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框架梁钢筋搭接位置通长负筋直径不同时的搭接问题

地区:汕头
头衔:工   头
悬赏分:100
浏览数:37
支座负筋与通长筋直径相同时可以跨中连接一次。
支座负筋与通长筋直径相同时可以跨中1/3连接一次。
支座负筋与通长筋直径不相同时两端与支座负筋搭接。
这两句话怎么理解。
地区:山西
等级:15 级
头衔:亚太区总裁
支座负筋与通长筋直径相同时可以跨中1/3连接一次【是说钢筋相同时可以在跨中1/3处搭接】。&
支座负筋与通长筋直径不相同时两端与支座负筋搭接【是说钢筋不同时在通长钢筋与支座钢筋连接处搭接】。&
提问者对最佳答案的评价:3星
请填写消息,提交后将发送给用户
及时采纳答案不仅是对回答者的认可,同时也能避免问题过期后被
地区:江苏
等级:16 级
头衔:全球总裁
你好:支座负筋与通长筋直径相同时可以跨中1/3连接一次(按通长上筋的做法)。支座负筋与通长筋直径不相同时两端与支座负筋搭接。支座筋与通长筋直径不同时,跨中筋按架力筋的做法做。
操作执行中...
无满意答案
  及时举报违规行为,共同维护良好环境
举报原因:
问题与专业无关
没有实用价值
问题描述不清晰
同IP自问自答,恶意刷分
完全复制他人答案
部分复制他人答案
无实际价值
同IP自问自答,恶意刷分
    
如果您认为这个答案有误,或者有更好的答案,请立即告诉我们!
如果您的“揪”错被采纳,可获得10分积分奖励!
我的答疑任务
图片正在上传...06-1906-1906-1906-1906-1906-1906-1906-1906-1906-19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二十一、我在帖子中发现一贴“KL中集中标注上部筋为2根18螺纹,而在原位标注支座处为4根20,是否意为通长筋为18螺纹与20螺纹在支座Ln/3处连接而成.”。CDF先生回答为“是”。
但我们这里有争论:一说“是”;一说“否,支座处有6根。”,并列出一例:KL中集中标注上部筋为2根25螺纹,而在原位标注支座处为4根22,是否意为通长筋为25螺纹与22螺纹在支座Ln/3处连接而成?
答: 1、对于“上部通长筋为18螺纹与支座负筋20螺纹在支座Ln/3处连接而成”的答复是:“是”。
2、你们细看一下03G101-1图集第54页,在支座Ln/3处各有一处“搭接点”,这就是当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本例为“18螺纹”)直径小于负弯矩筋(本例为“20螺纹”)时,就在这里进行连接。
这里的“道理”是:根据抗震规范要求上部通长筋为不小于两根14直径的钢筋,现在设计为“18螺纹”,已经足够了。而且,上部通长筋不要求一根筋贯通,由几根钢筋的连续作用也可以。
3、实际设计中,更多的情况是上部通长筋与支座负筋直径相同,此时,可以做成“一根筋贯通”。但由于钢筋定尺长度的限制,此时上部通长筋可以在跨中Ln/3范围内一次性连接。
4、比较少见的情况是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直径大于支座负弯矩筋直径,你们举出的例子“是否意为通长筋为25螺纹与22螺纹在支座Ln/3处连接而成”,就是属于这种情况。回答也是:“是”。因为,支座负筋有“4根22”足够了,没必要再增加“2根25”;而上部通长筋有“2根25”和“2根22”的连续作用也足够了(见上述的“道理”)。
二十二、对于您的回答,我认为有些还是不能解释:设当前跨为3跨,通长钢筋为:螺纹25,从1跨到3跨,另外在中间支座(两边的暂时不考虑)有6根钢筋,其中两根为25的通筋,4根为螺纹22的负筋。如果按照您的意思,在支座处标注2φ25+4φ22,不能标注成4φ22。是否与图籍(03G101-1)的规则不符。
1、就你所举的例子来说,当“中间支座有6根钢筋,其中两根为25的通筋,4根为螺纹22的负筋”时,支座的原位标注“2φ25+4φ22”是对的。这正是符合03G101-1图集的精神。
2、“平法梁”钢筋标注的精神是:某支座如果不作原位标注的话,就认为是执行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的配筋值。但是,只要你在该支座上进行原位标注,那么,所作的“原位标注”必须“包含”集中标注的上部通长筋
二十三、陈教授,我听过你讲的课,许多东西都是很有价值的,许多争论的东西在你那里得到了解决,可是在实际施工中许多监理、甲方在这些争论的地方要求怎样怎样做?可是又没有依据,怎么办?并且你解决了的这么多问题是否可以和陈青来教授以书面的规定给个依据!
答: 1、只要是03G101图集有规定的,可以拿图集来说话。
2、要是“G101系列图集”尚未有规定的,可以在这个论坛上,向“平法”创始人陈青来教授提出来,看看能否出一些“补充规定”。(在这里,我也向陈青来教授建议,这样做对解决争议有好处。)
3、如果“在实际施工中监理、甲方在这些争论的地方要求怎样怎样做”,最有权威的办法是找设计师。因为,无论标准图集是否已有规定,注册设计师都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解决方案。(至于监理工程师,他的职责范围是保证工程按设计执行,而无权修改设计。)
二十四、有一kl.集中标注:300*600,B8-@100/200(2),2B22;2B20,Lae=31d.
