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有一种邪僻症,是为什恐艾症会引起什么症状的呢?能治疗一种邪僻症病的药物吗。

回答:糖尿病患者的若干提问[原创]
发布时间:&&&来源:&&&45人关注
  中医王圣尉 的 回答:糖尿病患者的若干提问[原创]
  回答:糖尿病患者的若干提问[原创]
  提要: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所至,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是一种终生疾病。
  正常人的体内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简称血糖,为我们的日常活动提供能量。当我们进食以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在胰岛素(由胰腺中的胰岛&- 细胞分泌)的作用下,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经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为人类活动提供所需能量。当人体中缺乏胰岛素或者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或者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时,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按正常方式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异常增高,发生糖尿病。
  一、综合回答糖尿病患者的提问
  一、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DM, Diabetes Mellitus)一词是描述一种多病因的代谢疾病,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随因胰岛素(Insulin)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
  (注释:以上糖尿病定义是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 (IDF)公布,于当年10月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和中国糖尿病杂志编委会联席会议,讨论并通过建议使用)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所至,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是一种终生疾病。
  正常人的体内有一定浓度的葡萄糖,简称血糖,为我们的日常活动提供能量。当我们进食以后,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升高,在胰岛素(由胰腺中的胰岛&- 细胞分泌)的作用下,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细胞内,经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为人类活动提供所需能量。当人体中缺乏胰岛素或者胰岛素不能有效发挥作用或者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时,血液中的葡萄糖不能按正常方式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导致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异常增高,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发生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糖大量从尿中排出,并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头晕、乏力等症状。如得不到很好地控制,进一步发展则引起全身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可导致眼、肾、神经、皮肤、血管和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以致最终发生失明、下肢坏疽、尿毒症、脑中风或心肌梗死,严重威胁身体健康。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加。发达国家糖尿病的患病率已高达5-10%,我国的患病率已达3%。
  二、糖尿病中医称之为何病?
  糖尿病中医称之为&消渴&,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特征的疾病。又称消瘅、肺消、消中。消渴病变脏腑在肺胃肾。燥热伤肺,则治节失职,肺不布津;燥热伤胃,则胃火炽盛,消谷善饥;燥热伤肾,则肾失固摄,精微下注。凡饮食不节,过食肥甘,或情志失调,气郁化火,或劳欲过度,耗伤肾阴,均可诱发该病。常见证型有:①肺热津伤型消渴。证见烦渴多饮,口干尿多,舌边尖红,脉洪数。治宜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用消渴方加味。②胃热炽盛型消渴。证见多食易饥,体瘦便秘,苔黄脉滑。治宜清胃火,生津液。方用玉女煎加味。③肾阴亏虚型消渴。证见尿频量多,口干腰酸,舌红脉沉细。治宜滋阴固肾,方用六味地黄丸。该病迁延日久,阴损及阳,可致阴阳两虚,证见尿频,饮一溲一,腰膝酸软,面黑耳干,舌淡脉沉细。方用金匮肾气丸。消渴兼证较多,可并发肺痨、痈疽、目疾、中风等病证。此外,临证时还可根据多饮、多食、多尿的程度来辨明上、中、下三焦的病位,指导治疗。除中药外,调节情志,控制饮食亦很重要。
  三、能否算一算离糖尿病还有多远?
  糖尿病喜欢亲近谁 ?
  1、与糖尿病患者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
  2、女性有分娩巨大胎儿史(即新生儿出生体重大于4公斤)者或曾患妊娠期糖尿病者。
  3、肥胖者。
  4、高血压、高脂血症(主要指高甘油三酯血症者)。
  5、曾有过高血糖或尿糖阳性历史者。
  6、40岁以后,体力活动少,营养状况好,工作负担重或精神紧张者。
  这些受到糖尿病威胁的高危人群,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方式,非常容易发生糖尿病。  国际公认的预防糖尿病的措施就是至少要做到"四个点儿",即"多学点儿,少吃点儿,勤动点儿,放松点儿"。  多学点儿就是增加自己对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和糖尿病防治方法的了解;少吃点儿就是减少每天的摄取量,特别是避免大吃大喝,肥甘厚味,吸烟喝酒等等;勤动点儿就是增加自己的体力活动时间和运动量,避免肥胖的发生;放松点儿就是力求做到开朗、豁达、乐观、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紧张劳累。
  四、什么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当胰岛素依赖型(1型)患者胰岛素治疗中断或用量不足,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2型)患者遭受各种应激时,糖尿病代谢紊乱发展到严重阶段,脂肪分解加速,酮体生成增多、增快,当超过体内各组织所能利用的限度和经肾脏随尿排出酮尿的速度时,血中酮体就在体内积聚起来,产生酮血症。酮尿、酮血症统称为酮症。当在体内积聚过多而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时,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急性并发症。由于许多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可以预防、其所致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患者及家属应对此有充分的了解。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表现:---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临床上的症状,早期常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症状,进一步发展可表现为嗜睡、烦躁不安、精神不振,以致昏迷死亡。由于呕吐、大量排尿及进食不足而引起严重脱水,表现为皮肤干燥、弹性减低等周围循环衰竭症状。这时病人呼吸常深而快,呼出气中带有烂苹果味(酮味)。实验室检查尿酮体呈强阳性,血糖明显升高,血酸度增高(PH值降低,二氧化碳结合力减低)。当糖尿病病人出现上述早期症状时,要尽早到医院检查治疗,如延误诊断和治疗,常可造成严重后果。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因及诱因 任何能引起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的因素,都可能引起酮症酸中毒的发生,常见的诱因如下:1.感染是常见的诱因,多为急性感染或慢性感染急性发作,有全身性感染、肺炎、败血症、胃肠道急性感染、急性胰腺炎、肾盂肾炎、化脓性皮肤感染等。2.急性心肌梗死、中风、手术、精神紧张等引起应激状态时。3.胃肠道疾病引起呕吐、腹泻、厌食,导致重度失水和进食不足。4.胰岛素剂量不足或原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突然中断使用。5.妊娠和分娩。6.对胰岛素产生了抗药性。7.过多进食含脂肪多的食物、饮酒过度或过度限制进食糖类食物(每天小于100克)。8.其他不明因素约占10%~30%。如何预防酮症酸中毒的发生1.长期坚持严格控制糖尿病,不能随意间断胰岛素的治疗。应根据病情调整用药量,控制血糖达到接近正常水平。2.生活要有规律,严格控制饮食(不能随便多吃,也不能随便少吃),严禁饮酒,限制肥肉等脂肪类食物摄入量,坚持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3.要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糖尿病病人如出现不明原因的厌食时,应特别注意,要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4.一旦发现尿中有酮体,就要及时去医院治疗。患者及家属应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有充分的了解,知道什么是酮症酸中毒及其发生,有什么原因、诱因和如何预防之。五、治疗:中西医结合,中医药清热排毒、益气养阴法。
  五、为什么糖尿病病人摄取脂肪太多会出现酮尿?
  正常情况下,酮体被肌肉所利用。由于糖尿病病人体内脂肪代谢紊乱,其合成受阻,分解加速,游离脂肪酸增多,大量脂肪在肝内不能被完全氧化分解,而产生大量酮体。血中酮体堆积,超过了体内组织需要,而出现酮血症。酮体经肾代谢排出体外形成酮尿,检测时,尿中酮体呈阳性。当糖尿病病人摄入脂肪太多时,加重了脂肪代谢的负担,而产生酮尿,因此糖尿病病人在膳食中应注意这个问题,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六、酮尿症与酮血症有何关系?
  当酮体堆积过多时,尿酮体排出量则增加,而此时血酮体仍然正常,当酮体超出肾脏最大排出量时(即排酮阈),才出现酮血症。所以,经治疗酮血症消失时,尿酮体仍见阳性。因此临床通过测定尿酮体来追查轻度酮症,一般尿酮体为血酮体的5~10倍。 当肾功能障碍时,酮体的排酮阈增高。因此,当血酮体阳性而尿酮体阴性或反应较弱时,提示患者存在肾功能衰竭。当合并肝功能严重损害时,尿酮体呈强阳性。
  七、哪些情况会引起糖尿病病情的变化?
  引起糖尿病病情的变化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   (1)天气寒冷,下雨或下雪天时。   (2)发生伤风、感冒、肺炎等感染或并发其他疾病时。   (3)精神受到某种刺激,情绪不安定,精神紧张、恐惧或暴怒时。   (4)外伤或手术时。   (5)妇女妊娠期或月经期。   (6)剧烈肌肉活动时。   (7)低血糖反应发生频繁时。   (8)进食超过了平时安排的膳食定量,多吃了主食或吃了含糖量多的东西。   (9)药物使用不当,少服用了口服降糖药物,少打了胰岛素,或者注射部位吸收不好。   (10)生活不规律,过度疲劳等。
  八、运动对糖尿病人有什么益处?
  体育运动是治疗糖尿病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体育锻炼对糖尿病患者有很大益处,这些益处至少包括:   (1)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有人发现,糖尿病患者通过体育锻炼,血糖和糖耐量有所改善,在血糖降低的同时,血液中的胰岛素水平也有所下降,说明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这种改变即使不伴有体重下降也可以出现;   (2)降低血糖和血脂:体育锻炼可增加糖尿病患者对血糖及血脂的利用,使其血糖、血甘油三脂、血胆固醇有所下降;   (3)有利于患者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控制:锻炼除了降糖降脂作用之外,还能使患者血糖粘稠度下降,红细胞的变形性有所增强,使各种脏器的血液供应得以改善;   (4)减轻体重、增强体质:体育锻炼能使糖尿病患者体内多余的脂肪组织得以清除,肌肉的量和体力有所增加;   (5)给患者带来自信心和生活的乐趣,通过体育锻炼,患者可以增强对自己身体状况的自信心,感到心情舒畅、精神饱满。由于社会将交往的增多,也使他们增添很多生活乐趣。所以,许多患者一旦投入体育锻炼的大军之列,就会欣然前往,乐此不疲了。
  九、糖尿病的迹象有哪些?
