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要我读书我快乐作文,而不是快乐的在家里面玩耍呢。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顺利轻松地度过入园适应期,b站适应期,b站会员适应期,新眼镜适应期,b站正式会员适应期,bilibili会员适应期,适应期,蚂蚁适应期,适应期评估表,b站适应期是什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顺利轻松地度过入园适应期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沙发才一年级就要做这么多作业拉,只要学校的,你不要给他安排了, 小孩的童年都没有了.板凳我试过不给他安排,但他做完学校的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也许我安排得多了,也许是我的错,反正我说以后不管他了,我买的练习题都撕烂了,那就看看未来这段时间他的成绩怎样吧,只是怕他放下了以后就应付不来。我输不起啊。[ 本帖最后由 迷失的妈妈 于
01:49 编辑 ]<span class="floor-local" id="pid楼才一年级,有那么夸张?<span class="floor-local" id="pid楼7 我今天也打了女儿,心里还痛着<span class="floor-local" id="pid楼在孩子上小学前就应该要给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和预备的,让他多点专注于学习当中。否则就好像你孩子那样令你这么费神。我女儿上幼儿园前我就已经做准备功夫,她一岁半上幼儿园就很好,不哭也不生病。上小学前也做很多预备功夫,她现在可是主动学习,对她的学习我不算费神了。但是我都说了几年,好像并不是很多家长赞同我的做法,不知他们在想什么。或许我是个喜欢提前做准备的人,烦恼就没那么多。<span class="floor-local" id="pid楼小精灵诺诺妈咪:在孩子上小学前就应该要给孩子做好心理准备和预备的,让他多点专注于学习当中。否则就好像你孩子那样令你这么费神。我女儿上幼儿园前我就已经做准备功夫,她一岁半上幼儿园就很好,不哭也不生病。上小学前也做很多预备功夫,她现在可是主动学习,对她的学习我不算费神了。但是我都说了几年,好像并不是很多家长赞同我的做法,不知他们在想什么。或许我是个喜欢提前做准备的人,烦恼就没那么多。提前做准备,一个非常好的做事态度和方法。比如我准备暑假带孩子去北京,现在开始就已经每天一个北京景点的故事了。把孩子胃口吊足,知识储备好。[ 本帖最后由 绿色长城 于
06:08 编辑 ]<span class="floor-local" id="pid楼迷失的妈妈:今晚狠狠地打了儿子,也讲了些伤透儿子心得说话,因为我的心也已经伤透了。从接儿子放学开始讲吧。我儿子是很好动的,老是跑啊、跳啊,是同龄孩子中最好动的,但不是病态的动,是正常的好动。接儿子回来就知道今天又给投诉了,还要是校长投诉,说几个孩子在课间追逐打闹。问了孩子事情经过,在老师写的字旁边签了名,批评几句也就算了,因为明天有测验,复习要紧。我就坐在儿子背后做自己的工作,回头看了看儿子,见他坐在那里玩铅笔,看看他做的复习题,只做了几条,我已告诉他今天时间很紧,明天语文数学测验了,叫他抓紧时间,他却坐在那里玩自己的笔!我走过去看着他做,他居然很多都做错了,有不懂的、有粗心大意的,反正一看就知道他的心根本不在做作业,一气之下叫他脱下裤子拿尺打了他屁股!打完继续做,仍然好像心不在焉,也有很多不会做的,特别是语文,一直做到晚上11点(这些不是老师安排的作业,是我给他做的复习题),很多都不会,教到我呕血,一气之下把那些复习题用力扔在地上,还不解恨,再拾起来撕掉!告诉他以后都不要做了,也不要返学了,更加不用去测验考试!在家玩好了!我说以后再不教他做功课,不管他,他想怎样就怎样,我生他出来不是为了要打他的,如果要打人不需要生他出来打!叫他不要再叫我做妈妈,我只是个照顾他生活得工人!我没有这么不争气的儿子!几乎每天给老师批评、投诉,我都无面,你到底知不知羞?现在连成绩都跌下去了,这样的状态明天怎会有好成绩?!我一边骂一边哭,儿子也哭,我叫他你睡觉吧,不要再温了!他坐着不动,我说:再不睡觉我就打!他才去睡了。现在我自己一个坐在那伤心,回想儿子虽然很好动,但他都可以连续坐3-4个小时做功课,对于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他也没有看电视,甚至连玩的时间都没有、连与爸爸下盘棋的时间都没有!只是星期五六晚可以看一下电视,早上仍然是温习的,1-5放学除了吃饭、冲凉、去厕所,就是做功课。他不是笨蛋,而且还很聪明,这不是我给他的评价,是幼儿园、小学老师给他的评价,他成绩一直很好,但今次也许退步了,是我不会教吗?方法不对吗?是我不够耐心吗?还是我布置的课外作业太多了,以致他现在好像厌学了,他第一个学期很好的,很积极,回家自己马上做作业,不要我叫的,这个学期简直是相反!是学习的内容太深吗?因为我明显觉得一年级下学期的语文深了很多,甚至一年级未学过的字都要他运用了,如果靠他自己根本无法掌握。妈妈们,你们的孩子也有这样的情况出现吗?你们怎么处理的呢?有时我在想:这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吗?我心很乱也很累,今天撕了他的作业,是恨儿子而撕?还是恨这些教学?还是恨自己不该布置这作业?老实说,现在我都不想儿子读书了,只是不敢对他说,现在的孩子读书实在太累了,看着儿子觉得很可怜,有天我问他,学习累不累?但他说:不累。哎!我的儿啊,为何我不能像别人那样让你快乐地读书?是妈妈的错吗?
理解你的心情。家长教孩子,有时想不上火都难。按现在孩子的状况,是需要调整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了。我建议你不要给孩子做针对性不强的复习题。与其做题,不如检查他作业上不懂、易错的然后改正。同时,逐步引导他加强自我学习的控制力。<span class="floor-local" id="pid楼如果家长自己都没有耐心,要靠暴力来解决问题,怎么期望孩子静下心来??<span class="floor-local" id="pid楼男孩更加要多花时间和耐心,教材引导孩子去开拓阅读的世界,过份深入教材反而学不好还累,心能静下来学习和人在学习是不同的,沟通一下去听孩子的心声再做学习安排。<span class="floor-local" id="pid楼一年级的小朋友平时放学就没有一点玩的时间,这点不好吧。楼主,你平时布置的家庭作业太多啦,减少作业时间吧,应该让孩子有适当的休息和玩的时间。我觉得是你心理太紧张啦,逼孩子太紧。孩子都说读书不累,而你感觉比他还累。我家孩子也一年级,语文课并不难啊。家长要尽量放松一点。<span class="floor-local" id="pid楼一年级怎么就搞得这么夸张?我们每天完成了老师的作业就行了,作业也不多,1个小时之内可以全部完成,剩下的时间除了弹琴,就自由活动了,感觉他很轻松。<span class="floor-local" id="pid楼我想,这位妈妈自己太紧张了!!孩子在用他的方式反抗呢!!家长要检讨自己的方式方法!不能因为着急就乱了阵脚。家长和小孩在学习生活上,一直都会在斗智斗勇的。一种方法不行,就要暗暗想想,换一种方法试试。其实,孩子就是自己的影子,什么家长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你的孩子那么好动,你就要想想,在哪里出了问题,孩子在哪方面缺少了什么??以上供这位可怜的妈妈参考。我也是边实践边学习,有时我会看看心理书,从中找找原因。<span class="floor-local" id="pid楼同情这位辛苦的妈妈,看来你原来自己读书不怎么样的,呵,那有这么多夸张啊,才一年级哦,像你这样的就是现在读书成绩好,将来肯定是落后分子啊,不管现在的知识是怎么样,我个人认为小学阶段只需要认字和算数,其它的练习都是多余的,我小孩马上要上小学了,我认为学习方法是第一的,到了高年纪,尤其是到了高中更是这样的,如果这个时候就做不完的作业,初中后,高中后怎么办,一下子七八门课,你忙得过来吧,劝你理智些吧,多让小孩自己想着方法上的事,方法好了,事半功倍,方法不好,事倍功半啊。个人认为,小学阶段的作业1-2个小时内完成。算最佳,如果有重复的,大人帮忙做了,为了学校的任务嘛,小学阶段还是以方法<span class="floor-local" id="pid楼需要改变一下妈妈的心态了,这样下去不行,打孩子还要他脱下裤子打,不是一般的伤害孩子的自尊心!<span class="floor-local" id="pid楼看完替这个可怜的孩子心疼。首先,妈妈所谓的好动,其实一年级的男生有这样的行为太正常了,妈妈完全可以淡然视之,耐心教育孩子,到了二三年级,孩子慢慢适应学校生活就好很多。其次,妈妈的教育观念偏差太大,看你的记录孩子成绩并不差,但是你的宗旨错了,学习变成孩子的负担而不是快乐,你正在残忍地剥夺孩子学习的兴趣和乐趣,这样继续下去,可预见不多久一个好孩子就会因为妈妈错误的教育方式而厌学。第三,一年级的孩子是习惯养成的阶段,重点是培养学习兴趣和自觉的学习习惯,成绩只要孩子保持中上游即可。一年级楼主就把成绩象山一样压给孩子,给孩子增加几个小时的作业量,孩子能不反感厌倦拖沓来无声地反抗吗?试问,再高一点的年级,初中,高中,你的孩子还要不要吃饭睡觉?会不会被你压到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span class="floor-local" id="pid楼今天看着儿子,心情还是很差,看了妈妈们的回复,心更加痛,是的我没有做足准备,因为在学前我相信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儿子的童年真的很快乐,没有半点的学习压力,我经常陪儿子去旅游,顺便也教了很多书本外的知识,现在他的反应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很好,是不是针无两头利,现在的后遗症就是:1.因为没有提早学书写,字写得很差,需要恶补,但现在补明显时间不足,以至很难扭转的局面。2,因为学前没抓阅读,认字少,导致现在也是因时间问题,不可能做到大量的阅读,以致词汇量少和很多词语不会理解。就这两点,已经足以令到他在语文学习上困难重重,例如:不理解题意、不明白词组的意思,同音字容易混熬,偏旁部首不熟练,小状元单元测验卷有很多字不认识等。而且我看见小状元一年级的测验卷有很多字都是他未学过的,所以我觉得这样的话,对一年级的同学来说,好像难了一点。也许我不该给孩子做针对性不强的复习题。与其做题,不如检查他作业上不懂、易错的然后改正。