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心理分析,深层解读心理学您及伴侣、家人等的内心世界,为您的生活助力

完美的内心世界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完美的内心世界
&&完美的内心世界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第 3 章 揭开内心世界最隐秘的心理密语――弗洛伊德的心理诊疗术
第1节 导读
  &蒙娜丽莎的画像中有着怎样的心理密语?&
  &女人喜欢倚靠在男人肩膀上有着怎样的心理特征?&
  &为什么说购物狂是病态心理呢?&
  &&面对如此多的疑问,很多人或许会感觉到没有头绪,更不会找到问题的答案。而弗洛伊德作为心理学研究方面的权威,能深入浅出地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心理分析和解读。在他看来,虽然个体的心理非常复杂,但可以通过科学的分析找到隐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秘密。当然,揭开个体内心深处的秘密并不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内都可以做到的&&这不仅需要掌握一套严谨科学的分析策略,还要具备深挖个体心理特征的&慧眼&。这样,就可以顺利实现对个体心理的分析,并针对其制定出必要的心理诊疗方法。而这一切就是弗洛伊德毕生研究的课题,也正因为如此,他才获得了别人不可比拟的研究成果。
   2 Y+ \; c- P. g/ \6 [2 B' V5 ?. ]3 y2013年第262期复旦投毒案嫌疑人的心理分析报告本期主笔:石勇复旦投毒案让我唏嘘慨叹我看到了一颗挣扎多年的、称得上善良的心灵,在“心理保护”的运作下,就像中了魔咒一样,扭曲变形,以毁灭他人和自我毁灭告终。网友说的“感谢室友不杀之恩”当然只是一种调侃,但我们从表象上看不到的真实的心理世界,有时候也是让人不寒而栗的。这个事件的残酷教训在于:如果你不了解一个人的心理,或者说,不具备一点点心理分析的能力,有时候,你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黄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不是第一个,但真希望,他是最后一个。4月1日复旦投毒案强大的心理分析技能黄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如果你不了解一个人的心理,或者说,不具备一点点心理分析的能力,有时候,你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一个人变成什么样,是在心理上无法阻止自己,才把自己变成那样的。和我们相比,林某在心理上并不是另一个物种的生物,他只是放大了这一点:如果一个人在某种心理问题中不具备自我澄清能力,他一定会和自己,以及他人过不去。这很可怕。面对复旦投毒案,在刚开始的时候,我第一次感到了棘手,这是在此前从未有过的。在马加爵案、邱兴华案、郑民生案、药家鑫案、南京“爆头哥”案(即后来的周克华)、云南巧家县爆炸案中,根据官方通报或媒体提供的极为有限的信息,我几乎可以第一时间对心理动机作出断定——这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因为如果我的断定是错的,我就无法混了,没脸再说自己是搞“心理分析”的。事后证明,我的分析完全正确。值得一提的是云南巧家县爆炸案,我断定赵登用绝对不是“报复社会”,而且揭穿官方提供的“证据”在心理分析上完全不成立。果然如此。在药家鑫案上,我当时通过对李玫瑾的心理分析就揭穿,她扯出“弹钢琴的强迫性动作论”,就是为了袒护药家鑫,而且当时是“灵感爆发”才发明出来的,和“学术”八杆子打不上。她也不是收了什么钱,而是在心理上和药家鑫就是同伙。后来,她在接受《南风窗》记者的采访时,又说漏了嘴,承认对药家鑫的袒护。但是,在复旦投毒案已经过了一个星期左右,我发现,要断定凶手的心理动机,我还没有把握。心理分析不是算命,心理的演绎是有其特定逻辑的(我称之为“心理逻辑”),其间要建立一个推理体系,还原一个人的心理过程。不能梳理心理逻辑,无法还原心理过程,也就意味着对一个人的心理动机根本没有把握,猜而已。但没有把握的东西,我从来不去说。而如果什么信息都有了,才来做心理分析,多少有“事后诸葛亮”之嫌。和其它学科不同,心理分析不仅要有解释能力,而且必须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预见能力。不妨披露一下这其中的秘密。第一,此前的案件中,虽然信息极少,但有些信息极为关键,在一个洞察到人类心理规律的人眼中,那几乎就是一个人内心秘密的外露。这些信息包括一个人所说的某一句话,对他的行为特点的描述。我可以根据这些有限的信息,洞察到凶手是什么性格,有什么样的心理倾向,在过去,经历过了些什么,会干些什么。他的心理和行凶之间,能够很快建立逻辑上的通道,所以可以一眼看准。