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智障学生小学生的培养目标标完成的主要因素

文档分类: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
下载前请先预览,预览内容跟原文是一样的,在线预览图片经过高度压缩,下载原文更清晰。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进度条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该用户其他文档
下载所得到的文件列表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doc
文档介绍:
智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摘要: 智障儿童教育专家指出:智障儿童由于大脑损伤而造成智力缺陷是第一性的障碍,由此引起的心理发展不足是第二性障碍,而且几乎所有的智障儿童均伴有第二性障碍。我对我校所有智障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中也显示,百分之百的智障儿童伴有不同的心理障碍. 关键字: 智障, 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一、智障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分析智障儿童教育专家指出:智障儿童由于大脑损伤而造成智力缺陷是第一性的障碍,由此引起的心理发展不足是第二性障碍,而且几乎所有的智障儿童均伴有第二性障碍。我对我校所有智障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中也显示,百分之百的智障儿童伴有不同的心理障碍,具体调查结果见表 1。表1 启智学校二 00 一年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学生人数; 30人异常心理表现存在人数所占比例特殊心理表现自卑 27 90% 爱哭、爱骂人、爱打人、惹是生非、暴躁、情绪不稳定、爱嫉妒--- 厌学 18 60% 依赖 20 87% 孤僻 9 30% 焦虑 11 37% 多疑 16 53% 虚狂 10 33% 胆小 7 23% 缺乏自信 26 87% 本次调查做到了全员参与,调查反馈信息由学生父母提供,真实、准确,结果与我们观察所得基本相同,有参考价值,为此我针对调查情况并借鉴《智力落后儿童心理》的相关资料,现总结出智障儿童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一般心理障碍; 1、自卑:表现为不能正视自己的生理残疾,认为自己总比别人矮一截,有时再加上别人的嘲笑,所以遇事畏缩,自暴自弃、悲观失望。 2、孤僻;由于生理缺陷,而游离于普通儿童之外,喜欢独处, 胆子小,不愿意说话。 3、缺乏自信心:由于弱智儿童的自卑心理造成他们不敢做事, 害怕失败,不愿意露面,使自信心缺乏。 4、虚狂: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一触即发,对人无礼貌。 5、依赖:一些弱智儿童家长过于的溺爱,给予孩子过多的照顾,养成了孩子依赖的习性,表现为等、靠,依附于他人。 6、多疑;总喜欢猜测别人说自己坏话,表现出对事物的偏见, 对人的误解。(二)行为偏差。 1、偷窃;由于思维质量带有明显的缺陷,总认为别人的东西好,对社会的舆论评价不理解。 2、打架;故意惹是生非,爱搞恶作剧。(三)青春期心理障碍。表现为好奇、神秘,对异性产生好感,模仿***追求异性,有不良的***好。针对弱智儿童中存在的心理障碍,我认为其产生的主、客观因素应包括: 1、自身因素:由于感知器官功能缺陷或损伤,产生感知神经功能障碍、智力缺陷、心理障碍。 2、家庭因素:对于弱智儿童的降临,家长不能正确对待,表现为震惊、悲观、怨恨、内疚等不同心理反映,从而对孩子的教育不知所措,要么百般宠爱,要么放松不管。 3、社会因素;对弱智儿童的歧视,至今仍有一定程度的存在, 社会上成年残疾人中不良思想和行为对弱智儿童有着影响和诱惑作用。 4 、学校因素;学校确立的教育目标没有从弱智儿童的实际出发, 以及教师教育教学方法的不当,教师的性格、作风等也将影响弱智儿童的心理健康。二、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教育目标。基于智障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已应提到日程上来。那么在实施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遵循怎样的指导思想?达到什么目标呢? (一)指导思想。开展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坚持育人为本,从智障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出发, 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心理品质, 促进智育的开发,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二) 教育目标。利用多渠道培养和指导智障儿童建立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良好品质,矫正心理缺陷,发掘他们的潜能,鼓励其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让他们能正确认识自我,适应环境,并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指导,使智障儿童尽快摆脱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促进智育的发展,尽早的适应社会。三、智障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对策。本人承担了特殊教育实验课题《新时期弱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两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切实有效的实施对策,如: (一)运用专门渠道实施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智障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弱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渠道有: 1 、开设特殊教育心理健康课。