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概括题申论的答题技巧巧

欢迎来到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您现在的位置: >
归纳概括题,是申论考试的基础题型,从往年各地的考试来看,归纳概括题出的频率也相对较高,,所以一定要认真掌握。同时其它题型也是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所以我们要对这个
归纳概括题是申论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题型,有些是要求考生结合材料相关内容概括出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主要内容等,也有的是要求考生结合给定资料概括材料中存在的争议有哪些。概括
归纳概括题是申论考试的基础题型,归纳概括能力,是申论考察的最最基本能力。可以说,良好的归纳概括能力,适应性的归纳概括解题策略,是申论高分的第一基石。然而,当下很多考生在对
归纳概括是申论考试的基础题型,也是核心题型。说基础是因为基本上找到要点就可以拿到相应的分数,而要点的提问在题干中也比较明显;说他核心是因为,纵观整套申论试卷以及作答要求,
阅读理解能力是申论考试大纲要求的基本能力之一,以归纳概括题型作为考察形式。在国考、省考、政法干警、招警考试中都属于需考题型。》》更多更全申论技巧、写作技巧、名言佳句、申论
不管是国考还是省考,归纳概括题都是必考题目,而且所占的比重也高居不下,足以证明其分量很重。近几年一些创新型题目也出现在归纳概括题目里,很多考生看到常规的归纳题目很开心,但
归纳概括题是申论考试中基础题型,其背后蕴含的归纳概括能力,则是申论考察最为基本的能力。可以说,良好的归纳概括能力,是申论高分的第一基石。然而,当下很多考生在对归纳概括理解
申论考试是一次以材料为载体,以题型为手段,以考察考生能力为目标的机关公务员选拔考试。在申论考试中归纳概括能力是基础,是其它所有考察能力的基础。没有归纳概括的能力,就谈不上
笔试备考攻略2014年公务员考试申论概括题型的答题技巧
17:42&&|&&华图网校&&|&&责编:admin
  申论考试中的概括题分为单一式概括和综合式概括两种。单一式概括就是要求概括某一单一要素如:表现、原因、影响、对策,其中一方面,而综合式概括则要求概括内容,也就是将材料的表现、原因、影响、对策进行综合概括。概括题属于申论考试中比较简单的题型,但据了解:考生在作答概括题目时失分较多,影响了考试总体得分,因此将概括类题型的答题技巧进行梳理,以便帮助考生攻克概括题目的难关。
  概括题属于客观题,所谓的客观题就是有相对标准的参考答案。考官基本上是按照参考答案的要点给分。因此建议广大考生要严格按照踩点给分的阅卷规则,在答案书写时要尽量写的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宁滥勿缺&。但是需要强调一点,概括题一般要求概括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这就意味着,并不是答得越多,得分就越多。而是在作答准确的基础上尽量答地全,并且要一语中的,少说空话、套话。按照这个要求来进行作答,才不容易失分,因此提醒各位考生:申论客观题踩分点都是一些词或词组,这就提醒考生在作答客观题时要多些关键词、词组。尽量不要写长句子,因为句子写的越长,踩分的关键词就越不明显,这样可能导致阅卷人遗漏考生作答的要点,导致失分。
  以上是答案呈现形式方面的技巧,现在给考生朋友讲一下答题程序方面的技巧:
  1、审清题目。审题的目的是:(1)先确定作答内容,判断是单一概括还是综合概括;(2)明确作答要求:题干对字数、逻辑、身份的要求考生朋友们要格外注意;(3)明确作答范围。做过申论试题的考生朋友们会发现,有的概括题明确告知考生依据某某材料作答,而有的没有明确指出。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于概括题而言,如果题干已明确告知依据某材料作答,这时考生定位此材料即可。若没有明确指出具体的作答资料,这时需要我们进行第二步&&筛选材料。
  2、筛选材料。当题干没有明确指出作答依据的材料,我们就要根据题干的设问,去整篇材料中找作答材料。告诉考生一个小技巧:如果在材料中发现与题干相同的关键词,这则材料一般就是作答此题的关键材料。
  3、提炼关键词。对筛选出的材料进行精读,从材料中勾画设问相关的关键词、词组。对一些论据、论证性的材料以及数据类的材料略读,快速、有效、全面、准确地提炼关键词。
  4、分类整合关键词。对提炼出的关键词进行分类整合,这就是所谓的&同类合并、异类罗列&。在此给考生推荐几种比较常用的分类方法:主体分类、主客观分类、内外因分类等。
  5、书写答案。书写答案除了要坚持美观、整洁外,更重要的是要将关键信息前置,就是把材料中直接可以抄的,或者紧密来源于材料的关键词写在最前边。
  以上是华图公考名师研究历年、申论试题,得出的概括类题型作答的技巧。概括类题目一般设置在整套题目的最前边,相对来说也比较简单,因此做好概括题是答好申论试卷的关键一步,希望考生朋友在反复的做题中对这些技巧进行消化吸收,进而取得申论考试的好成绩。