比如,当南京警方披露“爆头哥”“性格孤僻”时,结合其它信息,我当时就断定他是一个极自卑又自负的人,这样的人绝对不需要同伙。有意思的是,当时华人神探李昌钰在南京时,还说“爆头哥”可能有同伙。李昌钰是非常值得佩服的,但不懂心理分析,神探也有失手的时候。和以上案件相比,复旦投毒案不是这样。事件发生后,媒体的报道没有披露太多信息,基本上就是林某的“淡定”、“优秀”之类,警方则只简单地交代是因“生活琐事”引发。这些信息不太有用。我浏览了一下林某的微博,知道了他是什么人,确定他多年来,一直在强迫自己变狠(这里自我检讨一下,我当时只确定他强迫自己变狠是性格驱动,没有想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做实验要杀大白鼠。对医学的无知影响了我的推断)。但强迫自己变狠,和因琐事就杀室友,在心理上的联系是相当弱的。如果一个人据此就去说他心理动机如何如何,那是在扯淡。第二,要破译一个人杀人的心理动机,你必须就像看到了这一路下来,他心理上发生了什么一样(这有点类似于警方对案发现场的还原),因为杀人,只是心理过程的一个逻辑结果。但是,在复旦投毒案中,尽管我知道了林某在性格上、心理倾向上是什么人,他会以什么方式和别人打交道,但他那时经历了什么,和黄洋发生了什么?并不清楚。而不清楚,就无法还原他那时的心理过程。我们现在来进入嫌疑人林某的内心世界嫌疑人林某这两天,终于等到了媒体的两篇调查报道,披露了在林某的过去发生了什么,他和黄洋之间又有哪些矛盾。尽管这些信息仍是零碎的,有些方面语焉不详,但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心理分析的过程,就是去“理解”(指进入内心感触其挣扎,不作道德判断,而非体谅)一个人的过程。根据掌握的信息,下面我来给林某作一个心理分析的肖像描画:▇
性格:自卑型(我关于性格分类的一种类型,可以参考《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一书讲性格的那一章。在这里负责任地吹嘘一下自己:它比神马性格色彩学九型人格深刻、有用多了)。▇
性格驱动的心理保护模式:A、隐藏自己,内向,孤僻,避免把自己投入世界,自我暴露而带来心理伤害;B、努力,严谨,偏执,完美主义,智力上把控这个世界,把对世界的智力优势,转化为心理优势,借此来克服自卑。心理保护模式A本身就是一个人对自己内心的杀伤。因为一个人在心理上的成长,只有建立在和世界的联系中才能做到,这么干是在压抑自己,抽干自己的生命活力。所以,在有安全感的氛围中,他会解除自己的这种心理保护模式,变得健谈、放开;但在没有安全感的氛围中,立马用这种心理保护模式来建立一道防线,避免可能的心理伤害——就是说,他是以自己杀伤自己内心的方式,来避免别人对自己内心的杀伤。心理保护模式B几乎是牛B的自卑型性格的人采取的主流策略,这也就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主要是由他们玩的原因,从康德到海德格尔,从乔布斯到马云,都是如此。在网上,我还发现文青和公知们所共同仇恨的一个人其实也是自卑型性格——他就是方舟子。我发现,自卑型性格的人,几乎很难和占有型、表演型的人搞得来,像方舟子和李承鹏(表演型)、韩寒(占有型)、于建嵘(表演型)等就势同水火。他们之间吵架,性格是有一份功劳的:骨子里就排斥、不爽。这是题外话,言归正传。这一心理保护模式B不能停下来,也不能受打击,否则,一个人的心理生存就会受到威胁,麻烦就来了。最大的麻烦的经典例子,就是希特勒,他无法用创造来克服自卑,就会用破坏来代替。方舟子,则是因科研能力自我怀疑,才用“打假”来找存在感、价值感。这些人,都是你所惹不起的。林某呢?同样惹不起。可以说,自卑型性格中,那些企图用智力优势来谋取心理优势的人,只要他在他所擅长的领域具有自信,在这方面,你就不要抱着击垮他的美梦了。他的致命弱点在于:他不得不和你玩那些他并不擅长的游戏,且不得不认同游戏的规则。比如,他不得不想谈恋爱,不得接受“你多帅?有多少钱?”的质问,不得不忍受高帅富和浅薄女人们的羞辱。再扯句题外话:如果一个女生,发现你的男朋友或老公是自卑型性格,对智力优势很在乎,建议你让他感觉到能hold得住你。我还想说,这类自卑型性格的人,更不可能去嫉妒别人,因为他具有足够的心理优势。一开始,传言说林某是因嫉妒黄洋而痛下杀手,网上传得到处都是,我把这当成一个低级笑话来听。但如果他在找存在感、价值感的方面严重受挫呢?可怕的转折点就在这里。林某是一个善良的人,但杀机,恰恰是生长在他对自己的专业感觉没有价值(“只是借助机器分析而不是治疗,帮人不能帮到底”),并且,投射到恋爱婚姻上(想找一个家庭条件好的女生,女方出钱可以让他做生意,但又对自己的想法感到痛恨)的时候。学业多么优秀,但对人心理的洞察多么差劲的黄洋,倒霉就倒霉在了这一点上。开玩笑,闹矛盾,也得先看一下对方的心理背景是什么啊。在这里需要揭开一个秘密。当林某为自己“嫌贫爱富”的价值观感到痛恨,认为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出问题时,他其实是在骗自己。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不信。骨子里自信的他根本就不屑于成为一个“凤凰男”。之所以有“做生意”等想法,是因为专业、事业,都让他产生怀疑,对未来感到迷茫。怎么办?心理保护机制启动,投射、转移到“做生意”上。一个人在心理上到了这种份上,可见内心的受挫和自我否定程度。这个时候,还要去惹他,就成了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了,惹他的人在他心中的可恶程度会放大N倍,仇恨,也会放大N倍。▇