左边原位标注4B22+2B20。3/3。左边支座柱:450*450。请问陈教授:
2B22的下料是否=跨度-保护层-d22-间距25-弯曲调整值?弯曲调整值
答:1、所提问题不明确。如果是上部通长筋,可考虑贯通下料。如果超出定尺长度,在跨中Ln/3范围内进行连接。
2、至于“上部第一排中间的2B22”,如果是“端支座”的话,可按下面的方法计算下料长度:
15*22+450-30+Ln1/3-直角弯的弯曲调整值
& 3、至于“上部第二排的2B20”,如果是“端支座”的话,可按下面的方法计算下料长度:
15*20+450-30-d22-间距25+Ln1/4-直角弯的弯曲调整值
二十五、1、关于在图集54页图示中,某一跨梁的Ln/3中分别有两个搭接LlE,请问这二个搭接是那根钢筋的接头啊?究竟是指上部无通长筋,架力筋与支座负筋的搭接位置?还是指上部通长筋采用两次绑扎搭接的位置?
2、还有“当支座上部纵向钢筋与通长筋直径相同时,也可在跨中1/3范围内采用一次性连接”,请问一下是不是在1/3的范围内也能有一个连接接头啊?不能有两个或以上的接头(我这里指绑扎搭接接头)?
答:1.是通长筋的跨中部分与支座上部非贯通筋连接.
2.当通长筋直径与支座上部非贯通筋相同时,由两端非贯通筋再向跨中延伸在跨中1/3范围任意位置连接一次即可.
二十六、二级抗震框架梁,上部筋在端支座柱中的锚固长度为0.4lae+15d,柱为700,锚固长度为290,此长度不超过柱中,请问这样配筋合适吗?
答: 1、框架梁的纵筋在端支座上的锚固,首先是伸至柱外边(柱纵筋内侧);(见03G101-1图集第54页)
& 2、然后,看看其“直锚水平段长度”是否超过LaE?
& 3、如果“是”,则不用弯15d的直钩;
& 4、如果“不是”,则必须保证“直锚水平段长度”不小于0.4LaE,并且弯15d直钩。
二十七、KL中集中标注上部筋为2根18螺纹,而在原位标注支座处为4根20,是否意为通长筋为18螺纹与20螺纹在支座Ln/3处连接而成.
问:“KL中集中标注上部筋为2根18螺纹,而在原位标注支座处为4根20,是否意为通长筋为18螺纹与20螺纹在支座Ln/3处连接而成?”
& 答:“是。”
以上观点是正确的。原因如下:
& 1、支座负筋“4根20”,其伸出支座的长度为Ln/3
,上部通长筋“2根18”,就在“Ln/3”处与左右两侧的那两根支座负筋进行连接。
2、上部通长筋可以不是“一根筋”通到头,而可以是几根不同直径的钢筋的连续作用(例如:本例)。
3、只有当上部通长筋与支座负筋的直径相同的时候,上部通长筋才可以“在跨中Ln/3范围内”进行一次性连接。
框架梁的锚固在柱内,要达到Lae+15d,且伸到对面,这两者是不是要取大值呀?就是达到了锚固,是不是也还要伸到对面呀,
答:1、框架梁的纵筋在端支座上的锚固,首先是伸至柱外边(柱纵筋内侧);(见03G101-1图集第54页)
& 2、然后,看看其“直锚水平段长度”是否超过LaE?
& 3、如果“是”,则不用弯15d的直钩;
& 4、如果“不是”,则必须保证“直锚水平段长度”不小于0.4LaE,并且弯15d直钩。
二十九、在集中标注处为4根25螺纹,原注位为8根25螺纹在计算时集中标注的4根钢筋是否也为单跨锚固计算,如果是的话后面详图和前面的说明是否矛盾.
答:qlchen梁下部钢筋通常不采用集中标注,如果采用,则先注上部通长钢筋,在“;”号后接注下部通长钢筋。如果集中标注了梁下部通长钢筋,又在原位标注,则原位标注取值优先(取代集中标注的同类筋)。
1、“原提问”有一个问题:集中标注的“4根25螺纹”为下部通长钢筋,是否也是按“单跨”在中间支座锚固?
2、人们通常有一个看法,即:集中标注的下部通长钢筋是贯穿通过中间支座,而原位标注的下部钢筋是在中间支座锚固。这样的认识对不对?
3、如果相邻跨的同一规格的下部钢筋都在中间支座锚固的话,这必然会增加支座的钢筋密度,对结构是不利的,这也违背了“能通则通”的原则;但如果采用一根钢筋贯穿通过中间支座,又受到钢筋定尺长度的局限,这时,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在什么位置连接为好呢?(这个问题是施工实际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也是“平法梁”实际应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 上述这些问题,敬请青来教授解答。
三十、框架梁锚入剪力墙,25的筋,墙只的200宽,无论我想什么办法都没法按要求做,怎么办呀,陈教授说过,差多少再弯过去多少是不行的,就是行的话,如果我的梁不够高还是不好做,这个问题我问好多人,在论坛上也问过了,就是没有好办法,大家有什么好的意见呀
答:CDF1、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个普遍性问题:许多以剪力墙作为支座的梁纵筋的锚固长度不能满足要求。
以前有人问过这样的问题:
& KL和L的受拉钢筋在剪力墙的锚固长度如何计算?
qlchen 回复: ( 18:02:57)
& 与锚入框架柱相同。墙的厚度较小时,需要将梁的受拉筋调细。
2、标准图集不是万能的。标准图集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本工程的设计师应该解答(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工程施工来说,最权威的、或最后的技术决定权在于工程的设计师。
& 3、陈教授曾经说过,框架梁伸入剪力墙就成了“边框梁”。
又说过,有边框梁就有“端柱”。——端柱的截面尺寸是较大的。
chinafootman我对此问题执不同的意见.