  口腔症状可作为发现糖尿病的线索。许多病人出现口干口渴,口腔粘膜瘀点、瘀斑、水肿,口内烧炽感。有的病人在舌体上可见黄斑瘤样的小结节,与糖尿病病人皮肤上的黄斑瘤一样。凡出现这些症状时,要考虑糖尿病的可能性。临床经验提供,口腔症状常是糖尿病的先兆,比口外症状更可靠。一般葡萄糖耐量降低的病人,常有口干多饮,炽热感,牙龈肿痛,牙齿叩痛。有的病人还可有口唇干燥,牙龈自动出血,牙周袋形成及牙齿松动。X线检查可见牙槽骨吸收现象,多数糖尿病病人或接近其边缘的病人都有这种现象。
  十、糖尿病的患病原因是什么?
  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临床研究至今,一致认为糖尿病是一个多病因的综合病征。其发病原因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但这种遗传性尚需外界因素 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感染等。   2、【肥 胖】: 肥胖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原因。尤其易引发2型糖尿病。特别是腹型肥胖者。   其机理主要在于肥胖者本身存在着明显的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以使胰岛素与其受体的亲和力降低,导致胰岛素作用受阻,引发胰岛素抵抗。这就需要胰岛&- 细胞分泌和释放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又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如此呈糖代谢紊乱与&- 细胞功能不足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细胞功能严重缺陷,引发2型糖尿病。   腹部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原本就比其他部位低,而腹部肥胖患者,主要是脂肪组织增多,这种增多,只是细胞体积增大,但脂肪细胞数目并未增多,导致细胞膜上受体数目相对减少而引起胰岛素抵抗。从而使葡萄糖清除率明显降低,导致高血糖,引起糖尿病。   3、【活动不足】: 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因此体力活动减少已成为2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   4、【饮食结构】: 无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人们的饮食结构都以高热量、高脂肪为主。而热量摄入过多超过消耗量,则造成体内脂肪储积引发肥胖。同时,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发2型糖尿病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主要与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   5、【精神神经因素】: 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神经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近年来中外学者所公认的。因为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的压力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这些激素长期大量的释放,势必造成内分泌代谢调节紊乱,引起高血糖,导致糖尿病。
  6、【病毒感染】:某些I型糖尿病患者,是在病人患感冒、腮腺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后发病的。其机制在于病毒进入机体后,直接侵及胰岛 &-细胞,大量破坏&-细胞,并且抑制&-细胞的生长,从而导致胰岛素分泌缺乏,最终引发I型糖尿病。   7、【自身免疫】:I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病人血清中可发现多种自身免疫性抗体。其机制主要在于,病毒等抗原物质进入机体后,使机体内部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产生了一系列针对胰岛 &-细胞的抗体物质。这些抗体物质,可以直接造成胰岛 &-细胞损害,导致胰岛素分泌缺乏,引发糖尿病。   8、【化学物质和药物】: 已经查明有几种化学物质能引发糖尿病。扑立灭灵 (灭鼠药),能引发1型糖尿病。两种临床用药,戍双咪(用于治疗肺炎)和左旋门冬酰胺酶(一种抗癌药)也能引起糖尿病。   9、【妊娠】: 妊娠期,母体产生大量多种激素。这些激素对胎儿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但是它们也可以阻断母体的胰岛素作用,引起胰岛素抵抗。   虽然糖尿病的病因十分复杂,但归根到底则是由于 ①胰岛素绝对缺,②胰岛素相对缺乏、③胰岛素效应不足(即胰岛素抵抗:指胰岛素执行其正常生物作用的效应不足,表现为外周组织尤其是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障碍)   因此,①在&-细胞产生胰岛素、②血液循环系统运送胰岛素、③靶细胞接受胰岛素并发挥生理作用这三个步骤中任何一个发生问题,均可引起糖尿病。   &1、胰岛&-细胞水平。由于胰岛素基因突变, &-细胞合成变异胰岛素,或&-细胞合成的胰岛素原结构发生变化,不能被蛋白酶水解,均可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而如果&-细胞遭到自身免疫反应或化学物质的破坏,细胞数显著减少,合成胰岛素很少或根本不能合成胰岛素,则会出现I型糖尿病。   &2、血液运送水平。血液中抗胰岛素的物质增加,可引起糖尿病。这些对抗性物质可以是胰岛素受体抗体,受体与其结合后,不能再与胰岛素结合,因而胰岛素不能发挥生理性作用。激素类物质也可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如儿茶酚胺。皮质醇在血液中的浓度异常升高时,可致血糖升高。   &3、靶细胞水平。 受体数量减少或受体与胰岛素亲和力降低以及受体的缺陷,均可引起胰岛素抵抗、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最终使&-细胞逐渐衰竭,血浆胰岛素水平下降。胰岛素抵抗在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十一、糖尿病临床分哪几型?
  国际糖尿病联盟1997年分型方案 :  1997年7月第16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会议)通过糖尿病分型方案, 我国目前已执行。   1、1型糖尿病(旧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胰岛&-细胞破坏致胰 岛素缺乏。   (1)自身免疫性:① 急性发病 ② 慢性发病   (2)特发性   2、 2型糖尿病(旧称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   (1) 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相对性缺乏   (2) 胰岛素分泌受损为主伴胰岛素抵抗   3、特异型糖尿病   (1)&-细胞功能基因缺陷   ① 第12号染色体,肝细胞核因子HNF 1 alpha(MODY3)   ② 第 7号染色体,葡萄糖激酶(MODY2)   ③ 第20号染色体,肝细胞HNF 4 alpha(MODY1)   ④ 线粒体DNA   ⑤ 其它   (2)胰岛素作用的基因异常   ① A型胰岛素抵抗   ② Leprechauns   ③ Rabson-Mendenhall综合怔   ④ 脂肪萎缩性糖尿病   ⑤ 其它   (3)胰腺外分泌疫病   ① 胰腺炎   ② 外伤或胰腺切除   ③ 肿瘤   ④ 囊性纤维化   ⑤ 血色病   ⑥ 纤维钙化性胰腺病   ⑦ 其它   (4)内分泌疫病   ① 肢端肥大症   ② 库欣综合怔   ③ 胰高血糖素瘤   ④ 嗜铬细胞瘤   ⑤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⑥ 生长抑素瘤   ⑦ 醛固酮瘤   ⑧ 其它   (5)药物或化学制剂所致的糖尿病    ① vacor(N-3-吡啶甲基N-P-硝基苯尿素),一种杀鼠剂   ② Pentamidine(戊双咪)   ③ 烟早酸   ④ 糖皮质激素   ⑤ 甲状腺激素   ⑥ Diazoxide(二氮嗪)   ⑦ &-肾上腺素能激动剂   ⑧ 噻嗪类利尿剂   ⑨ 苯妥英钠   ⑩ 干扰素alpha治疗后   (6)感染   ① 先天性风疹   ② 巨细胞病毒   ③ 其它   (7)非常见的免疫介导的糖尿病   ①"Still-man"综合怔   ② 胰岛素自身免疫综合怔   ③ 抗胰岛素受体抗体   ④ 其它   (8)并有糖尿病的其它遗传综合怔   ① Down's综合怔   ② Klinefelter's综合怔   ③ Turner's综合怔   ④ Wolfram's综合怔   ⑤ Friedreich's共济失调   ⑥ Huntington's 舞蹈病   ⑦ Lawrence-Moon-Beidel综合怔   ⑧ 强直性肌萎缩   ⑨ 卟啉病   ⑩ Prader-Willi综合怔   4、妊娠糖尿病(GDM)   1型、2型糖尿病对比   【1型糖尿病】:   以往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10%,常发 生于儿童和青少年,但也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80-90岁时也可患病病因是由于胰岛&-细胞受到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破坏,自身不能合成和分泌胰岛素。起病时血清中可存在多种自身抗体。1型糖尿病发病时糖尿病症状较明显,容易发生酮症,即有酮症倾向,需依靠外源胰岛素存活,一旦中止胰岛素治疗则威胁生命。在接受胰岛素治疗后,胰岛&-细胞功能改善,&- 细胞数量也有所增加,临床症状好转,可以减少胰岛素的用量,这就是所谓的&蜜月期&,可持续数月。过后,病情进展,仍然要靠外援胰岛素控制血糖水平和遏制酮体生成。   【2型糖尿病】:   以往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约占糖尿病病人总数的90%,发 病年龄多数在35岁以后。起病缓慢 、隐匿,部分病人是在健康检查或检查其他疾病时发现的 。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或多,或少,或正常,而分泌高峰后移。胰岛素靶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或受体后缺陷在发病中占重要地位。2型糖尿病病人中约60%是体重超重或肥胖。长期的过量饮食,摄取高热量,体重逐渐增加,以至肥胖,肥胖后导致胰岛素抵抗,血糖升高,无明显酮症倾向。多数病人在饮食控制及口服降糖药治疗后可稳定控制血糖;但仍有一些病人,尤其是非常胖的病人需要外源胰岛素控制血糖。因此,外源胰岛素治疗不能作为1型与2型糖尿病的鉴别指标。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与HLA抗原频率无关联。与自身免疫反应无关联,血清中不存在胰岛细胞抗体及胰岛素自身抗体。   【妊娠糖尿病】:   妊娠妇女原来未发现糖尿病,在妊娠期,通常在妊娠中期或后期才 发现的糖尿病,称为妊娠糖尿病。妊娠前已有糖尿病的,是糖尿病病人妊娠期,称为糖尿病妊娠。在妊娠中期以后,尤其是在妊娠后期,胎盘分泌多种对抗胰岛素的激素,如胎盘泌乳素等,并且靶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数量减少。糖尿病易出现在妊娠后期。若对100 名孕妇进行血糖检查,大约可以发现 3名妊娠糖尿病患者。为及早检出妊娠糖尿病,一般在妊娠24-28周时,口服葡萄糖50g,服糖后半小时取血糖测血糖,若血糖值小于7.8毫摩尔/升,则有可能是妊娠糖尿病,需再做100g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诊断。 对于妊娠糖尿病,应积极控制血糖,以避免高血糖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 分娩3个月以后,根据其血糖水平再做糖尿病临床分型,50%~70%的妊娠糖尿病在分娩后表现为2型糖尿病,一部分病人 糖耐量恢复正常,仅个别病人转变为1型糖尿病。
  附:自己如何辨别是那一型糖尿病?