心理后果:敏感、记仇、冷漠、缺乏对他人痛苦的体验能力。这几个要解释一下。林某的敏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一个人内向孤僻,把自己封闭起来,正是为了避免可能的伤害,而敏感的意思恰恰是:我怕被你伤害,就假定你所说的某些话具有伤害我的嫌疑,这样,我就可以防了。内向孤僻和敏感,在一个人的心理结构中是一起出现的。记仇,则是内心的一种公正感:为了防止伤害,我都把自己在心理上弄成这样了,我靠你TM还伤害我?记仇,是企图以攻击别人,获取“公正”来疗伤,但后果是,强化了自己的受伤感。冷漠:如果对世界产生兴趣和感情要让自己受伤的话,那么,就撤吧。冷漠,没有兴趣和情感,就不会受伤。缺乏对他人痛苦的体验能力:体验到自己的痛苦是让人痛苦的,逃避痛苦的方式就是去压抑自己,而一个人丧失了面对自己内心的能力,也体验不到他人的痛苦。我们来还原一下他一路下来的心理过程一个愚人节玩笑从此阴阳两隔杀人的心理逻辑(一)▇
中学时期无法知道林某小时候的情况。但从媒体只言片语的披露中,我看到,在中学时候,他的自卑型性格已经非常明显:沉默、害羞、认真、偏执、完美主义。这类人,可以处理好和物的关系,但处理不好和人的关系。他们在用头脑去思考的世界面前游刃有余,但在需要用心理去面对的人面前,感到拘谨和不适应。据林某的一个同学向媒体爆料,林在高中时,有一次进行一分钟的英语演讲,“站在讲台上,身姿很不自然,声音越来越小,甚至听不清,有时不自觉地就转过身,面对黑板”。这完全可信。好在在中学时代,一个学生除了学习,也不需要去想得太多。自卑的性格,可能因为别人的父母有身份或有钱,而被激活成心理、情绪上的自卑,但不会形成严重的问题,因为学习好的巨大荣耀,可以弥补林某在家境好的同学面前的心理劣势。在这里要解释一下,什么叫性格上的自卑,什么又叫心理、情绪上的自卑?性格上的自卑位于人的心理结构的深层,是对抽象世界的自卑,它在驱动一个人,但很难体验到。我们体验到的自卑,是心理上(一直郁积的自卑)、情绪上的自卑(瞬间涌上又消失的自卑),就是一个具体的人、一个具体的事件、某个情境刺激到了我们——或者,把性格里的自卑呼唤出来,或者,和性格无关,是一个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的人和别人进行心理竞争的结果——,我们面对具体的人或人群感到自卑。▇
本科时期大学远比中学复杂得多,游戏规则也不一样,因此,一个人所处的心理情境,当然也不一样。进入大学,林某遇到的第一个挑战,一定是优越感的失去:有那么多在考试上不逊色于自己的人站在面前,中学的优越感不复存在。而因为他爸不是李刚,所以李刚的儿子,足以在心理上压倒他。他在空间日记里写道:“我在本科以前一直也有这么一种自卑的身份心理,每次听说谁谁谁的父母是什么医生、大官的,我就会内心小羡慕一番。”本科以前肯定只是小羡慕而已,而本科时,则不可能只是这样了。我可以断定,林某肯定有过对父母为何不是李刚的怨恨,但罪恶感马上又掐灭他的想法。后来,他说服母亲不再收废品,还把两万块钱交给了母亲,并不仅仅是道德意义上的孝顺,还有弥补罪恶感的动机。现实激活了自卑,问题就来了,因为一个人在心理上很难活下去。心理保护因此启动。我们可以看到林某采取的心理保护有五种模式。前面讲的心理保护模式A和B,还有心理保护模式C:对家乡眷恋;心理保护模式D:发泄;心理保护模式E:自嘲。A没有取得成功(这一模式本身就不会成功),这是因为,他得和人交往吧,同时他是一个男人,还想谈恋爱。结果,正是在谈恋爱上,他自尊心受到了伤害。B则取得了成功。他成为一个学习极为优秀,而且有科研能力的人。而这,一直是支撑它那么多年来保持心理优势的拐杖。C没有取得成功。它是心理分析上讲的“退行”。儿时的故乡,给我们足够的安全感、和世界一体感,所以,我们在心理上想重返故乡。但当我们长大时,儿时的故乡早不在了。我们会失望地发现它早不是我们心理的避难所。林某就是这种情况。D同样也没有取得成功。发泄确实是把郁积的心理情绪排出去,自我疗伤的一个好办法,但那是在论坛,不是在一个安全的环境里,这意味着自我暴露,把自己放在别人的枪口下。E更不成功。自嘲其实是在心理上对自己耍赖:先踩自己,以避免别人来踩自己。这在精神上先灭了自己。尽管只有B成功,但已经可以让林某的心理问题,拖到以后来解决了。▇
