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黑社会2017年高考王亮权同学成绩

5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提供留学,移民,理财,培训,美容,整形,高考,外汇,印刷,健康,建材等信息_突袭网
当前位置&:&&&&5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
热门标签:&
5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
来源: 由用户
编辑:李利平
宁蒗县宁蒗县(Ninglangxian),宁蒗彝族自治县,俗称小凉山,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川、滇交界处,幅员面积6025平方公里,县城海拔2240米。境内最高点白岩子主峰海拔4513.3米,最低点金沙江畔子补河口海拔1350米。县城距昆明交通距离568公里,距丽江139公里,距成昆铁路金江火车站328公里的。年平均降雨量920毫米,年均日照2298小时,年均气温12.7oC,年均无霜期190天。属低纬度高原气候区,干湿季分明,立体气候显著,拥有丰富多样的资源。宁蒗一名,系民国6年(1917年)设分县时,各取永宁和蒗蕖两地一字合并而成(永宁、蒗蕖两州为元朝时设立)。宁蒗历史悠久,据发掘遗址考证,4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宁蒗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发育程度参差不齐,经济社会发展起步较晚。解放前夕,金沙江边的傈僳族保留着刀耕火种、游牧游耕的原始共耕制,凉山彝族保留着完整的奴隶制,坝区和半山区的摩梭人、普米族、汉族等,则处于封建领主制。宁蒗各民族的宗教礼仪、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等,至今尚不同程度地带有原始社会的特点和遗风。
·• 概况介绍
·• 民族文化
·• 优势资源
·• 风景名胜
·• 名优特产
·• 概况介绍
·• 民族文化
·• 优势资源
·• 风景名胜
·• 名优特产
·• 科技教育
·• 招商项目
·• 龙头企业、政府扶持企业介绍
·• 特色美食介绍
·• 宁蒗地图
·• 参考资料
[显示全部]
宁蒗县-概况介绍
位置面积:宁蒗彝族自治县,俗称“小凉山”,地处滇西北高原川滇交界处,东与四川省盐边、盐源县毗邻,西与玉龙县隔江相望,南与永胜、华坪县相连,北与四川省木里县相接。地跨东经100°21`~101°16`、北纬26°35`~27°56`。县境东西横距90公里,南北纵距250公里,总面积6025平方公里。县城海拔2240米,距昆明交通距离568公里,距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大研镇139公里,距成昆铁路金江火车站328公里。
人口民族: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235372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0.83%。包括彝、汉、傈僳等12种民族,少数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79.4%。
历史延革:宁蒗县在汉代称为遂久县、姑复县地,属越Q郡。唐南诏时,北部地区称为“楼头赕”,初属铁桥节度,后属剑川节度。宋大理时属善巨郡。元朝时实行土司制度,设永宁土知州和蒗蕖土知府,属丽江路。明永乐四年(1406年)改属云南布政使司。民国六年(1917年)永宁、蒗蕖土司合并,改设宁蒗分县,属永北县管辖,“宁蒗”一词从此开始沿用。1950年1月,宁蒗和平解放。在此以前,金沙江边的傈僳族保留着刀耕火种的原始共耕制,凉山彝族处于完整的奴隶制社会,坝区和半山区的摩梭人、普米族、汉族等则处于封建领主制。生产力水平低,社会发育程度参差不齐。1950年2月在南部地区成立小凉山彝族办事处,同年5月,北部地区成立宁蒗政务委员会,1951年改称宁蒗民族民主联合政府。1956年9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两部合并,成立宁蒗彝族自治县,隶属丽江行政公署。
地理气候:宁蒗地处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断,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境内山峰林立,沟壑交错,属典型山原地貌。绵绵山自北向南纵贯全境。绵绵山以西属金沙江高山峡谷地貌,群山争峙,河谷深切,海拔悬殊。绵绵山以东大部属山原区,山势较浑厚。主要高原平坝分布于这一带,较大的有永宁坝(面积56.5平方公里)、白渠坝(县城坝,面积20.5平方公里)、红桥坝(面积20.4平方公里)。境内最高点白岩子山主峰海拔4510.3米,最低点为宁利乡金沙江畔子补河口海拔1350米。境内大小河流20余条,主要有宁蒗河、永宁河、碧源河,均属金沙江水系。气候属低纬高原季风区,干湿季分明,因受高原和高山峡谷地形的影响,立体气候显著。年均降雨量920毫米,年均日照2298小时,年均无霜期190天,年均气温12°7'C。