1首先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其荷载的传递为板至梁至柱至基础.梁应传至柱(无论框柱,暗柱).梁下应有柱或作为次梁放于剪力墙暗梁处.若梁下无柱无边梁.则可视为连续梁在边跨处的悬挑.只是悬挑至剪力墙处罢了,若悬挑至墙力墙外,我想你不会问这个问题.即不存在锚固问题,只是悬挑梁的封头摆了.
汤仁海是我楼上的那位的意见我不赞同,现在锚固在剪力墙的梁很多,按你的意思,那就是不用做的锚固了,而且,就算是悬挑,有的也实在看不出来呀
三十一、chinafootman1.单向现浇板中的分布筋的搭接长度?它划分为受力筋中的受拉筋还是受压筋?
2.现浇板中的圆钢分布筋是否增加弯钩?
3.200*500梁箍筋的放样中,如8个圆钢的放样长度为外包尺寸+60mm或内包尺寸+120mm(按6.25d),在03G101中10d的平直段弯钩.其放样长度为多长?上面8个圆钢的长度为外包尺寸+60mm是怎么计算的?
答:CDF1、单向现浇板中的分布筋,它是一种构造钢筋,在设计时不计算受力(既不是“受拉”,也不是“受压”),如果分布筋在施工中要进行搭接的话,其搭接长度可按150mm来执行。(参考:03G101-1图集第54页,梁的架立筋的搭接长度为150mm。)
同时,请注意,现在施工中基本上没有“单向板”了,其原因是:长宽比为“2:1”以内的板必须做成双向板,长宽比为“3:1”以内的板宜做成双向板。
2、现浇板中的圆钢分布筋:下部主筋的分布筋必须做180度的小弯钩(每个弯钩的预算长度为6.25d);板负筋(扣筋)下的分布筋也提倡做180度的小弯钩(不过,现在很多施工单位都不做弯钩)。
& 3、关于箍筋的长度我们是这样计算的,供参考:
& & 在箍筋的净内周长尺寸的基础上,增加下列数值:
& & & 抗震箍筋:增加
(注)上述公式可以有下列旁证:
对于“直钢筋(光面钢筋)”两端加180度弯钩是“增加12.5d”,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上述的“180度弯钩” 含有3d的直段长度。 &
而现在是10d的直段长度,所以,每端需要增加7d的钢筋长度。
& & & 合起来就是26d
。(135度与180度略有区别,所以小数就不要了。)
chinafootman CDF,再次感谢您的解答.对第三个问题的地方,我有小小不同的理解.现提出以便商酌.冒昧之外请谅.
3.首先对26D的箍筋增长值在预算中,我表示赞同.下面观点基于外包尺寸的定义.在实际钢筋下料中,26D的箍筋增长值现象并不普遍.因为180度的箍筋弯钩存在较少,而135度的箍筋存在较多.那么135度的箍筋增长值应=14D+4.9D*2-3D(箍筋调整值.3D为近似计算,实际为3个90度弯钩组成的调整值为3*1.75D=5.25D)=20D.
箍筋内净尺寸+26D的长度若下料的话(基于180度弯钩).确切说法应为下料尺寸(即中轴线尺寸)+26D.用内净尺寸表示应为内净尺寸+26D+5D(3个弯钩)=内净尺寸+31D.用外净寸应为外净尺寸+20D来制作箍筋.
三十二、KL中集中标注上部筋为2根18螺纹,而在原位标注支座处为4根20,是否意为通长筋为18螺纹与20螺纹在支座Ln/3处连接而成.
三十三、03G101指明最小锚长为Lae,而图集中又采用0.45Lae+15d锚固方式,按35d锚长计算.0.45Lae+15d小于Lae是怎么回事?难道弯锚就可以小于最小锚长?
LaE是直锚长度标准。当弯锚时,在弯折点处钢筋的锚固机理发生本质的变化,所以,不应以LaE作为衡量弯锚总长度的标准,否则属于概念错误。应当注意保证水平段≥0.4LaE非常必要,如果不能满足,应将较大直径的钢筋以“等强或等面积”代换为直径较小的钢筋予以满足,而不应采用加长直钩长度使总锚长等于LaE的错误方法。
三十四、KL梁配筋中集中标注指明上部通长筋为2根18螺纹,而在原位标注指明为6根18
2/2/2,请问第2个2的长度,第3个2的长度.
