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相信在有孩子的夫妻离婚后果高考前后有母子做夫妻之间的那些事吗?

【高考季】小编用亲身感受告诉学弟学妹——高考的那些事
本钢全媒体新闻热线:
时光匆匆,转眼之间,2017年也要过半了。
6月,寒窗苦读的孩子们,即将迎来人生中的第一场战役——高考。
遥想小编当年备战高考,那是一把鼻涕一把泪。
念书、考试,日复一日!父母,老师,都以我们为中心,生怕一个不小心伤害到祖国花朵的心灵,影响考试。
但是回想起来,那段单调孤独的苦日子,却充满实现梦想的期待。“不苦不累,高三无味;不拼不博,等于白活!”你,还记得那年的高考么?
那一年,身后的黑板上写满了各种励志的话
课桌上的书堆得又满又高,学生们的头埋在里面讲台上都看不见,但没有人睡觉
似乎连淘气的学生们都安分下来了,教室里只有沙沙的书写声
距离高考所剩时间不多,考生和家长们都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为了做好后勤保障、让孩子考出好成绩,不少家长在“吃”上下足功夫,但与此同时也面临不少饮食误区。
高考前,应该如何为孩子搭配三餐饮食?哪些食品不能乱吃?考试当天饮食要注意什么?
禁忌一:三餐进食过多
高考临近,不少家长都想变着法子给孩子做点好吃的,特别是喜欢让孩子多吃肉类食品。不过在营养专家看来,过多进食对于孩子来说并不是好事。
6月,天气比较炎热,家长尽量不要给孩子三餐吃太多,特别是不能大鱼大肉地进补。因为天气干燥,考生吃太多后有可能会出现流鼻血、感冒发烧等症状。
考前家长应该注意孩子的三餐食物比例搭配。饮食上还是应以蔬果为主,同时要摄入足够的主食。此外,肉蛋奶必须要有,但是这类食物在三餐中所占的比例应是最少的,营养再好也不能过多摄入。
禁忌二:乱用补品、保健品
除了喜欢给孩子多做大鱼大肉,近年来,不少家长还热衷于给孩子购买各种“补品”、“保健品”,希望能帮孩子养脑、补营养。正常的健康人群,如果饮食科学合理,是可以从日常膳食中获得所需要的各类营养的,“补品”、“保健品”还是应当谨慎服用。
特别是一些有药用作用的补品,一定要慎用。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禁忌三:睡前进食过晚
夜晚充足、高质量的睡眠有助于考生第二天的学习备考。那么,如何才能保障夜晚睡个好觉?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想保证夜晚睡眠好,晚饭就不要吃太多。如果睡前进食过多,很容易影响睡眠质量。
正常情况下,晚上七八点以后尽量不要再吃东西,如果需要熬夜加餐,那么最少也是睡前一个小时不要吃东西。
禁忌四:考试当天早餐吃不好
因为高考的考试时间比较长,专家建议考试当天的早餐应该尽量选择能“抗饿”的食物,如果早餐摄入的食物不足,可能会影响到考生状态。
另外,对于有些因过于紧张影响食欲的考生,家长可以给考生准备鸡蛋羹、酸奶等食物,促进营养的消化吸收。但如果考生的肠胃不适应过凉的食物,也要慎重选择酸奶类食物,家长准备早餐时要考虑到孩子平时的饮食习惯和体质。
禁忌五:过于紧张焦虑
除了要建立科学规律的饮食,在专家看来,考生在考试前更要注重心态上的调整,克服紧张焦虑的情绪。
考生备考时应该尽量调整心态,同时注意劳逸结合,复习之余适当做些体育锻炼,放松心情。另一方面,家长也不要对于高考过度神经敏感,这样反而会把紧张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经常听人们说,高考完就解放了。小编在考完试之后的那个晚上,自己在街上逛了好久,感觉自己拥抱了自由,但内心还有一丝迷茫,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做什么。这可能也是很多孩子在高考之后会出现的“症状”。小编以一个过来人的角度,认真的给这些“解放”后的孩子们一些建议。
高考之后不要养成作息不规律的习惯
有很多孩子在高考之后,黑白颠倒,晚上通宵玩儿,早上才睡下,一直睡到下午。三餐不定时,作息时间不规律,久而久之会影响身体健康。
高考结束不代表学习结束
俗话说学无止境,只是高考之后,学习就可以以兴趣为主了。比如,喜欢画画,就可以买一些绘画工具,报个班;喜欢文学,就可以买几本好书读读;喜欢运动,就去办一张健身卡。
高考之后制定计划
高考之后的假期非常的长,应该对这难得的长假有计划:出门旅行,锻炼,考驾照等等。不要只是打游戏,看电视剧,干一些没有营养的事儿。
关于报志愿这事儿,小编咨询了一下小编当年所在大学的辅导员~
辅导员老师:关于报志愿这事儿,我建议一定要多听听40岁以下、在一线城市或者强二线城市工作、有较高学历、有较高层次工作经历的人的意见。而高中老师的意见,由于本人往往见识有限,有时候反而不是那么有效,我不止一次听到别人跟我诉苦,学校为了面子,让许多学生报考XX大学的垃圾专业,如果这学生本来家庭也一般,学了这种垃圾专业真的是把孩子给害了。还有一批名校的垃圾专业,弄成了提前批,好多学生不懂,心想反正不影响第一志愿于是随便报一个,结果录取了,欲哭无泪。切不要盲目相信只要学校好,专业可以随便转的这种话,转专业的人我见过一些,但是比例极低,只要学校在差不多的档次就行,千万不要抻着脖子往上够,把专业给弄差了。另外,还要考虑城市因素,越大的城市越好,毕业之后大部分同学都会留在这个城市,同学多人脉广,以后发展的空间大。再就是要考虑男女比例问题,比如男的选择会计专业,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最后,小编想说,高考过后准考证不要丢!各种吃喝玩乐半价啦~祝所有学子都能考出好成绩!
作者:马冠群
1.如转载本平台内容须标明来源。非本钢新闻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如尽力查核未能发现出处则标“转自网络”。如有疏漏欢迎原作及时联络署名或删除
2.如任何作品标明“谢绝转载”,我们尊重并不予转载
3.对于恶意及虚假举报,我们保留法律权益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公众号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p&我住的地方门口有个很大的夜店,时常能见到有汉子在门口&搬尸体&,所谓搬尸体,就是把一些在夜店里喝酒喝多了的姑娘运上车送去酒店里。&/p&&p&有一次和朋友路过,又看到一辆卡宴在搬尸体,我朋友说,这姑娘真可怜。我说,我从不会去夜店这种地方,所以不会有被搬尸体的风险。&/p&&p&如果一个姑娘好好走在大马路上被人强暴了,正常人都会批判强奸犯。&/p&&p&如果一个姑娘只是和朋友去喝了一杯酒,被人下药了,我们会痛斥下药的人,同时会有一小部分人开始问“为什么好好的姑娘要去酒吧喝酒呢,要聚会的话去餐厅不可以吗”。&/p&&p&如果一个姑娘去夜店玩儿,穿着暴露,并且自己一个劲地喝酒最后喝多了被搬尸体了,大部分人都不会去说什么,我们只会说“自己做出的事情要对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负责”。&/p&&p&对于你这样的事情,我想说的是,你男朋友是强奸,这没错,没法洗地,请直接去报警,原谅你mmp。&/p&&p&但是,你明明白白不想和人家发生关系,还要和人家睡在一起,说不定还睡一床被子,少男少女穿个薄薄的睡衣里面真空睡在一起难免有肢体接触,你怎么不想想这可能的危险?&/p&&p&&b&我可以骚,你不能扰,恕我直言,这话非常的田园女权。&/b&&/p&&p&&b&正常一点的女士都会意识到,穿着太骚,虽然法律上有保护你不被骚扰的权利,但是这无形之中增加了你被骚扰的可能性。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个道理三岁孩子都懂。&/b&&/p&&p&如果你好好走在阳光大道上被跳楼的人给砸到了,大家都会同情你,安慰你,众筹给你治病。&/p&&p&如果你非要站在一个上面写着“危墙请勿靠近”的地方,被砸到了,大家会怀疑你是碰瓷故意的。&/p&&br&&p&&b&女孩子们都请长点心眼,妈妈不好意思告诉你们的话我来告诉你们。&/b&&/p&&p&&b&在夏天坐拥挤的公交车和地铁,尽量避免超短裙,如果一定要穿,请穿安全裤,请尽量站在女性旁边。&/b&&/p&&p&&b&如果不想和男友发生什么亲密的事情,请不要两个人住在一间房里,标间也不要,一定要出去过夜最好集体出行,一定要开两间房,没钱可以住青旅。&/b&&/p&&p&&b&如果知道今晚要加班,回家会很晚,请尽可能穿得保守一些,走人多有灯光的地方,可以挑个好朋友语音聊天打打电话。&/b&&/p&&p&&b&如果和一群男性同事出去聚餐,不要喝太多酒,尽量喝果汁,集体回家,不要让别人单独送你到家门口。&/b&&/p&&p&——————————————————————————————————————&/p&&p&你们看看,你们好心好意劝她报警,给她科普法律,人家就一句“我已经选择原谅他了,我们很相爱,希望能好好走下去”。&/p&&p&小管家让我修改一下这段,别用上海话骂人,那我就改为普通话:小姑娘,请用功读书提高智商多滴眼药水保护视力,就酱。&/p&&p&发现小管家可能是上海宁呢【滑稽&/p&
我住的地方门口有个很大的夜店,时常能见到有汉子在门口"搬尸体",所谓搬尸体,就是把一些在夜店里喝酒喝多了的姑娘运上车送去酒店里。有一次和朋友路过,又看到一辆卡宴在搬尸体,我朋友说,这姑娘真可怜。我说,我从不会去夜店这种地方,所以不会有被搬尸…
结论先上,我个人认为教养方式最好和家庭经济环境一致。所以没有什么应该穷养和富养的分别。我讨厌穷人家的孩子打肿脸充胖子去富养,也不赞同有钱的家长故意挖坑让孩子去体验什么“挫折教育”。&/b&&/p&&br&&p&
那怎么判断过不过量呢,我自己的观点是这样,打个比方,家庭年收入刨掉房贷之类的固定支出比如还剩30万,一家三口,在孩子身上支出超过10万我就觉得过量了,在我的印象里反正大家都该一样。孩子的重要性不应该超过家长本身,也不应该低于。&/p&&p&
因为经济条件和行为模式基本上是一致的,是很难伪装的。家里没有这个条件这个氛围,真的不要强行搞。虽然原理上讲你的唉声叹气,你的不堪重负,你不经意之间对孩子的埋怨。有些不需要说,孩子都是能感知到的。首先不用去脑补其他答主幻想出的的可能出现的家庭场景。&/p&&br&&p&
因为我不太赞同其他答主的预设立场,我认为开出租+工作辛苦 ≠ 家里穷。题主所描述的内容里这些论据不足以推导出这个女孩“家里穷”这个结论。当然存在这个可能,但是很难百分百确定。讲道理,据我所知在一二线城市里如果是本地人开出租辛苦归辛苦,但是贫困的比例并不会太高。因为家里穷根本就不是问题的“关键点”,因为家长是开出租的,在题主亲戚眼里看来他们很辛苦,但是实际上他们可以拿得出三门兴趣课的支出,同时持续了长达5年之久,无论是在一线还是二线城市这都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个兴趣班我个人推测是早就开始了,而不是5年级了才开始学)。&/p&&br&&br&&br&&p&
