可以吃麦味地黄丸吗?
由于麦冬、五味子、牡丹皮等都有,养阴润肺的功效,所以,含有这些成分的麦味地黄丸也同样具有滋补肺肾的功效。
而临床上麦味地黄丸主要应用于肺结核症见带血、阴虚内热、全身乏力;阴虚喘促症见无喘促、口干舌燥、舌红少苔;遗精症见腰痛遗精、手足心热;糖尿病症见口渴尿频、舌红少苔。
根据说明书的内容来判断,小孩可以吃麦味地黄丸。不过,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服用麦味地黄丸。
麦味地黄丸的功效对于阴虚病人显著,但服用也要注意。服用麦味地黄丸时,忌吃不消化的食物,感冒发烧时最好不要吃。并且高血压、心脏病、肝病、肾病、糖尿病、孕妇、儿童等人群要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除此之外,对于本品过敏的患者同样不适用于麦味地黄丸;脾胃虚弱者也不适用于服用,麦味地黄丸。
以上是对药品的大概了解,详情请登录健客网,这里有我们专业的医生为您解答,希望能找到您想要的答案!同时为了方便顾客,在健客网还可以购买此药品,这里价格优惠,质量有保障。还可以通过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400-进行咨询。
(实习编辑:郑葵航)
上一篇:&&&&&&&下一篇:
可能对你有用的产品
相关药品购买
相关治疗医生
相关治疗医院
相关健康经验
健客-国家药监局认证的合法网上药店,致力于打造优质、低价、便捷的网上药店和最值得信赖的智慧健康服务平台
版权所有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转载]治疗慢性肾炎经验
慢性肾炎的临床特点为起病隐匿,病程冗长,可以有一段时间的无症状期,尿常规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或管型尿,大多数患者有程度不等的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本病常呈缓慢进展性,治疗较为棘手,预后较差;若病情逐渐发展至慢性肾炎晚期,由于肾单位不断被毁损,使剩余的肾单位越来越少,纤维组织增生,肾萎缩,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本院
杨霓芝教授从医30多年,在治疗慢性肾炎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介绍如下。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杨教授认为,外邪侵袭是本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外感之邪伤及脏腑,以致肺、脾、肾功能失调,导致水液代谢紊乱。如风邪外袭,肺失通调;湿毒浸淫,脾气受困;湿热内盛,三焦壅滞等。多数患者在患病期间或治疗中常因外感而使本病反复或加重。 脏腑虚损是本病的病理基础,其中以脾肾虚弱致病者较为常见。因饮食失调,劳倦太过,伤及脾胃;或生育不节,房劳过度,肾精亏耗。脾虚而后天之本不充,日久及肾,肾虚温煦滋养失职,必使脾气匮乏,两者常相互为患,不能截然分开。无论外邪伤及脏腑或脏腑本身虚损,均可致肺、脾、肾三脏功能障碍。若肺不通调、脾不转输、肾失开合,则可致膀胱气化无权,三焦水道不通,水液代谢障碍而发生水肿。脾主运化,肾主藏精,若脾失运化,肾失封藏,则精微下注,而成蛋白尿。脾失健运,则水液停聚,郁而化热,湿热伤及肾络;或肾阴不足,虚热上扰,肾络受损,则出现血尿。肾阴亏耗,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则出现眩晕。水湿、湿热、瘀血是慢性肾炎的主要病理产物,其阻滞气机可加重水肿、蛋白尿、血尿,并使病情迁延不愈。
辨证论治 
 杨教授认为,慢性肾炎主要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应标本结合进行辨证治疗。正虚以肺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为多见;邪实以外感证、水湿证、湿热证、血瘀证及湿浊证常见。根据“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原则,或以扶正为主,或以驱邪为主,或标本兼治。
  2.1& 肺肾气虚证
  本证多见于慢性肾炎普通型或急性发作期,临床以浮肿、蛋白尿、血尿为主要表现。证见面色萎黄,面浮肢肿,少气乏力,语声低微,肢体困倦,易感冒,腰脊酸痛,尿量减少,舌淡,苔白润、有齿痕,脉细弱。治法:补肺益肾。方以玉屏风散加减:黄芪18 g,白术15
g,女贞子15
g,生地黄15
g。加减:若腹部胀满者,加大腹皮12
g,服药后小便仍不利者,加葶苈子12
g、牵牛子10
g;纳差者,加炒麦芽15
g;夜尿频繁者,加金樱子15
g、菟丝子12
g、山茱萸12
g;血尿者,加白茅根18
  2.2& 脾肾阳虚证
  本证多见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临床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严重水肿及高脂血症。证见面色白,浮肿明显,畏寒肢冷,腰脊酸痛或胫酸腿软,神疲,纳呆或便溏,男子性功能失常(遗精、阳痿、早泄)或女子月经失调,少尿,舌嫩淡胖、有齿痕,脉沉细或沉迟无力。治法:温补脾肾。方以阳和汤加减:炙麻黄5 g,干姜12 g,干地黄15
g。加减:若脾虚明显者,重用黄芪30
g,加党参15
g;有腹水,可用五皮饮加减;若瘀血明显,加丹参15
g、益母草15
  2.3& 肝肾阴虚证
  本证多见于慢性肾炎伴严重高血压者。证见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脊酸痛,梦遗或月经失调,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治法:滋补肝肾。方以二至丸合六味地黄汤加减:生地黄18 g,山药15 g,山茱萸12
g,女贞子15
g,墨旱莲12
g,何首乌15
g。加减:伴肝阳上亢,头痛头晕、急躁、夜寐不安者,加天麻10
g等;男子遗精或滑精,女子白带增多者,加金樱子15
g;血尿者,加白茅根15
g、茜草根15
g等;咽痛者,加玄参12
g、板蓝根15
g等;大便干者,加大黄6
  2.4& 气阴两虚证
  本证位在肺肾,属临床无症状期,可仅见镜下蛋白尿、血尿。证见面色无华,少气乏力,易感冒,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长期咽痛,咽部黯红,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或弱。治法:益气养阴。方以生脉散加减:太子参18 g,麦门冬12 g,龟甲(先煎)15
g,女贞子12
g,生地黄15
g,山茱萸12
g。加减:若咽痛日久、咽喉黯红者加沙参15
g;纳呆加砂仁6
  2.5& 邪实证