行政区划:宁蒗彝族自治县辖15个乡1个镇,86个村委会,5个社区,1122个村民小组,32个居民小组。
大兴镇:辖安乐、大兴、干河子、大村街、岔河5个社区和黄板坪、拉都河2个村委会,32个居民小组和17个村民小组。拉伯乡:辖托甸、加泽、田坝、格瓦、拉伯5个村委会,63个村民小组。永宁乡:辖落水、永宁、拖支、泥鳅沟、木底箐、温泉6个村委会,72个村民小组。翠玉乡:辖官田、库脚、宜底、翠玉、二坪、春东6个村委会,68个村民小组。红桥乡:辖红桥、庄房、大梨树、金子沟、大水沟、黄腊老7个村委会,74个村民小组。红旗乡:辖官地坝、红旗、硝水坪、白牛厂、羊窝子、华岗6个村委会,71个村民小组。宁利乡:辖玉鹿、宁利、白草坪、牛窝子、长坪5个村委会,72个村民小组。金棉乡:辖红星、金棉、龙通、拖脚4个村委会,52个村民小组。西川乡:辖界马、黑赤地、大柏地、石门坎、沙林、沙力河、竹山7个村委会,127个村民小组。战河乡:辖汉家厂、万河、战河、松树河、清水河、木耳坪、子差拉7个村委会,113个村民小组。西布河乡:辖碧源、大沟、石格拉、老家河、麦地河、大屋基、西布河7个村委会,109个村民小组。永宁坪乡:辖昔腊坪、马鹿塘、抓马坪、永宁坪4个村委会,45个村民小组。跑马坪乡:辖羊场、二村、跑马坪、沙力坪4个村委会,61个村民小组。蝉战河乡:辖三股水、万马厂、干海子、蝉战河4个村委会,44个村民小组。新营盘乡:辖新营盘、毛家乡、毛菇坪、药草坪、东风5个村委会,55个村民小组。烂泥箐乡:辖万桃、二拉坝、牦牛坪、马金子、大二地、水草坝、烂泥箐7个村委会,79个村民小组。
宁蒗县-民族文化
宁蒗是一个多民族的山区内陆县,居住有彝、汉、摩梭人、普米、傈僳、纳西、藏、白、壮、傣、苗、回等12个民族,民俗民风纯朴、独特。
(一)彝族
第一、火把节。火把节(彝语称杜责),是彝族盛大的传统节日。火把节的日期,原则上是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历时三天。但有的在此前后另择吉日过节。
第二、过年节。过年节(彝语称库施),是彝族又一盛大传统节日。彝族过年日期各异,一般视农活完成的情况决定。1988年县人民政府决定,每年农历11月16日―18日定为彝族过年日。
第三、二月八节和三月三节。二月八节,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三月三节,在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举行。第四、初十五节。彝族一般不过春节,但到农历正月十五日有打鸡断口嘴、打猪头驱邪活动。
第一、饭食。彝族居住在山区,食品主要有马铃薯、荞麦、燕表、大小麦、玉米、圆根、青菜等。
第二、肉食。彝区的肉食类主要有牛、羊、猪、鸡等,以羊肉为贵。杀猪,以火去毛,也可用开水去毛。杀绵羊,用一木棒猛击颈部倒地后,捏其咽喉窒息而死。杀牛,用斧头猛击头部,待牛昏倒后,割断咽喉,放血剥皮。杀鸡,捏其颈部窒息而死后,烧毛或烫毛。
第三、饮酒。彝族以酒为贵,婚丧嫁娶、逢年过节、设宴待客、调解纠纷、驱鬼求神等都离不开酒。彝人好酒,尤喜烈酒,习惯饮“寡酒”,即饮酒不吃菜。彝族有规矩,男子路遇背酒妇女,亲戚朋友带酒登门拜访探望,须赠一份礼,或为钱币、衣物,或为牲畜、粮食等。
第四、饮茶。彝族好茶,凡中年以上男女均有饮茶习惯。以陶制小砂罐熬煮,以精制制小瓷杯作茶盅,以荞粑、炒面为佐食。有的还在茶水中加食盐。第五、吸烟。彝族爱吸自种的兰花烟,且有吸烟不能断代之说。彝谚说:“烟为子孙烟,吸烟子孙旺”。彝族成年、老年男女几乎都吸烟,青年男女也有吸烟者。
盛装的彝族姑娘
建国前,宁蒗彝族的装饰品以金、银、铜、玉、骨、贝等为原料制成,品种繁多。女子,特别是青年女子喜戴饰物。男子有穿左耳戴珠习惯。彝族服装以毛麻制品为主,女子服装式样随年龄而变化,特别是下裙和头帕。男子服装式样,小孩、青年、中年、老年都差别不大。色调和绣花镶边程度则与年龄大小和身份有关,一般年纪大者较素淡,年纪轻者较艳丽;诺的服装较为素淡,即使青年女子也很少镶边绣花,以示庄重、高贵。百姓服装较为艳丽,富裕家庭青年女子服装镶边绣花,艳丽炫目。无论是女子、男子服装,还是诺、百姓服装,季节性都不强,寒暑不变,终年身披披毡既为避雨又为御寒。建国后,大多数男子和少数女子改穿汉装。穿彝族服装者,其服装已以棉、丝、纤维制品为主,款式新颖,缝制精细。
建国前,宁蒗彝族实行严格的同族内婚、等级内婚、家支外婚、姨表不婚、姑舅表优先婚制度。男女婚事由父母包办,指腹为婚和幼时择配偶极为普遍,男女双方均无恋爱自由权和婚姻自主权。解放后,彝族原有的婚姻制度已逐渐改变,异族通婚及由于奴隶制的消亡过去所谓的不同等级的男女通婚者已渐多,男女青年已有一定的恋爱自由权,但仍有父母包办和买卖婚姻现象。
宁蒗彝族除对未满周岁夭折的婴儿实行土葬,对患麻风病死者实行裹牛皮盖锅土葬外,其余皆行火葬。
(二)摩梭人
1、节日庆典和祭祀礼仪。
第一、春节。摩梭人称库史,意即新年。摩梭人过春节,隆重热闹。
第二、端午节。摩梭人过端午节,除象汉族一样,采草药、喝雄黄酒以及摆宴外,还要烧松枝,烧糌粑,洒敬酒净水,念经文,祭祀山神、水神和日、月、星、天神以求保护庄稼,保佑人畜平安,不要下冰雹刮狂风,降瘟疫闹灾害。
第三、转山节(包括泸沽湖)。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是,是摩梭人的转山转海节。
第四、祭祖节。农历十月,摩梭每户人家由打巴或喇嘛择定吉日杀年猪。杀年猪这天,即是祭祖节,请打巴念经,敬神祭祖,仪式隆重。第五、祭牧神节。农历正月十二日这天,所有摩梭家庭都要做很丰盛的早餐,而且一定要煮猪心子。吃饭前先烧香祭供,专门祭祀牧神。