我校针对智障儿童心理特征,并借鉴普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材及《幼儿心理健康手册》,选取并改编了适合弱智儿童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取一些基本心理知识,帮他们树立良好的心理品质, 如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我们设立了“夸我自己行”、“说说你我他”等心理教育课。如在“夸我自己行”的教学内容中学生通过自我介绍、才艺展示、自我评价等形式介绍、展示、评价自己,从而能客观的看待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激发进取心。 2 、开展智障儿童集体心理训练。针对智障儿童普遍存在的心理缺陷,开展集体心理训练。即创造一定的心理训练活动情境,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如带学生上街购物,到邮局邮信等,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 1、个别咨询、疏导与矫正智障儿童的心理缺陷。由于智障儿童个体差异大,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有特别之处,即开展个别教育计划。如,对学习动力不足、行为异常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其树立自信心和健全的人格。对未来生活过于忧虑、有明显心理矛盾的学生进行咨询、了解,并进行疏导,使其排除心理捆扰,减轻心理压力,改善适应能力。对有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存在心理偏差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调查和矫正,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二) 实行全面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 1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固然有其渠道,但是仅限于专门渠道是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做到各科教学过程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使学生心理素质得到充分发展。还要充分发掘教材内容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如:利用语文课《我选我》、常识课《好朋友》等内容,教育学生树立自信心,消除胆怯、害羞和畏惧心理。再如教师用良好的教学态度,对学生尊重和激励,以消除心理压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体验成功。 2 、活动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是学科课程以外的学生活动领域,是学生活拨地发展自我的场所,对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具有重要作用。培智学校活动课有班、队活动、兴趣活动、体育活动、文艺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个性发展, 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广阔的天地。例如,我校曾召开了班会《自信,成功的基础》、《告别胆小》,队会《体验友情》、《保护自己我能行》等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的主题活动。另外,我校还开展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绿色倡议活动; “非典”时期慰问医务人员等社会实践活动,同时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使学生既扩大了经历、丰富了知识,又发展了记忆、想象,特别是体验了成功,树立了自信心。(三) 营造良好的1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浅谈体育教学对智障学生自信心的培养_新课程杂志社官网
当前位置: >
摘 要:智障学生由于受智力水平因素的影响,行为能力较差,在日常生活中极易遭遇挫折和被他人孤立,致使他们容易产生自卑感,做事缺乏自信心。体育课是一门相对开放、充满乐趣、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课程。结合体育课堂教学经验阐述了运用赏识、比赛、互助协作等教学方法达到培养智障学生自信心的目的。&  关键词:自信心;赏识;比赛;互助协作&  智障学生由于大脑器官生长发育的不健全、生长环境的封闭和生长过程中可能会遭受一定的歧视,从而导致他们在心理和行为方面产生种种缺陷和障碍。其中主要表现为自卑感和缺少自信心,导致了他们在面对新鲜事物时,经常是羞于尝试,即使被要求勉强做了,也会表现出缺乏取得成功的自信,从而使尝试行动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失败。自信心是人们做事的助化剂,能充分激发调动人的潜能,因此培养智障学生的自信心是极其重要的。那么,如何通过体育教学来改善智障学生的不良心理,培养自信心呢?通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实践,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方法,在这里简单归纳总结如下:&  一、“赏识”法&  所谓“赏识教育”也可以理解为要看得起学生,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身的肯定,是充满理解和爱心的教育。赏识学生,是教师应具有的最基本素质和应尽的义务。&  1.让智障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感受到教师的关心&  体育教学活动中以小班制为主进行教学练习,可以拉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情感距离,更有利于彼此间沟通交流。