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49岁。以前只有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多年前冬天偶会发。吃药后十几天左右愈,,近以多年没发!现咳嗽二月

复胆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00例临床观察--《中成药》1994年03期
复胆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00例临床观察
【摘要】:复胆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00例总有效率为95%,控显率为77%。有效对照组总有效率80%,控显率56%。总有效率和控显率治疗组与有效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临床观察与动物实验结果一致,都表明复胆片有止咳、化痰、平喘作用。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R285.6【正文快照】:
复胆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00例临床观察南京军区总医院(210002)苏全胜,翟守道,凌树森,林柴云江苏六合县医院徐松涛提要:复胆片治疗慢性支气管炎100例总有效率为95%,控显率为77%。有效对照组总有效率80%,控显率56%。总有效率和控显率治疗组与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勇;[D];武汉大学;2004年
李梅;[D];暨南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94年03期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诊断及疗效判断标准
【摘要】:此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局1987年颁发现正在继续实施的“中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所规定的该病诊断和疗效判定标准。
【关键词】:
【分类号】:R562.21【正文快照】:
朝症状一个月后仍未恢复到发作前水平。 一。诊断。_、;。。’,。__。。—。。。。。、。一 —一(三)临床缓解期。指病人经过治疗或。卜-)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 自然缓解,症状不足轻度,维待二个月或以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待续三个月,并连续 上。两年戍以上〔’〕。 (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单昌涛;[J];中医药学刊;2005年07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贺倩;[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魏根水,杨晓海;[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08期
邓朝胜,陈美云,吴可贵,林其昌,翁义锐;[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2年06期
凌鸿英;黄明波;杨润友;;[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1986年03期
王孝贞;[J];滨州医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戚忠坤;秦长锋;;[J];安徽医学;1982年05期
黄凤霞,徐丹,孙凤兰,黄凤翱,黄凤千;[J];中国免疫学杂志;1993年04期
陈亨平;[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年S1期
贾丽丽,余在先;[J];山西临床医药;1996年02期
李珍莲;[J];中国医师杂志;1996年08期
杜俊;[J];青海医药杂志;1997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积锋;钟小宁;何志义;张建全;陈罡;;[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宋安吉;;[A];全国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研讨会专辑[C];2005年
何红;;[A];2008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程伟;胡心康;冷新;陈万如;姚志刚;;[A];首届全国膏方理论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谢生转;陈泽英;王兰花;;[A];中华医学会第八次全国老年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郭韶梅;钟小宁;;[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钟小宁;郭韶梅;;[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钟小宁;何志文;张建全;柳广南;刘积锋;梁莹;;[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梁毅;钟小宁;何志义;张建全;曾晶晶;;[A];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呼吸病学术会议暨学习班论文汇编[C];2006年
刘进;王选锭;刘富光;沈华浩;;[A];中华医学会第11届全国内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实习生 鲁艳博 本报记者  李娜;[N];吉林日报;2007年
赵彤;[N];中国医药报;2005年
夏向南;[N];家庭医生报;2007年
纪凯时;[N];医药养生保健报;2008年
健康时报记者
熊江雪?张伟;[N];健康时报;2007年
张滨;[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健康时报特约记者  李春梅;[N];健康时报;2006年
万欢英 周敏;[N];健康时报;2007年
陆军;[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杨凯艳;[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佟万成;[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7年
胡国平;[D];广州医学院;2009年
孙庆华;[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6年
李莉;[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1年
牛瑞超;[D];中南大学;2008年
辛晓峰;[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郑鸿翱;[D];汕头大学;2008年
宋润兰;[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8年
钟小宁;[D];广西医科大学;2006年
曹强;[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建全;[D];广西医科大学;2004年
王红鸾;[D];江西医学院;2003年
鲁钢;[D];中国医科大学;2004年
刘积锋;[D];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
付华;[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高惠英;[D];山西医科大学;2002年
杨明;[D];重庆医科大学;2011年
李雷清;[D];浙江大学;2005年
邓朝胜;[D];福建医科大学;2002年
蒋明;[D];广西医科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大国医——30位国宝级“国医大师”的养生绝活
来源:_bookdoc_
(共185页)
  日,对每个中医爱好者和老百姓来说都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举办的首届"国医大师"表彰暨《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座谈会在北京隆重召开。30位从事中医(包括民族医药)临床工作的老专家获得了"国医大师"荣誉称号。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政府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国家级中医大师。
  这次评选出来的国医大师都年事已高,平均年龄85岁,最大的裘沛然教授已96岁高龄,最小的张学文教授也过了古稀之年。他们个个身怀绝技,行医制药都在55年以上,或独创医术,或研制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药剂,代表着当代中医的最高水平。其中,6个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8个人是"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每个人都堪称"国宝"。
  "评选'国医大师',说明中医药的科学价值和重要地位得到了国家的高度认可。中医药是能够代表一个伟大国家的医学的。"30名"国医大师"之一、河南中医学院主任医师李振华教授激动地说。近年来,随着中医在治疗各类重症疾患上的不断突破,以及在养生保健方面的广泛普及,一波又一波的中医热潮被掀起,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有谁能想到,近百年来,中医走到今天,经历了怎样的坎坷,这些"国医大师"正是中医百年坎坷的见证者。
  "国医大师"们大多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左右,恰逢西医强势崛起,中医命运逆转之时。就在裘沛然教授出生的1913年,北洋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教育新法令》,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把"中医药"列在教育学科之外,第一次中医存废之争由此而起。1929年,藏医大师强巴赤列出生的这一年,南京政府卫生部意欲实施废止中医的《规定旧医登记案原则》,从而引发了第二次大规模的中医存废之争。而37年之后,在"破四旧"的过程中,被称为"旧医"的中医也未能幸免。
  虽然中医几经废止,但从来没有被完全消灭,直到今天重新崛起。这恰恰证明了中医的科学性,以及人们对中医的需要。当然,这其中离不开以"国医大师"为核心的一大批老中医们的努力,正是由于他们传承与发扬,才有了今天中医的复苏。而目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把大师们手中的接力棒接过来,把中医继续传承与发扬下去。"评选'国医大师'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推进中医药学术经验的继承与创新,做到代有传人,生生不息。"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讲话中说。
  为了把大师们的经验更好地传承下去,也为了让全国最好的中医能够惠及每一位普通群众,我们编写了这本《大国医--30位国宝级大国医的养生绝活》。30个国医大师,30套中医保健方略,这本书中不仅包含了大师们的独门养生法,更包含了他们积多年心血研制出来的专病秘方。通过阅读本书,你或许会颠覆自己过去的保健方法,如何任教授会告诉你,阳痿不一定要补,有时候越补越虚,或许会找到更好的治病方法;如邓铁涛教授会告诉你,阑尾炎不一定要开刀,中医汤药也能搞定;另外,你还会得到许多独门秘方,如针灸大师贺普仁教授的针灸戒烟法,肾病专家张琪教授的消坚排石汤,藏医大师强巴赤列的神奇藏医疗法……
  我们搜集了30位国医大师的专著、医案、演讲、采访,乃至其弟子及相关工作人员整理的资料,从中提炼出便于普通人操作的保健方法,然后再与现代中医保健理念结合,从而使本书专业而不晦涩、通俗而不浅薄、实用而不枯燥,成为人人都能够阅读并运用的养生保健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本书选录各位大师的一些独门妙法只可作为养生保健的参考,生病之后最好还是到医院接受辨证治疗,须知世上没有万灵丹,不可过分依赖一方一剂。
  在这里,我们要对30位国医大师,以及整理大师们资料的医界同仁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另外,由于本书成书比较仓促,难免有所疏漏,还望各位读者朋友及医界同仁批评指正。
  最后,希望这本书能为更多的人带去健康与幸福。
  (注:30位国医大师按姓氏笔画排序。)  目录
  第一章方和谦:一粥一饭皆养生,健康就在唇齿间
  一箪食,一瓢饮,乐在其中--简单生活方为养生之道
  有了椿根皮,拉肚子不用愁
  人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姜
  药膳革命:药膳≠药+食
  补脾养肝,可用方氏"和肝汤"、"滋补汤"
  第二章王玉川:养生之道一脉相承,用《黄帝内经》掘开健康通道
  阴入阳出,气血循环--《内经》里的中医养生原理
  王氏健脑三原则:健脑强骨,动静结合,协调身心
  养肾,试试王氏强肾保健功法
  第三章王绵之:方剂大家向现代人推荐中医常用方
  感冒,来一剂加味香苏散
  孩子腹中生虫,古方"肥儿丸"灭之
  汤药,煎法不对可能成毒药
  快乐是最好的抗癌药
