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不好好教老让家长参与学校活动有感教育工作怎么办

您当前的位置 :
学号不好辱骂老师,奇葩家长怎能教育好孩子?
  读书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个学号,这是老师为了方便管理学生才特别设立的,但是,有一位家长因为女儿的学号不吉利,希望老师能够换个数字,而老师认为学号一入学就随机安排的,没有办法更换,这位家长因换号不成,居然用各种英文单词辱骂老师,对于群里其他家长的劝解也是置之不理。 (浙江在线9月13日)
  教育好孩子可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它牵涉到家庭教育与学校的教育是不是能有效地结合,形成合力,牵涉到家长的教育观念与学校的教育观念是不是一致,形成共识。新闻中的奇葩家长因为一个简单的“14”而公然在家长群中辱骂老师,试问这位家长,如此过激的行为给孩子造成了什么影响?这样的家长怎能教育好孩子?
  为了使我们的孩子有更大的发展,家长们应尽力支持学校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建议家长们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及时与老师联系。家长平时应注意观察孩子的动向,如发现孩子精神状态不好,吃饭睡觉不香、花钱大方等异常表现,要及时与教师联系,了解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而不是等老师通知,或等到孩子有了严重问题才去找老师。
  二要与教师默契配合。千万不要乱评价教师,妄评某老师“太严”、某老师“没有水平”、辱骂老师等等。家长遇事先不要议论老师的教育方式方法,第一时间与老师沟通了解老师为什么这样处理,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处理,处理的方式是什么,搞清楚之后再说。
  三要经常与老师“互通情报”。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更深刻地熟悉和理解学生。如,家长可向教师“提供”孩子单独学习还是集体学习效果较好,他喜欢什么课程,家中最近发生没有发生可能影响学生学习的事情。不管出现了哪方面的问题,都应让教师尽早得悉各种“信息”,以便教师采取相应措施。家长只要全面、客观地熟悉孩子的长处和缺点,才能与教师“合力一处”,帮助孩子不断取得进步。四要支持学校的各项活动。学校的各项活动,是学校结合学生的情况而安排的,家长要给予支持,不要怕影响孩子的学习而不让参加。
东北新闻网微信订阅号
东北新闻网手机版
东北新闻网法人微博
新闻客户端Android版
新闻客户端iPhone版
【一键分享
新浪微博】
[责任编辑:李月莹]
【】【】【】【】
*免责声明:本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绝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本网站有关内容转载自合法授权网站,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
请您来信来电(024-)声明,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相关报道:
·&&16-09-13·&&16-09-13·&&16-09-13·&&16-09-13
高伟光启程米兰
郭碧婷随性风写真
李治廷街拍组图
黄轩魅力眼神杀
潘玮柏时尚大片
翟天临俏皮写真
杜淳潮范机场街拍
胡军父女时尚大片
频道热线 024-31  投稿信箱
本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4-|邮箱:|
东北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信息网络传播视节目许可证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编号:(辽)字第00255号
辽公网安备26号
沈网警备案号
用户可信赖无线产品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会成功
我的图书馆
北京四中校长刘长铭: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会成功
