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资源与环境排名境

农业资源与环境_专业知识库_阳光高考
密 码:
 | 
农业资源与环境
&&&&农业资源与环境
专业名称:农业资源与环境
专业代码:090201
门类:农学
学科: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学历层次:本科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学制:未知
近三年全国就业率区间:
全国报考硕士较集中的专业: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资源利用、农业资源与环境
学长们毕业都从事那些职业
该专业有哪些课程是你感兴趣的
统计信息 (数据统计截止日期:2016 年12月30日)
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
青岛农业大学
湖北工程学院
贵州师范学院
北京农学院
河北农业大学
农业资源与环境:本二理,农学类,代码090403。
办学条件:该专业为省级特色建设专业。现有专业教师23名,其中高级职称17人,博士学位21人,硕士生导师15人,博士生导师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外留学背景与科研合作经历的7人。建有实验室9个和校外教学实习基地6个,实验设备资产600万元。
主要成果:教师承担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经费近1000多万元,在SCI、EI等刊物上发表文章10余篇,在核心以上刊物发表文章80余篇。
主要课程:土壤学、遥感技术应用、土壤资源评价、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研究法、农业化学分析、新型肥料生产原理与工艺、养分资源利用、肥料应用于营销、环境监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环境监测新技术等课程。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化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基础和专业技能,可在农业、林业、国土、环保、土壤肥料等相关领域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等工作。
专业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地质地貌学、环境生态学、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壤化学分析、环境监测、地理信息系统、环境生态学、资源环境研究法、土壤资源利用、环境地学、资源与环境概论、土壤与土地资源调查、土地资源学、植物营养研究方法等
就业方向:毕业后可到资源和环境领域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进一步深造或直接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可到各级农业、土地环保、环境、资源和生态的行政和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可在肥料、新型灌溉、绿色食品等企业从事技术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具备良好的技术开发、推广应用等基本素质,能在国土、农业、林业、环保、农资、食品检测监督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部门从事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国土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等工作,能长期扎根基层的高级素质专门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农业资源与环境概论、地质与地貌学、土壤学、土地资源学、资源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农业气象与气候学、水土保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测量与制图、植物营养学、土壤农化分析、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生态农业、土地利用规划、农产品安全监测。
●&&&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系统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的规划与管理、农业环境保护、特色生物质资源深度开发利用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环境质量评价及环境监控的先进技能,掌握农业环境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技术方法,在农业资源与环境相关部门和单位从事资源合理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与规划管理、生态环境建设、环境规划设计等方面的教学、科研、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 课程设置
生态学基础、土壤学、环境微生物学、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资源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环境影响评价、遥感技术与应用、生态修复、农业资源信息系统、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
●&&& 实践环节
资源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监测与质量评价、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污染生态学、资源环境综合实验,遥感技术与应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教学实习、资环专业技能训练、科研训练和毕业论文、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野外调研、实验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
●&&& 学制
●&&& 所授学位
农学学士学位
●&&& 就业方向
在农业资源与环境相关部门和单位工作,包括环境保护部门、生态环境治理、农业资源开发、农产品综合利用、土地规划及管理等企事业单位工作。
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土地、环保等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肥料生产与营销、施肥技术、土地管理与开发、生态农业、环境保护、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人才。本学科属环境生态类学科,学制4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要求:   1.掌握农业资源管理与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土壤与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掌握农业资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现代仪器分析、植物营养、科学施肥、水土保持、土地规划与制图、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   3.熟悉资源管理与利用、环境保护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4.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5.掌握一门外国语,熟练使用计算机。
  三、主要课程: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学、农业环境学、资源遥感与信息系统、气象学、生态学、水土保持学、土壤农化分析、植物营养研究方法、土壤调查与制图、地质学基础、测量与制图。
专业点分布
按数量排序
本专业录取分数较高的高校
考生所在省市
