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什么是厄尔尼诺现象以及其产生与洋流分布规律的关系

知识点梳理
是什么?厄尔尼诺现象的原因?厄尔尼诺现象(El Ni?o Phenomenon)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现象。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拉尼娜现象是什么?拉尼娜现象,又称反圣婴现象,是一种和厄尔尼诺现象相反的现象。具体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同时伴有全球性气候混乱的情况。
海流对海洋中多种过程、过程、过程和地质过程,以及海洋上空的气候和天气的形成及变化,都有影响和制约的作用: 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讲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鱼类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诱饵;两种洋流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活动, 使得鱼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规模渔场,如纽芬兰渔场和日本北海道渔场;有些海区受离岸风影响,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从而形成渔场,如秘鲁渔场。 1。爱尔兰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温度当然会高了。 2。纽芬兰渔场主要是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交汇形成的。
区域定位是指在试题中迅速确定题目给定的文字、图像信息所处区域的位置及其与定位标志物的方向。区域定位的基础是定位标志物,包括地理坐标系、典型地理事物。区域特征是一区域区分于其他区域的突出地理特点,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通过比较获得其主要内容,主要是概括区域特征,如气候、地形、水文、经济、人文状况等。区域定位的含义准确确定区域的位置,需要熟练运用以下与区域位置表述相关的词语。例如:中国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部分为中纬度北温带,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唐山位于河北省的东北部等。备考中需要学生依照例子分别表述世界十三个地区、八个国家的位置。看懂世界区域划分图定位标志物1.地理坐标系地理坐标系在题目中用来确定区域的绝对位置,包括定位点(南、北极点、地心)和定位线(经纬线)。备考中要建立思维地球仪,在自己头脑中构建经纬网(仪),试着(2)海岸线海岸线作为区域定位的重要标志,如岛屿、群岛、半岛、海湾、海峡的海岸线形状特点在高考中时有体现。(3)河流干流形状河流特征是区域考查的重点,河流干流形状,在区域定位中,常常作为标志物。上述除了定位标志物以外,的地理事物,如世界、中国地理之最,在区域定位中用到的比较多。巴尔喀什湖、五大湖、青海湖、鄱阳湖、贝加尔湖、咸海、里海、维多利亚湖等湖泊;马荣火山、富士山、长白山、乞力马扎罗山、维苏威火山、圣海伦斯火山等火山;世界以及各地区的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等);白金之国、白银之国、千湖之国等地理称呼的地区。这些地理事物附近因为其突出的地理特征而为世人关注,掌握得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文化素养。在区域定位和特征比较中,是思考问题的比照物。在经纬网格上想象七大洲、四大洋的大致位置,主要国家和地区及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并按照特点,在大脑中想象上述地球的自转运动,在运动过程中,依阳光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规律,想象晨昏线与夹角的变化。(解答区域定位题目的基础)2.典型地理事物(1)边界线边界线作为线状地理事物,高考试题中主要涉及政区界线和自然地理界线。政区界线主要包括七大洲界、八个国家(日本、印度、埃及、德国、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自然地理界线主要包括重要等值线(如我国冬季0℃等温线和200mm、400mm、800mm等降水量线等)和重要地理事物分界线(如季风区、非季风区分界线,内、外流区域分界线,农区、牧区分界线,地形阶梯分界线等)。结合地图册将大陆轮廓、洲国界两种界线描一遍并熟记形状;在中国政区图上描绘我国省级行政区界线并熟记;重要自然地理界线在地图上找出,头脑要明确。区域地理要素的内涵区域主要地理要素包括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自然地理要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地质、土壤等。