  1.看发病时的年龄:年龄愈小Ⅰ型可能性就愈大,年龄愈大Ⅱ型可能性就愈大。30岁以下得病,Ⅰ型可能性最大;30~40岁Ⅰ型可能性最小,Ⅱ型可能性大;40岁以上得病,Ⅱ型可能性最大,Ⅰ型可能性最小。
  2.看发病前后的体型:体型愈瘦Ⅰ型可能性愈大,而体型愈胖Ⅱ型可能性愈大;如果体型比多数正常人瘦,Ⅰ型可能性大,Ⅱ型可能性小;如果体型和多数正常人相似,Ⅰ型可能性小,Ⅱ型可能性大;体型超重或肥胖,Ⅰ型可能性最小,Ⅱ型可能性最大。
  3.看发病后有无酮症:酮症常常是Ⅰ型的特点,而Ⅱ型一般不出现酮症。
  4.看治疗反应:对口服降糖药治疗无效提示Ⅰ型,对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较好提示Ⅱ型。但少数Ⅰ型患者发病初期对口服降糖药有一定效果,但很快变得无效,这个期间我们称之为&蜜月期&。Ⅱ型患者口服降糖药治疗一段时间后药物失效,这种情况称为药物继发性失效。
  5.看胰岛素水平:血胰岛素水平低提示Ⅰ型,正常或高于正常提示Ⅱ型。
  十二、糖尿病诊断标准是什么?
  诊断要求的几点说明   (一)确诊为糖尿病:   1、具有典型症状,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 (11.1 mmol/l)。   2、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 (11.1 mmol/l)应再重复一次,仍达以上值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3、没有典型症状,仅空腹血糖126mg/dl(7.0 mmol/l)或餐后血糖200mg/dl (11.1 mmol/l)糖耐量实验2小时血糖200mg/dl(11.1mmol/l)者可以确诊为糖尿病。   4、如糖耐量2小时血糖140-200 mg/dl(7.8-11.1 mmol/l)之间,为糖耐量低减;如空腹血糖110-126 mg/dl(6.1-7.0 mmol/l)为空腹血糖受损,均不诊断为糖尿病。 什么是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受损是指空腹血糖高于正常且又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 :(在 5.6-6.1mmol/L 或 100-126mg/dl 之间)。 什么是糖耐量受损? 糖耐量受损是指餐后 2 小时血糖高于正常又低于糖尿病诊断标准:(在 7.8-11.1mmol/L 或 140-199mg/dl 之间) 。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会转成糖尿病吗?它们需要治疗吗? 空腹血糖受损和糖耐量受损两者均为糖耐量异常,也有人称为糖尿病前期,它有 3 种转归的可能性: 1 )维持在这个阶段不变, 2 )如未经科学的、饮食加运动的有效干预,大部分人将转为 II 型糖尿病, 3 )如经科学的、饮食加运动的有效干预,有部分人可以恢复正常而不转为糖尿病。 美国的多项研究表明大多数糖耐量异常的病人如果不予医学干预,在十年之内会发展成 II 型糖尿病。由此可以看出环境的因素对糖耐量异常的病人很重要,我们应该让这部分病人改变现在的生活习惯,减少热量的摄入,增加体育锻炼,尽可能使更多的这部分人不转成糖尿病人。   常见缩写   WHO--世界卫生组织 IDF--国际糖尿病联盟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   OGTT-糖耐量试验  IGT--糖耐量损害   IFG--空腹血糖损害   DM---糖尿病    mmol/L--每升毫摩尔 mg/dl--每分升毫克
  十三、糖尿病用药应注意哪些事项?
  许多病人以为吃药就能治病,却不知用药不当反能致病。糖尿病患者用药不到位或用药不当,不仅不能阻止糖尿病的进展,反而可以对身体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因此糖尿病患者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正确选药。   市面上治疗糖尿病的中西药物有上百种,各有各的适应症。每个病人也各有不同的情况。并非一种好药,百人皆宜。除胰岛素必须注射治疗,属替代疗法外,口服降糖药主要有五类。第一类是磺脲类。包括D860、优降糖(消渴丸)、达美康、美吡达、糖适平等等。此类药适用于2型糖尿病人。主要是通过增加体内胰岛素的分泌来达到降糖的目的,用药不当易发生低血糖现象。 第二类药是双胍类。包括二甲双胍、格华止等。此类药促进糖酵解,增加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抑制或延缓葡萄糖在胃肠道的吸收等改善糖代谢。同时兼有降糖、降脂和减肥的作用,最适用于肥胖的2型糖尿病人。 第三类药为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包括拜糖平、倍欣。此类药可延缓食物中的葡萄糖的吸收,达到控制餐后血糖升高的目的,适用于1型和2型糖尿病的大多数。第四类药噻唑烷二酮类,为胰岛素增敏剂。包括罗格列酮(文迪雅)、吡格列酮。适用于胰岛素抵抗的肥胖糖尿病患者。第五类为苯甲酸衍生物,是胰岛素促分泌剂,包括诺和龙等,为速效餐后降糖药。   二.用药要个体化。   选好药物,具体药量必须因人而易。要有专业医生的指导,根据血糖的高低、体质的不同、年龄老少等,决定具体的用药量。不要盲从说明书或照搬别人的用量。老年人及肝肾功能不良者,用药量宜小不宜大。   三.重视服药的时间和方法。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服药方法。第一类药(磺脲药)应在饭前半小时服。第二类药(双胍药)一般应在饭后服。第三类药(糖苷酶抑制剂)应在开始进餐时随饭嚼碎服。不按规定服,不仅会降低疗效,而且会增加副作用,产生不良后果。   四.合理的联合用药。   不同类药可联合应用,或二联、或三联,可增加降糖效果。同类药则不要联用。常有病人消渴丸与优降糖同时服用,这非常错误,增加了发生低血糖的危险性。   总之,糖尿病患者应与医生保持联系,用药时要知道自己吃的什麽药?应何时服药?怎样服?服多少?何时增加或减少?联合用药是否合理等等。只有弄明白这些,才能用药到位,发挥最好的疗效。如果用药到位,血糖仍居高不下,就该换药了。如果肝肾功能不好或已有多种并发症,就该果断使用胰岛素长期治疗,不要再乱服药物,以免加重器官的损伤。
  十四、糖尿病常见实验室检查-胰岛素原测定有何意义?
  胰岛素原是胰岛素和连接肽未裂解的前身物,包括胰岛素和C-肽两部分。近年来研究表明,胰岛素原是一个直链多肽物质,具有与胰岛素和C-肽抗血清双重反应的特点。目前国外已利用胰岛素原的这一特点,开展了胰岛素原测定的研究。据观察,一般正常人在空腹状态下血中胰岛素原约为0.1~0.2ug/ml.承受年龄和体征的增加而有不同,45岁以上的成年人比青少年血中胰岛素原水平高,而肥胖超重者,在进餐后30分钟时的胰岛素原的水平要比正常体重者相应时间要高。
  十五、糖尿病常见实验室检查-胰多肽测定有何意义?
  胰多肽(Pancreatic.Polypeptide简称PP)是胰腺岛PP细胞合成和释放的一种具有激素性质的多肽。正常人的胰多肽随年龄不同而有差异。一般20~29岁的人,血中胰多肽水下为54&28pg/mL;40~49岁的人为165&159pg/mL;60~69岁的人为207&127pg/mL.   临床上许多疾病都可以引起胰多肽的升高或降低。糖尿病患者在得到有效治疗前,血中胰多肽水平多超过正常。在有效治疗后,病情控制较为满意时,胰多肽可降到正常范围,说明胰多肽升高可能是糖尿病控制不理想的一种表现。测定血中胰多肽的含量可作为反映治疗效果好坏和病情是否满意控制的指标之一。
  十六、糖尿病常见实验室检查-糖化血红蛋白测定有何意义?
