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世界伤害控制小组组1和修改2有什么区别

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习题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习题 一、填充题1. 法国工业家法约尔在其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中把管理的职能分为____、 ____、____、____和____。 2.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以被归入三类: ____、____和____。 3.管理者所扮演的人际角色包括____、____和____。 4.管理者所扮演的信息角色包括____、____和____。 5.管理者所扮演的决策角色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 6.正式组织存在和发展的三个条件是____、____和____。. 7.质量管理理论主要有____和____这两项内容。 8.管理的载体是____,本质是____,目的是____。 9.管理的____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表现出来,____职能通过计划的 制定表现出来,____职能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10.人际技能包括____和____。 “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被称之为 11. ____技能。 12.组织内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并接受他的命令,这就是法约尔提出 的____原则。 13.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进行总结,认为工人是____。 14.梅奥认为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____。 15.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____。 16.____职能是其他管理职能赖以有效发挥的基础。 17.____被称为是“科学管理之父” 。 18.____技能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 不重要。 19.斯密认为人是____。 20.保证企业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所制定的计划和所下达的命令,这是管 理的____职能。 21.韦伯认为____、____和____是一切社会组织的基础。1 22.正式组织以____为主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____为主要标准。 23.巴纳德的理论为后来的____理论奠定了基础。 24.系统理论认为企业是由六个要素构成的,即____、____、____、____、 ____和____。 “权变理论”的核心是研究____和____的联系。 25. 26.管理者的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____。 27.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____技能、____技能和____ 技能。 28.孙膑帮助田忌在赛马中胜了齐王,运用的是____和____的思想。 29.斯密的____观点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成为资本主义管理的一条基本 原理。 。 30.____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31.亨利?汤尼于 1889 年提出采取____来克服由利润分享制度带来的不公 平。 32.甘特的两大贡献是____和____。 33.采取再造的结果通常是____和____。二、选择题▲1.____职能是其他管理职能赖以有效发挥的基础。 A.决策 B.信息 C.控制 D.创新2.管理者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参加社会活动时,所行使的是____的角色。 A.代表人 B.联络者 C.发言人 D.谈判者” 3.____被称为是“人事管理之父。 A.亚当?斯密 B.泰罗 C.罗伯特?欧文 D.亨利?法约尔★4.____被称为是“科学管理之父” 。 A.亚当?斯密 B.罗伯特?欧文 C.亨利.法约尔 D.泰罗5.____对于高层管理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较不重 要。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6.越是处于高层的管理者,其对于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的需 要,就越是按____顺序排列。 A.概念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B.技术技能,概念技能,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人际技能,技术技能 D.人际技能,技术技能,概念技能 7.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进行总结,认为工人是____。 A.经济人 B.社会人 C.理性人 D.复杂人2 8.斯密认为人是____。 A.理性人 B.社会人 C.经济人9.保证企业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所制定的计划和所下达的命令,这是管 理的____职能。 A.控制 B.组织 C.领导 D.决策10.韦伯认为____权威是理想组织形式的基础。 A.个人崇拜式 B.理性――合法的 C.传统式11.决策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表现出来的管理职能是____。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决策12.____职能是各项管理职能的灵魂和生命。 A.决策 B.领导 C 创新 D.控制13.在____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14.管理者向董事和股东说明组织的财务状况和战略方向时,所扮演的是 ____。 A.发言人角色 B.传播者角色 C.联络者角色15.著名的霍桑研究就是采用____研究管理中人际关系的成功例子。 A.归纳法 B.试验法 C.演绎法16.属于人际关系学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 A.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B.满足工人的社会欲望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C 企业中实际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D.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 E.企业应采取新型的管理方法 17.管理中的组织职能首先是对管理人员的的管理。 A.管理水平 B.管理方法 C.管理质量 D.管理劳动三、简答题1.根据明茨伯格的理论,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 2.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技能? 3.亚当?斯密为什么认为分工是增进劳动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4.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包括哪些方面? 5.差别计件工资制与计件奖励工资制有什么不同? 6.什么是等级链? 7.什么是数量管理理论?3 8.简述系统管理理论。 9.简述质量管理理论。 10.什么是工作定额原理? 11.韦伯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和理想的组织形式具有哪些特点? 巴纳德在其 《经理人员的职能》 一书中认为经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有哪些? 12. 13.巴纳德认为对于正式组织来说,不论级别的高低或规模大小,其存在和 发展都必须具备一些条件,这些条件是什么? 14.什么是非正式组织? 15.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是哪些? 16.何谓决策科学化? ★17.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对管理有何意义? 18.巴贝奇在对报酬的研究中提出按照生产率贡献的大小来确定工人的报 酬,他将工人的收入分为哪几部分? 19.亨利?汤尼于 1889 年提出采取收益分享制度来克服由利润分享制度带 来的不公平,收益分享制度的具体办法是什么? 20.何谓再造?四、问答题▲1.什么是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 ★2.管理包括哪些职能?它们各自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它们的相互关系是 怎样的? 3.理解法约尔关于经营和管理的概念及其管理原则。 4.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与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有何不同? 5.西方管理理论出现哪些分支?每个理论分支的内容与特征各是什么? 6.请综合分析斯密和巴贝奇关于劳动分工的研究。 7.如何客观地评价泰罗制?参考答案 一、填充题1.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3.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4.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5.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4 6.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良好的沟通 7.不断完善,再造 8.组织,合理分配和协调的过程,实现既定目标 9.决策,计划,控制 10.对下属的领导能力,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 11.概念 12.统一指挥 13.社会人 14.提高工人的满足度 15.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16.信息 17.泰罗 18.概念 19.经济人 20.控制 21.等级,权威,行政制 22.效率,情感 23. “社会系统学派” 24.人,物资,设备,财,任务,信息 25.组织,环境 26.正式权力 27.技术、人际,概念 28.运筹学,对策论 29.劳动分工 30.罗伯特?欧文 31.收益分享制度 32.甘特图,计件奖励工资制 33.公司规模缩小,外包业务增多二、选择题1.B 2.A 3.C 4.D 5.C 6.C 7.B 8.C 10. B 11. D 12. C 13. C 14. A 15. B 16. ABCE 9.A 17. D5 三、简答题1.亨利?明茨伯格研究发现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被归入 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和决策角色。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 人角色、 领导者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信息角色是监督者角色、 传播者角色和发言人角色;管理者所扮演的四种信息角色是企业家角色、干扰对 付者角色、资源分配者角色和谈判者角色。 2.根据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 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 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是指“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包括对 下属的领导能力和处理各种关系的能力;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 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 3.(1)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从而提高熟练程度、增 进技能;(2)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 工作所损失的时间;(3)分工可以使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 定的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 4.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 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5.差别计件工资制是指计件工资率随完成定额的程度而上下浮动。如果工 人完成或超额完成定额,则定额内的部分连同超额部分都按比正常单价高 25% 计酬;如果工人完不成定额,则按比正常单价低 20%计酬。 计件奖励工资制是指超额完成定额的,除了支付日工资,超额部分以计件方 式发给奖金;完不成定额的,只支付日工资。这种制度优于差别计件工资制,可 使工人感到收入有保证,劳动积极性因而提高。 6.等级链是指“从最高的权威者到最底层管理人员的等级系列” 。