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美国想美国为什么要遏制中国的发展展,他为什么把美国发明的手机电脑互联网让中国人用呢?如果中国人还都在写信..

如果美国和结盟的话,那世界将又是什么样?
美国遏制中国的原因如下:
1、意识形态上的敌视,美国认为自身的相关信息和经济体制是世界上最好的,应当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加以推行,而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是他最为反对的。
2、建立单极世界的需要,美国认为真正想要并且有能力阻碍起主导世界的非中国莫属,中国是其建立单极世界体系最大的障碍。
3、平衡亚洲特别是东亚格局的考虑,美国认为中国和日本相互遏制而又不失去控制最有利于自身的利益,可以有效增强对亚洲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美国对中国进行遏制客观地说好处并不大,说到底,美国是既想享受中国发展所带来的经济上的好处,又不希望中国真正发展起来。这是一种十分矛盾的想法,反映出美国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上既有妄自尊大的一面,又有缺乏自信的一面。我倒认为,中国要发展到能够对美国产生威胁的程度还早得很,美国完全不必杞人忧天。而且中国作为大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上是相当慎重的,基本上不会做出极端的行为,除非美国的对华政策将中国逼到这一步。
中国和美国完全可以在一些问题上进行合作,也完全可以建立起比目前的状况远为良好的关系,但是想...
美国遏制中国的原因如下:
1、意识形态上的敌视,美国认为自身的相关信息和经济体制是世界上最好的,应当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加以推行,而中国目前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是他最为反对的。
2、建立单极世界的需要,美国认为真正想要并且有能力阻碍起主导世界的非中国莫属,中国是其建立单极世界体系最大的障碍。
3、平衡亚洲特别是东亚格局的考虑,美国认为中国和日本相互遏制而又不失去控制最有利于自身的利益,可以有效增强对亚洲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美国对中国进行遏制客观地说好处并不大,说到底,美国是既想享受中国发展所带来的经济上的好处,又不希望中国真正发展起来。这是一种十分矛盾的想法,反映出美国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上既有妄自尊大的一面,又有缺乏自信的一面。我倒认为,中国要发展到能够对美国产生威胁的程度还早得很,美国完全不必杞人忧天。而且中国作为大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上是相当慎重的,基本上不会做出极端的行为,除非美国的对华政策将中国逼到这一步。
中国和美国完全可以在一些问题上进行合作,也完全可以建立起比目前的状况远为良好的关系,但是想要全面合作以至于结盟是不可能的(当然,有一个例外),这是由双方的根本利益决定的,也是由双方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决定的。
如果美国和中国结盟的话,那一定是世界上出了对于美国来说比中国更为可怕的对手,这对于中国来说同样不是一个好消息。
其他答案(共8个回答)
狈为奸,瓜分世界了。
以前印度就曾说:他们两都没关系,要是两人勾结,那这世界就倒霉了。
今天我们的实力还不行,但在过二三十年就难说了.
印度和俄罗斯已经是民主社会,中国仍然是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的制度是很对立的,任何国家都是以国家利益为上,美国在印度和俄罗斯身上没有嗅觉到竞争的潜在危险,而中国让他...
谈不上怕,而是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的更多罢了.如果从军事角度来说,看看现在的伊拉克局势,就知道如果美国真的能把中国占领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更何况美国现在没有能力以占...
其实每个国家的外交政策都应该是为自己的国家利益。美国如此。中国也该如此。中国没有理由做对自己的利益有害的事。即使有的时候看起来好像不是如此,但是,最终的目的一定...
中国能做的就是摆明态度,争取利益最大化。
伊朗对于中国的现实意义十分重大,但并没有很多人说的那样“生死交关”。即所谓有所失必有所得,中国关心的无非是自己的利益...
借用前段时间热播的西施秘史里面范蠡劝谏勾践大王不要急躁时说的一句话“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落后就要挨打,现如今美强中弱,你想跟美国较劲,...
谁住过杜布罗夫尼克海军公寓 ,怎么样?
答: 三战 60%是由核冲突爆发的,40%则是资源掠夺,土地纠纷,或其他原因
答: 以下回答不针对任何组织.如有雷同,哀其国家.