也许我太没有耐心,不该靠暴力来解决问题,也许要知道教材是引导孩子去开拓阅读的世界,过份深入教材反而学不好还累,经妈妈们这么一讲,大概我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不过我还是不明白,幼儿应该有快乐的童年,这是教育局都赞同的,而且幼儿园里根本不要求孩子学些什么,直到大班,幼儿园也强调说不应给孩子有学习的压力,当时打听小学老师也不赞成孩子提前学习的。按现在的小学教育要求,我觉得是否应该从大班开始,教孩子抓笔,写笔画,从一点一画开始教,因为现在小学没有这样教的,入了小学就开始教写生字,问了一下他们班上写字比较好的同学,一般都是家长在学前通过各种渠道教的,哎!看见儿子现在这样,我真后悔,他完全可以做到很优秀的,他完全可以快乐地学好的,我是否害了他?我不配做他妈,昨天我说了,不应再叫我妈妈了,我只是你生活上的保姆而已。<span class="floor-local" id="pid楼楼主,及时醒悟,回头是岸,多看一些科学育儿的书籍,多学一些优秀的家长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给你孩子一条正确的成长之路吧。请看下面这一篇文章“做男孩的父母的路很长”,你可能会得到一些启发。<span class="floor-local" id="pid楼我想回头,但不知哪里是岸,既然我不会教,很想放弃不教,让他自由发挥,也许比我教还好,至少他不会产生厌的情绪,我都知道我这是讲气话,看了大家的建议,我会试着改变方法,但不知道效果如何。仍然很心疼,今天一早见到儿子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span class="floor-local" id="pid楼不会吧,一年级还要布置课外作业,你给小孩的压力也太大了,偶小孩也是上一年级他只要每天完成功课就好,每天看两集动画片,弹15分钟或半小时钢琴,放学还可到小区玩半小时,成绩还不错,周末只有星期六有兴趣班,星期天是他自己的时间肯定是疯玩的一天。小孩在幼儿园也没学什么都是一年级才开始接触拼音及写字的笔画。<span class="floor-local" id="pid楼路过猜你喜欢热点推荐【原创】八、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能上多长时间? - 田园泥土香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田园泥土香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武辰徽  曹老师 &武老师 &
邮箱:QQ:汝州市田园泥土香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武辰徽法人  武禹含 总经理 曹芝敏
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何方?  八、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能上多长时间? &这些年来,每一个人在谈到教育这个的话题时,总是非常的沉重,特别是双休日从一个班赶到另一个班,孩子疲于奔命,家长乐此不疲!家长间互相攀比,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后,似乎不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全才势不罢休!尤其是那“不要输在起跑线上”、“培优”、“考级”、“择校”,件件关乎孩子的“学途”,终极目标直指一张社会的准入证书:大学毕业证。 &于是,教育成了“拼体力”、“拼智力”、“拼爹”的马拉松工程。 &可是,这样的辛辛苦苦“拼”的教育,换来的却是一张不管用的学历,还要回炉上技校!! &这是什么教育吗? &这是“用非所学,学非所用”的灌输式教育!! &现在,人们已经相当清楚,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会让一个民族输掉未来! &教育应该怎样呢? &正如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的专家黄震所说,教育要回归,首先要回归自然,只有大自然是符合孩子的天性的,他可以跟儿子一起在冬天玩冰,在玩的过程中跟孩子交流,冰在什么时候可以变成水,什么时候变成气体,他让太太辞了工作,孩子休学在家上学。黄震说“我一直要给孩子减负,可效果不明显。我希望孩子健康、快乐、温和成长,不希望高压。”【搜狐家长课堂:您会让孩子在家上学吗?日18:09来源:搜狐教育】 & & & & & & & & & &
&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家长为了保护孩子的快乐童年,为了孩子的和谐成长,试图逃脱学校教育体制,另辟蹊径来实施孩子的教育。其中的一条路,就是创办中国式的“在家上学”学校。 &于是,孩子“在家上学”应运而生! & & & & & &
& “在家上学”是否能够医治教育的伤痕? &“在家上学”真能跳离议论纷纷的“体制教育”吗? &现在,有人说“宁愿让孩子做自己的试验品,也不做学校的牺牲品”,有让孩子“在家上学”视死如归的感觉,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与认识,没有让孩子接受“学校教育”的意思。 &我们拭目以待的是——孩子脱离学校教育,进入“在家上学”模式,究竟能走多远? &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能上多长时间? & & & & &
& 1.孩子“在家上学”,要随时进入学校 &为什么说孩子“在家上学”,要随时进入学校? &“在家上学”的实质,其实就是受教育的一种个性化教育选择。这种选择和选择学校教育,以及选择公办学校、私立学校一样,本属于受教育者选择权,受教育者如果适合公办学校,可以选择公办学校,如果觉得私立学校更适合自己,则选择私立学校,如果认为学校教育都不适合,则选择在家上学。 &其实,孩子上学的“选择”,并不存在互相否定的关系,不是你选择私立学校,就去否定公办学校的问题;不是选择“在家上学”,就否定“学校教育”的问题;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看问题,发挥优势,扬长避短,为孩子的教育所用! & &下面,我们看一个“在家上学”与随时进入“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成功例子—— &1996年8月,说来人们也许不相信,15岁的李路珂在湖南最有名的中学——长沙一中高中毕业,以湖南“高考女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但从小学到大学,她除这次高考外,却从未拿过“第一”。“女儿的学习成绩不是最好的,但她却是最棒的。她得不得第一,我们不在乎,但我们相信我们的教育会成功,也相信我们的女儿会成才。”李路珂的爸爸妈妈自豪地说。 &李路珂的“路”与众不同:三次休学“在家上学”,在父亲的指导下在家自学;两次跳级,15岁以657分的高分考进清华大学建筑系。20岁就直读博士,成为清华大学最年轻的博士之一。
李路珂为什么会有三次休学“在家上学”? & &
&李路珂6岁读小学一年级时,已经在父母的指导下轻松地学完了小学6年的全部课程,可老师说她作业不合“规矩”,说她学习也不“冒尖”。父母听了不禁大吃一惊,但当他们对女儿的品行和学业进行了一番认真考核之后,又释然了。父母便让女儿休学在家自学。随后,他们决定让女儿跳级,而且连跳3级,直接读四年级。此时,老师仍然认为,李路珂成绩“不冒尖”,作业还是不合“规矩”。由于学习不出类拔萃少有表扬,一些同学便把一个很有褒奖色彩的词用得有了讽刺意味:“李路珂,跳级生!”【《超越课堂》黄晋 李永生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01】 & 李路珂,她是当年湖南省年龄最小的考生之一,却坐上了湖南省高考龙虎榜的“头把交椅”,而且,明白底细的人还知道,李路珂从小学到高中,只在学校读了6年半的书!于是,有人说李路珂是“神童”。“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 & &现在的孩子,智力几乎没有什么差别。李路珂天赋并不高,关键是家长实施的教育比较科学。她的”妈妈梁修裴并没有把女儿看作“神童”。那么,李路珂成功的奥秘究竟在哪儿呢?其父母说:“最大的奥秘就是先把母语学好。” &我不敢说每一位看了《超越课堂》的家长都会赞同李永生这种让孩子不停“在家上学”做法,去效仿李永生。 &但事实上,李永生后来所带的学生,也的的确确像他的女儿一样成功地走上了“在家上学”式的“休学+跳级”学习捷径。或许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小给孩子形成一种学习自律性和成才的空间。我更欣赏的是李永生那种超前的教育思想,在家长们普遍追求孩子考试高分时,他拿着女儿只考了27分的化学成绩却说“我的女儿分数不高,但整个人是最棒的”。 & &李路珂“在家上学”的成功,与随时进入“学校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另外,把“在家上学”作为一种选择而不是与学校教育对立,也可让“在家上学”更为理性。当前,一些选择在家上学的家庭以及从事在家上学的机构认为,凡是目前学校教育做的,“在家上学”都不要做,却要对学校教育嗤之以鼻。 &
2.孩子“在家上学”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为什么说“在家上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因为孩子在“在家上学”,是不可能替代现有学校教育体制的。 &在我认识的孩子“在家上学”家庭中,要么就是全盘否认在家上学,要么全盘否认学校教育。 &而我一般建议两者结合,因为从我自己的经验中的出来,孩子要想更好的在家上学,一定要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 &2009年4月份一个家长咨询我关于他家10岁孩子在家上学的问题。 &孩子在学校和学生相处不融洽,而在家又管不住自己偷懒。
& 我建议他在家上学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孩子在家学习半年,然后到学校继续学习,参加小升初考试。 & 2011年7月份他又给我打电话,在这之前我们并没有过通话,经过提示我想起来他的身份,按照我的预料,他孩子应该是上初中了,结果他很懊悔的告诉我他并没有按照我说的做,而是按照他孩子的想法一直采取在家上学,但是临到去学校的时候孩子表现出强大的反弹。 &特别是今年参加考试的时候,孩子几度表现拒绝考试,在多方协调后才参加考试,结果考试成绩很不如意。 & & & & & & &我询问他平时孩子怎么度过的,他说,平时睡到自然醒,起床吃饭与玩耍,然后在监督下看会书,一旦有事不在家,那就不知道他自己怎么度过了。 & & & & & & & & & & &
