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最大的道教十二老母谁最大建筑群在什么山上

容斋茶话 | 中国道教名山录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由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首创于四川鹤鸣山,南北朝时开始盛行。道教圣地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与安徽齐云山,供奉真武大帝、道德天尊、降魔护道天尊、广援普度天尊等。
品质容斋 品位容斋
道教圣地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位于湖北省十堰市境内。
武当山供奉“玄天真武大帝”,据说真武大帝曾于此山修炼42年后得道飞升,“武当”二字即“非真武不足以当之”之意。东汉阴长生、晋代谢允、唐代吕洞宾、五代宋初陈抟、明代张三丰等均曾在此修炼。
武当山以“四大名山皆拱揖,五方仙岳共朝宗”的“五岳之冠”的显赫地位闻名于世。明代,武当山被皇帝封为“大岳”、“治世玄岳”,被尊为至高无上的“皇室家庙”。
武当山现有古建筑53处,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建筑遗址9处,占地面积20多万平方米。现存的36处宫观大多是明代所建,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道教古建筑群。
位于江西鹰潭市西南郊20千米处,道教列为第三十二福地。龙虎山为中国道教发祥地,道教正一派“祖庭”。离山不远处的上清镇,建有历代天师生活起居处“天师府”。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传喻九十九条龙在此集结,山状若龙盘,似虎踞,龙虎争雄,势不相让。相传东汉时期,道教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此得名。
龙虎山,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
又名赤城山、赵公山,古称丈人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南15千米处。其36座山峰,如苍翠四合的城廓,故名青城山。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向有“青城天下幽”之誉。
青城山为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全真道龙门派道场。相传东汉张道陵(张天师)曾在此创立五斗米道。
青城山历代宫观林立,至今尚存38处。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老君阁、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朝阳洞等至今保存完好。
位于安徽省休宁县城西约15公里处,古称白岳。因最高峰廊崖“一石插天,与云并齐”而得名。与黄山、九华山并称为中国皖南三大名山。素有“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之称。
齐云山是道家的“桃源洞天”,齐云山下的河流与小村浑不在意地分出了“阴阳”,被誉为世界最宏丽壮观、形神兼备的天然太极图。
齐云山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
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按八卦布局的三清宫古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被《中国国家地理》推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
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原名地肺山,又名冈山、句曲山、已山。
道教称为第八洞天、第一福地、第三十二小洞天,为道教茅山派发源地。
位于陕西宝鸡市眉县与西安市蓝田县间。古名太乙、中南、周南,道教的发祥圣地之一,奉祀道祖圣地,素有“洞天之冠”、“天下第一福地”的美誉。
传说全真道祖师王重阳及北五祖的钟离权、吕洞宾、刘海蟾等人均于此修道。
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城东南3公里处。本名景室山,被道教尊为太上老君的老子曾在此修炼,所以唐太宗将其改名为老君山山上的老君庙、淋醋殿、灵官殿、道德府等庙宇,古朴凝重,香火炽盛,一直是中国北方各省道教信众的拜谒圣地。
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2297米。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道教发源地,被称为“道教祖庭”,张道陵于此正式创立正一盟威之道(俗称五斗米道,也称天师道)。
鹤鸣山因山形似鹤、山藏石鹤、山栖仙鹤而得名,有天师殿、迎仙阁、延祥观、三圣宫、上清宫等景点。
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城西12公里处。传说是黄帝问道于广成子的地方,所以这里成为祭奉黄帝胜地。
秦汉时期,就有道人于此修炼。明朝万历后,崆峒山成为西北最大的道教十方丛林。全山有较大庙观42座,有八台、九宫、十二院的称谓。凝重典雅的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气魄宏伟,底蕴丰厚。