考生所在省市
第一批(548)
第二批(494)
第三批(438)
毕业生规模农业资源与环境--《考试与招生》2015年Z1期
农业资源与环境
【摘要】:正专业是什么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本专业的农业资源指的是农业自然资源,它包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环境是指以农作物或者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周围环境各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农田、森林、草原、灌溉水、空气及施用于农田的肥料、农药和农业机具等。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原名叫做"土壤化学",主要是做土壤和配料方面研究的。在20世纪90
【关键词】:
【分类号】:G637【正文快照】:
专业是什么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与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本专业的农业资源指的是农业自然资源,它包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环境是指以农作物或者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周围环境各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农田、森林、草原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J];中国民族;2004年10期
宋戈,袁兆华,杭艳红;[J];学术交流;2005年06期
方小教;;[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方小教;[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汪波;;[J];哈尔滨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叶人武,周庆胜;[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7年10期
李旭霖;崔德杰;史衍玺;李俊良;隋方功;;[J];高等农业教育;2008年10期
时正新;周述实;李晓帆;;[J];科学·经济·社会;1986年02期
;[J];考试与招生;2014年Z1期
姚晓佳;;[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鹤健;陈松林;李新通;曹文志;郑建闽;陈健飞;钱乐祥;朱连奇;;[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李军国;;[A];回首50年 展望新世纪——吉林省纪念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1999年
马礼;;[A];首都师范大学五十周年校庆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论文集[C];2004年
韩剑;;[A];中国科协2004年学术年会海南论文集[C];2004年
陈章体;周东鸣;;[A];2011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赵予新;;[A];城乡统筹背景下的农业产业安全[C];2010年
吴鸿斌;;[A];首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刘军;;[A];2011年中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长沙市第五届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农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刘德方;;[A];2011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黄文校;何琦;王辉武;;[A];2010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恩瑞;[N];山西日报;2013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所
罗其友;[N];科技日报;2000年
安静 张文君;[N];科技日报;2011年
王恺;[N];安徽日报;2014年
范建;[N];科技日报;2005年
孙玉珍;[N];陇东报;2008年
吴海峰 通讯员
周凡;[N];金融时报;2013年
合肥市农业委员会主任
何杰;[N];长江日报;2012年
徐华;[N];农民日报;2007年
张建江 记者
胡立刚;[N];农民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邹文涛;[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贾士靖;[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卢娜;[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4年
梅花;[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梅霄潇;[D];西南大学;2009年
付春端;[D];河北师范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农业资源与环境
& & “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是华南农业大学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区域特色鲜明的优势学科。是我国最早开展研究生培养的学科(土壤学),早在1935年我校创校先驱邓植仪先生在我国率先培养土壤学硕士研究生。2012年在广东省第九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其中两个二级学科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分别在2000年和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2003年获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批准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 & &经过几代人长期努力,针对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贫瘠耕地退化、作物养分和肥料利用率低、农田水土污染严重和土地资源紧缺等因素制约粮食增产稳产、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等核心问题,以“土壤-肥料-植物-环境-土地利用”为主线,以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为导向,围绕着华南地区土壤质量提升与耕地保育、新型肥料创制与高效利用、作物营养与遗传改良、农业生态环境整治和农产品安全、土地综合整治与效益提升等领域,开展了退化土壤改良与耕地培肥技术、缓控释肥料、促进剂产品制造与高效施用技术、根系生物学基础理论、植物营养遗传改良与利用技术、产地环境污染环境修复和农业固液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土地资源调查监测与优化配置技术等一系列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发、集成、人才培养与推广应用,形成了“产-学-研-用”特色鲜明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机制以及科研成果转化机制,为建设广东农业和生态环境强省奠定了理论、技术和人才基础,为广东省和华南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社会经济建设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人才队伍