  外感风寒证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外感风热证用银翘汤加减;水湿证用五苓散或济生肾气丸或真武汤加减;湿浊证用藿朴夏苓汤加减;湿热证见皮肤疖肿、疮疡者选用五味消毒饮加减;湿热在上焦证用银翘散合千金苇茎汤加减;湿热在中焦证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湿热在下焦证用八正散加减;血瘀证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3.1& 注重健脾补肾  慢性肾炎病程长,在病机上多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其正虚主要有肺、脾、肾虚的不同,而以脾肾不足为关键,脾虚是慢性肾炎发病及病机演变的重要环节,肾虚是慢性肾炎演变与转归的必然结果。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金匮要略》曰:“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另外,脾肾亏虚,精微下注,则致尿浊;脾气亏虚,失却运化,水湿内停,湿邪郁久化热,湿热伤络,或脾肾亏虚,失其摄纳之职,则可见尿血。杨教授临证以补益脾肾为法,临床多选用四君子汤、肾气丸加减。若仅以气虚为主,常选太子参、党参、黄芪、山药、白术、薏苡仁、茯苓、泽泻等;脾肾气虚日久则导致阳虚,而见畏寒、大便溏泄,常选用仙茅、淫羊藿、肉桂等;若以肾阴不足为主,证见口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多选女贞子、墨旱莲、黄精、何首乌、山茱萸等。并嘱咐患者劳逸有度,以免造成脏腑虚损更甚。
  3.2& 重视清热利湿
  湿热是慢性肾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慢性肾炎多表现为水肿,《诸病源候论》所载“身体虚肿,喘息上气,小便黄涩”即是因虚致水,水湿郁而化热的湿热之证。另外,湿热壅滞上焦,肺卫失宣,故易外感;若湿热壅滞中焦,脾不健运,则神疲乏力、纳呆、腹泻腹痛;若湿热壅滞,脉络不通,则腰膝酸痛;湿热下注膀胱,则尿少而黄,或尿频、尿急、尿痛;湿热壅滞于肾,肾失封藏,精微下流,则导致尿浊;湿热灼伤脉络,则见尿血。若湿热水肿明显者,多选用疏凿饮子加减,药用泽泻、槟榔、茯苓皮、赤小豆;若外感兼有湿热者,多选用疏风清热利湿之品,药用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鱼腥草、板蓝根等;表现为腰痛、水肿者,多选用四妙散加减,药用苍术、黄柏、川牛膝、薏苡仁、茯苓等;若表现为中焦湿热,证见腹泻腹痛、纳呆呕恶、口渴欲饮、肛门灼热、大便烂等湿热之象,多加用白头翁汤或葛根芩连汤加减,药选黄柏、苦参、白头翁等;当患者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伴口苦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滑等一派湿热下注之象,可在原治疗基础上,加八正散加减,药用瞿麦、扁蓄、鱼腥草、车前、灯心草等清热利湿通淋;若湿热表现以尿浊为主者,临床多选用石韦、鹿衔草、车前等;若表现以尿血为主者,多选用栀子、车前、白茅根、茜草根等。
  3.3& 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瘀血是慢性肾炎的主要发病因素,贯穿于整个慢性肾炎的病程中,只是程度不同。一方面因虚致瘀,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虚则血滞,气血推行不利,血络必有瘀阻,正如《读医随笔·虚实补泻论》说:“叶天士谓久病必治络,其所谓病久气血推行不利,血络之中,必有瘀凝,故致病气缠延不去,疏其血络则病气可尽也。”若气虚日久阳虚,则见寒从内生,寒凝血脉而涩滞不畅;另一方面,湿浊、湿热阻遏气机,妨碍血行,也会导致瘀血,或湿热伤络,迫血外出,亦造成瘀血。瘀血在临床上常表现为面色晦黯或黧黑,腰部刺痛,肌肤甲错或麻木,舌黯有瘀斑,脉细涩。另外,水肿、尿血也与瘀血密切相关,正如《素问·
调经论》云:“瘀血不去,其水乃成……污秽之血为血瘀。”临床上,杨教授常选用当归补血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方中黄芪益气健脾;杜仲、桑寄生、黄精、女贞子、墨旱莲补肾养阴;桃仁、红花、赤芍、当归、田七活血化瘀。若水肿显著者,加益母草、泽兰、丹参等,取其活血利水;若尿血者,可在方中加用田七、牡丹皮、琥珀末等,取其活血止血之功。
  3.4& 衷中参西
  慢性肾炎稳定期免疫功能低下,并可导致感染,加重病情,临床可辨证选用有免疫增强作用的中药,如人参、黄芪、党参、甘草、白术、茯苓、冬虫夏草、淫羊藿、菟丝子、仙茅等。     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期免疫功能常表现为亢进,此时选用黄芩、苦参、火把花根等,可抑制体液及细胞免疫反应,使病变减轻。另外,慢性肾炎患者多伴有高凝状态,可加重肾脏损害。研究表明,中药在改善血流变方面有极大的优势,不仅疗效确切,而且不良反应少,可长期使用。杨教授临证常选用的药物有:丹参、田七、桃仁、红花、毛冬青、当归等,均获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研究还表明,大黄、冬虫夏草、黄芪、丹参等可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和系膜基质增生,改善患者体内高凝状态,清除自由基,防止钙超载,减轻肾脏损害等。杨教授在治疗慢性肾炎的过程中,常在汤药中重用黄芪、丹参;成药常选用大黄胶囊及各种冬虫夏草制剂,以共同起到延缓慢性肾衰的功效。若患者出现外感及其他感染,则补益药物应暂停,先解表或控制感染,等病情稳定再用补益药物。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25岁,职员,2007年12月初诊。患者2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伴有小便减少,曾在某院查尿常规:蛋白(+++)。诊为“慢性肾炎”,口服雷公藤等药物治疗,病情反复,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本院就诊。现证:患者神清,精神疲倦,面色萎黄,少气乏力,颜面及双下肢中度浮肿,双侧腰部隐痛,劳累后尤甚,胃纳差,口干苦,小便黄,大便干,舌淡黯、边有齿痕,苔黄腻,脉沉细。查体:神志清楚,面色萎黄浮肿,营养较差,对答合理,双下肢中度浮肿,余无异常。尿常规示: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为2.8 g。血生化:尿素氮8.7
mmol/L,肌酐176
μmol/L。中医诊断:水肿(脾肾气虚,湿热瘀阻);西医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以“急则治其标”原则,治以益气利水消肿。西药以速尿20 mg,2次/d,口服1周。中药以四君子汤合五苓散加减。处方:黄芪15 g,白术15
g。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给予益肾灵1包,3次/d;通脉口服液1支,2次/d。并嘱患者平时注意避风寒,防止过度劳累,低盐饮食,控制饮水量。
  治疗2周后,患者精神有所好转,颜面及双下肢浮肿明显减轻,双侧腰部隐痛,胃纳差,食后腹胀,少许口干口苦,二便已调,舌淡黯,苔黄白腻,脉沉细。复查尿常规:蛋白(++)。考虑患者水湿较重,应加强健脾利水之力,在原方基础上,加用薏苡仁12
