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地球自转对气流的影响 越赤道气流上方暖气流向30°纬度。因为地球自转,

  地球上有几个主要的风带,即低纬度之信风带,中纬度之西风带与极地东风带。地球上三个风带形成原因,目前公认权威一致解释,归置于地球自转偏向力(科利奥利力)。低纬度之信风带与极地东风带事实上都是由极地方向向赤道方向吹的风,都是由于极地方向的地面气压高于赤道方向地面气压的结果,那么气流由极地方向、向赤道方向流动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其它力作用、其风向应该基本是沿着经线南北方向流动的,但由于地球自西往东自转作用(如果我们仍然按照地球偏向力理论解释的话),相对于气流东西方向而言是相对静止,气流应该是向西偏转的,所以极地东风带、低纬度信风带(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是由地球偏向力(科利奥利力)与气压力共同形成的解释是可以接受的(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但问题是中纬度西风带形成、难道也可以用地球偏向力(科利奥利力)解释吗?按照现代气候理论解释,中纬度(30°-60°)两侧地面气压由于30°高于60°气压,故气流流动方向是赤道方向向极地方向的流动,同样南北流动的气流相对于自转的地球东西方向是没有运动的,因而气流的方向同样应该是向西偏转(也就是偏转方向与地球自转相反),但为什么偏偏是向东偏转的西风呢?中纬度西风带无论如何用地球偏向力解释是不能自圆其说的。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解释:因为低纬度气流受到地球偏向力大、高纬度气流受到地球偏向力小,所以气流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流动中形成了西风,问题是地球偏向力再大,气流运动速度也不可能超越地球自转速度,气流最大偏向力只能是保持与地球自转一样的速度,任何惯性体系的物体运动速度都不可能超越惯性速度本身,就像我们乘坐在汽车、飞机中、在惯性力的驱使下乘客的速度只能是汽车飞机速度。但为什么中纬度气流就是西风呢?就是超越了地球自转的速度呢?显然现有理论是不能解释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地球高空存在着一个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且速度高于地球自转速度强大西风。就是因为这一事实的存在使得中纬度西风超越了地球自转速度。气体无色无味,处于地面的我们确实难以觉察地球高空气流的流向,长期以来我们始终认为只有地球中纬度才是西风带、对于地面气流风向而言、这无疑是对的,但我们却万万没有想到,地球的整个高空气流无论是什么纬度都是自西往东的强大气流支配的,这从航空速度往东飞行都比往西飞行速度快、同等距离往东航行时间都比往西时间短这一有力事实可以证实。  那么为什么极地东风与低纬度信风受到高空西风气流影响较小,似乎是按照地球偏向力流动的呢?因为这两地带气流运动主要是地面低空气流运动,加之对流层的活跃似乎阻断了高空西风气流对它的影响,尤其是极地高空西风基本也是微乎其微、没有任何影响力了(高空西风理论上应该是赤道最大极地最小)、所以极地气流西风速度相对于地球低纬度而言就是静止状态,所以极地气流直接就是东风带、而信风无论如何还是带有偏西方向的风,只有赤道上才是东风。那么中纬度地面气流为什么直接就是西风呢?中纬度相对于低纬度与高纬度而言是气流气压缓冲地带、也是热量的缓冲地带,地面气流既不会像低纬度气流那样因为赤道气流上升造成的低气压而补充流向赤道、也不会像极地气压由于极地下沉气流的积累气压上升向外流动,因而中纬度地面气流相对比较稳定,因而中纬度地面气流与高空气流就自然就结合成为了一个稳定体,所以地面气流在高空气流的惯性带动下也就自然形成了西风带,无论夏季冬季是什么方向的风,无论是夏季赤道方向气压高、还是冬季极地方向气压高中纬度都是西风,并且受到地面气流影响愈小、西风也越稳定,这就是南半球中纬度海洋上西风比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的原因。  如果按照现在气候理论,对于北半球而言就根本不应该有东南风,而恰恰是北半球是盛行东南风的,正是因为东南风送来了雨水,也是东南风产生了热带气旋热带风暴。如果按照现代气候气压理论:地球由西向东自转产生的偏向力,永远作用于前进方向的右侧,那么北半球由南向北的前进气流应该向右侧偏转向东偏转,可为什么东南风偏偏向西偏转呢?这岂不是又是自相矛盾吗?事实上北半球东南风是源自于北半球陆地在海洋西北方向、形成了夏季东南方向海洋气压大于西北方向上的陆地气压形成的。事实上气流方向永远作用于前进方向的右侧是相对于现代气候理论理想状态下季风形成原因的勉强解释而已,如果真的是那样,那么请问冬季北半球、南半球由于风向是由极地流向赤道的,那么此时的中纬度气流前进方向理应向右侧,中纬度冬季气流岂不是应该不是西风而是东风吗?  