它表明权 力等级的顺序和信息传递的途径。 7.数量管理理论是指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如先进的数学方 法、电子计算机技术、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 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分析,并做出最优规划和决 策的理论。 8.系统管理理论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 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这一理论的要点如下: 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要素构成的。根据需要,可以 把系统分解为子系统,子系统还可以再分解。这样,对系统的研究就可以从研究 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入手。 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系统从环 境输入资源,把资源转换为产出物,一部分产出物为系统自身所消耗,其余部分 则输出到环境中。系统在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调节,以 获得自身的发展。 9.质量被定义为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目标或需要的能力。质量管理理论主6 要有两项内容:(1)不断完善:对质量采取不断完善的方法,是指个人或组织不 能在成就面前止步。不管事情做得多么好,个人或组织总可以做得更好。组织必 须不断努力完善、学习和成长。(2)再造;对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思考并在此基 础上重新设计,以便在业绩衡量标准(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上取得重大 突破。 再造中最关键的部分是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经验的基础上确定它应该做 什么,即确定它能做得最好的是什么。 10.把工人的操作分解为基本动作,再对尽可能多的工人测定完成这些基本 动作所需的时间。同时选择最适用的工具、机器,确定最适当的操作程序,消除 错误的和不必要的动作,得出最有效的操作方法作为标准。最后,将完成这些基 本动作的时间汇总,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可以得到完成这些 操作的标准时间,据此制定一个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 ,这就是所谓的工作 定额原理。 11.(1)存在明确的分工;(2)按等级原则对各种公职和职位进行法定安排, 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指挥链和等级链体系;(3)根据经过正式考试或教育培训而 获得的技术资格来选拔员工,并完全根据职务的要求来任用;(4)除个别需要通 过选举产生的公职以外,所有担任公职的人都是任命的;(5)行政管理管理人员 是“专职的”管理人员,领取固定的“薪金” ,有明文规定的升迁制度;(6)行政 管理管理人员不是其管辖的企业的所有者,只是其中的工作人员;(7)行政管理 管理人员必须严格遵守组织中的规则、纪律和办事程序;(8)组织中成员之间的 关系以理性准则为指导,不受个人情感的影响。 12.(1)建立并维护一个信息系统;(2)促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贡献;(3) 明确组织的目的。 13.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良好的沟通。 14.企业成员在共同的工作过程中,相互之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情感、态度和 倾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和惯例,这就构成一个体系,成为非正式组织。非正 式组织以它独特的情感、规范和倾向,左右着成员的行为。 15.(1)确定系统的最终目标,同时明确每个特定阶段的目标和任务;(2)把 研究对象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统一的系统,然后确定每个局部要解决的任务, 研究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总体目标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3)寻求完成总体目 标以及各个局部任务的可供选择的方案;(4)对可供选择的方案进行分析和比较, 选出最优方案;(5)实施组织所选的方案。 16.决策科学化即指决策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大 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 做出正确的决策。组织中电子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DDS、ERP 等的应用为决 策科学化提供了可能。 17.首先,独立的管理职能和专业的管理人员正式得到承认,管理不仅成为 一种活动,还成为一种职业。其次,随着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横向的管理分 工开始出现,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也为企业组织形式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 础。另外,具有管理才能的雇佣人员掌握了管理权,直接为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 创造了条件。 18.分为三部分:按照工作性质确定的固定工资;按照对生产率所做出的贡7 献而分得的利润;为增进生产率提出建议而应得的奖金。 19.(1)每个员工享有一种“保证工资” ;(2)每个部门按科学方法制定工作标 准,并确定生产成本,该部门超过定额时,由该部门职工和管理阶层各得一半; (3)定额应在 3~5 年内维持不变,以免降低工资。 20.再造即“对业务流程进行彻底的思考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以便在业 绩衡量标准(如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上取得重大突破” 。再造首先确定公 司必须做什么,然后确定如何去做。再造不把任何事情想当然,它对“是什么” 有所忽视,而对“应该是什么”相当重视。四、问答题1.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 答案要点 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对这一定义可作进一步解释:(1)管珲 的载体是组织。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及宗教 组织等。管理不能脱离组织而存在,同样,组织中必定存在管理;(2)管理的本 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的过程,而不是其他;(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 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在这些资源中,人员是最重要的。任何资 源的分配、协调实际上都是以人为中心的。所以管理要以人为中心;(4)管理的 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 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单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这也是建立组 织的原因。 答案要点:管理职能有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七 2.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 种。七种管理职能各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信息职能通过信息的采集、加工、 存储、传播、利用和反馈表现出来;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表现出来; 计划职能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 表现出来;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控制职能通过偏差 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创新职能是通过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 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相互关系:(1)信息职能是其他管理职能赖以有效发挥的基础;(2)决策既与 其他管理职能有所交叉(管理者在行使其他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决策问 题),又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依据;(3)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 证决策的顺利实施;(4)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法约尔指出,任何企业都存在着六种基本活动,管理只是其 答案要点 中的一种。这六种基本活动是: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 计活动、管理活动。所谓“经营” ,就是努力确保六种固有活动的顺利运转,以 便把组织拥有的资源变成最大的成果, 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活动是指计划、 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法约尔提出了一般管理的 14 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 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 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4.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认为金钱是刺激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唯 答案要点 一动力,把人看做经济人。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认为,工人是社会人,除了物质 需求外,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不能忽视社会和心理因素对积极性的8 影响。(2)科学管理理论仅注重正式组织的作用。而人际关系学说提出,企业成 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相互间必然产生共同的感情、态度和倾向,形成共同的 行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一个体系,称为“非正式组织” 。非 正式组织不仅存在,而且与正式组织相互依存,对生产率有重大影响。(3)科学 管理理论认为金钱是刺激人们工作积极性的唯一动力。 梅奥认为提高生产率的主 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足度,即工人对社会因素特别是人际关系的满足程度。 5.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西方管理理论可被划分为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 答案要点 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和质量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形成于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初的美欧,它可分为科学管理理 论和组织管理理论。(1)科学管理理论着重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其 代表人物主要有: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以及甘特等。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 包括以下几方面: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 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吉尔布雷斯夫妇在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方面做出了突 出贡献。甘特最重要的贡献是创造了“甘特图” ,另一贡献是提出了“计件奖励 工资制” 。(2)组织管理理论着重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其代表人物主要 有:亨利?法约尔、马克斯?韦伯和切斯特?Z?巴纳德等。法约尔把管理职能 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并提出了一般管理的 14 条原则。韦伯 对管理理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巴纳德对管理理 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中,他认为在组织中,经理人员是 最为重要的因素。 