答:1、03G101-1图集只规定了梁上部纵筋为“两排”的情况,第一排支座负筋伸出长度为Ln/3,第二排支座负筋伸出长度为Ln/4
2、如果设计图纸上有三排支座负筋,其“伸出长度”应该由设计师来决定(在理论上,支座负筋伸出长度与弯矩包络图有关)。
3、所以,这件事最好问设计师。如果设计师问不出来,而又要做预算的话,第三排支座负筋伸出长度可按Ln/4计算。
三十五、1、一直有不少人问梁腰筋(构造钢筋和抗扭钢筋)的设置问题:是不是“要么不设置,要设置就至少是两道”?
2、现在03G101-1图集第62-64页是要求“小于等于450设置”腰筋,又要求腰筋“间距小于等于200”,则只能是“至少是两道”了。
& 3、有没有“只设置一道腰筋”的情形?
& 4、梁的侧面构造钢筋是不是不须经过计算,而只根据梁截面高度来决定其根数的?
5、我最近看到一份图纸,梁高为600,只设置“G2φ12”——即每侧一道构造钢筋。对不对?
6、还是那份图纸,另一个梁,梁高为900,却设置“G14φ12”——即每侧七道构造钢筋。是不是太密了?对不对?
7、该图纸在另一个梁上设置抗扭钢筋的时候,梁高也是900,却设置“N14φ12”——即每侧七道抗扭钢筋,直径和上条所述的构造钢筋(只是锚固长度多一点儿)。对不对?
8、还有,“φ12”当抗扭钢筋,直径是不是太小了一点,换成直径大一点的钢筋(根数少些),好不好?
答:1、G101-1中的规定取自GB《混规》10.2.16,这个规定值得再研究,尤其是规范中用词为“应”字更值得再考虑,其中配筋截面面积要求根本不适用于宽扁梁。但是,由于2000新规范刚推出,宜先让实践和时间作出评判。
2、问题有误:是“大于”而不是“小于”。按规定是“不配则已,配则两道”。
3、有。工程师有权决定仅配一道,规范对间距的规定用词为“宜”。
4、要经过计算,规范规定:“每侧纵向构造钢筋(不包括梁上、下部受力钢筋及架立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有效截面面积的0.1%,其间距不宜大于200mm”。
5、无对错之分,按设计即可。
6、工程师系根据梁所受扭矩配置,因不知其实际扭矩,所以不好评判。
7、同上条。
8、要根据实际梁的高宽比综合考虑,采用小直径钢筋并非不妥。“柱筋宜粗,梁筋宜细”。
三十六、如果0.4lae+15d不够相应标号的锚固长度,是否可按0.4lae+15d长度计算,还是应按一个锚固长度计算?
答:1、不要拿“0.4LaE+15d”与“LaE”来比较。
2、框架梁纵筋在端支座的锚固要求是:尽量外伸,伸到柱纵筋的内侧,然后看看其“直锚水平段”是否大于LaE?如果大于LaE,则不需要再弯直钩;如果不大于LaE,也要大于0.4LaE,再弯直钩15d
(此时,可能发现“0.4LaE+15d”还不足“LaE”,也不要紧)。
3、但是,如果“直锚水平段”不足0.4LaE,那是不允许的。有的人想象,此时把“LaE-直锚水平段”全部弯到直钩长度上去,就能“满足锚固长度的要求”——这是错误的。
三十七、悬挑梁下部钢筋、次梁下部钢筋、构造腰筋、抗扭腰筋等锚固值都 应满足>250的最小锚固值?
三十八、什么是抗扭箍筋?一般用在什么部位?
是不是只要是弧形梁上的箍筋都应该是或必须是抗扭的
1、只要在梁的集中标注或原位标注的侧面纵筋是带“N”的,则是抗扭的。梁两边的荷载不一样引起扭矩,例如,连接雨篷的过梁就是抗扭的。
& 2、可以这样认为。
钢筋工liuwei一般都是做成四肢箍或多肢箍来抵抗偏心所产生的扭拒
三十九、次梁的上部纵筋是放在主梁上的,板的钢筋是放在次梁上的。当保证了主梁的保护层厚度,次梁的保护层就不能保证,更不用说是板的保护层。请问陈教授该怎么处理?
答:两种办法:
1、次梁上部钢筋要在主梁上部钢筋之下,其保护层多厚出一个钢筋直径;
2、次梁上部钢筋与主梁上部钢筋在同一层面,按1比12斜度弯到主梁钢筋之下锚入主梁,这样其保护层不厚,但次梁计算高度减小一个钢筋直径。
四十、图上是要间距小于等于200,又要求小于等于450设置腰筋,这么一算,我们就要设两道啊
答:1、原提问写错了一个字“小于等于450”应该为“大于等于450”。因为,如果说“要求小于等于450设置腰筋”的话,那么,400高的梁设置腰筋,就可以“只设置一道”了。
2、但现在03G101-1图集是要求“小于等于450设置”腰筋,又要求腰筋“间距小于等于200”,则只能是“至少是两道”了。
& 3、有没有“只设置一道腰筋”的情形?