由此可见由地球偏向力解释形成气流风向的教科书理论该是抛弃的时候啦,作为一种基本的科学理论应该是严谨经得起质疑推敲的,而绝不是像鸵鸟那样面临理论困境就视而不见,竭尽回避,像中纬度常年西风带存在现象既不能用地球偏向力解释,也不能用气流前进方向向右侧偏转解释,仅仅利用夏季气流由赤道流向极地方向、向右偏转形成西风对己理论有利方式作出了解释,却全然不顾中纬度冬季气流与夏季气流方向截然相反事实,似乎中纬度在冬季成为了极地寒流的隔离带,那么没有中纬度通道的冬季寒风是从哪里来的呢?这不是误导还是什么?既然为大家所熟知气候理论存在着巨大的理论缺陷,当然也就说明了原有理论所没有揭示气流真相,而这一气流真相就是地球高空存在着比地球自转速度快的西风、高空西风强度赤道最大、极地最小、西风速度以纬度增加而递减。如此说来风向形成如果完全抛开地球偏向力,就可更加简明解释:如果极地流向赤道方向气流,因为极地西风速度最小、在向低纬度运动中由于自身西风速度惯性最小,所以往赤道低纬度方向运动就向右向西偏转,于是形成北半球东北风、南半球东南风;如果气流运动方向相反,因为赤道西风速度最大,那么在向极地方向运动中,由于自身的西风速度惯性力比高纬度大,所以风向向东偏转。至于北半球东南风南半球东北风形成机制完全是由于海洋陆地分布差异形成的地面气压差异形成的,这也是全球沙漠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纬度30°范围内的主要原因。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说顶一个帖子有3分可以赚,我很高兴,于是我选择了去顶贴,虽然顶一个贴3分,但是很简单,不需要审核什么,还可以顺便帮楼主把帖子顶上去,我粗略的算了算,如果假如我顶够了100个帖子的话,我就有…好像就有300分了,那时候就可以去免费开通百宝箱了,那时候就可以用只看楼主的功能了…最后终于实现了,我有了300分,我很高兴,很高兴地去开通了百宝箱,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免费的百宝箱是有时间限制的,过了一段时间就又没有免费的百宝箱可以用了,所以我得去想办法赚够300分,所以我要不停的顶贴,于是我把这段话复制下来,不停的粘贴,不停的顶贴,顺便帮楼主把帖子顶上去  
  这也是全球沙漠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纬度30°范围内的主要原因。------------------  此话是不确切的,应该是全球沙漠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纬度30°范围内西海岸的主要原因  
  有丰富航海经验的海员,都知道好望角的暴风特别多;不论在哪一个季节、哪一个月份,船舶绕好望角航行时,总会遇到强劲的西风和狂浪。这是什么缘故呢?      原来绕好望角的航道,接近南纬40度,正好处在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空气是从高压区域流向低压区域的。从副热带高压带流向副极地低压带的空气,在地球偏向力作用下,南半球吹西北风。由于这一带的气流偏转较大,所产生的风多接近西风,因此人们称为“盛行西风带”。      盛行西风带的风,它的特点是风力大。由于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只占南半球总面积的19%,因此这个地带的盛行西风常常可达到暴风级的风力。这里的风向比较稳定,使海面上经常会产生强有力的狂浪。据统计,这个地带一年中,大约110天有狂浪,浪高达6米以上,其余的日子里,一般浪高也在2米以上。在南纬40~50度的地带,海洋几乎覆盖着整个地表面,这里所出现的强劲西风及伴生的狂浪就更加凶猛了。    
  远洋航行的海员,都有这种体会:船舶经过中、高纬度(30~60度)的北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时,常常会遇到怒吼的狂风和汹涌的波涛;而且冬半年(10月~次年3月)比夏半年(4月~9月)的风浪要大得多。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冬季气候寒冷,高空气流更容易下沉,气流密度增大、增大了西风的惯性,所以冬季比夏季西风更大、风浪更高。而绝不是像教科书所说的那样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带流向副极地低压带的空气”的结果,因为冬季中纬度不可能是这样的气压方向,应该是相反。
  教科书气候风带理论存在着不能自圆其说尴尬境地,中纬度西风带夏季气压方向如果可以解释为形成西风原因,那么请问冬季与夏季气压相反方向又如何解释形成西风呢?况且相反气压方向的冬季西风更强
  现代自然科学确实是西方带给我们的,但我们不能由此产生盲信、失去自信,更不能成为思想上的洋奴。地球偏向力(科利奥利力)对于未知世界、相对于没有任何更合理的解释,确实是一个很好自然解释,但当我们发现了真像,可更合理解释的时候、尤其是发现了地球偏向力不能自圆其说陷于自相矛盾的时候,我们是否应该正视真像,抛弃错误理论,减少自然现象误导、更有利于认识探索发现自然呢?