各省市选课入口
课程与订单
课件与讲义
会员与优惠
          
          
        申论考试概括题得分要诀;概括能力是公务员的基本能力,也是申论考试的必考项;一、概括题失分的原因分析;1.客观的采分模式是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2.逻辑混乱是得分率低的重要原因;3.字数的限制也是得分率低的另一原因;4.考生概括能力不高或不了解规则也是得分率低的重;二、概括题的题型分析;1.概括主要内容;2.概括主要问题;3.概括单一问题;概括主要内容有点难为人
申论考试概括题得分要诀
概括能力是公务员的基本能力,也是申论考试的必考项目,但是从阅卷情况看,概括题得分率却很低,平均得分不足60%,因此概括题往往成为拉分的重镇。
一、概括题失分的原因分析
1. 客观的采分模式是得分率低的主要原因。概括题一般采点给分,每个采分点2-5分不等,一般20分的概括题,采分点大约在6-10个。人的思维方式差距很大,阅卷者和答卷者的思维存在的差别也很正常,但是如果考生没有领会命题者的出题意图,造成答题思路与答案差距过大、与阅卷者思维的差距较大,那么往往会出现答卷者的答案采分点较少的情况,这也是考生得分过低的主要原因。
2. 逻辑混乱是得分率低的重要原因。概括题一般明确要求“条理清晰”,在具体的阅卷中,这个项目是有分的,具体表现为有的概括题会明确说明“框架逻辑分”,只要分类准确,即使没有采分点也可以得框架分。还有的会对逻辑混乱的概括进行“限高”,比如:逻辑不清者得分不超过50%。这就意味着即使采分点全部达标也只能得一半分数。
3. 字数的限制也是得分率低的另一原因。概括题一般字数限制在200-500字,一般说来,国考相对慷慨些,从07、08、09年的情况看,概括题的字数分别在500、500、300字,这个字数还是比较宽裕的。而省考的规定相对紧张些,有的省份在字数上甚至要求150字,这就给概括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有些考生的语言稍微不精练就会超过字数要求或因为节约字数而“漏点”的情况,这些都是造成得分率低的一个原因。
4. 考生概括能力不高或不了解规则也是得分率低的重要因素。极少数考生不了解概括题的规则,一味拔高致使脱离材料,而不能采中点,或者是说话罗里拢页牧希鄙俾呒裕挥胁煞值恪
二、概括题的题型分析
1. 概括主要内容。这种题型是概括题的“元老”,难度较大。诸如缩写、汇报、综述、写关键词等均属此类。
2. 概括主要问题。这种题型是概括题的“新秀”,难度稍小,也显得人性化。
3. 概括单一问题。比如概括某事件的原因、影响,2002国考就是概括网络的影响。还有就是概括某事件的现状和趋势,概括材料的思路等。2005年国考就是概括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
概括主要内容有点难为人,材料一大堆,如何取舍很麻烦。相对来说,概括主要问题和单一问题都比较明确,08、09两年的国考命题趋势以这两类为主,故显得人性化一些。各省级考试也有向国考靠近的趋势,但以概括主要内容为主的考试仍旧较多。
三、概括题的答题目标
1. 点多。采分点一定要够,宁多勿缺。
2. 条理清晰。
四、概括题的应对方略
1. 基本方略――抓段意
看到这一点,大家不免产生老生常谈的疑问,但越是老生常谈,越是重要。俗话说,发出亮光的不一定是金子,越是珍贵的东西往往发出柔和的光彩,心浮气躁者常与真理擦肩而过。概括题的根基在于概括段意,把每一段的段意概括出来,然后堆在一起,分一下类即可。需要注意,概括题需要的段意与语文课的段意有区别。比如语文课需要的段意往往是“该段反映了网络带来的影响”,而概括题需要的段意要说明具体什么影响。也就是说,概括题需要段意首先是个“筐”,然后还需要装进去东西。 读到这里,考生可能会有两个问题:
第一,这样抓段意会不会超过字数?一般说来没有问题,以国考为例,这两年最少字数也有300字,而材料字数在8000字左右,大的标号段在11段左右,一般每一个标号段用3-5个关键词就可以概括,这样每一标号段需要字数25字足够,11段300字足够,去掉重复的、与主题无关的,一般材料200字左右就可以解决。300字绰绰有余。500字的概括题同理。以09国考为例,除了第一标号段胡锦涛讲话的概括比较重要,需要字数较多外,其他几段很容易就可以概括。中间有关日本、世界粮食危机的材料与本题无关,第11标号段是网友的意见,也与本题无关,因此,凡是与本题有关的关键词全部抓出是没有问题的。
第二,不会抓关键词怎么办?抓关键词是个含金量很高的技术活。一般说来,关键词往往以“名词”为中心,或者是名词短语,或者是动宾短语,或者是主谓短语。比如,“污染严重”是主谓短语,“引进人才”、“重视立法”是动宾短语,“宣传教育”是名词短语。也就是说,关键词一般得有具体的“核”,这个核一般是名词,让人具体可感。一些副词、介词、形容词如果单独出现是没有意义的。另外,一些具体的数字、人名、地名往往不会是关键词,当然,有些地名需要在概括里出现,其本身可能不是采分点,但是可以表示逻辑次序。比如,南京采用“禁讨区”管理乞丐,这句话真正是采分点的只能是“禁讨区”三个字,但是“南京”也是有意义的,表示的是逻辑顺序。像“杭州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这样的话,没有具体的“核”,可以归之为“水货”,这样的表达是不能得分的。
