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副小学对联大全100副 学十点知识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对联典故.doc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记一副对联,学十点知识
我的图书馆
记一副对联,学十点知识
有这么一副对联:
  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
&& 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羡四君。
  此联一气呵成,读来朗朗上口,而且妙在涵盖了文学、历史、古代汉语等方面的十个知识点。下面试简述之。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亦称“老苏”)与其子苏轼(亦称“大苏”)、苏辙(亦称“小苏”)三人。其中苏轼的成就最高,在诗、词、文等方面都有重要成就。苏洵、苏辙长于书策散文。三人皆入“唐宋八大家”。
  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因他们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成就,对当时的文坛很有影响,所以笕撕铣浦?/FONT&“三曹”。
  三袁:明代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的并称。他们都是“公安派”代表作家。《明史。袁宏道传》:“袁宏道,字中郎,公安人。与兄宗道、弟中道,并有才名,世称三袁。”
  三玄:《老子》、《庄子》、《周易》三书的合称。《颜氏家训。勉学》说:“《庄》、《老》、《周易》,总为三玄。”魏晋玄学以老、庄糅合儒家经义,把此三书作为玄学的经典。
  三乐:三种乐事。《孟子。尽心上》:“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无愧于天,俯不怍于地,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四部史书的合称。因这四部书列在二十四史的前四部,也称“前四史”。
  四库:《四库全书》的简称。此书由清乾隆年间大学士纪昀主持编修,共收书三千五百零三种,七万九千三百三十七卷,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共称为“四库”。
  四孟:夏历四季第一个月的总称。即孟春正月,孟夏四月,孟秋七月,孟冬十月。例如:《汉书。刘向传》:“日月薄蚀,山陵沦亡,辰星出于四孟。”
四美:四种美好的事物。此处指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例如:王勃《滕王阁序》:“四美具,二难并。”
四君:指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魏国的信陵君四人。也称为“战国四公子”。
一副对联,涉及到文学、文化常识等十个知识点,如果很好地理解、记诵,实在有一石多鸟的功效。
上:一、二、三、四、五、六、七(忘八,谐音“王八”)
下:孝、弟、忠、信、礼、义、廉(无耻)
上:袁世凯千古
下:中华民国万岁
(一九一六年六月六日,当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在万民的唾骂声中死去,当时有人做了这副奇联
,上联五个字,下联却有六个字,于是便有人问:「袁世凯」三个字,怎么对得起「中华民国」四个字,写联的人笑着说:「袁世凯本来就对不起中华民国嘛!」)
上:二、三、四、五(缺一,谐音“缺衣”)
下:六、七、八、九(少十,谐音“少食”)
横:南北(意指“无东西”)
上:费国民血汗已 亿
下:集天下混蛋于一堂(“亿”前是“无数”,拟伪国大)
你共人女边着子
怎知我门里添心
上联谜底:好
下联谜底:闷
新月一钩云脚下
残花两瓣马蹄前
谜底:“熊”
鲁肃遣子问路
阳明笑启东窗
上联谜底:敬请指导
下联谜底:欢迎光临
口中含玉确如玉
台下有心实无心
上联谜底:国
下联谜底:怠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狸猫狗彷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
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却是妙文
上联谜底:猜
下联谜底:谜
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
炉熄火尽务把意马牢栓
上联谜底:秃
下联谜底:驴
吴下门风户户尽吹单孔箫
云间胜景家家皆鼓独弦琴
上联谜底:吹火筒
下联谜底:弹棉花
白蛇过江头顶一轮红日
青龙挂壁身披万点金星
上联谜底:油灯
下联谜底:秤
风落鹊巢,二三子连窠及地
月穿鸡屋,四五声金膀啼鸣
道童锅里煎茶,不知罐煮
和尚墙头递酒,必是私沽
摇破彩舟一片帆,皆因浪荡
烧残银烛两行泪,只为风流
穿冬装,戴夏帽,胡度春秋
走南方,窜北方,混帐东西
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格亮
池中栽藕,节节太白理长根
黄莺儿扑不着粉蝶儿,虚张翼尾
白鹤子遇得了红娘子,毕亢室房
马儿偕驴儿并走,马儿蹄举、驴儿蹄举
鸡卵与鸭卵同窠,鸡卵先生、鸭卵先生
眼前一簇园林,谁家庄子
壁上几行文字,哪个汉书
诗书易礼春秋,皆是正经,何必问及老子
稻梁菽麦黍稷,许多杂种,不知谁是先生
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两人土上坐;
一月日边明。
品泉三口白水;
竹蛏两个圣虫。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妙人儿,倪氏少女;
大言者,诸葛一人。
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
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
水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
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
切瓜分客,上七刀下八刀。
人旁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
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娃挖蛙中瓦
妈骂马吃麻
道士到寺盗柿
宰相在乡栽橡
移椅依桐同赏月
点灯登阁各攻读
烟沿艳檐烟燕眼
树输数暑树书塾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书翰林书
贾岛醉去非假倒
刘伶饮尽不留零
饥鸡盗稻童捅打
暑鼠凉梁客咳惊
李打鲤,鲤沉底,李沉鲤浮
风吹蜂,蜂扑地,风息蜂飞
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桔子洲,洲旁舟,洲行舟不行
和尚上楼,楼高梯短,和尚何上?