  糖基化血红蛋白(GHb)是血中葡萄糖与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合的产物,它是由血红蛋白的某些特殊分子部位与葡萄糖经过缓慢而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结合而成。糖基化血红蛋白的多少与血中葡萄糖含量的高低成正比的关系,所以,测定糖基化血红蛋白含量的多少,可以间接反映血糖浓度的改变,并中反映机体最近一段时间内糖代谢的状态。   由于血糖承受进食和糖代谢的改变有所改变,只能反映抽血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基化血红蛋白是经过缓慢而不可冷子管的酶促反应而形成,并不随进食和血糖的变化而变化,可以反映闰人在抽血化验前4~8周这内一段时间内的血糖平均水平,所以,目前临床把血中糖基化血红蛋白的多少作为观察糖尿现患者血糖是否得到长期或稳定的控制的指标。此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糖尿病性白内障以及糖尿病肾病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病人中,糖基化血红蛋白含量均比无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病人明显增高。糖基化血红蛋白的增高,可促进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形成,所以,测定病人糖基化血红蛋白还有助于对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   正常人的糖基化血红蛋白(GHb)一般为3~7%,平均6%。糖尿病病人GHb可比正常人增高倍以上。若高于7%,说明4周以前血糖高于正常;若高于11.5%时,说明病人近期内存在着持续性高血糖。GHb的增高还可出现在有糖尿病肾病、动脉硬化等合并症的病人中。临床常用此作为指标,了解糖尿病病人近4~8周内血糖控制情况,以及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进展状态。
  十七、糖尿病常见实验室检查-C-肽有何意义?
  血清C-肽测同胰岛素测定一样,也是判断糖尿病类型的重要方法,但较之胰岛素测定更为准确。C-肽又称连接肽,C-肽与胰岛素都是由胰岛&细胞分泌出来的,由胰岛素原分裂而成的等分子肽类物。测定血清C-肽的浓度,同样也可反映胰岛&细胞贮备功能。由于C-肽没有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与胰岛素抗体无交叉反应,不受胰岛素抗体的干扰,所以对那些已经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更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因为,用外源性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病人,体内可产生胰岛素抗体而能干扰胰岛素的测定,用放免法测的胰岛素浓度并不能反映体内胰岛素的实际水平。C-肽测定就可弥补胰岛素测的不足,在已经用胰岛素治疗时也能较准确地反映胰岛&细胞的功能。   另外,从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进入肝肾等组织后,受胰岛素酶等灭能,周围血循环中胰岛素每次循环将有80%被破坏,其半衰期也只有4.8分钟,故测得的血中胰岛素浓度仅能代表其分泌量极少部分。C-肽为与胰岛素等分子的肽类物,它不受肝脏酶的灭能,仅受肾脏的作用而排泄,半衰期为10~11分钟。这从另一个方在说明,血中C-肽的浓度可更好地反映胰岛&细胞的贮备功能。C-肽测定方法有以下两种:    1.血清C-肽测定   正常人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腹C-肽,一般为0.3~0.6pmoL/mL,均值为0.56&0.29pmoL/mL,葡萄糖负荷试验后,高峰出现的时间与胰岛素一致,比空腹时高5~6倍。控制不好的IDDM型糖尿病病人,其空腹C-肽常减少或不能测得,服糖刺激低平C-肽释放曲线,而NIDDM型糖尿病病人,空腹C-肽可在正常范围,也可稍低,C-肽释放曲线常呈高峰后移。   2.24小时尿C-肽测定   近年来国外已开展了得胜24小时尿测定C-肽水平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标本留取方便,病人乐于接受,而且可以准确的反映胰岛&细胞的贮备功能。   正常人24小时尿C-肽为36&4ug,幼年型、Ⅰ型糖尿病可明显降低,最低可达1.1&0.5ug,成年型、Ⅱ型糖尿病为24&7ug,肥胖型糖尿病可升高为64&35ug。肾功能不全者血清C-肽升高,而 尿中C-肽排出减少,说明尿中C-肽变化与血中C-肽变化是一致的。
  十八、糖尿病常见实验室检查-胰岛素测定有何意义?
  胰岛素测定是诊断糖尿病和区分糖尿病类的最可靠方法,也是反映胰岛素细胞贮务和分泌功能的重要指标。对临床已 步诊断的病人,只有通过胰岛素测定才能进一步明确诊断,并区分其属于IDDM还是NIDDM,以指导临床治疗和用药。在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可同时抽5次静脉血测定血浆胰岛素水平。   血浆胰岛素测定有空腹胰岛素水平测定和胰岛素释放试验两种。正常人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其空腹胰岛素水平为5~25mu/L,口服75克葡萄糖或进食二两馒头餐后,胰岛素各时项变化与OGTT中血糖变化相一致,高峰值在30~60分钟,胰岛素浓度比其 空腹值增加8~10倍。糖尿病时,无论空腹 胰岛屿纱水平,还是胰岛素释放试验分泌曲线均较常人有明显不同,一是胰岛素分泌减少,空腹胰岛素水平降低;二是胰岛素分泌迟缓,高峰后移。其中IDDM型(I型、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现与NIDDM型(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胰岛素分泌曲线和空腹胰岛素水平上也有明显的不同,而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   IDDM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其基值一般在5mu/L以下,服糖刺激后其胰岛素释放也不能随血糖升高而上升。常呈无高峰的低平曲线,有些病人甚至不能测得。NIDDM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可正常,或稍低于正常,但往物主高峰出现的时间延迟,如在服糖后2小时或3小时出现,呈分泌延迟高峰后移。其中尤其是肥胖的糖尿病病人,血浆胰岛素释放曲线明显高于正常,但低于同体重的非糖尿病病人的释放曲线。   以上结果提示,IDDM型患者,其&细胞多表现为功能低下,属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以必须用胰岛素治疗;NIDDM型患者,其胰岛素分泌属相对不足而非绝对缺乏,所以,一般用饮食疗法和口服降糖药即能控制病情。
  十九、糖尿病常见实验室检查-糖耐量测定有何意义?
  葡萄糖耐量试验(GTT)对糖尿病具有很大的诊断价值。对空腹糖正常或可疑升高,以及餐后2小时血糖可疑升高等有糖尿病怀疑的患者,都不能完全肯定或否定糖尿病,均必须依赖葡萄糖耐量试验才能做出最后诊断。临床葡萄糖耐量试验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甲磺丁脲试验、皮质素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方法,共中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最为常用。   1.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机理:正常人服葡萄糖后几乎全部被肠道吸收,使血糖迅速上升,并刺激胰岛素分泌,肝糖原合成增加、分解受抑制,肝糖原办理出减少,体内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服葡萄糖后30~60分钟血浆血糖达到最高峰(峰值&200mg/dL)以后迅速下降,在2小时左右下降到接近正常水平,3小时血糖降至正常。糖尿病时,耐糖功能低下,服葡萄糖因糖峰值超过正常,多&200mg/dL,且高峰延迟,2小时也不能下降到正常。   方法:试验前3天,每天的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克。试验开始前10~16小时停止进食,但可以饮水。试验最好从早晨6~8点进行,先取空腹血标本测空腹血糖,然后将75克葡萄糖溶于250~300毫升水中,在5分钟内喝完(儿童服葡萄糖量可按每公斤体重1.75克计算),总量不超过75克;对于糖尿病人,为减少对&细胞的强烈刺激,可以进食2两左右的(约100克)馒头代替葡萄糖,随即在服糖后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再分别取血留标本测血糖。在留血液标本的同时,每次均收集尿液,检查尿糖。   正常值:各时项的正常血浆血糖的上限定为:空腹125mg/dL(6.9mmoL/)、服糖后30分钟190mg/dL(10.5mmol/L)、60分钟180mg/dL(10.0mmoL/L)、120分钟140mg/dL(7.8mmoL/L)、180分钟125mg/dL(6.9mmoL/L)。50岁以上者,每长10岁,又可分别在30分钟、60分钟、120分钟各增加5mg/Dl、10md/dL、5mg/dL。   口服葡萄糖耐量诊断标准:把服糖后30分钟或60分钟血糖值做为1点其他各时限血糖值(空腹、2小时、3小时、)为3点,共4点。若4点中有3点大于上述各时项上限者,则诊断为糖尿病。若4点中有2点达到或高于上述正常上限,为糖耐量减低,属于可疑病例,需长期随访。糖耐量减低,虽不诊断为糖尿病,但在临床上可按糖尿病对待。   2.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IGTT)   对于胃肠功能吸收异常,有胃肠疾病者,如胃手术后胃肠吻合而吸过快或由于慢性腹泻影响胃肠的吸收等各种情况,用OGTT已不合适,可采用IGTT。其方法是,用25%或50%葡萄糖注射液,每公斤体重0.5克,在2~4分钟内静脉推注完毕。从开始注射时计算起,每30分钟取血一次,共2~3小时。正常人在2小时内血糖下降至正常范围,若2小时血糖超过正常值,表示有糖耐量减低。   3.甲磺丁脲试验(D860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减低者,未必一定是糖尿病,尤其是轻度减低,亦可见了于肥胖症、肝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等。为了进一步确诊糖尿病,可进行甲磺丁脲试验。甲磺丁脲能刺激胰岛素分泌,可利用甲磺丁脲刺激胰腺,观察分泌胰岛素的情况。凡糖尿病者尤其是幼年型对此反应迟钝,血糖下降缓慢,而正常人以及非糖尿病所致糖耐量减低者,胰岛功能正常,往往有明显的血糖下降,且出现早和恢复快。二者的血糖曲线显然不同,可以此鉴别。   4.皮质素葡萄糖耐试验   对于以上所述试验尚不能确诊的糖尿病可疑病例,可采用本试验,给予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使患者处于应激状态,观察患者对葡萄糖反应是否降低。糖尿病时,对葡萄糖的反应往往降低。如在OGTT出现异常前,给予口服可的松50毫克二次后再做OGTT,做为激发试验可使糖尿病的诊断明显。所给的可的松剂量在正常人不会引起血糖的较大变化,但在有糖尿病家族史者中,可出现异常高血糖。据国外Fajans发现,在无糖尿病家族史人群中,该试验阳性率为3%;在有家族史但无糖尿病症状的人群中,阳性率为25%;而那此可能为糖尿病患者中,阳性率高达88% 。
  二十、糖尿病常见实验室检查-血糖测定有何意义?