行为管理理论:形成于 20 世纪 20 年代。梅奥对其领导的霍桑试验进行了总 结,阐述了与古典管理理论不同的观点――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略)。弗雷德 里克?赫茨伯格、维克托?H?弗鲁姆和戴维?麦克莱兰分别提出了双因素理论、 期望理论和成就需要理论。 数量管理理论: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它是指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 科学的成果(如先进的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等) 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和信息资源进行系统的定量 分析,并做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运筹学、系统分析和决策科 学化。 系统管理理论: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 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组织是一个系统,可以把系 统分解为子系统,子系统还可以再分解。系统在一定的环境下生存,与环境进行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在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 调节,以获得自身的发展。 权变管理理论是 20 世纪 70 年代在美国形成的一种管理理论, 这一理论的核 心是力图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它强 调管理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环境寻求不同的管理模式。 权变管理理论着重考查有关环境的变量与各种管理观念和技术之间的关系, 以使 采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有效地实现目标。 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就 是权变关系,这是权变管理理论的核心内容。 质量管理理论:质量被定义为产品或服务满足顾客目标或需要的能力。质量 管理理论主要有两项内容:不断完善和再造。9 6.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1)斯密:斯密分析增进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强调分工的作用: 答案要点 首先分工可以使劳动者专门从事一种单纯的操作, 从而提高熟练程度、 增进技能; 其次分工可以减少劳动者的工作转换, 节约通常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所损 失的时间;另外,分工可以使得劳动简化,使劳动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种特定的 对象上,有利于发现比较方便的工作方法,促进工具的改良和机器的发明。(2) 巴贝奇:赞同斯密的观点,但是他认为斯密忽略了分工可以减少支付工资这个好 处。他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 7.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冲破了多年沿袭下来的传统落后的经验管理方法,将科学引 答案要点 进管理领域,是管理理论上的创新。由于采用了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科学的操作程 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 了实践基础。 把工人视为会说话的机器, 是资本家最大限度压榨工人血汗的手段, 也是对人的片面的认识。10 第二章 道德与社会责任习题 一、填充题1.在商业道德方面存在四种道德观: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公平观保护了______的利益。 3.综合观主张把______和______两种方法并入到商业道德中去。 4.______要求管理者考查各行业和各公司的现有道德准则,以决定什么是 对的、什么是错的。 5.崇尚道德的管理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______, 更把其视作组织的______。 6.崇尚道德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从______角度看问题。 7.崇尚道德的管理不仅把人看做手段,更把人看做______。 8.人类的道德发展要经历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层次。 9.只受个人利益影响的道德发展层次是______。 10.除价值准则外,还有两个个性变量也影响着个人行为,这两个变量是 ______和______。 11.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 12.受他人期望影响的道德发展层次是______。 13.受个人用来辨别是非的道德准则影响的道德发展层次是______。 14. 最有可能产生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较强的______以及______ 的组织文化。 15.在弱组织文化中,管理者可能以______作为行为的指南。 16.崇尚道德的管理以______为行为导向。 17.道德准则是表明组织的______和______的正式文件。 18.为了提升员工的道德修养,不能仅以____来衡量绩效,还要考查行为的 ____。 19.只履行社会义务的企业只追求那些对其______有利的社会目标。 20.有______的企业受道德力量的驱动,去做对社会有利的事而不去做对社 会不利的事。11 21.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____的利益,从而要采取行动并付 出一定的成本。 22.两种社会责任观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3.古典观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指______。 24.伦理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____或____做出。 25.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____。 26.伦理的权力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____的前提下做出。 27.正式的规章制度可以降低模糊程度,从而____伦理行为产生。 28.人生的完善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29. 法律不能激发人们追求卓越, 它不是____的准则, 甚至不是____的准则。 30.道德发展的前惯例层次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阶段。 31.道德发展的惯例层次包括______和______两个阶段。二、选择题1.____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 A.功利观 B.权利观 C.公平观 D.综合观2.假如管理者认为解雇工厂中 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 盈利能力,使余下的 80%的工人工作更有保障,并且符合股东的利益,那么这 位管理者接受的道德观是____。 A.综合观 B.公平观 C.权利观 D.功利观接受____的管理者可能决定向新来的员工支付比最低工资高一些的工资。 3. A.功利观 B.权利观 C.公平观 D.综合观4.____要求管理者考查各行业和各公司的现有道德准则,以决定什么是对 的、什么是错的。 A.功利观 B.权利观 C.公平观 D.综合观5.如果一个人做周围人所期望的事,他正处于道德发展的____层次。 A.前惯例 B.惯例 C.原则6.如果一个人只在符合自己的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那么他正处于道德 发展的____层次。 A.前惯例 B.惯例 C.原则7.用来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的概念是____。 A.自我强度 B.控制中心 C.强化中心8.如果一个人遵守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即使这些准则违背了法律,也说 明他正处于道德发展的____层次。 A.前惯例 B.惯例 C.原则12 9.下列问题对管理者的道德行为影响较大的是____。 A.受伤害的人较少 B.很多人认为这种行为是邪恶的 C.行为的后果出现得很晚 D.行为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的可能性小 ★10.如果一个企业仅仅履行了经济上和法律上的义务,我们就说该企业履 行了它的____。 A.社会责任 B.社会义务 C.社会反应11.影响管理道德的主要因素中,最不应该包括的是______。 A.当地所实行的经济制度 B.伦理道德的发展阶段 C.行为本身所涉及道德问题的严重程度 D.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 12.为了提升员工的道德修养,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应特别重视______。 A.新员工招聘 B.建立明确可行的工作目标 D.以上都是C.定期的道德教育13.以下____措施与提高组织的道德标准或提升员工的道德修养无关。 A.对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价 B.以市场占有率最高而不是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 C.确立道德准则 D.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 14.克制冲动并遵守内心信念的可能性最大的人是____的人。 A.自我强度高 B.自我强度低 D.具有外在控制中心C.具有内在控制中心15.下列对道德发展的前惯例层次的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通过履行允诺的义务来维持平常秩序 B.只受个人利益的影响 C.尊重他人的权利 D.遵守自己选择的道德准则 16.下面______不是人本管理的观点? A.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B.人是“经济人”所以只要给予足够的物质刺激,就能让他为企业卖力13 C.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 D.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 E.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组织,对此管理者要给以压制 ★17.大多数研究表明,企业的伦理经营和长期效益之间有______关系。 A.正相关 B.负相关 C.不相关18.职责和权限、利益和能力之间的关系遵循等边三角形定理,______是三 角形的三个边,它们应该是相等的? A.权限、利益、能力 C.职责、权限、能力 B.职责、权限、利益 D.职责、利益、能力19.下列关于伦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合乎伦理的管理具有他律的特征 B.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伦理判断和伦理行为可能更加一致 C.合乎伦理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 D.合乎伦理的管理仅仅把遵守伦理规范视为组织获利的一种手段 ★20.市场经济中要提倡“以义治商”和“以义取利” ,这里的“义”指的 是____。 A.义气 B.法律 C.和气 D.伦理道德21.以下行为中不属于企业伦理表现的是______。 A.治理污染 B.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员工 D.开发新产品C.为顾客提供售后服务22.关于影响伦理的结构变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正式的规章制度会减少伦理行为的产生 B.在仅根据手段来评估绩效的地方,伦理标准会降低 C.管理者的行为是个人的事情,对企业的管理伦理没有影响 D.压力越大,越可能降低伦理标准三、简答题1.什么是道德? 2.崇尚道德的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3.道德发展阶段是如何影响个人的道德判断的? 4.个人特征是如何影响管理者的道德行为的? 5.组织文化是如何影响管理者的道德行为的? 6.影响问题强度的因素有哪些? 7.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的反对意见和赞成意见分别是哪些?14 8.什么是“社会责任”?区分社会责任、社会义务和社会反应。 9.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有哪些? 10.支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有哪些? 11.简述两种社会责任观。 12.企业对顾客的伦理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 13.企业的伦理行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四、问答题1.在商业道德方面存在哪些观点?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2.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3.