在练习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注意他们的活动情况,感受他们的心理变化。通过语言或行动对学生产生影响,使学生产生存在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心。如在学生练习不当时,予以提醒纠正,当学生取得进步成功时,给予鼓励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成绩时教师应发自内心地进行赞扬,如“你真不错、你跑得真快、你比上次做得更好了”等等,长此以往,就会使学生慢慢克服自卑心理逐渐树立自信心,遇事勇于独立去面对。&  2.让智障学生在体育教学的挑战中认识自我&  简单的练习学生可以容易达到,能满足一定的成功感,但如果长期这样练习,学生的成功感会逐渐下降,产生倦怠情绪,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智障学生,根据个体差异和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目标要求,让孩子不断地自我挑战新的目标,每一次成功的挑战,学生都会获得成功的感受,在不断战胜挑战的过程中逐步克服消极心理,在一次次的成功中,学生发现自己的能力,渐渐产生信心,逐步形成肯定自我,相信自我的信念。&  3.让智障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有主动探索的机会&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其独立性和创造性。如教师带学生到跑道上后说:“同学们,我们以前跑步都是向前跑,比谁跑得快,今天大家想一想,我们除了快速向前跑还能怎么跑呢?”这时教师还可以适当地提示举例,如“侧身跑、大步跑”。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渐拓展思维想出各种跑的方法,学生在一次次感受自己想到的练习方法所带来的喜悦,对自己的能力不断得到认识,自信心也随之增强。&  二、活动比赛法&  智障学生由于自身生理情况和外界环境影响,一般不善于和人交流;同时由于智力因素影响,他们也不太会玩,对于游戏技巧的掌握远逊于同龄孩子。所以,他们不善于或是不被同龄的小朋友接受在一起玩,长此以往,会逐渐让他们觉得被孤立而缺乏自信。学生在学校里会有各种体育活动,时间长了,学生会习以为常,智障学生同样如此。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训练智障学生做一些简单的活动并适当加入竞争,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自信以及学习动力。如果在这些体育活动中加入一定的比赛因素,活动的效果将会大大的不同。比赛的紧张刺激和竞争性,能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练习中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学生在比赛中感受成功胜利的喜悦,逐步建立自信心。例如,在上课初始排队时,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比一下哪个小组排得最快最整齐。又如让学生扮成不同颜色的小兔子进行接力跳远比赛,看哪一组颜色的小兔子最后跳得远,对比赛胜利的同学加以表扬并给予小奖品,对比赛失利的同学同样也给一些小奖品,并鼓励他们下次努力争取胜利。&  一次次小小的比赛,不仅提高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锻炼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还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同时,在紧张而又不失快乐的比赛过程中,还能不断提高学生的进取心。学生在比赛中获得的快乐和进步,让我们充分体会到学生的真实感受。当学生能获得愉快喜悦的时候,我们所做的一切也就适应了智障学生的发展。&  三、互助协作教学法&  在智障学生中有能力差异,相对于智力因素低下导致各方面能力很弱的学生来说,他们在生活中就很难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就会大大地挫伤他们的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培养能力较好的学生成为小老师,在能力较弱的同学练习遇到困难时,小老师可以协助教师帮助这些同学进行练习。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智障学生身体运动能力和智力水平进行分组,每组中安排一名智力和运动能力较好的学生作为小老师,协助教师指导本组同学练习,对同学进行力所能及的帮助,如动作示范、纠正错误等。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智障学生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优良品质,有助于使帮助人的小老师和被帮助的同学同时体会到成就感。小老师在帮助同学时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获得了同学的认可,得到了同学的肯定和友谊;而被帮助的学生通过更好地完成练习,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主要以老师教为主,学生单纯地跟随教师学习练习,教师发现问题时再进行辅导纠正。但教师毕竟只有一名而且精力有限,难免有时候会顾此失彼,不能照顾到每一名学生,特别是一些智力程度较差的学生更牵扯了教师大部分精力要进行单独指导,这样难免会对其他同学有所忽略,从而降低了教学效率,影响了教学效果。在利用互助协作教学法后,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多数同学都可以由小老师帮助完成练习,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巡回指导或是对重点学生进行单独指导。这样,既可以解放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教育练习的主导,提高了教学效率,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在帮助他人和获得练习成功的喜悦过程中不断获得进步,逐步树立自信心。