&而现在让孩子再回到小学,同龄人一个小区的都上初中了,他面子拉不下来,打算花大价钱让孩子上初中,又怕去好的学校孩子跟不上,一般的学校孩子受环境影响再出问题,也是思索再三又给我打电话、问下一步怎么办比较好。 & & & & & & &我说,孩子已经被放野了。先放到学校收敛收敛性子再说,不要在乎面子,先让孩子在学校两个月,然后带回家严肃监督学习,一定不要全部脱离学校,平时参加考试。 &9月份我接到他的一个电话,说是道谢,说孩子已经被一个初中破格收取了,考试成绩还不错,至于具体的过程我也没有细问,但是看起来“在家上学”和“学校教育”应该结合起来。 &所以说“在家上学”应该“学校教育”相结合! &在家上学是不可能替代现有教育体制的。 & & & & & & &其一,教育是一门专门的学问,要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施行有针对性的“在家上学”教育措施,往往是第一回“在家上学”教孩子的家长实则会把孩子当成实验品了。 &其二,各个学科课程也是自成体系的,“在家上学”家长不可能样样精通,知道如何去编排教学内容。 &其三,学校教育还有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学会与人相处,“在家上学”的孩子来来去去只与家长交往,缺少与同龄人的相处,会造成能力和心理的缺失。  “在家上学其实是可以与现有教育体制结合起来实施的。  其实,最为理想的教育形式,是让孩子在学校接受正规的教育,课后可以组织一些学习小组,让孩子们在一起写作业,交流互动。有能力的家长各展其长进行辅导,这比让孩子上课外辅导班要有意义得多。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是一种对立的、势不两立的关系,而应该是一种合理的共存关系。 & &   孩子既要“在家上学”,还要与“学校教育”相结合。  那么,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能上多长时间? &
3.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能上多长时间? &  现在,有人说“宁愿让孩子做自己的试验品,也不做学校的牺牲品”,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与认识,对于让孩“子在家上学,家长需要承担的法律后果,为什么? &我们先看一个问题—— &那就是“孩子是家长的?还是国家的?” &实际上,人生下来就是国家的,国家有责任帮助家庭把小孩培养成人;孩子的教育关乎孩子的未来,国家的未来,现在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就说明这个问题! &孩子是国家的栋梁,每个孩子都是国家的希望! & & & &
&孩子是国家的!!每个孩子都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 & & &
&家长任何成功,都不能弥补教育孩子的失败!! & & &  & &所以,孩子“在家上学”既要多元化,还要与时俱进。 &我觉得孩子还是应该投入到“学校教育”真实的生活里去,绝不能有“宁愿让孩子做自己的试验品,也不做学校的牺牲品”错误的思想与认识。 教育既要多元化,还要与时俱进。 毕竟学校教育已经有一整套完整体系,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尤其需要各个领域拔尖人才,而拔尖人才普遍是从小抓起,面面俱到的培养方法和孩子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是难于在某个领域出类拔萃的! &孩子“在家上学”也是如此,既要多元化,还要与时俱进;“在家上学”的孩子,要有“随时进入体制内的学校”的思想准备。 &在家庭里完成教育和现行教育体制无法兼容。 &“在家上学”与“学校教育”各有其优势,“在家上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是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 &那么,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能上多长时间?  一般说来,现在大部分“在家上学”孩子,一般是“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学生,初中生与高中生,只是很少一部分, &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是可以“在家上学”,这一点原教育部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谈到“在学前教育阶段,完全可以让孩子在家上学”。王旭明认为,在遵守义务教育法规定九年义务教育这个前提下,1至6岁孩子在学前教育阶段可以“在家上学”,有些有教育经验的家长可以在这段时间专门培养孩子。【王旭明:学前教育阶段孩子“在家上学”可行光明网教育】 &不过在基础教育阶段,孩子“在家上学”还是需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让孩子接受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孩子在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可以“在家上学”的。 &但是,初中生与高中生阶段的孩子原则上是不能接受“在家上学”教育的。 &所以,孩子“在家上学”的长时间,一般是3-9年,时间长了,对于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这一点,作为家长的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家长不能有“宁愿让孩子做自己的试验品,也不做学校的牺牲品”错误认识,毕竟孩子是国家的,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 &既然如此,那么“在家上学”的家庭还可能会面临一些实际的问题:孩子将来是否参加制度内的考核?如何让制度内的学校接受家庭的学业评价?孩子的学籍如何安排?尤其是2013年9月开学,首部全国性《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将正式实施,我国2亿多中小学生将获得唯一的学籍号,实行“籍随人走、终身不变”,那么,孩子的学籍问题如何解决? &我们看——
&九、孩子“在家上学”:学籍的问题如何解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田园泥土香教育温馨提醒】 &本博 &作品 &为原创 &禁止抄袭 &侵权必究 &转载 &联系 QQ ;我们知道 &尊重他人 &就是尊重自己 &谢谢您的合作 &如转载 &请注 &博文 &来自于 &“中国教育人博客 田园泥土香教育 ” &字样) &中国式“在家上学”路在何方?
&一、孩子&在家上学”行吗?  二、何谓孩子“在家上学”? & 三、孩子:为什么选择“在家上学”? & 四、孩子“在家上学”:利大于弊吗? & 五、孩子“在家上学”:是美丽的童话吗? & 六、孩子“在家上学”: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 七、孩子“在家上学”:教与学理念是什么? & 八、孩子“在家上学”:到底能上多长时间?
&九、孩子“在家上学”:学籍的问题如何解决?
& 十、孩子“在家上学”:敢问教育之路在何方? 附录——1 /zt/201310/zjsx/index.shtml?2013年8月底,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2013)》课题研究 ... 让孩子们脱离同龄人,走一条不同于其他孩子的路,是什么让家长如此选择呢? ... 选择“在家上学”的前五位原因依次是:“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54.19%)、“学校教学 ... 各个家庭或学堂的教学模式也有差异,有的孩子在家上学是由父母亲授,有的则是 ……附录——2【母亲教育学】系列博文 】
附录——3【解放差生】教育系列博文 、 、
附录——4【差生教育】系列博文
、、 附录——5【田园泥土香教育】系列博文
附录——6【田园泥土香家庭教育心理】系列博文
&【宠爱篇】孩子由爱而生恨,溺爱之水溺死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陪读篇】家长陪读考大学,伤了自己又害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严管篇】管教甚严无方法,物极必反起杀心 【压力篇】压力山大难承受,全面爆发酿悲剧 【金钱篇】贪婪欲望膨胀心,祸起萧墙孔方兄 【网游篇】游戏买凶悬赏帖,网上买凶杀至亲 【情感篇】失恋伤感心中烦,愤怒绝望要报复 【超生篇】掩人耳目藏儿子,悲观厌世欲死亡 【反思篇】教育事故频发生,望子成龙是祸根 高中生雇凶弑父杀姐,根源何在 & &【