  希望看到更多质疑  没有质疑说明了我的看法正确
  一个并不高深理论,一个更加简单的气候理论解释,只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就会轻易得出结论,统治了我们那么长时间的正统权威气象风带形成理论是错误的。
  我们常常容易陷于惯性思维中,从来都习惯了听从权威教科书理论,而不知为什么?我们总以为地球是惯性自转的,因而也就想当然地认为地球风带的偏向是地球自转偏向力引起的,可是如果我们认真思考地球偏向力的时候,我们应该不难发现应用偏向力解释风带偏向是有其自相矛盾之处的,无论如何风带偏向应该是与地球自转相反的,可我们的气象理论偏偏在这一原则问题上装聋作哑,因而有蒙混过关忽悠之嫌。
  从卫星气象云图上看,白云也基本都是自西往东的,说明了高空大气也确实自西往东流动的。
  地球上有三个主要的风带,即低纬度之信风带,中纬度之西风带与极地东风带。极地东风带是因为极地高空气体的下沉形成地面高压、向周围扩散流动形成的,在向赤道方向流动中、相对于高空西风速度几乎为零的条件下、风向自然(向右)向东,所以形成了东风带。
  中纬度之所以保持了高空大气气流流向的本来面目,是因为中纬度既不是地球大气的下沉区域、也不是地面气流的上升区域,受到地面气流的干扰较少,中纬度得益于它的所处地球中间区域,决定了这一区域温度的稳定性,气流的稳定性,所以中纬度呈现了它高空大气流向的真面目西风带。
  赤道、低纬度之所以没有成为西风带,是因为赤道、低纬度气候相对于中纬度而言是一种极态状态。赤道、低纬度夏季会因为热量的高度集聚、而向两极扩散形成地面风,又由于地面蒸发容易发生气流上下对流同时形成低压,周围气流补充形成地面风,冬季由于光辐射减小、极地气流又容易流向低纬度,所以赤道、低纬度受到热量变化比较大,发生对流、地面风概率都很大,对天然西风带干扰也就比较大,所以决定了这一地带不是西风带,而是多种风向并存的信风带。
  据百度搜索: “西风带的风力巨大和持久主要由于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地球自转对空气流动的方向起着主导作用,按大气环流总的结构,中纬度的气流是向极地输送。也就是说,在北半球中纬度
西风带  应为南风,南半球则为北风,但地球由西向东自转产生的偏向力,永远作用于前进方向的右侧,由此相应地把南风转变成西南风,北风改变成西北风,而偏向力是随纬度增加而增大的,在中纬度这个力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是西风带盛行西风最直接的因素。其次是中纬度地区温差大,热量消耗也大,上下对流旺盛,引起强劲的大风。  编辑本段气候形成    纬度40至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之间,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较小,冬不冷夏不热,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大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都属于这种气候。”-------------------------------------------------  西风风力强大两个理由解释显然是自相矛盾的。“其次是中纬度地区温差大,热量消耗也大,上下对流旺盛,引起强劲的大风。”后面立即改口“纬度40至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之间,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较小,冬不冷夏不热,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也就是说这种自圆其说连前后自相矛盾的说辞都不顾,这样解释有多少可信度呢?第二西风强大归结于地球自转就等于说汽车乘客速度可以高于了汽车速度,岂不是很荒谬吗?              