&  特教工作不仅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爱。赏识,只要我们真正能够做到用心用赏识的心态和眼光认真看待每一名学生,就会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从而鼓励他们,使他们树立自信;比赛,培养了智障学生勇于竞争、积极向上的意识提高了自信心;互助协作,加强了智障学生之间的团结互助意识,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感情友谊增强了自信心。通过体育活动,培养智障学生的自信心是一个长期的、重要的教育过程。有自信心的支撑,我们的学生才能自强不息、坚韧不拔,高质量地生存下去,有自信心才能激起学生对生活和生命的热爱,让他们感受世界的精彩。&  参考文献:&  [1]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04.&  [2]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09.&  [3]屠荣生,唐思群,袁振国.师生沟通的艺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07.&  [4]季浏,殷恒婵,颜军.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07.&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本文标题:浅谈体育教学对智障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当前网址:
其他人正在浏览溧阳市人民政府 
联系地址:中国江苏省溧阳市南环路18号
浏览次数:280信息名称:&浅谈智障儿童进取心的培养索 引 号:1300004组配分类:其他  文件编号:发布机构&:溧阳市培智学校产生日期:发布日期:浅谈智障儿童进取心的培养浅谈智障儿童进取心的培养浅谈智障儿童进取心的培养&&&&&&&&&&&&&&&&&&&&&&&&&&&&&&&&&&&&&&&&&&&&&&&&&&&&&&&&&&&&&&&&&&&&&&&&&&&&&&&&&&&&&&&&&&&&&&&&&&&&&&&&&&&溧阳培智学校&&&&&褚夫荣[摘要]本文通过对本校智障儿童日常行为的观察,发现对智障儿童进行进取心培养的重要性,分析智障儿童进取心缺失的各种原因:即自身不健全、家庭环境、学校课程设置的缺失及社会中一些人的不理解不尊重等。从而寻找培养智障儿童进取心的方法:正确的认识自己;家庭、学校的正确培养;倡导社会人士的正确对待,从而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进取心对他们的未来有着深远的影响。[关键词]智障儿童&&&进取心&&&培养&&&&&&长期与智障儿童相处,你会发现很多智障儿童不仅智力上,身体上有各种缺陷,连带着他们的很多行为都不正常,比如:有些孩子总喜欢学习别人坏的行为,而且明知是坏的,他们仍然不去改正;有些孩子有暴力倾向,或者自我伤害行为;还有些孩子易怒,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和行为发展水平低,反应直接,不懂得掩饰;还有更多的孩子胆怯、自卑、不善交谈、不善交际、封闭等等。实例一:我班有一女孩陈某某,14岁,非常“虔诚”的学习隔壁班一男生的动作,走路点头,说话点头加眨眼,多次与之谈话仍是不见成效,直到男生毕业,一个暑假之后,发现该女生的动作已经有很大改变,已经没有那么严重。我也尽量不去提那些动作的事情,希望她慢慢忘记。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我一直在思考,为什么先前我使用那么多方法,花那么多心思,让她改掉坏毛病却没有成效,老师一转身她就会更努力的去学习那样的动作,她明知道那是错的,那为什么还要去学?老师软硬兼施都没有丝毫改变,难道她是故意跟老师作对,让老师花更多的心思在她身上?还是心里就在想我就是坏,我就要学坏?实例二:今天是生活适应课,我将学校原来买的系鞋带的体操鞋找出来,想让他们练一练穿鞋带,我将过程演示了一遍,然后每人发一只鞋子,让他们跟着一起穿鞋带,这时蒋某某轻轻的嘟囔了一句“我不会穿鞋带,我不要学。”这时,我除了教他们穿鞋带之外,还要激励他们学习新事物,学会以后有什么好处等等。以上这种例子很多很多,这些孩子不光存在着身体上的缺陷,他们更缺少乐观的生活态度,正确的自我意识,明确的生活目标,积极向上人生观价值观,也就是说,他们缺少进取心。所谓进取心,是指不满足于现状,坚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标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状态。人类如果没有进取心,社会就会永远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不满是向上的车轮”,&墨子的名言:“志不强者智不达”,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一个人怎样才能不断的发展进步,一个重要推动力量,就是我们拥有这只“向上的车轮”,拥有足够坚强的意志和不懈的毅力,怀抱高远的志向,即我们常说的进取之心。拥有进取心的人,渴望有所进步,争取更大更好的发展;为自己设定较高的目标,勇于迎接挑战,要求自己更加出色。而我们的孩子正是缺少这种进取心。我认为知识的教育对他们来说不是至关重要的,生活的能力是需要长期努力的,进取心培养反而是迫切需要的。有了积极的进取心,其他方面将会事半功倍。影响智障儿童进取心的因素:1、自身缺陷引发各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由于身体的缺陷,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能力很差,理解能力很差,甚至很多时候不能正确理解,从而产生自卑、胆怯、不爱交谈、自暴自弃等心理,更不用谈进取心了。2、&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家庭环境在智障孩子成长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出生后,最早接触的环境就是家庭。家庭环境的各种因素,例如父母的人格因素、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是孩子不同的心理状态形成的基础因素。