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觉得Night Kids车队的两个铁家伙 电视剧很有意思吗

已被0人收藏
&头文字D3全面接触
来自:保密
发帖:47+465
尚未包含人物信息,以下下内容摘自大陆游戏网站及香港D3方面的论坛
可以给喜欢D3的朋友参考一下
《头文字D》详尽爆机功略&隐藏要素(PS2)
一:全31话S级取得条件
「秋名86编」
STAGE 1~ 买 1
S级难度:★★★☆☆
S级条件:水杯的水余量保持在100%。
STAGE 2~ 买 2
S级难度:★★★★☆
S级条件:以2半58秒功完成。
STAGE 3~究极
S级难度:★☆☆☆☆
S级条件:在14秒后超越启出40m。
S级难度:★★★☆☆
S级条件:超越启出并在1半30秒功完成。
STAGE 5~池谷 贵重 体验
S级难度:★★★★☆
S级条件:在42秒功令池谷晕倒。
STAGE 6~ 返 !!
S级难度:★★★☆☆
S级条件:超越健二并在1半30秒功完成。
STAGE 7~限界 !!
S级难度:★★★☆☆
S级条件:在2半37秒功胜出(乏里会发生故障剧情)。
STAGE 8~狂气
S级难度:★★★★☆
S级条件:在2半59秒功胜出。(慎吾会发生故障剧情)。
STAGE 9~火花散 !!
S级难度:★★★☆☆
S级条件:超越凉出并在3半09秒功完成。
STAGE 10~热风!!激走!!碓冰山卡S级难度:★★★★☆
S级条件:在3半09秒功胜出(真子和沙雪会发生故障剧情)
STAGE 11~ 恐怖 知 !!
S级难度:★★★☆☆
S级条件:在1半35秒功抛离贤只200m
STAGE 12~ VS.
S级难度:★★☆☆☆
S级条件:超越清次并在3半08秒功完成。
STAGE 13~拓海 运转 !!
S级难度:★★★☆☆
S级条件:在26秒功超越可恶情侣和令夏树的兴奋度100%。
STAGE 14~玉碎上等 火 玉
S级难度:★★★★★
S级条件:乍能抛离凉一100m以上,并在1半25秒发生?擎故障事件。
STAGE 15~封印 解放
S级难度:★★★☆☆
S级条件:以3半09秒功完成赛道。
STAGE 16~觉醒 仕感
S级难度:★★★☆☆
S级条件:3回合的总完成时间乍超过10半19秒。
STAGE 17~挑战!!
S级难度:★★★★☆
S级条件:乍被京一超前并在2半47秒功完成。
STAGE 18~ !!
S级难度:★★★★☆
S级条件:超越小柏海并在2半59秒功完成。
STAGE 19~炎
S级难度:★★★☆☆
S级条件:以3半07秒完成。
「赤城红 子」编
STAGE 20~ 达 前夜祭
S级难度:★★★☆☆
S级条件:超越乏里并在2半06秒功完成。
STAGE 21~激突 !!
S级难度:★★★★★
S级条件:在第四区超越乏里,并在2半50秒功完成。
STAGE 22~前哨战
S级难度:★★★☆☆
S级条件:超越清次并在2半34秒功完成。
STAGE 23~恐怖 突破口 !!
S级难度:★★★★☆
S级条件:超越京一并在2半27秒功完成。
STAGE 24~FD危机一发!!
S级难度:★★★★☆
S级条件:超越涉并在1半12秒功完成。
PROJECT D编
STAGE 25~ 奴 !?
S级难度:★★★☆☆
S级条件:在1半40秒令彻发生打转事件(抛离150M)
STAGE 26~全开 !! (全速HILL CLIMB)
S级难度:★★★★☆
S级条件:超越淳郎并在2半48秒功完成。
STAGE 27~ (别向后望)
S级难度:★★★☆☆
S级条件:超越大辉并在2半19秒功完成。
-------------------------------------------------------------------------------------------
松下DMC-FZ1
...楼主...
来自:保密
发帖:47+465
STAGE 28~攻 拓海!! (进攻吧拓海)
S级难度:★★★☆☆
S级条件:超越大辉并在2半20秒功到达终点。
STAGE 29~FF 操 男
S级难度:★★★★★
S级条件:超越酒仗并在2半37秒功到达终点。
STAGE 30~
S级难度:★★★★★
S级条件:2回合总时间在4半10秒功到达终点。
STAGE 31~恶魔
S级难度:★★★☆☆
S级条件:2半49秒功完成。
二:各关详细功略:
STAGE 1~ 买 1(买辆86吧!1)
S级难度:★★★☆☆
攻略重点:取得S级的重点为避免水的流失,因为每逢撞车都会多少被扣分,影响最终成绩。尽量避免勉强用漂移入弯,经常保持在4速和以惯性移入弯便可。
CHECK POINT
引擎6500转时转波
全程用4速入弯都没有问题
目标完成时间:1分35秒内
STAGE 2~ 买 2(买辆86吧!2)
S级难度:★★★★☆
攻略重点:由于是要挑战时间为目标,如何把握出弯后的加速机会是重要关键。中段的连续S弯位可用5速通过,能有效缩短时间。而后段的5连发夹弯应用「SLOW IN FAST OUT」,即以低速入弯避免撞 ,令下一个弯位能保持高速入弯。
CHECK POINT
引擎6500转时转波
五连发夹弯以4速120km入弯
最后的弯位用「落沟」技巧有效
STAGE 3~究极 (究极之豆腐漂移)
S级难度:★☆☆☆☆
攻略重点:过版条件为抛离启介40M以上,其实只要在第一个发夹弯超越到启介,在之后的一段小直路就足够抛离40M以上,重点在于以4速125km入弯,但入弯前记得要煞掣和收油,顺利的话15秒前后就可以分胜负。
CHECK POINT
在第一个发夹弯越过启介
第一个发夹弯以4速125km入弯
速战速决是取得S级的关键
STAGE 4~ (DOG FIGHT)
S级难度:★★★☆☆
攻略重点:由于最初是以ROLLING
START开始,进入第一个发夹弯时容易超速,记得要转为4速和及时煞掣,130km左右便可。而在最后的发夹弯其实是可用4速140km以上入弯,大家可藉此大幅缩短时间,最终能抛离到400M就必定能够取得S级。
CHECK POINT
在第一个发夹弯越过启介
进入第一个发夹弯时小心超速
在最后的CHECK POINT前后要抛离启介
STAGE 5~池谷 贵重 体验(池谷的贵重体验)
S级难度:★★★★☆
攻略重点:取得S级的重点是要在最少时间将池谷弄晕,除了要高速入弯外,在直路亦要左右摆,务求令晕眩度进一步提高,顺利的话在第二个发夹弯前后就能过版,拖得太长就很难取得S级了。
CHECK POINT
以高速入弯是增加晕眩度的重点
在直路上不定左右移动都能有效增加晕眩度
入弯时要减少失误,否则晕眩度会下降
STAGE 6~ 返 !! (可恶的老头子!将86还给我!)
S级难度:★★★☆☆
攻略重点:由于是秋名上坡道的关系,加速方面会较下坡时困难一点,因此要避免不必要的减速,目标是做到全程4速行走,只靠油门来调整速度。
CHECK POINT
引擎6500转时转波
由于是上坡的关系要避免不必要的减速
目标完成时间为3分10秒
STAGE 7~限界 !! (极限之战)
S级难度:★★★☆☆
攻略重点:和原作一样,在第三区最后的发夹弯前一直超前的话,中里的R32就会发生故障事件,比赛直接结束。而做到这一点的重点在于起步时就要透过加速来超前,之后就不难保持优势,只要小心直路被追上便可,另外亦要活用「落沟」技巧来缩短时间。
CHECK POINT
引擎6700转时转波
起步时靠细微的加速来爬头
在最后的发夹弯前一直超前
STAGE 8~狂气 (疯狂的死亡比试)
S级难度:★★★★☆
攻略重点:正因为采用「DEATH
MATCH」形式比试,入弯的难度比正常高出很多,必须靠调整油门来减低转向不足的影响,否则即使是轻易通过的弯位都会预上很大问题而浪费时间。和上一版一样,只要在末段一直超前的话就会有慎吾的故障事件发生。 CHECK POINT
以控制油门来入弯
第二区的连续S字弯是难关
在第四区的终于前慎吾发生故障事件
STAGE 9~火花散 !! (擦出火花的交叉线)
S级难度:★★★☆☆
攻略重点:对手是最强的凉介,入弯和直路都有异于常人的速度,因此必须打醒十二分精神应战,丝毫出错都会造成失败。而要取得S级的重点不单是时间,就连抛离的距离都计算在内,大约有500M就十分安全,因此平均区速要做到46秒前后才有胜算。
CHECK POINT
正确以「OUT IN OUT」过弯
将学到的技巧全部发挥
目标完成时间为3分5秒
STAGE 10~热风!!激走!!碓冰山卡S级难度:★★★★☆
攻略重点:在新的碓冰赛道上比试的一版,全程虽可以保持4速,但要小心透过油门和煞擎来入弯,以保持车速。第二区的连续弯位是最大难关,必须对线位十分了解。而这版亦和原作一样,在末段会有故障事件直接结束比试。
CHECK POINT
在首个弯位超越真子和沙雪
保持4速只调整油门来入弯
通过着名的C121弯位后真子和沙雪会打转事件
STAGE 11~ 恐怖 知 !! (体验雨中战的恐怖!)
S级难度:★★★☆☆
攻略重点:取得S级的重点是要在早段就成功抛离贤太,最初的弯位就已经可以超前,接下来保持5速过弯,注意雨中战入弯即的方向漂移调整更为重要,成功的话不难在第2个CHECK
POINT前就可以抛离200M过版。
CHECK POINT
开始后在外侧超越贤太
第一区以5速调整油门过弯 在第2个CHECK前决胜负
STAGE 12~ VS. (高技术对超技术)
S级难度:★★☆☆☆
攻略重点:对手的EVO十分厉害,在起步时就要超前是第一个重点,1速至3速用5500转转波;3速至4速为6000转;4速至5速为6500转,这样就能有效提升加速力。而之后只要做到和凉介比试时的时间,就可以轻易在这版获得S级。
CHECK POINT
起步时以适当的转数来转波以提升加速能力
目标时间为3分5秒
各区平均时间为46秒前后
STAGE 13~拓海 运转 !! (拓海君换你来驾驶吧!)
S级难度:★★★☆☆
攻略重点:和第5话一样,以高速入弯和左右转向就能增加夏树的兴奋度。而由于ROLLING
START的关系,第一个弯位很容易超速,必须小心作出修正。
CHECK POINT
由于是ROLLING START的关系,开始后的入弯要份外留意
多左摇右摆来增加夏树的兴奋度
在第2个发夹弯前过版就可以取得S级
STAGE 14~玉碎上等 火 玉 (玉石俱焚火球般的战斗)
S级难度:★★★★★
攻略重点:这是86篇最难取得S级的一版,即使连高手亦要花上近1小时才能顺利取得S级。重点在于时间,只要有点丁儿失速亦没有可能取得S级。初段必须保持4速,只用调整油门来入弯。第二区则以5速快放以缩短时间,只要最后的连续S字弯完美过弯的话就能达到理想时间。
CHECK POINT
在发生引掣故障的地点前全力快放
由起步到第二区中段前一直保持4速以上
靠左进入发生引掣故障的地点
STAGE 15~封印 解放(从封印中解放)
S级难度:★★★☆☆
攻略重点:和原作一样,86换上新的引挚后由于引挚转数的指示板尚未更换,所以发挥不到应有的实力。大家只要无视转数,以观察车速来转波就可以像正常一样驾驶。一般来说2至3速为80km;3速至4速为120km;4速至5速为155km,习惯了这种方法转波就应该问题不大。
CHECK POINT
无视引擎转数,集中留意车速的表示
保持应有的车速和平常一样走法便可
在3分10秒内过版就能取得S级
STAGE 16~觉醒 予感
S级难度:★★★☆☆
攻略重点:由于S级条件和3回合的合共时间有关,因此每一回合的时间都十分重要,尤其是第一回合要想办法及早过头,顺利的话可以抛离500M以上完成。除了中段的小直路外,其馀部份皆可以4速约100km来过弯。
CHECK POINT
第一回合的初段想办法爬头
习惯12000转的转数板
S级条件为3回合加起来的时间
STAGE 17~挑战!! (挑战!! 伊吕坡)
S级难度:★★★★☆
攻略重点:在京一主场伊吕坡报仇的一版,极多发夹弯是这条赛道的特色之一,由于过弯后往往有一条不短的直路,因此出弯时的加速十分重要,尽量能保持90km左右过弯。而第二区连续发夹弯的后段其实存在着捷径,只要往内侧部份行驶就可以轻易过弯,但车速的控制都十分重要,大约是3速65Km便可。
CHECK POINT
以快速的转波来通过连续发夹弯
被京一过头就立刻GAME OVER
活用第二区连续发夹弯后段的捷径
STAGE 18~ !! (切入隐藏行车线!)
