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走神都能把看书看不进去总是走神完,但书里的内容却一概不知

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
作者:〔日本〕近藤麻理惠 &上传: &下载:
&更新时间: 19:23:48&文章状态:连载中
作者:近藤麻理惠
译者:陈光棻
出版社:方智
免责声明 2
特别感谢 2
作者&译者简介 7
作者简介: 近藤麻理惠?? 7
译者简介:陈光棻?? 8
推荐序Ⅰ:你替房子排毒,房子也会替你的身心灵排毒? 9
推荐序Ⅱ:?整理我的家,让家人回家时也能怦然心动? 11
前言:请你一起来体会整理魔法带来的惊人转变?? 13
第1章 为什么再怎么整理都整理不好?? 19
1.1. 从此摆脱「不会整理」的恶梦? 19
1.2. 千万别被「一口气整理完就又会变乱」给骗了!? 21
1.3. 每天整理一点,一辈子都整理不完? 23
1.4. 「不追求完美」的大陷阱? 26
1.5. 从着手整理那一刻开始,人生就再次启动? 28
1.6. 愈擅长收纳的人,愈容易堆东西? 30
1.7. 不能按「场所类别」整理,要按「物品类别」整理 31
1.8. 按个性改变整理方法,毫无意义!? 33
1.9. 整理是节庆,不是每天要做的事?? 35
第2章 只留下让你怦然心动的,其他统统「丢掉」! 39
2.1. 首先,要一口气、在短时间内、彻底「丢掉」? 39
2.2. 在丢东西前,先思考「理想的生活」? 41
2.3. 碰触到的瞬间,是否感觉「怦然心动」?? 43
2.4. 同类的东西全部集中后,再一口气判断? 47
2.5. 从「纪念品」开始整理,势必失败? 49
2.6. 别让家人看到丢掉的东西? 50
2.7. 让家人也变得会整理的妙方? 53
2.8. 别把自己不要的东西送给家人? 56
2.9. 整理就是「透过物品与自己对话」? 59
2.10. 对丢不下手的东西说谢谢?? 61
第3章 按「物品类别」整理时竟如此顺利? 64
3.1. 一定要按「物品类别」的正确顺序整理? 64
3.1.1. 衣服:先把家里所有的衣服都放在地上? 66
3.1.2. 家居服:「因为丢掉可惜,所以就当家居服」,万万不可!? 68
3.1.3. 衣物的收纳:「折叠收纳法」一举解决收纳空间的问题? 70
3.1.4. 衣服的折法:完全刚好、最正确的折法? 73
3.1.5. 衣物的摆法:把心动的感觉带进衣橱的绝招? 76
3.1.6. 袜子类的收纳:袜子或丝袜都不可以绑起来? 78
3.1.7. 换季:从此不需再换季的收纳法? 81
3.1.8. 书的整理法:把所有的书排在地上,一一触摸? 83
3.1.9. 还没看的书:觉得总有一天会读,「那一天」永远不会到来? 86
3.1.10. 应该留下的书:「进入名人堂」的书,毫不犹豫地留在身边吧!? 89
3.1.11. 文件整理:「把文件全部丢掉」也没问题? 91
3.1.12. 各种文件:麻烦的文件这样整理? 94
3.1.13. 小东西类:只留下「心动的」,而不是留下「可能会用到的」 ? 99
3.1.14. 零钱:赶快拯救四散的零钱吧!? 100
3.1.15. 种种小东西:莫名其妙的东西,全部退散!? 102
3.1.16. 纪念品:千万别把老家当作纪念品的避难所? 107
3.1.17. 照片:比起收藏回忆,不如爱惜现在的自己!? 110
3.2. 现场直击!惊异连连的各种「大量库存」? 113
3.3. 拥有的东西会持续减少到刚刚好? 116
3.4. 相信心动的感觉,人生将会有戏剧性的变化?? 117
第4章 让人生闪闪发亮的「心动收纳课」? 120
4.1. 决定家中「所有物品的定位」? 120
4.2. 切忌在丢东西前,就投向「收纳绝招」的怀抱? 122
4.3. 收纳要「简化至极限为止」? 124
4.4. 不要分散「收纳场所」? 127
4.5. 不必理会「动线」与「使用频率」? 129
4.6. 不堆叠,「直立收纳」才是王道!? 132
4.7. 没有必要使用「市售的收纳商品」? 134
4.8. 「包中有包」的绝妙收纳术? 137
4.9. 包包「每天都清空」? 139
4.10. 大东西全部收进「壁厨」里? 141
4.11. 「浴室」和「厨房水槽」什么都不要放? 143
4.12. 把书柜最上一层设为「我的神龛」? 145
4.13. 「不想被看到的物品」就摆在衣柜里? 147
4.14. 衣服一买回家就马上拆掉包装和吊牌? 148
4.15. 别小看包装贴纸所制造的「过剩信息」? 151
4.16. 愈爱惜物品,它们就愈会「与你同一阵线」?? 153
第5章 让人生产生戏剧性变化的整理魔法? 157
5.1. 整理房间之后,才发现心中真正的渴望? 157
5.2. 让人生产生戏剧性变化的「整理魔法」效果? 159
5.3. 在「整理魔法」中孕育出人生的自信? 161
5.4. 是「对过去的执着」?还是「对未来的不安」?? 163
5.5. 丢掉杂物,找回人生决断力? 166
5.6. 你有和你的家打招呼吗?? 169
5.7. 你拥有的物品,想帮助你更幸福? 171
5.8. 房间洁净,身体也跟着清爽了起来? 174
5.9. 「整理之后运气就会变好」是真的吗?? 176
5.10. 如何分辨「真正重要的东西」?? 177
5.11. 在心动的物品围绕下,幸福人生就此展开? 180
5.12. 真正的人生,从「整理之后」开始?? 182
结语:整理魔法,让你的每一天闪耀光芒 184
为什么再怎么整理都整理不好??
1.1. 从此摆脱「不会整理」的恶梦?
   每当我介绍自己的工作:「我在开课教人怎么整理东西。」大部分人都会睁大眼睛,惊讶地说:「这样也算工作喔?」接下来就问:「整理东西还需要学喔?」
的确,从「厨艺课」到「瑜加课」,甚至偶尔还会看到「打禅课」,学习才艺蔚为风潮,导致现在学习才艺这件事似乎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市面上却几乎没有出现所谓的「整理课」。
  这种现象的背后,与一直以来认为「整理不是学来的,而是熟能生巧」的想法息息相关。就如同在家庭料理中有所谓「妈妈的味道」或是「佐藤家祖传咖哩」,传统技法往往有代代相传的习惯,以祖母传母、母传女的方式传承下来。但另一方面,虽然整理也是一种家事,但却从未听过特地把「家传整理法」流传给后代的例子。
请回想一下小时候,爸妈虽然常会生气地大喊:「快去整理!」但应该很少人把整理方法当作教养的一部分,正式传授给孩子吧。根据某项调查,「曾经学过整理相关埋论」的人其实连百分之零点五都不到。因为就连担任教养角色的父母,也不曾学过正确的整理方法。
换言之,几乎所有的人都是用自己的方式在整理。
不仅家庭教育,即使学校教育也一直过度忽略整理的重要性。如果有人问:「说到家政课,你会想到什么画面呢?」或许多数人会想到的都是,小组吵吵闹闹一起做汉堡排的烹饪课,或是用不熟悉的缝纫机缝制围裙的裁缝课吧。
实际上,在中小学家政课的教科书中,整理所分配到的比例,与烹饪、裁缝等相比可说是低得惊人。而且上课时也只是照本宣科地将这少得可怜的内容念一遍,更糟糕的甚至还会告诉学生:「这部分自己回去读一下。」轻易地就跳到大家最喜欢的章节——「食物的重要性」,这种惨事也是时有所闻。
由于学校教育是如此,所以连家政科毕业、号称「学过整理的人」,往往也「不会整理」。
就如「食衣住行」这句话一样,吃饭、穿衣、居住和交通应该同等重要,但支撑居住的重要元素——整理,却一直不被当作一回事,归根究底还是因为「整理与其说是学来的,不如说是熟能生巧」的意识已经深植人们心中所致。
若说整理是熟能生巧,那也就是说致力于整理愈多年,就愈能变成「会整理的人」吗?其实不然。
其实,来上我的课的人当中,百分之二十五都是五十多岁的女性,其中大多数都是已经做了三十多年家庭主妇的「家事老手」,但这些人真的比二十多岁的人会整理吗?答案反而是相反的。正因为她们一直以来采用的,都是被视为常识、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整理方法,所以反而留下过多没用的东西,或是为不合理的收纳方法所苦。
这都是因为,过去没有正式学习过正确的整理方法。换句话说,「不会整理」对大多数人来说,反而是理所当然的事。
不过也不必因此沮丧,今后就是学习正确整理方法的时代。只要和我一起学习正确的整理方法,并且加以实践,谁都可以摆脱「不会整理的恶梦」。
1.2. 千万别被「一口气整理完就又会变乱」给骗了!?
「觉得凌乱时就一口气整理完毕,但过一阵子又变回原本乱七八糟的房间……」对于这样的烦恼,经常会看到的回答就是「因为一口气整理完,很快就又会变乱,所以不妨养成一点一点慢慢整理的习惯」。我第一次知道这个杂志里经常会出现的基本问答,是在五岁那年。
我家有三个小孩,我排行老二,所以三岁之后的成长过程算是相当自由。妹妹出生之后,妈妈一直都把精神花在照顾她。而比我大两岁的哥哥很爱打电动,总是紧盯着电视画面不放,所以在家时我几乎都是一个人独处。
  常常独处的我,最大的乐趣就是阅读以主妇为目标读者的生活杂志。当邮差把妈妈订阅的《ESSE》杂志投进信箱时,我就会早妈妈一步打开包装,忘情地阅读。小学时,放学后会偷偷在书店里站著翻阅的,则是《Orange page》。
  虽然当时我还没有办法完全读懂文字内容,但这些杂志刊载了丰富的生活智慧、美味料理与点心的照片、惊人的除污绝招,以及以一日圆为单位决胜负的省钱方法等,对我而言就好比哥哥的电玩攻略一般。我会在喜欢的页面角落折出一个小三角形,然后想像「有一天要试试看这个绝招」,每天都在家中努力投入这个「一人游戏」。
当我读到省钱专题时,虽然也不懂电费的收费规定,但却会拔掉不用的电器插头,自称这是「省电游戏」;也会将宝特瓶放进浴缸或马桶水箱,举办「一人省水大赛」。读到收纳单元时,则会用牛奶纸盒做成抽屉里的隔板,或是在家具和家具的缝隙间挂上用录影带盒连接而成的架子等。此外,小学的下课时间,当大家聚在一起玩躲避球或跳绳时,我都会一个人偷偷脱队,一个劲儿地把教室书架上的书重新排列,或是检查走廊上打扫用具柜里的东西,思索「这里如果有个S型挂钩就会更好用啊」,擅自地为收纳方式评头论足。我就是这样的一个小学生。
但是,当时我有一个无论如何都无法克服的烦恼。那就是不管我整理了什么地方,不久后它又会恢复原状。文具从牛奶纸盒做的隔板间满出来,录影带盒做的架子 上塞满了信件,不知不觉就崩塌、掉到地上。同样都是家事,但烹饪或缝纫都可以熟能生巧,唯独整理则是不管做了几次,还是整理不好,总是又回到了原点。
当时我总是这样说服自己:
「这也没办法,整理完就是会再变乱啊!」
「就算一口气收拾整齐,还是会恢复原状。」
  自从五岁第一次发现这个问题后,每当杂志上有整理单元时,还是会不断地看到 「就算整理过一次还是会变乱」的问题,于是「整理后又变乱」对我而言,已经成为理所当然的状态。
如果有时光机,我想对当时的自己说一句话:「这种想法大错特错啊!」因为只要能够实践正确的整理方法,就绝对不会打回原形。
首先,说到打回原形(rebound),相信多数人最先会想到的就是「减肥的复胖」。于是,就会莫名地接受「一口气整理完就会打回原形(又变乱)」的说法,就如同接受「减肥会复胖」一样,但千万不能被这样的说法给骗了。
只要稍微移动一下家具的位置,或是减少垃圾量,房间就会瞬间发生变化,因为整理这个作业本身就是一种物理现象。
一口气整理完,房间就会一口气变得整齐。
这是再理所当然又再单纯不过的事了。
那么,为什么有人一口气整理完还是会又变乱呢?这是因为虽然本人觉得已经一口气整理完毕了,但其实只是整理、收拾、收纳到一半而已。请先了解:如果能用正确的方法整理,不管多么怕麻烦或是懒惰的人,都可以维持房间的整齐。
1.3. 每天整理一点,一辈子都整理不完?
