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7-(9.7+3.9)

您现在的位置:&>>
2008年第四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稿件来源: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
字体大小:【】【】【】
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对全国99个城市[1]的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信息进行了统计分析。这些城市分布在全国各大区域,拥有市区人口约1.7亿,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人口的44%;拥有市区从业人员(含城镇个体劳动者)4811万人,约占全国地级以上城市市区从业人员的49%。
99个城市的地区分布情况
石家庄 太原  阳泉 赤峰 廊坊 秦皇岛(6个)
沈阳 大连 本溪 鞍山  长春 通化
佳木斯  牡丹江
大庆 抚顺白城 白山 齐齐哈尔 辽源  吉林 四平
上海 南京 苏州 无锡 南通 徐州 常熟  绍兴  温州
福州 三明 南平 新余 青岛 淄博 烟台 潍坊 威海 合肥 蚌埠 芜湖 厦门 泉州 萍乡 景德镇 东营 盐城
安阳 许昌 武汉
黄石 十堰 宜昌
襄樊 潜江 株洲
湘潭 岳阳 郴州
衡阳 桂林 汕头
海口 长沙 郑州
荆州  佛山 洛阳
重庆  成都
泸州  宜宾
贵阳 昆明 玉溪 昭通 曲靖 保山 德阳 兴义
库尔勒 吐鲁番
石嘴山(15个)
报告中所统计的数据为这些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构所采集的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均为本季度有效数。99个城市中,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招聘各类人员约352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约417万人,求人倍率
分区域,东、中、西部的求人倍率分别为0.89,0.82、0.86;在东部地区,珠江三角洲、闽东南、环渤海地区的求人倍率分别为0.97、0.95和0.9。
在本季度与上季度相同的88个城市中,本季度的需求人数、求职人数分别比上季度减少了74.6万人和38.6万人,各下降了18%和8.8%。分区域,东部地区城市本季度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比上季度减少了67.6万人和45.9万人,各下降了27.9%和18.6%;中、西部城市本季度的需求人数略有减少,分别下降了5.3%和2.0%,求职人数略有增加,分别比上季度增长了1.1%和8.7%。在东部地区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闽东南、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劳动力市场中的需求人数下降幅度较大,分别比上季度减少了14.9万人、36.1万人、16.1万人,各下降了30.3%、29.7%和26.1%;闽东南、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劳动力市场中的求职人数分别比上季度减少了11.3万人、29.7万人、4.6万人,各下降了24.1%、21.7%和8.4%。
在本季度与2007年第四季度相同的83个城市中,本季度需求人数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2.5万人,下降了9.3%,本季度求职人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4.5万人,增长了4.1%。分区域,东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本季度的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下降幅度较大,分别减少了51.3万人和21.6万人,各下降了24.4%和10.4%,中、西部地区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略有增长,中部地区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增加了16.4万人和27.6万人,各增长了22%和34.1%;西部地区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需求人数和求职人数分别增加了2.4万人和8.5万人,各增长了3.8%和12.2%。在东部地区城市劳动力市场中,长江三角洲、闽东南和环渤海地区劳动力的供求下降幅度较大,其需求人数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0.5万人、5.2万人、8.6万人,各下降了31.3%、26.7%和15.2%,求职人数分别比去年同期减少了20.2万人、2.7万人和1.3万人,各下降了15.1%、20.1%和2.4%。
表1. 供求总体情况
需求人数(人)
求职人数(人)
与去年同期
 相比变化
本期有效数
2008年第四季度全国99个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总体而言,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的供给依然大于需求;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劳动力市场中用人单位的需求人数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求职人数与上季度相比有所下降,但与去年同期相比仍有较大幅度增长。
2.以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需求结构相对稳定;与上季度相比,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
从行业需求看,78%的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以上各行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26.2%、16.6%、13.2%、10.3%、6.5%和5.2%。其中,制造业和建筑业的用人需求分别占第二产业全部用人需求的75.5%和15%,二者合计为90.5%;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用人需求分别占第三产业全部用人需求的26.8%、21.3%、16.6%和10.5%,四项合计为75.2%。
3.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既是用人需求的主体,又是求职人员集中的职业。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设备操作工、专业技术人员的求人倍率较高,分别为0.96、0.89和0.86。
4.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所占比重为51.6%,外来务工人员的比重为34.9%。与上季度相比,失业人员的求职比重上升,外来务工人员特别是外埠人员的求职比重下降幅度较大。
5.分性别,女性的求人倍率略高于男性;分年龄,25–34岁年龄组的求人倍率高于其他年龄组;分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职高、技校、中专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较高。
6.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求人倍率较大,分别为1.94、1.81、1.57。
二、产业、行业劳动力需求状况