附录——714岁女生靠自学高考651分 母亲却称是“反面教材”早慧女生曾三度辍学在家自习 其父抱怨应试教育不利发挥女儿的天赋  王家欣最近有点烦,这位年仅14岁的石门中学高三考生今年参加了第二次高考,考了651分高分,在普通人的眼中,超出今年省理科一本线30分的这个分数已经相当不错,但是家欣一家都觉得不满意。“如果不是试题太简单,她完全可以考到更高分。”家欣爸说。更烦的是王家欣的妈妈开始找爸爸“秋后算账”,用家欣爸爸的话来说,“女儿的教育方法一直是家中长期战斗的焦点”。在父母的博弈中,家欣的求学路和同龄人相比显得更加曲折——小学基本靠自学,仅上了一年级上学期和三年级,随后初一的第二个学期入学,到了初中最后一个学期又回家自学,用9个月的时间读了高三,首次参加高考考了605分,高出一本线20多分,但未达到中科大录取线,复读一年有了今年这个分数。“如果让我有机会重新再选一次,我会让女儿有一个完整的学习生涯,年纪这么小就要面对竞争,对她太不公平了。”家欣母亲叹称。但家欣爸爸却显得不服气:“没有办法,在这种应试教育下女儿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曲折的求学路 首次辍学:小学一年级 辍学原因:学校离家太远 “幼儿园的事情我不记得了,我的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是在广州芳村的新苗学校度过的。”今年14岁的王家欣说话的思维逻辑很缜密,谈吐中透露出一种超越了自己实际年龄的成熟和沉稳,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生涯时,她如数家珍。用王家欣妈妈的话说,8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家欣求学的路程,当时随着父母到佛山工作的家欣因为不足6岁半,黄岐家附近的公办小学都不愿意接受家欣入读,家欣父母商量后决定将其送到广州芳村的一所新开办的民办学校就读。就这样家欣开始了走读的日子,但是没有延续多久,一年级上学期结束后,因为家欣妈妈抱怨小学离家太远,接送的校车又拥挤,家欣爸爸干脆让家欣回家自学。“她小学的时候我在深圳工作,平时一个月我只能回家一趟,所以其实教她的时间不多,更多的时候还是靠她自习。”家欣爸爸说。而家欣也记得那段特殊的求学日子。“我爸每天给我布置固定的学习任务,无论我怎么安排时间,能完成就行,很自由,学习完我就出去小区找小伙伴玩。”不过家欣也觉得有辛苦的时候。“我爸不会让我白天睡得太晚,我早上6时就要起床,有时是7时,有时是7时30分。”家欣说。再次辍学:小学四年级 辍学原因:学校布置的作业太多在家学习了1年多之后,家欣的妈妈发现女儿的时间“太自由”了,容易懒散,因此有必要让孩子继续上学学习一些规则,接受正规的教育。而家欣爸爸却认为,在学校学的知识太简单且浪费时间。父母的两种不同观点在长达7年的时间内博弈。而妈妈的观点一开始占了上风,于是小家欣在三年级上学期开始重新背起了书包走进学校。“她妈妈的教育观点就是太保守,喜欢按部就班。”回忆起当年的这个决定,家欣爸爸嘟囔着说。“重新回到学校也没感觉到不习惯。”家欣说,老师教的知识比较系统,而爸爸是想起什么就教什么。在家欣四年级上学期的那一年,家欣转到了离家较近的黄岐第二小学就读。“在学校有老师表扬,也有同学们互相竞争,这才是孩子应该读书的样子。”家欣妈妈开始看到女儿在学校学会了端坐着听课,也学会了和小伙伴们相处。然而入读学校的过程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学校布置的作业太多了,家欣怎么都做不完,小学生写作业要写到晚上10时。”家欣爸爸说,那段时间为了让家欣早睡,甚至让家欣的妈妈帮忙一起写,母女俩写到很晚,而家欣也说很累。就这样,家欣开始了自己第二次在家自习。三度辍学:初三下学期 辍学原因:跳级后政治成绩差干脆自学高中课程家欣再次背起书包上学已经是初一的上学期,这次她从小学1年级跳到3年级,接着又跳到五六年级。比同班同学小三四岁的家欣却表现出在理科方面的过人天分。“她思维很活跃,喜欢学习物理、数学这类的课程,自学能力也强。”家欣爸爸叹称,自己其实教女儿的时间并不多,女儿很少做练习题,平时她喜欢自己看书,找一些高年级的课程来看。这时候家欣也显现出自己的短板,由于年龄较小,大家很容易理解的一些政治和语文试题,却成了她眼里难啃的骨头。“一些政治概念她无法理解,虽然死记硬背能记下一些知识点,但要分析运用的时候她还是跟不上。”家欣妈妈说,因为担心女儿的成绩会跟不上,以后考试会有麻烦,家欣妈妈再次萌生了送家欣回学校读初中的念头,于是家欣在学校度过了一个“几乎完整的初中”。然而到了初三下学期,她又开始回家自习了。家欣妈妈透露,政治科目始终成为家欣初中成绩的拦路虎。家里经过又一轮辩论后考虑到高中课程政治不再是主科,家欣数学、英语等特长可以充分发挥,因此干脆让家欣跳过中考复习,直接回家学习高中的课程。那一年家欣也循例参加了中考,但用家欣妈妈的话来说,“考得并不怎么样。”未来的求学: 想学医也想学物理家欣妈妈这两天正在头痛女儿填志愿的事情,经历了两次高考之后,尽管丈夫还有点不死心,但她极力反对女儿再次复读。“我已经在家陪伴了家欣14年了,现在她应该自己学习生活了。”这两天在家,平时从来不洗碗、拖地的家欣开始拿起洗碗布和拖把,慢慢地学习一些基本的生活技巧,对于未来的大学生活,家欣显得十分期盼。不过对于家欣的自理能力,家欣的母亲还是有点不大放心。“如果是大学离家远的话,我还是要再陪读半年,再放手让她自己去生活。”面对即将开始填报的志愿,家欣也有点头痛。“我的分数不是特别高,如果从就业角度应该学医,妈妈也说女孩子学医好,不过我自己挺想学物理的,因为自己对这方面很感兴趣。”无论如何,可以基本确定的是,这位14岁女生在今年即将迈入大学的校园,揭开自己人生崭新的一页。父母教女的争论 妈妈:反面教材大家千万别学 “如果不是小时候读书离家太远这个因素,家欣也许会一直在学校读下去。”家欣妈妈称,这几天夫妇俩没少为家欣的教育吵架。家欣妈妈说,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她会坚持不让女儿跳级,让她有一个完整的小学、初中和高中。“这么小的孩子就要应对高考的竞争,对小孩不公平,现在连后悔的余地都没有了,这种教学完全是反面教材,千万别学。”家欣妈妈透露,家欣爸爸的家族中有早慧的基因。家欣爸爸的表哥就是个文科奇才,年纪很小就考上了名牌大学,现在在湖南的银行系统工作。家欣妈妈说,就在恢复高考的那一年,家欣爸爸的表哥在没有接受过正规教育的情况下参加了高考,结果一考成名,成为整个家族的荣耀。家欣爸爸可能因此受到影响,他认为年纪越小,学习越有潜力可挖。“家欣从小就不会分心去打扮,性格像个男孩子一样。”这让她觉得省心,但也有点担忧。“她虽然人缘好,却不爱和男孩交往。”家欣母亲说,她要渐渐地改变女儿这种观点。爸爸:应试教育不利发挥天赋 “我不反对高考,但在这种应试教育下,我女儿的创造性思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家欣的父亲感叹,现在的这种应试教育无法发挥女儿的天赋。“今年高考的题目基础题比较多,灵活运用、难题少,大家都会做,她的优势就无法显现出来。而且这丫头答题粗心。”家欣爸爸称,如果可以重新选一次,还是会自己教女儿,不过会更好地利用学校的教育环境,加强和学校的配合。“学校让女儿有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学会与人交往,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不过固定的教育模式并不一定适合每一个学生。”家欣父亲说。“为什么不让女儿尝试参加高校自主招生,或者到国外就读?”记者问。“到国外读书家里的条件不是特别合适,而高校自主招生我们事先也没了解过。”家欣爸爸坦言。她的两次高考 首次高考605分 与中科大失之交臂 初三下学期辍学后,家欣在家里自习了两年高中课程之后,又回到学校就读高三。“我小时候特别崇拜我爸爸,他教给我的很多东西是对的,不过也有一些东西是错的。”家欣告诉记者,例如高中时父亲会为自己买一些教辅书,但由于对高考命题思路把握不准确,这些买回来的教辅书都不太适用。王家欣的班主任何老师记得,2008年10月份开始,家欣妈妈每天用摩托车送她到校。记忆中的家欣剪着男孩子发型,个子不高,仅有1米5多,学习非常认真,而记忆力也非常好。“书本里有一些看不懂的地方,她竟然能直接记下来,实在是厉害。”何老师告诉记者,在学校里,家欣的交往范围比较窄,基本都是女生,和自己座位前后左右的女生玩得比较好,而心智、谈吐也非常成熟。家欣的父亲是个工程师,说话比较强势,家欣很听家里人话。在何老师眼中这位父亲话不多,却很有自己的想法。在经历了7个多月的复习后家欣参加了人生的第一次高考。然而第一次高考的结果并不能让家欣和家人满意。当年的高考分数出来后,王家欣考了605分,高出一本线20多分。在家上学:民间教育 自下而上的社会创新日 16:56来源:南方都市报分享到:日,一场名为学在民间:在家上学&多元教育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发布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担任负责人的研究报告《中国在家上学研究报告》。凭借这份报告和热烈的研讨会,我们进一步了解“在家上学”这一教育形式在中国的最新发展。据报告估算,当前中国在家上学群体人数约为1.8万人,正在实践在家上学的人数多达2000人。9月,我们的记者走访了北京、大理、广东等地,拜访了多家“在家上学”的家庭和机构,我们发现,早年在家上学是一些家长无奈地逃离应试教育的选择,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通过自主教育,寻找教育新的可能性,为此出现了丰富多彩、极为多样的教育实践。比如父母在家教孩子,社区居民把孩子集中在一起办小学堂,甚至还出现了小规模的私塾、学校等。他们秉持不同的教育理念,既有宗教背景、也有传统文化,还有最新的西方教育理念,大理的“散养”新式教育基地,更让“在家上学”成为群体文化现象。当然,我们也看到由父母作为主导的“在家上学”在目前的现实环境下出现了种种问题。不可否认,今天,“在家上学”依然是少数人的选择。可贵的是,面对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教育体系,这些执着的父母们提出教育创新的可能性,“如果不去学校,我们还可以怎么做……”他们散布在中国大地,星星点点,亮起一个个家庭的希望。面对“在家上学”的群体,研究者杨东平认为,“体制外的自下而上的教育创新和教育生长,最终会成为改变体制内教育的重要实践。”他们深信,教育变革的真正动力是在基层,在千千万万的学习型组织、家庭和个人。大理的希希和“超人”菜妈文- 本刊记者刘素楠 希希菜妈“蔬菜教育社区”工作坊。乡村环境让孩子们的生活被朴实的物件包围着。摘要:菜妈发现,不管怎么样,一定要离开传统学校,当机立断!“新的路在哪里不知道,但这条路是不行的。所以非常决绝地就出来了,没有任何的犹豫。”她才开始接触体制外的教育,才听说华德福、夏山学校……她在网上看到大理的那美学校招生,便辞了职,带着女儿来到大理。  9月的大理连续下了好几天雨。中午时分,位于古城的大理一中门口聚集了身穿深蓝色校服的学生。不远处的古城东门外,12岁女孩希希却不用去学校上课,她的周日和周一都是自由活动的时间,近来因为天气原因,她的出行活动不得不取消。希希有一个超人妈妈——菜妈。3年前,希希对学校的恐惧无以复加,菜妈带着她来大理寻找“正确的”、“完整的”教育。换了几所学校均不如意,希希遭遇了上学的“空窗期”,直到菜妈想通让她在家上学。最爱打仗的希希才12岁,希希就已经长到一米六,身材修长。她常穿一身运动装,戴着粉红框的眼镜,头上戴一个蝴蝶结发箍,长发梳成马尾,松松散散地甩在背后。她把记者带到二楼的客厅里,菜妈正坐在床上用电脑工作,奶奶则坐到一旁准备“观看”我对希希的采访。希希一直退到墙边,直到记者坐定,她才靠墙坐下,手里拿起剪刀,一边接受采访一边用剪刀把一个铁丝圈成的玩具给拆开。