S级难度:★★★★☆
攻略重点:同样是在伊吕坡决战的一版,只是对手不同,实质和京一那一话差不多,使用相同战术便大致上 可以获胜并取得S级。
CHECK POINT
在10000转时入4速
发夹弯以煞掣及转波来过弯
以正确的捷径入弯抛离小柏海
STAGE 19~炎 (炎之最快圈速)
S级难度:★★★☆☆
攻略重点:不知第几次跑这条赛道了,加上有最高状态的86,应该没有甚麽问题才对。但要取得S级就必定要较3分15秒快很多,如何以最高速突破中段的发夹弯和后段的5连发夹弯是缩短时间的关键
三:隐藏要素
全BGM取得版面一览
Stage 2:SPEEDY SPEED BOY
Stage 3:NO ONE SLEEP IN TOKYO
Stage 6:REMEMBER ME
Stage 7:BACK ON THE ROCKS
Stage 8:DON'T STAND SO CLOSE
Stage13:WHITE LIGHT
Stage14:SAVE ME
Stage15:BURNING DESIRE
Stage16:GET ME POWER
Stage17:MIKADO
Stage18:CRAZY FOR LOVE
Stage19:STAY
Stage21:100
Stage23:DON'T YOU(FORGET ABOUT MY LOVE)
Stage24:WEST AND BUY
Stage25:CRAZY FOR YOUR LOVE
Stage26:I NEED YOUR LOVE
Stage27:HEARTBEAT
Stage28:STATION TO STATION
Stage29:BIG IN JAPAN
Stage30:CRAZY NIGHT
Stage31:EXPRESS LOVE
池谷前辈的车种出绍
-------------------------------------------------------------------------------------------
松下DMC-FZ1
来自:保密
发帖:47+465
秋名付86编初期状态:TRUENO GT-APEX(AE86)
Stage 1:IMPREZA WRX STI VERSION(GC8)
Stage 2:LEVIN SR(AE85)
Stage 3:S2000(AP1)
Stage 4:RX-7 TYPE R(FD3S)
Stage 5:SILVIA K`s(S13)Stage 6:180 SX TYPE X(RPS13)
Stage 7:SKYLINE GT-R V.SPEC(BNR 32)
Stage 8:CIVIC SiR(EG6)
Stage 9:RX-7(FC3S)
Stage 10:SIL EIGHTY(RPS13)
Stage 11:Q`s SILVIA(S14)
Stage 12:LANCER EVO IV(CN9A)
Stage 13:SILVIA K`s AERO(S14)
Stage 14:IMPREZA WRX STi(GDB)
Stage 15:ALTEZZA WRX RS-200(SXE10)
Stage 16:LEVIN GT-APEX(AE86)
Stage 17:LANCER EVOLUTION GSR III(CE9A)Stage 18:MR2
G-LIMITED(SW20)
Stage 19:CELICA GT-FOUR(ST205)
赤城红蝎子篇Stage20:MR-S S EDITION(ZZW30)
Stage20:MR-S S EDITION(ZZW30)
Stage21:SKYLINE 25GT TURBO(ER34)
Stage22:LANCER EVOLUTION GSR VII(CT9A)
Stage23:RX-7 TYPE R(FD3S)
Stage24:SILVIA SPEC-R(S15)
Project D篇
Stage25:ROADSTER SPECIAL(NA6C)Stage26:SKYLINE GT-R V SPEC
II(BNR34)
Stage27:ROADSTER RS(NB8C)
Stage28:CAPPUCCINO(EA11R)
Stage29:INTERGA TYPE R(DC2)
Stage30:CIVIC TYPE R(EK9)
Stage31:IMPREZA TYPE R Sti VERSION(GC8V)
头文字D 角色出现表
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AC篇”;另一个则是“特别战篇”。
有些对战角色必须满足特定条件才会出现,会特别写明出现条件...如果没有写出则是一开始即可挑战。
“公道最速传说 AC篇”
“妙义” 初级
●武内树 (AE85) 妙义左周 晴
难易度:★☆☆☆☆☆☆☆☆☆
●藤原拓海 (AE85) 妙义右周 晴
难易度:★★☆☆☆☆☆☆☆☆
●庄司慎吾 (EG6) 妙义左周 晴
难易度:★★★★☆☆☆☆☆☆
●中里毅 (BNR32) 妙义右周 晴
难易度:★★★★★☆☆☆☆☆
“碓冰” 中级
●东京二人组 (S15) 碓冰左周 晴
难易度:★★☆☆☆☆☆☆☆☆
●秋山延彦 (SXE10) 碓冰右周 晴
难易度:★★★☆☆☆☆☆☆☆
●佐藤真子&沙雪 (RPS13) 碓冰左周 晴
难易度:★★★★★★☆☆☆☆
●阪本 (EA11R) 碓冰右周 雨
难易度:★★★★★★★☆☆☆
“赤城” 上级
●岩濑恭子 (FD3S) 赤上 晴
难易度:★★★☆☆☆☆☆☆☆
●中村贤太 (S14) 赤下 雨
难易度:★★★★☆☆☆☆☆☆
-------------------------------------------------------------------------------------------
松下DMC-FZ1
来自:保密
发帖:47+465
●高桥启介 (FD3S) 赤上 晴
难易度:★★★★★★★☆☆☆
●高桥凉介 (FC3S) 赤下 晴
难易度:★★★★★★★★☆☆
“秋名” 上级
●健二 (RPS13) 秋上 晴
难易度:★★☆☆☆☆☆☆☆☆
●池谷浩一郎 (S13) 秋下 晴
难易度:★★★☆☆☆☆☆☆☆
●秋山涉 (AE86 LEVIN) 秋上 晴
难易度:★★★★★★★★☆☆
●藤原拓海 (AE86 TRUENO) 秋下 晴
难易度:★★★★★★★★★☆
●藤原文太 (GC8V) 秋下 晴
难易度:★★★★★★★★★★
出现条件:AC篇&特别战篇.全制霸...文太出现
“八方原” 超上级
●末次彻 (NA6CE) 八往 晴
难易度:★★★★☆☆☆☆☆☆
●二宫大辉 (EK9) 八复 晴
难易度:★★★★★★★★☆☆
●酒井 (DC2) 八往 晴
难易度:★★★★★★★★☆☆
●管制幸 (EK9) 八复 晴
难易度:★★★★★★★★★☆
“伊吕坡” 超上级
●岩城清次 (EVO4) 伊下 晴
难易度:★★★★★★☆☆☆☆
●须藤京一 (EVO3) 伊下 晴
难易度:★★★★★★★☆☆☆
●小柏海 (SW20) 伊下 晴
难易度:★★★★★★★★☆☆
●高桥启介 (FD3S) 伊下 晴
难易度:★★★★★★★★★☆
●藤原拓海 (AE86 TRUENO) 伊下 晴
难易度:★★★★★★★★★☆
出现条件:AC篇.全制霸...拓海出现!!
关卡&角色出现一览表(特别战篇)
“公道最速传说 特别战篇”
出现条件:AC篇+伊下拓海.全制霸...特别战篇出现!!
“真妙义” 超上级
●庄司慎吾 (EG6) 真?妙义下 晴
难易度:★★★★★★★★☆☆
●中里毅 (BNR32) 真?妙义上 晴
难易度:★★★★★★★★★☆
“真碓冰” 超上级
●佐藤真子&沙雪 (RPS13) 真?碓冰下 晴
难易度:★★★★★★★★★☆
“正丸” 超上级
●秋山涉 (AE86 LEVIN) 正丸往路 晴
难易度:★★★★★★★★★☆
“红叶” 超上级
●末次彻 (NA6CE) 红叶下 晴
难易度:★★★★★★★★☆☆
●川井淳郎 (ER34) 红叶上 晴
难易度:★★★★★★★★☆☆
“盐那” 超上级
●二宫大辉 (EK9) 盐那下 晴
难易度:★★★★★★★★★☆
●酒井 (DC2) 盐那上 晴
难易度:★★★★★★★★★☆
如果“AC篇、特别战篇”全制霸...文太老爹也打完...那么“公道最速传说”会像大型电玩机台一样,多一颗星...NPC角色也会变强。当全制霸之后,重头开始进行游戏时,虽然会显示多一星...但是...“特别战篇”仍旧要把“AC篇”打完才会出现。
而“AC篇”的秋下文太和伊下拓海则会保留...第二次玩不用达成条件也可以直接选择挑战。
頭文字D VER3 GC8V出現方法
係選車廠既畫面
將波棍拉6次下 2次上 之後踩實BRAKE再禁VIEW CHANGE就可以了
係SUBURA廠
EVO4 土往41秒台攻略
第一隻放油彎....逆甩+印一下油門 143出
第二隻彎.....行外線+慢慢轉入彎心+擦子膠一下.....149出
油漬彎.....一直行外彎....大約入左1/4彎既時候放小小油+擦子膠.....約156出
油彎之後果隻 逆甩->放油->少BRAKE OUT-OUT-OUT 148出
之後到路障後既V型彎.......入法如下:未轉左之前放定油先....之後俾少少油 轉右時再BRAKE 146以上出
入隧道要有161
過山車彎...係過隻左彎之後開始放油+BRAKE....到過山車前放BRAKE...
過山車係右->左->右->右 係去到左彎既時候先俾油....全油踩出去
145以上出彎先算合格
頭三隻彎....都要放少少油...但記住...要早D放 架車會好轉D LAST隻應該要有140出彎
尾隻S型彎......係右->左->右
右彎前先放少少油....右彎彎心俾油.....到左彎前再放油...之後全油入右彎就OK.....
大約要有142以上出
總計時間:2'41'6
8V土往晴45-43秒台彎速
第一隻放油彎....只要印一下油門就OK 141出
第二隻彎.....行外線.....慢慢轉入彎心.....147出
-------------------------------------------------------------------------------------------
松下DMC-FZ1
来自:保密
发帖:47+465
油漬彎.....一直行外彎....大約入左1/4彎既時候放小小油.....約152出
之後到路障後既V型彎.......入法如下:未轉左之前放定油先......之後轉右埋彎心比油出去....140左右出就OK.....未練熟前可以係轉右前印一下BRAKE
過山車彎...係過隻左彎之後開始放油+BRAKE....到過山車前放BRAKE...
過山車係右->左->右->右 係去到左彎既時候先俾油....全油踩出去
140以上出彎先算合格
頭三隻彎....都要放少少油...但記住...要早D放 架車會好轉D LAST隻應該要有135左右出彎
尾隻S型彎......係右->左->右
右彎前先放少少油....右彎彎心俾油.....到左彎前再放油...之後全油入右彎就OK.....