但是问题不在于投入,问题在于家长在孩子身上投入很大,但是却忽视自身。比如有的家庭里经常做一桌子菜有些菜就只能孩子吃,别人一碰就闹,&b&这样孩子就很容易觉得自己是家庭中心,家长为我做什么都是应该的,不做就是欠我的。&/b&极易后期对家长产生怨恨。&/p&&br&&p&
教育技能才艺方面的投入,如果要有一个具体目标的话那也应该是“希望有一个相对其他孩子的特长,同时增加孩子的自信心。”自信来源于实力,来源于某一方面实体强于其他人。可是三门课程都太分散了,弹琴 画画 跳舞。5年级的孩子课外的时间还要分配到另外三样才艺上,哪一样可能都很难成为优势技能从而达到上面那个目标。&b&因为孩子在做这些事的时候由于技能熟练度不高,可能每样都很难得到夸奖,于是乎在这个孩子眼里。而经常能得到夸奖的方面竟然是“漂亮”。&/b&&/p&&br&&p&
到这里这个孩子的心态就已经有些跑偏了。&b&这个孩子之后所有的注意力都会放在“美貌”这个技能点上。“美貌”可以带来夸奖和关注,那我自然就想要更多。&/b&所以所有能够强化“美貌”这个技能的相关物品对孩子来说都属于“强需求”如:衣物 配饰 化妆品等。而且这个需求已经产生,是不可能通过其他方式比如说教去消除的,解题思路只能是“满足以及如何满足”。凡事只想通过话术鸡汤或者现身说法之类的虚招来解决问题,你们先把这碗鸡汤自己先一口干了,然后再看看自己的物质需求有没有什么变化。&/p&&br&&p&&b&那些永远都只想通过说教来解决问题的家长就像永远扯情怀画大饼的领导一样让人讨厌!&/b&&/p&&br&&p&
其实对成年人来说小额金钱或者物品的区别并不大。但是在孩子有限的价值观体系里,5毛钱的贴纸和2块钱的贴纸区别就已经非常大了,简直就是奥迪和奥拓的区别~~~~而且满足这个需求的代价并不高,极小的付出带来极高的满足感。适度满足是非常有必要的。真的不用去考虑什么“孩子会被金钱腐蚀之类的”扯犊子理由,无论是消费也好,玩手机之类的事凡事有度只要不过量就没有危害,不要抛开剂量谈毒性。&/p&&br&&p& 虽然“美貌”不是一个5年级孩子应该着重关注和发展的“技能点”。在孩子看来,她抱怨的根本就不是家里穷,家长没投入。她在抱怨资源为何没有集中到对她来说增益最大的强需求之上,她在抱怨的是为什么要把钱花在哪些她根本就不感兴趣的内容上面。她真正想说的话就是:&/p&&p&~~~~~~~~~~~~~~~~~~~~~~~~~~&/p&&p&&b&“我这么漂亮不给我买那些同班女孩的漂亮衣服,却花钱逼我去学哪些没有卵用的东西!!!”&/b&&/p&&p&~~~~~~~~~~~~~~~~~~~~~~~~~~&/p&&br&&p&可是孩子如果确实就是很漂亮,万一是这样的呢:&/p&&img src=&/v2-16adbf9bb1ad1dd9b753ec_b.png& data-rawwidth=&462& data-rawheight=&4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2& data-original=&/v2-16adbf9bb1ad1dd9b753ec_r.png&&&p&强行去说教“我们要关注心灵美,学习最重要,外貌不重要”那就是不尊重事实,是毒鸡汤。哪怕你们不去夸她漂亮,周围人也会夸。特别是周围的小男生····&/p&&br&&img src=&/v2-02fb513cc4bc_b.png& data-rawwidth=&212& data-rawheight=&17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12&&&br&&p&&b&所以针对这种情况,一定要堵疏结合,我的方案和建议如下:&/b&&/p&&br&&p&1.三门课外辅导跳舞 弹琴 画画,让孩子三选一,孩子自己选的,往往就是相对于其他两门更有兴趣和动力的那门课。剩下课停掉。减少关注点有可能培养出新的强势“技能。分散对于“美貌”的注意力。(决策时不考虑沉没成本)&/p&&br&&p&2.关注点始终放在课堂学习上,作为亲戚和家长,孩子那门课好就夸哪门,不好的不要提。&/p&&br&&p&3.五年级已经已经有了初步的金钱概念,而且孩子已经有了物质上的需求(购买喜欢的小物品,五年级喜欢的东西应该也贵不到哪里去),这个需求一定要适度满足。把之前停掉的两门课的20%的课时费直接给孩子做零花钱,绝不增加。让孩子自己去决定要买什么,如果不够也有途径可以去满足,如学习成绩提高或者攒几个月或者做家务。&/p&&br&&p&4.设置金钱奖励,学习成绩在班级综合提高5名,奖励为零花钱的50%(少了强化作用太低)。&/p&&br&&p&5.剩下的钱要么留着,要么家长花到自己身上,而且要当着孩子的面花掉,向孩子传达出“这些钱的支配权是家长,我养育你,投资你不代表我欠你的,在家庭里我们的重要性是平均的”。切记:说教没卵用,执行才能起效。&/p&
结论先上,我个人认为教养方式最好和家庭经济环境一致。所以没有什么应该穷养和富养的分别。我讨厌穷人家的孩子打肿脸充胖子去富养,也不赞同有钱的家长故意挖坑让孩子去体验什么“挫折教育”。 那怎么判断过不过量呢,我自己的观点是这样,打个比方,家庭…
&img src=&/v2-f1ad51b07f18c8e0e759aee336a6111a_b.png& data-rawwidth=&849&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9& data-original=&/v2-f1ad51b07f18c8e0e759aee336a6111a_r.png&&&p&&i&文/大竹子&/i&&br&&/p&&p&刚刚看完了新一期的《爸爸去哪儿》,这期邀请了三位妈妈来到节目现场,节目中有一家人吃午饭的环节。其中,胡可和沙溢在饭桌上的聊天,貌似是在开玩笑,但却演绎了非常典型的问题家庭的互动模式。节目中的胡可沙溢,也许并不代表真实的胡可沙溢。但既然录的是真人秀节目,节目组又把问题包装成如此搞笑的包袱,起到了不良示范,为了不让大家以此为乐并在真实生活中做出效仿,有必要表达一下我所看到的,以及我的观点。&/p&&p&(以下所说的胡可沙溢,均指其在节目中所扮演的角色。真人秀节目有时会加入戏剧成分,各位看客自行分辨。)&/p&&p&这个环节是这样的,胡可、沙溢、安吉围坐一桌在吃饭。&/p&&img src=&/v2-b0e102bd8dbf5e6c451fa_b.pn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4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v2-b0e102bd8dbf5e6c451fa_r.png&&&p&胡可:“是你帮我们洗的碗吗?”&/p&&p&沙溢:“嗯。”&/p&&p&胡可:“那你上完厕所洗手了吗?”&/p&&p&沙溢:“没有,拿湿纸巾擦了一下。”&/p&&p&胡可摆出嫌弃的表情,安吉全程察言观色,偷笑。&/p&&br&&img src=&/v2-5adca878d9bba369e77a204_b.pn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4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v2-5adca878d9bba369e77a204_r.png&&&img src=&/v2-ac10fcab44f8d1b7e6ab712a_b.png& data-rawwidth=&857& data-rawheight=&4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7& data-original=&/v2-ac10fcab44f8d1b7e6ab712a_r.png&&&p&此时安吉要喝汤,沙溢给他倒,不小心倒出了姜,安吉说你怎么把姜倒出来了。沙溢感慨:“太难伺候了。”&/p&&p&胡可接话,问安吉:“他说你难伺候是吗?”&/p&&p&安吉摇头,&/p&&p&胡可追问:“所以是谁比较难伺候?”&/p&&p&安吉指向沙溢。&/p&&br&&img src=&/v2-ec5ee3ed42ba_b.png& data-rawwidth=&857& data-rawheight=&4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7& data-original=&/v2-ec5ee3ed42ba_r.png&&&p&沙溢逗安吉:“你终于有盟友了是不是?考虑问题要长远,要居安思危。你妈走了你就又落谁手里了?”&/p&&p&胡可对安吉说:“别受他威胁,赤裸裸的威胁。”&/p&&p&沙溢问安吉:“你别忘了是谁天天陪你在外面录节目?”&/p&&p&安吉:“弟弟。”&/p&&p&胡可大笑,对沙溢说:“人家录了两期胜似你录这么多期,你好好反思一下吧。”&/p&&br&&img src=&/v2-41e331a6de03f3b521d1_b.png& data-rawwidth=&850& data-rawheight=&4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0& data-original=&/v2-41e331a6de03f3b521d1_r.png&&&p&沙溢:“那下一期爸爸不来了,你带弟弟来吧。那就真成爸爸去哪儿了。”&/p&&p&胡可:“不是爸爸去哪儿,是爸爸爱去哪去哪儿。”&/p&&br&&img src=&/v2-f1ad51b07f18c8e0e759aee336a6111a_b.png& data-rawwidth=&849&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9& data-original=&/v2-f1ad51b07f18c8e0e759aee336a6111a_r.png&&&p&在这段“搞笑”的互动中,我只看到了一个核心:胡可对沙溢的指责,胡可拉着儿子一起指责。不要把整个互动环节当成是在开玩笑,玩笑恰恰能看到一个人内心底层的真实想法,因为不能正面表达,所以才要通过玩笑的形式表达出来。&/p&&p&那么在这个片段中,有哪些典型的家庭互动问题呢?&/p&&blockquote&&p&&b&问题一:只表达情绪,而不解决问题&/b&&/p&&/blockquote&&p&想必很多女性看到胡可和沙溢的对话都会感到非常痛快,如果你有这种感受,对不起,你的亲密关系一定会有问题。&/p&&p&你感到痛快,是因为你把自己投射到节目的角色中,胡可对沙溢的挤兑和指责,发泄了你对男友或者老公的情绪,满足了你的心理诉求。&/p&&br&&img src=&/v2-d472d6e137a8cfe9ac1dee_b.png& data-rawwidth=&858& data-rawheight=&47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8& data-original=&/v2-d472d6e137a8cfe9ac1dee_r.png&&&p&胡可对沙溢的态度,是很多亲密关系的真实翻版,对对方的行为嫌弃+指责,但仅停留在情绪上的表达,而没有真正去解决问题。在节目的游戏环节中,胡可也说过沙溢平时脾气太大。你看,夫妻二人,面对问题,都只会发脾气一招,而这一招,是最没用的一招。