还是请03G101-1图集的设计者来说明吧。
四十一、请各位大侠帮帮忙解答一下小弟的困惑谢谢了。
(1)比如说一支7垮的KL,它的集中标注是4B22;3B16,那么下部的3根16通长筋要不要在支座处断开且在支座中锚固,我做预算时都是按断开再加锚固进行计算,不知道这样算合不合理啊,或者说还是和上部通长筋一样算。
(2)KL上部的通长筋其搭接,是不是一定要绑扎啊,不能使用机械或焊接连接的。
(3)有一支KL,其中一个中间支座两边的梁有高低差,C/Hc大于1/6相差10CM,梁的上部筋集中标注是2B22,支座原位标注是4B22,按照图集说明支座两边的上部筋配筋相同的话那么只在支座一边进行原位标注,像上面的两垮梁不在同一个标高上,在支座的另一边是不是也是4B22,还是2B22且把这个支座当作两垮梁的端支座了。
答:(1)本着“能通则通”的原则,尽量做成“贯通筋”,可以避免在中间支座处出现大量的钢筋锚固或搭接,减少支座的钢筋密度,对施工和结构都有好处。
当然,这需要考虑现实可能性,即钢筋“定尺长度”的限制。只要满足钢筋“定尺长度”,能贯通穿过中间支座时尽量贯通。
(2)KL上部的通长筋其“连接”,不是一定要绑扎,相反地,对于较粗的钢筋来说,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更好。
(3)如果“这支KL”的梁顶标高是一平的话,是没有疑义的(支座左右两边都是相同的配筋)。
如果支座两边的梁顶标高不一致,而两边的梁又属于“同一个梁编号”的话,我想,设计者的本意可能是“支座左右两边都是相同的配筋”。
不过,如果支座两边的梁顶标高不一致,或者是梁截面高度(宽度)不一致,我认为还是编成两个不同的梁号为好。
如果支座两边为两个不同的梁号,而只有一边有原位标注(这是某一支梁端支座的原位标注),则不能认为另一支梁的端支座也执行这个原位标注。
四十二、对于梁的上部钢筋的搭接是在垮中1/3的地方。如果不是搭接而是采用机械连接(直纹套筒)和闪光对焊.那对瘩接有没有要求.是不是避开节点区域内连接就可以
答:汤仁海是我我认为应可以的,但是要在哪个规范里找到相应的,恐怕是没有的,况且,施工中也有好多的不确定因素,那种接法也不一定百分之百的好哦
CDF03G101-1图集(例如第54页)图示中的规定不仅仅是对于“搭接”的规定,而是关于“钢筋连接”的规定。所以,当采用机械连接或对焊连接时,梁上部钢筋的连接也是在垮中Ln/3范围内进行。
四十三、在图集54页图示中,某一跨梁的Ln/3中分别有两个搭接LlE,请问这二个搭接是那根钢筋的接头啊,而在注:可在跨中Ln/3范围内采用一次搭接,又有注:当梁的上部既有通长筋又有架立筋时其中架立筋的搭接为150。
1、03G101-1图集第集54页图示中,“某一跨梁的Ln/3中分别有两个搭接LlE”,是当上部通长筋的直径与支座负筋直径不同的时候,上部通长筋与支座负筋的连接。
2、“注:可在跨中Ln/3范围内采用一次搭接”,是指上部通长筋的直径与支座负筋直径相同的时候,由于“定尺长度”的关系,上部通长筋可以在跨中Ln/3范围内一次性连接。
& 3、“架立筋的搭接为150”,是指架立筋与支座负筋的搭接。
注意,上述的“连接”,不一定是“搭接”,相反地,如果能用机械连接或对焊连接时,最好不用搭接。(架立筋的连接一般采用搭接)
四十四、梁下部钢筋有几跨直径相同根数相同,在原位标注处没注明,是否可以
按局部通长筋计算;
答:CDF & 1、梁的钢筋有两种标注方式:一种是集中标注,一种是原位标注。
& 2、在梁的“集中标注”中,除了标注上部通长筋以外,还可以标注下部通长筋。
3、如果该梁的“集中标注”中已经标注了下部通长筋,此时,如果有几跨梁的下部没有原位标注,则认为这几跨梁的下部纵筋按“集中标注”的下部通长筋执行。
4、如果该梁某几跨的下部没有原位标注,而且在“集中标注”中也没有标注下部通长筋,则为设计失误,应该与设计师联系解决。
yangshui18谢谢CDF老师的耐心答复,我还想问一下,梁下部钢筋是否要尽量能拉通就拉通的要求,也就是说如果在一根多跨梁中,直径相同的钢筋尽量通长布置,减少钢筋接头。不知这样做是否符合规范的要求?
阿垚摘抄CDF回答如下:(以后发贴最好把相关内容搜索一下,可以节约你的时间)
(1)本着“能通则通”的原则,尽量做成“贯通筋”,可以避免在中间支座处出现大量的钢筋锚固或搭接,减少支座的钢筋密度,对施工和结构都有好处。
当然,这需要考虑现实可能性,即钢筋“定尺长度”的限制。只要满足钢筋“定尺长度”,能贯通穿过中间支座时尽量贯通。
梁下部筋的标注有的在原位上,有的又在主梁和次梁相交的地方有标注,部知道是下部筋的标注还是附加箍筋的标注?
