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厄尔尼诺最新消息会导致暖冬吗?会导致夏季的异常低温吗?

厄尔尼诺对中国气候的影响_中国气象局
当前位置: >>>
厄尔尼诺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日13:00分享到:
  厄尔尼诺发生年的冬季,我国往往出现暖冬。相反,拉尼娜事件发生时,我国温度下降,往往出现冷冬气候。
  厄尔尼诺发生年的夏季,我国主要多雨带出现在黄河以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以致发生洪涝,黄河及华北一带少雨并形成干旱。拉尼娜发生年我国夏季的主要雨带有80%比较偏北,华北到河套一带多雨。
  厄尔尼诺与我国东北的夏季温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厄尔尼诺年,我国东北夏季气温异常偏低,形成低温冷害,造成粮食减产。拉尼娜年,东北夏季气温明显偏高而形成热夏。
  厄尔尼诺年,热带西太平洋上的热带风暴和台风的数量一般会减少,登陆我国的台风数量也比常年偏少,而多数拉尼娜年热带风暴和登陆我国的数目多较多年平均值偏多。
  厄尔尼诺是影响我国气候异常的一个强信号,但它只是影响我国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任何气候异常都说成是厄尔尼诺的影响,也不能说厄尔尼诺发生后我国气候就必然产生某种特定的异常。
  【相关链接:厄尔尼诺成因及定义】
  厄尔尼诺,是西班牙语"圣婴"的音译,是指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洋表面温度持续异常增温的现象。因为这种现象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则被当地渔民称为厄尔尼诺-即"圣婴"(上帝之子)的意思。
  厄尔尼诺形成原因,至今仍是当代科学之谜。大多科学家认为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自然因素。赤道信风、地球自转、地热运动等都可能与其有关;二是人为因素。即人类活动加剧气候变暖,也是赤道暖事件剧增的可能原因之一。
  (来源:中国天气网 责任编辑:陈雅琼)
&&相关新闻
&&精彩热图
气象服务热线:400- 中国气象局总机:
网站值班电话:010-:00-17:00)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厄尔尼诺即将袭来?(绿色焦点)
&&&&来源:&&&&
&&&&&&字号
原标题:厄尔尼诺即将袭来?(绿色焦点)
  厄尔尼诺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增暖的现象,持续的西风把温暖海水从西太平洋带到东太平洋,形成厄尔尼诺。
  受今年2月以来太平洋赤道海域西风强势、东风减弱的影响,5月份,赤道中东太平洋已经进入海温异常增暖的厄尔尼诺状态。预计到7月底,有超过70%的可能性会发生中等强度或者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
  气候、大气物理和农业等领域的专家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厄尔尼诺引发的自然变暖与人为变暖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导致全球平均气温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如果出现强度较大的厄尔尼诺事件,秋季我国南方可能出现低温阴雨,北方可能出现秋旱,北方冬季容易出现暖冬,夏季东北地区容易出现气温偏低现象,厄尔尼诺发生的第二年夏季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对此要做好应对准备。
  到7月份可能形成厄尔尼诺事件
  将引起大气环流改变,气候出现异常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表示,根据目前情况可以判断已经达到厄尔尼诺状态。全世界大多数气候模式预测的结果,倾向于到7月份会发生一次厄尔尼诺事件。估计到8、9月份时还要有一次发展,可能在圣诞节前后达到高峰。
  “厄尔尼诺也有在7、8月份夭折、消失的例子,但在近五六十年的记录中,只有一两次。”丁一汇说,“今年有80%左右的可能性,厄尔尼诺会继续发生。”
  丁一汇介绍,自年最强的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之后,2000年以来,中东热带太平洋海温比此前10年(年)偏低,拉尼娜事件增多。
  拉尼娜事件与厄尔尼诺事件相反,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域海水表面温度比常年平均状况持续偏低的现象,也称为“反厄尔尼诺”。厄尔尼诺与拉尼娜通常交替出现。
  “海洋表面温度是影响地球大气演变的主要因素之一,厄尔尼诺与拉尼娜出现后,通过海洋与大气之间的能量交换,改变全球大气环流和温度分布,导致气候出现异常。”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国家气候中心总工程师李维京指出。