研究生时期研究生时期,林某更加被撕为两半:一方面,科研能力牛B,自信满满;另一方面,谈恋爱不行,碰到其它现实问题也不行,可以说屡屡受挫。比如,日13:43分,林某在新浪上发了一条微博:“不孝有三:学医,读研,单身。大龄单身凤凰男,被父母催婚的年纪,浮躁的环境,急功近利的人,本该有的年轻人的意气风发,逐渐被逐步靠近的现实瓦解,剩下的只有越来越不自信的内心与不坚定的信念,继续渐渐瓦解,最后只剩下空洞的眼神和各种囧态……”继续自嘲。压力不能承受时上网倾泄。从心理保护上来说,一个人如果在没有优势的方面受挫,那么,就容易到有优势的方面寻找庇护。于是,科研能力也具有了心理功能。林某恰恰是这样。其实,很多人也是这样。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如果林某发现自己科研能力不行,或是对自己做的专业的价值产生怀疑,出现自我否定,在挽救自己的心理上,他就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了。杀人的心理逻辑(二)这是后来的事情。在一开始,林某要克服的第一个心理障碍,就是强迫自己变狠:因为做科研,要残酷地杀死大白鼠。准确地说,他强迫自己变狠,起码从本科时期就开始了。比如,时过境迁后,他仍以肮脏的字眼,在QQ上辱骂一个曾经发生口角的同学。但这种变狠,有“公平感”作为支撑,只是为了治疗自己的伤痛。而强迫自己杀死大白鼠,心理后果则完全不一样,那是主动性的扼杀生命,意味着一种对生命的残忍。加上实验时对大白鼠的“肝脏纤维化”,克服了这种“不狠”的心理障碍后,生命的神秘、神圣性,在林某心中荡然无存。大白鼠是这样,人也是这样。我在《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一书里分析“冷血杀手”时,指出在其成长中,至少有一件事让其消除了对生命的敬畏。学医的人之所以杀人时非常“冷静”,是因为他们已不能感受到破坏生命带来的心理冲击。那只是一次“手术”。生命的神秘感、神圣感失去,是投毒的一个隐喻。时间在缓缓地过。但至少从2012年年底开始,林某的心理保护模式B已经玩不下去。由于学的是超声科专业,只能分析而不能治疗,体现不出作为一个医生的“价值”,他一直想逃离。他生平第一次忤逆老师,其实是一种绝望的信号。直到他杀了黄洋7天后,即2013年4月日,他还在微博上对自己的专业耿耿于怀:“有时候挺痛恨这个行业的,名义上叫做医生,但是面对病人,尤其面对那些急切想从这里解决困惑的病人,帮忙总不能帮到底,好比带一个问路者走了一段路,然后跟他说,你找别人帮忙吧。尽管超声介入如火如荼,还是有不少局限性,经常只是干些搭把手的活。而且,离开了机器,就没办法为病人解决一丁点问题。”但当然逃离不了。他既无法上其它专业的博士,找的工作,也仍是超声科。没有出口。于是,只能投射、转移到恋爱、婚姻,以及其它事情(做生意)上。这意味着,他再一次要面对自己的无力、自我否定,向“现实”露出伤口。没有人能够读懂,他在这个时候,已经和世界签订了一个心理契约:我已经够惨的了,不要再来惹我!他扛着这样的一个心理背景来和世界打交道。同居一室,黄洋显然没有读懂。不清楚他们在2012年末,因何事而在QQ上互删好友。但可以肯定,以黄洋的性格(表演型),既和林某搞不来,同时一些在专业上或别的方面充满优越感的语言,也会间接直接地刺激到敏感、且处于心理灾难区的林某。黄洋可以读在专业上有“价值”的博士,而林某不能,林某不会嫉妒,但会受伤。黄洋在交际上,包括和女性的交往上游刃有余,林某也不会嫉妒,但会感觉被贬损。总之,同居一室,黄洋的存在,对于他的心理来说,是一种威胁。是很多交往中的细节,包括一些敏感的语言的积累,才萌生了林某的杀机,而不只是某一句话。但最值得分析的,是“凤凰男”这一句。“凤凰男”既曾经是林某的自嘲,也是黄洋对他的“界定”。但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自嘲只是先踩自己防止别人来踩,不等于接受,自己这样说自己,和别人这样说自己,在心理上是完全不一样的。林某一度因专业自信(不仅有心理优势,而且意味着以后的事业自信)而真的让自己和“凤凰男”的思维、价值观划清界限,在那个时候,说他是“凤凰男”,打击的只是农村出来的身份,不是整个存在,心理上冲击不太大;但在专业上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并且把自己在思维、价值观上变成了一个自己讨厌的“凤凰男”后,再说他是“凤凰男”,杀伤就太大了,等于他已溺水了,你还使劲再打一杆子。这足以化为不可阻挡的仇恨,且化为行动。去还原投毒的过程和现场,那是警方的事情。我只大致描述一下林某的心理轨迹:1、早就想报复黄洋,早就偷了N-二甲基亚硝胺,但当时,并没有决定就是用N-二甲基亚硝胺来报复,因为报复可以有多种方式,而且,当时偷N-二甲基亚硝胺还有一个心理功能,就是给自己谋取心理优势,因为这种毒药可以让自己在心理上对黄洋形成威胁。这就像一个人喜欢拿一把刀在身上,并不就是要去杀人一样。2、投毒前的一段时间里,黄洋和林某语言不和。林某决定,报复黄洋。3、尽管已丧失对生命的神秘感、神圣感,但杀人和杀大白鼠,毕竟不一样,仍要克服心理障碍。林某选择在4月1日这一天投毒,正是为了利用“愚人节”、“一个玩笑”这类“文饰作用”,来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他在向警方交代时,自称投毒是一个愚人节玩笑。报道说,办案人员很难采信。我请办案人员相信,他说的是真话。栏目策划:天涯《民间语文》编委会|网页编程:贾也|本期责编:Timon|联系邮箱:@意见@话题
楼主发言:14次 发图:0张 | 更多
  大眼写的也自称报告,报告不是一种文体吗?书又白读了?算不算毁人不倦?