管理者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提升员工的道德修养? 4.支持与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有哪些? ★5.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的关系如何? 6.简述道德的三个发展层次。 7.与法律相比,伦理有哪些特征?伦理与法律及效益的关系各是怎样?参考答案 一、填充题1.功利观,权利观,公平观,综合观 2.弱势群体 3.实证,规范 4.综合观 5.手段,责任 6.社会整体 7.目的 8.前惯例,惯例,原则 9.前惯例层次 10.自我强度,控制中心 11.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结构变量,组织文化,问题强度 12.惯例层次 13.原则层次 14.控制能力,风险和冲突承受能力 15.亚文化准则15 16.组织的价值观 17.基本价值观,组织期望员工遵守的道德规则 18.经济成果,道德后果 19.经济目标 20.社会责任 21.利益相关者 22.古典观,社会经济观 23.利润取向 24.后果,结果 25.利益 26.个人基本权利 27.促进 28.物质,精神 29.榜样行为,良好行为 30.遵守规则以避免物质惩罚,只有在符合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 31.做你周围的人所期望的事,通过履行允诺的义务来维持正常秩序二、选择题1. A 2. D 10.B 11.A 19.C 18.B 3. C 12.D 20.D 4. D 5. B 6. A 7. B 8. C 13.B 14.A 15.B 16.BE 21.D 22.ABC 9. B 17.A三、简答题1.道德通常是指那些用来明辨是非的规则或原则。根据这一定义,道德在 本质上是规则或原则, 这些规则或原则旨在帮助有关主体判断某种行为是正确的 或错误的,或这种行为是否为组织所接受。 2.崇尚道德的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把遵守道德规范看做责任;以社会 利益为重;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视人为目的;超越法律;自律;以组织的价 值观为行为导向。 3.人类的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两个阶段。随着阶段的 上升,个人的道德判断越来越不受外部因素的制约。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是前惯 例层次,在这一层次,个人只有在其利益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才会做出道德判断; 道德发展的中间层次是惯例层次,在这一层次,道德判断的标准是个人是否维持 平常的秩序并满足他人的期望;道德发展的最高层次是原则层次,在这一层次, 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 4.有两个个性变量影响着个人行为,这两个变量是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 (1)自我强度用来度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一个人的自我强度越高,克制冲16 动并遵守其信念的可能性越大。这就是说,自我强度高的人更加可能做他们认为 正确的事。我们可以推断,对于自我强度高的管理者,其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会 更加一致。 (2)控制中心用来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具有内在控制 中心的人认为他们控制着自己的命运, 而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则认为他们生命 中发生什么事是由运气或机会决定的。从道德角度看,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不 大可能对其行为后果负责,更可能依赖外部力量。相反,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 则更可能对后果负责并依赖自己内在的是非标准来指导行为。 与具有外在控制中 心的管理者相比, 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管理者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可能更加一 致。 5.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也会影响道德行为。 最有可能产生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以及风险和 冲突承受能力的组织文化。处在这种文化中的管理者,具有进取心和创新精神, 意识到不道德行为会被发现,敢于对不现实或不合意的需要或期望发起挑战。 在弱组织文化中,管理者可能以亚文化准则作为行为的指南。工作小组和部 门标准会对弱文化组织中的道德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6.取决于以下六个因素:(1)某种道德行为造成的伤害(或利益)有多大?(2) 有多少人认为这种行为是邪恶的(或善良的)?(3)行为实际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 (或带来实际利益)的可能性有多大?(4)行为后果的出现需要多长时间?(5)你觉 得行为的受害者(或受益者)与你(在社会上、心理上或身体上)挨得多近?(6)道德 行为对有关人员的影响的集中程度如何? 行为造成的伤害越大、多的人认为行为是邪恶的,行为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 的可能性越高, 行为的后果越早出现, 观测者感到行为的受害者与自己挨得越近, 行为的后果越集中,问题的强度就越大。 7.反对者认为,个人价值体系是在早年建立的,从而成年时的道德教育是 徒劳无功的。 支持者指出,一些研究已发现价值准则可以在童年后建立。另外,他们也找 出了一些证据,这些证据表明:(1)向员工讲授解决道德问题的方案,可以显著 改变其道德行为;(2)这种教育提升了个人的道德发展阶段;(3)道德教育增强了 有关人员对商业道德问题的认识。 8.如果一个企业不仅承担了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法律上的义务是指企业 要遵守有关法律,经济上的义务是指企业要追求经济利益),还承担子“追求对 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我们就说该企业是有社会责任的。 社会义务是企业参与社会活动的基础。 如果一个企业仅仅履行了经济上和法 律上的义务, 我们就说该企业履行了它的社会义务, 或达到了法律上的最低要求。 只履行社会义务的企业只追求那些对其经济目标有利的社会目标。 社会责任和社会反应超出了基本的经济和法律标准。 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受道 德力量的驱动,去做对社会有利的事而不去做对社会不利的事。社会反应则是指 企业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的能力。 9.减少利润。一些社会活动白白消耗企业的资源;目标的多元化会冲淡企17 业提高生产率的基本目标; 不符合股东利益。 企业参与社会活动实际上是管理者拿股东的钱为自己捞取 名声等方面的好处;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使其本已十分强大的权力更加强大; 从事社会活动是政治家的责任,企业家不能“越俎代庖” ; 公众在社会责任问题上意见不统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缺乏一定的社会基 础; 企业不存在承担社会责任所需的资源, 如企业领导人的视角和能力基本上是 经济方面的,不适合处理社会问题。 10.增加利润,特别是增加长期利润。企业参与社会活动会使:(1)自身的 社会形象得到提升;(2)与社区、政府的关系更加融洽。 符合股东利益。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通常被看做风险低的和透明度高的,其 股票因而受到广大投资者的欢迎; 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与昕拥有的权力均是有限的,企业必须遵守法律、接受 社会舆论的监督; 企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权力。根据权责对等的原则,它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 任;呼声很高; 企业拥有承担社会责任所需的资源,如企业拥有财力资源、技术专家和管理 才能。可以为那些需要援助的公共工程和慈善事业提供支持。 11.一个阵营主张企业只应对股东负责,企业只要使股东的利益得到满足, 就是具有社会责任的表现, 至于其他人的利益, 则不是企业所要管的和所能管的, 这种观点称为“古典观”或“纯经济观” 。 另一个阵营则主张企业要对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如消费者、供 应商、债权人、员工、所在社区乃至政府等)负责,这种观点称为“社会经济观” 。 12.企业对客户的伦理行为,包括提供安全的产品、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 提供必要的指导以及赋予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力。 13.(1)企业对环境的伦理行为:环境保护、以绿色产品为研究和开发的对 象、污染治理;(2)企业对员工的伦理行为:不歧视员工、定期和不定期地培训 员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善待员工等;(3)企业对顾客的伦理行为:提 供安全的产品、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提供售后服务、提供必要的指导以及赋予 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力;(4)企业对竞争对手的伦理行为:有序竞争;(5)企业对投 资者的伦理行为:带来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将其财务状况及时准确地报告给投 资者;(6)企业对所在社区的伦理行为:提供就业机会和创造财富、为社区做出 贡献。四、问答题1.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1)功利观: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功利主义的 答案要点 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谋求尽可能多的利益。一方面,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 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它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18 尤其是在那些受决策影响的人没有参与决策的情况下;同时,功利主义也会导致 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被忽视。 (2)权利观: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如隐私权、言论自由和游行 自由等)的前提下做出。权利观积极的一面是它保护了个人的自由和隐私。但它 也有消极的一面(主要是针对组织而言的):接受这种观点的管理者把对个人权利 的保护看得比工作的完成更加重要, 从而在组织中会产生对生产率和效率有不利 影响的工作氛围。 (3)公平观:要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按公平原则行事,也会有得有失。 得的是它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 失的是它可能不利于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创 新精神。 (4)综合观:主张把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两种方法并入到商业道 德中,即要求决策人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这种道德观综 合了两种“契约” :一是适用于社会公众的一般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做生意的 程序;二是适用于特定社团里的成员的特殊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哪些行为方式 是可接受的。 这种商业道德观与其他三种的区别在于它要求管理者考查各行业和 各公司的现有道德准则,以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2.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因素包括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 答案要点 结构变量、组织文化、问题强度。 (1)道德发展阶段:人类的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两个阶 段。随着阶段的上升,个人的道德判断越来越不受外部因素的制约。道德发展的 最低层次是前惯例层次,在这一层次,个人只有在其利益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才会 做出道德判断;道德发展的中间层次是惯例层次,在这一层次,道德判断的标准 是个人是否维持平常的秩序并满足他人的期望;道德发展的最高层次是原则层 次,在这一层次,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 (2)个人特征:有两个个性变量影响着个人行为。这两个变量是自我强度和 控制中心。 