人文要素主要包括农业、工业、交通、城市、旅游、文化、政治、经济、历史等。地理要素的具体内涵总结如下: 区域特征的比较与描述地理高考区域题目的考查点往往落实到区域的特征比较和区域描述上。在掌握基本地理事物位置的基础上,深刻分析区域地理要素的内涵,通过比较理解区域特征,区分区域差异是区域地理知识学习的最高境界。区域定位是区域比较的前提,区域特征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集中表现在准确定位基础上的区域描述上。描述一个已定区域的特征,宜逐一分析区域的各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将重点放在要素特征及其与区域内另外要素的相互关系上。如世界十三个地区、八个国家的诸因素的比较等等。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厄尔尼诺现象是热带海洋洋流与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读图回答。1...”,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北太平洋海域附近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问题。(1)比较图中A、B两地的年降水量,其中较多的是_______地,其降水较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C、D两地的气候类型、特点及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从C地到D地的航线多沿较高纬度航行,而从D地到C地航线多选择沿较低纬度航行,简要分析&&& 两种航行路线的利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判读图中①、②地附近分布有世界著名大渔场的是其中哪一地?并解释其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是某海域表层海水等温线示意图。图中纵横直线分别表示经纬线,曲线表示表层海水等温线,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洋流是_______(寒流、暖流)。(2)图中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差为5°,经过A点的纬线的纬度为20°,当“北京时间”为日&&& 8时,B点的标准时为是7月6日19时,那么B点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该图位于太平洋,则图中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____,在该洋流附近能够形成著名渔场的原因&&& 是:________流的存在。(4)“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可能给该地区带来的危害是:____________。(5)若该图位于印度洋,受该洋流的影响沿岸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____。(6)若该图位于大西洋,该洋流附近航线上主要运输的大宗货物是__________,运输该货物的出发地是&&& _________,目的地是________、________。
读世界局部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图,回答问题。(1)比较A、B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比较图中C、D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分析其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C到D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航行,简述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厄尔尼诺现象阅读答案_九年级_中学数学网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厄尔尼诺现象阅读答案
&&&&&&&&&&★★★
厄尔尼诺现象阅读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更新时间: 11:00:10
厄尔尼诺现象
①在南太平洋的东岸,即南美洲的厄爪多尔、秘鲁等国的西部沿海,著名的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经这里,与赤道流(暧流)相遇,形成了世办上著名的渔场。这里的鱼产量曾占世界海洋鱼类总产量的1/5左右。但是近几十年来,约每隔27年,秘鲁渔场便发生一次海洋生物浩劫,鱼死鸟亡,渔业大幅度减产,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意为“圣婴”,即上帝之子。