本季度99个城市第一、二、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依次为3.4%、34.7%和61.9%。从总量结构看,第三产业的用人需求依然占主体地位。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分别下降了3.3和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2.7和0.9个百分点。(见表2)
表2.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需求人数(人)
所占比重(%)
与上季度相比
需求变化[3]
与去年同期相比
需求变化[4]
从行业需求看,78%的企业用人需求集中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以上各行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为26.2%、16.6%、13.2%、10.3%、6.5%和5.2%。其中,制造业和建筑业的用人需求分别占第二产业全部用人需求的75.5%和15%,二者合计为90.5%;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用人需求分别占第三产业全部用人需求的26.8%、21.3%、16.6%和10.5%,四项合计为75.2%。
第二产业中,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制造业的需求比重分别下降了4.7和3.8个百分点,建筑业的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各行业中,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批发和零售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0.7和0.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增长了0.4和1.4个百分点,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的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1.9和1.2个百分点;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下降了0.5和1个百分点。(见表3)
表3. 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需求人数(人)
所占比重(%)
与上季度相比
与去年同期相比
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批发和零售业
住宿和餐饮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
三、用人单位需求状况
从用人单位看,96.2%的用人需求集中在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比重仅占0.8%,其他单位的用人需求比重为3%。
在企业用人需求中,内资企业占75.9%,其中以私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用人需求较大,所占比重分别为26.6%、22.5%和9.6%,国有、集体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仅为6.8%;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为6.1%;外商投资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为8.1%;个体经营的用人需求比重为9.9%。
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内资企业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3.2和2.3个百分点,外商投资企业的需求比重分别下降了1.5和1个百分点,港、澳、台商投资企业的需求比重分别下降了2.3和1.2个百分点。(见表4)
表4. 按用人单位性质分组的需求人数
需求人数(人)
所占比重(%)
与上季度相比
与去年同期相比
  内资企业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股份合作企业
    联营企业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私营企业
    其他企业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外商投资企业     
  个体经营
四、职业供求状况
从各类职业的需求状况看,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是用人需求的主体,所占比重分别为31.1%和35.2%,二者合计约占全部用人需求的66.3%。此外,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用人需求也比较大,所占比重分别为12.2%和10.1%。
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的需求比重分别上升了2.1和0.4个百分点;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需求比重比上季度下降了1.7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个百分点。
从求职情况看,求职人数相对集中的职业也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商业和服务业人员,所占比重分别为28.3%和29.3%,两者合计约占总求职人数的57.6%。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求职比重分别为13.9%和11.5%。
与上季度相比,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求职比重分别下降了0.1和1.5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商业和服务业人员和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的求职比重分别上升了0.1和0.7个百分点。
从供求状况对比来看,各类职业的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求人倍率均小于1,其中,商业和服务业人员、生产设备操作工、专业技术人员的求人倍率较高,分别为0.96、0.89和0.86;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求人倍率较低,分别为0.55和0.59。(见表5)
表5. 按职业分组的供求人数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百分点)
单位负责人
专业技术人员
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
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
五、求职人员分类状况
在所有求职人员中,失业人员
与上季度相比,失业人员的求职比重上升了3.1个百分点,其中,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求职比重下降了0.1个百分点,就业转失业人员的求职比重上升了2.3个百分点,其他失业人员的比重上升了0.9个百分点;外来务工人员的求职比重下降了2.5个百分点,其中,本市农村人员的求职比重上升了1.1个百分点,外埠人员的求职比重下降了3.6个百分点。