第六、祭土地节。农历十一月三十日,摩梭村寨以某一家为重点,请打巴念祭土地神的经,同时也念咒各种害虫的经,请天、地、山、水神禁止风、旱、涝、雹、洪、虫等灾害,保护地里的庄稼正常生长,获得丰收,在以某一户为主的请打巴念经的同时,每家都要用树枝在田边地角烧大塘烟火,全村烟雾迷漫,祭祀天、地、山、水神,摩梭人称这个仪式为“地补”。
摩梭人以玉米、稻谷为主食,其他还有大麦、洋芋、燕麦、青稞等,夏秋季节有青白菜、萝卜、蔓菁、莲花白、胡萝卜等蔬菜,冬春有酸腌菜、干萝卜丝、干鱼和酸腌鱼。正餐前,喜欢喝酥油茶,以糌粑为佐食。摩梭人家家会挤牛奶,制作酥油,会做印花饵块粑粑、油炸米粉片以及豆腐、凉粉。肉食中,以猪膘(又称琵琶肉)为贵,喜欢灌制香肠、灌猪脚、米灌肠、干猪肝。男女老少喜喝苏理玛。
摩梭男女在13岁以前穿长衫,系腰带,13岁行成丁礼后,男女皆穿金边大襟衣,钮扣喜用银币和彩珠,钮扣在右边,颈项中心有领扣,右肩胛骨旁有一副,右腋下有两副,每副两颗。女性的金边衣内,还穿领和袖口为黄色或绿色的绸缎内衣。下穿百褶裙,裙布至少二丈四,多达三丈多,裙长至踝。用各种彩线绣上花边。传说,不绣花边,死了找不到路,其实是为了美观。摩梭妇女还讲究首饰,头上加以牦牛尾做的假辫,尾上配有一大束彩丝线,以青黑为主,辫长4―5尺,挽成盘髻,配以彩珠串,彩丝束尾垂在左耳鬓,戴耳环、手镯,腰系红花色带,戴戒指,胸前配银链,耳环戒指以银质为多,手镯有银有玉。摩梭男子头戴宽边呢毡帽,上穿金边大襟衣,系腰带,配腰刀,下穿宽脚裤,长统皮靴,裤脚折放在靴筒内,扎上彩丝带,这与祖先是游牧民族有关系,是古代牧民的遗风,与藏族来往多了以后,摩梭男子的服装也就与藏族相似,有的也穿冲巴(即藏服)。
摩梭人行火葬,丧葬仪式繁杂,一般分为洗尸、捆尸、安魂超度、停尸、起尸装棺、打巴开路、交待祖谱、洗马绕村、谢别乡亲等几个步骤。
5、母系大家庭。
母系大家庭的特点是家庭中男子不娶,女子不嫁,家系以母系计算,家财由女子继承,祖母在,祖母为家长,祖母不在,母为家长。男子外出经商、挣钱,女子操持家务和负责农业生产。与摩梭家庭结构相对应的阿夏婚姻,即通常所说的走婚,是摩梭人最富特色的文化资源,也是滇西北最具知名度的文化旅游资源。阿夏婚又可分为阿夏异居婚和阿夏同居婚,前者的特点是双方平时各居母家,男子只在夜晚到女阿夏家居住,清晨返回母家,所生子女属女方家庭成员,姓氏随母,这就是男不娶女不嫁。阿夏同居婚则是男到女家或女到男家共同居住。无论阿夏异居婚还是阿夏同居婚,感情是基础。双方一旦感情破裂,阿夏关系即宣告结束。自主婚姻、注重感情、有情则合无情则分、聚散自由是摩梭人阿夏婚姻最显著的特点。
(三)普米族
普米族主要节日有吾昔节、大十五节、端午节、七月半、尝新节、转山节等。“吾昔”节(“吾”意为年,“昔”意为新,即新年)为普米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腊月初六或初七、初八举行。腊月十五为大十五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秋收尝新节,把新粮酿成美酒,先祭“宗巴拉”神,后祭祖先,随后家人尽情畅饮,谈论当年丰收情景。转山节日期不固定,有的选在农历十月的一天,有的选农历七月的一天。
普米族普遍食用大米、小麦、青稞、荞子、洋芋、蚕豆、碗豆、四季豆等。蔬菜以蔓菁、瓜、辣椒、萝卜、青菜、西红柿等为主。肉食常用猪牛羊肉,喜喝牛奶,并制作酥油、乳酪。宁蒗普米族喜以酥油茶就炒面。特别有名的是“猪膘肉”,其制作方法是:将宰后的猪掏去内脏,抽去骨头,用盐巴和花椒撒在猪腹内,然后把猪腹缝合,风腌起来,就成了一头完整的腊猪,普米语称“咱贡”。因外形犹如琵琶,也叫“琵琶肉”,是招待客人的上品。普米族喜欢喝茶,吸烟和饮酒。茶的种类很多,主要有酥油茶、化油茶、盐茶、核桃仁茶、雪茶等。烟有旱烟、鼻烟、卷烟等。酒分甜酒、黄酒、白酒三种。酒是祭祀和待客的重要礼品。普米族热情好客,每当客人来访,总是导入上座,捧上酥油茶和炒面,接着端上一大碗苏理玛酒待客。等到用饭时,主人端出热气腾腾的牛、羊肉和猪膘肉,另加一碗有葱、蒜、辣椒以及花椒和香椿的酸辣汤,主人在旁殷勤陪侍,等到客人用餐毕,家人才开始用饭。
1949年前,普米族男女幼童时都穿麻布长杉,系麻布腰带。13岁举行成人礼后,男子穿大襟麻布衣,着宽大裤子,披羊皮领褂。富有人家穿黑、兰灯芯绒上衣,外穿氆氇和呢质大衣,膝下用布裹腿,腰间佩刀系囊,大多赤足,有时也穿自制半筒猪皮鞋,手戴镯圈和戒指。普米族女子包头帕,编发,喜用牦牛尾及丝线编入发辫之中,盘于头顶,以发辫粗大为美。穿红、白、兰、黑等色金边大襟衣,着百褶长裙,喜青、白、蓝等色。以宽大的红、白、兰、黄等色的彩带束腰,背披洁白羊皮。胸前佩戴银链,手戴镯圈和戒指,还喜用五光十色的串珠作头饰或项链,耳戴银环或玉坠。普米族老年男女服饰与成年男女服饰基本相同,只是服装色彩不再鲜艳,一般选用兰、黑布料,不戴饰物,亦不用假发,缠数米长的黑色大头帕,扎素色腰带。现在,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普米族人民和内地人民一样,穿上了棉质、毛质、化纤质料的服装,但普米族服饰的民族特色并未改变,只是服装色彩更加艳丽,布料更加讲究,款式更为新颖。
