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伊拉克战争争时期美国空袭哪些城市求大神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对军事目标的打击精确度极高.其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 A.RS B.GPS C.GIS D.人工侦察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成绩波动大?难提高?听顶级名师视频辅导,
& 题目详情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对军事目标的打击精确度极高,其信息资料主要来源于(&&& ) A.RS&&& &&&&&&&&&&&&&&&&& B.GPS&&& &&&&&&&&&&&&&&& C.GIS &&&&&&&&&&&&&&&&&&&&& D.人工侦察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地理
在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结果却截然相反。在越南,美军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收效甚微;而伊拉克面对多国部队“地毯式”轰炸,只有挨打的份,战斗力严重损伤。造成以上两种不同结果,除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外,两地自然环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从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分析,为什么两次战争的结果截然相反?
科目:高中地理
题型:解答题
在侵越战争和海湾战争中,美国都打出了空军王牌,但结果却截然相反。在越南,美军用电子监听等高科技手段来确定轰炸目标,收效甚微;而伊拉克面对多国部队“地毯式”轰炸,只有挨打的份,战斗力严重损伤。造成以上两种不同结果,除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外,两地自然环境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从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分析,为什么两次战争的结果截然相反?
科目:高中地理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5题。 在伊拉克战争中曾经有记者问一位飞行员:“你知道去轰炸哪个城市吗?” 飞行员回答:“不知道。” 
“那你怎么去轰炸呢?” “容易。上级给我一个坐标,我按计算机的指引,投下采用GPS导航的炸弹掉头就走,跟我玩游戏机没啥两样。” 1.导航炸弹上的GPS接收机接收到的信息至少需要____颗空间卫星提供 A.3    B.4     C.5    D.6 2.导航炸弹上的数据由__ 提供 A.空间卫星    B.主控站    C.监控站      D.信息注入站 3.导航炸弹上的GPS接收机可获得工作卫星提供的 ①三维坐标 ②速度 ③时间 ④轰炸城市的位置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下列关于我国GPS发展的叙述,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A.我国作为航天大国,积极有效地发展GPS是非常必要和必需的 B.至目前为止,我们为了GPS事业,相继发射了3颗全球定位卫星 C.我国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是独立自主开发、研制和建立的 D.我国的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精确程度上已经超越了美国,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分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5.按照用途分导航的炸弹上的GPS接收机属于_______接收机 A.导航型   B.测地型   C.授时    D.军用型
科目:高中地理
来源:同步题
题型:单选题
在伊拉克战争中,伊拉克点燃巴格达周围战壕里的石油阻碍美军进攻,但美国军事专家指出,烟雾对于美军的卫星制导导弹没有影响,请问美军的卫星制导导弹采用的技术是
[&&&& ]A、GIS技术B、RS技术C、GPS技术D、IT技术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
- ㄤ互涓甯存诲 -
- ㄤ互涓甯存诲 -
头条伤亡战俘
 您现在: &
综述:美国对伊拉克三重要城市进行猛烈空袭