  王绵之大师践行的四点养生妙法
  第四章邓铁涛:最好的医生治"未病"
  遵循作息规律,开启不上火的生活
  邓氏欲望养生法:化小欲为大欲,变伤身为养生
  老人运动用"内功",不妨学学"八段锦"
  "邓氏温胆汤"--邓老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
  大黄牡丹汤,对治阑尾炎
  第五章任继学:强身健身有法循,日常生活多留心
  冬季健身,方法不对反伤身
  中午阴阳交换,适当休息能让气血通畅
  百菜不如白菜,每年腌一缸酸白菜
  治疗肝肾病,首先得补一补精
  流行感冒,还是喝几服汤药见效快
  第六章朱良春:世上本无不治症,辨证施治除病根
  用虫药治疗癌症,效果确实不错
  益肾化淤法,不让老年痴呆的阴霾遮住夕阳红
  对付类风湿关节炎,朱老的方法是"益肾壮督"
  保健品不是万灵丹,吃错了伤身又搭钱
  动可延年,乐则长寿--朱良春养生哲学
  第七章何任:现代疾病不用愁,古方今用解烦忧
  中药治阳痿,抚平男人心中难言之痛
  当归芍药散治痛经,女人的问题女人办
  精神分裂症,中医自古就有妙方
  何老鼎力推荐的六大抗衰古方
  以茶为药,百病尽消--何氏茶疗养生法  第八章吴咸中:妙手仙方,治疗急腹症
  急腹症紧急处理,这五要素你不可不知
  治疗急性阑尾炎,吴咸中大师有秘方
  患了胆结石不用怕,国医大家有方法
  "小承气汤"加"甘遂"--周总理逝世前维系生命的药
  第九章张灿玾:何必海上觅仙方,生活处处皆良药
  食物中毒,掘地三尺找地浆水
  皮肤瘙痒,用苦参汤加猪胆汁涂抹
  张氏遗精方,便宜小药也能大补
  养生的最高境界:既"无养生",又"随处养生"
  第十章张学文:治病要治本,养生先养脑
  多动脑不易老,人老更要多动脑
  清脑通络汤,将中风扼杀在萌芽阶段
  张氏"绿豆甘草解毒汤",让你远离毒素侵扰
  吃得好不如吃得巧--听国医大师讲"吃"的艺术
  第十一章张琪:固本培元,调养肾气
  远离早衰,补肾是关键
  对治前列腺炎,听国医大师来支招
  清心莲子饮,消灭肾小球肾炎的生力军
  消坚排石汤--张氏治疗肾石病独门秘方
  长寿是一点点养出来的--国医大师张琪的养生秘诀
  第十二章张镜人:对付慢性病,三分靠治七分养
  膏方--慢性病最强大的克星
  脾胃不好,可以喝一喝补中益气汤
  中药、针灸、外涂多管齐下,治疗积年哮喘
  张老自创八节养生操,让健康如活水源源不绝
  第十三章李玉奇:胃是人体加油站,养好胃口是关键
  延缓衰老,就从补脾胃开始
  治疗浅表性胃炎,李老常用温脾汤、二连汤
  萎缩性胃炎不用愁,胃醒饮为你解烦忧
  李玉奇大师活到天年的养生秘诀  第十四章李济仁:治疗时间也是治病的一部分
  服药时间是一个大问题
  冬病夏治,让你的冬天不再寒冷
  不打针不吃药,调好时差病就跑
  学按摩,先掌握穴位"开、闭"时间
  李济仁五脏保健操中的长寿密码
  第十五章李振华:只要顺应自然,人人皆可长寿
  顺应"风寒暑湿燥火",与大自然齐步走
  养心最好的方法在于培养一个爱好
  少吃油腻食品,做个长寿佬
  脾宜健,肝宜疏,胃宜和--脾胃病防治九字法
  李振华大师关于"流脑"防治的12点建议
  第十六章李辅仁:最美不过夕阳红,老年保健不可轻
  老年人的养生保健心经
  饮食"十宜",为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水,老年人的长寿仙丹
  防病祛病,就找李氏秘制六坛药酒
  第十七章苏荣扎布:人老医不老,传统蒙医焕发现代生机
  从"三根""七素"开始认识蒙医
  五种神秘的蒙医传统疗法
  蒙医大师为心脏病患者开出的药方
  苏荣扎布常用的蒙医验方4则
  第十八章陆广莘:疾病,不一定仅靠药物解决
  为什么说药吃得越多,衰老得越快
  用刮痧给身体做个健康的"减法"
  血管性痴呆,患者自我调节的十条铁律
  五步治疗肾病综合征
  第十九章周仲瑛:滋补也是治病妙法
  亚健康,不妨在冬天吃点膏方
  补好肝肾,头发自然郁郁葱葱
  滋胃饮--周氏独家养胃秘方
  肥胖根源在气虚,活血化淤是关键
  周氏防疫特别推荐:"防疫清肺汤"与"防疫化浊汤"
  第二十章贺普仁:一枚银针可立世,传统疗法显神奇
  针灸美容,让你拥有一张光滑柔嫩的脸
  针灸减肥,广受欢迎的绿色减肥法
  针灸戒烟,让你彻底摆脱尼古丁的诱惑
  按摩承泣穴,还你一双明亮的眼睛
  经络导引养生功--针灸大师的养生法门  第二十一章唐由之:走近护眼大家,换得明亮双眸
  勤做眼保健操,防近视于未然
  专家妙方,让你摆脱沙眼的苦恼
  草药治疗黄斑病,还老年人一个清晰世界
  早期白内障,找出病根儿,对症下药
  唐老年轻20岁的养生秘诀:规律生活与平常心
  第二十二章徐景藩:养护脾胃强根本,多种方法齐上阵
  治疗食管炎,须用徐氏"糊剂卧位服药法"
  酒精性胃病,用一用李东垣的解醒法
  口腔溃疡、牙龈出血、胃痛、泄泻,外治法效果更好
  徐景藩验方四则,向脾胃病发起"总攻"
  第二十三章班秀文:治妇科病的妙方:从脾胃入手,以花入药
  玫瑰花,女人病的克星
  四物汤,补出女人完美气质
  妇科专家给不孕女人的建议
  五味、体质、环境与病人忌口问题
  以动为纲,以素为主--班秀文的养生经
  第二十四章郭子光:摆脱久病重症,关键还得靠自己
  心病无须心药医,冠心病康复十步走
  调动自身抗病能力,与甲型H1N1病毒"分手"
  郭子光治癌新思路
  泌尿结石,位置不同治法不同
  心和身体棒,家和万事兴--中医养生"和"字诀
  第二十五章程莘农:用针灸治病并不是一件难事儿
  程氏三才进针法--程老自创针灸手法
  程莘农针灸处方精选
  颈椎病的"好医生":针刀疗法
  程老中医世家的饮食7律
  第二十六章裘沛然:病自心头生,治病之本在于治心
  不贪生本身就是在养生
  "一花四叶汤",让身体抵达"全神状态"
  识度与守度--养生必备的两条标尺
  "补泄理肾汤"--裘老治慢性肾炎的独家秘方
  治慢性支气管炎,裘老主张用"小青龙汤加减方"
  第二十七章强巴赤列:藏医传承已久,疗法独具特色
  藏医传承,离不开《四部经典》
  独具特色的藏医疗法
  对付黄疸症,藏医是一把好手
  治高原红细胞增多,藏医大师有妙法
  第二十八章路志正:养生就是养阳气,补足真阳百病消
  梳发升阳,百脉顺畅--梳头也是养生术
  春夏阳虚宜壮阳,秋冬阴虚宜养阴
  养生之要在养神,养神之要在养性与养德
  治疗睡眠障碍,调理脾胃是一招  第二十九章颜正华:猛药七分毒,治病还是多用平和药
  补肾壮阳,韭菜籽不比人参差
  补中益气,吃几枚大枣就有效
  老年便秘不是一个小问题
  别让黄褐斑成为你人生的瑕疵
  少喝酒,不抽烟,勿过食,多运动--颜正华养生经
  第三十章颜德馨:长寿秘诀是祛淤,健康在于气血行
  生命在于流动:气血畅通,百病不生
  化淤赞育汤,不孕女人的福音
  老年养生,慎用攻伐之药
  颜老的延寿"仙丹",你也可以配制  第一章方和谦:一粥一饭皆养生,健康就在唇齿间
  方和谦,1923年出生于山东烟台莱州,12岁开始随父习医,19岁即考取中医师资格,继而悬壶京城。20世纪50年代,他先后任职于北京市卫生局中医科及北京中医医院,并于1968年调到北京朝阳医院中医科任主任医师、教授。2009年被授予"国医大师"称号。
  方老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从医60余年,临床疗效卓著,求医问诊者甚多,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医疗保健的特邀专家,被誉为"当代中医泰斗"。在处方用药中,方老坚持一切从病情需要出发,辨证合理,用药少而力专,主张一病一方。并且,他很少用贵重药品,力求简、便、廉地解决问题。方老擅长治多种疑难杂症,对呼吸系统、心脑血管及肝胆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独到之处,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方老可谓独步天下,这从他在"非典"突袭我国时立下的汗马功劳可见一斑。
  一箪食,一瓢饮,乐在其中--简单生活方为养生之道
  大师手记
  一箪食,一瓢饮,乐在其中……《论语》里有很多话是孔子教导学生如何过日子的,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摘自《生命时报》
  国医释读
  中医养生之道中,最讲究的就是"养心调神"。《黄帝内经》有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保持恬淡宁静的心态,使真气顺应规律的变化,精气和神气不要外泄,就什么病都不会生了。方和谦教授所倡导的"简单生活"养生术与此可谓一脉相承。
  方老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不少养生智慧,《论语》中所说"一箪食,一瓢饮,乐在其中"的生活理念,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法则。这种简单的生活,能够让人平心静气,不为过多的欲望所累,真正使自己的人生过得健康、有品质。
  只有简单着,才能从容着、快乐着。不奢求华屋美厦,不垂涎山珍海味,不追时髦,不扮贵人相,过一种简单自然的生活,外在的财富也许不如人,但内心可以享受充实富有。当然,简单生活不是吝啬,不是"苦行僧",而是最自然的生活,有劳有逸,有工作的乐趣,也有与家人共享天伦的温馨及自由活动的闲暇。
  健康回音壁
  在我们这个时代,很多功成名就的大师级人物都过着简单的生活,这为他们的健康长寿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金庸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一代武侠大师,金庸完全可以过一种奢侈的生活,但事实恰恰相反,生活中的金庸,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他每顿饭的餐食,就是一碗米饭、一盘青菜或一小盘鱼或肉,有时会多炒一个鸡蛋。
  年轻时,金庸的生活圈子就很窄,很少过夜生活,也不喜欢交际应酬。进入老年之后,他的生活更加低调,一般的社会活动都不参加,也极少接受媒体采访。他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看报,封笔后他每天都要挤出若干小时读书,绝不松懈。这种简单的生活,让金庸收获了健康和长寿,现年已经85岁的他,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
  小贴士
  "一箪食,一瓢饮"语出《论语·雍也》,原文为: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这是孔子赞美其弟子颜回的一段话,认为颜回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非常可贵。  有了椿根皮,拉肚子不用愁
  大师手记
  椿根皮性味苦涩寒,入胃、大肠经。有燥湿清热、涩肠止泻、固下止带或涩精止遗、驱虫杀虫之功能。
  --摘自《方和谦》
  国医释读
  椿根皮分为两种,一种是香椿树的根皮,一种是臭椿树的根皮,其中臭椿树的根皮又叫樗白皮。不过,由于二者的主治功能大体相同,因此中医使用中通常不加以区分。
  中医认为,椿根皮为清热燥湿的药物,具有收敛固涩作用,故能止带、止泻、止血固经。在临床上用于湿热带下,常与黄檗、白芷、白芍等配合应用;用于湿热痢疾、腹泻等症,常与黄连、黄芩、木香等配用;用于血热所致的月经过多、漏下不止等症,常与龟板、白芍、黄芩等同用。此外,用椿树根煎汤外洗,还可用于治疗皮肤疮癣等病。
  方老在他60余年的中医生涯中,总结了不少椿根皮的治病经验,其中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将椿根皮炒黑后,治疗妇女体虚引起的月经过多及产后出血不止,效果极好。
  2.椿根皮有收敛的作用,经过蜜制后,治疗久泻久痢疗效显著。
  3.患有慢性痢疾或结肠炎的病人,症见腹痛绵绵,大便每日数次,质稀而黏,或有脓血便者,可用椿根皮与香砂六君子汤合用,见效颇快。
  4.椿根皮药性寒味苦,脾胃虚寒者应慎用。
  健康回音壁
  关于腹泻,民间有许多偏方、验方,有需要的读者可以一试:
  1.鲜桃治腹泻
  发现便溏或腹泻初发,速吃鲜桃(饭前吃鲜桃一个,饭中食大蒜1~2瓣),腹泻立止或大为减轻。
  2.大蒜治肠炎腹泻
  蒜剥皮洗净,用刀削去蒜瓣的头尾和蒜的膜皮。拉肚子时,大便后先温水坐浴,再将削好的蒜送入直肠里,越深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放入蒜后泻肚即止,五六个小时后排便即成条形。每次放一两瓣,连放两三天,大便即可正常。采用此法应注意手的消毒。
  3.熟吃苹果可治腹泻
  把洗净的苹果放入碗中隔水蒸软,吃时去掉外皮,一日3~5次。小儿腹泻初起效果最佳。
  4.鲜姜贴肚脐治婴幼儿拉稀
  婴幼儿拉稀久治不愈,可把鲜姜剁成碎末,放在一块药布上,贴在肚脐处,用橡皮膏粘牢即可,此法立竿见影,屡试不爽。
  5.鸡蛋黄烤油治婴儿腹泻
  拿沙锅将7个熟鸡蛋黄慢火烤,油烤出来随时用勺盛出,烤出的油分3天服完,每天早、中、晚3次或多几次,饭前饭后均可。轻者一剂即愈,如不愈再服一剂。
  6.茶叶炒焦治腹痛泻肚
  将茶叶(不论何种茶叶)用铁锅在火上炒焦后,沏成浓茶,稍温时服下,腹痛泻肚即能缓解。  人可三日无食,不可一日无姜
  大师手记
  临床用"姜"要把握好分寸。"姜"在临床应用中有生姜(煨姜,生姜皮)、干姜(炮姜)之分,其功用是不尽相同的。
  --摘自《方和谦》
  国医释读
  姜不仅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调料,同时也是效用极广的药物。平常有个感冒发烧的,老百姓都喜欢熬姜汤喝。不仅如此,在中医用药当中,姜的使用率也非常高。在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共拟用113方,其中用生姜的有37方,用干姜的有23方,可见姜的重要性。不过,方老提醒我们,姜在入药之时,需要区分生姜与干姜,虽然都是姜,但功效不同。
  1.生姜
  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病,前人称之为"呕家圣药"。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对生姜是这样评价的:"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疏可和,可果可药,其利溥矣!"