&/p&&br&&p&如果在亲密关系中出现分歧,那就两个人一起协商解决,有什么问题?以后该怎么办?大家心平气和的把问题拿出来讨论,了解对方的想法,彼此进行协商,提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如果一出现问题就话里带话,讽刺挖苦,或者大发脾气,只会让问题加剧。因为你非但没有拿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态度,还把负面情绪传递给了对方,这很容易激起对方的反感。负面情绪在两个人之间相互传递,只会磨损彼此之间的感情,但问题还在。&/p&&p&这样的互动还有一个非常隐藏的代价,就是父母的互动模式,会被孩子效仿。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会本能的选择与父母相似的人成为他伴侣,因为父亲或母亲是他接触到的第一位异性。如果你整天对丈夫各种挑毛病,各种不满意,你的女儿将来会成为怨妇,你的儿子会对女人产生反感。如果你对妻子各种指责各种控制,你的女儿将来也会去找一个大男子主义的男人被他控制,你的儿子也会成为一个不尊重女性的家伙。&/p&&p&在养育方面,身教大过于言传。孩子都是在模仿中成长起来的,你希望孩子什么样,自己先得成为什么样。&/p&&p&24K纯爷们儿安吉如果天天看着爸爸被妈妈数落,那他的24K纯度还能保存多久?&/p&&br&&img src=&/v2-002c4b90beea4b3d573e7f_b.png& data-rawwidth=&852& data-rawheight=&4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2& data-original=&/v2-002c4b90beea4b3d573e7f_r.png&&&br&&blockquote&&p&&b&问题二:母子关系成了家庭第一关系&/b&&/p&&/blockquote&&p&现实生活中,很多妈妈们跟孩子互动亲密,爱意满满。而与丈夫却越来越少有肢体互动,言语也多带指责。这种家庭状态非常常见,在这样个家庭结构中,母子关系超越了夫妻关系。这样的家庭结构最终可能发展出的极端结果就是:父亲被逼走,孩子被死绑定,母亲变成控制欲极强的怨妇。&/p&&br&&img src=&/v2-b37b5e1223585fbe280c68e3e89c6aee_b.png& data-rawwidth=&945& data-rawheight=&5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45& data-original=&/v2-b37b5e1223585fbe280c68e3e89c6aee_r.png&&&p&对于一个家庭而言,孩子只是这个家庭的过客,他迟早要离开原生家庭,去组建自己的家庭。所以在家庭中,夫妻关系应该是第一顺位的,是超越亲子关系的,是一个家庭的定海神针,夫妻关系的亲密度不仅影响了家庭的健康程度,更影响了孩子的发展。&/p&&p&&b&1.一个消失的父亲&/b&&/p&&p&健康的家庭关系应该是三角结构的,彼此之间相互支撑,这种结构最为稳固。如果母子关系这条线过于牢固,那么势必会削弱夫妻关系和父子关系。也就是说,从丈夫这里发出去的两条关系线都是薄弱的,如果长期处于这样的关系里,男人会在家庭中找不到存在感。但是存在感,是一个人的基本需求。如果在家庭中找不到,他有两个途径去找:工作或者婚外情。&/p&&p&而一旦这样的事情发生,妻子会觉得是丈夫辜负了她,她掌控不了丈夫,就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孩子身上,更加强化母子关系,从而弥补夫妻关系的缺失。如此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母子关系越紧密,父亲越没有存在感,父亲退出这个家庭,母子关系变得更加紧密。&/p&&p&这就是中国家庭的典型模式,以母子关系为主导,削弱父亲的存在。胡可最后的那一句“爸爸爱去哪去哪儿”,我听到之后真的是后背发凉。&/p&&br&&img src=&/v2-f1ad51b07f18c8e0e759aee336a6111a_b.png& data-rawwidth=&849&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9& data-original=&/v2-f1ad51b07f18c8e0e759aee336a6111a_r.png&&&p&&b&2.一个站不起来的孩子&/b&&/p&&p&孩子在三岁之后,要逐渐与妈妈分离,发展自己的独立意识。而这个时候,如果母亲对孩子的关注过多,就会自然生出更多的控制欲,无论孩子想自己做些什么,都会被母亲控制。因为一个母亲似乎不能接受孩子脱离自己而独自发展,这对她意味着失控。一个女人在丈夫那里得不到爱与关怀,她绝对不能接受孩子与她的分离,所以她会不断加强对孩子的控制,孩子任何违抗她的行为都会被她视为危险的信号。&/p&&p&一个孩子,如果在成长过程中被过多的干涉和控制,他会认为自己的需求都是错的,而必须围绕着妈妈的需求转,这将严重阻碍他发展独立意识,也很有可能成为一个缺乏自主生存能力的人。&/p&&p&&b&3.一个强控制的母亲&/b&&/p&&p&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长大的孩子,本身也无法建立三角结构的家庭模式。所以不仅他的独立性会受到限制,今后组建的家庭也会是自己原生家庭的轮回。而这位母亲,会一直将自己的孩子视为自己的一部分,那么一旦孩子成年之后开始谈婚论嫁,母亲就会产生矛盾,因为孩子要组建家庭,那么他就没法只属于我一人。&/p&&p&这一点在儿子身上体现的非常明显,婆媳矛盾的根本,就是两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争夺。儿子已经自立门户,而母亲却还无法放下对儿子的控制,所以会各种干涉儿子组建的新家庭,希望对儿子实行继续的控制。&/p&&br&&img src=&/v2-ccc2c41ebe8eccb9925bf8_b.png& data-rawwidth=&849& data-rawheight=&4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9& data-original=&/v2-ccc2c41ebe8eccb9925bf8_r.png&&&p&《爸爸去哪儿》向佐在游戏中说自己没有女朋友,妈妈很开心,向佐妈妈又解释道:儿子的恋爱问题让她很纠结,一方面希望他有女朋友,一方面又希望他没有。她说,你要是有了女朋友就不要妈妈了。她的纠结,其实就是来自于对失去儿子的恐惧,因为一旦儿子谈了恋爱,她就无法独享儿子的爱,这种失控感对她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儿子仅仅是谈个恋爱而已,她就认为这是一种失去,可见她完全把自己的儿子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从向佐在节目中的表现来看,他就是一个典型的妈宝男,在心理上还没有长大。&/p&&blockquote&&p&&b&问题三:拉拢孩子对抗另一半&/b&&/p&&/blockquote&&p&《爸爸去哪儿》中胡可拉着安吉一同挑剔沙溢不爱干净、不好伺候。天真的安吉跟着妈妈的引导不断向沙溢发出忽视的信号。面对胡可对沙溢的挑剔,安吉偷笑;面对沙溢的追问,安吉逃避。安吉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是在讨好妈妈。&/p&&br&&img src=&/v2-ec5ee3ed42ba_b.png& data-rawwidth=&857& data-rawheight=&4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7& data-original=&/v2-ec5ee3ed42ba_r.png&&&img src=&/v2-2ef9168dcf20f32de73be_b.pn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4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v2-2ef9168dcf20f32de73be_r.png&&&p&很多妈妈在和丈夫吵架之后,就会跟孩子诉苦,这是在把孩子拉拢到自己的战线,共同对抗丈夫,这样做,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道德资本。这样做的潜台词是:你看,连孩子也不支持你,你就是有问题。&/p&&p&但是对孩子而言,问题就大了,父亲母亲他都爱,如今父母出现问题,他为了表达对妈妈的爱,就一定要和父亲作对,如果他不这么做,就会让妈妈伤心。而与妈妈的关系对孩子而言是更重要的,因为妈妈是他的第一养育人,他为了能够安全的生存,势必不能跟妈妈产生分歧。所以在妈妈和爸爸的战争里,他只能站在妈妈这一边。&/p&&p&如果这种情况长期存在,孩子就产生了两个倾向。一是他会认为,对抗爸爸更能赢得妈妈的爱,所以他就发展出了对父亲的恨。二是他会对爸爸产生深深的愧疚感,而又不敢和爸爸走得太近(怕妈妈伤心),所以他只能把对父亲的爱压抑下去。&/p&&p&在节目中,安吉的偷笑其实就是在向胡可传递信息:我是站在你这边的。而面对沙溢的追问,安吉反复说是弟弟陪我录节目,其实就是在刻意和沙溢保持距离。因为他知道,在此刻,他的爸爸妈妈在竞争,他为了讨好妈妈,不能够表达对爸爸的爱。&/p&&img src=&/v2-7d199f975b4defa3fea4c_b.png& data-rawwidth=&853& data-rawheight=&4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3& data-original=&/v2-7d199f975b4defa3fea4c_r.png&&&img src=&/v2-2547bedc186a1a7f043135_b.png& data-rawwidth=&851& data-rawheight=&4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51& data-original=&/v2-2547bedc186a1a7f043135_r.png&&&br&&p&你以为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吗?孩子是一个高明的外交家,他察言观色的能力远胜大人。任何的互动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然后孩子会发展出相应的应对模式,以求得到更多的关爱。&/p&&br&&img src=&/v2-3d104ab4409beec628a0ad20_b.png& data-rawwidth=&849& data-rawheight=&4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9& data-original=&/v2-3d104ab4409beec628a0ad20_r.png&&&p&最后,我想说胡可这一角色让我想到了近些年被不断强化的女权主义,准确的说是极端女权主义。我当然支持女人为捍卫自己的权益而战。但是有些女性却把女权斗争用在了家庭关系上,非要跟丈夫争个输赢。家庭关系不是权力竞争关系,争取女权,不代表要去对抗男人,与男人竞争。女性曾被男权社会拘禁过,而女权主义的目标,绝对不是反过来拘禁男人、打败男人。两性关系应该是合作的关系,我们各有各的力量,我们融合彼此的力量,去创造更好的世界。&/p&&p&抱歉把别人看来如此温馨搞笑的亲子节目做了这么“腹黑”的解读,但我真的希望大家能够在大笑过后有更深的反思。我当然相信这一家人是彼此深爱的,但是学会在细节中反思自己,可以让爱走的更远。&/p&&br&&img src=&/v2-f33aed61a455f562c14d2e86_b.jpg& data-rawwidth=&373& data-rawheight=&32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3&&&p&(本文观点受到《巨婴国》启发,很好的一本书,推荐大家阅读,去认识心里的那个大巨婴。)&/p&&blockquote&&p&&b&欢迎关注:大竹子的生长日常&/b&&/p&&p&&b&大竹子是谁?一个成长中的成长教练!正在筹备个人成长课程。&/b&&/p&&/blockquote&