尼姑沽酒,酒美价廉,尼姑宜沽!
童子打桐子,桐子不落,童子不乐
麻姑吃蘑菇,蘑菇真鲜,麻姑真仙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
木匠做枷枷木匠
翰林监斩斩翰林
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上可笑之人
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
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
风扇扇风,风击扇,扇动风生
油蘸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一心守道道无穷,穷中有乐
万事随缘缘有份,份外无求
烈火煎茶,茶滚釜中喧雀舌
清泉濯笋,笋沉涧底走龙孙
船载橹、橹摇船,橹动而船行
线穿针、针引线,线缝由线缀
山径晓行,岚气似烟,烟似雾
江楼夜坐,月光如水,水如天
鱼钓钓鱼鱼骇钓
马鞭鞭马马惊鞭
白鸟忘饥,任林间云去云来、云来云去
青山无语,看世上花开花落、花落花开
嗟叹嚎啕哽咽喉
泪滴湘江流满海
寄宿客家,牢守寒窗空寂寞
远避迷途,迂廻迳返过逍遥
寄寓客官,守宿寒窗空寂寞
漂游浪汉,流落江湖没深浅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客官寓宫宦富室宽容
驱骚驶驽骜马骤
植檀栽桂森木榮
荷花茎藕蓬莲苔
芙蓉芍药蕊芬芳
湛江港清波滚滚
渤海湾浊浪滔滔
逢迎远近逍遥过
进退连还运道通
迎送远近通达道
进退迅速遊逍遥
大木森森,松柏梧桐杨柳
细水淼淼,江河溪流湖海
一蓑一笠一髯翁,一丈长竿一寸钩
一山一水一明月,一人独钓一海秋
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竹笋出墙,一节须高一节
梅花逊雪,三分只是三分
一夜五更 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 中秋八月之中
一叶孤舟,坐二、三个骚客,启用四桨五帆,经过六滩七湾,历尽八颠九簸,可叹十分来迟
十年寒窗,进九、八家书院,抛却七情六欲,苦读五经四书,考了三番两次,今天一定要中
牧二州,排八阵,六出七擒,五大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变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上联用了数字一到十,下联东南西北中,金木水火土)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丁丁冬冬泉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月月月明,秋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巫山山秀秀非常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苏州网师园楹联)
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家家户户,男男女女,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
(旧时国民党统治时间的社会景象描写)
是是非非,非非是是,是非不分
正正反反,反反正正,正反一样
(写于十年动乱)
冬迁南国,夏选北疆,会不背时令
彼避严寒,此消酷暑,风正合人心
(讽某些会风不正)
官大,权大,肚子大,口袋更大
手长,舌长,裙带长,好景不长
(讽某些腐败者)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无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总统不是东西”讽贿选总统曹锟)
一色水天秋,却难洗三字污秽
双清风月夜,正好分两世精忠
(杭州西湖岳坟联,“三字污秽”为“莫须有”,“两世精忠”指岳飞、岳云父子)
大老爷过生,金也要,银也要,银钱也要,红白一把抓,不分南北
小百姓该死,稻未熟,麦未熟,高梁未熟,青黄两不接,送甚东西
(讽县太爷)
见州县则吐气,见道台则低眉,风督抚大人茶话须臾,只解道说几个“是是是”
有差役为爪牙,有书吏为羽翼,有地方绅董袖金赠贿,不觉得笑一声“哈哈哈”
(此联绘形绘色地活画出旧时知府官的两副面孔)
民国万税牛头喜得生龙角
天下太贫狗嘴何曾出象牙
(讽民国年间军阀混战之局面。于谦对下联)
云锁高山哪个尖峰敢出
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
(县官审穷书生,令其对下联乃出此)
孰视无睹,诸君尽管贪污作弊
有口难言,我辈何须民主自由
天为棋盘星为子,何人能下
地作琵琶路作弦,哪个敢弹
醉汉骑驴,颠头簸脑算酒账
艄公摇橹,打拱作揖讨船钱
稻草扎秧父抱子
竹篮提笋母怀儿
眼珠子鼻孔子,珠子还居孔子上
眉先生须后生,后生更比先生强
和尚撑船篙打江心罗汉
佳人汲水绳牵井底观音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诸格亮)
雪飘梅岭,处处香山白乐天(白了天)
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
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走高低