宁蒗地区的普米族至今保留着“抢婚”习俗。“抢婚”是青年男女为婚姻受阻,采取一种“生米做成熟饭”的结婚方式。男女双方事先暗中商定婚期。结婚那天,姑娘仍外出若无其事地劳动。男方则派生辰属相相合的人暗中跟踪,看准时机后突然抢夺,抢得之后便高声呼喊:“某某人家请你去吃茶!”姑娘佯装反抗。早有准备的亲友们闻讯后迅速出击,与迎亲的人展开激烈争夺,由于人多势众,终将姑娘夺回,然后簇拥她回家举行隆重的出嫁仪式。尽管女方家长不同意这门亲事,但此时,也无可奈何,只好默认,并准备丰盛的食物,为女儿出嫁进行庆祝。
普米族认为人死后灵魂将永远脱离尸体,尸体作焚烧处理,但灵魂还存在,因而形成一套安置灵魂和处理尸体的丧葬仪式。宁蒗普米族实行火葬,其葬仪各地有所不同,但都实行二次葬。
宁蒗县-优势资源
美丽的泸沽湖
情、水、山”是宁蒗旅游的特色和精品。泸沽湖犹如一颗璀璨的宝石镶嵌在滇西北高原的万山从中,她美妙绝伦的湖光山色,使人仿佛身临仙境;摩梭母系大家庭,男不娶、女不嫁“阿夏”走婚的独特风情,更给女儿国抹上了一层古老而又神秘的色彩;格姆女神山蕴藏的却是深厚的宗教文化与浪漫的母性文化,她寄托着摩梭人吉祥圣洁的祝福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泸沽湖于1995年7月被列为云南省级旅游开发区,省级自然保护区。1998年3月,又被列为全国43个旅游重点开发项目之一。
泸沽湖的神韵,在于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珠联壁合。景区内摩梭风情、活佛诞生地、永宁土司衙门、扎美喇嘛寺、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屯兵遗址日月和、温泉男女同浴、山巅瑶池青龙海、鬼斧神工的吉意溶洞、锅庄舞、转山节等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在这片净土上保留的创世纪神话般的原始母系制,被誉为“当今世界唯一的母系王国”和“东方女儿国”。令许多专家、学者、领导在泸沽湖观而赞之,欣然命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题词“泸沽胜景,宁蒗宝地”。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题词“高原明珠泸沽湖”。玉溪道人题词“泸沽湖美如西子湖而风光犹奇”。
扎美喇嘛寺
泸沽湖的神韵,还在于民族文化的多样性。除摩梭人的独特风情外,还有小凉山彝族毕摩文化和服饰、饮食文化,普米族韩规文化,金沙江边傈僳族的多神崇拜文化,以葫芦笙为代表的民间音乐舞蹈文化等,这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互补性构成了“精品旅游”亮丽的风景。
泸沽湖的神韵,更在于她高品位的结构组合。她是“香格里拉”的一个亮点,她既与玉龙雪山、丽江古城紧密相连,又与西昌卫星城遥相呼应,真乃巧夺天工,魅力无穷。
全县林地面积46万公顷,占总面积的76%,活立木蓄量3170万立方,森林覆盖率53.4%,系省政府确定的全省重点林区县。1998年9月天然林禁伐前,80%的财政收入来自于林业,是宁蒗的“绿色金库”。
有可利用天然草场360万亩,人工草场2万亩,存栏牲畜61.65万头。
垂直变化的立体气候和复杂的地形地貌,孕育了众多的野生植物。有云南松、云冷杉及名贵珍稀树种云南红豆杉等;有虫草、贝母、天麻等155种天然野生药材。此外,还有苹果、花椒、青梅、荞麦、青刺果、魔芋等天然保健食品开发潜力很大。
金沙江流经宁蒗总长105公里,年径流量420亿立方,县内分布有金沙江、雅砻江水系的河流13条,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5万千瓦,可供开发利用6.7万千瓦,目前的开发量不到20%。
已探明的矿产有14种,计100多个矿点。金属矿产以金、银、铜、铁为主。非金属矿产则以煤、石膏为主。煤炭远景储量在1.5-2亿吨,现已探明海子坝、上拉垮等煤矿储量在3000万吨以上。
宁蒗县-风景名胜
宁蒗风景名胜众多,有以“情、山、水”融为一体的高原明珠泸沽湖和摩梭母系文化;有集高山湖泊群、万亩杜鹃林、万亩草甸、高山石林等景观为一体的青龙海生态旅游区;有望乡台高山草甸、女神幽谷、吉意溶洞、永宁温泉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景点;有古老灿烂的彝族“毕摩文化”、普米族“韩规文化”等各民族独特奇异的文化;还有永宁扎美喇嘛寺、元世祖忽必列南征屯兵日月河、土司衙署等人文景观。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珠联壁合,融为一体,形成了以泸沽湖为中心,南连吉意溶洞、县城、青龙海,北接永宁坝、三江口的景点群体。
――神奇秀丽的高原明珠泸沽湖。久负盛名的旅游景点泸沽湖,位于宁蒗东部川滇交界的宁蒗、盐源两县境内,因地层陷落而成。湖面海拔2685米,南北长9.4公里,东西宽5.2公里,湖岸长约44公里。面积48.45平方公里(其中:宁蒗部分30.30平方公里)。最大湖深93.5米,平均湖深40.3米。湖水清澈蔚蓝,最大透明度4.5米。湖面青山环绕,绿树掩映。湖中土司岛、里务比岛、里格岛三岛错落分布,构成硕大的“水石盆景”。湖畔村落典雅古朴、恬静安详。湖内盛产鱼类,生活着野鸭和黑颈鹤等珍禽。泸沽湖完好地保存了自然面貌,1989年被列为国家二级自然保护区。现今,泸沽湖已是驰名中外的旅游景点,每年接待游客数十万人次。