  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年的冬季,我国往往出现暖冬。相反,拉尼娜事件发生时,我国温度下降,往往出现冷冬气候。例如,年的拉尼娜事件,导致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厄尔尼诺发生年的夏季,我国主要多雨带出现在黄河以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多雨以致发生洪涝,黄河及华北一带少雨并形成干旱。拉尼娜年,我国夏季的主要多雨带有80%比较偏北,华北到河套一带多雨。
  “拉尼娜年,我国雨带会往北抬,所以2000年以后,北方的降雨逐步恢复、增多。”丁一汇表示,“这次厄尔尼诺爆发之后,会不会使我国已经到达黄淮地区的平均雨带往南退,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一个事情,目前还不明确,需要继续观察。”
  还不能确定是否会发生超强厄尔尼诺
  如果发生强厄尔尼诺,可能导致全球平均气温有较大幅度上升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内外专家对今年将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意见基本一致。但对其强度的预测,目前还存在较大分歧。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郑飞介绍,3月份左右,有一些很异常的信号发生了,太平洋次表层暖水的中心在向东运动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同时这次东传过程非常迅速,甚至超过了年那次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根据这些信号,有些人预测今年可能会发生一次超强厄尔尼诺,并导致今年成为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
  根据海温偏高或偏低的程度,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的强度分为5个等级:极弱、弱、中等、强、极强。“根据我们最新的预测结果,到7月底,有70%―80%的可能性会发生中等强度或者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但是否会发生强度较大甚至超过年的厄尔尼诺事件,还有待观察。”郑飞表示。
  丁一汇说,“国外有些科学家认为今年将出现一次非常强的厄尔尼诺。我觉得主要还要看西风的强度,因为风是不断变化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据国家气候中心统计,1951年以来,共发生了13次厄尔尼诺事件。在3次极强的厄尔尼诺年份,均出现了极端干旱或洪涝灾害。
  李维京介绍,近几十年来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在年,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和东北松花江流域出现特大洪涝。一般在夏季大暴雨及洪水发生之后应出现冷冬,但由于强的厄尔尼诺事件和气候变暖的共同增温作用,年冬季出现了暖冬;年厄尔尼诺波及全球,美洲、亚洲、非洲和欧洲连续发生异常天气气候事件;1972年厄尔尼诺发生后,非洲突尼斯出现了20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秘鲁出现了40年来最严重的水灾。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米歇尔?雅罗今年4月表示,厄尔尼诺引发的自然变暖与人为变暖因素共同作用,可能导致全球平均气温有较大幅度的上升。
  丁一汇说,如果发生一次很强的厄尔尼诺,中东热带太平洋升温达到2℃、3℃的时候,全球平均气温将会快速上升,重新回到1998年以前的那个状态。这样就有可能会扭转此前15年中东热带太平洋的偏冷状态,并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扭转全球变暖停顿和趋缓的趋势。“这是全世界气候学家目前最为关注的一个问题。”
  不应夸大负面影响,但要做好应对准备
  我国南方秋季可能出现低温阴雨,北方可能出现秋旱、冬季易出现暖冬
  李维京介绍,多年资料分析表明,厄尔尼诺发生时,秋季我国南方可能出现低温阴雨,北方可能出现秋旱,东北初霜冻时间可能提前,北方冬麦区可能出现秋冬连旱;当年冬季北方地区容易出现暖冬,夏季东北地区容易出现气温偏低现象,厄尔尼诺发生的第二年夏季长江流域和江南地区容易出现洪涝。
  丁一汇表示,厄尔尼诺可能会导致影响我国的季风减弱、衰退,季风很难往北推进,雨带基本上在长江、黄淮以南或者更南的地方,这样北方降雨量就会减少。厄尔尼诺可能会造成我国下半年“北旱南涝”,对秋粮作物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季风减弱的苗头已经有所显现。丁一汇指出,过去十多年季风爆发一直是较早的,一般5月中上旬开始爆发,而今年的季风始终没有达到爆发的指标,季风延后了,这样雨季可能会变短。
  厄尔尼诺事件,牵动着全球大宗商品和农产品市场敏感的神经。据国际研究机构统计,厄尔尼诺发生的年份,会造成全世界玉米、小麦、水稻减产2%左右。今年很有可能出现厄尔尼诺事件的预测,已经对全球大宗商品和农产品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
  为有效应对厄尔尼诺现象,秋灾春防夏防、趋利避害,农业部防灾减灾专家指导组近日制定发布了《应对厄尔尼诺现象技术指导意见》。