& & & “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现有教职工86人,包括教授18人(包括二级教授3人,三级教授8人),副教授34人。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千人计划”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2人,教育部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人,“千百十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国土资源部杰出青年人才、广东省教学名师、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教学奖各1人,国土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1个。
2.学科平台条件
& & & 学科现建有“农业部华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再开发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的重点实验室5个、工程技术中心2个、研究基地和技术联盟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PI1人。学科发展物质条件优良,拥有了比较完整的实验技术体系,配备了精密仪器设备,引进了一系列用于科研教学的软件系统,固定资产总值超过2000万元。已具备装备优良的研究和工作条件,有培养优秀人才的坚实基础。
3.教学科研成果。
& & & 本学科近五年来承担了一批有重大影响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73、863、企业横向合作课题等项目。其中科技部、教育部、国家发改委等重大重点项目2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研究总经费超过10700万元。发表论文总数432篇,专著21部,专利43项,计算机软件1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科技奖励21项。
4.学科方向与学科带头人
& & & “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依据教育部最新的学科发展规划,在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农业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学4个二级学科基础上,根据本学科发展趋势和特点,自设肥料学方向。五个核心学科方向及学科带头人如下:
& & & 第一、土壤学。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的主要骨干学科之一,作为农业基础科学之一,以研究农业土壤肥力及其培育为核心任务,主要研究土壤的形成和发育,土壤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利用及改良,土壤中养分、水和其他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含量、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及作物和生物利用,研究土壤的生物学组成、多样性及其生态系统功能,服务于保持和提高土壤的农业生产力,维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 & &&第二、植物营养学。是农业基础科学和农业生物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农业生产中作物需要的养分和生命物质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分布、运转和利用,作物养分需要和吸收利用的遗传、生理和生态调控的科学。
& & & 第三、肥料学。是研究作物营养物质的高效利用和环保型产品制造和施用技术的应用学科。研究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缓控释肥料、同步营养肥和促根剂等新肥料为载体,物化平衡施肥理论和技术,落实测土配方施肥。肥料学将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和需肥规律、土壤保肥供肥规律、肥料供肥规律;研发新型肥料制造技术和工艺,实现养分综合管理。
& & & 第四、农业环境保护。是研究农业和农村环境重金属、营养盐、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物分布,土壤-作物-食物污染过程,农业环境控制及治理途径和技术,农业环境保护规划和设计的综合性学科。主要内容涵盖研究农业环境基准和标准,产地环境规划和治理,污染物质健康风险和农产品安全生产技术的应用性环境科学。它与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存在密切的内部联系和交叉学科特色,同时在污染物化学和污染物迁移控制上与环境科学和工程存在外部交叉和联系。
& & &&第五、土地资源学。是土壤学与土地科学的交叉,研究自然-社会经济系统土壤-土地资源的勘察和评价、规划和利用,土地的开发、保护和管理的科学;经济发展中土地规划和区划、土地修复和整治,以及土地利用变化等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一级学科服务于城乡一体化、国土安全和社会文明的重要新兴领域。农业资源与环境
点击数:&&更新时间:
专业概况:本专业于1997年开始本科教育,是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安徽省特色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及熟练的化验分析监测能力,能够在农业、土地、肥料、环保、农资等部门从事农业资源调查评价和管理利用、科学施肥、农业环境监测和保护、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土壤农化分析、植物营养与肥料工程、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环境监测、土壤地理学、水土保持学、农业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土壤污染与防治、环境质量评价、农产品安全与检验。
本专业标准学制4年,修满规定学分,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DIV class="fot"
凤阳校区 电话: 6732178 地址:安徽省凤阳县东华路9号 邮编:233100蚌埠校区 电话: 3197178 地址:安徽省蚌埠市黄山大道1501号 邮编:233030 邮箱:zsb@Copyright 安徽科技学院招生就业处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基本内容/农业资源与环境
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本栏目重点是给出农业自然资源。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或农业经济活动所利用或可利用的各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农村社会经济资源。前者主要由气候资源、水资源、土资源和生物资源等组成;后者主要包括劳动力、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和其他有关经济技术条件。各种农业自然资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运动规律,但它们也有共同点和共同规律。农业自然资源的基本特性是:①整体性。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统一的整体。发展农业生产必须按照资源优化组合和生态平衡的要求,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②地域性。不同区域农业自然资源分布和组合特征均有一定差异,发展农业生产必须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③动态平衡性。各种农业自然资源及其组合,即生态系统都是不断发展演变的,由平衡到打破平衡再到形成新的平衡。④可更新、再生性。如气候的季节更迭、水分的循环补给、土壤肥力的恢复和生物繁衍等,只要开发利用得当,注意保护培育,则可永续利用。⑤数量有限性和潜力无限性。农业自然资源的蕴藏量和能利用量是有限的,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的能力、利用范围也是有限的,但是由于农业自然资源具有可更新、再生性,加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可以寻找新的资源和扩大资源利用范围,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能力。