距宁蒗县城72公里的泸沽湖像一颗晶莹的宝石,镶嵌在滇西北高原的万山丛中。在美妙绝伦的湖光山色之间,生活着国内外罕见的延续着母系氏族特点的摩梭人,那独特的“阿夏”婚姻、自然而原始的民俗风情,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染上了一层神秘而美丽的色彩,被称为神奇的东方女儿国。女儿国风情万千,一是因湖畔世代居住的摩梭人, 至今仍保留着原始母系社会的大家庭制和男不娶女不嫁“阿夏婚”习俗;二是摩梭人“崇母尊女”的文化传,似乎还影响了泸沽湖的山水,秀美和缥缈成为这里特点,走入这条线宛似走入纯美的女神领地。&
[土特产]& &纳西布挂画 丽江铜器 永胜沙金 东巴蜡染 金沙红陶 丽江皮鞋 牛肋巴 火绒土布 司普哩 程海螺旋藻
[风味小吃]& &血肠 鸡豆凉粉 青蛙皮 砂锅饭 丽江粑粑 过桥米线 炒洱丝 炸牛干巴
――集高山湖泊群、万亩杜鹃林、万亩草甸、高山石林等景观为一体的青龙海生态旅游区。青龙海,又名天湖,位于海拔4033米的药山之巅。水面面积2亩,平均水深1.5米,湖周苍松翠柏环绕。盛产虫草、贝母等名贵药材。有“山巅瑶池”之称。
――极具特色的格姆女神山、望乡台、幽谷、吉意溶洞、永宁温泉等自然景观足以让人远离现代文明的喧嚣,溶入自然,回归自然。
――修建于元朝时的永宁扎美寺、元世祖忽必烈南征时的屯兵遗址日月河、豪华的土司衙署等人文景观是见证和记录历史的一笔笔浓墨重彩。
宁蒗县-名优特产
新中国成立初期,宁蒗经济社会发展十分落后。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优势和实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出了一条“治穷先治愚、经济开发与智力开发相结合”的路子,使全县的工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成长壮大了一大批骨干企业,开发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产品,如:小凉山苹果、泸沽湖系列清酒、苏里玛酒、紫杉醇、荞麦保健食品、青梅制品、民族服饰、AA级白芸豆、青刺果油、虫草、天麻、贝母、当归、松茸、羊肚菌、木耳、香菇等:
――小凉山苹果,色、香、味俱全,物美价廉。1990年和1993年两次夺得云南省温带水果评比会桂冠。1995年荣获全国第二届农业博览会金奖。是云南省优质苹果生产区,产品远销东南亚。
――泸沽湖清酒。采用传统工艺和纯粮精酿而成,酒味清香纯正,具有独特口感。先后荣获’95中国昆明新技术新产品展销会银奖,中国’99昆明世博会十家放心酒等荣誉,2002年又获第九届中国专利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和“中国国际名牌食品”称号。
――苏里玛酒以泸沽湖畔摩梭人家秘藏工艺精制而成,被誉为“女人家的酒”。
――紫杉醇。从珍稀植物红豆杉中提炼而成,在现代医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荞麦产品。富含淀粉、蛋白质以及铁、磷、钙等矿物质盐类和维生素B1,具有清热、健胃功效。是赠亲送友的佳品。
――“女儿珍”果脯及果醋。以青梅为原料精制而成,不仅味美可口,老少皆宜,更重要的是具有药用功效。青梅醋是国内首创,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该产品将是最新一代饮料的代表。
――青刺果油、AA级白芸豆、野生松茸菌、虫草、牛肝菌、羊肚菌等属纯天然绿色食品,深受市场欢迎,远销国内外。
宁蒗县-科技教育
解放前,宁蒗县的科技工作一片空白。上世纪50~60年代初,针对不少地方存在的封建迷信思想严重的实际,科技工作仅限于向群众宣传浅显易懂的科学道理,讲解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基本常识,揭示封建迷信的危害,动员群众求医找药,帮助改进生产工具,传授基本的农业生产技术。1977年县科委成立后,全县出现了一批学科学、用科学、靠科技致富的重点户和专业户。在他们的带动下,全县农村出现学用科技的热潮,越来越多的群众主动到科技部门查找资料,求教技术等,各行业中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科技得以迅速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科教兴县”战略的实施,县委、县政府不断深化对县情的认识,认真贯彻有关科技的政策法规,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始终坚持“治穷先治愚、经济开发与智力开发相结合”的发展路子,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千方百计提高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大大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科技推广工作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先后推广种植苹果、花椒、核桃、桃子等经济林木;推广杂交种和玉米、大豆、水稻、荞麦、早春洋芋、脱毒马铃薯、蚕豆等;推广塑料薄膜育秧和地膜栽培及粮草轮作技术;引进并推广杂交种和牛、马、羊、猪、鸡等禽畜良种;推广配合饲料养猪,配合饲料加添加剂养猪等技术;推广化肥基施追施和微量元素肥料追施;推广旱地间套作;推广以煤代柴节柴改灶等技术。