大約要有135以上出
GC8 秋下晴 3'01秒台+EVO7 3'02秒台彎速
GC8起步轉數 ->
我諗呢個時間真係唔算快 但係我都想同大家分享下
先有少少重點 打秋下晴 有幾樣野好緊要既
1)逆甩是少不免的了 雖然唔識逆甩都可以打得好快(夜仔係一個好例子)
但係逆甩係可以令你既彎速比正常入彎法快(有d廢話添 )
逆甩我覺得係無固定方法既 我就係一直行內線 大約係入彎前三個車位行外線 再brake入彎
2)五波技都係重要既一環 五波技既作用係能夠令架車減速比較慢
拖4波入彎同用五波技既分別就係在於 4波入彎 彎速會減得好快 好難控制彎速
我用五波技 係可以睇住錶版黎比油同拖4波的
不過唔用五波技都得既 但係要有好勁既動態視力(我又話緊夜仔啦 XDDDDD)
P.S.二波技係BRAKE->放油->俾油先拖波的
3)擦子膠 我識呢招之後 秋下至少快左一秒以上
呢招既用處係利用快速既拖波+上波動作黎增加車既轉向
原理就同你直路拖波一樣 架車會甩D
呢招係秋名可以令要放油既位變到唔洗放油 彎速亦會比較快
4)每架車係秋名既入彎法都有少許分別的
例如:EVO車係要比掃把佬車用更多BRAKE同埋更早落BRAKE的
呢D我真係唔識點寫出黎 唯有你地自己識吧
5)落溝絕對係秋名既重點
秋名既特色同原注故事一樣
係特定既位係有得利用落溝黎增加出彎速度的
想打得快就要記晒咩位有溝同埋咩位要落溝了
要注意既彎只係得兩隻
第一隻彎 逆甩+5波技 大約136出彎吧
第二隻彎 同樣既做法 都係136出彎
過CP1時間 43'8
第一隻彎 呢隻彎要比CP1既兩隻彎更早落BRAKE 因為車速比較之前既彎快
都係逆甩+五波技 133以上出彎
第二隻彎去到彎前應該未夠轉數上5波的 但係要照上
因為呢隻彎要利用五波技既特性黎固定彎心速度
再加上逆甩,少少既BRAKE同埋擦子膠黎增加轉向(打TA既話 呢隻彎我會行OUT MID OUT的)
大約 129出
之後就到三線彎 呢度既線位係:
第一隻 行中線入 唔好落溝
轉第二隻 再用擦子膠轉入第三隻+落溝
如果順利會有163出彎
之後就到死亡右彎 呢隻彎我會係紅區開始做逆甩+BRAKE 5波入 彎心擦子膠 大約144出彎
過CP時間 45'8
重點係三線彎同四連彎
三線彎就用逆甩+擦子膠吧 144出 唔洗拖波的
四連彎記住要4隻都要落溝 咁先會快 仲有 4隻都要用擦子膠 每隻一下
第一,二,三隻都係大約123左右出彎 第四隻就擦子膠+輕輕放一下油門 128出
過CP時間 44'9
第一隻彎逆甩+擦子膠 12X出>>7500
-------------------------------------------------------------------------------------------
松下DMC-FZ1
来自:保密
发帖:47+465
cp1:起步後貼緊左面,第1個重點彎前便可上5波
看見第1個重點彎,此時應該是在左面,扭右做逆甩,
然後踏著break慢扭入彎心,彎心俾油拖4波,130出
接著既路段,便可上5波,記著,這彎寧慢莫炒,寧願128左右出亦不要130撞出
接著便時連續彎,去到時車速大約148,拖波+放油扭右,彎心踩油,
然後放油扭左,踩油,再立即放油扭右彎心俾油,線位很緊,大約130出
下一個左彎,逆甩+擦子膠+放油過,125出
然後的右彎,放油入便可,最後通過cp1
cp2:剛通過既右彎,車速是不足上5波,但都要照上,
然後逆甩+擦子膠+放油慢扭,彎心拖波,131出
接著既路程便可上5波,然後使要挑戰赤下最重點彎-護土牆彎
由於護土牆彎後是一大段高速路段,所以出彎既速度直接影響跑出來的成績
入的方法:直路保持中線位置,然後扭入左面的彎心,貼了彎心後,放油扭向右
彎心俾油拖4波,142是暫時我最佳成績,接著既微左彎,即可上5波,
然後的高速彎,全部可盡油通過,但要小心,因為一個彎比一個彎急,小心,最後通過cp2
cp3:剛通過cp2,使接受cp3的大挑戰-死右
入的方法:拖3波重break入,同時扭右,大約出彎時上4波,124出
很多新手只會拖4波入,但10個有9個都炒,所以都是3波比較好
再來既左彎,彎前上5波,逆甩+擦子膠+放油,彎心俾油拖4波,135出
然後的微右,便可上5波
跟住的右彎,入彎前要貼右,3個車位前便扭左做逆甩,擦子膠+中break+放油
彎心鬆break俾油拖4波,137出,然後上5波
再來既左彎不需要放油,只需擦2下擦子膠便可盡油通過,142出
然後便到cp3最後一個彎,這彎亦是逆甩+擦子膠,中break+放油,彎心踩油拖4波,142出
最後通過cp3
cp4:通過cp3後既左彎,不需放油,只需緊緊貼著左面便可
經過一大段路程,便來到赤下終點前的4連彎
第1隻-中break+放油,踩break時間長一點,以免過早俾油直飛外牆
第2隻---擦2下擦子膠放油過彎心俾油拖4波,138出
第3隻---上5波逆甩擦子膠,中break+放油入,這彎比第1隻可早些慢慢俾油
第4隻---擦子膠2下&放油,方法與第2隻一樣,彎心俾油拖4波,140出
最後一隻---擦1下擦子膠慢慢扭
再過左彎,便完成FD赤下晴
以上彎速保持估計絕對可以入25秒台,26秒台只是保障些
RX-8秋下雨04秒台攻略
RX-8係一架加速好勁既車,加速力可以說是頭5位
雖然它既彎速唔及8v同180sx,但可以以加速力補救
起步轉數>>>>紅區
cp1:起步後,緊貼右邊既線位,上左5波後,便是1個有渠既左彎
雖然落渠可以偷多少少線位,但此渠落既位置難捉摸
所以新手只係緊緊貼著渠的外邊就可
過了不久,應該可以上6波,然後就到秋下第1個要減速既彎
過彎方法:見到左邊的黃色路牌便逆甩出去,擦1下擦子膠增加轉向
重break一下+放油,一入到彎心便鬆break慢慢俾油出彎+拖波,132出
之後上6波,就到復合彎,輕輕放油扭右,放速回軑+擦子膠1下
break+放油,同樣一入到彎心就放break+俾油
大約132出,之後盡油路段上6波,就到cp2
cp2:過左cp2不久就係一隻急右彎,首先逆甩重break耐少少+放油
彎心拖波+俾油,131出,然後就到一隻急左彎,lee隻彎好緊要
因為之後係一大段盡油路段,撞少少既影響都會好大
入彎方法:彎前上6波,逆甩+擦子膠,break一下+放油
空油到彎心就慢慢俾油出,大約出122-3出
之後大直路,就可上6波,然後就到3連彎
3連彎,3隻既線位都好緊,要好小心
入彎方法:第1隻前貼左,一入第1隻時就飛去外線,然後慢慢扭入彎心
然後快速回軑去第2隻,第3隻就擦子膠盡油落渠,160-1出
之後又係盡油路段,就到死亡右彎
死右之前既左彎,出彎後要飛去右邊做逆甩,然後擦1下擦子膠,拖波
重break+放油入,一落渠就鬆break+踩油,大約136-7出
之後行線位上6波,就到cp3
cp3:一大段盡油路段,之後就會到3線彎
入彎方法:首先逆甩,重break+放油,彎心鬆break+慢慢俾油,138出
然後就可上6波,之後就到5連彎
去到5連彎前,緊貼最右邊,見到左面最後一個右碑就逆甩出去
第1隻:擦子膠1下,重break+放油+拖波,落到渠就鬆break+慢慢俾油
第2隻:擦子膠1下,放油+落渠
第3隻:擦子膠2下,放油+落渠
第4隻:擦子膠3下, 放油+落渠,125出,之後到cp4
cp4:第5隻:擦子膠1下,high一high break
之後既左彎擦3下輕輕放油132出
再之後既左彎擦1下埋彎心,然後上6波
煙花彎:逆甩+擦2下+放油,high一high break
彎心俾油落5波,142出,之後既路段上6波行線位
到左終點前既左彎:擦1下擦子膠埋彎心
尾渠:擦2-3下放些少油落渠,165出
之後向左擦1擦過終點
lee份攻略我跑到04秒頭,如果做得好應該有03
希望大家努力啦!
RX8 正往晴攻略
RX8既上波數字係:6500-->7250-->7750-->8000
以下只會說出要-速既灣既攻略法
cp1:第一個要-速既左灣-->用逆甩灣心99km/h,出灣101km/h
之後到連續灣既第一個右灣,分似要放油過,其實只要用擦子膠就可以盡油過第一個右灣,再盡油扭過左灣,再之後既兩個左右灣都可以盡油過,到最後既一個要-速既右灣只需放少少油,灣心比油,出灣119km/h
過cp1應該有125km/h以上既速度
cp2:過左一堆可以盡油既灣之後,車速會上到129km/h以上,之後就會見到前面既一個要-速既右灣,放油至灣心123km/h就可以踩油出灣,出灣後會經過幾個左右灣,全部盡油過哂之後 車速就會上番126km/h既水平,跟住又會見到前面一個要-速既左灣,放油至灣心121km/h後立即扭右預備之後既左灣,左灣放油灣心至117km/h,出灣118km/h
在此之後會見到一個較急既右灣,落5波,一直break到灣104km/h就可以踩油出灣
接著又係一d連續既蛇灣,全部皆可盡油,車速119km/h至120km/h過cp2,入cp3
cp3:入左cp3之後,首個要-速既灣就係m字灣,由2個髮夾灣組成,第一個落4波brake到灣心93km/h過,上番5波之後放油入之後第2個髮夾灣,灣心87km/h就可以踩油出灣
當出左m字灣之後,之後既灣都可以盡油過...車速上到111km/h時,會見到一個好似幾緩既左灣,千萬不要食哂灣心出灣,要用in-in-out,一扭過左灣時就要立即靠右邊,盡油扭過之後既左灣,如果頭先果左灣出灣係in線....跟手既左灣就一定唔可以盡油,仲會撞
之後既又係d可以盡油既灣,車速上左120km/h之後就會面對一個要-速既左灣
用逆甩灣心114km/h就可以踩油出灣,出灣116km/h而且立即扭右救車,如果唔係會推頭
車速120km/h過cp3入cp4
cp4:起初都係d盡油灣,當車速上到130km/h時就會見到前面既連續灣,首先放少油入左灣,灣心127km/h,再立即放油扭右,灣心124km/h,再放一下油扭左預備右灣,之後既右灣放油入,灣心119km/h就可以踩油出灣
到本賽道最後一個既右灣,看似要放油....其實只要用擦子膠又可以輕輕鬆鬆盡油過埋-.-"
-------------------------------------------------------------------------------------------
松下DMC-FZ1
来自:保密
发帖:47+465
做到以上而又唔多撞既
最少都會有58秒尾
線位好+極少撞既就可以入到57秒台
赤下FC 2"21"6秒台攻略
FC:上波轉數
赤下要跑得好,一定要食哂灣心同走好d線位
食唔到灣心往往就少左0.1秒或以上既時間
CHECK POINT1
POINTA:入灣前應該上到5波,用逆甩+5波技,灣心129km/h,出灣133km/h
POINTB:車速高達150km/h以上,先推4波放油入灣,灣心約142km/h,再放油入第2灣灣心,灣心速約138km/h,最後放油入第3個連灣,灣心130km/h,出灣133km/h之後果個灣用逆甩放油入,灣心122km/h就可以踩油出灣,出灣128km/h
POINTC:先盡油扭左入左灣灣心再一口氣扭右入右灣灣心,右灣灣心可達128km/h
呢個灣走左出外灣會意外地走好多時間-.-""小心小心
CHECK POINT2
POINTD:呢個灣就先擦子膠一下,再上5波放油入,5波技出灣,出灣135km/h
POINTE:如果POINTD果隻灣冇炒到,咁入POINTE(稱護土牆灣)之前會有152km/h以上既速度用逆甩入灣,食盡灣心,灣心可高至144km/h@@,出灣145km/h
CKECK POINT3
POINTF:俗稱赤下之死亡右灣=.=" 為赤下成條賽道另外一個超重點,炒左呢個灣就會令成個CP3慢哂 入灣方法係先食盡微加灣既灣心,當架車一出左灣(已經貼左邊牆)即刻落brake+推3波,一直brake到灣心前一剎先放油加上番4波入灣,灣心速約121km/h,出灣125km/h
POINTG:入呢個灣前車速會高達141km/h,如果頭先死亡右灣冇炒過,入灣方法係逆甩擦子膠再上5波放油入,5波技出灣,135灣心,出灣139
POINTH:入灣前車速153km/h呢個灣只需要用逆甩(keep住5波),放油入灣心,灣心138km/h就可以踩油出灣
POINTI:因為先前用5波入灣出灣,呢度只需要盡油擦子膠一下便可灣145km/h
POINTJ:用逆甩+擦膠一下,灣心145km/h,出灣147km/h
-------------------------------------------------------------------------------------------
松下DMC-FZ1
来自:保密
发帖:47+465
CHECK POINT4
POINTK:到赤下最後既5連灣,過第一個連灣時...用逆甩brake到143km/h(用5波入)灣心就踩油再對準第2連灣既灣心..再擦子膠一下加推4波加踩少少brake放油扭左,灣心139km/h,出灣143km/h