读过上海万玮老师的一篇博文。文中的一位母亲是我们家长学习的楷模。这位母亲跟儿子是朋友关系,几乎无话不说。每天晚上儿子睡觉之前,她都会跟他聊天,聊很深的话题,儿子常常会跟她谈自己对社会一些不公正现象的思考和质疑,她则告诉儿子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引导儿子更理性更全面地看待这些问题。此外,她希望儿子具有关注社会关注他人的品质。陪伴儿子成长之余,她着手成立一家民办非企业性质的志愿者机构,本质上是一家基金会,除了自己捐赠之外,也会在朋友圈中做一些募捐,目标群体是弱势人群,关注点是其子女的教育。要求孩子具备的品质,母亲先展示出来。这位母亲活得很精彩,是孩子的表率。从这个故事中孩子成绩不理想?孩子学校里遇到挫折?家长们听了心里着急,但是老师也很着急!但是,家长光着急也没用,重要的是,要怎么和老师配合,怎么和老师沟通!家长与老师配合得越好,教育就越成功!孩子的成长好比一面多棱镜,可以折射出家庭的养育、学校的教育以及全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达成共识,形成教育合力时,孩子自然会展现闪耀璀璨的光芒。那家长和老师该如何沟通配合呢?知名教育家刘长铭给您建议:多一些理解,多一份从容,多一分等待。理解老师,冷静处理 我的同事曾给我讲过一个她女儿的故事。她女儿曾在少年宫舞蹈班里学跳舞。但不知为什么,也许是由于跟老师生疏而紧张的缘故吧,孩子总把动作搞错,学得不好,孩子也很沮丧。孩子的母亲,也就是我的这位同事,是一位曾在亚运会上得过七项全能亚军的优秀运动员,她深信女儿身上一定有着自己的良好基因,但看到女儿频繁出错的动作,感到十分困惑。孩子的教练是她的大学师妹,于是她就给教练发了一封短信。过了一会,教练回复了一条短信,大意是说,师姐,你别着急,其实我特别喜欢你家宝贝……我的这位同事兴奋地把短信读给女儿听。不多久,她惊奇地发现,不论学习多难的动作,孩子再也不出错了,而且学得又快又好。孩子上学后,每个家长都很在意老师对自己孩子的态度,特别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特殊关注。但是教师很难像家长一样对待每个孩子——不是由于责任心的缘故,而是由于角色不同,关注的方式也不同。老师像父母那样关心和爱护学生,我认为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师应当比家长更有理智。当孩子没有受到特殊关注而产生失落感时,家长应保持冷静,运用智慧做好“补台”的工作。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悄悄地与老师进行沟通。我同事的处理方法就很好。其实我想,即使没有那条短信,家长在孩子面前编一个“善意的谎言”,也不失为一种教育的艺术。如果家长不能保持冷静和理智,情绪上流露出对学校老师的不满,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发一通牢骚,使孩子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了成见,那后果是不堪想象的。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 家长与学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会成功。我可以非常负责任的说,凡是家长不与学校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这在我的教育经历中无一例外。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长要极力维护学校和老师——不是假惺惺的做戏(因为孩子都能察觉出来),而是要真心实意地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我曾读过一篇外国短文,说是在一次儿童网球课后,老师不慎丢了一个小孩。等找到孩子后,孩子由于受到惊吓,哭得十分伤心。孩子的妈妈看到这情景,蹲下来安慰自己4岁的小孩,并且说:“己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并且十分难过,也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必须亲亲那个姐姐,安慰她一下。”4岁的小孩踮起脚尖,亲了亲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员的脸颊,并且轻轻地告诉她:“不要害怕,己经没事了。”我想,一个善良、宽容、善解人意的孩子就是这样教育出来的。