“讲讲你在大理的生活吧!”记者问道。这是一个很正式而宽泛的提问,希希挑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来说:“我想当医生,我对解剖感兴趣,我喜欢器官、开膛破肚,对生物、细胞遗传感兴趣!我本来喜欢打仗,以前还想当个狙击手,但是眼睛近视就不能当了。后来觉得这些都是比较幼稚的想法,又觉得打打杀杀不太好,当个医生会比较实际一些。”“你喜欢打仗?!”这句不经意间喊出的疑问句和感叹句引起了希希讲打仗的兴趣。“我喜欢巷战,不喜欢野战。我喜欢在自己家的房间里、楼梯下玩巷战,这是我熟悉的环境,比较有安全感。而且打野战的话外边有风,会偏,老是飘弹,打不中!”这个爱打仗的小姑娘几年前完全不愿跟人交流,无奈之下,菜妈带着她来到了大理。菜妈的真名叫宋夏艳,曾是世界500强中外合资企业高管,丈夫在银行系统工作。如果不是因为希希的教育,她也没有想到自己现在会放弃有房有车的奢华生活,在大理过朴实无华的日子。“从她幼儿园开始就觉得教育体制有问题”。那时候她频繁地给孩子换学校,这个学校不满意就换另外一个学校,希希的幼儿园换过两个学校,小学转学过一次,四年级读过两个学校。找来找去,最终仍然不满意。“我的女儿从小时候特别天真可爱活泼的一个小女孩,到一年级、二年级就越来越不快乐,到四年级已经糟糕得不行了!四年级她有点自闭了,不是那种自闭症,而是跟人交流的模式已经很封闭了,一天比一天糟。”菜妈发现,不管怎么样,一定要离开传统学校,当机立断!“新的路在哪里不知道,但这条路是不行的。所以非常决绝地就出来了,没有任何的犹豫。”她才开始接触体制外的教育,才听说华德福、夏山学校……她找到了成都一家华德福学校,让女儿参加学校的夏令营。夏令营结束,希希和华德福学校的老师们挥泪送别,十分不舍。但若要报名进入学校,还得排一年的队。菜妈等不及了,在网上看到那美学校招生,便辞了职,带着女儿来到大理。第一站,那美学校2010年8月,希希在大理的第一站是那美学校,师生总共十来个人。这是菜妈在网上找到的一所新式教育学校,创办人萧望野曾在广西山区做了7年教育实验,用东方精神对华德福教育进行研究,倡导灵性教育,学校就设在大理古城东门的城楼上,远远就能望见辽阔的洱海。希希简略介绍了自己在那美学校的学习:读《逍遥游》、《道德经》,上木工、园艺、数学、美术等课程,早上跟老师晨练,课后和小伙伴一起写小说。那时,父母和孩子一同叛逃,在野外爬树、戏水、露营,在篝火旁打鼓、唱歌、跳舞。但运营两年之后,那美学校遭遇办学困境。“有点曲高和寡。”菜妈说,而且学校是封闭的小社会,老师和同学都不是很友善—爱“打仗”的希希因为打架而被开除。希希说事情来得很突然,但自己似乎早有预料。早上晨练时,一个老师对希希说,为什么你还来上学?“他说得很含蓄,但我听懂了。我装做不知道,心里很悲愤”。“悲愤”两个字被她说得缓慢而清晰。那天,早上第一节课是在东门旁边的大木屋上课。上完第一节课,心有预感的希希去兜了一圈,回来时迎面碰上妈妈踩着自行车过来。“她把我带走了,再也没有回学校。”不久之后,那美学校解散了。那美学校的家长“集体叛逃”,用共建的、财务公开的非营利模式打造内明学堂。内明学堂的运行并没有一帆风顺,甚至更加艰难。他们原打算教育成本均摊,但房租和学堂的基础建设最终都由一位家长出钱,其他人默不作声。在教学设计上,家长的观点泾渭分明,最终只得有人妥协。在家长参与度、师生关系、学堂决策等方面,家长们无法形成共识。结果家长再次“叛逃”,学堂停课,无以为继。希希的课程表从那美学校出来之后,希希经历了一段“空虚、无聊”的空窗期。“每天不知道在家做什么,但后来慢慢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后来”,是指菜妈创建蔬菜社区之后。“在大理的好处就是什么都有,当时我也做素食农耕,招了很多义工。”年轻人毕业去支教,辞职去旅行,在某一天,菜妈突然被这种精神所激励:“对呀,我在这等什么?我想找学校,但即使这个新教育学校我也不满意。所以就,好吧,不等了,自己来!”日,菜妈在豆瓣网上创建“朴实无华的教育之路小组”,发了个帖子,召集全国各地的在家上学家庭一起来办一个社区。她以一年2万块的租金租了个院子,有好几个房间。想着反正房租也是一笔负担,不如免费提供住宿,召集大家来探索在家上学的教育。因为免费,“哗”一下子来了好多人。“追求新式教育从观念上就很难找到同类,就是一个门槛。如果在经济上又有门槛,就更不容易找到同盟者。反正大家都是过朴素生活,我自己住在老院子里面,我愿意大家一起来探索。”“出逃”传统学校三年,菜妈如今慢慢捋清教育女儿的脉络:“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还原一个真正的、本质的、完整的人,简单总结我们的教育理念,就是回归自然,进入真实的生活。”菜妈把大木屋租下来,分租出去。她吸取了那美学校和内明学堂的经验,提供课程的工作坊在财务上独立结算。一楼可以教陶艺、木工、阅读、声乐、布艺、茶艺等,二楼可以给孩子们上课。她把这个社区命名为“蔬菜教育社区”,管自己叫“蔬菜超人妈妈”,简称“菜妈”。社区包含五个部分:大木屋活动中心、有机菜地、亲子游学客栈、社区学校和乡村小学支教。9月初,菜妈在亲子游学客栈和大木屋贴出了一张课程表,这意味着希希和其他大孩子将进入固定课程的专业学习阶段。根据自然与人文结合的核心理念,这些课程包括自然科学、国画、搏击、社会时事、英文、农耕、书法、中医、传统功夫、国学、茶艺、木工、历史等。菜妈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是这几个月开始有课程表,在之前的一年半时间我们都不主张有课程表。恰恰是因为大部分刚从体制内转过来的孩子需要释放,需要自由,需要找到自我。你得先让自己空下来,自由,释放,随意,随机去安排,去面对命运,然后你会遇到你想要的。但是如果你又给他们排了课,语文、数学、英语,他们就没有机会去认识自己了。”菜妈很高兴地看到女儿在学习上变主动了,在与人相处时也不再那么紧张。在大理待了一年之后,希希才陆陆续续把以前在学校里受的委屈告诉妈妈。“老师还骂孩子是猪头!”互相摔打的母女9月8日下午4点到6点,是希希的柔术课时间。柔术老师是一个年轻的小伙子阿浩,他精瘦精瘦的,皮肤黝黑。训练场地就在菜妈的亲子游学客栈一楼大厅,半边地面铺好了厚厚的垫子。“谁想来玩柔术?”菜妈向屋里喊了一句,过来一个男孩和女孩及一个家长。阿浩老师让大家跪在垫子上,讲述了巴西柔术和泰拳的相关知识,并示范了最简单也最厉害的一招:抱腿摔倒。菜妈对此充满好奇心,常常提问,希希则偶尔低头弄手指甲。随后是结对练习,菜妈主动跟女儿说:“来,希希,我跟你一对!”希希欲推辞,最终不得不答应。菜妈不负“超人妈妈”的名头,在练柔术的厚垫子上蹦蹦跳跳,试图攻击女儿。希希并不买账,一抬手肘给了妈妈一下,或是趁机逃跑,并不配合。菜妈无奈,只得向教练求助:“对手老是逃跑,怎么办呢?”阿浩笑着说:“那没办法,我们是在练习,需要双方配合。”菜妈望着希希说:“你配合我一下吧。”轮到希希进攻了,她迟疑着说没看懂,菜妈就慢慢教她:“换一只脚,对。往前跨一大步!不是……这下对了!”对于需要贴身搏击的运动,希希似乎并不上心。当阿浩和希希搭档的时候,她非常不好意思,一下子“弹”出了几米远。等到教练和学员们一个个过招,一次次被学员摔倒在地之后,希希才愿意和教练搭档,最终成功把教练“撂倒”。菜妈每晚都在蔬菜教育社区的QQ群里“汇报”,提到女儿时,充满自豪:“很少母女会像我们这样互相摔打。”但也有人不看好菜妈对女儿的教育模式。一位去菜妈的社区里看过的朋友说,蔬菜社区环境脏乱差,孩子们缺少基本的饮食、社交礼仪。一起喝茶时,希希吃了块点心。这位朋友当着菜妈和大家的面对希希说:“希希,你吃东西怎么吧唧嘴呢?”希希听了不言语,吃第二块点心仍然吧唧嘴。菜妈认为这是正常现象。“如果希望她真的理解社会规则,与其我给她写个规章制度《吃东西不要吧唧嘴》,不如有另外旁边的人告诉她,这个声音不太好听。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反馈,这个过程就是她建立社会规则的过程。因为这样的规则太多了,我写不完,就算我写了1000条,也会有没有写到的。这么多规则,小孩会很紧张,反而活在规矩里面。现在她就是在学习这些嘛。”理想是当医生菜妈的想法是,孩子到14岁就应该身心健康,通过自己的生活历练,有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专业的选择。“到了14、15岁就应该有主见了,所以越到后面我们就越不作为了。 ”“如果结果并没有那么理想呢?”记者问道。“没那么理想是什么意思?你具体指什么吗?”菜妈追问,没有正面回答。“比如希希到了17、18岁还是没有想好自己要干什么。”菜妈的第一反应是:“那没事啊!我就可以帮她呀!”接着她又补充:“实际上她现在已经明确了,变化已经发生了!就在一两个月以前,她突然很明确就说我要当医生。”菜妈说,她给女儿上了一次猪心脏的解剖课,给她买了全套的手术刀,发现她对解剖课情有独钟。“人挺奇妙的,体内机构如此复杂,一环搭一环。大脑思维如此严密,能够支撑起人的身体,让人说话,很奇妙!”她还解剖过一条小水蛇、一颗猪肾。她认为自己是通过“战争”把兴趣延展到医学。“当医生最好是当外科医生,能给人做手术。还有草药,能救人又能毒死人,还有细胞,可以执行生命活动,都很奇妙!”希希一口气说完,语速快于平时慢吞吞的说话习惯。在菜妈亲子游学客栈做义工的小周曾告诉记者,希希有时到处搜集毒药做实验,“你见过她看的医书吗?全是器官啊,血管啊!”菜妈欣喜于看到女儿找到专业兴趣所在,帮她购买了不少人体医学、解剖学和医院规章制度的书。除了看书,网络也是希希学习的重要工具。此外,客栈里也有医科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来做义工,希希会追着义工一问就是两三个小时。“做医生要具备哪些条件?”记者问希希。她想了一会儿,答道:“首先,对人体结构都得非常了解。还要有心理素质,不怕见血,不怕恶心,非常仔细,在紧急情况下能应对。”随后她总结道:“做医生挺不容易的,得承受很多压力。说白了,就是心理素质好,技术好,知识面广,还要每天准点起床。”希希强调准点起床对于一个医生而言很重要:“有一句骂人的话说,病人5点手术,你9点起床,当什么医生啊!”当听说记者的朋友也是医生时,她问了一连串问题:“要考试才能当医生吗?有没有不用考试就能当的?我要上一本的医科大学,要考多少分?要考多少门课程?”这时奶奶走过来,对希希说:“别看有记者在,我还是得说你,哪个小孩子小时候不调皮捣蛋呐?打架的事是常有的,这就不去上学啦?我们那时想上学没得上,你们不上学天天就在这玩,能有啥出息?”和奶奶争辩了一会儿之后,希希告诉她:“以后我会考虑再去上学的。”妈妈的困惑2010年,大理的新式教育“崛起”,兴建了一系列小学堂,当时几乎全国一半以上从体制内教育走出来的家庭都汇聚于此,2011年,第一届“在家上学”研讨会在大理苍山学堂举行。如今,3年来,来大理寻找新式教育的家长和孩子来来去去,如今真正留下来的,屈指可数。9月是开学的季节,仍然有一些妈妈没有把孩子送到学校,而是带着他们来到了大理。