文/大竹子 刚刚看完了新一期的《爸爸去哪儿》,这期邀请了三位妈妈来到节目现场,节目中有一家人吃午饭的环节。其中,胡可和沙溢在饭桌上的聊天,貌似是在开玩笑,但却演绎了非常典型的问题家庭的互动模式。节目中的胡可沙溢,也许并不代表真实的胡可沙溢。…
刚刚看标题,我深有同感,我女儿现在也是四岁,也分不清善意的笑还是嘲笑,有时候大家笑起来她很生气。&br&但是后来看了题主的描述,又有些不一样,题主是真嘲笑而不自知,我家女儿是真分不清。&br&所以,这要看情况而言:&br&第一种情况,不是嘲笑。&br&&br&过年,有几天我给我女儿这样打扮&br&&img data-rawwidth=&473& data-rawheight=&973& src=&/v2-5b180c3fb56cd57c667b056f9db6dc8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3& data-original=&/v2-5b180c3fb56cd57c667b056f9db6dc8d_r.jpg&&&br&&br&很可爱的包包头,但是人家看得少,就会笑一笑,她刚开始有些生气,说:有什么好笑的!我就如实告诉她,大家很少看到过,又觉得挺可爱,才会笑。后来有几天她还主动要我给她扎这个发型。&br&这种情况,说明笑的理由,增加孩子自信就好。&br&&br&第二种情况,就是题主类似的情况&br&前阵子过年,总有些亲戚跟小孩“开玩笑”,引得大家是哄堂大笑之类,会对她敏感的自尊心造成影响,她被笑发脾气或者不高兴,我会在她耳边小声的说:妈妈不会笑你的,别人笑话你,是想看你着急的样子,这时候你要真的很焦急生气,还是若无其事?(或者说勇敢的微笑——视当时情况而说)&br&一般而言,孩子得到妈妈的支持,心中不会那么惶恐不安,然后再让她选择怎么做,其实是告诉她怎么做,但是让她来选择,更会增加她自信。&br&&br&说到“开玩笑”,我觉得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出击,做好预设。&br&我年前生了二胎,是个弟弟,女儿很喜欢。&br&我生完还在医院的时候,就有无聊的亲戚这样逗弄女儿,说要把她弟弟抱走,当时她急得不行,拦在弟弟摇篮前要把别人赶走,那些无聊的人看到她这样更开心了。&br&&br&过年的时候,我怕还有亲戚这样逗弄女儿,我又没在身边无法保护她,于是预先进行了情景模拟,告诉她别人“开玩笑”的时候怎样回复。&br&&br&所以后来,新来的育儿嫂逗女儿:你弟弟这么可爱,我把他带回我家好不好?&br&她淡定的说:你自己去生一个啊!&br&育儿嫂说,我生的不可爱,你弟弟才可爱。&br&她说:那你这么喜欢我弟弟,可以常常带礼物来我家看他的。&br&育儿嫂无语&br&我在一旁窃笑&br&其实还有第三句呢,如果别人还是说要带走弟弟,女儿就会说:我不同意,你还要这样做,我会喊爸爸妈妈,要警察来,请你不要做别人讨厌的事情!&br&&br&&br&PS:我还预设了诸如“你妈妈要弟弟不要你了,她更爱弟弟”之类的场景(我在家坐月子,过年没出门,爸爸带着女儿走了几次亲戚)&br&&br&&br&我以前也当场正色的跟无聊开玩笑的人说过:不要逗弄小孩,用她的焦急、烦恼、痛苦和伤心换来你的开怀一笑。&br&&br&也反复跟女儿灌输过,有些人就是想看你着急的样子,笑话你,你越生气他越开心。所以,有次被“开玩笑”后,她自己就对对方说:有什么好笑的,看我不高兴,你就很高兴吗?你是个坏人!&br&我在一旁真笑了!!!&br&&br&PS:对方开玩笑,做为大人,有时候确实抹不开面子(当然,比较过分,我还是会挺身而出),有些话,由孩子说出来,噎死个人,对方也不能说什么。&br&另外,我觉得,什么事情都承受不了也不行,毕竟社会上不可能人人都必须要爱护你孩子的自尊,所以,通过举例,通过场景预设,告诉孩子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做,怎么说,是很重要的。慢慢的,孩子也越会独立处理这些状况了。
刚刚看标题,我深有同感,我女儿现在也是四岁,也分不清善意的笑还是嘲笑,有时候大家笑起来她很生气。 但是后来看了题主的描述,又有些不一样,题主是真嘲笑而不自知,我家女儿是真分不清。 所以,这要看情况而言: 第一种情况,不是嘲笑。 过年,有几天我…
&p&一年级,和同学打架,回到家里爸只说了一句:别人不打你,你不能动手。别人打你了,你也必须打,打不赢第二天再打。打输了也不准哭!&/p&&p&
作为男孩一定要培养起自尊自信!受点伤算什么?男子汉气不能少。&/p&&p&三年级,和同学打架,回到家里爸说:“有没有比打架更好的办法?有没有可能让别人不愿意也不敢和你打架?有没有可能打完一次架以后大家成为朋友?&/p&&p&
作为男孩,不能永远只是傻傻的还击,有时候智慧也能解决问题,所以后来每一次打架都让对手惧怕与尊敬,恩威并施,打完了一起喝水,于是有一帮会打架的朋友,能打架的机会也越来越少。&/p&&br&&p&初一的时候,被校外小混混索要钱财,不给,一打三,满身是血,回到家里爸说:有时候可以忍,避其锋芒不是懦夫而是智者。&/p&&p&
后来和混混打赌,单挑,输了给一周的零花钱,赢了永不打扰报复。像魔神上身一样的打败了单挑的混混,甚至最后小混混会说我有脾气,整个初中阶段都过的很好。&/p&&br&&p&高中的时候因为女朋友而打架,五个兄弟陪着我大战20个人,至今依旧感情之深,回到家爸说:“这些人就是除了我和你妈以外对你最重要的人,永远在能帮助他们的时候不要手软。”&/p&&p&
每一个男孩都应该有几个愿意交背的兄弟,走一辈子。&/p&&br&&p&大学毕业以后,因为路怒,和别人打架,爸说:“你都这么大还打架?还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超的就撇了!你的行为和你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一点都不符合。”&/p&&p&
作为男人,一定要学会沉稳,面带微笑,手握大棒,不怒而威。&/p&&p&和学习方法一样,孩子的每一个阶段都需要接收与他年纪相符的内容。打与不打是个问题。&/p&&p&---------------------更新分割线,评论区有很多问题,我相信也是各位为人父母最为关心的问题,一下结论只针对男孩目前--------------------------&/p&&p&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经死了好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在一切怪事中,人们的贪生怕死就是一件最奇怪的事情。 ---莎士比亚&/p&&br&&p&我把评论区的评论分为了三类:&/p&&p&1.赞同以上观点,分段式教育,同时赞同男孩子应该要有男子汉气概。&/p&&p&2.反对以上观点,打架有可能受伤,重伤,以及死亡。&/p&&p&3.认为以上故事为心灵鸡汤或者杜撰故事。&/p&&br&&p&按照倒叙给予回应。&/p&&p&1.认为是心灵鸡汤或者是杜撰故事者,送你们一句话:&/p&&p&这个世界上自己没有接触过,没有见过,甚至与经历不匹配的将有可能引起本我不适,而自我会试图在现实中找到满足本我要求的方法,而这个方法就是:这不是真的!&/p&&p&(改编自:佛洛依德关于本我、自我与超我理论)&/p&&p&另送传送门一道,笑纳:&a href=&///?target=https%3A///timg%3Fimage%26quality%3D80%26size%3Db%26sec%3D2%26di%3Dc4eb440e44f79aebff57a05%26imgtype%3D0%26src%3Dhttp%253A%252F%%252Fvideo%252F8f%252F8fbec8c8e62a9.jp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timg?&/span&&span class=&invisible&&image&quality=80&size=b&sec=2&di=c4eb440e44f79aebff57a05&imgtype=0&src=http%3A%2F%%2Fvideo%2F8f%2F8fbec8c8e62a9.jpg&/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p&&p&2.持有反对观点,认为打架有可能受伤,重伤,以及死亡。&/p&&p&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一直在问自己,每一次打架都为了什么,一共打了多少次架?&/p&&p&其实我也没打多少次架,除开算上小学,估计加起来没有十次,确实打架有风险,动手需谨慎。反过来试问:在一年级的时候,你就告诉你的孩子,别人打你的时候你要思考为什么别人打你,不能还手,不然矛盾会升级,你需要动脑,打架有可能会死人,balabala。你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害怕死亡,而软弱,娘炮~你喜欢么?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喜欢威武健壮,器大活好的男人。你喜欢么?而在幼年时的软弱往往得到是变本加厉的欺负,年幼的心灵最容易受挫与留下童年的阴影。&/p&&p&BTW:试问,一年级的打架,你见过重伤的有多少?这一点上我翻阅过很多资料没有相关统计,然而我知道出现重伤,死亡最多的是在14-16周岁。