  还有对几个疑问的澄清没有写出来,欢迎提出疑问来交流。
  没了吗?感觉没分析完啊,戛然而止了
  现在只有嫌疑,法律尚未定罪,或许说警方的描绘还不太令人信服,目前就做有罪推定,并发表洋洋洒洒的一大篇,不觉得太早了吗?  最后千万不要造成自己打自已耳光的喜剧。
  @缚苍 4楼
14:33:05  没了吗?感觉没分析完啊,戛然而止了  -----------------------------  眼光敏锐啊,没有再写出来是因为,1、我再干下去就是干警察的活了;2、这篇东西本来已太长了,估计没几人有耐心看完,所以,就分析到这儿,还有些疑问,可以作为大家的讨论。
  沙发关注。
  传说中的沙发
  最后一句“我请办案人员相信,他说的是真话。”  如果楼主是警员,这种自信可与杭州市聂神探相媲美。  司法人员重要的是要有质疑精神,就象《十二怒汉》
  分析得太牛了,看得我无言以对
  楼主看南周上关于此事的文章了吗?  另外很赞同文末对林某心理轨迹的分析。
  @怕你为已流泪 10楼
14:43:35  最后一句“我请办案人员相信,他说的是真话。”  如果楼主是警员,这种自信可与杭州市聂神探相媲美。  司法人员重要的是要有质疑精神,就象《十二怒汉》  -----------------------------  我不是司法人员。我只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来说话。
  我承认我是自卑封闭软弱型的人。
  顶,请楼主分析分析朱令、孙维、
  不知道说什么好。
  顶,请楼主分析分析朱令、孙维、 她们的舍友、贝志诚
  “凤凰男”既曾经是林某的自嘲,也是黄洋对他的“界定”。  楼主,你确定黄洋真的对林某有过这样的界定吗?这并不合情理,无论怎么看,黄洋都比林某更像凤凰男吧
  可惜,林某拿比人的命跟自己开了个愚人节玩笑
  我特意去看了林的微博,再看您写的这个,我觉得林陷入了“想象中的自己”和“现实的自己”之间差距形成的巨大失落里,是不是自卑型人格的人,心理问题都要严重呢?
  @_鸿影_ 21楼
15:15:35  我特意去看了林的微博,再看您写的这个,我觉得林陷入了“想象中的自己”和“现实的自己”之间差距形成的巨大失落里,是不是自卑型人格的人,心理问题都要严重呢?  -----------------------------  是的。他们和世界的关系最紧张。
  顶,楼主的一些观点很赞同!
15:11:54  “凤凰男”既曾经是林某的自嘲,也是黄洋对他的“界定”。  楼主,你确定黄洋真的对林某有过这样的界定吗?这并不合情理,无论怎么看,黄洋都比林某更像凤凰男吧  -----------------------------  黄不是农村的
  我对他事后表现出的镇定感觉很惊讶
15:11:54  “凤凰男”既曾经是林某的自嘲,也是黄洋对他的“界定”。  楼主,你确定黄洋真的对林某有过这样的界定吗?这并不合情理,无论怎么看,黄洋都比林某更像凤凰男吧  -----------------------------  @石勇 24楼
15:22:42  黄不是农村的  -----------------------------  在2010年复旦大学的一个奖助仪式上,黄洋曾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我来自四川一个小县城,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体弱多病,家里欠下了大笔钱。在学医这条道路上,我不是没有过犹豫。就在保研的那段时间里,我其实有些挣扎。想到家里的情况,又想到学医这条道路如此漫长,我动过放弃直研、出去工作的念头。最后,是老师、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以及自己的那一份坚持,让我决定继续在医学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不是农村人就不是凤凰男?即使父母双双下岗,家中负债?
  楼主是不是走过了这样的心理历程哦?很生动呢,我看完了  关于有人对林某犯案手段如此低级的疑惑,请楼主分析一下,林某是个内心世界很丰富的人,智商可一点不低
  正看到精彩处,没了,楼主真是。。。。。。。。。。。
  楼主啊,心理分析比较经典的书籍推荐一下呗,以前读过佛洛依德三部曲,感觉很精彩,您对荣格的学说评价怎么样啊?正琢磨什么时候看看呢,谢谢了啊
15:11:54  “凤凰男”既曾经是林某的自嘲,也是黄洋对他的“界定”。  楼主,你确定黄洋真的对林某有过这样的界定吗?这并不合情理,无论怎么看,黄洋都比林某更像凤凰男吧  -----------------------------  @石勇
15:22:42  黄不是农村的  -----------------------------  @ss楼
15:30:41  在2010年复旦大学的一个奖助仪式上,黄洋曾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我来自四川一个小县城,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体弱多病,家里欠下了大笔钱。在学医这条道路上,我不是没有过犹豫。就在保研的那段时间里,我其实有些挣扎。想到家里的情况,又想到学医这条道路如此漫长,我动过放弃直研、出去工作的念头。最后,是老师、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以及自己的那一份坚持,让我决定继续在医学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不......  -----------------------------  中国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虽然黄父母下岗,但也是城里人,而林则是农村人,黄当然占心理优势。  这个是经验问题。就像北上广一个贫穷的土著,在外省精英面前也自我感觉良好一样。
  @bingdong8012 30楼
15:35:40  楼主啊,心理分析比较经典的书籍推荐一下呗,以前读过佛洛依德三部曲,感觉很精彩,您对荣格的学说评价怎么样啊?正琢磨什么时候看看呢,谢谢了啊  -----------------------------  看完弗洛伊德吧
  @bingdong8012
15:35:40  楼主啊,心理分析比较经典的书籍推荐一下呗,以前读过佛洛依德三部曲,感觉很精彩,您对荣格的学说评价怎么样啊?正琢磨什么时候看看呢,谢谢了啊  -----------------------------  @石勇 32楼
15:38:09  看完弗洛伊德吧  -----------------------------  除佛洛依德之外呢,还有没有别的推荐啊,真的想学习下心理分析,谢谢
  恳请楼主分析孙维的心里轨迹
  @石勇 31楼
15:37:42  中国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虽然黄父母下岗,但也是城里人,而林则是农村人,黄当然占心理优势。  这个是经验问题。就像北上广一个贫穷的土著,在外省精英面前也自我感觉良好一样。  -----------------------------  原来农村与否在楼主你看来是那么地重要啊,你确定你不是为了让你的推理过程更顺畅才硬把这种观念以及你所臆想的事实加在当事人身上的?