  “我们不应夸大厄尔尼诺的负面影响,但要做好应对的思想准备。”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郑大玮表示,我国国土辽阔,各地气候类型不一样,就是风调雨顺的年份、大丰收的年份也有部分地区受灾,即使是大灾年也有部分地区增产、丰收。历史上也有一些出现厄尔尼诺的年份,我国粮食仍然保持增产。因此,要高度重视厄尔尼诺可能产生的影响,今年有可能比常年的灾害要重一些,但也不要惊慌。
  郑大玮建议,针对厄尔尼诺,我国秋粮生产应早做应对。从历史上看,厄尔尼诺对北方的玉米有相当大的影响。目前华北南部偏西地区和内蒙古中部、山西和陕西北部旱象已经露头,按照这个趋势发展,华北大部地区到盛夏、秋季有可能发生干旱,所以黄淮与华北地区要抢时间把夏玉米尽快种下去,已经出苗的要抓紧适时中耕以促进蹲苗,让玉米根系往下扎,增强抗旱和抗倒伏的能力。南方有可能会有洪涝灾害,要防止水稻因洪涝而没顶或被洪水冲刷造成倒伏,田间排水系统要保持畅通,一旦发生洪涝灾害可以及时把水排掉,尽可能减轻灾害损失。
  专家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灾害天气增多,公众应增强灾害风险意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进一步提升灾害防范应对能力。同时应注意节能环保,尽量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保护全球气候。
  厄尔尼诺(链接)
  厄尔尼诺源于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
  目前,科学家采用赤道中东太平洋平均海表温度“距平值”(指当前值与常年同期值之差),作为厄尔尼诺的判定依据。当该海区海水表面温度持续3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表明已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当海水表面温度持续6个月以上比常年同期偏高0.5℃(或持续5个月比常年偏高0.5℃,且偏高的累积值高于4℃),则确认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责编:耿聪)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社会万象|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气象科学大解密:厄尔尼诺来了今年会是暖冬吗
来源: 科技日报网络版作者:
丁一汇认为,西风使得海水变暖,东风使得海水变冷,今年东风持续时间太长,这是导致厄尔尼诺减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丁一汇说,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是强的持续性寒潮影响的结果,强寒潮的移动来源和今年冬天冷空气的移动来源不同。
  原标题:厄尔尼诺来了,今年会是暖冬吗
  ■周末特别策划
  厄尔尼诺,暖冬。这二者是否存在着必然联系?
  厄尔尼诺,这个任性的孩子,几乎每隔几年便会在太平洋上走一圈。它对于气候变化、农业生产都有影响,也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今年的厄尔尼诺已经发生,它的发展趋势如何?会对今冬天气带来哪些影响?在前不久中国气象局举办的“直击天气—与科学家聊‘天’”活动上,相关专家给出了答案。
  一波三折:今年厄尔尼诺发展复杂
  厄尔尼诺是热带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异常增温现象。对于今年厄尔尼诺的发展状况,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用“一波三折”来形容。
  丁一汇说,今年厄尔尼诺的发展非常复杂,从春天开始发展时非常强,接着变弱,然后艰难地渡过了夏季三个月。国内外气象学家以为厄尔尼诺夭折了,但是9月份以后它居然再次发展起来,9至11月持续发展,一直到现在。估计到12月份会达到最强,然后可以一直延续到明年1月和2月,2月份以后减弱,整个过程大概延续一年多。
  丁一汇表示,厄尔尼诺受到挫折之后不可能发展成强厄尔尼诺事件了。所谓弱的厄尔尼诺就是热带中东太平洋增温0.5度到1度之间。但是即使是这样弱的厄尔尼诺,也改变了中东太平洋已经维持了15年的冷水状态,在此期间需要用气候模式去预报和追踪它,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供预报服务。
  丁一汇的结论得到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陈丽娟的印证。
  陈丽娟介绍说:“目前无论是国家气候中心的标准,还是欧美等国家的标准,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暖水都处于发展状态,并可能在冬季达到盛期。这是目前国内外对厄尔尼诺事件的监测预测情况。”陈丽娟说,按照监测业务标准,从今年5月份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到现在已经形成一次厄尔尼诺事件。
  早些时候的预报是这次厄尔尼诺会比较强,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减弱呢?