  2.干姜
  干姜性热,辛烈之性较强,长于温脾胃之阳,兼能温肺化痰,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焦虚寒、阳衰欲脱与寒饮犯肺喘咳等病。金代名医张元素对干姜是这样评价的:"干姜气薄味厚,半沉半浮,可升可降,阳中之阴也,又曰:大辛大热,阳中之阳,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这是对干姜的临床应用言简意赅的总结。
  健康回音壁
  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传说,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而姜汤也叫"还魂汤"。  药膳革命:药膳≠药+食
  大师手记
  食疗食养是中国饮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厨师调五味,医生亦调五味,既有共性又有不同之处,对食疗的把握即是将二者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摘自《市场报》
  国医释读
  食疗,又称食治,即利用食物来影响机体各方面的机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还可以疗疾祛病。早在3000多年前的周朝,宫廷医生中便有"食医",即通过调配膳食为帝王的养生、保健服务。
  俗话说:"药疗不如食疗。"以食物为药物具有无副作用、价格低廉、无痛苦等诸多优点。但是,近年来国人逐渐对食疗、食养敬而远之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把药膳曲解了。多数药膳只是药与食的简单组合,功效比不上喝汤药,味道还非常奇特,让人难以长期食用,生病了倒不如喝一碗药再去吃美食。
  方老认为,药膳绝不是"药+食"这么简单,必须将饮食与医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无论是从历史源流、方药构成、制作过程、科学分析各个方面来看,还是从煲、炖、蒸、煮、粥、酒、汁、茶、面点等烹饪技艺来看,它都是饮食与医药的精华所在。"从作为膳食的一方面来说,首先应满足食物应该具有的色、香、味、形、触等基本要求;而从作为药的一方面来说,应尽量发挥食物本身的功效,并进行合理搭配,辨证用膳。即使需要加入药物,药物的性味也要求尽量甘、淡、平和、无异味,不能因用药就丢了膳。"只有这样,食疗才能够成为一种享受,为大家广泛接受。
  健康回音壁
  食疗是一项需要高超技术的工作,在古代,只有帝王与贵族才能享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几种简单有效的宫廷食疗方:
  1.宫廷核桃鸭子
  【材料】老鸭1只,核桃仁4两,荸荠3两,鸡肉泥2两,蛋清、玉米粉、料酒、盐、食油、葱、生姜、油菜末各适量。
  【做法】(1)将老鸭宰杀后用开水汆一遍,装入盆内,加入葱、生姜、食盐、料酒少许,上笼蒸熟透取出晾凉,去骨,把肉切成两块。
  (2)把鸡肉泥、蛋清、玉米粉、料酒、盐调成糊。
  (3)把核桃仁、荸荠剁碎,放入糊内,淋在鸭子内膛肉上。将鸭子放入锅内,用温油炸酥,沥去余油,用刀切成长条块,放在盘内,四周撒些油菜末即可。
  【功效】补肾固精,温肺定喘,润肠。适用于肾虚咳嗽、腰痛、阳痿、大便燥结等症。
  2.元宫四和汤
  【材料】白面、芝麻各1斤,茴香2两,盐1两。
  【做法】将白面炒熟。芝麻、小茴香微炒后研细末,与炒过的白面混合,并依个人口味放入适量精盐,调匀。
  【功效】补中健脾,散寒止痛。可用于脾胃虚弱、脘腹冷痛、食欲不振、须发早白等症。
  3.宫廷桑叶粥
  【材料】鲜桑叶2两,新鲜荷叶1张,粳米2两,砂糖适量。
  【做法】先将鲜桑叶、新鲜荷叶洗净煎汤,取汁去渣,加入粳米(洗净)同煮成粥,加入砂糖调匀即可。
  【功效】味甘性寒,归肺、肝经。甘以益血,能治盗汗、祛头痛、除脚气水肿、利大小肠、清肺润喉、清肝明目、凉血、长发、消热、止咳、化痰。  补脾养肝,可用方氏"和肝汤"、"滋补汤"
  大师手记
  全方(和肝汤)具有养血柔肝、健脾益气、疏肝理气解郁之功效。用以治疗肝郁血虚、脾不健运之证。……临床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可用于多系统的疾病治疗。
  (滋补汤)集益肺、养心、健脾、和肝、补肾于一方,所用之药看似平常,实则配伍严谨、立法有度,其专为虚证而设。
  --摘自《方和谦》
  国医释读
  方和谦教授善用"和法"治病疗疾,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和为扶正、解为散邪"的精辟见解,其独创的"和肝汤"是治疗肝郁血虚、脾不健运的代表方剂。与此同时,他还以补气血重在补脾、滋阴阳重在益肾为原则,自拟"滋补汤",作为补虚扶正的基本方剂。
  1.和肝汤
  【组成】当归10克,白芍10克,党参10克,柴胡10克,茯苓12克,香附10克,白术10克,苏梗6克,大枣4枚,薄荷(后下)5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和肝汤"是方老积多年临床经验,师《伤寒论》小柴胡汤和解之法所拟的方子。本方的应用范围极广,方老曾用于治疗肝胆系统疾病、脾胃系统疾病、心脏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均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当然,这些病的病机必须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血不足、肝气不柔、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脾不健运、水湿内停或筋脉失养、经络阻滞不畅,除此无效。
  2.滋补汤
  【组成】党参9克,白术9克,茯苓9克,炙甘草5克,熟地黄9克,白芍9克,当归9克,官桂5克,陈皮9克,木香5克,大枣4枚。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补法九方的基础上,方老自拟"滋补汤"作为补虚扶正的基本方剂。在本方中,用四君子汤之党参、茯苓、白术、炙甘草补脾益气,培后天之本;四物汤之当归、熟地、白芍滋阴补肾、养血和肝,固先天之本;另外,佐官桂、陈皮、木香、大枣温补调气、纳气归元,使其既有四君四物之气血双补之功,又有温纳疏利之力,使全方补而不滞,滋而不腻,补气养血,调和阴阳。不管临床表现如何,只要是气血不足、五脏虚损,均可灵活加减使用。
  健康回音壁
  中医认为肝"在志为怒",所以七情中的"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大怒伤肝,可导致肝的疏泄失常,而出现心烦易怒、面红耳赤,甚至吐血、不省人事等症状。调节情志,化解心中的不良情绪,使自己保持好心情则有利于养肝。
  现在,生活压力使很多人都没有好心情,其实你可以找个时间去附近的公园转转,那里有花有草有树,视野也开阔,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对身心健康有益。满目的绿色会给人带来舒畅的好心情,对肝脏的养护也有利。  第二章王玉川:养生之道一脉相承,用《黄帝内经》掘开健康通道
  王玉川,男,汉族,1923年9月出生,江苏奉贤(今属上海市)人。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黄帝内经》和中医基础理论专家。他是中医界最早研究《黄帝内经》理论体系、学术内涵的中医学家。他主要的研究领域为阴阳学说的演变、气血循环理论、五行学说、运气学说以及河图洛书等,有《黄帝内经素问译释》、《内经讲义》、《中医养生学》等专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王玉川为人淡泊、低调、生性高洁。他名下的79级硕士研究生陶广正教授,得知恩师被评为"国医大师"后,欣然提笔:"为人淡泊,不慕虚名。师出名门,有真才实学;学富五车,而无头角夸诞。虽非博导,而众多博导皆曾受教;未登讲堂,而授课讲稿竟出其手。著述不多,却不乏真知灼见;临床虽少,却每能一丝不苟。审查论文,从不敷衍;撰写书评,必中肯綮。尊为国医大师,谁敢谓曰不然!"