之後第3個灣用一下擦膠放油入,灣心142km/h踩油準備入一出灣就扭左用多一下擦膠,灣心141km/h,出灣144km/h
最後既右灣用一下擦子膠入,in-in-in食哂線位過
86秋下攻略
86之上波方法
8000-->9500-->10500-->146km/h
由於此攻略比較為高階
初階者請勿胡亂嘗試
先決條件-->線位
cp1:第一隻灣用1下擦子膠,逆甩+5波技,灣心135km/h,出灣139km/h
第二隻灣又係1下擦子膠+逆甩+5波技,灣心135km/h,出灣139km/h
cp2:第一隻右灣逆甩+5波技,灣心134km/h,出灣138km/h
-------------------------------------------------------------------------------------------
松下DMC-FZ1
来自:保密
发帖:47+465
第二隻灣先上5波(141km/h左右),再擦子膠+逆甩+5波技,灣心127km/h
出灣132-133km/h
3連灣in-in-in落溝入第一隻,再轉入第2隻,第3隻用擦子膠+落溝,出灣167km/h
死亡右灣之前個微左灣要走mid線,一出灣就用3下擦子膠+逆甩+5波技+落溝,
灣心144km/h,出灣147km/h
cp3:入3線灣之前應該有171km/h,用1下擦子膠+逆甩+5波技,灣心144km/h
出灣147km/h
之後就到5連灣,第1隻用1下擦子膠+逆甩+落溝,灣心127km/h,一出灣應該會
係右邊,再立即扭左用一下擦子膠,灣心125km/h落溝,出灣130-131km/h
之後又用一下擦子膠+逆甩,灣心122km/h,出灣=?,最後一隻就又用一下
擦子膠,放2km/h油門,出灣134km/h
cp4:第一隻右灣用逆甩+擦子膠,129灣心,一出灣又即刻準備下一個左灣,
2下擦子膠+放1km/h油門,出灣140km/h
之後果隻左灣用一下擦子膠全油通過
之後果隻右灣(煙花灣)用2下擦子膠+逆甩,灣心148km/h,出灣151km/h
最後goal pt.之前隻右灣行mid-in-out,2下擦子膠插溝,178km/h出灣
-------------------------------------------------------------------------------------------
松下DMC-FZ1
来自:保密
发帖:47+465
2"55"3**-2"55"4**
EVO4 土往41秒台攻略
第一隻放油彎....逆甩+印一下油門 143出
第二隻彎.....行外線+慢慢轉入彎心+擦子膠一下.....149出
油漬彎.....一直行外彎....大約入左1/4彎既時候放小小油+擦子膠.....約156出
油彎之後果隻 逆甩->放油->少BRAKE OUT-OUT-OUT 148出
之後到路障後既V型彎.......入法如下:未轉左之前放定油先....之後俾少少油 轉右時再BRAKE 146以上出
入隧道要有161
過山車彎...係過隻左彎之後開始放油+BRAKE....到過山車前放BRAKE...
過山車係右->左->右->右 係去到左彎既時候先俾油....全油踩出去
145以上出彎先算合格
頭三隻彎....都要放少少油...但記住...要早D放 架車會好轉D LAST隻應該要有140出彎
尾隻S型彎......係右->左->右
右彎前先放少少油....右彎彎心俾油.....到左彎前再放油...之後全油入右彎就OK.....
大約要有142以上出
總計時間:2'41'6
8V土往晴45-43秒台彎速
第一隻放油彎....只要印一下油門就OK 141出
第二隻彎.....行外線.....慢慢轉入彎心.....147出
油漬彎.....一直行外彎....大約入左1/4彎既時候放小小油.....約152出
之後到路障後既V型彎.......入法如下:未轉左之前放定油先......之後轉右埋彎心比油出去....140左右出就OK.....未練熟前可以係轉右前印一下BRAKE
過山車彎...係過隻左彎之後開始放油+BRAKE....到過山車前放BRAKE...
過山車係右->左->右->右 係去到左彎既時候先俾油....全油踩出去
140以上出彎先算合格
頭三隻彎....都要放少少油...但記住...要早D放 架車會好轉D LAST隻應該要有135左右出彎
尾隻S型彎......係右->左->右
右彎前先放少少油....右彎彎心俾油.....到左彎前再放油...之後全油入右彎就OK.....
大約要有135以上出
-------------------------------------------------------------------------------------------
松下DMC-FZ1
来自:保密
发帖:47+465
-------------------------------------------------------------------------------------------
松下DMC-FZ1
...10楼...
来自:保密
发帖:47+465
人物资料感谢BT之家bingqing斑竹
藤原 拓海( Fujiwara Takumi)
车手外号:秋名下坡專家
常跑山路:秋名山
所属车队:群馬 Project D.
车手驾座:TRUENO GT-APEX[AE86]
驱动方式:FR
Front Engine,Rear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后轮驱动)
引擎模式:NA(自然吸气)
实力指数: ★★★★★★★★★★★ ★
车手名字: 藤原 文太( Fujiwara Bunta)
车手外号: 瘋狂文太
常跑山路:秋名山
所属车队个人车手)
车手驾座:IMPREZA WRX type R STi version V[GC8]
驱动方式:F4WD-- Front Engine,4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四轮驱动)
引擎模式: TURBO(涡轮增压)
实力指数: 未知實力
车手名字: 高橋 涼介( Takahashi Ryousuke)
车手外号: 赤城白彗星
常跑山路:赤城山
所属车队:赤城RedSuns、群馬Project D.
车手驾座:RX-7 ∞III[FC3S]
驱动方式:FR
Front Engine,Rear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后轮驱动)
引擎模式:TURBO(涡轮增压)
实力指数: ★★★★★★★★★★★ ☆
车手名字: 高橋 啓介( Takahashi Keisuke)
车手外号: (暫缺)
常跑山路:赤城山
所属车队:赤城RedSuns、群馬Project D.
车手驾座:RX-7 Type R[FD3S]
驅動方式:FR
Front Engine,Rear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后轮驱动)
引擎模式:TURBO(涡轮增压)
实力指数: ★★★★★★★★★★★ ☆
车手名字: 中里 毅( Nakazato Takeshi)
车手外号: (暫缺)
常跑山路:妙義山
所属车队:妙義NightKids
车手驾座:SKYLINE GT-R V·spec II[BNR32]
驱动方式:F4WD-- Front Engine,4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四轮驱动)
引擎模式: TURBO(涡轮增压)
车手名字: 莊司 慎吾( Shouji Shingo)
车手外号: (暫缺)
常跑山路:秒義山
所属车队:妙義Night
车手驾座:CIVIC SiR II[EG6]
驱动方式:FF
Front Engine,Front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前轮驱动)
引擎模式:NA(自然吸气)
实力指数: ★★★★☆☆☆☆☆☆☆ ☆
车手名字: 佐藤 真子( Satou Mako)
车手外号: 碓冰 Impact Blue
常跑山路:碓冰
所属车队个人车手)
车手驾座:SILEIGHTY[RPS13]
驱动方式:FR
Front Engine,Rear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后轮驱动)
引擎模式:TURBO(涡轮增压)
实力指数: ★★★★★★☆☆☆☆☆ ☆
车手名字: 池谷 浩一郎( Iketani Kouichirou)
车手外号: (暫缺)
常跑山路:秋名山
所属车队:秋名 SpeedStars
车手驾座:SILVIA K's[S13]
驱动方式:FR
Front Engine,Rear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后轮驱动)
引擎模式:TURBO(涡轮增压)
实力指数: ★★★☆☆☆☆☆☆☆☆ ☆
车手名字: 健二(Kenji)
车手外号: (暫缺)
常跑山路:秋名山
所属车队:秋名 SpeedStars
车手驾座:180SX TYPE X[RPS13]
驱动方式:FR
Front Engine,Rear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后轮驱动)
引擎模式:TURBO(涡轮增压)
实力指数: ★★☆☆☆☆☆☆☆☆☆ ☆
车手名字: 武内 樹( Takeuchi Itsuki)
车手外号: (暫缺)
常跑山路:秋名山
所属车队:秋名 SpeedStars
车手驾座:LEVIN SR[AE85]
驱动方式:FR
Front Engine,Rear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后轮驱动)
引擎模式:TURBO(涡轮增压)
实力指数: ★☆☆☆☆☆☆☆☆☆☆ ☆
车手名字: 中村 賢太( Nakamura Kenta)
车手外号: (暫缺)
常跑山路:赤城山
所属车队:赤城RedSuns、 Project D.
车手驾座:SILVIA Q's[S14]
驱动方式:FR
Front Engine,Rear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后轮驱动)
引擎模式:TURBO(涡轮增压)
实力指数: ★★★★☆☆☆☆☆☆☆ ☆
车手名字: 須藤 京一( Sudou Kyouichi)
车手外号: (暫缺)
常跑山路:依呂波
所属车队:東堂墊(舊生)、日光Emperor
车手驾座:LANCER GSR EVOLUTION III[CE9A]
驱动方式:F4WD-- Front Engine,4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四轮驱动)
引擎模式: TURBO(涡轮增压)
实力指数: ★★★★★★★★☆☆☆ ☆
车手名字: 岩城 清次( Iwaki Seiji)
车手外号: (暫缺)
常跑山路:依呂波
所属车队:日光Emperor
车手驾座:LANCER RS EVOLUTION IV[CN9A]
驱动方式:F4WD-- Front Engine,4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四轮驱动)
引擎模式: TURBO(涡轮增压)
实力指数: ★★★★★★★☆☆☆☆ ☆
车手外号: (暫缺)
常跑山路:正丸
所属车队:埼玉西北大聯盟
车手驾座:LEVIN GT-APEX[AE86]
驱动方式:FR
Front Engine,Rear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后轮驱动)
引擎模式:SC(机械增压)
实力指数: ★★★★★★★★☆☆☆ ☆
车手名字: 來自東京的二人
车手外号: (暫缺)
常跑山路筑波賽車場)
所属车队个人车手 )
车手驾座:SILVIA spec-R[S15]
驱动方式:FR
Front Engine,Rear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后轮驱动)
引擎模式:TURBO(涡轮增压)
实力指数: ★★★☆☆☆☆☆☆☆☆ ☆
-------------------------------------------------------------------------------------------
松下DMC-FZ1
...11楼...