CDF 1、梁下部纵筋的原位标注应该在“梁下部跨中”的位置进行标注。
2、如果“主梁”的跨中有“次梁”与之相交,则要看钢筋标注是在梁的上部还是下部。如果在(主梁的)下部,则为“主梁的梁下部纵筋原位标注”;如果在(主梁的)上部,则为“主梁的上部跨中原位标注”,此时整个主梁的上部纵筋都应按此标注(本跨)贯通布筋。若此时的原位标注与次梁平行,且在次梁的上方,则为次梁支座的原位标注。
3、“附加箍筋”的标注,应该在图上画出“箍筋”的图形,并且用引出线注明附加箍筋的规格和根数。
四十五、有一八跨梁,当梁下部筋在集中标注时未标贯通筋,而在原位标注下部筋时,第一跨4B25,第二、三、四、五跨为3B25,六、七、八跨为3B22,是否可将3B25设为一至五跨局部贯通筋?
答:可以。
本着“能通则通”的原则,尽量做成“局部贯通筋”,可以避免在中间支座处出现大量的钢筋锚固或搭接,减少支座的钢筋密度,对施工和结构都有好处。
一、关于间隙焊钢筋在梁柱的使用中接点的控制是如何规定的?
答:窄间隙焊是手工电弧焊的接头形式之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连接位置的要求与电渣压力焊相同。
一、Nova1、板负筋的长度到底是从梁侧边算起,还是从梁中算起,边梁上的负筋是否是从梁内侧处算起后再加一个锚固长度?如某一框架结构板厚120mm,边梁①轴梁宽为350,图上标注负筋φ10@200
┌──┐1340。我是这样计算负筋长度(即下料长度?)为90+0mm,而乙方送来的为90+5mm,乙方是用世纪胜算钢筋翻样软件做的,问负筋长度到底如何计算?
2、还有一个就是中间梁上的负筋到底是从梁边还是梁中算起?
        & &  板厚120mm
⑤轴梁宽为300,图上标注负筋φ10@180 1150┌──┐1150, 负筋是“横担”在梁的两侧的,我是这样计算负筋长度的
90+=2480mm,我认为图上标的1150是从梁中计算的长度,而不是从梁边计算的长度,不必加梁宽了,负筋长不是90+0,而是90+=2480mm
。但乙方报送的长度为90+,实在是让我不知怎么理解。
答:CDF1、关于扣筋水平长度的标注,现在设计院似乎没有统一的标准,各人按各人习惯的方法进行标注。看看年底04G101-4图集(平法楼板)出版以后,这种局面有无改观。
2、看施工图的扣筋水平尺寸时,要注意它有没有“尺寸线”,看看它是从梁边算起,还是从梁轴线算起?如果某设计师连“尺寸线”也不给画出来,就太令人费解了。
& 3、还有一点设计知识,可以帮助大家判断扣筋的水平尺寸,这就是:
& 扣筋伸出梁外的水平长度(即“伸进板内的水平长度”),等于楼板净跨的1/4 。
& 4、至于“边梁上的扣筋”锚入边梁的水平长度,一般为伸到边梁外侧,再拐弯。
陈青来教授说过,“对于非宽扁梁宜伸至对边稍退后‘扎入’梁中,这样比全走梁外皮效果好。”
(有关此方面的详细讨论,见我今天在回复“汤仁海”的两个帖子。)
yeyongzhong板负筋的长度到底是从梁侧边算起,还是从梁中算起,边梁上的负筋是否是从梁内侧处算起后再加一个锚固长度?
答:板负筋中间跨的计算方法:平直段长度加上两只弯钩再加上梁的宽度
中间梁上的负筋到底是从梁边还是梁中算起?
答:中间梁的负筋长度的计算方法是上皮负筋是相邻长跨净跨的1/3加梁或柱的宽度;第2皮负筋的长度是相邻长跨的净跨1/4。
yanngzubing如果图纸上没有特别规定的,我们就应该以建筑结构制图标准(GB/T )为依据计算.
CDF04G101-4图集(平法楼板)已经出版,不过现在还未拿到手,到时候看看图集有什么具体规定吧。
答:汤仁海是我你不是还有横向的负弯矩嘛,分布筋锚入横向的负弯矩里就行了
CDF1、对的。矩形板四角有个“扣筋重叠区”,扣筋下的分布筋插到这个区域就可以了。
2、至于插进去多长?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按150mm计算——其参考数据是:参照03G101-1图集第54页,架立筋与支座负筋的搭接长度取定为150mm
& 3、我们管这个问题叫做“扣筋分布筋长度的缩减”。
三、我有两个问题,请给于指点:
1、板上负筋(扣筋)分布范围按梁净长还是按板的长度?(梁端头为框架柱,板比梁长)
2、负筋上的分布筋从何处开始?梁边5cm?一个间距?如果是跨梁的负筋,梁上是否设分布筋?
答:1、板上负筋(扣筋)分布范围:应该按“板的净长度”来计算。因为扣筋是板的主要钢筋,同样,板的下部钢筋也是主要钢筋,这些板的“主筋”都是在距梁边50mm的地方开始布置。
2、扣筋下的分布筋,不是板的主筋,没必要在“距梁边50mm”的地方开始布置,一般是就扣筋伸出梁外的长度按间距布置,也可以说,在“距梁边1/2间距”的地方开始布置第一根分布筋。不过,在扣筋的弯折部位是必须布置一根分布筋的。
& 3、(由2可知)跨梁扣筋的梁上部分是没有分布筋的。
四、双层双向板中,板筋长短方向布筋有什么规定吗?下层是不是先放短筋,上层是不是先放长的呢?如果两块板一起,上筋又是通长的,而板的长短又不是一个方向,上筋是不是要穿插里面放才能潢足短筋在上呢,如果不穿插放,是不是一两块板长筋在上也没有关系呢?