自我强度用来度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一个人的自我强度越高,克制冲动并 遵守其信念的可能性越大。这就是说,自我强度高的人更加可能做他们认为正确 的事。我们可以推断,对于自我强度高的管理者,其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会更加 一致。 控制中心用来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具有内在控制中心 的人认为他们控制着自己的命运, 而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则认为他们生命中发 生什么事是由运气或机会决定的。从道德角度看,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不大可 能对其行为后果负责,更可能依赖外部力量。相反,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则更 可能对后果负责并依赖自己内在的是非标准来指导行为。 与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 管理者相比,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管理者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可能更加一致。 (3)结构变量:组织的结构设计有助于管理者道德行为的产生。一些结构提 供了有力的指导,而另一些令管理者模糊不已。模糊程度最低并时刻提醒管理者 什么是“道德的”的结构设计有可能促进道德行为的产生。正式的规章制度可以 降低模糊程度,职务说明书和明文规定的道德准则就是正式指导的例子。19 (4)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也会影响道德行为。最有可能产生高 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以及风险和冲突承受能力的组织 文化。在弱组织文化中,管理者可能以亚文化准则作为行为的指南。 (5)问题强度:行为造成的伤害越大,就有越多的人认为行为是邪恶的,行 为发生并造成实际伤害的可能性越高,行为的后果越早出现,观测者感到行为的 受害者与自己挨得越近,行为的后果越集中,问题的强度就越大。这六个因素决 定了道德问题的重要性,道德问题越重要,管理者越有可能采取道德行为。 3.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确立道德准则;设定工作目标;对 答案要点 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具体内容略) 4.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见下表。 答案要点 观点 类型 古典观 社会经济观 企业参与社会活动会使:(1)自身的社会 形象得到提升;(2)与社区、政府的关系 更加融洽,因而增加利润,特别是增加 长期利润 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通常被看做风险 低的和透明度高的,其股票因而受到广 大投资者的欢迎,因而符合股东利益一些社会活动白白消耗企业的 资源;目标的多元化会冲淡企业 利润 的基本目标――提高生产率,因 而减少利润 企业参与社会活动实际上是管 股东 理者拿股东的钱为自己捞取名 利益 声等方面的好处,因而不符合股 东利益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与所拥有的权力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使其本已 权力 均是有限的,企业必须遵守法律、接受 十分强大的权力更加强大 社会舆论的监督 从事社会活动是政治家的责任, 企业在社会上有一定的权力,根据权责 责任 企业家不能“越俎代庖” 对等的原则,它应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公众在社会责任问题上意见不 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并不缺乏社会基础, 社会 统一,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缺乏一 近年来舆论对企业追求社会目标的呼 基础 定的社会基础 声很高 企业不存在承担社会责任所需 企业拥有承担社会责任所需的资源,如 的资源,如企业领导人的视角和 企业拥有财力资源、技术专家和管理才 资源 能力基本上是经济方面的,不适 能,可以为那些需要援助的公共工程和 合处理社会问题 慈善事业提供支持 5.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1)古典观下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古典观所指的企业社会 答案要点 责任范围是相当狭窄的,企业只需并且只能对股东承担责任。在持古典观的人看 来, 如果一个企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股东的利益, 那它就是尽了最大的社会责任; 相反,如果一个企业从事一些社会活动,或为社会利益着想而把资源从企业中转 移出去,则它不仅损害了股东的利益(管理者这样做是在慷他人之慨),而且更为 严重的是,损害了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所以,在古典观那里,企业的社会责任 指的就是利润取向,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追逐利润,使股东的利益达到最大,在这 样做的过程中就自然给社会带来最大的福利。 (2)社会经济观所指称的企业社会责任范围很广,它包括了所有的利益相关 者,企业不仅要对股东负责,还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在多数情况下,企业20 从事社会责任活动要付出代价,并且很难使成本及时得到补偿,这意味着有关企 业要额外支付成本,直接给当期利润造成不利影响。就是说,对非股东的利益相 关者负责通常给股东的利益带来不利的影响(至少从短期看或从静态上看)。但若 我们换一个角度看,事实上,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些社会责任活动相 当于投资。虽然短期内这种投资或许牺牲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但从长期看,这种 投资由于改善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生存环境、 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和减少了政府 的管制等,可以使企业的收益增加,并且所增加的收益足以抵补企业当初所额外 支付的成本。从这种意义上讲,企业在利他的同时也在利己。 因此,在古典观下,企业在实现利润目标的过程中就在承担着社会责任。从 而在古典观那里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是完全一致的;在社会经济观下.我们有充 足的理由表明,与不承担社会责任相比,承担社会责任或许会使企业的短期利益 受到损害(承担社会责任通常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换来的却是比所损害的短期 利益多得多的长期利益。从而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其利润取向相容。 6.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前惯例层次:只受个人利益的影响.决策的依据是本人利益, 答案要点 这种利益是由不同行为方式带来的奖赏和惩罚决定的。管理层次:受他人期望的 影响, 包括对法律的遵守, 对重要人物期望的反应, 以及对他人期望的一般感觉。 原则层次:受个人用来辨别是非的道德准则的影响,这些准则可以与社会的规则 或法律一致,也可以与社会的规则或法律不一致。 7.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而法律是指一整套前 答案要点 后一致的、 公开的、 被广为接受的、 带有强制性的普遍的规则。 伦理与法律相比。 具有以下的特征:非强制性、非官方性、普适性和扬善性。 伦理与法律在内容上是相互渗透的。伦理与法律在作用上是相互补充的。21 第三章 全球化管理习题 一、填充题1.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 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 __________。 2. 跨国界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方和______ 方式。 3.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在国际化经营的初始发展阶段,活动方式主要以 ______为主。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______、______的不断深 化以及__________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姿态开展国际化经营。 5.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______,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 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 6.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______,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 7.从企业的发展来看,国际化经营是一个从______到______的过程。 8.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国际化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通常是一个企业走向世界的最初方式,也是企业尝试国际化经营 的初始阶段。 10.卡乌斯基尔曾经指出,企业出口活动的展开是由不规则的行为为起点, 然后再逐步走向以______方式为主的试验性阶段和以______为主的积极出口阶 段。 11.在非股权安排阶段, _____、_____、____等非股权安排成为企业国际 化经营的新方式。 12. 当企业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有关经营方式的选择来达到对海外市场渗透和 扩展的目的时,企业处于其国际化过程的______阶段。 13.在直接投资阶段,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活动不再仅仅以一般_____为目标, 它还希望通过生产的国际化,实现全球范围内的______,并最终实现生产利益和 商业利益等综合利益的最大化。 14.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渐进性。如乔纳森和范赫尼所言,既体现了国际化经 营中的_____,也同时体现了企业________、____和______以降低“心理距离” 的重要性。 15.国际经营所面对的环境的____和___往往随着国际化经营的地理范围和22 目标市场的扩大而愈趋扩大。 16.跨国公司多元化经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多元化的国际经营可以 ______。 17.国际企业管理的一体化的表现之一在于,通过____来保证公司全球战略 的实现。 18.如果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那么企业内部的张力就会要求它通过 ____和______来实现这些优势。 19.邓宁指出,______、_____和______,是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基础。 20.____优势是国际化经营的前提。 21.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虽然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基本上都是以追 求______为基本前提的。 22.一个国家的______、有无______、市场对外来产品的____,都直接关系 着海外经营机会的大小。 23.文化因素与政治因素不同,政治因素一般带有____,而文化因素则带有 ______。 24.霍夫斯泰德把文化因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四个 维度。 25.______是出口进入方式面临的最大问题,____是出口方式的另外一个缺 点。 26.国际直接投资是以______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 27.______、______和______反映了进入方式的内在特性,是企业在制定进 入决策时需要重点考虑的要素。 有四种可供选择的全球竞争战略, 即_______、 ________、 ____和_____。 28. 29.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市场扩张的路径通常为____、____、___、____、___。 30.邓宁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_____、______、 _____、____。 31.当一个企业拥有______优势和______优势时,出口成为国际化经营的主 要方式。 32.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主要包括______和______、______和______。 33.______主要指企业转变经营内容、方式、地点时的成本水平。 34.风险指在经营过程中______因素引发的损失的可能性。 35.全球竞争战略根据______和______两个维度分为四种模式。 36.衡量市场规模的指标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7.