松下围棋松子每随棋子落
柳边垂钓柳丝常伴钓丝悬
冬夜灯前夏侯氏读春秋传
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碧纱帐内坐佳人烟笼芍药
清水池中洗和尚水浸葫芦
廪生抹围裙斯文扫地
屠户戴顶子杀气冲天
强盗画喜容贼形难看
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
大小姐洗黑白菜
高矮子吃热凉粉
假山真鹿走
死水活鱼游
魏无忌长孙无忌彼无忌此亦无忌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师娘登楼望南北(师娘)
弟子行路吃东西(李仕彬)
船载石头石重船轻轻载重
尺量地面地长尺短短量长
鸡犬过霜桥一路竹叶梅花
牛马行雪地两行蚌壳团鱼
日照纱窗,莺蝶飞来,映出芙蓉牡丹
雪落板桥,鸡犬行过,踏成竹叶梅花
鸡蛋无盐真淡蛋
猪肠未切好长肠
高矮子肩长短棍赶黑黄牯至小田犁大丘
细大嫂寻新破布做乾湿鞋去下屋赔上亲
船漏漏满锅漏干
灯吹吹灭火吹燃
思前想后读左传,书往右翻
坐北朝南吃西瓜,皮向东甩
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了,可笑,可笑
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娘,喝声将军,提防,提防
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将来怎样
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量也无妨
骑青牛,过函谷,老子姓李
斩白蛇,入武关,高祖是刘
秤直钩弯星朗朗,能知轻知重
磨大眼小条稀稀,可推细推粗
野外黄花好似金钉钉地
城内白塔犹如玉钻钻天
弯腰桃树倒开花,蜜蜂仰采
歪嘴石榴斜张口,喜鹊横戡
身轻担重轻挑重
脚短路长短走长
马过木桥蹄打鼓
鸡啄铜盆嘴敲锣
风吹马尾千条线
日照龙鳞万点金
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咩
水牛喝水,水淹水牛鼻,哞
无情对又名羊角对,是晚清士大夫中兴起的一种文字游戏。它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越不相关越好。
先看一联:
上联:树已半寻休纵斧
下联:果然一点不相干
下联:萧何三策定安刘
  其中上联为传吟一时的名句,下联为张之洞所对。字字相对,且意思各不相干,实为天衣无缝。据说当时在陶然亭会饮时,另一人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也绝。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
  上联:色难
  下联:容易
  此联相传为明成祖和解缙所对。成祖曾言:“有一联'色难’着实难对。”解缙应口而答:“容易。”过了很久,成祖还不见解缙对上,于是问:“爱卿不是说容易吗?怎么现在还没对上?”解缙说:“臣方才不是已经对上了吗。”原来那'容易’就是下联。成祖连声称妙。
树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欲解牢愁唯纵酒
兴观群怨不如诗
有酒不妨邀明月
无钱哪得食云吞
避暑最宜深竹院
伤寒莫妙小柴胡
五风十雨梅黄节
二水三山李白诗
春眠未觉花心动
夏礼能言杞足征
怕热最宜穿短裤
论功还欲请长缨
白日放歌须纵酒
黑灯跳舞好揩油
五月黄梅天
三星白兰地
太极两仪生四象
春宵一刻值千金
中国捷克日本
南京重庆成都 
公门桃李争荣日
法国荷兰比利时
细羽家禽砖后死
粗毛野兽石先生
三尺天蓝缎(师娘)
六味地黄丸(李仕彬)
岑溪山水今奚在
(广西省有一地名“岑溪”有人拆二字成上联)
夏大禹,孔仲尼,姬旦、杜甫、刘禹锡
(明代江南著名才子吴梅村,在秦淮名妓卞玉京宅中宴请诸名士,席间有人以“谐音”出一上联,举座无人能对)
(另:一说原联为一老妇所出,故事大致是:新女婿初上门,女儿母亲欲留之吃便饭,但女婿因羞推辞再三。时逢天气转坏,老妇遂出此联请女婿对,允诺对出则罢否则只能留下。女婿自恃才子博学,老母出对有何高难?然正欲相对,转而不觉哑然,只能听命老妇。原来此联读来正是:“下大雨,空中雳,鸡蛋豆腐留女婿”。)
(又另:还有一则故事:江西人氏蒋心余,幼年处在某翁处读书,翁见他聪明颖悟,暗想将女儿许佩给他。某年孔诞,蒋欲返家省亲,但翁舍不得他走,说道:“天快下雨了,你何必走呢?我出个对子给你对吧!”翁于是清喉举嗓,缓声而道:“金阙九重,圣寿万年天荡荡!”蒋扶颚拖腮,轻笑慢应:“玉关千里,乡心一片雨绵绵!”翁不甘心,更不愿如此良才回家,深怕再会无期,好女无枝可栖,于是又说:“我再出一对,你如能对上,你便走;否则,就留下来。”这回,翁微微浅笑,说道:“夏大禹,子罕颜回,姬旦,杜甫,刘禹锡。”蒋立即变色,笑容失却,蹙眉苦思,最终无言可对,而翁亦终将准女婿留住。此系谐音句,意为:“下大雨,子还言回?鸡蛋,豆腐,留女婿。”文中之句至今仍然无对。)
江氏在江亭追悼江西江县令
(清末光绪年间,江西南昌知县江某主持正义,被洋教士所杀,全国为之愤然。北京名流江亢虎在陶然亭(亦名“江亭”)为江知县举行追悼会。当时曾有人作一上联求对,可惜无人能续下联。) 
大凉山山山小,小凉山山山大,不论大山小山,都是锦绣河山
(四川彝族居住地在大凉山,小凉山,大凉山占地面积远不如小凉山,当地人为此作一上联)省曰黔省,江曰乌江,神曰黑神,缘何地近南天,却占北方正色?