  (1)空腹血糖检查   空腹血糖检查是诊断糖尿病最可靠的方法。一般对尿糖阳性或尿糖虽阴性但有高度怀疑的病人,均无原则做空腹血糖测定。一般正常人空腹全血血糖值&110mg/dL(6.1mmoL/L),血浆血糖值&125mg/Dl(6.9mmoL/L)。如果空腹全血血糖&120mg/dL(6.7mmoL/L),血浆血糖&140mg/dL(7.8mmoL/L),经过2次重复测定结果相同,即可诊断为糖尿病。其中对于血糖过高,已达到上述标准者,虽尿糖阴性,变可明确诊断。若空腹血浆血糖&120mg/dL(6.7mmoL/L),但&140mg/dL(7.8mmoL/L)为诊断可疑,需进一步做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或糖耐量试验检查。若空腹血浆血糖&120mg/dL,并且重复几次结果大致相仿,基本上可除外糖尿病。但是也有例外的情况,如轻型或早期糖尿病,尤其是在饥饿状态下,空腹血糖可正常,只是表现餐后血糖超过正常。所以,对空腹血糖正常者,也不可轻易除外本病。对于可疑病例,应连续数次测空腹血糖或采用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耐量试验,方可最后肯定诊断。   (2)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   餐后2小时 糖测定是诊断和发展糖尿病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临床上有不少病人,空腹血糖不高,但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增高,也可诊断为糖懒洋洋现。其方法是,早晨空腹时进一个2两重的(约100克)馒头或进餐75克葡萄糖,然后于餐后2小时抽血测血糖,若血浆血糖&200mg/dL(11.1mmoL/L),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也可诊断为糖尿病。若结果&140mg/Dl(7.8mmoL/L),可以排除糖尿病。若结果&140mg/dl(7.8mmoL/L),尚需进一步做葡萄糖耐量试验,才能做出诊断。   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实际上是一种简化的葡萄糖耐量试验。由于这种方法较口服葡萄糖而量试验抽血次数少,简单易行,易为患者接受,所以为临床上用于筛选和发现空腹血糖正常的糖尿病患者的最常用方法。测定餐后2小时血糖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用于诊断,二是观察糖耐昌的恢复情况,借以反映胰岛的功能状态。若经过一段时间治疗,空腹血糖已恢复正常,而餐后血糖仍主,常提示病人耐糖功能仍不好,胰岛素的分泌尚属延迟。若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也正常,说明病人耐糖功能较好,胰岛功能好转。   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的唯一的缺点是,有些糖尿病病人服糖后高峰不在2小时,而是在1小时后,到2小时的时候血糖高峰已下降,这样的病人易被漏诊。所以,对餐后2小时血糖可疑升高的病人,宜在餐后1小时和2小时各抽血一次为好,或者直接做糖耐量试验。
  二十一、糖尿病常见实验室检查-尿糖测定有何意义?
  尿糖检查是诊断糖尿病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斑氏法和尿糖试纸法,此外还有葡萄糖氧化酶法及氰化高铁法,其中又以斑氏法和尿糖试纸法最常用。   正常人每天可从尿中排出微量葡萄糖,一般不超过32~93毫克,尿糖定性检查为性。若24小时尿糖定量超过150毫克,即为糖尿,此时尿糖定性检查多为阳性。尿糖阳性,多提示糖尿病。若24小时尿糖量超过1克,尿糖定性明显阳性,则可高度怀疑糖尿病,应进一步查血糖以明确诊断。   一般业说,尿糖的出现及严重程度与血糖的升高是相一致的,即随着血中葡萄糖的异常升高是超过肾糖阈值时,尿中才出现我糖尿,尿糖检查呈阳性。就正常规律而言,当血糖超过160~180mg/dl(8.9~10mmoL/L)时,尿中才出现尿糖,尿糖呈阳性。我们常把这一血糖水平称为肾糖阈值。一般只有当血糖同升高并超过肾糖并值时,尿中才有糖尿,因此,尿糖阳性常提示着血糖的异常升高,即血糖的异常升高糖,即血糖的异常升高与尿糖的阳性程度是相一致的。但也有不一致的情况,如老年糖尿病病人及糖尿病肾病患者,因为肾糖阈升高,即使血糖超过180mg/dL(10mmoL/L)甚至250~300mg/dL(13.9~16.7mmoL/L)尿糖也呈阴性。相反,妊娠期妇妇女及有肾性糖尿的病尿糖亦可阴性,而有时受其他疾病影响或服某种药物时,也可出现假阳性结果。所以,不能单纯看有否尿糖就轻易诊断或排除糖尿病,还需通过血糖等进一步的检查才能确定诊断。
  二十二、中老年人怎样做好糖尿病的预防?
  中老年人怎样做好糖尿病预防   在日常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使你伤心、喜悦、愤怒和烦恼的事情。因此, 怎样调整你的情绪使机体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免受疾病的侵扰是十分重要的。总之,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创造丰富多采的生活,乃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手段。   目前,全世界约有5000万糖尿病人。到2000年,由于人口增长和寿命延长等原因,糖尿病人还将增长。糖尿病,在中年、老年人群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   尤其是体胖者,或有糖尿病家庭史者,比较容易得此病。它是慢性高血糖状态所致的一组综合症,病因复杂多样,目前尚未完全瘅明。不过,糖尿病与肥胖、体力活动减少、 饮食习惯、以及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糖尿病可分为原发性糖尿病和继发性糖尿病两类。   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一般是,口渴、多饮、多尿、多食及体重减轻等,俗称&三多一少&症状。人体新陈代谢紊乱,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进行性肾病、视网膜等微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及白内障等并发症。   目前对于糖尿病尚无根治方法,但可以通过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及体力活动相结合的治疗措施,使病人身体达到&条件健康&标准。   饮食控制,是糖尿病的基本疗法。糖尿病人须控制饮食,尤其是一些轻型糖尿病人,如饮食控制得当,病情可明显好转,有的可基本治愈。即使一些老年重型糖尿病人,控制饮食后也可减轻症状,并可以提高降糖药物的疗效,从而减少药物用量。患者最好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身高标准体重,计算出自己每天所需热量,以便根据活动情况适当调整摄入的总热量。通常按每公斤体重32-36千卡计算,肥胖者可酌量减少。然后分别安排摄入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数量每天所需蛋白质的总量,应按每公斤体重1-1.5克计算,从总热量中减去蛋白质所产生的量,剩余的热量由糖和脂肪补充。糖与脂肪的比例为2.5:1;糖应占总热量的50-65%,脂肪产生的热量不应超过总热量的40%,并应尽量选用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 主食在早、午、晚餐中的分配为1/5、2/5、2/5。   凡易引起糖尿病人血糖急骤升高的各种食品,应列入禁忌范围。一般情况下应禁食纯糖及各种水果糖、糕类等多糖的食物。主食也要严格限量,且宜少吃精米白面,多吃粗粮及各种蔬菜等多纤维食物。蛋白质供给要充足。因为糖尿病人的代谢紊乱,蛋白质分解过速,损失较多,故应补充适量奶、蛋、瘦肉、豆制品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品。但食量也不能过多,因过多的蛋白质可在体内转变成糖和脂肪,甚至诱发酮症酸中毒。   脂肪摄入量,应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一般病人每日摄入量为50-60克。   身体消瘦的病人由于限制糖量后,热量来源不足,可适当增加脂肪摄入量。肥胖病人脂肪摄入量,每日不宜超过40克。为了预防动脉硬化,最好食用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等。还要限制高胆固醇食品,将胆固醇限制在每日300mg以下,尽量少吃脑髓、鱼子、鱿鱼、蛋黄、肥肉、动物内脏等。还应少吃煎炸食品,因食物经高温油炸后,常会破坏不饱和脂肪酸及维生素。适量的体育活动及体力劳动也可以使高血糖下降。病人可根据情况选择适当的体疗负荷量。过量的运动量,有时反使血糖上升。此外,糖尿病人应忌过度劳累、紧张、激动、焦虑等,否则会使病情加重。
  二十三、糖尿病患者的皮肤是不是更容易发生感染呢?
  是的,特别是对那些肥胖和/或血糖水平过高的糖尿病人来说,皮肤出现感染更是常见,而血糖正常的瘦子发生感染的机会则相对较低。高血糖会干扰和损害机体正常的防御系统,一旦出现感染就会迅速扩散和蔓延,引起高热、寒战和四肢无力。所以每天清洁和检查皮肤是很重要的,尤其要高度警惕和认真对待新近出现的溃疡、红斑和皮肤破损。另外,在身体温暖和潮湿的部位很容易发生真菌感染,尤其是在外阴部、乳房下和皮肤和皱折处。如果在脸部、脚和耳道发生感染就更为严重,你应该马上到医院进行检查。目前治疗皮肤感染的方法是很多的。你在吃抗生素和用药膏之前最好去咨询一下医生。总之,预防重于治疗,只有好好地保养皮肤才是身体健康的保证。皮肤保护完好就犹如筑起了一道坚固的城墙拒敌于门外。
  二十四、如何才能根治糖尿病呢?