国际化经营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控制程度影响企业国际化经营的______和______。23 二、选择题1.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____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 A.进出口贸易 B.国际间接投资 C.对外直接投资2.在国际化经营的初始发展阶段,活动方式主要以______为主。 A.进出口贸易 B.国际间接投资 C.对外直接投资3.当企业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地选择能对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机会 的海外市场,并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时,企业处于其国际化过程的______阶段。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4.当企业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有关经营方式的选择来达到对海外市场渗透和 扩展的目的时,企业处于其国际化过程的______阶段。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5.当一个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时,______将成为国际化经营 的主要方式。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6.当一个企业仅拥有所有权优势时,其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是____。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7.当一个企业同时拥有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______成 为可行的经营方式。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8.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这一动机在以____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化企业中尤为 明显。 A.出口 B.非股权安排 C.直接投资9.由于国际经营环境受不同层次、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设立评价指标 时要有____。 A.目的性 D.系统性 C.客观性10.在“冷热”分析法中,下列因素更多强调其对国际经营活动积极影响的 一面的是____。 A.市场机会 B.地理和文化差异 C.自然阻碍11.下列方法中,主要用于对国际经营环境的对比分析的是____。 A. “冷热”分析法 B.等级尺度法 C.多因素评价法12.决定一个企业究竟是将其技术秘诀作为商品出售,还是以此为依托在海 外从事直接生产和销售的关键,是其拥有者的____。 A.财务能力 B.内部化倾向与能力 C.管理者个人能力13.描述企业在不同进入方式下,影响其国际经营的组织体制和决策能力的 要素是______。24 A.控制程度B.资源投入的沉淀性C.风险程度14. 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高、 当地反应化的压力低时, 跨国企业将采取______ 的竞争战略。 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低、 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高时, 跨国企业将采取______ 15. 的竞争战略。 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16.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高时,跨国企业将采取 ______的竞争战略。 A.多国模式 B.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17,当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低时,跨国企业将采取 的竞争战略。 A.多国模式 D.国际模式 C.跨国模式 D.全球模式18.从战略的角度讲,企业进行跨国经营可以达到哪些效果,以提高竞争优 势:____。 A.转移特殊竞争力 C.更好满足客户需求 B.获得区位经济效益 D.形成最佳经验曲线19.企业经营活动的国际化必然引发______的国际化。 A.信息资源 D.附加价值 C.文化 D.A 与 C20.企业经营国际化.若信息资源过度转移。会导致。 A.技术空洞 B.本国就业不足 C.文化摩擦 D.贸易摩擦21.企业国际化经营时一般会经历以下进程,请按顺序排列______。 ①全球化经营 ②在销售市场建立经营基地 设生产企业 ④在国外直接投资⑤开展进口业务 A.⑤④③②① B.⑤③④①② ③追求低成本而在国外开 D.④⑤③②①C.⑤③④②①22.为了提高轿车工业发展的规模经济性,你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下列 诸项国家产业政策中哪项最具可操作性:______。 A.强制关闭达不到经济生产规模的厂家 B.通过行政干预对达不到经济规模的厂家实行联合经营 C.在限制轿车进口数量的同时,努力扩大国内轿车市场的规模 D.积极扶持规模大的厂家,努力提高其轿车的市场竞争力 23.形成管理外部环境中政治环境的因素包括有______。 A.国家的法律 B.社会舆论 C.政府机构 D.价值观念24.企业为了创造价值,通常将其在母国所开发出的具有差别化的产品转移25 到国外市场,这属于______。 A.多国本土化战略 B.全球化战略 C.国际战略 D.跨国战略25.为实行成本领先战略,企业向全世界的市场推销产品和服务,并在较有 利的国家中集中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由此形成经验曲线和规模经济效益,以获得 高额利润,这种战略称为______。 A.国际战略 B.全球化战略 C.跨国战略 D.多国本土化战略26.在全球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企业为了谋求发展,形成了以经验为基础的 成本效益和应用效益,转移企业内的特殊竞争力,同时注意当地市场的需要,这 种战略是以下几种战略中的哪一种______。 A.跨国战略 B.国际战略 C.全球化战略 D.多国本土化战略27.20 世纪 60 年代日本产品进军美国市场前,先在澳大利亚进行产品销售 试验,以便积累经验。后来在美国销售成功后,发现两地的销售情况差不多,以 后就再也未曾采用这一做法。这一情况说明:______。 A.试销做法过于谨慎,多此一举 B.试销做法代价太大,不宜多用 C.不作调查即跨国经营虽然冒失,但可在实践中纠偏而取得成功 D.做销售试验应直接到目标市场国去做.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和数据 28.一家用器械制造商以往从未向美国大型百货提供过产品,最近却与西尔 斯百货公司签订了一份 3 年期合同,将其洗衣机产品 40%的生产量集中出售给 西尔斯公司。这一行为使该制造商的经营环境发生了何种变化:____。 A.环境复杂性降低 C.环境动态性降低 B.环境复杂性升高 D.环境动态性升高三、简答题1.什么是国际化经营? 2.跨国界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哪几种方式? 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 国际化经营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3. 4.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国际化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 征? 5.与国内化经营相比,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有哪些显著的特征? 6.企业国际经营所面对的外部环境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7.国际企业管理的一体化表现在哪里? 8.简述 OLI 优势。 9.霍夫斯泰德关于文化的四个维度分别是什么? 10.在评估国际化经营环境时,评估体系中指标的设置有哪些原则? 11.何谓“冷热”分析法?26 12.何谓等级尺度法?四、问答题1.国际化经营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2.企业为什么要进行国际化经营? 3.国际化经营要受到哪些环境要素的影响? 4.对国际经营环境有哪些具有代表性的评估方法?它们各有哪些优缺点? 5.国际化经营的进入方式主要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6.试从适用条件、特点、优缺点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全球战略。参考答案 一、填充题1.国际化经营 2.国际贸易,特许,劳务输出,国际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 3.进出口贸易 4.科技的迅猛发展,国际分工,世界市场 5.跨国公司 6.对外直接投资 7.被动,主动 8.出口阶段,非股权安排阶段,直接投资阶段 9.出口贸易 10.间接出口,直接出口 11.特许经营,技术转移,合同制造 12.非股权安排 13.商业利益,资源优化组合 14.风险性,动态学习,积累,反馈 15.多元性,复杂性 16.降低国别风险 17.分级计划管理 18.扩张规模,扩张市场 19.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区位特定优势 20.所有权 21.经济利益27 22.市场大小,市场潜力,准入程度 23.强制性,习惯性 24.权力差距,不确定性的避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男性化或女性化 25.非生产性成本支出较大,控制程度低 26.控制权 27.控制程度,资源投入的沉淀性,风险程度 28.国际模式,多国模式,全球模式,跨国模式 29.本地市场、地区市场、全国市场、海外邻近市场、全球市场 30.间接被动参与国际贸易阶段、直接主动参与国际贸易阶段、非股权安排 阶段和国际直接投资阶段 31.所有权,内部化 32.独资,合资进入,新建,兼并进入 33.资源的投入沉淀性 34.不确定 35.全球一体化压力,当地反应化压力 36.人口数量和增值速度、人口分布状况、人均国民收入水平、市场消费水 平、消费性质和消费结构、市场竞争态势 37.跨国界经营,多元化经营,资源共享,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 38.组织体制,决策能力二、选择题1. C 2. A 10.A 11,A 18. ABC 19. B 26.A 27.D 3. A 12.B 20. A 28.A 4. B 5. A 6. B 7. C 8. C 13.A 14.D 15.A 16.C 21. A 22. D 23. AC 24. C 9. B 17.B 25. B三、简答题1.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 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 经营。 2.(1)商品在国际间的交换,即国际贸易;(2)特许,包括商标、专利权、专 有技术及具有财产价值的知识产权的使用;(3)劳务输出,包括市场广告、法律 服务、财务信息咨询、保险、货物运输、会计以及管理技术咨询等服务;(4)国 际间接投资,包括证券及不动产投资等;(5)国际直接投资。 3.(1)初始发展阶段:从 19 世纪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当时企业国际化 经营活动的主要特点是,活动方式主要以进出口贸易为主,跨国投资的方式较少 且所涉及的国家和行业也十分有限, 此时的跨国投资主要是被当作各发达国家企 业保卫各自海外市场的防卫手段。28 (2)高速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 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科技的迅 猛发展、国际分工的不断深化以及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 姿态开展国际化经营。这一阶段突出的特征在于,国际化经营的产物――跨国公 司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 对外直接投资成为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其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国际贸易。在这一阶段里, 虽然发达国家的现代公司在国际化经营中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但一些新兴工业国 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跨国公司也纷纷崛起, 并成为国际化经营中的一支重要的新兴 力量。 (3)全球竞争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尤其是 90 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 步伐的加快,各国经济相互联系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断加深,几乎所有的国家都 被纳入到国际分工体系中;同时,由于信息技术革命和各国市场日趋开放,国家 间、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当今国际化经营活动中最主要的 载体。利用国际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实施全球战略构建并形成全球一体化的生产 体系,在世界范围内开展经营活动。 4.(1)出口阶段。