(清嘉庆年间礼部尚书李宗仿曾于贵州遵义城外乌江渡口撰一上联,至今无人能对。上联中黔字,乌字,两字都含“黑”意,而在方位上,“黑”是代表北方的色彩,然而地处我国最南端的贵州省,省名,江名,神名都以主北方的黑色命名,面对这句上联,要求工稳的答对非常不易。) 
驾一叶扁舟,荡两只桨,支三片篷,乘四面风,载五、六客,过七里滩,到八里湖已十里
(北宋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少年时乘船离开江州(今九江)赴苏杭出游,船家素闻其为当地才子,吟一上联欲试其才气,黄沉思再三,终不能对。)
(此联与另一联极似,参见
[妙联赏析]——A17注)
宋神宗时,名相王安石曾有三难苏东坡之故事,其中第三难是出了三句上联求偶。面对王安石所出三句上联,苏东坡虽是奇才,寻思良久终不能成对,此三上联为: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因出联那年恰好闰八月,而且正月和十二月两次立春,故有此上联)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里半
(苏州金阊门外到虎丘山下这段长七里的路,当地人称之为“山塘”,中间有个地名叫半塘)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三宝地
[今江苏镇江]古保铁瓮城临长江,有金山、银山[亦名焦山]和玉山[又名北固山],山上有佛殿房。)
(已有对,参见
[难联后对]——A17注)
家住长安,出仕东安,貌比潘安,才比谢安,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广东郁南县宋桂村有一才女,名叫白花,曾出一上联,连用两个地名:长安、东安,两个人名:潘安、谢安,最后两句用《论语》中孔子的名言,十分贴切,可惜直到今天还是绝对。)
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
(第一个是解除的“解”,第二个是姓“解”,第三个是解元的“解”。)
炭去盐归,黑白分明山水货
火车失火,救火车救火车
钟鼓楼中,终夜钟声撞不断
蜂巢蜂树结,风吹枫叶掩枫门
好女子己酉生,问门口何人可配(有人将“好,配,何,问”四字拆出此上联)
由山而城,由城而陂,由陂而河,由河而海,每况愈下
今世进士,尽是近视(清同光年间,民间流传这样一句上联)
霜降降霜,儿女无双双足冷
(清朝除某落魄文人,于霜落之日以“谐音”撰上联)
今夕何夕,两夕已多
(民国初年,有人作一“拆字”对的上联,令人百思不得对)
1.明末有史可法,坚守扬州,城破,不屈而死。又崇祯时兵部尚书洪承畴,降清苟且,朝野不齿。或撰一联曰:&&&&&&&&&&&&&&&&&&&&&&史鉴流传真可法;&&&&&&&&&&&&&&&&&&&&&&洪恩未报反成仇。成仇,谐承畴,语带双关。联嵌史可法与洪承畴之名。&&& 此联后被扩展成为:&&&&&&&&&&&&&&&&& 史笔流芳,虽未成功终可法;&&&&&&&&&&&&&&&&& 洪恩浩荡,不能报国反成仇。联语虽有扩有改,基本意思和手法未变。
& 2.& 相传宋代刘少逸幼时,一日随师往拜名士罗思纯。罗出对曰:&&&&&&&&&&&&&& 家藏千卷书,不忘虞廷十六字;少逸对道:&&&&&&&&&&&&&& 目空天下士,只让尼山一个人。&&& 虞廷,指舜的朝廷。相传舜为古代明主,故常以“虞廷”作“圣朝”的代称。十六字,指《书·大禹谟》之“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宋儒将此十六字视为尧、舜、禹心心相传个人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原则。尼山,本为山名,在山东曲阜,此代指孔子。联语用了用典和借代二法。刘少逸小小年纪在前辈面前便竞以此种口气说话,令人震惊。
& 3.& 相传旧时有一书生,衣食无着,一日饿极,伏于泉畔饮水充饥。一老秀才路过,见面问之曰:&&&&&&&&&&&&&&&&&& 欠食饮泉,白水何能度日?书生答道: &&&&&&&&&&&&&&&&&& 才门闭卡,上下无处逃生。&&& 联语用析字双关法。“欠”与“食”组成“饮”字,“白”与“水”组成“泉”字,“才”与“门”组成“闭”字,“上”与“下”组成“卡”字。&&& 抗战时期,蒋介石政权层层克扣教育经费,加上通货膨胀,教职员工苦不堪言。某大学教师愤题如下一联:“ 欠食饮泉,白水何堪足饱;&无才抚墨,黑土岂能充饥?”此联显然是老秀才联句之脱化和仿作。手法与前完全一样。