&&& 南方网讯& 巴格达当地时间3月21日20:05(北京时间3月22日凌晨1:05左右)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再次遭到了美军炮火的密集轰炸。巴格达近郊至少两处燃起熊熊大火。巴格达一片火光。共有数十枚美军导弹从四面八方飞来,萨达姆一处重要官邸遭到猛烈袭击,此次的轰炸相当猛烈,强度之大难以想象。
 就在伊拉克方面拉响空袭警报后没多久,美英导弹及炸弹笼罩整个巴格达上空。伊拉克方面的防空炮火显得很稀疏,据分析,伊拉克的防空力量在前几次空袭中已经被严重摧毁,强烈的炸弹爆炸声响彻了整个巴格达市区。
&&& 同时,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遭到了美军战机的猛烈轰炸。在摩苏尔地区的伊拉克军队的防空炮火对美军的轰炸进行了还击。
&&& 与此同时,伊拉克主要的石油城市基尔库克也响起防空炮火的声音。目击者称伊拉克北部城市基尔库克上空浓烟滚滚,响起两声巨大的爆炸声。另有消息说,目击者看到美军B-52轰炸机轰炸机飞过基尔库克。
  美国五角大楼官员证实:美军对伊拉克的大规模空中打击行动“震吓”计划已经开始。
  北京时间22日3:35左右,美军开始巴格达另一轮空袭,巴格达再次陷入一片火海之中。
  北京时间22日凌晨4:20,巴格达解除防空警报。
&&& 北京时间22日凌晨4:30左右,摩苏尔再次受到空袭。(编辑:刘曼)
&&&&&&&&&&&&&&&&&&&&&&&&股票/基金&
金价在伊拉克战争时期的波动
作者:理财18
  随着叙利亚战事的大幕逐渐拉开,、原油市场已经延续了连续5个交易日的上涨。然而,从过去发动战争时的经验来看,的“暴走”多发于市场积累预期的阶段,等战争打响时,金价的走势却往往比较平稳。  FX168讯:在万众瞩目的美联储(Fed)会议之前。因化学武器袭击平民惹祸上身的叙利亚现在已经变成了金融市场的头号驱动因素。那么战争是如何逐渐影响金价走势的呢?或许我们可以从2001年以来的两次较受关注的  金价在利战争时期的波动月现货金走势  战前,于2月16日发表全国电视讲话,表明不会辞职和离开国家,宁愿牺牲性命,并表示会强硬对付示威者。利比亚多个城市开始出现抗议活动,要求政府下台,抗议活动随后波及首都的黎波里。游行示威者与安全部队发生冲突。在2月中旬后直至3月中旬前夕,利比亚各地组织反叛势力,并遭到政府军的残酷镇压。  金价在2月16开盘报1356美元/盎司,并在3月7日扎维耶激战后攀升至高点1431美元。此后金价开始做短线修正,并于千四关口受阻反弹。  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并要求有关国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利比亚平民和平民居住区免受武装袭击的威胁。此后以为首的北约组织启动名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行动,正式揭开利比亚战争的大幕。  3月17日的基本面促动和千四的心理支撑点为金价提供了完美的支撑。自北约选择后四天,一周金价涨势达到3%。  在开战5日之后,金价开始大约10余日的修正。这波修正延续到最后在宣布停止空袭。  而在4月5日,美国应反对派要求再度发动48小时空袭,当天现货金上涨22美元/盎司。然而在此后的6到7个交易日中,金价再度演绎了拉锯的。  在此后的日子里,金价一直围绕反对派和政府军停战协定的事宜进行磋商。但是在谈判中,金融市场似乎发现,由于卡扎菲拒绝下台这一绝对影响,反对派完全没有进行停战的意愿。金价在4月14日开启了连续7个交易日的上涨,直至谈判完全破裂。  4月27日,在沉寂已久后,美国突然宣布再度空袭利比亚。2日后,卡扎菲称“要石油可以,不会下台”,此番言论受到各方的抨击。金价在三个交易日中上涨逾70美元。但此后一天金价便开始大幅修正,四个交易日内金价下跌逾100美元左右。  至此,利比亚战争已经开启逾一个月时间。  金价在伊拉克战争时期的波动  2002年1月伊拉克战争前期,黄金价格探底至275美元/盎司,至2003年3月开战前的一年两个月时间内,期间一波三折经过了多次反复。  日至6月3日,黄金价格从275,20美元/盎司,涨至328,30美元/盎司,涨幅达19.30%。  日至12月4日,黄金价格在301.90美元/盎司至328,30美元/盎司区间反复盘整。  日至日,黄金价格连续上升,从322.30美元/盎司涨至388美元/盎司,涨幅达20,66%。  此后的日至3月20日在战争爆发前一个月时间里,黄金价格呈现一路走低态势,从388,90美元/盎司下跌至331,50美元/盎司,跌幅达14.76%。  日伊拉克战争终于爆发。这期间先跌后抑。  日至4月7日,黄金价格延续战前的下跌趋势,小幅滑落。由335.5美元/盎司,降至318.75/美元/盎司,跌幅为5%。  日至4月20日,黄金价格在底部观望盘整,在319,75至328.75美元/盎司之间。  日至5月27日,黄金价格盘出底部,呈现出强劲上扬态势,从318,75美元/盎司上升至374,40美元/盎司,涨幅达17,46%。  