父母如果因为孩子的不足对他们责备,恶言相向,或者不理不睬,那么孩子的性格肯定会扭曲,无法快乐起来。相反,父母若是理解孩子,关爱孩子,给孩子鼓励、引导,那么孩子则是充满自信,有着积极向上的进取心。3、学校教育因素正常儿童是在学校里形成较固定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的,在普通小学设置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在培智学校我们能使用哪些教材对他们这些方面进行教育呢?从普小那里借鉴吗?借鉴来的也不适合智障孩子啊,在最需要心理引导,心理疏导的这些孩子这里,我们是不是需要把更多地时间和精力花费到心灵的建设上。4、社会实践因素社会实践在进取心等心理状态的形成与发展中起着很大的作用。一说到智障学生,很多人或者不理解,直接敬而远之,或者过分热情,包办代办,不能给他们正常的锻炼和活动空间。智障的孩子也需要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取得克服困难的喜悦,从而形成更大的进取心。真正理解他们的人实在太少了,比如当我们锻炼孩子们乘公交车,或者买点东西时,周围的人给他们的可能不是帮助,而是伤害。我们教给他们各种生存能力,就是希望他们能跟正常人一样生活,可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学的不好,而是合作的人太少或者有人把事情全权代劳,他们反而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培养智障儿童进取心的几点建议:一、让智障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形成积极向上的进取心智障学生内心更渴望尊重,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个体对自我作出积极评价和要求他人承认自己的人格与能力的精神需要,它能使个体克服自身缺点,奋发进取,以维护自己在集体中的声誉和地位,满足尊重的需要,能使自己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当孩子们正确认识了自己的缺点和闪光点,发展了自己可发展的潜力,取得一定的成效,就能树立更强的自尊心,获得自身自发的进取心。二、家长理解、关爱孩子,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利于进取心的培养爱是最好的教育,鼓励是最佳的教育方法,对于这些特殊的孩子,家长更应多加鼓励,少批评甚至不批评,让他们通过努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学会生活自理,自我管理,使孩子逐步形成“我能,我行”的自信心理,培养孩子的进取心。三、学校正向干预,积极培养孩子的进取心营造适合智障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环境,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的努力。1、开设思想品德方面的课程培养学生的进取心从思想品德教育做起,培养他们爱祖国、爱集体、爱科学、爱劳动的精神;艰苦奋斗、勇于追求真理和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优良品质;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密切与同学、同事、朋友的关系;强化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和心理承受能力。树立生活及学习目标,并积极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有了以上这些心理素质,进取心的培养水到渠成。2、开设心理辅导,积极引导学生当发现比如实例一或实例二这样的情况时,要及时引导,有时可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因问题只在一个人身上,那么教师就要聆听这位学生的心声,针对性的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时可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对几个心里有缺失的孩子进行辅导。还可以开设班级辅导,通过开展一些活动,如教育小故事,讨论,班会,比赛,公益活动等等,潜移默化的塑造孩子的心灵,引导他们积极进取。3、开设兴趣小组,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对于培智学校的学生来说,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有很多积极的意义:①能够丰富孩子的业余生活,并感受到更多的乐趣。②学会了一种排解情绪的方式,减少了内心的苦闷。③有了对成功的体验,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获得了更多的自信。④因为有了一技之长,积极参加社会和学校组织的各种相关活动,搭建了与外界的交流的平台,提高了社会交际能力。⑤性格变得更加开朗活泼,从活动中获得积极进取的精神。另外,作为教师要做到:遵循个体成长的规律,把握其成长的特点,激发其进取心个体的成长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教师必须根据个体的成长规律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活动,鼓励他们向着“最近发展区”递进,智障学生在文化知识方面的学习落后于一般学生,同时智障学生又分成高度、中度、轻度智障,教师应看到这一点,考虑到这一点,放低对其学习的要求,让他们减轻学习的压力,避免心理上的超负荷。例如:对同一篇课文,有的学生要求他会背,会默写生字;有些学生只能要求他会读课文,会抄写生字;有些学生要求知道文章的大概内容。在劳动过程中,让所有学生都参加,干他们力所能及的事。再如,在助残日活动中,让每个人都参加活动,每个活动都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可,这些学生自身存在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当孩子取得再小的进步都应该予以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产生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从而能不断接受新事物的出现,及时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个人能力,从而激发更大的进取心。