&4.&& 《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云,明万历年间,艾自修与张居正同科中举,艾名列榜末,旧称背虎榜。张嘲之曰:&&&&&&&&&&&&&& 艾自修,自修勿修,白面书生背虎榜;艾当时未对出。张当上宰相后,相传与皇后有暧昧关系,艾抓住这一点。遂得了下联:&&&&&&&&&&&&&& 张居正,居正勿正,黑心宰相卧龙床。联语对得很工。两联先用嵌名,然后联珠(“自修,自修”与“居正,居正”)、重言(修、正)。
& 5.& 《笑笑录》云,唐伯虎为一商人写对联,曰:“生意如春意,财源似水源。”其人嫌该联表达的意思还不明显,不太满意。唐伯虎给他另写了一副,曰:&&&&&&&&&&&&& 门前生意,好似夏月蚊虫,队进队出;&&&&&&&&&&&&& 柜里铜钱,要象冬天虱子,越捉越多。其人大喜而去。&&& 蚊子、虱子,皆为嗜血动物,人人见而厌之。以此比喻生意和铜钱,形象不言而喻。此商人居然“大喜”,足见其无知与浅薄,联趣正在这里。此联除用比喻外,还用了重言(队,越)。&&《解人颐》言,明代僧人姚广孝,在街上遇到林御史。林曰:&&&&&&&&&&&&&&&&&&&& 风吹罗汉摇和尚,姚对道:&&&&&&&&&&&&&&&&&&&& 雨打金刚淋大人。&&& 罗汉,小乘佛教所理想的最高果位,仅次于菩萨一级。皆因是光头,故常以用作对和尚的尊称。摇,谐姚。金刚,佛教护法神,因个头都塑得很大,故此用称“大人”。淋,谐林。联中用了嵌名和双关。
&& 6. 清周起渭任江南主考,一日游碧波洞,见洞口右侧贴有如下一联:&&&&&&&&&&&&& 乌须铁爪紫金龙,驾祥云出碧波洞口;周起渭索笔对下联于左侧:&&&&&&&&&&&&& 赤耳银牙白玉免,望明月卧青草池中。&&& 联以颜色见趣。上联含乌、紫、碧三色,下联则以赤、白、青三色对之。又嵌“紫金龙”、“碧波洞”、“白玉免”、“青草池”之名。极为形象。
&& 7. 文革中,曾有一个半文盲到被派到某图书馆担任驻馆代表,领导学习《反杜林论》。人们在批判时,常有“杜林胡说什么”一语。可这位驻馆代表听不懂,误以为“杜林胡”是中国的什么人,便大声说:“杜林胡反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应该拉出去枪毙!”此人又将小说《镜花缘》读为“镜花录”。于是有人以此为题,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一代奇书镜花录,&&&&&&&&&&&&&&&&&&&&&&&&& 千秋名士杜林胡&。&&& 这副对联先录其错读,再录其错断,并加以讽刺,用的是“飞白”手法。
8. 《坚瓠集》云,常熟人桑民悦以才自负,居成均之时,为丘仲深所屈,遂入书院任教,书一联于明伦堂云:&&&&&&&&&&&&&&&&&&&&&&&&&& 文章高似翰林院,&&&&&&&&&&&&&&&&&&&&&&&&&& 法度严于按察司。&&& 翰林院,官署名。清代掌编修国史及草拟制诰等。在其中供职的成员由每年考中的进士选拔。法度,此指学观。按察司,一省主管司法的最高机构。&&& 此联仍是自负,真可谓文如其人。联语用借代,翰林院代翰林学士,按察司代按察司的法度。
&&& 9.袁枚《随园诗话》载,清乾隆进士蒋起凤有一诗联云:“人生只有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后不知何人将其改作对联,曰:&&&&&&&&&&&&&&&&&&&&&&& 人生惟有读书好,&&&&&&&&&&&&&&&&&&&&&&& 天下无如吃饭难。&&& 此联仅将蒋联之“只”改作“惟”、“修行”改作“读书”,境界便大不相同。此种将别的诗词联句改动一下便出新意者,谓之“脱化”。&&& “人生”二字,或作“世间”。“间”与“下”均为方位词,对得更工。但世间即是天下,有合掌之嫌,似又不可取。&
&&& 一九二一年冬,陈毅同志在法国因为闹学被法国政府遣送回国,过春节时给自己家里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事必成,事必成,事事必成。
&&& 这副对联表现了青年时代的陈毅忧国忧民和对革命一定胜利的信心。&&&