来自:保密
发帖:47+465
车手名字: 小柏 魁( Kogashiwa Kai)
车手外号: 小型賽車手小柏魁
常跑山路:依呂波
所属车队个人车手)
车手驾座:MR2 G-Limited[SW20]
驱动方式:MR
Middle Engine,Rear Wheel Drive (中置引擎,后轮驱动)
引擎模式:NA(自然吸气)
实力指数: ★★★★★★★★★☆☆ ☆
车手名字: 御木(Miki)
车手外号: (暫缺)
常跑山路不明)
所属车队个人车手
车手驾座:CELICA GT-FOUR[ST205]
驱动方式:F4WD-- Front Engine,4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四轮驱动)
引擎模式: TURBO(涡轮增压)
实力指数: ★★★☆☆☆☆☆☆☆☆ ☆
车手名字: 末次 徹(Toru)
车手外号: 拼命三郎
常跑山路不明)
所属车队:SevenStarsLeft
车手驾座:ROADSTER S Special[NA6C]
驅動方式:FR
Front Engine,Rear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后轮驱动)
引擎模式:NA(自然吸气)
实力指数: ★★★★★★☆☆☆☆☆ ☆
车手名字: 川井 淳郎( Kawai Atsuo)
车手外号: (暫缺)
常跑山路不明)
所属车队:SevenStarsLeft
车手驾座:SKYLINE 25GT TURBO[ER34]
驱动方式:FR
Front Engine,Rear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后轮驱动)
引擎模式:TURBO(涡轮增压)
实力指数: ★★★★★☆☆☆☆☆☆ ☆
车手名字: 二宮 大輝(Dice)
车手外号: (暫缺)
常跑山路:八方原
所属车队:東堂墊
车手驾座:CIVIC TYPE R[EK9]
驱动方式:FF
Front Engine,Front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前轮驱动)
引擎模式:NA(自然吸气)
实力指数: ★★★★★★★★★★★ ☆
车手名字: 酒井
车手外号: 微笑的酒井
常跑山路:八方原
所属车队:東堂墊
车手驾座:INTEGRA TYPE R[DC2]
驱动方式:FF
Front Engine,Front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前轮驱动)
引擎模式:TURBO(涡轮增压)
实力指数: ★★★★★★★★★★☆ ☆
车手名字: 舘 智幸
车手外号: 職業賽車手
常跑山路賽車場)
所属车队:東堂墊(舊生)
车手驾座:CIVIC TYPE R[EK9]
驱动方式:FF
Front Engine,Front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前轮驱动)
引擎模式:NA(自然吸气)
实力指数: ★★★★★★★★★★★ ★
车手名字: 秋山 延彦
车手外号: (暫缺)
常跑山路:正丸
所属车队:琦玉西北大聯盟
车手驾座:ALTEZZA RS-200[SXE10]
驱动方式:FR
Front Engine,Rear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后轮驱动)
引擎模式:NA(自然吸气)
实力指数: ★★★★★★☆☆☆☆☆ ☆
车手名字: 岩瀨 恭子
车手外号: (暫缺)
常跑山路:正丸
所属车队:琦玉西北大聯盟
车手驾座:RX-7 Type R[FD3S]
驅動方式:FR
Front Engine,Rear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后轮驱动)
引擎模式:TURBO(涡轮增压)
实力指数: ★★★★★★☆☆☆☆☆ ☆
车手名字: 坂本
车手外号: 職業拉力車手
常跑山路不明)
所属车队:琦玉西北大聯盟
车手驾座:Cappuccino[EA11R]
驱动方式:FR
Front Engine,Rear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后轮驱动)
引擎模式:TURBO(涡轮增压)
实力指数: ★★★★★★★★★★★ ☆
车手名字: Evo Vの男
车手外号: (暫缺)
常跑山路:土阪
所属车队不明)
车手驾座:LANCER RS EVOLUTION V[CP9A]
驱动方式:F4WD-- Front Engine,4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四轮驱动)
引擎模式: TURBO(涡轮增压)
实力指数: ★★★★★☆☆☆☆☆☆ ☆
车手名字: Evo VIの男
车手外号: (暫缺)
常跑山路:土阪
所属车队不明)
车手驾座:LANCER GSR EVOLUTION VI T.M.EDITION[CP9A]
驱动方式:F4WD-- Front Engine,4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四轮驱动)
引擎模式: TURBO(涡轮增压)
实力指数: ★★★★★★☆☆☆☆☆ ☆
车手名字: 城島 俊也
车手外号: God Arm(神之手)
常跑山路不明)
所属车队:茨城 PurpleShadow
车手驾座:S2000[AP1]
驱动方式:FR
Front Engine,Rear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后轮驱动)
引擎模式:NA(自然吸气)
实力指数: (未知實力)
车手名字: 星野 好造
车手外号: God Foot(神之腳 )
常跑山路不明)
所属车队:茨城 PurpleShadow
车手驾座:SKYLINE GT-R V·spec II[BNR34]
驱动方式:F4WD-- Front Engine,4
Wheel Drive
(前置引擎,后轮驱动)
引擎模式: TURBO(涡轮增压)
实力指数: (未知實力)
-------------------------------------------------------------------------------------------
松下DMC-FZ1
...12楼...
来自:保密
发帖:47+465
头文字D 人物介绍
群马县县立S高校三年生,平时老爱发呆,但是手一握住方向盘眼神就完全变了。^^是个不爱出风头又谦虚的可爱男生。
喜欢的东西:好象没有………。(快变成飚车了^^;;)
讨厌的东西:身心都变成豆腐的臭味。
最近的愿望:想拥有一部属于自己的车子。
43岁的豆腐店老板,172CM,62KG。跑秋名山自认为比西那(巴西的F1冠军选手),个性其实很臭P。
喜欢的东西:香烟及引擎声。
讨厌的东西:豆腐和大型车。
得意的技术:一边睡觉一边做惯性动作「甩尾」。(看吧,真的很臭P!)
22岁,启介的哥哥,冷静的理论派飚车手,183CM,64KG,人称白色慧星,群马大学医学系的高材生,唯一的败北记录就是在秋名山下坡道输给了拓海(即使如此还是很帅@_@)。
喜欢的东西:爱车白色的FC。
讨厌的东西:胸大的女人。(什么意思?)
唯一的弱点:疼爱的小侄女绪美。
得意的技术:全部都会,没有比较特别的。(真臭P……)
21岁,凉介的弟弟,非常崇拜哥哥,182CM,63KG,平时老被哥哥念说不爱动脑筋。他的房间有够乱………。不喜欢的车子就说人家下流。
喜欢的东西:爱车黄色的FD。(常被笑没品味…)
讨厌的东西:整天混在酒吧的小女孩、GTR、SUKARAIN还有像大便的飞盘队。^0^
得意的技术:ΑBS惯性动作(意思不明^^;;;)。
群马县县立S高校三年生,二年级时和拓海同个社团。(是足球部,拓海踢足球一定也很帅^^)人长得可爱很受男生欢迎,但是只欣赏拓海。没想到私底下却跟开BENZE的中年伯伯做援助交际……。因为援助交际的事被密告,人从第十一集起开始消失……。
池谷浩一郎
21岁,秋名速度队的领队,是拓海在加油站工作的前辈,人不错也很照顾拓海。但是没什么女人缘,21年来都没有女友。
喜欢的东西:爱车SIRUBIA,谁敢说SIRUBIA不好就跟谁翻脸。
遗憾的事情:因为愚蠢的自尊,错失和真子的交往。
得意的技术:多角型转弯。
秋名速度队的第二把交椅,池谷的好朋友。人也很不错,很关心池谷都没交女友的事。(其实是担心他21岁了都还没破身………^^;;;)
喜欢的东西:爱车180SX。
佐藤真子和沙雪
20岁,碓水山路有名的女飚车手搭档。
真子开蓝色的SHIRUEITEL,喜欢飚车却对车一窍不通。因为个性十分内向,到现在都没有交过男友(内向却爱飚车??)。喜欢池谷,却阴错阳差错过了两人的好姻缘。沙雪的个性倒是十分活泼开放。没看过这部作品的人,猜得出来谁是谁吗?
妙义骑士队的第一把交椅,浓眉大眼,个性有点爆裂加冲动。
喜欢的东西:爱车黑色的R32-GTR。
讨厌的东西:同是队友的慎吾。
42岁的加油站店长,165CM,72KG。文太年轻时的飚车伙伴,但飚车技术却不太好。非常欣赏文太的飚车技术,对文太和拓海的个性了如指掌,非常关心拓海。会利用「讲反话」的技术刺激拓海去跟别人赛车。^^
喜欢的东西:喜欢飚车的年轻人。
讨厌的东西:旅行车。
群马县县立S高校三年生,163CM,55KG。拓海的好朋友,最羡慕拓海的飚车技术,梦想跟他成为秋名最快的86搭档。(好象不太可能…^^;;)
喜欢的东西:台湾香鱼。
讨厌的东西:自排车。
遗憾的事情:初恋(?)的和美离开秋名了………。
最近的愿望:加入秋名速度队,成为飚车手。
得意的技术:直线加速。
启介的徒弟,赤城红蝎子车队的成员,喜欢跟在启介身边。
皮肤微黑,个性像小孩(有点像启介?),爱车是S14。
LANCER军团飞盘队的第一把交椅,连续不败的记录被凉介打破,因此发誓要重新挑战凉介赢回来,但最后还是输了……。
「追求绝对的速度才是赛车运动」是须藤所秉持的信念,但是却被凉介的「山路哲学」打败了。(可怜的大叔)
喜欢的东西:爱车黑色的EVOⅢ。
唯一的弱点:右转弯。
一直以来的愿望:赢过高桥凉介!(大叔放弃吧,那是不可能的。)
一个也开ΑΕ86的厉害家伙,对自己的技术超级自信,像独行侠般到处寻找对手。是和美的哥哥,对妹妹管教颇严格,却因为爱挑衅的个性被妹妹教训过。与拓海的竞车是耐力与技术的极致,最后当然还是输给我们可爱的拓海,但是那场比赛还真是挺累人的,我眼睛都快花了。^^;;;
喜欢的东西:自己的ΑΕ86。
纳闷的事情:为什么自己的脸长得像拓海?(连重野老师都觉得奇怪…)
阿涉的妹妹,从小就跟着哥哥到处去斗车,但却不会开车。高中毕业后就职不顺。后来在群马县秋名山温泉街的冈崎哲五郎旅馆里打工,因此才遇见阿树,两人变成好友(?)。受到阿树的鼓励,和美决定离开群马重新好好去工作。
喜欢的东西:烧烤肉串。
最近的愿望: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不要让父母亲担心。
文太世敌小柏健的儿子,玩迷你赛车出身,后来跑去玩二轮。在伊吕波创下二轮的最快速度后,又转战四轮车,打败飞盘队的岩城清二,是连文太老爸都夸奖的车手。(文太老爸都不夸自己儿子 @_@)
个性有点自负,大概是从小赛车历史辉煌的关系吧!没关系,就让咱们拓海好好挫挫小平头的锐气。^^
喜欢的东西:爱车MR2。
纳闷的事情:为什么自己的名字也叫「海」?
-------------------------------------------------------------------------------------------
松下DMC-FZ1
...13楼...
来自:保密
发帖:47+465
为什么叫头文字D
《头文字D》原名是《Initial D》,意思是D字第一名,“D”是Drift的简写,就是车迷们平时说的“甩尾”(汽车用语。指车疾速行驶时疾速拐弯,车轮横向滑动的状态。),全部的意思就是“甩尾”第一。
-------------------------------------------------------------------------------------------
松下DMC-FZ1
...14楼...
来自:保密
发帖:47+465
赛车介绍:
车主: 藤原拓海
型号: AE86
车长: 4180mm
车宽: 1625mm
车高: 1335mm
最大马力: 240ps/11,000rpm(改装后)
最大转矩: N/A(改装后)
驱动模式: FR
TOYOTA(丰田)出产,小型轻量FR的代表,自出场以来在各地留下了不少传说。十年以前此车已停止生产。因此车有非常高的潜在能力,就算现在亦是不少车手的Dream Car。
车主: 高桥启介
型号: FD3S
车长: 4280mm
车宽: 1760mm
车高: 1230mm
最大马力: 350ps/6,500rpm
最大转矩: 30.0kgm/5,000rpm
驱动模式: FR
FC3S的改良版,其最大马力达350匹,加上其低重心前后重量平均,是一部被誉为转向性能最好的跑车。
车主: 高桥凉介
型号: FC3S
车长: 4310mm
车宽: 1690mm
车高: 1270mm
最大马力: 215ps/6,500rpm
最大转矩: 28.0kgm/4,000rpm
驱动模式: FR
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装上Rotary Engine(旋转引擎)的跑车,它有超轻的Engine及可组合的车身,转向性能极佳。是车手梦寐以求的跑车。
车主: 小柏健
型号: SW20
车长: 4170mm
车宽: 1695mm
车高: 1235mm
最大马力: 180ps/7,000rpm
最大转矩: 19.5kgm/4,800rpm
驱动模式: MR
它有一个Mid-Ship Engine(中置引擎),舒缓了车尾部的重量,对稳定车身有帮助,有很强的转向及加速性能,要一个出色的车手才可以控制。
车主: 须藤京一
型号: Lancer Evolution III CE9A
车长: 4310mm
车宽: 1695mm
车高: 1395mm
最大马力: 270ps/6,250rpm
最大转矩: 31.5kgm/3,000rpm
驱动模式: 4WD
它是为赢取拉力赛而设计的跑车,当然它的性能无可置疑,远远超过了EvoI及EvoII,它小巧的车身也安装了一个4WD引擎。
= Front Engine, Rear Wheel Drive,即前置引擎,后轮驱动
=Middle-Ship Engine, Rear Wheel Drive,即中置引擎,后轮驱动
4WD =4 Wheel Drive,即前或后置引擎,四轮驱动
-------------------------------------------------------------------------------------------
松下DMC-FZ1
...15楼...