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实行西式民主是否认民主,其实并不是这样.这句话没问题.国情不同.民主的方式也不一样.成功的如...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频道头部广告调用
评论称美国对中国重要性下降 无法遏制中国发展
  原题 社评:罗姆尼奥巴马“爱谁当选谁当选”
  米特?罗姆尼28日正式成为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尽管他宣称“上任第一天”就会将中国定为“汇率操纵国”,是历届美国总统候选人中对“惩罚中国”拍胸脯最坚决的一个,但中国舆论向他投去的关注比以往候选人都少。在最近两天,中国人对谈论一位县级市的外逃贪官和在事故现场“笑了”的省级安监局局长更有兴趣。
  美国对中国的重要性“在下降”,无论这个感觉对或不对,它在潜移默化对中国人的注意力做新的分配。大多数中国人认为美国有遏制中国的企图,很多人担心中美终将冲突。但这种担心导致的焦虑在变少。
  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倾向于相信,这个国家的强大源于国内,国内问题的紧迫性也远远大于外部挑战。中国的国力已大大增强,美国想拿住我们,难。美国无论在哪个领域今天打我们一巴掌,我们都有力量回踹它一脚。
  罗姆尼对中国凶巴巴的威胁被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当成了耳旁风,认为他是过嘴瘾,骗取选票。美国大选中的类似豪言壮语中国人见多了,罗姆尼所发“上任第一天”的誓,被大多当成仅仅是一个形容词。
  万一罗姆尼真上台并真对中国贸易动粗呢?那又怎么样!美国多大劲使过来,中国就多大劲使回去。想做生意就一起做,美国真不想做了就一起砸。看看最后到底谁会撑不住。
  美国人常说中国傲慢了。一些无理的、特别是用来吓唬中国的那些要求和口号,的确在把中国人的耐心耗尽,这个低调的国家今后会更坚决地对付任何挑衅。如果这就是傲慢,那就随美国人去说好了。
  无论从美国、日本还是欧洲,中国经常听到它们的议员、媒体甚至高官说羞辱中国的话。韬光养晦的教诲在中国深入人心,但随着舆论的开放和民主的深入,中国社会用太极精神抵制外部压力的韬略破了一个大口子。
  中国今后按“大战略”应对外部摩擦的同时,短线的、甚至“非理性”的对外反应出现的可能性也在增加。美国的对华政策有多少“随意性”因素,中国今后对美政策中的“随意性”就可能有同样多。
  十几年前,美国做出一个限制中国纺织品配额的决定,中国社会都会产生严峻感。今天中国大众真的不再关心美国商务部的某个具体决定,关心它们的范围被压缩到很小的专业圈子。中国的利益面大大增加,要操的心越来越多,美国再大,也在中国人的心中“变小”了。
  所以说,罗姆尼真应搞清楚自己是谁。即使他能胜选,他说话美国人能听就不错。想让中国人对他唯命是从,太天真了。
  美国遏制不了中国的发展,它只能增加中国发展的成本。但美国为了“坑”中国所付出的成本,到最后大概也少不到哪去。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包括对很多中国战略家来说,罗姆尼和奥巴马“爱谁当选谁当选”,因为他们都翻不了中美关系的天。两人的唯一区别是后者更让我们熟悉,罗姆尼因为陌生,多一些悬念。
  但中美关系如果出点新曲折,两国社会都会有不少人兴奋。这种奇怪的期待还是因为大家对中美关系的大稳定颇有信心。它不是一位总统想胡来就真可以胡来的事情。
&& 相关文章
&& 发表评论
右侧调用-广告
右侧调用-本站
&|&&|&&|&&|&&|&&|&&|&&|&
Copyright&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29-257538 商务:029—
本网站法律顾问: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706142吴晓波:中国互联网发展与美国有啥不同?_网易科技
吴晓波:中国互联网发展与美国有啥不同?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吴晓波认为,在中国,我们看到的互联网发展和美国非常不同。中国互联网的诞生从第一天起就是一个“想赚钱”的东西,和精神层面的关系并不是很大。现在的中国正处在一个“第三次浪潮产生的结果对第二次浪潮的再造”,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式道路。
吴晓波钛媒体注:第六届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CNAIF)今天在上海开幕,著名财经作家、”蓝狮子”财经图书出版人吴晓波作为演讲嘉宾,以“局外人”的角度,畅谈了他对中国互联网与美国互联网的理解与判断。吴晓波认为,在中国,我们看到的互联网发展和美国非常不同。中国互联网的诞生从第一天起就是一个“想赚钱”的东西,和精神层面的关系并不是很大。现在的中国正处在一个“第三次浪潮产生的结果对第二次浪潮的再造”,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式道路。中国这个国家由传统的农耕文明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进程中,互联网在我们的屁股上狠狠踢了一脚。他总结了中国互联网过去20年在商业上取得的成功。从94、95年开始北京有了第一个局域网,到2004年左右,我们花了1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的互联网对美国互联网全面抄袭:<font face="楷体,楷体_GB年,通过短信方式实现盈利,之后找到了竞价排名,找到了虚拟道具的模式。<font face="楷体,楷体_GB、2002年我们开互联网会议,基本上4个演讲的有2个是美国人,美国人会讲趋势、技术。<font face="楷体,楷体_GB、2005年,中国人越来越统治这样的论坛,基本是中国人讲自己的故事,美国人也不太看得懂。<font face="楷体,楷体_GB-2014年,中国互联网公司形成了全新的商业模式,我们叫BAT,我们和美国不一样,和亚洲地区的也不一样。他还表示,我们都活在一个非常不确定的世界里面,原来非常非常陌生的概念会对我们进行改变。中国每年季度的出货量是9000万左右,几乎所有的商业关系、社交关系、信用体系和学习模式,以及对娱乐的需求,大规模的向手机端做转移,已经变成了我们身体中的一部分。