出口贸易通常是一个企业“走向世界”的最初方式,也是 企业尝试国际化经营的初始阶段。一般来说,企业的出口活动开始是偶尔的,然 后才是主动和大规模的。如卡乌斯基尔就曾指出,企业出口活动的展开是由不规 则的行为为起点, 然后再逐步走向以间接出口方式为主的试验性阶段和以直接出 口为主的积极出口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出口所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正确地选择能 对企业长远发展提供战略机会的海外市场,并采取相应的战略措施。 (2)非股权安排阶段。随着出口活动的推进,国际市场了解的加深,企业开 始尝试新的手段和方法。此时,特许经营、技术转移、合同制造等非股权安排成 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方式。在这一阶段,企业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有关经营方式 的选择来达到对海外市场渗透和扩展的目的,以及如何调整和变革管理体制(如 人力资源策略、营销体系与策略)、各种内部管理制度与组织结构等以应对企业 国际化程度加深所带来的挑战。 (3)直接投资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活动不再仅仅以一般商 业利益为目标,它还希望通过生产的国际化,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组合, 并最终实现生产利益和商业利益等综合利益的最大化。很显然,这一时期,企业 所拥有的人、财、物、生产和经营管理的技术等条件亦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企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如何识别和判断目标市场出现的新机遇,如何对可供选 择的投资机会进行有效的筛选,如何将新的扩张性行动与原有优势结合起来,以 及如何推动企业所拥有的竞争优势向可持续化方向发展等。 5.与国内化经营相比,从事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有着以下显著的特征:跨国 界经营、多元化经营、资源共享、全球战略和一体化管理。 6.第一,各国政体和国体差异决定了国际经营活动所面临的政治和法律制 度各不相同。第二,不同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国际化经营企业面对 的经济环境远远有别于国内。第三,各国拥有的价值观、生活方式、语言文化的 差别又决定了国际经营者必须面对多种文化之间的冲突问题。这就要求,国际企 业的管理制度、组织结构、决策程序、人员的要求和配备等必须适应国际化的环 境。 7.国际企业管理的一体化表现在,一方面,通过分级计划管理来保证公司29 全球战略的实现;另一方面,总公司与分支机构、子公司之间,各分支机构、各 子公司之间,通过互通情报、内部交易来降低风险、共负盈亏。 8.OL I 优势是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这是企业实施 国际化经营的基础。 所有权优势是指企业拥有的或能够获得的外国企业所不具备 或无法获得的资产及其所有权,它主要包括专利权、商标权、生产诀窍、营销技 能和管理技巧等。内部化优势是指通过建立企业内部市场、发挥自有的所有权优 势,使企业缓解或免除外部市场的结构性和交易性失灵可能造成的风险和损失, 从而节约交易成本。区位优势则是指因生产地点的不同选择而形成的竞争优势。 9.(1)权力差距。在一个社会组织中,权力分配往往是不均等的,即存在着 权力等级。有的国家或地区,对权力距离的接受程度较高,可称之为“高权力差 距”的社会;有的国家或地区,对权力差距接受程度较低,可称之为“低权力差 距”的社会。 (2)不确定性的避免。任何一个社会,对于不确定的、含糊的情境,都会感 到一种威胁,从而总是试图加以防止。但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或地区, 对于防止不确定性的迫切程度是不一样的。 (3)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个人主义是指一种结合松散的社会组织结构,其 中每一个人只关心自己,而且也只依靠个人的努力来为自己谋取利益。 “集体主 义”则指一种结合紧密的社会组织结构,其中所有的人往往以“在群体之内”和 “在群体之外”来区分,他们期望得到“群体之内”的照顾,但同时也以对该群 体绝对的忠诚作为报答。 (4)男性化或女性化。这个指标表示的是所谓“男子气概”价值观在社会中占统 治地位的程度。 “男子气概”是指自信武断、进取好胜、喜欢冒险。一般地说, 一个社会对“男子气概”的评价越高,其对生活数量的追求越要超过对生活质量 的追求。 10.(1)系统性和目的性。由于国际经营环境受不同层次、多种因素的综合 影响,因此在设立评价指标时要有系统性,能够反映不同层次因素之间的内在联 系。此外,由于国际经营方式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穷尽所有因素是不经济的,也 是不可能的,因此要注意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关指标。 (2)客观性和可比性。指标体系中指标设计要本着客观性的原则,如果小可 避免采取主观指标时,也要保证这些指标在测量时的可信度。同时,这些指标的 含义要明确和可度量,能够为各评价单元的分析提供依据和标准,以便于比较和 选择。 (3)差异性原则。要选择一些对经营环境影响程度较大的因素和指标,而影 响程度小的因素和指标通常只作为辅助参考。 11. “冷热”分析法由利特法克和班廷提出。他们认为构成国际经营环境的 因素主要包括七种:政治稳定性、市场机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成就、文化一体化 程度、法令阻碍、自然阻碍、地理和文化差异。这些因素对国际化经营都存在着 “冷”和“热”两种作用方向。政治稳定性、市场机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成就、 文化一体化程度对国际经营活动有积极影响,其特征越明显,其“热效果”就越 高。法令阻碍、自然阻碍、地理和文化差异则对国际经营活动有消极影响,其特 征越明显,其“冷效果”就越大。30 12.等级尺度法首先根据各个因素表现程度不同,分别细分为若干种情况, 参照每个因素的重要程度,定出从最差到最好的各种情况的分值标准,然后根据 东道国投资环境的实际程度,对各项评分,并合计总体评分,根据评分结果,评 判东道国投资环境的优劣。其分值越高的国家,投资环境越好,反之越差。四、问答题1.提示 提示:从历史发展和企业发展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和判断,详见简答题 提示 3.4。 2.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各个企业发展成为国际企业有着各自不同的动机。一般来说, 答案要点 这些动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利用优势能力:如果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那么企业内部的张力就 会要求它通过扩张规模和扩张市场来实现这些优势。 (2)为了占领日益增长的世界商品和服务市场,特别是总部在国内市场较为 狭小或日趋饱和的企业一般都有强烈的向外扩张的倾向。 (3)获取关键性战略资源:由于资源在国家间和企业间的分布是不均衡的, 企业为了获得对发展有利的关键性资源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而利用国际化经 营,企业可以更便利地获得这些资源,并降低获取时所必须支付的成本。这一点 在以直接投资为主要形式的国际化企业中尤为明显。 (4)抵御和分散风险:为了避免生产、销售、利润大幅度波动,企业可以选 择国际性经营活动实现经营的多元化,或在不同的市场开展经营,以达到“东方 不亮,西方亮”的效果。 (5)对竞争对手进行反击:企业发展成为国际化企业的另外一个重要动机是 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做出反应,并保护自己在世界市场中的份额。 3.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1)政治与法律环境: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的稳定性;政府对 答案要点 外来经营者的态度;本国与东道国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法律环境。 (2)经济和技术环境: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 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社会基础设施。 (3)文化环境:权力差距;不确定性的避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男性化 或女性化。 (4)自然地理环境。 4.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1)“冷热”分析法:构成国际经营环境的因素主要包括七种, 答案要点 即政治稳定性、市场机会、经济发展水平与成就、文化一体化程度、法令阻碍、 自然阻碍、地理和文化差异等,它们对国际经营都存在着“冷”(不利)和“热” (有利)两种作用方向。其中,前四种因素更多地强调其对国际经营活动积极影响 的一面,它们的特征越明显, “热效果”就越高;反之,则相反。后三种因素更 注重其特征变动对国际经营活动的消极影响,它们的特征越明显, “冷效果”越 大,越不利于国际经营活动的开展。 “冷热”评价法比较简单和直观,适合于粗略评价。但该方法也存在一些不 足。首先,选取指标相对笼统,且多为主观指标;其次,评价结果只有冷和热两 种结果,因此不够细致;另外,各因素的冷热和国别冷热之间逻辑性不强,因此31 评价结果的整体性较差。 (2)等级尺度法:挑选了影响投资环境的八个基本因素,即资本抽回限制、 外商股权比例、对外商的管制和歧视程度、货币稳定性、政治稳定性、给予关税 保护的意愿、当地资本的可供程度、近 5 年通货膨胀率。 等级尺度法将定性问题加以定量化,结果一目了然,有利于投资者对投资环 境进行比较。 等级尺度法主要考察了外国投资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直接与投资使 用有关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没有考虑影响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外部因素, 如投资地点的基础设施、法律制度和行政机关的办事效率等。而法律制度、市场 体制和行政机关的办事效率恰恰是大多数发展水平较低国家的薄弱之处。 (3)多因素评价法:试图从多方面、多角度采用多指标来全面衡量一个国家 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因素分为 11 类,即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财务环境、市 场环境、基础设施、技术条件、辅助工业、法律制度、行政机构效率、文化环境、 竞争环境。每一个因素又由一系列子因素构成,如政治环境包括政治稳定性、国 有化的可能性、当地政府的外资政策等。 多因素评估法是一个较一般的投资环境评价方法, 适合于对各国投资环境的 全面评价。但由于其出发点是一般性,因此对具体项目的投资动机考虑较少。 5.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1)出口:是指企业将国内生产和加工的产品输往海外目标市 答案要点 场的活动。根据该企业与目标市场联系的紧密程度不同,可以将其区分为直接出 口进入与间接出口进入两种类型。 出口方式并不需要企业拥有丰富的国际化经营的知识和经验。其次,出口方 式的资源投入相对较少,风险也相对较小。在出口经营过程中,企业无需投人大 量的专项资本。另一方面,企业原有投入可以或已经在国内经营过程中得到了有 效的分摊。 非生产性成本支出较大是出口进入方式面临的最大问题。在出口进入方式 下,企业往往会遇到东道国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此外还需要支付高额的运输和 保险费用支出。控制程度低是出口方式的另外一个缺点。在出口进入方式下,本 企业难以对其行为进行直接干预, 企业对营销渠道及其运行效率的控制必然会被 削弱,有关国际经营计划实施与发展所必需的稳定性也会受到影响。 (2)非股权安排:是国际化经营的第二阶段,该种方式的主要特征是不以股 权控制为目标,并且所涉及的财务风险较小。非股权安排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 特许、合同制造、管理合同等。 相对于出口进入,非股权安排的资源投人增大,所面临的风险也在增大。从 事非股权安排的企业在进入东道国时,可以绕开贸易壁垒,节省关税支出;还可 以通过技术渗透实施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 由于不涉及股权,因此就大多数情况而言,非股权安排对东道国企业的控制 是相当有限的。非股权安排的另外一个威胁在于,极易造成技术泄密,从而使企 业丧失所有权优势。例如,东道国企业可以在特许的范围内,接触并使用许可技 术、品牌或专利,很可能会掌握其中的诀窍。 (3)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以控制权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控制权的获得是 通过股权的占有来实现的。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主要包括合资进入和独资进入、新32 建进入和兼并进入等多种方式。 合资:采取合资经营往往能够享受比较好的优惠待遇;与东道国投资者共同 投资经营企业,也可以减小由于东道国政治环境因素变化而带来的政治风险;借 助于东道国投资方熟悉当地情况的优势,有利于提高企业对东道国政治、经济、 文化环境的适应能力。 当然,合资经营也有不利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合资企业是由投资 各方共同管理,而投资者各方投资动机不尽相同,因而会造成合资企业在经营目 标、经营战略和策略各方面难以协调统一,从而影响合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是由于不能独立地掌握对企业完全的经营自主权, 因此国际企业在整体经营战 略的制定、调整和实现等方面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三是合资经营经常会受到 跨文化冲突的困扰。 