g、大腹皮10
g、鱼腥草15
g、白花蛇舌草15
g,中成药用法守前。治疗4周后,患者精神可,无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但仍有双侧腰部隐痛,胃纳明显改善,少许口干,二便调,舌黯红,苔薄白,脉细。复查尿常规: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为1.8
g。血生化:尿素氮6.5
mmol/L;肌酐155
μmol/L。考虑患者目前以肾阴虚兼瘀为主,改用二至丸合六味地黄汤、桃红四物汤加减:女贞子15 g,墨旱莲15
g,山茱萸15
g,干地黄12
g。中成药守前。治疗6周后,患者精神佳,无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双侧腰部隐痛明显减轻,纳可,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复查尿常规:蛋白(-),24 h尿蛋白0.6
g。血尿素氮、肌酐均正常。续用中药汤剂及中成药调理,坚持门诊治疗1年,患者无明显不适,各项检查无异常,病情稳定,未见复发。
裘沛然治疗慢性肾炎经验
对慢性肾炎的治疗,目前尚无较满意的方法。袭沛然教授经过多年的研究探索,对此别有新意。认为本病属纯虚纯实、纯寒纯热者极少,多数表现为表里寒热虚实错综夹杂的情况。临床治疗采用补气摄精,祛毒利尿为大法。现概要介绍其诊治经验。
一、基本病机:脾肾气血亏虚与风邪、水湿、热毒、瘀血相夹杂
关于慢性肾炎的病机,中医学有“其本在肾,其制在脾,其标在肺”之说。从临床看,调治肺脾肾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往往不尽如人意。从本病的临床表现分析,决非水肿证所能概括。先生指出:
1.表里夹杂
慢性肾炎除表现为面色淡白,浮肿,腰酸,神疲,眩晕等里证外,常因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而致急性发作或加重病情,此与中医学上“外感引动伏邪”之说相符。故临床常见表里夹杂的症状。
2.寒热错综
慢性肾炎病邪久羁,阳气被戕,阳虚而生内寒,故临床有面色淡白、肢冷神倦、脉迟、苔白等寒象;但另一方面应注意余邪热毒蕴结未清,盘踞下焦,这一重要病理因素。从临床表现分析,常见的咽痛、小便混浊、尿少,血尿,血压偏高,头痛、鼻衄等,均属火热内蕴之征象。近代临床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氮质血症,用大黄附子汤治疗而获效,也足资证其寒热错综的病机。
3.虚实并存
慢性肾炎病邪久恋,正气被伐,肾不藏精,长期蛋白流失,血清白蛋白下降;脾不统血,血尿频频,严重贫血。因此,气血精皆匮乏,此属本虚。由于脾肾亏虚,气化失司,导致水饮痰浊稽留,严重的出现氮质血症等,此属邪实。《内经》原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先生则认为“邪之所蕴,其气更虚”,“虚之所在,受邪之地,如果正气不能驱邪,也可反从邪化,故津液可以酿成湿浊,血滞导致瘀血,出现正气愈虚则邪气愈实的情况。故慢性肾炎的病机可概括为:脾肾气血亏虚和风邪、水湿,热毒,瘀血相夹杂,是其基本特点。
二、治疗大法:表里合治、寒热兼施、利涩同用、补泻并投
1.表里合治
慢性肾炎常随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而诱发、加重,故临床既有畏寒、发热、咽痛等外感表证,又有浮肿、、腰酸,眩晕等里证,治疗可采用表里合治法。先生常连用羌活、白芷、紫背浮萍、苍耳草、蝉衣、黄芪、黄柏、漏芦、半枝莲、生白术、生甘草、仙灵脾、土茯苓、黄芩等药物治疗。方中既有辛散祛风之品,又集解毒、泄浊、健脾,利水诸药。对慢性肾炎因感冒而急性发作者,有一定疗效。其中羌活一味,入太阳、少阴二经,与黄芪相伍,对预防感冒效胜玉屏风散。现代研究证明,辛散祛风药如蝉衣、苍耳草、白芷等,不仅可疏解表邪,且能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有抗过敏作用,可减轻或抑制感染后变态反应性损害,消除蛋白尿等。故即使表邪已解而蛋白尿未除者,仍可沿用一段时间,其与解毒泄浊,健脾利水药相合,可表里双解,标本兼顾,相得益彰。
2.寒热兼施
慢性肾炎长期蛋白尿及血尿,肾精亏耗,阴虚则阳亢,而见头晕、头痛、鼻衄、高血压等症状,水湿逗留,最易损伤阳气,故又多脾肾阳虚之证,而出现畏寒肢冷、夜尿多、脉沉细弦等症。有呈阴阳两损,上盛下虚等病机。因此采用寒热并调之法尤其对本病中高血压型者更为适宜。先生常用生熟地黄、巴戟肉、山茱萸、肉苁蓉、茯苓、麦冬、五味子、炮附子、肉桂、生姜、大枣、黄柏、知母、仙茅、仙灵脾、当归等。如果血压明显升高,可加夏枯草,防己、钩藤、牡蛎等药,这些药物经现代药理研究,多具有降压作用;另外如党参、黄芪、附子等,对血压有双向调节作用。故寒热兼施法不仅可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对改善肾功能有一定帮助。
3.利涩同用
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一般以水湿痰浊逗留为多,而实验室检查中又以长期蛋白尿、血尿、管型等肾精失固为主要表现。对前者应予化湿、利水、泄浊等通利之法;对后者则须用固肾涩精之法。因此通利与收涩并投,为治疗本病的又一法则。适合于混合型患者。通和常用生米仁、茯苓、猪苓、汉防已、大黄、玉米须、生白术、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涩精常用覆盆子、芡实、金樱子、五味子、乌梅肉、补骨脂、菟丝子、肉苁蓉、楮实子、牡蛎等。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不独固肾涩精方药对控制蛋白尿有效,即使是清利水湿的玉米须、生米仁、茯苓、猪苓等,也有消除蛋白尿的功效。这可能是邪去则正安,水湿不除则肾气不能化精,精气流失也就难以控制。因此,通利水湿与固摄肾精,两者不可偏废。
4.补泻并投
慢性肾炎的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宜补益,标实应攻泻,是以补益攻泻法为标本同治之法,尤其对慢性肾炎出现肾功能不全患者尤为切用。
慢性肾炎经过较长时期的病理演变,正气衰惫,邪气留恋,水湿痰浊滞留更甚,出现氮质血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嗜卧、神疲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呃逆,甚至昏迷等症,呈现正气不支,浊邪弥漫之势,严重的还可出现动风之证。故治疗必须融补益脾肾气血阴阳和攻泻湿浊、水气、瘀血于一炉。先生常选用黄芪、党参、巴戟肉,仙灵脾、黑大豆、炮附块、干姜、黄柏、土茯苓、泽泻、牡蛎、生大黄、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漏芦、白蔹、益母草、丹参、桃仁、红花等,一般用量偏重,中病渐减其制。本病至此,已入险途,应引起注意。以上治疗方法当相机参合应用,不可拘执,方不致以偏概全。
三、简验方:黄芪、牡蛎、巴戟肉、黄柏、泽泻、土茯苓、黑大豆、太枣