②厄尔尼诺出现时,不仅秘鲁沿岸的气候突然变化,其他许多地方的气候也一反常态:该热的地方不热,该冷的地方不冷;该下雨的地方赤日炎炎,焦土便地,一向少雨的地方却大雨滂沱,洪涝成灾。这是什么原因?
③原来厄尔尼诺来临是,海洋温度会变得异常高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打破了大气环流中热量、水流等动态平衡分布,使全球的气候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厄尔尼诺出没无常,很难找到它的规律。20世纪以来,它出现了17次,每次都使全球许多地方的气候来了个改变。如1972年厄尔尼诺出现时,热带和亚热带许多地方就经历了一场百年少有的寒流,1976年我国东北收回成命反常的低温气候,造成粮食减产。1982年、1983年,厄尔尼诺再次来临,这次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东太平洋海水升温最高达6°C―9°C,对全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灾害频频发生,如印度出现特大干旱,秘鲁发生雪崩。这一次,厄尔尼诺在全世界造成大约1500人死亡和至少1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进入20世纪90年代,厄尔尼诺更是频频光顾,造成全球气候异常。
④那么为什么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呢?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太平洋赤道带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失去了平衡的缘故。这时,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暧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于是发生海水增温、海水抬高的现象。
1、第②段划线部分主要说明厄尔尼诺现象对气候产生&&&&&&&&& 影响(1分)
2、厄尔尼诺现象是如何形成的?(2分)
3、这篇文章采取了逻辑顺序,具体说是&&&&&&&&&&&&&&&&&&&&& 。(1分)
4、第2自然段“这是什么原因呢?”在文章结构上起&&&&&&&& 作用。(1分)
5、请概括第3自然段的主要内容。(1分)
6、第4自然段主要运用了&&&&     、 &&&&&&&&&&& 的说明方法。(2分)
7、第4自然段中带点的“大约”“至少”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8、厄尔尼诺频频光顾造成严重影响,我们该如何面对呢?(2分)
试题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没有了
【字体: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挥舞翅膀的黑天鹅:一文读懂厄尔尼诺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扑克投资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本文为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副教授,惠凤鸣在民生宏观“百家访谈”实录,首发于清友会(ID:Gingyoutalk),由扑克投资家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扑克导读:自今年3月入汛以来,我国南方地区强降雨天气不断,据统计,今年汛期的降雨量已经创下1974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比1998年还要高出近30%,南方各地的抗洪压力骤然上升。谁是这种反常天气的幕后黑手?厄尔尼诺是不可忽视的变量。本轮厄尔尼诺是历史上最强的一次,超过1997年。厄尔尼诺的次年一般是极端天气灾害爆发的期,比如1998年的洪涝灾害。本轮厄尔尼诺在2015年11月达到顶峰,2016年防灾压力会不会骤然上升?对各地影响有何区别?对通胀尤其是食品价格影响几何?会不会成为今年中国经济的黑天鹅?  本期嘉宾:惠凤鸣,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院副教授  主持人:朱振鑫,研究院宏观经济组组长  以下为访谈实录  朱振鑫:您能否简单的给我们科普一下厄尔尼诺现象?  惠凤鸣:厄尔尼诺现象指发生在赤道(,)中东部的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偏暖现象。我们知道,热带海洋地区接收太阳辐射多,海水温度相应较高。在热带太平洋海域,由于受赤道偏东信风牵引,赤道洋流从东太平洋流向西太平洋,使高温暖水不断在西太平洋堆积。