&/p&&p&诚然,我无法确认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并且培养能正确处理打架,欺凌等相关事宜的年纪应该提前到14周岁,之后的岁月应该尽可能的避免动手。我只是分享给大家一个在我生命周期中比较好的教育方式,我将改良以及沿用。&/p&&p&本问题除了莎士比亚的名言送给你们,最后一句送给那些说动手不对,打架不好,不能打架的朋友。&/p&&p&如果有一天你能像赫淮斯托斯一样看着自己老婆阿芙洛狄忒和战神阿瑞斯在自己的塌下翻云覆雨,鱼水之欢,你还能告诉你自己不能动手,要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去找宙斯要回彩礼。我只想说,三个字:你活该。&/p&&p&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存在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请谨记。&/p&&br&&p&3.同意分段式教育的朋友们,其实我想和你们分享的内容很简单,也想打消一些你们的疑虑。&/p&&p&前面提到过一年级的打架其实无非就是幼崽之间的动手,对于生理客体的伤害并不大,反而是对心里客体的影响深远。在这个阶段一定要培养孩子,自信,自强,不服输,不畏惧。&/p&&p&然而在三年级的时候,应该让孩子学会思考,动手之前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化敌为友,不做无意义的战斗。潜意识里也在培养每一个孩子的战略观。&/p&&p&初一的时候,要让孩子学会敌我实力悬殊的时候,不战而退,或者奇招致胜,硬碰硬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p&&p&高中的时候,没什么话好说。唯家人和自己的女人不能动,当然这是个人喜好,如果你爱的是男人,我也无可厚非。不论世界怎么变,那时为你两肋插刀的朋友,你不能忘。这是培养一个人对情的重视。如果一个不重情的人,试问各位父母,你养来干嘛?为了虚荣?为了头衔,为了光环?当然那时你们的自由。&/p&&p&大学以后纯属自己扯淡,当然也有朋友希望我展开,那我在这里就不展开了。总之,路怒是不对的,因为没什么bird用,除了浪费时间以外,作为亦正亦邪的我给那些患有路怒症的朋友一个比较好玩的发泄方式,当然前提是你当天本来心情就不好,无聊的情绪找不到发泄。&/p&&p&如果有车卡你的位,有车在你后面bb,请你,不要动怒,默默的跟在他后面,按一下喇叭,这个动作的目的,是为了提示对方,你已经关注到他了,之后他怎么走,你怎么走,你也没有过激的动作,只是默默的跟着。你猜猜对方这个时候有些怎样的心里活动?&/p&&p&送大家一句话:希望和恐惧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源动力与武器,有时候不一定要动手的哦。&/p&&p&在此 !我强烈建议,不管你路怒与否,请遇见急救车,救火车,以及开双闪的车,给他们让条道,不管是你本身对生命的尊重,还是做好事对来安抚自己还是好人的动作,都行,只要结果是好的。&/p&&p&最后我想说什么才算不怒而威,有一次在建设路红绿灯路口,一个polo强插我,我一个刹车,下意识的按了一下喇叭,提示,对方一个180cm左右的壮汉与我一般高,骂骂咧咧的下车,我也下车(btw,这个时候一定要下车,因为你越怂对方越起劲)。走到我面前,说:“你按锤子啊!”我扫过副驾,发现有个女的,该男子,衬衣,西装,皮鞋,西装应该是不超过400块钱一套的工装,心里大概就明白了什么情况。&/p&&p&我站在路边,静静的看着他,点了支烟,说:“看来现在不守交通规则的人还是多啊。”然后回头看了一眼背后的天网,淡淡的说道:“你刚才应该是穿双实线超车,违反了道路安全法第76条,是扣三分,罚100。”语毕,拿起电话随意乱按了几个数字。&/p&&p&后面的事情大家自己去脑补吧。&/p&&p&以上&/p&
一年级,和同学打架,回到家里爸只说了一句:别人不打你,你不能动手。别人打你了,你也必须打,打不赢第二天再打。打输了也不准哭! 作为男孩一定要培养起自尊自信!受点伤算什么?男子汉气不能少。三年级,和同学打架,回到家里爸说:“有没有比打架更好…
&h2&&b&一、被批评后,孩子自残,或者打人、吐口水等,共同的主要原因是:&/b&&/h2&&p&&b&1. 他还不具备有效处理困难情绪的能力&/b&----面对生气、失望、挫败、羞愧等情绪,孩子出生后,并没有发展出有效处理这些困难情绪的能力&/p&&p&&b&2. 同时,对于他处理情绪的困难,父母也并没有提供帮助&/b&----孩子抓沙发也好、打人吐口水也好、自残也好,表面看是让人闹心的问题行为,看深一点,是发出信号----希望父母帮助他。但父母却对孩子说“沙发好痛”、“ 手指会断的哦,好痛好痛的…… ”。这实在是一点也没有触及到孩子的困难情绪,更谈不上任何帮助。&b&这说明什么呢?说明孩子希望和父母谈感受,父母却和他讲道理&/b&&/p&&p&如果他不能处理,但是能得到父母的有效帮助,他不会自残,也不会打人吐口水,除非他是真疯子;如果他具备了有效处理自己的困难情绪的能力,更不会那样。&/p&&p&一点题外话:面对这种&b&自己无法处理又得不到帮助&/b&的孤立无援的情境,并非所有的孩子都会自残,有的会抗辩,有的会打人,有的会在地上打滚,有的会默默流泪而退缩压抑,方式不一,但本质相同。&/p&&p&题主所担心的自残的孩子会不会出现心理上不好的发展趋势,会!&/p&&p&最大的危害:如果始终是孤立无援的,孩子就始终难以获得处理困难情绪的能力,而且可能愈演愈烈,不管是朝自残的方向、抗辩的方向、打人的方向、打滚的方向,还是退缩压抑的方向。&/p&&p&&b&这些外显行为,本质上都是孩子无法有效处理自己困难情绪的表现。而是否能有效处理自己的困难情绪感受,在重要维度上决定了一个孩子以后的发展轨迹&/b&(David J. Wallin)。&/p&&p&比如,一个总是处理不好自己的失望、挫败、羞愧、愤怒等而十分情绪化的人,其他人难免对他敬而远之,将来亲密如夫妻也可能面临关系的破裂。面对枯燥、有难度但是必须完成的学习或工作任务,总是处理不好由此所引发的困难的情绪感受的人,他的学习或者事业也不可能好到那里去。当然,更重要的是,总是被各种困难情绪所困扰的孩子,必定逐渐导致心理出现程度不一的疾病。&/p&&p&&b&但孩子如何有效获得处理自己的困难情绪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并非自动的,更多取决于父母如何帮助他----以下的神经生物学知识解释了原因。&/b&&/p&&p&因为情绪的出现,是大脑生存中枢----「 杏仁核
」----对外在刺激的本能反应(Rothschild,2000;Shore,2003)。「 杏仁核
」出生时就已经成熟,它将随时保持警觉状态,开足马力对外界刺激自动地产生各种情绪反应,如果不加约束,活跃而警觉的「 杏仁核
」,将使个体困在被各种刺激引发的情绪中。&/p&&p&但大脑设计的精妙之处是----幸好还有一个约束结构,那就是「 海马」。它的重要作用在于,对「 杏仁核
」那些不加区别的、失去控制的、一触即发的情绪反应进行调整,「 杏仁核
」并没有对此作出区分的能力,它是启动交感神经系统的加速器,而「 海马」则是刹车,「 海马」通过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参与,让我们能冷静下来,同时,呼吸和心跳都得到缓解(Siegel,1999)。&/p&&p&&b&但是,与「 杏仁核
」出生就已成熟不一样,「 海马」出生时并未发育成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而「 海马」的健康发育,必须在孩子“感到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获得&/b&。&/p&&p&安全的体验才能让「 海马」得以发育,来平衡「 杏仁核
」的不加区别的、泛化的、过度的情绪反应。&b&感到不安全,将让「 海马」暂时失去功能,或者抑制它的发育,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对「 杏仁核
」过度警觉而泛化的情绪反应进行调节&/b&(LeDoux;David J. Wallin)。&/p&&p&所以,父母作为孩子天然的安全依恋对象,必须尽一切可能提供帮助,让孩子“感到安全”。否则「 海马」结构会后天发育不良,孩子始终难以获得良好的处理----由「 杏仁核
」引发的----困难情绪感受的能力。&/p&&br&&br&&br&&h2&&b&二、如何帮助孩子并让他感到安全?&/b&&/h2&&p&&b&很简单,这样做:孩子和你“谈”情绪感受,你就和他“谈”情绪感受,而不是说教。换句话说,孩子和你“谈”感受,你就去感受他的感受 [&/b& 备注:孩子不会通过语言来谈,他只会通过自残、打人吐口水等等行为来“谈”他是多么难受 &b&] ----因为感受被感受,这是给处于情绪困难中的孩子,提供安全感的最佳途径&/b&&/p&&p&做错事要指出并批评(由孩子好奇心所引发的试误行为除外),不合理的要求要拒绝,对别人造成伤害要进行弥补,等等,这些是父母必尽的养育责任,也是孩子成功社会化所必需的过程&/p&&p&&b&但是,在被批评、被拒绝、或者去弥补过失的时候,孩子将面临两重任务,或者说双重困难&/b&:&/p&&p&&b&1. 第1重任务(困难):&/b&学习如何去改正错误、如何去习得规则而避免不合理的要求、如何去进行弥补等等。&/p&&p&&b&2. 第2重任务(困难):&/b&学会如何去有效处理由批评、拒绝等所引发的情绪反应。只有学会有效调节自己的困难情绪,孩子才不会被这些无处不在的困难情绪所控制,进而将精力转移到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停留在以自我为中心。从另外角度来讲,自残、打人吐口水等等,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导致问题行为难以解决。&/p&&p&&b&但是,当孩子面临双重任务(困难)时,很多父母的失责之处在于:&/b&过于注重第一重任务,所以基本上是以说教为主;过于忽略第二重任务,所以基本上很难共情,很难去感受孩子的感受,别说共情,很多父母甚至还往往嵌入孩子的情绪中,被孩子的情绪激发进而做出让孩子害怕的行为。&b&这将导致孩子发育中的「 海马」结构暂时失去功能,或者抑制它的发育,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对「 杏仁核
」过度警觉而泛化的情绪反应进行调节&/b&。&/p&&p&所以,很多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差,都是基于这样的原因,父母苦口婆心一辈子,情感每天都在一分分减少,同时又在促进孩子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上,特别是&b&「 海马」&/b&结构的发育上,祸害孩子。&/p&&br&&h2&&b&如上分析,该怎么办?&/b&&/h2&&p&&b&1.