2. 二级方略――分类
分类是个大问题,关系到“条理清晰”目标的实现。一般说来,可以有两种分类方式:一是纵向分类,即按照现象、影响、原因、对策来分;二是横向,一般有像正面和反面,工业、农业、服务业,政治、经
济、文化,机遇和挑战,国内和国外等并列的几个方面。对于一个概括题,可以先考虑是否用横向,如果感觉横向不合适,再考虑纵向。
一般说来,根据经验不完全归纳,概括主要问题和概括单一问题往往用横向分类较多,而概括主要内容用纵向分类较多。
比如,国考09年概括主要问题就是横向――工业和农业,国考08年是概括单一问题,也是横向――正面和反面,国考07年概括主要内容是纵向排列。
纵向顺序是社会问题的内在顺序,要说清楚一个问题必然要涉及现象、影响、原因、对策四个方面。就像我们穿的衣服,没有人具体规定应该有领口、袖子,但是如果一件衣服没有这些要素,这件衣服如何穿?所以,概括题要先看是否能用横向顺序,如何不合适再考虑纵向,因为纵向是社会问题的内在纹理。
3. 三级方略――技巧
做好以上两步,概括就基本没有问题了。剩下的还有几个注意的方面:
第一,尽量使用材料的原话概括。
第二,尽量标号。
第三,先在草稿纸上打草稿,然后再写到答题纸上,不要一边找一边写。
第四,不要片面拔高,就事论事即可。
第五,如果碰到概括“本质”之类的需要高度抽象的要求,可参考权威观点。
申论阅读之争议型材料的判断与阅读方法
2010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的本质是提供材料的写作形式,是以阅读理解和写作为尺度,对考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的考查,其中的阅读理解能力既是申论测查的基础能力,也是作答绝大部分题目的前提和保障。但是,由于考生在考试的过程中对于所读材料的性质没有明确的认识,对于阅读本身及其目的也缺乏理性的思考,影响了阅读的效率,从而也影响了整体的分数,甚至有的同学在阅读的过程中错误的把握材料意图,而导致申发论述时的观点性错误,致使满盘皆输。针对以上问题,中公教育专家就本文将以争议型材料为例,探讨如何在阅读之前把握材料本质,明确阅读重点,找到正确立场,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效率,从而为申论作答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争议型材料的判断方法――问题与首段
申论考试材料按照其逻辑结构大体可分为常规型材料和争议型材料两种,常规型材料是指申论材料围绕某一问题及问题的影响、解决的意义、解决的对策和相关方面认识而展开。争议型材料是指整篇申论材料围绕某一争论而展开,材料中大部分内容为支持者或反对者理由的陈述,争论理由既可以是相关的理论政策,也可以是某些案例或者做法,争议中往往暗含政府的态度。如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关于怒江水电开发的材料即为典型的争议型材料。材料围绕怒江水电开发会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展开,展示的是支持水电开发和反对水电开发的理由。对于材料的逻辑结构,考生在阅读之前就需要有所判断,针对争议型材料而言,大体有以下几种判断方法:
首先,通过作答要求中的提问来判断。如08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试卷第三部的第一题为: 给定资料1―3反映:湖北襄樊5名贫困大学生,因为在受助的一年多时间内没有任何“感恩”表示,被取消继续受助资格。此事一经报道,评论纷至沓来,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认为这些贫困大学生懂得知恩图报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应该感恩;二是认为资助者资助的目的不应是为了得到回报,不必要求受助者以一种方式感恩。观察各方观点,请你说明:
1.争论双方一个基本的共识是什么?
2.争论的焦点何在?
要求:概括准确,观点鲜明,条理清晰,字数不超过200字。(满分10分)由此可以明确,通过对于申论第三部分问题的阅读来把握争议型材料是可行的,也是比较容易的一种判断方法。只要考生有明确的意识,就能够抓准材料的逻辑结构,为接下来的阅读做好准备。
其次,可以通过材料的首段来判断。如2007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材料一
近几年来,不少地方出现了“网络募捐热”:一些人纷纷自建网站,通过网上发布求助信息的方式开展募捐。对于这种做法,有些人认为应该提倡,也有些人认为应该禁止,还有些人主张既不应该提倡也不应该禁止。不管怎样,网络已经成为新的慈善平台,网上募捐渐成公益文化。