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下层上升涌流补充,从而使这一地区下层冷水上泛,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正常情况下,西太平洋大气上升运动强,降水丰沛,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大气为下沉运动,降水量极少。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东南信风减弱,就会造成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泛减少或停止,加上赤道西太平洋海域的暖海水流向赤道东太平洋,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结合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向南移动的影响,大气-海洋相互反馈,数据统计表明,海水表面温度升高 1℃,就会导致海面上空的大气温度上升 6℃,从而造成大气环流异常。局部大气在循环时发生变化,影响整个大气环流,最终形成一个新平衡,影响全球的天气,也会带来全球范围的灾害性天气,如洪水、干旱、高温等。厄尔尼诺现象平均5-7年发生一次,给全球气候、经济和环境等带来重大影响。
  厄尔尼诺的监测指标,主要包括各区的Nino 指数、南方涛动指数(SOI)、信风指数、哈德莱环流和瓦克环流指数等。各个国家对厄尔尼诺现象的评判标准有一定差别,但都是基于太平洋海域海水温度进行判断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以NINO综合区(NINO1+2+3+4)海温距平指数为厄尔尼诺事件的标准,当海温距平指数大于等于0.5℃且持续时长6个月(期间允许1个月未达标),或者海温距平指数连续5个月大于等于0.5℃且5个月指数之和不低于4. 0℃,则判定为厄尔尼诺事件。
  国家气候中心ENSO监测表明,从月,当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温度已经持续6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以上,表明一次新的厄尔尼诺事件正式形成。本次厄尔尼诺现象持续时间长,在2015年11月达到峰值,之后从2015年12月以来持续减弱。2016年3月初相比2月初,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整体明显下降,赤道中西太平洋次表层冷水明显向东扩展,达到120°W附近。从目前来看,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基本结束。但是这次事件的强度高、时间长,所有区域的Nino1、Nino2、Nino3、Nino3.4等指标大于或等于1.2℃,部分地区的指标甚至高于2℃,这种现象只在年出现过。一般来说,厄尔尼诺的影响将会在顶峰的次年有明显表现,本次厄尔尼诺的高峰点在2015年11月,则今年应该在各方面警惕厄尔尼诺的影响。  朱振鑫:本轮厄尔尼诺现象的大概过程?和历史上有什么不一样?  惠凤鸣:厄尔尼诺是“遥相关”事件之一,区域性单个事件可以对全球其他地方产生重要影响。在太平洋海面,底层大气驱动海水涌动,地球自转偏向力带动下,在北半球水流方向向风的右侧偏转,南半球则向风的左侧偏转。在南太平洋东侧盛行东风,将海水吹离海岸,表层下的低温水上浮以保持平衡。在赤道两侧分别盛行东北信风和东南信风,表层海水向两侧流动,也会产生冷水上翻现象。赤道太平洋盛行偏东风,大洋表层暖流被输送到西太平洋,西太平洋水位比东太平洋高约40厘米,水温比东太平洋高出3-6℃。这是正常情况下的表现。  但是厄尔尼诺发生时,信风减弱,西高东低的海面形势不能维持,西太平洋暖水层变薄,赤道东太平洋涌升流减弱,暖水则占据在赤道中、东太平洋一带,赤道和东太平洋水温升高,导致东太平洋气压下降,信风更弱,这种现象持续6个月左右,海洋水汽提升,导致局部大气不平衡,造成大气环流异常,大气也需要一个平衡,进而影响整个大气环流,最终形成一个新平衡,形成全球范围的灾害性天气,通常导致该热不热该冷不冷等反常天气现象,如东南亚、和在多雨的季节发生干旱、冬季季候变暖等。  厄尔尼诺的影响在次年有明显表现,本次厄尔尼诺始于2014年9月,大约在今年5月结束,高峰点在2015年11月,符合厄尔尼诺一贯的时间路径。本次厄尔尼诺影响将持续至夏秋季,可能对我国气候产生一定影响。
  本次厄尔尼诺的特殊性在于,持续时间超长,强度为1950年以来最强之一。厄尔尼诺规模有大有小,规模较小的年份发生在91-94、09-2010年,规模较大的年份为、14-16年。1982-83年和1997-98年持续时间分别为14个月和13个月,此次厄尔尼诺维持20个月之久;97-98年年海温比常年平均值偏高的峰值分别为2.8℃和2.6℃,此次厄尔尼诺为2.9℃。