&/b&如果孩子做错事需要批评,那就批评;如果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需要拒绝,那就坚持拒绝;如果孩子对别人造成了伤害需要弥补,那就坚持要求和引导他去弥补......,&b&----这些都确保不溺爱孩子,习得重要的规则以便更好地适应&/b&。
&b&2. &/b&他如果打人、吐口水、反抗、狡辩、地上打滚、退缩、自残,并伴随着生气、羞愧、愤怒、失望等情绪,父母需要明白,这正是因为孩子面临双重困难,无法处理,而向你发出信号,需要你帮助,&b&----这样确保能敏感接收并正确理解孩子发出的信号&/b&。
&b&3. &/b&那就去帮助他,而帮助他的方法就是:暂时或者永远收起说教,而去想象你被批评、被拒绝时的感受,然后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孩子当下的感受(这是&b&镜映&/b&),同时要注意,以夸张的或者更温柔的方式(这是&b&标识&/b&),去感受孩子的感受。&b&----镜映和标识的同时使用,确保孩子能感到“你”感受到了“他”的感受。&/b&只有这样,他才能逐渐去感受自己的感受,当他能够感受自己的感受,他才能逐渐发现自己作为情绪而存在的事实,他的情绪体验才不至于脱离身体之外而永远盘旋于上空......同时,在父母一次又一次的镜映和标识中,他才能更好地学会给各种情绪命名,等等,这些方能为他的情绪调节和冲动控制能力的有效发展,逐渐奠定坚实的基础
&/p&&p&&b&对镜映和标识怎么做的补充说明:&/b&
&b&1)&/b&比如,拒绝给孩子买棒棒糖,孩子哭闹,镜映和标识这么做:在坚持拒绝的同时,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以夸张的语气和表情对孩子说“妈妈不同意买棒棒糖,宝宝感到不高兴”;或者蹲下来以温柔的语气对宝宝那样说
&b&2)&/b&其实说什么不是重点,重点是将心比心和设身处地
&b&3)&/b&要做到将心比心和设身处地,需要比昂(Bion)所强调的&b&“双目视角”&/b&予以确保,否则父母很难做到将心比心和设身处地,很容易滑入被孩子的情绪激发,而呵斥孩子的老路上去(关于双目视角,指的是一方面去有效追踪和感受孩子的感受,另一方面去有效追踪和感受自己的感受。这是一种能力,只有一部分父母具有双目视角的能力,所以能养育优秀的孩子。另外,双目视角能力可以通过“觉察性练习”予以增强)&/p&&br&&p&以上&b&1.2.3&/b&,才能确保孩子回到以问题为中心、而非自我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来,而且,你必将逐渐发现,以前管教孩子的“法宝”----说教,基本上不需要了。&/p&&p&因为,回到以问题为中心而非自我为中心轨道上的孩子,&b&「 海马」&/b&结构将发育得越来越好,越来越能有效处理各种情绪,所以他面对各种要求、规则或任务时,也能更有效、更从容地应对,而逐渐摆脱打人吐口水、地上打滚甚至自残的恶性循环。&/p&&p&&b&而孩子的自残或其它因不能处理困难情绪所表现出的问题行为,本质上源于,他想和你谈情绪感受,你却和他讲道理,这实际上回避了孩子的情绪感受,你回避,他也当然回避&/b&&/p&&p&&b&既然回避,何来调节?&/b&&/p&
一、被批评后,孩子自残,或者打人、吐口水等,共同的主要原因是:1. 他还不具备有效处理困难情绪的能力----面对生气、失望、挫败、羞愧等情绪,孩子出生后,并没有发展出有效处理这些困难情绪的能力2. 同时,对于他处理情绪的困难,父母也并没有提供帮助--…
曾经有一个关系很好的男生,长相也算是不错,家里条件也算挺好——在上海有一套别墅。然而他是一个穷养大的男孩子,家里有一个妹妹,家里严格遵从了穷养男、富养女的规格来养他们。&br&妹妹除了长相看起来和他完全不像一家出来的人——妹妹骄扬跋扈,花钱大方,而哥哥则显得有点怎么说呢,和家庭条件不符的抠门。&br&作为朋友其实这也没什么,问题就出在,他和我最好的朋友谈恋爱这一点上。&br&&br&我们几个高中开始就玩在一起了,因为住校的缘故,家里面给的钱往往入不敷出,读书的时候总习惯AA制,消费水平也相当,大家并不会觉得有些什么。到了大学两个人在一起了,而我见证了他们漫长恋爱之后分道扬镳,却只能一声叹息——如果他家里稍微偏袒他一点点,或者不要显得那么的偏心妹妹,可能他们现在完全不会这样的。&br&&br&男孩子礼貌体贴,喜欢做饭,做人也正直,女孩子打电话的时候打个喷嚏他就会从家里烧了骨头汤带过来,房间里总是飘着饭菜的香。大家都说他们是模范情侣,天造地设的一对儿,总以为毕了业他们就会结婚的。&br&&br&大学的时候我们在学校旁边租房,男孩子家和学校就在附近,但也常常来女孩子这里。一个礼拜七天基本五天都在,不过房租水电都是女孩子一个人在付——女孩子家稍稍宽裕一点,对金钱也没什么概念,高中AA习惯了,所以之后也没有要男孩付钱的习惯。&br&可能女孩子心里可能未必觉得有什么,但男孩子内心深处终究是埋了颗种子。&br&大学的空余时间很多,大家都想着是不是可以在课余的时候找个兼职。女孩得到了一个拍微电影的机会,能得到大概一千块的报酬。虽然每个月家里给的钱远远不止这个数,但毕竟家里给的钱和自己赚的花起来感觉是不大一样的。&br&于是她很稀松平常地告诉了男孩子哪两天可能会没空的这个消息,男孩子稍微有一点不开心:热恋中的情侣总归想要黏在一起。于是他问到底为什么一定要去这个兼职,小姑娘说可以赚零花钱啊。&br&男孩子沉默了很久问:“你是不是觉得我每天吃住在这里花了你的钱?”听到这话我们都很错愕,因为我们从来没有这么想过,大家想得都很简单:我们自己租的房子,只不过是因为想你所以你每天陪着,根本没有这个意思啊。&br&不过终究是年纪轻,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矛盾,这件事就盖过去了。&br&&br&男孩子考出了驾照家里给他开了三年的奥拓,而妹妹十八岁家里就买了benz的轿跑。同样都是父母的孩子,差距还真的蛮大。他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情绪里明显有一种意料之中的习惯——她是妹妹,从小家里就更偏心她,这应该是理所当然的。但我们心里也都会为他有点暗暗不平,毕竟不患寡而患不均,假使他家里本来就是一般的家庭,碰到这种事也不会显得特别明显。&br&&br&他们恋爱三年,家里面给的零花钱也只是正正好好,可能正好够每个月吃两三次饭的水准。但一般家里如果宽裕的话知道孩子谈恋爱总会稍微多给点,至少不会在出门的时候失了体面。&br&我们每次出去都选人均也不会超过一百块的餐厅,因为知道吃的贵了可能他月底钱就会不够,但即便是这样点单的时候他也会很仔细的研究价钱,或者在我们说什么时候出去吃饭的时候很扫兴地说自己每个月的钱有点捉襟见肘。但其实我们的频率也并不很高,一个礼拜大概也就出去吃一顿饭,他这么一说大家就比较扫兴。女孩子其实也心疼,就说那今天我出你的那份钱呗,我挺想去看那个电影的。&br&&br&男孩子曾经说过:如果不是她不介意这些,也许我们根本没有办法谈这么久的。&br&&br&男孩子其实也不是一个小气的人,偶尔也会带一点食材来一起做饭吃,我们晓得他可以支配的钱不多,所以也就会主动去买配菜或者饮料之类的,总之也都自觉地不会占他的便宜。但因为穷养的因素就导致他总是在金钱方面会斤斤计较显得不大气。&br&前两年股灾,我账面亏得一塌糊涂,穷的基本要无法保持原有生活水平了,但每天也就在朋友圈自嘲两句:“卧槽怎么又跌停了,卧槽我的车轮子都飞到绿化带里去了”,但出去吃饭的时候也不会提一句——大不了自己一个人的时候省一点就是了,毕竟决定要出去吃饭了也就不要太介怀钱的事儿,了不起也就还能赚回来。&br&那次出去吃饭,我满仓已经跌停第四天了,跌的脸都绿了,但半个月才出去聚了一次我还是去了。出门抽烟闲聊的时候男孩子就在抱怨——自己生活费快花完了,大家非要说出来才出来的,吃了这顿后面又要捉襟见肘了。那顿吃火锅,大家也都吃的比较开心,结果最后买单的时候他把单拿走,我以为他在算有没有上错菜,就跟他说你看好告诉我多少钱我先付了你们除个人头A给我就好了。结果他却说了让我蛮惊讶的话,他用铅笔飞快地在单上画了几个圈,然后跟我们说这几个菜我没有吃,她(女孩子)也没有吃,我们A给你们这个钱,剩下的你们两个对半A。&br&我有点吃惊,因为实际上男孩子的食量要大得多了,如果是点外卖还能算出来大家各自花了多少钱,但出去吃火锅算得这么精细真的还是闻所未闻。讲到没钱我家里条件绝对没他家一半好,股市也不景气,但我也不至于计较如此。&br&&br&印象深刻的还有一次,我帮了另一个朋友一个忙,于是朋友说晚上一起出来吃烧烤,他请我和闺蜜。恰逢学期末,男孩子回学校复习去了,大家也有点时间没见着,就说一起吃,多双筷子的事。男孩子一坐下就掏出一本书开始看,我们笑他装模作样,他说:你们吃,我只是来看看她的。到月底了,吃烧烤的钱在我计划开支外。&br&我当时面色有点尴尬,朋友说哎呀我买单,你别装爱学习了,快吃吧我们也吃不掉。他这才肯放下书来。&br&女孩子的生日在圣诞节前后,每年也不过买一次礼物,反正到男孩生日的时候都会回礼,然而男孩子每次买好送到手之后都要念叨半天完了省吃俭用了好久这个月又要天天吃泡面了。&br&虽然很熟了,但听到这些话难免还是有一些刺耳。然而生活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你总是绕不过这一环。&br&&br&我们三个人之间都约定俗成有个小规矩谁拿到奖学金就要请另外两个人吃饭,虽然没有明确讲出来,但大家都是这样做的——大一我请大家喝了下午茶,大二大三朋友请客吃了饭,我拿了第一份工资也请他们放题。结果后来我才知道他的钱都偷偷存下来去约会,拿了奖学金也都没有和我们说。&br&&br&他一台破电脑从高一用到大三,卡顿到什么都不能玩,做个ppt都有可能暴死,每次打lol的时候他就会大喊靠又死机了。我们说那你和你爸说买一台呗,他说我要怎么说?说我需要一台电脑打游戏吗?就算说了他也不会买,还是算了。&br&&br&被穷养了二十几年,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穷养,但是在对比之下他变得怯懦而不大气,认识这么多年也没有请客吃过一顿饭,在面对钱的时候就总是斤斤计较。&br&&br&毕业了,难免要面对一些现实问题——未来发展怎么办。男孩打算读研,叫女孩子等他四年。然而等其实是个很漫长的事情,谁也不能预设未来的结果,况且你要求别人等你,未免显得道德绑架。&br&女孩子问他你确认四年后我们还会在一起吗?男孩子说是的。&br&于是女孩子说:我们结婚吧。&br&&br&女孩子家境真的算不错,在苏南某市有四五套房。然而毕竟比较传统,觉得男方家里一定要出房子的,这也不奇怪,因为女孩子家家境更好可以和条件更好的人在一起,但她为了年少时的喜欢而甘愿与他柴米油盐——要知道她原本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姑娘,却能为男孩子洗衣服甚至想交付一生给他,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br&她试探性地问过男孩子,因为一直以来男孩子对钱都比较敏感,可现实就是现实,你总归要去面对的——况且他家境也不差,应该不会连结婚的房子都不出吧。&br&在我看来女孩子的条件真的低的不能再低了:外环以内有六十个平方够两个人住就好了,车子么开你自己的就好了,也不用再买新的,交通比较方便以后出去坐地铁也可以。然后我去工作你去读研,大家定下来,我们过一辈子好不好。&br&而男孩子却傻了:你为什么不愿意和我租房住。&br&他这话一问我们也傻了,我们以为在一起那么久总归会有点对未来的规划,按照上海的规矩最起码也会帮你准备一点钱买房子,这真的只是一个不高的要求了,但如果再退让那么就在一起的太容易,未必好托付终身。&br&女孩子的心一下就凉了半截,她本以为不得到一个好也会得到一个“我去和父母商量一下”的答案,但是都没有。