农业资源动态检测指对农业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时空分布的动态变化进行的定位定时检测。农业资源、特别的是那些受人为干预强烈的农业资源,经常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对其进行检测的主要目的在于从中分析和掌握动态变化规律、变化原因和变化趋势,以便及时调整资源利用方向、利用政策和管理措施,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农业资源动态检测的内容,一般包括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社会经济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三个方面。农业资源动态检测信息是一个多项目、多层次的空间信息系统,包括一系列专业数据库和区域数据库,具有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为了保证各专业、各层次和各区域信息的相互匹配、交换和数据共享,达到综合分析评价的目的,必须有一个统一的和规范的设计,作为信息采集、储存和提取的共同基础。资源动态检测一般利用遥感信息与地面定点抽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农业资源评价是根据农业发展和社会、经济活动的需要,对农业资源的质量、适宜性、经济价值、开发利用的可行性和预期效果进行的综合分析评价。农业资源调查是评价的基础。查明农业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分布、演变和资源要素的内外部联系,进而对其是否可以开发利用、开发利用价值与潜力大小、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开发和改造的难易程度、投资的多少以及效益的大小等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目的是为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并进行科学管理,制定开发利用规划和评估、审批农业建设投资项目提供科学依据。农业资源评价的基本原则是:①发挥资源优势的原则。评价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农业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前景,必须考虑当地的资源与其他地区相比,是否具有优势,是否有相当的数量和较好的质量、较大的潜力,能否把潜在优势转化为商品生产优势和全面的经济优势;开发利用是否有较好的外部环境,限制因素能否克服,难易程度如何;生产的产品是否有比较稳定而广阔的市场需求等。②生态经济平衡、资源永续利用的原则。由于农业资源具有整体性,就必须考虑自然资源要素之间以及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要重视和处理好人、资源、环境三者的关系。一切生产、经济活动,特别是开发性生产、经济活动,必须使农业生态经济系统处于高效运转、良性循环状况,保持动态平衡。开发规模和强度不能超越系统自身调节的能力,对可再生资源,在适量、适度、有计划开发的同时,还要加强人工培育和保护增殖,以达永续利用的目的。③系统分析,综合评价的原则。评价一项或一地区的农业资源,要运用系统的、整体的、比较的观点,评价各要素之间的匹配、协调、互补、互制关系;评价资源优势要放在大系统、高层次中进行比较,要组织跨部门、多学科的协同研究,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多目标综合评定,求得总体可行的最优结构、最大功能的效益。农业资源保护就是运用法律、经济、行政和科学技术手段,协调农村经济发展与农业自然资源利用的关系,对破坏和滥用农业自然资源的行为所实行的监督管理。农业自然资源可分为三类:①不可更新资源,如铁、煤、石油等。②可更新资源,如生物、水、土壤等。③用之不尽的资源,如空气、风力、太阳能等。农业自然资源既是农业环境要素,又是人类生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中国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①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对不足;②后备资源基础薄弱。所以,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保护农业环境,对国民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农业资源保护主要包括:土地资源保护,草原资源保护,森林资源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等。中国农业自然资源保护遵循如下原则:①把农业自然资源保护纳入国家计划和规划。②全面规划,合理安排。③奖励综合利用。④谁开发谁保护。⑤经济效益、生态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农业环境以农作物或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周围环境各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农田、森林、草原、灌溉水、空气、光、热及施用于农田的肥料(包括化肥)、农药和农业机具等。这些农业环境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农业环境综合体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人类创造出生产上和生活上必需的大量物质。农业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属中国法定环境范畴。农业环境由气候、土壤、水、地形、生物要素及人为因子所组成。每种环境要素在不同时间、空间都有质量问题。当前中国农业环境质量的突出问题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农业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在:①工业、城市和乡镇企业污染。据调查,中国5.5万公里河段有23.7%的水质不符合灌溉要求,4.3%的河段严重污染、鱼虾绝迹;受污染的农田面积达1亿亩。②农用化学物质污染。中国化肥流失量约占使用量的40%左右,引起硝酸盐积累和水体富营养化;农药在大气中扩散和流失及部分农畜产品中残留也较严重;地膜年残流量近千吨。③畜禽粪便污染。目前,畜禽粪便已成为城郊农业环境的主要有机污染物。生态破坏主要表现在:①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29.1亿亩,占国土总面积的20.29%;土地沙漠化继续加剧,面积已达19.5亿亩;盐碱地1亿多亩。②农业资源有所衰退。中国人均耕地不足1.6亩,并逐年减少,现有耕地中有近一半的耕地条件较差或存在某些障碍因素。③农用水源短缺,特别是北方农用水源严重短缺。④草原继续退化。中国有可利用草地面积3.12亿公顷,草地累计退化面积已达6670万公顷;并且沙化、碱化、退化的状况有加剧趋势。农业环境保护就是利用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各种手段,使农业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维持良好的状态,防止其遭受污染和生态破坏。农业环境是整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土地、森林、草原、水资源、空气等,具有广泛性、整体性、区域性的特点,是农业的基本物质条件。农业环境保护不仅对发展农业生产至关重要,而且在整个环境保护工作中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是当前中国农业环境的两个突出问题。农业资源衰退,自然灾害加剧,水土流失、沙漠化、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日益严重。农业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农田、牧场受工业(包括乡镇企业)“三废”污染严重。不合适地大量使用农药,造成土壤、水体污染和农畜产品有害物质残留;过量和不合理地施用化肥,引起蔬菜、地下水硝酸盐积累和水体富营养化等现象比较普遍。