上方乃先生在对慢性肾炎的长期探索中,在备尝甘苦之后总结出来的经验方。方中黄芪,先生谓补气圣药,大剂黄芪功盖人参,其有补气、固表、摄精、祛毒、和营、利尿之功,且无留滞之弊。仲景所谓“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洵非虚语。一般剂量用30~60克,巴戟肉与黄柏相伍,一阳一阴,皆为补肾要药。前者温而不热,益元阳、补肾气。君者苦寒,滋益肾阴。李东垣云其有“泻热补水润燥”之功。元代名医以一味黄柏制剂,称大补丸,良有深意。上二味与黄芪相合,补气健脾益肾,为治本之图。牡蛎为水生动物,性寒属阴,生用有利水气之功,且能潜阳,所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煅用敛精,对长期蛋白流失者,颇为适用。黑大豆入脾肾二经,《本草纲目》载其“治,利水下气,制诸风热,活血解毒。明代张介宾亦有“玄武豆”之说法。先生融会前贤精粹而用于治疗肾炎,对消除蛋白尿及纠正低蛋有一定功效;土茯苓清泄湿毒,泽泻善利水湿。全方本标兼顾,补泻合治,有补气健脾益肾,利水泄浊解毒之功。临床应用本方时尚须根据证情,随机变化,至于损益之法,当参上节“治疗大法”灵活处理。先生循此法用治多种类型的慢性肾炎,应验者甚多。及门同人侍诊左右时,曾见先生治一来自宁波的七岁患儿,经某医院儿科拟诊肾病综合征伴慢性肾功能不全,住院2月余,迭经各种西药治疗,未能收效,院方已发病危通知。患儿家属慕名邀诊,见病人面色淡白,神气消索,全身浮肿,大腹如鼓,胸膺高突,阴囊肿大透亮,小便点滴难下。诊其脉微细欲绝,舌体胖,舌质淡,苔腻水滑。此正气大虚,气不化精而化水,水湿泛滥,流溢皮里膜外。病情迁延,形神俱衰,证情险笃,恐凶多吉少。家属仰求一治,以冀万一。先生为拟一方:生黄芪50克、土茯苓30克、黑大豆30克、大枣7枚、牡蛎30克(捣)。3剂后,小便通畅,肿势稍退,神气略振,脉较前有力。药有效机,当击鼓再进,不可懈怠。原方加巴戟肉15克、黄柏15克、泽泻18克。再服一周,小便24小时总量已达1500毫升以上,水肿大减,阴囊肿胀基本退尽,所喜胃气来复,渐可进展,神态活跃,舌淡苔薄,舌体不胖,脉细有神。证已转机,仍不可掉以轻心,当守前法,耐心调养。以“简验方”增减,一连服3月,诸症全消,悉如常人,体检化验均在正常范围。随访2年,未再复发。治疗慢性肾炎,先生此方虽不能尽愈其病,但只要认真辨析,随证消息,往往有出奇制胜之功。故附载于此,以见一斑。
赵绍琴教授治慢性肾病经验
赵绍琴(1918~2001年),浙江绍兴人,出生于三代御医之家,中医温病学家。曾任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学会顾问等职。
赵绍琴教授对慢性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功能衰竭)研究较深入,他经过大量临床实践,提出了创新性的理论。慢性肾病非虚论
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热郁血分,络脉淤阻。至于一些患者表现出神疲乏力及贫血症状,可视为邪实阻滞、气血失运所致,不可认为是虚证而用补法。针对慢性肾病热郁血分的基本病机,确定以凉血化淤为基本治则,佐以疏风胜湿、疏调三焦。在此基础上随证加减,可获预期效果。
慢性肾病忌食蛋白论
尿蛋白持续阳性是慢性肾病的重要特征。但临床表明,进食大量高蛋白食物会加剧蛋白从尿中流失。赵教授从20世纪70年代初就采取了限制蛋白饮食的方法配合治疗,并提出了丢蛋白忌蛋白的饮食原则以减轻肾脏的负担,有助于消除尿蛋白。
慢性肾病宜动不宜静论
赵教授认为,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热入血分络脉淤阻,若长期卧床静止就可能加重其淤阻的程度,甚至诱发肾萎缩或加速其发展。
根据这些理论,赵教授采用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运动锻炼的综合方法治疗慢性肾病。
◇ 药物治疗
肾炎1号:荆芥、防风、生地榆、赤芍、丹参、茅根、芦根、焦三仙、水红花子、大黄。主治慢性肾炎尿蛋白持续阳性,舌红苔腻根厚,脉濡滑数者。
尿毒1号:荆芥炭、苏叶、生地榆、茜草、丹参、白鲜皮、地肤子、草河车、大黄、灶心土、黄连。主治尿毒症恶心呕吐、皮肤瘙痒,舌红苔腻垢厚,脉弦滑数按之有力。
上方需经中医师辨证,依法遣药,随证加减。
◇ 饮食控制
①忌食高蛋白食物,动物性蛋白食物如鱼、虾、肉、蛋、奶及其制品,植物蛋白如豆类和豆制品等均在禁忌之列;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蒜苗、韭菜、葱、姜、蒜、大料、胡椒、咖喱、香椿、香菜等;③忌食补品、补药以及高热量食物;④宜适度食新鲜蔬菜、水果和饮茶。
◇ 运动锻炼
运动的形式以步行为主,体力强者可急如竞走,体力弱者可缓如散步。选择空气清新的场所进行步行锻炼,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不少于1小时。循序渐进,逐渐增量,持之以恒。
吴林鹏治疗慢性肾炎经验拾要 :
慢性肾炎是临床上较为顽固的难治性疾病。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吴林鹏教授治疗本病经验丰富匠心独运别具特色颇值临证参考。今撷其要者整理于次。
1着眼肺脾肾 终不忘疏肝
慢性肾炎当属中医“水肿”范畴一般认为病损脏腑为肺脾肾三脏因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肾者主水司开合。但是人体水液的正常输布排泄是以三焦为其通道如《内经》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因此三焦通路上任何一脏有变都会影响到水液的正常代谢。除肺脾肾三脏外吴师认为对本病影响较大的脏腑还应包括肝。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其疏泄功能可调畅气机通达气血助水运行若肝气抑郁疏泄失畅气机不利不仅可影响气血的运行而致气滞血瘀同时也必然会影响三焦水道的畅通加重水溢之患。所以吴师一再强调治疗慢性肾炎不能忽视疏肝临证时一定要把疏肝调理情志之治作为重要的兼治原则贯穿到治疗的全过程舍此效果则不著。他最常用的药物有柴胡、郁金、佛手等几乎见于他所有治慢性肾炎的处方中。验之临床疗效确实不虚。案一唐&男41岁农民。1998年4月26日初诊。35岁时患慢性肾炎曾辗转更医治疗大法无外健脾补肾活血利水及使用激素等病情一直未能完全缓解。来诊时精神抑郁胸闷胁胀面浮腿肿腰脊酸前畏寒肢冷口燥咽干纳少便溏少气无力懒于言语尿少有沫舌淡胖苔白滑舌下脉络迂曲紫暗脉沉弦细弱。血压16.511.2kPa。尿检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尿酸盐结晶。证属脾肾阳虚精微不固肝郁气滞水道不利。治宜温补脾肾益气摄精疏肝利水活血解毒。处方黄芪30g白术15g制附片10g生地15g山萸肉15g仙灵脾15g泽泻15g云苓15g二花15g柴胡15g郁金15g佛手15g石韦10g丹参20g益母草30g鲜公英60g鲜车前草60g鲜白茅根60g每日1剂水煎服。同时用强的松20mg每天早晨一次顿服。5月2日二诊服药后尿量增加腰酸痛减轻身觉有力。尿检蛋白红细胞白细胞。上方去白术、二花、仙灵脾、石韦加白芨15g小蓟15g芡实15g炒麦芽15g。强的松用法同上。5月14日三诊水肿尽退食纳复常精神振奋。尿检蛋白红细胞。二诊方去白芨、小蓟、炒麦芽加石韦10g葛根30g山药15g再进12剂。强的松改为10mg仍早晨一次顿服并于1个月内逐步撤除。1年来患者遵医嘱隔日服维持方以一诊方为主从未间断经多次尿检均未见异常现已能参加一般体力劳动。