而阿里、京东等电商的崛起,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方面是摧毁式的,一方面是再生式的。吴晓波还提到,在未来,大数据将会让我们每个人变得非常透明。最后,他总结到互联网的本质精神是自由、开放、失控,引用汤因比的一段话结束演讲:自觉能力的提升与丧失,是判断文明兴盛与衰落的最终标准。这样的情况,依然发生在我们的互联网行业。以下为吴晓波演讲全文,经钛媒编辑:其实我对网络视听行业的发展没有什么想法,因为我是唯一的一个“局外人”,我和这个行业唯一的关系,就是今年在上开了个“吴晓波频道”。他们给我一个数据,每期收看人群里面,有70%多以上是80后,90后占1/3。这是我特别吃惊的一个数据。我长期在财经写作,是一个特别枯燥的行业,很多年来我的读者大概有是50后、60后、70后。这次开了爱奇艺的频道,另外还在腾讯的里面也开了一个公众号,公众号的后台数据也差不多,80后占60%多,很感谢互联网,感谢这些平台能够让我的读者年轻了10岁,这是互联网给我的很大福利。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改变我们最大的确实是互联网。前两天我在北京和互联网业界的老朋友在聊天,我们回忆一个问题,谁发明了互联网这个词?最早翻译进来的时候叫信息高速公路。后来我们怎么算、怎么也想不起来是谁,大概知道这个名词在正式的媒体上出现,应该是1994年底,1995年的二季度左右。大家觉得,这个名词其实非常的“天才”,概括了这个技术几乎全部的特征,首先是“互”,改变了这个国家、这个社会一向以来单向传输的模式。另外,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把熟悉、陌生的人在虚拟的世界联动起来,第三是形成了虚拟的网络,首先是信息网络,后来变成商品信息的网络,未来有可能变成娱乐、支付信用的网络,所以“互联网”三个字确实非常非常天才。中国互联网,早期是亦步亦趋,在美国互联网的阴影下发展而来。发展到今天,中国互联网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在商业应用方面,对美国造成了全面的超越,我们的上网人口在去年超过了美国,现在的智能手机每个月的出货量是美国的3倍,电子商务的利润率、阿里巴巴的净利润率去年是38%,亚马逊他们看了要疯掉了。中国腾讯等网络游戏的巨额利润,也是美国难以想象的,中国的互联网发展现在的确非常迅速。我们怎么能够在一个全球化的背景下审视中国互联网的崛起?现在反倒变成一个问题。我最近在写腾讯传,花了很大的精力研究互联网的企业和产业,我谈谈我的粗浅看法。首先我们在互联网领域看到,这个世界有两个互联网,一个是美国式的,一个是中国式的,这可能也是全世界的基本格局。但是在很多模式、价值观方面是完全不一样的。美国互联网在硅谷的诞生,在精神上延续了1968年北美学生反抗运动的结果,这批人在美国西部地区,保持了颠覆现有秩序的精神。90年代中期,雅虎上市的时候,商业周刊登了一个杨致远的照片,我记得那是20年前的景象,但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杨致远坐在一个老板椅上,穿着牛仔裤,光着脚。这是第一个上《商业周刊》光脚的企业家,代表极端、极客的精神。第二,美国互联网的发展是时空的,处在分享、失控的状态。第三,是外生性的,美国希望通过互联网向全球输出他的价值观。第四,他认为是“不作恶”,价值观的底非常鲜明。在中国,我们看到的互联网发展和美国非常不同。中国互联网的诞生从第一天起就是一个“想赚钱”的东西,和精神层面的关系并不是很大。中国互联网第一批的,向张朝阳等,他们讲述的第一批就是商业类的,就是想赚钱,是被一群非常务实的人所通知的。第二是从一开始就是被控制的状态,寡头特征明显。现在我们由PC端转移到手机端,今年我看了艾瑞的数据,我们现在每天使用最多的20个APP里面,属于BAT的有3家公司。比如我们只有一个社交网络,在美国会有很多的社交网络。第三,我们整个是内生性的,面对中国人口红利和商业模式的创新。第四对所有互联网公司的评价,基本上是没有价值观只有价值,我们用市盈率来评价。中国互联网的过往20年,商业上我们取得巨大的成功。从94、95年开始北京有了第一个局域网,到2004年左右,我们花了10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的互联网对美国互联网全面抄袭。当时所有的人都在说,模仿是最大的创新。这在商学院里面也讲得通,也是商学院的经典理论。所以,无论做门户也好,做搜索也好,包括像QQ,也是一个全面的模仿。搜狐最早的名字SOHOO,对雅虎的模仿,现在是SOHU。之后互联网泡沫,中国的互联网开始寻找自己的道路。2001年,网易通过短信方式实现盈利,之后百度找到了竞价排名,腾讯找到了虚拟道具的模式,到了年后,出现了全面的反弹。中国互联网业界里面自信心越来越大,我印象很深,年我们开互联网会议,基本上4个演讲的有2个是美国人,美国人会讲趋势、技术。年,中国人越来越统治这样的论坛,基本是中国人讲自己的故事,美国人也不太看得懂。我写“腾讯传”,他们和我说,美国人到2009年的时候才发现深圳有一家公司叫腾讯,很厉害。2008年他们都不知道腾讯,看互联网都是在上海、北京来看的。年,中国互联网公司形成了全新的商业模式,我们叫BAT,我们和美国不一样,和亚洲地区的也不一样。我们的网络视频、网络游戏,中国很早是全面的模仿了韩国、日本的模式,但是今天龚宇、刘德乐,他们未来领导优酷、爱奇艺,他们未来的模式一定是“中国模式”。中国人均的人口红利的想象,是别的国家难以想象的。刘先生说优酷5亿用户里面,人均只贡献了8块钱。刘先生是做财务出身的,如果到10块钱很快翻身,到16块很赚钱,到24块钱比阿里巴巴都赚钱了。这个商业模式的创新,已经是完全不一样了。如果把中国和美国做另外一个研究,互联网在过去20年里面,对中国社会的改造、影响,远远大于对美国社会的改造、影响。我2005年去波士顿做了4个月的访问学者,2005年美国人就和我说,现在我们很少谈互联网,我们主要谈怎么克服癌症,怎么可以把海水变成淡水,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以生物科学、材料、能源革命为主的革命浪潮。中国在过去10多年来,中国最大的变化来自于互联网,我们用信息化革命的手段,再造非常陈旧的社会体制和非常陈旧的实业、传统行业。中国现在是处在一个“第三次浪潮产生的结果对第二次浪潮的再造”,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国式道路。