「因为一口气整理完会再变乱,所以不妨养成一点一点整理的习惯。」
这个概念乍看之下很吸引人,不过我们已经明白前半段「一口气整理完会又变 乱」是错的,但后半段「不妨养成一点一点整理的习惯」的提议看起来似乎值得相信。
可是,千万不能被骗了。
如果想要一点一点培养整理习惯,就永远都不会整理好。
改变长年以来的习惯,对多数人来说并不容易。
过去曾经想要整理但却整理不来的人,最好能够明白,要一点一点培养起整理的 习惯,几乎是不可能的。
因为人如果不改变意识,就无法改变习惯。 但「改变意识」并没有口头上说得那么简单,难处就在于人很难控制自己的意识。
不过说实话,只要采取对的方法,就能戏剧性地改变整理的意识。
我真的对整理有所醒悟,是在国中时读了一本叫做《丢弃的艺术》的书。我在放学途中偶然读到这本书,内容让我大受冲击。因为书中写出我读过的杂志中从未提及的——「丢弃」的重要性。
当时因为读得太过忘我,害我电车差点就坐过站,后来急急忙忙回到家,马上就抓了垃圾袋,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好几个小时,最后从不到三平大的房间里整理出八大袋的东西。不穿的衣服、小学的课本、小时候的玩具,还有以前搜集的橡皮擦、贴纸等,几乎都是一些早已经忘了它们存在的东西。
我双手抱膝,呆坐在堆满半透明垃圾袋的房间中央,将近一个小时都动弹不得,心想:「为什么我会堆了那么多不要的东西啊?」
最令我震惊的是,房间完全变了个样子。原来只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能让某些 从未出现过的地板重见天日,简直就像另一个房间似的。房间里的气氛也明显变得轻松,仿佛连自己的内心也都变得澄净通透。
「或许整理这件事,比我想像的还要厉害啊!」
眼前这过于惊人的变化,犹如晴天霹雳,让我从那一天起,开始步上了钻研整理的人生,把过去被我视为新娘培育课程而全力投入的烹饪、裁缝与其他家事等都打入冷宫,只求及格就好。
整理不会骗人,整理的成果一定会以显而易见的形式出现。因此我所传授的整理秘诀就在于不是「一点一点培养整理的习惯」,而是要「借由一口气整理完毕,引发戏剧性的意识变化」。先体验过能够诉诸感情的戏剧性变化,经由这个冲击,意识就会突然改变,生活习惯也就不得不改变。
实际上,我的客户也都不是一点一点培养出整理的习惯,而是在一口气整理完的那天开始,全都变得会整理了。
也因此,整理还是必须一口气完成,这就是我的整理法最大的重点之一。
无论怎么整理都还是会变乱的,不是房间或东西,而是想要整理的人自身的想法 而已。换句话说,即使有心「想要整理」却无法持续,干劲就会消失。原因应该就在于看不到整理的成果,便无法实际感受到整理的效果。
所以为了让整理能够成功,就必须用正确的方法,在短时间内确实做出效果。
一口气正确地整理完毕,结果立现。所以能够持之以恒,一直维持在整理好的状 态。无论是谁,只要体验这个过程,都会打从心底不让房间回到凌乱的样子。
1.4. 「不追求完美」的大陷阱?
「不必追求完美,慢慢地开始整理吧!」
「一天丢一个东西吧!」
为了了解对整理感到不安者的心情,这是多么动人的说法啊!展开整理研究后, 我读遍所有日本出版的整理书籍时,看到了这两句话。当时,最初对整理有所醒悟时的冲劲已经稍微稳定下来,刚好进入了效果不彰的停滞期,慢慢开始觉得疲惫的我,就完全地坠入了这个陷阱。
一开始就以完美为目标,会让人心情变得沉重,更何况整理本来就无法完美。的确如书中所言,一天丢一个东西,一年就能丢掉三百六十五个东西。当时我自以为找到了好方法,于是马上就开始了书上所写的「一天丢一物整理法」。
早上起床后就先看看衣橱,思考今天要丢什麼,心中嘟囔着:「啊!这件T恤已经不穿了吧!」然后就装进垃圾袋,隔天晚上睡前看看书桌的抽屉,发现「这个笔记本好像太幼稚了」,又装进垃圾袋。同时又发觉:「这么说来,这个便条纸好像也不需要了。」想和旁边的笔记本一起装进垃圾袋里,但手停了下来。「啊!对了,把这算成『明天的一个』就好。」等过了一个晚上,隔天早上才终于把便条纸丢进垃圾桶。但后一天的早上和晚上都忘了要丢「今天的一个」,结果到了再隔一天才一起丢了两个……
老实说,这样的作法根本撑不到两个星期。其实我根本就不是勤劳的人,就算叫 我一天丢一个东西,对我这种急性子、没办法孜孜不倦的人而言实在太难了。我是那种会把暑假作业拖到最后一天才急忙赶完的人,即使一天丢一个东西,但买东西时常常都是一鼓作气,所以东西减少的速度永远都追不上增加的速度。于是总量一直都无法减少,房间永远都处于整理中,反而令人生厌,不久之后就忘记了「一天一个的规定」。
我可以很有自信地说,整理得不彻底,就永远都无法整理好。如果你不是勤劳、 有耐心、能够孜孜不倦的人,我建议「彻底完全」地整理一次就好。
听到「彻底完全」,或许很多人会紧张地说:「不可能啦!」但不用担心,因为 整理毕竟是物理性的作业。
整理时该做的,大致上只有两件事,那就是「判断物品是否要丢掉」和「决定物品的定位」。只要能够做到这两点,谁都能完全彻底整理。由于可以明确地计算出物品数量,所以一个个判断、一个个决定定位,最后一定能够到达「整理的终点」。
因此,完全彻底整理完毕非但不困难,根本就是任何人都可以办到的事,而且,也是往后绝对不再变乱的必要条件。
1.5. 从着手整理那一刻开始,人生就再次启动?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验?考试的前一晚,就是没办法静下心来念书,特别想要整理房间。痛快地丢掉堆在桌上的讲义,收拾起散落一地的课本,然后一开始整理就停不下来,紧接著又去重新排列、分类书架上的书和文件,最后甚至整理起抽屉里的文具……结果不知不觉就到了半夜两点。当书桌周围开始变得整齐时,却突然睡魔缠身,昏昏沉沉惊醒时,已经早上五点了,这时才真正感到紧张,终于开始把精神拉回课本上……实不相瞒,这正是我本人的经验,甚至已经算是考试前一天的例行公事。
原本我以为这种在考试前的「整理冲动」,只发生在对整理感兴趣的自己身上, 但没想到很多人都有相同的经验。而且似乎不仅是考试,很多人在身处紧要关头时,就会想要整理。
如前所述,突然莫名地想要整理,并不是在真心想要整理房间的时候,而是心里有「其他东西」想要整理的时候。我推测这是因为原本应该要念书,所以心情七上八下,但看到眼前乱成一片,则产生「非整理房间不可」的惴惴不安,取代了原本的问题。
最好的证据就是,考试前的整理冲动仍能延续到考试后的案例,根本是微乎其微。等顺利考完试回家后,昨天晚上的热忱已经烟消云散,这不就完全忘记整理的事,又回到原来的生活了吗?这就是因为非准备考试不可的问题「已经收拾完毕了」。
然而,光是整理好凌乱的房间,心里的混乱其实也不会消失。把房间整理干净时,心情的确能够暂时觉得舒畅。但这不过是陷阱,心情混乱的真正原因并没有解 决。因为每次面对物理上的整理,但思维无法延伸到心理上的整理时,就会被一时的畅快感觉所蒙骗。实际上,每到考试就会整理到半夜的我,总是花了很多时间才愿意开始念书,结果成绩总是非常凄惨。
在此不妨思考一下整理之前的问题,那就是「房间乱成一团的状态」。话说回来,房间并不会自然就乱成一团。是住在里面的自己把它弄乱的。有句话说「房间的 混乱就是心情的混乱」,而所谓乱成一团的状态,所代表的就是物理现象之外明明大有问题,却被眼前乱七八糟的感觉所蒙骗的状态。
弄乱这种行为,是人类想要逃避现实时的防御本能。
如果你觉得「太过整齐的房间,总让人心神不定」,试著认真面对不安的感受, 或许自己心底真正在意的问题就会浮现。
整理过后,房间变得整齐干净时,自然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心情和内在。自己就会被迫发现一直逃避的问题,就算讨厌也不得不解决。因为开始整理之际,你就被迫面临了人生的再次启动。
而这个结果,会让人生开始有大幅的变动调整。
所以,请迅速地整理完毕,然后面对自己真正应该面对的问题。整理不过是手段,整理本身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应该是整理之后该如何生活下去,不是吗?
1.6. 愈擅长收纳的人,愈容易堆东西?
说到整理的烦恼,最先浮现脑海的是什麼呢?