  据说发射导弹、卫星都有趋向地球赤道的趋势难解之谜,这同样证明了地球高空全是西风的结果:因为我们知道气流速度越快、它的侧压力就越小、由于地球高空赤道西风速度是最大的、它的压力最小,所以高空运动的物体会在压力的推力下自动向赤道靠拢趋势。
  一般而言西北风是早晚小中午大,为什么会是这样呢?那是因为早晚气温低、中午气温高、气流容易上升、因而上升气流更容易受到高空西风推动,故西北风一天中、中午风力最大。这一表象反映的是地球高空无论什么纬度都是西风的事实。而如果吹的是是东北风,那么风力大小出现的时间正好与西北风相反,中午最小,那同样是因为高气温下受到高空西风相反方向的力最大,它说明了地球地面无论是什么方向的风,都无一例外地受到西风的制约影响。
  一般而言西北风是早晚小中午大,为什么会是这样呢?那是因为早晚气温低、中午气温高、气流容易上升、因而上升气流更容易受到高空西风推动,故西北风一天中、中午风力最大。这一表象反映的是地球高空无论什么纬度都是西风的事实。而如果吹的是是东北风,那么风力大小出现的时间正好与西北风相反,中午最小,那同样是因为高气温下受到高空西风相反方向的力最大,它说明了地球地面无论是什么方向的风,都无一例外地受到西风的制约影响。  -------------------------------------------------------------------  这一现象的本身也是一个很有趣味的事,气温的高低决定了气流大小,按说气温上升、气流容易上升因而也就应该减弱地面风力(气流原方向力出现了上升分力),但情形恰恰相反,这一现象除了证明了高空存在着强大西风之外,还说明了另外一个自然现象:气温上升、实质上气流密度分化,地面气流物质少了、高空气流物质多了、实质上是气流物质的向上移动,结果造成地面地球引力的减小、高空西风牵引力的增大,于是发生了气温上升西北风增大,东北风减小的结果。正是因为地球引力的强大,才形成了地面不同的风向,否则的话将无一例外都是西风。
  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磁偏转是形成风偏转和台风、龙卷风的重要条件。
  作者:肖医生
回复日期: 20:22:00  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磁偏转是形成风偏转和台风、龙卷风的重要条件。-------------------------------------  请拿出证据。地球自转即便是可以引起地磁偏转,那么地磁偏转也不可能引起那么大的偏转力导致风向偏转,尤其是地球高空大气的偏转,如果果真如此偏转力可以无穷放大、岂不是可以带动太阳围绕地球公转?如果地磁偏转是形成风偏转和台风、龙卷风的重要条件,那么地球两极应该是地磁偏转最大的地方,台风、龙卷风岂不是应该多发生在两极吗?并且应该可以发生在地球任何地方,事实上并非如此。
  @jyzzz-11 9:26:00    作者:肖医生 回复日期: 20:22:00  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磁偏转是形成风偏转和台风、龙卷风的重要条件。-------------------------------------    请拿出证据。地球自转即便是可以引起地磁偏转,那么地磁偏转也不可能引起那么大的偏转力导致风向偏转,尤其是地球高空大气的偏转,如果果真如此偏转力可以无穷放大、岂不是可以带动太阳围绕地球公转?如果地磁.....  -----------------------------  赤道的两边水的涡旋方向不一样,一边顺时针,一边逆时针。大气也一样。大气的环流由压差和地磁偏转共同作用,因质量而主导。这个问题可以在地球物理知识中找到。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作者:肖医生
回复日期: 12:44:00  @jyzzz-11 9:26:00      作者:肖医生 回复日期: 20:22:00  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磁偏转是形成风偏转和台风、龙卷风的重要条件。-------------------------------------      请拿出证据。地球自转即便是可以引起地磁偏转,那么地磁偏转也不可能引起那么大的偏转力导致风向偏转,尤其是地球高空大气的偏转,如果果真如此偏转力可以无穷放大、岂不是可以带动太阳围绕地球公转?如果地磁.....    -----------------------------    赤道的两边水的涡旋方向不一样,一边顺时针,一边逆时针。大气也一样。大气的环流由压差和地磁偏转共同作用,因质量而主导。这个问题可以在地球物理知识中找到。百度一下就知道了。 ----------------------------  首先这一观点“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磁偏转是形成风偏转和台风、龙卷风的重要条件”是你提出的,百度又如何能寻找到其理论依据,当然仍需要你的解释。不能连自己也解释不了就往百度一推了之。第二“赤道的两边水的涡旋方向不一样,一边顺时针,一边逆时针。大气也一样。大气的环流由压差和地磁偏转共同作用,因质量而主导&这一问题也等于没有解释,至少我的观点理论已解释很清楚。
  @jyzzz-12 8:30:00    作者:肖医生 回复日期: 12:44:00  @jyzzz-11 9:26:00        作者:肖医生 回复日期: 20:22:00  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磁偏转是形成风偏转和台风、龙卷风的重要条件。-------------------------------------        请拿出证据。地球自转即便是可以引起地磁偏转,那么地磁...........  -----------------------------  这个知识中央电视台的一期节目里就有。我怎么说你都可能有疑问,百度一下可以减少疑问。有这么一个城市,赤道从中心通过,主持人在那里做过实验。
  22#回复 作者:肖医生
回复日期: 13:08:00这个知识中央电视台的一期节目里就有。我怎么说你都可能有疑问,百度一下可以减少疑问。有这么一个城市,赤道从中心通过,主持人在那里做过实验。   ---------------------------------------------------  能否把这个赤道城市实验内容结果表述一下。
  18#回复 作者:肖医生
回复日期: 20:22:00    地球自转引起的地磁偏转是形成风偏转和台风、龙卷风的重要条件。-----------------------------  如果地球自转引起地磁偏转是真实存在的话,那么我可以很遗憾地告诉你,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地磁偏转偏转力不可能大于或等于地球自转偏转力,它只能小于地球自转偏向力,那么也就是说地磁偏转相对于地球自转而言是反向的。地磁偏转自然形成台风、龙卷风就更无从谈起。
  地面风向的形成是推动地球自转的外力西风的惯性和地面热量平衡、地球引力抗衡的结果。