其中,粮草轮作、花椒育苗技术、杂交玉米、塑料薄膜育秧等4项获县级奖;中海拔地区冬小麦高产技术、绵羊改良一年剪毛一次试验、粮草轮作、花椒育苗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配合饲料养猪技术、杂交玉米栽培技术等9项获市级奖;兽医防疫技术、配合饲料养猪技术、杂交玉米、马铃薯实生苗培育与实生薯选用技术等4项获省级奖。另外,在地震测报、气象测报、水文测报等方面也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1994年,宁蒗县荣获“科技工作先进县”;1999年3月,颁布实施了《宁蒗彝族自治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实施办法》;1999年10月,国家863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宁蒗县召开,其引进推广的电脑农业专家系统得到了充分肯定。
1951年宁蒗开办第一所省立小学,1957年开办第一所初级中学,1972年开设了高中部。由于生产力水平低,经济社会发展起步较晚,社会发育程度参差不齐,宁蒗教育长期处于办学条件差、教师素质差、教育教学质量差的“三差”困境。“八五”、“九五”期间,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坚持“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办学方针,从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进性的高度出发,坚定不移的把教育放在各项事业之首,举全县之力,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走出了一条“治穷先治愚,经济开发与智力开发相结合”的发展路子。1988年,为了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从江苏海安群体引进教师,创办了宁
海中学。此举不仅缓解了教师不足的压力,更为重要的是开创了东西部教育合作的先河,引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和竞争激励机制,推动了民族教育的快速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先后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基础教育发展项目一、二期“贫义工程”、校舍排危工程、希望工程,全县部分学校改善了办学条件,增加了教学设备,加强了教师培训,全县教育教学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稳步上升。高考自1996年始连续七年取得了优异成绩,中考自1995年始连续八年位居全市前茅,为全县的脱贫致富事业输送了一批批合格人才。1999年全县实现了普及六年义务教育,2002年全县“普实”工作通过了省级验收。目前,全县小学355个校点,在校学生32294人;普通中学17所(完中两所,初级中学15所),在校学生10094人;幼儿园两所,在园幼儿600人;教师进修学校和职业中学各1所。全县教职工2300多人。民族文化
宁蒗县-招商项目
茫茫的原始森林
&1、核桃油加工厂建设项目核桃油是一种营养丰富、风味醇香的高档食用植物油,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具有较好的保健作用。项目建成后年加工能力2000吨以上,实现年产出并销售核桃精炼油500吨以上。投资效益分析:总投资108.4万美元。建设期3年,年销售额116.6万美元,年经营成本67.5万美元,年利润49.1万美元,投资利润率45.3%,投资回收期2.8年。已完成项目建设书,寻求能提供资金、市场(国外)、设备、技术的投资伙伴,投资方式可合作,也可独资。
2、野生食用菌开发项目
宁蒗县野生食用菌十分丰富,比较名贵的有松茸、牛肝菌、香菇、鸡油菌、磨菇等十余种,其它各类杂菌种类达百余种以上,年储量约700万公斤。投资效益分析:总投资488.3万美元,建设期为1年,年销售额750万美元,年经营成本640万美元,年利润90万美元,投资利润率18%,投资回收期5.5年。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寻求能提供资金、管理、市场(国外)、设备、技术的投资伙伴,投资方式可合作,亦可独资。
3、青梅、木瓜加工开发项目
青梅、木瓜具有很高的食用、药用价值。青梅能治久咳泻痢、妇女血崩、小孩头疮等症,木瓜具有保肝、抗菌、抗肿瘤和免疫抑制等作用。目前全县共有青梅37600亩,木瓜5000亩,年产青梅2万吨,木瓜鲜果4000吨。投资效益分析:总投资503.8万美元,建设期1年,年销售额289.96万美元,年经营成本260万美元,年利润29万美元,投资回收期7年。已完成项目建议书,选址基地,土地征收等工作。寻求能提供资金、管理、设备的投资伙伴。投资方式可合资,亦可合作。该项目我方投资者为宁蒗县红桥乡女儿珍生物工程公司,属民营企业。该公司成立于1999年,现有固定资产总额145万美元,注册资本金10万美元,职工80人,技术人员20人,是宁蒗县龙头工业企业。年销售各种果脯、青梅木瓜醋达300吨。企业法人:陈新才。电话:0888―5851139。传真:0888―5851139。