一天下午,五六个妈妈聚集在大理古城洱海门外的大木屋二楼,向“菜妈”请教如何教育孩子,孩子们在大木屋前面的空地上跑跑跳跳,妈妈们相互交流,目光未曾离开过孩子。很多妈妈相互请教:“孩子到底要不要管?不管的话会不会太放任自流了?”另外一位妈妈则回答:“不是不管,还是要关注孩子,在安全范围内不要管太多。”来到了在家上学的“圣地”,妈妈们也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位妈妈向记者抱怨,她在网上看到某个注明的亲子游学客栈,便带儿子入住,没想到60元一天的客栈需要一次交清5天的房费,还没有热水,不能洗澡,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十几个人共用一个卫生间。这位妈妈有一个18岁的女儿,小学一年级开始多次跳级,学习效率很高。在学校上学的时间一共5年,自学成才,15岁时高分通过美国SAT考试,拿到美国一所学校的奖学金。“我那时很少在家上学的例子,压力特别大!但我和大理家长沟通,觉得他们比我还固执!”在亲子客栈里,她看到父母对孩子非常宠爱,“慈母多败儿啊!”她带着第二个孩子来大理,想寻找“同类”,但发觉交流并不顺畅:“城里人不好打交道,你比他好,他觉得你在炫耀,你比他差,他又看不起你。”而打着“新式教育”招牌的学堂往往收取很高的费用,她有点生气地说,教育行业简直就是个暴利行业。三一大学里的天才少年文- 本刊记者钮小雪每天,壹基金的秘书长杨鹏都会花上一小时的时间坐在电脑前,给网络另一端的儿子杨泽人授课,这样的父子网络课堂已经持续3年。杨泽人从小就不喜欢学校的教学方式。小学时,有一回语文老师讲王二小带日本兵进入八路军埋伏地的课文,讲到王二小牺牲时,全班同学都哭了。杨泽人却站起来说:“老师,怎么能让小孩子打仗呢?这是违背《中国妇女儿童保护法》的。”老师让他罚站,他一边罚站一边嘴里唠唠叨叨。父亲问他在念叨什么,他说“孙悟空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我这才经历第五难。”15岁那年,读到初二下学期的杨泽人决定离开学校。当年,他创作了一部剖析现代“网络信仰”与传统宗教穿越幻想小说《异天堂》,正式出版后赚了2万元,由此被旁人封为“天才少年”。在学校,杨泽人很难和同龄人和老师交流,显得有些不合群,他喜欢和年龄比他大很多、知识渊博的人交流。儿子提出退学前,杨鹏没有想过在家教育。虽然他和当律师的母亲非常开明,但仍希望儿子能适应学校和社会。在他眼中,儿子从小喜欢读书,作文特别好,有些偏科。杨泽人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这需要更多知识储备。在深圳工作的杨鹏决定通过网络教远在的儿子读书,从最开始读《史记》,到《资治通鉴》,到《神曲》、《浮士德》,杨鹏很快发现儿子比在学校学得快多了。如今,19岁的杨泽人不仅可以自己阅读英文原版《圣经》,还通读了几乎全部的诸子百家等文史哲经典和西方文学、政治经济学的经典著作。在家上学也同样需要规矩。通过谈判、写信,杨鹏与儿子一起制定了在家上学的计划和每周一评的考核方式。杨鹏笑言,在这座三个人一起开办的大学“三一大学”里,爸爸当教授负责教学,妈妈当校长负责饮食起居,儿子当学生。最重要的是,这名学生很快乐。与父亲声音酷似的杨泽人有着超乎同龄人的成熟思想和心智,对很多问题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前不久,《社会创业家》的主编陈迎炜跟他聊天,问他对儒家有什么看法,杨泽人说,“儒家就是告诉你谁是老大,君子就是听从老大的人。”“他有时候挺五毛的,满脑子都是国家主义,都不知道是受谁的影响。”杨鹏说,他与儿子的分歧多半通过民主方式解决,在教育方法上很少存在分歧。杨泽人也毫不掩饰对父亲的崇拜:“我的个案无法复制,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我这样的爹。”作为研究中国古典哲学及公共政策的学者,杨鹏对儿子知识面的影响不言而喻,在他看来,在家上学对父母和孩子都有一定要求:孩子需要有自己的兴趣和上进心,父母亲需要有一定文化知识,能够尊重孩子。很多在家上学的孩子面临着社会化的困扰,在这一问题上,杨鹏为儿子提供了尽可能多的社会实践机会,比如带他一起参与壹基金的“为爱奔跑”,参观曹操墓的发掘现场等。不过,社会化也可能伴随着成长自然解决。杨泽人在读英文圣经的过程中,喜欢上了基督徒教,他明年的目标是考取国内的基督教神学院,以后神学院毕业后再考哈佛大学神学院,如果如愿以偿,他会在大学里建立起自己的朋友圈。北京“日日新”:一对父母,一个学校文- 本刊记者钮小雪图- 秦斌 日日新学堂的校长张东青和王晓峰。日日新学堂学前班的孩子们在剪纸。摘要:在日日新学堂,无论上课还是下课,总能看到成群结队撒野和玩耍的孩子们:有些孩子在沙地里玩得满头满脸都是沙土,有些孩子在双杠上爬上爬下倒挂金钩,老师们通常不会阻止孩子玩耍,而是陪着他们一起玩。“自由自在对成长而言是必须的,我们尽可能减少安全隐患,玩耍总会有一定风险,但这并不能成为剥夺孩子成长的理由。”王晓峰说。九月的北京秋高气爽,沿着沙河水库南一路向东,穿过小沙河村,便可见到一座“渥丘园”。没有路标,没有校牌,一座游离于传统教育之外的家长互助式学校“日日新学堂”便掩映在这座150亩地的园林里,犹如北京郊外的世外桃源。除了种着果树的山丘外,学校里有好几片属于不同班级的菜地,种植着各种有机蔬果。教室外墙是不加任何粉饰的粘土红砖,木结构的教室和实木地板营造出温馨的浅黄色,裸露出原木自然的肌理。玻璃窗户低矮到可供学生攀爬出教室,这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而特意设计的,学前班的教室里设有榻榻米,几棵植物在阳光下青翠欲滴。中午12点半,两个斜挎着“日日新邮政”绿色挎包的三年级女孩蹦蹦跳跳地出现在走廊里,两人掏出钥匙,打开门卫旁那个四四方方的邮箱,取出了4封信。信封上的邮票由不同班级自行设计,孩子们忙不迭将信封拿到一间教室,几个男孩围在桌前给每封信盖上红彤彤的邮戳和日期,这些信再由“邮递员”转交到收信人手中。孩子给孩子写信,孩子给老师写信,老师给孩子写信,家长给老师写信……日日新学堂的邮局用书信传递着返璞归真的交流方式,试图在信息碎片化的时代重新建立起孩子们对写作、表达的乐趣。在家读小学2006年,王晓峰、张冬青夫妇面对了人生一次重大的抉择。他们决定让孩子在家读小学。王晓峰、张冬青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他们自认为是高考制度的受益者,上世纪80年代初上了大学,后来王晓峰在一家杂志社做编辑,张冬青则在高校做大学语文老师。女儿是他们第二个孩子,老大比她大11岁,当时已经上初中了。夫妇俩有一个简单又模糊的教育理念,他们希望孩子能够快乐、健康、学以致用地成长。可是,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女儿明显不够快乐,举手投足都小心翼翼,充满畏惧。王晓峰告诉记者,原因是幼儿园老师对纪律要求很严,不听话的孩子常常会被老师用关厕所等方式惩罚,女儿虽然乖巧,但多少受到了同伴被惩罚的影响,害怕去幼儿园。最初他认为,对幼儿园的恐惧是孩子的问题,孩子应该努力去适应环境。但他们面对孩子上小学时,两人想到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在家上学,希望以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陪伴女儿的成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玩伴,一个朋友建议他们可以考虑邀请一些同类家庭一起办学。王晓峰便把自己的想法在小区的社区网上发布了招募帖。没想到,此帖引起了很大争议,不少家长表示质疑,劝告王晓峰不要拿孩子做试验品,甚至还有人指责他“开历史倒车,恢复私塾”,也有少数家长表示支持。那年“五一”过后,二十多个对在家教育感兴趣的家长聚集在一起,反复开会讨论家庭教育的可行性,摇摆不定的家长居多,大家讨论来讨论去,都说不出所以然。王晓峰在日举办的一个多元教育研讨会上回忆当时的情景:“后来我说老开会不是办法,我们总是要有行动,我说这样吧,找一个周末交钱,以交钱为准,我们就开始行动,租房子,请老师,安排课程等。我们就找了一个周末,从早晨一直等到晚上,一个人也没有。”8月30日,离正式开学仅剩两天,王晓峰按捺不住了,决定行动起来。包括他在内,最终有4个家庭加入进来,每家凑了一万元,在回龙观租了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请了一名专职老师和一位生活老师,取名“日日新学堂”,语出《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女儿在家上了小学,王晓峰发现,她明显活泼起来,自己办了学,才知道学校生活可以让孩子快乐。自然而然的教育2013年9月的一个周一,上美术课的四年级的学生正在室外写生。三两个男孩趴在草丛里逮着蚂蚱,一个女孩在菜地边捡到了一只未成熟的青瓜,另一名女孩夹起画板坐在草地上,用铅笔描绘着阳光下一根狗尾巴草的倒影。“画此时此刻你们内心的感受,而不是你们眼睛看到的东西。”美术老师对孩子们说。此时,玩累了的几个男孩也慢慢坐了下来,拿起画笔,面对一样的风景,画出完全不同的世界。与传统学校不同,日日新学堂开设了五大类别的课程。有古典诵读类的人文课程,有科学课程、艺术课程、体育课程,最不同的是,还有社会调查、科学考察、参观、劳动、游学等社会实践类课程。在生活美学的课堂,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坐在榻榻米上学习茶道;美术课上,孩子们用颜料玩印染、用石头做雕塑、树叶做贺卡,甚至在脸上画彩绘;课间操时,孩子们用中华武术替代了传统学校的广播体操;历史课上,老师用情景式的教学手法带孩子们从21世纪穿越回山顶洞人的世界,寻找他们的洞穴、食物、衣服和贸易……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年会有半个月到一个月左右的游学。游学的地点选择十分多元,在湖南凤凰城,孩子们考察秦代古镇,体验土家风土民情;在闽西,孩子们在山中自己生火,挖竹子做竹筒饭,跟着当地人一起学习舞龙、剪纸和榨油;孩子们甚至还组织去湘潭和内蒙古考察古生物化石。经过7年的教育实践,日日新学堂找到自己的教育理念:自然而然的教育—一种西方社会以人为本的教育与中国古典哲学中道法自然思想结合的教育方法。中国传统教育通常把孩子比作一张白纸,以成人的标准和理想塑造孩子成才,而张冬青认为,孩子不应该是一张白纸,而是一颗种子,孩子并不是教育的对象,他们有着天然的成长的欲望和能力,自身就积淀了人类进化的各种基因。教育的使命是信任和尊重孩子,让孩子充分健康地成长。在日日新,张冬青亲历了许多孩子的变化:一个4岁的男孩,因为母亲生了弟弟变得非常敏感,对弟弟充满了仇恨。