2参西用激素 滋阴莫迟缓
慢性肾炎病理复杂中西医治疗本病各有所长所以吴师极力主张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肾上腺皮质激素是西医治疗肾炎的主药由于滥用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本来有效的药物不但不能发挥其应有的疗效而且它的副作用还给病人带来了新的痛苦。鉴于此吴师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最终筛选出一个以中医药为主适时适量使用激素为辅的治疗慢性肾炎方案。这个方案的最大特点就是尽可能地汲取中西药各自的长处补偏救弊消除西药特别是激素的副作用。吴师认为激素相当于中药壮阳之品大量久服必然会耗气伤阴尤其是伤阴据吴师观察凡是长期使用激素的患者均会出现程度不同的阴虚症状。正因为慢性肾炎长期使用激素后普遍存在着阴伤的情况所以吴师主张在严格掌握使用时机的情况下一旦病人开始用激素就应当在中医辨证施治汤药中加入养阴药以同步中和激素的副作用。他还认为对慢性肾炎中医的辨证施治可以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果是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就没有必要再像西医那样用大量的激素进行所谓的冲击治疗。在一般情况下吴师对慢性肾炎病人始用激素的剂量大致控制在20mg40mg之间。吴师最常用的消除激素伤阴副作用的中药有生地、杞果、黄精、麦冬、葛根等可据情随证选用。至于使用激素的时机吴师认为病轻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对证选取方药长期坚持守方治疗一般不用激素只要能持续服药12年仅中药就有完全缓解甚或治愈的可能。病重者可考虑并用激素但最好是在早晨一次顿服同时汤药中加入养阴药。激素用量大时养阴中药量也应大病情缓解激素减量时养阴中药量也应跟减但激素完全撤除时养阴中药还不能即停须继续用一段时间直到阴亏之象完全消失为止。案二张&女32岁工人。1997年11月23日初诊。患慢性肾炎5年中西药迭治时轻时重。刻诊面浮胫肿腰酸腰痛头晕目眩情志抑郁五心烦热身困乏力小便不利咽干口燥夜间为甚舌干红脉沉细略数。尿检蛋白红细胞少许。血压18.912.5kPa。此乃屡用激素、利尿类西药及温补太过耗伐阴精肝肾虚亏阴虚阳亢瘀水互结水道不利使然。治宜滋补肝肾益阴潜阳疏肝解郁化瘀利水。处方黄芪30g生地15g山萸肉15g泽泻15g柴胡15g郁金15g佛手15g云苓30g猪苓15g杞果15g女贞子15g丹参30车前子15g益母草30g白茅根30g二花15g石决明30g。每日1剂水煎服。另用强的松15mg早晨一次顿服。12月7日二诊头晕、腰酸痛、水肿等症状明显减轻。血压16.811.2kPa。尿检蛋白。中药去石决明强的松减至10mg。继服月余水肿尽消他症悉除。血压15.710.4kPa。尿检蛋白。此阴伤已复病有转机。强的松用5mg并于1个月内逐步撤除中药去女贞子、猪苓、车前子加山药15g苡米15g再服2个月以观疗效。此后多次尿检均未见异常病情完全缓解。 3固精当清利 鲜药为佳选
慢性肾炎病人由于脾运不健肾虚不藏不仅大量的精微物质随尿流失而出现蛋白尿而且随着体虚邪入水浊潴留又极易合并感染而致热毒为患。吴师认为水浊热毒蕴久必然进一步加重脾肾之运化、开合功能的损伤使精微物质丢失更甚。一些慢性肾炎病人尿蛋白之所以久治不降关键问题也就在此。故吴师在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时一方面特别强调健脾补肾固精之治另一方面又极为重视运用利水化浊、清热解毒之法。在实施利水化浊、清热解毒治疗的选药上吴师特别推崇使用鲜药这是其用药的独到之处。他认为中草药采集天地之精华在晾晒炮制过程中难免一些有效成分会受损失或被破坏而降低疗效但如果选用鲜药就有可能避免这种损失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疗效。吴师常用的利水化浊鲜药有车前草、白茅根、芦根等清热解毒鲜药则以蒲公英为主。当然鲜药一定要择季节而用吴师认为农历清明至小满这一段时间的为最佳。其时百草生机旺盛有效成分含量高若能及时采挖配入方中患者多能在久治不效中看到希望。案三许&女18岁学生。1998年2月5日初诊。有急性肾炎史。1997年夏再度出现水肿某医院诊为慢性肾炎用中西药治疗至今蛋白尿始终保持两个以上加号水肿愈来愈重。现症全身水肿腹大脐突腰酸腿困畏寒肢冷纳减便溏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咽干如灼小便量少色浊五心烦热舌红体胖舌下有紫斑苔薄微黄脉沉细数。尿检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压15.710.1kPa。证属脾肾亏虚气阴不足瘀水互结热毒内蕴。治宜温补脾肾益气养阴疏肝化瘀利水解毒。处方黄芪30g制附片5g柴胡15g佛手15g山萸肉10g杞果15g麦冬15g泽泻15g云苓30g仙鹤草15g小蓟15g益母草30g苡米15g丹参20g二花15g公英30g白茅根30g。每日1剂水煎服。另用强的松15mg晨起顿服。服药2周诸症略轻。尿检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病人慕名求治谨遵医嘱以上方连服1个月余水肿终未全消尿蛋白一直保持12个加号。4月3日复诊当吴师询知鲜药可采时即配下方让其坚持再服黄芪30g制附片5g山萸肉10g杞果15g丹参20g柴胡15g郁金15g泽泻15g泽兰15g益母草30g苡米15g芡实15g二花10g鲜公英60g鲜车前草60g鲜白茅根100g。强的松改为10mg晨服。服药1周蛋白尿即转为阴性腹平面展水肿尽消余症悉除。后又照方强的松改为5mg晨服连服近1个月其间多次尿检蛋白均为阴性。遂撤除激素每周坚持服2剂巩固方黄芪15g石韦10g二花10g连翘10g丹参15g杞果10g鲜茅根60g公英15g。近日来诊仍未见特殊不适尿检也正常。
戴恩来教授治疗慢性肾盂肾炎经验
慢性肾盂肾炎是临床常见疾病,其病程长,易反复,若治疗不当,缠绵难愈,最终将导致慢性肾衰竭。戴恩来教授是医学博士、甘肃中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甘肃省“333”科技人才,其对慢性肾盂肾炎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辨病因病机属本虚标实