  你一定有点心急了吧。其实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和"根治"这个词的含义有关系的。我们知道,实际上糖尿病并不仅仅指的是一种疾病。它的原因很多,因此它的相对应的治疗方法也很多。将来根治糖尿病的最终方法很可能是替换分泌胰岛素胰岛细胞。方法是在糖尿病患者体内埋植一个可以远程调控的胰岛素泵,这个泵能够释放胰岛素,而释放的量则有一个葡萄糖敏感器来自动调节。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已有400例糖尿病患者埋植了这种胰岛素泵,现在正在不断地试验和改良。葡萄糖敏感器也正在加紧改进和完善,可望在几年内投入临床使用。
  另外一种方法是向糖尿病患者体内移植分泌胰岛素细胞。这一方法已经在患糖尿病的动物身上获得成功,但遗憾的是对于人来说还有一定困难,因为我们的机体把这些外来的细胞看成是侵的敌人,从而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去杀死这些细胞。不少学者目前正努力地去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乐观地说,在未来十年内某种类型的糖尿病可望得到根治。
  二十五、血糖偏低大吃一顿,为什么饭后血糖还是偏低呢?
  这很可能是为这顿饭事先做了充分准备,如注射了额外的胰岛素。餐馆里的饭菜通常富含脂肪和蛋白质,虽然它们的营养价值很高,但和碳水化合物相比较,其升高血糖的速度却比较缓慢,所以它们不需要额外的胰岛素的用量,那么饭后就会出现低血糖。事实上,到饭馆吃饭发生问题最多的还是由于碳水化合物太多而引起的血糖升高。为了防止饭后血糖降低,可以适当多吃一点碳水化合物,比如在就餐开始的时候多吃两片面包(但面包里不能夹黄油),或者在吃饭的时候要一杯脱脂牛奶或一盘不含脂肪的甜食,像新鲜水果或一只冰糕等。
  假如你外出吃饭时还小饮了几杯,那可要当心了,因为酒精是可以引起低血糖的。
  二十六、太极、健美操有益于糖尿病肥胖患者吗?
  最新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老年患者的活动和平衡能力减弱可能同他们肌肉力量不足有关,而肌肉力量不足则是由于他们不能快速收缩肌肉造成的。
  领导此项研究的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讲师朗达&奥尔(Rhonda Orr)对路透社表示,在对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老年患者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肌肉的力量和速度同活动和平衡能力偏弱存在明显联系。肌肉力量不足、肌肉速度较慢的患者,平衡和活动能力都被大大削弱。&该研究同时表明,2型糖尿病伴肥胖症老年患者能够从低强度太极锻炼及经常性的伸展运动和健美操锻炼中获益。
  奥尔说:&我们的太极项目在改善平衡和活动能力方面同轻微的伸展和健美操运动一样有效,但在改善患者肌肉功能方面则无后两种锻炼方式有效。&她还指出,&提高肌肉收缩速度和力量可能是改善平衡和活动能力更加适当的方法。&在研究中,38名2型糖尿病男女患者被随意安排从事太极或健美操和伸展运动锻炼。所有参与者的年龄均在65岁左右,每次进行55分钟的锻炼,一周两次,持续16周。
  在研究结束之时,两个锻炼小组的参与者的平衡能力和行走速度均有所改善。从事太极锻炼的男女患者的活动能力较以前有所改善,但改善幅度并未有对照组中男女患者的幅度大。奥尔及其他研究人员表示,太极锻炼者未获更多益处的原因可能是,研究参与者中肥胖症和骨关节炎普遍流行可能使最佳锻炼方式大打折扣。也有可能是,融入太极锻炼的活动强度或活动形式尚不足以引起更强的反应。
  总体而言,研究开始之时生活质量不高的男女患者的平衡能力改善最为明显,相反,研究开始之时更健康、肌肉功能和锻炼能力更强的男女患者,在研究结束之时,他们的行走速度普遍提高。尤其是,研究开始之时血糖浓度偏低和身体脂肪较少的患者,其行走速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有所改善。
  奥尔在接受路透社采访时表示,研究结果表明,&我们需要进一步为2型糖尿病伴肥胖&&。&
  二十七、糖尿病人膳食安排原则是什么 ?
  糖尿病 病人的膳食安排是糖尿病治疗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吃饭&的基本知识病人必须掌握,因为病人都是自家安排饮食起居,只在出现严重并症时才住在医院里。?    有些病人以为吃糖食血糖就会升高,不吃粮食就能控制 糖尿病 ,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粮食是必需的,糖尿病病人的饮食应该是有足够热量的均衡饮食,根据病人的标准体重和劳动强度,制定其每日所需的总热量。总热量中的50%&55%应来自碳水化合物,主要由粮食来提供;15%&20%的热量应由蛋白质提供;其余25%&30%的热量应由脂肪提供,脂肪包括烹调油。如果不吃或很少吃粮食,其热量供应靠蛋白质和脂肪,长此以往,病人的动脉硬化、脑血栓、脑梗塞、心肌梗死及下肢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发生机会就会大大增加。不吃粮食,还容易发生酮症。?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无糖&的食物,一般是指这些食品中没有加进白糖,而是采用甜味剂制成的。美国纽特健康糖是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组成的双肽糖,是较好的甜味剂。吃甜味剂与麦粉制作的各种食品时,麦粉或米粉等这些粮食应该计算在规定的主食量中,也是不能随意吃的,多吃后血糖是会增高的。?    既然甜食不敢多吃,肉类等是否可以多吃呢?我认为肉类食品过多,也会使病人血脂升高,增加冠心病的发生机会,肉类食品提供的热量较高,病人容易发胖。因此,肉类食品的摄取量应计算在蛋白质和脂肪的分配量中。? 糖尿病病人宜少量多餐。每天多吃几顿饭,每顿少吃一点,可以减少餐后高血糖,有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    此外, 糖尿病 病人的饮食宜低盐、低脂,多吃新鲜蔬菜。对能否进食水果的问题,我认为, 糖尿病 病人的饮食是控制总热量的均衡饮食。根据食品所含热量,我们制定了食品交换份,每份90千卡。例如25克大米是1份,200克的苹果也是1份。假如某病人每日需热量1800千卡,就是20份。粮食占10份,吃1份苹果就少吃25克大米。吃水果也应计算在总热量内,并且不要和饭同时吃,而是作为两餐之间的加餐,这样安排比较恰当。食品交换份的办法,病人需要掌握。
  二十八、糖尿病治疗的误区有哪些?
  ㈠饮食治疗的误区    1.饮食控制不好错误地认为反正已经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是否控制饮食无所谓。血糖增高就增加药物,过分地依赖药物的降糖作用,放纵自己随心所欲地进食各种食品,以致体内代谢紊乱,出现急性、慢性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2.饮食控制过严这是饮食治疗的另一个极端,害怕高血糖,什么都不敢吃,几根黄瓜、两个西红柿也能打发一天的饮食,久之形成营养缺乏、身体虚弱、抵抗力降低,不利于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等功能的正常和胰岛&细胞功能的发挥,或者导致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后果严重。    3.饮食结构不合理有人认为糖尿病的饮食控制主要是控制含糖类食品,如淀粉的摄入,各种肉类、鸡蛋、干果等&不含糖&,可以放心食用。或者认为可以多吃豆腐或其他豆制品以替代淀粉类食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其实这是错误的。结果是导致总的热卡数摄入过高,影响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或导致肥胖等,加重糖尿病治疗的难度。且摄入的蛋白质类食品在人体内是不能储存的,多余的部分会转变成热卡,对控制高血糖不利;蛋白质尤其是粗制蛋白质,一部分会从肾脏排泄,加重肾脏的负担,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肾病的发生;摄入过多脂类食品导致血脂紊乱,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出现大血管病变。    还有一些人平时饮食控制很好,但水果摄入量大,水果中的小分子糖类也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影响糖尿病病情的控制,也是不可取的。    4.控制饮水量对饮食控制的含义不甚理解,不但控制&食&,而且控制&饮&&&每天的饮水量也严加限制,体内高血糖再加上缺水,渗透压显著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重要脏器和组织的血流灌注不足,对组织器官造成急慢性损伤。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措施之一,是其他各种治疗的基础和前提。合理应用饮食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人体对于胰岛素的需要量,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保护&细胞功能。其他各种治疗都要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发挥作用,如果没有饮食治疗作为前提,其他治疗是很难奏效的。所以一定要遵医嘱认真进行饮食控制,使每天摄入的总热卡量在合适的范围内,且饮食结构均衡合理,三餐分配比例合适。在心肺功能许可的情况下,要适量多饮水。   ㈡ 运动治疗的误区    1.运动量过大适当运动可以消耗部分热卡,减少脂肪的堆积,使肌肉发达,血运丰富,体质增强,并使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对控制血糖有利。但运动量过大或短时间内剧烈运动,又刺激机体的应激反应,导致儿茶酚胺等对抗胰岛素作用的激素分泌增多,血糖升高,甚至诱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对控制糖尿病病情是有害的。    2.运动时间不合适临床所说的适当运动不但指运动的强度要适中,运动时机的选择也很重要。一般未经降糖药物治疗的轻型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空腹运动,而使用降糖药物治疗者一般在餐后1小时前后开始活动比较合适。有些使用降糖药治疗的 糖尿病患者喜欢空腹运动,结果发生了低血糖;尤其是一些在四肢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注射胰岛素后运动过早,会加快胰岛素的吸收,导致低血糖,要注意避免。    3.运动无计划这类患者多因种种原因使生活无规律,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运动时间更无从保证,闲下来就频繁运动,运动量和强度都会加大,而忙起来又较长时间不运动。这样既不能保证运动效果,又会导致血糖波动,当然对控制血糖不利。一般推荐糖尿病患者运动的方式是合适运动强度下的规律运动,以有氧运动为最佳。例如在一般情况下,中老年人每周运动三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运动时要达到合适的心率(170-年龄次/分)才能保证运动效果。比如一名50岁的患者,要求运动时心率为170-50=120次/分才是比较合适的。运动方式可结合自己的体质情况酌情选择步行、骑车、游泳、打太极拳等。    4.不注重运动治疗这类患者总是错误地认为治病就是要靠药物,只要应用了降糖药物,也就完成了糖尿病的治疗,运动是可有可无的事情,把糖尿病的治疗完全交给医生,对医生的依赖性过大,不能主动地配合治疗。殊不知糖尿病的治疗有其特殊性,医生指导下的降糖药物治疗只是治疗的一部分内容,而更重要的治疗方法是日常生活中的积极配合,如运动、饮食、积极乐观、心情舒畅、保证睡眠等,这些基础治疗措施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降糖药物治疗的效果,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以科学的态度积极对待。 糖尿病治疗还存在药物使用和其他一些方面误区,我们将在其他文章中加以介绍。
  二十九、什么是糖尿病人饮食的&红绿灯&?