比如在传播方面,由门户到博客、到微博、微信,使公共社会的舆论环境出现了变化,每个人现在可以在网络上表达你的思想,虽然边界非常清楚。我们获得信息的方式,也不是来自由上而下的管道,传播角度来说已经越来越“平”。中国这个国家由传统的农耕文明国家向现代国家的进程中,互联网在我们的屁股上狠狠踢了一脚。社交网络,1999年3月份QQ诞生,中国第一次出现了一个虚拟人,也就是QQ人。QQ人和传统人来说最大的区别,我们原来生活在街道、单位里面,QQ再造了一个虚拟的人,使我们可以找到虚拟空间里面的找到另外一个人。今天中国主要的互联网消费人口是从QQ人开始,从QQ人到QQ空间到微信朋友圈到陌陌,这使中国人,虽然我们每个人有户口,但是虚拟世界里面我们摆脱了户口,成为自我解放的人。第三是电商,阿里、京东,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中国的实体经济,原来中国的营销模式,北上广深先打下来,再大市级、县级再到集镇。有了互联网之后,全部被挤平了。昨天我看到一个新闻,中国最大的羽绒衫公司,今年上半年关了6000多家连锁店。这说明,世界彻底被扁平了。服务业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电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一方面是摧毁式的,一方面是再生式的。信用方面,是互联网金融。一方面对传统银行造成巨大的冲击,如果不是3月份银监会停止了虚拟信用卡和虚拟支付,到今天可能各位口袋里的信用卡都不见了。另外一个很大的贡献,终于在一个大数据的平台上面,终于建设了每个人的信用和企业的信用。我们现在每一笔消费,每一个出行,包括每一个视听都是被记录在案的,我们终于变成了一个真正的“透明人”。因为这样的透明和大数据,使每个人在未来,互联网帮我们建立我们的信用体系,帮企业建立企业的信用信息。今年阿里巴巴推出外贸贷,不需要抵押,最高限额1000万。阿里能够做,因为这些企业,所有的外贸数据都在阿里的大数据平台上可以跑出来的。在传播、社交、电商、信用方面,其实美国社会在这几个方面得到的改造,比如美国人的信用体系,很多年前就建立起来了。电商的部分,也没有中国冲击那么大。美国人的亚马逊等,美国的实体经济和连锁服务业的冲击,远远没有中国这么大。美国人对社交的喜好度和疯狂度也没有亚洲人那么大。当年短信的时候,我研究过,美国人一年用的短信,相当于我们一天的春节拜年短信量,想想我们对社交的疯狂。未来,谁也看不清楚,我们都活再一个非常不确定的世界里面。但是我觉得在原来非常非常陌生的概念会对我们进行改变。中国每年季度的出货量是9000万左右,几乎所有的商业关系、社交关系、信用体系和学习模式,以及对娱乐的需求,大规模的向手机端做转移,已经变成了我们身体中的一部分。中国人每一天在手机上消耗的时间是3小时,比我和我女儿、太太谈话的时间都长。这3个小时是被切割的,是由5分钟、15分钟、20分钟、30分钟这样被切割、组合的。手机,把时间剁成了碎片。接着是物联网,98年的时候有一本书,当时我们看到的时候觉得很难想像,当时预言未来所有的商品都有一个芯片,任何一件衣服、眼镜、餐桌甚至一幢大楼的砖头里面都会有芯片,世界由芯片构成。16年前我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震惊,因为芯片非常贵,但是我们现在觉得会变成事实。现在,这个在技术当中已经被攻克了。大数据,把每个人变得非常透明,每个人的消费行为变得非常透明,最终让世界变得非常透明。以后,利润不会是在信息不对称当中产生,而是在技术的本身、创意的本身产生。为什么现在大家非常看好文化行业,看好软件开发?很大因素来自于这个地方。未来,会有圈层,每个人活在自己的圈层里面,60后、70后对90后的消费习惯非常非常陌生,未来会变成圈层化,这在娱乐行业应该非常明显。我前些天问女儿,你最喜欢的歌星是谁?她说是鹿晗,我都不知道谁是鹿晗。我只知道姚晨,姚晨今年出了一个事,前男友说她出轨,微博有40万条跟贴,我觉得很厉害了。鹿晗在今年七夕说了“大家好”,跟了1732万条跟贴,超过了世界基尼斯记录,非常难以想象。在90后的圈层社会当中,所喜欢的娱乐明星和所欣赏的商业行为,是他的父辈完全难以理解的。未来,你问一个大学毕业生他所了解的运动鞋品牌和亿万富翁、喜欢跑北京马拉松喜欢的运动鞋品牌,完全是不一样的,未来社会会变成圈层化。金融革命,未来金融业会发生非常非常大的变化。我认为中国在下一个经济周期里面,中国会变成一个金融资本主义的国家。视频,我把我以前从艾瑞拿到的PPT调出来,这是在吴晓波频道里面做了一个“谁统治了我们的手机”,这个数据我看到很震惊。中国人使用的APP当中,最常用的20个有7家是视频网站。三分天下,被视频所统治。这个行业,确实处在一个井喷的前沿。未来,这些事情都会一一发生。实体经济会越来越被讨论和互联网有什么关系。前两天我去泉州,泉州有中国最多的运动服饰、运动品牌,有11家上市公司来自这个行业。我看了3家企业,惶惶不可终日,不停的关店,消费者在流失,每个CEO都在讲我们和互联网有什么感到。有一个CEO和我说,我看了《亲爱的》之后,我就想我能不能在我的运动鞋里加一个芯片,卖给中国的孩子,这样孩子丢了之后可以找到。他们找到百度合作,真的开发出这样的鞋子,和中国三大运营商谈了流量包年的协议,有了这样的芯片,孩子丢了比较容易找到,另外孩子每天走了多少路,你的脚步是否稳定,这些大数据都可以传输到后台,对你孩子进行分析。这样的一些事情,在传统的制造业中正在层出不穷的发生。社群,今年所有的行业,特别是文化行业里面,比较糟糕的还是报纸行业。报纸行业,今年应该说是陡状的下滑。我们有一个蓝狮子的出版公司,我们2010年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个情况,纸质图书每年20%到25%的下滑,同时销量部分,网店的销售部分每年以50%的增长。2010年,传统出版业已经发生了这样的情况。之后,是出版业的转型、洗牌。这个行业,在报纸行业也发生了,未来很可能在视频行业发生,这是不可逆的事件。当所有的信息传播由单向精英创作式的传播,变成每个人在社交的信息流里面通过非线性的阅读,从政府到每个企业、每个个人都在想一个问题,我们怎么生产一个新闻,以及让老百姓可以看到这个新闻,这是非常大的问题。包括我个人的消费体验,我几乎已经不看任何的新闻客户端,不仅不看报纸、不看电视,对新闻客户端也不看了。