与去年同期相比,失业人员的求职比重下降了3.2个百分点,其中,新成长失业青年的求职比重下降了0.1个百分点,就业转失业人员的求职比重下降了4.4个百分点,其他失业人员的比重上升了1.3个百分点;外来务工人员的求职比重上升了4个百分点,其中,外埠人员的求职比重增长了3.9个百分点。(见表6)
表6. 按求职人员类别分组的求职人数
求职人员类别
求职人数(人)
所占比重(%)
与上季度相比
与去年同期相比
新成长失业青年[7]
其中:应届高校毕业生
就业转失业人员[8]
其他失业人员
本市农村人员
六、招聘、应聘条件状况
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需求看,67.3%的用人需求对求职者的性别有明确要求;其中,对男性的需求比重为35.1%,对女性的需求比重为32.2%。
从求职者的性别结构看,男性的求职人数多于女性,所占比重分别为55.1%和44.9%。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男性的求人倍率为0.82,女性的求人倍率为0.88。(见表7)
表7. 按性别分组的供求人数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的年龄要求看,85.9%的用人需求对劳动者的年龄都有所要求。16–34岁之间的劳动者构成单位用人需求的主体,占总体需求的61.9%;其中,对16–24岁、25–34岁之间劳动者的需求比重分别为30.5和31.4%。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用人单位对16-34岁求职者的需求比重分别下降了3.3和5.5个百分点,对35岁以上求职者的用人需求比重分别增长了2.2和2.1个百分点。
从求职者的年龄构成来看,求职者同样以年龄在16-34岁之间为主体,16–34岁的求职者约占总求职人数的70.3%;其中,16–2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7.3%,25–34岁之间的求职者占33%。与上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16-34岁的求职者比重分别下降了4和0.3个百分点,
35岁以上求职者的比重分别上升了4.1和0.2个百分点。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16–24岁、25–34岁、35-44岁、45岁以上各年龄组的求人倍率分别为0.81、0.92、0.81和0.79。
表8. 按年龄分组的供求人数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3.文化程度
从用人单位对求职者文化程度的要求来看,约87%的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有要求。要求高中文化程度的用人需求占总体需求的38%,其中对职高、技校、中专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占55.2%;对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比重为28%;对大专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比重为14.3%;对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求职者的需求比重为6.6%。
从求职者的文化程度来看,高中文化程度的求职者是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主体,占全部求职者的42.9%,其中52.6%的求职者是职高、技校、中专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求职比重为30.2%;大专文化程度的求职比重为18.1%;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求职比重为8.8%。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大专、大学、硕士以上各文化程度的求人倍率分别为0.89、0.86、0.78、0.75和0.77。(见表9)
表9. 按文化程度分组的供求人数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初中及以下
  职高、技校、中专
4.技术等级或职称
从用人需求对技术等级要求看,对技术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占总需求人数的53.3%,主要集中在初级技能人员、中级技能人员和技术员、工程师,其所占比重合计为45.7%。
从求职人员的技术等级构成来看,49.7%的求职者都具有某种技术资格等级,主要集中在初级技能、中级技能和技术员、工程师,其所占比重合计为44.3%。求职人员的技术等级构成与用人需求的技术等级结构基本一致。
从供求状况对比看,各技术等级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其中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求人倍率较大,分别为1.94、1.81、1.57。(见表10)
表10. 按技术等级分组的供求人数
劳动力供求人数比较
职业资格五级(初级技能)
职业资格四级(中级技能)
职业资格三级(高级技能)
职业资格二级(技师)
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
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技术员)
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工程师)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工程师)
无技术等级或职称
七、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
不同城市的经济结构不同,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不同,其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对比的差异十分明显(见表11)。
表11. 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对比
第二产业需求
第三产业需求
岗位空缺大于求职人数缺口最大的前三个职业
岗位空缺小于求职人数缺口最大的前三个职业
岗位空缺与求职者比例
岗位空缺与求职者比例
机械冷加工人员
社会中介服务人员
裁剪缝纫人员
电子器件制造人员
美容美发人员
营业人员、收银员
营业人员、收银员
机械冷加工人员
矿物开采人员
土石方施工人员
机动车驾驶人员
动漫游戏开发与测试人员
机械冷加工人员
机动车驾驶人员
餐厅服务人员
推销展销人员
行政办公人员
保险业务人员
营业人员、收银员
保险业务人员
推销展销人员
简单体力劳动人员
普通电力设备检修人员
商品监督和市场管理员
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
   3:1
保险业务人员
行政办公人员
治安保卫人员
推销展销人员
餐厅服务人员
保险业务人员
简单体力劳动人员
鞋帽制作人员
营业人员、收银员
治安保卫人员
裁剪缝纫人员
机动车驾驶人员
推销展销人员
营业人员、收银员
其他餐饮服务人员
秘书、打字员
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
机动车驾驶人员
餐厅服务员
机动车驾驶人员
保险业务员
治安和保卫人员
秘书、打字员
【】【】【】
更多关于的文章
今日重点资讯
&|&网站地图
联系方式:&&电话010--(编辑部)&E-MAIL:
Copyright(c), .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7.9英寸和9.7英寸对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