四、帮助孩子走进社会,获得生存的技能,激发进取心学校和家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智障学生初步掌握社会生活中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行为规范,以获得参加社会生活的资格。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培智学校,了解智障学生的生活、学习,同时,帮助智障学生走上社会,树立学生对生活的自信心。学校可以与社会上一些单位联系,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选择一些简单机械的工作,让他们在工作中充满对未来的期望,积极制定对未来的计划,从而形成进取心。总之,一个人是否有进取心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影响到整个心理状态,影响到未来的发展。进取心是成功的要素,它给人积极进取的勇气,激励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没有进取心,就没有动力,就会失败。任何人的人生都是一个不断追求进步的过程,只有内心渴望进步,我们自身才会有动力,才有不断发展的可能。作为智障的孩子更应该拥有进取心,自定或他定目标,并为目标的实现而努力,为自己的将来打造更广阔的空间。[&我要打印&]&&&&[&关闭&]谈智障学生健康情绪的培养
来源:不详作者:佚名分享到:
谈智障健康情绪的培养
闵欣欣&瑞安市特殊学校
【内容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的终身发展,关注情商(EQ)在人的发展中的地位,因此也开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开始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智障学生由于生理残障,思维能力也受到了影响,对自我内心的了解较肤浅,对自我的审视也较缺乏,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很难把握,由此带来的行为失常、学习困难、心理失衡等现象较多。我认为,在特殊学校对学生进行情绪心理的辅导,让智障学生从自我了解开始,学习一些自我调节情绪的技巧,使智障学生经常能保持积极、向上、乐观的情绪状态,是培养智障学生自强、自立,从而成为残而不废的社会有用人才的基本途径之一。
【关键词】 情绪&积极乐观&自我觉知&自我调控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感觉及其特有的思想、心理和生理状态与行动的倾向性。它既包括喜悦、欢欣、爱等愉快而平稳的积极情绪状态,也包括一般不为人所喜欢的愤怒、恐惧、焦虑等消极的情绪状态。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是人体中最有助于身心健康的力量,它不仅能通过脑垂体使内分泌保持适当平衡,使人感到轻松愉快,而且还能充分发挥有机体的潜能,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增强人对疾病的抵抗力和有效地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人们的工作、学习效率。
美国当代的情绪心理学家罗伯特&普拉契克认为,情绪是由特定的刺激所激起的,经过有机体的认知评价、主观感受和行为反应等因素所组成的如下反应序列:刺激物&认知评价&主观感受&外显行为&适当功能。智障学生的情绪本质上是和健全人一致的,但因智力缺陷,导致他们在认知评价和主观感受等方面都和健全人有所差异。我们就应该让智障学生从认识自我开始,培养他们乐观的态度,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情绪生活,使他们自尊、自信、自强,面对挫折和失败不屈不饶,能迅速摆脱烦恼,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智障生虽然已到了成长的年龄,但因为早期情感教育的缺乏,对自我的内心世界依然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多疑、自卑、以自我为中心等性格缺陷导致他们常常发生心理冲突,情绪或激奋冲动,或低沉消极,而他们又很少知道怎样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因而有时会导致心理失衡,影响学习,损害身心健康。我认为,让智障学生学会自我觉知、自我评价,自我接受,从而了解自我,学习调控自己的情绪,是培养智障学生积极健康情绪的较好途径。&&
一、学会自我觉知,客观地反映自我
自我觉知是对自我内在状态的发展性注意。这是一种自我反省的觉知,它观察和审视自己内心的体验,是一种&旁观的自我&。自我觉知作为内在的注意力,既不会随情绪之波、逐情绪之流而迷失,也不会对所察觉的夸大其词或过度反应,而是保持中立,哪怕身陷情绪骚乱暴动中仍能自省,客观反映自我。指导学生自我觉知,不但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情绪,还能让学生意识到人对自己的情绪反应可拥有各种各样的选择,从而控制和调节情绪,使自己保持健康的情绪状态。
(一)认识情绪名称
自我觉知要求语言皮质区的参与,以确认和命名唤起的情绪。智障生受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除了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等几种基本情绪外,很少会描述自己其他较复杂的情绪。这就要求教会学生这些情绪的名称,并能与自己的体验相对应。教师在中可以先教给学生几种基本情绪名称,如:恐惧、愤怒、快乐、悲伤、爱、厌恶、羞耻和惊奇等;再让学生学会这八种基本情绪因强度、相似性和相互的复合而产生的悲痛、诧异、忧虑、忧郁、哀伤、凄惨、羞耻、好奇、自尊、攻击、讽刺、警惕、狂喜等情绪名称。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专门开设情绪辅导课,或结合学科特别是课的教学和平时的思想工作,让学生在体验会并积累这些情绪词汇,加以应用。
(二)观察自我,确认、表达自我情绪