或许狠多人的问题是「不懂收纳的方法」「不知道什么东西该放在哪里才好」。 我理解这样的心情,但很遗憾的是,你连该烦恼的问题都弄错了。
「收纳」这个单字的背后,潜藏著一种魔力。因为「马上整齐,收纳绝招」「便利收纳商品特辑」等包含收纳这个单字的词句,一定都会搭配「马上」或「瞬间」等用来表示轻松简单的说法。由于人类是避难就易的生物,所以自然会被能够即刻解决眼前混乱状态的「便利」收纳法所吸引。
就连我也曾经是这个「收纳神话」的俘虏。自幼稚园开始,我只要一看完最爱的主妇生活杂志里的收纳单元,就会马上去实践。例如把面纸盒打开做成抽屉,或是用零用钱去买杂志里介绍的产品。国中放学回家的路上,还会绕到TOKYU HANDS或杂货店,查看每一件新产品。高中时甚至还会打电话到那些生产有趣收纳商品的公司,硬是逼问「请告诉我这个产品的开发故事」,让负责接电话的大姐姐非常困扰。
只要能够确实将杂物收到所买的收纳商品中,我就会在房间里一个人合掌感谢该商品的问世,并且大赞:「怎么会那么方便!」
曾经如此狂热的我,现在敢大胆断言,收纳法根本不能解决整理的问题,因为收 纳不过是临阵磨枪的解决方法而已。
等我回过神来,才发现房里全是收纳商品:放在地板上的杂志架、用来装书的彩色收纳箱,还有抽屉里各种尺寸的隔板。仅管如此,房间还是不整齐。「为什么再怎么收纳都整理不好呢?」我陷入绝望之中,试着重新审视那些收纳商品,这才发现:其实里面几乎都是不要的东西。
换言之,我做的不是整理,只是物品的填装作业,把不要的东西盖上盖子,装作没看见而已。
收纳法的麻烦之处在于,把东西收起来时,乍看之下会误以为问题好像解决了。
但当收纳空间填满时,房间又会乱成一团,然后再次逃向较为容易的收纳,而不是整理……于是就陷入这样的恶性循环。
因此,整理首先就要从丢东西开始。直到「判断」的作业结束为止,都必须要有足够的自制力,警惕自己绝对不要着手去做收纳的动作。
1.7. 不能按「场所类别」整理,要按「物品类别」整理
从国中开始,我就正式展开了整理研究,具体来说就是反复地实践,从自己的房间、哥哥的房间、妹妹的房间、客厅、厨房到浴室……每天在每个地方不断地收拾整理。
有时我会像超市举办折扣日一样,自订「每月五号是客厅整理日」,或是决定「今天要整理这个食物柜」「明天要进攻浴室的这个柜子」,每天都在想今天要整理哪里。
这样的习惯一直持续到升上高中之后,常常放学回家后连衣服都没换,就穿著制服直奔浴室。打开墙上左右对开的壁橱,决定「今天就整理这个柜子!」,然后把里头的东西统统拿出来。首先把邮购化妆品附赠的样品、香皂、牙刷、刮胡刀的备用刀片等,从塑胶制抽屉里拿出来,分类后装入盒中,再放回抽屉里。看著抽屉里井然有序的物品,不禁陶醉了好一阵子。等充分享受完这份美感后,接下来再往隔壁的抽屉前进。
天黑之后,直到妈妈叫我吃饭为止,我都一直坐在浴室的地板上,默默地和壁橱里的东西对峙。我就是这样的高中生。
某天放学回家后,我和平常一样连制服也没换就开始整理,但我突然发现了一件事。
「咦?我该不会在整理和昨天同样的抽屉吧?」
当时,我正在整理走廊收纳柜里的纸制抽屉,虽然是和昨天不一样的地方,但整理的还是邮购化妆品附赠的样品、刮胡刀备用刀片之类的东西。我这才明显地发觉到,自己正在把和昨天一样的东西,以一样的方式分类、收进盒子,再放回抽屉里。
我竟然长达三年都没发现这件事,连自己都觉得很丢脸,其实「按场所别?房间别整理」是整理上的致命错误。
「咦?是这样吗?」
我仿佛听到有人这么说。「按场所别?房间别整理」是多数人容易犯下的错误, 但这个乍看之下正确的整理方法,到底错在哪里呢?
因为在整理之前的阶段,同一类的东西往往都分散在两个以上的收纳场所。在这样的状态下,如果不经任何思考,就按「场所别?房间别」开始整理,就会和之前的我一样陷入鬼打墙的地狱,不知不觉都在整理同样的东西。
那么该如何整理才好呢?就是按「物品类别」整理。不是「今天来整理这个房间」,而是以「今天整理衣服」「明天整理书」的方式,按「物品」的类别进行整理。
多数人不会整理的最大原因,就是东西太多;而东西不断增加的最大原因,就是 因为没有掌握自己现有物品的数量;而无法掌握现有物品数量的原因,就是因为收纳场所分散所致。在现在收纳场所分散的状态下,还是按场所别整理,就永远都整理不完。
整理不该按「场所别?房间别」,而要按「物品别」来思考。若不想再次变乱,就请绝对不要偏离这个重点。
1.8. 按个性改变整理方法,毫无意义!?
「不会整理的原因因人而异,试著实践符合自己个性的整理方法吧!」
在相关书籍里经常都会看到这个说法,看似合理,甚至具备让人瞬间信服的魔力。「啊!原来如此。过去一直都整理不好,就是因为这个方法和我那怕麻烦的个性不合啊!」而且,还会遵照后续提供的图表,譬如怕麻烦型、没时间型、不拘小节型、讲究型……等分类,拼命尝试属于自己个性类型的整理方法。
刚开始投身整理工作时,也同样有一段时期热衷于探究按个性分类的整理方法。 我找了很多心理书籍参考,在咨询阶段就追问客户的血型 、 双亲的个性,甚至还曾用生日去做动物占卜。由于很想找出「这种个性就用这种整理方法」的法则,所以持续分析长达五年以上。
最后我终于发现,就算按个性改变整理方法也毫无意义。因为大部分的人在面对整理这件事时,都一样怕麻烦、没时间,都拥有执着、讲究的物品,也有毫不在意的东西。仔细想想,我自己就符合上述所有条件。
「那么把整理不好的原因分类,该根据什么基准才好呢?」
不知是不是无时无刻都在整理的关系,养成我什麼东西都想要分类的坏习惯。 以整理顾问的身分开始工作时,我拼命地想按照客户的类型,设法提供不同内容的服务。不过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会这么做,其实更大一部分是因为我多少抱着点狡猾的心态。因为我总觉得自己既然以整理专家的身份行走江湖,若能设法把客户分类,并随之稍微改变整理方法,或说出有点艰深的话,才会被人称赞:「真不愧是专家!」
经过反复思考后,我归纳出三种不会整理的类型,分别是「没办法丢东两的人」 「没办法物归原位的人」,以及这两类的综合体,即「既无法丢东两也无法物归原位的人」。我所获得的结论是:「不应该用个性这种笼统的基准,而应该以实际发生的现象来分类!」
然而,如果以这个基准来看,来找我的客户中,有九成都是「既无法丢东西也无法物归原位的人」,剩下的一成则是「没办法物归原位的人」。我这才发现,纯粹「没办法丢东西的人」(没办法丢东西,但是能物归原位的人),其实根本就不存在。因为,若没办法丢东西的话,久而久之东西一定会愈来愈多,然后就无法回到原本的状态。而且这一成「没办法物归原位的人」一旦开始整理,至少都能整理出三十袋左右的东西,但实际上还是没办法达到有效的减量。
总之,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归根究底都还是必须从「丢掉」开始。自从我发现这 个事实之后,无论面对哪一种客户,在说明整理的手法时,我都能抬头挺胸地传授他们同样的方法。
每个人所拥有的物品与家具本来就不同,所以整理这个行为本身,所有的状态都 是原创的。即便传授相同的整理手法,在面对不同的客户时,传达的方法与课程进行的方式都会跟着改变,根本不需要勉强提供不同的服务。
整理方法不需要艰涩的分类。整理时的必须作业就只有「丢东西」与「决定收纳 场所」这两项而已,重要的只有「要先‘丢东西’」这个顺序而已。
由于整理的原则不变,剩下的就取决于整理的人,也就是你追求的水准在哪里而已。
1.9. 整理是节庆,不是每天要做的事??
「整理是节庆,不能每天都整理。」
在整理讲座上,我突然说出的这句话,让在场的客户瞬间全都怔住了。
关于整理的理论是百家争鸣,连我这个自认为对整理研究得相当透彻的人都觉 得,应该还有我不知道的整理方法,因此我要特别声明,这只是针对我的方法而言。
整理要一次就结束。
正确地说,应该一次就把它做完。
如果你认为整理是几乎每天都要做的日常作业,请明白这可是天大的误会。
整理有两种:「日常的整理」与「节庆的整理」。所谓「日常的整理」,单纯指 「东西用完后,放回原位」。不管是衣服也好,书或文具也好,只要人类需要使用物品过生活,这件事就一生跟随著你。
但是,我想透过这本书告诉各位的是,请尽早完成「节庆的整理」。
在完成了一生一次「节庆的整理」之后,就能在这个整洁的房间里,度过如你所 愿的理想人生。请扪心自问,在快被东西淹没的状态下生活,你能够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吗?
如今,多数人所不可或缺的,不正是这种「节庆的整理」吗?
然而非常遗憾的是,多数人都没有进行「节庆的整理」,一直住在有如仓库的房 间里,每天的生活都被「整理」追著跑,忙得不可开交。无论怎麼整理,就是整理不好。然后拖拖拉拉地持续这样的生活十年、二十年。
老实说,如果不完成「节庆的整理」,就绝对做不好「日常的整理」。这麼说一点也不夸张。
只要一次完成「节庆的整理」,「日常的整理」就只是把用完的东西放回原位而 已,你甚至不觉得是在整理。
我为什麼称这种整理是「节庆」呢?因为我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以高昂的情 绪、在短时间内完成非常重要。毕竟,人生不能天天都像在过节。
或许有人会担心:「但是,天天都会买东西,就算完成了『节庆的整理』,久而 久之东西又会变多,然后又会变乱了……」
不过,在完成「节庆的整理」后,「用完的东西放回定位」「新买的东西一定要 决定定位」就能毫不费力地持续下去。或许你会感到纳闷,但真的就是如此。
重点就是,要先体验过一次完美的状态。只要一次就好,请一件一件地判断,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是该丢掉,还是留下来,并且试着决定所有留下东西的定位。
「我最不会整理了。」
「我天生就是不会整理的人。」
这些你长久以来深信不疑的负面自我形象,都会在亲眼目睹整理完房间的瞬间,一扫而空。而且,「原来我也做得到!」这种自信与自我形象的戏剧性变化,会为往后自己的行动带来变化,甚至迫使生活态度本身也產生变化。
只要戏剧性地体验过一次整理完毕的完美状态,就不会想再回到以前乱七八糟的情况。当然,连正在读这本书的你也一样。
因此,来上我课的学生都不会再变乱。或许你还是觉得有点困难,但没有关系。
我之所以会说整理不难,是因为处理的对象是物品。丢掉、移动东西,做这些事本身非常简单,不管是谁都做得到。况且整理一定有终点,当你决定好所有物品的定位,那一瞬间就是终点。而且这与工作、念书或运动不同,完全不需要跟别人比较,基准完全操之在己。无论是谁,只要整理,就能体验「最棒的自己」。而每个人都以为最困难的部分——「持续」,其实是多余的动作,因为东西的定位只要决定一次就够了。
或许你会感到惊讶,我现在完全不整理自己的房间,因为我已经整理好了。
我如果非整理不可,也顶多一年整理一到两次,而且一次只花一个小时。如今我 过着安稳又幸福的生活,反观国、高中时,每天不管怎么整理都整理不完的经验,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我现在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空气清新、安静舒适的空间里,泡一壶温热的花草 茶,回想今天一整天的大小事。环顾四周,墙上挂著国外买回来的、我喜欢的画作, 房间的角落摆著可人的鲜花。 就算房间不大,但只要摆满让自己心动的东西,在这样的房间里生活,就能让我感到幸福。
你不想过这样的生活吗?
别担心,只要学会正确的整理方法,任谁都能拥有这样的理想生活。
只留下让你怦然心动的,其他统统「丢掉」!
2.1. 首先,要一口气、在短时间内、彻底「丢掉」?