&br&毕业的时间越来越临近,这件事就变得迫在眉睫亟待解决,而男孩子始终没有回家问一声——“就算我问了他们肯定也是没有为我准备的,不用问都知道”。&br&于是他开始劝说闺蜜,希望闺蜜可以松口,或者哪怕倒插门去女孩子家也没关系——可一个男孩子,连为自己喜欢的女孩去和家里开口的勇气都没有,而且还是在家里根本就不穷的情况下,就为了一套六十平方的房子而僵持不下。&br&这还真是讽刺啊。&br&学期结束的那一天,他们分手了。后来我问过女孩子,是房子的事吗?她只摇了摇头说,他连勇气都没有,以后怎么能撑起一个家。这么多年他给我的空头支票太多了,我也想通了,毕竟生活不是彼此喜欢就可以的。&br&而这一切发生,男孩子也就只是说,唉算了,没有办法的事。&br&&br&穷养男孩实际上就是让他不要铺张浪费就好,他处于哪一个阶级,家庭最起码要给予与他所处圈层相符的物质条件。无论是男是女,出门连点菜和买单的底气都没有,在未来到底有多少的胆量说要去毫无保留的爱一个人?倒不是说要什么给什么就是政治正确,但男孩子是否小家子气是一眼就看得出来的。未来在社交和职场都难免有交际,做事风格都会有变化,所以到底为什么要谈论是否穷养,就不能正常去养一个男孩子吗?&br&一个男孩子从小时候就要花尽心思去思考怎样去省下来钱,如何在交往中不被别人占便宜,总有一天会被人看不起的——总会下意识的弱化自己、感到自卑,那要怎样才能为家庭遮风挡雨?总在他行为习惯开始养成的阶段给他灌输这种概念,觉得自己有困难家里也不会帮,人生只有一次的大事家长也不会为你付出。那么你们一辈子攒的那么多钱又有什么信心让你的孩子帮助你们管理和支配,在必要的时候是否会挺身而出有担当?&br&人在某个圈层可以调配和自身条件相当的资源,在他成长期他的大好时光全部浪费在如何花钱更省钱上,这究竟是你们想要的结果吗?&br&&br&正确的穷养应当是教给孩子合理的金钱观,在应该开销的时候站出来告诉他如果有必要家里会给你支持,不骄奢淫逸不代表把钱压到原本的生活质量之下——你有千万资产,女儿金山银山,儿子吃糠咽菜,就真的是你们想要的吗?&br&男孩子不因家境好而自负就可以了,但有条件的情况下让他在金钱上自卑就不应该了。
曾经有一个关系很好的男生,长相也算是不错,家里条件也算挺好——在上海有一套别墅。然而他是一个穷养大的男孩子,家里有一个妹妹,家里严格遵从了穷养男、富养女的规格来养他们。 妹妹除了长相看起来和他完全不像一家出来的人——妹妹骄扬跋扈,花钱大方…
&p& 高考的残酷不在于考试本身,而在于在许多十几岁的孩子在还没真正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生中唯一一次凭努力就可以改变自身乃至整个家庭的命运的机会时,就迷茫站在了六月的考场,而后匆忙离场。&/p&&p&&b&高考的本质在于资源的配置与再分配问题。大学的教育在目前阶段是属于一种社会福利(政府投入了巨量的财政资金,这些资金可是来自于所有纳税者),但是由于资源的稀缺性,无法广泛地推广这一福利,所以只能采取一种既定的选拔方式,来选择那些如果得到这种福利后可以使社会整体效用最大限度提升的个体。&/b&&/p&&p& 对于TOP2 985 211的学生来说,高考一点都不残酷,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只需要比常人高一点点的智商,付出一些脑力劳动,就可以获得中国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成为一个既得利益者。这在古代的科举制度时,也是不敢想象的(古代寒家的培养一个学子需要全族人的共同努力,学子当官后也会反哺宗族)&/p&&p& 在改革开放的前三十年,许多人享受了经济快速发展的红利,形成了不读书也可以,轻轻松松地赚到钱的错觉。其实以很多人的资质,是不配拥有那么多的社会资源的,经济转型期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要这些资源与能力不匹配的人,将钱吐还给社会的过程。&/p&&p&下图是人力资本模型中的工资性报酬流(美国),接受大学教育的长期收益在贴现到当期后是远远大于不接受大学教育的。&/p&&br&&img src=&/v2-5ac4b86a5c0b160b9aea0_b.png& data-rawwidth=&476& data-rawheight=&2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6& data-original=&/v2-5ac4b86a5c0b160b9aea0_r.png&&&br&&p&(A为不读大学的工资性报酬流)&/p&&p&(B为 读大学的工资性报酬率)&/p&&br&&img src=&/v2-19f11cd8eec2a121414bec4c26919c1c_b.png& data-rawwidth=&486& data-rawheight=&6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6& data-original=&/v2-19f11cd8eec2a121414bec4c26919c1c_r.png&&&br&&p&
这是美国1999年的工资性报酬数据,私以为可以代表成熟的市场对不同教育程度的劳动力定价水平,中国也正在趋于这个趋势(反映在经济环境动荡下阶层的割裂)&/p&&p&
写到这里,想起前几日和一个高三的表妹闲聊,他爸妈告诉我她虽然挺刻苦,但是成绩平平,让我给她聊聊大学的生活,讲讲学习方法。听到她爸妈的这些话,我莫名有些伤心。&/p&&p&
她家有条件供她读书,且表妹的智商也不差,但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无法意识到高考的真正目的,只是将高考作为一种负担,被动的去完成学习。而作为家长的我(舅舅婶婶),常常是只顾着一边打麻将或看电视,一边催骂着自己孩子不学习,要好好读书云云。没有以身作则从小引导的父母,很难体会到学习的乐趣(特别是理科),没有对高考的意义明确的了解,又怎会激起对成功的渴望?而没有兴趣或对成功的渴望,又怎么会去钻研学习方法啊,做题规律啊这些需要独立思考的事情,当然是埋头于刷题刷题这样可以得到反馈且按部就班的生活最让人心安。&/p&&p&
所幸的是前几年流行的许多毒鸡汤,如比尔盖茨辍学创业,某某某小学文化董事长这些幸存者偏差在社会上有所遏止。更多的家长还是越来越重视大学教育。&/p&&p&TOP2的师资社会认可度等各方面的资源超过其他985许多。&/p&&p& 只有高考成功或跳出高考的人才有资格说高考不重要。不知道有没有高中生关注这个问题,祝好,共勉!&/p&&p&大家点下赞同和关注,&br&&br&手机码字不易。也为了让更多人看到。&br&&br&不抖机灵,只答干货。谢谢大家,鞠躬~!&br&&/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排名在前 1% 的高中生是靠天赋还是靠努力?&/a& &/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关于高考有什么记忆深刻的事?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a&&/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身为美貌的穷人家女孩是怎样的体验? - 知乎用户的回答 - 知乎&/a&&/p&
高考的残酷不在于考试本身,而在于在许多十几岁的孩子在还没真正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生中唯一一次凭努力就可以改变自身乃至整个家庭的命运的机会时,就迷茫站在了六月的考场,而后匆忙离场。高考的本质在于资源的配置与再分配问题。大学的教育在目前阶段是属于…
我妈也上知乎,我下午试了试,没法屏蔽这个回答。但是我也不删了。这件事我们很多年以后沟通过。希望妈妈你看了也不要难过。&br&&br&&br&&br&说一件小事吧。&br&&br&我初中在北京市名列前茅的一所中学。当时按照教委要求,为了平衡教育资源,市重点中学一律不许办初中部。于是重点中学的初高中分离,初中部从性质上变成了民办中学,每年要交一笔不菲的学费。&br&&br&我初一、初二的成绩不错,基本稳定在年级前三。到了初三前的暑假,重点班开始提前上化学课,而我不合时宜地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个女生。早恋来的如此突然,以至于补课我是一节都没听进去。到开学,连续两次摸底考试,我从年级第二直线跌落到一百多名,重点班倒数。&br&&br&我们班当时基本上聚集了全区最好的学生。当时除了每年北京市东城区教委的全区期末统考,学校还要单独自己举行一次难度远高于统考的摸底考,所以统考对我们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当时区统考成绩,我们班的平均分大概要领先全区第二名一百三十分左右,也就是说少考一门也比别人高的水平。中考的时候,班里前十五名基本都被学校用保送的方式招揽到了本校高中,最后班里倒数反而全都考去了北京四中。&br&&br&我至今印象最深的,就是班级的墙壁上随时贴满了各种测验考试的年级排名,密密麻麻没有空隙。在这样一个群体里,望子成龙和对成绩的严苛要求基本是每一个家长的本能。而我成绩大滑坡的时间段,恰好又是决定初三保送的关键时间。&br&&br&失去了成绩的保护,本来就纪律散漫的我成了老师嘴里的反面典型,除了可惜,更多的是可恨。我每天上学除了上课,就是不停地因为各种原因写检查。一个学期我的检查积累了厚厚的一沓。最讽刺的是,用老师的话说,这孩子文笔不错,每次写检查居然都有新意。回家以后,我面对的就是母亲无止境的数落。为什么这么不争气,家里花了这么多钱,从小陪着你上各种补习班,等等等等。&br&&br&在那个唯成绩论的学校里,考场按成绩排座位,周六的补习班按成绩分班。每到周末,同班同学都去了A1和A2班上课,而我连降三等,自己去B2班,像是个被抛弃的孤儿。普通班的学生像看怪物一样打量我,球场上的难兄难弟还会调侃几句:原来高材生也会来我们这儿上课啊。老师嘴里我是最好的反面典型,初三这种关键时刻不努力,就是这个结果。&br&&br&那一个学期,我整个人像魔怔了一样。现是拼死拼活的自己补习化学,可是不知道为啥以前觉得很简单的东西根本看不懂。努力了半天,月考从一百一十名爬到了可怜的九十名。期中考试到了四十名,勉强回到了尖子生的考场,可是接着期末模拟考试,又跌回了九十名。&br&&br&我记得特别清楚,模拟考结束后的家长会,北京那时候还会下大雪。我在学校一直等到天黑,我妈是最后一个离开老师办公室的。&br&&br&走在厚厚的积雪上,踩得嘎吱嘎吱作响。我妈只说了一句:老师说你没戏了。再努力,也就是考个四十多名的水平,被落下了,回不到前三了。&br&&br&整整一个学期,活在老师的白眼里,自诩聪明的我,现在变成了一个没希望的学生。在这个过程里,我苦苦挣扎,可是希望总是差一点,我没得到过任何人的鼓励,所有的人都跟我说,你不行。&br&&br&而给这个结论敲上最后一根钉子的,是我的母亲。&br&&br&我在回家路上跟小伙伴说,我明白两件事,第一,你一定要知道你的立身之本,别人为什么看重你喜欢你,你看我成绩不好了,马上就什么都不是了。第二,啥事情都得靠自己,别指望别人同情你帮助你,父母也不行。&br&&br&我14岁的时候,明白了这样血淋淋的道理。论遭遇,我这点事情不算什么。但是我依然觉得很凄凉。&br&&br&在那天以后,我突然对成绩这件事没所谓了。也可能是这种近乎自暴自弃的心态反而起了作用,我的期末考试一下子回到了年级前列,并且从此以后又恢复了过去的状态,最后没耽误中考,也没耽误保送。&br&&br&期末考试结束的那天,我去地坛公园打球到很晚,顶着西北风骑车回家,一进门腿就抽筋了摔在地上。我妈又开始数落我的时候,我心里却觉得特别痛快。