  @飘飘流岚 35楼
15:46:10  恳请楼主分析孙维的心里轨迹  -----------------------------  不太熟悉这个事件。要看了先
15:37:42  中国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虽然黄父母下岗,但也是城里人,而林则是农村人,黄当然占心理优势。  这个是经验问题。就像北上广一个贫穷的土著,在外省精英面前也自我感觉良好一样。  -----------------------------  @ss楼
15:46:39  原来农村与否在楼主你看来是那么地重要啊,你确定你不是为了让你的推理过程更顺畅才硬把这种观念以及你所臆想的事实加在当事人身上的?  -----------------------------  你去问一个城里人,在一个农村人面前如何就清楚。事实问题扯起毫无意义。  不像你在这里臆意我如何如何的那样,我没那种臆想的习惯。
  什么心里呀
  个人比较喜欢九型人格
  我觉得楼主的分析完全扯淡。一个人可能来自任何环境、可能有任何性格、可能遭遇任何险阻,但都不一定会去杀人。你面对一个你极度憎恨的人的时候,为什么你不去杀他?是因为道德?不是,是你的情感在阻止你。有一种说法,我们是在失去除理智之外的所有情感的时候杀人的——所以,任何人任何环境背景性格遭遇都不是问题,你要堤防的是那些情感异常的人,尤其是那种不表达情感的人。  不表达情感不包括不会表达情感,而是那种根本不愿意在人前表达情感的人,他们看上去无害而善良、随和好说话,你几乎没见过他表达淡淡的愉悦之外的任何情感,那么,小心点。  那些情感表达激烈的人呢?不可怕,因为那种人时刻会被人防备着。
  楼主能分析下朱令案吗  
  回复第1楼(作者:@百万那里得岸 于
14:30)  顶顶又不会怀孕  ==========  那顶顶你  
  回复第1楼(作者:@百万那里得岸 于
14:30)  顶顶又不会怀孕  ==========  那顶顶你  
  学医的应珍视生命,为何一点日常过节就要他人性命?金庸古龙等的武侠小说看多了,还是现在一些游戏杀人软件玩多了,这些小说及游戏里对生命是极不尊重的,随便就杀死一大批人.
  没兴趣看楼主的分析。。。我觉得之前的林某还好啦,虽然有偏执的一面,会害羞的人内心应该柔软的吧。。。我觉得导致杀人的原因也和他做实验需要不停的折磨甚至亲手杀死上千只老鼠有关吧。。。
  挺有意思。  一个人的成长在于突破自己心理的设限。  那些自我构筑的城墙。自我幻想的世界。
  初中高中应禁止看此类小说,前几年听说要把金庸小说选进高中课本,实为不当.
  @石勇 3楼
14:31:44  还有对几个疑问的澄清没有写出来,欢迎提出疑问来交流。  -----------------------------  如果您真的这么牛逼。。您分析下‘朱令’事件中,唯一嫌疑人 ‘孙维’的心理吧。  简单判断是否她具有杀人动机,也好给警方重启‘朱令’案件有个参考啊。。
15:37:42  中国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社会,虽然黄父母下岗,但也是城里人,而林则是农村人,黄当然占心理优势。  这个是经验问题。就像北上广一个贫穷的土著,在外省精英面前也自我感觉良好一样。  -----------------------------  @ss楼
15:46:39  原来农村与否在楼主你看来是那么地重要啊,你确定你不是为了让你的推理过程更顺畅才硬把这种观念以及你所臆想的事实加在当事人身上的?  -----------------------------  不是楼主看的重要,而是林对自己的出身感到自卑,凤凰男的界定就是出身农村的优秀男人。
  @石勇 37楼
15:54:06  你去问一个城里人,在一个农村人面前如何就清楚。事实问题扯起毫无意义。  不像你在这里臆意我如何如何的那样,我没那种臆想的习惯。  -----------------------------  针对你第一句话,我有一个室友就是农村居民,其余几位室友包括我在内都是城镇居民,并没有你所说的情况。  针对你第二句话,请你回答,黄洋对林森浩“凤凰男”的界定,是否真有此事?如果有,请给出证据。
  我还想再补充一句,楼主写这篇短文,完全就是为了引人注目。。。抓住新闻的眼球。。。
  还是古话说的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所以人心是世界上最难预料的东西。看什么面相了,性格啦,教育啦,家庭背景啦都不能判定一个人的好坏。。。而且像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于表达的人不要一竿子打死,上帝开一扇窗关一扇窗,这些不一定就是缺点,或者暴力杀人的特征。。。如果我们能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学会如何发泄自己的情绪,处置自己的不满,释放自己的阴暗的话。。。投毒案也不会因为琐事就发生了。。。
  我从头一尾一直在认真的看呢,很有意思。
15:11:54  “凤凰男”既曾经是林某的自嘲,也是黄洋对他的“界定”。  楼主,你确定黄洋真的对林某有过这样的界定吗?这并不合情理,无论怎么看,黄洋都比林某更像凤凰男吧  -----------------------------  @石勇
15:22:42  黄不是农村的  -----------------------------  @ss楼