以财经观察为生的一个人,我百分之百的信息来自朋友圈,社交几乎控制了我所有的信息。知识供应,我作为60后,之所以要搞“吴晓波频道”,我首先要感谢爱奇艺为我开这个不娱乐的节目。我发现长期以来我的专栏写作、图书写作,造成了我的受众非常老化,我必须要让我的思想融入到更年轻的族群,拥抱互联网。未来我认为会发生的事情,是世代的交替,我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调查,当前的中国互联网的“统治者”是哪个年龄段?在什么时候创业的?我后来发现新浪、搜狐、网易、百度、360、京东等等这些人,进入互联网的创业时间是1998年四季度到1998年的四季度。16年前的种子,由这波人发芽,他们通知了中国的互联网。中国每年的创业人口大概是240万左右,100%是80后。互联网运用人口,也主要是80后、90后,这是未来10年的事实。80后、90后、00后的朋友,如何把年后的朋友“干掉”,或者的朋友用资本方式来“控制”他们。这样的变化,会在不同的行业当中发生。最终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这个国家,能够利用互联网,从1990年硅谷跑出来的这个魔鬼,能让我们这个国家真正走向开放,互联网的本质精神是自由、开放、失控,最后一句话是汤因比的:自觉能力的提升与丧失,是判断文明兴盛与衰落的最终标准。这样的情况,依然发生在我们的互联网行业。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本文来源:钛媒体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字号:大 中 小
美国不见得真心遏制中日升级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Img.jpg" width="501" border="1" height="336" alt="陈虎点兵:美国不见得真心遏制中日升级" class="flag_bigP"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color:">( 2 )  日本《朝日新闻》,北京时间10时45分,日本海上保安厅8艘巡视船对保钓船“全家福”号和护送该船的台湾“海巡署”巡逻船展开水炮攻击。从照片上可见,台湾巡逻船也使用水炮对日本船只进行回击。  新华网专稿: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至今,钓鱼岛的争端延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围绕钓鱼岛争端,中日双方都在不断地出招。在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中日双方的各种力量对峙也时有发生。在此期间日本也表现出了一系列强硬的态度,包括所谓的“夺岛军演”,所谓的力量部署,声称要对中国在钓鱼岛海域正常巡逻的飞机和其他飞行器实行警告射击等等,这一系列的表现使得国内外的媒体和许多网友都在热议:钓鱼岛争端会不会引发军事冲突。  中日在钓鱼岛区域发生冲突的门槛很高  就军事冲突本身而言,可以从军事地理的角度上看一看钓鱼岛这个地区出现军事冲突这个可能性有多大。  打开地图看一下就会发现一个很明显的问题,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都处在中日双方岸防火力的控制范围之内。  就日方而言,距离钓鱼岛最近的岛屿不过是一百多公里,日本岸舰导弹的射程完全可以覆盖钓鱼岛及其周围的海域。而对于中国而言,即使是中国大陆距离钓鱼岛也不过三百多公里。远程的岸防导弹火力完全可以覆盖钓鱼岛及其周围广阔的海域。在双方岸防火力都可以覆盖到钓鱼岛及其周围大片海域的情况下,那么可以想象一旦冲突发生的话,实际上,任何一方的舰船在这一海域都很难有效生存和活动。所以一旦钓鱼岛争端引发军事冲突,冲突的规模将很难得到控制。要么一打即停,要么就会涉及到对岸防火力的打击,冲突会迅速的升级。这种情况为争端双方使用军事力量和手段设置了一道很高的门槛。因为必须考虑到冲突的不可控制性。从这方面来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特别是发生较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似乎并不是很大。但是这个结论换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又过于乐观。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Img.jpg" alt="日美军演资料图" width="500" height="333" class="flag_bigP"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color:">( 2 )日美军演资料图  “美国不希望中日在钓鱼岛区域有冲突”这一想法有些幼稚  现在很多媒体和专家的评论都把美国看成了制约军事冲突的力量。在很多人看来美国人在这个地区不希望中日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和对抗,因为一旦发生冲突会把美国牵扯进去,会让美国被迫参与一场他所不情愿的冲突和战争。  其实这种想法有些过于乐观,甚至是有些过于幼稚了。因为对美国而言,如果中日双方发生军事冲突的话,无论谁胜谁负,对于美国来说都是赢家。  如果中胜日负,那么日本将更紧密的投向日美同盟,使自己更加贴近美国,这对美国来说是一个乐于看到的结果。  如果日胜中负,那么将会引发中国一系列的变乱,从而达到了美国遏制中国的目的。  美国去主动施加压力,遏制日本采用军事冲突手段解决钓鱼岛岛争问题这个前提从逻辑上来讲并不存在。对于美国来说,他所要做的就是一旦冲突出现,他不会过多的卷入这个冲突。所以寄希望于美国,希望美国的遏制能使这风险降低的想法离现实有相当的距离。  其实不光是美国,更大范围内一些对中日岛争处在围观者态度的一些国家来说,他们也都没有理由动用自己的力量,强行遏制中日双方避免发生冲突。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Img.jpg" alt="资料图片:13日,日本陆上自卫队第一空降团在千叶县习志野演习场进行公开空降演习,约300名士兵和多架飞机参加了该次演习。图为直升机空降作战车辆。" width="400" height="248" class="flag_bigP"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color:">( 1 )  资料图片:13日,日本陆上自卫队第一空降团在千叶县习志野演习场进行公开空降演习,约300名士兵和多架飞机参加了该次演习。图为直升机空降作战车辆。  