教育需要耐心 中国常有“子继父业”之说。不论是从先天的遗传还是从后天的影响来看,“子继父业”都有一定道理。但是今天很多子女都对父母的专业不感兴趣。原因很复杂。社会不断进步,分工越来越细,选择越来越多,这可能是一个主要原因。但可能还有另外的原因:家长越是有这样的情结,就越容易对孩子失去耐心,最终使孩子产生逆反。我想,如果我的同事把孩子数落一通,整天“恨铁不成钢”,很可能会使孩子彻底失去对舞蹈的兴趣。我曾遇到过一对夫妇,他们有一个在我看来非常优秀的孩子。也许是由于他们过于优秀的缘故,对孩子从不满意,甚至对孩子说,我们都怀疑是不是当初在医院里抱错了,结果使孩子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幸好没有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急躁和揠苗助长可能会收到眼前的、显现的效果,但是在孩子精神上会造成什么缺陷(很多事例说明缺陷是存在的),很可能要等神经科学发展很多年以后才能知道。所以,我更欣赏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转自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研究(微信公众号:hantopedu)秉持 “教育无痕”的理念,身体力行,坚持教育引领和心灵唤醒。在这个教育平台上,我们深入探究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力寻合理化解决方案;在这个平台我们分享、传播符合孩子自然成长规律和教育发展规律的科学教育理念和方法,并付诸实践。欢迎您向中国教育研究微信公众号推荐好文或投稿,回复以下关键字了解详细信息。/原创/推荐/投稿/我们感到,理想的家长具备两个要素:其一是孩子建立内心联结,其二是具有自己的一份事业。所有家长都希望自己成为理想的那一个,可是现实情况是怎样的呢?有的家长具有自己的一份事业,是社会上的有钱人,但是却和孩子内心没有联结。他们把自己的精力全部投放在所谓的事业中,把孩子寄托给学校或者他人,很久不与孩子见上一面。孩子成长中,父母的陪伴空缺了,这样家庭的孩子能不令人忧虑吗?近日,网上传着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年轻的母亲开着名车去送女儿到贵族小学学习(住校)。母亲对孩子说:妈妈为了赚更多的钱,将来送你到更好的学校学习,没时间陪你,你恨妈妈吗?女儿说不恨。接着女儿又对妈妈说:等我长大了,也要赚很多的钱,送你去最好的养老院。母亲听后一脚刹车停在路边放声痛哭。你能说孩子不懂得回报吗?显然不能。那为什么年轻的母亲放声痛哭呢?孩子的回报不是母亲的期待啊,母亲到了垂暮之年,最依赖的是亲情,可是孩子却无情地要把年迈的母亲投到养老院去,这回报是冷漠的,是对母亲的疏离或曰抛弃,这让母亲从情感上无法承受,所以她大放悲声。但是她想过孩子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来回报自己吗?可能没有深思熟虑过。孩子的成长最渴望亲情陪伴,你却忙于事业而没有真正参与,你现在对孩子的空缺就是孩子将来对你的空缺。你为孩子的空缺而悲,孩子能因你的空缺而喜吗?为着自己的事业而没有和孩子心灵联结的家长不独社会上的有钱人,教育圈里也不乏其人。某科学老师任教班级成绩遥遥领先,学生对她十分赞赏,曾经当我的面直接抒情:她是我们最喜欢的老师。可是你不知道的,任教她孩子的老师坦言,她的孩子初一刚入校比较乖巧听话,可是后来十分叛逆,作业在催缴之后还是秋后的大地。他是一个理想的校长,短短几年间,处于偏远地带的学校取得了和城区学校比肩的成绩,吸引不少城区的优秀生源。可是你不知道的是他一回家,读初二的儿子赶紧把门反锁,和他一句话也不搭。能教好那么多学生,能管理偌大一个学校,却没有办法教好自家的孩子,这到底怎么回事儿?以我对他们孩子的了解明显觉得两人身上有着非常强烈的角色意识,这种强烈的角色意识无孔不渗。在学校是教育者、管理者的身份,在家里依然是这样的身份。小的时候还不当紧,一旦孩子身处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了,内心有自己的想法,这个时候你们依然是严正的态度和毫无商量的语气,他对你们的反抗就势鼓胀。以致到了凡是你注重的,都是他想破坏的。比如你十分看重成绩,他偏偏随意待之;你坚决反对早恋,他一定要在这方面搞出点动静。虽然在他看来这样的破坏对自己没有什么益处,但是他的行动很难和思考合拍。事业再优秀的教育者如果没有把孩子教好,他们也是很难面对自己的。因为孩子给他们内心造成的隐痛要大于事业成功带来的快意,这是不争的事实。