& 10.& 清末以来,我国出了一批杰出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小翠花、小翠喜、马连良、马连昆就是其中的四位。或嵌四人姓名,撰有一联:&&&&&&&&&& 小翠花,小翠喜,一文一武,一京一汉;&&&&&&&&&& 马连良,马连昆,同乡同姓,同教同科。&& 小翠花,京剧演员于连泉的艺名,北京人。小翠喜,汉剧演员,武汉人。马连良,回族,马边昆亦是,且与马连良同为北京人。同教,同信回教。同科,同习老生。联语除嵌名外,还借助了人名中相同的文字取巧,又重言“一”字与“同”字。&
&&& 11.清赵翼《檐曝杂记》云,金山寺有一小和尚善对,润州(府治在镇江)太守出对云:&&&&&&&&&&&&&&&& 史君子花,朝白午红暮紫;小和尚答道:&&&&&&&&&&&&&&&& 虞美人草,春青夏绿秋黄。&&& 联语共含有六种颜色。史君子与虞美人为嵌名,上下联第二句为自对。
& 12. 《联语》云,南京燕子矶武庙,至清末仅存一勒马横刀偶象。某入庙见之而得上联曰:&&&&&&&&&&&&&&&&&&& 孤山独庙,一将军横刀匹马;未得对句。后一赶考书生系船于江边时见两渔翁对钓,遂得下联:&&&&&&&&&&&&&&&&&&& 两岸夹河,二渔叟对钓双钩。&&& 联语之巧在于用数。上联之数全为一,而用“孤”、“独”、“一”、“横”、“匹”变言之。下联之数全为二,而用“两” 、“夹”、“对”、“双”变言之。使人不觉有雷同之感。&
&& 13.《长安客话》载,元丞相脱脱将赴三河,至宫廷向元主辞别,元主赐宴。至深夜,脱脱站起来说,他明天一早就会走,偶然得了一句七字联:&&&&&&&&&&&&&&&&&&&&& 半醉半醒过半夜;元主笑曰,明天也不必走得太早,他也偶得一句七字联:&&&&&&&&&&&&&&&&&&&&& 三更三点到三河。脱脱叩谢,尽欢而罢。&&& 联语为流水对。上联重言“半”字,下联重言“三”字,并嵌“三河”之名。
&& 14.《对类》载一联云:&&&&&&&&&&&&&&&&&&&& 马笼笼马马笼松,笼松马跑;&&&&&&&&&&&&&&&&&&&& 鸡罩罩鸡鸡罩破,罩破鸡飞。&&&& 此联的手法有多种。马笼与笼马、笼马与马笼,鸡罩与罩鸡、罩鸡与鸡罩为句内回环。笼松、笼松,罩破、罩破为连珠。笼笼与罩罩均为一个名词一个动词,又为转类。&
&& 《中国楹联大观》言,清末孙中山留学归国,途经武昌时,闻张之洞办洋务兴实业,欲与一见,便投名刺曰:“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张之洞见用此种口气同他说话,便在纸条上写出一联。让门官交孙中山。联曰:&&&&&&&&&&&&&&&&&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孙中山旋即写出下联传进去:&&&&&&&&&&&&&&&&&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张之洞见了,暗暗称奇,立即下令开中门迎接。&&& 张之洞在出联中在摆官架子,孙中山在对句中则以“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气慨予以折服。两人之联皆各切身份。
&& 15. 《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载有一联:
玉澜堂& 玉兰蕾茂方逾栏& 欲拦余览清宴舫& 清艳荷香引轻燕& 情湮晴烟
&&& 此联以妙用音同或音近的字取胜。将此联反复快读,即成绕口。玉澜堂,在颐和园昆明湖畔,为当年光绪帝寝宫。清宴舫,一名石舫,在颐和园万寿山西麓岸边,为园中著名水上建筑。&&&&《奇趣绝妙对联》言,明代解缙一日与友宴饮。友出联曰:&&&&&&&&&&&&&&&& 上旬上,中旬中,朔日望日;解缙对道:&&&&&&&&&&&&&&&& 五月五,九月九,端阳重阳。&&& 每个月前十日为上旬,初一(即上旬上)为朔日。中间十日为中旬,十五(即中旬中)为望日。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亦称端阳。九月初九为重九节,亦称重阳。上下联前二句各为回文,末句共嵌四个名称。“旬”与“日”,“月”与“阳”又为重言。
&&& 16.相传,“无情对”为清代张之洞所创&。这种对联形式,出句和对句各自成章,通过别解才能上下呼应。一天,张之洞在陶然亭会饮,以当时人的一句诗“树已半寻休纵斧”为上句,张对之以“果然一点不相干”,另一人则对以“萧何三策定安刘”。&&& 上下联中,“树”、“果”、“萧”皆草木类;“已”、“然”、“何”皆虚字;“半”、“一”、“三”皆数字;“寻”、“点”、“策”皆转义为动词;“休”“不”、“定”皆虚字;“纵”、“相”、“安”皆虚字;“斧”、“干”、“刘”则为古代兵器。尤其是张之洞的对句,以土语对诗句,更是不拘一格。