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验:以为已经整理干净,但不到三天又乱成一团,然后东西愈来愈多,等到发现时,房间又变回老样子。之所以会不断在恢复脏乱,就是因为你总是用错方法,永远都只整理到一半。
要挣脱整理后又变乱所带来的「恶性循环」,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一口气有效率地、尽量在短时间内,而且只要一次就好,塑造出彻底整理完毕的状态。
为什么靠「一口气、短时间内、彻底整理」,就可以养成正确的态度呢?
当彻底整理完毕时,眼前的景色会突然改变,仿佛自己所在的世界一瞬间就改变般的压倒性剧变。
然后,无论是谁,都会在深受感动的同时下定决心:「不想再住在像以前那样的房间里。」
重点是,为了实际感受足以瞬间改变意识的冲击,就必须在短时间内有所变化。如果是长期、一点一点的变化,就不会有效。
为了「一口气」引起变化,必须以最有效率的方法进行整理。要是动作慢吞吞,就只会让你觉得身心俱疲,「明明一大早就开始整理,但一转眼就已经傍晚了??」「但怎么房间一点儿都没变」,久而久之,连整理也变得令人厌烦。于是整理到一半就会想要放弃:「我不干了!」结果又陷入原本整理后又变乱的地狱。
所谓的「短期」,以我个人授课的例子来说,最长半年左右。也许你觉得半年很长,但如果以一生当中的半年来看,它绝对不算长。在这半年内体验过完美的状态后,往后的人生就能不再为「啊!我没办法整理啦!我真糟糕!」的想法所烦恼。
为了能够有效的整理,必须死守的一个重点就是:绝对不要搞错步骤。整理时必要的作业就只有「丢东西」与「决定收纳场所」,而且一定要先进行丢东西的作业。更重要的是,要做完一项后才能做接下来的作业。
所以,在「丢东西」的作业结束之前,不可以去想收纳的事。
多数人会为整理迟迟没有进展所苦,原因就在于此。因为他们总是会忍不住在丢东西作业的途中,思考收纳问题:「这该收到哪里才好呢?」「这个柜子装得下吗?」而丢东西的手就停了下来。关于收纳的场所,等「丢东西」结束之后再来研究就好。
整理的诀窍就是「一口气、短时间内、彻底完成」,还有「先完成『丢掉』的动作」,这就是我的结论。
2.2. 在丢东西前,先思考「理想的生活」?
我们已经明白,在思考物品的收纳场所之前,先把东西丢掉有多重要。但如果想都不想就开始丢东西,那才是真得把自己推往一再变乱的地狱。
先问自己:你为什么会这么想要开始整理?你手上拿着这本书,一定也有理由。那你究竟想借由整理得到些什么呢?
换言之,就是思考整理的目的。在开始丢东西前,请先仔细认真地思考一下整理的目的,这也可以说成是「思考理想的生活」。如果跳过这个步骤就开始整理,不仅进度会变慢,再变乱的几率也会变得特别高。「想要清爽的生活」或「总之希望变得会整理」这样的目的太过简单,必须更深入地思考。最好思考要具体到能够明确想象出自己「在整理好的房间里生活的样子」。
某客户S小姐(二十几岁)来找我咨询时,第一句话就是:「麻里惠老师,我想要过更『少女的生活』。」
但实际上,她的房间就是所谓的「垃圾屋」。在三平半左右的房间里,除了尺寸大得足以媲美棉被专用壁橱的大衣橱外,还有三座大小不一的层架。收纳空间应该很足够,但不管视线朝哪一个角度,闯进眼帘的全是东西、东西、东西......首先,所有收纳空间都爆满到门关不上,五斗柜抽屉里的东西好像超大汉堡的内馅一般,多到满出来。外凸窗的窗帘轨道上挂满了衣服,根本不需要再挂窗帘了。而且无论是地板上还是床上,都被装满的日用品的篮子、塞满文件的纸袋给淹没。S小姐从公司回家后,要睡觉是就得把床上的东西推到地上,起床后再把东西放回床上,开出一条路才能走出房间上班。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是勤劳的生活,但的确与「少女的生活」还是有天壤之别。
「您说少女的生活.......可以请教一下,具体来说是什么样的生活吗?」
我这么问S小姐,她想了一下后,如此回答:
比如说,下班回到家之后,晚上睡觉之前??
地板上干干净净,视线范围内什么东西都没有,房间像饭店一样整洁??
粉红色的床单,配上复古情调的白色柜灯。
洗完澡后,点上精油。
放着钢琴或者小提琴演奏的古典乐。
边喝花草茶,边做瑜伽。
在轻松舒服的心情下入眠。
脑中有没有浮现身历其境的影像?妄想自己的「理想生活」到如此具体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很难想象出如此明确的形象,或是不知道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时,不妨试着在室内设计杂志里寻找有感觉的照片,或是去看看样品屋。在看过各式各样的房子后,自然就会知道自己喜欢的风格。
顺道一提,S小姐在课程结束后,真的一直持续着「洗完澡后点上精油,听古典乐做瑜伽的生活」。她从看不见地板、如地狱般脏乱的房间中平安生还,拥抱了她最向往的「少女般的生活」。
话说回来,如果能够想象整理过后的「理想生活」,是不是就能马上进入下一个步骤「丢东西」呢?还言之过早。我理解各位着急的心情,但为了这仅此一次的节庆,也为了绝对不再变乱,就让我们慢慢地前进。
接下来要做的是思考「为什么你想要过这样的生活?」请回顾自己理想生活的形象,再重新思考一次。
为什么睡觉前会想要点上精油?为什么想要边听古典乐,边做瑜伽?
「因为睡前想要放松......」「因为想靠瑜伽减肥......」
那么,为什么睡前想要放松呢?为什么想要减肥呢?对于自己说出的回答,请反复追问自己「为什么?」至少三次最好能多达五次。
「希望工作的疲惫不要延续到第二天......」「因为想要变瘦,变漂亮......」
如果像这样不断追究「自己理想生活」的「为什么」,最后就会发现一件单纯的事实。
那就是不论丢东西,还是拥有东西,最终都是「为了让自己幸福」。听起来似乎是非常理所当然,但现在自己再一次地思考、理解,然后说服自己,是非常重要的事。
为什么要整理?你必须在开始整理之前,去面对和思考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再以深思熟虑过的答案为基础,最后进入判断的步骤。
2.3. 碰触到的瞬间,是否感觉「怦然心动」??
你是以什么为基准选择「要丢的东西」呢?
要丢的东西也分成好几类,例如「已经完全坏掉了」或「一整组搭配使用,是其中一部分已经坏掉了」等,物品本身的功能已经无法运作;而「设计款式过时」「活动期间已经过了」等,则是已经过了应景的时期。像这种丢弃理由明确的东西还算容易处理,最难的应该就属于那些没有什么特殊理由需要丢掉的东西。正因为如此,为了解决这种「总是没办法丢东西」的烦恼,才会出现如「一整年都没用的话就丢掉」「设一个暂存箱,每半年检查一次」等各式各样的「丢弃机制」。
但话说回来,请各位明白,当「如何选择要丢的东西」变成主题时,其实就是大幅偏离整理的焦点了。如果在这样的状态下开始整理的话,真的太危险了。
过去的我简直可称为「丢弃机器」。自从十五岁读了《丢弃的艺术》这本书,对「丢弃」一事顿悟之后,我的整理研究就不断升级,好奇心源源不绝。不管是兄弟姐妹的房间、学校公用的置物柜,只要一发现新地方,就会一个人开始偷偷的整理起来。脑袋里全都是整理的事,有一股莫名的自信,觉得不管什么地方,自己都能整理的很好。当时我最开心的事「如何丢东西」。两年没穿的衣服就丢掉、买一个东西就丢一个东西、如有犹豫就先丢掉等,我读遍各种整理书,按照书上提过的所有的基准持续地丢东西,曾经在一个月内丢掉了近三十袋的东西。但是,不管我再怎么丢,家里或房间里还是不整齐,甚至还累积了莫名的压力,然后又一口气买了一大堆东西。结果想当然尔,东西完全没有减少。
在家时,我整天都在想「还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丢」「还有没有不用的东西」,费尽心思寻找「障碍物」,如果找了到了没有再用的东西,就会用一种非常嫌恶的心情想:「原来你在这种地方啊!」然后把东西丢进垃袋。因为一直都是处于这种状态,所以就算待在房间时也神经兮兮,完全无法放松。
某天放学回家后,我一如往常地想要开始整理,我打开自己房间的门,里头还是乱成一团。在看到这幅景象的瞬间,脑袋里就好像什么东西突然短路了一样。
「我不想整理了.......」
在这三年之中,东西应该少了很多,但我却盘坐在这让人超级不舒服的房间正中央,双手抱在胸前,陷入了沉思。
「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却还是整理不好呢?谁来救救我啊!」
我在心中以一种想抓住救命稻草的心情呐喊。
此时,房间里似乎突然响起一个声音:「请把东西看得更清楚一点。」
「东西?我每天都在看到目不转睛啊.......」
我恍恍惚惚第嘟囔着,接着在房间的地板上昏睡过去了。
如果当时的我再聪明一点,应该就能在像这样因整理精神官能症而昏厥之前发现,如果整理是只考虑「丢东西」,就会变得不开心。因为整理时应该选择的,本来就不是「要丢掉的东西」,而是「要留下来的东西」。
「请把东西看得更清楚一点。」当我醒来时,终于清楚地了解了那个声音的意思。过去我只把焦点放在「要丢的东西」上,都在专攻「障碍物」,却没有好好珍惜真正应该重视的「要留下来的东西」。
最后,关于选择物品的基准,我做出了这样的结论。
「碰触时是否怦然心动?」
把东西一个一个拿在手里,留下令你心动的东西,丢掉不心动的东西。这样就是判断是最简单又正确的方法。
「为什么要用那么模凌两可的基准呢?」或许有人会感到怀疑,相信也有很多人觉得光看字面无法理解。
重点就是,一定要碰触到。比如说,打开衣橱的门,眺望挂在里面的衣服,千万不能觉得:「嗯,这个嘛!全都很让我心动啊!」重要的是要「一件一件拿在手里,试着触摸」。在触摸东西的时候,试着去感觉身体的反应,就会发现自己的反应会明显地因物而异。各位就当是被我骗也好,请试着实践看看。
「碰触到时是否觉得心动?」这个基准是有根据的。话说回来,我们到底是为什么而整理呢?追根究底,无论是房间或是物品,若不是为了「让自己变得幸福」而存在的话,就失去意义了。
因此,在判断物品应该留下或是丢掉时,当然应该以「拥有这样物品是否幸福」,也就是说「拥有时是否觉得心动」为基准。
身穿不令自己心动的衣服时,真的幸福吗?
被买回来堆着都没看、一点儿都不令人心动的书围绕着,真的感觉到幸福吗?
拥有明知自己决不会戴在身上的首饰,幸福的瞬间真的会来临么?
答案应该是「不会」。
请想象一下只被心动的东西所围绕的生活,这才是你想拥有的理想人生,不是吗?
只留下令你怦然心动的东西。剩下的,全部毅然决然地丢掉。
如此一来,从这一刻起,过去的人生会重新启动,全新的人生就要开始。
2.4. 同类的东西全部集中后,再一口气判断?