戴教授认为慢性肾盂肾炎属中医之“劳淋”范畴,其病因是内外致病因素的综合作用,在内为饮食不节,喜怒不时,房事过度导致肾虚及湿热下注膀胱;在外为下焦感受湿热之邪。内外因相互作用,久之正不胜邪,终致劳淋。肾虚膀胱湿热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本虚标实是本病的病机特点。本虚主要是肾虚,标实是膀胱之湿热,并可夹杂毒邪、瘀血等。慢性肾盂肾炎有急性发作期、缓解期和迁延期之分。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病机多为下焦湿热、夹杂毒邪,导致膀胱气化不利;缓解期以本虚为主,表现为肾阴虚、肾阳虚、肾之阴阳两虚;迁延期则虚实夹杂,肾虚与膀胱湿热并重。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免疫功能即体液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正常时,人自身的尿路黏膜有抗病能力,如分泌IgG、IgA和吞噬细胞来杀菌,而慢性肾盂肾炎的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多为低下,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尿路分泌型IgA数量均明显不足,所以易反复感染。这也从另一个方面佐证了中医所认为的慢性肾盂肾炎患者的“本虚”和“标实”,即本虚为免疫功能低下,标实为感染状态。此外,戴教授指出慢性肾盂肾炎因久病入络,常伴有血瘀。血瘀的形成与湿热久聚下焦阻滞脉络以及气虚无力行血密切相关。瘀血一旦形成,又易与湿热互结,使湿热之邪更难祛除,这是慢性肾盂肾炎迁延不愈的一大原因。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肾盂肾炎病理变化主要是肾脏出现的弥漫性间质浸润现象,肾实质有大小不等的脓肿以及日久形成瘢痕萎缩和纤维增生,这些病理变化为淤滞的实质,使血流阻滞,加重病情,疾病迁延不愈。
2辨证与治则
基于上述认识,戴教授对淋证的辨证首先分发作期、缓解期和迁延期。发作期以标实为主,湿热之患者多见,治疗以清利湿热为重;缓解期以本虚为要,治宜补虚培本,同时分阴阳气血之偏盛;迁延期要标本兼顾,扶正祛邪。由于血瘀证的普遍存在,活血化瘀法应贯穿始终。戴教授把慢性肾盂肾炎分为五大型,即下焦湿热型、湿热内伏型、阴虚湿热型、阳虚湿热型、阴阳两虚型。下焦湿热型见于急性发作期,阴阳两虚型见于缓解期,其余三型见于迁延期。
戴教授还认为阳虚湿热型和阴阳两虚型往往见于长期应用清热利湿解毒中药及抗生素的患者,因为清热利湿解毒中药及抗生素皆属于寒凉之品,久用伤阳,阳伤既久又可及阴,出现阴阳两虚。因此,这两型不能因为存在尿路刺激症状而再大量应用清热利湿解毒中药及抗生素,否则只能更伤阳气,必须遵循“治病必求于本”的原则,“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3& 选方用药
戴教授常用参芪地黄汤加减来治疗“本虚”,尿感汤加减来治疗“标实”,二汤合用,权衡于化裁以治疗各种证型。
3.1& 下焦湿热型
症多呈现突然腰痛、尿频、尿急、尿痛、小腹疼痛、形寒发热、苔黄腻、舌质红、脉濡数等湿热蕴结肾和膀胱之征象,治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方用自拟尿感汤。用药为土茯苓、忍冬藤、皂刺、连翘、王不留行、生薏苡仁、乌药等;若兼见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恶心口苦等湿热蕴结肝胆之征象,则治以清热解毒,利湿通淋,合以清泄肝胆,方用尿感汤合小柴胡汤加减,用药为土茯苓、忍冬藤、皂刺、连翘、王不留行、生薏苡仁、柴胡、黄芩等;若有舌质紫暗,脉涩等血瘀表现,又当在对证方中加用莪术、桃仁等药,以活血化瘀;若患者体虚,又当加用少量益气养血补虚之药。
3.2& 湿热内伏型
此型患者无明显的腰痛及尿频、尿急、尿痛,无发热症状,只有尿浊及尿细菌培养大肠杆菌阳性。戴教授根据《内经》病机十九条“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认为上述症状本质当为湿热内伏,治疗当清热利湿、扶助正气,治以尿感汤合参芪地黄汤加减。口干、口渴、喜凉饮者,“参”用太子参或西洋参;无口干与口渴、喜热饮、疲乏无力者,“参”用党参或红参。
3.3& 阴虚湿热型
症见腰痛、头昏耳鸣、五心烦热、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尿路刺激症状较明显。当滋补肾阴、清热利湿,常用参芪地黄汤去人参、黄芪,加知母、黄柏合尿感汤化裁,使滋阴补肾与清热利湿并行不悖,相得益彰。若兼见胸胁胀痛、恶心口苦、心烦等湿热蕴结肝胆之征象,则加柴胡、半枝莲、黄芩等以清泄肝胆之湿热。
3.4& 阳虚湿热型
症见腰膝酸软、头昏耳鸣、畏寒肢冷、舌淡苔滑、脉沉细弱、尿路刺激症状较轻,有的患者表现为舌红苔略黄,尺脉浮略数,重按无力。戴教授指出舌红苔略黄、尺脉浮略数为肾中虚阳上浮之候,其本质仍为肾阳虚。治疗当温补肾阳,用济生肾气汤,重用附子、干姜等温阳药至30
g以上,常能收到满意疗效。戴教授认为附子能沉入肾中以峻补肾阳,而浮游之火也能随附子沉入肾中。对于湿热之邪,仍合以利湿通淋之药,如土茯苓、王不留行、生薏苡仁、滑石、生甘草等。
3.5& 阴阳两虚型
症见腰膝酸软、头昏耳鸣、畏寒肢冷,同时手足心发热、舌淡苔少,无尿路刺激症状,治疗当阴阳双补。戴教授常治以参芪地黄汤(“参”用太子参,地黄用生地黄)加上温阳药如炮附子、淫羊藿等,
起到阳生阴长之效。腰膝酸软甚者,加入杜仲、牛膝、补骨脂、菟丝子、枸杞子等药。
对血瘀的治疗,戴教授常于对证方中加益母草、泽兰、蒲黄等药,以活血化瘀,利湿通淋;又常加用黄芪、乳香、没药以补气行气,活血破瘀。
付某,女,37岁,2006年10月13日初诊。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3个月,一年前确诊为慢性肾盂肾炎,X线造影示肾盂肾盏变形,自诉静滴青霉素并口服清热利湿解毒中成药一周后症状消失。近3个月来反复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症状,尿常规检验结果偶见白细胞,潜血少量,经静滴青霉素并口服清热利湿解毒中成药后症状可暂时消失,尿检也可恢复正常,但停药后不久症状便又出现,如此反复至今。现患者自诉尿频、尿急、尿痛,无法憋尿,畏寒,乏力,腰痛,饮食尚可,舌红苔略少,脉沉无力,当日尿检正常。
戴教授四诊合参后指出:此患者证属阳虚湿热证,且以阳虚为主。因久用抗生素和清热利湿解毒中成药,致阳气衰减,阴液亦伤,肾气不固,故尿频、尿急,虚阳浮游于膀胱,故尿痛,且舌质红,阴液亦伤,故苔略少。治疗当大剂扶阳且滋阴以求阳,佐以利湿通淋。方用参芪地黄加味,处方如下:生黄芪30 g、党参20 g、熟地黄20
g、山茱萸15
g、牡丹皮10
g、怀牛膝15
g、车前子10
g(包)、桂枝10 g、
制附子30 g(先煎1 h)、干姜30 g、淫羊藿30
g、补骨脂15
g、菟丝子15
g。4剂, 水煎服, 1日1剂,
10月17日二诊,患者自诉腰痛明显减轻,畏寒感也减轻,尿频、尿急减轻,尿痛感同前,咽略干,饮水后减轻。戴教授指出原方药证相符故见疗效,效不更方。原方继服7剂。
10月24日三诊,患者自诉服药后尿频、尿急明显减轻,腰痛几乎消失,仅在上午8点至10点时有些尿痛,饭后胃中泛酸。戴教授将原方去车前子,加滑石15 g、生甘草6 g、乌贼骨10
g、浙贝母10
g、台乌药10
g,服7剂。
10月31日四诊,患者自觉症状仅早晨有一些尿痛,戴教授将上方减去滑石、乌贼骨、浙贝母、台乌药,加白茅根15 g,继服7剂。
11月7日五诊,患者自诉诸症皆无。戴教授嘱其注意饮食起居,避风寒,未给药。随访9个月无复发,X线造影示肾盂肾盏形态恢复正常。
邓铁涛治疗肾病经验