战后,黄金价格不是单边的持续上升,呈现出的是又一个一波三折的过程。  日布什宣布伊拉克主战场结束,黄金价格冲高至27日的374,4美元/盎司,随后接连下滑,7月15为340,68美元/盎司,跌幅达9%。  日至日,黄金价格持续飙升,涨至430,50美元/盎司,涨幅9%。  日至4月1日,黄金价格振荡整理,3月3日探底至387,6美元,4月1日摸高至432,10美元/盎司,幅度44,5美元/盎司。  日至5月10日,黄金价格单边下跌至371,1美元/盎司,跌幅14.14%。  日至12月6日,黄金价格又大幅上扬,冲至456,75美元/盎司,涨幅23,11%。  随后,黄金价格进入整理期,直至核问题出现而回暖,并进入上升期。  推升金价皆为预期  从两次战争中可以看到,金价并非扶摇直上一帆风顺。在金价总体向上的趋势中,买预期卖事实的情况非常常见。在事态酝酿阶段,往往是金价最为强势的阶段,而到战火正式打响后,金价往往会在非常短的时间里开启回调。  目前,市场仍然处在吸收叙利亚战争预期的阶段,而一旦金市顶部筑成,黄金很可能会在美国正式宣布出兵之前遭遇回调,并在新事件的促动下再度上涨。
08/28 19:4608/28 17:0808/28 15:3408/28 12:3708/28 10:3008/28 09:3808/28 08:21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黄金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当前位置: >
> 伊朗加入伊拉克战争打击IS 为此美帝感到压力>>正文
来源:百战网
伊朗加入伊拉克战争打击IS 为此美帝感到压力
[提要]据媒体报道,伊朗加入到伊拉克战争中,与伊拉克和什叶派武装组织一起冲在打击IS极端恐怖组织最前线,而伊朗也在伊拉克打击IS的同时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影响里,这让美国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据媒体报道,伊朗加入到伊拉克战争中,与伊拉克和什叶派武装组织一起冲在打击IS极端恐怖组织最前线,而伊朗也在伊拉克打击IS的同时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影响里,这让美国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对政府而言,伊朗的这一行为既是政治困境,也是军事窘境。奥巴马政府就伊朗核问题的谈判而遭到猛烈批评。而这个时候伊朗又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在四分五裂的伊拉克中展现着自己的权威,这无疑让美国对其产生惧怕。
  谁在真正主导打击IS的战争?
  而在近日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表示伊朗基本上接管了打击IS极端恐怖组织的战争,而对此他表示非常的担忧,他担忧伊朗的这一行为会影响到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伊拉克方面没有请求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盟配合行动或发动空袭以支援在提克里特的伊拉克地面部队,尽管在&伊斯兰国&武装分子2014年横扫伊拉克北部地区并占领了一些重要城市(包括提克里特和摩苏尔)后,主要是美国的空军力量阻止了该极端组织向前推进。
  据了解,参加提克里特战役的伊拉克军队中,有将近三分之二的人是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武装民兵。剩下的就是伊拉克的正规部队,除此之外,伊朗还在战役中提高火炮和其他资源。
  伊朗在打击IS极端恐怖组织采取的是积极配合共同反恐的态度,因为他的积极让美国开始对其产生了恐惧,不过即便如此,伊朗最多也只是打击反恐主义的大功臣,是丝毫无法动摇美国在中东地区的根基,而美国的这一想法估计也是一厢情愿的多虑。
上一篇: 下一篇:深度:浅谈美国在伊拉克的失败及中国对此的反思|伊拉克|美国|奥巴马_新浪军事
深度:浅谈美国在伊拉克的失败及中国对此的反思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中东向来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占有特殊地位;美国的中东政策,也会对其战略布局和全球权力均衡产生深远影响。在“9?11事件”后,美国积极干预中东事务。小布什总统时代,美军在中东以反恐为名号进行军事干涉,在伊拉克推翻了萨达姆政权,帮助建立了新政府;奥巴马总统时代,美国淡化了直接军事干预的强硬色彩,更多使用支持当地反对派、推广西方民主等“巧实力”手腕影响中东局势。这些措施在反恐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也在“阿拉伯之春”等事件中凸显了美国的政治影响力。