  丁一汇认为,西风使得海水变暖,东风使得海水变冷,今年东风持续时间太长,这是导致厄尔尼诺减弱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第二个原因是赤道太平洋已经持续了15年的冷水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可能出现太强的厄尔尼诺。
  是否暖冬:下结论还为时尚早
  据统计,在最近五十多年中,凡是有厄尔尼诺出现的年份,80%左右都是冬季相对偏暖,今年也会是个暖冬吗?
  在陈丽娟看来,我国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使得我国气候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不是厄尔尼诺事件一个因素就可以搞定的,“所以无论是天气预报还是气候预测,我们要考虑的因素都更全面更复杂一些。”
  陈丽娟认为,在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之后,对东亚地区来讲,是提供了一个造成东亚冬季风偏弱的背景。极冰的融化易造成极地冷空气扩散,这与厄尔尼诺事件对东亚冬季气候的影响是相反的。实际上仅从厄尔尼诺事件和极冰融化的影响这两个因素考虑就非常复杂,因为二者的时空尺度和影响机制不一致,如果再加上大气自身动力演变特征,使得预测更加扑朔迷离。但是在厄尔尼诺背景下,由于冬季海陆热力差异的减弱,是有利于东亚冬季风偏弱的,但是不能简单说一定出现暖冬,因为极地冷空气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此外,暖冬的定义也有行业标准,有单站暖冬、区域暖冬或者全国性的暖冬,我们不能笼统地提暖冬这个词,究竟是全国还是某些区域达到暖冬的标准,还要根据监测确定。
  进入12月份以来,中国大部地区一改之前气温偏暖的状态,冷空气入侵频繁,这是不是表明暖冬的可能性不大呢?
  “是否暖冬和冷空气活动是两个层面的概念。是否暖冬一般指气候,是整个冬季三个月气温的平均状况是否比常年偏暖;而冷空气活动是天气概念,这二者在时间尺度是不一样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郑飞解释说。
  郑飞进一步解释,最近的冷空气活动是西伯利亚高压偏强造成冷空气南下,其影响比较明显,使得全国大范围地区出现强降温,甚至南方很多地区也都有很明显的降温情况,“现在还是处在12月份,是不是暖冬,还需要看1月份和2月份的气温状况。今年是否暖冬要从整体来看冬季气温是否处在一个比常年偏暖的状态。”
  今冬气候:暖背景下演绎发展
  2008年初,我国南方地区出现多次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现象。这让经历过的人至今难忘。那么,这样恶劣的天气状况会不会在今年重新上演?
  丁一汇分析,今年如果北极冷空气加强的话,不能排除还会发生像12月初的寒潮过程,但是这毕竟是一次天气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在一段时间里完全压倒厄尔尼诺造成的暖背景。“寒潮产生的温度变化要比厄尔尼诺产生的气候变化大得多,由于冷比暖的变率大的多,所以我们还会感觉这是冷天气。”
  丁一汇说,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是强的持续性寒潮影响的结果,强寒潮的移动来源和今年冬天冷空气的移动来源不同。2008年强寒潮来自中亚与西亚,花了一个月时间不断移向中国,产生了大范围的冰雪冻雨灾害。而去年冬季美国发生了6次强的暴风雪天气,几乎是连续不断的从北极下来的冷空气造成的。
  但是,从气候的角度讲,我们今年还是会从厄尔尼诺的发生形成的暖背景着眼。世界上许多科学家认为目前太平洋海温发生了变化,因为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已经变暖了,这种情况会使全球许多地方气温偏高。
  丁一汇认为,今年即使是还发生几次冷空气过程,也不会出现2008年那样的低温雨雪冰冻强度。因为北极的冷空气活动背景变了。
  根据世界各国对中国的集合预报,大多认为今年12月和明年1月中国基本上是暖的,2月份可能会转冷。“因为厄尔尼诺是一个暖的背景,我们基本上是按照暖的背景来演绎今冬的天气走势,但这中间有可能会发生冷的寒潮天气过程,造成短时期的寒冷天气。”
丁一汇解释说。
  (科技日报北京12月13日电)
编辑: 蔡明奕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国内外科技动态
为进一步推动广东省大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广东省委宣传部、南方网决定在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中开展"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知识竞赛"活动。您的位置:>>>>
气象论坛:厄尔尼诺本月将发展至峰值