邓老论慢性肾炎慢性肾炎主要因脾肾两脏虚损所致。早期主要表现为脾虚湿困,症见面色白或萎黄不华,身重倦怠,身肢浮肿轻重不一,脘闷纳呆,气短自汗,大便时溏,小便短少。中后期,脾虚损及肾,浮肿严重(也可不浮肿),或见腹胀大如裹水之状;少数患者,可因阳损及阴;或经过治疗,病向好转,但由于温阳或利水太过损伤阴液(尤其是经过激素治疗的患者),而表现为肝肾阴亏。慢性肾炎晚期脾肾衰败,湿郁化浊上蔽心窍。除见上述脾虚湿阻或脾肾阳虚证之外,可并见恶心呕吐,心悸气短,呼吸不畅,或皮肤瘙痒,或口有尿臭,或呕血便血,或胸闷喘息,烦躁不宁,甚则抽搐惊厥,昏迷不醒,黄浊或舌光无苔,脉象虚大或沉微细数,此时病情已经危重。
2. 慢性肾炎治疗要注意调补脾气对本病的辨证分型,邓氏虽主张分为:脾虚湿阻、脾肾阳虚、肝肾阴亏、脾肾衰败浊蒙心窍四个证型,但始终认为脾虚是慢性肾炎上述四种分型共理基础,治疗过程中应时时注意调补脾气,保持脾气的健运,这是愈病不可忽略的关键环节。
①脾虚湿阻型,参苓白术散加减基本方为:党参15克,白术12克,云苓皮25克,甘草5克,山药12克,苡仁15克,黄芪20克,牛膝12克,猪苓15克,桂枝12克(或肉桂心1.5克焗服)。加减法:若湿重,而见苔白厚腻者,去山药,加防已12克,砂仁8克;血虚明显者,去猪苓、桂枝,加当归12克(或鸡血藤30克),枸杞子12克以养血;若见血压升高者,重用黄芪(用至30克以上),去桂枝、山药,加生石决明30克(先煎),代赭石30克(先煎)以潜虚阳;若见血尿(镜下血尿)者,去桂枝,选加小叶凤尾草15克,淡豆豉30克,田七末3克(冲服)。尿蛋白长期不除者,邓氏自拟“消尿蛋白饮”,药物如下:黄芪15~30克,龟板30克,淮山15克,薏苡仁15克,玉米须30克,旱莲草12克,菟丝子12克。
②脾肾阳虚型,真武汤合五苓散、五皮饮加减基本方为:熟附子10~15克,姜皮20克,白芍12克,白术15克,云苓皮30克,肉桂3克(焗),大腹皮12克,猪苓15克,泽泻12克,党参20克,黄芪20克。
④脾肾衰败,浊蒙心窍慢性肾炎尿毒症,属中医脾肾衰败,浊蒙心窍,病情危笃,应积极救治除按上述脾虚湿阻或脾肾阳虚辨证用药口服之外,还可用生大黄30克水煎保留灌肠,每日一次,连用数天,有时能使血氮下降,对消水肿亦有帮助。若出现昏迷不醒、湿浊化热患者见舌苔焦黑而干的,则兼灌服或鼻饲安宫牛黄丸。
3.邓老论慢性肾盂肾炎该病应属中医淋证中“热淋”、“气淋”、“劳淋”一类,发作之时可急可缓,急者可按热淋(慢性泌感急性发作)论治,缓者缠绵不已,反复难愈,当从虚论治,按气淋、劳淋处理。
何学红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经验
蛋白尿是肾小球肾炎的重要临床表现,常持续存在难以消退,而且很易反复出现,是肾脏疾病迁延难愈、不断进展的重要因素。辽宁中医药
学硕士生导师何学红教授,是辽宁省著名肾脏病专家,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内科主任。从事肾脏病临床20余年,辨证论治慢性肾炎蛋白尿,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何学红教授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病因病机的认识
蛋白尿属中医“精微下注”、“精气下泄”,归结于“虚损”
病范畴。蛋白质 人体精微物质,脾为生化之源,肾为封藏之本,精微物质生于脾而藏于肾。若脾虚而不升清,则精微下注,若而失封藏,则精微外泄而见蛋白尿。何学红教授认为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形成以脾肾亏虚为本,关乎肝肺,瘀血痰湿等实邪是致病的关键因素,即为正虚邪实。正虚为脾肾阴阳失调,精气亏损,其中以脾肾阳虚为临床多见,并关乎肺肝,同时,慢性肾炎,脾肾阳气运化功能失调,推动温煦无力,使气血循环不畅,气化不达,渐致肾脏瘀血,气滞血瘀又可加重津液代谢障碍而形成水肿。《金匮要略》言:“血不利则为水。”外邪与体质的影响又可使水为湿为痰,从而形成邪实。
何学红教授对慢性肾炎蛋白尿的辨证论治
何学红教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主张以辨证治疗为大法,在以上病机指导下,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的
体情况,给予每个患者个体化治疗。现将辨证要点介绍如下:(1)脾肾阳虚者临床最为常见,治宜温补脾肾,益气活血,选用附子汤加补骨脂、金樱子、芡实等随证加减。(2)脾肾气虚者治宜补肾健脾,益气活血,其中偏脾虚者可以用参苓白术散加补骨脂、金樱子、菟丝子之类;偏肾虚者可以用金匮肾气丸加党参、黄芪、白术之类。(3)肝肾阴虚者治宜滋养肝肾,佐以平肝潜阳,方用六味地黄丸合羚角钩藤汤加减,药用生熟地、山茱萸、丹皮、羚羊角、钩藤、菊花等。(4)湿热互结者治宜清热祛湿,活血化瘀,方用滋肾通关丸合五味消毒饮加白花蛇舌草、半支莲、土茯苓等。
患者,女,31岁,2004年6月21日初诊。患慢性肾小球肾炎3年余,肾穿刺病理类型为中度系膜增生性肾炎,曾用中西药治疗未能完全缓解,反复发作。就诊时症见:面色萎黄,眼睑浮肿,纳差乏力,伴见腰膝酸痛,夜尿频多。尿常规示:尿蛋白(++),红细胞(±),24
h尿蛋白定量为2.3
g,血清白蛋白34
g/L,脉濡细,舌淡苔白腻。证属脾肾气虚挟湿型,治宜健脾益肾,理气除湿。用参苓白术散加减:黄芪30 g,人参10 g,茯苓20
g,鸡冠花30
g,薏苡仁30
g,女贞子20
g,金樱子、芡实各20
g。同时嘱患者摄入优质蛋白饮食,调畅情志。1周后,患者眼睑水肿消退,乏力减轻,仍腰部酸痛明显。尿蛋白(+),红细胞(-),24
h尿蛋白定量为1.5
g/L,舌淡苔白,脉濡细。原方基础上加狗脊30 g,川断20
g,减鸡冠花30
g,再服3周,尿常规正常。嘱患者继服2个月,并注意防寒保暖,以巩固疗效。随访至今未见复发。
体会蛋白尿是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主要症状之
,也是治疗过程中最为棘手的问题。何学红教授在多年医疗实践中对本病的治疗中颇有心得。
4.1& 以补为主,不忘祛邪&
蛋白质为血中之精,当肾失封藏,脾失统摄,肺失宣发肃降,肝失疏泄则血中精微外泄,出现蛋白尿。慢性肾炎患者均由各 原因引起的病变迁延,导致脏腑亏虚,精微外泄。故应以扶正为主,以补脏腑之虚,固其本。同时应兼顾其标,不忘祛邪。邪实主要有风邪、湿热、瘀血、痰浊。因此,何学红教授在临证时以扶正为大法,兼顾邪实。
4.2& 活血化瘀贯穿始终&
慢性肾炎在蛋白尿出现的同时,常有血尿存在。蛋白尿来源于血浆,是人体的精微物质,精血同源,又皆是由人体之水谷精微所化生,祖国医学也早已提出“久病致瘀”的观点。因此何学红教授在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时,无论哪一类型,都加用活血化瘀之丹参、益母草、当归、三七等,以提高疗效。
4.3& 合理联用西药&
临床上,常可见到一些慢性肾炎患者出现顽固性蛋白尿,经久不愈,或预后复发。针对 些病例,何学红教授认为应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在中医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据病情诊断,使用激素治疗。其原则为“首量要足,减量要缓,维持要长”。同时,亦可选用一些具有调节免疫作用的中草药及其制剂,如雷公藤及其制剂、冬虫夏草及其制剂等,以增强疗效。
肾病综合症患者腰部酸痛怎么办?