15:30:41  在2010年复旦大学的一个奖助仪式上,黄洋曾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我来自四川一个小县城,父母双双下岗,母亲还体弱多病,家里欠下了大笔钱。在学医这条道路上,我不是没有过犹豫。就在保研的那段时间里,我其实有些挣扎。想到家里的情况,又想到学医这条道路如此漫长,我动过放弃直研、出去工作的念头。最后,是老师、家人和朋友的鼓励以及自己的那一份坚持,让我决定继续在医学这条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不......  -----------------------------  请你看百度百科“凤凰男”。小县城的人比城市人更愿意鄙视农村人以显示“县城”和“农村”是有区别的。
  心理分析也许比较专业。  但在现代商业社会,宽容待人还是应该的。最近看到,三个研究生,为了喝水问题分摊费用,林某也许因为家穷,也许喝得实在太少,没同意平均分摊,三人从而绝交;林某也从始没水喝。  我觉得这种打击是非常大的,在商业社会,那怕是同学,同事,没钱---没门!!如果一个人朋友较多,还能承受,一个本身朋友不多的人,仅有的同学、同事也是这种态度,太可怕了。  所以,宽容待人还是应该的。就算是喝水协议,也应该是三方能接受的方案。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讲太多的公平,而忽视了宽容。
  请你看百度百科“凤凰男”。小县城的人比城市人更愿意鄙视农村人以显示“县城”和“农村”是有区别的。  ============  要知道一个是四川小县城的下岗工人,一个家庭是经济特区广东 的富裕农民。  谁是凤凰男,搞搞清楚,  说白了,两人都是凤凰男。  林某家稍微强点。  黄某说林某凤凰男根本就是开玩笑吧,嘲笑自己两个人。
  楼猪是警方出来引导方向的吧。  破案破不出来,  出来引导民意。  怎么之前没听说两人关系不好,现在变成两人关系不好了?  说白了,警方不就是想以黄某JP,林某变态这个结论来结案么。  当别人都是傻子,傻子有,但休想个个都是傻子,听你们忽悠!
  !!!!!!!!!!!!!!!!!!!
  @night_04214 56楼
16:29:04  请你看百度百科“凤凰男”。小县城的人比城市人更愿意鄙视农村人以显示“县城”和“农村”是有区别的。  -----------------------------  我只想问,你确定黄洋有对林森浩做过“凤凰男”的界定吗?如楼主原话所说的那样,是否真有此事?如果没有证据,那我说一切不过是楼主的臆想,这并不为过。
  回复第30楼(作者:@石勇 于
15:37)  @ss
15:11:54  “凤凰男”既曾……  ==========华东地区的农村穷吗?  
  林某要是那段时间得到一丝丝来自外界的温暖,我想他就不会那样做了。无论是同事还是同学,时常关心一下对方,也就是给对方一些温暖,世界就少很多的犯罪。从心里学上说,人需要被重视的。
  天涯的小编,楼猪难道都是法盲吗?  现在只是警方的单方面结案,  今天林某的同学还在质问 为什么 到现在都不让 林某的律师都见林某,  楼猪就有本事在这里凭空做心理报告了?  楼猪你怎么不做作你自己的杀人心理报告?  法院没判,就不能说一定是林某做的,你连这个都不懂,在这里煽什么情?  骗人不是这么骗法的,太过无耻了。  朱令的案子是葫芦案,不审,复旦黄洋案也是葫芦案,抓住一个嫌疑犯一审到底,不但一审到底,还到处造谣引导民意,就是不去查别的疑点。
  林某有律师吗?穷困,嫉恨就要杀人?网络爆语的人多了。和被害人有巨大利益冲突的人是谁?
  抓住黄某说过凤凰男这个词,想引导到哪里去?林黄都是受高端教育的,在富豪子弟遍地的大上海,不知道凤凰自己两都是凤凰男?  还小县城心理优势,在上海人眼里,县城就是农村,知道不知道!!!
  泥玛  知识分子,高智商的  都是杀人不见血的  恐怖,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mark  
  而且鬼知道 这个 “凤凰男” 的说法到此存在不存在。啊呸!!而林黄关系好倒是有明确的人证物证。
  楼主还搞心理分析,简直是个笑话,天涯骗子真多啊。
  写的很好,先记号。  
  说的有一定道理,我决定买那本书来看看~~~
  @怕你为已流泪 5楼
14:35:49  现在只有嫌疑,法律尚未定罪,或许说警方的描绘还不太令人信服,目前就做有罪推定,并发表洋洋洒洒的一大篇,不觉得太早了吗?  最后千万不要造成自己打自已耳光的喜剧。  -----------------------------  中国民众跟中国媒体一样,完全没有“犯罪嫌疑人”的概念。经常对嫌疑人作有罪推定。要真这样,要法院、法官来干嘛?
  。  
  @石勇 3楼
14:31:44  还有对几个疑问的澄清没有写出来,欢迎提出疑问来交流。  -----------------------------  楼主,请先弄清楚“犯罪嫌疑人”的概念,再来做分析比较妥当点吧。个人或者媒体对嫌疑人作有罪推定是不对的。要真这样,要法院、法官来干嘛?
  林殺人是因為水費攤分的問題。報紙上是這樣說的!可我感覺一個復旦大學的高才生至於因為那點錢殺人嗎?一噸水也就一塊幾毛的事~_~太令人費解!  
  不能回复  
  因為水費攤分的問題林殺人?這不免令我懷疑起這個高才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水費攤分可以找老師解決啊,要不鬧大它,這樣他就沒理由不給水費了吧!至於因為水費問題殺人嗎?難道除了殺人一個復旦大學高材生想不出其他辦法來解決這個近乎無聊的問題了?  