答:以设计注明为准,设计未注明的短跨筋向下
五、现浇板预留洞口超过直径丁多少的需要设加筋?
答:大于300时设置(小于300时受力钢筋绕行),见04G101-4。
六、请问教授现浇板里的分部是否要设弯钩?
答:分布筋通常不设弯钩。
七、关于板里面的拉筋,弯钩应该如何设?若是135度的话,应该是4.9d还是11.9d?
答:板内通常不设拉筋。
八、现浇板上的负弯矩筋的直角勾的保护层是去两边呢还是一边?我的意思是说,如果现浇板厚120,保护层是15,那么我的直角勾是做105合适呢,还是做90呢,如果是做90,那么下部的保护层是很很不好垫啊!
答: 1、我过去当钢筋工的时候,扣筋的“腿长”是按“楼板厚度减一倍保护层”计算的。当时,本地设计院的钢筋表也是这样给出的。
2、去年在本论坛上,我和陈青来教授讨论过这个问题,他说:“扣筋(腿)究竟应有多长,目前尚无硬性规定”。
& 3、我们过去“扣筋腿长 =
楼板厚度减一倍保护层”是从“静态”来考虑问题的。当时我和陈青来教授这样讨论:
“这样可以保证钢筋网不塌陷,扣筋的腿直接站在模板上,反正保护层是保护一个面或一条线,不保护一个点的,在实际效果上,扣筋腿的端点也没有露筋。(就算你减了两倍的保护层,也难免扣筋腿的端部接触模板)”
& 4、陈青来教授回答“没有露筋”时,是这样分析的:
“由于构成混凝土的砂石有“楔状”推升作用,所以支在模板上的扣筋浇砼时会有一定浮起。”
& 5、关于扣筋的绑扎定位,可以采用加“马凳筋”的做法。陈青来教授在那次讨论中也说:
& & “对于厚板,有拉筋或‘马凳’支撑。”
6、现在,我们的“平法钢筋自动计算软件”默认扣筋腿长是“楼板厚度减两倍保护层”,用户可以修改软件的算法(改为“减一倍保护层”)。至于扣筋下的马凳筋,用户也可以选择“加马凳筋”或“不加马凳筋”。
九、楼板的负筋现在要锚固到支座内一个LA,这样我们施工的时候支座部位的砼就不好浇有的就不好浇至板下(还要往下留一些)。这样的们支模的时时候就很费事儿,请问有没有最好的处理方法呀。
事实上,在许多施工中还是按以前的方法用的,
另外,如果是一级钢,在支座处要不要做180度的弯勾呢
答:1、板钢筋在支座处要不要“做180度弯钩”问题:
楼板下部钢筋如果是一级钢筋,端部必须做180度弯钩。
楼板的扣筋如果是一级钢筋,现在施工单位一般不做180度弯钩。
& 2、“楼板负筋的锚固长度”问题:qlchen 教授过去有过多次数叙述:
Qlchen 回复:板负筋的锚固( 21:59:11)
& 伸到或超过梁中线加弯钩,总锚长达到la,效果比较好。
Qlchen 回复:板负筋的锚固( 22:21:53)
“伸过或超过梁中线”,是指宽扁梁时的情况。对于非宽扁梁宜伸至对边稍退后“扎入”梁中,这样比全走梁外皮效果好。
zxd:请教陈总关于顶板负筋的构造问题: ( 9:53:41)
& 伸入边支座时,是否还需满足锚固长度?
Qlchen 回复: ( 22:32:27)
& 水平段0.4lae,弯钩15d或至板底
zxd 再问: ( 8:48:26)
& 1、如果ha-保护层≥la时,还需要弯折吗?
& 2、如果ha-保护层<la时,是否需伸至支座对边再往下弯折?
Qlchen 回复: ( 9:03:44)
& 1、支座为混凝土墙时,可以不弯折;
2、至支座中线能满足&=0.4la时即可弯折,不必伸至对边再弯。
有个问题框架梁的下部钢筋在中柱是按搭接算还是按锚固算。
1、也许在00G101-1以前的图集说过可以在"转角"处搭接,但现在03G101-1图集(第47页)已经明确:剪力墙外侧水平分布筋必须绕过转角暗柱,到另一侧的墙身上进行搭接。而且,陈青来教授也明确地说过,03G101-1图集发行以后,00G101-1图集就作废了,所以不应以00G101-1图集的旧做法来施工。
2、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在中间支座还是应该以"锚固"为主。因为,抗震框架梁下部纵筋的连接是一个难题,在于"连接点"很难确定:不能在支座内连接,也不能在跨内连接。所以,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还是以"在每跨支座处锚固"为好。
当然,在满足定尺长度的前提下,相邻两跨的下部纵筋可以作贯通处理。
对于非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可以在跨内靠近支座的1/3跨度范围内连接,所以做成"通长筋"是可行的。
二、03G101-1(2004版)第66页(2)详图,L梁中间支座锚长12d为水平段与垂直段之和。
而65页端支座锚长又为水平段&=0.4La与垂直段15d之和,是否中间支座与端支座锚
长需弯折时取值不同?