脾肾阳虚型的肾病综合症患者经常会出现腰部酸痛、夜尿频、蛋白尿、低蛋白血症、失眠多梦、梦遗滑精等症状,缓解这些症状不是单纯的靠药物就可以了,还需要一定的饮食调养,下面就为您介绍两种缓解这些症状的汤品。
  莲枣芡实肉片汤
  材料:莲子50克,大枣15枚,芡实50克,猪瘦肉150克,精盐适量。
  做法:将莲子、芡实、大枣分别拣去杂质,洗净,同放入温水中浸泡30分钟,莲子去心,芡实敲碎,大枣去核,再同放入沙锅,加水适量,用中火煨煮40分钟,待用。猪瘦肉洗净,切成薄片,放入沙锅,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再煨煮30分钟,待莲子肉酥烂、汤汁稠浓时,加入少许精盐,拌匀即成。作用:补脾固肾,养血补气,增强免疫功能。
菟丝子木耳腰花汤
  材料:猪腰子1对,水发黑木耳30克,菟丝子1
5克,葱花、生姜末、黄酒、鲜汤、精盐各适量。
  做法:将菟丝子拣去杂质,洗净,放人碗中,加清水浸泡,水发黑木耳撕成小朵状,洗净,备用。将猪腰子的包膜剥去,剖开后去臊腺,洗净后用快刀按菱形纹切成腰花状,人沸水锅烫一下,呈卷曲的腰花,捞出后冷水中过凉。将猪腰花、黑木耳、菟丝子同放人沙锅,加鲜汤适量,大火煮沸,烹入黄酒,加葱花、生姜末,改用小火煨煮30分钟,待腰花熟烂,加精盐少许,拌匀即成。
治疗慢性肾炎食疗有绝招
从营养学角度看,作为康复的基础,慢性肾炎患者需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碳水化合物。食欲不振会诱发营养不良,不利于患者的康复。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慢性肾炎患者要摄取动物蛋白质,事实上合理摄取植物蛋白质更加有利,可选择山药、花生、红枣、黑豆、赤小豆等有补气、健脾开胃、利尿消肿、解毒消炎的食物,可以加快慢性肾炎患者的康复。
红枣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铁等,能安神补血。《齐民要术》所论42种果品中,枣居首位。《本草纲目》称:"大枣气味甘平,安中,养脾气,通九窍,助十二经……,久服轻身延年。"红枣性温味甘,壮胃气、健脾肾,调和药性,养血宁神。
山药性味甘平,归脾、肺、肾经,益气养阴,滋补脾、肺、肾,用于脾胃虚弱、纳呆乏力、肺虚久咳、大便溏泻、小便频数、遗精带下、神疲乏力。《本草纲目》称山药可"益肾气、健脾胃、止泻痢……"《神农本草经》称山药"主伤中,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久食耳目聪明,轻身不饥,延年。"张介宾称山药"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山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可和各种食物搭配。山药,每天40克左右,用水煮食,或与黑豆、赤小豆、红枣、大米、小米等一同煮粥食用。患者的食欲会渐渐增加,每餐的饭量也会逐步增加
中医称大豆(黄豆)性味甘平,不凉不燥,益气养血,清热解毒,宽中下气、健脾,利水消积、通便定痛,是治疗虚劳内伤,消渴水肿,温热伤寒的佳药,中医"药食同源"的理念在大豆上体现得最为集中。大豆玉米粥对恢复体力有益
《得配本草》称:"黑豆,盐水煮清水下,尤能补肾。"马兰头黑豆汤有很好的解毒消炎作用。采马兰头1把,黑豆、小麦各15克,酒、水各1盅。煎缩至1盅,饭前温饮,用于水肿、尿涩的食疗。
用绿豆、赤小豆一起煮粥,有解毒的功效。清代名医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说绿豆芽"生研绞汁服,解一切草木金石诸药,牛马肉毒,或急火煎汤冷饮亦可"。绿豆芽有很好的食疗保健功能,可祛痰火,除湿热。凡属痰火湿热,胸闷口苦,头昏、便秘、足肿、汗黄者,吃绿豆芽能够清肠胃,解热毒,利湿热。
赤小豆利尿功能较强,适量食用对慢性肾炎患者有很好的作用。可以早晨吃碗赤小豆山药大枣粥,下午再喝碗绿豆汤。但过多食用赤小豆容易损伤津液,要根据身体情况随时调整食用量,在尿量增加后,就可以适当减少食用量,以确保津液充足。
花生也是慢性肾炎患者的理想食品,不仅营养价值较高,花生衣还具有许多生物活性作用,宜与红枣、赤小豆等同煮食用。每天早晨连汤带水,空腹吃一两水煮花生仁(用砂锅煮烂的、带红皮的花生仁,不加任何调味料),40天一个疗程,配合中医治疗,对有少量蛋白尿症状的慢性肾炎患者有食疗作用。
不仅以上食物具有治疗慢性肾炎的功效,在中医药典里还有更多的食物具有治疗慢性肾病的功效,所以在日常饮食中就可以将慢性肾炎悄悄的解决了(如果慢性肾炎病情轻微),而不用天天吃许多难以下咽的药。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麦味地黄丸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