朱振鑫:从全球来看,厄尔尼诺主要会产生什么影响?  惠凤鸣:从全球范围看,厄尔尼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赤道以及赤道沿边地带气候反常。直接影响严重的主要是太平洋赤道地区国家,包括南美洲的、等,澳大利亚,印度,东南亚的印尼、马来亚等,非洲南部等。间接影响的国家为中国、等。其中,东南亚、澳大利亚、印度以及非洲南部地区干旱,巴西和北美洲多雨,中国则表现为北方干旱、南方多雨。  首先看直接影响,厄尔尼诺直接导致全球大气异常变化,继而导致气候异常,出现洪涝、干旱灾害。从历史经验看,在厄尔尼诺现象中,南美洲的、亚马逊流域等地暴雨成灾;澳大利亚、印度和东南亚等地干旱异常,森林火灾不断。  其次,反常的天气对于农作物生产、基础设施建设、金属开采等具有直接影响。厄尔尼诺发生时,可能导致东南亚的橡胶和棕榈油减产、巴西和印度的蔗糖减产、澳大利亚小麦减产、阿根廷和美国的大豆增产。澳大利亚、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出现干旱,澳大利亚是第二小麦出口国,东南亚的印尼、马来自亚和非洲的棕榈油产量占世界88%左右,美国是第一大豆出口国。 还有一些金属开采会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产铜大国智利和秘鲁会因洪涝减产,印尼、等产镍大国会因干旱缺水妨碍开采。基建方面,亚洲开发银行预测,2010-50年东亚国家每年 GDP 的 0. 3%被用于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每年需要 440 亿美元防范极端天气对基础设施的影响,如道路和排水系统等。  第三,间接方面将对农业依赖型经济、一些供应链、黄金等通胀避险资产等产生影响。一般厄尔尼诺开始时市场便会有一个预期,在厄尔尼诺现象3-6个月,棕榈油、白糖、小麦、天然橡胶、部分等会迎来牛市。粮食等(,)价格上涨会引起农产品占比较高等国家CPI的提升,对于进口依赖性强的国家可能产生输入性通胀。继而黄金等通胀规避资产价格会提升。  朱振鑫:从历史来看,对中国的各个地区有什么影响?  惠凤鸣:厄尔尼诺打破了赤道地带的大气环流系统,导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继而打破中国原有的降水带移动,原来中国降水带从南向北移动,直到东北地区,厄尔尼诺导致降水在南方地区停滞不前,造成南涝北旱状况。  从历史上看,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次年,可以用“南涝北旱”四个字来总结。厄尔尼诺次年,我国长江或者淮河流域易发生洪涝,有的年份是淮河流域洪涝,有的年份是长江流域洪涝,有的年份则是长江以南地区降水偏多。  选取年广州、南京、南昌、杭州和福州五个城市平均降雨量指标,这五个地方为厄尔尼诺影响较大的区域。三大最强厄尔尼诺来看,1983年五大城市平均降雨量为1757.73mm,仅次于2010年的1896.6mm和2015年的2073.44mm,较上年提升26.68%;1997/98年平均降雨量分别为1644.39mm和1704.62mm,年降雨量增.8%,虽1997/98年增幅不大但这两年基数较高,降雨量位列1980年以来第9和第7位;2015年平均降雨量首次突破2000mm(2073.44mm),达到历史峰值,较去年大幅增长45%。2015年,五大城市降雨量大都为2014年降雨量的近两倍。  在弱厄尔尼诺发生年间,5大城市平均降雨量仍然有明显的厄尔尼诺相关性,大城市平均降雨量的增速为32.96%;1993-94年增速11.78%;2004-05年增速20.43%;2009-10年增速33.9%;2011-12年增速30.63%。
  今年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已经初现,南方暴雨频率提高,北方则持续高温干旱。  今年我国入汛期提前,长江中下游以及以南地区雨量同比大幅提升,、、、、、、安徽、降雨量飙升,最大点雨量200-300毫米,很多主要河流发生超警以上洪水,60余条小河流发生超警洪水,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鄱阳湖等水位较常年高2-3米。其中,4月以来,太湖流域平均降雨量392毫米,为1961年以来同期(历史同期189毫米)最多,入汛水位居历史同期最高。  今年以来,北方冬麦地区旱情严重,面平均降水量较同期减少2成,仅51毫米,其中、、、等冬麦生产区减少3到6成,3月以来河北、山东和山西等地降水量较同期减少7成。据统计,受旱地区主要分布在山西、山东、河北、、等地。目前,财政部下达5.05亿元应急度汛资金,中央和地方防汛抗旱应急抢险物资达历年最多,这也侧面反映出防汛抗旱的压力之大。  朱振鑫:从目前的情况看,本轮厄尔尼诺的影响是否符合预期?有哪些迹象值得关注?  惠凤鸣:本轮厄尔尼诺除了持续时间较长和强度剧烈之外,从时间和趋势上看基本与历史相一致。基本从每年年初开始到11-12月达到高峰,继而在次年5-6月消耗殆尽。  2015年是现代气象记录中近10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一年,如下图所示,相比1997-98年气温最高的九个月,2015-16年这九个月气温均有不同程度提升。不排除全球变暖的影响,也与发生的超强的厄尔尼诺有关。整个2015年南美洲、太平洋中东部、(,)西部以及印度洋很多地区都创下了新的海表温度记录。有气象专家表示,此次厄尔尼诺到达极强级别,监测指标已超过1982-83年记录,2014年出现的厄尔尼诺应该是2015年天气最热的罪魁祸首。高温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和各种极端天气值得关注。