&br&&br&再后来,班主任看到我的期末成绩,惊喜地打电话到家里给我报讯,大意是我真没想到你还能考得这么好。但是我反而一点喜悦都没有了。&br&&br&“哦。就是这样”。&br&&br&大多数父母总是不明白,一个孩子小的时候收到的教育和对待,可以在他们心里留下多么大的影响。回想起来,我人生一大半的时间都在和父母教育留下的东西对抗。老师的权威可以被蔑视,但是父母的权威反抗起来却要难上十倍。&br&&br&因为即便腿摔折了,我父母见到我的第一句话都是,你怎么又不听话去打球了?而不是问问我疼不疼。所以我习惯于从不向家人求助。也从来没指望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鼓励和支持。&br&&br&因为父母几乎从来没有表扬过我,而批评我的时候又什么话都说得出口,所以我的性格里多了很多自卑和谨小慎微。看事物总是偏向阴暗面,又习惯性的过度在意别人的感受,直到很多年后才慢慢改变。&br&&br&因为父母总是跟我说为了你我们花了多少钱,所以我对钱格外敏感。一方面对消费有畏惧感,一方面有时候又花钱大手大脚。我庆幸自己工作之后就完全做到了经济独立,而这之后,我就更加强烈抗拒父母过问我的事情,大有一种“我现在不花你们一分钱,所以你们也无权干涉我”的心态。&br&&br&人的性格不能全都怪在父母身上,但是我真的很用力地在重新塑造自我了,以至于有时候努力得喘不上气。我有时候也会想,如果我性格里张扬恣肆的东西被多保留下来一点,也许我能做成很多更厉害的事情吧。也许有一天我再把他们挖出来的时候,已经太晚了。&br&&br&但是至少我还觉醒过。&br&&br&希望我们这一代的父母,别再把孩子的事情当成小事。教他们做人,帮他们成长,也要给他们足够多的爱。让你的孩子知道,世界上总是有人信任你,愿意站在你的背后,推你一把。&br&&br&以上。&br&&br&&b&PS:&/b&我传播点正能量吧。&br&&br&就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沟通,我母亲已经有很大进步了。慢慢开始体谅我的想法。虽然童年的很多东西现在说已经晚了,但是我知道,要论父母有多糟糕,我排不上号。中国的父母和家庭教育是一种现实,某种程度上,只能克服,只能妥协。&br&&br&所以反过来说,别放弃你的父母,也别放弃你自己。&br&&br&给那些和我有相似经历的人。&br&&br&&b&再PS:&/b&这个问题的点赞数有点多,我就补充两句。&br&&br&一些人在评论里说感同身受,另一些人在评论里说你心理素质太差啦,这些事司空见惯了。何况父母不督促你,你后来能成材么?&br&&br&这话也对,也不对。&br&&br&我写这篇回答,其实并不是想单独讨论这么一件事,只是这篇事印象深,也很容易写出来。我从父母那里受到的伤害何止这一件事,反过来说,我从父母受到的帮助也绝对不是一两件事。&br&&br&我在上面说,轮糟糕,我的父母绝对排不上号。也像很多人说的一样,他们其实都是为我好。&br&&br&但是被很多人讨论过的,为我好,并不代表不会伤害我。做过帮助我成长的事,不代表很多伤痛就自然愈合。我讨论这个问题不是来声讨谁的,没有意义。父母为我牺牲过,我现在也会为我的父母牺牲我的人生选择。我不需要谁来对我鞠躬道歉。&br&&br&我希望的是,中国的下一代父母,可以改变一些和子女相处的逻辑。一些我们的父母觉得再正常不过的言行并不是对的,就像曾经人人都随地吐痰,那也不是对的。&br&&br&所以做一件很少在知乎做的事,附上我的另一篇回答:&br&&br&&a href=&/question//answer/?group_id=275776#comment-& class=&internal&&父母有哪些常见的逻辑、思维令人难以接受? - skiptomylou 的回答 - 知乎&/a&&br&&br&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交流、理解、尊重,一定都是相互的,单方面去聊父母的恩情毫无意义,单方面去聊子女的理解毫无意义,单方面去说父母为你好的动机毫无意义。&br&&br&这些相互,和爱情需要相互,友谊需要相互,都是一样的。区别是血缘不可选择不可抛弃,所以才产生了这么多不得已的悲剧。区别是爱情和友谊里双方天然的对等,而东方家庭文化天然的君臣父子尊卑有别。&br&&br&当父母跟你说,我养活了你,所以如何如何,这家里就是老子说了算,不听话你可以滚的时候,潜意识里认同的东西,就是饿死你犯法,但是我供你上学催你上进,其他的帮助,都是额外的恩情。&br&&br&那是不是我长大之后,每一分超过法律规定赡养费用的红包,给父母买的东西,也都是对父母的恩情?&br&&br&大家一笔一笔算清楚?&br&&br&如果因为父母的恩情在前,没有他们的恩何来我的报恩,那我天生就要无条件的服从父母吗?&br&&br&秉持着这些想法的人,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伦理关系?健康吗?&br&&br&请大家不要再纠结于我本来的故事到底有什么价值。在你们发问评论的时候,想想这些事情,也许对你们的子女都更有意义。&br&&br&感谢!祝大家新年快乐!&br&&br&以上。
我妈也上知乎,我下午试了试,没法屏蔽这个回答。但是我也不删了。这件事我们很多年以后沟通过。希望妈妈你看了也不要难过。 说一件小事吧。 我初中在北京市名列前茅的一所中学。当时按照教委要求,为了平衡教育资源,市重点中学一律不许办初中部。于是重点…
太多了,中国式家长最常做的事儿:&br&&br&1,&b&说过的话不算数:&/b&&br&比如有次答应我考试考到前五名,就带我出去玩,然后那天可能他打麻将输了钱心情不好,不带我去,我吵着说不行,然后换来一顿打;&br&中考说考到很好的班就给我两百买MP3,考到了,反悔不给,我不让步就甩给我200把我赶出家门,说我要跟他们断绝关系....&br&&br&&br&2,&b&喜欢不合时宜的炫耀:&/b&&br&小时候大概五六岁那会,觉得爸妈工作很辛苦,然后跟他们说等我以后赚钱全给他们,不让他们那么辛苦了,&br&爸妈笑着说:宝宝长大了,懂事了,爸妈很开心啊。&br&然后第二天就添油加醋在邻居面前表演一番,我放学回来抓着我强行要逼我在他们面前把昨晚说的话再秀一遍,那一刻我觉得我像个没有隐私任人耍的猴子。&br&&br&&br&3,&b&喜欢窥探小孩儿的隐私&/b&:&br&其实那些都不是隐私了,只是到了青春期有些事儿不想跟爸妈讲,因为他们并不会站在你的角度考虑,爸妈觉得你长大了翅膀硬了。&br&有次借了本言情小说,搁在我一堆书的下面,被我妈翻出来了,然后当着我的面把书撕了,完全不考虑我这书是找别人借的,粗暴的解决这一切....&br&&br&&br&4,&b&动不动就威胁:&/b&&br&不听话就是爸爸妈妈不要你了;&br&顶嘴就把你赶出家门;&br&我妈生我弟那会经常跟我说,你要是不听话就把你丢了,反正有你弟。&br&导致我一直都是个特别没有安全感的人,并且潜意识觉得我是家庭多余的那个人。&br&&br&&br&5,&b&喜欢用最恶毒的语言骂自己小孩儿&/b&:&br&我爸生气起来各种难听的话都骂,关键是他知道你全部的软肋,骂的都是你最在乎的方面。比如有次因为睡懒觉晚洗了全家的衣服然后就开启了战斗模式,&br&什么“你这么懒以后嫁人了一定会被老公揍啦”;&br&什么“你这个畜生”;&br&“养了你有什么用还不如养条狗”;&br&“以后你被你婆婆打别回家哭”等等,&br&一度我以为我干了什么杀人放火的事儿,可是我只是晚洗了几个小时衣服啊...&br&&br&&br&6,&b&双标,永远只讲他们自己的道理&/b&:&br&没考好的时候各种骂&br&我说谁谁考得也不好&br&就会骂:你怎么只跟成绩差的比,怎么不跟考得好的比;&br&那会全班人都有一个玩具,20块钱,其实家里真的不是买不起,但是就是不给买,&br&我说别人都有&br&爸妈就骂我攀比&br&我说这也不贵啊,为啥别人爸妈都给买啊&br&他们就会撂狠话:你爸妈没本事不如人,有能耐你投胎到他们家去啊...&br&&br&&br&7,&b&随心所欲,把孩子当出气筒&/b&:&br&我爸心情好的时候,我干啥都行&br&心情不好的时候,我看电视当着我的面把遥控器摔地上,大声咒骂:看你麻痹啊,整天就会看电视,有什么用啊!我做作业就心血来潮检查我的作业,发现写的不好,又是一顿打骂,他们永远会披着为你好的旗号,其实宣泄他们个人对生活的不满。&br&&br&&br&8,&b&不听劝,不听解释,固执且带有偏见:&/b&&br&成绩不好的不许来往,哪怕那个小孩儿身上有很多闪光点统统看不见,只认成绩;长大后上了大学得听他们的意见报考,男生还好,女生就得是考师范回家当老师,因为这样稳定,毕业了就得回家考公务员,因为这样稳定。&br&你要问他们为什么,他们就会告诉你“爸妈不会害你”“爸妈吃的盐比你吃的米还多”&br&&br&....等等等等....&br&&br&&b&最重要的是觉得小孩子不懂事,没有心,所以伤害起来毫不手软。&/b&&br&&br&&br&长大后我跟我爸妈再聊到小时候他们教育我时做的那些事儿,他们大多不承认,说根本就没有过;到我很认真的说出具体发生在某一天、整个事情是怎么样发生,他们发现躲不掉的时候就开始扯皮,开始搬出不孝的旗子类似于:&br&&b&那么多年你怎么还记得!&/b&&br&&b&你怎么不记着我们一点好?没良心!&/b&&br&&b&养了二十年养出了仇人,白眼狼!&/b&&br&&b&是啊,我们错了,是要我们跪下来给你道歉么?&/b&&br&&br&......&br&&br&&br&&b&一群把自己面子看的比什么都重要的成年人,觉得小孩子的脸就不是脸,小孩子没有心,所以可以随意伤害;而小孩子被打记得就是矫情,记得就是白眼狼记仇,白养了...&/b&&br&&br&&br&&b&可是凡走过必留下痕迹,曾经伤害过我为什么会不记得那些事儿?&/b&&br&&b&凡是打上“以爱之名”就可以抹去伤害了么?&br&&/b&&br&&b&不计较不代表不记得,不说不代表没有伤害&/b&&br&&br&&br&我承认天下无不是的父母,也许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对我们好中间的方式就完全是正确?&br&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因为爱我们,所以任何错误的行为都是对的?都是应该被认可的?&br&我们忘记那些事儿,那些或多或少留在我们心理的阴影就会被抹去?&br&&br&&br&不,并不是。&br&正是因为我们爱父母,我们并不恨他们,所以才会忍着当时的心痛,揭开过去的伤疤聊起那些事儿,告诉他们那些事儿曾经伤害到我们了。&br&因为没有人天生就是会做父母,我们跟爸妈都是一起成长的,所以跟他们聊那些事儿,不是责备,也不是算账,更多的是探讨,希望爸妈真的能站在我们立场考虑下,这真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的过程。&br&&br&&br&也希望我们这一辈的人能吸取爸妈教育小孩儿的经验,真正成长起来,&br&以后温柔的对待每个小孩儿&br&也愿每个小朋友都可以被全世界温柔相待
太多了,中国式家长最常做的事儿: 1,说过的话不算数: 比如有次答应我考试考到前五名,就带我出去玩,然后那天可能他打麻将输了钱心情不好,不带我去,我吵着说不行,然后换来一顿打; 中考说考到很好的班就给我两百买MP3,考到了,反悔不给,我不让步就…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123 人关注
690 人关注
15839 人关注
409 条内容
3009 人关注
170 条内容
396 人关注
267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夫妻双眼皮孩子单眼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