中日是否发生军事冲突取决于日本  中国一直明确的表态不希望争端升级,不希望由此引发更高层面的对抗。我们希望日方正视现实。所以钓鱼岛争端是否引发军事冲突取决于日本的举动,如果日本想就此采取军事手段,就可能出现军事冲突这样的结果,反之,日本没有这样的想法,钓鱼岛争端引发军事争端的可能性就会趋近于零。  什么样的因素会影响到日本的决策呢?那就是日本的当政者对于中日关系的认识,对于中日关系未来走向的认识。如果他认识到未来的走向,认识到中日关系在日本未来当中的重要性的话,那么发生冲突的可能性较少,反之亦然。  在日本的决策当中,如果他认为在军事冲突中赢面较大的话,那么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就会越大,反之,如果他认为自己输面较大的话,日本不会采取以卵击石的行动,从这一点来说,中国在钓鱼岛区域所能保有和投入的力量实际上也是遏制军事冲突的一个因素。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Img.jpg" alt="资料图片:13日,日本第一空降团成员参加夺岛演习。" width="400" height="238" class="flag_bigP"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color:">( 1 )资料图片:13日,日本第一空降团成员参加夺岛演习。0 && image.height>0){if(image.width>=700){this.width=700;this.height=image.height*700/image.}}" src="//Img.jpg" alt="身穿伪装服的第1空挺团士兵准备实施机降" width="499" height="331" class="flag_bigP" style="margin: 0 padding: 0 color:">( 1 )身穿伪装服的第1空挺团士兵准备实施机降&日本和美国,究竟是谁在利用谁?&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日前访华,并前往南京的日军大屠杀纪念馆,对日军当年在南京的杀戮罪行表示道歉。鸠山访华期间还就钓鱼岛问题发表了看法,他的观点获得了中国方面的基本肯定。他在中日关系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访华以及发表的相关言论,体现了他个人的政治勇气。  然而鸠山的言论惹恼了日本政府。防务大臣小野寺五典随即公开否定了他的观点,并称其为“国贼”。与此同时,许多日本网民和政客指责鸠山的背叛了日本的国家利益,也纷纷指责鸠山是“国贼”。而此时此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正在越南、泰国和印尼访问,企图构建孤立和围堵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安全包围圈。  日本国内的反华、侵华、遏华阴风劲吹充分说明,类似石原慎太郎、安倍晋三等日本右翼和极右翼势力以及支持他们的高比例的右翼民众,根本不存在反思历史和二战的任何诚意,而是变本加厉,要在对华关系方面秉持强硬态度,要顽固地走下去。如果说日本政客只有靠渲染所谓的“中国威胁”、承诺对中国强硬来获取高支持率和选票,而倡导对华和平却不可能获得高票当选的话,那么这种危险的状况已经深深表明,日本的民意土壤总体是多么的仇视中国,这是一种多么危险和邪恶民意土壤!  中国自1949年后就开始悉心培育“中日友好”和民间基础,为此中国政免除了本应向日本索赔的巨额赔款并提前释放战争战犯,这些宽宏大量的大德之举,至今看来在日本本土收获寥寥。日本官民在邪恶和错误的道路上,似乎在越走越远。连一向自诩秉持共产主义正统的日本共产党也坚决认为钓鱼岛属于日本,不承认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如果我们还继续寄望于日本人民,继续向这个根本没有答案和回报的无底洞投入夯实民间友好的巨资,似乎注定要面临更为悲哀悲凉的结局。  当前和今后,日本官民和国家上下向极右翼倾向发展和蔓延的状况,对日本的命运,对中国的安危,对包括美国在内的广大亚太地区,无疑是十分危险的。人们完全有理由担心日本军国主义正在以强烈的势头发酵和复活。即便在美国的强大军力控制下,日本极右翼的法西斯势力尚且如此猖狂,一旦未来某个节点摆脱了美国控制,那东亚地区可能立即重现二战前的历史和战略态势,立即出现再次由不安分的凶残岛国日本发动的战争策源地。这样的看法不是危言耸听,也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存在着实实在在的现实可能性。  美国对中国崛起感到非常不安,急于利用日本对中国牵制、围堵和遏制。而美国这种无原则的实用主义绥靖言行,在钓鱼岛、琉球群岛等问题上的两面渔利政策,正在加速日本军国主义思潮壮大和发展,加速这种危险进程的演进。而对掌握高科技并拥有先进产业结构、储存大量先进军事工业设备的日本而言,实现大规模的重新武装又是何等的轻易之举,包括大规模发展核武器。而日本的借口,正是美国一再炒作的所谓“中国威胁”和朝鲜的“导弹威胁”。而长期被围困的朝鲜,从内心而言渴望接近和实现友好的国家恰恰是美国,但美国对此几十年来几乎视而不见,个中原因值得揣测,美国是要利用这个借口让东北亚持续适度紧张,就像利用伊朗核问题让中东地区局势适度紧张一样。地区适度紧张,就是美国的所谓介入和干预机会,就是美国国内军工利益集团、石油利益集团发财的好机会。  几年来,美国似乎对自己能够控制日本感到非常自信,从而并不愿意正视蠢蠢欲动的日本,宁愿大玩平衡、制衡和绥靖,利用日本来玩弄制衡中国的走钢丝游戏,宁愿自欺欺人和麻痹自己。美国这样的心态与二战之前又是何等的相似!  近来的好迹象是,美国感到日本的挑衅有些过,开始约束和警告日本不要玩火了。这样的举动应当是最符合美国战略利益的,也是有利于符合中美战略利益的,是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基本稳定的。  而未来无论是中日之间因为日本的军事挑衅而发生战争,还是日本可能摆脱美国的局部控制,对美国而言,都将是现实的艰难抉择。美国为了再度把日本装进“罐子里”,而再度打一次伤亡巨大的太平洋战争,也不是不可能。只是历史会不断发现,实用主义的美国未免太不长记性了。& & 中国怎样才能和平发展得更长久& & 无论从形势判断还是政策取向上说,和平发展都是中国的良好愿望。但为了不使其成为一厢情愿,我们必须保持一份清醒和冷静。这涉及对时代特征的基本认识。