  中国天气网讯 &2009年是&厄尔尼诺&年已成定论,12月,厄尔尼诺的发展将达到峰值。&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任福民在接受采访时透露。
由于全球变暖,圣诞老人划船送礼
  又一个&厄尔尼诺&年
  对于全球,今年又是一个&厄尔尼诺&年。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正研级高级工程师任福民介绍,今年6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洋大气就进入了厄尔尼诺状态,目前海温偏暖已持续6个月以上,这就标志着一次厄尔尼诺事件已在赤道中东太平洋完全形成。
  实际上,今年夏天,厄尔尼诺现象&初显&,比如我国东北地区的持续低温阴雨天气,造成农作物生长发育延迟;世界气象组织在8月也发出警告,&厄尔尼诺现象已经在太平洋东部出现。&该组织发言人穆尼奥斯说:&今年的6月和7月,科学家在赤道东太平洋观测到了海面温度上升。6月底,海面温度普遍超过正常温度0.5至1℃,7月份也是如此。&
  当海温偏暖距平指数超过0.5℃且至少持续6个月,则定义为一次厄尔尼诺事件。&目前厄尔尼诺事件处于稳定发展阶段,并将至少持续至2010年春季。&任福民表示。
  本月厄尔尼诺将发展至峰值
  2009年12月,厄尔尼诺的发展将达到峰值。通常情况下厄尔尼诺在达到峰值后2到3个月之后就会结束,今年也可能是同样的状况。
  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气候学家认为,这次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是中强度的。但是,他们警告说,东太平洋的温度还在持续上升,而且厄尔尼诺有可能会进一步发展。
  &厄尔尼诺&是赤道太平洋海温持续异常偏暖的现象。它会使原属冷水域的太平洋东部水域变成暖水域,结果引起海啸和暴风骤雨,造成一些地区干旱,另一些地区又降雨过多的异常气候现象。
  美国暴风雪与厄尔尼诺
  &大气环流的异常,使得冷空气向南扩散加强,是近期美国东部沿海遭遇寒流和暴风雪袭击的原因之一。&任福民表示。
  厄尔尼诺是通过大气环流的作用,把热带地区大气、海洋发生的异常信号传给了热带的其它地区和中、高纬度地区,甚至给全球气候带来影响。
  专家分析,厄尔尼诺事件对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遭遇寒流和暴风雪袭击将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今年12月份正是厄尔尼诺发展的鼎盛时期,有关研究表明,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对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秋末至冬季的气候往往产生明显影响。例如,北美地区的降雪频次明显增多,对北半球中高纬地区遭遇寒流和暴风雪袭击起到推动作用。
  这个冬天冷不冷
  &暖冬& 是因近几年气候变暖而产生的新名词。气候专家把冬季冷暖这一现象分成暖冬和冷冬。
  近50年来80%的厄尔尼诺年中国都出现了暖冬。冬季风的强弱是导致我国冬季冷暖的直接原因。厄尔尼诺发生年的冬季,东亚极锋锋区位置较常年偏北,冷空气活动也随之偏北、偏弱,而南方暖气团势力增强,我国往往出现暖冬。
  研究表明,当海温偏暖后也会导致海洋上空的大气偏暖,从而影响整个大气环流。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后,往往会对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秋末至冬季的气候产生一定影响。
  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影响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几个月里的发展情况。
  &从目前的大气环流状况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偏暖的态势仍将维持,并且继续影响大气环流的正常分布。&在这种情况下,专家预测,受厄尔尼诺影响,我国可能会出现&暖冬&。
  在气候预测领域,厄尔尼诺是迄今为止公认的最强的年际气候异常信号之一。它常常会使北美地区当年出现暖冬,南美沿海持续多雨,还可能使得澳大利亚等热带地区出现旱情。
  此外,厄尔尼诺与我国东北的夏季温度也有一定的关系,它会使我国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异常偏低,形成低温冷害,造成粮食减产。
  气候危机 离你我还有多远
  据历史记载,自1950年以来,世界共发生14次厄尔尼诺现象。从北半球到南半球,从非洲到拉美,气候变得古怪而不可思议,该凉爽的地方骄阳似火,温暖如春的季节突然下起来大雪,雨季到来却迟迟不下,正值旱季却洪水泛滥。
  受厄尔尼诺现象和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暴风飓风、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近来在世界各地此起彼伏、层出不断。期盼风调雨顺何时变得如此艰难?