  2015年末,南美发生近十年不遇的最强降雨,阿根廷、巴西等四国许多城镇被淹没,直至2016年1月仍处于警戒阶段,其中巴拉圭水位高涨7米多,十几万人流离失所。大量电路等基建损坏,许多人在黑暗中度过圣诞节和新年。我国南方区域已经出现多雨迹象,因此我们需要预防南方地区的洪涝灾害。  另一个方面就是极端天气对于农产品价格等影响,当厄尔尼诺强度达到一定强度,农作物价格会出现波动区间。关注厄尔尼诺影响区域产品供给情况,如巴西、澳大利亚、印尼、、印度、非洲等,涉及到的产品包括小麦、大豆、咖啡、棕榈油、橡胶、棉花等。在2015年,东南亚已经出现大米等农作物减产,菲律宾已经出现大米自供不足现象。  更远一点关注黄金价格。2000年之前,尤其是80-90年代,除1998年金融风暴,世界经济处于恢复与发展时期,商品价格处于均衡状态,在厄尔尼诺发生年黄金价格大幅上涨,在厄尔尼诺次年下降。2000年后,黄金价格与厄尔尼诺发生并无太大关联,一直处于增长状态,因为2000年后世界经济活力释放,中国、印度等高速发展对于大宗商品、金属、能源、黄金等需求大涨,迎来黄金的超级周期。但是近期世界经济放缓,库存增加,由于各种因素叠加,黄金是否能够持续超级周期值得商榷。  朱振鑫:98年洪涝灾害和97年的厄尔尼诺是否有直接关系?传说中的次年洪涝风险的确存在吗?  惠凤鸣:首先,我们并不否定洪涝灾害有多方面因素造成,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认为98年洪涝灾害与97年的超强级别厄尔尼诺是有直接关系的。  1997年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至历史高峰,赤道东太平洋国家出现严重水灾、山洪和暴风雪,阿根廷、智力、秘鲁等国无一幸免,在太平洋东海岸海滩上出现大量鱼和海鸟等实体,大量动物尸体腐烂使得海水变黑,将海面船只水下部分染黑,并顺着大气产生黑色的烟雾,给当地带来极大的影响。在非洲南部出现严重干旱,500万人面临饥荒问题。印度和东南亚地区印度尼西亚等陷入严重干旱,森林大火蔓延。中国长江流域则出现了严重洪水灾害,这个大家应该记忆犹新。  近一百年以来,超强厄尔尼诺主要有三次(包括这一次),前两次均发生了世界各地严重的洪涝和干旱等气象灾害,此次厄尔尼诺在中国南涝北旱现象初现。根据历史记录,规模强度稍弱的厄尔尼诺发生的次年也大都发生了洪涝等灾害。因此我们认为次年洪涝风险不可小觑。  朱振鑫:有人说本轮厄尔尼诺是历史上最强的一次,比97年还要强,这是否意味着今年的风险大于98年?  惠凤鸣:根据3次超强厄尔尼诺对比来看,持续时间分别为14、13和20个月;海温比常年偏高的峰值分别为2.8℃、2.6℃和2.9℃,海温比常年偏高累计值分别为21.5℃、23.1℃和26.9℃,这其中海温比常年偏高累计值考虑时间因素、峰值问题等,本次厄尔尼诺很多方面已经达到历史峰值。  并不能断定今年的风险大于98年,因为大气环流要受制于多方面的影响,并非单一因素就可以下决定。就好比如此,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迄今在科学界仍未有定论,有人论证厄尔尼诺源于太平洋海底火山喷发或者地壳断裂产生的熔岩的热传递作用;有的人认为是因为地球自转速度不均导致;有的人认为与太阳黑子运动有关。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厄尔尼诺强度问题就判断影响大小问题,在规模不大的厄尔尼诺中也出现过严重的洪涝灾害等。  朱振鑫:有人说现在我们有三峡工程,和98年的时候情况完全不一样,这种说法是否站得住脚?  惠凤鸣:这种说法并不能够完全成立。三峡工程确实有助缓解洪涝灾害,但是三峡的库存量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蓄水。  朱振鑫:厄尔尼诺会对农产品价格和CPI造成哪些影响?是否会显著改变CPI的趋势?  惠凤鸣:厄尔尼诺可能引发干旱和洪水等异常天气,损害赤道附近的粮食和经济作物产量,厄尔尼诺强度达到 1.0 以上时,许多农作物价格会出现波动区间,棕榈油、大米、咖啡、可可和白糖等农产品都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1982年的厄尔尼诺曾导致马来西亚棕榈油价格由650令吉/吨上涨到1750令吉/吨,涨幅达169%。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对33个国家厄尔尼诺影响进行调研后,认为厄尔尼诺结束后粮食等大宗商品一般会上涨,在最近的5次厄尔尼诺期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价格平均上涨 10%。  厄尔尼诺期间铜、镍等有色金属也有显著上涨。其中智利和秘鲁是产铜大国,洪涝灾害会影响正常开采,而印尼和菲律宾则是产镍大国,严重依赖水、电资源,干旱也会推升其价格,法国(,)提出厄尔尼诺大宗商品指数,1990年以来厄尔尼诺年镍价平均上涨13%左右。  但在大宗商品市场,预期有很大作用,一般厄尔尼诺发生3-6个月市场就已产生预测导向,如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出现部分大宗商品热潮现象。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等需要一个成长周期,因此厄尔尼诺次年会有明显涨幅。  