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古代又曾称牢山、劳山、鳌山等。崂山的主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崂山道教宫观颇多,号称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
唐道士王景、李遐于此炼丹修道。元时邱处机、明代张三丰曾于此修炼,留有遗迹。
五岳之南岳,位于湖南省衡山县西。道教称为第三小洞天,其神名南岳司天昭圣帝。
有晋天师道女祭酒魏华存修道地的黄庭观、徐灵期修行处的上清宫,以及唐代道士司马承祯和五代道士聂师道修道之所的降真观(旧名白云观)。
五岳之西岳,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南。道教称其为第四小洞天,其神名为西岳金天顺圣帝。有谭紫霄、马丹阳、刘海蟾、邱处机祖师修炼处的四仙庵。著名道士陈抟亦隐居于此山。另有玉泉院、东道院、镇岳宫等全国道教重点宫观。
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华山君神神祇,有道观20余座,半悬空洞72个。
五岳之北岳,位于山西省浑源县。道教称为第五小洞天,其神名为北岳安天元圣帝。
相传道教茅山派祖师茅盈曾于此山修道,唐代道士张果也曾在此山修炼。
亦名“嵩高”,五岳之中岳,位于河南登封县西北。道教称其为第六小洞天。其神名为中天崇圣帝。黄盖峰下的中岳庙,为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
晋时鲍靓祖师曾于此山石室中得古《三皇文》。著名道士寇谦之、潘师正等曾于此山修道。
位于江西省清江县,道教称其为第三十六福地。三国时,葛玄祖师建卧云庵,炼丹修道。
位于广东省博罗县,有“岭南第一山”之谓。道教称其为第七洞天、第三十四福地。晋时葛洪祖师晚年在此山炼丹著述。
位于福建省崇安县南,素有“奇秀甲于东南“之称,道教称为第十六洞天。
魏时有王子骞、张湛等12人隐于山中得道;历史上武夷山道教宫观有九十九观的说法。现仅武夷宫和桃源洞保存了旧貌。
位于辽宁省鞍山市东南,原名华山、积翠山,亦称千朵莲花山。自古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庙不古”的称誉。隋唐以来,便逐渐成为道教胜地。明清时极盛,有“九宫”、“八观”、“十二茅庵”、“五大禅林”之称。
现存道教宫观主要有:无量观、五龙宫、普安观、太和宫、慈祥观、鎏金庵等。道教圣迹还有一楼、二洞、三塔、三台等。
位于福建宁德。原名霍山,因西周时霍桐真人到此修炼,故名。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将霍童山列为全国三十六小洞天之首。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二十七的《洞天福地》,也将霍童山列为三十六小洞天的“第一洞天”。
据史书记载,自周至唐有韩众、茅盈、左慈、葛玄、郑思远、王玄甫、褚伯玉、陶弘景等20多位著名的道家修练于此,使该山名闻全国,故有“未登霍童空对仙”之说。
---&End&---
本文由 容斋 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收集自网络,感谢原作者!
中国风原创内容收集/产品暨项目合作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健康墙面 朴泥智造
容斋 品牌释义无法找到资源。
“/”应用程序中的服务器错误。
无法找到资源。
说明: HTTP 404。您正在查找的资源(或者它的一个依赖项)可能已被移除,或其名称已更改,或暂时不可用。请检查以下 URL 并确保其拼写正确。
请求的 URL: /aspx/Ant/ganm33dy/default.aspx
版本信息:&Microsoft .NET Framework 版本:2.0.; ASP.NET 版本:2.0.扫描关注官方微信
扫描下载客户端惊现规模最大道教龛窟 24尊摩崖造像令人震惊
惊现规模最大道教龛窟 24尊摩崖造像令人震惊
& & & &【讯】6月13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学家在在旧县镇烧窑峪村附近的山上发现一处道教龛窟,其中现存圆雕、高浮雕摩崖造像24尊,这也是发现的道教龛窟中,规模最大的一处。
& & & & 据介绍,此次发现的道教龛窟位于烧窑峪村正北约1公里的山崖二层断崖上,距地表约100多米,距崖顶6米。这处龛窟包括三官殿、真武殿、娘娘殿,其中三官殿呈长方形,里面供奉着3尊圆雕造像,均双腿盘坐。
& & & & 在距离三官殿不远处,有一座坍塌十分严重的洞窟,即真武殿。而娘娘殿与真武殿相连,殿内保存高浮雕造像10尊。洞窟后壁中央端坐三尊石像,均为中年端庄妇女形象,双手交于胸前。
& & & & 其中,三官殿西岩壁上还保存着一处高0.9米、宽0.61米的摩崖石刻,隐约可以看出有&万历&等字。从造像形制、供奉内容等方面分析,烧窑峪摩崖造像应开凿于明代。
23:29 更新
22:57 更新
22:28 更新
22:12 更新
17:00 更新
10:15 更新
10:15 更新
10:15 更新
10:15 更新
10:15 更新
08:50 更新
08:50 更新
08:50 更新
08:50 更新
09:50 更新
&&科技讯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谁最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