  阴出阳入,气血循环--《内经》里的中医养生原理
  大师手记
  历代医家不知《内经》中有"阴出阳入,气血循环"的理论,因此,对《灵枢·根结》的注解和章节分类,不是割裂了理论的系统完整性,便是误将几种观点不同、方法各异的气血循环学说混为一谈。
  --摘自《北京中医学院学报》
  国医释读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也是我国第一部养生宝典。王玉川教授研究《黄帝内经》数十年,许多观点得到同行认可和赞誉,其中关于《内经》气血循环理论的研究颇受瞩目。王教授指出,《内经》中的气血循环理论是以"阴出阳入"为基础的,故而称为"阴出阳入循环学说"。
  《内经》有云:"阴者主脏,阳者主腑。阳受气四末,阴受气于五脏。"意思是说,阴经属脏,阳经属腑,阴经和阳经中的气血,起点和终点不同,流向也不同。阳经中的气血由四肢流向六腑而终于五脏;阴经中的气血则于五脏流向躯干,终于四肢而末端与阳经交经。十二经脉中的气血,就是这样运行着的。简而言之,正如《内经》所说,"明知终始,五脏为纪,阴阳定矣",即以五脏为中心,阴经主出,阳经主入。
  《黄帝内经》的"阴出阳入"气血循环学说,为中医打下了理论基础,同时也开创了中医保健的先河。气血畅通,则百病不生;气血不畅,则疾患自现。因此,任何疾病,不论在脏腑、经络,或在皮肉筋骨,都离不开气血,都要从调理气血入手。尤其是对于一些无法确定病机的疑病、杂病,从气血入手是最便捷,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如今,许多年轻人经常会感觉头昏脑涨、腰酸背痛、食欲不振、夜眠不安、困倦乏力,甚至情绪不稳、注意力不集中,到医院一检查,却查不出什么毛病,要治病也无从下手。其实,导致这种状况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运动量越来越少,体内血流速度减慢,代谢物不能及时清除而积淀在体内各系统的通道中,致使经络阻塞。说白了,也就是气血不通。这种状况,除了通过药物以畅气血之外,最主要的还是放慢生活节奏,适当让身心放松,平时多做一些运动。
  健康回音壁
  以下6种方法,可以让你迅速判断自己气血是否充足,从而做出相应的调节。
  1.看眼睛
  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表明你气血不足了。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则代表气血不足。
  2.看皮肤
  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等,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无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等,则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3.摸手的温度
  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温暖的,代表人气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表示气血不足。
  4.看指甲上的半月形
  正常情况下,半月形应该是除了小指都有。大拇指上,半月形应占指甲面积的1/4~1/5,其他食指、中指、无名指应不超过1/5。如果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说明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气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半月形过多、过大,则易患甲亢、高血压等病。
  5.看牙龈
  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只要发现牙齿的缝隙变大了,食物越来越容易塞在牙缝里,就要注意了,说明身体已在走下坡路,衰老正在加快。
  6.看睡眠
  成人如果像孩子一样入睡快、睡眠沉,呼吸均匀,一觉睡到自然醒,表示气血足;而入睡困难,易惊易醒、夜尿多,呼吸深重或打呼噜的人都是血亏。  王氏健脑三原则:健脑强骨,动静结合,协调身心
  大师手记
  脑力劳动者长期承受单一姿势的静力性劳动,使肌肉处于持续紧张的状态,易致气血凝滞,可诱发多种疾病。因此,脑力劳动者的保健原则应是健脑强骨,动静结合,协调身心。
  --摘自《中医养生学》
  国医释读
  脑力劳动者是亚健康的高危人群,据一项调查显示,近90%的脑力劳动者处于不同程度的亚健康状态。这是因为,大脑是人体最为精密的"仪器",脑力劳动者长期承受单一姿势的静力性劳动,使肌肉处于持续紧张的状态,易致气血凝滞,脑供血不足,从而诱发各种疾病。
  对此,王玉川教授提出了以"健脑强骨,动静结合,协调身心"为核心的脑力劳动者的保健原则,对于脑力劳动者保持身心健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体方法如下:
  1.学会科学用脑
  勤奋工作,积极创造,可以刺激脑细胞再生,恢复大脑活力,是延缓人体衰老的方法。然而,大脑不能过度使用,一般连续工作时间不应超过2小时;在眼睛感到疲乏时,应该停下来闭目默想,然后眺望远景,做深呼吸数十次;另外,连续用脑时,还应注意更换工作内容,如高度抽象思维之后,可替换读外语、听录音、看图像,以利于左右脑活动的平衡。
  2.利用营养调配补脑
  脑组织由脂质、糖蛋白、钙、磷等物质构成,大脑在活动时还需要多种物质参与代谢,因此脑力劳动者除每日摄取必要热量外,还必须补充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如此才能保证大脑正常工作。
  (1)钙和磷
  钙和磷是神经细胞不可缺少的元素,缺少时将导致神经过敏、失眠、焦躁和痉挛。
  (2)镁
  镁是保持良好记忆所必需的元素。含镁元素的食物有坚果仁、奶、蛋、鲜鱼、动物内脏及海产品等。
  (3)谷氨酸
  谷氨酸又称"智慧酸",为大脑思维功能所必需,鲜奶、鲜蓐、鲜肝、味精及其他鲜味食品中都含有这种物质。
  (4)B族维生素
  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存在于叶菜、粗粮、麦胚、豆类、酸奶、啤酒中,多吃有助于脑物质能量代谢,增加脑力。
  3.运动按摩保健法
  脑力劳动者通过运动和按摩可以达到舒筋活络、调畅气机的目的,从而防止各种骨关节病、心脏病、脑病的发生。
  (1)运动保健
  跑步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状态和内脏功能,从而保证大脑充足的血氧供应。另外,乒乓球、网球等球类运动可以提高大脑信息传导、反馈的速度,从而增强大脑反应的敏捷性。
  (2)脑部按摩
  头顶按摩,即以两手搓头皮,从前发际到后发际做梳头动作。头侧按摩,用两手拇指按住太阳穴,其余四指从头两侧由上至下做直线按摩。再按揉太阳穴,顺时针与逆时针方向各数次,浴面摩眼。两手搓热后,从上至下,从内至外摩面数次,然后做眼部保健操,此法用于工作后大脑疲劳时。
  健康回音壁
  经常倒时差会给大脑的健康带来危害。如果一个人经常横渡许多时区,那他的大脑将会受到损害并带来记忆方面的问题,其罪魁祸首可能是大脑在人频繁倒时差的过程中释放应激激素,应激激素会损坏顶叶和记忆。此外,轮班工作者也面临同样的危险,与经常倒时差一样,频繁改变工作时间也会给身体和大脑带来压力。  养肾,试试王氏强肾保健功法
  大师手记
  《内经》讲"肾恶燥,即食辛以润之",你别净顾着补阳,加点细辛这类通药试试。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国医释读
  中医理论认为,肾气充足,性功能旺盛,可有效保持身心健康。然而,强肾保健并不像我们平常所认为的那样,吃点大补的药就可以了。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的"肾恶燥",有时候反而越补越虚。
  其实,中医关于养肾的方法有很多种,除药物之外,还有饮食、推拿按摩、针灸、气功等,都能达到强肾壮阳的目的。在王玉川教授执笔的《中医养生学》里,就介绍了一些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养肾功法,在此摘录几则,以供参考:
  1.叩齿咽津翕周法
  本法包含两点:第一,每日早晨起床后叩齿100次,然后舌舔上腭及舌下、齿龈,含津液满口之后再咽下,意送至丹田,此为叩齿咽津。第二,收缩肛门,吸气时将肛门收紧,呼气时放松,一收一松为1次,连续做50次,此即翕周。本法有滋阴降火、固齿益精、补肾壮腰的作用,能防治性功能衰退。
  2.双掌摩腰法
  取坐位,两手掌贴于肾腧穴,中指正对命门穴,意守命门,双掌从上向下摩擦40~100次,使局部有温热感。本法有温肾摄精之效,对男子遗精、阳痿、早泄,女子虚寒带下、月经不调等,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3.按摩下肢涌泉法
  取坐位,双手搓热后,双手掌分别紧贴脚面,从趾跟处沿踝关节至三阴交一线,往返摩擦20~30次,然后用手掌分别搓涌泉穴100次。摩擦时,最好意守涌泉穴,手势略有节奏感。本法有交通心肾、引火归源之功,对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遗精等症都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4.疏通任督法
  取半仰卧位。点神阙:一手扶小腹,另一手中指点按神阙穴(位于脐窝正中),默数60个数,然后换手再做一次。搓尾闾:一只手扶小腹,另一手搓尾闾(即尾骨)30~50次,然后换手重做30~50次。揉会阴:一只手或双手重叠扶在阴部,手指按在会阴穴上,正反方向各揉按30~50次。揉小腹:双手重叠,在小腹部正反方向各揉按30~50圈。此功法温运任脉,疏通任督,培补元气,燮理阴阳。本法久练有疏通经络、滋阴补肾、调节任督冲脉等功能,对前列腺炎、泌尿结石、子宫疾患有良好的防治功效。
  上述各法,既可单项做,也可综合做。只要认真坚持这些保健功法的锻炼,就能使肾气旺满,阴阳协调,精力充沛,从而起到防治疾病、延缓衰老的作用。
  健康回音壁
  中医对肾的认识,内涵比现代医学解剖之"肾"广泛。它认为肾在人体内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又包含多种功能的脏器,与膀胱、骨髓、脑、头发、耳、二阴等构成系统,内藏元阴元阳,为水火之宅,是先天之本、生命之根。
  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正是由于肾中精气的盛衰变化,而呈现出生、长、壮、老的不同生理状态。人从幼年开始,肾精逐渐充盛;到了青壮年,肾精进一步充盛,达到极点,体壮实,筋骨强健;而等到老年,肾精衰退,形体也逐渐衰老,全身筋骨运动不灵活,齿摇发脱,呈现出老态龙钟之象。  第三章王绵之:方剂大家向现代人推荐中医常用方
  王绵之,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现代中医方剂学创始人。1923年出生于江苏省南通市一个中医世家,15岁开始随父识药辨病、出诊理症,研读中医典籍,19岁正式悬壶乡里。1955年,考入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培训一年,后留校任教。1957年,调入北京中医学院工作,担任方剂教研室主任。2009年6月被授予首届"国医大师"称号。7月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