针对家中所有物品,一件一件地以「心动」为基准判断,是整理作业中最重要的一个步骤。那么实际上该如何用这个基准减少物品的数量?
首先,绝对要避免的就是在个别场所就开始丢东西。你常会觉得「等整理完卧室再来整理客厅」「抽屉由上往下一个一个检査」,但这就是致命的错误。因为,按物品种类明确区分收纳场所的状况,实在少之又少。几乎在所有家庭里,就算是同样的东西,往往也都会分散收纳在两处以上。
若按场所开始着手整理,举例来说,即使针对收纳在卧室衣柜里的衣服,完成了判断的作业,常常还是会发生同一类物品又不断从别的地方出现的状况,例如有几件衣服收在别的房间,或是一直挂在客厅的椅子上等。无论是要判断或是收纳,都要再花一次功夫,也耗费时间,更无法做出「留下」或「丢掉」的正确判断。这样的情况持续两次以上时,整理的意愿或许就会消失,所以无论如何都应该避免。
为此,一定要按「物品类别」来思考,把同一类的东西全都集中在一起后,再一口气做出判断。
譬如整理衣服时,要把家里所有的衣服一次判断完毕。诀窍就是「把物品从收纳空间里一样不剩地全部拿出来,集中在一个地方」。
具体的步骤如下。首先决定:「我要整理衣服!」接下来,把家里的衣服一件不剩地收集起来,摊在地板上,再堆起来。然后一件一件拿在手里,只留下心动的。接着就依照这个步骤,按物品类别判断所有的物品吧。当衣服很多时,可以按上半身、下半身、袜子、内衣等,做更进一步的详细分类,然后再一件一件地判断。
为什么把物品集中在一处这件事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有必要正确掌握自己目前到底拥有多少东西。大部分的人都会因为东西数量超出预期而大受打击,「原来我有那么多东西啊......」似乎通常都多达自己想像的两倍以上。此外,如果拥有多个款式相同的东西时,透过集中在某一处,就可以互相比较,更容易做出「留下」或「丢掉」的判断。
特地把东西从收纳空间里拿出来摊在地上,也有它的意义。东西放在抽屉里时,就是处于「物品正在沉睡」的状态。其实在这种状态下,会难以判断是否心动。让东西离开收纳状态、接触空气,「唤醒物品」,自己心动的感觉就会变得清晰、明确,甚至到令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把同类的东西集中在一起,一口气做出判断,是用最短时间进行整理作业的最大重点。因此,整理时请一定要毫无遗漏地「把同一类物品全部集中起来」。
2.5. 从「纪念品」开始整理,势必失败?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验?周末明明提起劲,下定决心:「今天是整理日!」但回过 神时才发觉,还没整理完天就黑了。站在时钟前惊觉到这个事实,突然陷入一栋自我嫌恶的心境时,才发现在手边的全是漫画、书、相簿等有特别回忆的物品。
我之前说明过,顺利把东西丢掉的诀窍在于,整理时不要按房间别,而要按物品 类别,并把同一类的东西集中起来,一口气做出判断,但这不代表随便从哪一种类别开始都可以。因为不同类别的物品,在判断「留下」或「丢掉」的难度上也有差别。有一些人无论如何就是会在整理到一半时停下来,仔细观察其状况后就会发现,他们都是从难度较高的东西开始着手。
首先,照片等有特别回忆的物品,绝非整理初学者一开始该着手整理的东西。这类东西不仅数量很多,而且要选择留下或丢掉时非常费神。
严格来说,物品除了物体本身的价値外,还有「机能」「资讯」「感情」这三种价値。再加上「稀有性」的要素后,就决定了是否丢掉的难度。换句话说,人之所以没办法丢东西,通常是因为还能用(机能上的价值)、还有用(资讯上的价值)或还有感觉(感情上的价值)。若再加上是很难取得,或是难以取代的话(稀少价值), 就更加难以放手了。
按物品种类一口气判断「留下或丢掉」时,一开始从难度较低的东西开始,然后阶段性地培养在整理上的判断力,才比较容易有所进展。
以衣服为例,一般来说由于稀少性低,所以丢弃的难度也较低,最适合一开始时整理。相反地,照片、信件等有特别回忆的东西,除了感情上的价值外,稀少性又高,丢弃的难度很高,应该最后才整理。尤其是照片,往往会在整理途中,从意想不到的地方(书或文件的隙缝等)哗啦哗啦地掉出来,所以最好留到最后再整理。
换言之,「顺利丢掉东西的基本顺序」如下:一开始是衣服,其次是书籍、文件、小东西,然后最后才是纪念品,这是最佳顺序。这是我针对丢弃的难度,再加上后续收纳难易度一并考量后,所得出的结论。
只要按照这个顺序整理,每个人自然而然就能磨练出心动或不心动的感觉。
只要改变丢东西的顺序,判断留下或丢掉的速度就会变快很多,你不觉得很値得一试吗?
2.6. 别让家人看到丢掉的东西?
当你一口气完成丢东西的动作时,很可能会清出好几个垃圾袋,在房间里堆得像山一样。此刻除了小心发生地震之外,还要特别留意一件事,那就是一位名为母亲、心中有大爱的废弃物回收业者突然粉墨登场。在M小姐(二十多岁、单身)的家里,也发生了这样的事件。
和三位家人同住的M小姐,自从小学搬家之后,十五年来一直住在同一个房间。 她原本就爱买衣服,再加上又把从小到大的制服、校庆园游会的纪念T恤等年代久远的东西都装在箱子里,放在房间各处,因此几乎看不到地板。从这样的状态开始,一口气整理了足足五小时。结果当天大概整理出了八袋衣服、两百本书,还有其他如玩偶、小时候的劳作等,共计十五袋左右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要丢的垃圾袋、纸箱等,集中堆在已经完全看得到榻榻米地板的房门边。「M小姐,听好了!最后我要告诉妳一个丢垃圾时的重要诀窍,那就是绝对……」就在我话还没说完的那一刻—— 突然,房门喀嚓地被打开,「咦?变很干净了嘛!」M小姐的母亲手里端着摆有麦茶的托盘走进房里。我内心不禁焦急了起来:「惨了……」她把托盘放在房间中央的和式矮桌上后,对我点了点头:「我们家女儿真的是麻烦您了!」旋即转过身要往房门走。「唉呀!」没错,她当然发现了堆积如山的垃圾袋。「女儿,这个要丢掉啊?」M小姐的母亲指的是靠在垃圾堆旁的粉红色瑜伽垫。
「嗯,因为已经两年都没用了啊。」
「是喔?那我拿来用啰!哎呀,这个也……」
M小姐的母亲在堆积如山的垃圾堆里窸窸窣窣地挖起宝来,最后除了瑜伽垫,她还带走了三件裙子、两件衬衫、两件外套和一些文具。
房间安静下来后,我边喝着麦茶边问M小姐:「令堂多久做一次瑜伽呢?」但M小姐只是淡淡地说了 一句:「我从没看过她做瑜伽。」
其实,稍早我还没说完的话就是:「要丢掉的东西绝对不要给家人看。」整理出来的垃圾袋,尽可能自己拿去丢,也不需要特意告诉家人你丢了什么、丢了多少等细节。尤其建议不要让父母看到。虽然这不是在做什么坏事,本来就不需要偷偷摸摸。
为父母看到孩子要丢的东西堆积如山,有时会感受到非常大的压力。
「这孩子丢掉这么多东西,不要紧吧……」除了这样的不安外,当父母看到自己买给小孩的玩偶或衣服等被处理掉时,虽然明知从孩子的自立和成长这一点来看,这是值得开心的事,但还是不免觉得有些落寞。「要丢的东西不给别人看到」也意味着贴心,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不增加家人的东西,这是非常重要的动作。再说,家人过去也一直就生活在没有这项物品的状态下,就算丢掉了应该也没有任何不便。我认为,如果你准备要丢的东西不小心被家人看到,让他们有罪恶感、觉得很浪费,结来又把它回收,增加不需要的东西,这才是真正的罪恶。
在这类案例里,绝大多数都是「妈妈回收女儿的东西」。譬如妈妈拿了女儿不要的衣服,但后来有再度有效运用的机率,却几乎是零。我在替五、六十岁的客人上整理课时也发现,从女儿那拿来的衣服往往都因为不会穿,最后还是丢掉了。替女儿着想的母爱,结果却成了母亲本身的负担,所以还是应该尽量避免这种状态。
当然,自己不用的东西,家人若能有效利用,这件事本身并非坏事。
如果与家人同住,在整理之前,不妨先问问家人:「有没有最近你们打算要买的东西?」唯有在整理途中发现完全符合对方需求的东西时,再送给对方就好。
2.7. 让家人也变得会整理的妙方?
「就算我整理了,家里还是乱成一团。」
「我老公是没办法丢东西的人……要怎么跟他说,他才会丢东西呢?」
就算想要追求理想的住家环境,但同住一个屋檐下的家人不会整理,这可真让人烦恼啊。关于这个问题,我也反覆经历了许多失败。
我过去曾经对整理这件事走火入魔,不光是自己的房间,连兄弟姊妹的房间和家人的公共空间,都得整理干净才肯善罢甘休,总是对「不会整理的家人」感到焦躁不安。其中最让我苦恼的,就是位于家里正中央的更衣室,虽然是全家人共同拥有,但在我看来,里面有一半以上都是不要的东西。衣架上挂满从没看妈妈穿过的衣服,还有款式明显落伍、已经不能穿的爸爸的西装,地上堆着装有哥哥漫画的纸箱。
就算我逮到机会问他们:「这个没在用了,对吧?」他们也总是回答:「哪有?我有在用啊!」或是:「我下次会丢啦!」但过了很久还是一点都没有要丢掉的迹象。我每次看着更衣室时,都不禁感叹.:「为什么我那么努力想让家里变干净,家人却老是囤积不用的东西呢?」不过,自诩为「整理变态」的我,当然不会轻言放弃。
在焦躁不安到达极限后,我采取的战术就是「偷偷丢掉整理法」。首先,以物品的款式、灰尘遍布的程度或味道等为基准,辨别出长久以来都未使用的物品。然后先把这些东西移到更衣室深处,试探一下家人的反应。如果东西消失后,家人似乎也没发现,我就会适当地拉开时间间隔,一点一点地把东西丢掉。这个方法大概持续了三个月,丢掉的东西合计超过十个垃圾袋。
老实说,这样的作法几乎都没有被发现,有好一阵子都平安无事。不过,毕竟丢了这么多东西,其中有一、两件最终还是被发现了。
受到到家人质疑时,我的反应非常过分。当有人问我:「咦?那件夹克在哪啊?」 我基本上都是以「唔,我不知道喔!」装傻到底。就算对方追问:「麻理惠,是妳擅自丢掉的,对吧?」我都还是会佯装不知情地说:「我没有丢。」我的理论是,如果这时对方说「是喔?那到底是放哪去了啊?」就放弃的话,就代表这是「丢掉也没关系的东西」。不过,当对方还是坚持:「明明就应该在这里。我两个月前还亲眼看到。」终于快要隐瞒不下去的时候,我也没有老实招认、道歉,甚至还恼羞成怒,反喷对方:「反正都是不用的东西,有什么关系?」我擅自丢掉别人的东西,不但不反省,还满不在乎地觉得:「因为你没办法丢,所以我才替你丢的耶!」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自己真的是非常傲慢、荒唐。
结果想也知道,在家人严正指责与抗议之下,我终于被宣判了「整理禁令」。
其实在我逼得家人不得不发布这种命令前,我都想狠狠地甩当时的自己两巴掌,毕竟擅自丢掉别人的东西,真的是非常荒诞不经的行为。虽然「偷偷丢掉整理法」很多时候的确没被发现,但若考量到露出马脚时,会让家人间的信任关系产生裂痕,这举动的风险也未免太高了。再说,这种行为本来就是不对的。更重要的是,如果想让家人也变得会整理,其实还有更轻松的方法。
在「整理禁令」实施后,除了自己的房间之外,我已经没有别的地方可以整理,无可奈何之下,我又再一次重新环视自己的房间,然后发现了一个意外的事实。原来我的衣柜里才真的是还剩下不少「一次都没穿过的衬衫」「款式看起来已经不能再穿的旧裙子」,而书架上「丢掉也无妨」的书也比想像中还多。
总之,我抱怨家人的事,也完全发生在自己身上。「我根本没有资格指责别人啊!」我站在重新整理出来的垃圾袋前,心中暗暗发誓,要暂时专注在自己的整理工作上。
开始发生变化,是在两个星期之后左右。以前就算被我抱怨都顽强抗拒丢东西的哥哥,竟然开始一口气地整理起他的书。当时,他一天就丢掉两百多本书。接下来,连爸妈和妹妹也都开始一点一点重新检视衣服或小东西等自己的所有物,与过去相比,家中开始能够维持在整理好的状态了。
其实,这才是对付「不会整理的家人」最有效的力法。换句话说,就是要默默地丢掉自己的东西。如此一来,家人也会急起直追,开始主动把物品减量、开始整理。 你甚至根本不必说:「快点整理啦!」「怎么那么乱啊!」或许各位会觉得不可思议,但只要有某个人开始整理的话,就会接二连三地引起连锁反应。
而且,当你默默地整理自己的东西时,还会引发另一个有趣的变化,就是即便家里有一点乱,你也完全不会介意了。我自己就有这种亲身体验,当我把自己的空间整理到满意时,就不再像以前一样,想要擅自丢掉家人的东西,当感觉客厅或浴室等公共空间有点乱时,也变得能够什么都不说、自然而然就开始整理。这不光是发生在我一个人身上,同样的也发生在许多客户身上。
如果你对不会整理的家人感到不耐烦时,请试着检查一下你的个人物品收纳空间,一定还会发现应该丢掉的东西。当你想要指责别人哪里没整理好时,就足自己的整理工作已经开始松懈的征兆。
因此,丢东西的时候,先从「只属于自己的东西」开始。公共空间可以晚点再说,先试着好好面对自己的东西吧!