从第一段材料中,可以明确把握材料的逻辑类型,既围绕网络募捐的是否应该提倡而展开,展示了争议者的观点,可以初步判断为争议型材料。
以上即为判断争议型材料的两种简单方法,通过以上方法,考生可以简单把握材料的逻辑结构,明确材料的类型,做好阅读之前的初步准备。
二、争议型材料的阅读重点――争议理由
在阅读争议型材料的过程中,考生首先要找到争议的焦点,通常情况下,争议的焦点会出现在材料的首段和问题中,但也有以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归纳焦点的,如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第一题,既要求考生指出争议的焦点是什么,此时就需要考生回到材料寻找答案。在把握争议的焦点之后,考生需要进一步把握争议双方的理由,即支持者和反对者的理由是什么,对于理由的把握是读懂材料的基础,也是作答相关题目的依据,因而是争议型材料阅读的重点。对于争议理由的把握,可以通过三步走的方法来实现。
首先,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对材料内容进行归纳概括,即概括材料的内容层面含义。如2008年国考申论材料的第二则:2004年8月,云南省怒江州的规划报告,提出以松塔和马吉为龙头水库,
与丙中洛、鹿马登、福贡、碧江、亚碧罗、泸水、六库、石头寨、赛格、岩桑树和光坡等梯级组成两库十三级开发方案,总装机容量可达2132万千瓦,超出三峡工程装机容量300多万千瓦。报告指出,13个梯级电站的开发,总投资896.5亿元,如果2030年前全部建成,平均每年投入30多亿元,国税年收入增加51.99亿元,地税年收入增加27.18亿元。896.5亿元的总投资,可带来40多万个长期就业机会,同时带动地方建材、交通等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财政增收。实施这一方案,将使电力成为地方新兴的支柱产业,由此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将远远超过电力行业本身。
此段材料的内容可概括为:怒江水电开发将给当地社会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包括税收的增加,就业机会的提供,二三级产业的发展等。
其次,在把握材料内容层面的基础上,把握材料的主观,即概括材料的观点层面的含义。如果将上则材料放入支持还是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方案中,很明显,材料的主观或者材料的观点层面的含义是支持怒江水电开发,因为它能为当地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第三,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归类。
在对材料的内容层面和观点层面都有所把握之后,考生需要做的是将支持者的理由与反对者的理由进行分类排列,对于重复的观点可以进行合并,从而最后准确的把握住材料中争议双方的观点和理由。
做好了以上三步,对于争议型材料的重点,争议者的理由就能够准确全面的把握住了,也就为顺利的作答后面的题目,做好了重要的准备。但要想答好申论,仅仅知道争议双方的理由还是不够的,考生还需要在把握争议理由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政府的观点,也就是考生所要支持的观点。
三、争议型材料的阅读难点――政府的观点
在争议型材料中,关于支持与反对,材料往往会列出很多理由,如何在阅读的过程中,把握住正确的立场,成为考生阅读的难点。此时,对于公务员考试来说,政府的态度或者立场就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中央政府的观点,往往是考生在作答过程中应该支持的观点。对于政府观点的把握,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文件,尤其是中央政府的文件,直接体现着政府立场。如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材料4,即通过云南省政府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表达了政府对于怒江洲地区水电开发的意见。
2006年,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写道:力争珠江、金沙江、澜沧江、怒江等大江大河的上游地区,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区,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和重点监测区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得到保护与恢复。在生态脆弱区,严格控制开发,建立以保护生态功能为主的政绩考核标准。