  王绵之教授从事中医工作60余年,在长期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中医方剂学在他手中逐步成熟,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方剂学科的建立,联系了中医基础和临床,沟通了中医和中药,衔接了传统中医和现代科学方法,为培养中医药人才开创了一条新途径。在辨证施治上,他善于兼融西医学说,特别注重患者的社会性和寓防于治,曾治愈脑干肿瘤、小脑肿瘤、垂体瘤、格林巴利综合征、1型糖尿病、先天性免疫功能低下等多种疑难病症,深受患者信赖。
  感冒,来一剂加味香苏散
  大师手记
  作为四时感冒风寒表证来说,这(加味香苏散)是一个基本方,对于一些身体比较弱的老人或者小孩,以及妇女经期的感冒比较好。另外,这个方子还有个好处,有香附、陈皮、苏叶,所以素有胃脘痛、胃气痛、胃寒痛,又受了外感,同时感觉胃不舒服的,可用此方,因为其还有理气健胃的作用。
  --摘自《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国医释读
  有些人一年四季动不动就感冒、发烧、流鼻涕,春天没有及时加衣服,夏天吹一吹空调,秋天空气太干燥,冬天一不小心受点凉,感冒就立刻找上门了,甚至自己在平时生活中已经很注意了,但只要周围的人有点风吹草动,自己就跑不掉。其实,这主要是体质决定的,一般来说,这些人的特征是肌肉脆弱、腠理疏松,也就是说皮肤松懈不紧凑。
  中医理论认为,凡是肌肉隆起的部位不结实,腠理疏松并且皮肤不致密的,肌肉通常比较脆弱,这样的人容易患感冒。对于这样的感冒,西药往往治标不治本,而一些中成药又总是药性太弱,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煎几剂汤药来吃,多吃几次,一旦有感冒的苗头就吃,就能把体质改变过来,使自身抵抗感冒的能力增强。在此,王绵之教授向大家推荐了《医学心语》中所载的加味香苏散,对于这类四时感冒非常有效。
  【组成】紫苏叶5克,陈皮、香附各4克,炙甘草2.5克,荆芥、秦艽、防风、蔓荆子各3克,川芎1.5克,生姜三片。
  【用法】水煎,温服。
  【功效】发汗解表。
  【主治】四时感冒。头痛项强、鼻塞流涕、身体疼痛、发热恶寒或恶风、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等症。
  王教授指出,感冒有很多种,有风寒引起的,有风热引起的,还有风寒、风热夹湿引起的,而加味香苏散所治的主要是四时感受了风寒之邪。由于病症比较轻,所以用药也比较轻,主要是用苏叶、荆芥来解表,在此基础上加秦艽、防风有助于解散肌表所受的风寒,加川芎帮助苏叶、蔓荆子上行而散风,跟川芎合起来治头痛。对于一些身体较弱的老人或者小孩,以及妇女经期的感冒比较好。
  健康回音壁
  有不少人认为,感冒初起,趁难受还不明显,去打打球、跑跑步,痛痛快快出身大汗,会让感冒的症状减轻一些。其实,这是极不科学的,运动的结果只能像"抱薪救火"一样,让小感冒变成大病。这是因为,运动时会大量出汗,体内的毒素排出较快,表面上看,可以暂时缓解感冒的症状,但会埋下不小的隐患。一般,居烈运动后大约24小时内,会出现免疫抑制的情况,在这段时间里,免疫细胞开始"罢工",进行休息调养,而病毒入侵体内,正需要免疫系统与之斗争,没有免疫细胞,病菌自然分外猖狂,很可能让小感冒演变为病毒性心肌炎、肺炎、风湿病。同时,运动后机体代谢会相对旺盛些,这样大量消耗体内的糖、脂肪、蛋白质等,会削弱身体的抵抗力,"脆弱"的抵抗力在人多的运动场合,常常经不起细菌的攻击,加重感冒的程度。因此,感冒之后千万不要剧烈运动。  孩子腹中生虫,古方"肥儿丸"灭之
  大师手记
  肥儿丸是个很平和的药,是适宜于小孩有虫积的方剂,效果挺好,而且价钱很便宜,主要是消积、杀虫,但它更主要的作用是止泻。
  --摘自《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国医释读
  中医很早便认识到,寄生虫能引起疾病,称为"虫积"。虫积病多见于孩子,原因大多是由于饮食不慎、吃太多生冷瓜果及不洁食物等,导致体内湿热,酝酿生虫。一般来说,虫积会表现为腹痛、食欲不佳、面黄肌瘦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出现厥逆、腹胀不通、呕吐,甚至酿成蛊症。
  王绵之教授从事方剂学研究多年,对古代验方颇有研究。他认为,治疗幼儿虫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载的"肥儿丸"疗效显著。
  【组成】炒神曲300克,黄连(去须)300克,肉豆蔻(面裹煨)150克,使君子(去壳)150克,炒麦芽150克,槟榔(晒)120克,木香60克。
  【用法】将上药碾细筛净,取鲜猪胆汁和为小丸,每丸约重3克。开水调化,空腹时服一丸。1岁以下小儿服量酌减。
  【功效】杀虫消积,健脾清热。
  【主治】虫积腹痛、消化不良、面黄肌瘦、肚腹胀满、发热口臭、大便稀溏等。
  王绵之教授指出,肥儿丸是一种相对平和的药,是适宜于小孩有虫积的方剂。方中肉豆蔻温中、涩肠、止泻,所以在脾胃虚、有积滞、有虫的时候用它,效果是非常好的。另外,在用使君子的时候要注意,它是有壳的,而使君子是用肉的,它就像花生果,是用花生仁,一定要打开、敲碎,分量也要注意,不然它的性味熬不出来。
  健康回音壁
  作为家长,在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幼儿卫生,使其远离寄生虫病。一般来说,幼儿常见的寄生虫病有以下几种,家长可以有针对性地防治。
  1.蛔虫症
  蛔虫症是幼儿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得了蛔虫病,孩子可表现为食欲不佳和肚子痛,痛的部位在肚脐附近或稍上方。得了蛔虫病,有些孩子还会出现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兴奋不安、睡眠不好、夜晚磨牙、易惊等,个别孩子有偏食和异食癖。蛔虫的寿命是1~2年,只要孩子注意个人卫生,不吃不洁食物,不吮手、饭前便后洗手,1年内,虫体就可自然从腹中排出,使孩子病愈。当然,也可给孩子服药,可用肠虫清或其他驱蛔药。
  2.蛲虫症
  在孩子3岁以内,如果卫生条件不好,很容易患上蛲虫病。患了蛲虫病后,由于蛲虫的雌虫在夜间会到孩子的肛门附近排卵,所以孩子主要的表现是屁股痒,有时还会因搔抓而引起皮炎。因为蛲虫的寿命不过1个月,所以,只要注意每天烫洗孩子的内衣裤和小褥单,不要让孩子吮手和抓小屁股,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孩子就可自行痊愈。当然,为加速病愈,可给孩子服用药物,也可外涂药物。
  3.钩虫症
  钩虫病多发于5~7岁的孩子。患了钩虫病后,皮肤可有痒疹及匍行丘疹、小疱疹,孩子会因瘙痒而抓挠,因抓挠又引起炎症,当钩虫移行至肺可引起肺炎,移行至肝、眼等处也会引起相应反应。预防的方法是在流行区如华南、华中、四川、海南等地,不要让孩子光着脚在泥土中走或裸身坐在地上玩,以及加强粪便的无害化处理。  汤药,煎法不对可能成毒药
  大师手记
  煎药当中要注意几个问题。首先,药一定要多浸多泡,先用水泡一个小时左右,泡透了以后再煎。……煎煮时开始用大火,煮开以后就要用小火。一旦不注意煎煳了,不要因为煳一点还无所谓,再加一点水熬进去,服用后可能会像急性胃肠炎一样,腹部绞痛,又吐又泻。
  --摘自《王绵之方剂学讲稿》
  国医释读
  王绵之教授精通汤药煎服,下面就是他关于汤药煎服的一些建议,服用汤药的朋友们需要注意。
  1.煎药法
  (1)煎汤药的器具不能用铁器,也不能用钢精(铝)锅,最好是用沙锅、搪瓷锅。另外,药锅上还要有盖子。
  (2)煎药最好用天落水、地面水,也可用地下水、自来水,用自来水需要注意多放一些时间,可以消毒。
  (3)在用火方面,现在的煤炉、煤气、电炉,比过去的桑柴火、芦苇火要好,因为它可以控制温度、控制时间。
  (4)一般来说,清热药、泻下药、解表药煎的时间宜短,其他药煎的时间可以长点,特别是滋补药,要更长些。
  (5)煎药前,药一定要多浸多泡,一般先用水泡一个小时左右,如茯苓、鸡血藤时间要长一些,泡透了以后再煎。
  (6)煎煮时开始用大火,煮开以后要用小火。煎煳了必须倒掉,不要再加水熬,否则会腹部绞痛。
  (7)一般情况药煎两次,有的药剂特别大,药含的汁特别多,如补益剂中党参、黄芪、当归、熟地、枸杞子、天冬、麦冬等,可以煎3次。
  (8)有些药需要先煎,用机器粉碎的可以先煎10分钟,人工打碎的至少要煎1个小时。先煎的药应该等凉了再加其他药进去,等它泡透了再煎。
  (9)还有一些药需要后下,如砂仁、蔻仁等药煎好以后,放进去,用筷子一搅,盖好闷着就好了,不用再煎,否则就没有香味了。
  (10)有些药需要包煎,一是防止毛样东西刺激咽喉,如旋覆花;二是防止黏的东西容易煳锅,如菟丝子、车前子等。
  (11)小儿吃药比较困难,可以减少药量,熬的时候先用开水泡,但是要密封,冷却以后放在火上熬一次就可以了,这样煎一次作两次服,药水的量减了一半。
  2.服药法
  (1)中医汤剂的习惯用量,一般是一剂药煎两次,为一天量。有时病比较重,可以适当加量。
  (2)药一般要温服,不要留在药罐子里热,煎好后应该倒出来,服药时隔水加温就可以了,这样可以避免冷服对胃的刺激。
  (3)服药应注意与吃饭隔开,即空腹服药,一般离吃饭1~2个小时就是空腹了,不一定早晨吃才是空腹。
  (4)有些药要注意时效,特别是打碎以后,如杏仁、桃仁、牛蒡子,凡加热炒过或存放时间长了会走油,吃了容易吐。
  (5)在病人昏迷时,或者高热的病人,可以用羊角,把角尖锯掉,放在嘴里慢慢灌。  (6)补养药,或治疗内科杂病的一些汤药,不是由于外邪引起的,服药的时间可以不拘。
  (7)祛邪的药,如发汗药、清热药、泻下药,煎的时间不宜过长,服头煎跟二煎通常间隔三四个小时。
  (8)有外邪的病,例如解表药,服药的最好时间是在半夜。
  (9)慢性病、内科杂病往往需要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用药,不影响工作,可照常上班,早上空腹服就行了。
  (10)驱虫类药以临服前为好。
  (11)泻下药除了外感病、热积,以空腹服为好。
  (12)疟疾用中药治疗,一定要在发病前1~2个小时服,迟了,吃药反而会导致症状加重。另外,疟疾定时发作,提前说明病容易好,推后说明病加重了,计算时间时必须把这个时间算在内。
  (13)寒病用热药治,可等药汁凉一凉,防止服用以后病气太盛,容易吐。吐时可在舌头上用鲜生姜稍微擦一擦,严重的可以加生姜汁三五滴,不能多。
  健康回音壁
  在煎煮中药之前,有些人觉得中药很脏,总是习惯用水洗洗,其实,用水洗药会降低药效,原因如下:
  1.使药材的水溶性成分丢失
  由于不少药材中含有糖和苷类,可溶解于水,经水洗后,将丢失一部分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
  2.使粉末类药材丢失
  中药中有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如桃仁、龙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
  3.使部分药材辅料丢失
  由于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易溶于水,若用水冲洗,可导致部分辅料丢失。如常用药材中的胆南星、酒制大黄等。
  因此,在煎煮中药之前,不宜用水冲洗药材。  快乐是最好的抗癌药
  大师手记
  这个肠癌我对它有点儿藐视,因为肠子特长,去了一点儿没关系,最多是底下的去掉了,再开个洞。……你紧张它也不会就好了,只会加重,施加了压力嘛。现在都证实了,神经跟内分泌的问题、内分泌跟内脏功能的问题,没有好的影响,何必呢?