2.8. 别把自己不要的东西送给家人?
我有一个小我三岁的妹妹。
她喜欢一个人在家悠闲地画画、看书,远胜过外出与许多人交流,算是满怕生、低调的人。她从小就是我整理研究的绝佳目标,也可说是最大的受害者。
总之,学生时代的我都把重点放在「丢东西」上,但也还是有一些东西就是丢不掉。譬如说怎么看尺寸都不合、却还是很喜欢的衣服。即使我不死心地在镜子前一再试穿,很遗憾就是不适合。但这是爸妈才刚买给我的衣服,丢掉实在于心不安,所以始终没办法丢掉。
这时,我的绝招就是「全都送给妹妹整理法」。虽说是送,但其实也没有细心包装,只是拿着没办法丢掉的衣服走进妹妹房间,把正躺在床上看书的她手里的书拿起 来,问她:「喂,这件衣服妳要吗?如果妳要就给妳。」妹妹突然被我这么一说,一时还摸不着头绪,我就接着连珠炮似地说:「这还很新,款式也好看,如果你不要, 那我就丢掉啰?没关系吗?」不知爲何,我总是用语带威胁的说话方式逼她做出决定。被我这么一说,为人随和的妹妹也只好回答:「好啦!我收下就是了。」
由于这样的对话频繁出现,所以妹妹就算不常去购物,她的衣橱里也永远呈现爆满的状态。结果,我给妹妹的衣服,有的她当然也是会穿,但很多衣服从此就再也没看过了。
尽管如此,我还是一直「送」衣服给妹妹。毕竟衣服本身也不差,而且衣服应该是愈多愈开心啊......
然而,直到我开始从事整理顾问的工作后,才终于发现这样的想法完全是个误会。
那是发生在我协助客户K小姐(二 十多岁)一起整理衣服的时候。K小姐在化妆品公司上班,住在老家。看着正在拚命挑选衣服的K小姐,我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她的衣服量大概就是装满一个稍大的衣柜,算是平均水准,但留下来的衣服却出奇地少。对于「是否心动」这个问题的答案,大多都是「不心动」。「那么任务结束。谢谢!」我话一说完,她脸上就露出一种松了一 口气的表情,然后把那些衣服丢掉。
当我仔细观察后发现,她的衣服大多以T恤等休闲装扮为中心,但回答「不心动」的衣服,则大多是紧身裙或深V连身洋装等,风格迥然不同。我觉得有点不放心,一问之下,她才说:「那全都是姐姐给我的衣服。」而且当全部的衣服选择完毕后,K小姐不禁嘟嚷:「原来我一直都被这些自己根本不喜欢的东西围绕着啊丨.」
最后发现,K小姐所拥有的衣服有三成以上都是姐姐给的旧衣服,其中真正觉得心动留下的,只有少数几件而已。换句话说,其他几乎都因爲是姐姐给的,迫于无奈才穿,但若说自己喜不喜欢,答案却是否定的。我觉得这是非常令人难过的事。
这样的状况不只发生在K小姐身上。其实身为妹妹的人,与不是妹妹的人相比,前者丢掉衣服的量是绝对性的多。我认爲这与她们从小就习惯接收比自己年长者的旧衣物有关。
理由有二。第一,很明显地,她们会囤积太多因为是家人赠送而没办法丢的衣服。另一个则是,由于自己心动的基准还没确定,所以犹豫不决的衣服变多。因为有旧衣可以接收,不愁没有衣服穿,所以买衣服的机会变少,于是也难以培养出用自己心动的感觉来选择的能力。
我觉得旧衣服再利用的习惯本身很有意义。既节省,而且自己没办法有效运用的东西,身边的人却能乐意珍惜、爱用,再也没有比这更开心的事了。但若是因为自己丢不掉这种理由就轻易地送给家人,就値得商榷。而「送给妈妈」「送给女儿」也同样应该禁止。
相信我妹妹也一样,就算没有说出口,但收下那些衣服时,心里肯定也不是滋味。我做的事,不过是表面上装作好意,实际上是把丢掉自己东西的罪恶感推到别人身上而已。现在回想起来,连自己都觉得很过分。
当你想把不要的衣服给别人时,请不要用「来,给你」这种无条件的方式,也不要用「你不要的话我要丢啰!」的方式威胁对方,而是要先问对方想要什么类型的衣服,只给对方看符合条件的衣服。或是附加一些条件,譬如「如果有你就算花钱都相心买的东西,就请拿去」,再转让给对方,这也是一种方式。我们必须体贴一点,不要让他人承担多余的东西。
2.9. 整理就是「透过物品与自己对话」?
「麻理惠小姐,妳想不想试一试瀑布修行?J
因为一位七十四岁女老闺突如其来的邀约,我曾经参加过一次所谓的瀑布修行。她虽然已经七十几岁了,但仍以经营者的身分活跃在商场前线,她经常去滑雪、爬山,到处游历,是一位深具魅力的女性。这位女老板瀑布修行的资历已经超过十年,她常说「我要去淋一下水」。如今,对经验老道的她来说,瀑布修行简直就像去澡堂泡操,是轻松享受的休闲娱乐。因此她带我去的那个瀑布,绝非像体验行程,而是适合入门者去的地方。
星期六一早离开旅馆之后,我们往山中没有路的地方前进,攀附着栅栏往上爬,涉水走过一条没桥的河,哗啦哗啦的湍急水流大概到膝盖的高度,一路爬山涉水,最后抵达的是一处杳无人烟的清澈瀑潭。
我为什么突然要说起瀑布修行的事?并不是单纯在聊沐闲娱乐而已,其实是因为瀑布修行与整理有很大的共通点。
在瀑布修行的期间,你只听得到轰隆隆的水声,虽然全身受到瑞急爆布的冲击,但疼痛的感觉却马上就消失,渐渐就变得麻木。不久之后,身体会慢慢地变得有点温暖,然后进入所谓的冥想状态。明明是第一次瀑布修行,但当时的感觉却让我觉得似曾相识,因为这与整理时的感觉非常相近。
当你认真整理时,虽然称不上是进入冥想状态,但的确会产生一种平静地与自己面对面的感觉。因为郑重其事地与自己拥有的物品面对面,一一地去感受是否动心,或是有其他的感觉,就好像是透过物品与自己对话。
所以,在判断作业期间,营造出一个尽量安静、能够让你心平气和的环境,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最理想的状态是连音乐都不要放。偶尔会听到「放着音乐、随着节丢东西」的整理法,但我个人并不推荐。因为这会让我不禁觉得,难得有机会与物品对话,却被声音蒙混了过去。开电视当然更不用说,绝对要避免。如果眞的是没有音乐就没办法静下心的人,那么请选择没有歌词、旋律不强烈,类似环境音乐的乐曲。
如果想要加强丢东西的气势,比起音乐的节奏,倒不如借助空气感的力量。换句话说,从早上的时段开始最佳。因为早晨清爽的空气可以让思绪清晰,身体比较灵活,判断力也更敏锐。我的课程当然也几乎都是早上就开始,过去最早还曾从清晨六点半就开始,结果整理的速度也增加了一倍。
顺道一提,瀑布修行连结束后的痛快感觉也和整理一样,让我心里不禁蠢蠢欲动:「好想再去喔!」但是,只要开始整理,就算不特地跑到山上,也能享受与瀑布修行同样的效果,你不觉得整理真的是太棒了吗?
2.10. 对丢不下手的东西说谢谢??
「请用碰触到物品瞬间心动的感觉,来判断要留下还是丢掉。」
这句话听来好像很有道理,但一般人听归听,还是会觉得:「我懂是懂,但就是丢不下手啊!」这也是人之常情。实际上最困扰的问题,应该是「不觉得心动,但就是没办法丢掉」的东西吧?
判断物品的方法,大致上分为两种:一是用直觉判断,另一个则是用思考判断。这个思考的部分如果往错误的方向运作,事情就会变得非常麻烦,当直觉明明已经做出「不心动」这个明确的回答,脑袋里却想着「说不定有一天会用到......」「可是,真的很浪费啊……」,那就永远都无法当机立断地把东西丢掉。
为避免误会,我必须慎重声明,我并非认为丢东西时感到犹豫不决是件坏事。会感到犹豫,就代表你对这样物品有一定的感情,而且任谁都无法只凭直觉就做出所有的决定。但正因为如此,更希望各位不要只以「因为浪费,所以没办法丢掉」这权理由就草草了事,就更应该试着与这些物品彻底地面对面。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东西呢?它来到我身边,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对于觉得「没办法丢掉」的东西,请重新思考「这项物品所具备的真正功能」。
举例来说,你的衣柜里如果有一件买了之后几乎都没穿的衣服,请试着回想:你为什么会买这件衣服呢?