来自:保密
发帖:47+465
AE86详细资料
Toyota Sprinter AE86 Trueno GT-Apex
车长 4180mm
车宽 1625mm
车高 1335mm
前轴长 1355mm
后轴长 1345mm
最大马力 130ps/6,660rpm 改装后 240ps/11,000rpm
最大扭力 15.2kgm/5,200rpm 改装后 N/A
发动机容积 1587cc
刹车 前碟后鼓
空车重 925kg
引擎编号 4A-GEU 改装后 AE101型 4A-GEU
引擎型式 直列式4气缸 DOHC16 Valve 改装后 直列式4气缸 DOHC20 Valve
现在日本车厂已经好少再推出1.6升的高性能引擎.系1.6的高性能引擎里面丰田4A-GE系列同本田B16系列.
丰田4A-GE引擎大家应该都听过,系更加系出名.4A-GE系1988年诞生系最初的型号采用16气门 twin cams fuel-injected及TVIS(toyota variable intake system)系统.马力为:112HP/66RPM.采用车型有:corolla GT-S 而86采用时马力调教为:130ps/15.2kgm
87年时推出机械增压的4A-GZE,输出为145ps.当时的cololla LEVIN及AW11曾经采用过.
到左AE92时4A-GE改良左,采用无铅汽油 改用凸顶活塞 取消TVIS 马力提升为140ps,而4A-GZE采用更大的turbo及提高增压马力提升到165ps.
91年更强的4A-GE出现,4A-GE采用20气门 twin cams 四喉直喷 更加入VVT-i技术,另到输出达到160ps/16.5kgm.而机械增压的4A-GZE亦提升到170ps.
95年经过更强化的改造,引擎内部换上强化的零件及改良后,马力再增加5ps,165ps/16.75kgm的表现.亦都系4A-GE量产型的最强的表现.
4A-GE比Formula车采用之后更恐怖,马力去到240ps/8500rpm的颠峰马力睇更加恐怖,拓海部车的4A-GE系250ps/11000rpm.
在日本AE86,92,101都有分"前期"和"後期",原因簡單來說只是"局部改款".日本AE86所謂的"前期",代表在5.5期間生產,"後期"7.5.1985年後GT-Apex和GT多了自排款但是GTV還是只有手排.其他如輪胎尺寸,內 外裝其實在之前也都改款過但在性能上並沒有太大的突破.一直到1989年5月,日本Toyota公司改良了配備在AE92上的4A-GE和4A-GZE引擎(進氣 供油 壓縮比和無鉛汽油的對應)而使這兩具引擎馬力各提昇了20匹.在美國84~87年Corolla沒有"前,後期"的差別,原則上都是"美版"AE86,為配合國別和銷售上策略的需求而做了些與日版不同改變.
AE-86是在年間TOYOTA所生產的SPRINTER/TRUENO中換上1600cc 16V引擎的車輛特有的型號.在引發話題的發表會後,86也不負眾望地在賽場或RALLY賽道中有著出的表現,甚至還留下了不少的紀錄.這樣的一部小型輕量化的FR車,理所當然地會受到競車族的青睞.
稱為86 LEVIN/TRUENO的車型是源自COROLLA/SPRINTER的跑車化版本於1983年面世;初代至今已經十一年的COROLLA車系這時也面臨著業界一片小型車FF化的風潮而有FF化的打算,實際上當初TOYOTA的企畫人員的確想把新上市的四代COROLLA系列FF化;但是想到車輛生產設備的驚人金額,車型多樣化的COROLLA車系如果一下子全面FF化,將會付出鉅額的成本;在歷經一番沙盤推演後,將主流的轎車系FF化,COUPE,HARDTOP,VAN,WAGON等等則維持FR設定.就這樣,背負著COROLLA/SPRINTER車系的光環而傾向強烈跑格的AE86 LEVIN/TRUENO自此定案為FR設定.問到86大受歡迎的原因,一定會得到"因為它是FR"的回答.FR=SPORTY的形象,從山路裡競車族尾燈的流轉到世界賽事頂點的F1裡深植人心不變;如果86是輛FF車,不知是否還能成為傳說呢?86車型搭載的是一顆TWINCAM 16V的4A-GEU引擎,外型上則是多采多姿;LEVIN/TRUENO就各有雙門及三門車型同時問世;雖然86被分為這麼多的形式,實際上最初86的設定是"雙掀燈的掀背車",也就是拓海的86;在當年,COROLLA車系中採用雙掀燈設定是相當前衛而大膽的作法.這是因為房車系FF化以後,其餘車種在設計上的自由度相對地提高,而設計師似乎在這種環境下產生了孤注一擲的念頭.以輕量化高出力而聞名的4A-GEU引擎可說就是四代LEVIN/TRUENO的代名詞,不過就像樹的85一般,搭載SOHC 8V 1500cc的AE85面市的理由是TOYOTA針對"想嘗跑車感受"的客戶們所祭出的商業策略;這在其他車廠來說也是常有的是事情.86引擎開發的初期,從以往LEVIN/TRUENO的客戶中分成了"希望馬力增加"和"目前的已經夠用"的兩種意見,最後因應多數人的期望及要讓86現身於賽道的使命:加上當時敗給日產TURBO的怨念,決定將當時最輕的A系列引擎加以修改,最後的成果就是4A-GEU.86設計上的目地在於擴展底層的賽車活動,所以86的開發團隊也為它定下了三個目標:挑戰筑波賽車場的最快單圈時間;稱霸國內的RALLY賽道以及挑戰200KM/HR的最高速.為了提高86的運動形象,開發團隊每天進行著嚴苛的測試.而其結果呢:在筑波賽道上目不暇給地刷新單圈紀錄;最高時速達到190KM/HR,順利活躍於RALLY的賽事中;自此86可說是完美地達成了三大目標.無論什麼時代都會存在著對手,當時FF化的MAZDA FAMILIA和LANCER TURBO都是很快的對手.對TOYOTA的開發團隊而言,是以一種[落敗是不被允許的]的心態工作著.在這些個對手之中.又以加了渦輪力道而漸漸聲勢浩大的日產車系及同樣為自然進氣1.6L.以FF設定.而一向為主要對手的CIVIC車系最是掀起團隊的敵對意識,仔細想想.這些車輛不正是出現在頭文字D中拓海的主要對手群像嗎?86為了能夠風光的出世.也曾做了各式各樣的試車活動在正式上市的一年半前.在YAMAHA的試車跑道上挑戰連續行駛三日夜.結束時對4A-GEU和車體結構的強韌得到了充分的信心;甚至舉辦了前所未有的海外試車活動.請各界的評論家和雜誌編輯到歐洲的賽道上實際體驗86的駕乘感受.如此龐大的投資也展現了TOYOTA對這部新車的信心.86發表後十天,加上套件改裝為RALLY形式的86正式出現於全日本RALLY選手權的比賽中以LEVIN連戰皆捷的RALLY車手後藤正和也因此大大活躍著,這時的86對封閉賽道而言仍舊是相當樸素的存在,直到1984年的富士新人賽中某人的出賽才出現了重大的轉機;在那場比賽中,以AE86和華麗的滑行技巧出道的車手就是土屋圭市.土屋圭市以ADVAN塗裝的TRUENO,在轉角處展現著華麗的滑行技巧讓觀眾們為之沸騰,打橫車體而比誰都還要快的他創下了六連勝的紀錄;瞬間和86一起成了富士的英雄人物.在當時,只要有他出賽,富士賽車場的各角落一定人山人海.輕量化的車身和在當年算是相當強力的引擎,再加上FR的操縱性和整體的平衡度;86在賽場上獲致了極高的評價;甚至還參與了當時最高層次的TOURING CAR GROUP A的比賽.在各色車輛混雜的這場比賽中,有很多SKYLINE一般排氣量比86大的對手;而在開幕賽中86不僅奪得冠軍,還包辦了2 4 7 10 13等名次;就這樣,86不單達成了開發團隊的願望,至今也仍舊是備受寵愛的傳說車輛.
-------------------------------------------------------------------------------------------
松下DMC-FZ1
...16楼...
来自:保密
发帖:47+465
Toyota Corolla (AE86)
TOYOTA(丰田)车里一个小型车系叫COROLLA(花冠)的一款。AE86不是名字,只是车架号码。AE86是COROLLA在1983年首次投产的第4代车型,以前的型号有TE27、TE51、TE55、TE61、TE65、TE71,后来才是AE86的车架,这个车架不只用在COROLLA的LEVIN上还有用在TRUENO上,所以才有翻灯和不翻灯的AE86区别。
AE86还有两门版和两门揭背版,这样的话,算是有4种外型,都叫AE86,总体都是一样的,比如引擎波箱等,区别比较的大的地方就是DIFF(后差速器),据说有4个版本的差速器!
生产年份,分为前期和后期,1985年以后的后期版AE86在外表有少许变动,好看了不少,但是后期配件相对少而且贵,比如后期的AXLE(驱动轴)比前期的稍大,二手配件只有在日本能找的到,而且也挺困难,除非让TOYOTA做新的。
一款80年代初的TOYOTA经济型小车如此有名,原因是多方面地。有些不懂的人胡乱喜欢AE86,等他实际上开一辆以后,几乎是彻底失望!AE86原厂车基本上挺难驾驶:老久的方型内饰,而且多数AE86内饰老化、破裂甚至残缺不全!满车那种几乎是要报废掉的老车的味道,这基本上就是一个能买到的普通86的第一印象。使用了几乎20多年的方向盘 还没有助力(这个是选装配件,不是所有的车都是全配置,全配置的只有在日本比较多,其他国家都是极少有),年轻人很多都不喜欢这个!开这种车几乎不用去健身房的。离合器也不轻。这车毕竟是80年代初的技术,虽然是80年代的代表,但是慢是肯定的!1.6升才130匹,20年后,估计也就有个110也就不错了,拆开引擎就知道了,里面基本上是乌黑的!这种引擎的车子,跟90年代的TURBO车跑的话,如果是跑直线,基本没戏,你拉到8000转也没有用!听起来难以置信,但是这小车的优点也很重要,首先是FR,前置引擎后轮驱动。前后车身平衡性好,50:50的配重比,还有轻辆化车身,原厂86只有940公斤,还有GTV的轻量化版本还要更轻一些,一些改装后的86都只有800多公斤的身条!也是因为这些特性决定了AE86在一些特殊比赛的特殊地位,比如下山赛和DRIFT(漂移)比赛,至今在日本AE86还是漂移比赛的热门车种之一,由于AE86的种种历史包括漫画和土物圭市还有他本身的赛车天分,使得目前他的车价贵的离奇!现在的AE86都是多少改装过或是重度改装过,如果你听说哪辆AE86有200匹,不要小看这200匹哦!而一般漂移用的AE86至少也得是180匹的样子。AE86改装空间很大,潜力也不小,只要你喜欢,V8都可以装进去!日本人比较喜欢用原厂4AGE改装,也有换装其他引擎,保守点是4AGE AE92、AE101 或是AE111 再或是AE101 SUPERCHARGER,夸张的比如装 3SGTE、SR20DET、20B、F20C、2JZGTE等等。
下面有些关于AE86当年的小资料:AE86的开发团队为86定了3个目标,一挑战筑波赛道最快单圈记录,二称霸日本国内的RALLY(拉力)赛道,三挑战200公里的极速。结果都完美完成任务。
AE86出世之前,做过各种各样的试车活动,其中之一就是在YAMAHA赛道上连续行驶三天三夜!证明了AE86的TWIN CAM 16V的4AGEU引擎韧性极强!