  --摘自《养生经方》
  国医释读
  很多人可能认为,老中医都懂得养生之道,必然很少得病,甚至不得病。事实并非如此,老中医也是凡身肉体,可能先天体质不好,也可能工作繁忙,疏于保健,生病是经常的事,甚至有时候得的还不是什么头疼脑热的小病。有谁能想到,86岁的国医大师王绵之老人曾经两次与癌症相遇,结果他都一一化解了。许多人都好奇,觉得他一定有什么抗癌秘方。确实,他有一个秘方,而这个秘方非常简单,那就是快乐。
  快乐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笑。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人的身体是一个天然药库,当人们欢笑的时候,就能分泌出一种快乐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快乐荷尔蒙"。正是这种快乐荷尔蒙,起到了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王绵之教授就是利用这种快乐荷尔蒙战胜癌症的。
  2000年秋天,王绵之教授突然因为肠道大出血而被送进了北京协和医院,检查结果出来之后,让所有人大吃一惊--造成他大出血的原因是结肠癌。很多人一听到癌,可能就已经支撑不住了,但王绵之教授没有,他依然每天开开心心的。在一次采访中,他对记者说:"这个肠癌我对它有点儿藐视,因为肠子特长,去了一点儿,没关系,最多是底下的去掉了,再开个洞。"事实正像王绵之教授预料的那样,轻松乐观的心态让他在手术后恢复得很好。
  然而,命运好像很嫉妒这个喜欢笑对人生的老人,距离第一次癌症治愈还不到半年时间,王绵之教授就被确诊患上了左上肺鳞癌。不过,第二次癌症依旧没有掩盖王绵之教授脸上的笑容,没过多久,他就出院回家了,又跟往常一样开始接待来找他看病的患者。
  谈到两次抗癌的经历,王绵之教授说:"如何来延长生命,特别是把生存的质量提高,用现代语来说,这底下有学问,学问就是这样,不要妄求,怕死就是妄求。老想今天怎样长寿、明天怎样长寿,这违反自然规律呀,不可能的事情,你心态一淡,相反倒比你想的还长了。"
  健康回音壁
  早在20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约有1/3的恶性肿瘤可以预防,1/3可以治愈,1/3的患者可减轻痛苦和延长生命。对于这三个1/3,我们可以这样解释:第一个是说,只要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合理饮食,有1/3的恶性肿瘤可以预防。第二个是说,1/3的癌症是可以治愈的,也就是说能保证5年生存率(如果癌细胞没有被消灭干净,经过5年的增殖,就会被再次检查出来。如果5年后病人没有复发,就意味着已经痊愈)。像早期宫颈癌、乳腺癌、直肠癌、鼻咽癌、喉癌以及胃癌等,目前治愈率已达到了95%。第三个指的是,像肝癌、胰腺癌或者其他晚期癌症患者,虽然彻底治愈的希望不大,但是可以通过科学治疗来延长生命。因此,抗癌最关键的是要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不要一知道自己得了癌症,就觉得这辈子完了。  王绵之大师践行的四点养生妙法
  大师手记
  现在动不动弄点儿冬虫夏草吃吃……我自己算了算,我一年才吃180克,我每天吃半克,研成细面儿,我自己配成药,我每天就拿牛奶调着吃。你说这很微乎其微的,一天才半克,这种在于持之以恒,你拿十天的量搁在一天吃了,浪费,身体还造病,对身体没好处。
  --摘自《养生经方》
  国医释读
  每天保持愉悦的心情,是王绵之教授长寿的秘诀,与此同时,和其他国医大师一样,他也有一些养生方法。2005年,王教授接受央视《中华医药》栏目的专访,谈到了一些养生的小窍门,我们为大家总结了四点:
  1.吃东西不"忌讳"
  王绵之教授认为,只要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吃东西不应该有什么过分的禁忌,而是应该每种食物都吃一些,这样营养才能均衡。
  2.吃冰激凌多在嘴里含一会儿
  王绵之教授从小爱吃甜食,进入老年之后,他居然喜欢上了冰激凌,而且还吃得很有讲究。在吃冰激凌的时候,他喜欢在嘴里多含一会儿。他说,这样下去就会使温度升高,对身体没有什么坏的影响。
  3.冬虫夏草每天半克
  在平时饮食中,王老会吃些虫草来保持身体健康,分量很少,每天只需要半克,研成粉末,放入牛奶中溶化后服用即可。他说:"这种在于持之以恒,你拿十天的量搁在一天吃了,浪费,身体还造病,对身体没好处。"
  4."腹式呼吸"吐故纳新
  在王教授眼中,真正对身体起到根本性作用的除了健康向上、从容不迫的心态,还有就是注意锻炼。在练功的时候,他强调脑子里要空、要静,呼吸调匀、心率放慢,全身放松,集中意念。另外,他还有一个小窍门,那就是使用腹式呼吸,方法很简单:向外呼气时瘪肚子,向内吸气时鼓肚子,按照正常的呼吸频率即可。他说,这样可以将身体里的废气呼出去,然后再将新鲜的空气吸入体内,起到吐故纳新的作用。
  健康回音壁
  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与天然人参、鹿茸并列为三大滋补品。服用冬虫夏草补虚,要因人因病而异,或单药服用,或配合其他药同用。在此,为大家介绍两种冬虫夏草药膳:
  1.虫草苁蓉炖羊肉
  【材料】冬虫夏草10克,炮天雄10克,肉苁蓉10克,羊肉100克,生姜2片。
  【做法】羊肉放开水锅中煮5分钟,取出洗净,冬虫夏草、炮天雄、肉苁蓉分别用清水洗净,放入炖盅,加水适量,盖好,炖3小时,下盐调味食用。
  【功效】此汤可用于女性滋补养颜,对于黑眼圈、头晕眼花及飞蚊症等效果显著。
  2.冬虫夏草鸭
  【材料】雄鸭1只,冬虫夏草5~10枚,葱、姜、食盐各适量。
  【做法】雄鸭去毛及内脏,洗净后,放在沙锅或铝锅内;再放入冬虫夏草和食盐、姜、葱等调料,加水,以小火煨炖,熟烂即可(或将冬虫夏草放入鸭腹内,置瓦锅内,加清水适量,隔水炖熟,调味服食)。
  【功效】补虚助阳。适用于久病体虚、贫血、肢冷自汗、盗汗、阳痿、遗精等症。  第四章邓铁涛:最好的医生治未病
  邓铁涛,1916年10月出生于广东省开平县一个中医世家。他自幼受父亲的熏陶,逐渐走上了中医药学之路。1932年,邓铁涛考入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系统学习中医理论,期间先后跟随陈月樵、郭耀卿、谢赓平等名家实习。毕业时,正赶上抗日战争爆发,他辗转各地,行医谋生。新中国成立之后,他积极投入祖国医学的恢复当中,在中医教学、医疗、科研等领域相继取得极高成就。现今,邓老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被授予"国医大师"称号。
  邓老从事中医工作6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善于运用中医脾胃学说论治西医多个系统的疾病以及疑难杂症,如重症肌无力、萎缩性胃炎、肝炎、风湿性心脏病、红斑狼疮等,并成功研制了中成药"冠心丸"、"五灵止痛散"。另外,邓老还将中医的养生保健思想运用于生活中,将古人所说的"上工治未病"作为长寿的一个指导思想。他认为:"未来医学必将把养生放在最重要的地位,未来医院将向保健院的模式发展。"
  遵循作息规律,开启健康生活
  大师手记
  科学健康的作息节律很重要,应该成为日常养生保健的基础工作。合理恰当地安排好每天的工作、学习、活动和休息,可以使我们保持旺盛的精力,维护身心的和谐与健康。
  --摘自《寿而康:邓铁涛谈养生》
  国医释读
  人类的作息是有一定规律的,远古人类顺应自然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模式,后经长期衍化发展,生活模式基本固定为一日三餐、昼出夜寝。我们的身体也适应了这种作息节律,一旦打乱,就会对身心造成不好的影响。
  《管子》有云:"起居不时……则形累而寿命损。"长期生活起居缺乏规律,或虽有规律却是不健康的"坏规律",比如经常开夜车、不吃早餐、饭后倒头便睡、不爱运动等,都会打乱人体内环境的平衡,引起气血失和、阴阳失调。
  以睡眠为例,中医认为,"夜卧则血归于肝",经常熬夜容易耗损人体的阴津,导致阴阳失和,这也是为什么熬夜之后容易上火的原因。一夜未睡之后,次日脸上就多出几个痘痘,嗓子也变得干痛起来,一些爱好足球的球迷朋友们,你们是不是有过这样的体会呢?