「在店里看到,觉得很可爱,所以就......」
如果在买下这件衣服的那一瞬间曾经让你心动,那它就完成了一项任务,就是陚予你「买下那一瞬间的感动」。但是,爲什么你几乎都没穿过这件衣服呢?
「因为穿了以后,发现其实不太适合我……」
如果这样的结果让你之后不再买同样的衣服,这表示「这种衣服原来不适合自己」,也是这件衣服另一项重要的任务。
如此一来,这件衣服可说已充分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因此,对它说一啓「谢谢你在我买下你的那一刻让我感到心动」「谢谢你告诉我自己不适合什么衣服」,然后再丢掉就好。
每样东西都有它不同的任务,所有的衣服并非都是因为要被完全穿坏,才来到你身边。这就和人与人之间的缘分一样,你遇见的所有人并非都会变成挚友或恋人,对吧?正因为有些人让你觉得「我有点害怕这种人」或「我就是和这种人合不来」,你才会再次体会到「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个人」,然后愈来愈觉得这个人很重要。
因此,对于「虽不心动,但就是没办法丢掉」的东西,请一一思考它们的任务。 然后你就会发现,出乎意料地,很多东西其实已经完成它们的任务了。唯有好好地面对物品为我们完成的任务,表示感谢然后放手,在物品与我们的关系中,才算是完成了「整理」的动作。
经过这样的过程后留下来的东西,才是你应该珍惜的东西。
为了珍惜你真正该珍惜的东西,所以必须把完成任务的东西丢掉。
因此,「丢掉很多东西」并不是糟蹋、浪费。反过来说,把东西收在壁厨或衣柜深处,甚至忘记它的存在,真的表示好好珍惜它们吗?
如果,物品也有心情和感觉的话,它们应该一点也不开心。
请快速把它们从监牢或是偏远的地方救出来,怀抱着「谢谢阼这些日子以来的陪伴」的感恩之心,痛快地解放它们吧!
我觉得在整理之后,无论是人或物,一定都同样感到舒畅吧!
按「物品类别」整理时竟如此顺利?
3.1. 一定要按「物品类别」的正确顺序整理?
「欢迎你回来!」
每当大门咔嚓一声打开时,在里头迎接我的通常都是神色紧张的客户。我第一造访客户的住家时,他们几乎都很紧张。当然,在我登门拜访前,彼此已经见过好几次,并不是初次见面,但一想到接下来将要展开浩大的整理计划,多数人还是不禁紧张起来。
「我家都要没有地方站了,真的能清理赶紧吗?」 「我应该没办法一口气、短时间内,彻底地整理吧?」「虽然麻理惠小姐说绝不会再变乱,但我不会还是回到原状,然后我就成为第一个又变乱的人,那该怎么办啊?」
我非常能体会客户们的种种不安,但是绝对没问题的。不管你是多么怕麻烦的个性,就算你祖宗八代都不擅长整理,就算你忙得不可开交,根本没有时间,但谁都可以学会正确的整理方法。
我要先声明,整理本来就是开心的事。重新面对自己过去毫无意义的物品,确认自己的感觉,对已经完成任务的物品表达感谢之意后,送走它们,这个过程就像是与自己的内在面对面,盘点存货的重要仪式。因为选择的基础是「是否感到心动」,所以也不需要艰涩的理论或数字。
所以,请准备好大量垃圾袋,放心地开始整理。
只是一定要遵守顺序。一开始是衣服,接下来是书籍、文件、小东西、最后才是纪念品。若按照这个顺序进行物品减量,就能以惊人地速度顺利进行整理。因为比较容易判断该留该丢、分类明确的物品开始整理,才会比较轻松。
换言之,最初先从衣服开始。如果想要更有效率,建议可以把衣服先粗略分类,再一口气进行选择。衣服分类可以大致分如下:
? 上衣(衬衫、毛衣等)
? 下半身(裤子、裙子等)
? 外套(夹克、西装、大衣等)
? 配件(围巾、皮带、帽子等)
? 季节性衣物(浴衣、泳装等)
虽然说是衣服,但包包、鞋子也都归为同一类。
为什么这是正确的顺序呢?我只能说,这是我把前半生都奉献给整理之后所总结的经验。总之,按照这个正确顺序来整理,就能顺利进行,外观看起来也会变得愈来愈清爽。而且因为判断要留下的,都是自己真正感到心动的东西,所以整理期间尽管身体上会有些疲惫,但精神上却逐渐恢复朝气,不久之后甚至还会因为感受到丢东西的快感而停不下来。
不过重要的是,要留下什么?要和什么东西一起共度接下来的生活,自己的人生才会感到心动?请用好像从商店架上挑选自己最喜欢物品一样的感觉,来选择心动的物品。
掌握了基本原则后,接下来就赶紧来造一座「衣服山」吧。然后请把它们一件一件拿在手里,悄悄地问自己:「我心动吗」?「整理节庆」的序幕就此展开。
3.1.1. 衣服:
先把家里所有的衣服都放在地上?
首先,从家里所有收纳的衣物集中起来。不论是衣柜抽屉、卧室衣橱,或床底下的收纳箱,重点就是「一件不剩全部集中起来」。
当客户说这样应该差不多了的时候,我一定会问的问题就是:「除了这些之外,家里确定已经没有你的衣服了吗?」接着我还会这么说:「那么接下来出现的衣服就当做不存在,邀请你直接丢掉哦!」
换句话说,就算稍后从别的地方又冒出了衣服,也不再受理、一律丢掉。每当我这么说后,客户常常就会说:「啊!我老公的衣柜里好像还有??????」「和室的墙上或许还挂着几件,又偷偷地多家几件进来。」
每次我都非常严格执行这种自动扣除的截止制度,而客户也会因为害怕东西被无条件丢弃,所以认真地回想是否还有漏网之鱼。最后真的被毫不留情直接丢掉的状况其实也不多,但这个时候还是想不起来的东西,通常都是就算拥有也不心动的,所以我也绝不会手下留情。顺带一提,正在洗的衣服不在此限。
当衣服全部都齐聚一堂时,光是上衣类就在地上堆出了一个高达膝盖的小山。虽然统称为上衣,但从夏衣到冬衣都有,其中又分针织衫、T恤、细肩带背心??????等,种类繁多。附带提供一个资讯,通常在最初阶段的上衣平均持有数为一百六十件左右。大多数人会不禁在这座小山前目瞪口呆好一会儿,惊呼:「原来我有这么多衣服啊??????」接着马上就碰到了整理第一个障碍。面对哑口无言的客户,我通常会这么说:「总之,我们先从非当季的衣服开始吧!」
为什么要选择以过季衣服为值得纪念的整理节庆的起点?这是因为非当季衣物是所有物品中最容易纯粹感受到心动的品项。
如果是现在正在穿的衣服,一般人总会不自觉地想「虽然不心动,但我昨天才穿过」或「丢了现在穿的衣服,会很困扰」 往往就会无法冷静地面对自己心动的感觉。正因为现在没有迫切需要,所以可以纯粹地以是否心动的基准来选择,这就是从非当季衣服下手的优势。
为了确认是否对每一件过季衣物感到心动,我推荐各位问自己一个问题,那就是「下季时无论如何都还想要再穿吗?」更进一步来说,就是:「如果今天气温突然变了,现在马上就想穿吗?」
「你说是不是无论如何都还想再穿,好像也没有那么严重……」 如果你这么想的话,就请放手吧!当然,如果这件衣服是下一季也能为你增添光采的衣服,也别忘了对它说声:「谢谢你为我增色不少。」
我这么一说,或许有人突然会担心:「按这样的基准,不就没衣服好穿了吗?」 请别担心,就算你觉得数量减少了很多,但只要选择心动的东西,一定会留下对自己而言必要的数量。
如果靠着过季衣服渐渐掌握自己心动的判断基准之后,不妨试着按照这样的作法紧接着挑选当季的上衣、裤裙吧!
重点就是,一定要把所有衣服从收纳空间里拿出来、堆在地上,然后定要一件地拿在手里,触摸之后再做判断。
3.1.2. 家居服:
「因为丢掉可惜,所以就当家居服」,万万不可!?
既然好不容易都买了,也还能穿,丢掉未免也太可惜。不知道客户是否因为这种想法,所以常常问我:「虽然不能穿出门,但当家居服可以吗?」如果我这时回答:「嗯,好啊!」到目前为止顺利减少的衣服总量结果就会完全没有改变,只有家居服的部分又开始愈堆愈高。
虽然这么说,但我过去也曾有过一段时期把无法当外出服穿的衣服「降格」为家居服来穿。不知不觉间就习惯把毛球变得显眼的羊毛衫、款式过时的针织衫、原本不太穿出门也不适合自己的衬衫等称为家居服,留下来没有丢掉。
但是,像这样降格为家居服的衣服当中,十之八九还是没穿。而且我后来慢慢发现似乎有很多人也是一样,因无法活用这些「降格组」的衣服而大伤脑筋。
当我询问理由,得到的答案全都是「就算在房里穿也无法放松」「本来是外出服,在家里穿好可惜」「不喜欢」??????那这些就已经不能称为家居服了啊。结果,只不过是把丢掉不心动衣服的动作不断地延后而已。
仔细想想,连家居服在商店里都自成一个类别,更不用说外出服与家居服本来就不同。无论是素材还是款式,都让人感觉轻松的才是家居服,所以降格组里眞的能被活用的,顶多也只有棉质T恤而已吧。
而且,把不让人心动的外出服当作家居服这个想法,似乎也有点奇怪。在家里的时问一样是生活,不管是否有来自他人的眼光,但时间的价值应该也没有不同。
所以,从今天起就改掉把让人不再心动的衣服挪作家居服的习惯吧。好不容易要在理想的房间里追求理想的生活,却还穿着不让人心动的衣服,这才叫做可惜吧。
家居服并不是要给别人看的,但你不觉得正因为如此,才更应该换上最让自己心动的家居服,提升自我形象吗?睡衣也是一样。如果你是女性,请尽情地做最可爱、最有气质的打扮吧!
最糟糕的就是,在家时穿着一整套运动服。
我的客户当中,偶尔会碰到无论白天醒着或晚上睡觉时都穿运动服的人。
如果整天都穿着运动服,自然而然就会变成一个适合运动服的女生。这样听起来或许有些极端,但我真的这么觉得。
那男性呢?家居服对男性自我形象的影响,与女性相比相对较小,所以男性似乎不需要像女性那样担心费神。
顺带一提,也许各位不知道在家时总穿着运动服的单身女性,房间里总放着仙人掌盆栽。我觉得身为女性,比起在房间里养仙人掌,摆上花朵来妆点房间不是更美好吗??????
据说,仙人掌是一种会散发出特别多负离子的植物,或许在家时整天都穿运动服的女性,是潜意识里寻求慰藉,所以才放仙人掌的吧?如果换上可爱的家居服,就算不依赖仙人掌,也可以成为自己就能散发负离子的女性,这不是很让人兴奋吗?
3.1.3. 衣物的收纳:
「折叠收纳法」一举解决收纳空间的问题?