来到日日新两年,他渐渐开始学会了接纳别人,学会了与他人分享;一个上课总是擦板书、按开关的自闭症孩子,在家长和学校的配合下,虽然仍然自闭,但已经开始愿意跟母亲复述他在学校的生活,尤其擅长画画;另一个患有行动障碍的孩子,甚至学会了跑步,特别喜爱唱歌……在她看来,教育的本质在于提供环境,让孩子们在自然的环境里像种子一样可以汲取营养,充分成长,成长为自己。自然而然的教育就是让孩子这个完整的生命个体感受成长的所有快乐和烦恼,成人陪伴他们跨越一个个障碍和战胜所有生长之痛,使他们自尊、自信、宽容、坚韧。日日新的教育体系当留着大胡子的校长王晓峰走进美术课堂,一个一米多高的小女孩像小鹿一样跑了过来,送给他一张刚刚完成的作品,还签上了自己的大名。在日日新,孩子们很少有怕老师的,他们在老师面前畅所欲言,从不用担心罚站、罚抄,更不会因为成绩不好被老师歧视。老师们鼓励着孩子们独一无二的思考和个性的成长,很多课堂看上去都很没“纪律”,老师们很多时候会在草坪上、山丘上、树林里上课,课堂上,学生经常会打断老师自己提问,或是发表自己的意见。正因为此学堂严格实行小班教学:幼儿园一个班15人,学前班18人,小学20个人一个班。2006年的6名学生,2007年增加到16名学生,2008年扩充到26名学生……如今的日日新学堂已成为包括幼儿园、学前班、小学和初中260多名孩子以及90余名教职工规模的民办学校。王晓峰夫妇最初认为只要女儿小学毕业自己的使命就算完成了。没想到,口碑相传的影响力和滚雪球般的生源将他们对自己孩子教育的关注,转向了对新的教育方式的探索。2008年,他们租了三套三居室,有了专职6位老师,还请了外聘老师。他们感到在小区里有很多限制,王晓峰在研讨会上坦言“最大的一个困惑就是安全,小区里面车来车往的,人来人往的,会不会发生安全事故?我们每天提心吊胆的。”此外,聘请的老师也成为他们建立正式学堂的动力,他们意识到在这样一所家长互助学校,老师存在着失业风险、教育资历不可累积、教学经验在其他学校不可复制等问题,为了解决老师的后顾之忧,必须要找新的地方。北京北面有一条小沙河,风景特别美,2008年,他们在沙河水库南的一块地上,集资盖了房子。“我们一直等到了10月22号,政府说可以动工了,我们赶紧动工,就开始盖房子,就是这所房子。”他们为新学校配备教学设施,同时也给老师们办理了保险。号,他们搬到了新校区,搬进去的时候有40多个孩子了,14位专职老师,其中小学有十几个孩子。如今,日日新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体系,成立了教研中心,“很严谨的教学研究和科研,孩子每堂课都有针对性的学习”。在张冬青最初的设想里,上课是不需要用教材的。但没过多久,家长们对没有教材的学习表现出了强烈的担忧。权衡之下,她开始组织老师们自编教材,每一名新老师都需要参与教材的编写工作,也在编写过程中逐渐形成教育理念的共识。在日日新学堂,无论上课还是下课,总能看到成群结队撒野和玩耍的孩子们:有些孩子在沙地里玩得满头满脸都是沙土,有些孩子在双杠上爬上爬下倒挂金钩,老师们通常不会阻止孩子玩耍,而是陪着他们一起玩。“自由自在对成长而言是必须的,我们尽可能减少安全隐患,玩耍总会有一定风险,但这并不能成为剥夺孩子成长的理由。”王晓峰说。他举了一个摔跤的例子,“现在许多孩子一摔跤就摔到脸,因为不懂用手撑,原因就在于小时候没摔过跤,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自由自在长大的孩子们会在摔跤过程中学习如何保持平衡,相应运动能力就会增强,学会自我保护后,会更加安全。”日日新学堂也有考试制度,但应试并不是学习目的。为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于二年级以上的学生,学堂也设有考试。但考试成绩不做评价和排名,慢慢地,学生们就会把考试当作自测,会有紧张感但却无压力感。事实上,日日新学堂转出的孩子们与传统教育的并轨并不存在太大障碍,曾经有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在六年级转入传统学校后成绩排在全班倒数第二,一个学期之后,他就成了全班的第二名,现在以优异的成绩升入当地的重点初中。“短期内会存在适应障碍,但长期来看,这些孩子在传统学校里依然优秀。”张冬青说。互助式学校起初组建的4个家庭,除了王晓峰的女儿外,都渐渐退出了。分析原因,王晓峰认为,虽然加入进来的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快乐地学习,但对快乐的认知上却存在差异:一些家长的目标是孩子真正快乐,而一些家长则希望快乐是方法,希望孩子快乐地应付考试,把学堂建成为应试教育的精品班。7年下来,学生数量是进多出少。在多元化的在家教育生态中,有些人认为,在家教育的孩子需要满足一定条件:如自制力、上进心等。但在张冬青看来,在家学习其实没有门槛:爱学习是孩子的天性,不爱学习的孩子都是被家长老师所逼造成,对于贪玩的孩子,放任他们去玩耍,一旦玩够了,他们充分释放了自己就自然而然会回归课堂。在她眼里,孩子们没有懒惰的,懒孩子要么是因为身体不好,要么是因为没有兴趣被家长所逼呈现出来的“懒态”。学生家长孙女士是学堂一名三年级女孩的母亲,作为工程师,她常常忙里偷闲来学校旁听课程。她觉得向来是“好学生”的自己活得太累,如今她对孩子最大的希望就是她能够自得其乐地生活。另一名曾做过医生的学生家长,将小学二年级和幼儿园中班的两个孩子都送进了日日新学堂,之后她也从单位辞职,在学堂担任英文老师。谈起自己的选择,她表示自己并不在意孩子的学籍和学位问题,她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为家庭互助式学校,日日新学堂一直是家长们共同管理、共同出资、风险均担的模式运营。当学校扩充到百名孩子的规模时,学堂组建了一个家校共建委员会,每个班级有二名家长代表参加,代表分为生活、教学、课余活动等5个组别,学校事务由王晓峰和张冬青作为校长身份管理,但所有家长享有知情权和建议权。在这样的管理机制下,家长可以查遗补缺,高度参与学校的发展:有家长发现学校没有避雷针便提出来安装,有家长发现学校的果林缺少大树,便主动捐种树木,家长们还主动为学校的图书馆捐了儿童书籍……他们中的大多数属于中产阶级,受过高等教育,有着开放的观念。毕竟在北京,一年3万多的学费对普通家庭也不算是个小数字,同时,让这些“00后”独生子女尝试新的教育方式,也需要平衡家庭成员的感受。如今,王晓峰夫妇的小女儿已经自然而然地成长为一个独立、自信的初一学生了,她将伴随着日日新学堂一同成长,直至高中毕业。日益扩大的生源规模让王晓峰夫妇办学堂的动力已经不再仅仅是他们的小女儿,从一个孩子,到一群孩子,一座不同于传统教育的非营利自主精品学校已具雏形。星光学堂:乡村微型学校文- 本刊记者邢晓雯图- 糖罐星光学校的唯一老师,姚老师。摘要:他办了一所乡村私塾。茂林修竹环绕下,他自家的一栋三层农家小院里,开始传出琅琅读书声。在他创办的这所“星光学堂”里,没有考试,孩子有很多时间玩耍锻炼。当了18年乡村教师后,姚泳光终于出走了。填鸭式教学,禁止读课外书,抓升学率……在毕业后工作的18年漫长岁月中,姚泳光一直单独与这些应试教育的模式对抗,小心翼翼地呵护从初二开始就根植于心的教育梦想。他办了一所乡村私塾。茂林修竹环绕下,他自家的一栋三层农家小院里,开始传出琅琅读书声。在他创办的这所“星光学堂”里,没有考试,孩子有很多时间玩耍锻炼。初二那年的一件事情,影响了姚泳光的一生。他也曾经是个差生,因为被老师塑造成一个反叛的典型,当着全班的面批评。他愤而退学,回家卖了几个月的竹篙粉,所以他现在很能理解那些不想上学的孩子的心情。后来他重回课堂,发奋学习,成绩蹭蹭蹭地上去了,老师又把他塑造成一个好学生的典型。那一年是1985年,在那一年里他就认识到:“一个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很重要,他的一个评价往往影响你的一生。”后来他在中学图书室看《参考消息》,上面有介绍美国的私立学校,当时就想,“《参考消息》都能介绍,说明鼓励我们能够开私立学校。如果我也能办一间,那就很好了”。他决定将来要自己办一个学校,让学生平等自由地学习。中学毕业,他毫不犹豫选择考师范学校,没有同龄人对选择城市或乡村、是否转行的纠结,他就一心要回乡办学。1988年师范毕业后,他先后在几所村里的小学任教。也在毕业的那一年,他去信广东省教育厅,咨询想自办学校的方式,当时还没有任何关于民办教育的法律法规,全中国也没有一所私立学校。他在学校自己的班上推行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他不布置作业,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平时的考试试卷就当做练习发给他们看看,鼓励他们多看课外书,课余还带学生去登山。这样下来,他带的班级成绩不降反升。但是,升学率、教学指标这些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始终让他怀揣出走的想法。1994年,姚泳光家里修房子,他自作主张花了30多万,把房子修成学校的模样。2004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刚刚颁布,他就给市教育局递了筹办申请自建小学的报告。这份申请被县教育局电话拒绝了,认为不符合本地实际,他和学校的关系也因此闹僵了,大家不能理解他这种行为。2007年,他离开了苦守18年的教学岗位,回家办学。日,他把星光学堂的招生广告贴到相邻的三个镇的市场上,明确公开对外招生。一开始村里没有人愿意把小孩送来,说他这是“黑学校”。他就把自己的一双儿女从学校接回来自己教。他的女儿姚天欣当时在上小学五年级,很喜欢去学校上学,被接回来还哭了一阵,儿子姚天南刚上小学一年级,对学校还没有什么印象。现在,姚天欣已经考上大学,她的思想比同龄人超前。姚天南刚刚去县里上初中,姚泳光的要求是:“他自己决定去听听看,我尊重他的选择,告诉他随时可以回来。”姚泳光的本意是希望星光学堂成为一所“乡村微型学校”。“因为现在国家实行撤点并校,我女儿以前去上学每天要走22公里路,浪费时间又不安全。”开办星光学堂后,姚泳光就开始到处交流,去全国各地参加在家上学的研讨会,参观其他学堂的办学经验,“在家上学联盟”是他最常逛的网站,开始有外地的家长把孩子送过来。但本地村民还是不理解,不敢过来。但是他的愿望还是希望能够服务本地乡村的教育。不过目前,他还是没有拿到任何办学资质,不敢多招收学生。而学堂自开办到现在,一共来过两个老师,但后来都因为地理位置偏僻而离开了。现在姚泳光既是校长,又是唯一的老师。苍山学堂:带孩子学习如何去生活文- 本刊记者刘素楠摘要:他想办一所中国式的夏山学校,在这个学校里,孩子们不用考试,不用写作业,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最好的自己。2011年起步的苍山学堂,走的每一步都很艰难。