&& 17. 传张学良将军曾撰一联云:&&&&&&&&&&&&&&&&&&&&&& 两字让人呼不肖,&&&&&&&&&&&&&&&&&&&&&& 一生误我是聪明。&&& 两字,即“不肖”。此将“不肖”置后,是为同位语倒装。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令张学良不得抵抗,并退出东北,张为执行命令而深感痛悔,上联即反映此种心情。下联则为后来发生的西安事变所证明,即轻信蒋介石的“诺言”而遭终身软禁,此将“聪明”置后,亦是倒装。&&&&&&&&
&& 18. 《素月楼联语》云,乾隆状元秦涧泉学士,江宁(今南京)人,秦桧,亦江宁人,人以为涧泉为桧后。一日涧泉至西湖,人故请其瞻拜岳坟并题联,涧 泉无奈,题云:&&&&&&&&&&&&&&&&&&&&&&&& 人从宋后无名桧,&&&&&&&&&&&&&&&&&&&&&&&& 我到坟前愧姓秦。&&&&忠奸之判,俨如冰炭。秦桧之害岳飞,遗臭一至如此!&&&&“无名桧”,亦作“羞名桧”,还有作“少名桧”者。联语以抒发真情实感取胜。&
&& 19. 《长安客话》云,明太祖与刘三吾微服出游,入市小饮,无物下酒。朱出句云:&&&&&&&&&&&&&&&&& 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三吾未及对出,店主送酒至,随口对道:&&&&&&&&&&&&&&&&& 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次日早朝传旨将店主召去,赐官,店主固辞不受。&&&&东西,在联中指下小酒菜,但它又可表示方向。下联“南北”,正是与其方向之义相对,是为借对。
& 20.& 相传某地有个王老头很会作对联,附近一位朱秀才见他普普通通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一日秀才登门便言:&&&&&&&&&&&&&&&&&&&&&&& 王老者一身土气,王老头对道:&&&&&&&&&&&&&&&&&&&&&&& 朱先生半截牛形。秀才默然。&&& 朱秀才的上联用了析字法。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王老头的对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内,且都在上部,故云“半截牛形”。&
&&&&21.《楹联丛话》载,郑板桥辞官归田后,一日在家宴客,有李啸村者至,送来一联,观之出句,云:三绝诗书画。板桥曰:“此难对。昔契丹使者以'三才天地人’属对,东坡对以'四诗风雅颂’,称为绝对。吾辈且共思之。”限对上后就食,久而未能,再启下联,曰:一官归去来。咸叹其妙。&&&&唐玄肃二宗时,有诗人郑虔,诗书画皆工,时称“郑虔三绝”。上联以郑板桥比郑虔者。又东晋陶潜,于彭泽令上挂冠归隐,作《归去来辞》,下联又以郑板桥比陶潜。两比皆为暗誉,且皆确。&
&& 22.《奇趣妙绝对联》云,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至茶亭进餐。面对近水遥山,餐罢得句云: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一时未得对句。适逢主人报帐曰: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达夫以为主人是说对句,经交谈,不禁大笑。&&& 三竺,指上、中、下。六桥,指苏堤上有六座桥,即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九溪,在烟霞岭西南。十八涧,在龙井之西。&&& 因巧合与误会而成联是这副对联的情趣所在。上联全为杭州山水,下联全为食单帐目,两联数字对得尤其工整,很难得。&&
&&&&23.旧时娄某与薛某是朋友。娄某先在南方发展,颇有成就。薛欲投靠,娄予以婉拒:江南日暖难存雪。后薛北上谋生,几经坎坷,终成家业。此时娄日渐衰败,不得已想寄居薛下。薛回敬道:塞北风高不住楼。“雪”与“薛”、“楼”与“娄”谐音双关,此联浑然天成。
&&&&24.&清代状元林大钦,少年时便才学远近闻名。一日,一位姓叶的私塾先生想考考他的真才实学,便出联道:竹笋初生,何时称得林大秀?林大钦随声答道:梅花放发,哪曾见得叶先生?