  1.饮食控制不好错误地认为反正已经应用口服降糖药治疗,是否控制饮食无所谓。血糖增高就增加药物,过分地依赖药物的降糖作用,放纵自己随心所欲地进食各种食品,以致体内代谢紊乱,出现急性、慢性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2.饮食控制过严这是饮食治疗的另一个极端,害怕高血糖,什么都不敢吃,几根黄瓜、两个西红柿也能打发一天的饮食,久之形成营养缺乏、身体虚弱、抵抗力降低,不利于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等功能的正常和胰岛&细胞功能的发挥,或者导致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后果严重。 3.饮食结构不合理有人认为糖尿病的饮食控制主要是控制含糖类食品,如淀粉的摄入,各种肉类、鸡蛋、干果等&不含糖&,可以放心食用。或者认为可以多吃豆腐或其他豆制品以替代淀粉类食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其实这是错误的。结果是导致总的热卡数摄入过高,影响糖尿病病情的控制,或导致肥胖等,加重糖尿病治疗的难度。且摄入的蛋白质类食品在人体内是不能储存的,多余的部分会转变成热卡,对控制高血糖不利;蛋白质尤其是粗制蛋白质,一部分会从肾脏排泄,加重肾脏的负担,诱发或加重糖尿病 肾病的发生;摄入过多脂类食品导致血脂紊乱,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出现大血管病变。    还有一些人平时饮食控制很好,但水果摄入量大,水果中的小分子糖类也会导致血糖迅速升高,影响 糖尿病 病情的控制,也是不可取的。
  三十、糖尿病人冬季保护非常重要吗?
  冬季糖尿病人的足部保养非常重要,有时即使是微小的损伤,也可能引起感染,发生坏疽。所以要经常按摩下肢,以促进血液循环。坐时应抬高足部,以减轻足部压力,促使局部静脉血液回流。    用热水泡脚时应注意水温不宜过高,避免烫伤。一些糖尿病人同时有末梢神经病变,手指或脚趾痛温觉障碍,不能感受水温,这时最好先用腕部、肘部或由家人先感受一下温度,以防水温过高。晒太阳是最好的红外线理疗,能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控制血糖,减少末梢神经炎和足部病变的发生。
  三十一、为什么糖尿病人应重视血脂异常 ?
  糖尿病由于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不足,不仅出现糖代谢紊乱,血糖升高,而且引起脂质代谢障碍,会影响体内脂质的正常合成和分解,使体内的脂质合成增加,而分解则减慢,引起血脂异常,导致血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    高脂血症一方面可引起血管损害,增加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率;另一方面可加重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与胰岛素抵抗形成恶性循环,致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病情程度不断加重。此外,高脂血症的存在还可降低外周组织对胰岛素和降糖药物的敏感性,干扰糖尿病治疗效果,使血糖难以稳定控制。    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与血糖控制的好坏有关,血糖控制后,血脂异常肯定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有研究发现,1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多在血糖控制后恢复正常;而2型糖尿病患者在控制血糖后,多数人的血脂异常仅部分恢复正常。所以,2型糖尿病患者常需要同时服用降脂药物。    糖尿病患者应首先针对胆固醇来选择降脂药物,首先选用他汀类药物,应将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降至2.6毫摩尔/升(mmol/L)以下。如果糖尿病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已降至2.6毫摩尔/升(mmol/L)以下,仍有甘油三酯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下,则选用其他的降脂药物,如贝特类或烟酸类降脂药物。    老年糖尿病患者尤应重视脂质代谢紊乱问题,不仅要重视血糖监测,还必须加强血脂监测。一旦血脂增高,就要积极通过饮食调理、体育锻炼及调脂药物等综合措施加以改善,以利于提高糖尿病的防治效果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三十二、糖尿病患者饮食有哪些宜与忌?
  (1) 适当增吃食物纤维    纤维素是一种不能为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 糖尿病人适当地增加食物纤维的进量,如:绿豆、海带、荞麦面、玉米面、燕麦面、高梁米、菠菜、芹菜、韭菜、豆芽等。有一点必须注意,虽然食物纤维对糖尿病人有好处,但是也不宜过份单一食用,凡事总有个度,糖尿病人讲究营养平衡更为重要。 (2)植物油为较理想的烹调用油    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豆油等,因其中含有较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它是必需脂肪酸,在体内能帮助胆固醇的运转,不使胆固醇沉积于血管壁,所以这对预防糖尿病的一些并发症,如动脉硬化等有积极的作用,正因如此,糖尿病人所需烹调用油以植物油为好。但是,植物油也不能大量食用,过量食用便会暴露其明显的副作用,如产热能过多而导致的脂胖等。科学家们建议;饮食中多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之比,为1:1~2较好。 (3)有益的大豆及其制品    大豆是糖尿病人较理想的食物,这是因为它所含的营养物质成份有益于糖尿病人。其一,大豆是植物性蛋白质的来源,不仅含量丰富,而且生理价值也高,必须氨基酸种类齐全,可以与动物性食物相媲美。其二,大豆中脂肪含不饱和脂肪酸、磷脂与豆固醇,对降低血中胆固醇有利。其三,大豆中碳水化合物有一半为人体不能吸收的棉籽糖和水苏糖。此外,大豆中还含有丰富的无机盐、微量元素与B族维生素。由以上可以看出,大豆及其制品,如腐竹、豆腐丝、豆腐干、豆腐脑、大豆粉等,应成为糖尿病人的常用食品。 (4)应付饥饿的办法    饥饿感是糖尿病人经常遇到的一种反应。它因糖尿病而引起,也将因糖尿病病情的好转及病人的适应调节而减轻或消失。可以采取下述办法来应付饥饿感的发生:    其一:减少细粮摄入,多增加一些纤维食物,如荞麦面、玉米面、绿豆、海带等。目前国内市场已有一些专供糖尿病人食用的保健食品,如荞麦挂面、绿豆饼干等,可做为饥饿感严重时加餐之用。    其二:适当多吃些低热量、高容积的蔬菜。如西红柿、菠菜、黄瓜、大白菜、油菜、豆芽、茄子、韭菜    其三:用一些食疗方来加餐。如饥饿感强烈时,可用冬瓜250克、山药100克、猪胰1具(洗净后),加适量调料炖煮后连汤食用,也可以用南瓜、大豆或豆腐等产热量低的食品来炖猪胰食用。以缓解饥饿感为限量    其四:心理方法。人的饮食量与饮食习惯有关,在不影响营养基础上的饥饿感,通过一段时间的忍耐适应,是可以缓解的。此外,病人应相信,减少饮食量,并不一定会产生饥饿,不要有事先的饥饿准备,对糖尿病人重要的是营养平衡,过量的饮食无疑会给机体有关脏器组织带来负担。 (5)甜味品的选择    有一些糖尿病人很爱吃甜食,但是甜食大多含糖量丰富,吃了又对病情不利。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棘手的矛盾呢?不妨试试下述方法:    其一:在诸多甜味剂中,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以&甜叶菊&较好,虽然其不含营养素,但是它不提供热能,而且甜度为庶糖的400倍左右,故可选用。    其二:糖精做为甜味剂可以偶尔食用。但对妊娠妇女禁用。    其三:桃、梨、菠萝、杨梅、樱桃等甜味水果,可以适量食用。这些水果含有果胶,果胶能增加胰岛素的分泌,延缓葡萄糖吸收。此外,西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也可适量食用。    其四:糖尿病人应该控制糖摄入,但不可能一点糖也不沾。每日食用糖一般限制在10克以下,但是,每个糖尿病人的情况不一样,病人自己对其规律应有所摸索,包括每日血糖的最低时刻,这是适量进一些含糖食品的最佳时间。 (6)最易使血糖升高的食物    在我们经常见的食物中,下列食物很容易使血糖升高。如:白糖、冰糖、红糖、葡萄糖、麦芽糖、蜂蜜、蜜饯、奶糖、巧克力、水果糖、水果罐头、汽水、果酱、冰淇淋、蛋糕及各种甜饮料、口服液、果汁等 (7)容易使血脂升高的食物    血脂升高,对糖尿病非常不利。是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原因。因此,糖尿病人不宜吃使血脂升高的食物,常见的有猪油、牛油、羊油、黄油、奶油、肥肉以及胆固醇含量丰富的食物(见下表)。关于胆固醇,糖尿病人还应明白,它有两方面作用,首先它是必需的物质,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组成细胞膜等等;但是摄入多了,就会引起副作用,如参与冠心病 的生成等。一般胆固醇的摄入量以每天在300毫克以下为宜。 (8)饮食宜淡    饮食口味过重,对人身体不利,传统中医为说明这个道理,曾用&五行&理论解释说:过于多食酸味的东西,因酸味入肝,则会使肝气偏盛,脾气而衰弱;过于多食咸味的东西,因咸味入肾,肾主骨,则会引起大骨之气劳倦困惫,肌肉短缩、心气抑郁 ;过于多食甘味的东西,甘之性缓滞,会使心气喘满,面色黑,肾气不能平衡;过于多食苦味的东西,则脾气不得濡润,消化不良,胃部就要胀满;过于多食辛味的东西,则筋脉败坏而松驰,精神也同时受到损害。因此,注意调和饮食五味,使其不偏不重,便可以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流畅,皮肤肌理固密,这样身体便健康 ,正因人们发现淡食有益于身体,所以很早就总结了&淡食最补人&一句摄食格言。对糖尿病人,尤其并发肾病的患者,日常饮食除了应遵循一般的保健要求外,更要注意少饮食钠盐。 (9)饮食宜缓    饮食宜缓,就是饮食时不要暴饮暴食,粗嚼急咽。食物的消化,咀嚼是第一道工序,只有第一道工序加工的好,食物到了胃肠才能更好地被消化吸收。粗嚼急咽式的摄食有两大不益之处。其一:糖尿病人摄入的食物常常是经估算而来,其有效成份应该是被充分的吸收利用,但是,咀嚼程度的不同,可以影响其营养成份的吸收。有实验证明,粗嚼者比细嚼者要少吸收蛋白质13%,脂肪12%,纤维素43%。可见细嚼慢咽作用之重要。其二:粗嚼急咽会加重胃和胰腺等脏器的负担,时间一长,容易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对饮食宜缓问题,古人早有认识:&饮食缓嚼,有益于人者三:盖细嚼则食之精华,能滋补五脏,一也;脾胃易于消化,二也;不致吞呛噎咳,三也。&这一总结,至今看来仍是非常有道理的,尤其对糖尿病人。 (11)饮食宜暖    糖尿病人的饮食温度要适中,过烫或过寒的饮食都将引起不良反应。按照中医理论,人的脾胃特点之一是喜暖而怕寒,所以生冷的食物不宜多吃。饮食宜暖这一科学的摄食法则在我国医学名著《黄帝内经》中早有发现:&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乃不致邪僻也。&其意思是说:凡饮食,热的食物切不可温度太高,寒的饮食也不可温度太低,如果我们吃的能温度适中,那么,人体的正气将不会受到损伤,病邪也就不会乘虚而侵犯机体。这样身体也就太平了。
  附:糖尿病人能吃柿子吗?