  因此,邓老建议我们,安排好每天的学习、工作、运动、饮食、起居等日常活动,形成规律,让生活变得健康、有规律起来。
  健康回音壁
  下面是邓老每天的起居安排,只要在家中,基本上都是按此进行,很少打乱,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1.早晨起床。
  2.床上静坐,呼吸吐纳。
  3.自我保健按摩(从头开始,渐及全身)。
  4.饮茶。
  5.打八段锦。
  6.早餐。
  7.早餐后练气功。
  8.读书、看报、写文章等。
  9.中午绕楼散步10圈。
  10.午餐。
  11.午餐后看会儿报纸。
  12.午睡(13:00~14:30)。
  13.读书、看报、写文章等。
  14.打太极拳。
  15.晚餐。
  16.看会儿电视。
  17.21:00洗澡(冷热水交替)。
  18.练30分钟气功,然后看书读报。
  19.23:00之前准时就寝。  邓氏欲望养生法:化小欲为大欲,变伤身为养生
  大师手记
  积极、正确的欲望对养生同样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为人类事业发展而生的欲望,乃为欲望之大者,为浩然正气,对养生具有莫大的好处。因此,把握好欲望的大小关系,舍小欲、私欲而怀苍生之念;做好"求"与"放"的平衡,入世却宠辱不惊,正是养心正道之所在。
  --摘自《长寿有道:名老中医谈养生》
  国医释读
  在中医养生学中,经常会提到节制欲望的理念。确实,欲望太多对人体的危害是极大的。老子说:"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意思是说,罪过莫大于欲望膨胀,祸害莫大于不知道满足,凶险莫大于欲望得以放纵。所以,知道满足的富足平衡心理,是永远的富足。此外,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里也说:"常人不得无欲,又复不得无事,但当和心少念,静身损虑,先去乱神犯性,此则啬神之一术也。"意思是说,人是血肉之躯,是有情有欲的,要断绝它做不到,也不必要,但需要节制它,这是守神的一种方法。
  诚然,欲望过多对养生极为不利,但我们也要区别对待。邓铁涛教授认为,对人体有害的是那些私欲、小欲,为人类事业发展而生的"大欲"则是一股浩然正气,对养生具有莫大的好处。因此,我们要把握好欲望的大小关系,舍小欲、私欲而怀济苍生之"大欲"。
  中医养生学认为,立志养德是精神养生中的调神养生法之一,即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充满信心,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养生保健的重要一环。中医还认为,道德高尚,光明磊落,豁达大度,有利于神志安定,气血调和,精神饱满,形体健壮,能够达到养生的效果。与此同时,现代生理学和生物信息反馈疗法研究证明,坚定意志和信念,能够影响内分泌的变化,改善生理功能,增强抵抗力,有益于健康长寿。
  健康回音壁
  中医认为,小欲、私欲伤身,而要想节制这些欲望,达到养心之目的,必须戒除以下几种不良心理:
  1.自私心理
  私心太重,斤斤计较,以自我为中心,世上的好处自己捞完才心甘,否则就怨天怨地。有这种心理,整天劳心伤神,寝食不安,必然危害身心健康。
  2.嫉妒心理
  "人比人,气死人",任何方面都不容别人比自己优越,这种心理所产生的行为,不但容易在同行、同事、邻里和家庭之间产生摩擦,也易使自己整天处于焦虑烦躁之中,伤心劳神,危害健康。
  3.贪婪心理
  重财重利,贪欲无度,劳心伤脾,则百病丛生。
  4.阴险心理
  心胸狭小,心机阴险,以整治他人为乐。这种品性阴险的人,不但生活不能潇洒轻松,而且最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5.忧郁心理
  抑郁寡欢,思绪重重,叹老悲老。殊不知,"怕老老得快,叹病病自生"。此心不除,疾病更易缠身。
  6.怀疑心理
  对亲朋好友和同事,缺乏起码的信任和尊重。须知疑心过重是导致家庭失和、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
  7.回归心理
  总沉湎于往事的回忆中,倚老卖老,看不惯一切新生事物。此心不除,就会落伍,形劳精亏,积虑成疾。  老人运动用内功,不妨学学八段锦
  大师手记
  运动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汉代华佗的话是至理名言,他在论五禽戏时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谷气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不当使极",即言适量而不为过,过则于养生不利。
  --摘自《长寿有道:名老中医谈养生》
  国医释读
  在现代养生学中,运动占据着不可动摇的位置,几乎每个养生专家都要强调运动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邓老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养生经验的老中医,自然也同意运动是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他也指出,运动要"不使过度",过则于养生不利。
  邓老认为,运动分为外功与内功两大类,其中体操、跑步、外家拳术之类,重在使用外劲,属于外功;而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之类属内功。其中,内功用意不用力,以意为主,以意为引,以气运肢体,不偏不倚,不会伤气耗血,比较适合中老年人。
  邓老健身,以八段锦为主,每天早上一套八段锦,没有特殊情况,是不会落下的。他说:"八段锦作为我国古代导引术,其健身效果显著,是中华传统养生文化中的瑰宝。我每天都坚持做八段锦,不但运动了筋骨,而且起到了调理脏腑功能的作用。"
  除此之外,邓老还建议中老年人采用散步健身的方法。他表示:中老年人还可选择每天散步30分钟,医学上也称之为"医疗步行"。60岁以上的人,每天散步两次,每次30~40分钟,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每天午饭前,我都会围绕我住的楼房悠闲地散步10圈。"同时,邓老还指出,运动不单是体力的,也包括"脑力运动",读书、看报纸,使脑筋"运动";思考问题、写文章,脑部也可以"运动"。老年人不妨坚持写写日记,对预防老年痴呆有一定好处。
  健康回音壁
  体育运动固然有利于健康,但不可太过,否则不仅达不到养生保健的目的,还会对身体造成损害。史老先生就是一个典型运动过量的例子。
  史老先生今年已经78岁了,他一直是干休所里的运动尖兵--每天早晨6点起床,6:30~9:30爬山,然后回到院子里打打门球;午睡过后,又是运动时间,等小孙子放学了,还要陪着打半小时羽毛球;到了晚上,他还要散散步。
  这天,史老先生觉得有点头晕,而且又下着小雨,儿子劝他休息一天,别运动了,可老人就是不听,他觉得这些小病活动活动,出点汗就没事了。然而,他刚出去没多久,儿子就接到了街坊的电话,史老先生在路上晕倒了,正往医院送,等儿子赶到医院的时候,老人已经去世了。
  小贴士
  八段锦是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气功功法,形成于12世纪,后来在历代流传中形成许多练法和风格各具特色的流派。它共由八节组成,再加上体势动作古朴高雅,故以"八段锦"为名。八段锦的体势有坐势和站势两种。坐势练法恬静,运动量小,适于起床前或睡觉前锻炼。站势运动量大,适于各种年龄、各种身体状况的人锻炼。  邓氏温胆汤--邓老治疗冠心病的常用方
  大师手记
  冠心病是由于人体正气内虚,加上劳逸不当,恣食膏粱厚味,或七情内伤,以致痰淤痹阻心络而成。……病机为本虚标实,痰淤相关。本虚主要为心阴心阳虚,标实主要为痰与淤。因心主火,为阳中之阳,故阳气虚是主要方面。
  --摘自《邓铁涛医案与研究》
  国医释读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病,一般表现为胸腔中央发生压榨性疼痛,严重的还可以迁延到脖子、下巴、手臂乃至胃部。它与心绞痛的间歇性疼痛不同,即使患者停止运动或在紧张情绪消失后也会存在。在其发作时,还可能伴有眩晕、气促、出汗、寒战、恶心及昏厥等症状,严重的还可能因心力衰竭而死亡。
  对于冠心病,邓老具有多年的临床经验,他针对南方人多为气虚痰阻的病理特点,提出了"正虚为本,邪实为标"、"五脏相通,心脾相关"、"痰淤相关,以痰为主"的冠心病三大论断。在治疗上,他主张益气除痰祛淤,喜欢用温胆汤加参(党参、丹参),被同行推为"邓氏温胆汤"。
  【组成】竹茹10克,枳壳6克,橘红6克,法夏或胆南星10克,云苓12克,甘草6克,丹参12克,党参15克(若口干,改党参为太子参30克)。
  【用法】水煎服。
  与原"温胆汤"相比,"邓氏温胆汤"以橘红易陈皮可加强宽胸之力;轻用竹茹意在除烦宁心,降逆消痞;枳壳代枳实,宽中又不破气伤正;党参补气扶正,且用量以15~18克为宜,多用反而不利豁痰通淤,或用太子参30克活血化淤。在临床上,它除了用于治疗冠心病外,还可用于治疗心衰及各种内科杂症。在具体治疗时,可以以治痰为主兼活血,也可以以活血为主兼祛痰。另外,气阴两虚者合生脉散;血淤胸痛甚者加田七末、豨莶草或失笑散;气虚甚者合用四君子汤或重用黄芪。血压高加草决明、代赭石、钩藤、牛膝;血脂高加山楂、布渣叶、草决明、何首乌。
  健康回音壁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现下列情况,应该及时就医: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2.听到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4.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7.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8.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大黄牡丹汤,对治阑尾炎
  大师手记
  急性阑尾炎是由于寒温失调或饮食失节或喜怒无度,而使"邪气"(淤秽之物如粪石之类)与"营卫"互相搏结于肠道,致使运化失职,糟粕积滞,气血淤阻,积于肠道而成肠痈。如果诱发肠痈的淤热没有出路,那么淤热与血肉便腐败成脓。本病为实证、热证。因此,有效而便捷的治法便是祛邪从下而出,邪有出路,则脓不成而证自安。
  --摘自《邓铁涛医案与研究》
  国医释读
  自从西医在中国迅速发展后,危重病人都送入了医院急诊室,中医治疗急症的机会几乎没有了。邓铁涛教授认为,中医治疗急症有许多散在的宝贵经验,问题是没有加以系统总结,使之成为有效常规手段。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邓教授便对急性阑尾炎运用针灸、中药及外敷法进行综合性治疗,使患者免受开刀之苦。
  急性阑尾炎,旧称盲肠炎,在中医当中被称为缩脚肠痈,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起病原因大多为脾胃功能失调,再加上其他诱因,如饮食不节、突然奔跑等,致使糟粕积滞,气血淤阻,积于肠道。如果诱发肠痈的淤热没有出路,那么淤热和血肉便会腐败成脓。因此,邓老常用"下法"治疗本病,方药以大黄牡丹汤为主方加减化裁。
  【组成】生大黄12克(必须后下),芒硝9克(冲服),桃仁6克,冬瓜仁24克,粉丹皮12克。
  【用法】上药(除芒硝外)加水6升,煎至1升,去渣后再加入芒硝,煎沸,一次服完。
  【功效】泻热破淤,散结消肿。
  【加减】痛甚者加蒲公英或田七末;热甚者加紫花地丁、金银花;出现包块者(阑尾脓肿)加皂角刺;虚者于后期酌加党参或吉林参以扶正。