  然而近期的一系列中东乱象似乎也指出,美国新世纪两任总统的中东政策也存在一定问题。这从其伊拉克政策中即可一窥端倪。
  2003年,美国对萨达姆政权发动了伊拉克战争,随后致力于建立符合西方民主制度的当地政府,这也是美国运用其软、硬实力的集中体现。美军取得了压倒性的军事胜利,然而其帮助建立的伊拉克政府却未能平息国内的不稳定局面。就在2014年6月,宗教极端组织“伊拉克与黎凡特伊斯兰国”(ISIS)接连占领伊拉克北部重镇,以800人击败上万人的伊政府军,为伊拉克的未来又增加了几分不确定性。
  究其原因,小布什时期的军事干涉和奥巴马时期定位不明确的政策调整,都造成了伊拉克目前的混乱局面。
  资料图:2009年巴格达 驻巴格达美军指挥官Daniel Bolfer少将把象征着伊拉克国防部的钥匙交付给了当前的首都治安指挥官,伊军的Aboud Gambar中将。
  布什时代
  小布什的执政,特别是第一任期的执政,与新保守主义(Neo-conservatism)思潮密不可分。相比起前任克林顿总统,小布什不仅没有赶上美国经济的繁荣时期,而且上台初期就遭遇“9?11”恐怖袭击。恐怖分子不仅直接袭击美国本土,而且对准纽约曼哈顿、五角大楼等心脏地区,激发了美国各界的危机感和爱国意识,推动新保守主义影响美国的外交政策。这次恐怖袭击也只是美国政策转向的催化剂:在小布什政府里,副总统切尼、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和副部长沃尔福威茨等高官都是保守派大佬,他们对外交政策的影响力决定了小布什政府将从克林顿时期提倡多边主义、国家间合作的外交转向以美国单边行动和积极干预为主的单边外交。
  新保守主义的外交观以“美国例外论”为基础,该理论认为美国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世界典范,美国具有向外推广其制度的历史责任,因此格外强调通过包括军事在内的手段干涉国际与他国政治。
  伊拉克战争是新保守主义“大中东”战略布局的关键,也是其外交实践的一个缩影:借着恐怖袭击带来的高支持率,小布什政府先后在阿富汗、伊拉克发动了两场战争,如果说对阿富汗塔利班政权的战争是针对袭美元凶――“基地”组织的直接报复,伊拉克战争则有过度反应、借题发挥之嫌。美军对萨达姆政权作战的初始理由是“持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与本?拉登勾结”等,其可信度至今存疑;然而就在充满争议的情况下,美国绕开联合国安理会,与少数盟友单边发起了伊拉克战争,并在当地建立民选的新政府。在“大中东”战略中,伊拉克将作为美式民主的模板,在中东地区起到示范效应,进而在全区内推广“民主”,获得支持。
  然而事与愿违的是,这场争议重重的战争不仅耗费了高昂的财力和人力,也带来了不利于美国的地缘政治影响:
  首先,美军进行战争和维持战后秩序的成本十分昂贵。美国国会报告称,从2003年到2008年间,美军在伊拉克已经花费6480亿美元,接近越南战争的总投入。美军在伊拉克牺牲了近9000名士兵,而当地人的伤亡更是超过60万。必须承认,这次战争的人员伤亡与相对军费(占GDP比率)都小于当年的越南战争,而美国也凭借战争获得了一定收益;然而伊拉克战争造成大量的美军、平民伤亡,连同虐囚丑闻与战争理由存疑等因素,对美国的国际声誉造成了恶劣影响。
  其次,伊朗在伊拉克战争中获益甚丰,搅乱了美国的中东布局:
  (1)其主要对手伊拉克陷入政治动荡,强人领袖萨达姆倒台,新政府的重建工作困难重重,而伊朗借机扩大了地区影响力。
  (2)伊拉克有54.5%的穆斯林属于什叶派,而美国推翻了逊尼派的萨达姆政权,举行民主选举,这些都有利于什叶派赢得伊拉克;同属什叶派的伊朗,也借此机会加大了对伊拉克政治的影响力。
  (3)由于海湾地区的紧张局势抬高了油价,伊朗从油气出口中赚取了更为丰厚的利润,也借此改善了该国的经济发展。
  (4)再者,美国在伊拉克赢得了战术胜利,却不得不承受身陷战争泥沼、国力相对下降的全球战略失分;即使奥巴马政府试图补救布什时期的失误,减弱美国在伊拉克的军事存在,美国也需付出协调中东盟友的额外政治成本。由此看来,这场小布什政府执意发动的战争,其代价或许出乎当年决策者的意料。
资料图:面对最近的乱象,奥巴马政府的伊拉克政策仍然备受质疑。
  奥巴马时代
  奥巴马总统上台后,致力于摆脱布什时期两场战争的负担,并将战略重心调整至亚太。他将布什的“反恐战争”改为“反恐行动”,有意降低其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重要性,同时坚定地执行从伊拉克、阿富汗撤出美军的计划。2011年12月,奥巴马在布拉格堡军事基地宣布伊战正式结束,副总统拜登则在访问伊拉克时宣布撤军。鉴于伊拉克政府开始逐渐恢复国内秩序,奥巴马此举旨在弥补布什时期的外交错误,减少来自中东方面的政治经济消耗。
  然而面对最近的乱象,奥巴马政府的伊拉克政策仍然备受质疑。美军逐渐弱化的军事存在,可能给伊拉克的极端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华盛顿邮报》6月16日刊文批评奥巴马政府过快的撤军行动使得恐怖分子得以重整力量。同时叙利亚方面的极端势力加紧渗透伊拉克,其军事实力使伊拉克政府军有些措手不及,而这些极端组织可能不久前还在反对巴沙尔?阿萨德的叙利亚内战中受到美国支持。美国目前已经派出300名军事顾问支援伊政府军;虽然并非直接军事干预,但此举也预示着奥巴马从伊拉克抽身的战略恐怕必须延迟。