独资:独资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上有着独特优势:一是不存在与其他投资 者的利益冲突和调整问题,可以享有完全的经营自主权;二是有利于企业在跨国 经营中企业整体战略的制定、调整和实现,有利于在资源和生产配置、利益实现 方面进行最佳的调整;三是有利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使母子公司之间协调 统一,保证子公司的经营活动符合母公司全球战略利益的要求;四是可以保证母 公司转移给子公司的技术资产不易扩散。 但采用以独资方式投资进入的难度较大, 许多国家通常对独资企业与合资企 业采取区别待遇,如有的国家不允许外资占有全部股权;有的国家对独资企业审 批严格, 要求承担高技术投入或产品出口义务, 给予的优惠措施少于合资企业等。 一是投资者在投资所在地独立经营,由于对东道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的适 应能力差,开展经营活动有较大难度。二是企业独立承担全部投资费用,资本投 入大,风险也大。 新建:企业通过新建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有利之处在于:一是有利于与国际 企业整体战略更紧密地协调配合。新建形式可以不受已有企业的束缚,跨国公司 可以按照自己所希望的规模筹建新的企业, 在企业的选址、 生产布局、 生产规模、 适用技术等方面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安排; 二是有利于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控 制和管理。与收购方式相比,创建企业没有固有管理模式的束缚,国际企业可以 采用更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 创建的不利之处在于:首先,形成生产能力所需的投人大、周期长。由于新 建新企业需要大量的筹建工作,因而投入大、周期长,在国际市场情况变化很快 的情况下,不利于企业迅速进入市场。其次,通过新建方式新增加的生产能力, 将意味着对原有市场格局的重新整合,在市场竞争较激烈的行业,易导致竞争对 手的剧烈反应,从而加大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 兼并:通过购并从事对外直接投资有其明显的优越性。一是有利于企业迅速 进入目标市场,收购方式可以省掉建厂的时间,从而可以迅速建立起国外的产销 体系;二是有利于节省企业的资金投入。在大多数情况下,收购投入要大大低于 新建的投入;三是有利于充分利用被收购企业的现有资源,如迅速获得现有的管 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生产设备,获得被购并企业的先进技术,利用被收购企业的 分销渠道;四是有利于降低行业进入障碍,通过收购形式,一方面可以获得被购 并企业在原行业内的市场份额,不至于使原来的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另一方 面购并也直接起到了减少竞争对手的作用。33 购并进入的不利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施购并的前提是对被收购企 业资产价值的评估, 但由于国家间的会计准则不同, 国外市场信息收集的难度大, 一些资产特别是无形资产的价值难以准确估价, 因此对目标企业价值评估的难度 往往较大。其次,被收购企业固有的管理模式与跨国公司的管理模式一般会有较 大差异,国际企业与被购并企业需要进行全方位的磨合,因此国际企、少对被收 购企业的有效控制和管理通常是一个缓慢而充满风险的过程。 6.答案要点 答案要点:(1)国际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 答案要点 低时适用这种模式。 这是一种由母公司开发现有的核心能力并传递到子公司的战 略模式。在国际模式下,母公司向世界各地的子公司转移技术和知识。突出的缺 点是它不能为子公司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 以使它们能够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反 应。此外,它通常不能以规模经济实现低成本。 (2)多国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低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高时适用这种模式。 与国际模式相比,多国模式中母公司虽然也行使最终控制权,但它赋予子公司很 大的自主权,以根据当地的情况作出相应的改变。在多国模式下,每个子公司是 一个自治的单位,具备在当地市场运作所需要的所有职能。多国模式的优点是允 许子公司根据当地国家的情况作出反应,很少需要公司总部来进行协调和指导。 同时,由于子公司是自治单位,产品和服务很少在子公司之间相互转移。主要缺 点是较高的制造成本和重复工作。 尽管多国模式中核心技术也由母公司向各东道 国传递, 但不能通过实行集中制造和向全球市场提供标准产品的方式实现规模经 济。而且由于多国模式倾向于将战略决策权分散,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它难以向 竞争对手发起协调一致的全球性的进攻。 (3)全球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高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低时适用这种模式。 全球模式的特点是由母公司集中决策,并对海外的大部分业务实行严格的控制。 那些采取低成本全球竞争战略的公司通常采用这种模式。 采用全球模式的公司通 常在成本最低和技术最好的地方进行生产,将标准化的产品向全球市场销售。这 些公司把全球作为一个单一的市场, 认为不同国家的消费者的品味和喜好没有实 质性的差别。使用全球模式的公司需要做大量的协调工作,而目,这类公司还必 须为在不同国家的子公司之间进行的产品转移确定价格。 (4)跨国模式:全球一体化的压力和当地反应化的压力都比较高时适用这种 模式。在当今全球经济中,要想获得竞争优势,经常需要同时从适应当地情况、 转移技术和节约成本中追求利润,使得企业能够同时获得全球扩展的所有利益。 这就产生了一个新的组织模式――跨国模式。特点是,将某些职能集中在最能节 约成本的地方,把其他一些职能交给子公司以便更多地适应当地的情况,促进子 公司之间的交流以及技术的转移。在采用跨国组织模式的公司中,某些功能特别 是研究倾向于集中在本国进行。其他一些功能也集中,但不一定必须在本国。跨 国模式需要子公司之间的大量和广泛的沟通。子公司之间为了互利,相互转让技 术和知识,同时集中化的加工厂与各地的组装厂相互协调,以便高效率地运行全 球集成的生产体系。34 第四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习题 一、填充题1.在管理学科中,通常把信息定义为______。 2.信息评估的关键在于进行______。 3.______是信息的最重要特征。 4.对管理者有用的信息具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的特征。 5.______是信息管理工作的第一步。 6.衡量信息采集工作质量的唯一标准是______。 7.根据信息载体的不同,可将信息源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 8.鉴别信息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9.信息筛选的依据是信息的______、______与______。 10.______是信息加工过程的产出环节。 11.导致信息畸变的原因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干扰。 12.客观传播障碍主要有_____的障碍、_____的障碍、_____造成的障碍等。 13.______是信息采集、加工、存储和传播的最终目的。 14.信息开发包括开发______和______开发。 15.作为一个过程,信息的反馈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三个环节。 16.一般信息系统包括五个基本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17. 信息系统为管理者提供了一种在组织内______、 ______、 ______和______ 信息的系统方法。 18.系统分析的目的是确定信息系统的______。 19.______是考察系统的技术能力的第一步。 20.系统实施的结果是产生一个______。 21.决策支持系统包括______和特殊化的______。 22.用户以一种______的方式与决策支持系统进行对话。 23.人工智能的两个主要研究领域是______和______。 24.信息存储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5 25.在系统设计阶段,需要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专家系统是以______为基础的信息系统。 27.例外报告是在______时产生。 28.信息系统中的处理是把______的过程。 29.信息存储要注意方便性问题,既指______方便,又指______方便。 30.ERP 是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 MRPⅡ基础上进一 步发展而成的面向______的管理思想。 31.ERP 包含的基本的功能模块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32.ERP 将______和______集成到了整个供应链上。二、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无形成本的是______。 A.员工士气不振 C.员工工资 B.工作程序变动造成的工作瘫痪D.公司信誉的降低2.下列不属于有形成本的是______。 A.购买计算机 B.厂房 D.公司信誉的降低C.系统维护和升级3.下列不属于有形收益的是______。 A.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 C.存货成本的下降 B.销售额的上升D.可度量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下列不属于无形收益的是______。 A.可度量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更好的顾客服务 B.士气大振D.信息获取能力的提高5.下列哪项不是信息完全性的要求:______。 A.尽可能详细 B.尽可能简洁 D.信息提供越多越好C.在详细和简洁间找到一种平衡6.通过寻找物证、人证来验证信息的可靠程度的方法是______。 A.查证法 B.比较法 C.佐证法 D.逻辑法7.______是考察系统的技术能力的第一步。 A.系统调查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 D.系统分析8.______的目的是确定信息系统的功能要求。 A.系统调查 B.系统设计 C.系统实施 D.系统分析9.编制新信息系统说明书是在系统开发的________一步骤完成。36 A.系统调查D.系统设计C.系统实施D.系统分析10.如果借助金字塔来对管理决策或控制进行分类,则位于塔底的是______ 控制,位于塔中部的是____控制,位于塔尖的是____。 A.业务或操作,战术或功能,战略计划和控制 B.战术或功能,战略计划和控制,业务或操作 C.战略计划和控制,业务或操作,战术或功能 D.业务或操作,战略计划和控制,战术或功能 11.过程控制处于____之列。 A.战略计划和控制 B.功能控制 C.业务控制12.______是对及时信息的首要要求。 A.例外报告 B.时间敏感性 C.频繁性13.______是信息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是做好信息管理工作的基础与前提。 A.信息的采集 B.信息的传播 C.信息的利用14.旨在解决信息的可靠性问题的信息加工过程是____。 A.鉴别 B.筛选 C.激活15.旨在解决信息的适用性问题的信息加工过程是____。 A.鉴别 B.筛选 C.激活16.作为沟通的媒介,信息技术对协调过程的功能具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影 响在以下哪些领域里能够很明显地看到____。 A.缩减沟通的隔阂 B.时间差异也大大缩减 D.供部分用户享用C.组织内信息能够更好地保存★17.信息技术可以透过以下____方面来提高公司的绩效。 A.商业过程的改进 B.个人生产力和决策质量的提高 D.ABC.C.取得行业内的竞争优势18.______是 ERP 系统的核心所在。 A.物流管理模块 B.财务管理模块 C.生产控制管理模块19.下列______不是 ERP 模拟运行及用户化阶段的目标和相关任务? A.模拟运行及用户化 C.制定工作准则与工作规程 B.切换运行 D.验收20.下列______不是 ERP 项目实施小组的主要工作。 A.审定项目目标、范围及评价考核标准 B.制定项目计划,保证计划的实现 C.提交各阶段的工.作成果报告37 三、简答题1.什么是信息?信息与数据有什么关系? 2.哪些信息是不值得管理者去获取的? 3.为什么说决定是否收集更多的数据以产生更多和更好的信息是比较困难 的? 4.信息管理工作包括哪些方面? 5.为了使信息的采集富有成效,管理者必须做好哪些工作? 6.作为一个过程,信息的加工一般由哪些步骤组成? 7.在信息的加工过程中,筛选与鉴别有何不同? 8.信息的存储包含哪几层含义? 9.在信息的存储中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10.管理者在传播信息时,要注意防止信息畸变或信息失真,导致信息畸变 的原因有哪些? 11.什么是信息孤岛? 12.信息反馈需要满足哪些要求? 13.有用信息的特征有哪些? 14.信息的利用过程包括哪些步骤? 15.试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管理系统三个层次来理解 ERP。 16.从开环 MRP 经过闭环 MRP 直到 MR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伤害控制小组修改型1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