1984年的富士新人赛里面,ADVAN AE86和土物圭市以华丽的漂移技术以6连胜的记录瞬间和AE86成为英雄人物.
以AE86出名的日本车手还有织户学等等。
车身型号 引擎形式 马力/扭力 重量 长/宽/高 拨箱
AE86 1.6L L4 DOHC NA 130ps@6600rpm / 15.2kgm@5200rpm 940KG 35 4 AT/5spd MT
-------------------------------------------------------------------------------------------
松下DMC-FZ1
...17楼...
来自:保密
发帖:47+465
网上能找到的所有关于漂移的文字资料
汽车产生漂移的原理
后轮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时前轮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只能失去小部分,最好当然是获得额外的抓地力了),这时只要前轮有一定的横向力,车就甩尾,便会产生漂移.
令后轮失去抓地力的方法:A1.行驶中使后轮与地面间有负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低)
A2.任何情况下使后轮与地面间有正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高)
A3.行驶中减小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正压力.
这三项里面只要满足一项就够
实际上A1 A2都是减小摩擦系数的方法,将它们分开,是因为应用方法不同.
保持前轮抓地力的方法:B1.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有很大的速度差
B2.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正压力减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压力.这两项要同时满足才行.
实际操作里面,拉手刹就一定同时满足行驶中使后轮与地面间有负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低)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有很大的速度差;漂移初状态的简单操作:
产生漂移的方法有:C1.直路行驶中拉起手刹之后打方向
C2.转弯中拉手刹
C3.直路行驶中猛踩刹车后打方向
C4.转弯中猛踩刹车
C5.功率足够大的后驱车(或前后轮驱动力分配比例趋向于后驱车的四驱车)在速度不很高时猛踩油门并且打方向
其中C3 C4是利用重量转移(后轮重量转移到前轮上),是最少伤车的方法.
C1 C2只用于前驱车和拉力比赛用的四驱车,而且可免则免,除非不怕弄坏车.
注意C1和C2 C3和C4分开.
是因为车的运动路线会有很大的不同.重要说明:漂移过弯和普通过弯一样,都有速度极限,而且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最多只可能比普通过弯高一点,在硬地上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比普通过弯还低!
至于最终能不能甩尾.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 车的速度 刹车力度 油门大小 前轮角度大小 车重分配 轮距轴距 悬挂软硬等多个因素有关.例如雨天 雪地上行车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难些;行车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打方向快,也容易甩尾;轮距轴距越小 车身越高 重量转移越厉害,越容易甩尾;前悬挂系统的防倾作用越弱,越容易甩尾.
有人提到多种漂移方式,实际上都在上面五种之内.
包括里面描述的先向右拐,再猛向左转的漂移方式.这是一种增加重量转移的方法,例如在他的情况里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右前轮正压力.为什么这样能进一步增加右前轮压力?去复习一下重量转移啦.而又为什么要增加右前轮压力呢?因为利用C3或C4方式产生漂移时外侧前轮的压力是四个车轮中最大的,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进一步增大它的压力,就可以使车身旋转得更快.
最高级的漂移产生方法Scandinavian Flick
是一种WRC拉力赛里面用到的特殊动作,也有人称其为Pendulum Turn.如果我没记错,那是由拉力车手Carlo Sainz创始的.
假设将要进入一个比较急的右弯.D1如果从之前的弯出来后你的位置就在左侧,那么就直行,如果位置不是在左侧,那么不要马上K向左,而是方向偏左一点行驶.D2保证车行驶方向稳定 正确,把刹车踩到底,四个车轮很快就被抱死,车就会按原来的方向一直滑下去.D3在将要进弯的地方,方向盘向右打一定角度.抱死的前轮的导向作用是很小的,车头不会很快向右偏.D4到了该进弯的地方,迅速放开刹车.这样车头就会猛向右拉,车身旋转速度极快.
前面说的D1 D2是化简了的准备动作,做起来容易得多.完整的准备动作看起来不可思议--要让车身向前滑行的时候车头是指向左的!要产生这样的滑行,方法是先向右打一点方向,再向左打一点方向.因为车的运动从向右变为向左,中间必然有一个向前的时刻,就是在这个时刻马上把刹车踩到底,车身就向前滑了.又因为这个时刻到来时车头的指向一定是向左了,所以就产生了车身向前滑行 车头指向左的动作.
这个起始过程只在不足一秒的时间内完成,因为路面是很窄的,不容许大的左右偏移,所以这样的动作是一个危险的高难度动作.注意这里又是一个漂移哦!即是说完整的Scandinavian Flick是两个漂移的组合.这个完整动作不推荐在现实中尝试!
Scandinavian Flick在拉力赛里面泥土 砂石 雪地上使用时具有很好的减少转向不足(即是前轮向外滑)的作用.比起普通的方法,这方法有两点优势:一 进弯之前,前轮向右摆了一定角度,那么两个前轮的左前方积聚起更多的泥土砂石或雪,增大了前轮的向右推力;二 进弯前前轮已经摆了一个角度,与进弯时才打方向盘让前轮慢慢摆方向相比较,可更快地产生大的向右推力,这时候车身仍然处于路面最外侧——最理想的进弯位置.其中第二点优势也适用于硬地上产生甩尾.
Scandinavian Flick作用不但是减小转向不足.进弯之前的抱死车轮的刹车方法还有更高的刹车效率.注意这里说的是泥土 砂石 雪地上的.抱死的车轮可以从路面上刮起泥土 砂石 雪 在车轮前垒起来,可以产生更大的阻力.绝大多数人不能接受抱死车轮的刹车方法,因为这与轿车里提倡使用的ABS(防抱死刹车系统)背道而驰.如果读者不相信抱死车轮也有好处,或者只相信泥土 砂石的作用而不相信雪也有这个作用的话,我也没有办法,我不会再给解释的.
因为拉力赛车的一些动作里面(就例如Scandinavian Flick)要求车轮能抱死,而且能迅速抱死,所以拉力赛车绝对不装ABS,而且刹车碟的直径是加大的,刹车的最大力度比公路版本大很多.
但这样的刹车方法只有赛车高手才会使用.因为抱死的车轮在硬地上几乎没有导向作用,在松散路面上的导向作用也很小,所以车身重心的运动方向将从起始的时刻大致保持到放开刹车的时刻,而且滑动过程中还有车身旋转的可能.这刹车动作起始前的准备 何时放开刹车 放开刹车时前轮的方向都极为重要,过程中也需要好的控制.所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ABS是救命草.刹车技术无论在什么赛车中都占有极重要地位,也是很难精通的.(可以说,只开装有ABS的车的司机是不懂刹车的)
甩尾中的控制:
如果是用手刹产生漂移的,那么当车旋转到所希望的角度后,就应该放开手刹了.
漂移的中途的任务就是要调整车身姿势.因为路面凹凸 路线弯曲程度 汽车的过弯特性等因素是会经常变化的.所以经常要控制方向盘 油门 刹车 甚至离合器(不推荐),以让汽车按照所希望的路线行驶.
原理:要让车轮滑动距离长,就应尽量减小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要让车轮少滑动,就应尽量增大摩擦力.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前面说过,一个是让车轮太快或太慢地转动,一个是减小车轮与地面间正压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就是相反了.
其中,让车轮太慢转动的方法即是踩脚刹或者拉手刹了(再强调一次:脚刹是作用于四个车轮,手刹是作用于后轮的.不管是否有手刹作用于其他车轮的车,我所知道的有手刹的赛车全都是我所说的情况)
踩脚刹:四个车轮都会减速,最终是前轮失去较多摩擦力还是后轮失去较多摩擦力不能一概而论.
拉手刹:前轮不会失去摩擦力而后轮就失去大量摩擦力,所以就容易产生转向过度了.因为无论脚刹 手刹都有减速的作用,所以车很快就会停止侧滑.
真正的漂移:
而如果想车轮长距离侧滑,唯一的方法就是让驱动轮高速空转,必须要装有LSD的功率足够大的车才可以这样做.为什么要有LSD呢?因为车漂移时车身会倾斜,外侧车轮对地面的压力大,内侧的车轮压力小.没有LSD的车会出现内侧驱动轮空转,外侧驱动轮转得很慢的情况.这个转得慢的车轮与地面间摩擦力大,车的侧滑就会很快停止.车分为前驱 后驱 四驱 没有驱动力的车轮是不可能高速空转的.那么前驱车的后轮就不能做长距离的侧滑,如果驱动轮(即是前轮)高速空转,侧滑比后轮多,移角度就减小,所以前驱车是不能做长距离漂移的.四驱的车很显然是可以的.后驱车前轮没有驱动力,但前轮可以向车身滑动的方向摆一个角度,所以后驱车也可以作长距离漂移.侧滑距离与侧滑开始前的速度有关,通常会越滑越慢,最后还是停下来,但如果场地允许 控制得好,理论上可以做无限长的侧滑.因为打滑的车轮仍有一定的加速所用,而侧滑的轮胎也受到地面的阻力,当这两个作用平衡时,车的速度就不会降低了.例如Doughnut(原地转圈)就是无限长漂移中的一种,当然也可以做出转弯半径较大的无限长漂移.
上面说的都是控制驱动轮侧滑长度的方法.知道这些原理之后,再说调整车身姿势用到的方法:
1.控制前轮的角度,不能太大或太小,特别是对于后驱车.
2.调节油门 刹车,令车有加速或减速的趋势,就产生重量转移,通过重量转移控制车头向外滑更多还是车尾向外滑更多.
3.利用手刹再次产生转向过度.
注意:2中,后驱车(或动力分配比趋向于后驱的四驱车)加油所产生的效果不一定是加速,如果加油太猛,就有可能因为后轮转速太高而减小摩擦力,车尾向外滑得更多.
-------------------------------------------------------------------------------------------
松下DMC-FZ1
...18楼...
来自:保密
发帖:47+465
重要讲解:最大漂移角度,在漂移中途,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夹角如果大于这个角度,就必须要停车(不停的话就撞出去).不包括漂移产生时.后轮驱动车来说,因为前轮没有驱动力,不能产生高速空转向外滑,只是K地面对前轮的侧向力控制车头运动.所以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最多只能和前轮最大摆角相等(不同的车前轮摆角不同,一般轿车的前轮摆角可以有30度左右),再大一点的话,除了停车再起步之外就没有任何方法恢复正确行驶.注意平常提到的"大角度漂移"不是指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而是附图红色标志出的角度,弯越急,显得角度越大.后驱车也有前轮抓地力不够 转向不足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同样不能超越最大漂移角度,否则也必须停车才能恢复正常行驶.前驱车因为可以保持后轮的抓地力而加大油门让前轮向外滑,所以前驱车的最大漂移角度很大,可以接近90度.
四驱车因为前后轮都可以高速空转,加油时有前轮向外滑得更多的可能性(因为加油时重量转移到后轮,前轮与地面间摩擦力小)再加上前轮可以向外摆,那么四驱车的最大漂移角度就比后驱车大.(后驱车在完整的车架SET UP下漂移角度比4WD大)
比较三种驱动形式的车,前驱车是最容易驾驶 最安全的.(FR最好开,停车的时候感觉好)
漂移的出弯:出弯的时候就应该结束漂移了,结束方法与漂移过程中减小漂移角度的方法一样.
对于前驱车:1.加油使车头向外滑动(因为除了漂移产生的时候,前驱车基本上是转向不足的)
2.通过前轮向外摆修正车头角度
3.也可以前轮向外摆之后放一点油门.
对于四驱车,2通常是必要的,3也很有效,1则不一定奏效.
对于后驱车,最主要K2.视具体情况而定,车的重量分配 驱动力分配 之前漂移角度 路面状况等多种因素都有影响.