智障学生的心理发展较健全学生迟缓,他们对自我情绪的认识非常肤浅,常处于懵懂的状态。这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辨识不同的情绪感受,明确这些感受代表的意义。如识别&厌恶&的情绪。
第一步:让学生表演厌恶的表情状态,一边看学生的表演,一边强化:厌恶时,人的双眉紧(微)皱,鼻孔微闭,一边嘴角微微向上翘,眼睛斜睨&&
第二步:让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厌恶情绪,会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看到别人吐痰,会感到厌恶,会感到恶心,不愿再看;看到别人做坏事,会对那人感到厌恶,心里会不舒服等。
这样,既能让学生识别自己的情绪,也能教会学生通过表情解读别人的情绪。
能够识别情绪后,教师还应该帮助学生学会观察自己,表达自己的情绪感受,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写心情,经常对遇到的事、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作一番自我梳理;也可以出一些说说心里话之类的题目,启发学生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快乐和烦恼。教师还应该多搞些有益的活动,在活动前、活动中或活动后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期望、感受和想法,也可以抓住成功时、失败时、犯错误时、得到表扬时等&特别时间&,让学生描绘自己的心理状态、情绪体验。
自我觉知虽然只是一种对自我内在状态的不作反应也不加评价的注意,它不会采取改变情绪的措施和行动,但是它是学生认识自我的开始。
二、学会自我调控,积极把握自我
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觉知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当喜则喜,当悲则悲,这才有利于健康。但是,要积极调控自我,必须要先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接受,学习一些有效的控制情绪的技巧。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自我调控,延续乐观、平静的心态,减轻或改变冲动、焦虑和消沉等不良情绪反应,使学生积极地把握自己。
(一)评价自我,积极而现实地看待自我&
人类最难认识的就是自己,每个人都曾考虑过自己属于哪种人,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不同的。人们往往从经历过的成功、失败、其他人的看法形成对自己的一种评价。一般来说,凡是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实际情况愈接近,其社会适应能力就愈强,这样的人能较积极而现实地看待自己,情绪状态才会积极而又乐观。智障学生的生理残障,影响了思维的发展,他们常常不能客观地评价自我。他们常会拿老师和别人对他们的评价作为自己的评价。这就要求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注意客观性和激励性,同时也要让学生学会甄别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在这基础上学会自我评价。
1、以激励为主的教师评价
在智障学生心目中,可信赖的老师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他们模仿和学习的对象。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该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健康,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努力做学生的真心朋友,让学生觉得可亲可敬;同时,教师也应该注意自己的情绪状态,用乐观开朗的个性去感染学生;教师还要多笑,因为智障学生主要用眼耳观察世界,所以教师每天的笑脸对学生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师每天都应关注每一个同学(特殊校每班12人左右的小班制为这提供了条件),及时了解每个同学的情况,适时地给予评价和引导,注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并帮助学生领悟自己的情绪。教师可以和学生谈心,肯定学生的成绩,表扬他们的优点,以鼓励性的语言,激励学生改正缺点,积极进取。如:&你很聪明,老师很喜欢你,只是你学习还不够认真,老师相信你会改正。&
教师还可以根据智障学生以视觉形象的捕捉为信息的主要来源这一特点,采用非言语沟通的形式,用表情、动作、姿势、服饰等非言语符号对学生进行积极的暗示。在教育中,教师可按教育的期望,以多种多样含蓄、间接的方式,比如点头、微笑、拍拍肩膀、目光交流等等方式,影响智障学生的心理。&我喜欢你&,&我赞赏你&,&我相信你&、&我对你有所期望&等信息,都可以通过此传达给学生。学生也会因此而肯定对自我的认识,对自己给以积极的评价。因此,特殊校教师应努力做到:
看到学生,微笑。
让学生喜欢自己和自己上的课。
不说有辱学生的话,如&笨蛋&等。
常用鼓励性的体态语,如:拍拍学生的肩膀,眼神要饱含关切、赞许之意。
与学生谈话,先请学生坐下。
每堂课要给每个学生交流发言的机会。
个别化教育教学,对学习困难和行为偏常的学生,不能让他感到自己是一个不合格的人。
理解学生因残障带来的智力1&&&
本文栏目:《教育叙事》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小语吧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均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小语吧",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小语吧"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与小语吧联系,邮箱:
教育叙事最新更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学生培养目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