4、一万亩有机魔芋资源开发
该项目扩建目标为建立魔芋种植基地1万亩,实现2500吨/年精粉生产能力。投资效益分析:总投资651.8万美元,建设期3年,年销售额460万美元,年经营成本319万美元,年利润141。1万美元,投资利润率30%,投资回收期6.06年。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建成2300亩魔芋种植基地,100吨精粉加工厂已初具规模。寻求能提供资金、市场(国外)、设备、技术的投资伙伴。投资方式可合资,亦可合作。我方投资者为:宁蒗彝族自治县宏鑫魔芋有限公司。地址:宁蒗县红桥乡。性质:有限责任私营企业。截至2003年全县共发展魔芋种植面积1000亩,平均亩产在3500公斤左右,公司投资的第一期精粉加工厂已初具规模。企业注册资本金50万元,拥有资产700万元。企业法人:沈新华。电话:0888―5525790。传真:0888―5521865。
5、野菜(蕨菜、碎米荠)资源开发
该产品属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长期食用对人体降脂减肥起到明显的作用。只需通过采收、初步加工、包装成品后即可营销。全县境内分布着10万公顷野生蕨和3万公顷的大叶碎米荠。投资效益分析:总投资35.4万美元,建设期1年,年销售额26.6万美元,年经营成本6.6万美元,年利润14.5万美元。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寻求能提供资金、市场(国外)、设备、技术的投资伙伴。投资方式可合作,亦可独资。
6、苹果、青梅系列产品加工
项目简介:以建设苹果、青梅为原料和糖浆、果酱、果脯和青梅酒生产线。预计2004年苹果产量4000万公斤,到2008年总产量可达到3亿公斤。青梅年均产量约50万公斤。投资效益分析:总投资116.7万美元,建设期1年,年销售额169.14万美元,年经营成本120万美元,年利润25。56万美元,投资利润21.9%,投资回收期4。6年。已完成项目建议书,目前已有5万亩基地,3万亩青梅基地。寻求能提供资金、市场(国外)、设备、技术的投资伙伴。投资方式可合作,亦可独资。
7、花椒系列产品开发
  宁蒗县花椒种植面积覆盖全县,目前全县有32748亩,且保持逐年递增的势态,年产量在100万公斤以上,预计3年后全部可进入盛果期,年产量将达到300万公斤左右,依托丰富的资源可建立花椒系列产品开发加工厂。投资效益分析:总投资48.3万美元,建设期1年,年销售额250万美元,年经营成本168万美元,年利润72万美元。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寻求能提供资金、市场(国外)、设备、技术的投资伙伴。投资方式可合作,亦可独资。
青青的山泉
8、木底箐水力发电站开发建设
电站设计装机容量2*3300 kw,年发电量2953万kw/h。投资效益分析:总投资352.66万美元,建设期1年,年销售额53.13万美元,年经营成本11.24万美元,年利润19.45万美元,投资利润率5.52%,投资回收期9.5年。已完成工程项目建议书。寻求能提供资金、管理、设备、技术的投资伙伴。投资方式可合资,亦可合作或独资。
9、明庄水力发电站开发建设
电站设计装机容量3*5000kw,年发电量8195万kw/h。投资效益分析:总投资784.1万美元,建设期2年,年销售额148.48万美元,年经营成本23.56万美元,年利润72万美元,投资利润率9.18%,投资回收期7年。已完成工程项目建议书。寻求能提供资金、管理、设备、技术的投资伙伴。投资方式可合资,亦可合作或独资。
10、米易河水电站开发建设
电站设计总装机容量3*2000kw,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3059kw/h。投资效益分析:总投资312.77万美元,建设期2年,年销售额55.45万美元,年经营成本13。89万美元,年利润19.93万美元,投资利润率6%,投资回收期9年。已完成工程项目建议书。寻求能提供资金、管理、设备、技术的投资伙伴。投资方式可合资,亦可合作或独资。
11、沈家村水力电站开发建设
电站设计装机容量2*1500kw,建成后年发电量可达1787万kw?h。投资效益分析:总投资108。49万美元,建设期1年,年销售额32.38万美元,年经营成本11.93万美元,年利润12.04万美元,投资利润率11.1%,投资回收期6.2年。已完成工程项目建议书。寻求能提供资金、管理、设备、技术的投资伙伴。投资方式可合资,亦可合作或独资。
12、东沙坝水力发电站开发建设
电站设计装机容量2*1250kw,年发电量1625万kw/h。投资效益分析:总投资129.52万美元,建设期1年,年销售额29.46万美元,年经营成本10。36万美元,年利润9.91万美元,投资利润率7.65%,投资回收期8年。已完成工程项目建议书。寻求能提供资金、管理、设备、技术的投资伙伴。投资方式可合资,亦可合作或独资。
以上项目联系单位:宁蒗彝族自治县招商引资局,电话:0888―5525266,传真:0888―5529222。
宁蒗县-龙头企业、政府扶持企业介绍