陈阵原是媒体记者,曾自创网络公司。2010年10月,他在天涯社区发帖《逃离北上广爱大理更爱双廊》,讲述了自己逃离北京,在大理的山水中寻找梦想生活和理想教育的过程。“很多时候,在大街上在车上,我疑惑呼吸的到底是空气还是尾气;各种瓶装水和桶装水的负面消息,自来水又太多悬浮颗粒,常常不知道该喝什么水;在菜市场,看到越来越大的各种蔬菜,总会不由自主地浮现转基因的画面。市场的猪肉基本不敢买,只敢吃老家带来的猪肉。据说山东的菜农都夸北京人身体好,天天打这么多农药的菜,北京人吃了就是没事。另外,交通拥挤,空气污浊,北京越来越不再是适合居住的城市。”陈阵早已厌烦了都市生活。大理双廊让他难以割舍。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寻访有名气的学堂、私塾和书院,发现这些孩子们都是开心、快乐的,“眼睛是亮的,活泼自然,比较有礼貌”。他的孩子三年级时,陈阵执意不让孩子继续上传统学校,就是因为每次放学他看到的是“漠然的、灰暗的”眼睛,沮丧的神情。他想办一所中国式的夏山学校,在这个学校里,孩子们不用考试,不用写作业,只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最好的自己。真实的夏山学校(Summerhill school)位于英格兰东萨佛郡的里斯敦村,1921年由教育家尼尔创办。夏山学校施行的是民主的或称自由的教育方式,因实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被誉为“最富人性化的快乐学校”。尼尔在《夏山学校》一书中写道:“八十四年来,我从未见过一个懒惰的小孩,懒惰往往是因为没有兴趣。承认儿童时代是游戏的时代,是天经地义的事。现代文明的罪恶,可以说是不给孩子足够的游戏时间。换句话说,在未变成大人以前,每个小孩都已经被训练成大人了。”陈阵深受触动,流连于大理风花雪月的美景中,他于日创办了苍山学堂。“在这里,孩子们学习如何去生活,而不只是记诵知识,更无需应付考试。”他要让孩子逃离“永无止境的作业、愚蠢的考试和绝望的体制”。在《苍山学堂成长日记》中,可大致窥得孩子们在苍山学堂的生活:上午由大理学院的老师主讲《易经》,教孩子们画八卦,分阴阳,下午是手鼓课,有非洲鼓和阿拉伯鼓。其他时间孩子们自由嬉戏,抓蝴蝶、三国杀、玩蹦床、捞小鱼等。青青在网上看到苍山学堂,被没有考试的教育所吸引,过来当老师。她很快发现,孩子们在读经的时候明显是敷衍,她让陈阵注意孩子们的学习态度。经过半年观察,陈阵认为也许游学的方式更适合自由教育。“人生最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生存,如何与人相处。带他们去看世界,是想让他们看到生存的方式有很多很多种,让他们自己决定是打算主动快乐地生存,还是像绝大部分人那样被动地痛苦生存。”此时,陈阵也与房东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随后,陈阵带着孩子们前往东南亚游学。办学的种种繁琐、遭遇的种种质疑让陈阵感到疲惫,他和孩子前往泰国游学,把苍山学堂交给了青青老师。青青在大理学院上的台湾村租了一栋房子,继续招生。在苍山学堂,住宿生一年费用四万六,非住宿生一年一万八,现在刚招了三个孩子。青青如此形容孩子的生活:“你不打扰别人,自己做自己的事情。或者去爬山,去外面玩、游泳,或者参加古城里有意思的事情,参加摄影展,反正就是生活有缘遇到什么就是什么,看缘分。”张良:未来时代的自主学习文- 本刊记者周执图- 糖罐亦师亦友的张良老师。摘要:不订规矩,不设限,教学计划可以随时更改。这里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堂上张良甚至为了等来学生的一句回答,整整冷场了20分钟。“学习是一个将问题与资源匹配的过程。学生是这个过程的主要参与者。老师不过是进程的引导者,准确地说,是一名教练。”已过不惑之年的张良突然间冒出一个疯狂的想法:要实验一场“有生命”的教育。2012年6月,他在江苏茅山从当地农户手中租下一座两层小楼,简单装修一下,便开始正式招生。“你们这是学校吗?”“不是。”“你们有多少老师?”“就一个。”“你们收多少学费?”“一分钱不要。”前来打探虚实的家长毫无例外地被吓跑了。朋友们劝张良尽早打退堂鼓。可他却胸有成竹。好戏才刚刚开始。自己办教育教育于张良多少有点宿命的味道。1969年,张良出身在一个教育世家。父亲年轻时是湖北当地雷达学校的教官,母亲是一名幼儿园老师。就连两个姐姐和妻子也在高校任职。1991年,张良从中山大学大气科学系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湖北监利县当中学物理老师。他很自然地对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发生了兴趣。“公众关注的大多是教育政策或者家庭教育观,像‘狼爸虎妈’一类,我却很想知道,在学校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他在北京的教育书店里泡了一星期,查阅了大量的专业书籍和资料,越发感觉到了教育圈子的封闭,“那些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整个行业里没有人在研究。”他决定为这个领域编著一本“教育创新”的工具书,既能分门别类,又有研究分析。为此他整理出了一份涵盖了全国各地800多所学校的名单。然后从中筛选出最有代表性的几所,又用了近半年时间,兴高采烈地挨个跑去参观,果然大开眼界。可是遗憾也随之而来:那些课程新颖的学校没有好老师,那些资源丰富的学校找不到合适的教学流程……要是能把这些学校的优点都集于一身,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张良暗自想象着,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脑中渐渐成型。办教育,首先得有生源。关键时候还是得靠“杀熟”。广泛动员下,同事先后给张良介绍来了两名江苏本地学生。有戏了,只要有一个学生,实验班就能开下去。张良暗自惊喜。一位在上海的故人在贵州安顺山区发起过一个名为“阳光助学行动”的公益项目,送来了三个男孩。17岁的王朝国从同学那里得到了消息,也跃跃欲试,一个人从贵州赶来江苏投奔。于是,这五名青春少年构成了实验班的全部阵容。撕书,分类知识九月的茅山,泉水叮咚,山野飘香,正是一年中最舒爽的时光。一项意义非凡的实验便在这里的田间地头如火如荼地展开。第一天,张良给每个人发了一台笔记本电脑,可以随时上网、打游戏。他把正规学校高中三年需要学习的120余本教材,啪一声摊在桌上,鼓励大伙一起动手把它们撕了。学生们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幸福是不是来得有些突然。“其实不是真的撕,只是把它重新分类重组。比如涉及到水污染的知识,地理课和化学课都有涉及,就把它们融合在一起。传统的学科分类太过庞杂沉重,既不适合学生的学习心理,也把老师累得够呛。”他的原则之一便是要打破学科界限,仅以思维习惯和能力培养为依据,把知识完全融合。最终这120本书被重组成了“环境与灾害”、 “工具与产品”、“政治”、“法律”、“传播”、“商业”、“伦理”等28个学习板块。除了“认识论”和“自我规划”作为核心课程,需要全员参与外,其余板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认领。一旦认领成功即被封为“版主”。版主负责组织该板块下的各种专题讨论,制作专题报告,把所学知识传授给他人。每天每个版主都在研究着不同的专题,因为程度不一,领到的任务清单也不一样。当这些不同专题串联到的一起,就构成了一幅知识网络。这是一种完全个性化的学习。不订规矩,不设限,教学计划可以随时更改。这里的一切都是为学生服务的。课堂上张良甚至为了等来学生的一句回答,整整冷场了20分钟。“学习是一个将问题与资源匹配的过程。学生是这个过程的主要参与者。老师不过是进程的引导者,准确地说,是一名教练。”“张教练”的目的很明确,要下一场雨,不是打湿地面,而是能润物无声。他要唤醒的是沉睡在每个孩子心中的力量—好奇心、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自己动手,徒步旅行他还借鉴了世界顶级高中“深泉学院”的做法。这所特立独行的牛仔式大学,坐落在与世隔绝的沙漠中央,在那里,学生每天都要参与耕种和放牧,以保证社区的自给自足。为此,他也给实验班开设了烹饪、运动、创业等实践性课程。每天的一日三餐得由学生们自己动手。每个月实验班要定期举行一次户外拉练,基本要求是负重20公斤在5个小时内徒步20公里。他还一度筹划,想让学生们自己动手,把这栋两层小楼打造成一间乡村旅馆。隔上半年教学地点就会换一换,前脚还在风光秀美的山谷,后脚就一头钻进了石头森林的城市。张良带着学生们在南京、重庆、广州间奔波。一路开着车,到处游游逛逛,体验着完全不同的生活。没有严格的课堂,没有堆积如山的习题和应付不完的考试。一切自由得有些不成体统。对学生而言,唯一压力大概就是毕业前的两大任务:一星期内背着行李,徒步150公里;3个月内自筹经费,穷游地球一圈。更大的棋这些年,脱离体制在家上学的人不在少数,但是能像张良这样,既背道而驰又试图与体制达成某种互动的却不多。他钻研过高中所有教材,研习过各种重点中学的教学方法。为了寻找在广州的办学地点,他和一所私立高中达成合作,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向对方敞开。他还打算向一所广西的公立学校输出自己的教育模式。尽管这两所学校都对他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学生要能在高考中取得不俗的成绩。即便如此,他也面不改色心不跳地接受。张良心中还想酝酿着一盘更大的棋。“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知识每5年就会更新一次。面授最终会被在线教育所取代。现在实验班里的小课程体系正是为了未来移植到网上做准备。我想打造的就是这样一个‘知识搜索的垂直引擎’。我们的功能最终会变成连锁企业的‘中央厨房’。在后台配备学习分析师,通过自动加人肉的搜索办法,把学生的学习问题和资源做出匹配。比如学生只要输入‘海南地球卫星发射基地’后台就可能跳出一段文字说明、一段视频、一段动画等信息来帮助他全方位理解问题。根据他的进度会设置不同的任务,留下学习痕迹。就跟打游戏一样,通过了,下一关自动解锁。只要借助网络,人人都可以实现在家上学。”[责任编辑:刘柏]标签:
分享到:相关新闻:·····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读书我快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