一口气将衣服选择完毕时,决定留下的数量,其实就会减少到原本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左右。因为这些堆积如山的衣服还在地板上,接下来就必须收纳。
那么该怎么办呢?在说明之前,请大家稍安勿躁,先陪我闲聊一下。当我在听客户倾诉关于整理的烦恼时,有一件事我无论如何就是无法理解。
「衣柜都不够放,好困扰喔!」
说这句话的是家庭主妇S女士 (五十多岁)。但光从住宅平面图来看,她自己专用的衣柜就有两个,而且空间还是一般衣柜平均大小的一点五倍左右,怎么想都觉得收纳空间应该不会不够。尽管如此,听说除了衣柜之外,她还放了多达三个的不锈钢制挂衣杆,上面全都挂满了衣服。
「我到底有多少衣服啊?或许超过两百件吧……」
我诚惶诚恐地拜访她家时,终于恍然大悟了。
当我喀嚓一声打开一整面衣柜的门,映入眼帘的全是像洗衣店般挂在衣架上满满的衣服。除了外套 、裙子,连T恤、针织衫、包包、内衣,全都挂在衣架上摆成一排,没有任何其他东西。面对目瞪口呆的我,S女士不知为何开始一个劲儿地炫耀她的衣架:「这是挂针织衫也不会滑落的衣架喔!」「这是我从德国买回来的手工衣架喔!」在持续了五分钟衣架讲座之后,S女士还用最灿烂的笑容对我说:「衣服挂着不会皱掉,而且也不会损伤衣服,很不赖吧?」后来我才知道,她完全不折衣服。
衣服的收纳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只使用衣架挂在吊衣杆上的「吊挂收纳」,另一种则是折好后排列收在抽屉里等的「折叠收纳」。我也明白,这么一写,很多人很容易就被怎么看都比较简单的「吊挂收纳」所吸引,但我绝对比较推荐以「折叠收纳」为中心的收纳方式。
「把衣服一一折好收到抽屉里,好麻烦喔。如果可能?我希望全都挂在衣架上。」会这么想的你,完全不明白折叠真正的威力。
首先,从收纳力的问题来看,「折叠收纳」与「吊挂收纳」根本无法相比。当然也因衣服的厚度而异,例如可以挂十件衣服的空间,只要折叠方法正确,就可以收纳二十到四十件衣服。前述案例中的S女士也一样,由于她的衣服总量本身就比平均数稍微多了一些,如果用折叠的方式,毫无疑问就能够完全收进衣柜里。衣服的收纳问题,只要能好好折起来,其实几乎都可以解决,这么说一点也不为过。
折叠的效果还不仅于此。其实,折衣服真正的价值就在于透过用自己的手碰触衣服,把能量倾注到衣服当中。
听说「治疗」这个单字,是源自于在医疗不如现今发达的时代里,靠着把手盖在受伤部位促进治愈而来的。此外,牵手、摸头、拥抱等亲子间的肌肤接触具有稳定小孩情绪的效果,也是知名论点。在按摩时,比起被机器嘎吱嘎吱地按压,被人用双手揉开紧绷的筋骨,肯定比较舒服吧。换句话说,当双手所释放出的能量注入体内时,我们身心都受到抚慰,得以恢复精神。
这样的道理对衣服而言也一样。当主人好好地用手触摸、整理时,对衣服而言也一种非常舒服、被灌注了能量的行为。因此,折得好的衣服,皱折会被整平,衣服的质地也会精神突突地活了起来。小心折好、收纳的衣服,与随手放进抽屉里的衣服,光是穿上时的张力与光芒就不同,两者的差别可说是一目了然。
折衣服,不单单只是为了收纳而把衣服折小的作业,而是慰劳总是支持自己的衣服,向它们表达爱意的行为。
因此,折衣服时应该要边折边心存感激地对它们说:「谢谢你总是守护着我。」当你洗完衣服之后,透过折叠的过程,可以确实地触摸到衣服,还可以注意到「啊!这里的缝线掉了」或「这件衣服也差不多不能再穿了啊!」之类的细节。折衣服,换句话说就是和衣服的对话。
尤其是日本人,应该更能感受到折衣服的舒畅才是。因为日本原本就是拥有折衣服文化的国家。请回想一下和服或浴衣。没有任何国家像日本一样,会如此一丝不苟地配合衣柜抽屉的大小、把和服折成四四方方、恰好可以吻合抽屉的形状。
我深信日本人本来就具备了「折叠的基因」。
3.1.4. 衣服的折法:
完全刚好、最正确的折法?
洗衣、晒衣、收衣都还算好,但就是觉得折衣服麻烦。再说,反正都要再穿,一件一件折起来看似白费力气。
因此不知不觉就直接堆成一座山,从中挖出要穿的衣服,就成了每天的习惯。这样的习惯到了最后,房间的一角就会变成堆衣服的地方,然后这个领域就会渐渐侵纯你的生活空间。
像这样讨厌折衣服的人,一定都是不知道正确折衣服方法的人。
但请放心,我的学员中,从未有人一开始就能正确折衣服。非但如此,甚至还有人宣告「已经决定不折衣服了」有的人打开衣橱时,塞满的衣服就像凝固的果冻一般;有的人打开抽屉时,衣服就像礼盒里的生蔷麦面一样被卷成长条状......连「折衣服」的「折」都称不上的状况,倒是相当多。
但是,每个人毕业时都说:「折衣服真是开心的事!」一位家庭主妇A太太 (二十多岁),因为实在太讨厌折衣服,妈妈还要特地来帮她折衣服,不过后来连她都变得很喜欢折衣服,甚至现在还反过来指导她妈妈折衣的方法。
只要学会折衣服的方法,就能每天开心使用,而且一生受用。我甚至觉得,如果一生就在不知道正确折衣方法的状况下过去了,那无疑是人生的重大损失。
在学习折衣方法前,请先想象一下衣服收纳完毕后的画面。目标请订在一拉开抽屉时,一眼就知道哪里有些什么的状能。就好像可以看到书背一样,以垂直的状态来整理。
「直立」是收纳最基本的原则。
我偶尔会发现某些人把衣服折得又大又薄,放在抽屉里叠在一起,就像店铺里的商品陈列一样,这真的有点可惜。这种折法适用于,当衣服作为商品被暂时摆放在店内陈列时,与今后要慢慢相处的家用折衣收纳方式不同。他们的论点是「因为折好几折就会变皱,所以尽景减少折叠次数」,但其实这样只会招致反效果。
的确,「直立收纳」时,因为必须折得比较小,折叠的次数必然会变多。但其实衣服的皱褶之所以显眼,并不是因为折叠次数的多寡,而是取决于被压到的折痕深浅。
换句话说,折得很薄、堆栈在一起时,叠得愈多,上面衣服的重量愈重,下面被压住的布料,折痕就会变深,结果就让「皱褶感」变得更为明显。只要想象一下就很容易理解,折一张纸时所产生的折痕,与把一百张纸叠在一起之后再折时所产生的折痕,哪一个较深呢?相信各位都已经明白,一百张纸叠一起折的时候,比较不容易产生折痕。
如果已经能够想象衣服直立放在收纳箱里的画面,那就赶紧开始试着折吧!虽说是正确的折衣方法,但重点也只有一个,那就是「折好时必须变成个光滑简单的长方形」。首先把前后衣身(除了袖子和领子之外的部分)稍微往内折(此时袖子的折法可随意折),做出一个纵向较长的长方形后,剩下的则配合衣服的高度调整,折成四折或六折都可以。基本的作法就只有这样。
不过,实际上折的时候,有时候不管怎么折都很「松垮」。虽然大致上折成四角形了,但却整个软趴趴地靠不住,就算想直立着收纳,也马上就倒下来。如果会变成这种状态,那就是这种折法不适合这件衣服的征兆。其实,每一件衣服都分别有各自的「黄金点」,让它们在折好时能够正好挺立。
所谓的黄金点,就是对那件衣服而言最舒服、最适合的折法。黄金点会因衣服的质地或大小而有所差异,所以必须不断尝试改变折法,从中找出最适合的一种。话虽如此,但这过程其实并不难。通常只要调整一下直立时的高度,就能轻而易举地找到 黄金点。
秘诀就是,布料柔软轻薄的衣服,宽度和高度都折得小一些,而布料松软较厚的衣服,则可以折得比较宽松一些。此外,折的时候,从布料较薄的角落开始着手会比 较容易。
当折法准确无误时,所获得的快感实在难以言喻。直立收纳时也不会倒塌的稳定感、拿取时合手的舒适感,就好像衣服在对你说:「对了!对了!我就是希望你这样折我!」这就是你与衣服心灵相通的历史瞬间。看到客户的表情突然亮了起来的那一刻,也是我上课时最喜欢的一个瞬间。
3.1.5. 衣物的摆法:
把心动的感觉带进衣橱的绝招?
打开衣柜时,看到自己最喜欢的衣服整齐地一字排开,就是让人心情愉悦。但实际上,很多人都是「衣柜里面乱七八糟,根本不好用」「每次打开衣柜时,都不禁叹气。仔细听这种人的描述就会发现,原因大概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挂了太多衣服。在某个客户的家里,衣柜吊衣杆上挂的衣服已经满到极限,要拿一件衣服出来就得花上三分钟。左右根本动弹不得的衣架,必须费劲地用力往外拉,好不容易拉出来时,两旁的衣服还被勾到,结果就像从烤吐司机里蹦出来的吐司一样,猛力地飞了出来。也难怪这个衣柜好几年都不用了。这虽然是非常极端的案例,但多数人的衣柜因为挂了过多衣服导致不好用,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我建议各位,能够折起来的衣服,最好就尽量折起来。
当然,也有适合「吊挂收纳「。一般来说,大衣、西装、夹克、裙子、洋装等就是。对于要挂起来的衣服,我的选择基准是「挂起来时,衣物本身会感到开心」。当风吹过时会翩翩起舞、摇曳生姿、满心欢喜的衣服,或是一板一眼拒絶被折起来的衣服,我就会老老实实地把它们挂在衣架上。
「吊挂收纳」会使得衣橱里乱七八糟的另一个理由就是,挂的方式弄错了。首先,最基本的原则是把同类的衣服全都挂在一起,并请明确地分成夹克区、衬衫区等来吊挂收纳。和自己同类的人在一起时,就会无条件地感到安心,无论是人和衣服都同样适用于这个道理。光是把衣服按照不同类别分开吊挂,衣服的安全感也完全不同。光是这样,就足以让衣柜里看起来清爽整齐、焕然一新。
话虽如此,还是经常听到客户有「就算确实分类了,但不知不觉间又会变乱」的烦恼。那么,既然好不容易收拾整齐了,就让我来为各位介绍一个为了完美维持「吊挂收纳」的独门绝招。
那就是,把衣服按「往右上方」的排列方式来吊挂。请试着在纸上画一个往右上方走的箭头,和一个往右下方走的箭头。用手指在空中画线也可以。
有什么感觉吗?相信各位会感觉到,当箭头往右上方走时,胸部附近有~种微微心动的感觉。因为往右上方的线条会让人觉得舒服。把这个原理应用在衣柜的收纳上,就能随时把这种「心动的感觉」带进衣置里。
换句话说在面对衣柜时,左边要收纳重的,右边要收纳轻的衣物。具体来说,左边最好放衣长较长、质料较厚、颜色较深的衣服,然后愈往右就愈要收纳衣长较短、质料较轻、颜色较淡的衣物。
如果用类别来说,面对衣柜时,由左至右要按大衣、洋装、夹克、裤子、裙子、衬杉的顺序来挂衣服。这是最基本的排列方式,由于每个类别的重要性会依个人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看书容易走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