由材料可知,政府的态度是对于怒江洲的水电开发的观点是:严格控制开发,建立以保护生态功能为主的政绩考核标准。可见,政府文件是我们认识政府态度的直接依据,但在地方政府文件与中央政策精神相冲突时,应以中央精神为准。
其次,官员讲话,尤其是国家领导人的讲话,也包括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的讲话,可以作为政府观点的代表。如2008年国考申论材料4的第二自然段:
对引起巨大争议的怒江水电工程,2006年水利部门某负责同志表示,完全不开发保持原生态是不可能的,因为事实上怒江已不是原生态河流,但原先提出要充分利用怒江水资源,建设13级水电站,是一种掠夺性的开发。虽然当地希望尽早开发,但即便是没有争议的一两个水电站,也要在严格前期工作审查的基础上实施开发。要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确保工程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有序推进开发工作。
由此,可以进一步明确云南省政府的对于怒江洲水电开发方案的态度,即“完全不开发是不可能的”,但要“要严格遵循先规划、后开发的原则,确保工程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有序推进开发工作”。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专业论文、中学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各类资格考试、51申论概括题型答题技巧等内容。 
 申论答题、对策题、概括题技巧大全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申论答题、对策题、概括题技巧大全 申论答题技巧 申论的题型可以分为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 题...  申论概括类题型答题技巧:26类概括题目的答题要点与答题技巧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申论题型详解: 申论题型详解:概括内容与概括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 一...  申论概括题解题技巧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概括题基本解题技巧《申论》归纳概括题解题技巧在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考试中, 对考生概括材料能力的考核主要分...  申论概括题的解题技巧解析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2015 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辅导资料,行测高分答题技巧,申论范文等,均可 以登陆吉林华图官网 http://jl....  公务员考试申论破解归纳概括类试题答题技巧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公务员...(2011-上海-A-第一题-1) (三)归纳概括主要问题类,要求考生客观总结材料所...  第四节 申论考试的基本题型和解题技巧申论试题,有如下三种基本题型: 一、概括主题 申论考试第一道题,一般是要求概括材料的主题。 概括主要问题,是一个较为复杂的...  申论题型详解:概括问题与概括主要问题概括主要问题 关键:把握给定材料的所有段落是围绕哪一个问题,按段落整理问题的原因,表现和后果 表述模式:主要问题+分序号分析...  申论常见概括类题型答题技巧汇总_公务员考试_资格考试/认证_教育专区。序号 类别(题 目类型) 小类别(题目 具体要求) 答题方法/关键 具体方法 作答示例 作答示例 ...归纳概括题--申论答题技巧
  在概括题方面考生很容易“丢三落四”,概括不全面。一般来说,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现状、问题、影响、原因、已采取措施(经验教训)、应采取措施(对策)。
中政教育专家将为大家讲解其作答技巧。&
  1.现状。主要指目前的状态情形,一般在前几则材料或材料的前几句出现,既包括积极方面-成绩,又包括消极方面-问题。
  【材料链接一】
  当今中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社会管理领域存在不少问题。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建设和发展,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这为我们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打下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没有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我们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解决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既要增强紧迫感,又要长期努力,尤其需要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2012·上海·A类·材料1)