  总体来看,奥巴马的伊拉克政策意图明确,他急于兑现竞选时的撤军许诺,以抽调力量实施其亚太战略。然而美国政府对中东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定位却失之模糊。即使美国逐渐达到能源自给、不再依靠中东石油,沙特等中东盟友仍然有着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中东稳定也与美国的国家安全息息相关。为了镇压宗教极端势力和敌对势力,美国需要维护该地区的稳定,而这与小布什时期开始、奥巴马加以延续的中东民主化互相矛盾。当“阿拉伯之春”在中东、北非兴起,美国为了推广其价值观外交、施展巧实力,以及推高油价等经济考虑,或明或暗地支持该地区各国的反政府活动,美国一些盟友也参与其中。然而当地区暴力冲突愈演愈烈,美国及其盟友也进退维谷,不想干预、却又不得不被牵涉其中。
  资料图: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埃尔帕索的布利斯堡,一名从伊拉克撤回的美军士兵拥抱孩子。
  美国外交的问题
  美国最近两任总统处理伊拉克局势时的问题,有其内阁班子的决策失误,也有美国外交的一贯局限性。总体而言,美国国内实行民主政治、国际奉行霸权的政治倾向使得其战略布局时常遭遇不可控的挑战。
  国际方面,美国善于利用制度框架,推进国际合作和长期战略布局,然而其短期考虑却是当国际制度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美国政府往往优先后者。尽管克拉斯纳等著名制度主义学者主张,霸主国应服从国际机制、牺牲无视国际法“贪便宜”的短期利益、从稳定的国际体系长期获利,美国的保守派却认为,美国完善的国内法优于混乱的国际法,美国的国家利益也因此优于其主导国际秩序的整体利益。如果国际框架与美国的国家利益冲突,那么该框架就是不合法的。
  这导致美国的长期考虑和短期相冲突。华盛顿的外交决策者精于战术手腕,然而有时也缺乏大局观之嫌,一个主要表现就是扶持恐怖分子。与ISIS关系密切的两大势力中,“基地”组织来自苏联入侵阿富汗时受到英美支持的阿富汗义勇军,“救国阵线”则是受到西方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这种饮鸩止渴式的对外干涉,时常会留下未来外交的隐患。
  此外,美国在双边合作中也寻求不平等的合作关系。虽然美国在中东地区拥有众多盟国,它却未能避免中东地区愈演愈烈的民族、教派冲突,有时甚至为了推高油价而纵容、加剧该地区冲突。对于伊拉克总理马利基去年11月访美时提出的武器支援请求,美国方面也未予理会,坐视ISIS于今年1月宣布“建国”并逐渐做大。
  同时,美国国内的政治斗争也会掣肘其战略布局;在人所熟知的国会―政府博弈之外,政府内部的几股不同声音也左右着美国外交的走向。这一点在奥巴马时期比较明显:虽然奥巴马决意从中东撤军,尽快在亚太地区投入力量。但依然有一些政府高官持不同看法。如约翰?克里本人就非常重视中东地区,在美国的叙利亚、伊拉克政策扮演着重要的推手角色;6月23日,克里突访伊拉克并进一步敦促伊政府实现联合执政,其中体现了美国避免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形成什叶派联盟的外交诉求,也暗示着美国进一步干预中东局面的可能。这种积极干预的倾向使得奥巴马本人希望的再平衡(re-balancing)战略进展并不顺利。
  综上所述,美国在“9?11”后对伊拉克发动战争,也因此付出了沉重代价;虽然奥巴马致力于弥补战争的失误,然而却不得不面对美国撤军后的权力真空,其挑起中东民族纷争的短视外交也使得美国进退两难。在这十余年中,美国始终保持着世界警察的独霸地位,美军赢得了所有正面交战的胜利,美国也在中东展现出了强大的政治文化影响力,然而这些都难以掩盖世界头号强国的战略损失。近年来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实力逐渐增强,呼吁施展强硬手腕的声音也越来越多,如何避免无谓的冲突、避免全盘战略上的失误,也是我国政府在对热点地区施加影响力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作者署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问题专家 金灿荣& 美国波士顿大学政治学博士生 金君达)
资料图:“伊拉克和叙利亚伊斯兰国”成员。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军事)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伊拉克战争实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