与此同时,并不是所有大宗商品价格都会上扬,大豆价格在1997-98年额厄尔尼诺现象中就下降了4%左右,这是因为美国是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厄尔尼诺给美国带来丰沛的降水,降水期正好为大豆生长的灌浆期,有助于大豆增产。  综合考虑,厄尔尼诺影响区域在于赤道地区国家,影响大宗商品的种类并不是特别多,且存在部分增产现象,因此厄尔尼诺导致大宗商品价格上扬只是在于几个领域,价格上涨趋势也不会持续太久,影响价格的因素关键还是看供需。因此,厄尔尼诺对CPI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若有也是在于那些农产品依赖性强的国家,持续时间不会很长,如印尼、菲律宾食品占据CPI的40%-50%。厄尔尼诺对于中国CPI的影响不大,一方面中国粮食市场并没有与世界接轨,中国还是第二大小麦生产国;另一方面在于农业在中国经济占比不大。  清友会注:  历史上每次厄尔尼诺对我国农产品和CPI的影响情况以2000年为分水岭,2000年之前厄尔尼诺影响不显著,2000年后厄尔尼诺对我国农产品价格和CPI有影响但幅度不大。在年各类农产品价格和CPI走势中,需剔除1988年和1993年的大幅波动影响,主因为1988年价格改革失败以及1992年左右高达近20%的供需双向通货膨胀。  农产品方面,三次超大型厄尔尼诺中,1982-83年的厄尔尼诺,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增速分别为2.15%和1.08%;1997-98年厄尔尼诺两者增速分为-3.66%和-5.03%(包含1998年通缩影响);2014-16年厄尔尼诺两者增速为1.87%和-2.26%。2000年后,农产品价格波动比较大的品类为棉花、油料、大豆以及糖料等,波动高位与厄尔尼诺相吻合,2000年后规模较小的厄尔尼诺发生在、、以及年,厄尔尼诺发生次年,除2005年外(2005年大部分农产品全线下跌),农产品价格均有小幅提升。
  CPI方面,2000年之前除1988年和1992年特殊因素影响,厄尔尼诺并无直接显著影响。2000年后,除2005年,在厄尔尼诺发生次年CPI均小幅上涨,2003年、2005年、年CPI分别上涨2.02%、-2.02%、3.25%、4.03%。  此次厄尔尼诺(2014年9月-2016年5月)发生以来,2015年CPI较2014年下降0.55个百分点,2016年CPI较2015年有明显增势。排除经济周期影响,2016年是厄尔尼诺高峰次年,根据历史经验,厄尔尼诺将小幅助涨2016年CPI。
  厄尔尼诺发生时,防洪抗旱措施愈加完善,但并不是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因子之一。三大超强厄尔尼诺现象中,1982年中国货币政策并不独立,直到1984年国家经济体制由计划管理变为以国家调控为主的宏观管理,中国人民银行有一定建议权,后逐步成熟开始推行货币政策。1998年,经过财政和后经济暂时走弱,央行实行宽松货币政策,3次下调利率水平。2015年厄尔尼诺仍不是货币政策的考虑因素,在去杠杆完成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面临经济结构调整等诸多问题,维持稳健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  朱振鑫:除了厄尔尼诺,近两年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气象风险?  惠凤鸣:遥相关事件与我们息息相关。我是研究海冰的,比较关注全球变暖引起北极冰雪融化的影响。北极海冰面积几乎每10年就减少了12%。最近几年夏季北边海面海冰融化后,几乎无冰,通畅无阻,这就为东北航道的开通带来便利。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是从太平洋穿过白令海峡到达欧洲和北美洲的两条北极航道,是连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便捷航道,但西北航道经过北极群岛,岛屿众多,海冰类型复杂,目前并不通畅。
  与经过苏伊士运河去欧洲相比,东北航道航程缩短约30%,时间缩短约7天,成本与经过马六甲海峡一样,最重要的是货期缩短,品种增加。最近俄出台新的措施,为东北航道的开通运行提供了更大的方便,新规定主要是将破冰船强制引航制度改为许可证制度,尤其是给出了具体的、可操作和可预期的独立航行许可条件,使得外国船只独立航行成为可能。2013年“永盛轮”单向航行完成了我国商用船舶在东北航道的处女秀,2015年双向航行完成了东北航道航行,今年还有一次东北航道行驶计划,这些航行为我国商用船舶在北极航道的航行积累了数据,为将来充分利用东北航道的提供了经验。环北极有8个国家,且都是发达国家,货期和航程等因素会带来新的利润洼地,当北极航道常态化后,将对世界贸易格局产生颠覆性影响。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扑克投资家
(责任编辑:柳苏源 HN091)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挥舞翅膀的黑天鹅:一文读懂厄尔尼诺对经济周期的影响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洋流分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