  【分析】这是2012年上海公考A类试卷的第一则资料的内容。主要谈的是出现社会问题的宏观背景,介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旧突出,解决各种社会问题的物质基础还比较薄弱。这就是我国目前社会管理领域的现状。
  2.问题。主要指材料中的负面影响或应治理的方面。
  【材料链接二】
  近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事务和社会问题。例如,在城镇化过程中,外来人口管理、城市社区建设和管理、城郊结合部管理等问题。在工业化过程中,出现征地拆迁、环境和资源保护、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等问题。在市场化过程中,出现就业与失业、企业改革、劳动权益保护、收入分配、市场监管和服务,以及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等多种社会事务。在信息化过程中,出现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管理、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等社会事务。由于社会结构变动,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和升级,出现了农民工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养老问题、医疗问题、精神文化甚至生理需求满足问题,出现了独生子女问题和老龄化问题,出现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信仰多元化、文化传播与文化安全等问题。这些新的社会事务使得社会管理工作量大大增加,社会管理难度加大。这就需要进行全新的各类社会管理制度的科学设计和制度安排,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也应注重连贯性、科学性和有效性。(2012·上海·A类·材料2)
  【分析】这段材料第一句即提到“近年来,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大量新的社会事务和社会问题”,这就是材料中的问题所在部分,并分别列举了大量的事例进行说明。通过分析材料我们可得出问题的主要表现。
  3.影响。指积极或消极的事例、现象造成的后果或效果。
  4.原因。指引起一定现象发生的现象。
  【材料链接三】
  有些专家提出“社会性焦虑”的概念,“社会性焦虑”属于某些社会或时代,它是一种广泛的心神不安和精神浮躁,是一种弥漫于社会不同阶层的焦虑,它不会轻易消退,不容易通过心理的调适而化解。人们所焦虑的对象或有不同,但在其性质和内容上又存在一些共性。比方说,贫困者或忧虑自己生存缺乏保障,而富有者则可能忧虑自己财产缺乏保障。两者虽然不可等量齐观,而忧虑则一。这种社会性的焦虑往往直接由物质的原因而起,也突出地表现于物质生活,表现于担心自己及家庭物质生活的现状和前景。长期物质生活上匮乏也一定会引起广泛的社会焦虑。
  这种社会的焦虑在更深层次上涉及精神信仰的缺失。焦虑者因为看见到处都是物欲的流行,功利的甚嚣尘上,人们都以外在的成败论英雄,以权力和金钱划分人的等级,从而隐隐地痛感人们精神上缺乏一种寄托,没有一块能够真正长久的安身立命的地方。因为,如果一个人、一个民族精神上有寄托、有希望和追求,就可能不会太在意物质的匮乏,甚至将物质的匮乏视作一种精神的历练,从而鼓励斗志、摆脱困境。当然,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信仰可以给人提供生活的意义乃至一种真正自足的满足感。(2012·上海·B类·资料6)
  【分析】资料6包含两段,第一自然段讲述原因,以社会性焦虑的概念引出长期性的物质匮乏是导致社会性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第二自然段指明影响,主要强调精神信仰缺失是导致社会性焦虑更深层次的原因,并强调了精神信仰对于民族和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作用。
更多详情请点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申论答题技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