  应该是“科里奥利力”所致。地球自转的速度矢量方向由南极指向北极,当风从赤道像北极运动时,科里奥利力指向气流运动方向的左侧,于是变为由西向东方向的环流。
  更正:是指向气流运动的右侧。根据左手定则判定,左手五指并拢,大拇指外展,地球自转角速度矢量由手心穿出,四指指向由南向北方向,大拇指指向方向就是科里奥利力的方向,向右侧,也就是向东。
  这个赤道城市……就是厄瓜多尔首都:基多!!!!  
  自转引起的偏向力:与地磁没关系……完全是惯性力的偏转!!!!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知识点 &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观察下图,完成小题。...”习题详情
0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0%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观察下图,完成小题。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共有360条经线B.南极点的经度为90°C.所有纬线长度均相等D.0°纬线是最大的纬线圈2.北京市位于A.高纬度,西半球B.中纬度,东半球C.低纬度,北半球D.中纬度,南半球3.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正确做法是①地球仪上北极遥指北极星的方向②以太阳为中心,在椭圆轨道上水平运动③面对地球仪,从左向右转动球体④从北极上空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球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 当北半球冬至日时(如图1),太阳直射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5. 受地球公转影响A.甲地出现极夜现象&&&&&&&&&&&&&&&&&&&&& B.乙地“坐地日行八万里”C.丙地太阳东升西落&&&&&&&&&&&&&&&&&&&&& D.丁地昼夜更替时间为一天&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2-北京市西城区(北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观察下图,完成小题。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共有360条经线B.南极点的经度为90°C.所有纬线长度均相等D.0°纬线是最大的纬线圈2.北京市位于A.高纬度,西半球B.中纬度,...”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1.全球共有无数条经线和纬线,南极点的纬度为90°N,所有经线长度均相等,纬线的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0°纬线既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2.东、西半球的划分:200W和1600E经线圈,高中底纬的划分:300纬线是中低纬的分界线,600纬线是中高纬的分界线。300和600纬线不属于高中低纬度,赤道,最长的纬线既是南北纬度分界限,也是南北半球分界线。北京市经纬度为40°N,116°E,位于中纬度,东半球、北半球。3.地球仪上北极永远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公转轨道为椭圆形,地球在椭圆轨道上水平运动,太阳位于其中一个焦点上,并不位于中心,面对地球仪,从左向右转动球体,满足自西向东转的规律,从北极上空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球体,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运动。4. 当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上,春分日与秋分日时,太阳直射赤道上。5.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甲位于北寒带,出现极夜现象,乙位于赤道上,有“坐地日行八万里”的说法,丙地太阳东升西落,丁地昼夜更替时间为一天但地球公转无关,与自转有关。 分析:
考点1: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的特点:
(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所需的时间。1恒星日为23时56分4秒。1太阳日为24小时。& 如下图是恒星日和太阳日比较。地球在轨道上有三个不同位置: 第一个位置上E1,太阳和某恒在P地同时中天,这是一个恒星日和一个太阳日的共同起点。 在第二个位置上E2,地球完成自转一周,恒星再度在P地中天,一个恒星日终了,但正午尚未到来。 到第三个位置上E3时,太阳第二次在P地中天(SPE3在同一直线上),从而完成一个太阳日;那时恒星早已越过中天。 读这个图必须注意,在太阳系范围内,太阳是中心天体,它的光线是辐散的;恒星无比遥远,它的光线可看作平行的,图中所示三颗星,指的是同一颗恒星。太阳日是日常生活的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3)速度:& 线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弧长。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1670km/h),向高纬递减,两极为零。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1670km/h×cosα°& 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地球各地角速度(两极为零)相等,为15°/小时。