&&&&25.&旧时某夫妇新婚之夜,新郎揭开新娘盖头,忽出一联:十八年前未谋面,新娘是个有胆有识的女子,细声应道:二三更后便知心。妙哉!一切尽在此言中。
&&& 26. 旧时一穷书生,好打抱不平,为此被富绅诬陷。公堂审案,县官知其为人,想找个理由将其释放,便言:“吾出一联,能对则免罪;不能则严办。”出句云:云锁高山,哪个尖峰得出?书生见壁洞透进阳光,对道: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惺惺相惜,结果不言而喻。
&&& 《长安客话》云,明太祖与刘三吾微服出游,入市小饮,无物下酒。朱出句云:&&&&&&&&&&&&&&&&& 小村店三杯五盏,无有东西;三吾未及对出,店主送酒至,随口对道:&&&&&&&&&&&&&&&&& 大明国一统万方,不分南北。次日早朝传旨将店主召去,赐官,店主固辞不受。&&&&东西,在联中指下小酒菜,但它又可表示方向。下联“南北”,正是与其方向之义相对,是为借对。
&27.&& 相传某地有个王老头很会作对联,附近一位朱秀才见他普普通通的样子,颇有些不以为然。一日秀才登门便言:&&&&&&&&&&&&&&&&&&&&&&& 王老者一身土气,王老头对道:&&&&&&&&&&&&&&&&&&&&&&& 朱先生半截牛形。秀才默然。&&& 朱秀才的上联用了析字法。因“王”、“老”、“者”三字,均含有土字在内,故云“一身土气”。王老头的对句也用析字法,因“朱”、“先”、“生”三字都含有牛字在内,且都在上部,故云“半截牛形”。&
&&&&28.《楹联丛话》载,郑板桥辞官归田后,一日在家宴客,有李啸村者至,送来一联,观之出句,云:三绝诗书画。板桥曰:“此难对。昔契丹使者以'三才天地人’属对,东坡对以'四诗风雅颂’,称为绝对。吾辈且共思之。”限对上后就食,久而未能,再启下联,曰:一官归去来。咸叹其妙。&&&&唐玄肃二宗时,有诗人郑虔,诗书画皆工,时称“郑虔三绝”。上联以郑板桥比郑虔者。又东晋陶潜,于彭泽令上挂冠归隐,作《归去来辞》,下联又以郑板桥比陶潜。两比皆为暗誉,且皆确。&
&& 29.《奇趣妙绝对联》云,郁达夫某年游杭州西湖,至茶亭进餐。面对近水遥山,餐罢得句云:三竺六桥九溪十八涧,一时未得对句。适逢主人报帐曰:一茶四碟二粉五千文。达夫以为主人是说对句,经交谈,不禁大笑。&&& 三竺,指上、中、下。六桥,指苏堤上有六座桥,即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和跨虹桥。九溪,在烟霞岭西南。十八涧,在龙井之西。&&& 因巧合与误会而成联是这副对联的情趣所在。上联全为杭州山水,下联全为食单帐目,两联数字对得尤其工整,很难得。&&
&&&&30.旧时娄某与薛某是朋友。娄某先在南方发展,颇有成就。薛欲投靠,娄予以婉拒:江南日暖难存雪。后薛北上谋生,几经坎坷,终成家业。此时娄日渐衰败,不得已想寄居薛下。薛回敬道:塞北风高不住楼。“雪”与“薛”、“楼”与“娄”谐音双关,此联浑然天成。
&&&&&31.清代状元林大钦,少年时便才学远近闻名。一日,一位姓叶的私塾先生想考考他的真才实学,便出联道:竹笋初生,何时称得林大秀?林大钦随声答道:梅花放发,哪曾见得叶先生?
&&&&&32.旧时某夫妇新婚之夜,新郎揭开新娘盖头,忽出一联:十八年前未谋面,新娘是个有胆有识的女子,细声应道:二三更后便知心。妙哉!一切尽在此言中。
&& 33.& 旧时一穷书生,好打抱不平,为此被富绅诬陷。公堂审案,县官知其为人,想找个理由将其释放,便言:“吾出一联,能对则免罪;不能则严办。”出句云:云锁高山,哪个尖峰得出?书生见壁洞透进阳光,对道:日穿漏壁,这条光棍难拿!惺惺相惜,结果不言而喻。
馆藏&4679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醉翁亭记对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