答:1、03G101-1(2003.11版)第66页(2)详图也是:L梁中间支座锚长12d为水平段与垂直段之和。
但03G101-1(2003.03版)第66页(2)详图为:"水平段&=0.4La加垂直段15d"(在再版时修改了)
2、但是,注意第65页"L配筋构造"的端支座下部钢筋的锚固长度仍为"12d"(一直没改变)。
如果你是说"圆括号"里面的数据,请注意,那是"用于弧形非框架梁"的。
3、至于上部钢筋,不论是端支座、还是中间支座弯折时,都是"水平段&=0.4La加垂直段15d"。
三、1、若水平段大于等于0.4LaE或0.4La与垂直段小于15d之和已够一端锚长,此时垂直段是否还需15d?
2、若水平段大于等于0.4LaE或0.4La与垂直段15d之和小于一端锚长。此时垂直段15d是否需加至一端够锚长?
答:不论哪种情况,"垂直段"一概是15d。
只是在直锚水平段≥LaE,且超过柱中心线5d时,可以不做直钩。
四、桩承台基础基础梁支座负筋是设在梁上部还是底部
答:1、桩承台之间的梁是基础拉梁,而不是筏形基础那样的基础主梁和基础次梁。
2、筏形基础的基础主梁是主要受力的,其"负弯矩筋"(对应于框架梁的负弯矩筋)在梁的下面。
3、桩承台是主要受力的,而拉梁是次要的。我听设计院的一些老工程师说,拉梁是不计算受力的,按构造配筋。
五、在101图籍中的框架梁的上部两根通长的角筋,是不是要在每跨的L/3处都要搭接(在图集上看好象是这样的),还是按钢筋的定尺长度计算搭街个数呢?我是搞预算的,这个问题捆扰我好久了,
答:1、上部通长筋如果设计成与"支座负筋"直径一致的话,则不需在每跨支座附近的"Ln/3处"进行连接,只是受到"定尺长度"的限制,在"跨中Ln/3的范围内"进行一次连接即可。
2、如果上部通长筋的直径小于"支座负筋"直径,则上部通长筋就按第54页图示,在每跨两端"Ln/3处"与支座负筋进行连接。
六、在梁的下部钢筋中,比如说每跨跨度较长,比如说是大于八米的跨度,那么在这里是按搭接计算,那么是否可以每跨都可以算上一个搭接长度呢,
1、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的连接是一个难题,在于"连接点"很难确定:不能在支座内连接,也不能在跨内连接。所以,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还是以"在每跨支座处锚固"为好。
2、或者是"在满足定尺长度的前提下,相邻两跨的下部纵筋作贯通处理"。(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
3、对于非抗震框架梁的下部纵筋,可以在跨内靠近支座的1/3跨度范围内连接,所以做成"通长筋"是可行的。
七、在相邻的两块板中配置双层双向钢筋,一
块是以南北向为短筋,另一块以东西向为短筋。那么我该是先铺一向再铺另一向呢还是是都先铺短筋,假如都先铺短的话那么上层钢筋存在着有三层是否允许,如果一向铺好再铺另一向那么存在着有长筋为主筋的问题。请教陈教授我该怎么做
1、你说的是"楼板"钢筋吧。楼板下部主筋一般是"短方向的钢筋放在下面"。楼板下部主筋一般放到梁(墙)轴线中心线。与梁(墙)平行的钢筋在梁(墙)外侧50mm开始布置。因此,一般不会发生"重叠三层"的情形。
2、至于楼板的上部钢筋网,可以整层楼板统一决定布筋方向,以防止楼板角部等位置出现三层以上的钢筋重叠现象。
gong7566从理论上来讲,主筋上的布筋从墙、梁的边缘50mm处开始放置。但是好多监理要求自主筋弯钩出开始放,美名其曰:固定钢筋位置。
八、郭夫城刚才在建筑论坛里看到了对后浇带的讨论,可是没有统一的答案,特向陈达飞教授请教?先谢谢了
答:CDF1、"后浇带"--顾名思义,就是在一个楼层的现浇楼板施工过程中,"后浇"的一条板带。
2、"后浇板带"起着变形缝的作用。以前,一个长度较大的楼层,中间需要留一道或两道"伸缩缝"。现在,用"后浇板带"代替了。
郭夫城可是后浇板带后,还是成为一个整体啊,不是没有变形缝了吗?
CDF新旧混凝土之间,总有一条"施工缝"的。
wdhdgs我想问问楼板是不是一般考虑收缩,不用考虑受热膨胀?
1、"后浇带"连板带梁都断开了。不但起到"伸缩缝"的作用,而且起到"沉降缝"的作用。
2、"后浇带"解决的温度变形中,主要解决收缩的变形。尤其是在混凝土初凝期,收缩变形较大,比起混凝土凝固以后受温度影响所引起的热胀冷缩变形大得多。
gong75661.以前,高跨和低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施工,高低跨同时起时,在高低跨之间某一间的跨中留置800mm宽的后浇带。在主体完毕后,用比原砼强度等级高一级的砼补浇。目的:解决沉降产生的裂缝。
2.CDF同志讲的代替伸缩缝的说法,我觉得是不是不妥,听说补浇时还要加UEA膨胀剂,房屋使用中是否还有伸缩之作用?
gong7566我觉得他的解释较为妥帖: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温度筋与负筋搭接长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