出弯的时候就应该结束漂移了,结束方法与漂移过程中减小漂移角度的方法一样.对于前驱车,G1 加油使车头向外滑动(因为除了漂移产生的时候,前驱车基本上是转向不足的)G2 通过前轮向外摆修正车头角度;G3 也可以前轮向外摆之后放一点油门.对于四驱车,G2通常是必要的,G3也很有效 G1则不一定奏效.对于后驱车,最主要KG2.视具体情况而定,车的重量分配 驱动力分配 之前漂移角度 路面状况等多种因素都有影响.
注意整个漂移过程中(包括产生 中途 结束)车身都是在向外滑的,所以准备出弯的时候不要把车头指向路外侧,而是应该指向内一点,让车滑到路最外侧时横向速度刚好为零,这就是完美的出弯.
后记:开不同的车做漂移都要有一段适应过程,了解车的特性;在不同路面上也要有适应过程..在拉力赛中,因为每个弯的具体情况都是不知道的,即使在上一赛季已经跑过这赛段,路面也不会与以前相同.所以拉力赛中过弯都崇尚"慢进快出"的原则,进弯前速度慢一点,看清楚弯道之后就可以加大油门出弯.用这个原则过弯不但不会慢很多,而且安全性大大提高.
飘移 Drifting 是一种使车子重心滑离正轨,形成车尾摆动的拐弯驾驶技术.驾驶者遇弯路时急速刹车,导致车尾呈失控性摆动,但前轮仍指向弯角或向前,这样汽车便能以较快速度拐过弯角.飘移共分九种:包括 刹车 拖波 打滑 越野 弹道 尾刹 急慢 手掣 侧向.
漂移一词一般是指汽车打侧车身过弯的动作,但其实漂移的方法是因车而异的,以下就是一些常见的漂移方法:
手掣旋转:其原理就是以Hand Brake煞车,锁死后轮使之失去抓地力而作圆周运动,由于车辆是在一瞬间急煞,因此车身摆动幅度很大,所以这种漂移是很好看的,不过只是仅此而已...因车辆在出弯时需要重新加速,往往得不偿失...不过这种初级的漂移总比拓海的漂移易控制和安全.
Power Driftower Drift是指转弯时踏尽油门,以强大的动力强迫驱动轮空转,使其失去抓地力,而以离心力做出漂移的动作,在出弯时松油门就可使轮胎回复抓地力.要做到Power Drift必须要有强大的驱动力,因此4WD是最适合做Power Drift的.FR也可以做Power Drift,但必须要有足够的马力,像86这些车就不行了.
Brake Drift:原理其实和Power Drift差不多,就是以煞车使重心移前,同时锁死后轮使其失去抓地力,但Brake Drift的掌握则比较难,因为煞车的控制要掌握得很好,否则会导致转向不足.
其实若漂移掌握得好,在多弯的山路是有可能比较快,漂移得太多只会造成轮胎的损耗,不但减慢车速,也要经常换胎.
在练习时注意的技巧是方向要想向右就先要打一点左,重心转移 在过弯中 由于车速过快很容易出现推头现象,此时不要再打方向,应该收一下油门,带点刹车,然后再加油出弯.其原理是在正在推头的情况下,再打方向盘只会加大垂直于车轮前进横向阻力,进一步更加剧推头现象.此时松掉油门是让车速减慢,点一下刹车是让车辆重心前移,让后轮正压力降低,从而减少后轮与地面的摩擦力,致使尾部能够更轻易横甩出去.
严格走线是赛车最快的过弯理论,但拉力赛路面情况复杂,为了保证在安全前提下顺利过弯,大多数车手采用漂移动作.漂移动作的原理是通过转移车身的重心,让车轮失去抓地力出现横滑现象.因此,能否很完美地控制重心,直接关系到漂移的质量.练习漂移技术,实际上就是练习对车辆的操控.
平滑路面出现推头现象非常正常,千万不要担心转向不足而多打方向盘.那样会令推头现象进一步加剧,此时收油带点刹车,再加油就会自然地出现甩尾.当车速太快不停向路边飘去的时,加油会让赛车恢复向前趋势.如果一味踩死刹车只会失去对方向的控制能力.总之出现状况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紧握方向盘,用点刹车收慢车速,直至恢复正常.
即是连续的两个相反方向的漂移.可以看到前面是一个左-右的弯.使车头拉向左,车身向右漂移,然后一直加大油门,车就可以滑很远(同时前轮角度也需要调整).在第一个弯将要出弯处,把方向盘打向右,但不放开油门.因为不放开油门,前轮的作用还比较小.在第二个弯进弯处(即是你认为适当的地方),迅速放开油门,车头就很快地拉向右,车身向左漂移.
这个动作的特点是前后两个弯的连接处,车身的旋转很快.其实也算不上什么特技,不过不是容易做到的,需要前轮角度 油门大小(甚至刹车)以及操作时间很好配合.实际上前面提到的Scandinavian Flick和Fisichella撞车那段录像里面,也是连续漂移的原理.
即是原地转圈.只要马力足够大或者地面比较滑,就可以做到,场地越大越安全.正向的Doughnut需要后驱或者四驱车,而前驱车只能做Reverse Doughnut(倒车转圈)
起始式--需要从比较低的速度或者停车开始.先做一个甩尾,然后加大油门(方向盘向内)车就总是转向过度,就可以转圈了.由于四驱车前轮也有动力,所以前轮也可能产生一点侧滑,转的圈就会大一些.后驱车则一定可以让内侧前轮留在原地,成为车身旋转的轴心.
看到这个情景,不要认为是因为车手把一个前轮刹住了哦,这与刹车是没有关系的.况且没有汽车被设计成单独刹一侧车轮的(除非是弄坏了一侧刹车啦)
退出式--最简单方法:踩刹车把车停下来,如果场地足够大,这一定安全.另一个方法是把方向盘打向反方向,并且减小油门,再调整车身姿势,即是漂移的结束方法,这样就可以让车继续行驶.要注意的是打方向盘和减小油门的时间要正确,不然就不知要撞到哪里去了.
当速度比较高m做一个快速甩尾(例如用手刹或者连续漂移的技术)并且不用方向盘修正m车就可以转很大的角度,快要到180度的时候用方向盘修正m然后向相反方向行驶m就完成一个180特技,
在360之前先介绍"倒车180",倒车档最高速度行驶m猛踩一下刹车(有些情况下不用刹车也可以),并极快地打方向盘,使前轮迅速摆很大的角度,车身就会大致以车尾为轴旋转,车头甩出(旋转过程中要空挡或者踩下离合).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越小 动作越快 车的稳定性越低,就可以旋转越大的角度.快到180度的时候用方向盘修正,并挂一挡,然后加速行驶.这就完成一个“倒车180”.
一个180和一个倒车180连接起来就是360了,但这个动作的起始速度要高些.前轮摆的方向在中间要切换,即是说原来摆向左的话,完成180时就要摆向右,这时不用刹车,因为原来旋转的惯性会让车继续旋转.快要转到360度的时候,用方向盘修正,完成一个360特技.
至于能不能转540 720之类的,就要看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系数 起始速度 车的稳定性等因素了.但无论你有辆什么车,这些还是不要尝试为好.
如果想看真车做这些特技,可以去看一部叫的影片.
-------------------------------------------------------------------------------------------
松下DMC-FZ1
...19楼...
来自:保密
发帖:47+465
漂移 Drift 是在发动机转速和传动比变化不大的情况下转向的技巧.和常规转向相比能在出弯时保持高速和动力,同时轮胎会有损伤.如果漂移后速度有很大的损失,并且降档过度,就是一种策略上的失误.
利用车体本身的惯矩,在前进方向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车头的指向,并在此情况下加速出弯.
遵守正常的外侧入弯原则,在入弯前轻轻波动方向盘,给车体一个很小的角度偏离.然后立即松油门,踩下刹车.这里是所谓的'Full break'(和所谓的'Full deceleration'不同,前者要求一次踩刹车到底,在瞬间提供最大的制动扭矩,但是并不要求明显的减速;后者是由轻入重地踩刹车并充分的减速.这时为了抵消车体重心和车轮所受阻力形成的力偶矩,前后轮的压力改变量形成一个反向的力偶矩.
前轮受压,后轮被放松.如果后轮轮胎的摩擦系数并不比前轮大很多,在车体已经有一个水平角度的前提下(先打过方向盘)车辆就会近似的以前轮为轴,车尾相对车头有所偏离,当偏离到一定角度时,立即踩下油门,防止失速.这是车辆重新获得前进动力,运动方向转向车头的指向(一开始车体是倾斜的).出弯时同样遵守外侧出弯的原理.
外侧入弯.入弯前在车体稳定的前提下,稍微转向,松油门并短促地猛踩刹车,车头将要指向出弯方向时立即踩油门,出弯时仍然注意线路.
在车辆调整方面,从受力分析可以看出,要提高漂移的效率,关键是刹车时能否有效的是车头受到更多的下压力.
简化了的力学计算,把整车视作刚体,并且不考虑轮胎侧偏角以及ASM TCS动力分配等因素,但这应该是普遍适用的.
1:增加重心高度,既增加惯性力偶矩的力偶臂,致使反向力偶矩也同时增大.具体方法是增加悬挂长度(单位是mm),并尽量使车头高一些(当然不能比车尾高,否则直线运动性能大大降低).这种做法明显是增加了风阻,并降低了车辆的稳定性.
2:减少车体下压过程中重心的降低并增加下压力的变化速度.具体方法是增大前轮悬挂装置的弹性系数(单位是kg/mm,买了FullCustomize地悬挂就可以调整).这样做车体对于起伏道路会很敏感,产生动力损失.
3:增大前轮的摩擦系数.前轮尽量用比较软的轮胎,不要让后轮比前轮软很多,否则漂移非常困难,车体在漂移过程中像牛一样拖不动.这种做法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对于前轮驱动的车.
4:增加前部的空气动力下压力.同时会增加前部风阻.对于前轮驱动的车辆更有效的增加了加速性能,同时增加了前轮的磨损,这样前轮就必须用较硬的轮胎,因为大多数情况下前轮驱动的车辆本来就是前轮较硬,所以这是一对矛盾,自己注意取舍.
5:减少后睰掌??ο卵沽?具体做法是把尾翼放平.不利因素:对于后轮驱动车辆明显的减少了主动轮抓地力,高速情况的加速性能不足.
6:关掉ABS,防止这一装置影响突然刹车.没有ABS的情况下突然刹车也不会有很大的速度损失.但是车头同样会受到下压力.否则ABS会尽量防止滑行,使车辆减速,同时降低下压效果.这么做在正常过弯时非常危险.
凡是有利于弯道性能的状态都不利于直道的性能,这就是事物的两面性.在调整时根据赛道具体的情况,是弯道多还是直道多,直到有多长,以及车辆是高速还是低速来决定.
调整和驾驶时还要考虑到车辆的驱动方式.这是决定性因素.一般来说,FR的车容易漂移,前部悬挂可适当少作调整;MR的车有难度,正常过弯的性能却非常好.FF的车尽量不要漂移.
漂移中可能产生的事故和误操作:
1:转向不足(Understeer),车辆撞向弯道外侧.在这种技巧中这往往是入弯时机不正确造成的.当然,先刹车再转向的误操作也会引起此问题.注意提前入弯,熟悉赛道.
2:转向过渡(Oversteer),车辆撞向弯道内侧.在这种技巧中,转向过渡可能是2种原因:入弯太早;出弯加速时机延迟.注意并不是在车头对准出弯方向时踩油门,而是要稍有提前.
3:螺旋(Spin),车体水平翻滚,这显然是由于转向前猛打方向盘引起的.尤其在车速较高的时候,漂移的技巧非常危险.
4:策略失误,在不该漂移的时候使用漂移.赛车的宗旨是高速,胜过对手,而非耍帅,漂移技巧的使用也要忠于这一原则.漂移过程中由于引擎没有明显的减速,往往给人一种速度感的错觉,其实往往是在空转.在急转弯的时候使用漂移,很形象的名字"甩尾".这个词在任何正规的赛车文献中都看不到.有时过直角弯时甚至整辆车都横过来了却仍然在以很低的速度前进,如果车辆出弯时实际速度只有几十码,而引擎却以5 6千转的高速运行,会导致强行降挡(AT),车辆重新启动.往往有人以为漂移成功了,他作了一个很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没教养的家伙 电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