邓小平清楚地说过,“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后来,邓小平的这个表述逐渐被演绎成和平发展是时代主题乃至主流,而这种认识也成了作为政策取向的和平发展得以成立的外部条件。& & 苏联解体之后,在全球化的耀眼光环中,我们的世界观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基本认识动摇了,淡忘了。事实上,我们仍然生活在帝国主义时代。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大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独立只是迫使帝国主义从直接统治弱小国家的殖民主义形态变为间接统治的霸权主义形态,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形成的基本国际政治经济关系没有改变。苏联解体也就是美苏之间的冷战结束后,一种前所未有的帝国主义即美国一国独霸全球的霸权主义基本形成,为巩固和扩展这种全球霸权,美国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发动了南斯拉夫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一连串的霸权主义战争,充分证明了帝国主义及其变种霸权主义就是战争这一真理。& & 有人试图通过融入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乃至社会制度演变来消除战争危险,但这是十足的一厢情愿。制度趋同与避免战争毫无关系,融入现行国际体系根本不能消除战争危险。相反,两次世界大战都是首先在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爆发的。我们避免、防止和推迟战争的唯一可靠出路就是使战争发动者认识到对中国发动战争无法获胜,无法获得比和平共处获得更多的利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战争之所以没有降临到中国头上,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做了充足的备战工作。& & 历史规律没有改变。每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内部矛盾趋于尖锐的时候,战争的危险就趋于增大。现在就是这种时候。一方面,美国不甘心和平衰落,必欲用战争手段打击对手,维持霸权;另一方面,战后形成的世界秩序加速瓦解,原有的和平基础严重动摇,而这两方面的问题在东北亚表现得都特别集中,特别突出。对此,我们必须敢于直面危险的现实,而不能因果倒置,不能企图再忍几十年,等中国强大起来了再说。试想,你有这种企图,别人能给你时间吗。事实上,那些试图扼制中国的国家必然认为现在就是实现它们目标的最佳也是最后的战略机遇期。& & 所以,归根结底,我们要丢掉那些很容易在压力和威胁下演变为投降主义的和平主义和浪漫主义,立足于斗争准备,打仗准备。唯有如此,中国才有可能把和平发展维持得更长久一些。& &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专家称中国对日开战即便获胜也将被打断崛起进程& &近代以来,日本近乎中国发展的克星,曾经有两次重要的发展机遇,都因日本而中断。现在是中国第三次重启现代化,经过改革开放34年的发展,中国又进入到一个关键点位,我们会第三次栽在日本手上,被迫中止现代化进程吗?  1861年,中国在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打击后终于醒悟,开始向西方学习,史称“洋务新政”,或“同光中兴”。之后几十年,中国的经济构成发生巨变,近代化工业基础逐渐成型,新兴中国资产阶级缓慢成长,中国的政治架构尤其是法律、制度经过调适,也在向世界靠拢。一个全新的中国可期,世界各国以平等身份待我,并非遥不可及。  然而,就在中国依照自己的规则按部就班前行时,士大夫阶层、军方鹰派开始自满轻敌,中国在洋务运动33年时改变了韬光养晦的既定政策,为了朝鲜的未来与日本大打出手(甲午战争)。短短几个月,清军原形毕露,“同光中兴”的神话消失得无影无踪。  北洋水师的惨败让中国人痛定思痛,以为都是先前“中体西用”惹的祸。于是,中国在1895年改变了几十年的发展方略,转身向东,追随日本,进入“维新时代”。此后,维新、新政、君宪、宪政,再君宪,不一而足,其实都是亦步亦趋模仿日本。  历史无法判断中国在1895年的转向是好还是坏。假如我们不再以“线性进化论”去分析历史发展,应该承认中国被迫中止洋务新政实在可惜。假如中国在1894年不为朝鲜前途与日本开战,假如中国在那时听听北洋大臣李鸿章、兵部大臣孙毓汶等人的反战理由,听听国际上各大国对中日关系的看法,想尽一切办法避免战争,中国继续沿着“中体西用”的第三条道路走下去,再有20年,中国会是什么样?  刚开始洋务时,中国只学科学技术;10年后随着中外贸易、投资扩大,接受了万国公法原则;再10年,中国也在讨论政治改革的可行性、可能性。如果按照这样的步伐走下去,中国可能也不会落后世界很远。  然而,历史无情。甲午战后,一切归零。中国又经历三十几年动荡,于1928年重建统一,开始新一轮现代化建设。实事求是地说,称1928年―1937年这10年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岁月”,或许稍过,但中国的现代化在此期间确实获得了长足发展,如果没有这10年,中国不可能有与日本一决雌雄的底气,更不可能苦撑待变迎来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  中日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中国。与甲午海战不同,多数中国学者认为抗日战争对中国来说“不可避免”,但不管怎样,又是日本第二次打断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使中国资本主义的“黄金岁月”戛然而止。14年漫长等待,8年殊死抵抗,中国付出巨大的生命代价、物质代价,战前开启的现代化进程也化为一股青烟。  如今中国又到了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改革开放34年为中国人赢得了可以说“不”的底气;日本的步步紧逼、寸步不让,也不断激起中国人的愤怒。