  回复第1楼(作者:@百万那里得岸 于
14:30)  顶顶又不会怀孕  ==========  林就是一个典型的社交恐惧症伴随抑郁症的病人,这种人的痛苦超过你的想象,可惜中国的研究太落后,法官刀下留人啊  
  楼主能不能麻烦您分析一下在网络发出各种疑点下警方仍定性林是杀人凶手,且给人感觉急于结案的心理?
  @楚留香客 58楼
16:33:53  心理分析也许比较专业。  但在现代商业社会,宽容待人还是应该的。最近看到,三个研究生,为了喝水问题分摊费用,林某也许因为家穷,也许喝得实在太少,没同意平均分摊,三人从而绝交;林某也从始没水喝。  我觉得这种打击是非常大的,在商业社会,那怕是同学,同事,没钱---没门!!如果一个人朋友较多,还能承受,一个本身朋友不多的人,仅有的同学、同事也是这种态度,太可怕了。  所以,宽容待人还是应该的。就......  -----------------------------  我们班有一个抽烟,喝水,洗发露,洗衣粉都基本不买的人。天天找人要烟,人家后来都不给了,但是他具备珠三角的不要脸,不说话,装糊涂的三大生存法则,他依然向人家要烟,最后大伙不还是一样顺利毕业了。关键还是,社会本来就是一个狼的社会,学会装糊涂,不说话,不要脸这三大生存法则,你才学会与狼共舞。理解到这层的人,一般懒得跟你闹矛盾,你爱干嘛干嘛去。我做我的事就好。
  回复第26楼(作者:@不喜欢你咋的 于
15:31)  楼主是不是走过了这样的心理历程哦?很生动呢,我看完了  关于有人对林某犯案手段如此低级的疑惑,……  ==========  楼主说的很生动,也有那个心理历程,但估计楼主还没认识到这就是一种病,社交恐惧症伴随抑郁症,需要专业治疗  
  马后炮用处不大。建议楼主多方了解朱令案,那才是关键  
  我居然认真的看完了,,,感触很多啊  
  在马加爵案、邱兴华案、郑民生案、药家鑫案、南京“爆头哥”案(即后来的周克华)、云南巧家县爆炸案中,根据官方通报或媒体提供的极为有限的信息,我几乎可以第一时间对心理动机作出断定——这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因为如果我的断定是错的,我就无法混了,没脸再说自己是搞“心理分析”的。  事后证明,我的分析完全正确。  ============  LZ相当厉害。佩服
  在马加爵案、邱兴华案、郑民生案、药家鑫案、南京“爆头哥”案(即后来的周克华)、云南巧家县爆炸案中,根据官方通报或媒体提供的极为有限的信息,我几乎可以第一时间对心理动机作出断定——这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因为如果我的断定是错的,我就无法混了,没脸再说自己是搞“心理分析”的。  事后证明,我的分析完全正确。  =======================  LZ分析相当厉害,佩服!
  LZ:   能否请你帮分析一下“南宁副教授强奸案为何会成为史上最难定案强奸案”(从百度,或天涯杂谈,搜索), 为何一审法官要“制造证据强判教授强奸罪成立”? 这个冤案轰动全国,现在正在等二审最终裁决。 一审明显是冤判,故意错判。
  楼主请看到我,因为学校和专业相似的原因我也一直在关注这个悲剧。而且最近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林某和黄杨等三个室友因水费分摊而冲突,林某3月31日去别的宿舍借水,4月1日就在饮水机投毒。能不能说水费问题是导火索?  喝得少平分不公平是借口,上海室友不常住宿舍喝的更少也没抱怨,何况水费多便宜?以林实验室等级和他发的论文来看,收入不至于水都买不起。事实上,更令我感慨的是我曾经也有一个跟林非常像的室友,他家境良好,父母有公司家庭年薪百万,却在所有的金钱花销上算计的令人难以想象。  别说是桶装水,就连共用的油盐酱醋肥皂手纸垃圾袋水电网费等等一切都要按使用频率来算比例,最后也拒绝分摊了尽量去别的宿舍蹭  我跟另外两个室友一直不明白他的心理,恳请解答
  看不懂  
  回复第30楼(作者:@石勇 于
15:37)  @ss
15:11:54  “凤凰男”既曾……  ==========  扯蛋,黄这纯属玩笑,你要说在自己家县城或许还有点优越感,但这是在上海,你敢嘲笑一个比你家有钱,镇上还有一栋四层高楼房的人吗?北京土鳖有优越感是因为房价高值钱,但是敢在上海人面前秀这优越感吗  
  回复第1楼(作者:@百万那里得岸 于
14:30)  顶顶又不会怀孕  ==========  顶!真不理解,嫌疑人的资料应适当公布!  
  分析了这么多,但可以肯定的说,这样分析任何一个人都会有杀人动机,比如分析我,也会有吧,有杀人动机也未必会去杀人
  lz说的有道理,在这里我想问如果林这种自备性人格怎样改变自己或者更适应社会?
  留名看长贴
  楼主,我觉得还要加上一点,就是林某兄弟姐妹众多,父母又专注于生计,所以难免关怀不够,心理上也有隔阂。黄是独子,虽然家庭贫穷,但父母的爱都集中在他身上,与父母的关系也该是比较融洽。黄从内心发出的自信应该多少刺痛自卑的林。  
使用“←”“→”快捷翻页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深层心理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