  据统计,每次较强的厄尔尼诺现象都会导致全球性的气候异常,由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科学家认为,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与人类自然环境的日益恶化有关,是地球温室效应增加的直接结果,与人类向大自然过多索取而不注意环境保护有关。
  近年,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多,从原来7、8年发生一次到现在的每3、4年发生一次。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厄尔尼诺的出现可能会促使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更快,强度更大,这将会加剧气候变化和全球经济衰退。
  气象专家表示,在未来5年,随着太阳黑子活动的增加和厄尔尼诺现象的暴发,全球温度上升的速度将超过预期,地球将比预期的更热。
  具体到中国,厄尔尼诺虽然发生在距离我国遥远的东太平洋,不能对我国的气候产生强烈的直接的影响,但它仍然可以通过大气环流的作用来影响,所以厄尔尼诺也是影响中国气候异常的一个强信号。
  但是厄尔尼诺只是影响我国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且它与我国气候的关系要比与热带地区复杂得多。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任何气候异常都说成是厄尔尼诺的影响,也不能说厄尔尼诺发生后中国气候就必然产生某种特定的异常。
  厄尔尼诺有时也不是坏事
  虽然厄尔尼诺总是给这个世界带来很多的灾害,然而伴随着它的到来,也常常会有意想不到收获。
  一些学者注意到,对于南美西海岸来说,虽然在厄尔尼诺期间喜欢冷水的鳀鱼减少了,但喜欢暖水的沙丁鱼、马鲛鱼、扇贝等鱼类的数量却增加了。智利1972年茄克鲭鱼的捕获量就从不足2%突增到10%,沙丁鱼的产量也出现飞跃。厄尔尼诺期间,在秘鲁沿岸还可以捕获到通常生活在厄瓜多尔海岸的优质大虾,在智利北部又可以捕获到秘鲁的鳀鱼,对这些国家又是有利的一面。
  另外,一些地区的自然景观也会因为厄尔尼诺的发生而出现令人惊叹的戏剧性变化。
  由于长年受冷洋流的影响,秘鲁沿岸是数百里宽的沙漠,气候干旱,土地贫瘠。但是经过1982/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德国学者沃尔夫o阿恩茨(Wolf Arntz)却目睹了这样的奇景:&在沿岸沙漠的许多地方,降水和异常的大雾使得迄今尚不清楚的植物大量繁殖,郁郁葱葱,结果荒漠上鲜花覆盖,绿草如茵,一望无际,持续达数月之久,当地居民在上面放牧牛羊&&。&显然,是这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带来的大雨唤醒了那些在沙漠里沉睡了几十年的植物种子和根茎,使它们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再次展现出新的生机。1997/98的岁末年初之际,肯尼亚也因厄尔尼诺带来的大雨使得常年干枯的草原变得一派葱绿,水源枯竭的挪古洛湖也在青山的怀抱中重现汪洋。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
  &2007年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人类活动很可能是导致过去50年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信度为90%)。&任福民说,受厄尔尼诺现象等因素影响,全球平均气温在近几十年中逐步攀升。放开视野看,如果全球气温继续升高,世界上的冰河将越来越少,很多地区可能都会面临缺水的状况;生产企业、运输业以及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会受到明显影响。
  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贝拉中心如期举行。有人甚至将此次会议称之为二战以来人类最重要的一次会议、当今世界上最复杂的一次国际谈判。数万人涌入哥本哈根,119位国家元首和领导人密集到访,他们决定的,实际上是地球60多亿人的未来,是你我的未来。
  争吵、&阴谋&、&阳谋&、威胁、妥协&&尽管人们已经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但哥本哈根会议的结果仍然出人意料,并注定会以一种特别的方式被写入历史。
  当地时间12月19日11时,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宣布:&我们最终促成了一个协议。&这份协议在后来被评价成&差强人意&。一次全球&盛宴&,匆匆结束。
  潘基文说,他对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所取得的进展感到满意,本次会议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不过他也承认,过去13天的谈判相当复杂,进展相当艰难。虽然本次会议没有达成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但他将尽力推动在2010年实现这一点。
  尽管厄尔尼诺的成因尚未查清,但人类并未在它面前听天由命、无所作为。986年国外科学家成功地提前一年预报了厄尔尼诺现象的来临,并积极探索温室效应与厄尔尼诺现象之间的联系。可以预言,人类终将能解开这一肆虐人类的大自然之谜,并找出办法,避免其带来的危害。
(文章来源:中国天气网)
[农博网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农博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查看更多相关新闻
新闻热线:010-2 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厄尔尼诺最新消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