  糖尿病人勿食柿子, 柿子中因含10.8%的糖类,且大多是简单的双糖和单糖(蔗糖、果糖、葡萄糖即属此类),因此吃后很易被吸收,使血糖升高。对于糖尿病人而言,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更是有害的。
  三十三、糖尿病患者锻炼为什么要循序渐进?
  运动对于糖尿病人来说,就像看病吃药一样,十分必要。运动能增加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合成及异生,降低血糖和调节血脂,而且还能增加体内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从而纠正糖尿病的多种代谢异常。    然而,有一些糖尿病人盲目加大运动量,想以此降低血糖,结果适得其反。如果以前没有运动习惯,突然进行剧烈运动会使身体产生一种应激反应,并分泌激素,其中就有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会使血糖更高,还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的并发症。因此,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或者请教专业医生指导。在糖尿病合并各种严重急慢性并发症时,如各种急性感染期、心功能不全、严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合并感染等,都不宜进行运动。
  三十四、谁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糖尿病和其他疾病一样,都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其中2型糖尿病的遗传因素更大一些。一般认为,糖尿病本身不是一种单纯的疾病,它是一种综合症。如代谢综合征是包括多种代谢紊乱的疾病,比如体重、血压、血糖、血脂等都不正常,血液粘稠度高、尿酸水平高,脂肪肝的发生率高,胰岛素水平比较高。糖尿病或糖耐量受损包括在代谢综合征多种异常之内。代谢综合征患者具有较高的心脑血管病变事件率。    糖尿病的高危人群也称好发人群,是指容易得糖尿病,但血糖目前还正常的人群。以下几个因素容易诱发糖尿病:
  1. 年龄。一般指40岁以上的人,现在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越来越低,30岁以上的人如果不注意也容易得糖尿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代谢率下降,导致肥胖,发胖就造成胰岛素抵抗。年龄因素是没有办法控制的。    2. 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糖尿病的遗传因素占发病因素的50%。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哪怕采取了很好的预防措施,得糖尿病的几率还是很大。当然,并不是说没有家族史的人就是安全的,这些人往往不注意环境因素的影响,不注意采取措施预防糖尿病。一旦得了糖尿病,他的家族就有了糖尿病病史。一般来讲,2型糖尿病患者的子女更容易得糖尿病,特别是父母都是糖尿病患者的。1型糖尿病患者的子女并不都得糖尿病,但还是有遗传的潜在危险。    3. 肥胖。肥胖造成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容易诱发糖尿病。肥胖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可控制的因素。人类可控制的致死原因,第一是吸烟,第二就是肥胖。肥胖使脂肪细胞变得特别大,而脂肪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却变得越来越少,胰岛素作用就比较差,产生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容易造成胰岛素过多的分泌,胰岛素过多分泌不可能持续很长的时间,胰岛细胞最后会不堪重负而发生功能衰竭,这就引发糖尿病。肥胖也是可预防的因素。有2型糖尿病家族史的人只要避免肥胖,就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发生,并可使糖尿病的病情轻一些。    4. 曾经有过血糖高,或曾经尿糖呈阳性的人,也是糖尿病的危险人群。有这种情况的人要定期查血糖、尿糖,发现不正常要及时采取措施。    5. 生过8斤以上巨大儿的妇女得糖尿病的危险性比较大。这主要是因为怀孕时孕妇的血糖曾经高过,当时没注意,没发现得了糖尿病。血糖比较高,孩子得的糖分也就多,过多的糖分使孩子长得比较大,成为巨大儿。向主任在此特别提醒,哪怕生过巨大婴儿的妇女现在血糖是正常的,仍需特别小心。他说,中国的传统习惯认为生一个胖孩子是件好事,但从医学角度讲,生一个胖孩子不见得就是好事。    6. 出生时体重在5斤以下的孩子。向主任说,巨大儿对母亲不好,相反,孩子出生时也不是越小越好。有研究发现,孩子生出时特别小,说明孩子的胰岛发育有问题,孩子长大以后得代谢综合征、发生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的几率就高。  另外,有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紊乱、高血粘、高尿酸、脂肪肝、高胰岛素血症这些危险因素的人易得糖尿病,这些人应该作为预防糖尿病的重点。
  三十五、中医是如何治疗糖尿病?
  糖尿病,被中医称做&消渴病&,认为是由先天禀赋不足、体质柔弱和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张综合治疗。其实,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原则与西医并不冲突,主要需注意五个方面:
  1、控制饮食是基础
  《黄帝内经》记载:&&&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溢,转而为消渴。&《景岳全书》说:&消渴病,富贵人病之而贫贱者少有。&这说明中医早已认识到糖尿病是个富贵病,需要控制饮食。孙思邈是世界上最早提出饮食治疗的先驱,他认为,消渴病应慎饮酒、限盐等。另外,饮食不宜过饱,以清淡为宜。
  2、运动首推太极拳
  古人早就认识到,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以不疲劳为度&,可根据病情选择散步、健身操、太极拳、游泳、交谊舞等。尤其是太极拳,具有轻松、自然、舒展和柔和的特点,最适合糖尿病患者。
  3、调解情绪很重要
  中医非常重视人的情志与健康的关系。长期情绪不佳,肝气郁结,会导致消渴病的发生和病情加重,这与现代医学的认识是一致的。因此糖尿病患者要&节喜怒&、&减思虑&,怡情悦志,胸襟开阔,保持气血流通,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4、养生讲究顺自然
  中医认为,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四季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强调顺乎自然以养护正气,主张春防风,夏防暑,秋防燥,冬防寒,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病人要学会自我调护,就可以和正常人一样颐享天年。但自我调养绝不等于乱服或长期服用滋补品,中医讲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若属实证,补药有百害而无一利。
  5、用药一定要对证
  应该明确是,并非所有糖尿病患者均适合中医治疗。1型糖尿病就不适于中医治疗,因为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完全依赖外源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中药能代替胰岛素。
  中医治疗糖尿病应扬长避短。就降糖作用而言,中药绝对没有西药快,没有西药强,但它注重整体调控、改善症状及生活质量,适用于2型糖尿病轻、中度患者及并发症早期。当中药不能有效控制血糖时,应及时改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中药和西药合用时,相互间应隔半小时左右。至于服用何种中药合适,需找有经验的中医大夫辨证施治。如金匮肾气丸是张仲景创立治疗消渴病的经典方剂,但只适用于肾阳不足的患者,对肾阴虚的患者非但不能起到治疗作用,还会引起不良反应。6、治糖尿病肾病活血化淤
  近年来,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临床早期表现为尿中排出微量白蛋白,继而出现临床蛋白尿,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的中医治疗原则是在辨证分型治疗的基础上注意活血化淤。
  阴虚燥热型,患者往往口渴喜冷饮,易饥多食,急躁易怒,怕热心烦,舌红苔少。应予以玉女煎、消渴方加减滋阴清热。
  气阴两虚型,患者体倦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渐瘦,腰膝酸软,小便多泡沫,舌黯淡或有淤点淤斑,可用生脉饮合六味地黄丸或大补阴丸合当归补血汤加减益气养阴。
  阴阳两虚型,患者怕冷,面色苍白,耳鸣
了解该症状的其他饮食宜忌:
今日坐诊大夫
潘慧主任医师
擅长:矮小症、垂体下丘脑疾病、特纳综合征、肥胖症、代谢综合征、性早...
氮负平衡&是怎么引起的?
氮负平衡&如何治疗?
氮负平衡&吃什么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身上长癣是什么引起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