(一)泸沽湖洒业有限公司泸沽湖酒业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县副食品加工厂,始建于1959年,在计划经济时期,专门从事副食品生产、加工。1988年开始生产“小凉山清酒”,后更名为泸沽湖酒厂,专门加工生产纯粮清酒。泸沽湖清酒曾荣获’99昆明世博会放心酒,2000年中国专利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国际名牌食品”称号等殊荣。2002年底,根据省、市有关国有企业改革政策、文件精神,泸沽湖酒厂正式改制成民营性质的有限责任公司,被省政府列入全省60户重点骨干企业。目前,该厂共有职工70人,具备了年生产能力400吨纯粮清酒和年产18.9升桶装山泉牌饮用水2万桶,500ML8万瓶/年的生产规模,该公司改制后为社会就业提供50个岗位,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二)宁蒗县永祥野生食用菌贸易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始建于2000年5月,属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金50万元。该公司除在县内构建起完善的菌源收购网络的基础上,对国际、国内市场的拓展方面也开创良好的局面,在国际市场方面公司与重庆市“文怡农产品进出口公司”和日本“长根株式会社”已长达7年的合作;国内市场方面,公司与“贵阳山珍园”、“海口野生园”、“深圳顺发野生食用菌批发部”、“大连百强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成都大陆农场”等大中城市的企业都签订长期供货合同,该公司年野生食用菌的收购加工销量占县内总量的75%以上,公司有固定员工26人,年季节性用工达1500人以上,公司的发展对地方经济的建设和边远高寒山区群众的脱贫致富都作出了积极贡献。(三)宁蒗县鑫磊绿色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始建于1999年属个体私营企业,注册资金50万元,专门从事女儿珍牌话梅、脆梅、木瓜果脯、梅醋等系列产品。固定性用工150人,该公司于2001年荣获“国际发明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2002年荣获“质量保证产品信得过企业荣誉嘉奖”。目前,该公司正准备在2005年5月投资年产2500吨青梅醋的生产线,该项目投资估算为2146.34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728.84万元,占总投资的80.55%;流动资金417.50万元,占总投资的19.45%,该项目实施后需工人43名;工程技术人员8名;管理人员18名,季节工6人。本项目以青梅鲜为原料,生产青梅醋,是国内首创产品,目前,有极少量生产,产品供不应求,是继碳酸饮料,饮用水,果汁和茶饮料之后的“第四代饮料”,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变化,果醋产品将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九、历史沿革在汉代为遂久县、姑复县地,属越崔郡。唐南诏时,北部地区称为“楼头赕”,初属铁桥节度,后属剑川节度。宋大理国时属善巨郡。元时在宁蒗实行土司制度,设立永宁土知州和蒗蕖土知府,属丽江路。明永乐四年(1406年)改属云南布政使司。民国二年(1913年)永宁、蒗蕖土司合并,改设宁蒗分县,属永北县管辖,“宁蒗”一名从此开始沿用。1950年1月21日宁蒗和平解放。1950年2月在本县南部彝族地区成立小凉山彝族办事处,同年5月,在本县北部地区成立宁蒗政务委员会,1951年9月改称宁蒗县民族民主联合政府。1956年9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北部的宁蒗县民族民主联合政府和南部的小凉山彝族事务办事处合并,成立宁蒗彝族自治县,隶属丽江专员公署。
宁蒗县-特色美食介绍
彝族的砣砣肉
彝族的砣砣肉
大凡来到丽江地区宁蒗县(俗称小凉山)的游客,都要品味一番彝族的砣砣肉。小凉山彝族的砣砣肉类似新疆的“手扒羊肉”,在制作上,一般是用鲜活肥硕的猪、牛、羊,立即宰杀后,大块剁颐,小者如拳、大者如碗,不放椒盐,氽入清水中煮至六成熟后,再放在筛簸之中轻轻撒上一层盐汗水沫,吃时佐以小凉山土法腌制的一种干酸菜汤(有克油腥的作用),将砣砣肉抓在手上,边啃边嚼,由于这种肉做法特别,又不是很肥,吃起来越嚼越香,越吃越胃口开,所以,砣砣肉如今已成为小凉山的一道很有名气的风味菜。
这是一种度数低、味道清香酸甜的饮料,宁蒗摩梭人和普米族称其为“苏理玛酒”。其酒精度为10度左右,色浅黄,内含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维他命等多种营养物质。它的制作工艺简单,先把青稞或高梁放入一个大铁锅内用微火煮熟,就倒进一个大簸箕里散热冷却,然后拌上用本地中草药配制的酒,再倒进一个草编大囤子里发酵两三天后,放进一个土制大陶罐内封存起来,摆在离火塘较近有适当温度的地方,到十天半月左右,便在罐口封存处凿洞,掺进凉开水,过几天后用管子将坛内凉水吸出,就成了香醇可口的苏理玛酒。这种水酒,既可提神健胃,又有生津解热之功效,是普米、摩梭人民最爱喝的饮料。
宁蒗县-宁蒗地图
宁蒗彝族自治县政区图
更多精彩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