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逆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绕太阳运转。& (2)轨道: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3)周期:一个回归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每年的365天是回归年的近似值,一年扔掉近6小时,故4年一润,闰年为366天。(太阳周年运动为参照)& 1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以恒星为参照物)& (4)地球公转速度& 公转角速度:绕日公转一周360°,需时一年,大致每日向东推进1°。& 公转线速度:平均每秒约为30千米。& 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 地球在轨道上的位置有近日点、远日点之分。大约每年1月初过近日点,7月初过远日点。日地距离的远近对地球四季的变化并不重要,因为一年中日地距离最远是1.52亿千米,最近是1.47亿千米,这个变化引起一年中全球得到太阳热能的极小值与极大值之间仅相差7%。而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变化,南北半球各自所得太阳的热能,最大可相差到57%。可见,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是决定地球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当地球过近日点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能超过北半球,因此,南半球正值夏季,北半球自然是处于冬季了。同样道理,地球过远日点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所获得的太阳热量超过南半球,所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处于冬季。此外,地球公转速度也有影响作用,地球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很快,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慢。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观察下图,完成小题。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共有360条经线B.南极点的经度为90°C.所有纬线长度均相等D.0°纬线是最大的纬线圈2.北京市位于A.高纬度,西半球B...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观察下图,完成小题。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共有360条经线B.南极点的经度为90°C.所有纬线长度均相等D.0°纬线是最大的纬线圈2.北京市位于A.高纬度,西半球B.中纬度,...”主要考察你对“1.2 地球的运动”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1.2 地球的运动
与“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观察下图,完成小题。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共有360条经线B.南极点的经度为90°C.所有纬线长度均相等D.0°纬线是最大的纬线圈2.北京市位于A.高纬度,西半球B.中纬度,...”相似的题目:
老师在上《地球的面貌》的课件,学生们浏览了课件之后纷纷留言,请你指出下列哪位学生的说法有误玲玲: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贝贝;麦哲伦的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齐齐:地球仪是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成的。芳芳:只用纬度就可以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玲玲说:“我的家乡四季分明”;强强说:“我的家乡终年炎热”;贝贝说:“玲玲放暑假的时候我正在放寒假。”聪明的你能判断出下列哪种对应关系是正确的吗?&&&&贝贝——北温带& 玲玲——南温带& 强强——热带贝贝——南寒带& 玲玲——南温带& 强强——热带强强——南温带& 玲玲——北温带& 贝贝——热带玲玲——热带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一天一月一季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观察下图,完成小题。...”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观察下图,完成小题。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共有360条经线B.南极点的经度为90°C.所有纬线长度均相等D.0°纬线是最大的纬线圈2.北京市位于A.高纬度,西半球B.中纬度,东半球C.低纬度,北半球D.中纬度,南半球3.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正确做法是①地球仪上北极遥指北极星的方向②以太阳为中心,在椭圆轨道上水平运动③面对地球仪,从左向右转动球体④从北极上空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球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 当北半球冬至日时(如图1),太阳直射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5. 受地球公转影响A.甲地出现极夜现象 B.乙地“坐地日行八万里”C.丙地太阳东升西落 D.丁地昼夜更替时间为一天”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观察下图,完成小题。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共有360条经线B.南极点的经度为90°C.所有纬线长度均相等D.0°纬线是最大的纬线圈2.北京市位于A.高纬度,西半球B.中纬度,东半球C.低纬度,北半球D.中纬度,南半球3.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的正确做法是①地球仪上北极遥指北极星的方向②以太阳为中心,在椭圆轨道上水平运动③面对地球仪,从左向右转动球体④从北极上空看,沿逆时针方向转动球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 当北半球冬至日时(如图1),太阳直射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5. 受地球公转影响A.甲地出现极夜现象 B.乙地“坐地日行八万里”C.丙地太阳东升西落 D.丁地昼夜更替时间为一天”相似的习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气流的循环是几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