农业环境恶化危害人体健康,危害农业生产,导致农业减产、绝产和农产品质量下降。农业环境破坏还会降低农业环境的生产力及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而且会对气候产生不利的影响,导致旱涝灾害频繁发生,进而危害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的主要措施有:①强化农业环境管理,制定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防止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法规,建立健全农业环境管理体制。②积极防治工矿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在内)的“三废”污染。③防治农药、化肥污染,积极推广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大力发展有机肥、复合肥,合理施用化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④制定有利于农业综合开发的技术经济政策。⑤加强农业环境监测网建设。农业环境监测指间断或连续地测定农业环境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观察、分析其变化对农业环境的影响的一项工作。农业环境监测按其目的可分为三类:①对土壤、农用水、农田大气及农作物的例行监测,目的是掌握农业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②农业环境污染的事故性监测,目的是为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提供科学依据。③对农业环境污染源的监视性监测,目的是防止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督促对污染源进行治理。农业环境监测的对象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①农用水质监测,包括农田灌溉用水、农村家畜家禽用水和水产养殖等。②农田土壤监测,包括用来种植各种粮食作物、蔬菜、水果、纤维作物、糖料作物、油料作物、以及农区森林、花卉、药材、草料等的农业用地土壤。③农作物监测,以中国常见的水稻、小麦、玉米的粮食作物和水果、蔬菜、菜叶、烟草等作物为主要监测对象。④农田大气监测。包括农田大气监测和乡镇村落大气监测。⑤工业三废(废水、废渣、废气)监测,主要是对危害农业区的工业“三废”进行监测。⑥背景值调查测定,包括水体、大气、土壤、作物、沉淀物背景值的测定。农业环境监测的内容,取决于监测的目的。一般来说,具体的检测项目应根据所在地区已知的或预计可能出现的污染物质和环境的特定情况来决定,为了评定测定结果和估计污染扩散情况,还必须测定一些气象或水文参数。农田大气监测的项目一般包括:灰尘(即降尘和飘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臭氧、酸性降雨等;水质监测的项目一般包括:温度、PH值、浑浊度、导电率、悬浮物、溶解氧、生化耗氧量、化学耗氧量、总氮、总磷、某些有机毒物、重金属毒物和卫生指标等;土壤和植物的监测内容包括:有毒的金属化合物、非金属无机物和有机物等;农畜水产品的监测内容包括:重金属、农药、亚硝酸盐、黄曲霉素、有机化合物等。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技术等手段,对损害农业环境质量的行为实施有效的影响,使经济发展与农业环境相协调,达到既发展农业经济又改善农业环境的目的的工作,称为农业环境管理。农业环境管理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农业环境管理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部门,与许多行业的生产密切相关。加强农业环境管理要综合协调农业内部各个产业和其他相关部门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各地农业环境的背景值、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开展农业环境管理工作,必须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管理工作的目标和措施。③农业环境具有特殊性,一旦遭到污染或破坏,往往很难恢复和治理,甚至是不可挽回的。因此,农业环境管理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必须采取积极预防的措施,防患于未然。农业环境管理的内容,按其管理的范围可划分为农田环境管理、草地和牧业环境管理、渔业环境管理、乡镇企业环境管理、农村居住环境管理;按管理的性质可划分为农业环境计划管理、农业环境质量管理、农业环境技术管理。
学科排名/农业资源与环境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13所,2012年教育部第三次学科评估中有9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17所。 注:以下得分相同的高校按学校代码顺序排列。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农业资源与环境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2.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3.掌握农业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土壤改良、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4.掌握农业资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化学及现代仪器分析、植物营养的研究方法、科学施肥与科学灌溉、农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土地规划与制图、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5.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资源与环境的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6.熟悉资源管理与利用、环境保护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8.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农业资源与环境
土壤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农业环境学、农业气象学、生态学、水土保持学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农业资源与环境
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25~30周。
主要专业实验/农业资源与环境
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植物营养研究方法、环境质量分析与监测、土壤调查与制图、地质与地貌、测量与制图、气象观测
相近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
开设院校/农业资源与环境
四川农业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甘肃农业大学青海大学宁夏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福建农林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广西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上海水产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南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长江大学湛江海洋大学西藏大学浙江海洋学院石河子大学等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8次
参与编辑人数:11位
最近更新时间: 01:47:32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业资源与环境前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