事业成功,令人羡慕,孩子没有教育好,自己怀着难以言说的隐痛,不也令人心生惋惜之情吗?这样的尴尬和痛楚皆因为和孩子内心联结不够所致啊。不过,受过教育的人比较容易接受教育学心理学影响,也是易于反思的群体。2014年中国教育蓝皮书上调查数据上显示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更坚信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所以受过教育的家长改变自己是比较容易的。其实现实生活中,比较糟糕的还不是这样的家长,让人忧惧的是既无事业又和孩子内心没有联结的家长啊。他们有的要么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要么抛弃了自己的工作,一心扑在孩子身上。前面一种类型的家长真是社会的痛苦。他们自己本就没有受过什么良好的教育,文化水平很低,也没有什么技能,为了挣一点钱,离开自己的乡土,来到城里打一份零工。自己生存都是非常艰难的。很多人把孩子丢给乡下的老人照看,隔代的教育弊端不用说了,农村的老人除了置一把老骨头侍弄几亩薄田,哪里还有什么精力教育孩子?乡村的学校现状也堪忧。性侵孩子的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令人切齿痛恨。就是被父母带到城里读书的孩子和城里孩子相比又有多少优势呢?城里孩子学校读书之外还去什么特长班培训,农村来的孩子面对高昂的培训费用能交付得起吗?寒门难出贵子这真是残酷的现实。自身缺少教育的家长,文化失缺的家长,在生存中苦拼的家长,你能指望他们和自己的孩子内心有深刻的联结?难矣。放眼生活现实,疏于管教的孩子,亲情归宿寒凉的孩子做出了多少让人扼腕叹息的事情。生活在这样家庭环境里的孩子,即使出了事体,家长自身也意识不到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也不能抛掷给社会承担,这将是更大的隐患啊。后面一种家长又怎样呢?他们把孩子的前途当成自己全部人生守望。把孩子培养成人上人是他们的终极追求。所以对孩子要求很高,一旦孩子没有做好,他们就表现出可怜的样子,表现出伤心欲绝的样子,表现出恨铁不成钢的样子。其实家长这样做往往得不到孩子应有的尊重。孩子心里会想你自己没有事业,对自我人生没有追求,对自我人生的意义没有思考,你自己做不到却要求我去做,我为什么要去做?据我所知,即使自己没有一份像样的事业,但是如果能够和孩子的内心保持一份真诚的沟通,尊重孩子内心的一种想法,把孩子当成有独立意识的生命个体看待,不以自己的经验强加于孩子身上。这样家庭出来的孩子也不错的。那个建筑工的教育心得震撼了多少为人父母的心啊。儿子考试成绩第一名,老师邀请他在家长会上谈谈自己的教育心得,这个连名字都不会签的建筑工轻声地说:“我们做建筑工的,四海为家,工地在哪儿,家就在哪儿,说经验,我真没什么经验,我就是喜欢与孩子呆在一起,喜欢看他做作业,喜欢摸他的头,喜欢问他……”这位建筑工的感言让我想到了这样一句话:在所有物是人非的景色里,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家长的陪伴就是和孩子内心最深刻的联结啊。综上所述,有自己的事业又能和孩子心灵联结交汇的家长一定能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做不好前者,做后者。能做到后者的家长,孩子也能教育好。如果两者都做不好,那就不仅仅是孩子自己的痛苦了……
TA的最新馆藏全部答案(共2个回答)
交流一下,听听孩子的心里想法。
话也不能这样讲,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不是谁对谁错的事,其实孩子的成绩差学校,家庭,政府都有责任,现在我们不要去推卸责任,应正视现存的问题,想办法去解决他这才是我们...
我觉得是老师问题。这老师说话都不负责任。你可以找校长试试。但是重要一点 换班。你孩子在这个老师在的班肯定带不下去。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请记得给我好评 好吗...
1.要善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孩子的兴趣并非天生就有,特别是有逃学、厌学行为的孩子的学...
那也只能请了啊。还是好好学习,珍惜在学校的日子。麻烦给个好评,非常感谢。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参与学校管理材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