  邓老认为,只要急性阑尾炎诊断一成立,越早用"下法"越好。用药三四小时后,若仍不见泻下,可再服一剂,必于当天达到泻下之目的。得泻后,第二天仍用"下法",直到痊愈。但后期泻下药应有所减轻,而增加清热解毒药。当然,病情恶化,如合并弥漫性腹膜炎时,"下法"则宜慎用。如果本病发展成为阑尾周围脓肿时,仍然可以用"下法"。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腹痛已除又没有发热,病看上去好像痊愈了,也仍需要服大黄牡丹汤三剂以彻底治愈。
  另外,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配合针灸治疗和外敷法。
  1.针灸疗法
  针刺阑尾穴(双侧),用泻法深刺之,运针一二十分钟,接电针机半小时,再留针1小时。每天1次,连刺3天。此点多有压痛,进针时须刺在痛点上。如果效果不佳,可以再强刺激足三里。有发烧、恶心、呕吐者加曲池、合谷、内庭等。每日针2~3次,至症状消失。体质较差、病情较轻的,宜用较弱刺激。
  2.外敷法
  三黄散外敷。用蜂蜜适量加水调匀,敷患处,药干即换。
  健康回音壁
  阑尾炎是以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为主要症状的阑尾炎性病变,多发生于青壮年。预防本病可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乐观。不良情绪易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从而使胃肠道功能失常,诱发阑尾炎。
  2.调节寒温。注意季节、气候变化,适时地调节自身机体与自然界关系,天热减衣,天寒添衣,尤其是保证腹部免受寒冷刺激,维护胃肠道的正常功能状态。
  3.饮食调理。
  (1)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否则会导致肠道正常蠕动发生改变,功能出现紊乱。
  (2)忌生、硬等难消化食物,避免加重肠道负担,导致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
  (3)细嚼慢咽,减少进入盲肠的食物残渣。
  4.防止便秘和腹泻。出现便秘和腹泻现象时,要积极寻找原因,及时调理和治疗,保持大便通畅和粪质正常。
  5.驱除肠道寄生虫。肠道寄生虫如蛔虫、蛲虫等,可进入阑尾腔,阻塞腔道,诱发感染而引起阑尾炎。
  6.适当参加体力活动。平日参加体育锻炼和体力劳动,可增强体质,提高胃肠道功能,增强机体抗病力,这对于预防阑尾炎来说是必要的。
  小贴士
  阑尾是人类的一种退化器官(食草动物的阑尾很发达),长约7~9厘米,直径约0.5厘米,位于腹部的右下方,盲肠内侧,近端与盲肠相通,远端闭锁。由于阑尾腔细小,又是盲管,食物残渣和粪石等容易掉入腔内,堵塞管腔引起发炎,形成阑尾炎。
  第五章任继学:强身健体有法循,日常生活多留心
  任继学,1926年1月出生于吉林省扶余县(现名三岔河),15岁从师吉林名医宋景峰先生,学成后投身革命,救治伤员。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后在吉林省中医进修学校(长春中医药大学前身)、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举办的教学研究班进修学习,并于1960年毕业。现任长春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从医60余年,任老在学术上不断创新,先后提出了内科杂病伏邪理论;脑出血从淤论治;《内经》道学内涵、象学内涵;真心痛清解化淤,兼调肝肾证治理论;脏器脏真病机、权变法等多种中医理论体系,以及薄厥、心包络病、肺胀、胆胀等27种常见病症的证治体系。同时,还完成了新学科中医急诊学的体系构建和急症医疗中心、心脑急症专科专病的建设工作。由于成绩突出,任老先后获得10余项国家级奖励,在2004年被国家授予白求恩奖章,并于2009年荣获"国医大师"称号。  冬季健身,方法不对反伤身
  大师手记
  太阳不出来你不要出去,冬三月此谓闭藏。冬天是闭藏,水冻地坼,无扰乎阳,这是什么意思,就是闭藏,人在冬天的时候阳气内收,阴气在外,所以到冬天闭藏的时候,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摘自《中华医药》
  国医释读
  现代人对养生保健越来越重视,即使在冬季也有很多人积极进行体育锻炼。当然,这是好事,但值得注意的是,冬季健身一定要按照科学的方法,否则有可能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关于冬季健身,任继学教授根据中医学理论,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1.以室内运动为主,偶尔出门让严寒沐浴脸庞
  任老认为,冬天还是以室内运动为主,但也不妨偶尔到室外走动走动,让新鲜空气把肺中混浊之气排挤出去,并且让脸庞沐浴在冬天的严寒中也有益无害。他说:"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诸于面。所以你看,一接触血脉呀、腠理呀,毛窍都收缩起来。我让你在里头收敛起来,来抵抗寒气,你外边冷,里边是热的,所以它不受伤。"
  2.室外运动,等太阳露头再出门
  任老指出,冬三月是闭藏的季节,水冻地坼,无扰乎阳,人在冬天的时候阳气内收,阴气在外,所以这个季节早卧晚起,太阳不出来不要出门。
  3.冬天运动,尽量不要出汗
  任老认为,在冬天只要一出汗就会伤阳,就会伤心。这是因为,汗是心之液,出汗就把阳气伤了,机体抵抗力就低下了,这在冬天是违背养生规律的。所以,冬天室外运动,不能跑,不能跳,最好太阳出来慢慢走,慢慢溜达。
  健康回音壁
  除了任老告知我们的健身法则,在冬季锻炼,我们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运动前要做好准备工作
  运动前我们要做好准备工作,除了选择好穿的衣物外,还要根据身体状况补充一些能量。可以选择喝一些热的牛奶、麦片,这样不但可以补充水分、缓解饥饿感,还能热身。
  2.最好在下午锻炼
  一般的健身爱好者都有长年早起健身的习惯,而这在冬季就不太适用。科学研究数据表明,冬季健身的最佳时间是在14~19时之间。
  3.大雾天不宜室外锻炼
  冬季健身尤其要注意在大雾天不宜进行锻炼。雾是地面上的水蒸气遇冷后,与飞起的尘土凝结成不透明的小水点,浮游在近地面的空间而成的。在大雾的时候,不仅空气中的水分多、尘土多,而且气压较低,呼吸困难,汗液不易蒸发,这时最好在室内做简易的活动。  中午阴阳交替,适当休息能让气血通畅
  大师手记
  这个午休是必需的,就是阴阳交换期间,子午线交换,督脉和任脉交换。阴阳相交,阴维阳维,阴跷阳跷,是相交的时候。……(中午不休)我完了,身上难受,为什么,阴阳不均了,气血不调畅了,十二经络都不通顺了……这午休必须歇。
  --摘自《中华医药》
  国医释读
  中医认为,午睡对消除疲劳、增进健康非常有益,是一项自我保健措施。尤其是在夏天,日长夜短,晚上往往又很闷热,使人难以入睡,以致睡眠时间不足,白天工作时常常会感到头昏脑涨、精神不振,容易疲劳,午睡能起到调节作用。
  任继学教授指出,如果中午不休息,就会导致阴阳不均,气血不调畅,十二经络都会有障碍,使身体感到难受。这样一来,影响下午的工作、学习效率。因此,中午一定要休息一会儿,让下午能高效率地工作、学习。
  健康回音壁
  午休虽然可以帮助人们补充睡眠,使身体得到充分休息,增强体力、消除疲劳、提高午后的工作效率,但午睡也需要讲究科学的方法,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1.午饭后不可立即睡觉
  刚吃完饭就午睡,可能引起食物反流,使胃液刺激食管,轻则会让人感到不舒服,严重的则可能产生反流性食管炎。因此,午饭后最好休息20分钟左右再睡。
  2.午睡时间不宜过长
  午睡时间有十几分钟就够了,习惯睡较长时间的,也不要超过一个小时。因为睡多了以后,人会进入深度睡眠状态,大脑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体内代谢过程逐渐减慢,醒来后就会感到更加困倦。
  3.午睡最好到床上休息
  理想的午睡是平卧,平卧能保证更多的血液流到消化器官和大脑,供应充足的氧气和养料,有利于大脑功能恢复和帮助消化吸收。不少人习惯坐着或趴在桌上午睡,这样会压迫身体,影响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轻则不能使身体得到调剂、休息,严重的可能导致颈椎病和腰椎间盘突出。
  此外,午睡之后要慢慢起来,适当活动,可以用冷水洗个脸,唤醒身体,使其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午睡之后要喝果汁,这是补充维生素的时候,可选择梨和苹果等量压榨而成的果汁。  百菜不如白菜,每年腌一缸酸白菜
  大师手记
  腌酸菜以前把它(白菜)修干净,完了以后把它洗了,洗了搁开水烫了,烫了晾凉了,然后再搁在缸里,搁在缸里以后搁石头压上,等它发酵,那个都是酵母菌。酸能疏肝,酸能生万物,对人体氨基酸都有好处的。
  ----摘自《中华医药》
  国医释读
  俗话说:"百菜不如白菜。"东北的酸白菜任老吃得最顺口,每年秋天他都要亲自动手腌上一缸。那么,白菜究竟有多少营养价值呢?酸白菜真的是百利而无一弊吗?
  白菜是北方秋冬季节最主要的蔬菜种类,它营养丰富,甘嫩芳香,清爽多汁,有"菜中之王"的美称。
  大白菜含水量高(约95%),而且热量很低,是减肥者的极好食品;一杯熟的大白菜汁能够提供几乎与一杯牛奶一样多的钙,对于少食乳制品的人来说,大白菜是很好的钙源;每100克大白菜中维生素C的含量竟高达20~60毫克;大白菜是铁质的一般来源,是钾的良好来源,还是维生素A的极好来源。
  除此之外,大白菜药用价值也很高。中医认为,大白菜微寒味甘,有养胃生津、除烦解渴、利尿通便、化痰止咳、清热解毒之功效。大白菜可辅助用于治感冒、发烧口渴、支气管炎、咳嗽、食积、便秘、小便不利、冻疮、溃疡出血、酒毒、热疮等。
  至于酸菜,它的味道咸酸,口感脆嫩,色泽鲜亮,香气扑鼻,开胃提神,醒酒去腻,不但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还可以促进人体对铁元素的吸收。酸菜发酵是乳酸杆菌分解白菜中糖类产生乳酸的结果。乳酸是一种有机酸,它被人体吸收后能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同时,白菜变酸,其所含营养成分不易损失。
  但值得注意的是,酸菜只能偶尔食用,如果长期贪食,则可能引起泌尿系统结石。另外,食用含亚硝酸盐过多的酸菜,会使血液中血蛋白变成失去带氧功能的高铁血红蛋白,令红细胞失去携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出现皮肤和嘴唇青紫、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心慌等中毒症状,严重者还能致死。霉变的酸菜有明显的致癌性,不可食用。
  健康回音壁
  众所周知,大白菜营养丰富,但是,你知道在食用大白菜的时候有哪些禁忌吗?
  1.烹调大白菜时不宜用煮焯、浸烫后挤汁等方法,以避免营养元素的大量损失。
  2.大白菜在沸水中焯烫的时间不可过长,最佳时间为20~30秒,否则烫得太软、太烂,就不好吃了。
  3.白菜在腐烂的过程中产生毒素,所产生的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丧失携氧能力,使人体严重缺氧,甚至有生命危险,所以腐烂的大白菜一定不能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慢性支气管炎的食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