诚然,今天我们距离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已经很远,那个年代中国人对命运无从选择的画面,如今只会出现在《1942》那样的电影里。然而,日本在历史上两次打断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梦想,是我们永远不应忘记的教训。今天,历史赋予崛起了的中国更多的战略选择空间,那么,如何管控中日外交风险,不让钓鱼岛成为历史上的“朝鲜”、“伪满洲国”,不让日本第三次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不仅是外交当局的责任,更值得全体中国人警醒。  中国近34年的经济增长确实衍生出一系列内部问题,这也许给了日本错估形势、敢于挑衅中国的理由。但我认为,日本在钓鱼岛挑衅中国的更重要原因,是他们相信:再给中国20年和平时间,这些问题就能够按中国的意愿获得有序解决。到那时,日本不但在GDP总量上无法与中国企及,而且,它将因为中国的全面崛起彻底失去对中国维持了一个多世纪的优越感。而假如中国因钓鱼岛进入战争状态,中国即便赢得战争,但第三次现代化进程也有可能会因此打断,中国社会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不仅不可能顺势解决,而且更可能被无限期延误。毕竟,中国的战略机遇期不可能总依靠美国关注点的转移,我们需要为自己谋划战略机遇期。 香港中评社1月19日文章,原题:美国警告能约束?日本妥协?  近日,钓鱼岛局势骤然紧张,尤其是在日本公然发出射击中国军机的战争信号后,分析人士对于中日之间爆发战争的讨论不绝于耳。  在这紧张时刻,美国终于发话。据日本新闻网1月17日报道,美国政府近日向日本政府发出警告,要求日本自卫队不得向飞临钓鱼岛附近空域的中国飞机发射曳光弹或信号弹。报道还称,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将于1月18日访问华盛顿,并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举行首次会谈。消息称,希拉里将当面要求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保持冷静,防止事态升级,同时将要求安倍内阁与中国就解决钓鱼岛问题,改善两国关系展开谈判。  美国的这一表态立即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关注。分析人士对于美国的警告能否对日本产生制约作用的讨论也很多。笔者认为美国的警告能否对日本产生作用取决于两个因素:日本是否会不听劝告,铤而走险发动战争;美国是否希望中日之间不爆发战争。  首先,日本是否会铤而走险,冒险挑起冲突,逼迫美国卷入中日之间的军事冲突。从历史上看,日本有过在自身实力明显弱于对手的情况下,仍铤而走险,冒险发动战争的经历。但在明显弱于对手的情况下,日本还胆敢发动战争,着实使人深思。在二战时,日本也是在自身实力明显弱于美国的情况下,对美国的珍珠港军事基地发动袭击。这些事例一再提醒我们,千万不要低估日本的冒险性。如果我们低估日本的冒险性,就会吃大亏。  当然,不同历史时期的事件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尤其跟日本国内的政治生态有重要联系。从目前来看,虽然日本国内右翼势力在近年来逐渐膨胀,包括现任首相安倍晋三也是右翼势力代表人物。但距离二战时日本军国主义统治而言,当前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尚不致如此。  我们可以看到,在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出访东南亚三国,不断拉帮结派,试图围堵中国的背景下,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还前往中国进行访问,并为南京大屠杀事件道歉,这显示出,当今日本国内政治势力绝非右翼一统天下,这将直接制约日本冒险发动战争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在保持高度警惕性的同时,也应该客观看待日本,不能无限夸大日本右翼势力的能量,以误导自身的战略研判。  其次,仅凭日本自身是难以在钓鱼岛军事冲突中取胜的。因此,日本要想在钓鱼岛开战,就必须先摸清美国的态度,考虑美国到底介不介入中日军事冲突。如果美国确定介入冲突,那日本就等于吃了定心丸,中日开战的可能性将骤然陡增。  日本在军棋推演中,也一再表示,只要美国介入,中国必败无疑。但如果美国明确表示不介入中日军事冲突,那日本是很难贸然发动战争的,虽然存在日本冒险发动战争的可能性,但这一可能性相对较小。  从近日美国的表态来看,美国不希望中日在钓鱼岛爆发军事冲突,尤其是在中国领导层不断发出战争动员令的背景下。但我们必须考虑美国这一表态的真实可靠性。站在美国的角度来看,维持中日之间斗而不破的局势,似乎最符合美国的利益。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对日本的警告是真实可靠的。但中国国内有学者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并一再提醒,不要低估美国介入钓鱼岛军事冲突的可能性。  笔者认为,无论是从美国重返亚太的整体战略而言,还是从中美关系的大局而言,美国都不会贸然鼓动日本发动战争。在此背景下,美国的警告对于日本而言是具有约束作用的。
function open_phone(e) {
var context = document.title.replace(/%/g, '%');
var url = document.location.
open("/ishare.do?m=t&u=" + encodeURIComponent(url) + "&t=" + encodeURIComponent(context) + "&sid=70cd6ed4a0");
!觉得精彩就顶一下,顶的多了,文章将出现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请根据下图中的字符输入验证码:
(您的评论将有可能审核后才能发表)
已成功添加“”到
请不要超过6个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为什么要遏制中国的发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